CN115243940A - 安全气囊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安全气囊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43940A
CN115243940A CN202180017115.XA CN202180017115A CN115243940A CN 115243940 A CN115243940 A CN 115243940A CN 202180017115 A CN202180017115 A CN 202180017115A CN 115243940 A CN115243940 A CN 1152439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ization
inflator
covering member
airbag cushion
airba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1711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43940B (zh
Inventor
小林优斗
樱井努
福田秀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toliv Development AB
Original Assignee
Autoliv Development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toliv Development AB filed Critical Autoliv Development AB
Publication of CN1152439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439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439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439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7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they are fold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1Packaging straps or envelopes for inflatable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7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vehicle se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5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vers for the inflatable me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138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de protection
    • B60R2021/23146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de protection seat moun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7Inflation fluid source retainers, e.g. reaction canisters; Connection of bags, covers, diffusers or inflation fluid sources therewith or together
    • B60R21/2176Inflation fluid source retainers, e.g. reaction canisters; Connection of bags, covers, diffusers or inflation fluid sources therewith or together the air bag components being completely enclosed in a soft or semi-rigid housing or co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用覆盖构件覆盖气囊垫的模块化进行改进的安全气囊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在覆盖构件(40)没有覆盖被折叠的气囊垫(30)的状态下,对覆盖构件(40)的第一部分(41)施加第一次加压。第一部分(41)至少具有包含与被折叠的气囊垫(30)内的充气器(20)相对应的位置的部分。然后,用覆盖构件(40)覆盖被折叠的气囊垫(30),在该覆盖状态下,对覆盖构件(40)的除第一部分(41)之外的剩余的第二部分(42)的至少一部分进行第二次加压。

Description

安全气囊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用于侧面碰撞的安全气囊装置。在该安全气囊装置中,在折叠气囊时,将充气器包裹在气囊的基端部而收纳。并且,将包含充气器的气囊和引导其展开的展开引导布等收纳在利用合成树脂一体成形的模块壳体内,由此将其模块化,并将这种气囊模块配置在座椅靠背的侧面内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件1:日本专利特开2002-2113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可是,作为模块化时使用的技术,已知有使用3D压缩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在用毛毡材料等覆盖构件覆盖气囊垫之后,使用模具一边加热一边加压毛毡材料,由此将气囊模块压缩成规定的三维形状和尺寸。
但是,简单的加压会损坏气囊垫内的充气器。一方面,如果仅对气囊垫内的避开充气器的部分进行加压,则可能无法提高充气器附近的未受压的覆盖构件部分的硬度。另一方面,如果预先加压整个覆盖构件,则不能将气囊模块整体压缩成规定的三维形状和尺寸。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用覆盖构件覆盖气囊垫的模块化进行改进的安全气囊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中,该安全气囊装置具备:气囊垫,其内置有充气器的至少一部分,并被折叠;以及,覆盖构件,其用于覆盖被折叠的气囊垫,该安全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在没有用覆盖构件覆盖被折叠的气囊垫的状态下,对覆盖构件的第一部分施加第一次加压,其中,第一部分至少具有包含与被折叠的气囊垫内的充气器相对应的位置的部分,以下简称为“充气器对应部分”;用覆盖构件覆盖被折叠的气囊垫,在被折叠的气囊垫被覆盖构件覆盖的状态下,对覆盖构件中,包含未施加第一次加压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的部分施加第二次加压,以下将上述未施加第一次加压的部分简称为“第一次未加压部分”。
根据该实施方式,首先对覆盖构件中的具有充气器对应部分的第一部分施加第一次加压,然后对包含第一次未加压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的部分施加第二次加压。在第一次加压时,覆盖构件没有覆盖气囊垫,因此充气器不受影响。由此,可通过加压,给覆盖构件中包含充气器对应部分的第一部分带来诸如提高硬度、改变表面性状等特性变化。此外,由于在第二次加压时,覆盖构件覆盖了气囊垫,因此,可将这些整体压缩成例如规定的三维形状和尺寸的同时,给覆盖构件中包含第一次未加压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的部分带来诸如提高硬度、改变表面性状等加压所致的特性变化。如上,考虑到充气器的位置,而至少分两个阶段进行加压,由此可以实现抑制或避免对充气器的影响的模块化,并以较广范围给覆盖构件带来加压所致的覆盖构件的特性变化。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施加了第二次加压的部分,可以具有与第一次加压的部分及第二次加压中仅施加了第一次加压的部分不同的表面性状。例如,前者的部分其表面粗糙度值可比后者的部分更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施加了第二次加压的部分可以完全由第一次未加压部分构成。即,可以对覆盖构件的除第一部分之外的所有剩余部分进行第二次加压。
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施加了第二次加压的部分可以由第一次未加压部分的一部分构成。即,可以对覆盖构件的除第一部分之外的剩余部分的一部分进行第二次加压。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在施加了第二次加压的部分和施加了第一次加压的部分之间也可存在没有进行第一次加压以及第二次加压两者的部分。
此外,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施加了第二次加压的部分可以包含第一次未加压部分的全部或一部分,以及,第一部分的局部且与第一次未加压部分相连的部分。即,可以对包含第一部分的局部即第一部分和第一次未加压部分之间的边界部分而对第一次未加压部分进行第二次加压。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部分的局部将成为施加了第一次加压以及第二次加压的部分。优先为施加了这两种加压的部分不包括充气器对应部分。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具备:气囊垫,其内置有充气器的至少一部分,并被折叠;以及,覆盖构件,其用于覆盖被折叠的气囊垫,覆盖构件具有包含与被折叠的气囊垫内的充气器相对应的位置的部分,以下简称为“充气器对应部分”,且覆盖构件具有表面性状相异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充气器对应部分的全部或大部分包含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中的第一部分内。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具备:气囊垫,其内置有充气器的至少一部分,并被折叠;以及,覆盖构件,其用于覆盖被折叠的气囊垫,覆盖构件具有包含与被折叠的气囊垫内的充气器相对应的位置的部分,以下简称为“充气器对应部分”,且覆盖构件具有表面性状相异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充气器对应部分的全部或大部分包含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中的第一部分内,第一部分是在覆盖构件覆盖被折叠的气囊垫之前,在该覆盖构件上施加了第一次加压的部分,而第二部分是在覆盖构件覆盖了被折叠的气囊垫的状态下,对该覆盖构件中的包含未进行第一次加压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的部分施加了第二次加压的部分。
附图说明
图1是配置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的立体图。
图2是省略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的覆盖构件,而示出未折叠的气囊垫和充气器的平面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的(A)平面图,(B)由B-B线切断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的覆盖构件,按表面性状划分区域后的情况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的示意图。
图7A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中,施加了第二次加压的部分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B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中,施加了第二次加压的部分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C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中,施加了第二次加压的部分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D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中,施加了第二次加压的部分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E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中,施加了第二次加压的部分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F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中,施加了第二次加压的部分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G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中,施加了第二次加压的部分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和其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安全气囊装置10例如构成为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如图中虚线所示,其设置在车辆座椅102的座椅靠背104的车辆中央侧的侧面内部。车辆座椅102是车辆内的左前方座,例如,副驾驶座。侧门106位于车辆座椅102的车辆外侧,并且,作为右前方座例如驾驶座的车辆座椅108配置在车辆的中央侧。中央控制台110配置在车辆座椅102和108之间。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安全气囊装置10可以设置在座椅靠背104的车辆外侧的侧面、车辆座椅108的座椅靠背112的车辆中央侧的侧面或车辆外侧的侧面的任意一个上。另外,设有安全气囊装置10的车辆座椅不限于前排座椅,也可以是后排座椅。
如图2和图3所示,安全气囊装置10包括充气器20、气囊垫30和覆盖构件40。
在车辆紧急情况下,充气器20向气囊垫30的内部供应用于膨胀展开的气体。充气器20例如与车辆侧ECU电连接,并通过来自车辆侧ECU的检测到了车辆紧急情况的信号而启动。作为充气器20,可以使用填充有气体发生剂、压缩气体或这两者的等各种类型。
举一例,充气器20具有填充有气体发生剂的有底圆筒体和设置在圆筒体的开口端部的点火装置。在圆筒体上设置有在圆筒体的轴向上分离的多个,这里是两个螺柱22即固定部,安全气囊装置10通过该螺柱22固定在车辆座椅上。此外,在筒体的周面上形成有多个喷射孔。通过用点火装置点燃圆筒体内的气体发生剂,由此产生气体,膨胀展开用气体从多个喷射孔供给到气囊垫30内。
气囊垫30例如通过在适当的位置处缝合或粘合一个或多个基布等的方法,或者使用OPW(One-Piece Woven)纺织的方法形成为袋状。气囊垫30是被折叠的,收到用于膨胀展开的气体的供给之后在车辆座椅侧方膨胀展开。被折叠的气囊垫30具有例如卷状、手风琴状或组合了它们的形状。
气囊垫30内置有充气器20的一部分或全部。例如,气囊垫30具有开口34,用于将充气器20的大部分插入至气囊垫30内的可膨胀容积32中。开口34例如形成在气囊垫30中的相互对向的两个侧部36、38中的一侧部36附近。充气器20的剩余部分例如通过开口34从气囊垫30向外突出,以便于与车辆侧ECU电连接。此外,充气器20的螺柱22通过形成在气囊垫30表面或背面的布上的开口突出至气囊垫30的外部。
如图3所示,覆盖构件40用于覆盖被折叠的气囊垫30。例如,覆盖构件40包围被折叠的气囊垫30的整个周向而卷绕。覆盖构件40可以通过穿孔、狭缝、槽部等预先设置脆弱部。当气囊垫30展开时,脆弱部被气囊垫30撕开,使得气囊垫30容易从覆盖40中弹出。
覆盖构件40可以由各种材料形成,这里其由延性材料形成。具体而言,覆盖构件40的材料可以采用无纺布材料的形态,其包含作为延性布材料的多种高分子纤维。作为无纺布,可以使用包括毡状的无纺布。例如,聚酯毡是通过将聚酯纤维经针刺加工缠绕而固定彼此的已知的针刺法而制造的。聚酯纤维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形式提供,毛毡材料可制成为100%PET。构成毛毡材料的纤维则以随机或伪随机的相互缠绕。此外,毛毡还可以包含两种不同结构的纤维。构成毛毡的单组分纤维可以全部由PET均聚物形成,但也可以是具有芯和围绕芯的覆盖层的双组分复合纤维。双组分复合纤维的芯和覆盖层构成为具有不同的特性,特别是具有不同的熔点,覆盖层的熔点明显低于芯,例如,在120至150℃的范围内。双组分复合纤维也可以全部由PET形成,其中,芯可以由PET均聚物形成,覆盖层可以由PET共聚物(coPET)形成。通过这种PET和coPET的组合,覆盖层的熔点会低于芯的熔点,但纤维可以整体上确切地由PET形成。由于双组份复合纤维的芯和单组份纤维都是由PET均聚物形成,因此具有相同的熔点,且单组份纤维的熔点高于双组分复合纤维的覆盖层。双组分复合纤维均匀分布在毛毡材料中的单组分纤维中。双组份复合纤维占毛毡材料总纤维的30%至60%,其余可全部为单组份纤维。另外,用于上述单组分纤维或双组分复合纤维的材料可以构成为,在这些纤维能够有效地彼此熔合的范围内可部分地包含上述纤维。
在制造安全气囊装置10时,覆盖构件40被加压装置加压,参照图6中的加压装置63、73。加压装置使覆盖构件40塑性变形并改变覆盖构件40的特性。例如,加压装置在加热覆盖构件40的同时向覆盖构件40施加压力。加压装置施加的热高于覆盖构件40中双组分复合纤维的覆盖层的熔点,但低于双组分复合纤维的芯的熔点和单组分纤维的熔点。由此,覆盖构件40的覆盖层溶解,并且覆盖层在覆盖构件40中分布有纤维的所有位置处相互熔合。另一方面,覆盖构件40的芯和单组分纤维保持固相并且彼此不熔合。在覆盖构件40的覆盖层彼此熔合的部分,覆盖构件40的表面形状得以改变并且硬度增加。
如图6后面所述,对覆盖构件40以多个阶段进行加压,在这里为两个阶段。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次加压仅对覆盖构件40进行。第二次加压则在带有充气器20的气囊垫30被覆盖构件40覆盖的状态下,即在中间包的状态下进行。通过第二次加压将中间包压缩成规定的三维形状和尺寸,从而最终制造出模块化的安全气囊装置10。在制造结束后的安全气囊装置10中,覆盖构件40保护被折叠的气囊垫30,使得被折叠的气囊垫30不会变形或散开。
如图4所示,覆盖构件40主要包括具有表面性状相互不同的的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2。表面性状彼此不同是由于在进行多个阶段的加压时加压对象不同而所致的。这里,第一部分41是要施加或已施加第一次加压的部分。第二部分42具有要施加或已施加第二次加压的部分。第二部分42覆盖的气囊垫30的面积大于第一部分41覆盖的气囊垫30的面积。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覆盖构件40中的未施加第一次加压的部分称为“第一次未加压部分”。在图4所示的示例中,第一次未加压部分由第二部分42构成。
在与充气器20的关系上,第一部分41包括对应于被折叠的气囊垫30内的充气器20的位置,以下称为“IF对应部分51”,和与IF对应部分51相连的第一连结部分52。IF对应部分51是在第一连结部分52和第二部分42之间延伸,最后围绕被折叠的气囊垫30的侧部36而进入并将其覆盖,形成截面大致呈C字状的部分。具体而言,IF对应部分51具有经由气囊垫30位于充气器20的上方和下方的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以及,连接上述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经由气囊垫30的侧部36位于充气器20的侧方的侧方部分。在IF对应部分51的下侧部分形成有孔45,其用于插穿向被折叠的气囊垫30的外侧延伸的螺柱22。第一连结部分52是包括覆盖构件40的一端部的部分,并偏离与充气器20对应的位置而延伸。如后所述,在第二次加压时,第一连结部分52与第二部分42的内侧重叠。
第二部分42具有连接到IF对应部分51的非IF对应部分44和连接到非IF对应部分44的第二连结部分43。非IF对应部分44是不包含被折叠的气囊垫30内的对应于充气器20的位置的部分。最后,第二部分42围绕被折叠的气囊垫30的侧部38而进入并且将其覆盖,形成截面大致呈C字状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第二部分42中的非IF对应部分44具有在没有充气器20的位置覆盖气囊垫30的上部和下部的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以及,连接上述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且覆盖气囊垫30的侧部38的侧方部分。
此外,由非IF对应部分44覆盖的侧部38是气囊垫30的侧部,其在气囊垫30被折叠的状态下,位于侧部36的相反一侧。需要说明的是,该侧部可以包括图2所示的侧部38,但也可以根据气囊垫30的折叠方式不包括图2所示的侧部38。
第二连结部分43是包括覆盖构件40的另一端部的部分。如后所述,第二连结部分43在施加第二次加压时与第一部分41重叠。具体而言,第二连结部分43在第二次加压时从外侧与第一部分41的IF对应部分51的下侧部分重叠。第二连结部分43中形成有用于插穿螺柱22的孔47。另外,覆盖构件40可以不具有第二连结部分43。因此,例如,第二部分42可以由非IF对应部分44构成。
接下来,参照图5和图6说明安全气囊装置10的制造方法。
首先,为了制造安全气囊装置10,提供覆盖构件40和带有充气器20的气囊垫30,参照图5:步骤S1。带有充气器20的气囊垫30则通过将气囊垫30朝向充气器20卷绕并折叠而形成。
接下来,在覆盖构件40的第一部分41上施加第一次加压,参照图5:步骤S2、图6(A)。如上所述,第一部分41具有IF对应部分51和第一连结部分52。第一次加压是使用具有模具61、62的加压装置63,如图中箭头65所示地加压第一部分41。第一次加压是在被折叠的气囊垫30未被覆盖构件40覆盖的状态下进行。在第一次加压中,对覆盖构件40一边加热一边施加压力。对覆盖构件40的加热则例如通过加热模具61、62来进行。通过第一次加压,在第一部分41上发生上述纤维的熔合,并且第一部分41发生特性变化,即提高硬度、改变表面性状。
接下来,将被折叠的气囊垫30用覆盖构件40覆盖,参照图5:步骤S3、图6(B)。此时,覆盖构件40的第一部分41的IF对应部分51,绕着被折叠的气囊垫30的侧部36而进入并将其覆盖,并且,覆盖构件40的第二部分42,绕着被折叠的气囊垫30的侧部38而进入并将其覆盖。此外,第二部分42的非IF对应部分44的下侧部分与第一部分41的第一连结部分52的外侧重叠,第二部分42的第二连结部分43与第一部分41的IF对应部分51的下侧部分重叠。并且,将第一部分41的孔45和第二连结部分43的孔47对齐,充气器20的螺柱22分别从孔45和47向外突出。由此,可组装成中间包的状态。
接下来,对覆盖构件40中包含第一次未加压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的部分进行第二次加压,参照图5:步骤S4、图6(C)。第二次加压则在被折叠的气囊垫30被覆盖构件40覆盖的状态下进行。第二次加压是使用具有模具71、72的加压装置73,如图中箭头74所示地加压第二部分42的非IF对应部分44。加压装置73在模具71中设置有凹槽75用以躲开充气器,以便不加压整个中间包,具体而言,不加压与充气器20对应的位置。当进行第二次加压时,第一部分41的第一连结部分52与第二部分42的非IF对应部分44的内侧重叠并且不与模具72直接接触。在第二次加压中,加热覆盖构件40的同时,对覆盖构件40的非IF对应部分44施加压力。对覆盖构件40的加热则例如通过加热模具71、72来进行。通过第二次加压,在第二部分42的非IF对应部分44上发生上述纤维的熔合,并且第二部分42发生特性变化,即提高硬度、改变表面性状。通过如上进行第二次加压,中间包被压缩成规定的三维形状和尺寸。由此,最终完成模块化的安全气囊装置10的制造,参照图6(D)。
这里,在第二次加压时,第二连结部分43与第二部分42的下侧部分一起与模具72直接接触。因此,在进行第二次加压时,第二连结部分43接收来自被加热的模具72的热传递。结果,第二连结部分43的毛毡遵循热固化循环,即从受热溶解到再固化,从而毛毡固化。即,与非IF对应部分44相同,在第二连结部分43中发生上述纤维的熔合,第二连结部分43发生特性变化,即提高硬度、改变表面性状。但是,由于与模具71的凹槽75的关系,第二连结部分43不被加压装置73加压。
在制造出的安全气囊装置10中,覆盖构件40的各部的表面性状不同。例如,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2的非IF对应部分44的表面性状相对不同。这是由于如上所述,在分多个阶段进行加压时,被加压的对象不同而至的。具体而言,是因为在第一次加压中,加压覆盖构件40单体中的第一部分41,而在第二次加压中,加压的是内部具有气囊垫30的状态的覆盖构件40的第二部分42的非IF对应部分44。结果,在加压后的覆盖构件40中,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2的非IF对应部分44的表面纤维的状态的不同可以用视觉及/或触觉区分。
此外,在制造出的安全气囊装置10中,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2的第二连结部分43的表面性状相对不同,但在第二部分42中,第二连结部分43与非IF对应部分44具有相同程度的表面性状。这是因为第二连结部分43与非IF对应部分44相同没有接受第一次加压,并且在第二次加压时,与非IF对应部分44相同,与加压装置73的模具72直接接触而被加热遵循热固化循环。
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2之间的表面性状的差异也出现在例如物理测量结果中。例如,加压后的第二部分42的表面粗糙度值大于加压后的第一部分41的表面粗糙度值。当用Ra(线粗糙度:算术平均粗糙度)进行比较时,第二部分42的表面粗糙度大于第一部分41的表面粗糙度。举一例,如表示Ra的测量结果的表1所示,第一部分41的平均值为0.0179,而第二部分42的平均值为0.0999。
当然,第二部分42比加压前的值(0.2263)变得更平滑。
Figure BDA0003817233280000141
表1:Ra的测量结果
此外,制造出的安全气囊装置10中,整个覆盖构件40或围绕气囊垫30的覆盖构件40的整个圆周的硬度即强度为相同程度。例如,覆盖构件40通过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2覆盖气囊垫30的整个圆周,这些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2的硬度为相同程度。举一例的话,肖氏A硬度为50以上。该硬度高于覆盖构件40被加压之前的初始硬度即图5的步骤S1时的硬度。
此外,在第二部分42中,第二连结部分43和非IF对应部分44的硬度为相同程度。这与有关表面性状的说明相同,是因为第二连结部分43在第二次加压期间虽然没有被加压,而是被加压装置73加热而遵循热固化循环。
根据上述本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10的制造方法,首先,对覆盖构件40中的具有包含与充气器对应的位置的部分,即IF对应部分51的第一部分41施加第一次加压,然后,对包含第一次未加压部分即第二部分42的至少一部分的部分,即非IF对应部分44施加第二次加压。在第一次加压时,覆盖构件40没有覆盖气囊垫30,因此充气器20不受影响。由此,可给覆盖构件40中包含IF对应部分51的第一部分41带来加压所致的覆盖构件40的特性变化,例如提高硬度的、改变表面性状。此外,由于在第二次加压时,覆盖构件40覆盖气囊垫30,因此,可将这些整体压缩成例如规定的三维形状和尺寸的同时,给覆盖构件40中的非IF对应部分44带来加压所致的特性变化,例如提高硬度、改变表面性状。特别是,在第二次加压中也不会影响充气器20。
如上所述,由于考虑到充气器20的位置而加压至少分成两个阶段进行,所以可以实现避免了对充气器20的影响的模块化,并以较广的范围给覆盖构件40带来加压所致的覆盖构件40的特性变化,例如提高硬度、改变表面性状。因此,对于模块化的制造后的安全气囊装置10,覆盖构件40整体的固化量稳定,没有偏差。这带来了气囊垫30的展开动作和速度的稳定化,从而提高了乘员保护性能。
此外,在模块化的制造后的安全气囊装置10中,覆盖构件40的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2的表面性状相对不同。如果可以用视觉及/或触觉区分表面纤维状态的不同的话,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确认覆盖构件40已经被施加了多个阶段的加压。
上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对本发明的解释。实施方式中包含的各要素及其配置、材料、条件、形状、尺寸等不限于例示的内容,可以适当变更。
例如,只要执行或已执行第二次加压的部分是覆盖构件40中的包括第一次未加压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的部分,则不限于上述部分即,第一次未加压部分的一部分或非IF对应部分44的全部。将这几个例子在图7A至G中示出。此外,在图7A至图7G中,覆盖构件40的阴影部分表示进行了第一次加压的部分即第一部分41,覆盖构件40的白色部分表示未进行第一次加压的部分即第一次未加压部分。
如图7A所示,施加了第二次加压的部分200可以由整个第一次未加压部分即整个非IF对应部分44构成。在这种情况下,覆盖构件40不具有上述第二连结部分43,并且对覆盖构件40的除第一部分41之外的所有剩余部分进行第二次加压。
如图7B和图7C所示,施加了第二加压的部分200可以由第一次未加压部分的一部分即非IF对应部分44的一部分构成。图7C示出了从图7B中删除了第二连结部分43的示例。在这些情况下,对覆盖构件40的除第一部分41之外的剩余部分的一部分进行第二次加压。在施加了第二次加压的部分200和施加了第一次加压的第一部分41之间,存在既没有进行第一次加压也没有进行第二次加压的部分210。部分210是非IF对应部分44的一部分并且与IF对应部分51相连。此外,部分210可以由例如第一次加压和/或第二次加压时的误差,如加压部分的尺寸误差等引起。
如图7D所示,施加了第二次加压的部分200可包括第一次未加压部分的一部分即非IF对应部分44的全部,以及,第一部分41的局部且与第一次未加压部分相连的部分220。在这种情况下,部分220是施加了第一次加压和第二次加压两者的部分。部分220是偏离IF对应部分51的部分。
如图7E所示,施加了第二次加压的部分200可包括第一次未加压部分的一部分即非IF对应部分44的全部,以及,第一部分41中的局部且与第一次未加压部分相连的部分230。在这种情况下,部分230是施加了第一次加压和第二次加压两者的部分。部分230是IF对应部分51的至少一部分。在这个例子中,部分230是IF对应部分51的端部。
图7F示出了从图7D中删除了第二连结部分43的示例。如图7F所示,施加了第二次加压的部分200可包括第一次未加压部分的全部即非IF对应部分44的全部,以及,第一部分41的局部且与第一次未加压部分相连的部分240。在这种情况下,部分240是施加了第一次加压和第二次加压两者的部分。部分240是偏离IF对应部分51的部分。
图7G示出了从图7E中删除了第二连结部分43的示例。施加了第二次加压的部分200可包括第一次未加压部分的全部即非IF对应部分44的全部,以及,第一部分41的局部且与第一次未加压部分相连的部分250。在这种情况下,部分250是施加了第一次加压和第二次加压两者的部分。部分250是IF对应部分51的至少一部分。在这个例子中,部分250是IF对应部分51的端部。
关于图7A至7G中所示的各示例,与IF对应部分51之间的关系,在图7A至D和7F中,整个IF对应部分51包括在覆盖构件40的第一部分41中。即,在图7A至D和7F中,IF对应部分51其整体没有受到第二次加压,且不包括在第二部分42中(例如,由第二连结部分43和非IF对应部分构成的部分,或者,由非IF对应部分44构成的部分)。此外,在这一点上,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也是相同的。
另一方面,在图7E和7G中,虽然不是IF对应部分51的全部,但大部分部分都包括在覆盖构件40的第一部分41中,而IF对应部分51的一部分包括在覆盖构件40中的第二部分42中。即,作为IF对应部分51的一部分的图7E的部分230和图7G的部分250受到第二次加压,并且被包括在第二部分42中(例如,由第二连结部分43和非IF对应部分构成的部分,或者,由非IF对应部分44构成的部分)。
此外,加压装置63、73中的模具只要对应于通过加压而要压缩的形状即可。此外,虽然加压装置63、73使用了对覆盖构件40施加热和压力的加压装置,但也可以使用对覆盖构件40仅施加压力的加压装置。例如,根据覆盖构件40的材质等或覆盖构件40的初始挠性的性质,可以通过加压覆盖构件40容易地获得三维形状。
此外,安全气囊装置10不仅可以用于侧面安全气囊装置,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帘式安全气囊、膝部安全气囊等。
符号说明
10…安全气囊装置、20…充气器、22…螺柱、30…气囊垫、32…可膨胀容积、34…开口、36、38…侧部、40…覆盖构件、41…第一部分、42…第二部分、43…第二连结部分、44…非IF对应部分、45、47…孔、51…IF对应部件、52…第一连结部件、61、62…模具、63…加压装置、71、72…模具、73…加压装置、75…凹槽、102…车辆座椅、104…座椅靠背、106…侧门、108…车辆用座椅、110…中央控制台、112…座椅靠背。

Claims (15)

1.一种安全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所述安全气囊装置具备:
气囊垫,其内置有充气器的至少一部分,并被折叠;以及,
覆盖构件,其用于覆盖所述被折叠的气囊垫,
所述安全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
在没有用所述覆盖构件覆盖所述被折叠的气囊垫的状态下,对所述覆盖构件的第一部分施加第一次加压,其中,所述第一部分至少具有包含与所述被折叠的气囊垫内的所述充气器相对应的位置的部分,以下简称为充气器对应部分;
用所述覆盖构件覆盖所述被折叠的气囊垫;
在所述被折叠的气囊垫被所述覆盖构件覆盖的状态下,对所述覆盖构件中,包含未施加所述第一次加压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的部分施加第二次加压,以下将上述未施加所述第一次加压的部分简称为第一次未加压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施加了所述第二次加压的所述部分,具有与仅施加了所述第一次加压和所述第二次加压中的所述第一次加压的部分不同的表面性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施加了所述第二次加压的所述部分,与仅施加了所述第一次加压和所述第二次加压中的所述第一次加压的部分相比,表面粗糙度值更大。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施加了所述第二次加压的所述部分由所述第一次未加压部分的全部或一部分构成。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施加了所述第二次加压的所述部分包含:
所述第一次未加压部分的全部或一部分;以及,
所述第一部分的局部且与所述第一次未加压部分相连的部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与所述第一次未加压部分相连的所述部分为所述第一部分中从所述充气器对应部分偏离的部分。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与所述第一次未加压部分相连的所述部分为所述第一部分中的所述充气器对应部分的至少一部分。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部分具有与所述充气器对应部分相连的第一连结部分,
当进行所述第二次加压时,所述第一连结部分与进行所述第二次加压的部分的内侧重叠。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覆盖构件由延性材料形成。
10.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具备:
气囊垫,其内置有充气器的至少一部分,并被折叠;以及,
覆盖构件,其用于覆盖所述被折叠的气囊垫,
所述覆盖构件具有包含与所述被折叠的气囊垫内的所述充气器相对应的位置的部分,以下,将该部分简称为充气器对应部分,并且,
所述覆盖构件具有表面性状相异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充气器对应部分的全部或大部分包含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中的所述第一部分内。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相比,表面粗糙度值更大。
12.如权利要求8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充气器对应部分由截面大致呈C字状的部分构成,其绕着所述被折叠的气囊垫的侧部而进入并且将其覆盖。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部分由截面大致呈C字状的部分构成,其绕着与所述被折叠的气囊垫的所述侧部相反一侧的侧部而进入并且将其覆盖。
14.如权利要求8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覆盖构件由延性材料形成。
15.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具备:
气囊垫,其内置有充气器的至少一部分,并被折叠;以及,
覆盖构件,其用于覆盖所述被折叠的气囊垫,
所述覆盖构件具有包含与所述被折叠的气囊垫内的所述充气器相对应的位置的部分,以下,将该部分简称为充气器对应部分,并且,
所述覆盖构件具有表面性状相异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充气器对应部分的全部或大部分包含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中的所述第一部分内,
所述第一部分是在所述覆盖构件覆盖所述被折叠的气囊垫之前,对该覆盖构件施加了第一次加压的部分,
所述第二部分具有在所述覆盖构件覆盖了所述被折叠的气囊垫的状态下,对该覆盖构件中的包含未进行所述第一次加压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的部分施加了第二次加压的部分。
CN202180017115.XA 2020-03-05 2021-01-27 安全气囊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152439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37827 2020-03-05
JP2020037827 2020-03-05
PCT/JP2021/002804 WO2021176896A1 (ja) 2020-03-05 2021-01-27 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43940A true CN115243940A (zh) 2022-10-25
CN115243940B CN115243940B (zh) 2023-10-03

Family

ID=77614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17115.XA Active CN115243940B (zh) 2020-03-05 2021-01-27 安全气囊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878649B2 (zh)
EP (1) EP4116152A4 (zh)
JP (1) JP7274663B2 (zh)
KR (1) KR20220151641A (zh)
CN (1) CN115243940B (zh)
WO (1) WO2021176896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1106749A1 (de) * 2011-06-28 2013-01-03 Trw Automotive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Gassackpakets
CN203063891U (zh) * 2012-10-18 2013-07-17 达伊内塞公开有限公司 包括可充气元件的保护装置
WO2016169854A1 (en) * 2015-04-20 2016-10-27 Autoliv Development Ab An airbag unit for a motor vehicle safety device and a related method of packaging an airbag
WO2018154979A1 (ja) * 2017-02-27 2018-08-30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9523172A (ja) * 2016-08-16 2019-08-22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自動車安全装置用エアバッグユニッ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73443B2 (ja) 2001-01-17 2010-11-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側面衝突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WO2021149534A1 (ja) * 2020-01-20 2021-07-29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エアバッ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1106749A1 (de) * 2011-06-28 2013-01-03 Trw Automotive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Gassackpakets
CN203063891U (zh) * 2012-10-18 2013-07-17 达伊内塞公开有限公司 包括可充气元件的保护装置
WO2016169854A1 (en) * 2015-04-20 2016-10-27 Autoliv Development Ab An airbag unit for a motor vehicle safety device and a related method of packaging an airbag
JP2019523172A (ja) * 2016-08-16 2019-08-22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自動車安全装置用エアバッグユニット
WO2018154979A1 (ja) * 2017-02-27 2018-08-30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878649B2 (en) 2024-01-23
KR20220151641A (ko) 2022-11-15
EP4116152A4 (en) 2024-04-10
US20230130463A1 (en) 2023-04-27
WO2021176896A1 (ja) 2021-09-10
JPWO2021176896A1 (zh) 2021-09-10
JP7274663B2 (ja) 2023-05-16
EP4116152A1 (en) 2023-01-11
CN115243940B (zh) 2023-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63492B1 (ko) 자동차 안전 장치용 에어백 유닛 및 관련된 에어백 패키징 방법
KR101941256B1 (ko) 커튼 에어백 장치
EP0768215A2 (en) Seat structure having a side impact air bag apparatus
CN110325405B (zh) 侧面气囊装置
KR102056425B1 (ko) 커튼 에어백 장치
US20200062207A1 (en) Side air bag device
JP6634185B2 (ja) 自動車安全装置用エアバッグユニット
US10471921B2 (en) Airbag unit for a motor vehicle safety device and a related method of packaging an airbag
JP2010149594A5 (zh)
KR102591533B1 (ko) 에어백용 커버 및 그 제조 방법, 에어백 장치
CN115243940B (zh) 安全气囊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230182673A1 (en) Airba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6889164B2 (ja) 助手席エアバッグのハウジング、この製造方法及び車両用助手席エアバッグ
EP4166397A1 (en) Airbag cove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airbag device
JP7213202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575277B2 (ja) シートベルトエアバッグ用織物
KR101260979B1 (ko) 에어백 쿠션 고정용 부직포 커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에어백시스템
US20020027352A1 (en) Passenger airbag and method
JPH0526673U (ja) 車両用エアバツ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