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23451A - 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23451A
CN115223451A CN202210898760.3A CN202210898760A CN115223451A CN 115223451 A CN115223451 A CN 115223451A CN 202210898760 A CN202210898760 A CN 202210898760A CN 115223451 A CN115223451 A CN 1152234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conductive film
display panel
display module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9876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胜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9876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234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234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234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FSTATIC ELECTRICITY; NATURALLY-OCCURRING ELECTRICITY
    • H05F3/00Carrying-off electrostatic charg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9/00Screening of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 H05K9/0007Casing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传导膜与第二电传导膜及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电传导膜与第二电传导膜之间的显示面板;还包括导电结构,导电结构设置在第一电传导膜与第二电传导膜之间且连接第一电传导膜与第二电传导膜。分别位于显示面板上、下两侧的第一电传导膜及第二电传导膜与导电结构连接起来构成电导通的路径,静电可以通过该路径消散;用于电连接第一电传导膜、第二电传导膜的导电结构位于第一电传导膜与第二电传导膜之间,则导电结构不会占用显示模组侧面的空间,易于获得宽度较窄的导电结构且利于实现显示模组具备窄边框。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其特别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显示装置被广泛地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当中,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成为当今人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显示装置通过显示模组进行图像显示。
在显示模组的制备及使用过程中,其表面会因为摩擦等原因产生大量的电荷。大量的电荷会形成静电累积,静电传导至显示模组中的显示面板时,会对显示面板的显示性能造成不良影响。现有消除静电的方式通常为,在显示模组的外边缘点银浆以使静电消散,但是这会造成显示模组的非显示区宽度增加,不利用高屏占比显示装置的实现。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以解决以上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电传导膜与第二电传导膜;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电传导膜与所述第二电传导膜之间;
导电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电传导膜与所述第二电传导膜之间且连接所述第一电传导膜与所述第二电传导膜。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导电结构至少部分环绕所述显示面板。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主体部和后折部;
沿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面的方向,所述导电结构与所述后折部无交叠。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传导膜包括第一部分;
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面内,所述第一部分突出于所述主体部中除与所述后折部连接的边缘之外的边缘;所述导电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电传导膜之间且连接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电传导膜。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传导膜为偏光片。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电传导膜包括支撑层。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层中掺杂有导电粒子。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电传导膜中还包括第一导电膜,所述第一导电膜设置在所述支撑层朝向所述第一电传导膜的一侧。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二导电膜,所述第二导电膜设置在所述第二电传导膜远离所述第一电传导膜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导电膜与所述第二电传导膜电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导电膜为铜箔、铝箔中的至少一者。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如第一方面提供的显示模组,包括:
提供显示面板;
提供第一电传导膜,所述第一电传导膜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提供第二电传导膜,所述第二电传导膜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另一侧;
提供导电结构,所述导电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电传导膜与所述第二电传导膜之间且连接所述第一电传导膜与所述第二电传导膜。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切割所述第一电传导膜的部分、所述第二电传导膜的部分及所述导电结构的部分。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提供的所述的显示模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分别位于显示面板上、下两侧的第一电传导膜与第二电传导膜通过导电结构连接起来,则第一电传导膜、导电结构、第二电传导膜构成电导通的路径,在显示面板的上侧和/或下侧出现静电时,该些静电可以通过该电导通的路径消散,避免静电累积后影响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电连接第一电传导膜、第二电传导膜的导电结构位于第一电传导膜与第二电传导膜之间,即在第一电传导膜与第二电传导膜的侧壁不设置导电结构。则导电结构不会占用显示模组侧面的空间,利于实现显示模组具备窄边框。并且,当导电结构设置在第一电传导膜与第二电传导膜之间时,在将第一电传导膜、第二电传导膜与显示面板贴合后的切割工艺中,可实现对第一电传导膜、第二电传导膜及两者之间的导电结构的切割,进而易于获得宽度较窄的导电结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M1-M2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与申请实施例相关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实施例所描述的“基本上”、“近似”、“大约”、“约”、“大致”“大体上”等词语,是指在合理的工艺操作范围内或者公差范围内,可以大体上认同的,而不是一个精确值。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导电膜、电传导膜等,但这些导电膜、电传导膜等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导电膜、电传导膜等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导电膜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导电膜,类似地,第二导电膜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导电膜。
本案申请人通过细致深入研究,对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沿 M1-M2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1及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001,包括第一电传导膜10、第二电传导膜20及显示面板30。第一电传导膜10与第二电传导膜 20相对设置,且显示面板30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电传导膜10与第二电传导膜20之间。具体地,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30所在面与第一电传导膜10 所在面、第二电传导膜20所在面平行,且第一电传导膜10与第二电传导膜 20分别设置在显示面板30的上、下两侧。例如,第一电传导膜10设置在显示面板30的出光面一侧且与显示面板30贴合,第二电传导膜20设置在显示面板30的背光面一侧且与显示面板30贴合。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传导膜10的可以为高阻膜,也可以为低阻膜;第二电传导膜20可以为低阻膜,也可以为高阻膜。显示面板30可以为柔性显示面板30,也可以为刚性显示面板30。
例如,第一电传导膜10设置在显示面板30的出光面一侧且为高阻膜、第二电传导膜20设置在显示面板30的背光面一侧且为低阻膜。通过在显示面板30的出光面一侧设置高阻膜,可以避免第一电传导膜10影响用户对显示面板30的操作,例如可以避免影响触控操作;通过在显示面板30的背光面一侧设置低阻膜,可以使得静电尽快消散且可以屏蔽显示面板30的电子元件对显示面板30内的信号的影响。
此外,请继续参考图1与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001还包括导电结构40,其中,导电结构40设置在第一电传导膜10与第二电传导膜20 之间且连接第一电传导膜10与第二电传导膜20。即沿垂直于显示面板30所在面的方向,第一电传导膜10与第二电传导膜20分别设置在导电结构40的上、下两侧,且导电结构40的上端及下端分别与第一电传导膜10、第二电传导膜20接触。
图3为与申请实施例相关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显示模组001包括显示面板30、位于显示面板30出光面一侧的盖板50、偏光片10’以及位于显示面板30背光面一侧的铜箔胶带20’。其中,偏光片10’通过光学胶层与显示面板30贴合,且偏光片10’通过光学胶层与盖板50贴合,偏光片10’位于盖板50与显示面板30之间;铜箔胶带20’包括有机膜、铜箔及而位于两者之间的泡棉。
请继续参考图3,显示模组001还包括导电结构40且导电结构40电连接盖板50与铜箔胶带20’,以保证盖板50上的静电可以通过导电结构40传导至铜箔胶带20’后消散。其中,如图3所示,电连接盖板50与铜箔胶带20’的导电结构40可以通过点导电液或者点银浆的方式实现,但是导电结构40 位于显示模组001中盖板50下方的膜层的侧壁上,则导电结构40占用了显示模组001的边缘空间,使得整机避让空间不足,进而导致整机组装时的工艺要求、良率低的问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分别位于显示面板30上、下两侧的第一电传导膜10与第二电传导膜20通过导电结构40连接起来,则第一电传导膜10、导电结构40、第二电传导膜20构成电导通的路径,在显示面板30的上侧和/ 或下侧出现静电时,该些静电可以通过该电导通的路径消散,避免静电累积后影响显示面板30的正常显示。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电连接第一电传导膜10、第二电传导膜20的导电结构40位于第一电传导膜10与第二电传导膜20之间,即在第一电传导膜10与第二电传导膜20的侧壁不设置导电结构40。则如图2所示,导电结构40不会占用显示模组001侧面的空间,利于实现显示模组001具备窄边框。并且,当导电结构40设置在第一电传导膜10与第二电传导膜20之间时,在将第一电传导膜10、第二电传导膜20与显示面板30贴合后的切割工艺中,可实现对第一电传导膜10、第二电传导膜20及两者之间的导电结构 40的切割,进而易于获得宽度较窄的导电结构40。
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30所在平面内,第一电传导膜10及第二电传导膜20均包括突出于显示面板30的部分,且两者突出于显示面板30且相对的部分之间设置导电结构40,即导电结构40位于第一电传导膜10与第二电传导膜20之间且位于显示面板30的外围。如图1及图2所示,导电结构40至少部分环绕显示面板30,则第一电传导膜10、第二电传导膜20及导电结构 40构成了容纳显示面板30的至少部分的封闭或者半封闭的腔体,该腔体可以屏蔽外界的静电对显示面板30的影响。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1所示,导电结构40部分环绕显示面板30,即显示面板30的至少部分侧壁的外围不包括导电结构40,对应地,第一电传导膜10、第二电传导膜20及导电结构40构成容纳显示面板30的至少部分的半封闭腔体。
本实现方式对应的一种技术方案为,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30包括主体部31和后折部32,图1中虚线以上为主体部且虚线以下为后折部32。其中,后折部32可以用于绑定柔性电路板或者驱动芯片且后折部32上设置有信号线用于连接柔性电路板/驱动芯片与主体部中的信号线。通过将后折部32弯折到显示面板30的背光面一侧,以使柔性电路板/驱动芯片弯折至显示面板30 的背光面一侧,可以减小显示模组001的边框宽度。
在本技术方案中,沿垂直于显示面板30所在面的方向,导电结构40与后折部32无交叠,即显示面板30中与后折部32连接的侧壁的外围不设置导电结构40。在本技术方案中,后折部32所在区域不设置导电结构40,即导电结构40仅设置在显示模组001中未设置后折部32的区域,避免导电结构 40与后折部32上的信号线接触而造成短路。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示意图。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导电结构40完全环绕显示面板30,即显示面板30任意位置的侧壁的外围均设置有导电结构40,即导电结构40为连续的环状结构。对应地,第一电传导膜10、第二电传导膜20及导电结构 40构成容纳显示面板30的封闭腔体。该封闭的腔体可以更加有效地屏蔽外界的静电对显示面板30的影响。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传导膜10为偏光片10’,即第一电传导膜10可以复用显示模组001中的偏光片10’,且第一电传导膜10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30的出光面一侧能够减小对外界环境光的反射。
如图5所示,显示模组001还可以包括盖板50、光学胶层60,第一电传导膜10复用偏光片10’且位于显示面板30靠近盖板50的一侧,光学胶层60 位于第一电传导膜10与盖板50之间。第一电传导膜10靠近显示面板30的一侧设置胶层以将第一电传导膜10与显示面板30进行贴合;第一电传导膜 10与盖板50通过光学胶层60进行贴合。
由于偏光片10’中含有氟素树脂且氟素树脂容易吸附静电,则将复用偏光片10’的第一电传导膜10与第二电传导膜20通过导电结构40连接起来,则可以使得偏光片10’上的静电快速消散。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电传导膜20包括支撑层20’,其中,显示面板30 可以为柔性显示面板30,则显示面板30中的衬底为柔性衬底,支撑层20’可以设置在柔性衬底的背面,以支撑和保护柔性衬底,进而实现对显示面板30 的支撑与保护。
其中,支撑层20’可以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碳酸酯(PC)、聚酰亚胺(PI)、聚芳酯(PAR)中的至少一者构成。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6所示,支撑层20’中可以掺杂导电粒子,则支撑层20’可以作为第二电传导膜20。即在本实现方式中,通过在支撑层20’中掺杂导电粒子使得支撑层20’具备导电特性的第二,且导电结构40 连接第一电传导膜10与第二电传导膜20具体为,导电结构40位于第一电传导膜10与支撑层20’之间且导电结构40连接第一电传导膜10与支撑层20’。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电传导膜20中还包括第一导电膜21,第一导电膜21设置在支撑层20’朝向第一电传导膜10的一侧。即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二电传导膜20通过设置在支撑层20’一侧的第一电传导膜10实现导电特性,且导电结构40连接第一电传导膜10与第二电传导膜20具体为,导电结构40位于第一电传导膜10与第一导电膜21之间且导电结构40连接第一电传导膜10与第一导电膜21。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剖面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对应的一种技术方案中,如图8及图9所示,显示模组001 还包括第二导电膜70,且第二导电膜70设置在第二电传导膜20远离第一电传导膜10的一侧,并且第二导电膜70与第二电传导膜20电连接。其中,第二导电膜70可以作为导热、导电的结构,具体地,第二导电膜70可以为整面连续结构且至少覆盖显示面板30的显示区,用于接收第二电传导膜20传输的静电且将静电消散,且用于对显示面板30进行散热。
此外,显示模组001还可以包括泡棉80,且泡棉80位于第二导电膜70 与第二电传导膜20之间。
如图8所示,当第二电传导膜20中的支撑层20’中掺杂有导电粒子时,第二导电膜70可以与支撑层20’接触以实现第二导电膜70与第二电传导膜20 的电连接。
如图9所示,当第二电传导膜20中包括第一导电膜21时,第二导电膜 70可以与第一导电膜21接触以实现第二导电膜70与第二电传导膜20的电连接。
其中,第二导电膜70为铜箔、铝箔中的至少一者,由于铜箔、铝箔具备较好的延展性及较低的电阻,则可以采用厚度较薄的第二导电膜70,使得显示模组001具备较小的厚度。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00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也可以为电脑、电视等显示装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分别位于显示面板30上、下两侧的第一电传导膜10与第二电传导膜20通过导电结构40连接起来,则第一电传导膜10、导电结构40、第二电传导膜20构成电导通的路径,在显示装置的上侧和/或下侧出现静电时,该些静电可以通过该电导通的路径消散,避免静电累积后影响显示装置的正常显示。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电连接第一电传导膜10、第二电传导膜 20的导电结构40位于第一电传导膜10与第二电传导膜20之间,即在第一电传导膜10与第二电传导膜20的侧壁不设置导电结构40。则如图2所示,导电结构40不会占用显示模组001侧面的空间,利于实现显示装置具备窄边框。并且,当导电结构40设置在第一电传导膜10与第二电传导膜20之间时,在将第一电传导膜10、第二电传导膜20与显示面板30贴合后的切割工艺中,可实现对第一电传导膜10、第二电传导膜20及两者之间的导电结构40的切割,进而易于获得宽度较窄的导电结构40。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001的制备方法,如图11所示,该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显示面板30,其中,显示面板30可以为柔性显示面板30,也可以为刚性显示面板30。
提供第一电传导膜10,且第一电传导膜10设置在显示面板30的一侧。例如,第一电传导膜10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30的出光面一侧,且可以与显示面板30贴合。
提供第二电传导膜20,且第二电传导膜20设置在显示面板30的另一侧。例如,第二电传导膜20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30的背光面一侧,且可以与显示面板30贴合。
提供导电结构40,导电结构40设置在第一电传导膜10与第二电传导膜 20之间且连接第一电传导膜10与第二电传导膜20。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在提供第一电传导膜10之后,可以在第一电传导膜10位于显示面板30外侧的部分中朝向显示面板30的一侧设置导电结构40;然后在提供第二电传导膜20,且第二电传导膜20位于显示面板 30外侧的部分中朝向显示面板30的一侧与导电结构40接触。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在提供第二电传导膜20之后,可以在第二电传导膜20位于显示面板30外侧的部分中朝向显示面板30的一侧设置导电结构40;然后在提供第一电传导膜10,且第一电传导膜10位于显示面板 30外侧的部分中朝向显示面板30的一侧与导电结构40接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分别位于显示面板30上、下两侧的第一电传导膜10与第二电传导膜20通过导电结构40连接起来,则第一电传导膜10、导电结构40、第二电传导膜20构成电导通的路径,在显示面板30的上侧和/ 或下侧出现静电时,该些静电可以通过该电导通的路径消散,避免静电累积后影响显示面板30的正常显示。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电连接第一电传导膜10、第二电传导膜 20的导电结构40位于第一电传导膜10与第二电传导膜20之间,即在第一电传导膜10与第二电传导膜20的侧壁不设置导电结构40。则导电结构40不会占用显示模组001侧面的空间,利于实现显示模组001具备窄边框。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
进一步地,如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001的制备方法还包括:
切割第一电传导膜10的部分、第二电传导膜20的部分及导电结构40的部分。
其中,第一电传导膜10及第二电传导膜20均包括突出于显示面板30的部分,且两者突出于显示面板30且相对设置的部分之间设置导电结构40,即导电结构40位于第一电传导膜10与第二电传导膜20之间且位于显示面板30 的外围。通过该步骤可以将显示面板30外围的部分第一电传导膜10、第二电传导膜20及导电结构40的部分进行切除,在保证第一电传导膜10与第二电传导膜20通过导电结构40电连接的同时,可以使得显示面板30外围的导电结构40及第一电传导膜10、第二电传导膜20的宽度均较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电传导膜与第二电传导膜;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电传导膜与所述第二电传导膜之间;
导电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电传导膜与所述第二电传导膜之间且连接所述第一电传导膜与所述第二电传导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结构至少部分环绕所述显示面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主体部和后折部;
沿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面的方向,所述导电结构与所述后折部无交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传导膜为偏光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传导膜包括支撑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中掺杂有导电粒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传导膜中还包括第一导电膜,所述第一导电膜设置在所述支撑层朝向所述第一电传导膜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二导电膜,所述第二导电膜设置在所述第二电传导膜远离所述第一电传导膜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导电膜与所述第二电传导膜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膜为铜箔、铝箔中的至少一者。
10.一种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包括:
提供显示面板;
提供第一电传导膜,所述第一电传导膜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提供第二电传导膜,所述第二电传导膜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另一侧;
提供导电结构,所述导电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电传导膜与所述第二电传导膜之间且连接所述第一电传导膜与所述第二电传导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切割所述第一电传导膜的部分、所述第二电传导膜的部分及所述导电结构的部分。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2210898760.3A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2234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98760.3A CN115223451A (zh)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98760.3A CN115223451A (zh)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23451A true CN115223451A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14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98760.3A Pending CN115223451A (zh)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23451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331211U (zh) * 2014-12-31 2015-05-1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7065287A (zh) * 2017-05-24 2017-08-1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737128A (zh) * 2019-11-29 2020-01-3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0827694A (zh) * 2019-11-29 2020-02-21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178134A (zh) * 2021-05-25 2021-07-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748514A (zh) * 2020-03-27 2021-12-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793862A (zh) * 2021-09-13 2021-12-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64139A (zh) * 2021-10-22 2022-01-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331211U (zh) * 2014-12-31 2015-05-1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7065287A (zh) * 2017-05-24 2017-08-1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737128A (zh) * 2019-11-29 2020-01-3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0827694A (zh) * 2019-11-29 2020-02-21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748514A (zh) * 2020-03-27 2021-12-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178134A (zh) * 2021-05-25 2021-07-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793862A (zh) * 2021-09-13 2021-12-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64139A (zh) * 2021-10-22 2022-01-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31298B2 (en) Touch display module, display device and transparent optical adhesive layer structure
US10860054B2 (en)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cover layers mounted to displays
CN111580699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1917857B2 (en)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9098242B2 (en)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cover layers mounted to displays
CN113948563A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822234A (zh) 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93274A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终端
CN107966858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144038A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1937414B2 (en) Display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CN115223451A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215872067U (zh) 电子设备
CN114503064B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6133864U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6563134U (zh) 显示模组与显示面板
CN217361025U (zh) 显示模组和终端
CN216979518U (zh) 新型防静电和防电磁干扰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CN210868605U (zh) 一种显示模组的防短路结构
CN113031818B (zh) 触控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9039946U (zh) 显示装置
CN220629951U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7116726U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5496723U (zh) 显示装置
CN116471883A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