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64139A -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64139A
CN113964139A CN202111232441.0A CN202111232441A CN113964139A CN 113964139 A CN113964139 A CN 113964139A CN 202111232441 A CN202111232441 A CN 202111232441A CN 113964139 A CN113964139 A CN 1139641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layer
display module
conductive layer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3244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均委
陆旭
龚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3244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64139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641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641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59Multistep manufacturing method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其可解决现有的显示模组在静电的作用下,容易发生诸如绿屏、横纹、异常显示等显示不良的问题。本公开的显示模组包括:衬底基板、位于衬底基板上的显示面板、及位于显示面板背离衬底基板一侧的盖板;显示模组还包括:静电防护结构;静电防护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及与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均连接的导电连接部;第一导电层位于显示面板靠近衬底基板的一侧;第二导电层位于显示面板靠近盖板的一侧;导电连接部环绕于显示面板的周围。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是一种利用有机固态半导体作为发光材料的发光器件,由于其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功耗低、发光亮度高、工作温度适应范围广等优点,因而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OLED显示模组中,OLED发光器件需要通过薄膜晶体管输入电压以进行驱动发光,薄膜晶体管是其中的核心器件之一,在显示模组的制备与应用过程中往往容易产生静电,静电所形成的电场容易使得OLED显示模组中的薄膜晶体管发生特性偏移,导致OLED显示模组发生诸如绿屏、横纹、异常显示等显示不良,从而使得OLED显示模组的良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公开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衬底基板、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显示面板、及位于所述显示面板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盖板;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静电防护结构;
所述静电防护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及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均连接的导电连接部;所述第一导电层位于所述显示面板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导电层位于所述显示面板靠近所述盖板的一侧;所述导电连接部环绕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周围。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及设置于显示区一侧的绑定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设置于所述绑定区的信号引出线;所述导电连接部具有对应所述绑定区的第一开口;
所述信号引出线由所述第一开口引出。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层的材料包括:透明导电材料或非透明导电材料;
所述第二导电层的材料包括:透明导电材料。
可选地,所述透明导电材料包括:金属氧化物或者掺杂有金属粒子的透明胶粘剂;
所述非透明导电材料包括:金属。
可选地,所述导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导电层或所述第二导电层为一体成型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电层设置有多个第二开口。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与接地端连接的接地引线;
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导电连接部中的至少一者与接地引线连接。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驱动电路层、位于所述驱动电路层背离衬底基板一侧的发光器件、及覆盖所述发光器件的封装层;
所述第一导电层位于所述驱动电路层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二导电层位于所述封装层靠近所述盖板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触控面板;
所述触控面板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靠近所述盖板的一侧。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所述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包括:
在衬底基板上沉积形成第一导电层;
将显示面板贴合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在所述显示面板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沉积形成第二导电层、及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周围沉积形成导电连接部,使得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通过所述导电连接部连接,形成静电防护结构;
将盖板贴合于所述第二导电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示例性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显示模组中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图1为一种示例性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显示模组包括:衬底基板101、位于衬底基板101上的显示面板102、及位于显示面板102背离衬底基板101一侧的盖板103。显示模组还可以包括:位于显示面板102靠近盖板103一侧的触控面板104。显示面板102可以在显示驱动芯片(图中未示出)提供的显示电压信号的驱动下实现显示功能,触控面板104可以在触控驱动芯片(图中未示出)提供的触控电压信号的驱动下进行实现触控功能,从而使得显示模组整体实现触控显示功能。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该显示模组可以为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模组,其中的显示面板102可以为LCD显示面板,该显示模组还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模组,其中的显示面板102可以为OLED显示面板。在本公开及其之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以OLED显示面板为了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LCD显示模组的实现原理及有益效果也是相同的,将不再进行详述。
图2为图1所示的显示模组中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102包括:驱动电路层1021和发光器件1022。驱动电路层1021通常至少包括开关晶体管、驱动晶体管、存储电容(也即现有的2T1C的像素驱动电路,当然还可以为6T1C,7T1C,9T1C等其他结构的像素电路),图2中仅示出了驱动晶体管的结构,驱动电路层1021中其他的薄膜晶体管的结构与其类似。发光器件1022包括但不限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层1021与发光器件1022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平坦化层(图中未示出),以对驱动电路层1021进行平坦化,从而有利于在其上形成发光器件1022。驱动电路层1021中驱动晶体管的漏极的位置刻蚀过孔,以使形成在平坦化层之上的发光器件1022的阳极可以通过过孔与驱动晶体管的漏极连接。
由图1可以看出,显示面板102与其他的结构膜层之间直接接触,在显示模组的制备与应用过程中,往往由于摩擦或者感应,在盖板103或者衬底基板101上容易产生静电,静电所形成的电场容易使得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层1021中的薄膜晶体管发生特性偏移,导致OLED显示模组发生诸如绿屏、横纹、异常显示等显示不良,从而使得OLED显示模组的良率降低。
为了至少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之一,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包括:衬底基板101、位于衬底基板101上的显示面板102、及位于显示面板102背离衬底基板101一侧的盖板103;显示模组还包括:静电防护结构105;静电防护结构105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导电层1051和第二导电层1052、及与第一导电层1051和第二导电层1052均连接的导电连接部1053;第一导电层1051位于显示面板102靠近衬底基板101的一侧;第二导电层1052位于显示面板102靠近盖板103的一侧;导电连接部1053环绕于显示面板102的周围。
衬底基板101可以为柔性基底,其材料具体可以为聚酰亚胺等柔性材料,以提高显示模组的柔性,使得显示模组能够具有可弯曲、可弯折等性能,以便于扩大显示模组的适用范围。当然,该衬底基板101也可以为刚性基底,其材料具体可以为玻璃、亚克力等刚性材料,以保证衬底基板101可以对其上的显示面板102等可以进行有效支撑。具体该衬底基板101的材料可以根据产品的实际需求而定。此外,该衬底基板101可为单层结构,也可为多层结构。例如,该衬底基板101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聚酰亚胺层、缓冲层、聚酰亚胺层。需要说明的是,该基底101的结构不限于此,其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显示面板102的结构可以如图2所示,其可以包括驱动电路层1021、位于驱动电路层1021背离衬底基板101一侧的发光器件1022。驱动电路层1021中的薄膜晶体管可以包括依次设置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有源层、栅极绝缘层、栅极、层间绝缘层、源漏电极(即源极和漏极,二者位于同一膜层中),源极和漏极分别通过贯穿穿层间绝缘层和栅极绝缘层的过孔与有源层的两端连接。发光器件102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层。有发光器件1022的第一电极可以通过贯穿平坦化层的过孔与驱动晶体管的漏极电性连接,该第一电极可为阳极,此阳极可为ITO(氧化铟锡)、氧化铟锌(IZO)、氧化锌(ZnO)等材料制作而成。该发光层可包括小分子有机材料或聚合物分子有机材料,可以为荧光发光材料或磷光发光材料,可以发红光、绿光、蓝光,或可以发白光等;并且,根据实际不同需要,在不同的示例中,发光层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等功能层。第二电极覆盖发光层,且该第二电极的极性与第一电极的极性相反;此第二电极可以为阴极,此阴极可以为锂(Li)、铝(Al)、镁(Mg)、银(Ag)等金属材料制作而成。
盖板103可以覆盖于显示面板102上,以对显示面板102进行保护,从而防止显示面板102受损。与衬底基板101相对应地,盖板103可以为柔性盖板,其材料可以为聚酰亚胺等柔性材料,以提高显示模组的柔性,当然,盖板103还可以为刚性盖板,其材料可以为玻璃、亚克力等刚性材料。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静电防护结构105中的第一导电层1051、第二导电层1052和导电连接部1053可以形成闭合的空间,以形成法拉第笼结构,可以将显示面板102完全包覆在其中,当衬底基板101或者盖板103上产生静电时,静电电荷可以传导至静电防护结构105的第一导电层1051、第二导电层1052和导电连接部1053上,使得整个静电防护结构105形成等电势体,即使有静电电荷的存在,也不会影响其中的显示面板102,可以对外界静电起到屏蔽的作用,因此可以避免外界静电对显示面板102中的薄膜晶体管的特性造成影响,从而可以避免显示模组发生诸如绿屏、横纹、异常显示等显示不良,从而提高显示模组的良率。另一方面,静电防护结构105的结构简单,在起到静电防护的同时,可以在不增加其他额外的器件,因此可以降低显示模组的制备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显示面板102具有显示区及设置于显示区一侧的绑定区;显示面板102包括设置于绑定区的信号引出线1023;导电连接部1053具有对应绑定区的第一开口a;信号引出线1023由第一开口a引出。
显示模组中的显示面板102需要由显示驱动芯片来提供显示电压信号,显示面板102需要通过信号引出线1023与显示驱动芯片连接,由于显示面板102被静电防护结构105完全包覆在其中,可以对静电防护结构105的导电连接部1053设置第一开口a,以将信号引出线1023引出。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开口a的大小可以根据信号引出线1023的数量及线宽等参数进行设置,保证可以各条信号引出线1023可以穿过,且保证法拉第笼结构的完整性,不影响静电防护结构105的静电屏蔽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1051的材料包括:透明导电材料;第二导电层的材料1051包括:透明导电材料或非透明导电材料。
第一导电层1051位于显示面板102靠近衬底基板101的一侧,其不影响显示面板102发出的光线的传播,其材料可以为透明导电材料,也可以为透明导电材料。第二导电层1052位于显示面板102靠近盖板103的一侧,即位于显示面板102的出光面,其材料必须为透明导电材料。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降低工艺难度,可以将第一导电层1051和第二导电层1052采用相同的材料制成,即第一导电层1051和第二导电层1052均采用透明导电材料制成。当然,二者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制成,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在一些实施例中,透明导电材料包括:金属氧化物或者掺杂有金属粒子的透明胶粘剂;非透明导电材料包括:金属。
透明导电材料可以为金属氧化物,例如ITO(氧化铟锡)、氧化铟锌(IZO)、氧化锌(ZnO)中的一种或多种,其可以与发光器件1022的阳极材料相同,可以采用与发光器件1022的阳极相同的工艺形成,以节约制备成本。透明导电材料还可以为掺杂有金属粒子的透明胶粘剂,可以在透明胶粘剂中掺杂一定含量的金属粒子,以使得整体的透明胶粘剂具有导电性能,在制备过程中,可以通过涂覆工艺,制备工艺简单。非透明导电材料可以为金属,其可以与显示面板102中的扫描线、数据线、信号引出线等走线的材料相同,例如钼、铝或钛金属材料或者包括钼、铝及钛中的一种或几种的合金。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连接部1053与第一导电层1051或第二导电层1052为一体成型结构。
导电连接部1053可以与第一导电层1051的材料相同,在形成第一导电层1051的同时,可以采用同一工艺形成导电连接部1053,使得第一导电层1051与导电连接部1053形成一体成型结构,以减少工艺步骤,节约制备成本。并且可以提高导电连接部1053与第一导电层1051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样地,导电连接部1053还可以与第二导电层1052的材料相同,在形成第二导电层1052的同时,可以采用同一工艺形成导电连接部1053,使得第二导电层1052与导电连接部1053形成一体成型结构,以减少工艺步骤,节约制备成本。并且可以提高导电连接部1053与第二导电层1052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电层1052设置有多个第二开口(图中未示出)。
第二导电层1052设置有多个第二开口,第二开口可以呈规则排布,也可以呈不规则排布,使得第二导电层1052形成网格状结构,从而可以提高第二导电层1052的透光性能,避免第二导电层1052对显示面板102发出的光线造成遮挡,进而提高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在制备过程中,可以将整面的第二导电层1052进行刻蚀,以形成多个第二开口。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开口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方形或者三角形等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2还包括与接地端连接的接地引线(图中未示出);第一导电层1051、第二导电层1052和导电连接部1053中的至少一者与接地引线连接。
静电防护结构105的第一导电层1051、第二导电层1052和导电连接部1053中的至少一者可以与接地引线连接,使得静电电荷直接导入接地端,避免静电防护结构105上的静电电荷积累过多,造成静电释放而击穿显示模组中的其他膜层,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静电防护结构105的静电屏蔽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2包括:驱动电路层1021、位于驱动电路层1021背离衬底基板101一侧的发光器件1022、及覆盖发光器件1022的封装层1024;第一导电层1051位于驱动电路层1021靠近衬底基板101的一侧;第二导电层1052位于封装层1024靠近盖板103的一侧。
显示面板102中的驱动电路层1021与发光器件1022的结构如前所述,在此不在进行详述。封装层1024可以将发光器件1022进行封装,避免外界水汽等通过水汽通道进入显示面板104的内部,从而可以避免水汽对发光器件1022中的发光层造成损坏,进而可以提高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及使用寿命。第一导电层1051可以在形成驱动电路层1021之前形成,第二导电层1052可以在形成封装层1024之后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还包括:触控面板104;触控面板104位于第二导电层1052靠近盖板103的一侧。
触控面板104可以在触控驱动芯片(图中未示出)提供的触控电压信号的驱动下进行实现触控功能,从而使得显示模组整体实现触控显示功能。盖板103可以覆盖在触控面板104上,以对触控面板104进行保护,避免触控面板104受损。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401,在衬底基板上沉积形成第一导电层。
S402,将显示面板贴合于第一导电层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
S403,在显示面板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沉积形成第二导电层、及在显示面板的周围沉积形成导电连接部,使得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通过导电连接部连接,形成静电防护结构。
S404,将盖板贴合于第二导电层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中,可以利用沉积工艺在显示面板的周围形成静电防护结构,可以将显示面板完全包覆在其中,当衬底基板或者盖板上产生静电时,静电电荷可以传导至静电防护结构的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和导电连接部上,使得整个静电防护结构形成等电势体,即使有静电电荷的存在,也不会影响其中的显示面板,可以对外界静电起到屏蔽的作用,因此可以避免外界静电对显示面板中的薄膜晶体管的特性造成影响,从而可以避免显示模组发生诸如绿屏、横纹、异常显示等显示不良,从而提高显示模组的良率。另一方面,静电防护结构的结构简单,在起到静电防护的同时,可以在不增加其他额外的器件,因此可以降低显示模组的制备成本。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该显示装置例如可为手机、平板电脑、电子手表、运动手环、笔记本电脑等具有显示面板的电子设备。该显示装置具有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对显示模组的技术效果的论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公开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衬底基板、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显示面板、及位于所述显示面板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盖板;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静电防护结构;
所述静电防护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及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均连接的导电连接部;所述第一导电层位于所述显示面板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导电层位于所述显示面板靠近所述盖板的一侧;所述导电连接部环绕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周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及设置于显示区一侧的绑定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设置于所述绑定区的信号引出线;所述导电连接部具有对应所述绑定区的第一开口;
所述信号引出线由所述第一开口引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材料包括:透明导电材料或非透明导电材料;
所述第二导电层的材料包括:透明导电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材料包括:金属氧化物或者掺杂有金属粒子的透明胶粘剂;
所述非透明导电材料包括:金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导电层或所述第二导电层为一体成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层设置有多个第二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与接地端连接的接地引线;
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导电连接部中的至少一者与接地引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驱动电路层、位于所述驱动电路层背离衬底基板一侧的发光器件、及覆盖所述发光器件的封装层;
所述第一导电层位于所述驱动电路层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二导电层位于所述封装层靠近所述盖板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触控面板;
所述触控面板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靠近所述盖板的一侧。
10.一种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包括:
在衬底基板上沉积形成第一导电层;
将显示面板贴合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在所述显示面板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沉积形成第二导电层、及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周围沉积形成导电连接部,使得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通过所述导电连接部连接,形成静电防护结构;
将盖板贴合于所述第二导电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CN202111232441.0A 2021-10-22 2021-10-22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39641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32441.0A CN113964139A (zh) 2021-10-22 2021-10-22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32441.0A CN113964139A (zh) 2021-10-22 2021-10-22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64139A true CN113964139A (zh) 2022-01-21

Family

ID=79466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32441.0A Pending CN113964139A (zh) 2021-10-22 2021-10-22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6413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23451A (zh) * 2022-07-28 2022-10-2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23451A (zh) * 2022-07-28 2022-10-2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71739B (zh) 大面积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CN109585520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模组、电子装置
CN109979964B (zh) 顶部发光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JP7148411B2 (ja)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ト表示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表示パネル並びに表示装置
CN100515153C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6849922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11818913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OLED) display having sealant formed over sealing structure formed by a first metal layer, an insulating layer and a second metal layer
CN102347348B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2931210B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10734608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display panel
CN107342370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280679A (zh)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CN104282724A (zh) 有机发光显示器件及制造有机发光显示器件的方法
KR20120042438A (ko) 터치인식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US11112918B2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having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function
CN104752476A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11404488B2 (en) Transparent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391283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8321305B (zh)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203778A (zh) 有源矩阵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64139A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81585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1834418B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US11963406B2 (en) Display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078200A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