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11493A - 一种饲料用桑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种饲料用桑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11493A
CN115211493A CN202210833676.3A CN202210833676A CN115211493A CN 115211493 A CN115211493 A CN 115211493A CN 202210833676 A CN202210833676 A CN 202210833676A CN 115211493 A CN115211493 A CN 1152114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rmentation
mulberry leaves
colorless
feed
acetic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3367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勇
钟茂团
王洪永
古莉
钟小莉
邓祥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FENGCHUN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FENGCHUN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FENGCHUN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FENGCHUN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3367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1149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114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114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10/00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10/30Animal feeding-stuffs from material of plant origin, e.g. roots, seeds or hay; from material of fungal origin, e.g.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10/00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10/10Animal feeding-stuffs obtained by micro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processes
    • A23K10/12Animal feeding-stuffs obtained by micro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processes by fermentation of natural products, e.g. of vegetable material, animal waste material or biomas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20/00Accessory food factors for 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20/10Organic substances
    • A23K20/105Aliphatic or alicyclic compou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20/00Accessory food factors for 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20/10Organic substances
    • A23K20/163Sugars; Polysacchar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30/00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eservation of materials in order to produce animal feeding-stuff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50/0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 A23K50/1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for rumin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00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e.g. pasteurising, sterili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foods or foodstuffs
    • A23L3/34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e.g. pasteurising, sterili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foods or foodstuffs by treatment with chemicals
    • A23L3/3454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e.g. pasteurising, sterili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foods or foodstuffs by treatment with chemicals in the form of liquids or solids
    • A23L3/3463Organic compounds; Microorganisms; Enzymes
    • A23L3/3571Microorganisms; Enzym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80Food processing, e.g. use of renewable energies or variable speed drives in handling, conveying or stacking
    • Y02P60/87Re-use of by-products of food processing for fodder product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Zo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rds (AREA)
  • Fodder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饲料用桑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提供的饲料用桑叶是通过将90‑110份的桑叶、3‑5份的蔗糖和无色醋酸的混合水溶液及0.8‑1.2份的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与水制备的复合发酵菌悬液制备而成,其制备方法是将含有蔗糖和无色醋酸的混合水溶液和复合发酵菌悬液均匀喷洒在新鲜桑叶上的预处理桑叶,然后经过密封并控制发酵得到的饲料用桑叶,其具备易于保存、不会变质、便于运输、营养成分丰富、气味芬芳、适口性好、消化率高的优点,解决了林麝在冬季、春季粗饲料缺乏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饲料用桑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饲料用鲜青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特别涉及一种饲料用桑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林麝别名香獐子、獐、线牙獐、麝香鹿,是国家保护动物,其分泌物麝香是珍贵重要的中药,过去麝香的来源全靠“猎麝取香”,由于捕杀过多,林麝的数量大减,濒临绝种边缘,所以保护野生林麝资源,变野麝为家养成了一项重要课题。在养林麝的养殖过程中,成年林麝的饲料量比较大,冬季和春季,林麝喜欢食用的粗饲料很缺乏,而夏、秋季林麝喜欢食用的粗饲料很多,比如鲜桑叶等,因此,在秋季将鲜桑叶收集贮存起来,供给林麝在冬、春季食用,以保证林麝在冬、春季的粗饲料供给,是家养林麝的一个重要手段。
桑叶,是桑科植物桑的叶,是林麝喜欢吃的鲜青饲料。桑叶中主要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另外还含有生物碱、植物甾醇、氨基酸、桑叶多糖等成分,营养价值较高。与其它饲料相比,桑叶具有纤维素含量低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丰富、饲用效率高、产能高等优点。
过去人们通常是将桑叶晒干贮存,但是干燥的桑叶适口性变差,林麝不喜欢食用,营养成分损失也大。也有人挖坑直接贮存,或者用地窖贮存,但是,挖坑直接贮存和用地窖贮存的方法会使鲜桑叶水分含量较高,往往造成腐败变质,味道变差,最终导致林麝不能食用。夏、秋季桑叶产量高,林麝食量有限,为避免浪费,也有必要进行有效合理的贮存。另外,未进行处理的鲜桑叶在运输过程中,也会因为温度升高自然腐坏,味道变差,林麝不愿意食用。因此在夏、秋季将林麝喜欢食用的粗饲料如鲜桑叶用适宜的方法贮存并制成饲料,供饲料缺乏的冬季和春季食用,是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饲料用桑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以克服目前饲料用桑叶的贮存技术存在容易腐败变质、营养成分损失大、味道变差、适口性差的缺陷,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制备一种可供林麝冬季、春季青鲜饲料缺乏时食用的桑叶。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饲料用桑叶及其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饲料用桑叶,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桑叶90-110份,蔗糖与无色醋酸的混合水溶液3-5份,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与水的复合发酵菌悬液0.8-1.2份;其中,蔗糖与无色醋酸的混合水溶液中,蔗糖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5-45%,无色醋酸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2.4%,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的质量比为3∶2∶0.5,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与水的质量比为1∶40-60。
当桑叶与混合水溶液(蔗糖与无色醋酸)的重量份比例为100∶3-5时,蔗糖为发酵乳酸菌初期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加快发酵过程,缩短发酵时间,尽量保持桑叶的青鲜特点,增加发酵后桑叶的适口性;蔗糖过多(>5份),发酵乳酸菌前期生长繁殖速度过快,乳酸菌数量太大,造成桑叶过渡发酵,不合适林麝的口味,适口性差;蔗糖过少(<3份),发酵乳酸菌前期生长繁殖速度太慢,乳酸产出速度慢,对桑叶自身的氧化分解作用抑制作用慢,营养物质损失量大。
其中,优选的,当桑叶与混合水溶液(蔗糖与无色醋酸)的重量份比例为100∶4时,发酵的效果更好,适口性更佳,营养物质损失量更小。
无色醋酸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2.4%时,无色醋酸为发酵前期提供酸性发酵环境,并抑制大部分杂菌的生长,为复合发酵菌的前期生长繁殖提供优势;无色醋酸浓度过大(>2.4%),酸性过大,会影响部分复合发酵菌的生长,复合发酵菌生长繁殖速度慢,乳酸产出速度慢,营养物质损失量大,适口性差;无色醋酸浓度过小(<1.0%),前期对杂菌的抑制作用弱,同样不利于复合发酵菌的生长,可能造成桑叶的腐烂变质。
其中,优选的,无色醋酸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5-2.0%时,发酵的效果更好,适口性更佳。
其中,更优选的,无色醋酸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8%。
其中,乳酸菌菌数为80-120亿个/克,所述酵母菌菌数为80-120亿个/克,所述枯草芽孢杆菌菌数为80-120亿个/克。
一种饲料用桑叶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蔗糖与无色醋酸的混合水溶液的配制:取饮用水,煮沸,加入蔗糖,搅拌溶化,制成蔗糖水溶液,冷却至常温后,再加入无色醋酸,得到含有蔗糖与无色醋酸的混合水溶液;
(2)复合发酵菌悬液的配制:将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然后加入温度为25-35℃的水,混合均匀,得复合发酵菌悬液;其中,水是经高温沸腾杀菌后的水;
(3)将桑叶置干净的混合场地,摊开,用喷雾器喷入配制好的蔗糖与无色醋酸的混合水溶液,边喷边翻动,使桑叶均匀地被喷施;再用喷雾器喷入配制好的复合发酵菌悬液,边喷边翻动,使桑叶均匀地被喷施,最后,将桑叶用发酵袋装好,压实,密封;
(4)控制杆的制作和使用:取直径3-6厘米的空心不锈钢管,管长60-120厘米,管壁均匀分布直径6-15毫米的透气圆孔,孔间距离为5-10厘米,透气圆孔在管壁上纵向均匀分布3-4排,空心不锈钢管的一端密封,另一端保留管口,在管口加装一个可以将管口密封的活动塑料盖,即得控制杆;在每一袋桑叶中插入一根制作好的控制杆,插在每袋桑叶的中间位置,将有活动塑料盖的一端露在袋外;
(5)温度控制:将电子温度计的探头插入发酵袋的中间部位,用电子温度计监控发酵袋内的温度,使温度保持在35-45℃,当发酵袋内的温度高于45℃时,打开所述控制杆上的活动塑料盖,使温度下降;当发酵袋内的温度低于35℃时,盖上控制杆上的活动塑料盖,使温度上升;
(6)发酵:保持发酵袋自然发酵,夏天发酵40-52小时,冬天发酵68-78小时,当发酵袋内的温度低于35℃时,发酵即完成,此时拆出电子温度计和控制杆,将发酵袋密封,即得饲料用的桑叶产品。
其中,发酵袋为无毒塑料袋,长60-150厘米,宽40-100厘米。
其中,桑叶为新鲜且完好无病虫害的桑叶。若桑叶上含有的病菌,会在发酵过程中造成病菌的大量繁殖,而抑制发酵乳酸菌的生长繁殖,从而造成桑叶的发酵不充分或腐烂变质。
本发明制备的饲料用桑叶,主要用于饲养林麝,作为林麝冬、春季节鲜青饲料的补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制备的桑叶适口性好,消化率高,鲜桑叶鲜嫩多汁,鲜贮使水分得以保存,同时在鲜贮过程中由于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大量乳酸和芳香物质,通过发酵处理的桑叶有特殊的醇香味道,更增强了其适口性和消化率,林麝特别喜欢食用。
2、本发明制备的桑叶能调济青饲料供应的不平衡,由于青饲料生长期短,老化快,受季节影响较大,很难做到一年四季均衡供应,而鲜贮桑叶一旦做成可以长期保存,保存年限可达2-3年或更长,因而可以弥补青饲料利用的时差之缺,做到营养物质的全年均衡供应。
3、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由于添加了蔗糖和醋酸的水溶液,且密封隔绝氧气,可促进发酵,迅速产生大量的乳酸,使pH值快速达到要求范围,解决了过去自然堆放发酵使桑叶沤坏腐败变质的问题,而且使粗纤维变少了,使粗蛋白增加了,更加有利于林麝的营养和吸收利用。
4、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在发酵过程中另外添加适量蔗糖,解决了桑叶纤维多,糖类成分少,发酵慢,最后桑叶气味和适口性不好的问题。
5、本发明使用复合发酵菌进行发酵,发酵温度适中,程度合适,解决了传统自然杂菌发酵无法控制,容易腐败变质发臭的问题,同时使最终得到的桑叶的外观变化不大,而且有特别的怡愉醇香味,适口性大大提高,林麝特别喜欢食用,投喂以后剩余量减少,使桑叶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6、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能净化桑叶,普通桑叶中有病菌、虫卵等,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处理,可以破坏其中的病菌、虫卵等,从而让林麝食用更加安全,林麝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其体重增加、毛色光亮、精神更好、活动量增大,身体更加健康。
7、本发明在发酵过程中使用控制杆和电子温度计控制温度,保证了发酵过程发酵参数可控制,使生产周期缩短,生产效率提高,使最终产品的质量得到了保证,同时,使用无毒塑料发酵袋包装发酵,最后直接使用原包装袋贮存运输,节约了材料,减少了工序,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经济效益。
综上,本发明制备的饲料用桑叶是通过桑叶、蔗糖和无色醋酸的混合水溶液制备得到的,制备过程中采用简便的塑料袋,配合控制杆和在线电子温度监控仪,使整个发酵过程可控制,从而保证了最终产品的质量,使最后制备得到的桑叶具有易于保存、不会变质、便于运输、营养成分丰富、气味芬芳、适口性好,消化率高的优点。本发明不仅利用了桑叶汁液具有一定的抑制细菌生长和杀菌的功效方法,而且还通过将桑叶添加蔗糖和醋酸的混合水溶液,并添加混合复合发酵菌,并密封隔绝氧气进行发酵的方法,促进了乳酸菌发酵,从而能快速产生大量乳酸;在酸性条件下,桑叶中有机物质的氧化分解作用微弱,养分损失减少,从而使绝大部分有机物被保存下来,且乳酸抑制了腐败细菌的生长,桑叶不易腐败变质,能长期保存。另外添加适量蔗糖,解决了桑叶糖类成分少,发酵慢,最后桑叶气味和适口性不好的问题。添加无色醋酸,可以使发酵过程中桑叶中很快达到较高的酸度,从而抑制了其它腐败细菌的生长,保证了最终产品的质量。通过发酵处理的桑叶有特殊的醇香味道,林麝特别喜欢食用,解决了林麝在冬季、春季粗饲料缺乏的问题,也解决了鲜青桑叶在夏季运输过程中腐坏变质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试验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在四川逢春制药有限公司的生产场地内,选用公司在中江县普兴镇海洋沟村的桑叶种植基地的新鲜桑叶,进行如下生产操作:
1、配制含有蔗糖和无色醋酸的混合水溶液:取饮用水,煮沸,加入蔗糖,搅拌溶化,制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40%的蔗糖水溶液,冷却至常温后,再加入无色醋酸,使无色醋酸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5%,得到含有蔗糖和无色醋酸的混合水溶液。
2、配制复合发酵菌悬液:将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3种微生物按3∶2∶0.5质量比例混合;其中乳酸菌菌数为80-120亿个/克,酵母菌菌数为80-120亿个/克,枯草芽孢杆菌菌数为80-120亿个/克;按照水∶三菌混合物=1∶40-60的质量比加入温度为25-35℃经高温沸腾杀菌的凉白开,混合均匀,得复合发酵菌悬液。
3、制作控制杆:取直径4厘米的空心不锈钢管,管长90厘米,管壁均匀分布直径10毫米的透气圆孔,孔间距离为8厘米,透气圆孔在管壁上纵向均匀分布4排,空心不锈钢管的一端密封,另一端保留管口,在管口处加装一个可以将管口密封的活动塑料盖。
4、将无病虫害的新鲜桑叶置干净的混合场地,摊开,用喷雾器喷入制备好的含有蔗糖与无色醋酸的混合水溶液,边喷边翻动,让桑叶均均匀地喷上,含有蔗糖与无色醋酸的混合水溶液的喷施量为桑叶重量的4%。
5、用喷雾器喷入上述制备好的复合发酵菌悬液,边喷边翻动,让桑叶均均匀地喷上,复合发酵菌悬液的喷施量为桑叶重量的1%。
6、将喷施了含有蔗糖与无色醋酸的混合水溶液和复合发酵菌悬液的桑叶用无毒塑料袋装好,压实,密封。
7、在每一袋桑叶中插入一根制备好的控制杆,插在每袋桑叶的中间位置,将管口有活动塑料盖的一端露在袋外,将处理好的桑叶发酵袋直立于专门的发酵场地,让控制杆加装有活动塑料盖的一端向上。
8、控温设施:选择部分发酵袋,将电子温度计的探头插入发酵袋的中间部位,每10袋插一个,在发酵袋插上电子温度计。
9、温度调节:用电子温度计监控好发酵袋内的温度,使温度保持在35-45℃,在第22小时左右,发酵袋内的温度已经高于45℃,打开控制杆上的塑料盖,20分钟左右,温度已经下降到40℃,大概40分钟左右,发酵袋内的温度低于35℃时,盖上控制杆上的塑料盖,让温度上升。
10、发酵完成:保持发酵袋自然发酵,47小时,发酵袋内的温度已经低于35℃,发酵完成。拆除电子温度计和控制杆,将发酵袋密封,即得饲料用的桑叶产品。
对比例1
在四川逢春制药有限公司的生产场地内,选用公司在中江县普兴镇海洋沟村的桑叶种植基地的新鲜桑叶,进行生产操作。除下述操作与实施例1不同,其余操作方法同实施例1相同。
不同的是,本对比例1没有配制含有蔗糖与无色醋酸的混合水溶液和没有使用喷雾器喷入含有蔗糖与无色醋酸的混合水溶液的操作。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实质区别就是对比例1的饲料用桑叶的制备过程中没有蔗糖和无色醋酸。
结果,对比例1提供的制备方法,发酵时间到56小时才基本发酵完成,发酵时间略有延长,主要不同的是,气味等不如实施例1的好。取实施例1和对比例1制备的饲料用桑叶,目视检视比较,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与对比例1取样比较情况统计
样品 颜色 气味 质地
实施例1 暗青绿色 特殊的醇香味 松软、略有弹性
对比例1 略有暗灰棕色 醇香味、略有腐臭味 略有腐烂、无弹性
从表1可知,对比例1没有添加蔗糖和无色醋酸,发酵过程中出现了腐烂变质现象,颜色没有实施例1的好,质地也和实施例1的差别很大,说明添加蔗糖和无色醋酸,能够得到更好的桑叶产品。
对比例2
在四川逢春制药有限公司的生产场地内,选用公司在中江县普兴镇海洋沟村的桑叶种植基地的新鲜桑叶,进行生产操作。除下述操作与实施例1不同,其余操作方法同实施例1相同。
不同的是,本对比例2配制复合发酵菌悬液和没有用喷雾器喷入复合发酵菌悬液的操作。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实质区别就是对比例2没有用到复合发酵菌。
结果,对比例2提供的制备方法,发酵时间到58小时才基本发酵完成,发酵时间略有延长,主要不同的是,气味颜色等不如实施例1的好。取实施例1和对比例2制备的饲料用桑叶,目视检视比较,如表2所示。
表2实施例1与对比例2取样比较情况统计
样品 颜色 气味 质地
实施例1 暗青绿色 特殊的醇香味 松软、略有弹性
对比例2 略有暗灰棕色 略有醇香味、有较重腐臭味 略有腐烂、无弹性
从表2可知,对比例2没有加复合发酵菌,发酵过程中出现了腐烂变质现象,有较重腐臭味,颜色没有实施例1的好,质地也和实施例1的差别很大,说明加复合发酵菌,能够更好地控制发酵过程,得到更好的桑叶产品。
对比例3
在四川逢春制药有限公司的生产场地内,选用公司在中江县普兴镇海洋沟村的桑叶种植基地的新鲜桑叶,进行生产操作。除下述操作与实施例1不同,其余操作方法同实施例1相同。
不同的是,本对比例3没有在每一袋桑叶中插入一根制备好的控制杆,也没有使用电子温度计的探头插入发酵袋的中间部位的操作。对比例3与实施例1的实质区别就是对比例3没有用到控制杆和电子温度计对发酵温度进行调控。
结果,对比例3无法控制发酵时间,按照常规,由于处于夏季,70小时左右,手感发酵袋内温度已经降到比室温略高一点,认为基本发酵停止。取实施例1和对比例3制备的饲料用桑叶,目视检视比较和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如表3所示。
表3实施例1与对比例3取样比较情况统计
Figure BDA0003749308740000101
由表3可知,对比例3没有使用控制杆和电子温度计,发酵过程无法控制,发酵过程中桑叶略有腐烂现象,有较重腐臭味,颜色没有实施例1的好,质地也和实施例1的差别很大。另外,从实施例1、对比例3与鲜桑叶的成分检测数据看,实施例1制得的桑叶,粗蛋白含量最高,比鲜桑叶也提高了。实施例1制得的桑叶,粗纤维含量最低,比鲜桑叶也降低了。从粗脂肪的结果看,实施例1和对比例3都有所降低,其中对比例3降得较多。所以,本发明使用控制杆和电子温度计控制发酵过程,能够更好地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得到的桑叶产品营养成分更好,气味更好,适口性更好,有利于林麝的营养和吸收利用。
实施例2
在四川逢春制药有限公的子公司进行本发明制备的桑叶的饲养林麝对比实验。
实验地点:四川夹金山逢春养殖科技有限公司。
实验时间:2021年9月1日至9月19日共20天。
实验方法:随机选取12月龄至24月龄林麝20头,其中雌雄各10头。随机分成A、B组,每组10头,每组中雌雄各5头。按照常规饲养方式不变,仅桑叶饲料不同。其中,A组投喂采摘的鲜桑叶,B组投喂实施例1制备的桑叶。实验开始时,先将两组林麝分别进行称重,实验期间,进行日常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束时,再将两组林麝分别进行称重。
表4 A、B两组林麝桑叶喂养实验结果
Figure BDA0003749308740000111
从表4可以看出,投喂本发明制备的桑叶的B组,平均体重增长比投喂鲜桑叶的A组增加了110g,多增加了47.8%。林麝更加喜欢食用本发明制备的桑叶,且日常活动增加,实验结束时,投喂本发明制备的桑叶的B组的林麝,毛色更好、粘卷少,说明本发明制备的桑叶更有利于林麝的营养需要。

Claims (10)

1.一种饲料用桑叶,其特征在于:所述饲料用桑叶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桑叶90-110份,蔗糖与无色醋酸的混合水溶液3-5份,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与水的复合发酵菌悬液0.8-1.2份;所述蔗糖与无色醋酸的混合水溶液中,蔗糖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5-45%,无色醋酸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2.4%;所述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的质量比为3∶2∶0.5;所述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与水的质量比为1∶40-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料用桑叶,其特征在于:所述桑叶为新鲜且完好无病虫害的桑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料用桑叶,其特征在于:所述桑叶为100份,所述蔗糖与无色醋酸的混合水溶液为4份,所述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与水的复合发酵菌悬液为1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料用桑叶,其特征在于:所述蔗糖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4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料用桑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色醋酸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5-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料用桑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色醋酸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料用桑叶,其特征在于:所述乳酸菌菌数为80-120亿个/克,所述酵母菌菌数为80-120亿个/克,所述枯草芽孢杆菌菌数为80-120亿个/克。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饲料用桑叶,其特征在于:所述饲料用桑叶主要用于饲养林麝,作为林麝冬、春季节鲜青饲料的补充。
9.一种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饲料用桑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蔗糖与无色醋酸的混合水溶液的配制:取饮用水,煮沸,加入蔗糖,搅拌溶化,制成蔗糖水溶液,冷却至常温后,再加入无色醋酸,得到含有蔗糖与无色醋酸的混合水溶液;
(2)复合发酵菌悬液的配制:将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然后加入温度为25-35℃的水,混合均匀,得复合发酵菌悬液;所述水是经高温沸腾杀菌后的水;
(3)将桑叶置干净的混合场地,摊开,用喷雾器喷入所述配制好的蔗糖与无色醋酸的混合水溶液,边喷边翻动,使桑叶均匀地被喷施;再用喷雾器喷入所述配制好的复合发酵菌悬液,边喷边翻动,使桑叶均匀地被喷施,最后,将桑叶用发酵袋装好,压实,密封;
(4)控制杆的制作和使用:取直径3-6厘米的空心不锈钢管,管长60-120厘米,管壁均匀分布直径6-15毫米的透气圆孔,孔间距离为5-10厘米,透气圆孔在管壁上纵向均匀分布3-4排,空心不锈钢管的一端密封,另一端保留管口,在所述管口加装一个可以将管口密封的活动塑料盖,即得控制杆;在每一袋桑叶中插入一根所述制作好的控制杆,插在每袋桑叶的中间位置,将有活动塑料盖的一端露在袋外;
(5)温度控制:将电子温度计的探头插入发酵袋的中间部位,用电子温度计监控发酵袋内的温度,使温度保持在35-45℃,当发酵袋内的温度高于45℃时,打开所述控制杆上的活动塑料盖,使温度下降;当发酵袋内的温度低于35℃时,盖上控制杆上的活动塑料盖,使温度上升;
(6)发酵:保持发酵袋自然发酵,夏天发酵40-52小时,冬天发酵68-78小时,当发酵袋内的温度低于35℃时,发酵即完成,此时拆出电子温度计和控制杆,将发酵袋密封,即得饲料用的桑叶产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饲料用桑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袋为无毒塑料袋,长60-150厘米,宽40-100厘米。
CN202210833676.3A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饲料用桑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Pending CN1152114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33676.3A CN115211493A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饲料用桑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33676.3A CN115211493A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饲料用桑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11493A true CN115211493A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11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33676.3A Pending CN115211493A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饲料用桑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11493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1919A (zh) * 2006-01-27 2009-12-30 北京晟亚育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发酵包装袋
CN105483040A (zh) * 2015-12-23 2016-04-13 河南省木本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饲料用复合生物菌种及发酵饲料的制备方法
CN105981959A (zh) * 2016-05-18 2016-10-05 四川逢春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供林麝食用的桑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45901A (zh) * 2017-11-30 2019-06-07 南宁学院 一种发酵型桑叶牛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9442983U (zh) * 2018-11-12 2019-09-27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具有透气口封闭结构的发酵袋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1919A (zh) * 2006-01-27 2009-12-30 北京晟亚育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发酵包装袋
CN105483040A (zh) * 2015-12-23 2016-04-13 河南省木本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饲料用复合生物菌种及发酵饲料的制备方法
CN105981959A (zh) * 2016-05-18 2016-10-05 四川逢春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供林麝食用的桑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45901A (zh) * 2017-11-30 2019-06-07 南宁学院 一种发酵型桑叶牛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9442983U (zh) * 2018-11-12 2019-09-27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具有透气口封闭结构的发酵袋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叶添梅等: "桑叶粉饲料生物发酵工艺试验", 《四川蚕业》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96837B1 (ko) 감귤박과 맥주부산물을 이용한 발효사료의 제조방법
CN109601699A (zh) 一种功能性微生物发酵饲料及生产方法和应用
CN107535724A (zh) 金针菇菇脚发酵物及其用途
CN107373022A (zh) 猪饲料
CN106172222A (zh) 一种土鸡的生态养殖方法
CN105475623A (zh) 一种生态真菌复合饲料的生产方法及饲喂方法
CN106900653A (zh) 一种利用象草饲养七彩山鸡的方法
CN107098768A (zh) 一种羊肚菌培养料及羊肚菌的栽培方法
CN103477864A (zh) 一种灵芝化方法及其灵芝化产品的生产方法
KR102315313B1 (ko) 면역력 증진 및 악취제거용 애완동물 보조사료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9315348B (zh) 一种麻香猪的养殖方法
CN105777410A (zh) 一种草莓专用增效驱虫有机肥
CN115211493A (zh) 一种饲料用桑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KR101078865B1 (ko) 홍주 주정박을 이용한 사료 첨가제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소 사육 방법
CN113287684A (zh) 甘草茎叶和芦苇混合青贮的方法
CN114601034A (zh) 一种木薯嫩枝茎叶青贮料的制备方法
Weinberg et al. The effects of irrigation and nitrogen fertilization on the ensiling of safflower (Carthamus tinctorius)
CN106719336A (zh) 一种无抗生态的养猪方法
CN105707459A (zh) 一种苎麻与威宁球茎草芦混合青贮饲料的生产方法
CN105360640A (zh) 一种饲养仔猪的有机发酵生态饲料
CN111670998A (zh) 适用于宁夏地区青贮玉米的复合菌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5285450A (zh) 任豆树叶发酵生产鸡鸭饲料的方法
KR101535635B1 (ko) 매실 피클의 제조방법
Ţîţei et al.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steraceae species silage and possible use as a feedstock for livestock and biogas production in Republic of Moldova.
CN109169150A (zh) 一种花生专用栽培基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