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87684A - 甘草茎叶和芦苇混合青贮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甘草茎叶和芦苇混合青贮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87684A
CN113287684A CN202110709651.8A CN202110709651A CN113287684A CN 113287684 A CN113287684 A CN 113287684A CN 202110709651 A CN202110709651 A CN 202110709651A CN 113287684 A CN113287684 A CN 1132876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ves
liquorice
mixed
reed
ste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0965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涛
任道全
陈荣
陈亚飞
郭瑞
郁万瑞
孙玉良
韩宏峰
张鹏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rim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arim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rim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arim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70965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8768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876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76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30/00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eservation of materials in order to produce 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30/10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eservation of materials in order to produce animal feeding-stuffs of green fodder
    • A23K30/15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eservation of materials in order to produce animal feeding-stuffs of green fodder using chemicals or microorganisms for ensilag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30/00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eservation of materials in order to produce 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30/10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eservation of materials in order to produce animal feeding-stuffs of green fodder
    • A23K30/12Dehydr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30/00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eservation of materials in order to produce 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30/10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eservation of materials in order to produce animal feeding-stuffs of green fodder
    • A23K30/15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eservation of materials in order to produce animal feeding-stuffs of green fodder using chemicals or microorganisms for ensilaging
    • A23K30/18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eservation of materials in order to produce animal feeding-stuffs of green fodder using chemicals or microorganisms for ensilaging using 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Zo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odder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甘草茎叶和芦苇混合青贮的方法:将收割后的甘草茎叶和芦苇两种鲜牧草分别粉碎;粉碎后的甘草茎叶置于烘箱中进行热处理;向热处理后的甘草茎叶喷洒酸性溶液进行酸化处理;将酸化处理后的甘草茎叶与粉碎后的芦苇进行充分混合;将充分混合后的混合鲜牧草置于真空包装袋中抽真空密封包装,然后置于室温下贮藏发酵,发酵结束后得到甘草茎叶和芦苇的混合青贮饲料。使用本发明的混合青贮方法可以使甘草茎叶和芦苇混合青贮中,甘草茎叶的含量提升到70wt%,有利于充分发挥甘草茎叶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价值。所制备的甘草茎叶和芦苇混合青贮饲料综合了甘草茎叶粗蛋白含量高和芦苇粗纤维含量高的优势,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和更好的适口性。

Description

甘草茎叶和芦苇混合青贮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物饲料青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甘草茎叶和芦苇混合青贮的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80年代新疆草地资源普查统计,新疆甘草资源居全国首位,面积约6.23万公顷。由于甘草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并且蕴藏量大, 受到人们的重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甘草除作为药材外,还是很好的牧草资源。新疆甘草饲用价值中等:开花期骆驼喜食,绵羊、山羊亦采食,干了以后,各种牲畜都喜欢吃,特别是绵羊喜欢吃它们的豆荚。由于甘草含糖量比较高、口感较甜,对草食家畜来说具有良好的适口性。当甘草在开花结实后,当地牧民通常会将其刈割调制成干草,经验丰富的牧民会将其调制成干草粉,并且在里面夹杂其它饲草料混合饲喂家畜,此方法能够极大地提高其利用价值。我国新疆不光甘草资源丰富,同样也有着丰富的芦苇资源。作为我国四大芦苇主产区之一的新疆,伊犁河谷地、塔城的阿敏河谷和博斯腾湖芦苇区都是芦苇密集的大面积地区。芦苇幼嫩期是草食动物的最爱,芦苇在营养生长期与其它禾本科牧草相比粗蛋白含量较高,芦苇是反刍动物一种极好的饲草,具有很高的饲用价值。
目前,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粗饲料十分紧缺,这已成为制约当地草食家畜养殖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南疆的甘草茎叶资源和野生芦苇资源极其丰富,新疆以甘草为原料的医药企业已种植甘草面积达1.33万公顷,博斯腾湖是芦苇的重要产区,面积约3.33万公顷。虽然资源丰富,但是在反刍动物饲料方面甘草茎叶和野生芦苇的利用率却不高。
青贮是指把青绿植物饲料收割后切碎,装填到密闭青贮容器中,对其进行压实,致使装填后的青绿植物饲料与外界空气相隔绝,让其内部产生缺氧环境而进行厌氧发酵,产生有机酸以抑制植物细胞呼吸。这样青绿植物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就可以被保存下来,并且青绿植物饲料经过青贮发酵后具有清香味和酸味。这种青贮饲料保存时长可达几个月甚至几年,所以青贮是保护粗饲料的有效途径之一。新鲜的青绿植物经过贮藏和发酵后变得柔软多汁,有效的提高了植物的饲用价值和适口性。因此,它是家畜,特别是反刍动物的理想饲料。混合青贮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料进行青贮,而获得的青贮饲料。
一般来说,青贮饲料的优点有:由于在厌氧环境下发酵抑制了植物的细胞呼吸,可以有效保持饲料中的营养物质,相比于干草料营养损失较少;经过发酵后产生了清香味和酸味,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饲料的适口性;青贮饲料保存时长可达几个月甚至几年,相比于干草能够长期保存;由于在发酵过程中已经杀死了大量的微生物和病虫,所以青贮饲料能够减少寄生虫病害的发生;相比于干草料更节省储藏空间,青贮饲料单位面积储量是干草料的6~ 10倍。然而,作为豆科牧草的甘草茎叶单独青贮不易成功,因而导致甘草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甘草茎叶和芦苇混合青贮的方法,以使甘草茎叶和芦苇在营养成分上互相弥补,得到一种营养价值较高、贮藏期较长、适口性更好的反刍动物饲料,使新疆的甘草茎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为新疆畜牧业的发展做物质上的支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甘草茎叶和芦苇混合青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将收割后的甘草茎叶和芦苇两种鲜牧草分别粉碎;
步骤B:粉碎后的甘草茎叶置于烘箱中进行热处理;
步骤C:向热处理后的甘草茎叶喷洒酸性溶液进行酸化处理;
步骤D:将酸化处理后的甘草茎叶与粉碎后的芦苇进行充分混合;
步骤E:将充分混合后的混合鲜牧草置于真空包装袋中抽真空密封包装,然后置于室温下贮藏发酵,发酵结束后得到甘草茎叶和芦苇的混合青贮饲料。
上述甘草茎叶和芦苇混合青贮的方法,在步骤A中,所述鲜牧草经粉碎后的长度为2-3厘米。
上述甘草茎叶和芦苇混合青贮的方法,在步骤B中,热处理温度为40-55 ℃,热处理时间为10-30min。
上述甘草茎叶和芦苇混合青贮的方法,在步骤C中,所述酸性溶液的pH为2-2.5。
上述甘草茎叶和芦苇混合青贮的方法,所述酸性溶液为食醋和乙酸的混合溶液或食醋、乙酸和硝酸铵的混合溶液。
上述甘草茎叶和芦苇混合青贮的方法,在步骤C中,所述酸性溶液的喷洒量与所述甘草茎叶的质量之比为5-15mL/kg。
上述甘草茎叶和芦苇混合青贮的方法,在步骤D中,所述混合鲜牧草的总含水量控制在40-70wt%范围内。
上述甘草茎叶和芦苇混合青贮的方法,在步骤E中,所述真空包装袋是可循环使用的遮光密封包装袋。
上述甘草茎叶和芦苇混合青贮的方法,在步骤E中,所述贮藏发酵时间为30-60天。
上述甘草茎叶和芦苇混合青贮的方法,所述甘草茎叶为甘草茎和甘草叶的混合;所述甘草茎叶与芦苇的质量之比为2:8-7:3。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取得了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本发明公开的甘草茎叶和芦苇混合青贮的方法不但弥补了甘草茎叶不能单独青贮的缺憾,还可以提高甘草茎叶在混合青贮饲料中的比例,有利于充分发挥甘草茎叶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价值。使用本发明的混合青贮方法可以使甘草茎叶和芦苇混合青贮中,甘草茎叶的含量提升到70wt%。本发明所制备的甘草茎叶和芦苇混合青贮饲料综合了甘草茎叶粗蛋白含量高和芦苇粗纤维含量高的优势,使两者在营养成分上互补,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和更好的适口性。而甘草中含有的甘草苷、甘草酸等活性成分使该混合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得到进一步提高,有利于饲养动物的生长发育。
(2)本发明在对甘草茎叶青贮前先经过了烘箱干燥热处理,一方面是为了脱除一部分水分,使甘草茎叶的含水量下降到一定程度,以便控制混合鲜牧草在青贮时含水量在40-70wt%范围内(含水量过高容易使甘草茎叶在青贮中发生腐败变质现象,若含水量过低则易导致甘草茎叶中营养成分流失过多);另一方面是为了使甘草茎叶中一部分酶失活,以降低甘草茎叶在青贮过程中蛋白质的分解以及营养物质的损失。在用烘箱进行热处理时,通过温度和时间的控制既达到了使蛋白酶活性下降的目的,又保证了不会杀死大部分甘草茎叶上的乳酸菌,同时还有效地控制了水分不能脱除过多,以免造成牧草中营养成分的流失。
(3)本发明选择用食醋、乙酸和硝酸铵等的混合酸性溶液对甘草茎叶进行酸化处理。采用乙酸化处理不仅可以进一步使甘草茎叶中的蛋白酶失活,还可以分解破坏甘草茎叶中的植物纤维,有利于植物纤维在青贮过程中分解为糖类以供乳酸菌发酵利用,使混合青贮后的饲料具有更好的适口性。在试验中发现,辅以加入食醋,能够抑制丁酸菌与乳酸菌竞争,使得青贮发酵后得到的混合青贮饲料在甘草添加比例较高的情况下,依然具有较高的感官评分和较好的适口性,这可能是因为食醋中酯类、醛类和醇类等有机物与甘草中甘草苷和异甘草苷等相互作用产生了不利于丁酸菌生长的物质;此外,酸的加入可以促使甘草茎叶中含有的甘草黄酮类等生物活性成分转化成甘草素或异甘草素,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十分有益。另外,酸还能杀死一部分有害菌,降低青贮初期发酵环境的pH,防止青贮初期腐败、霉变的发生。
(4)本发明在对甘草茎叶和芦苇进行混合青贮时,选用可循环使用的遮光性密封袋,通过先装袋后抽真空的方式进行包装,防止因装袋时过多空气进入而导致混合青贮饲料腐败和霉烂。另外,可循环使用的包装袋便于混合青贮饲料的运输与保存,与传统的拉伸膜相比更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甘草茎叶和芦苇不同比例混合青贮60天后制备的青贮饲料的pH值。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部分不同比例甘草与芦苇混合青贮
1.1不同比例甘草与芦苇混合青贮方法
1.1.1原料收集
本部分所需甘草茎叶和抽穗期芦苇是于2019年6月8日,在新疆阿拉尔市收割。收割时甘草处于结果期,并与当日将收割好的甘草茎叶和芦苇利用粉草机进行粉碎,粉碎后的长度为2~3厘米。
1.1.2青贮饲料调制
以10wt%为一个梯度将甘草茎叶和芦苇以不同比例分组装入青贮饲料罐压实,用塑料薄膜在罐口密封,盖紧盖子,每组制作3个青贮饲料罐,室温条件下保存60天。甘草与芦苇混合比例分组情况见下表1。
表1
Figure RE-GDA0003171804540000051
1.2青贮后混合饲料的测定指标和测定方法
1.2.1感官品质分析
感官品质评价方面,采用德国农业协会评分法,根据其气味、结构、色泽三项进行评分,按得分情况分为优良、尚可、中等、腐败四个等级。这种评分方法的缺点是受评分者主观因素的影响比较大,但具有快速、实用的特点,具体评分方法如表2所示。
表2
Figure RE-GDA0003171804540000061
1.2.2发酵品质鉴定
在青贮发酵60天后,打开青贮饲料罐剔除发霉变质的部分,取出混合青贮饲料,将混合青贮饲料在塑料薄膜上搅拌混合均匀。使用五点取样法准确称取25g青贮饲料,放入500mL三角瓶中,加入2℃蒸馏水225mL,用塑料薄膜封口。放入4℃冰箱中浸提24h,其间摇晃3~5次。浸提完成后用4 层纱布过滤,再用定量滤纸过滤,滤液用pH测定仪(PHS-3C)测定pH。
2.3概略养分分析
在进行pH测定的同时,取混合青贮饲料200g于60℃鼓风干燥箱中烘干48h,测定其初水分含量。用微型粉碎机粉碎,过1mm筛备用,用烘干法测定干物质(DM)含量;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粗蛋白质(CP)含量;粗脂肪(EE) 含量采用索氏提取法测定;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用范氏洗涤纤维法测定;半纤维素(HC)含量由公式(1-1)计算得出。
HC=NDF-ADF (1-1)
1.3青贮后混合饲料的测定结果
1.3.1青贮饲料的感官鉴定
不同比例混合的甘草茎叶和芦苇青贮料的感官鉴定结果见表3。总体来看,每组调制的青贮罐口都有一层薄薄的发霉情况,茎叶结构腐烂有所发粘,颜色发黑。除去罐口发霉,剩余的部分发酵正常,混合青贮饲料具有浓郁的酸味,气味柔和,质地基本保持原样。全甘草组发霉情况严重,发霉部分有四分之三,判定该组青贮调制失败。气味方面Ⅰ、Ⅱ组有明显芳香果味评分得最高分14分,Ⅲ、Ⅴ次之得分为10分,其余都是4分。从质地上来看,第Ⅱ、Ⅶ、Ⅷ、Ⅸ、Ⅹ组茎叶结构保持较差,青贮罐壁有少量霉斑出现,从而导致其评分比较低,其余组茎叶结构保持良好,茎叶叶脉纹理清晰完整,无霉变现象,评分为满分。色泽方面Ⅸ、Ⅹ组有所变色,其余都保持原本颜色。综合评分结果表示,第Ⅷ、Ⅸ、Ⅹ三组的得分低,第Ⅺ组青贮失败,其它组青贮饲料的感官评价属于优等。
表3
Figure RE-GDA0003171804540000071
Figure RE-GDA0003171804540000081
注:表格内数值表示所得分值。
1.3.2各组混合青贮饲料的pH分析
青贮饲料的pH是评价青贮饲料质量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青贮饲料pH 的大小来反映青贮饲料的酸度,从而间接反映青贮饲料的产酸量。一般认为, pH在4.0以下为优等,在4.1至4.3之间的为较好,在4.4至5.0之间为中等,5.0以上的青贮饲料发酵品质为较差。甘草茎叶和芦苇不同比例混合青贮60天后所测得pH如图1。其中Ⅰ、Ⅱ、Ⅲ、Ⅳ组pH均在4.0以下,值分别为3.83、3.87、3.93、3.90,第Ⅴ、Ⅵ、Ⅶ组次之pH为4.11、4.10、 4.03,第Ⅷ、Ⅸ、Ⅹ组pH最高分别为4.30、4.43、4.83。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随着甘草茎叶比例的增加或者芦苇比例的减少在青贮发酵60天时pH 逐渐上升。
1.3.3各组混合青贮饲料的概略养分分析
(1)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灰分
由表4可以看出,随着甘草茎叶在混合青贮饲料中所占比例的增加,干物质(DM)含量呈上升趋势。其变化由第一组中甘草占比为0时,干物质含量是28.44wt%,到混合青贮饲料中甘草茎叶为90wt%时,干物质含量达到 33.51wt%。Ⅰ、Ⅱ、Ⅲ组混合青贮饲料与其它任意混合青贮饲料差异显著(P <0.05),第Ⅳ组到第Ⅸ组混合青贮饲料差异不显著(P>0.05),第Ⅴ到第Ⅹ组混合青贮饲料差异不显著(P>0.05)。
粗蛋白质(CP)是饲料中的主要营养物质,也是家畜生产中需要的关键营养物质,青贮饲料中粗蛋白含量越高,表明青贮饲料价值越高。从表4看出(Ⅰ、Ⅱ)组、(Ⅳ、Ⅴ、Ⅵ)组和(Ⅸ、Ⅹ)各组组内粗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粗蛋白含量与其它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另外可看出,随着甘草茎叶含量的增加,其粗蛋白质含量有明显增加趋势。
粗脂肪(EE)的主要作用是为动物生产活动提供能量,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饲料的品质。由表4可知,粗脂肪含量最高的是第Ⅶ组,达到了 5.45wt%,其次是第Ⅸ组为5.39wt%,整体情况看粗脂肪含量也是随着甘草茎叶含量的增加有递增趋势。这其中第Ⅰ组和其它各组间都显示差异显著(P <0.05),Ⅴ、Ⅵ、Ⅶ、Ⅷ、Ⅸ、Ⅹ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当混合青贮饲料中甘草茎叶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再添加甘草茎叶,其粗脂肪含量变化不大。
由表4可以看出,在甘草茎叶和芦苇混贮的情况下,灰分(Ash)含量随着甘草茎叶质量的增高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第Ⅹ组灰分含量为12.95wt%低于第Ⅷ、Ⅸ组的13.01、13.26。分析原因可能是测定过程中产生的极小误差导致,并且Ⅷ、Ⅸ、Ⅹ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表4
Figure RE-GDA0003171804540000091
Figure RE-GDA0003171804540000101
注:同列肩标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肩标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2)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半纤维素
中性洗涤纤维(NDF)是青贮饲料的主要成分,主要为动物提供能量,但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与反刍动物干物质采食量呈负相关。青贮饲料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越低,其利用率越高,反刍动物采食量也就越高。由表5得知,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的是第Ⅱ、Ⅰ组分别达到了47.93wt%和45.53wt%,含量最低的是第Ⅹ、Ⅷ组分别是31.19wt%和31.38wt%。综合所有混合青贮饲料之间中性洗涤纤维变化情况,可看出随着芦苇的减少,中性洗涤纤维在混合青贮饲料中也逐渐减少。其中,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较少的第Ⅶ、Ⅷ、Ⅸ、Ⅹ组与其它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这说明,混合青贮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饲料中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从而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增加动物的采食量。
酸性洗涤纤维(ADF)不易被动物消化。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越低,动物的消化率越高,饲料的饲用价值越高。从表5中可以看出,酸性洗涤纤维在混合青贮饲料中的变化随着甘草茎叶的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第Ⅹ组混合青贮饲料与其它组混合青贮饲料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第Ⅰ、Ⅱ、Ⅲ组混合青贮饲料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Ⅱ、Ⅲ、Ⅳ、Ⅴ、Ⅵ)(Ⅳ、Ⅴ、Ⅵ、Ⅶ、Ⅷ)(Ⅷ、Ⅸ)(Ⅸ、Ⅹ)组混合青贮饲料互相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各组组间互相差异显著(P<0.05)。
从表5可知半纤维素含量最高的是第Ⅱ组,达到了14.25wt%,显著高于其它任意组混合青贮饲料,含量最低的是第Ⅷ组为2.81wt%,其显著低于其它任意组。
表5
Figure RE-GDA0003171804540000111
注:同列肩标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肩标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1.4青贮后混合饲料的测定结果分析
随着甘草茎叶含量的增加,从感官评定的评分上来看总体有下降的趋势,其中单独甘草茎叶青贮评分最低仅得2分,说明单独甘草组青贮失败,因此,在接下来的化学成分测定中没有对其进行测定。芦苇和甘草茎叶混合比例为 90:10、80:20、60:40时感官评分较高,评价等级为优良,而芦苇和甘草茎叶混合比例为70:30时感官评分为10分,评价等级为尚可,这可能是青贮时青贮罐密封不严等原因导致的。芦苇和甘草茎叶混合比为30:70、20:80、 10:90感官评分较低,等级为中等。说明,随着混合青贮饲料中芦苇含量的增多,其感官评定分值呈上升趋势。
pH通常是评价青贮饲料质量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如果将pH降低到 4.2,就可以满足青贮饲料成功的要求。当pH过高时,发酵菌如丁酸菌、酵母菌等的繁殖无法得到有效的抑制,会导致蛋白质的分解,营养物质的流失,青贮饲料品质的下降。本实施例中,芦苇单独青贮pH在3.83左右,而当甘草含量达到90wt%时pH高达4.83,这同样说明,若对甘草单独青贮很难成功。这是由于甘草是豆科牧草,蛋白质含量高,缓冲能值高,在青贮发酵过程中很难形成低pH环境。从所有组别的青贮情况来看,pH随着甘草含量的增加逐渐升高,当芦苇与甘草的质量之比为30:70时pH值高于4.2,青贮发酵品质明显变差。
各混合青贮饲料中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芦苇单贮,且随着混合青贮饲料中甘草茎叶含量的增加,混合青贮饲料中干物质含量也呈现上升趋势,这主要原因是甘草茎叶中干物质含量要高于芦苇的干物质含量。
粗蛋白质含量的高低决定了青贮饲料营养价值的高低,芦苇做为禾本科牧草易青贮成功,但粗蛋白质含量低。随着甘草在混合青贮饲料中比例的增加,混合青贮饲料中粗蛋白含量出现明显增加趋势。说明在混合青贮中添加甘草茎叶能够有效提高粗蛋白含量。
另外,各混合青贮饲料中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及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随着甘草茎叶添加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这说明,混合青贮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加动物采食量。
本部分混合青贮结果可总结如下几点:
(1)甘草茎叶无法单独青贮;这是由于甘草作为豆科植物,蛋白质含量较高,甘草茎叶中的蛋白质含量高达20wt%左右。在发酵初期,由于甘草茎叶上附着的乳酸菌数量不足,不能快速降低发酵环境的pH,使好氧腐败菌占据优势,消耗大量的养分,使其茎叶腐烂严重、产生较重的霉味,当氧气耗尽,进入无氧发酵阶段时,丁酸菌等有害菌利用可溶性糖和氮源产生丁酸和非蛋白氮,进一步造成营养物质的流失,并导致混合青贮饲料在青贮完毕后具有较浓烈的丁酸臭味,使青贮失败。
(2)在芦苇与甘草茎叶的混合青贮中,增加甘草茎叶添加比例能够降低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及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同时增加粗蛋白含量,有利于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增加动物的采食量。
(3)但在青贮时,甘草茎叶的添加量越大,青贮后混合青贮饲料的感官评分越低,当甘草茎叶与芦苇的比例为2:8时,混合青贮饲料的芳香果味逐渐丧失,并在甘草茎叶与芦苇的比例增加到4:6时,丁酸味颇重,且有霉味;此时,混合青贮饲料的不良气味会影响动物的口感及食欲,而丁酸的摄入则会对动物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甘草茎叶添加量过多会影响混合青贮饲料的安全性和适口性。
第二部分外源性物质调控甘草与芦苇混合青贮
2.1甘草与芦苇混合青贮方法的改进---外源性物质调控
2.1.1甘草与芦苇混合青贮方法的改进的必要性
基于第一部分的测试结果,为了提高混合青贮饲料的综合营养价值以及甘草茎叶、芦苇在青贮饲料领域的应用价值,在保证混合青贮饲料适口性及安全性的前提下,尽量提高混合青贮饲料中甘草茎叶与芦苇的比例,本部分采用增加外源性物质的方法来调控甘草与芦苇混合青贮的发酵过程,以增加混合青贮饲料中甘草茎叶的添加比例。由第一部分可以看出:
(1)单独芦苇青贮或者甘草添加比例在30wt%以下时,青贮效果好,所得混合青贮饲料具有芳香果味,茎叶结构良好,色泽与原料相似,且混合青贮饲料的pH均在4.0以下,品质优良。但此时,由于甘草茎叶添加比例过少,混合青贮饲料中,粗蛋白增加量以及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的降低量与芦苇单独青贮相比不够显著。
(2)而当混合青贮饲料中甘草茎叶含量达到30wt%及以上时,所青贮的混合青贮饲料的芳香果味逐渐丧失,适口性逐渐变差。此时的混合青贮饲料与芦苇单独青贮相比,虽然粗蛋白含量有了较为明显的增加,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也发生了明显的下降,但其气味较差,有较为浓烈的丁酸味,茎叶结构保持情况也随着甘草茎叶的含量增加而变差。这说明在青贮发酵初期,由于甘草茎叶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在发酵过程中不利于形成 pH较低的发酵环境,从而不利于混合青贮饲料的发酵,导致发酵后的混合青贮饲料品质较差。
由此可以说明,第一部分所采用的芦苇与甘草茎叶混合青贮饲料的青贮方法只能添加少量的甘草茎叶,而不能制备甘草茎叶比例更高的混合青贮饲料,这并没有充分发挥出甘草茎叶在青贮饲料领域中的潜在应用价值,不利于甘草茎叶的充分利用。
2.1.2外源性物质调控甘草与芦苇混合青贮的方法
为此,本部分从消除青贮所制备的混合青贮饲料中的丁酸味着手。丁酸主要由丁酸菌等腐败菌分解可溶性糖和氮源生成的。由于在厌氧发酵初期,有利于乳酸菌发酵的酸性环境还未形成,而甘草茎叶中的蛋白质含量又较高,为丁酸等腐败菌提供了优质的氮源。基于此,在第一部分所述的甘草茎叶和芦苇混合青贮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改进后的青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将收割后的甘草茎叶和芦苇两种鲜牧草分别粉碎;
步骤B:粉碎后的甘草茎叶置于烘箱中进行热处理;
步骤C:向热处理后的甘草茎叶喷洒酸性溶液进行酸化处理;
步骤D:将酸化处理后的甘草茎叶与粉碎后的芦苇进行充分混合;
步骤E:将充分混合后鲜牧草置于真空包装袋中抽真空密封包装,然后置于室温下贮藏发酵,发酵结束后得到甘草茎叶和芦苇的混合青贮饲料。
在上述芦苇与甘草茎叶混合青贮的方法中,步骤B中将甘草茎叶置于烘箱中进行热处理的目的是:一方面是为了脱除一部分水分,使甘草茎叶的含水量下降到一定程度,以便控制混合鲜牧草在青贮时含水量在40-70wt%范围内(含水量过高容易使牧草在青贮中发生腐败变质现象,若含水量过低则易导致牧草中营养成分流失过多);另一方面是为了使鲜牧草甘草茎叶中一部分酶失活,尤其是蛋白酶,以阻断鲜牧草在青贮初期甘草茎叶细胞的呼吸作用以及青贮过程中甘草茎叶中蛋白质的分解,减少营养物质的流失。因此,在用烘箱干燥热处理时,其温度和时间的控制既要达到使蛋白酶活性下降的目的,又要保证不会杀死大部分鲜牧草上的乳酸菌,同时还要控制其水分不能脱除过多,以免造成牧草营养成分的损失。另外,对甘草茎叶进行热处理,会使其因水分含量下降而不利于丁酸菌等腐败菌的生长繁殖,同时也更利于后续酸化处理时酸性溶液的吸附和渗透,使甘草茎叶酸化处理的更彻底。不对芦苇进行热处理的原因:由于芦苇蛋白含量较低,本身在青贮过程中不易腐败,因此不需特殊处理,同时也是为了保证芦苇表面附着的乳酸菌的活性,有利于甘草与芦苇混合后发酵的进行。
在步骤C中向混合后的甘草茎叶与芦苇充喷洒酸性溶液进行酸化处理的目的:酸化处理不仅可以进一步使牧草中的酶失活,还可以分解破坏牧草中的植物纤维,有利于植物纤维在青贮过程中分解为糖类以供乳酸菌发酵利用,使混合青贮后的饲料具有更好的适口性。酸还能杀死一部分有害菌,降低青贮初期发酵环境的pH,防止青贮初期腐败、霉变的发生。所喷洒的酸性溶液为食醋与乙酸的混合溶液,食醋中的主要成分为醋酸,可以快速降低鲜牧草的pH值,形成有利于乳酸菌生长繁殖的发酵环境;经过多次试验发现,在酸性溶液中加入食醋,发酵所制备的混合青贮饲料要比相同发酵条件下不添加食醋的酸性溶液所制备的混合青贮饲料的综合品质要好,且在不添加食醋的情况下,无论怎么调整混合青贮饲料的制备参数,所制备的混合青贮饲料的品质均达不到添加食醋时制备的混合青贮饲料的品质。这可能是因为:食醋中还含有糖类、氨基酸、酯、醛、酚、醇等多种化学活性成分,有利于乳酸菌在甘草茎叶上快速大量繁殖,缩短青贮发酵初期氧气耗尽的时间,尽早进入厌氧发酵阶段,同时还可以提高乳酸菌进入厌氧微生物竞争期的竞争优势,使其生长优势快速超过丁酸菌等腐败菌,从而抑制丁酸的产生;也可能是因为食醋中酯类、醛类和醇类等有机物与甘草中甘草苷和异甘草素等反应生成了能够抑制丁酸菌生长的物质,从而提高了混合青贮饲料的感官品质。由于混合牧草的含水量不可过高,酸性溶液的喷洒量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因此,为了得到具有较低pH的用于酸化处理的酸性溶液,不能只使用食醋,而是向食醋中添加适量的纯乙酸,使混合酸性溶液的pH在2.0-2.5 范围内,有效杀死丁酸菌等腐败菌。同时,食醋中含有的多种化学活性成分还赋予了混合青贮饲料特有的风味,进一步增加混合青贮饲料的适口性。另外,也可以向上述酸性溶液中添加硝酸铵等盐,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发酵环境的pH,另一方面为乳酸菌的繁殖提供氮源,有利于乳酸菌的快速繁殖以及降低微生物对鲜牧草中蛋白质的消耗。
2.2外源性物质调控甘草与芦苇混合青贮的方法的应用举例
本部分所需甘草茎叶和抽穗期芦苇是于2020年6月3日,在新疆阿拉尔市收割。收割时甘草处于结果期,并与当日将收割好的甘草茎叶和芦苇利用粉草机进行粉碎,粉碎后的长度为2~3厘米。
实施例1
将刚收割的甘草茎叶与芦苇两种鲜牧草粉碎,粉碎大小为2-3厘米。将甘草茎叶置于45℃烘箱中干燥25min;将干燥后的甘草茎叶进行酸化处理,所用酸性溶液为食醋和乙酸的混合酸性溶液,且混合酸性溶液的pH=2.4,酸性溶液的喷洒量为10mL每公斤甘草茎叶,将酸性溶液喷洒在干燥后的甘草茎叶表面并搅拌均匀,使酸性溶液充分吸附渗透到甘草茎叶内部;然后将甘草茎叶与芦苇按照质量比为4:6进行充分混合均匀,经检测,此时混合鲜牧草的总含水量为65.1wt%;将混合后的鲜牧草用真空包装袋密封包装,并置于室温下青贮发酵60天,即得到甘草茎叶和芦苇的混合青贮饲料。
对青贮发酵60天后的混合青贮饲料进行感官评定、发酵品质鉴定和概略养分分析。结果为:混合青贮饲料有芳香味、茎叶结构良好,松散不粘、无霉变,具有与原料相似的色泽;混合青贮饲料浸提液的pH为4.01(测试条件为:取25g青贮饲料置于225g蒸馏水中4℃浸提24h,测定滤液的pH);青贮饲料中粗蛋白含量为:9.97wt%,粗脂肪含量为5.21wt%,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33.35wt%、24.17wt%,半纤维素含量为10.57wt%;(具体参见表6)。
实施例2
将刚收割的甘草茎叶与芦苇两种鲜牧草粉碎,粉碎大小为2-3厘米。将甘草茎叶置于48℃烘箱中干燥23min;将干燥后的甘草茎叶进行酸化处理,所用酸性溶液为食醋和乙酸的混合酸性溶液,且混合酸性溶液的pH=2.4,酸性溶液的喷洒量为10mL每公斤甘草茎叶,将酸性溶液喷洒在干燥后的甘草茎叶表面并搅拌均匀,使酸性溶液充分吸附渗透到甘草茎叶内部;然后将甘草茎叶与芦苇按照质量比为5:5进行充分混合均匀,经检测,此时混合鲜牧草的总含水量为64.7wt%;将混合后的鲜牧草用真空包装袋密封包装,并置于室温下青贮发酵60天,即得到甘草茎叶和芦苇的混合青贮饲料。
对青贮发酵60天后的混合青贮饲料进行感官评定、发酵品质鉴定和概略养分分析。结果为:混合青贮饲料有芳香味、茎叶结构良好,松散不粘、无霉变,具有与原料相似的色泽;混合青贮饲料浸提液的pH为4.07(测试条件为:取25g青贮饲料置于225g蒸馏水中4℃浸提24h,测定滤液的pH);青贮饲料中粗蛋白含量为:10.00wt%,粗脂肪含量为5.22wt%,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33.12wt%、23.58wt%,半纤维素含量为10.53wt%;(具体参见表6)。
实施例3
将刚收割的甘草茎叶与芦苇两种鲜牧草粉碎,粉碎大小为2-3厘米。将甘草茎叶置于50℃烘箱中干燥20min;将干燥后的甘草茎叶进行酸化处理,所用酸性溶液为食醋、乙酸和硝酸铵的混合酸性溶液,且混合酸性溶液的 pH=2.3,酸性溶液的喷洒量为8mL每公斤甘草茎叶,将酸性溶液喷洒在干燥后的甘草茎叶表面并搅拌均匀,使酸性溶液充分吸附渗透到甘草茎叶内部;然后将甘草茎叶与芦苇按照质量比为6:4进行充分混合均匀,经检测,此时混合鲜牧草的总含水量为67.8wt%;将混合后的鲜牧草用真空包装袋密封包装,并置于室温下青贮发酵50天,即得到甘草茎叶和芦苇的混合青贮饲料。
对青贮发酵50天后的混合青贮饲料进行感官评定、发酵品质鉴定和概略养分分析。结果为:混合青贮饲料具有芳香味、茎叶结构保持稍差,松散不粘、无霉变,具有与原料相似的色泽;混合青贮饲料浸提液的pH为4.08 (测试条件为:取25g青贮饲料置于225g蒸馏水中4℃浸提24h,测定滤液的pH);青贮饲料中粗蛋白含量为:10.05wt%,粗脂肪含量为5.33wt%,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32.79wt%、22.96wt%,半纤维素含量为:10.44wt%;(具体参见表6)。
实施例4
将刚收割的甘草茎叶与芦苇两种鲜牧草粉碎,粉碎大小为2-3厘米。将甘草茎叶置于50℃烘箱中干燥25min;将干燥后的甘草茎叶进行酸化处理,所用酸性溶液为食醋、乙酸和硝酸铵的混合酸性溶液,且混合酸性溶液的 pH=2.0,酸性溶液的喷洒量为5mL每公斤甘草茎叶,将酸性溶液喷洒在干燥后的甘草茎叶表面并搅拌均匀,使酸性溶液充分吸附渗透到甘草茎叶内部;然后将甘草茎叶与芦苇按照质量比为7:3进行充分混合均匀,经检测,此时混合鲜牧草的总含水量为63.3wt%;将混合后的鲜牧草用真空包装袋密封包装,并置于室温下青贮发酵45天,即得到甘草茎叶和芦苇的混合青贮饲料。
对青贮发酵45天后的混合青贮饲料进行感官评定、发酵品质鉴定和概略养分分析。结果为:混合青贮饲料具有芳香果味、茎叶结构保持稍差,松散不粘、无霉变,具有与原料相似的色泽;混合青贮饲料浸提液的pH为4.13 (测试条件为:取25g青贮饲料置于225g蒸馏水中4℃浸提24h,测定滤液的pH);青贮饲料中粗蛋白含量为:10.27wt%,粗脂肪含量为5.36wt%,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31.15wt%、21.17wt%,半纤维素含量为10.29wt%;(具体参见表6)。
实施例5
将刚收割的甘草茎叶与芦苇两种鲜牧草粉碎,粉碎大小为2-3厘米。将甘草茎叶置于50℃烘箱中干燥30min;将干燥后的甘草茎叶进行酸化处理,所用酸性溶液为食醋、乙酸和硝酸铵的混合酸性溶液,且混合酸性溶液的 pH=2.5,酸性溶液的喷洒量为15mL每公斤甘草茎叶,将酸性溶液喷洒在干燥后的甘草茎叶表面并搅拌均匀,使酸性溶液充分吸附渗透到甘草茎叶内部;然后将甘草茎叶与芦苇按照质量比为8:2进行充分混合均匀,经检测,此时混合鲜牧草的总含水量为70.0wt%;将混合后的鲜牧草用真空包装袋密封包装,并置于室温下青贮发酵60天,即得到甘草茎叶和芦苇的混合青贮饲料。
对青贮发酵60天后的混合青贮饲料进行感官评定、发酵品质鉴定和概略养分分析。结果为:混合青贮饲料具有芳香果味、茎叶结构保持稍差,松散不粘、无霉变,略有变色;混合青贮饲料浸提液的pH为4.43(测试条件为:取25g青贮饲料置于225g蒸馏水中4℃浸提24h,测定滤液的pH);青贮饲料中粗蛋白含量为:10.17wt%,粗脂肪含量为5.28wt%,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31.63wt%、21.84wt%,半纤维素含量为10.76wt%;(具体参见表6)。
表6
Figure RE-GDA0003171804540000191

Claims (10)

1.甘草茎叶和芦苇混合青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将收割后的甘草茎叶和芦苇两种鲜牧草分别粉碎;
步骤B:粉碎后的甘草茎叶置于烘箱中进行热处理;
步骤C:向热处理后的甘草茎叶喷洒酸性溶液进行酸化处理;
步骤D:将酸化处理后的甘草茎叶与粉碎后的芦苇进行充分混合;
步骤E:将充分混合后的混合鲜牧草置于真空包装袋中抽真空密封包装,然后置于室温下贮藏发酵,发酵结束后得到甘草茎叶和芦苇的混合青贮饲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草茎叶和芦苇混合青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所述鲜牧草经粉碎后的长度为2-3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草茎叶和芦苇混合青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热处理温度为40-55℃,热处理时间为10-3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草茎叶和芦苇混合青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中,所述酸性溶液的pH为2-2.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甘草茎叶和芦苇混合青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性溶液为食醋和乙酸的混合溶液或食醋、乙酸和硝酸铵的混合溶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草茎叶和芦苇混合青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中,所述酸性溶液的喷洒量与所述甘草茎叶的质量之比为5-15mL/kg。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草茎叶和芦苇混合青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D中,所述混合鲜牧草的总含水量控制在40-70wt%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草茎叶和芦苇混合青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E中,所述真空包装袋是可循环使用的遮光密封包装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草茎叶和芦苇混合青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E中,所述贮藏发酵时间为30-60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草茎叶和芦苇混合青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甘草茎叶为甘草茎和甘草叶的混合;所述甘草茎叶与芦苇的质量之比为2:8-7:3。
CN202110709651.8A 2021-06-25 2021-06-25 甘草茎叶和芦苇混合青贮的方法 Pending CN1132876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9651.8A CN113287684A (zh) 2021-06-25 2021-06-25 甘草茎叶和芦苇混合青贮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9651.8A CN113287684A (zh) 2021-06-25 2021-06-25 甘草茎叶和芦苇混合青贮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7684A true CN113287684A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29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09651.8A Pending CN113287684A (zh) 2021-06-25 2021-06-25 甘草茎叶和芦苇混合青贮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8768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66782A (zh) * 2021-10-26 2022-01-25 怀化学院 一种提高四棱豆豆荚营养成分含量的方法及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89690A (zh) * 2015-11-16 2017-05-24 董志富 一种牛用紫花苜蓿青贮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89690A (zh) * 2015-11-16 2017-05-24 董志富 一种牛用紫花苜蓿青贮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洪伟: "牧草青贮的调控技术", 《山东畜牧兽医》 *
徐生阳,等: "不同添加剂对羊草青贮品质的影响", 《饲料研究》 *
李文杨,等编著: "《山羊舍饲高效养殖技术》", 31 October 2017,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韩宏锋,等: "南疆甘草茎叶和芦苇混合青贮的研究", 《当代畜牧》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66782A (zh) * 2021-10-26 2022-01-25 怀化学院 一种提高四棱豆豆荚营养成分含量的方法及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436823C (en) Mixed cultures for improved fermentation and aerobic stability of silage
CN106615613B (zh) 一种油菜全株青贮方法
CA1336749C (en) Obtaining edible material from fungus-digested medium
KR101296837B1 (ko) 감귤박과 맥주부산물을 이용한 발효사료의 제조방법
AU2002239449A1 (en) Mixed cultures for improved fermentation and aerobic stability of silage
CN105851512A (zh) 一种用豆腐渣生产青贮饲料的方法
CN105475623A (zh) 一种生态真菌复合饲料的生产方法及饲喂方法
CN110024912A (zh) 一种全株油菜单一青贮方法
CN105901309A (zh) 一种苎麻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饲料的制作方法
CN113273645B (zh) 一种饲料桑类青绿饲料的青贮方法
CN109907143A (zh) 一种利用食用昆虫快速制作新型虫茶的方法
CN109717302A (zh) 青贮饲料及tmr防霉保鲜的有机酸添加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13287684A (zh) 甘草茎叶和芦苇混合青贮的方法
CN105981959A (zh) 一种供林麝食用的桑叶及其制备方法
KR20200046194A (ko) 브로콜리 부산물을 이용한 발효사료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4601034A (zh) 一种木薯嫩枝茎叶青贮料的制备方法
Cowan Use of ensiled forages in large-scale animal production systems
CN105707459A (zh) 一种苎麻与威宁球茎草芦混合青贮饲料的生产方法
KR100416157B1 (ko) 파인애플박을 함유한 옥수수 사일리지와 그 제조방법
CN111662107A (zh) 一种复合微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品
CN112335778A (zh) 一种发酵型甜高粱tmr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JP4216032B2 (ja) 安定なサイレージ製造方法
US20230309581A1 (en) Silage stabilizers
TWI757162B (zh) 提升咖啡風味的土壤介質的製作方法
CN115211493A (zh) 一种饲料用桑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