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11246A - 部件管理装置及部件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部件管理装置及部件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11246A
CN115211246A CN202080097789.0A CN202080097789A CN115211246A CN 115211246 A CN115211246 A CN 115211246A CN 202080097789 A CN202080097789 A CN 202080097789A CN 115211246 A CN115211246 A CN 1152112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information
reel
unit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9778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礒端美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211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112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2Feeding of components
    • H05K13/021Loading or unloading of conta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B65G1/137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with arrangements or automatic control means for selecting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remov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9/00Apparatus for assisting manual handling having suspended load-carriers movable by hand or gravity
    • B65G9/002Load-carriers, roller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17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 H05K13/0419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tape feed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H05K13/086Supply management, e.g. supply of components or of substra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部件管理装置具有:卷体取出部,其从卷盘取出卷体并将其收纳于具有无线标签的盒;以及保管仓库,其具有多个将收纳了卷体的盒保管的保管位置。而且具备:读取部,其取得部件信息;识别信息生成部,其生成识别部件的识别信息;写入部,其向无线标签写入部件信息和识别信息;以及非接触读取器,其读取已写入无线标签的识别信息。而且,将已写入无线标签的部件信息与识别信息建立关联而存储,并将确定保管位置而生成保管位置信息的保管位置信息与非接触读取器所读取的识别信息建立关联而存储。

Description

部件管理装置及部件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管理在收纳于盒的状态下的载带的卷体中保持的部件的部件管理装置及部件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组装基板的制造线等中已知用于基于生产计划数据来使部件的补充、筹措容易的部件管理装置(例如,参照下述的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部件管理装置中,能够将收纳了部件的载带以卷盘单位进行保管及管理,能够自动地进行部件(卷盘)的入库、出库等动作。此时,部件收纳于专用的托盘,在作业者将部件入库时,在作业台上将卷盘安装于托盘,在将部件出库时在作业台上将卷盘从托盘取下。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917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于是,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简单且效率良好地进行部件的入库及出库的部件管理装置及部件管理方法。
本公开的部件管理装置具备:卷体取出部,其从将收纳有部件的载带以卷体的状态保持的保持体中,取出卷体并将卷体收纳于具有存储部的盒;部件信息取得部,其取得部件信息,该部件信息是与部件相关的信息;识别信息生成部,其生成用于将部件与收纳于其他的盒的部件识别开的识别信息;写入部,其向存储部写入部件信息和识别信息;保管仓库,其具有保管部、盒移送机构及识别信息读取部,保管部具备多个对收纳有卷体的盒进行保管的保管位置,盒移送机构从保管部取放盒,识别信息读取部读取已写入存储部的识别信息;第一信息管理部,其将已写入存储部的部件信息与识别信息建立关联而存储;保管位置信息生成部,其确定保管位置而生成保管位置信息;以及第二信息管理部,其将由保管位置信息生成部生成的保管位置信息与由识别信息读取部读取的识别信息建立关联而存储。
本公开的部件管理方法是部件组装系统的部件管理方法,部件组装系统具备:卷体取出部,其从将收纳有部件的载带以卷体的状态保持的保持体中,取出卷体并将卷体收纳于具有存储部的盒;保管仓库,其具有保管部及盒移送机构,保管部具备多个对收纳有卷体的盒进行保管的保管位置,盒移送机构从保管部取放盒;第一信息管理部;以及第二信息管理部,部件管理方法包括:部件信息取得工序,取得部件信息,该部件信息是与部件相关的信息;识别信息生成工序,生成用于将部件与收纳于其他的盒的部件识别开的识别信息;写入工序,向存储部写入部件信息和识别信息;部件信息登记工序,将已写入存储部的部件信息与识别信息建立关联而存储于第一信息管理部;识别信息读取工序,读取已写入存储部的识别信息;保管位置信息生成工序,确定保管位置而生成保管位置信息;以及保管位置信息登记工序,将通过保管位置信息生成工序生成的保管位置信息与通过识别信息读取工序读取的识别信息建立关联而存储于第二信息管理部。
根据本公开,能够简单且效率良好地进行部件的入库及出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的部件组装系统的简要结构图。
图2是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的部件组装系统所具备的部件组装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的部件组装装置所使用的盒装卷体的立体图。
图4是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的附卷盘卷体的立体图。
图5是在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的载带处理装置制造盒装卷体时使用的附卷盘卷体的卷盘的分解图。
图6A是在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的载带处理装置制造盒装卷体时使用的盒的立体图。
图6B是在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的载带处理装置制造盒装卷体时使用的盒的局部放大图。
图7A是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的载带处理装置所制造出的盒装卷体的立体图。
图7B是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的载带处理装置所制造出的盒装卷体的局部放大图。
图8A是表示由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的载带处理装置制造出的盒装卷体的使用形态的图。
图8B是表示由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的载带处理装置制造出的盒装卷体的使用形态的图。
图8C是表示由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的载带处理装置制造出的盒装卷体的使用形态的图。
图9是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的载带处理装置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的载带处理装置的侧视图。
图11是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的载带处理装置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图12A是说明由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的载带处理装置分解卷盘的动作的图。
图12B是说明由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的载带处理装置分解卷盘的动作的图。
图12C是说明由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的载带处理装置分解卷盘的动作的图。
图13是表示由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的载带处理装置刚分解了卷盘后的状态的图。
图14是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的保管仓库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的部件组装系统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16是表示由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的载带处理装置制造盒装卷体的作业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由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的保管仓库保管盒装卷体的作业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盒装卷体的运用的图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之前,先简单说明以往的装置中的问题点。
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部件管理装置那样,存在如下问题点:每当将部件入库或出库时进行将部件(卷盘)安装于托盘或取下部件(卷盘)的作业,花费工夫。而且,寻求更容易且可效率良好地进行部件的入库或出库的部件管理装置。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图1表示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包括部件管理装置的部件组装系统1的结构图。部件组装系统1具备制造线2、与向制造线2供给的部件的供给相关联的载带处理装置3、以及与部件的保管和管理相关联的保管仓库4。制造线2通过一边在串联连结的多个装置之间交接基板KB一边实施作业来制造在基板KB装配有部件的组装基板JK。
在图1中,制造线2经由信息管理终端5而与管理计算机6相连。管理计算机6进行构成制造线2的各装置的动作的管理。另外,如图1所示那样,载带处理装置3和保管仓库4也与管理计算机6相连。管理计算机6也进行载带处理装置3和保管仓库4的动作的管理。如图1所示那样,在管理计算机6连接有作业者用终端7,部件组装系统1的作业者能够从作业者用终端7对部件组装系统1进行各种操作输入。
首先,说明制造线2。在图1中,制造线2具备基板供给装置11、印刷装置12、印刷后检查装置13、多个部件组装装置14、组装后检查装置15、回流焊装置16、最终检查装置17及基板回收装置18。
基板供给装置11将基板KB向下游侧的印刷装置12依次供给。印刷装置12将从基板供给装置11供给的基板KB搬入,并向在基板KB的表面形成的电极涂布糊剂状的焊料并将其向下游侧的印刷后检查装置13搬出。印刷后检查装置13将从印刷装置12搬出了的基板KB搬入,并利用相机观察是否不存在焊料的涂布状态不良的部位而进行检查,之后向下游侧的部件组装装置14搬出基板KB。
各部件组装装置14向从上游侧搬入了的基板KB装配部件并将其向下游侧搬出。位于最下游侧的部件组装装置14向位于其下游侧的组装后检查装置15搬出基板KB。关于部件组装装置14,见后述。
组装后检查装置15将从位于最下游侧的部件组装装置14搬出了的基板KB搬入,并利用相机观察是否不存在部件的装配状态不良的部位而进行检查,之后向下游侧的回流焊装置16搬出基板KB。回流焊装置16将从组装后检查装置15搬出了的基板KB搬入,并使其通过回流炉,由此使焊料熔融·固化而使部件接合于电极。最终检查装置17将通过了回流焊装置16的基板KB搬入,并利用相机观察部件向电极的接合状态而进行检查,之后将其向下游侧的基板回收装置18搬出。基板回收装置18接受从最终检查装置17搬出了的基板KB而回收。
接着,使用图2来说明部件组装装置14。在图2中,在部件组装装置14的基台21上设置有基台罩22,在基台21与基台罩22之间的作业空间23设置有将基板KB沿水平方向输送的基板输送路24。
在将基台21上的基板输送路24夹着的两侧的位置连结有馈送器台车25。在各馈送器台车25安装有多个部件供给单元26。在此,部件供给单元26是带馈送器,利用链轮26S来输送载带27,由此向规定的部件供给位置逐个供给部件BH。
在图2中,在作业空间23内设置有装配头32,由头移动机构31使该装配头32沿着水平面内方向移动。在装配头32以向下方延伸的方式设置有部件吸嘴33。在部件吸嘴33的下端吸附由部件供给单元26供给的部件BH。
各部件组装装置14在基板输送路24从上游侧搬入基板KB并将基板KB定位后,一边利用部件供给单元26来供给部件BH一边使装配头32反复进行装配轮次。装配头32在一个装配轮次中,依次进行将部件供给单元26所供给的部件BH吸附并拾取的动作和向基板KB上规定的部件搭载位置装配部件BH的动作。在使装配头32反复进行装配轮次而装配了全部应该向基板KB装配的部件BH之后,使基板输送路24工作而将基板KB向下游侧搬出。
在此,部件组装装置14在部件BH的供给中使用的载带27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盒装卷体41放出。在此“盒装卷体41”通过使载带27为卷状的卷体27R收纳于盒42中而得到(也参照图3)。盒装卷体41与以往使用的附卷盘卷体43(图4)不同。在此“附卷盘卷体43”通过卷体27R由卷盘44保持而得到。
在本实施方式中,附卷盘卷体43的卷盘44设想如图5所示那样具有2个侧板45、以及在2个侧板45之间配置的卷芯46。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方的侧板45结合有卷芯46。而且,设为具有如下结构:通过设置于一方的侧板45的卷芯46的多个凹部46K与设置于另一方的侧板45侧的多个凸部45T嵌合,从而将2个侧板45连结。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分解了卷盘44时,卷盘44被分割为包含一方的侧板45的部分和包含另一方的侧板45的部分这2个部分。
在此,说明盒装卷体41的盒42。盒42如图6A所示那样具备左右的侧壁51、底壁52、前壁53及后壁54,并具有上方开口55和后开口56。在前壁53的外表面贴附有无线标签42M。在后壁54的上部设置有从一方的侧壁51的内表面向内侧伸出的上下2个突起基座51B,在2个突起基座51B设置有朝向水平方向的外侧突出的带前端保持部42K(图6B)。
如图7A、图7B所示那样,在将盒装卷体41保管的保管期间或将盒装卷体41运输的运输期间,在载带27所具有的输送孔27K(与链轮26S的外周齿卡合的孔)事先插入在盒42设置的带前端保持部42K而卡止。需要说明的是,将盒装卷体41保管的保管期间或将盒装卷体41运输的运输期间是指,卷体27R收纳于盒42中、且不处于从卷体27R抽出而使用载带27的状况。在本实施方式中,向2个输送孔27K插入在盒42设置的2个带前端保持部42K而卡止。由此防止在保管期间或运输期间载带27从盒装卷体41的盒42脱出,甚至防止卷体27R的整体从盒42脱落。
另一方面,在处于从盒装卷体41抽出而使用载带27的状况时,将2个带前端保持部42K从载带27的输送孔27K取下,而且设为如图3所示那样前壁53成为下表面的姿势。设为像这样前壁53成为下表面这样的姿势而从后开口56抽出载带27,由此能够将载带27向部件供给单元26输送。这样,通过在盒42设置带前端保持部42K,盒42中的载带27的前端部的位置被统一,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从盒42取出载带27的前端部的作业。另外,也能够容易地应对利用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来进行将载带27的前端部取出的作业。
作为盒装卷体41相对于部件供给单元26的使用形态,例如除了如图2的左侧所示的盒装卷体41那样安装于馈送器台车25的形态以外,还存在如图2的右侧及图8A所示的盒装卷体41那样经由配件26A而安装于部件供给单元26的形态。另外,或者也存在如图8B所示那样将盒装卷体41的整体收纳于部件供给单元26的内部的形态。或者,也存在如图8C所示那样从盒装卷体41取出卷体27R,仅将卷体27R收纳于部件供给单元26的内部的形态。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盒装卷体41的盒42具有将卷体27R设置于部件供给单元26的外部而使用时的卷体27R的支承机构的作用(附卷盘卷体43中的卷盘44的作用)。
接着,说明载带处理装置3。载带处理装置3是如下装置:处理由部件组装装置14使用的载带27而制造盒装卷体41。载带处理装置3具有如下结构:从以往的附卷盘卷体43的卷盘44取出卷体27R,并将卷体27R收纳于盒42,另一方面,回收卷盘44。
如图9、图10及图11所示那样,本实施方式中的载带处理装置3具备卷盘供给部61、卷盘输送部62、卷体取出部63、回收部64、读取部65(部件信息取得部)及写入部66。
卷盘供给部61具有供给附卷盘卷体43的功能。卷盘供给部61如图9及图10所示那样由例如上方开放的容器状的构件构成,将多个附卷盘卷体43以沿着横向排列的状态保持。
卷盘输送部62具有把持卷盘供给部61所供给的附卷盘卷体43并使其向卷体取出部63的上方移动的功能。卷盘输送部62如图9及图10所示那样具有把持头71和把持头移动机构72。把持头71利用向下方延伸的2个把持部71H来把持卷盘供给部61所供给的附卷盘卷体43。把持头移动机构72使把持了附卷盘卷体43的把持头71沿水平面内方向及上下方向移动。
卷体取出部63具有从附卷盘卷体43的卷盘44取出卷体27R并将其收纳于盒42的功能。卷体取出部63具备从附卷盘卷体43的卷盘44将卷体27R分离的分离部63A、以及将由分离部63A从卷盘44分离出的卷体27R收纳于盒42的卷体收纳部63B。
分离部63A如图9及图10所示那样具备分离器73和分离器驱动部74。分离器73具有在水平方向上对置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可动板73S而构成。在各可动板73S设置有从上缘部向下方凹陷设置的U字状的避让部73N(图10)。
在图9及图10中,分离器驱动部74具备一对(2个)臂部74A、以及使2个臂部74A移动的臂驱动部74B。2个臂部74A的一端部分别安装于2个可动板73S,2个臂部74A分别沿着大致水平方向延伸。臂驱动部74B通过使2个臂部74A沿着水平方向移动,能够改变2个臂部74A的(由此,改变分离器73的)间隔。
在图9及图10中,卷体收纳部63B具备盒保持部63Ba和滑槽部63Bb。卷体收纳部63B具有保持空的盒42、且将其沿着水平方向输送的功能。滑槽部63Bb具有如下功能:引导卷体27R,以将由分离部63A从卷盘44分离出的卷体27R逐个收纳于由盒保持部63Ba保持的空的盒42。
盒保持部63Ba如图9、图10及图11所示那样由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输送机构构成。盒保持部63Ba将多个盒42分别保持为以上方开口55朝上的方式排为一列的状态、且将其朝向水平方向间歇性地输送。
滑槽部63Bb如图9、图10及图11所示那样由一对(2个)滑槽构件63T构成。2个滑槽构件63T在构成分离器73的2个可动板73S所对置的方向上对置配置。2个滑槽构件63T配置于分离器73的下方。
在图11中,2个滑槽构件63T具有各自的上端部63J具有越去往上方侧则越扩展的形状。2个滑槽构件63T的上端部彼此的间隔比构成分离器73的2个可动板73S的下端部彼此的间隔宽。另外,2个滑槽构件63T的间隔越去往下端侧则越窄(图11)。
滑槽部63Bb通过将由于由分离部63A分解卷盘44而从卷盘44分离了的卷体27R向下方引导,来向位于滑槽部63Bb的下方的盒42内收纳卷体27R。由此,在一个盒42收纳1个卷体27R。
回收部64具有回收由分离部63A分解了的卷盘44的功能。回收部64如图9及图10所示那样具备一对卷盘排出滑槽75和回收箱76。
2个卷盘排出滑槽75具有越去往上侧则开口部越扩展的筒型的形状。2个卷盘排出滑槽75各自的上端开口75K位于分离器73的侧方(2个可动板73S各自的侧方)。回收箱76是上方开口的容器状的构件,设置于2个卷盘排出滑槽75的下方。
在利用分离部63A来分解卷盘44时,首先,由卷盘输送部62的把持头71把持的附卷盘卷体43位于分离器73的上方(图11)。并且,在使构成分离器73的2个可动板73S的上端部彼此的间隔比构成附卷盘卷体43的卷盘44的2个侧板45之间的间隔小之后(图12A中所示的箭头A),使把持头71相对于分离器73进行相对下降,以使2个可动板73S各自的上端部从下方插入2个侧板45之间(图12A中所示的箭头B)。
2个可动板73S各自的上端部从下方插入2个侧板45之间之后,臂驱动部74B工作而陆续增大2个可动板73S的间隔。此时使2个可动板73S的间隔比2个侧板45的间隔大(图12B中所示的箭头C)。由此,可动板73S向外侧推开侧板45而扩大侧板45与卷体27R之间的间隙。
通过陆续增大2个可动板73S的间隔,从而在侧板45与卷体27R之间的间隙扩大之后(图12B),使把持头71进一步相对于分离器73进行相对下降(图12C中所示的箭头D)。由此,2个可动板73S分别插入扩大了的侧板45与卷体27R之间的间隙。此时,卷芯46进入在各可动板73S形成的前述的避让部73N内。
在2个可动板73S分别插入侧板45与卷体27R之间后,臂驱动部74B使2个可动板73S的间隔进一步扩大(图13中所示的箭头E)。由此2个侧板45被拉开,设置于一方的侧板45的卷芯46的多个凹部46K与设置于另一方的侧板45侧的多个凸部45T分离(图13)。由此,卷盘44被分割为包括一方的侧板45在内的部分和包括另一方的侧板45在内的这两个部分。从卷盘44分离了的卷体27R通过构成卷体收纳部63B的2个滑槽部63Bb之间而收纳于位于卷体收纳部63B的正下方的空的盒42内。
另一方面,被分割为两个部分后的卷盘44中的一方侧的侧板45向一方侧的卷盘排出滑槽75的上端开口75K落下,另一方侧的侧板45向另一方侧的卷盘排出滑槽75的上端开口75K落下(图13)。该两个侧板45分别通过卷盘排出滑槽75内而落下,并进入回收箱76内而被回收。
在图9中,读取部65由光学地对印刷(记录)于卷盘44的外侧的表面的条形码、二维码等标识符(记号)进行读取的读取器、相机构成,且设置于卷盘供给部61的附近。标识符包含收纳于载带27的部件BH的部件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读取部65读取在保持于卷盘供给部61的附卷盘卷体43的卷盘44贴附的编码标签43L(图9及图10)上印刷的编码,从而取得(读取)部件信息。图9、图10的虚线Br示意性示出读取部65的读取范围。在此,“部件信息”是指与收纳于附卷盘卷体43所具有的载带27的部件BH相关的信息,包含部件BH的种类、部件名、特性、制造年月日、制造者、使用期限、部件数及用于访问部件BH的种类、部件名、特性、制造年月日、制造者、使用期限、部件数的访问信息(URL等)中至少一个即可。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读取部65成为了取得与收纳于载带27的部件相关的信息即部件信息的部件信息取得部。需要说明的是,在卷盘44具有存储有部件信息的无线标签的情况下,读取部65也可以使用具有以非接触的方式读取无线标签的信息的功能的非接触读取器。另外,读取部65从卷盘供给部61的卷盘44读取部件信息,但也可以从把持于把持头71的卷盘44读取部件信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读取部65配置于能够对卷盘供给部61的卷盘44的标识符进行读取的位置,但只要是能够读取标识符的位置即可,可以是任何位置。另外,也可以装配于把持头71、机器人臂(未图示)而能够移动。而且,也可以由无线或有线的手持扫描仪构成读取部65,并通过作业者OP(参照图14)的操作来读取卷盘44的标识符。
写入部66通过无线通信而向在由盒保持部63Ba保持的盒42安装的无线标签42M写入信息。写入部66向无线标签42M写入的信息是读取部65所取得(读取)的部件信息、以及识别信息。
在此,“识别信息”是用于将在部件组装系统1中使用的一个卷体27R收纳着的部件BH与在其他卷体27R收纳着的部件BH识别开的信息。识别信息例如由在设置部件组装系统1的工厂内发行的序列号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识别信息如后所述,在从卷盘44分离了的卷体27R收纳于盒42时,在管理计算机6中生成(发行)。另外,识别信息也作为用于管理盒42的管理信息进行利用。即,识别信息出于识别卷体27R的目的和识别盒42的目的这两方而使用。
接着,说明保管仓库4。保管仓库4保管盒装卷体41。在此所说的盒装卷体41不仅包括由载带处理装置3刚制造好的盒装卷体41,还包括在部件组装装置14中使用而中途被送回了那样的使用中途的盒装卷体41。
在图14中,保管仓库4在壳体81内具有多个搁板部82(保管部)。在壳体81的前表面下方设置有入口83,在壳体81的内部设置有移动工作台84,该移动工作台84经由入口83而进行向壳体81的外部(作业者OP的近前侧)的伸出动作和向壳体81的内部(从作业者OP观察时的进深侧)的拉入动作。移动工作台84在盒装卷体41向保管仓库4保管时向作业者OP的近前侧伸出,在将载置于移动工作台84的盒装卷体41向壳体81内收容时被向进深侧拉入。
在保管仓库4所具备的多个搁板部82,分别预先设定有用于保管(载置)盒装卷体41的多个保管位置82S。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搁板部82成为了具备多个保管位置82S的保管部,该保管位置82S保管收纳有卷体27R的盒42(即盒装卷体41)。
在图14中,在壳体81内设置有盒移送机构85。盒移送机构85具备沿着上下方向(设为Z轴方向)延伸的Z轴工作台86、沿着从作业者OP观察时的前后方向(设为Y轴方向)延伸且借助Z轴工作台86而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Y轴工作台87、沿着从作业者OP观察时的横向(设为X轴方向)延伸且借助Y轴工作台87而沿着前后方向移动的X轴工作台88、以及借助X轴工作台88而在X轴方向上移动的移送头89。
盒移送机构85通过Z轴工作台86使Y轴工作台87沿着Z轴方向进行的移动动作、Y轴工作台87使X轴工作台88沿着Y轴方向进行的移动、X轴工作台88使移送头89沿着X轴方向进行的移动,来使移送头89三维地移动。移送头89具备在X轴方向上排列的2个指部89F。
移送头89能够使2个指部89F在X轴方向上彼此接近或分离开。当在2个指部89F之间配置有盒装卷体41的状态下2个指部89F以关闭的方式工作时,盒装卷体41由2个指部89F(即由移送头89)把持。
在图14中,在移送头89设置有非接触读取器90,该非接触读取器90使拍摄视野朝向从作业者OP观察时的进深方向。非接触读取器90在移送头89把持盒装卷体41的位置处与设置于盒装卷体41的盒42的无线标签42M正对。
非接触读取器90在与无线标签42M正对的状态下,通过无线通信来读取已写入无线标签42M的信息(收纳于卷体27R的部件BH的部件信息和识别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非接触读取器90作为对已写入作为存储部的无线标签42M的识别信息进行读取的识别信息读取部来发挥功能。非接触读取器90在读取已写入盒装卷体41的无线标签42M的信息之后,使该读取的信息存储于管理计算机6(后述)。
对在多个搁板部82分别设定的各保管位置82S赋予唯一的地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盒装卷体41保管(载置)于保管位置82S时,将在盒装卷体41的卷体27R(载带27)收纳着的部件BH的信息(部件信息)与盒装卷体41的识别信息建立了关联(所谓的建立联系)的信息存储于管理计算机6。而且,将部件信息与保管位置82S的信息(保管位置信息)建立了关联的信息存储于管理计算机6(后述)。由此,管理计算机6能够掌握在保管仓库4的哪个保管位置82S保管有收纳有哪个部件BH的盒装卷体41。
图15通过框图而示出了部件组装系统1的整体的控制系统。如图15所示那样,管理计算机6具备生产信息管理部91、部件监视部92、作业指示部93及信息管理部94。生产信息管理部91存储有部件组装系统1中的生产计划数据。部件监视部92监视制造线2中的部件BH的剩余数量等。部件监视部92在预测到部件用尽的情况下,将该意旨向作业指示部93传递。
作业指示部93对制造线2和作业者OP进行基于存储于生产信息管理部91的生产计划数据作出的机种的切换时的作业指示,并且对保管仓库4进行在接下来的机种的生产中使用的部件BH的送出等的指示。另外,作业指示部93进行基于来自部件监视部92的信息作出的作业指示(具体而言,对保管仓库4作出的补充用部件的送出的指示、以及对作业者OP作出的部件补充作业的指示)等。
信息管理部94具备第一信息管理部94a、第二信息管理部94b、识别信息生成部94c及保管位置信息生成部94d(图15)。第一信息管理部94a管理部件信息,第二信息管理部94b管理部件BH在保管仓库4内的保管位置82S的信息(保管位置信息)。具体而言,第一信息管理部94a将关于从卷盘44分离了的卷体27R的部件信息与识别信息以建立了关联的状态存储。另外,第二信息管理部94b将关于从卷盘44分离了的卷体27R的识别信息与保管位置82S的信息(保管位置信息)以建立了关联的状态存储。
识别信息生成部94c在载带处理装置3分解附卷盘卷体43的卷盘44而从卷盘44分离了卷体27R时等,生成(发行)关于卷体27R的识别信息。保管位置信息生成部94d在盒装卷体41保管于保管仓库4时,确定盒装卷体41的保管位置82S而生成保管位置信息。
如图15所示那样,载带处理装置3具备处理装置控制部3C。处理装置控制部3C进行载带处理装置3所具备的卷盘输送部62、卷体取出部63、读取部65、写入部66等的控制。另外如图15所示那样,保管仓库4具备仓库控制部4C。仓库控制部4C进行保管仓库4所具备的移动工作台84、盒移送机构85及非接触读取器90的控制。
接着,使用图16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由载带处理装置3进行的盒装卷体41的制造作业(载带27的处理作业)的流程。首先,载带处理装置3的处理装置控制部3C取得由卷盘供给部61供给的附卷盘卷体43中的成为了作业对象的附卷盘卷体43的部件信息(步骤ST1的部件信息取得工序)。在此,关于部件信息的取得,通过读取部65读取在成为了作业对象的附卷盘卷体43的卷盘44贴附的编码标签43L的标识符来进行部件信息的取得(图9),但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例如,作业者OP也可以从与处理装置控制部3C相连的输入装置(未图示)进行与编码标签43L的内容相当的输入。
在步骤ST1中取得附卷盘卷体43的部件信息之后,处理装置控制部3C使载带处理装置3的卷盘输送部62工作,使把持头71把持作为作业对象的附卷盘卷体43。并且,在把持头71把持附卷盘卷体43之后,使把持头71移动(图10)而将附卷盘卷体43定位于分离器73的上方(步骤ST2的定位工序。图11)。
处理装置控制部3C在将附卷盘卷体43定位于分离器73的上方之后,通过分离器73按前述的要点来分解卷盘44(图12A→图12B→图12C),使卷体27R从卷盘44分离(步骤ST3的分离工序)。由此,卷盘44被分割为包括一方的侧板45的部分和包括另一方的侧板45的部分这两个部分,卷体27R通过卷体收纳部63B而收纳于位于卷体收纳部63B的正下方的空的盒42内(步骤ST4的卷体收纳工序)。另外,被分割为两部分后的卷盘44分别通过卷盘排出滑槽75内而被回收到回收箱76(步骤ST5的保持体回收工序)。
在此,上述步骤ST3的分离工序和步骤ST4的卷体收纳工序成为了从卷盘44取出卷体27R并将卷体27R收纳于盒42的卷体取出收纳工序。在此,卷盘44是将收纳有部件BH的载带27以卷体27R的状态保持的保持体。在该卷体取出收纳工序中的卷体收纳工序中,将通过分离工序而从卷盘44分离了的卷体27R逐个收纳于空的盒42。因此,能够以一个盒42单位来管理1个的卷体27R。
处理装置控制部3C在步骤ST3中分离卷盘44时,对管理计算机6的识别信息生成部94c请求关于从卷盘44分离了的卷体27R的识别信息的生成。并且,从处理装置控制部3C接受到识别信息的生成的请求后的识别信息生成部94c生成关于通过卷盘44的分离而取出了的卷体27R的识别信息(步骤ST6的识别信息生成工序)。
在步骤ST6中由识别信息生成部94c生成识别信息之后,载带处理装置3的处理装置控制部3C接受该生成的识别信息。然后,利用写入部66来将通过步骤ST1取得的部件信息和通过步骤ST6生成的识别信息向在盒42(通过步骤ST4收纳有卷体27R的盒42)安装的无线标签42M写入(步骤ST7的写入工序)。
处理装置控制部3C在将部件信息和识别信息写入盒42的无线标签42M之后,将已写入无线标签42M的信息(关于卷体27R的部件信息及识别信息)向管理计算机6发送,使管理计算机6的第一信息管理部94a存储该信息(部件信息及识别信息)。由此,关于从卷盘44分离了的卷体27R,卷体27R的固有的信息即识别信息与作为收纳于卷体27R的部件BH的信息即部件信息以建立了关联的状态登记于管理计算机6(步骤ST8的部件信息登记工序)。
处理装置控制部3C在将关于卷体27R的信息写入管理计算机6的第一信息管理部94a之后,使由载带处理装置3进行的盒装卷体41的制造(载带27的处理作业)结束。
接着,使用图17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盒装卷体41的保管作业的流程。首先,保管仓库4的仓库控制部4C使移动工作台84从设置于壳体81的入口83向近前侧移动。并且,作业者OP(或未图示的移动机器人)向移动工作台84载置盒装卷体41(步骤ST11的载置工序。图14)。此时盒装卷体41以上方开口55朝上、且前壁53朝向近前侧(作业者OP的侧)的姿势载置于移动工作台84。由此,设置于盒42的无线标签42M成为朝向近前侧的状态(图14)。
在移动工作台84载置盒装卷体41之后,仓库控制部4C使移动工作台84移动而将盒装卷体41向壳体81内拉入。在盒装卷体41被拉入壳体81内之后,仓库控制部4C使移送头89向载置于移动工作台84的盒装卷体41的近前侧移动。然后,使2个指部89F以关闭的方式工作而使移送头89把持盒装卷体41。此时设置于移送头89的非接触读取器90与设置于盒装卷体41的盒42的无线标签42M正对,非接触读取器90读取已写入无线标签42M的识别信息(步骤ST12的识别信息读取工序)。
在非接触读取器90读取已写入无线标签42M的识别信息之后,仓库控制部4C将非接触读取器90所读取的识别信息向管理计算机6发送。并且,从仓库控制部4C接受到识别信息的发送之后的管理计算机6在保管位置信息生成部94d中确定与该识别信息对应的盒装卷体41(非接触读取器90读取过识别信息的盒装卷体41)在保管仓库4内的保管位置82S而生成保管位置信息(步骤ST13的保管位置信息生成工序)。保管位置82S的确定通过从在该时间点处于空闲状态的保管位置82S中任意选择、或按照规定的规则选择来进行。
在步骤ST13中保管位置信息生成部94d生成保管位置信息之后,管理计算机6将该生成的保管位置信息和与该保管位置信息对应的盒装卷体41的识别信息以建立了关联的状态存储于第二信息管理部94b。由此,关于要保管于保管仓库4的盒装卷体41,卷体27R的固有的信息即识别信息与包含卷体27R的盒装卷体41在保管仓库4内的保管位置的信息(保管位置信息)以建立了关联的状态登记于管理计算机6(步骤ST14的保管位置信息登记工序)。
管理计算机6在将关于载置于移动工作台84的盒装卷体41的保管信息与识别信息以建立了关联的状态存储于第二信息管理部94b之后,使盒移送机构85工作而将载置于移动工作台84的盒装卷体41向保管位置信息所对应的保管位置82S移送而保管(步骤ST15的保管工序)。由此,盒装卷体41的保管作业结束。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卷体27R从卷盘44那样的保持体取出并收纳于盒42,将卷体27R作为盒装卷体41来进行处理。盒装卷体41与附卷盘卷体43相比能够减小宽度方向尺寸而实现紧凑化,并且在将卷体27R(即将载带27)用尽之后卷盘44不会作为废弃物残留从而作业性也好。另外,盒42不仅其自身廉价,而且与卷盘44不同而能够再使用(循环使用),因此在这方面上也能够使成本廉价。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盒42设置有作为能够存储部件信息的存储部的无线标签42M,能够将记录于卷盘44的部件信息写入无线标签42M而存储。因此,即便将卷体27R从卷盘44取出也不会丢失部件信息,能够对盒装卷体41以每个为单位管理部件信息。另外,部件信息与卷体27R的固有的信息即识别信息建立关联而存储,因此能够对盒装卷体41以每个为单位来管理部件信息。
在上述的部件组装系统1中,载带处理装置3(处理装置控制部3C、卷盘输送部62、卷体取出部63、作为部件信息取得部的读取部65、写入部66)、保管仓库4(搁板部82、仓库控制部4C、盒移送机构85、作为识别信息读取部的非接触读取器90)、信息管理部94(第一信息管理部94a、第二信息管理部94b、识别信息生成部94c及保管位置信息生成部94d)构成部件管理装置100(图15)。
使用部件管理装置100进行的部件BH的管理作业(部件管理方法)首先取得部件信息(部件信息取得工序),并生成识别信息(识别信息生成工序)之后,将该部件信息和识别信息向设置于盒42的无线标签42M写入(写入工序),将该写入的部件信息与识别信息建立关联而存储于第一信息管理部94a(部件信息登记工序)。并且,按照如下步骤执行处理:通过识别信息读取部(非接触读取器90)来读取已写入无线标签42M的识别信息(识别信息读取工序),在确定保管位置82S而生成保管位置信息(保管位置信息生成工序)之后,将识别信息与保管位置信息建立关联而存储于第二信息管理部94b(保管位置信息登记工序)。
根据这样的部件管理方法,除了关于盒装卷体41的部件信息与识别信息建立关联而存储以外,也将盒装卷体41的识别信息与保管位置信息建立关联而存储,因此能够顺畅地进行保管仓库4中的盒装卷体41的保管及取出。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中的部件管理装置100(部件管理方法),能够简单且效率良好地进行部件BH的入库及出库。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部件管理装置100所进行处理的盒装卷体41的卷体27R无需一定从附卷盘卷体43取出,也可以是从一开始就作为载带27的卷体27R而制造出的卷体。例如,也可以是从成为制造附卷盘卷体43时的基础的大容量的载带的卷体一边计量长度一边卷绕而制造出的卷体27R。
图18图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部件组装系统1中的盒装卷体41的运用的图像。如该图所示那样,通过向载带处理装置3供给附卷盘卷体43和盒42,来制造本实施方式中的盒装卷体41。由载带处理装置3制造出的盒装卷体41的一部分向制造线2输送以供使用,其他一部分在保管仓库4保管(入库)。保管于保管仓库4的盒装卷体41从保管仓库4出库而向制造线2输送,以供使用。并且,由于在制造线2中盒装卷体41的载带27被用尽而产生的盒42被回收并向载带处理装置3供给,并再利用于新的盒装卷体41的制造。另外,输送到制造线2且载带27尚未用尽的状态的盒装卷体41的一部分被送回保管仓库4而保管(入库)。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的部件管理装置100(部件管理方法)中,将卷体27R从卷盘44这样的保持体取出并收纳于盒42,能够将卷体27R作为盒装卷体41进行处理。盒装卷体41与附卷盘卷体43相比能够减小宽度方向尺寸而实现紧凑化,并且在将卷体27R(即将载带27)用尽之后卷盘44不会作为废弃物残留从而作业性也好。另外,盒42不仅其自身廉价,而且与卷盘44不同而能够再使用(循环使用),因此在该方面上也能够使成本廉价。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盒装卷体41的识别信息与保管位置信息建立关联而存储,因此能够顺畅地进行保管仓库4中的盒装卷体41的保管及取出。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中的部件管理装置100(部件管理方法),能够简单且效率良好地进行部件BH的入库及出库。
至此为止说明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但本公开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形等。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附卷盘卷体43的卷盘44被分割为两个部分,但这是一例,也可以被分割为3个以上的零件。即便在该情况下,使由于分解而产生的多个零件分别通过卷盘排出滑槽75而向回收箱76落下即可,也能够可靠地回收由此分解了的卷盘44。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所示的卷盘44的分解机构的结构及分解的方法是一例,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分解而从卷盘44取出卷体27R。而且,若是即便不分解卷盘44也能够取下卷盘44的结构(例如是如下结构:卷盘44的侧板45为1张,从1张侧板45以悬臂状态延伸有卷芯46,只要能够从卷芯46取走卷体27R就能够从卷盘44分离卷体27R),则无需一定分解卷盘44。而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卷体取出部63的具体的结构只不过是例示,只要能够从卷盘44这样的保持体中取出卷体27R并将卷体27R收纳于盒42即可,其结构自由,该卷盘44将收纳有部件BH的载带27以卷体27R的状态保持。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提供能够简单且效率良好地进行部件的入库及出库的部件管理装置及部件管理方法。
附图标记说明:
4 保管仓库
27 载带
27R 卷体
41 盒装卷体
42 盒
42M 无线标签(存储部)
43 附卷盘卷体
44 卷盘(保持体)
63 卷体取出部
65 读取部(部件信息取得部)
66 写入部
82 搁板部(保管部)
82S 保管位置
85 盒移送机构
90 非接触读取器(识别信息读取部)
94 信息管理部
94a 第一信息管理部
94b 第二信息管理部
94c 识别信息生成部
94d 保管位置信息生成部
100 部件管理装置
BH 部件。

Claims (6)

1.一种部件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部件管理装置具备:
卷体取出部,其从将收纳有部件的载带以卷体的状态保持的保持体中,取出所述卷体并将所述卷体收纳于具有存储部的盒;
部件信息取得部,其取得部件信息,该部件信息是与所述部件相关的信息;
识别信息生成部,其生成用于将所述部件与收纳于其他的所述盒的所述部件识别开的识别信息;
写入部,其向所述存储部写入所述部件信息和所述识别信息;
保管仓库,其具有保管部、盒移送机构及识别信息读取部,该保管部具备多个对收纳有所述卷体的所述盒进行保管的保管位置,该盒移送机构从所述保管部取放所述盒,该识别信息读取部读取已写入所述存储部的所述识别信息;
第一信息管理部,其将已写入所述存储部的所述部件信息与所述识别信息建立关联而存储;
保管位置信息生成部,其确定所述保管位置而生成保管位置信息;以及
第二信息管理部,其将由所述保管位置信息生成部生成的所述保管位置信息与由所述识别信息读取部读取的所述识别信息建立关联而存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部件信息取得部读取而取得记录于所述保持体的所述部件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部件信息包括所述部件的种类、部件名、特性、制造年月日、制造者、使用期限、部件数及用于访问所述部件的种类、部件名、特性、制造年月日、制造者、使用期限、部件数的访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4.一种部件管理方法,其中,
所述部件管理方法是部件组装系统的部件管理方法,所述部件组装系统具备:卷体取出部,其从将收纳有部件的载带以卷体的状态保持的保持体中,取出所述卷体并将所述卷体收纳于具有存储部的盒;保管仓库,其具有保管部及盒移送机构,该保管部具备多个对收纳有所述卷体的盒进行保管的保管位置,该盒移送机构从所述保管部取放盒;第一信息管理部;以及第二信息管理部,
所述部件管理方法包括:
部件信息取得工序,取得部件信息,该部件信息是与所述部件相关的信息;
识别信息生成工序,生成用于将所述部件与收纳于其他的所述盒的所述部件识别开的识别信息;
写入工序,向所述存储部写入所述部件信息和所述识别信息;
部件信息登记工序,将已写入所述存储部的所述部件信息与所述识别信息建立关联而存储于所述第一信息管理部;
识别信息读取工序,读取已写入所述存储部的所述识别信息;
保管位置信息生成工序,确定所述保管位置而生成保管位置信息;以及
保管位置信息登记工序,将通过所述保管位置信息生成工序生成的所述保管位置信息与通过所述识别信息读取工序读取的所述识别信息建立关联而存储于所述第二信息管理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部件管理方法,其中,
所述部件信息取得工序读取而取得记录于所述保持体的所述部件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部件管理方法,其中,
所述部件信息包括所述部件的种类、部件名、特性、制造年月日、制造者、使用期限、部件数及用于访问所述部件的种类、部件名、特性、制造年月日、制造者、使用期限、部件数的访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CN202080097789.0A 2020-03-25 2020-11-19 部件管理装置及部件管理方法 Pending CN11521124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53538 2020-03-25
JP2020-053538 2020-03-25
PCT/JP2020/043171 WO2021192408A1 (ja) 2020-03-25 2020-11-19 部品管理装置および部品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11246A true CN115211246A (zh) 2022-10-18

Family

ID=77891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97789.0A Pending CN115211246A (zh) 2020-03-25 2020-11-19 部件管理装置及部件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12775A1 (zh)
JP (2) JP7122520B2 (zh)
CN (1) CN115211246A (zh)
DE (1) DE112020006962T5 (zh)
WO (1) WO20211924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180376B1 (en) * 2021-11-11 2024-06-05 Totech Europe BV Pick and place unit for a reel storage cabinet with an access opening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27487A (ja) * 1999-10-29 2001-05-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リント基板実装システムを対象とした部品管理装置および部品管理方法
CN101136086A (zh) * 2006-08-31 2008-03-0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信息收集方法以及信息收集装置
CN108027909A (zh) * 2015-09-10 2018-05-11 千代田化工建设株式会社 建筑材料管理系统与建筑材料管理方法
CN108140164A (zh) * 2015-10-23 2018-06-08 佐藤控股株式会社 出入库管理系统、出入库管理方法以及程序
JP2019091771A (ja) * 2017-11-13 2019-06-13 Juki株式会社 部品管理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74703Y2 (ja) * 1992-12-21 1998-06-18 ティーディーケイ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パック交換装置
JPH11121984A (ja) * 1997-10-13 1999-04-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リール搭載用台車
EP3622790A1 (en) 2015-02-19 2020-03-18 Mycronic AB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changing display information on a display arranged on a storage location by activating input means
EP3305049A2 (en) 2015-05-28 2018-04-11 Mycronic AB Smart containers and/or boxes handled by, and stored in, automated smd warehouse
JP6920599B2 (ja) * 2016-06-01 2021-08-1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27487A (ja) * 1999-10-29 2001-05-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リント基板実装システムを対象とした部品管理装置および部品管理方法
CN101136086A (zh) * 2006-08-31 2008-03-0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信息收集方法以及信息收集装置
CN108027909A (zh) * 2015-09-10 2018-05-11 千代田化工建设株式会社 建筑材料管理系统与建筑材料管理方法
CN108140164A (zh) * 2015-10-23 2018-06-08 佐藤控股株式会社 出入库管理系统、出入库管理方法以及程序
JP2019091771A (ja) * 2017-11-13 2019-06-13 Juki株式会社 部品管理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36645B2 (ja) 2023-09-01
DE112020006962T5 (de) 2023-01-12
JP7122520B2 (ja) 2022-08-22
WO2021192408A1 (ja) 2021-09-30
JP2022161896A (ja) 2022-10-21
JPWO2021192408A1 (zh) 2021-09-30
US20230112775A1 (en) 2023-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61317B2 (ja) 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CN111587614B (zh) 保管装置及带盘保管方法
JP6920599B2 (ja) 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CN112106460B (zh) 部件收容数管理系统以及部件收容数管理方法
US11019760B2 (en) Feeder management method and feeder management device
JP2009302184A (ja) 携帯式保守装置、表面実装機および部品供給装置
CN115211247A (zh) 载带处理装置及载带处理方法
JP6603881B2 (ja) 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管理方法
JP5656522B2 (ja)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及び装着方法
JP7336645B2 (ja) 部品管理装置および部品管理方法
JP6120516B2 (ja) 部品補給システム
JP2006332090A (ja)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および電子部品実装装置における部品情報管理方法
US20230114399A1 (en) Component moun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carrier tape roll body
CN116491239A (zh) 基板生产系统
JP7470907B2 (ja) 部品実装システムおよびキャリアテープロール体の処理方法
CN114080869A (zh) 换产调整作业辅助方法以及换产调整作业辅助装置
JP7178566B2 (ja) キャリアテープ処理装置およびキャリアテープ処理方法
JP7437669B2 (ja) ノズル管理装置
CN116605564A (zh) 供给架、生产系统、以及供给方法
WO2023139789A1 (ja) 準備装置、実装装置、実装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JP7403045B2 (ja) キャリアテープロール体製造装置およびキャリアテープロール体の製造方法
WO2021070390A1 (ja) ノズル管理装置
CN118318511A (zh) 保管库以及基板生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