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07263B - 一种二次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二次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07263B
CN115207263B CN202210793649.8A CN202210793649A CN115207263B CN 115207263 B CN115207263 B CN 115207263B CN 202210793649 A CN202210793649 A CN 202210793649A CN 115207263 B CN115207263 B CN 1152072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rry layer
negative electrode
secondary battery
positive
nega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9364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07263A (zh
Inventor
张传健
唐文
江柯成
张业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9364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072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072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072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072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072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4Electrodes based on metals, Si or allo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9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01M4/1395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based on metals, Si or allo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01M4/625Carbon or graphi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8Inhibitors, e.g. gassing inhibitors, corrosion inhib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1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e.g. porosity, surface are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二次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浆料层,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负极浆料层。本发明的一种二次电池,正极片和负极片具有不同的初始孔隙密度,以及多次充放电次数后的第二孔隙密度,根据初始孔隙密度和第二孔隙密度进行筛选,得出符合一定关系式的二次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长的循环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二次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二次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能存储技术没能满足现今社会的需求,消费类电子产品和电动车汽车都存在工作时间短或持续时间不足。因此,高能量密度、高效率和长循环寿命的电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研究的热点方向。目前,碳负极材料的容量已逐渐不能满足长距离电动汽车的要求。
硅负极材料的高比容量、放电平台低和储量丰富等优点,其发展前景最为广阔,也是是一种重要的替代途径之一。通过添加导电性能、延展性能好的添加剂来解决硅负极材料在嵌脱锂过程体积变化导致极片粉化及形成的SEI膜不稳定等问题,是当前比较常见的解决方法,添加剂和硅结合得到的硅负极材料在脱嵌锂过程中不易破裂,循环稳定性得到改善,且具有快速充放电能力和良好的高温性能。鉴于此,如何改进添加剂并与硅负材料结合,从而达到优化上述方案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二次电池,正极片和负极片分别具有不同的孔隙密度,从而使二次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长的循环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二次电池,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设置于正极集流体至少一表面的正极浆料层,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设置于负极集流体至少一表面的负极浆料层,所述正极浆料层和负极浆料层满足以下关系式:
0.18≤(Lf+Lz)/(Hf+Hz)≤0.85;
其中,所述Lf为二次电池循环充放电1圈后0~10%SOC时负极片上的负极浆料层表面的孔隙密度;
其中,所述Lz为二次电池循环充放电1圈后0~10%SOC时正极片上的正极浆料层表面的孔隙密度;
其中,所述Hf为二次电池循环充放电n圈后90~100%SOC时负极片上的负极浆料层表面的孔隙密度;
其中,所述Hz为二次电池循环充放电n圈后90~100%SOC时正极片上的正极浆料层表面的孔隙密度;
其中,所述孔隙密度为单位负极浆料层表面或单位正极浆料层表面上的平均孔隙数,单位为个/cm2;其中,2≤n≤1000。
优选地,所述负极浆料层的压实密度为1.10~1.92g/cm3
优选地,所述正极浆料层的厚度为20μm~600μm,所述负极浆料层的厚度为12μm~650μm。
优选地,所述负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称取硅碳负极活性材料、导电剂、粘结剂、溶剂混合得到负极浆料;步骤S2、将负极浆料涂覆在负极集流体上干燥形成负极浆料层,压片、干燥、切片,即得负极片。
优选地,所述硅碳负极活性材料、导电剂、粘结剂的质量比为85~98:1~8:0.5~6。
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硅碳负极活性材料包括硅氧材料以及添加剂,所述添加剂为层状人造石墨、天然墨、改性石墨、软碳、硬碳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添加剂D50粒径为3~25μm,所述硅氧材料的D50粒径为0.3~6μm。
优选地,所述导电剂为铜粉、镍粉、导电炭黑、乙炔黑、石墨、石墨烯、纤维状碳导电剂、碳纳米管、科琴黑、氧化锡、氧化铁、氧化锌、氧化铜、氧化铝、金属-纤维复合导电剂、金属-碳复合粉导电剂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粘结剂为瓜儿豆胶、海藻酸钠、丙烯酸、乙烯醇、聚苯胺、苯并咪唑、阿拉伯胶、黄原胶、丁苯橡胶、卡拉亚胶、聚四氟乙烯、含氟丙烯酸酯树、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纤维素锂、聚偏氟乙烯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正极浆料层包括钴酸锂、镍酸锂、尖晶石锰酸锂、层状锰酸锂、镍钴二元材料、镍钴锰三元材料、镍钴铝三元材料、磷酸铁锂、尖晶石镍锰酸锂、富锂锰基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过渡金属磷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一种二次电池,正极片和负极片具有不同的初始孔隙密度,以及多次充放电次数后的第二孔隙密度,根据初始孔隙密度和第二孔隙密度进行筛选,得出符合一定关系式的二次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长的循环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二次电池,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设置于正极集流体至少一表面的正极浆料层,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设置于负极集流体至少一表面的负极浆料层,所述正极浆料层和负极浆料层满足以下关系式:
0.18≤(Lf+Lz)/(Hf+Hz)≤0.85;
其中,所述Lf为锂离子二次电池循环充放电1圈后0~10%SOC时负极片上的负极浆料层表面的孔隙密度;
其中,所述Lz为锂离子二次电池循环充放电1圈后0~10%SOC时正极片上的正极浆料层表面的孔隙密度;
其中,所述Hf为锂离子二次电池循环充放电n圈后90~100%SOC时负极片上的负极浆料层表面的孔隙密度;
其中,所述Hz为锂离子二次电池循环充放电n圈后90~100%SOC时正极片上的正极浆料层表面的孔隙密度;
其中,所述孔隙密度为单位负极浆料层表面或单位正极浆料层表面上的平均孔隙数,单位为个/cm2;其中,2≤n≤1000。
本发明中,当设计的负极浆料层以及正极浆料层上孔隙密度过大,充放电循环时,(Lf+Lz)/(Hf+Hz)的值过大或大于0.85时,电解液进入孔隙的数量较多,负极浆料层以及正极浆料层上的活性材料有效反应面积越多,能促进锂离子的迁移效率和电化学反应,但是活性材料内部间的接触较少,容易引起电极结构的破坏,影响电极的循环性能;因此通过设计的负极浆料层以及正极浆料层上孔隙密度在合理范围,即就是0.18≤(Lf+Lz)/(Hf+Hz)≤0.85,负极浆料层以及正极浆料层上的颗粒与电解液的接触性能较佳,锂离子的迁移较好,且满足硅碳负极电极在循环过程中的体积需求,电极结构得以维持稳定,改善了电极的性能,容量保持率较高和稳定。
发明人通过负极片上的负极浆料层以及正极浆料层过度压实,一方面造成硅碳负极SiOx与添加剂重排严重,负极浆料层以及正极浆料层上的孔隙密度低,(Lf+Lz)/(Hf+Hz)的值<0.18,甚至为0,另一方面,充放电循环时,导致负极浆料层以及正极浆料层与电解液的结合强度降低,但间接的提高了电阻孔隙率;当设计的负极浆料层以及正极浆料层上孔隙密度过大,充放电循环时,(Lf+Lz)/(Hf+Hz)的值过大或大于0.85时,电解液进入孔隙的数量较多,负极浆料层以及正极浆料层上的活性材料有效反应面积越多,能促进锂离子的迁移效率和电化学反应,但是活性材料内部间的接触较少,容易引起电极结构的破坏,影响电极的循环性能;因此通过设计的负极浆料层以及正极浆料层上孔隙密度在合理范围,即就是0.18≤(Lf+Lz)/(Hf+Hz)≤0.85,负极浆料层以及正极浆料层上的颗粒与电解液的接触性能较佳,锂离子的迁移较好,且满足硅碳负极电极在循环过程中的体积需求,电极结构得以维持稳定,改善了电极的性能,容量保持率较高和稳定。
更进一步的,Lf、Lz、Hf、Hz计算方法如下:将所述锂离子二次电池放电得到低SOC、充电得到高SOC,断电后进行安全拆分,得到低SOC或高SOC的负极片、低SOC或高SOC的正极片,纯DMC溶剂冲洗干净,真空过渡舱内抽真空半个小时;测量低SOC或高SOC负极片的负极浆料层表面面积R1,低SOC或高SOC正极片的正极浆料层表面面积R2,以及测量负极片的负极浆料层表面的孔隙数量Q1、正极片的正极浆料层表面的孔隙数量Q2,低SOC时,Lf=Q1/R1、Lz=Q2/R2;高SOC时,Hf=Q1/R1、Hz=Q2/R2。
更进一步的,所述测量的负极浆料层表面、正极浆料层表面均为接触电解液的那层表面。
其中,所述负极集流体为铜箔、多孔铜箔、泡沫镍/铜箔、镀锡锌铜箔、涂炭铜箔、合金类铜箔、镍箔、钢箔、钛箔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负极浆料层中孔隙直径小于负极浆料层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负极浆料层的压实密度为1.10~1.92g/cm3。负极浆料层的压实密度为1.1g/cm3、1.2g/cm3、1.3g/cm3、1.4g/cm3、1.5g/cm3、1.6g/cm3、1.7g/cm3、1.8g/cm3、1.9g/cm3、1.92g/cm3一种或几种不等。
优选地,所述正极浆料层的厚度为20μm~600μm。正极浆料层的厚度为20μm、40μm、60μm、80μm、100μm、110μm、120μm、130μm、140μm、150μm、180μm、200μm、210μm、250μm、280μm、300μm、320μm、350μm、380μm、400μm、420μm、450μm、480μm、500μm、520μm、550μm、600μm一种或几中不等。所述负极浆料层的厚度为12μm~650μm。负极浆料层的厚度可为12μm、18μm、22μm、26μm、29μm、30μm、34μm、38μm、42μm、48μm、52μm、56μm、59μm、62μm、69μm、73μm、75μm、79μm、83μm、86μm、92μm、120μm、200μm、300μm、350μm、400μm、450μm、500μm、550μm、600μm一种或几种不等。
优选地,所述负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称取硅碳负极活性材料、导电剂、粘结剂、溶剂混合得到负极浆料;步骤S2、将负极浆料涂覆在负极集流体上干燥形成负极浆料层,压片、干燥、切片,即得负极片。
本发明使用层状结构的添加剂与硅氧材料形成硅碳负极活性材料,层状结构的添加剂在嵌锂后体积变化小,而且石墨具有高的拉伸模量和机械强度,能够缓冲体积变化,减少体积膨胀导致的结构破裂,使循环稳定性得到改善。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硅碳负极活性材料、导电剂、粘结剂按照质量比85~98:1~8:0.5~6混合。溶剂为去离子水。
优选地,所述硅碳负极活性材料、导电剂、粘结剂的质量比为85~98:1~8:0.5~6。优选地,硅碳负极活性材料、导电剂、粘结剂的质量比为85:5:6、86:6:6、88:8:6、89:5:2。
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硅碳负极活性材料包括硅氧材料以及添加剂,所述添加剂为层状人造石墨、天然墨、改性石墨、软碳、硬碳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添加剂D50粒径为3~25μm。优选地,所述添加剂D50粒径为3~25μm。添加剂D50粒径为3μm、5μm、6μm、7μm、8μm、9μm、10μm、11μm、12μm、16μm、18μm、21μm、24μm、25μm一种或几种不等。添加剂为层状结构的石墨材料,石墨材料具有优异的拉伸模量和机械强度,能够提高导电性的同时能够避免硅在脱嵌的过程中体积变化导致的破碎。
优选地,所述硅氧材料包括纳米氧化亚硅、微米氧化亚硅、纳米二氧化硅、微米二氧化硅、含金属类复合纳米SiOx、含金属类复合微米SiOx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硅氧材料的D50粒径为0.3~6μm。优选地,所述硅氧材料的D50粒径为0.3μm、1μm、1.2μm、1.5μm、2μm、2.3μm、2.5μm、3μm、3.5μm、4μm、4.5μm、5μm、5.5μm、6μm一种或几种不等。
优选地,所述导电剂为铜粉、镍粉、导电炭黑、乙炔黑、石墨、石墨烯、纤维状碳导电剂、碳纳米管、科琴黑、氧化锡、氧化铁、氧化锌、氧化铜、氧化铝、金属-纤维复合导电剂、金属-碳复合粉导电剂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粘结剂为瓜儿豆胶、海藻酸钠、丙烯酸、乙烯醇、聚苯胺、苯并咪唑、阿拉伯胶、黄原胶、丁苯橡胶、卡拉亚胶、聚四氟乙烯、含氟丙烯酸酯树、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纤维素锂、聚偏氟乙烯中的至少一种。上述粘结剂的具体种类也可以按单组分类、多组分类、聚合组分类进行分类。
其中,正极浆料层包括的正极活性物质为钴酸锂、镍酸锂、尖晶石锰酸锂、层状锰酸锂、镍钴二元材料、镍钴锰三元材料、镍钴铝三元材料、磷酸铁锂、尖晶石镍锰酸锂、富锂锰基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过渡金属磷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隔离膜为聚乙烯、聚丙烯、聚丙烯腈、聚酰胺酸、聚芳醚砜、聚偏氟乙烯、纤维素纸基隔离膜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壳体的材质为铝塑膜软壳、铝壳、钢壳、塑料硬壳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电池壳形状可为片状、长片状、方形状、圆柱状、立方状。
其中,所述电解液包括但不限于六氟磷酸锂、四氟硼酸锂、高氯酸锂、六氟砷酸锂、双氟磺酰亚胺锂、双三氟甲磺酰亚胺锂、三氟甲磺酸锂、二氟草酸硼酸锂、二草酸硼酸锂、二氟磷酸锂、二氟二草酸磷酸锂及四氟草酸磷酸锂。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1
1、负极片的制备:
一种含硅碳负极材料,包括,将0.25kg氧化亚硅和4.75kg石墨进行机械搅拌混合2h;其中搅拌机转速为300r/min,制得硅碳负极活性材料。
一种负极片,该负极片的制备方法为:将硅碳负极活性材料、Super-P、羧甲基纤维素CMC按照质量比进行混合,加入去离子水后在真空搅拌下得到均一浆料,将浆料均匀涂敷在铜箔,并烘干制得负极片。
2、正极片的制备:
将正极活性材料锂镍钴锰氧化物(LiNi0.8Co0.1Mn0.1O2,NCM811)、导电碳Super-P、粘结剂聚偏氟乙烯PVDF按照质量比进行混合,加入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NMP,在真空搅拌后得到均一浆料,将浆料均匀涂覆在铝箔上并烘干制得正极片。
3、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备:
将负极片、隔离膜、正极片卷绕得到电芯,电芯装入电池壳,电解液注入电池壳、封装、静置、化成、分容,即得锂离子二次电池。
上述制备步骤中测定:粒度激光仪测氧化亚硅、石墨粒度D50,螺纹卡尺测定负极浆料层厚度、正极浆料层厚度,压贡仪测试方法测量负极浆料层孔隙率、正极浆料层孔隙率,全自动表面孔隙分析仪测量循环充放电1圈在5%soc时的Lf、Lz以及循环充放电100圈后100%soc时的Hf、Hz。充放电循环为:先将电池以1C满放至2.8V,静止30min后,以0.1C继续放电至2.8V。然后以1C的电流进行恒流充电至4.2V,后恒压充电,截止电流为0.05C,计算容量保持率。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硅氧材料与添加剂的重量份比为0.25:6。
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硅氧材料与添加剂的重量份比为0.25:10。
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硅氧材料与添加剂的重量份比为0.25:12。
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硅氧材料与添加剂的重量份比为0.25:15。
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6
1、负极片的制备:
一种含硅碳负极材料,包括,将0.5kg氧化亚硅和4.5kg石墨进行机械搅拌混合2h;其中搅拌机转速为300r/min,制得硅碳负极活性材料。
一种负极片,该负极片的制备方法为:将硅碳负极活性材料、Super-P、羧甲基纤维素CMC按照质量比进行混合,加入去离子水后在真空搅拌下得到均一浆料,将浆料均匀涂敷在铜箔,并烘干制得负极片。
2、正极片的制备:
将正极活性材料锂镍钴锰氧化物(LiNi0.8Co0.1Mn0.1O2,NCM811)、导电碳Super-P、粘结剂聚偏氟乙烯PVDF按照质量比进行混合,加入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NMP,在真空搅拌后得到均一浆料,将浆料均匀涂覆在铝箔上并烘干制得正极片。
3、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备:
将负极片、隔离膜、正极片卷绕得到电芯,电芯装入电池壳,电解液注入电池壳、封装、静置、化成、分容,即得锂离子二次电池。
上述制备步骤中测定:粒度激光仪测氧化亚硅、石墨粒度D50,螺纹卡尺测定负极浆料层厚度、正极浆料层厚度,压贡仪测试方法测量负极浆料层孔隙率、正极浆料层孔隙率,全自动表面孔隙分析仪测量循环充放电1圈在5%soc时的Lf、Lz以及循环充放电100圈后100%soc时的Hf、Hz。充放电循环为:先将电池以1C满放至2.8V,静止30min后,以0.1C继续放电至2.8V。然后以1C的电流进行恒流充电至4.2V,后恒压充电,截止电流为0.05C,计算容量保持率。
实施例7
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硅氧材料与添加剂的重量份比为0.5:5。
其余与实施例6相同。
实施例8
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硅氧材料与添加剂的重量份比为0.5:8。
其余与实施例6相同。
实施例9
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硅氧材料与添加剂的重量份比为0.5:12。
其余与实施例6相同。
实施例10
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硅氧材料与添加剂的重量份比为0.5:15。
其余与实施例6相同。
对比例1
1、负极片的制备:
一种含硅碳负极材料,包括,将0.5kg氧化亚硅进行机械搅拌混合2h;其中搅拌机转速为300r/min,制得硅碳负极活性材料。
一种负极片,该负极片的制备方法为:将硅碳负极活性材料、Super-P、羧甲基纤维素CMC按照质量比进行混合,加入去离子水后在真空搅拌下得到均一浆料,将浆料均匀涂敷在铜箔,并烘干制得负极片。
2、正极片的制备:
将正极活性材料锂镍钴锰氧化物(LiNi0.8Co0.1Mn0.1O2,NCM811)、导电碳Super-P、粘结剂聚偏氟乙烯PVDF按照质量比进行混合,加入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NMP,在真空搅拌后得到均一浆料,将浆料均匀涂覆在铝箔上并烘干制得正极片。
3、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备:
将负极片、隔离膜、正极片卷绕得到电芯,电芯装入电池壳,电解液注入电池壳、封装、静置、化成、分容,即得锂离子二次电池。
上述制备步骤中测定:粒度激光仪测氧化亚硅、石墨粒度D50,螺纹卡尺测定负极浆料层厚度、正极浆料层厚度,压贡仪测试方法测量负极浆料层孔隙率、正极浆料层孔隙率,全自动表面孔隙分析仪测量循环充放电1圈在5%soc时的Lf、Lz以及循环充放电100圈后100%soc时的Hf、Hz。充放电循环为:先将电池以1C满放至2.8V,静止30min后,以0.1C继续放电至2.8V。然后以1C的电流进行恒流充电至4.2V,后恒压充电,截止电流为0.05C,计算容量保持率。
对比例2
与对比例1的区别在于:氧化亚硅的质量为1.5Kg。
其余与对比例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对比例3
与对比例1的区别在于:氧化亚硅的质量为4.5Kg。
其余与对比例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性能测试:将上述实施例1-10以及对比例1-3制备出的二次电池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记录表1。
表1实施例1~10和对比例1~3正极、负极浆料质量配比数据
表2实施例1~10和对比例1~3硅碳负极活性材料D50、浆料层厚度和密度。
表3实施例1~10和对比例1~3(Lf+Lz)/(Hf+Hz)以及容量保持率数据。
实施例1~10的(Lf+Lz)/(Hf+Hz)值分别为0.395、0.396、0.395、0.391、0.398、0.401、0.398、0.405、0.360、0.363均处在0.24~0.85之间时,容量保持率较好,而对比例1~3分别为0.958、0.925、0.137,容量保持率较明显差于实施例1~10的容量保持率,说明(Lf+Lz)/(Hf+Hz)的合理值具有较高的脱锂和嵌锂的动力学性能,使得锂离子二次电池兼具较高的首次库伦效率较高,容量保持率较好。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9)

1.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设置于正极集流体至少一表面的正极浆料层,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设置于负极集流体至少一表面的负极浆料层,所述正极浆料层和负极浆料层满足以下关系式:
0.18≤(Lf+Lz)/(Hf+Hz)≤0.85;
其中,所述Lf为二次电池循环充放电1圈后0~10%SOC时负极片上的负极浆料层表面的孔隙密度;
其中,所述Lz为二次电池循环充放电1圈后0~10%SOC时正极片上的正极浆料层表面的孔隙密度;
其中,所述Hf为二次电池循环充放电n圈后90~100%SOC时负极片上的负极浆料层表面的孔隙密度;
其中,所述Hz为二次电池循环充放电n圈后90~100%SOC时正极片上的正极浆料层表面的孔隙密度;
其中,所述孔隙密度为单位负极浆料层表面或单位正极浆料层表面上的平均孔隙数,单位为个/cm2;其中,2≤n≤1000;
其中,所述负极浆料层包括硅碳负极活性材料、导电剂、粘结剂和溶剂;所述硅碳负极活性材料包括硅氧材料以及添加剂,所述添加剂为层状人造石墨、天然石墨、改性石墨、软碳、硬碳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浆料层的压实密度为1.10~1.92g/cm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浆料层的厚度为20μm~600μm,所述负极浆料层的厚度为12μm~65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称取硅碳负极活性材料、导电剂、粘结剂、溶剂混合得到负极浆料;
步骤S2、将负极浆料涂覆在负极集流体上干燥形成负极浆料层,压片、干燥、切片,即得负极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碳负极活性材料、导电剂、粘结剂的质量比为85~98:1~8:0.5~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D50粒径为3~25μm,所述硅氧材料的D50粒径为0.3~6μ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剂为铜粉、镍粉、导电炭黑、乙炔黑、石墨、石墨烯、纤维状碳导电剂、碳纳米管、科琴黑、氧化锡、氧化铁、氧化锌、氧化铜、氧化铝、金属-纤维复合导电剂、金属-碳复合粉导电剂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为瓜儿豆胶、海藻酸钠、丙烯酸、乙烯醇、聚苯胺、苯并咪唑、阿拉伯胶、黄原胶、丁苯橡胶、卡拉亚胶、聚四氟乙烯、含氟丙烯酸酯树、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纤维素锂、聚偏氟乙烯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浆料层包括钴酸锂、镍酸锂、尖晶石锰酸锂、层状锰酸锂、镍钴二元材料、镍钴锰三元材料、镍钴铝三元材料、磷酸铁锂、尖晶石镍锰酸锂、富锂锰基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过渡金属磷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CN202210793649.8A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二次电池 Active CN1152072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93649.8A CN115207263B (zh)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二次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93649.8A CN115207263B (zh)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二次电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07263A CN115207263A (zh) 2022-10-18
CN115207263B true CN115207263B (zh) 2024-04-09

Family

ID=83580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93649.8A Active CN115207263B (zh)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二次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072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19795A (zh) * 2022-11-24 2023-02-28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电池
CN116504952B (zh) * 2023-06-25 2023-09-08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含硅和石墨的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11918A (zh) * 2011-10-26 2014-08-27 耐克森有限公司 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组合物
KR20170038296A (ko) * 2015-09-30 2017-04-0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차 전지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차 전지
CN109449447A (zh) * 2018-10-17 2019-03-0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
CN111082173A (zh) * 2019-12-06 2020-04-28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预防析锂的锂离子电池快速充电方法
CN111950161A (zh) * 2020-08-18 2020-11-17 清华大学 优化电池正极参数的方法、电池设计方法及计算机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11918A (zh) * 2011-10-26 2014-08-27 耐克森有限公司 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组合物
KR20170038296A (ko) * 2015-09-30 2017-04-0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차 전지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차 전지
CN109449447A (zh) * 2018-10-17 2019-03-0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
CN111082173A (zh) * 2019-12-06 2020-04-28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预防析锂的锂离子电池快速充电方法
CN111950161A (zh) * 2020-08-18 2020-11-17 清华大学 优化电池正极参数的方法、电池设计方法及计算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07263A (zh) 2022-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52013B (zh) 一种基于水性粘结剂的三维电极极片的制备方法
US20220376228A1 (en) Silicon-oxygen composite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lithium ion battery
CN115207263B (zh) 一种二次电池
CN113258031B (zh) 电池
CN108682820B (zh) 一种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和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锂离子电池
CN115566255B (zh) 一种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2614703B (zh) 一种离子电容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859951A (zh) 一种碳基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化学电源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98334A (zh) 正极片、钛酸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65065A (zh) 一种正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101711A (zh) 一种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二次电池
CN115084532A (zh) 一种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CN115101741A (zh) 氮掺杂石墨烯包覆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960410A (zh) 一种复合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09546109A (zh) 一种高温稳定型锂电池正极
CN110970599B (zh) 一种石墨烯基复合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16314590A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6470003A (zh) 一种预锂化负极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CN116072854A (zh) 一种电池
CN113299919B (zh) 一种正极极片及包括该正极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CN115172680A (zh) 一种高容量大倍率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5207304A (zh) 一种石墨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09987607B (zh) 介孔硅/二硅化钴复合微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2023503706A (ja) 負極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二次電池、電池モジュール、電池パック並びに装置
CN113013393A (zh) 一种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