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95867B - 车顶边梁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顶边梁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95867B
CN115195867B CN202210335504.3A CN202210335504A CN115195867B CN 115195867 B CN115195867 B CN 115195867B CN 202210335504 A CN202210335504 A CN 202210335504A CN 115195867 B CN115195867 B CN 1151958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rail
roof side
vehicle
bending
upper fl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3550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95867A (zh
Inventor
吉田祥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baru Corp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baru Corp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baru Corp,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bar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1958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958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958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958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6Fixed roof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4Door pillars ; windshield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7/00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7/02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rigid
    • B62D27/023Assembly of structural j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顶边梁和车辆,其中,车顶边梁外部件具有:上侧凸缘;第一部分,相对于车顶边梁内部件隔开间隔地配置;第二部分,配置在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上侧凸缘之间。所述上侧凸缘和所述第二部分的边界线由第一弯折部构成,所述第一弯折部以在所述车顶边梁外部件的外侧表面形成谷线的方式弯折。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一部分的边界线由第二弯折部构成,所述第二弯折部以在所述外侧表面形成棱线的方式弯折。所述第二弯折部以随着朝向后方而接近所述第一弯折部的方式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弯折部连接。所述上侧凸缘焊接于后柱。

Description

车顶边梁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车顶边梁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11-207288中公开了车辆的车顶边梁与后柱的连接结构。
发明内容
在车辆行驶时,有时在车顶边梁与后柱的连接部附近,车顶边梁振动,产生噪声(即振动音)。在本说明书中,提出了抑制在车顶边梁与后柱的连接部附近产生的噪声的技术。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第一方式的车辆具有:车顶边梁,沿前后方向延伸;以及后柱,与所述车顶边梁的后端连接。所述车顶边梁具有车顶边梁内部件和从外侧覆盖所述车顶边梁内部件的车顶边梁外部件。所述车顶边梁外部件具有上侧凸缘、下侧凸缘以及主体部。所述上侧凸缘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与所述车顶边梁内部件相接。所述下侧凸缘沿前后方向延伸,配置在比所述上侧凸缘靠下侧的位置,并与所述车顶边梁内部件相接。所述主体部将所述上侧凸缘与所述下侧凸缘之间连接。所述主体部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相对于所述车顶边梁内部件隔开间隔地配置,所述第二部分配置在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上侧凸缘之间。所述上侧凸缘和所述第二部分的边界线由第一弯折部构成,所述第一弯折部是所述车顶边梁外部件以在所述车顶边梁外部件的外侧表面形成谷线的方式弯折而成的弯折部。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一部分的边界线由第二弯折部构成,所述第二弯折部是所述车顶边梁外部件以在所述车顶边梁外部件的所述外侧表面形成棱线的方式弯折而成的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以随着朝向后方而接近所述第一弯折部的方式延伸。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后端与所述第一弯折部连接。所述上侧凸缘焊接于所述后柱。
在车顶边梁与后柱的连接部附近,车顶边梁容易以焊接上侧凸缘与后柱的焊接点为中心而扭转地振动。此时,在使车顶边梁扭转的轴不稳定的情况下,产生较大的噪声。在上述的车辆中,第二弯折部以随着朝向后方而接近第一弯折部的方式延伸,并且第二弯折部的后端与第一弯折部连接。即,第二弯折部以随着朝向后方而接近上侧凸缘的相对于后柱的焊接点侧的方式延伸。根据该结构,在车顶边梁振动时,车顶边梁容易以第二弯折部为轴而扭转。即,在车顶边梁以扭转的方式振动时,车顶边梁扭转的轴容易稳定。因此,能够抑制在车顶边梁产生的噪声。
在上述方式的车辆中,也可以是,所述上侧凸缘在第一焊接点和第二焊接点焊接于所述后柱,所述第二焊接点相对于所述第一焊接点配置于车宽方向内侧。
在上述方式的车辆中,也可以是,在所述下侧凸缘的外侧表面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棱线。
在上述方式的车辆中,也可以在所述车辆设置有内板,所述下侧凸缘也可以与所述内板焊接。
在上述方式的车辆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弯折部沿前后方向呈直线状延伸,所述第二弯折部在所述车顶边梁外部件的前侧的部分与所述第一弯折部平行地延伸。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第二方式涉及车辆的车顶边梁。所述车顶边梁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构成为所述车顶边梁的后端焊接于后柱,所述车顶边梁包括车顶边梁内部件和从外侧覆盖所述车顶边梁内部件的车顶边梁外部件。所述车顶边梁外部件包括:上侧凸缘,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与所述车顶边梁内部件相接;下侧凸缘,沿前后方向延伸,配置在比所述上侧凸缘靠下侧的位置,并与所述车顶边梁内部件相接;以及主体部,将所述上侧凸缘与所述下侧凸缘之间连接。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相对于所述车顶边梁内部件隔开间隔地配置,所述第二部分配置在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上侧凸缘之间,所述上侧凸缘和所述第二部分的边界线由第一弯折部构成,所述第一弯折部是所述车顶边梁外部件以在所述车顶边梁外部件的外侧表面形成谷线的方式弯折而成的弯折部,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一部分的边界线由第二弯折部构成,所述第二弯折部是所述车顶边梁外部件以在所述车顶边梁外部件的所述外侧表面形成棱线的方式弯折而成的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以随着朝向后方而接近所述第一弯折部的方式延伸,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后端与所述第一弯折部连接。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示意性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是从外侧观察实施方式的车辆10的右侧面的后部的图。
图2是从外侧观察车顶边梁与后柱的连接部的立体图。
图3是从外侧观察车顶边梁与后柱的连接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从内侧观察车顶边梁与后柱的连接部的立体图。
图5是车顶边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所公开的一例的车辆中,也可以是,所述上侧凸缘在第一焊接点和第二焊接点焊接于所述后柱,所述第二焊接点相对于所述第一焊接点配置在所述车宽方向内侧。
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在车顶边梁振动时施加于第一焊接点的负荷。
在本说明书所公开的一例的车辆中,也可以是,在所述下侧凸缘的外侧表面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至少一条棱线。
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车顶边梁的振动。
图1示出了实施方式的车辆10的右侧面的后部。另外,由于车辆10的左侧面的后部的结构与右侧面的后部的结构等同,因此以下对车辆10的右侧面的后部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在各图中,箭头FR表示车辆10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侧,箭头RH表示车辆10的车辆左右方向上的右侧,箭头UP表示车辆10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上侧。如图1所示,车辆10具有车顶边梁20、后柱50和内板60。车顶边梁20沿车辆10的前后方向延伸。车顶边梁20沿车辆10的车顶的右边缘配设。后柱50与车顶边梁20的后端连接。后柱50从车顶边梁20的后端向斜后下方延伸。内板60在车辆10的侧面构成与车顶边梁20和后柱50相邻的部分。
如图2、图3所示,车顶边梁20具有车顶边梁外部件22和车顶边梁内部件30。车顶边梁外部件22是构成车顶边梁20中的面向车辆10的外侧的部分的构件。车顶边梁内部件30是构成车顶边梁20中的面向车辆10的内侧(即车厢侧)的部分的构件。
如图4所示,车顶边梁内部件30具有第一内部件31和第二内部件32。第二内部件32构成车顶边梁内部件30的后端部。第二内部件32的后端焊接于后柱50。第二内部件32是与内板60一体的构件。换言之,第二内部件32由内板60的一部分构成。第一内部件31配置于第二内部件32的前侧。第一内部件31的后端焊接于第二内部件32的前端。
如图2、图3所示,车顶边梁外部件22覆盖车顶边梁内部件30的外侧的表面。车顶边梁外部件22具有主体部24、上侧凸缘26和下侧凸缘28。上侧凸缘26设置在主体部24的上侧,下侧凸缘28设置在主体部24的下侧。上侧凸缘26在前后方向上较长地延伸,并且与车顶边梁内部件30相接。上侧凸缘26焊接于车顶边梁内部件30。下侧凸缘28在前后方向上较长地延伸,并且与车顶边梁内部件30相接。下侧凸缘28焊接于车顶边梁内部件30。图5表示图3的V面的车顶边梁20的截面。如图5所示,主体部24连接上侧凸缘26和下侧凸缘28。主体部24具有第一部分24a、第二部分24b以及第三部分24c。第一部分24a配置在与车顶边梁内部件30相对的位置。即,在第一部分24a与车顶边梁内部件30之间设置有间隔。第二部分24b配置在第一部分24a与上侧凸缘26之间,连接第一部分24a与上侧凸缘26。第三部分24c配置在第一部分24a与下侧凸缘28之间,连接第一部分24a与下侧凸缘28。因此,通过车顶边梁外部件22和车顶边梁内部件30形成闭合的截面。如图2、图3所示,第一部分24a、第二部分24b以及第三部分24c在前后方向上较长地延伸。即,车顶边梁20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筒形状。
如图3、图5所示,沿第二部分24b和上侧凸缘26的边界线形成有第一弯折部24x。在第一弯折部24x,车顶边梁外部件22以在车顶边梁外部件22的外侧表面形成有谷线的方式被弯折。另外,沿第二部分24b和第一部分24a的边界线形成有第二弯折部24y。在第二弯折部24y,车顶边梁外部件22以在车顶边梁外部件22的外侧表面形成有棱线的方式被弯折。如图3所示,第一弯折部24x(即,谷线)沿前后方向呈大致直线状地延伸。在车顶边梁外部件22的前侧的部分,第二弯折部24y(即,棱线)大致平行于第一弯折部24x地延伸。在车顶边梁外部件22的后侧的部分,第二弯折部24y随着朝向后方而接近第一弯折部24x地延伸。第二弯折部24y的后端在位于车顶边梁外部件22的后端的连接点29处与第一弯折部24x连接。
上侧凸缘26在位于其后端部的焊接点80处焊接于后柱50。焊接点80相对于连接点29位于车宽方向内侧。另外,在上侧凸缘26的后端部设置有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26a。上侧凸缘26在设置于突出部26a的焊接点84处焊接于后柱50。焊接点84相对于焊接点80位于车宽方向内侧。
车顶边梁外部件22具有从第一部分24a的后端向后方延伸的后方凸缘25。后方凸缘25焊接于后柱50。
如图1所示,内板60具有配置于后部车门开口62与后柱50之间的开口部64。在开口部64设置有角窗玻璃。在开口部64与后部车门开口62之间设置有柱66。柱66从车顶边梁20向下方延伸。如图3所示,车顶边梁外部件22的下侧凸缘28具有沿柱66向下侧突出的突出部28a。突出部28a焊接于内板60。在突出部28a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多条棱线28b。各棱线28b沿上下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多条棱线28b,但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一条棱线。
在车辆10行驶时,在车顶边梁20与后柱50的连接部附近,车顶边梁20振动。车顶边梁20以焊接上侧凸缘26和后柱50的焊接点80为中心扭转地振动。此时,如果车顶边梁20扭转的轴不稳定,则产生较大的噪声。如图3所示,在实施方式的车辆10中,第二弯折部24y以越朝向后方越接近第一弯折部24x的方式延伸,第二弯折部24y与第一弯折部24x连接。因此,第二弯折部24y以在车顶边梁20的后端附近处接近焊接点80的方式延伸。因此,如图3的箭头100所示,车顶边梁20容易以沿第二弯折部24y的后方部分延伸的轴为中心扭转地振动。因此,车顶边梁20扭转的轴稳定。其结果,抑制在车顶边梁20产生的噪声。另外,在实施方式的车辆10中,下侧凸缘28的突出部28a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棱线28b,因此,在结构上具有难以变形的形状。因此,抑制了车顶边梁20向扭转方向的振动。因此,更有效地抑制由车顶边梁20产生的噪声。
另外,如果车顶边梁20振动,则对焊接上侧凸缘26和后柱50的焊接点80施加高的负荷。与此相对,在实施方式的车辆10中,在相对于焊接点80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的焊接点84处,上侧凸缘26也焊接于后柱50。因此,能够减轻施加于焊接点80的负荷。另外,通过设置焊接点84,更有效地抑制车顶边梁20的振动。因此,更有效地抑制由车顶边梁20产生的噪声。
以上,对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这些只不过是例示,并不限定权利要求书。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中,包括对以上所例示的具体例进行了各种变形、变更的技术。本说明书或附图中说明的技术要素通过单独或各种组合来发挥技术实用性,并不限定于申请时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组合。此外,本说明书或附图所例示的技术同时实现多个目的,实现其中一个目的本身就具有技术实用性。

Claims (5)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具备:
车顶边梁,沿前后方向延伸;以及
后柱,与所述车顶边梁的后端连接,其中,
所述车顶边梁包括车顶边梁内部件和从外侧覆盖所述车顶边梁内部件的车顶边梁外部件,
所述车顶边梁外部件包括:
上侧凸缘,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与所述车顶边梁内部件相接;
下侧凸缘,沿前后方向延伸,配置在比所述上侧凸缘靠下侧的位置,并与所述车顶边梁内部件相接;以及
主体部,将所述上侧凸缘与所述下侧凸缘之间连接,
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相对于所述车顶边梁内部件隔开间隔地配置,所述第二部分配置在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上侧凸缘之间,
所述上侧凸缘和所述第二部分的边界线由第一弯折部构成,所述第一弯折部是所述车顶边梁外部件以在所述车顶边梁外部件的外侧表面形成谷线的方式弯折而成的弯折部,
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一部分的边界线由第二弯折部构成,所述第二弯折部是所述车顶边梁外部件以在所述车顶边梁外部件的所述外侧表面形成棱线的方式弯折而成的弯折部,
所述第二弯折部以随着朝向后方而接近所述第一弯折部的方式延伸,
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后端与所述第一弯折部连接,
所述上侧凸缘焊接于所述后柱,
所述上侧凸缘在第一焊接点和第二焊接点焊接于所述后柱,所述第二焊接点相对于所述第一焊接点配置于车宽方向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侧凸缘的外侧表面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至少一条棱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车辆设置有内板,
所述下侧凸缘与所述内板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弯折部沿前后方向呈直线状延伸,
所述第二弯折部在所述车顶边梁外部件的前侧的部分与所述第一弯折部平行地延伸。
5.一种车辆的车顶边梁,所述车顶边梁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构成为所述车顶边梁的后端焊接于后柱,其特征在于,具备:
车顶边梁内部件;以及
车顶边梁外部件,从外侧覆盖所述车顶边梁内部件,其中,
所述车顶边梁外部件包括:
上侧凸缘,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与所述车顶边梁内部件相接;
下侧凸缘,沿前后方向延伸,配置在比所述上侧凸缘靠下侧的位置,并与所述车顶边梁内部件相接;以及
主体部,将所述上侧凸缘与所述下侧凸缘之间连接,
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相对于所述车顶边梁内部件隔开间隔地配置,所述第二部分配置在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上侧凸缘之间,
所述上侧凸缘和所述第二部分的边界线由第一弯折部构成,所述第一弯折部是所述车顶边梁外部件以在所述车顶边梁外部件的外侧表面形成谷线的方式弯折而成的弯折部,
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一部分的边界线由第二弯折部构成,所述第二弯折部是所述车顶边梁外部件以在所述车顶边梁外部件的所述外侧表面形成棱线的方式弯折而成的弯折部,
所述第二弯折部以随着朝向后方而接近所述第一弯折部的方式延伸,
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后端与所述第一弯折部连接,
所述上侧凸缘在第一焊接点和第二焊接点焊接于所述后柱,所述第二焊接点相对于所述第一焊接点配置于车宽方向内侧。
CN202210335504.3A 2021-04-09 2022-03-31 车顶边梁和车辆 Active CN1151958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66443A JP7401481B2 (ja) 2021-04-09 2021-04-09 車両
JP2021-066443 2021-04-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95867A CN115195867A (zh) 2022-10-18
CN115195867B true CN115195867B (zh) 2023-11-14

Family

ID=83510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35504.3A Active CN115195867B (zh) 2021-04-09 2022-03-31 车顶边梁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731706B2 (zh)
JP (1) JP7401481B2 (zh)
CN (1) CN115195867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82759A (zh) * 2015-02-18 2016-08-24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上部车身结构
CN109987142A (zh) * 2017-12-26 2019-07-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构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67687B2 (ja) 2010-03-29 2014-04-09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車体後上部構造
EP2647550B1 (en) * 2010-11-29 2016-07-13 Honda Motor Co., Ltd. Side structure for vehicle body
WO2013005567A1 (ja) * 2011-07-04 2013-01-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及び車体構造の組み付け方法
JP2013180701A (ja) * 2012-03-02 2013-09-12 Honda Motor Co Ltd グラブレールの取付部構造
JP6040630B2 (ja) * 2012-04-11 2016-12-07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側部車体構造
CN105377674B (zh) * 2013-05-17 2017-09-2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上部结构
JP5711313B2 (ja) 2013-07-19 2015-04-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JP6099207B2 (ja) * 2014-01-14 2017-03-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JP6406504B2 (ja) 2014-09-04 2018-10-17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の構造
JP6481700B2 (ja) * 2017-02-21 2019-03-13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上部車体構造
JP7289434B2 (ja) 2019-06-17 2023-06-12 マツダ株式会社 上部車体構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82759A (zh) * 2015-02-18 2016-08-24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上部车身结构
CN109987142A (zh) * 2017-12-26 2019-07-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构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731706B2 (en) 2023-08-22
JP2022161539A (ja) 2022-10-21
CN115195867A (zh) 2022-10-18
US20220324516A1 (en) 2022-10-13
JP7401481B2 (ja) 2023-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07643B2 (ja) 車両の上部車体構造
JP4093104B2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JPH0539063A (ja) 自動車の側部車体構造
WO2010055589A1 (ja) 車両用構造部材
JPH0642542U (ja) 自動車の上部車体構造
CN109941349B (zh) 车辆后部结构
KR20210119213A (ko) 차량용 차체
CN108725588B (zh) 车身底板构造
CN109421826B (zh) 车辆的车身构造
EP2412612B1 (en) Side sill structure for automobile
JP4839866B2 (ja) 車両側部構造
CN109421811B (zh) 车辆后部结构
CN107804373B (zh) 车体上部结构
CN115195867B (zh) 车顶边梁和车辆
JP4973030B2 (ja) バックドア車におけるリアルーフレール部構造
JP7110952B2 (ja) フロントピラー構造
JP6107209B2 (ja) ルーフサイドレール構造
CN111688817B (zh) 车身上部结构
CN108502024B (zh) 车辆车顶结构
JP2019130973A (ja) 車両上部構造
KR101982863B1 (ko) 차량의 프런트루프레일과 프런트필러인너의 연결구조 및 방법
JPS60131376A (ja) ピラ−とサイドシルとの結合部構造
WO2019069901A1 (ja) 車体下部構造
KR102082829B1 (ko) 차량용 프런트 크로스 멤버
JP4687365B2 (ja) 車両ドア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