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35896A - 双离合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双离合变速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135896A CN115135896A CN202180015786.2A CN202180015786A CN115135896A CN 115135896 A CN115135896 A CN 115135896A CN 202180015786 A CN202180015786 A CN 202180015786A CN 115135896 A CN115135896 A CN 11513589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mission
- sub
- input shaft
- clutch
- inpu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8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Carbo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O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32370 Secondary transmiss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92 carb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569 carb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06—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 F16D25/062—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 F16D25/063—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clutch members exclusively moving axially
- F16D25/0635—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clutch members exclusively moving axially with flat friction surfaces, e.g. discs
- F16D25/0638—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clutch members exclusively moving axially with flat friction surfaces, e.g. discs with more than two discs, e.g. multiple lamella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10—Clutch systems with a plurality of fluid-actuated clutch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6/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 B60K6/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 B60K6/2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apparatus, components or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Vs
- B60K6/3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apparatus, components or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V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line clutches
- B60K6/387—Actuated clutches, i.e. clutches engaged or disengaged by electric, hydraulic or mechanical actuating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6/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 B60K6/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 B60K6/50—Architecture of the driveline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or kind of transmission units
- B60K6/54—Transmission for changing ratio
- B60K6/547—Transmission for changing ratio the transmission being a stepped gear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16D21/06—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 F16D2021/0661—Hydraulically actuated multiple lamellae clutch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离合变速器(10),具有:输入轴(W0);具有第一输入盘座(K11)、第一输出盘座(K12)、第一传力区(K13)和第一操作活塞(B11)的第一离合器(K1);具有第二输入盘座(K21)、第二输出盘座(K22)、第二传力区(K23)和第二操作活塞(B21)的第二离合器(K2);具有第一子变速器输入轴(W1)的第一子变速器(12);以及具有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W2)的第二子变速器(14),其中,输入轴(W0)、第一输入盘座(K11)和第二输入盘座(K21)抗旋转地相互连接,其中,第一输出盘座(K12)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一子变速器输入轴(W1),其中,第二输出盘座(K22)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W1),其中,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W2)布置成与第一子变速器输入轴(W1)同轴且径向围绕第一子变速器输入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离合变速器。
背景技术
已由DE 10 2006 027 899 A1公开一种双离合变速器,其具有:输入轴;具有第一输入盘座、第一输出盘座、第一传力区和第一操作活塞的第一离合器;具有第二输入盘座、第二输出盘座、第二传力区和第二操作活塞的第二离合器;具有第一子变速器输入轴的第一子变速器以及具有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的第二子变速器,其中,输入轴、第一输入盘座和第二输入盘座抗旋转地相互连接,其中,第一输出盘座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一子变速器输入轴,其中,第二输出盘座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其中,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相对于第一子变速器输入轴同轴且径向围绕地布置,并且其中,第一传力区相对于第二传力区在径向上围绕且在轴向上至少部分重叠地布置。
另外,也从EP 1 800 929 A1、DE 10 2017 009 024 A1、WO 2018/054413 A1、DE10 2009 059 944 A1、DE 198 09 534 A1、DE 101 14 281 A1、DE 11 2007 002 842 B4、DE10 2005 063 248 A1、DE 10 2018 009 392 B3和DE 10 2015 208 372 A1中知道了双离合变速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尤其基于以下任务,即,提供一种具有尤其关于紧凑结构以及扩展功能性而言的改善性能的这种类型的装置。它通过一种与权利要求1对应的本发明设计来完成。由从属权利要求中得到本发明的改进方案。
本发明基于一种双离合变速器,其具有:输入轴;具有第一输入盘座、第一输出盘座、第一传力区和第一操作活塞的第一离合器;具有第二输入盘座、第二输出盘座、第二传力区和第二操作活塞的第二离合器;具有第一子变速器输入轴的第一子变速器;以及具有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的第二子变速器,其中,该输入轴、第一输入盘座和第二输入盘座抗旋转地相互连接,其中,第一输出盘座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一子变速器输入轴,其中,第二输出盘座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其中,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相对于第一子变速器输入轴同轴且径向围绕地布置,并且其中,第一传力区相对于第二传力区以径向围绕且轴向至少部分重叠的方式布置。
提出了,双离合变速器具有与第一传力区径向重叠的连接盘,连接盘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并且在径向上从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起延伸,至少与第一传力区径向重叠并且在轴向上布置在子变速器和传力区之间,其中,第一离合器的第一操作空间布置在第一传力区的朝向输入轴的一侧并且由第一壁界定,第一壁抗旋转地连接至该输入轴。双离合变速器优选设置用在机动车中。“设置”应该尤其是指专门设计和/或专门配备。“一个物体设置用于某个功能”应该尤其是指,该物体在至少一个应用状态和/或工作状态下满足和/或执行某项功能。双离合变速器优选连接至内燃发动机。双离合变速器尤其包括一个主旋转轴线和两个副旋转轴线。“主旋转轴线”在此应该是指由至少一个驱动轴限定的旋转轴线。优选地,它应该是指由双离合变速器的驱动侧输入轴限定的旋转轴线。“副旋转轴线”应该是指平行于主旋转轴线错开布置的旋转轴线、尤其是中间轴的旋转轴线。
尤其是,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形成双离合变速器的双离合器。有利地,双离合器设计成可动力换档。术语“轴向”和“径向”涉及该主旋转轴线,其中,术语“轴向”是指如下方向,其平行于或同轴于主旋转轴线延伸,术语“径向”是指如下方向,其垂直于主旋转轴线延伸。“径向重叠”应该是指,相应的构件、组件或结构空间沿主旋转轴线看径向交叠。这优选应该是指至少一条平行于主旋转轴线延伸的直线与所有相应的构件、组件或结构空间相交。第一传力区和连接盘优选至少基本上在同一径向延伸区内布置。“在径向上围绕”应该是指在径向上位于外部,尤其从主旋转轴线开始。“轴向重叠”应该是指相应的构件、组件或结构空间沿主旋转轴线看轴向交叠。这优选应该是指至少一条正交于主旋转轴线延伸的直线与所有相应的构件、组件或结构空间相交。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优选至少基本上在同一轴向延伸区内布置。“至少基本上在同一轴向延伸区内”在此应该是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在轴向延伸区内以超过75%、最好超过90%且尤其最好超过95%的程度交叠。尤其优选地,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具有彼此相同的轴向延伸区。第一离合器尤其设计成第一盘式离合器。第二离合器尤其设计成第二盘式离合器。“传力区”应该是指离合器的如下区域,在此,至少在离合器的操作状态下进行在各自对应所属的离合器的输入侧与各自对应所属的离合器的输出侧之间的力传递、尤其是以形状配合和/或传力配合的方式达成力传递。传力区优选由各自离合器的内盘和外盘的一个区域构成。传力区尤其由一个盘组构成。第一传力区和第二传力区优选至少部分轴向重叠地布置。第二操作活塞优选相对于第一操作活塞至少部分径向重叠地布置。优选地,第一操作活塞的操作方向从内燃发动机指向子变速器。优选地,第二操作活塞的操作方向尤其从子变速器指向内燃发动机。第一壁优选布置在第一操作空间的背对子变速器的一侧。第一壁优选布置在第一传力区的朝向内燃发动机的一侧。第一操作空间布置在第一壁和第一操作活塞之间。第一壁优选从输入轴起径向朝外延伸。双离合变速器优选具有第一输入盘,借此将输入轴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一输入盘座。尤其优选地,第一输入盘在轴向上布置在传力区的背对子变速器的一侧。第一输入盘优选在轴向上布置在第一传力区和内燃发动机之间。优选地,第一输入盘相对于第一传力区径向重叠布置。第一输入盘优选从输入轴起径向朝外延伸。“输入盘”应该是指至少基本上旋转对称的、尤其圆形的且最好扁平的元件,其同轴于主旋转轴线布置。输入盘优选具有至少一个垂直于主旋转轴线布置的平坦区域。“扁平”与此相关地应该是指,输入盘的最大轴向延伸尺寸尤其小于输入盘直径的70%、优选小于50%且尤其优选小于30%。输入盘优选设计成一件式。优选地,输入盘设计为成型构件。输入盘原则上也可以设计成多件式。优选地,第一壁设计成与第一输入盘成一体。第一输入盘优选形成第一壁。第一操作空间尤其优选在轴向上在内燃发动机方向上由第一输入盘界定。第一操作空间优选在一个方向上直接由第一输入盘、尤其直接由第一壁界定。尤其优选地,第一操作空间直接布置在第一输入盘与第一操作活塞之间。优选地,第一操作活塞在轴向上看至少部分布置在第一传力区的背对子变速器的一侧。第一操作活塞最好在轴向上看布置在第一传力区的朝向内燃发动机的一侧。第一操作活塞优选径向重叠于第二传力区布置。第二离合器最好具有第二操作空间。第二操作空间布置在第二壁和第二操作活塞之间。优选地,第一操作空间至少部分径向重叠于第二操作空间布置。第二操作空间最好由第二壁界定,其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抗旋转地连接”应该在两个可转动安装的元件的情况下是指所述元件彼此同轴布置并且如此相互连接,即,它们以彼此相同的角速度转动。第二壁优选布置在第二操作空间的朝向子变速器的一侧。优选地,第二壁从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起径向朝外延伸。第二壁尤其设计成与连接盘成一体。连接盘优选形成第二壁。尤其优选地,第二操作空间在轴向上在子变速器方向上由连接盘界定。优选地,第二操作空间在轴向上布置在连接盘和第二传力区之间。第二操作空间优选在一个方向上直接由连接盘、尤其直接由第二壁界定。尤其优选地,第二操作空间直接布置在连接盘和第二操作活塞之间。“连接盘”应该是指至少基本旋转对称的、尤其圆形的且最好是扁平的元件,其同轴于主旋转轴线布置。优选地,连接盘具有至少一个垂直于主旋转轴线布置的平坦区域。“扁平”应该与此相关地是指,连接盘的最大轴向延伸尺寸尤其小于连接盘直径的70%、优选小于50%和尤其最好小于30%。优选地,连接盘呈一件式构成。“一件式”应该是指至少以材料接合方式连接,例如通过焊接过程、粘接过程、喷注过程和/或其它让技术人员看上去有意义的过程,和/或是指优选地呈一体形成,例如像通过由铸件制造和/或通过以单组分或多组分注射方法并且有利地由单个坯件制造。优选地,连接盘被设计成成型构件。连接盘原则上也可以设计成多件式。通过本发明的设计,可以提供有利紧凑且实用的双离合变速器。可以获得第一离合器的有利高效率。可以通过大的测压计而将第一离合器用作起步离合器,尤其当起步档位于第一子变速器时。可以有利地提供径向更靠内的操作空间。此外,可以获得双离合器的特别高效且紧凑的布置。此外,可以获得有利低成本的布置。
还提出,双离合变速器具有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的用于连接电机转子的连接件,其中,该连接件相对于第一输出盘座沿径向围绕地且相对于第二操作活塞沿轴向至少部分重叠地布置。双离合变速器优选具有电机。电机优选具有转子和定子。优选地,转子具有驱动件,其设置用于与连接件配合。“驱动件”应该是指齿轮、链轮、皮带轮等,其设置用于传递电动机的扭矩、转动方向和/或转速。连接件最好由从动件构成。“从动件”应该是指齿轮、链轮、带轮等,其永久抗旋转地连接至至少一个传动件和/或连接单元。从动构件设置用于传递扭矩地将电极转子连接至双离合变速器。尤其优选地,驱动件和从动件相互连接。驱动件和从动件尤其设置用于转变电机的扭矩和/或转速。由此可以按照有利高效率和紧凑的方式布置双离合器并且将电机连接至双离合器。可以获得电机抗旋转地连接至子变速器。通过该设计,可以有利减少机动车的二氧化碳排放。
还提出,双离合变速器具有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的圆筒部,其相对于第一输入盘座以径向围绕且轴向至少部分重叠的方式布置。该圆筒部优选抗旋转地连接至连接盘。该圆筒部尤其设计成与连接盘成一体。圆筒部优选固定连接至驱动件。电机尤其通过驱动件被连接至圆筒部。“圆筒部”应该是指旋转对称的元件,其具有空心圆筒形的基本形状。圆筒部优选设计成管状。尤其优选地,圆筒部具有对称轴线,其平行于且尤其同轴于双离合变速器的主旋转轴线延伸。圆筒部优选设计成一件式。由此可以获得双离合器的有利高效率和紧凑的布置。
还提出,双离合变速器具有第二输出盘,借此将第二输出盘座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第二输出盘优选在轴向上看布置在第二传力区的朝向子变速器的一侧。第二输出盘优选径向重叠于第二操作空间布置。“输出盘”应该是指至少基本上旋转对称的、尤其圆形且最好是扁平的元件,其同轴于主旋转轴线布置。输出盘最好具有至少一个垂直于主旋转轴线布置的平坦区域。“扁平”应该与此相关地是指输出盘的最大轴向延伸尺寸尤其小于输出盘直径的70%、最好小于50%、尤其最好小于30%。输出盘优选设计成一件式。输出盘优选设计成成型构件。输出盘原则上也可以设计成多件式。由此可以获得双离合器的有利高效率且紧凑的布置。
此外提出,双离合变速器具有第二输入盘,借此将第二输入盘座抗旋转地连接至输入轴,其中,第二输入盘从在第二输入盘座上的抗旋转的连接点起径向朝外延伸。尤其优选地,第二输入盘和第二输入盘座通过连接点抗旋转地相互连接。第二输入盘最好在轴向上布置在第二传力区和子变速器之间。第二输入盘最好径向重叠于第一传力区布置。第二输入盘尤其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一离合器的第一输入盘座。由此可以获得双离合器的有利高效率且紧凑的布置。
还提出第二输入盘布置在第一传力区的朝向子变速器的一侧。第二输入盘尤其径向重叠于第一传力区布置。由此可以获得输入盘的有利紧凑布置。
另外提出,第一输出盘座被设计成第一内盘座,第二输出盘座被设计成第二内盘座。第一输入盘座优选被设计成第一外盘座。第二输入盘座优选被设计成第二外盘座。第一内盘座上优选装有至少一个第一内盘、尤其优选是多个第一内盘。另外,第一外盘座上优选装有至少一个第一外盘、尤其优选是多个第一外盘。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内盘和至少一个第一外盘尤其优选以交替布置形式形成第一盘组。第一盘组尤其形成第一传力区。第二内盘座上优选装有至少一个第二内盘、尤其最好是多个第二内盘。另外,第二外盘座上最好装有至少一个第二外盘、尤其最好是多个第二外盘。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内盘和至少一个第二外盘尤其优选以交替布置形式形成第二盘组。第二盘组尤其形成第二传力区。由此可以获得离合器的有利布置和连接。
还提出,第一操作油流和第一离心油流可以通过输入轴被供入第一离合器。第一操作油流和第一离心油流优选在轴向上从内燃发动机方向被供入第一离合器。第一操作油流优选与第一离合器的第一操作空间相连。第一离心油流优选与第一离合器的第一离心油腔相连。由此可以获得很有利的油输送。
还提出,第二操作油流和第二离心油流可通过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被供入第二离合器。第二操作油流和第二离心油流优选可以在轴向上从子变速器方向被供入第二离合器。第二操作油流优选与第二离合器的第二操作空间相连。第二离心油流优选与第二离合器的第二离心油腔相连。
另外提出,第一离合器的第一操作空间在轴向上布置在内燃发动机与第二离合器的第二操作空间之间。优选地,第二传力区相对于第一操作空间以径向围绕的方式布置。由此可以获得双离合器的有利紧凑布置。
附图说明
其它优点来自以下附图说明。在图中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图、附图说明和权利要求书包含许多组合特征。技术人员适当地也单独看待这些特征并且汇总成其它有意义的组合,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双离合变速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双离合变速器10。双离合变速器10由混动双离合变速器形成。双离合变速器10设置用在未被详细示出的机动车中。在当前情况下,机动车包括双离合变速器10。双离合变速器10包括示意性所示的第一子变速器12。双离合变速器10包括示意性所示的第二子变速器14。第一子变速器12设置用于切换以非偶数标示的变速器档。第一子变速器12具有第一子变速器输入轴W1。第一子变速器输入轴W1被设计成内输入轴。第一子变速器输入轴W1被设计成空心轴。但也可以想到将第一子变速器输入轴W1设计为实心轴。第二子变速器14设置用于切换以偶数标示的变速器档。第二子变速器14具有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W2。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W2被设计成外输入轴。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W2被设计成实心轴。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W2相对于第一子变速器输入轴W1同轴且径向围绕地布置。第一子变速器12和第二子变速器14还具有多个未详细示出的换档单元。换档单元设置用于建立在子变速器12、14的变速器轴、定齿轮和/或动齿轮之间的可切换连接。但原则上也可以想到,第一子变速器12设置用于切换以偶数标示的变速器档,第二子变速器14设置用于切换以非偶数标示的变速器档。有利地,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W2在径向上布置在第一子变速器输入轴W1之外,和/或第一子变速器输入轴W1被设计成内子变速器输入轴,而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W2被设计成外子变速器输入轴。由此可以优选获得高的结构空间效率。另外,可以实现有利的双离合构型。双离合变速器10具有输入轴W0。输入轴W0连接至双质量飞轮34。双质量飞轮34接合至机动车的内燃发动机36。双质量飞轮34设置用于减轻内燃发动机36的扭振。输入轴W0设置用于被内燃发动机36驱动。双离合变速器10包括主旋转轴线38。子变速器输入轴W1、子变速器输入轴W2和输入轴W0相对于主旋转轴线38同轴布置。
双离合变速器10包括未被详细示出的变速器箱体。双离合变速器10具有第一离合器K1。第一离合器K1配属于第一子变速器12。第一离合器K1被设计成盘式离合器。第一离合器K1具有至少一个内盘和至少一个外盘。双离合变速器10具有第二离合器K2。第二离合器K2配属于第二子变速器14。第二离合器K2被设计成盘式离合器。第二离合器K2具有至少一个内盘和至少一个外盘。第一离合器K1和第二离合器K2径向堆叠布置。第二离合器K2在径向上布置在第一离合器K1之内。第一离合器K1和第二离合器K2至少基本上在同一轴向延伸区内布置。
第一离合器K1具有第一输入盘座K11、第一输出盘座K12、第一传力区K13和第一操作活塞B11。第一输入盘座K11设计成第一外盘座。第一输出盘座K12设计成第一内盘座。第一传力区K13由第一离合器K1的内盘和外盘的一部分形成。第一传力区K13由一个盘组形成。第一离合器K1具有第一操作单元B1,其具有第一操作活塞B11。
第二离合器K2具有第二输入盘座K21、第二输出盘座K22、第二传力区K23和第二操作活塞B21。第二输入盘座K21设计成第二外盘座。第二输出盘座K22设计成第二内盘座。第二传力区K23由第二离合器K2的内盘和外盘的一部分形成。第二传力区K23由一个盘组形成。第二离合器K2具有第二操作单元B2,其具有第二操作活塞B21。第一传力区K13相对于第二传力区K23以在径向上围绕且在轴向上至少部分重叠的方式布置。
第一操作单元B1在径向上布置在第一传力区K13的一个区域内。第一操作单元B1在轴向上布置在第一传力区K13之外。第一操作单元B1在轴向上布置在第一传力区K13的朝向内燃发动机36的一侧。第一操作单元B1设置用于液压操作第一离合器K1。第一操作单元B1可被供以第一离心油流B15。第一离心油流B15可从第一操作单元B1的朝向内燃发动机36的一侧被送入第一操作单元B1。第一操作单元B1包括第一操作活塞B11。第一操作活塞B11以轴向可运动的方式安置。第一操作单元B1具有第一操作空间B12。第一离合器K1的第一操作空间B12布置在第一传力区K13的朝向输入轴W0的一侧。第一操作空间B12在轴向上布置在第一传力区K13的朝向内燃发动机36的一侧。借助第一操作油流B13可以将第一操作油送入第一操作空间B12。在第一操作空间B12内可以建立第一操作油压。借助第一操作油压,可以控制第一操作活塞B11的轴向位置。在第一操作空间B12内的高第一操作油压下,第一操作活塞B11设置用于闭合第一离合器K1。在第一操作空间B12内的低第一操作油压下,未被详细示出的第一复位弹簧设置用于使第一操作活塞B11与第一离合器K1分离。第一操作活塞B11在轴向上朝向操作空间B12的背对内燃发动机36的一侧界定第一操作空间B12。
第一操作单元B1具有第一离心油腔B14。第一离心油腔B14布置在第一操作活塞B11的与第一操作空间B12对置的一侧。可以借助第一离心油流B15将第一离心油送入第一离心油腔B14,尤其在第一离合器K1的分开状态下。第一离心油腔B14设置用于补偿离心力。第一离心油腔B14的局部被设计成第一操作活塞B11的第一活塞引导腔。第一操作活塞B11在轴向上看至少部分布置在第一传力区K13的背对子变速器12、14的一侧。第一操作活塞B11在轴向上看至少部分布置在第一传力区K13的朝向内燃发动机36的一侧。第一操作活塞B11沿径向重叠于第二传力区K23来布置。
第二操作单元B2在径向上至少部分布置在第二传力区K23的一个区域内。第二操作单元B2在轴向上至少基本上布置在第二传力区K23之外。第二操作单元B2在轴向上布置在第二传力区K23的背对内燃发动机36的一侧。第二操作单元B2设置用于液压操作第二离合器K2。第二操作单元B2可被供以第二离心油流B25。第二操作单元B2包括第二操作活塞B21。第二操作活塞B21以轴向可运动的方式布置。第二操作单元B2具有第二操作空间B22。第二操作空间B22在轴向上至少基本上布置在第二传力区K23之外。第二操作空间B22在轴向上布置在第二传力区K23的背对内燃发动机36的一侧。第二操作油可借助第二操作油流B23被送入第二操作空间B22。在第二操作空间B22中可以建立第二操作油压。借助第二操作油压,可以控制第二操作活塞B21的轴向位置。在第二操作空间B22内的高第二操作油压下,第二操作活塞B21设置用于闭合第二离合器K2。在第二操作空间B22内的低第二操作油压下,未详细示出的第二复位弹簧设置用于将第二操作活塞B21与第二离合器K2分开。第二操作活塞B21在轴向上在第二操作空间B22的朝向内燃发动机36的一侧界定第二操作空间B22。第二操作单元B2具有第二离心油腔B24。第二离心油腔B24布置在第二操作活塞B21的与第二操作空间B22对置的一侧。第二离心油可借助第二离心油流B25被送入第二离心油腔B24,尤其在第二离合器K2的分离状态下。第二离心油腔B24设置用于补偿离心力。第二离心油腔B24的局部被设计成第二操作活塞B21的第二活塞引导腔。
第一操作空间B12和第二操作空间B22至少基本上布置在同一径向延伸区内。第一离合器K1的第一操作空间B12在轴向上布置在内燃发动机36和第二离合器K2的第二操作空间B22之间。第二传力区K23相对于第一操作空间B12以径向围绕的方式布置。第一离心油腔B14和第二离心油腔B24至少基本上布置在同一径向延伸区内。
第一操作油流B13和第一离心油流B15可以通过输入轴W0被送入第一离合器K1。第一操作油流B13和第一离心油流B15可以在轴向上从内燃发动机36的方向被送入第一离合器K1。第一操作油流B13和第一离心油流B15在轴向上从内燃发动机36的一侧通过输入轴W0被送入第一离合器K1。第一离心油流B15与第一离合器K1的第一离心油腔B14相连。第一操作油流B13与第一离合器K1的第一操作空间B12相连。第一操作油流B13和第一离心油流B15被部分引导经过输入轴W0。
第二操作油流B23和第二离心油流B25通过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W2可被送入第二离合器K2。第二操作油流B23和第二离心油流B25可在轴向上从子变速器12、14方向送入第二离合器K2。第二操作油流B23和第二离心油流B25在轴向上从子变速器12、14的一侧通过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W2被送入第二离合器K2。第二离心油流B25与第二离合器K2的第二离心油腔B24相连。第二操作油流B23与第二离合器K2的第二操作空间B22相连。
双离合变速器10具有第一输入盘44,借此将输入轴W0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一输入盘座K11。第一输入盘44在轴向上布置在传力区K13、K23的背对子变速器12、14的一侧。第一输入盘44在轴向上布置在第一传力区K13和内燃发动机36之间。第一输入盘44沿径向重叠于第一传力区K13来布置。第一输入盘44在径向上重叠于第一传力区K13和第二传力区K23来布置。第一输入盘44在径向内端直接连接至输入轴W0。第一输入盘44从输入轴W0起径向朝外延伸。第一输入盘44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一离合器K1的第一输入盘座K11。第一输入盘44直接连接至第一输入盘座K11。
第一操作空间B12由第一壁30界定,第一壁抗旋转地连接至输入轴W0。双离合变速器10包括第一壁30。第一壁30从输入轴W0起径向朝外延伸。第一壁30由旋转对称的盘状元件构成。第一壁30相对于输入轴W0、尤其是主旋转轴线38同轴布置。第一壁30布置在第一操作空间B12的背对子变速器12、14的一侧。第一壁30布置在第一传力区K13的朝向内燃发动机36的一侧。第一操作空间B12在轴向上布置在第一壁30和第一操作活塞B11之间。第一壁30设计成与第一输入盘44成一体。第一输入盘44形成第一壁30。第一操作空间B12在轴向上朝向内燃发动机36由第一输入盘44界定。第一操作空间B12在一个方向上直接由第一输入盘44、尤其直接由第一壁30界定。第一操作空间B12直接布置在第一输入盘44和第一操作活塞B11之间。第一操作空间B12沿径向朝内地由输入轴W0界定。第一操作空间B12在径向上朝外地并且在轴向上在朝向子变速器的一侧由第一操作活塞B11界定。第一操作空间B12在径向上重叠于第二操作空间B22来布置。
第一离心油腔B14径向朝外地由在双离合变速器10的分接盘50上的空心圆筒形凸起部界定,其中,该分接盘50抗旋转地连接至输入轴W0。分接盘50由旋转对称的盘形构件构成。分接盘50相对于输入轴W0同轴布置。分接盘50在轴向上在第一离心油腔B14的朝向子变速器12、14的一侧界定第一离心油腔B14。
第二操作空间B22由第二壁32界定,其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W2。双离合变速器10包括第二壁32。第二壁32从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W2起径向朝外延伸。第二壁32由旋转对称的盘形元件构成。第二壁32相对于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W2、尤其是主旋转轴线38同轴布置。第二壁32布置在第二操作空间B22的朝向子变速器12、14的一侧。
双离合变速器10具有径向重叠于第一传力区K13的连接盘16,其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W2并且在径向上从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W2起延伸并且在轴向上布置在子变速器12、14和传力区K13、K23之间。连接盘16由旋转对称的盘形构件形成。连接盘16呈一体式构成。连接盘16被设计为成型构件。连接盘16相对于子变速器输入轴W2同轴布置。第二操作空间B22在轴向上朝向子变速器12、14由连接盘16界定。第二操作空间B22在轴向上布置在连接盘16和第二传力区K23之间。第二操作空间B22在一个方向上直接由连接盘16、尤其是直接由第二壁32界定。第二操作空间B22直接布置在连接盘16和第二操作活塞B21之间。第二操作空间B22沿径向朝内地由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W2界定。第二操作空间B22在径向上朝外地由连接盘16上的空心圆筒形凸起部界定。第二壁32设计成与连接盘16成一体。连接盘16形成第二壁32。第二操作空间B22布置在第二壁32和第二操作活塞B21之间。
输入轴W0、第一输入盘座K11和第二输入盘座K21抗旋转地相互连接。双离合变速器10具有第二输入盘26,借此将第二输入盘座K21抗旋转地连接至输入轴W0。第二输入盘26从在第二输入盘座K21上的抗旋转的连接点52起径向朝外延伸。第二输入盘26直接连接至第二输入盘座K21。第二输入盘26在径向外端通过圆筒部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一输入盘44,借此将第一输入盘座K11抗旋转地连接至输入轴W0。第二输入盘26在径向内端直接连接至第二输入盘座K21。第二输入盘26在轴向上布置在第二传力区K23和子变速器12、14之间。第二输入盘26沿径向重叠于第一传力区K13来布置。第二输入盘26布置在第一传力区K13的朝向子变速器12、14的一侧。第二输入盘26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一离合器K1的第一输入盘座K11。第二输入盘26在轴向上布置在第一传力区K13和连接盘16之间。第二输入盘26沿径向重叠于第一传力区K13来布置。输入盘26、44都由旋转对称的圆形元件构成,它们同轴于主旋转轴线38布置。输入盘26、44均为一体构成。输入盘26、44都设计为成型构件。
第一输出盘座K12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一子变速器输入轴W1。双离合变速器10具有第一输出盘46,借此将第一输出盘座K12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一子变速器输入轴W1。第一输出盘46沿径向重叠于第二操作空间B22来布置。第一输出盘46在径向上布置在第一传力区K13之内。第一输出盘46在轴向上至少部分与第一传力区K13交叠地布置。第一输出盘46在轴向上在第一壁30和连接盘16之间连接至第一子变速器输入轴W1。输出盘46在第一子变速器输入轴W1的朝向内燃发动机36的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一子变速器输入轴W1。
第二输出盘座K22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W2。双离合变速器10具有第二输出盘28,借此将第二输出盘座K22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W2。第二输出盘28沿径向重叠于第二操作空间B22地布置。第二输出盘28在径向上布置在第二传力区K23之内。第二输出盘28在轴向上看布置在第二传力区K23的朝向子变速器12、14的一侧。第二输出盘28在轴向上在第一输出盘46与连接盘16之间连接至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W2。第二输出盘28在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W2的朝向内燃发动机36的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W2。
第二输出盘28在轴向上在第二离心油腔B24的背对子变速器12、14的一侧界定第二离心油腔B24。输出盘28、46均为一体构成。输出盘28、46都被设计为成型构件。作为其替代且在此未进一步示出地,第二输出盘座K22可以在径向上在第二离心油腔B24之外直接抗旋转地连接至连接盘16。第二输出盘28在这一未示出的替代方式中被设计成连接盘16的一部分。
双离合变速器10还包括多个密封件,在图1中示例性示出其中两个带有附图标记的密封件40、42。密封件40、42设置用于密封操作单元B1、B2的构件之间的间隙以阻隔操作油。
双离合变速器10包括电机18。电机18具有定子48和转子20。电机18用于双离合变速器10的混动化。双离合变速器10具有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W2的用于连接电机18转子20的连接件22。连接件22以相对于第一输出盘座K12沿径向围绕且相对于第二操作活塞B21沿轴向至少部分重叠的方式布置。转子20具有驱动件,其设置用于与连接件22配合。连接件22由从动件构成。连接件22设置用于尤其以传递扭矩的方式将电机18的转子20连接至双离合变速器10。
双离合变速器10具有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W2的圆筒部24,圆筒部相对于第一输入盘座K11以径向围绕且轴向至少部分重叠的方式布置。圆筒部24抗旋转地连接至连接盘16。圆筒部24通过连接盘16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W2。圆筒部24设计成与连接盘16成一体。圆筒部24还固定连接至连接件22。电机18通过连接件22被连接至圆筒部24。圆筒部24相对于输入轴W0可旋转地安装。
附图标记列表
10 双离合变速器
12 子变速器
14 子变速器
16 连接盘
18 电机
20 转子
22 连接件
24 圆筒部
26 输入盘
28 输出盘
30 壁
32 壁
34 双质量飞轮
36 内燃发动机
38 主旋转轴线
40 密封件
42 密封件
44 输入盘
46 输出盘
48 定子
50 分接盘
52 连接点
B1 操作单元
B11 操作活塞
B12 操作空间
B13 操作油流
B14 离心油腔
B15 离心油流
B2 操作单元
B21 操作活塞
B22 操作空间
B23 操作油流
B24 离心油腔
B25 离心油流
K1 离合器
K11 输入盘座
K12 输出盘座
K13 传力区
K2 离合器
K21 输入盘座
K22 输出盘座
K23 传力区
W0 输入轴
W1 子变速器输入轴
W2 子变速器输入轴
Claims (10)
1.一种双离合变速器,具有:
-输入轴(W0);
-第一离合器(K1),具有第一输入盘座(K11)、第一输出盘座(K12)、第一传力区(K13)和第一操作活塞(B11);
-第二离合器(K2),具有第二输入盘座(K21)、第二输出盘座(K22)、第二传力区(K23)和第二操作活塞(B21);
-第一子变速器(12),具有第一子变速器输入轴(W1);以及
-第二子变速器(14),具有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W2),
其中,该输入轴(W0)、该第一输入盘座(K11)和该第二输入盘座(K21)抗旋转地相互连接,
其中,该第一输出盘座(K12)抗旋转地连接至该第一子变速器输入轴(W1),
其中,该第二输出盘座(K22)抗旋转地连接至该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W2),
其中,该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W2)布置成与该第一子变速器输入轴(W1)同轴且径向围绕该第一子变速器输入轴,并且
其中,该第一传力区(K13)布置成在径向上围绕该第二传力区(K23)且在轴向上至少部分与之重叠,
其特征是,
设有与该第一传力区(K13)在径向上重叠的连接盘(16),该连接盘抗旋转地连接至该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W2),在径向上从该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W2)起延伸,至少与该第一传力区(K13)在径向上重叠并且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子变速器(12;14)和所述传力区(K13;K23)之间,其中,该第一离合器(K1)的第一操作空间(B12)布置在该第一传力区(K13)的朝向该输入轴(W0)的一侧并由抗旋转地连接至该输入轴(W0)的第一壁(30)界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是,设有抗旋转地连接至该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W2)的连接件(22),用于连接电机(18)的转子(20),其中,该连接件(22)布置成径向围绕该第一输出盘座(K12)并且在轴向上与该第二操作活塞(B21)至少部分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是,设有抗旋转地连接至该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W2)的圆筒部(24),该圆筒部布置成径向围绕该第一输入盘座(K11)且在轴向上至少部分与之重叠。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是,设有第二输出盘(28),借此将该第二输出盘座(K22)抗旋转地连接至该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W2)。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是,设有第二输入盘(26),借此将该第二输入盘座(K21)抗旋转地连接至该输入轴(W0),其中,该第二输入盘(26)从在该第二输入盘座(K21)上的抗旋转的连接点(52)起径向朝外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是,该第二输入盘(26)布置在该第一传力区(K13)的朝向所述子变速器(12;14)的一侧。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是,该第一输出盘座(K12)设计成第一内盘座,该第二输出盘座(K22)设计成第二内盘座。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是,第一操作油流(B13)和第一离心油流(B15)能够通过该输入轴(W0)被供入该第一离合器(K1)。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是,第二操作油流(B23)和第二离心油流(B25)能够通过该第二子变速器输入轴(W2)被供入该第二离合器(K2)。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是,该第一离合器(K1)的第一操作空间(B12)在轴向上布置在内燃发动机(36)与该第二离合器(K2)的第二操作空间(B22)之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20001100.4A DE102020001100B4 (de) | 2020-02-20 | 2020-02-20 |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
DE102020001100.4 | 2020-02-20 | ||
PCT/EP2021/051664 WO2021164991A1 (de) | 2020-02-20 | 2021-01-26 |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135896A true CN115135896A (zh) | 2022-09-30 |
CN115135896B CN115135896B (zh) | 2024-11-08 |
Family
ID=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5004207A1 (de) * | 2005-01-29 | 2006-08-03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mit Elektromotor |
EP1800929A2 (de) * | 2005-12-21 | 2007-06-27 | GETRAG Getriebe- und Zahnradfabrik Hermann Hagenmeyer GmbH & Cie KG | Doppelkupplungsanordnung |
CN202399886U (zh) * | 2011-12-19 | 2012-08-29 | 同济大学 | 模块化的混合动力车用干式双圆盘式离合器电机总成 |
CN106195052A (zh) * | 2014-09-26 | 2016-12-07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用于商用车的多离合器装置以及扭矩传递装置或离合器 |
DE102017009024A1 (de) * | 2017-09-27 | 2019-03-28 | Daimler Ag | Hvbridgetriebe |
DE102018005522A1 (de) * | 2018-07-12 | 2020-01-16 | Daimler Ag | Hybridgetriebe, insbesondere ein Doppelkupplungs-Hybridgetriebe |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5004207A1 (de) * | 2005-01-29 | 2006-08-03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mit Elektromotor |
EP1800929A2 (de) * | 2005-12-21 | 2007-06-27 | GETRAG Getriebe- und Zahnradfabrik Hermann Hagenmeyer GmbH & Cie KG | Doppelkupplungsanordnung |
CN202399886U (zh) * | 2011-12-19 | 2012-08-29 | 同济大学 | 模块化的混合动力车用干式双圆盘式离合器电机总成 |
CN106195052A (zh) * | 2014-09-26 | 2016-12-07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用于商用车的多离合器装置以及扭矩传递装置或离合器 |
DE102017009024A1 (de) * | 2017-09-27 | 2019-03-28 | Daimler Ag | Hvbridgetriebe |
DE102018005522A1 (de) * | 2018-07-12 | 2020-01-16 | Daimler Ag | Hybridgetriebe, insbesondere ein Doppelkupplungs-Hybridgetrieb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02020001100B4 (de) | 2022-09-29 |
DE102020001100A1 (de) | 2021-08-26 |
US11732764B2 (en) | 2023-08-22 |
US20230060224A1 (en) | 2023-03-02 |
WO2021164991A1 (de) | 2021-08-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74453B (zh) | 车辆用驱动装置 | |
US7287634B2 (en) | Torque transmitting unit and drive train for it | |
CN102713327B (zh) | 扭矩传递装置 | |
CN110546393B (zh) | 多重离合器组件、双离合器传动组件以及机动车 | |
US11268579B2 (en) | Hybrid dual-clutch transmission | |
US20050082136A1 (en) | Hydraulic double clutch | |
US8991577B2 (en) | Parallel dual clutch unit | |
EP3543556B1 (en) | Triple clutch and actuator thereof | |
KR20190025936A (ko) | 자동차용 변속기, 및 자동차용 파워 트레인 | |
CN111163963B (zh) | 复合变速器及具有复合变速器的混合动力动力传动系 | |
CN112219038B (zh) | 混动变速器、尤其是双离合混动变速器 | |
CN113389822A (zh) | 双湿式离合器 | |
CN115135897A (zh) | 双离合变速器 | |
CN115135898A (zh) | 双离合变速器 | |
US20180093559A1 (en) | Hybrid Transmission | |
CN115135895A (zh) | 双离合变速器 | |
US20220176794A1 (en) | Hybrid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Motor Vehicle | |
US11358462B2 (en) |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a hybrid vehicle | |
JP4599155B2 (ja) | 複式クラッチ装置 | |
US11732764B2 (en) |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 |
CN115135896B (zh) | 双离合变速器 | |
US11525488B2 (en) | Automatic transmission | |
US11236785B2 (en) |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 |
JP6319256B2 (ja) | 遠心振子ダンパ付き動力伝達装置 | |
CN114174093A (zh) | 混合动力驱动器的驱动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