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35391A - 振动呈现装置 - Google Patents

振动呈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35391A
CN115135391A CN202180015870.4A CN202180015870A CN115135391A CN 115135391 A CN115135391 A CN 115135391A CN 202180015870 A CN202180015870 A CN 202180015870A CN 115135391 A CN115135391 A CN 1151353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vibrating
base portion
base
vibra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1587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横山谅
伊藤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Grou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1353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353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GMERRY-GO-ROUNDS; SWINGS; ROCKING-HORSES; CHUTES; SWITCHBACKS; SIMILAR DEVICES FOR PUBLIC AMUSEMENT
    • A63G31/00Amusement arrangements
    • A63G31/16Amusement arrangements creating illusions of travel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1/00Chair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 A47C1/12Theatre, auditorium, or similar chai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GMERRY-GO-ROUNDS; SWINGS; ROCKING-HORSES; CHUTES; SWITCHBACKS; SIMILAR DEVICES FOR PUBLIC AMUSEMENT
    • A63G31/00Amusement arrangements
    • A63G31/02Amusement arrangements with moving substructures
    • A63G31/04Amusement arrangements with moving substructures with jolting substruc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JDEVICES FOR THEATRES, CIRCUSES, OR THE LIKE; CONJURING APPLIANCES OR THE LIKE
    • A63J25/00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cinema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JDEVICES FOR THEATRES, CIRCUSES, OR THE LIKE; CONJURING APPLIANCES OR THE LIKE
    • A63J5/00Auxiliaries for producing special effects on stages, or in circuses or aren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JDEVICES FOR THEATRES, CIRCUSES, OR THE LIKE; CONJURING APPLIANCES OR THE LIKE
    • A63J5/00Auxiliaries for producing special effects on stages, or in circuses or arenas
    • A63J2005/001Auxiliaries for producing special effects on stages, or in circuses or arenas enhancing the performance by involving senses complementary to sight or hearing
    • A63J2005/002Auxiliaries for producing special effects on stages, or in circuses or arenas enhancing the performance by involving senses complementary to sight or hearing moving the spectator's bod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该振动呈现装置配备有基座部、第一振动部和第二振动部。用户能够乘坐在基座部上。第一振动部布置在基座部上并且具有第一振动特性。第二振动部布置在基座部上并且具有与第一振动特性不同的第二振动特性。

Description

振动呈现装置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用于振动呈现装置等的技术,该振动呈现装置能够在用户乘坐在该振动呈现装置上时向用户呈现振动。
背景技术
以下专利文献1描述了例如安装在电影院等中的运动椅。在这样的运动椅中,当用户正在观看电影时,其座位部分根据视频振动。在运动椅中,可以根据由用户进行的输入逐步设置振动强度。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第2014-531278号。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例如,在上述领域中,需要一种能够向用户提供各种振动体验的振动呈现装置。
鉴于上述情况,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向用户提供各种振动体验的振动呈现装置。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技术的振动呈现装置包括基座部、第一振动部和第二振动部。
用户能够乘坐在基座部上。
第一振动部被设置到基座部并且具有第一振动特性。
第二振动部被设置到基座部并且具有与第一振动特性不同的第二振动特性。
在该振动呈现装置中,具有不同振动特性的两种类型的振动部被设置到基座部,从而可以向用户提供各种振动体验。
在振动呈现装置中,第一振动部的第一振动方向和第二振动部的第二振动方向可以是不同的方向。
在振动呈现装置中,第一振动方向和第二振动方向可以彼此正交。
在振动呈现装置中,第一振动方向可以是与基座部垂直的方向,并且第二振动方向可以是与基座部水平的方向。
在振动呈现装置中,第一振动部可以布置在与基座部的重心对应的位置处,并且第二振动部可以布置在偏离基座部的重心的位置处。
在振动呈现装置中,第二振动方向可以是与连接基座部的重心和第二振动部的直线不平行的方向。
在振动呈现装置中,第二振动方向可以是与连接基座部的重心和第二振动部的直线正交的方向。
振动呈现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三振动部,该第三振动部具有第二振动特性、在第二振动方向上振动并且布置在基座部的重心的与第二振动部相对的一侧的位置处。
在振动呈现装置中,可以以相反的相位驱动第二振动部和第三振动部。
在振动呈现装置中,第二振动方向可以是与连接基座部的重心和第二振动部的直线平行的方向。
振动呈现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三振动部,该第三振动部具有第二振动特性、在第二振动方向上振动并且布置在基座部的重心的与第二振动部相对的一侧的位置处。
在振动呈现装置中,可以以相同的相位驱动第二振动部和第三振动部。
在振动呈现装置中,第一振动部的第一振动方向和第二振动部的第二振动方向可以是相同的方向。
在振动呈现装置中,第一振动方向和第二振动方向可以是垂直于基座部的方向。
在振动呈现装置中,第一振动部可以布置在与基座部的重心对应的位置处,并且第二振动部可以布置在偏离基座部的重心的位置处。
振动呈现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三振动部,该第三振动部具有第二振动特性、在第二振动方向上振动并且布置在基座部的重心的与第二振动部相对的一侧的位置处。
在振动呈现装置中,可以以相反的相位驱动第二振动部和第三振动部。
在振动呈现装置中,第一振动部和第二振动部中的每一个可以布置在与基座部的重心对应的位置处。
在振动呈现装置中,可以以相同的相位驱动第二振动部和第三振动部。
在振动呈现装置中,基座部可以包括多孔结构、丝网结构或开孔结构中的至少一者。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从下方观察的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振动呈现装置的视图。
[图2]图2是从横向方向观察的沿图1所示的A-A'截取的振动呈现装置的截面图。
[图3]图3是从下方观察的振动呈现装置的一部分的视图。
[图4]图4是从横向方向观察的振动呈现装置的一部分的视图。
[图5]图5是从下方观察的振动呈现装置的框架的视图。
[图6]图6是从横向方向观察的振动呈现装置的框架的视图。
[图7]图7是示出第二振动部和第三振动部中的第二振动方向的图。
[图8]图8是示出仅通过第二振动部使基座部绕竖直轴旋转以使基座部振动的情况的示例的图。
[图9]图9是示出当第二振动部布置在基座部1的重心处时的状态的图。
[图10]图10是示出当第二振动部的第二振动方向平行于连接基座部的重心与第二振动部的直线时的状态的图。
[图11]图11是示出根据比较例的振动呈现装置并且示出发生振动不均的情况的示例的视图。
[图12]图12是从上方观察的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振动呈现装置的视图。
[图13]图13是从横向方向观察的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振动呈现装置的视图。
[图14]图14是从横向方向观察的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振动呈现装置的视图。
[图15]图15是从上方观察的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振动呈现装置的基座部的视图。
[图16]图16是从横向方向观察的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振动呈现装置的基座部的视图。
[图17]图17是示出孔的形状的每个示例的图。
[图18]图18是示出上下方向上的孔的形状的每个示例的图。
[图19]图19是示出基座部具有丝网结构的情况的示例的图。
[图20]图20是示出基座部具有开孔结构的情况的示例的图。
[图21]图21是从上方观察的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振动呈现装置的视图。
[图22]图22是从横向方向观察的沿图21所示的B-B'截取的振动呈现装置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整体配置和结构元件的配置>
图1是从下方观察的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振动呈现装置10的视图。图2是从横向方向观察的沿图1所示的A-A'截取的振动呈现装置10的截面图。
图3是从下方观察的振动呈现装置10的一部分的视图。图4是从横向方向观察的振动呈现装置10的一部分的视图。图5是从下方观察的振动呈现装置10的框架4的视图。图6是从横向方向观察的振动呈现装置10的框架4的视图。
在各种场所例如主题公园、游乐园、游戏中心和电影院中安装和使用振动呈现装置10。此外,振动呈现装置10根据由投影仪、电视装置、增强现实(AR)或虚拟现实(VR)装置等显示的各种视频以及与视频一起输出的声音而振动。
例如,振动呈现装置10与爆炸的视频和声音一起振动。振动呈现装置10根据视频和声音而振动,使得振动呈现装置10可以给予用户真实感或沉浸感。
振动呈现装置10可以是由站在基座部1上的用户使用的类型的装置,或者可以是由坐在基座部1上的用户使用的类型的装置。在由坐在其上的用户使用的类型的振动呈现装置10的情况下,振动呈现装置10可以被构造成椅子形状。
如图1至图6所示,振动呈现装置10包括基座部1、设置在基座部1的下侧的三个振动部2、设置在基座部1的下侧的四个锁定构件3、以及用于从下方支承基座部1的框架4。
此外,振动呈现装置10包括介于基座部1与框架4之间的第一缓冲部5以及介于框架4与锁定构件3之间的八个第二缓冲部6。注意,可以在基座部1的上侧设置用户可以抓握的扶手等。
在以下的描述中,如果将三个振动部2彼此区分,则他们将被称为第一振动部2a、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另一方面,如果不特别地将三个振动部2彼此区分,则简称为振动部2。
“基座部1”
基座部1被构造成允许用户乘坐在其上。此处,用户“乘坐”在基座部1上的表述包括用户站在基座部1上并且用户的整个身体位于基座部1上,并且还包括用户坐在基座部1上并且用户的整个身体或其一部分位于基座部1上。换句话说,“乘坐”的含义包括“坐”的含义。
基座部1被构造成板状并且在平面图中具有矩形形状。基座部1的大小可以是例如允许一个用户乘坐在其上的大小或者允许多个用户乘坐在其上的大小。可以根据基座部1的使用用途适当地改变基座部1的大小。
例如,基座部1由诸如金属、树脂和木材等的各种材料制成。注意,锁定构件3和框架4类似地由诸如金属、树脂和木材的各种材料制成。
在图中所示的示例中,基座部1在平面图中具有矩形形状。该形状可以是除了矩形、圆形等之外的多边形。基座部1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
“振动部2”
振动部2包括第一振动部2a、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第一振动部2a设置在基座部1的下表面上与基座部1的重心对应的位置处。同时,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设置在基座部1的下表面上偏离基座部1的重心的位置处。具体地,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设置在基座部1的重心的相对侧的位置处。
第一振动部2a具有第一振动特性,并且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具有与第一振动特性不同的第二振动特性。换句话说,第一振动部2a的振动特性与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的振动特性彼此不同,并且第二振动部2b的振动特性与第三振动部2c的振动特性相同。
此处,振动部2的振动特性意指振动部2中可以输出的振动的“频率”、“振幅”或“强度”的特性,并且不同的特性意指振动部2中可以输出的振动的“频率”“振幅”或“强度”的特性彼此不同。
在本文的描述中,将描述作为振动特性的频率特性不同的情况。注意,将在下文针对振动部2的振动特性描述的术语“频率”可以理解为“振幅”或“强度”。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振动部2a具有第一频率特性,并且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具有与第一频率特性不同的第二频率特性。
第一振动部2a具有作为第一频率特性的相对低的频率特性,并且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具有作为第二频率特性的相对高的频率特性。例如使用具有10Hz至200Hz(可适当改变)的频率特性的致动器作为第一振动部2a。例如使用具有50Hz至500Hz(可适当改变)的频率特性的致动器作为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
注意,高频率特性和低频率特性可以反转。换句话说,第一振动部2a可以具有作为第一频率特性的相对高的频率特性,并且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可以具有作为第二频率特性的相对低的频率特性。
此外,第一振动部2a在第一振动方向上振动,并且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在与第一振动方向不同的第二振动方向上振动。换句话说,第一振动部2a的振动方向与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的振动方向彼此不同。此外,第二振动部2b的振动方向与第三振动部2c的振动方向相同。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振动方向和第二振动方向是彼此正交的方向。具体地,第一振动部2a的第一振动方向是竖直方向(Z轴方向:垂直于基座部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方向)。同时,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中的第二振动方向是水平方向(XY平面内的方向:平行于基座部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方向)。
图7是示出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中的第二振动方向的图。如图7所示,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中的第二振动方向是水平面内的方向。此外,第二振动方向是与连接基座部1的重心(参见×标记)与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的直线(参见虚线)正交的方向。此外,以相反的相位驱动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
如图7所示,以相反的相位驱动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使得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可以使基座部1绕竖直轴(Z轴)旋转。
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产生通过基座部1的重心位置(参见图7的×标记)的沿竖直方向(Z轴方向)的转矩。第一振动部2a布置在与转矩对应的位置处,使得其振动方向与转矩方向一致。
典型地,在相同的定时同时驱动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可以在与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被驱动的定时相同的定时驱动第一振动部2a,或者可以在与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被驱动的定时不同的定时驱动第一振动部2a。
“锁定构件3”
锁定构件3被形成为四棱柱形状,并且被设置为从基座部1的下表面沿竖直方向延伸。锁定构件4在与基座部1的四个角中的每一个对应的位置处固定到角部稍内侧的位置。
注意,在图中所示的示例中,锁定构件3的形状是四棱柱形状,但是该形状可以是除了正方形之外的圆柱形状或多棱柱形状,并且锁定构件3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
锁定构件3被框架4的内周表面锁定,并且其水平移动受到限制。这防止了基座部1从框架4横向移位。注意,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基座部1通过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绕竖直轴旋转,并且因此基座部1易于相对于框架4相对较大地横向移位。因此,使用锁定构件3防止横向移位特别有效。
“框架4”
框架4在平面图中被形成为矩形框架形状,并且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与基座部1的大小相似的大小。框架4布置在基座部1的下侧,并且可以从下方支承基座部1。此外,框架4在周向方向上包围四个锁定构件3,并且可以通过其内周表面限制四个锁定构件3的水平移动。
注意,在图中所示的示例中,框架4的形状在平面图中是矩形的,但是该形状可以是除正方形之外的圆形或多边形,并且框架4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
“第一缓冲部5”
第一缓冲部5设置在基座部1的下表面(外周侧)与框架4的上表面之间。第一缓冲部5设置在框架4的上表面的整个周缘上。注意,第一缓冲部5可以设置成沿着框架4的上表面的整个周缘散布。
第一缓冲部5由具有恒定弹性力的构件例如橡胶或凝胶(例如,α凝胶)形成。注意,同样地,第二缓冲部6也由具有恒定弹性力的构件例如橡胶或凝胶形成。
第一缓冲部5可以减少基座部1中的振动衰减。此外,第一缓冲部5介于基座部1与框架4之间,并且因此基座部1可以相对于框架4以一定程度移动(绕Z轴旋转等)。
“第二缓冲部6”
第二缓冲部6设置在锁定构件3的外周表面与框架4的内周表面之间。具体地,第二缓冲部6设置在框架4的内周表面与锁定构件3外周的四个表面之中的锁定构件3的两个表面之间,这两个表面面向框架4的内周表面。因此,针对四个锁定构件3中的每一个设置两个第二缓冲部6,并且设置总共八(=4×2)个第二缓冲部6。
第二缓冲部6可以防止锁定构件3与框架4碰撞并且防止产生碰撞噪音。此外,第二缓冲部6介于锁定构件3与框架4之间,并且因此基座部1可以相对于框架4以一定程度移动(绕Z轴旋转等)。
“控制装置”
第一振动部2a、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与控制装置(未示出)电连接,并且在该控制装置的控制下控制第一振动部2a、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的驱动。控制装置可以是振动呈现装置10专用的装置,或者可以是通用装置例如个人计算机(PC)。
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单元、存储单元等。控制单元例如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其基于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各种程序执行各种计算,并且控制第一振动部2a、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的驱动。
存储单元包括其中存储控制单元的处理所需的各种程序和各种类型的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以及用作控制单元的工作区的易失性存储器。注意,上述各种程序可以从诸如光盘或半导体存储器的便携式记录介质中读取,或者可以通过网络从服务器装置下载。
<基座部1绕竖直轴的旋转>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使基座部1绕竖直轴旋转,以使基座部1振动。将描述由于基座部1绕竖直轴的旋转而发生振动的条件。
首先,将描述仅通过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中的第二振动部2b使基座部1绕竖直轴旋转来使基座部1振动的情况。图8是示出仅通过第二振动部2b使基座部1绕竖直轴旋转来使基座部1振动的情况的示例的图。
条件1:第二振动部2b的第二振动方向包括水平方向(XY平面内的方向)分量。
如果第二振动部2b的第二振动方向不包括水平方向分量,则基座部1不会绕竖直轴(Z轴)旋转。注意,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振动部2b的第二振动方向仅包括水平分量,而不包含竖直分量。
条件2:第二振动部2b布置在偏离基座部1的重心(参见图8的×标记)的位置处。
即使第二振动部2b的第二振动方向包括水平方向分量,但是当第二振动部2b布置在基座部1的重心处时,基座部1不会绕竖直轴旋转。图9是示出当第二振动部2b布置在基座部1的重心处时的状态的图。如图9所示,当第二振动部2b布置在基座部1的重心处时,基座部1平行于第二振动部2b的第二振动方向振动而不旋转。
条件3:第二振动部2b的第二振动方向不平行于连接基座部1的重心与第二振动部2b(振动中心)的直线(参见图8中的虚线)。
即使满足条件1和条件2,但当第二振动部2b的振动方向平行于连接基座部1的重心与第二振动部2b的直线时,基座部1不会绕竖直轴旋转。
图10是示出当第二振动部2b的第二振动方向平行于连接基座部1的重心与第二振动部2的直线(参见虚线)时的状态的图。如图10所示,当第二振动部2b的第二振动方向平行于连接基座部1的重心与第二振动部2b的直线(参见虚线)时,基座部1平行于第二振动部2b的第二振动方向振动而不旋转。
注意,关于条件3,如果第二振动部2b的第二振动方向垂直于连接基座部1的重心与第二振动部2b(振动中心)的直线,则基座部1可以最有效地旋转(参见图8)。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振动部2b的第二振动方向垂直于连接基座部1的重心与第二振动部2b的直线(参见图7)。
接下来,将描述在振动呈现装置10中进一步增加第三振动部2c的情况。同样对于第三振动部2c,其位置和振动方向被设置成满足条件1、条件2和条件3。
第三振动部2c基本上可以以任何方式布置,只要其位置和振动方向被设置成满足条件1、条件2和条件3即可(需要注意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的驱动的相位,以使得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的旋转分量不会相互抵消)。
另一方面,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振动部2的位置和振动方向被设置成使得第三振动部2c可以与第二振动部2b一起最有效地使基座部1绕竖直轴旋转,以使基座部1振动。
换句话说,参照图7,为了最有效地使基座部1绕竖直轴旋转,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三振动部2c布置在基座部1的重心的与第二振动部2b相对的一侧的位置处。此外,为了最有效地使基座部1绕竖直轴旋转,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三振动部2c的振动方向被设置为与第二振动部2b的第二振动方向相同的方向,并且第三振动部2c的振动方向垂直于连接基座部1的重心与第三振动部2c(振动中心)的直线。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当以相同的相位驱动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时,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的旋转分量相互抵消。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以相反的相位驱动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注意,当以相同的相位驱动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时,基座部1平行于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的第二振动方向振动而不旋转。
注意,此处描述的各种条件是用于使基座部1绕竖直轴旋转的条件。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中的各种条件的情况下,不旨在应当设定振动部2的位置、振动方向和相位。
例如,如图9所示,第二振动部2b可以布置在与基座部1的重心对应的位置处(例如,第二振动部2b布置在第一振动部2a的上方或下方)。此外,如图10所示,可以将第二振动部2b的振动方向设置成平行于连接基座部1的重心与第二振动部2b的直线。此外,在图7中,可以以相同的相位驱动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
<效果和其他>
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振动呈现装置10中,由于使用了具有不同频率特性的两种类型的振动部2(第一振动部2a、以及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因此可以向用户提供各种振动体验。换句话说,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可以向用户呈现宽频带中的振动,该宽频带中的振动在使用单个振动部2的情况下或在使用多个振动部2但这些振动部2的频率特性相同的情况下不能再现。
此外,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振动呈现装置10中,第一振动部2a的第一振动方向与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的第二振动方向是不同的方向。特别地,第一振动方向和第二振动方向是彼此正交的方向。这允许将两个正交方向上的振动呈现给用户。
此外,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振动呈现装置10中,第一振动部2a的第一振动方向是竖直方向,并且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的第二振动方向是水平面内的方向。这使得可以呈现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这两个方向上的振动。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振动部2a布置在与基座部1的重心对应的位置处,因此可以通过第一振动部2a使基座部1在竖直方向上有效地振动。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振动部2b布置在偏离基座部1的重心的位置处,并且第二振动部2b的第二振动方向不平行于连接基座部1的重心与第二振动部2b的直线。这使得可以通过第二振动部2b使基座部1绕竖直轴旋转来使基座部1振动。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振动部2b的第二振动方向是与连接基座部1的重心与第二振动部2b的直线正交的方向。这使得可以通过第二振动部2b使基座部1绕竖直轴有效地旋转。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三振动部2c布置在基座部1的重心的与第二振动部2b相对的一侧的位置处。另外,第三振动部2c的振动方向是与第二振动部2b的第二振动方向相同的方向。此外,以与第二振动部2b相反的相位驱动第三振动部2c。因此,第三振动部2c可以通过与第二振动部2b一起使基座部1绕竖直轴有效地旋转来使基座部1振动。
注意,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了可以减少振动不均的优点。图11是示出根据比较例的振动呈现装置20的图,并且是示出发生振动不均的情况的示例的图。根据比较例的振动呈现装置20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振动呈现装置10的不同之处在于,振动呈现装置20不包括第二振动部2b、第三振动部2c、锁定构件3以及第二缓冲部6。
如图11所示,在根据比较例的振动呈现装置20中,当第一振动部2a振动时,基座部1的外周部成为振动的节点,因此在基座部1的中心附近振动较大,并且在基座部1的外周附近的位置处振动减小。如果存在在基座部1的中心附近乘坐的用户以及在靠近基座部1的外周的位置处乘坐的用户,则呈现给每个用户的振动的幅度不同。
另一方面,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振动呈现装置10中,基座部1可以通过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绕竖直轴旋转以使基座部1振动(参见图7)。因此,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振动呈现装置10中,通过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即使在靠近外周的位置处,也可以使基座部1均匀地振动。
换句话说,如果同时驱动第一振动部2a、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则第一振动部2a使基座部1的中心附近振动,并且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使基座部1的外周部振动,从而使振动在整个基座部1中均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存在在基座部1的中心附近乘坐的用户以及在靠近基座部1的外周的位置处乘坐的用户,则可以使呈现给每个用户的振动的幅度相同。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描述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二实施方式和后续实施方式的描述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标注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配置和功能相同的配置和功能的部分,并且将省略或简化其描述。
图12是从上方观察的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振动呈现装置11的视图。注意,在图12中,省略了除基座部1、第一振动部2a、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以外的部分的说明。注意,在稍后将描述的图13至图16中,类似地省略除上述部分以外的部分的说明。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第一振动部2a布置在基座部1的重心处,并且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布置在偏离基座部1的重心的位置处并且布置在基座部1的重心的相对侧的位置处。此外,同样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第一振动部2a的第一振动方向是竖直方向,并且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的第二振动方向是水平面内的方向。
另一方面,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中的第二振动方向是相对于连接基座部1的重心与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振动中心)的直线(参见图7)不平行(垂直)的方向。
相比之下,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中的第二振动方向是平行于连接基座部1的重心与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振动中心)的直线的方向。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以相反的相位驱动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另一方面,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果以相反的相位驱动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则第二振动部2b的振动和第三振动部2c的振动相互抵消,因此以相同的相位驱动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二振动部2b布置在偏离基座部1的重心的位置处,并且第二振动部2b的第二振动方向是平行于连接基座部1的重心与第二振动部2b的直线的方向。因此,可以通过第二振动部2b使基座部1在第二振动方向上有效地振动。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三振动部2c布置在基座部1的重心的与第二振动部2b相对的一侧的位置处,并且第三振动部2c的振动方向是与第二振动部2b的第二振动方向相同的方向。此外,以与第二振动部2b的相位相同的相位驱动第三振动部2c。因此,第三振动部2c可以与第二振动部2b一起使基座部1在第二振动方向上有效地振动。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可以降低与基座部1在第二振动方向上的振动有关的振动不均。换句话说,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当驱动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时,整个基座部1在第二振动方向上均匀地振动,因此振动不均被减少。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描述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图13是从横向方向观察的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振动呈现装置12的视图。
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类似于上述实施方式,第一振动部2a布置在基座部1的重心处,并且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布置在偏离基座部1的位置处并且布置在基座部1的重心的相对侧的位置处。此外,同样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类似于上述实施方式,第一振动部2a的第一振动方向是竖直方向。
另一方面,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每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中的第二振动方向是水平面内的方向。相比之下,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中的第二振动方向是竖直方向(与第一振动方向相同的方向)。
此外,以彼此相反的相位驱动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通过以彼此相反的相位驱动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可以使基座部1绕水平轴(在本示例中为Y轴)旋转。
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产生通过基座部1的重心位置(参见×标记)的沿水平方向(Y轴方向)的转矩。第一振动部2a布置在与转矩对应的位置处,使得其振动方向垂直于转矩方向。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使基座部1绕水平轴旋转,以使基座部1振动。将描述由于基座部1绕水平轴的旋转而发生振动的条件。
首先,将描述仅通过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中的第二振动部2b使基座部1绕水平轴旋转来使基座部1振动的情况。
条件1:第二振动部2b的第二振动方向包括竖直方向(平面内的方向)分量。
如果第二振动部2b的第二振动方向不包括竖直方向分量,则基座部1不会绕水平轴旋转。注意,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二振动部2b的第二振动方向仅包括竖直分量,而不包含水平分量。
条件2:第二振动部2b布置在偏离基座部1的重心(参见×标记)的位置处。
即使第二振动部2b的第二振动方向包括竖直方向分量,但是当第二振动部2b布置在基座部1的重心处时,基座部1不会绕水平轴旋转。
如果第二振动部2b满足条件1和条件2,则可以仅通过第二振动部2b使基座部1绕水平轴旋转来使基座部1振动。注意,如果基座部1如第一实施方式中绕竖直轴旋转,则存在第三条件,但如果基座部1如第三实施方式中绕水平轴旋转,则不存在第三条件。
接下来,将描述在振动呈现装置12中进一步增加第三振动部2c的情况。同样对于第三振动部2c,其位置和振动方向被设置成满足条件1和条件2。
第三振动部2c基本上可以以任何方式布置,只要其位置和振动方向被设置成满足条件1和条件2即可(需要注意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的驱动的相位,以使得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的旋转分量不会相互抵消)。
另一方面,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三振动部2c的位置和振动方向被设置成使得第三振动部2c可以与第二振动部2b一起使基座部1绕水平轴最有效地旋转,以使基座部1振动。
换句话说,参照图13,为了使基座部1绕水平轴最有效地旋转,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三振动部2c布置在基座部1的重心的与第二振动部2b相对的一侧的位置处。此外,为了使基座部1绕水平轴最有效地旋转,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三振动部2c的振动方向被设置成与第二振动部2b的第二振动方向相同的方向。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当以相同的相位驱动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时,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的旋转分量相互抵消。因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以相反的相位驱动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注意,当以相同的相位驱动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时,基座部1在竖直方向上振动而不旋转。
注意,此处描述的各种条件是用于使基座部1绕水平轴旋转的条件。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中的各种条件的情况下,不旨在应当设定振动部2的位置、振动方向和相位。例如,在图13中,可以以相同的相位驱动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二振动部2b布置在偏离基座部1的重心的位置处,并且第二振动部2b的第二振动方向为竖直方向。因此,可以通过第二振动部2b使基座部1绕水平轴有效地旋转来使基座部1振动。
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三振动部2c布置在基座部1的重心的与第二振动部2b相对的一侧的位置处,并且第三振动部2c的振动方向是与第二振动部2b的第二振动方向相同的方向。此外,以与第二振动部2b相反的相位驱动第三振动部2c。因此,第三振动部2c可以通过与第二振动部2b一起使基座部1绕水平轴有效地旋转来使基座部1振动。
此外,同样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可以减少基座部1中的振动不均。换句话说,如果同时驱动第一振动部2a、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则第一振动部2a使基座部1的中心附近振动,并且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使基座部1的外周部振动,从而使振动在整个基座部1中均匀。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描述本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图14是从横向方向观察的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振动呈现装置13的视图。
同样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类似于上述实施方式,第一振动部2a被布置成对应于基座部1的重心,并且第一振动部2a的第一振动方向是垂直方向。
另一方面,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每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振动部2b布置在偏离基座部1的重心的位置处,但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第二振动部2b布置在第一振动部2a的下侧、与基座部1的重心对应的位置处。注意,第二振动部2b中的第二振动方向是竖直方向(与第一振动相同的方向)。
此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不设置第三振动部2c。
可以在相同的定时同时驱动或者在不同的定时分别驱动第一振动部2a和第二振动部2b。
如果在同一定时同时驱动第一振动部2a和第二振动部2b并且如果以相反的相位驱动第一振动部2a和第二振动部2b,则由第一振动部2a和第二振动部2b引起的振动相互抵消。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以相同的相位驱动第一振动部2a和第二振动部2b。
除了第四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振动部2a和第二振动部2b之外,还可以设置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每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第二振动部2b、第三振动部2c等。
<<第五实施方式>>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将描述用于降低由于基座部1的振动而引起的噪音的结构。
由于基座部1被构造成具有相对大的面积以使得用户可以乘坐(坐)在其上,所以当基座部1振动(尤其是在垂直方向上振动)时,会产生相对较大的声音。如果基座部1强烈振动,则这样的声音相应地变大并且可能成为噪音问题。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将描述用于降低这样的噪音的结构。
图15是从上方观察的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振动呈现装置14的基座部1的视图。图16是从横向方向观察的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振动呈现装置14的基座部1的视图。
在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振动呈现装置14中,在基座部1中设置在上下方向上贯穿的多个孔9,并且基座部1具有多孔结构。典型地,多个孔9至少设置在除基座部1的沿水平方向的中心附近的区域之外的周边区域中。注意,多个孔9也可以设置在基座部1的沿水平方向的中心附近的区域中。
此外,在图15和图16所示的示例中,第一振动部2a、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的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配置相同。另一方面,第一振动部2a、第二振动部2b和第三振动部2c的配置可以是上述相应实施方式中描述的配置中的任何一个。
此外,尽管在图15和图16所示的示例中孔9的形状在平面图中是圆形的,但孔9在平面图中的形状不限于圆形并且可以是任何形状。图17是示出孔9的形状的示例的图。图17示出了孔9的形状的示例,例如从左依次是圆形、长方形、十字形、五角星的星形以及七角星的星形。
此外,图15和图16示出了孔9被设置成平行于上下方向的情况的示例,但是孔9在上下方向上的形状不限于此。图18是示出上下方向上的孔9的形状的示例的图。图18从上方依次示出具有平行于上下方向的形状、朝向下侧逐渐变窄的形状、朝向下侧逐渐变宽的形状以及朝向下侧逐渐变窄之后逐渐变宽的形状的孔9。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当基座部1振动(特别是竖直方向)时,由基座部1和框架4包围的空间中的空气从基座部1的多个孔9排出到基座部1的上侧。因此,当由基座部1和框架4包围的空间中的空气在该空间中压缩和膨胀时产生的噪音降低。
此外,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当基座部1振动(特别是竖直方向)时,基座部1的上部空间中的空气从基座部1的多个孔9排出到基座部1的下侧。因此,当基座部1振动时由于基座部1的振动在基座部1的上部空间中传播而产生的噪音降低。
此外,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多个孔9至少沿水平方向设置在周边区域中。因此,基座部1的周边区域变轻,并且基座部1容易旋转。换句话说,在通过振动部2使基座部1绕竖直轴或水平轴旋转的形式(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中,如果多个孔9设置在基座部1的周边区域中,则不仅可以降低噪音,而且还可以容易地使基座部1旋转。
此外,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即使振动的强度增加,也不太可能出现噪音,这使得可以向用户呈现具有大强度的振动。
此处,如上面描述的,振动呈现装置是用于在根据视频和声音振动时给予用户真实感或沉浸感的装置。因此,如果由振动引起的噪音较大,则噪音可能会干扰原本应该提供的声音,并且可能会降低用户的真实感或沉浸感。
另一方面,在第五实施方式中,由于可以降低由于振动而产生的噪音,因此可以以清晰的方式向用户提供原本应该提供的声音,并且可以适当地给予用户真实感或沉浸感。
<第五实施方式的各种变型>
以下,将描述用于降低由于基座部1的振动而产生的噪音的结构的各种变型。
“丝网结构”
图19是示出基座部1具有丝网结构的情况的示例的图。在图19所示的示例中,整个基座部1具有丝网结构。另一方面,除沿水平方向基座部1的中心附近以外的周边部分可以具有丝网结构。此外,图19示出了网格具有矩形形状的示例。另一方面,网格的形状可以是蜂窝状等,并且网格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
即使当基座部1具有丝网结构时,空气也可以沿上下方向通过基座部1,并且因此可以降低由基座部1的振动引起的噪音。此外,在使基座部1旋转的形式中,除了隔音效果之外,还提供了使基座部1容易旋转的效果。
“开孔结构”
图20是示出基座部1具有开孔结构的示例的图。在图20所示的示例中,基座部1由具有开孔结构的材料(例如具有允许用户乘坐在其上的刚度的相对硬的泡沫橡胶或泡沫塑料)形成。在图20所示的示例中,整个基座部1具有开孔结构,但除沿水平方向基座部1的中心附近以外的周边部分可以具有开孔结构。
即使当基座部1具有开孔结构时,空气也可以沿上下方向通过基座部1,并且因此可以降低由基座部1的振动引起的噪音。此外,在使基座部1旋转的形式中,除了隔音效果之外,还提供了使基座部1容易旋转的效果。
注意,基座部1的一部分可以由具有开孔结构的材料(例如海绵)形成,该材料例如为具有当材料单独使用时用户不能乘坐在其上的刚度的相对软的泡沫橡胶或泡沫塑料。在这种情况下,基座部1的下部由具有等于或大于一定水平的刚度的材料(在其处可以设置或不设置孔9的结构等)制成,并且基座部1的上部由具有开孔结构的相对软的材料(例如海绵)制成。
例如,开孔结构的相对软的部分被制成比基座部1的竖直幅度厚。当基座部1振动时,基座部1上方的空气的振动被开孔结构的相对软的部分吸收,并且因此可以防止产生噪音。
注意,可以适当地组合允许空气沿上下方向通过的多孔结构、丝网结构和开孔结构。
<<第六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描述本技术的第六实施方式。图21是从上方观察的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振动呈现装置15的视图。图22是从横向方向观察的沿图21所示的B-B'截取的振动呈现装置15的截面图。
如这些图所示,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振动呈现装置15包括在水平方向上彼此相邻布置的多个振动单元16。一个振动单元16对应于上述每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振动呈现装置。在图21和图22所示的示例中,振动单元16的数目为四,但振动单元16的数目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其是两个或更多个即可。
在图21和图22所示的示例中,振动单元16的配置(振动部2的配置)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振动呈现装置10的配置相同的配置。另一方面,振动单元16的配置(振动部2的配置)可以被配置成对应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振动呈现装置之中的任何振动呈现装置。
每个振动单元16包括基座部1、三个振动部2、四个锁定构件3、框架4、第一缓冲部5和八个第二缓冲部6。
振动呈现装置15还包括第三缓冲部7,第三缓冲部7布置在彼此相邻的振动单元16的基座部1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之间。第三缓冲部7由具有一定弹性力的构件例如橡胶或凝胶(例如α凝胶)构成。
在图21和图22所示的示例中,在振动呈现装置15中,基座部1的两个侧面在四个位置处与其他基座部相对,并且为四个位置中的每一个位置设置两个第三缓冲部7。因此,提供总共八(4×2)个第三缓冲部7。注意,可以适当地改变第三缓冲部7的数目。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由于设置了第三缓冲部7,因此可以防止彼此相邻的基座部1彼此碰撞并且防止产生噪音。注意,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那样,在使基座部1绕竖直轴旋转并振动的形式中,彼此相邻的基座部1可能相互碰撞而产生噪音,并且因此以这样的形式设置第三缓冲部7特别有效。
<<各种变型>>
在上述描述中,已经描述了第一振动部2a的第一振动方向为竖直方向的情况。另一方面,第一振动部2a的第一振动方向也可以是水平面内的方向。此外,在以上描述中,已经描述了振动呈现装置包括三个振动部2的情况(除第四实施方式以外)。另一方面,典型地,振动呈现装置仅需要包括具有不同振动特性的至少两个振动部2(第一振动部2a和第二振动部2b)。
本技术可以具有以下配置。
(1)一种振动呈现装置,包括:
基座部,用户能够乘坐在所述基座部上;
第一振动部,其被设置到所述基座部并且具有第一振动特性;以及
第二振动部,其被设置到所述基座部并且具有与所述第一振动特性不同的第二振动特性。
(2)根据(1)所述的振动呈现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振动部的第一振动方向与所述第二振动部的第二振动方向是不同的方向。
(3)根据(2)所述的振动呈现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振动方向和所述第二振动方向彼此正交。
(4)根据(3)所述的振动呈现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振动方向是与所述基座部垂直的方向,并且
所述第二振动方向是与所述基座部水平的方向。
(5)根据(4)所述的振动呈现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振动部布置在与所述基座部的重心对应的位置处,并且
所述第二振动部布置在偏离所述基座部的重心的位置处。
(6)根据(5)所述的振动呈现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振动方向是与连接所述基座部的重心和所述第二振动部的直线不平行的方向。
(7)根据(6)所述的振动呈现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振动方向是与连接所述基座部的重心和所述第二振动部的直线正交的方向。
(8)根据(7)所述的振动呈现装置,还包括:
第三振动部,其具有所述第二振动特性、在所述第二振动方向上振动并且布置在所述基座部的重心的与所述第二振动部相对的一侧的位置处。
(9)根据(8)所述的振动呈现装置,其中,
以相反的相位驱动所述第二振动部和所述第三振动部。
(10)根据(5)所述的振动呈现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振动方向是与连接所述基座部的重心和所述第二振动部的直线平行的方向。
(11)根据(10)所述的振动呈现装置,还包括:
第三振动部,其具有所述第二振动特性、在所述第二振动方向上振动并且布置在所述基座部的重心的与所述第二振动部相对的一侧的位置处。
(12)根据(11)所述的振动呈现装置,其中,
以相同的相位驱动所述第二振动部和所述第三振动部。
(13)根据(1)所述的振动呈现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振动部的第一振动方向与所述第二振动部的第二振动方向是相同的方向。
(14)根据(13)所述的振动呈现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振动方向和所述第二振动方向是垂直于所述基座部的方向。
(15)根据(14)所述的振动呈现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振动部布置在与所述基座部的重心对应的位置处,并且
所述第二振动部布置在偏离所述基座部的重心的位置处。
(16)根据(15)所述的振动呈现装置,还包括:
第三振动部,其具有所述第二振动特性、在所述第二振动方向上振动并且布置在所述基座部的重心的与所述第二振动部相对的一侧的位置处。
(17)根据(16)所述的振动呈现装置,其中,
以相反的相位驱动所述第二振动部和所述第三振动部。
(18)根据(14)所述的振动呈现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振动部和所述第二振动部中的每一个布置在与所述基座部的重心对应的位置处。
(19)根据(18)所述的振动呈现装置,其中,
以相同的相位驱动所述第二振动部和所述第三振动部。
(20)根据(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呈现装置,其中,
所述基座部包括多孔结构、丝网结构或开孔结构中的至少一者。
(21)根据(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呈现装置,其中,
所述基座部包括下表面,并且
所述振动呈现装置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基座部的所述下表面上的锁定构件,以及
框架,其从下方支承所述基座部并且限制所述锁定构件的水平移动。
(22)根据(21)所述的振动呈现装置,还包括:
第一缓冲部,其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与所述框架之间;以及
第二缓冲部,其设置在所述锁定构件与所述框架之间。
(23)根据(22)所述的振动呈现装置,其中,
所述振动呈现装置包括多个振动单元,每个振动单元包括所述基座部、所述第一振动部和所述第二振动部并且被布置成在水平方向上彼此相邻,并且
所述振动呈现装置还包括第三缓冲部,所述第三缓冲部设置在彼此相邻的所述振动单元的所述基座部的两个侧面之间,所述两个侧面面向彼此。
(24)根据(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呈现装置,其中,
所述振动特性是频率特性。
附图标记列表
1 基座部
2 振动部
3 锁定构件
4 框架
5 第一缓冲部
6 第二缓冲部
7 第三缓冲部
10至15 振动呈现装置

Claims (20)

1.一种振动呈现装置,包括:
基座部,用户能够乘坐在所述基座部上;
第一振动部,其被设置到所述基座部并且具有第一振动特性;以及
第二振动部,其被设置到所述基座部并且具有与所述第一振动特性不同的第二振动特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呈现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振动部的第一振动方向与所述第二振动部的第二振动方向是不同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呈现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振动方向和所述第二振动方向彼此正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动呈现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振动方向是与所述基座部垂直的方向,并且
所述第二振动方向是与所述基座部水平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动呈现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振动部布置在与所述基座部的重心对应的位置处,并且
所述第二振动部布置在偏离所述基座部的重心的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动呈现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振动方向是与连接所述基座部的重心和所述第二振动部的直线不平行的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振动呈现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振动方向是与连接所述基座部的重心和所述第二振动部的直线正交的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振动呈现装置,还包括:
第三振动部,其具有所述第二振动特性、在所述第二振动方向上振动并且布置在所述基座部的重心的与所述第二振动部相对的一侧的位置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振动呈现装置,其中,
以相反的相位驱动所述第二振动部和所述第三振动部。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动呈现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振动方向是与连接所述基座部的重心和所述第二振动部的直线平行的方向。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振动呈现装置,还包括:
第三振动部,其具有所述第二振动特性、在所述第二振动方向上振动并且布置在所述基座部的重心的与所述第二振动部相对的一侧的位置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振动呈现装置,其中,
以相同的相位驱动所述第二振动部和所述第三振动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呈现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振动部的第一振动方向与所述第二振动部的第二振动方向是相同的方向。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振动呈现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振动方向和所述第二振动方向是垂直于所述基座部的方向。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振动呈现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振动部布置在与所述基座部的重心对应的位置处,并且
所述第二振动部布置在偏离所述基座部的重心的位置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振动呈现装置,还包括:
第三振动部,其具有所述第二振动特性、在所述第二振动方向上振动并且布置在所述基座部的重心的与所述第二振动部相对的一侧的位置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振动呈现装置,其中,
以相反的相位驱动所述第二振动部和所述第三振动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振动呈现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振动部和所述第二振动部中的每一个布置在与所述基座部的重心对应的位置处。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振动呈现装置,其中,
以相同的相位驱动所述第二振动部和所述第三振动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呈现装置,其中,
所述基座部包括多孔结构、丝网结构或开孔结构中的至少一者。
CN202180015870.4A 2020-02-27 2021-02-16 振动呈现装置 Pending CN11513539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32073 2020-02-27
JP2020-032073 2020-02-27
PCT/JP2021/005684 WO2021172093A1 (ja) 2020-02-27 2021-02-16 振動提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35391A true CN115135391A (zh) 2022-09-30

Family

ID=77490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15870.4A Pending CN115135391A (zh) 2020-02-27 2021-02-16 振动呈现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410021A1 (zh)
JP (1) JPWO2021172093A1 (zh)
CN (1) CN115135391A (zh)
DE (1) DE112021001339T5 (zh)
WO (1) WO202117209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3441A (ja) * 1991-07-18 1993-02-0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2軸振動台装置
SE9400135D0 (sv) * 1994-01-19 1994-01-19 Stephan Tomac Ryggbänk
JPH0898957A (ja) * 1994-09-29 1996-04-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立体表示装置および観賞用椅子
DE19743902C2 (de) * 1996-10-07 2002-06-27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Entspannungsvorrichtung
JP2000089894A (ja) * 1998-09-09 2000-03-31 Sony Corp データ変換装置、データ変換方法及びデータ変換機能を有する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情報記録媒体
US6620117B1 (en) * 2000-01-20 2003-09-16 Connextech, L.L.C. Vibrational device for stimulating tissue and organs
JP2002052247A (ja) * 2000-08-10 2002-02-19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ゲーム機用マッ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ゲーム機
JP2007268012A (ja) * 2006-03-31 2007-10-18 Toto Ltd バランス訓練装置
US9078523B2 (en) * 2008-10-11 2015-07-14 D-Box Technologies Inc. Electronic display for vibro-kinetic platform
KR20110139613A (ko) * 2010-06-23 2011-12-29 씨제이포디플렉스 주식회사 영상물 상영 시설용 모션 의자 조립체 및 이를 사용한 영상물 상영 방법
KR20140105877A (ko) * 2012-07-09 2014-09-03 주식회사 케이스카이 게임 보트의 롤링장치
US11628106B1 (en) * 2015-03-11 2023-04-18 Rosiella L. Chitalu Wheelchair with integral massaging units
JP6768407B2 (ja) * 2016-08-22 2020-10-14 株式会社コーエーテクモゲームス ゲーム装置
KR102020349B1 (ko) * 2017-08-22 2019-09-11 주식회사 세라젬 진동자를 구비한 마사지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72093A1 (ja) 2021-09-02
US20220410021A1 (en) 2022-12-29
JPWO2021172093A1 (zh) 2021-09-02
DE112021001339T5 (de) 2023-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60774B1 (ko) 오디오 드라이버 및 전력 공급 유닛 아키텍처
US6224380B1 (en) Portable and compact motion simulator with a single degree-of-freedom
CN108702573B (zh) 平板扬声器和显示装置
KR101755128B1 (ko) 가상현실 극장 구조
US8767985B2 (en) Ambiophonic headrest
TWI416511B (zh) 硬碟機之制止振動之系統及吸收儲存裝置之振動之方法
US7883072B2 (en) Shaking apparatus, shaking method, and audiovisual system
US20170371172A1 (en) Volumetric 3D Display
JP3035704B1 (ja) 電気−機械振動変換器
KR200488229Y1 (ko) 통합형 스피커들
US20220410021A1 (en) Vibration presentation apparatus
JP3859633B2 (ja) 動吸振器、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動吸振器の対応振動数決定方法
WO2018229996A1 (ja) Vrアミューズメント用搭乗装置
KR20180044006A (ko) 입체진동체감형 의자, 의자 번들, 및 이를 운용하는 방법
US10397562B2 (en) 4D platform for home use and 4D system for home use
US10951088B2 (en)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he vibration of a platform
CN207611233U (zh) 电子装置
JP7083121B1 (ja) 構造体、振動デバイス及び体感音響装置
KR200491111Y1 (ko) 다른 착석 방향들을 가지는 운동 장치
US20030067197A1 (en) Chair for a body-sensible acoustic device
JP4980029B2 (ja) 振動装置
JP2006258112A (ja) 電子機器の免震装置
JPS6137723Y2 (zh)
JP2002208252A (ja) ディスク装置
JPH02113144A (ja) 3次元免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