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26935A - 长条构件的保持器 - Google Patents

长条构件的保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26935A
CN115126935A CN202210301806.9A CN202210301806A CN115126935A CN 115126935 A CN115126935 A CN 115126935A CN 202210301806 A CN202210301806 A CN 202210301806A CN 115126935 A CN115126935 A CN 1151269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holding
fixed
flange portion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0180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津岛匡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olax Inc
Original Assignee
Piolax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olax Inc filed Critical Piolax Inc
Publication of CN1151269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269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00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e.g. hangers, holders, clamps, cleats, clips, brackets
    • F16L3/08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e.g. hangers, holders, clamps, cleats, clips, brackets substantially surrounding the pipe, cable or protective tubing
    • F16L3/10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e.g. hangers, holders, clamps, cleats, clips, brackets substantially surrounding the pipe, cable or protective tubing divided, i.e. with two or more members engaging the pipe, cable or protective tubing
    • F16L3/1066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e.g. hangers, holders, clamps, cleats, clips, brackets substantially surrounding the pipe, cable or protective tubing divided, i.e. with two or more members engaging the pipe, cable or protective tubing with three or more members surrounding the pi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8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l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5/0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 F16B5/06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clamps or clips
    • F16B5/0685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to strips or ba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30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 H02G3/32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using mounting cla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Supports For Pipes And Cable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Insertion Pins And Rivet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长条构件的保持器。提供长条构件的保持器,即使对保持构件向背离被固定构件的方向施加力,也能使防振构件不易从保持构件脱离,并且能使保持器在高度方向上紧凑。该保持器(10)具备:保持构件(20),具有主体部(30);防振构件(50),由弹性材料形成;以及固定构件(80),固定构件(80)具有第一凸缘部(81)、轴部(83)以及卡合脚(85),主体部(30)具有一对侧壁(31、31)和插入肋(39、39),防振构件(50)具有:一对插入槽(55、55);第二凸缘部(63);第三凸缘部(65);固定构件保持部(69),容纳并保持第一凸缘部(81)和轴部(83);以及开口,供卡合脚(85)插出。

Description

长条构件的保持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线状、管状或棒状的长条构件进行保持的长条构件的保持器。
背景技术
例如,在汽车中,会使用筒管(pipe)、管(tube)、线(wire)、电缆(cable)、线束(harness)等,但它们有时会产生缠绕、与其他构件干扰或者破损等不良情况,通常,多数情况下会将它们容纳保持于一些保持器,通过该保持器将它们配设于车内的规定位置。
作为现有的这种保持器,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了一种夹具,具备:夹具主体,形成有装接孔;防振构件,装接于装接孔且形成有长孔;以及卡夹,将插入长孔的颈部和长板一体成型而成。所述防振构件中设有:圆板部,形成为圆形状;长孔凸台,从该圆板部突出设置;以及凸缘部,设于该长孔凸台的顶端部,形成为与长孔凸台对应的长条环状。
而且,将防振构件的长孔凸台沿垂直方向插入至夹具主体的装接孔,并且将凸缘部卡定于装接孔周缘,由此将防振构件装接于夹具主体。其后,从防振构件的下方开口插入卡夹的长板和颈部,使卡夹的长板从防振构件的凸缘部内侧插出,使卡夹旋转90°,由此使卡夹的长板的长尺寸方向与防振构件的凸缘部的长尺寸方向正交,将卡夹组装于防振构件。在该状态下,将卡夹插入安装孔并使卡夹与安装孔卡合,由此将保持器安装于车身面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26394号公报
但是,在保持器安装于安装孔的状态下,有时会对保持器向背离车身面板的方向施加力。在该情况下,防振构件的凸缘部卡定于夹具主体的装接孔周缘,因此能抑制防振构件相对于保持构件的脱离。
因此,可以认为,为了使防振构件不易从保持构件脱离,增加凸缘部相对于装接孔周缘的卡定量即可。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的夹具中的防振构件沿垂直方向插入至夹具主体的装接孔,因此对于使凸缘部大型化是有极限的,无法确保凸缘部相对于装接孔周缘的卡定量大,无法否定防振构件会从保持构件脱离的可能性。
此外,在将卡夹组装于防振构件的状态下,在防振构件的凸缘部的表面配置有卡夹的长板,因此恐怕会使保持器在高度方向以该长板的厚度的量大型化。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条构件的保持器,即使对保持构件向背离被固定构件的方向施加力,也能使防振构件不易从保持构件脱离,并且能使保持器在高度方向上紧凑。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为一种保持器,被固定于形成有固定孔的被固定构件,对长条构件进行保持,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器具备:保持构件,具有对所述长条构件进行保持的保持部和与该保持部连接设置的主体部;防振构件,由弹性材料形成,被保持于所述保持构件,并且抵接于所述被固定构件;以及固定构件,装接于该防振构件,并且插入至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固定孔卡合,所述固定构件具有:第一凸缘部;轴部,与该第一凸缘部连接设置,插入至所述固定孔;以及卡合脚,形成于该轴部,与所述固定孔卡合,所述主体部具有:一对对置的侧壁;连结壁,将一对侧壁彼此连结;侧方开口,向与所述固定构件对所述固定孔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开口,接受所述防振构件;以及插入肋,形成于所述一对侧壁的内表面,所述保持器具有防脱部,该防脱部设于所述保持构件与所述防振构件之间,将所述防振构件防脱保持于所述保持构件,所述防振构件具有:插入槽,形成于所述保持构件的、与所述一对侧壁对置的壁面,供所述插入肋插入;第二凸缘部,设于从该插入槽起背离所述被固定构件的位置;第三凸缘部,设于从所述插入槽起接近所述被固定构件的位置;固定构件保持部,设于所述防振构件的内侧,在将所述防振构件保持于所述保持构件时,以不使所述第一凸缘部和所述轴部与所述保持构件接触的方式容纳并保持所述第一凸缘部和所述轴部;以及开口,形成为与该固定构件保持部连通,供所述卡合脚插出。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在将防振构件保持于保持构件时,从保持构件的侧方开口将防振构件插入,因此能增大防振构件的第二凸缘部,确保保持构件与插入肋的卡合面积大,其结果是,即使对保持构件向远离被固定构件的方向施加力,也能使防振构件不易从保持构件脱离。此外,在将固定构件装接于防振构件时,以不使第一凸缘部和轴部与保持构件接触的方式第一凸缘部和轴部容纳并保持在设于防振构件的内侧的固定构件保持部,因此能使保持器在高度方向上紧凑。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长条构件的保持器的第一实施方式,是其分解立体图。
图2是该保持器的立体图。
图3是该保持器的主视图。
图4是该保持器的剖视图。
图5是沿着图2的D-D箭头线的剖视图。
图6是构成该保持器的保持构件的仰视图。
图7是构成该保持器的防振构件的仰视图。
图8是对该保持器的组装过程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长条构件的保持器的第二实施方式,是其分解立体图。
图10是该保持器的立体图。
图11是该保持器的剖视图。
图12是沿着图10的E-E箭头线的剖视图。
图13是构成该保持器的保持构件的仰视图。
图14是构成该保持器的防振构件的仰视图。
图15是构成该保持器的防振构件的侧视图。
图16是对该保持器的组装过程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17示出了本发明的长条构件的保持器的第三实施方式,是其分解立体图。
图18是该保持器的立体图。
图19是沿着图18的G-G箭头线的剖视图。
图20是构成该保持器的保持构件的仰视图。
图21示出了本发明的长条构件的保持器的第四实施方式,是其分解立体图。
图22是从与图21不同的方向观察构成该保持器的保持构件的立体图。
图23是该保持器的立体图。
图24是该保持器的主视图。
图25是该保持器的剖视图。
图26是沿着图23的I-I箭头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被固定构件;5:固定孔;10、10A、10B、10C:长条构件的保持器(保持器);20、20A、20B、20C:保持构件;21:长条构件保持部;30:主体部;31、32:侧壁;35:侧方开口;37、38:顶壁;38a:第一顶壁;45:第一肋;39:插入肋;50、50A、50B、50C:防振构件;52、52:侧部;52c:开口;55:插入槽;63、64:第二凸缘部;65、66:第三凸缘部;70:第二肋;71:第一凹部(凹部);73:第二凹部;75:插通孔;75b:另一端开口(开口);80、80A:固定构件;81:第一凸缘部;83:轴部;85:卡合脚;P:长条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长条构件的保持器的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长条构件的保持器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图8中记载有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长条构件的保持器10(以下,简称为“保持器10”)固定于形成有固定孔5的被固定构件1,对长条构件P进行保持。
本实施方式中的被固定构件1例如为车身面板、车身框架等。此外,长条构件P例如为筒管、管、软管、杆、线、电缆、线束、绳(cord)等线状、管状或者棒状的构件。需要说明的是,形成于被固定构件1的固定孔5形成为圆形状,但例如也可以为椭圆形状、矩形状等。
如图1所示,该保持器10主要由以下构件构成:保持构件20,具有长条构件保持部21和主体部30;防振构件50,由弹性材料形成;以及固定构件80,装接于防振构件50并且与固定孔5卡合。此外,在保持构件20与防振构件50之间设有将防振构件50防脱保持于保持构件20的防脱部。
如图1所示,固定构件80具有:第一凸缘部81;轴部83,与该第一凸缘部81连接设置,插入至固定孔5;以及卡合脚85,形成于该轴部83并且与该固定孔5卡合。需要说明的是,将固定构件80的轴部83对固定孔5的插入方向设为“插入方向A”。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凸缘部81沿一个方向延伸得长,成为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状的长板状。此外,轴部83包括:基部87,从第一凸缘部81的一端面(接近被固定构件1的面)伸出,该基部87的轴向剖面形成为大致十字状;中间部89,形成为与该基部87的延伸方向顶端部连结的大致圆板状;以及头部91,从该中间部89伸出。
而且,从头部91的伸出方向顶端的两侧面朝向第一凸缘部81向斜外方以形成为锚状的方式延伸设置有一对卡合脚85、85。各卡合脚85形成为能挠曲变形。此外,在各卡合脚85的伸出方向顶端部形成有形成为阶梯状的多个卡合部85a,与被固定构件1的厚度对应地卡合于固定孔5的背侧(与被固定构件1的配置有保持构件20的表侧相反的一侧)周缘。
而且,从构成轴部83的中间部89的外周以沿周向隔开均等的间隔的方式突出设置有多个卡定突起89a。如图4所示,这些卡定突起89a卡定于防振构件50的插通孔75的一端开口75a的一端侧(背侧)周缘,能将固定构件80装接于防振构件50。
以上说明的固定构件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所有部分(第一凸缘部、轴部以及卡合脚等)由公知的合成树脂材料一体形成。此外,固定构件的各部分(第一凸缘部、轴部以及卡合脚等)的形状、构造等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卡合脚也可以设为形成为从轴部顶端突出三个以上的锚状。此外,第一凸缘部也可以为圆形状等,但在形成为长板状、矩形状形状的情况下能限制该固定构件相对于防振构件旋转,因此优选。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一端面”或“一端侧”表示接近被固定构件1的面或接近被固定构件1的一侧,“另一端面”或“另一端侧”表示“一端面”或“一端侧”的相反侧,即背离被固定构件1的面或背离被固定构件1的一侧。
接着,对保持构件20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该保持构件20具有:长条构件保持部21,对长条构件P进行保持;主体部30,与该长条构件保持部21连接设置,成为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长条构件保持部21形成本发明中的“保持部”。
主体部30以沿该主体部30的长尺寸方向延伸且相互平行的方式对置配置有一对侧壁31、31。该一对侧壁31、31在与主体部30的长尺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一侧(背面侧),通过背面壁33(参照图6)相互连结。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所示,背面壁33配置为与一对侧壁31、31正交。
此外,一对侧壁31、31的与背面壁33相反的一侧开口,设有侧方开口35。如图1所示,该侧方开口35在与固定构件80的轴部83对固定孔5的插入方向A正交的方向开口,能接受防振构件50。即能从保持构件20的侧方开口35将防振构件50插入至主体部30。需要说明的是,将防振构件50对侧方开口35的插入方向设为“插入方向B”。
此外,在一对侧壁31、31的背离被固定构件1的位置配置有顶壁37,该顶壁37将一对侧壁31、31彼此连结。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背面壁33和顶壁37形成本发明中的“连结壁”。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的主体部30形成为通过设于与背面壁33相反的一侧的侧方开口35而在侧方开口,并且在与顶壁37相反的底部侧也开口的大致四边框状。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所示,该主体部30成为背面壁33的长度形成得比各侧壁31的长度稍长的大致长方形状的四边框状。
此外,在一对侧壁31、31的内表面形成有插入肋39、39。如图6所示,各插入肋39形成为从对应的侧壁31的内表面中的主体部30的背面侧朝向正面侧(从背面壁33侧向侧方开口35侧)延伸的突条。需要说明的是,各插入肋39的一端与所述背面壁33连结。
此外,如图6所示,在一对插入肋39、39的内侧缘部形成有形成为大致圆形状的轴插入孔41。此外,在一对插入肋39、39的内侧缘部中的比所述轴插入孔41靠主体部30的侧方开口35侧(正面侧)形成有宽度比轴插入孔41的内径窄的防脱槽43。如图5所示,该防脱槽43以一定的宽度H形成。此外,防脱槽43的宽度H形成为比后述的防振构件50的筒状部67的外径R小。通过该防脱槽43来限制筒状部67从轴插入孔41的脱落。该防脱槽43成为本发明中的“防脱部”中的一个。
另一方面,所述长条构件保持部21与主体部30的一方的侧壁31侧连接设置。该长条构件保持部21具有:底壁23,从所述侧壁31的被固定构件一侧的部位沿主体部30的长尺寸方向延伸规定长度;以及保持壁25,从该底壁23隔开规定间隔立起设置,通过该底壁23和该保持壁25来划出用于对长条构件P进行保持的保持空间27。此外,从侧壁31和保持壁25的内表面(朝向保持空间27侧的面)起,多个保持爪29朝向所述底壁23侧向斜内方伸出。其结果是能将长条构件P防脱保持于保持空间27。需要说明的是,长条构件保持部的形状、构造只要能保持长条构件P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隔开规定间隔配置多个保持壁25而能保持多个长条构件P
以上说明的保持构件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所有部分(长条构件保持部、主体部以及插入肋等)由公知的合成树脂材料一体形成。此外,保持构件的各部分(长条构件保持部、主体部以及插入肋等)的形状、构造等没有特别限定。
接着,对防振构件50进行说明。
如图1、图4以及图7所示,该防振构件50与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状的四边框状的所述主体部30对应地,整体形成为沿一个方向延伸得较长的大致长方形状的方框形状。此外,防振构件50具有:一对插入槽55;第二凸缘部63,设于从该插入槽55起背离被固定构件1的位置(插入槽55的另一端侧);第三凸缘部65,设于从所述插入槽55起接近被固定构件1的位置(插入槽55的一端侧);固定构件保持部69,设于防振构件50的内侧,容纳保持固定构件80的第一凸缘部81和轴部83;以及开口(在此为后述的一端开口75b),形成于第三凸缘部65,供固定构件80的卡合脚85插出。
位于防振构件50的长尺寸方向的两侧面53、53形成与保持构件20的一对侧壁31、31对置的壁面。而且,在防振构件50的两侧面53、53的背离被固定构件1的一端面与接近被固定构件1的另一端面之间,形成有供一对插入肋39、39插入的一对插入槽55、55。需要说明的是,各插入槽55相互平行地延伸。
此外,在防振构件50的插入方向B侧的面57和其相反的一侧的面59中的与所述插入肋39匹配的高度位置分别形成有连结槽61、61。各连结槽61、61相互平行地延伸,并且与各插入槽55、55连结。即在本实施方式的防振构件50中,遍及其周向的整周地形成有槽55、61,通过各槽55、61形成有连续的环状槽。
而且,在防振构件50中,在从所述插入槽55起背离被固定构件1的位置设有第二凸缘部63,在从所述插入槽55起接近被固定构件1的位置设有第三凸缘部65。两凸缘部63、65均形成为外周形状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状的规定厚度的凸缘状。
而且,如图3和图4所示,当一对插入肋39、39插入至一对插入槽55、55时,第二凸缘部63的一端面与插入肋39的另一端面卡合,第三凸缘部65的另一端面与插入肋39的一端面卡合,由此通过两凸缘部63、65来夹持插入肋39,将防振构件50保持于保持构件20。
此外,如上所述,在将防振构件保持于保持构件20时,如图4所示,防振构件50的第二凸缘部63的另一端面抵接于保持构件20的顶壁37的一端面。
而且,如图3、图4所示,在第二凸缘部63与第三凸缘部65之间设有外周形成为圆形状并且在内侧形成有内部空间的筒状部67。如图5所示,筒状部67的外径R形成得比设于保持构件20的轴插入孔41的内径小,并且比防脱槽43的宽度H大。其结果是,如图5的箭头F所示,在对防振构件50向与防振构件50对侧方开口35的插入方向B相反的方向施加了力的情况下,筒状部67会抵接于防脱槽43的内侧缘,因此限制筒状部67从轴插入孔41的脱落。该筒状部67是本发明中的“防脱部”中的一个。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于保持构件20与防振构件50之间的防脱部如上所述地包括:防脱槽43,设于保持构件20侧;以及筒状部67,设于防振构件50侧,但作为防脱部,不限定于该方案(对于其他方案,将在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中进行说明)。
所述固定构件保持部69设于防振构件50的内侧,在防振构件50保持于保持构件20时,以不使固定构件80的第一凸缘部81和轴部83与保持构件20接触的方式容纳并保持第一凸缘部81和轴部83。
如图1所示,在第二凸缘部63的另一端面形成有形成为朝向一端侧以规定深度凹陷的形状(下方凹陷的形状)的第一凹部71,该第一凹部71形成固定构件保持部69的一部分。该第一凹部71比第二凸缘部63的外周形状小一圈,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状的凹状,并且成为适合固定构件80的第一凸缘部81的形状。此外,第一凹部71的深度(从第二凸缘部63的另一端面至第一凹部71的底面的长度)形成得比第一凸缘部81的厚度大(参照图4)。
而且,如图4所示,在第三凸缘部65的一端面的中央部,形成有形成为朝向另一端侧凹陷的形状(上方凹陷的形状)的第二凹部73。如图7所示,第二凹部73的内周形成为圆形状,该第二凹部73设于防振构件50的中央。
而且,如图4、图8所示,在上述的第一凹部71内容纳有固定构件80的第一凸缘部81。即第一凹部71形成本发明中的“凹部”。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一凹部71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状的凹状,且第一凸缘部81形成为适合于该第一凹部71的大致长方形状的长板状,因此当将第一凸缘部81容纳于第一凹部71时,会限制固定构件80相对于防振构件50旋转。此外,如图4所示,以使第一凸缘部81的另一端面位于比第二凸缘部63的另一端面(第二凸缘部63的背离被固定构件1的面)低的位置的方式将第一凸缘部81容纳于第一凹部71内。
此外,如图1所示,在防振构件50具有沿与固定构件80对固定孔5的插入方向A相同的方向贯通并且周围连续的插通孔75,该插通孔75形成固定构件保持部69的一部分。
若一并参照图4,则本实施方式的插通孔75在从设于第二凸缘部63的内侧的第一凹部71的底面(接近被固定构件1的面)中央穿过筒状部67的内部空间,到达设于第三凸缘部65的内侧的第二凹部73的顶面(背离被固定构件1的面)的范围内贯通地形成为与固定构件80的插入方向A成为相同方向。此外,该插通孔75的内周形成为圆形状,并且第一凹部71的底面侧开口形成另一端开口75b,并且第二凹部73的顶面开口形成一端开口75a。
而且,如图1的箭头A所示,从插通孔75的另一端开口75b使固定构件80的轴部83和卡合脚85插入,从该插通孔75的一端开口75a使固定构件80的卡合脚85插出。即插通孔75的一端开口75a形成本发明中的“开口”。此外,如图1的箭头A所示,当固定构件80的轴部83的基部87插入插通孔75内时,第一凸缘部81与插通孔75的另一端开口75b的另一端侧(表侧)周缘卡合,并且轴部83的中间部89从插通孔75的一端开口75a插出,设于该中间部89的外周的多个卡定突起89a与一端开口75a的一端侧(背侧)周缘卡定,将固定构件80装接于防振构件50(参照图4)。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凹部71、第二凹部73以及插通孔75构成固定构件保持部69。
此外,如图1和图4所示,防振构件50具有抵接于被固定构件1的抵接部77。若一并参照图7,则在第三凸缘部65的一端面侧,从各角部突出设置有多个抵接部77。各抵接部77的内周77a(朝向插通孔75的轴心C的周面)形成为圆弧状,能防止各抵接部77与上述第二凹部73的干扰,并且能最大限度地确保各抵接部77与被固定构件1的抵接面积。
以上说明的防振构件50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所有部分(插入槽、第二凸缘部、第三凸缘部、筒状部以及抵接部等)例如由橡胶、弹性体等具有防振性能的弹性树脂材料一体形成。此外,防振构件的各部分(插入槽、第二凸缘部、第三凸缘部、筒状部以及抵接部等)的形状、构造等没有特别限定。
(作用效果)
接着,对包括上述构成的保持器10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将固定构件80装接于防振构件50。即如图1所示,将固定构件80的轴部83与防振构件50的插通孔75对位,从插通孔75的另一端开口75b将固定构件80的轴部83插入。如此,则如图4所示,轴部83插入插通孔75内,使防振构件50的插通孔75的周缘部挠曲变形并被推入,多个卡合脚85从插通孔75的一端开口75a伸出。并且,在第一凹部71内容纳有第一凸缘部81,在插通孔75的另一端开口75b的另一端侧周缘卡合有第一凸缘部81,而且,轴部83的中间部89从插通孔75的一端开口75a插出,通过使多个卡定突起89a卡定于一端开口75a的一端侧周缘,能将固定构件80装接于防振构件50。
接着,将装接有固定构件80的防振构件50保持于保持构件20。即如图8所示,在防振构件50的一对插入槽55、55与保持构件20的一对插入肋39、39匹配的状态下,如图8的箭头B所示,从保持构件20的侧方开口35将装接有固定构件80的防振构件50推入。如此,一对插入肋39、39插入至一对插入槽55、55,防振构件50在由一对插入肋39、39引导的同时被推入。由此,防振构件50的筒状部67从保持构件20的防脱槽43的顶端开口插入,通过防脱槽43的内侧缘从外周按压筒状部67,一边稍稍压扁该筒状部67,使其弹性变形,一边将筒状部67插入。
而且,当筒状部67插入至保持构件20的轴插入孔41内时,筒状部67弹性复原为原本的外径,与防脱槽43的宽度H相比直径扩大,将筒状部67防脱保持于轴插入孔41内(参照图5)。并且,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凸缘部63的一端面与插入肋39的另一端面卡合,第三凸缘部65的另一端面与插入肋39的一端面卡合,通过两个凸缘部63、65夹持插入肋39,因此如图2~图4所示,能将防振构件50以防脱的状态保持于保持构件20。
其后,将保持器10固定于被固定构件1。即如图3的箭头A所示,从固定孔5的表侧开口将从保持构件20的一端开口75a插出的固定构件80的卡合脚85插入。如此,一对卡合脚85被固定孔5的内周按压而向内方挠曲变形。其后,推入保持器10直至保持器10的抵接部77与被固定构件1抵接。然后,当卡合脚85的卡合部85a从固定孔5的背侧开口伸出时,一对卡合脚85弹性复原,与固定孔5的背侧周缘卡合,并且通过抵接于被固定构件1的表面的多个抵接部77夹持被固定构件1,如图4所示,能将保持器10固定于被固定构件1。
然后,将长条构件P插入至保持构件20的保持部21的保持空间27,由此,该长条构件P被保持爪29保持,能通过保持器10将长条构件P配设于被固定构件1。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将保持器10固定于被固定构件1之前保持长条构件P。
而且,在该保持器10中,在将防振构件50保持于保持构件20时,从保持构件20的侧方开口35将防振构件50插入(参照图1),因此能将防振构件50的第二凸缘部63形成得大,能确保保持构件20与插入肋39的卡合面积大。其结果是,即使对保持构件20向远离被固定构件1的方向施加力,也能使防振构件50不易从保持构件20脱离。
此外,在将固定构件80装接于防振构件50时,如图4所示,以使第一凸缘部81和轴部83与保持构件20不接触的方式,将第一凸缘部81和轴部83容纳并保持于设于防振构件50的内侧的固定构件保持部69,因此能使保持器10在高度方向上紧凑。即在将固定构件80装接于防振构件50时,如图4所示,使固定构件80的一部分与防振构件50重叠(overlap),因此能与之相应地使保持器10在高度方向上紧凑。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保持器10具备插入至固定孔5并与该固定孔5卡合的固定构件80,但在使该固定构件80插入至固定孔5并与该固定孔5卡合,将保持器10固定于被固定构件1的状态下(参照图4),成为防振构件50与被固定构件1抵接,因此能抑制从长条构件P产生的振动传递至被固定构件1。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在防振构件50的第二凸缘部63的背离被固定构件1的面形成有形成为固定构件保持部69的一部分的第一凹部71,在该第一凹部71容纳有固定构件80的第一凸缘部81,因此能使保持器10在高度方向上更紧凑。
此外,第一凸缘部81以位于比第二凸缘部63的背离被固定构件1的面低的位置的方式被容纳于第一凹部71,因此在防振构件50被保持于保持构件20时,能可靠地防止第一凸缘部81与保持构件20接触。因此,能抑制产生于被固定构件1的振动经由固定构件80传递至保持构件20,能将保持器10以晃动少且稳定的方式固定于被固定构件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在将防振构件50保持于保持构件20时,第二凸缘部63的背离被固定构件1的面与顶壁37的接近被固定构件1的面抵接,因此能将防振构件50以晃动少且稳定的方式保持于保持构件20。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防振构件50具有在与固定构件80对固定孔5的插入方向A相同的方向贯通且周围连续的插通孔75,该插通孔75形成固定构件保持部69的一部分,并且该插通孔75的接近被固定构件1的一端开口75a形成本发明中的开口,从插通孔75的背离被固定构件1的另一端开口75b插入轴部83和卡合脚85,第一凸缘部81与插通孔75的背离被固定构件1的另一端开口75b的周缘卡合。
根据上述方案,在将固定构件80装接于防振构件50时,通过从防振构件50的插通孔75的背离被固定构件1的另一端开口75b插入固定构件80的轴部83和卡合脚85,使第一凸缘部81与该另一端开口75b的周缘卡合,能将固定构件80装接于防振构件50。其后,通过从保持构件20的侧方开口35插入防振构件50,能将防振构件50防脱保持于保持构件20,而此时,防振构件50对保持构件20的侧方开口35的插入方向B与固定构件80对防振构件50的插通孔75的插入方向A交叉,且插通孔75为周围连续而不具有切口等的形状,因此能使防振构件50不易从固定构件80脱落。
(长条构件的保持器的第二实施方式)
图9~图16中示出了本发明的长条构件的保持器的第二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对与所述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长条构件的保持器10A(以下简称为“保持器10A”)主要在以下方面不同:保持构件20A和防振构件50A的防脱构造、固定构件80A相对于防振构件50的装接构造等。
如图9所示,固定构件80A的第一凸缘部81A形成为大致正方形。此外,轴部83的基部87形成为圆形台状,并且具有与该基部87相比直径缩小的缩径部87a(参照图11),缩径部87a连结于第一凸缘部81A的一端面(背面)。而且,从中间部89的外周中的沿周向对置的两处突出设置有一对卡定突起89a、89a。
另一方面,如图9和图13所示,在保持构件20A的顶壁37的正面侧(侧方开口35侧)形成有形成为矩形孔状的一对防脱孔37a、37a。此外,如图13所示,从一对插入肋39、39的对置的内表面分别突出设置有防脱爪39a、39a。
而且,如图9和图14所示,防振构件50A包括:一对侧部52、52;以及连结部54,将该一对侧部52、52的背面侧端部彼此连结,该防振构件50A形成为在与连结部54相反的一侧具有侧方开口54a,侧部52的高度方向两侧也开口的大致“コ”字框状。此外,在各侧部52的外表面侧形成有插入槽55,在该插入槽55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设有第二凸缘部63和第三凸缘部65。需要说明的是,一对侧部52、52彼此的间隙中的接近被固定构件1的部分形成供固定构件80A的卡合脚85插出的开口52c(参照图11)。
而且,从各侧部52的另一端面(上端面)中的侧方开口54a侧分别突出设置有防脱突起52a,该防脱突起52a在背面侧设有锥面。而且,如图10所示,各防脱突起52a进入对应的防脱孔37a并与该防脱孔37a卡合,由此将防振构件50A防脱保持于保持构件20A。在本实施方式中,防脱突起52a和防脱孔37a成为本发明中的“防脱部”中的一个。
而且,如图12、图15所示,在各插入槽55的伸出方向的大致中央形成有防脱凹部55a。而且,如图12所示,保持构件20A的防脱爪39a与防脱凹部55a卡合,由此将防振构件50A防脱保持于保持构件20A。在本实施方式中,防脱凹部55a和防脱爪39a成为本发明中的“防脱部”中的另一个。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包括防脱突起52a和防脱孔37a的“防脱部”和包括防脱凹部55a和防脱爪39a的“防脱部”,具备两个防脱部。
此外,如图14所示,在一对侧部52、52和连结部54的内表面设有形成为薄壁板状的装接板56。在该装接板56形成有:插通孔76,形成为大致圆形状;以及插入口76a,形成于比该插通孔76靠侧方开口54a侧且比插通孔76窄。而且,如图14所示,在一对侧部52、52的一端面侧中的与所述装接板56邻接的内侧缘部的大致中央分别形成有形成为凹状的卡定凹部78、78。
而且,在将固定构件80A装接于防振构件50A时,首先,以使固定构件80A的第一凸缘部81A位于防振构件50A的装接板56的另一端面侧,固定构件80A的基部87的缩径部87a位于防振构件50A的插入口76a的方式,使固定构件80A与防振构件50A对位。其后,如图9的箭头B’所示,从防振构件50A的一对侧部52、52的侧方开口54a插入固定构件80A。而且,通过使第一凸缘部81与装接板56的另一端面卡合,并且使一对卡定突起89a、89a分别卡定于卡定凹部78、78,能将固定构件80A装接于防振构件50A。
其后,在使防振构件50A保持于保持构件20A的情况下,如图16的箭头B所示,在将防振构件50A的一对插入槽55、55与保持构件20A的一对插入肋39、39匹配的状态下,从保持构件20的侧方开口35将装接有固定构件80A的防振构件50A推入。而且,通过使防振构件50A的各防脱突起52a与保持构件20A的对应的防脱孔37a卡合(参照图10),保持构件20A的对应的防脱爪39a与防振构件50A的各防脱凹部55a卡合(参照图12),能将防振构件50A防脱保持于保持构件20A。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上所述,作为保持构件20A和防振构件50A的防脱构造,具备包括防脱突起52a和防脱孔37a的“防脱部”和包括防脱凹部55a和防脱爪39a的“防脱部”这两个防脱部,因此能使防振构件50A更不易从保持构件20A脱落。
此外,在使防振构件50A保持于保持构件20A的情况下,也可以使防振构件50A的侧方开口54a侧朝向保持构件20A(朝向与图9相反的一侧),从保持构件20A的侧方开口35将防振构件50A推入。在该情况下,当使防振构件50A保持于保持构件20A时,防振构件50A的侧方开口54a被保持构件20A的连结部54闭塞,因此能进一步使防振构件50A不易脱离保持构件20A。
(长条构件的保持器的第三实施方式)
图17~图20中示出了本发明的长条构件的保持器的第三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对与所述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长条构件的保持器10B(以下简称为“保持器10B”)基本上成为与第二实施方式的保持器10B相同的构造,保持构件20B和防振构件50B的防脱构造的一部分不同。
即如图17、图2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保持构件20B中,突出设置有沿顶壁37的正面侧(侧方开口35侧)中的一端面侧(背面侧)的中央以规定长度延伸的防脱突起37b。
此外,如图17所示,防振构件50B具有:一对侧部52、52;连结部54,将该一对侧部52、52的背面侧端部彼此连结;以及连结部56,将一对侧部52、52的高度方向的另一端部内表面彼此连结,该防振构件50B形成为在与连结部54相反的一侧具有侧方开口54a,侧部52的高度方向一侧开口的形状。在各侧部52的外表面侧形成有插入槽55,在该插入槽55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设有第二凸缘部63和第三凸缘部65。
而且,在防振构件50B的侧方开口54a侧延伸设置有防脱突条52b,该防脱突条52b形成为跨越一对侧部52、52和连结部56延伸的突条。需要说明的是,在防脱突条52b的背面侧形成有锥面。此外,防脱突条52b配置于比侧方开口54a所处的正面侧端部稍微向靠连结部56位置偏移的位置。
而且,如图19所示,防脱突条52b与保持构件20B的防脱突起37b卡合,并且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防脱爪39a与未图示的防脱凹部55a卡合,由此将防振构件50B防脱保持于保持构件20B。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防脱突条52b和防脱突起37b形成一个“防脱部”,并且防脱凹部55a和防脱爪39a形成另一个“防脱部”。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作为保持构件20B和防振构件50B的防脱构造,具备包括防脱凹部55a和防脱爪39a的“防脱部”和包括防脱突条52b和防脱突起37b的“防脱部”这两个防脱部,因此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能使防振构件50B更不易从保持构件20B脱落。
(长条构件的保持器的第四实施方式)
图21~图26中示出了本发明的长条构件的保持器的第四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对与所述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长条构件的保持器10C(以下简称为“保持器10C”)具有保持构件20C、防振构件50C以及固定构件80,与所述实施方式主要在以下点不同:在保持构件20C设有第一肋45,在防振构件50C设有第二肋70。其他构造基本与图1~图8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
如图2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保持构件20C的主体部30具有一对侧壁32、32。在一对侧壁32设有向背离被固定构件1的一端侧逐渐变窄且向相互接近的方向以规定角度弯曲的锥形壁32a、32a。
此外,一对侧壁32、32通过顶壁38相互连结。该顶壁38包括配置于接近被固定构件1侧的位置的第一顶壁38a和配置于比该第一顶壁38a背离被固定构件1的位置的第二顶壁38b。需要说明的是,两顶壁38a、38b配置为相互平行。而且,如图24所示,两顶壁38a、38b彼此通过加强壁40和加强肋40a连结,从而谋求加强。
而且,在构成顶壁38的第一顶壁38a的接近被固定构件1的面设有沿设于保持构件20C侧的插入肋39、39插入至设于防振构件50C侧的插入槽55、55的方向D(以下简称为“肋插入方向D”)伸出的第一肋45。即第一顶壁38a形成本发明中的“顶壁”。在本实施方式中,隔开一定间隔设有三个第一肋45。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肋插入方向D与防振构件50C对保持构件20C的主体部30的侧方开口35的插入方向B平行,且与插入方向B成为相反方向。
各第一肋45形成为从第一顶壁38的一端面突出规定高度并且伸出规定长度的突条,其轴向剖面呈大致四边形状。此外,各第一肋45的突出方向顶端部(接近被固定构件1的端部)的两侧角部成为R状中略带圆角的形状。而且,在第一肋45的轴向一端部(侧方开口35侧的端部)形成有锥面45a。通过设置该锥面45a,在从主体部30的侧方开口35将防振构件50C插入时,容易将第一肋45抵接于第二凸缘部64的另一端面。
而且,如图24和图25所示,构成为在将防振构件50C保持于保持构件20C的主体部30时,第一肋45抵接于防振构件50C的第二凸缘部64的背离被固定构件1的面(另一端面),另一方面,第一顶壁38a的接近被固定构件1的面(一端面)从该防振构件50C的第二凸缘部64的背离被固定构件1的面分离。更具体而言,在上述状态下,三个第一肋45的突出方向顶端部抵接于第二凸缘部64的另一端面,并且第一顶壁38a的一端面与第二凸缘部64的另一端面分离。
设为这样的构成的结果是,在从保持构件20C的主体部30的侧方开口35将防振构件50C插入时,第二凸缘部64的另一端面未抵接于第一顶壁38a的一端面的全部区域,仅局部地抵接于第一肋45。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中的防振构件50C与所述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过插入槽55、55,在背离被固定构件1的位置设有第二凸缘部64,在接近被固定构件1的位置设有第三凸缘部66。
如图21所示,在第二凸缘部64的防振构件50C的插入方向B侧的面57和与其相反的一侧的面59中的第二凸缘部64的厚度方向(与插入方向B正交的方向)的两角部分别形成有锥面64a。通过设置这些锥面64a,在从主体部30的侧方开口35将防振构件50C插入时,容易将第二凸缘部64插入至第一顶壁38a与一对插入肋39、39之间。
此外,如图21所示,在第三凸缘部66的背离被固定构件1的另一端面设有沿所述肋插入方向D伸出的第二肋70。
更具体而言,如图24和图25所示,第三凸缘部66在保持构件20C的一对侧壁32、32对置的方向上形成得比第二凸缘部64宽。而且,在第三凸缘部66的形成得宽的两侧部66a、66a的另一端面分别设有第二肋70、70。
各第二肋70形成为从第三凸缘部66的所述另一端面突出规定高度并且伸出规定长度的突条,其轴向剖面呈大致四边形状。此外,各第二肋70的突出方向顶端部(背离被固定构件1的端部)的两侧角部形成为R状中略带圆角的形状。
而且,如图24和图25所示,构成为在将防振构件50C保持于保持构件20C的主体部30时,第二肋70、70抵接于主体部30的接近被固定构件1的面(一端面)。更具体而言,在上述状态下,成为一对第二肋70、70的突出方向顶端部分别抵接于构成主体部30的一对侧壁32、32的一端面。
设为这样的构成的结果是,在从保持构件20C的主体部30的侧方开口35将防振构件50C插入时,第三凸缘部66的另一端面未抵接于主体部30的一端面的全部区域,仅局部地抵接于第二肋70。
此外,如图25所示,构成为在将装接有固定构件80的防振构件50C保持于保持构件20C的主体部30时,第一凸缘部81的接近被固定构件1的面(一端面)与第一凹部71分离,第二凸缘部64的与一对侧壁32、32对置的壁面(外表面)与该一对侧壁32、32分离。更具体而言,在上述状态下,第一凸缘部81的一端面与第一凹部71的底面分离,第二凸缘部64的两侧外表面与一对侧壁32、32的内表面分离。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6所示,防振构件50C的筒状部67的外径R以适合设于保持构件20C的轴插入孔41的内径的尺寸形成。其结果是,筒状部67以减少晃动的方式保持在轴插入孔41内。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说明的第一肋、第二肋的形状不限定于上述方案。例如也可以设为肋的剖面为半圆形状、断曲面状、梯形形状或三角形状的突条,或者也可以不设为突条,而设为断续地配置多个突起状的结构,作为整体延伸为肋状的形状。而且,第一肋也可以设为一个、两个或四个以上,第二肋也可以仅在第三凸缘部的单侧设置一个,或在两侧设置两个以上,第一肋、第二肋的配置个数、配置部位等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适当选择。此外,也可以将第一肋、第二肋应用于图1~图8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持器10、图9~图16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保持器10A或图17~图20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保持器10B。
接着,对包括上述构成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保持器10C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即在将固定构件80装接于防振构件50C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持器10同样地,从防振构件50C的插通孔75的另一端开口75b将固定构件80的轴部83插入。其结果是,如图25所示,能配置为第一凸缘部81容纳于第一凹部71内,且第一凸缘部81与第一凹部71的底面分离的状态,并且在多个卡定突起89a卡定于插通孔75的一端开口75a的一端侧周缘的情况下,将固定构件80装接于防振构件50C。
接着,使装接有固定构件80的防振构件50C保持于保持构件20C。
即在防振构件50C的一对插入槽55、55与保持构件20C的一对插入肋39、39匹配的状态下,如图21的箭头B所示,从保持构件20的侧方开口35将装接有固定构件80的防振构件50C推入。如此,一对插入肋39、39插入至一对插入槽55、55,并且防振构件50C的筒状部67从保持构件20C的防脱槽43的顶端开口插入。并且,第二凸缘部64的另一端面与设于保持构件20C的第一顶壁38a的一端面的多个第一肋45抵接,且设于第三凸缘部66的一对第二肋70、70与保持构件20C的一对侧壁32、32的一端面抵接,同时防振构件50C被推入。
如图24和图25所示,通过进一步推入防振构件50C,第二凸缘部64的一端面与插入肋39的另一端面卡合,第三凸缘部66的一对第二肋70、70与一对侧壁32、32的一端面卡合,能通过两凸缘部64、66夹持插入肋39,因此能将防振构件50C以防脱的状态保持于构件20C。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4和图25所示,构成为在将防振构件50C保持于保持构件20C的主体部30时,第一肋45抵接于防振构件50C的第二凸缘部64的另一端面,另一方面,该防振构件50C的第二凸缘部64的另一端面与第一顶壁38a的一端面分离。
因此,如上所述,在应当将防振构件50C保持于保持构件20C,从保持构件20C的侧方开口35将防振构件50C插入时,第二凸缘部64的另一端面未抵接于第一顶壁38a的一端面的全部区域而仅局部抵接于第一肋45,同时插入防振构件50C,因此能减少第二凸缘部64与第一顶壁38a的接触面积,能使防振构件50C容易插入至保持构件20C。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4和图25所示,构成为在将防振构件50C保持于保持构件20C的主体部30时,第二肋70、70抵接于主体部30的一端面。
因此,如上所述,在应当将防振构件50C保持于保持构件20C,从保持构件20C的侧方开口35将防振构件50C插入时,第三凸缘部66的另一端面未抵接于主体部30的一端面的全部区域而仅局部抵接于第二肋70,同时插入防振构件50C,因此能减少第三凸缘部66与主体部30的接触面积,能使防振构件50C容易插入至保持构件20C。
此外,如图24和图25所示,在防振构件50C保持于保持构件20C的状态下,第二凸缘部64的另一端面仅经由第一肋45局部抵接于保持构件20C的第一顶壁38a。而且,第三凸缘部66的另一端面仅经由第二肋70局部抵接于保持构件20C的主体部30。
因此,在产生于被固定构件1的振动经由防振构件50C传递至保持构件20C的情况下,能使该振动不易传递至保持构件20C侧,并且在从长条构件P产生的振动经由保持构件20C传递至防振构件50C侧的情况下,也能使该振动不易传递至防振构件50C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4和图25所示,第三凸缘部66在保持构件20C的一对侧壁32、32对置的方向上形成得比第二凸缘部64宽,在这样形成得宽的两侧部66a、66a分别设有第二肋70、70。因此,在对长条构件P、保持构件20C施加了接近被固定构件1的方向的载荷时,能稳定地承受该载荷,并且能确保振动的传递路径长,因此能提高防振构件50C的防振性能。
而且,如图2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装接有固定构件80的防振构件50C保持于保持构件20C时,第一凸缘部81的一端面与第一凹部71分离,因此能减少固定构件80与防振构件50C的接触面积,并且第二凸缘部64的与一对侧壁32、32对置的壁面与该一对侧壁32、32分离,因此能减少保持构件20C与防振构件50C的接触面积,能进一步提高防振构件50C的防振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采用各种变形实施方式,这样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长条构件的保持器,被固定于形成有固定孔的被固定构件,对长条构件进行保持,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器具备:
保持构件,具有对所述长条构件进行保持的保持部和与该保持部连接设置的主体部;
防振构件,由弹性材料形成,被保持于所述保持构件,并且抵接于所述被固定构件;以及
固定构件,装接于该防振构件,并且插入至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固定孔卡合,
所述固定构件具有:第一凸缘部;轴部,与该第一凸缘部连接设置,插入至所述固定孔;以及卡合脚,形成于该轴部,与所述固定孔卡合,
所述主体部具有:一对对置的侧壁;连结壁,将一对侧壁彼此连结;侧方开口,向与所述固定构件对所述固定孔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开口,接受所述防振构件;以及插入肋,形成于所述一对侧壁的内表面,
所述保持器具有防脱部,该防脱部设于所述保持构件与所述防振构件之间,将所述防振构件防脱保持于所述保持构件,
所述防振构件具有:
插入槽,形成于所述保持构件的、与所述一对侧壁对置的壁面,供所述插入肋插入;
第二凸缘部,设于从该插入槽起背离所述被固定构件的位置;
第三凸缘部,设于从所述插入槽起接近所述被固定构件的位置;
固定构件保持部,设于所述防振构件的内侧,在将所述防振构件保持于所述保持构件时,以不使所述第一凸缘部和所述轴部与所述保持构件接触的方式容纳并保持所述第一凸缘部和所述轴部;以及
开口,形成为与该固定构件保持部连通,供所述卡合脚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条构件的保持器,其中,
在所述第二凸缘部的、背离所述被固定构件的面形成有凹部,该凹部形成所述固定构件保持部的一部分,
所述第一凸缘部以位于比所述第二凸缘部的背离所述被固定构件的面低的位置的方式容纳于所述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长条构件的保持器,其中,
所述保持构件具有顶壁,该顶壁配置于所述一对侧壁的背离所述被固定构件的位置并且将一对侧壁彼此连结,该顶壁形成所述连结壁,
在将所述防振构件保持于所述保持构件时,所述第二凸缘部的背离所述被固定构件的面抵接于所述顶壁的接近所述被固定构件的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长条构件的保持器,其中,
所述保持构件具有顶壁,该顶壁配置于所述一对侧壁的背离所述被固定构件的位置并且将一对侧壁彼此连结,该顶壁形成所述连结壁,
在所述顶壁的接近所述被固定构件的面设有沿所述插入肋插入至所述插入槽的方向伸出的第一肋,
在将所述防振构件保持于所述保持构件时,所述第一肋抵接于所述第二凸缘部的背离所述被固定构件的面,另一方面,所述顶壁的接近所述被固定构件的面从所述第二凸缘部的背离所述被固定构件的面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长条构件的保持器,其中,
在所述第三凸缘部的背离所述被固定构件的面设有沿所述插入肋插入至所述插入槽的方向伸出的第二肋,
在将所述防振构件保持于所述保持构件时,所述第二肋抵接于所述主体部的接近所述被固定构件的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长条构件的保持器,其中,
所述第三凸缘部在所述一对侧壁对置的方向上形成得比所述第二凸缘部宽,在这样形成得宽的两侧部分别设有所述第二肋。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条构件的保持器,其中,
在将装接有所述固定构件的所述防振构件保持于所述保持构件时,所述第一凸缘部的接近所述被固定构件的面从所述凹部分离,所述第二凸缘部的与所述一对侧壁对置的壁面与该一对侧壁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长条构件的保持器,其中,
所述防振构件具有沿与所述固定构件对所述固定孔的插入方向相同的方向贯通并且周围连续的插通孔,
该插通孔形成所述固定构件保持部的一部分,并且该插通孔的接近所述被固定构件的开口形成所述开口,
所述轴部和所述卡合脚从所述插通孔的背离所述被固定构件的开口插入,所述第一凸缘部与所述插通孔的背离所述被固定构件的开口的周缘卡合。
CN202210301806.9A 2020-12-17 2022-03-24 长条构件的保持器 Pending CN11512693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209738 2020-12-17
JP2021050540A JP7530324B2 (ja) 2020-12-17 2021-03-24 長尺部材の保持具
JP2021-050540 2021-03-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26935A true CN115126935A (zh) 2022-09-30

Family

ID=82163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01806.9A Pending CN115126935A (zh) 2020-12-17 2022-03-24 长条构件的保持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530324B2 (zh)
CN (1) CN11512693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21691B1 (ko) * 2023-02-28 2024-01-05 에이치이티엔 주식회사 진동 흡수 배관 구조물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40800B2 (ja) 2005-02-17 2010-03-24 株式会社ニフコ クランプ
WO2010143531A1 (ja) 2009-06-12 2010-12-16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クリップと取付部材との組付構造
US9112839B2 (en) 2012-12-22 2015-08-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f file information
JP2017143608A (ja) 2016-02-08 2017-08-1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バンドクリップ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NL2019747B1 (en) 2017-10-17 2019-04-24 Walraven Holding Bv J Van Riser clamp with a vibration isolation element
CN214889692U (zh) 2021-04-12 2021-11-26 青岛蒂拓软控有限公司 一种轮船机电设备用防滑减振卡箍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96575A (ja) 2022-06-29
JP7530324B2 (ja) 2024-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26171B2 (ja) 長尺部材の保持具
JP2005155749A (ja) パイプクランプ
JPH10252719A (ja) パイプクランプ
JPH0266816A (ja) グロメット
JP4974531B2 (ja) 線条体の保持具
CN115126935A (zh) 长条构件的保持器
JP6899812B2 (ja) 連結具、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CN113939680B (zh) 长条构件的保持器
JP4550668B2 (ja) パイプ等の長尺部材の防振クランプ
WO2015060074A1 (ja) コルゲートチューブへのバンドクリップ取付構造
JP7491698B2 (ja) 円筒部品用クリップ組立体
WO2011007814A1 (ja) クリップ
JP4062097B2 (ja) コルゲートチューブ用カバー付コネクタ
JP2022096576A (ja) 長尺部材の保持具
CN217788902U (zh) 线缆夹、线缆固定装置、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US6048217A (en) Connecting device for high-voltage cable
JP3909417B2 (ja) 防水コネクタ用の防水栓
JP2008095880A (ja) 部品の取付構造
JP2020061906A (ja) コルゲートチューブ保持具、及び、保持具付きコルゲートチューブ
JP2000002223A (ja) 保持具
JP2547347Y2 (ja) グロメット
JP2006183737A (ja) 物体保持装置
CN114643943A (zh) 长条构件的保持器
KR200160911Y1 (ko) 케이블 고정용 클램프
JPH0617050U (ja) グロメ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