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93108A - 牵引辊更换系统 - Google Patents

牵引辊更换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93108A
CN115093108A CN202210801820.5A CN202210801820A CN115093108A CN 115093108 A CN115093108 A CN 115093108A CN 202210801820 A CN202210801820 A CN 202210801820A CN 115093108 A CN115093108 A CN 1150931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mechanism
motor
pinch rolls
over pinch
carry 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0182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93108B (zh
Inventor
李青
李赫然
乔文博
路士广
张占永
闫冬成
胡恒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Guangxing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Yuanda Xind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Guangxing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Yuanda Xin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Guangxing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Yuanda Xind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Guangxing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0182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931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931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931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931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931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7/00Forming molten glass by flowing-out, pushing-out, extruding or drawing downwardly or laterally from forming slits or by overflowing over lips
    • C03B17/06Forming glass sheets
    • C03B17/064Forming glass sheets by the overflow downdraw fusion process; Isopipes therefo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牵引辊更换系统,包括驱动装置,第一运动部位于驱动装置底部,第一升降机构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安装部;从动装置,第二运动部位于从动装置底部,第二升降机构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安装部;升降台车,第三运动部位于升降台车底部,第三升降机构的顶部设置有第三安装部;接引臂两端分别与第二安装部和待更换牵引辊一端可拆卸连接;其中,第一安装部用于与待更换牵引辊另一端可拆卸连接,驱动装置在第一运动部驱动下靠近或者远离炉体,带动待更换牵引辊、接引臂以及从动装置与驱动装置同方向运动,将待更换牵引辊送入或取出炉体,升降台车用于接收取出或递送送入待更换牵引辊,实现牵引辊的自动化更换,更换省时省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牵引辊更换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玻璃基板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牵引辊更换系统。
背景技术
玻璃基板主要采用溢流下拉成型法进行生产,该方法通过牵引辊对玻璃基板进行牵引下拉,生产出合格的薄板液晶面板。但是由于牵引辊长时间与玻璃基板接触,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牵引辊表面容易磨损,进而影响玻璃基板品质,故需定期更换新的牵引辊。
在现有技术中,操作人员通常采用人工操作来更换牵引辊。在更换过程中两名操作人员分别站在炉体两侧,将旧的牵引辊推送出炉体内,再将新的牵引辊推送至炉体内,实现牵引辊的更换。
但是,在发明人实现本发明创造的过程中,发现在进行牵引辊的更换时主要靠人工完成,而牵引辊的重量较大,更换费时费力,导致玻璃基板生产中断时间长,影响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牵引辊更换装置,以解决人工更换牵引辊费时费力,影响生产效率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一种牵引辊更换系统,包括:
驱动装置,包括第一运动部和第一升降机构,所述第一运动部位于所述驱动装置的底部,所述第一升降机构能够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且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安装部;
从动装置,包括第二运动部和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二运动部位于所述从动装置的底部,所述第二升降机构能够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且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安装部;
升降台车,包括第三运动部和第三升降机构,所述第三运动部位于所述升降台车的底部,所述第三升降机构能够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且所述第三升降机构的顶部设置有第三安装部;
接引臂,所述接引臂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可拆卸连接,所述接引臂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待更换牵引辊一端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与所述待更换牵引辊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在所述第一运动部驱动下靠近或者远离炉体,带动所述待更换牵引辊、所述接引臂以及所述从动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同方向运动,将所述待更换牵引辊送入或者取出所述炉体,所述升降台车在所述第三运动部驱动下运动至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炉体之间,所述升降台车用于接收取出或者递送送入的所述待更换牵引辊。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可选地,前述的牵引管更换系统,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朝向水平方向开口的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用于容置所述待更换牵引辊另一端,所述第一容置腔的腔壁设置有第一顶丝,所述第一顶丝能够旋拧入所述第一容置腔中顶紧所述待更换牵引辊;
所述第二安装部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结构相同。
可选地,前述的牵引管更换系统,所述第一安装部共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安装部并排且间隔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机构顶部;
所述第二安装部共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安装部并排且间隔的设置在所述第二升降机构顶部。
可选地,前述的牵引管更换系统,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底部设置所述第一运动部;
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承载部、第一螺旋升降器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螺旋升降器和所述第一电机连接并同时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的顶部,所述第一承载部的顶端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螺旋升降器与所述第一承载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螺旋升降器升降以带动所述第一承载部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
可选地,前述的牵引管更换系统,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
竖直且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顶部的两个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承载部与两个所述第一支架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
可选地,前述的牵引管更换系统,所述从动装置还包括: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底部设置所述第二运动部;
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第二承载部、第二螺旋升降器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二螺旋升降器和所述第二电机连接并同时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的顶部,所述第二承载部的顶端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螺旋升降器与所述第二承载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螺旋升降器升降以带动所述第二承载部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
可选地,前述的牵引管更换系统,所述从动装置还包括:
竖直且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顶部的两个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承载部与两个所述第二支架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
可选地,前述的牵引管更换系统,所述第三安装部为开口竖直向上的圆弧形凹槽;
其中,两个所述第三安装部为一组并间隔的设置,同组所述凹槽轴线相重合,每组的两个所述第三安装部用于分别放置所述待更换牵引辊的两端。
可选地,前述的牵引管更换系统,所述第三安装部共有四组,四组所述第三安装部间隔的设置在所述第三升降机构顶端,且四组所述凹槽轴线相平行。
可选地,前述的牵引管更换系统,所述升降台车还包括:第三底座,所述第三底座底部设置所述第三运动部;
所述第三升降机构,包括第三承载部、第三螺旋升降器和第三电机,所述第三螺旋升降器和所述第三电机连接并同时设置在所述第三底座的顶部,所述第三承载部的顶端设置四组所述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三螺旋升降器与所述第三承载部连接,所述第三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三螺旋升降器升降以带动所述第三承载部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
可选地,前述的牵引管更换系统,所述升降台车还包括:
竖直且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三底座顶部的两个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承载部与两个所述第三支架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
可选地,前述的牵引管更换系统,所述接引臂包括:杆体,所述杆体的一端设置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用于容置所述待更换牵引辊一端,所述第二容置腔的腔壁设置有第二顶丝,所述第二顶丝能够旋拧入所述第二容置腔中顶紧所述待更换牵引辊,所述杆体的另一端结构与所述待更换牵引辊的端部结构相同。
可选地,前述的牵引管更换系统,还包括:辅助装置,包括第四运动部和第四升降机构,所述第四运动部位于所述辅助装置的底部,所述第四升降机构能够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且所述第四升降机构的顶部设置有辊轮,所述辊轮用于支撑所述接引臂。
可选地,前述的牵引管更换系统,所述辅助装置还包括:第四底座和竖直且间隔设置在所述第四底座顶部的两个第四支架,所述第四底座底部设置所述第四运动部;
所述第四升降机构包括:第四承载部、第四螺旋升降器和第四电机,所述第四螺旋升降器和所述第四电机连接并同时设置在所述第四底座的顶部,所述第四承载部与两个所述第四支架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承载部的顶端设置所述辊轮,所述第四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四螺旋升降器升降以带动所述第四承载部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
可选地,前述的牵引管更换系统,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五电机和控制系统,所述第五电机与所述第一运动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运动部运动;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五电机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五电机工作。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牵引辊更换系统,通过升降台车的第三运动部和第三安装部实现待更换牵引辊的转运,通过调整驱动装置的第一升降机构和从动装置的第二升降机构高度,使第一安装部与待更换牵引辊、接引臂和第二安装部处于同一高度,然后依次进行可拆卸连接,驱动装置在第一运动部的作用下靠近或者远离炉体,并带动待更换牵引辊、接引臂以及从动装置与驱动装置同方向运动,将待更换牵引辊送入或者取出所述炉体,实现牵引辊的快速自动化更换,更换省时省力,玻璃基板生产中断时间短,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申请的若干实施方式,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工作过程中的连接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驱动装置的主视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驱动装置的俯视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一安装部的剖视图;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从动装置的主视图;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从动装置的俯视图;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升降台车的主视图;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升降台车的俯视图;
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辅助装置的主视图;
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辅助装置的俯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驱动装置1、第一运动部11、第一升降机构12、第一承载部121、第一螺旋升降器122、第一电机123、第一安装部13、第一容置腔131、第一顶丝132、第一底座14、第一支架15、滑动组件16、导向座161、导向杆162、滑块163、第五电机17;
从动装置2、第二运动部21、第二升降机构22、第二承载部221、第二螺旋升降器222、第二电机223、第二安装部23、第二底座24、第二支架25;
升降台车3、第三运动部31、第三升降机构32、第三承载部321、第三螺旋升降器322、第三电机323、第三安装部33、第三底座34、第三支架35;
辅助装置4、第四运动部41、第四升降机构42、第四承载部421、第四螺旋升降器422、第四电机423、辊轮43、第四底座44、第四支架45;
接引臂5、接引臂一端51、接引臂另一端52;
待更换牵引辊6、待更换牵引辊一端61、待更换牵引辊另一端62;
炉体7;
控制系统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提出的一种牵引辊更换系统,包括:驱动装置1、从动装置2、升降台车3和接引臂5;
驱动装置1包括第一运动部11和第一升降机构12,所述第一运动部11位于所述驱动装置1的底部,所述第一升降机构12能够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且所述第一升降机构1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安装部13;从动装置2包括第二运动部21和第二升降机构22,所述第二运动部21位于所述从动装置2的底部,所述第二升降机构22能够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且所述第二升降机构2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安装部23;升降台车3包括第三运动部31和第三升降机构32,所述第三运动部31位于所述升降台车3的底部,所述第三升降机构32能够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且所述第三升降机构32的顶部设置有第三安装部33;接引臂5所述接引臂一端51与所述第二安装部23可拆卸连接,所述接引臂另一端52用于与所述待更换牵引辊一端61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部13用于与所述待更换牵引辊另一端62可拆卸连接,所述驱动装置1在所述第一运动部11驱动下靠近或者远离炉体7,带动所述待更换牵引辊6、所述接引臂5以及所述从动装置2与所述驱动装置1同方向运动,将所述待更换牵引辊6送入或者取出所述炉体7,所述升降台车3在所述第三运动部31驱动下运动至所述驱动装置1和所述炉体7之间,所述升降台车3用于接收取出或者递送送入的所述待更换牵引辊6。
具体地,驱动装置1的第一运动部11可以为滑槽或者脚轮,例如可以是滑槽。牵引辊两端所在的炉体7两侧地面上设置有与滑槽相配合的滑轨,滑轨具有一定的长度,保证更换牵引辊的过程中驱动装置1可以在滑轨上滑行一段距离,同时可以在驱动装置1上安装线性驱动器,使更换牵引辊过程中更加省时省力。优选的,第一运动部11为脚轮,可以使驱动装置1的灵活性更好,脚轮可以人工推动也可以电控。进一步的,第一运动部11还包括第五电机17,脚轮包括两个驱动脚轮和两个固定脚轮,第五电机17的输出端与两个驱动脚轮连接,用第五电机17驱动驱动脚轮移动,使得送入或者取出待更换牵引辊6过程更加省时省力。更进一步的,第一运动部11还包括第六电机,第五电机17和第六电机的输出端分别与两个驱动脚轮连接,用于分别控制两个驱动脚轮,并通过控制两个驱动脚轮形成速度差,实现驱动装置1的多方向运动,灵活性更高,实用性更强。
驱动装置1的第一升降机构12用于调整第一安装部13的高度,便于待更换牵引辊6与第一安装部13的连接。第一升降机构12可以为驱动缸,该驱动缸可以通过电驱动、也可以液压或者气动来驱动其伸缩。驱动缸的具体结构不作进一步限定,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任意驱动缸,只要能实现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且驱动缸的顶部能够设置第一安装部13即可。
从动装置2的第二运动部21和升降台车3的第三运动部31具体结构可以参考第一运动部11,但应注意的是,在工作过程中驱动装置1会通过连接的待更换牵引辊6和接引臂5拉动或者推动从动装置2运动,因此为了使结构更加简单,同时降低制造成本,优选的,第二运动部21包括两个固定脚轮和两个万向脚轮,在工作前通过人工推动的方式将从动装置2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因为升降台车3需要转运待更换牵引辊6,需承载一定的重量,因此,在上述方案中,优选升降台车3通过两个电机控制其两个驱动脚轮进行移动,使待更换牵引辊6的转运过程更加省时省力。
从动装置2的第二升降机构22用于调整第二安装部23的高度,便于待更换牵引辊6、接引臂与第二安装部23依次进行连接。第二升降机构22可以为驱动缸,该驱动缸可以通过电驱动、也可以液压或者气动来驱动其伸缩。驱动缸的具体结构不作进一步限定,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任意驱动缸,只要能实现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且驱动缸的顶部能够设置第二安装部23即可。
升降台车3的第三升降机构32用于调整第三安装部33的高度,便于待更换牵引辊6与接引臂的连接。第三升降机构32可以为驱动缸,该驱动缸可以通过电驱动、也可以液压或者气动来驱动其伸缩。驱动缸的具体结构不作进一步限定,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任意驱动缸,只要能实现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且驱动缸的顶部能够设置第三安装部33即可。
接引臂5为长条形结构,接引臂一端51与所述第二安装部23可拆卸连接,所述接引臂另一端52用于与所述待更换牵引辊一端61可拆卸连接,用于穿过炉体接引或者送出待更换牵引辊。
本申请提供的牵引辊更换系统,通过升降台车3的第三运动部31和第三安装部33实现待更换牵引辊6的转运,通过调整驱动装置1的第一升降机构12和从动装置2的第二升降机构22高度,使第一安装部13与待更换牵引辊6、接引臂5和第二安装部23处于同一高度,然后依次进行可拆卸连接,驱动装置1在第一运动部11的作用下靠近或者远离炉体7,并带动待更换牵引辊6、接引臂5以及从动装置2与驱动装置1同方向运动,将待更换牵引辊6送入或者取出所述炉体7,实现牵引辊的快速自动化更换,更换省时省力,玻璃基板生产中断时间短,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图2-图4所示,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安装部13包括朝向水平方向开口的第一容置腔131,所述第一容置腔131用于容置所述待更换牵引辊另一端62,所述第一容置腔131的腔壁设置有第一顶丝132,所述第一顶丝132能够旋拧入所述第一容置腔131中顶紧所述待更换牵引辊6;所述第二安装部23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安装部13的结构相同。
具体地,第一安装部13可以包括与待更换牵引辊另一端62径向宽度一致的圆柱体和抱紧装置,该抱紧装置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工作,也可以通过气动或者液压实现自动抱紧,抱紧装置的具体结构不作进一步限定,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任意抱紧装置,只要能实现圆柱体与待更换牵引辊另一端62的抱紧即可。
优选的,第一安装部13包括朝向水平方向开口的第一容置腔131,使驱动装置1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第一容置腔131可以是一端开口的管状结构,也可以为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只要能容置待更换牵引辊另一端62即可,第一容置腔131的材质不作进一步限定,可以为金属材质,如不锈钢等。为了方便拆卸,第一容置腔131与待更换牵引辊另一端62可以间隙配合,为了进一步提高连接效果,保证连接时第一容置腔131的轴线与待更换牵引辊6的轴线相重合,第一容置腔131与待更换牵引辊另一端62的间隙可以为零,第一容置腔131的腔壁上设置有第一顶丝132,通过第一顶丝132旋拧入第一容置腔131来顶紧待更换牵引辊6,实现第一安装部13与待更换牵引辊6的可拆卸固定连接。顶丝的数量不作限定,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如图1-图3所示,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安装部13共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安装部13并排且间隔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机构12顶部;所述第二安装部23共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安装部23并排且间隔的设置在所述第二升降机构22顶部。
具体地,接引臂5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在工作过程中,可以同时针对一对待更换牵引辊6进行更换,每个待更换牵引辊6与其同侧的第一安装部13和接引臂5连接,每个接引臂5与其同侧的第二安装部23连接,实现一对待更换牵引辊6同步送入或者取出炉体7,大大缩短了更换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图2-图3所示,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驱动装置1还包括:第一底座14,所述第一底座14底部设置所述第一运动部11;所述第一升降机构12包括:第一承载部121、第一螺旋升降器122和第一电机123,所述第一螺旋升降器122和所述第一电机123连接并同时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14的顶部,所述第一承载部121的顶端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安装部13,所述第一螺旋升降器122与所述第一承载部121连接,所述第一电机123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螺旋升降器122升降以带动所述第一承载部121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
具体地,第一底座14的材质不作进一步限定,可以为木质或者金属等,优选为金属,例如不锈钢。第一底座14的形状亦不作限定,可以是顶部为圆形、矩形或者其他多边形的板状,优选顶部为矩形的板状。
第一升降机构12包括第一承载部121、第一螺旋升降器122和第一电机123,第一电机123通过联轴器与第一螺旋升降器122连接,第一电机123和第一螺旋升降器122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底座14的顶部,第一承载部121可以为承载板,承载板可以通过的焊接方式固定在第一螺旋升降器122中上部的侧壁上。承载板的形状不作进一步限定,可以为圆形或者矩形等。承载板的大小亦不作限定,只要保证其顶端能间隔且并排设置两个第一安装部13即可。承载板的材质可以为金属材质,如不锈钢等。
进一步的,承载板的底端与第一螺旋升降器122的顶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以使第一安装部13升降范围更广,满足不同生产工艺的需求,实用性更强。更进一步的,第一螺旋升降器122的顶端与承载板底端的中心处固定连接,两个第一安装部13分别位于承载板顶端的中心处两侧,且两个第一安装部13距离中心点的直线距离相等,避免工作过程中待更换牵引辊6对承载板施力不均匀导致承载板与第一螺旋升降器122连接不牢固。
如图2-图3所示,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驱动装置1还包括:竖直且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14顶部的两个第一支架15,所述第一承载部121与两个所述第一支架15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
具体地,第一支架15为杆体,共有四根,第一支架15可以为空心也可以为实心,第一支架15的材质不作进一步限定,可以为木质或者金属。第一底座14和第一承载部121的形状不作限定,可以为圆形或者任意多边形,优选为矩形。四根第一支架15分别位于矩形的第一底座14顶部的四个角,并与第一底座14通过焊接或者螺纹等形式固定连接。每个第一支架15上均设置有滑动组件16,该滑动组件16与第一承载部121相配合,使得第一承载部121在滑动组件16上滑动。
滑动组件16可以为沿着每根第一支架15竖着方向设置的第二滑槽,四根第一支架15相对的侧面均设置有第二滑槽,共计八个第二滑槽,第一承载部121周侧设置有与八个第二滑槽相配合的八个凸起,八个凸起同步在八个第二滑槽内滑动,共同对第一承载部121起导向作用。第二滑槽的具体形状和凸起的具体形状不作进一步限制。
优选的,滑动组件16包括导向座161、导向杆162和滑块163,每个第一支架15上均设置一组滑动组件16,且四根第一支架15上的四组滑动组件16两两相对,共同围合成矩形。两个第一支架15相对的一侧的顶部设置有导向座161,导向座161上设置有安装孔,导向杆162的一端与安装孔螺纹连接,第一底座14上四个第一支架15附近均设置有螺纹孔,导向杆162的另一端与第一底座14上的一个螺纹孔螺纹连接,每个第一支架15上的安装孔的圆心,与该第一支架15附近的螺纹孔的圆心连线垂直于第一底座14,使得连接后的导向杆162垂直于第一底座14,导向杆162上套设有滑块163,该滑块163可以在竖直的导向杆162上滑动,滑块163一端伸向第一承载部121,该伸出端可以为“匚”型,其开口方向朝向第一承载部121,且开口的大小与第一承载部121的厚度一致,用于容置第一承载部121。四组滑动组件16与第一承载部121共同起到导向作用,且该滑动组件16安装方便,易于更换。
如图5-图6所示,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从动装置2还包括:第二底座24,所述第二底座24底部设置所述第二运动部21;所述第二升降机构22包括:第二承载部221、第二螺旋升降器222和第二电机223,所述第二螺旋升降器222和所述第二电机223连接并同时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24的顶部,所述第二承载部221的顶端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安装部23,所述第二螺旋升降器222与所述第二承载部221连接,所述第二电机223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螺旋升降器222升降以带动所述第二承载部221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
具体地,第二底座24的形状和材质可以参考第一底座14,第二升降机构22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第一升降机构12。
如图5-图6所示,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从动装置2还包括:竖直且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24顶部的两个第二支架25,所述第二承载部221与两个所述第二支架25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
具体地,第二承载部221与两个第二支架25的滑动连接方式,可以参考上述第一承载部121与两个第一支架15的滑动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7-图8所示,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三安装部33为开口竖直向上的圆弧形凹槽;其中,两个所述第三安装部33为一组并间隔的设置,同组所述凹槽轴线相重合,每组的两个所述第三安装部33用于分别放置所述待更换牵引辊6的两端。
具体地,第三安装部33可以为两组。在工作过程中,可以同时针对一对待更换牵引辊6进行转运,大大缩短了更换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三安装部33的材质不作进一步限定,为了减小转运过程中因震动对待更换牵引辊6造成的损伤,优选的,第一安装部13的弹性材料,如橡胶等。
如图7-图8所示,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三安装部33共有四组,四组所述第三安装部33间隔的设置在所述第三升降机构32顶端,且四组所述凹槽轴线相平行。
具体地,将第三安装部33设置成四组,可以同时在第三安装部33上放置一对取下的待更换牵引辊6和一对将送入的待更换牵引辊6,在拆卸后只要通过第三运动部31微调升降台车3的位置即可,避免了因重复调整升降台车3高度,缩短了更换牵引辊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图7-图8所示,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升降台车3还包括:第三底座34,所述第三底座34底部设置所述第三运动部31;所述第三升降机构32,包括第三承载部321、第三螺旋升降器322和第三电机323,所述第三螺旋升降器322和所述第三电机323连接并同时设置在所述第三底座34的顶部,所述第三承载部321的顶端设置四组所述第三安装部33,所述第三螺旋升降器322与所述第三承载部321连接,所述第三电机323用于驱动所述第三螺旋升降器322升降以带动所述第三承载部321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
具体地,第三底座34的形状和材质可以参考第一底座14,第三升降机构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第一升降机构。但应注意的是,为了使得待更换牵引辊6在转运过程中更加稳定,第三承载部321可以为承载板,承载板的顶部可以设置四个通孔,通孔的形状可以为长方形,将待更换牵引辊6中部放置在通孔中,通孔的侧壁与待更换牵引辊6的侧壁接触,限制了待更换牵引辊6水平方向的移动,减小了在转运过程中待更换牵引辊6产生晃动而造成的磨损。
优选的,承载板的顶部设置有四个向下凹陷的容置槽,四个容置槽的形状与待更换牵引辊6形状相适配,待更换牵引辊6与容置槽完全贴合,使待更换牵引辊6受力更加均匀,避免受力不均对待更换牵引辊6造成损坏。更进一步的,四个容置槽上可以覆一层弹性材料,如橡胶等,进一步减小了转运过程中待更换牵引辊6晃动而造成的磨损。承载板的大小不作限定,只要能保证其顶端能间隔设置四组第一安装部13即可。承载板的材质可以为金属材质如不锈钢等,承载板可以通过的焊接方式固定在第一螺旋升降器122中上部的侧壁上。
第三承载部321与第三螺旋升降器322的连接关系,可以参考第一承载部121与第一螺旋升降器122的连接关系。
如图7-图8所示,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升降台车3还包括:竖直且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三底座34顶部的两个第三支架35,所述第三承载部321与两个所述第三支架35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
具体地,第三承载部321与两个第三支架35的滑动连接方式,可以参考上述第一承载部121与两个第一支架15的滑动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所示,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接引臂5包括:杆体,所述杆体的一端设置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用于容置所述待更换牵引辊一端61,所述第二容置腔的腔壁设置有第二顶丝,所述第二顶丝能够旋拧入所述第二容置腔中顶紧所述待更换牵引辊6,所述杆体的另一端结构与所述待更换牵引辊6的端部结构相同。
具体地,杆体的截面可以为圆形、矩形或者其他多边形,优选截面为圆形的空心结构,例如管体,以减小接引臂5的重量,使安装和拆卸过程中更加省力。为了方便拆卸,第二容置腔与待更换牵引辊一端61可以间隙配合,为了进一步提高连接效果,第二容置腔与待更换牵引辊另一端62的间隙可以为零,第二容置腔的腔壁上设置有第二顶丝,通过将第二顶丝旋拧入第二容置腔来顶紧待更换牵引辊6,实现接引臂5与待更换牵引辊6的可拆卸固定连接。顶丝的数量不作限定,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如图9-图10所示,在具体实施中,还包括辅助装置4,包括第四运动部41和第四升降机构42,所述第四运动部41位于所述辅助装置4的底部,所述第四升降机构42能够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且所述第四升降机构42的顶部设置有辊轮43,所述辊轮43用于支撑所述接引臂5。
具体地,在驱动装置1取出或者送入待更换牵引辊6的过程中,接引臂5和/或待更换牵引辊6在辅助装置4的辊轮43上滚动,而辅助装置4本身并不进行移动,所以辅助装置4第四运动部41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从动装置2的第二运动部21。
辊轮43的数量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间隔且并排设置的多个,为了保证支撑效果,同时降低制造成本,辊轮43的数量为3-5个。
如图9-图10所示,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辅助装置4还包括:第四底座44和竖直且间隔设置在所述第四底座44顶部的两个第四支架45,所述第四底座44底部设置所述第四运动部41;所述第四升降机构42包括:第四承载部421、第四螺旋升降器422和第四电机423,所述第四螺旋升降器422和所述第四电机423连接并同时设置在所述第四底座44的顶部,所述第四承载部421与两个所述第四支架45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承载部421的顶端设置所述辊轮43,所述第四电机423用于驱动所述第四螺旋升降器422升降以带动所述第四承载部421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
具体地,第四底座44的形状和材质可以参考第一底座14,第四升降机构42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第一升降机构12。但应注意的是,第四承载部421上可以通过螺栓固定设置辊轮架,辊轮43通过辊轮架设置在第四承载部421上。
如图9-图10所示,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驱动装置1还包括第五电机17和控制系统8,所述第五电机17与所述第一运动部11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运动部11运动;所述控制系统8与所述第一电机123和所述第五电机17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机123和所述第五电机17工作。
具体地,通过控制系统8控制第五电机17,进而控制驱动装置1在靠近或者远离炉体7方向上运动;通过控制系统8控制第一电机123,进而控制第一升降机构12的升降。优选的,第一电机123、第二电机223、第三电机323、第四电机423、第五电机17和第六电机均与控制系统8的输出端连接,控制系统8的输入端与遥控装置连接,通过遥控装置来控制驱动装置的运动,以及各装置的高度调整,自动化程度更高。
本申请的牵引辊更换系统更换牵引辊时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包括拆卸和安装两个步骤,具体如下:
第一步,拆卸:
在拆卸过程中,通过遥控装置控制第五电机17和第六电机,使驱动装置1移动至牵引辊两端所在的炉体7的一侧;接着通过遥控装置控制第一电机123,调整第一升降机构12的高度,使两个第一安装部13分别与一对待更换牵引辊6轴线重合,继续驱动驱动装置1,使一对待更换牵引辊另一端62分别伸入至两个第一容置腔131内,然后通过第一顶丝132旋拧紧第一容置腔131内,完成第一安装部13与待更换牵引辊一端61的可拆卸固定连接;
将从动装置2手动移动至炉体7另一侧,通过遥控装置控制第二电机223,调整第二升降机构22的高度与第一升降机构12高度一致,将两个接引臂一端51分别与两个第二安装部23可拆卸连接,具体连接步骤可参考上述第一安装部13与待更换牵引辊另一端62连接的步骤。
将辅助装置4手动移动至炉体7和从动装置2之间,通过遥控装置控制第二电机223,调整第二升降机构22的高度,使辅助装置4上的辊轮43支撑两个接引臂5;
驱动第五电机17和第六电机,使得驱动装置1向远离所述炉体7方向移动,驱动装置1带动待一对待更换牵引辊6、两个接引臂5以及从动装置2与驱动装置1同方向运动,将所述待更换牵引辊6取出所述炉体7;
将载有新的待更换牵引辊6的升降台车3通过电机驱动,移动至驱动装置1和炉体7之间,将辅助装置4推动至升降台车3和炉体7之间,使辅助装置4上的辊轮43支撑两个接引臂5;
使升降台车3上余下的两个容置槽位于取出的一对待更换牵引辊6正下方,断开待更换牵引辊6与接引臂5和第一安装部13的连接,适当移动驱动装置1和升降台车3位置,将一对待更换牵引辊6放置在第三安装部33上,完成牵引辊的拆卸。
第二步,安装:
在安装过程中,通过手动调整升降台车3的位置,使新的待更换牵引辊6与第一安装部13和接引臂5处于轴线重合,根据上述方法连接第一安装部13、新的待更换牵引辊6和接引臂5,连接后将升降台车3移走;
通过遥控装置驱动驱动装置1向靠近炉体7的方向移动,将待更换牵引辊6送入炉体7内,完成牵引辊的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牵引辊更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装置,包括第一运动部和第一升降机构,所述第一运动部位于所述驱动装置的底部,所述第一升降机构能够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且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安装部;
从动装置,包括第二运动部和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二运动部位于所述从动装置的底部,所述第二升降机构能够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且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安装部;
升降台车,包括第三运动部和第三升降机构,所述第三运动部位于所述升降台车的底部,所述第三升降机构能够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且所述第三升降机构的顶部设置有第三安装部;
接引臂,所述接引臂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可拆卸连接,所述接引臂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待更换牵引辊一端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与待更换牵引辊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在所述第一运动部驱动下靠近或者远离炉体,带动所述待更换牵引辊、所述接引臂以及所述从动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同方向运动,将所述待更换牵引辊送入或者取出所述炉体,所述升降台车在所述第三运动部驱动下运动至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炉体之间,所述升降台车用于接收取出或者递送送入的所述待更换牵引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牵引辊更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朝向水平方向开口的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用于容置所述待更换牵引辊另一端,所述第一容置腔的腔壁设置有第一顶丝,所述第一顶丝能够旋拧入所述第一容置腔中顶紧所述待更换牵引辊;
所述第二安装部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结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牵引辊更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安装部共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安装部并排且间隔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机构顶部;
所述第二安装部共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安装部并排且间隔的设置在所述第二升降机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牵引辊更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底部设置所述第一运动部;
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承载部、第一螺旋升降器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螺旋升降器和所述第一电机连接并同时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的顶部,所述第一承载部的顶端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螺旋升降器与所述第一承载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螺旋升降器升降以带动所述第一承载部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牵引辊更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
竖直且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顶部的两个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承载部与两个所述第一支架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牵引辊更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从动装置还包括: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底部设置所述第二运动部;
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第二承载部、第二螺旋升降器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二螺旋升降器和所述第二电机连接并同时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的顶部,所述第二承载部的顶端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螺旋升降器与所述第二承载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螺旋升降器升降以带动所述第二承载部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牵引辊更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从动装置还包括:
竖直且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顶部的两个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承载部与两个所述第二支架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辊更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安装部为开口竖直向上的圆弧形凹槽;
其中,两个所述第三安装部为一组并间隔的设置,同组所述凹槽轴线相重合,每组的两个所述第三安装部用于分别放置所述待更换牵引辊的两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牵引辊更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安装部共有四组,四组所述第三安装部间隔的设置在所述第三升降机构顶端,且四组所述凹槽轴线相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牵引辊更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台车还包括:第三底座,所述第三底座底部设置所述第三运动部;
所述第三升降机构,包括第三承载部、第三螺旋升降器和第三电机,所述第三螺旋升降器和所述第三电机连接并同时设置在所述第三底座的顶部,所述第三承载部的顶端设置四组所述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三螺旋升降器与所述第三承载部连接,所述第三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三螺旋升降器升降以带动所述第三承载部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牵引辊更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台车还包括:
竖直且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三底座顶部的两个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承载部与两个所述第三支架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牵引辊更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引臂包括:杆体,所述杆体的一端设置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用于容置所述待更换牵引辊一端,所述第二容置腔的腔壁设置有第二顶丝,所述第二顶丝能够旋拧入所述第二容置腔中顶紧所述待更换牵引辊,所述杆体的另一端结构与所述待更换牵引辊的端部结构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辊更换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辅助装置,包括第四运动部和第四升降机构,所述第四运动部位于所述辅助装置的底部,所述第四升降机构能够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且所述第四升降机构的顶部设置有辊轮,所述辊轮用于支撑所述接引臂。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牵引辊更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装置还包括:第四底座和竖直且间隔设置在所述第四底座顶部的两个第四支架,所述第四底座底部设置所述第四运动部;
所述第四升降机构包括:第四承载部、第四螺旋升降器和第四电机,所述第四螺旋升降器和所述第四电机连接并同时设置在所述第四底座的顶部,所述第四承载部与两个所述第四支架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承载部的顶端设置所述辊轮,所述第四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四螺旋升降器升降以带动所述第四承载部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
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牵引辊更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五电机和控制系统,所述第五电机与所述第一运动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运动部运动;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五电机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五电机工作。
CN202210801820.5A 2022-07-08 2022-07-08 牵引辊更换系统 Active CN1150931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01820.5A CN115093108B (zh) 2022-07-08 2022-07-08 牵引辊更换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01820.5A CN115093108B (zh) 2022-07-08 2022-07-08 牵引辊更换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93108A true CN115093108A (zh) 2022-09-23
CN115093108B CN115093108B (zh) 2023-12-05

Family

ID=83296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01820.5A Active CN115093108B (zh) 2022-07-08 2022-07-08 牵引辊更换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9310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50794A (zh) * 2024-01-12 2024-02-13 江苏久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炉辊自动更换装置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63493A (en) * 1936-03-23 1941-11-18 Saint Gobai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glass sheets
GB1036449A (en) * 1962-10-31 1966-07-20 G53Fflx815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sheet glass drawing machines
JPH0663980A (ja) * 1992-08-18 1994-03-08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カレンダ成形機
CN201660550U (zh) * 2010-01-14 2010-12-01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传动换辊型过渡辊台的传动装置
CN205347218U (zh) * 2015-12-29 2016-06-29 芜湖东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玻璃基板牵引辊联动装置
US20160208858A1 (en) * 2015-01-20 2016-07-21 Loi Thermprocess Gmbh Roller bearing replacement device
JP2017014069A (ja) * 2015-07-01 2017-01-19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物品の製造装置
CN106542723A (zh) * 2016-11-22 2017-03-29 信义节能玻璃(芜湖)有限公司 一种在线更换过渡辊的方法
CN206169984U (zh) * 2016-11-17 2017-05-17 芜湖东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牵引辊更换装置
CN106830633A (zh) * 2017-02-09 2017-06-13 东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牵引辊的加工方法
CN206872665U (zh) * 2017-04-11 2018-01-12 芜湖东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牵引辊更换装置
CN207326863U (zh) * 2017-11-01 2018-05-08 芜湖东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牵引辊更换装置
CN113815972A (zh) * 2021-08-05 2021-12-21 河北光兴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玻璃卷式制备系统
CN216472856U (zh) * 2021-09-24 2022-05-10 河南旭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浮法玻璃退火牵引辊更换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63493A (en) * 1936-03-23 1941-11-18 Saint Gobai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glass sheets
GB1036449A (en) * 1962-10-31 1966-07-20 G53Fflx815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sheet glass drawing machines
JPH0663980A (ja) * 1992-08-18 1994-03-08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カレンダ成形機
CN201660550U (zh) * 2010-01-14 2010-12-01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传动换辊型过渡辊台的传动装置
US20160208858A1 (en) * 2015-01-20 2016-07-21 Loi Thermprocess Gmbh Roller bearing replacement device
JP2017014069A (ja) * 2015-07-01 2017-01-19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物品の製造装置
CN205347218U (zh) * 2015-12-29 2016-06-29 芜湖东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玻璃基板牵引辊联动装置
CN206169984U (zh) * 2016-11-17 2017-05-17 芜湖东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牵引辊更换装置
CN106542723A (zh) * 2016-11-22 2017-03-29 信义节能玻璃(芜湖)有限公司 一种在线更换过渡辊的方法
CN106830633A (zh) * 2017-02-09 2017-06-13 东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牵引辊的加工方法
CN206872665U (zh) * 2017-04-11 2018-01-12 芜湖东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牵引辊更换装置
CN207326863U (zh) * 2017-11-01 2018-05-08 芜湖东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牵引辊更换装置
CN113815972A (zh) * 2021-08-05 2021-12-21 河北光兴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玻璃卷式制备系统
CN216472856U (zh) * 2021-09-24 2022-05-10 河南旭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浮法玻璃退火牵引辊更换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50794A (zh) * 2024-01-12 2024-02-13 江苏久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炉辊自动更换装置
CN117550794B (zh) * 2024-01-12 2024-03-19 江苏久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炉辊自动更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93108B (zh) 2023-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093108A (zh) 牵引辊更换系统
CN113929284A (zh) 一种退火窑辊道精准定位换辊装置
CN206088739U (zh) 靶材安装治具
CN113603350B (zh) 一种过渡辊台在线换辊装置及在线换辊方法
CN210587979U (zh) 一种碳化硅传动辊棒更换装置
CN110885177B (zh) 一种拉边机水平横梁自动化拆装装置
CN111482463A (zh) 一种换辊设备及方法
CN111422737B (zh) 一种热轧轧机油缸更换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2270857U (zh) 一种闸门吊杆移轴装置
CN211339273U (zh) 一种拉边机水平横梁自动化拆装装置
CN209189691U (zh) 搅拌车叶片自动成型设备
CN219151164U (zh) 一种极耳片辊压设备的高效换辊构造
CN218658856U (zh) 带式输送机输送带更换辅助装置
CN115847353B (zh) 一种辊压机快速换辊装置及方法
CN211968867U (zh) 换辊装置
CN220283479U (zh) 牵引辊更换装置及牵引辊更换系统
CN219664735U (zh) 一种换辊装置及辊压设备
JP2005230892A (ja) 圧延機用ロール交換装置
CN219004107U (zh) 一种轧机换辊装置
KR100979298B1 (ko) 고하중물 구조체의 이동장치 및 그 이동방법
CN218155539U (zh) 一种辊底式热处理炉的炉辊快速更换装置
CN220406741U (zh) 一种卷板机的辅助装置
CN219901616U (zh) 一种热轧板表面氧化铁皮去除机构
CN210393593U (zh) 玻璃输送线接收基板设备用升降运动系统
CN219404039U (zh) 一种铁路机车轮对维修用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