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65373B - 多时隙收发信机和多时隙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时隙收发信机和多时隙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65373B
CN115065373B CN202210427234.9A CN202210427234A CN115065373B CN 115065373 B CN115065373 B CN 115065373B CN 202210427234 A CN202210427234 A CN 202210427234A CN 115065373 B CN115065373 B CN 1150653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signal
local oscillator
transmitter
oscillator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2723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65373A (zh
Inventor
崔建伟
张宜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2723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653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653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653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653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653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时隙收发信机和多时隙通信方法。其中,多时隙收发信机包括发射机、接收机和频率产生电路,频率产生电路,与发射机连接,用于为发射机提供正交本振信号;其中,在发射时隙开始前的第一时刻,频率产生电路用于产生第一正交本振信号,以及在发射时隙开始时,频率产生电路用于产生第二正交本振信号;发射机用于基于第一正交本振信号产生第一发射信号,以及基于第二正交本振信号产生第二发射信号;其中,第一发射信号的频率与接收机的接收频率不同,第二发射信号的频率与接收机的接收频率相同。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避免多时隙收发信机的同频干扰问题。

Description

多时隙收发信机和多时隙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时隙收发信机和多时隙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日益发展,无线通信飞速发展,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Address,时分多址)系统的发展应用机遇与挑战并存,稳定TDMA系统应用产品的性能可为TDMA系统价值最大化提供一臂之力。
对于TDMA系统而言,当相邻两个时隙都处于发射或者接收状态时,由于FGU(Frequency Generate Unit,频率产生单元)电路(又可以称为频率产生电路)锁定时间的限制,需要在工作时隙到来之前打开频率产生电路并使其频率处于锁定状态。由于下一时隙的频率产生电路提前打开和对应工作链路初始化,频率产生电路提前输出的发射频率会通过工作链路传导至RF(Radio Frequency,射频)开关处,从而干扰到正在工作的接收频率,或者通过空间耦合的路径,干扰到处于同一频率工作的接收电路,使其误码率升高,灵敏度降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时隙收发信机和多时隙通信方法,能够避免多时隙收发信机的同频干扰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时隙收发信机,包括发射机、接收机和频率产生电路,频率产生电路,与发射机连接,用于为发射机提供正交本振信号;其中,在发射时隙开始前的第一时刻,频率产生电路用于产生第一正交本振信号,以及在发射时隙开始时,频率产生电路用于产生第二正交本振信号;发射机用于基于第一正交本振信号产生第一发射信号,以及基于第二正交本振信号产生第二发射信号;其中,第一发射信号的频率与接收机的接收频率不同,第二发射信号的频率与接收机的接收频率相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多时隙通信方法,应用于多时隙收发信机,多时隙收发信机包括发射机、接收机和频率产生电路,多时隙通信方法包括:频率产生电路在发射时隙开始前的第一时刻产生第一正交本振信号,并将第一正交本振信号输入发射机;发射机基于第一正交本振信号产生第一发射信号;频率产生电路在发射时隙开始时产生第二正交本振信号,并将第二正交本振信号输入发射机;发射机基于第二正交本振信号产生第二发射信号;其中,第一发射信号的频率与接收机的接收频率不同,第二发射信号的频率与接收机的接收频率相同。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中的多时隙收发信机包括发射机、接收机和频率产生电路,频率产生电路与发射机连接,用于为发射机提供正交本振信号;其中,在发射时隙开始前的第一时刻,频率产生电路用于产生第一正交本振信号,以及在发射时隙开始时,频率产生电路用于产生第二正交本振信号;发射机用于基于第一正交本振信号产生第一发射信号,以及基于第二正交本振信号产生第二发射信号;其中,第一发射信号的频率与接收机的接收频率不同,第二发射信号的频率与接收机的接收频率相同。以上,通过改变频率产生电路产生的正交本振信号以控制发射机的发射信号的频率,使其在接收时隙中产生的第一发射信号的频率与接收机的接收频率不同,而在发射时隙中产生的第二发射信号的频率与接收机的接收频率相同,从而不仅保证发射电路可以在发射时隙开始时可以正常运行,还可以解决由于频率产生电路提前开启而干扰接收频率的问题。其次,直接对频率产生电路进行改进,从源头规避干扰,电路结构简单,节省了电路板的布局面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现有多时隙收发信机的工作时序图;
图2是现有多时隙收发信机中继的交互图;
图3是现有多时隙收发信机中继的工作时序图;
图4是一种多时隙收发信机的工作时序图;
图5是一种多时隙收发信机的逻辑图;
图6是本申请多时隙收发信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多时隙收发信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多时隙收发信机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多时隙收发信机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多时隙收发信机的再又一实施例的逻辑示意图;
图11为一种多时隙收发信机的工作时序图;
图12是本申请多时隙通信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步骤S11的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14是图12中步骤S11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是现有多时隙收发信机的工作时序图,图2是现有多时隙收发信机中继的交互图,图3是现有多时隙收发信机中继的工作时序图。
Tetra(Trans European Trunked Radio,泛欧集群无线电)是一种面向下一代数字式移动通信的开放式标准;它的主要优点是兼容性好、开放性好、频谱利用率高以及保密性强,它是参与厂商最多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是基于TDMA技术的专业移动通信系统,一般系统由基站和移动终端组成。
Tetra终端工作模式可以分为DMO(Direct Mode Operation,直接工作方式)和TMO(Trunked Mode Operation,集群工作方式),它们是四时隙工作方式。Tetra终端属于一种多时隙收发信机。如图1所示,第一时隙T1发射信号,第三时隙T3接收信号,第二时隙T2和第四时隙T4处于空闲模式,每个时隙可以为14.167ms,以便能够在每个工作时隙留有充裕的准备时间,使得硬件电路提前做好工作准备。
Tetra终端可以具有中继器功能(简称中继终端)。如图2所示,中继终端用于连接两个正常工作的DMO模式的Tetra终端,进而将工作于DMO模式下的Tetra终端通信距离增加一倍。对中继终端而言,需要将所有四个时隙占满来实现对两个DMO通话终端的所发射信号进行转接,以达增加通话距离实现转发的功能,其工作时序图如图3所示。由于四个时隙被占满,接收时隙RX或发射时隙TX没有时间来提供频率产生电路13的锁定时间,所以需要在前一个时隙提前打开频率产生电路13,进行预锁定。
请参阅图4,图4是一种多时隙收发信机的工作时序图,图5是一种多时隙收发信机的逻辑图。如图4所示,以相邻的三个时隙为例进行说明,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时隙、第二时隙和第三时隙。
在每一时隙的t0时刻打开下一工作时隙的频率产生电路13,t1时刻打开下一工作时隙的工作链路(例如发射机的调制器或接收机的解调器)的初始化。例如,当第二时隙工作在接收状态(即第二时隙作为接收时隙),第三时隙工作在发射状态(即第三时隙作为发射时隙)时,在第三时隙到来之前的t0时刻,需要打开发射机的频率产生电路13,确保其在第三时隙到来之前已经处于锁定状态。第三时隙开始前的t1时刻,是发射机提前打开部分通道(例如调制器)的初始化时间。而当第二时隙工作在发射状态,第一时隙处于接收状态时,同理,在第二时隙到来之前的t0时刻,需要打开发射机的频率产生电路13,确保其在第二时隙到来之前已经处于锁定状态。而第二时隙开始前的t1时刻,是发射机提前打开部分通道的初始化时间。
如图5所示,在多时隙收发信机中,当连续两个工作时隙有接收转发射,且接收和发射同频时,发射机的频率产生电路(例如图5所示的锁相环TX PLL和压控振荡器TXVCO组成)在接收时隙的t0时刻就已打开,发射电路在接收时隙的t1时刻打开初始化(如调制器打开),调制器输出发射频率TX_F,通过射频功率放大器PA传导至RF开关处,但是此时接收器正输入接收频率RX_F,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相同(即TX_F=RX_F),从而干扰到正在工作的接收频率RX_F;或者通过空间耦合的路径,干扰到处于同一频率工作的接收电路,使其误码率升高,灵敏度降低。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多时隙收发信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的多时隙收发信机可以应用于TDMA系统,且可以支持中继功能。多时隙收发信机10至少包括发射机11、接收机12和频率产生电路13。
结合图4和图6,频率产生电路13与发射机11连接,用于为发射机11提供正交本振信号。其中,在发射时隙TX开始前的第一时刻t0,频率产生电路13用于产生第一正交本振信号Z1,以及在发射时隙RX开始时t2,频率产生电路13用于产生第二正交本振信号Z2。可以理解的,第一正交本振信号Z1和第二正交本振信号Z2的频率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发射时隙即工作于发射状态的时隙,接收时隙即工作于接收状态的时隙。
发射机11用于基于第一正交本振信号Z1产生第一发射信号F1,以及基于第二正交本振信号Z2产生第二发射信号F2。其中,第一发射信号F1的频率与接收机12的接收频率F0不同,第二发射信号F2的频率与接收机12的接收频率F0相同,即F1≠F0,F2=F0。
由此,在连续两个工作时隙有接收转发射,且接收和发射同频时,通过控制频率产生电路13产生的正交本振信号的频率可以控制发射机11的发射信号的频率,使其在接收时隙中产生的第一发射信号F1的频率与接收机12的接收频率不同,而在发射时隙中产生的第二发射信号F2的频率与接收机12的接收频率相同,从而不仅保证发射电路可以在发射时隙开始时可以正常运行,还可以解决由于频率产生电路13提前开启而干扰接收频率的问题。其次,直接对频率产生电路13进行改进,从源头规避干扰,电路结构简单,节省了电路板的布局面积。
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多时隙收发信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频率产生电路13可以包括本地振荡器131(Local Oscillator,LO)和分频器132。本地振荡器131用于产生本振信号。分频器132分别与本地振荡器131和发射机11连接,用于按照预设分频比将本振信号转换为正交本振信号。预设分频比包括第一分频比和第二分频比,第一分频比与第二分频比不同。其中,分频器132用于在发射时隙开始前的第一时刻,分频器132按照第一分频比将本振信号转换为第一正交本振信号;以及用于在发射时隙开始时,分频器132按照第二分频比将本振信号转换为第二正交本振信号。
本地振荡器131可以为压控振荡器,其为输出频率与输入的控制电压有对应关系的振荡电路,压控振荡器的工作状态或振荡回路的元件参数受输入的控制电压的控制,其输出频率随外加控制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分频器132可以为除法电路,例如除二电路,用于将本振信号进行二分频。经过本申请发明人的研究发现,分频器132能够快速切换分频比,基于此,可以在t0时刻设置与t2时刻不同的分频比,当发射机11在t0时刻和t2时刻通过切换分频比,可以改变发射信号的频率,从而可以避免相邻时隙的同频干扰问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地振荡器131产生的本振信号的频率为第二发射信号F2的频率的第一数量倍。当第一数量倍为两倍时,第二分频比为2,其目的是本振信号经过分频后能够产生与第二发射信号相同频率的正交本振信号。由于第一分频比与第二分频比不同,当第二分频比为2时,第一分频比可以为1、4或8等。
其中,当第一分频比为1时,本地振荡器131产生的本振信号的频率为第一发射信号F1的频率的1倍;当第一分频比为4时,本地振荡器131产生的本振信号的频率为第一发射信号F1的频率的4倍;当第一分频比为8时,本地振荡器131产生的本振信号的频率为第一发射信号F1的频率的8倍。
在一个具体例子中,当本地振荡器131产生的本振信号的频率为800M时,分频比为1对应的第一发射信号F1的频率为800M,分频比为4对应的第一发射信号F1的频率为200M,分频比为8对应的第一发射信号F1的频率为100M。
请参阅图8,图8为本申请多时隙收发信机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区别于上述实施例,多时隙收发信机还包括倍频器133。倍频器133与本地振荡器131连接,用于将本振信号的频率提升。分频器132分别与倍频器133和发射机11连接,用于在发射时隙开始前的第一时刻,按照第一分频比将频率提升后的本振信号转换为第一正交本振信号Z1;以及用于在发射时隙开始时,按照第二分频比将频率提升后的本振信号转换为第二正交本振信号Z2,第一分频比与第二分频比不同。
其中,本地振荡器131产生的本振信号的频率为第二发射信号的频率的第二数量倍,第二数量小于第一数量。倍频器133用于将本地振荡器131产生的本振信号的频率提升至第二发射信号的频率的第一数量倍后输入分频器132。
一个示例,第二数量倍可以为倍,倍频器133可以为三倍频器,用于将输入信号的频率提升3倍。本振信号经过倍频器133可以提升至第二发射信号的频率的2倍。另一个示例,第二数量倍也可以为/>倍,倍频器133可以为四倍频器,或者,第二数量倍也可以为/>倍,倍频器133可以为五倍频器,此处不作限定。
在一应用场景中,正交调制需要本地振荡器本身振荡的频率(即本振信号的频率)是天线口频率的两倍。比如:天线口发射的频率为400M,则振荡的频率为800M。天线口在发射频率时会产生谐波,谐波的频率例如为400M、800M或1200M,而800M与本振信号的频率相同,从而会干扰本地振荡器的相位噪声。但是,当多时隙收发信机还包括倍频器133时,本振信号的频率可以为本振信号通过三倍频器后可以将/>的频率,提升至800M,以使得天线口发射的频率仍为400M,但是此时的谐波与本振信号的频率不同,从而不会干扰本地振荡器的相位噪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频率产生电路13还可以包括寄存器,寄存器用于寄存预设分频比,包括第一分频比和第二分频比。寄存器的种类不作限制,例如可以为8位元寄存器、16位元寄存器、32位元寄存器等。
表1 8位元寄存器的寄存状态
7 6 5 4 3 2 1 0
0 0 0 DIV 0 0 f2 f1
如上表1所示,8位元寄存器包括8个位元(bit),即b0~b7,这里选择第5位元b4寄存预设分频比对应的变量DIV,该变量由分频器132控制。例如,当变量DIV写入b4=1时,将启动4分频模式,当DIV写入b4=2时,将启动2分频模式,或者,还可以将DIV写入b4=4,则可以启动1分频模式,此处不作限制。位元b0和b1的变量f1和f2用于其他数据的寄存,例如用户标志位。位元b2-b3和b5-b7设置为0,以保留供将来使用。
请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多时隙收发信机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射机11包括依次连接的笛卡尔环路电路111、放大器112和耦合器113,笛卡尔环路电路111、放大器112和耦合器113形成笛卡尔负反馈环路。笛卡尔环路电路111连接频率产生电路13,用于接收基带信号(I、Q信号)和正交本振信号,信号I和信号Q为正交关系,信号I和信号Q为模拟时域信号。笛卡尔环路电路111利用正交本振信号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和上变频后发送给放大器112,放大器112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后传送给耦合器113,耦合器113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得到发射信号和反馈信号,耦合器113将反馈信号发送给笛卡尔环路电路111进行解调。其中,当笛卡尔环路电路111接收第一正交本振信号时,耦合器113得到第一发射信号,当笛卡尔环路电路111接收第二正交本振信号时,耦合器113得到第二发射信号。
其中,耦合器113与天线连接,用于将放大器112输出的第一发射信号和第二发射信号通过天线发射出去。本实施例中,接收机12和发射机11可以共用一根天线。
笛卡尔负反馈环路中的反馈信号通过耦合器113耦合得到,并将其还原为两路正交基带信号(记为还原基带信号),笛卡尔环路电路111通过比较两路基带信号以及还原基带信号,对其差值进行前向I/Q信号预失真处理后进行上变频,并合成一路信号输送给放大器112,达到补偿射频发射机11非线性失真的目的。
放大器112可以包括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器与笛卡尔环路电路111连接,用于对笛卡尔环路电路111输出的信号进行电流放大。此外,放大器112还可以包括信号放大器,信号放大器连接笛卡尔环路电路111和功率放大器,用于将笛卡尔环路电路111输出的信号进行电压放大后输入功率放大器。放大器112也可以为三级放大器,并不限于此。
笛卡尔环路电路111由上行和下行两条通路组成,上行通路把基带信号进行调制并发送给放大器112。下行通路是通过耦合器113耦合部分上行信号,再送给笛卡尔环路电路111进行解调,例如,下行通路通过耦合器113耦合百分之一或千分之一的上行信号。笛卡尔环路电路111通过比较发送过来的基带信号和解调下来的基带信号的差值,然后对上行基带信号做预失真处理,以达到线性化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射机11可以包括频率产生电路13中的至少部分电路。例如,可以将笛卡尔环路电路111中自带的除法电路作为分频器132。本地振荡器131产生的本振信号输入发射机11中的除法电路进行分频处理,得到正交本振信号,然后再输入给图10中的上调制器1113和下调制器1116进行正交调制处理。
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申请多时隙收发信机的再又一实施例的逻辑示意图。
笛卡尔环路电路111包括上行通路和下行通路,上行通路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放大器1111、上误差放大器1112、上调制器1113和第一上衰减器1114,下行通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下衰减器1115、下调制器1116和下误差放大器1117。上误差放大器1112连接下误差放大器1117,上调制器1113和下调制器1116分别连接频率产生电路13,第一上衰减器1114连接放大器112,第一下衰减器1115连接耦合器113。
第一下衰减器1115输入反馈信号,并将反馈信号衰减后输出至下调制器1116。下调制器1116用于将衰减后的反馈信号和频率产生电路13输出的正交本振信号进行调制处理,以得到还原基带信号并将还原基带信号输出至下误差放大器1117。
输入放大器1111用于将基带信号放大处理后输出至上误差放大器1112。上误差放大器1112用于将还原基带信号和放大处理后的基带信号进行比较,得到差值信号。上调制器1113用于将差值信号和频率产生电路13输出的正交本振信号进行调制处理,并将调制处理后的信号输出至第一上衰减器1114,第一上衰减器1114对调制处理后的信号进行衰减处理,并将衰减处理后的信号输出至放大器112。
具体地,基带信号由输入放大器1111进行信号放大后输入上误差放大器1112,下行通路中从耦合器113耦合得到的反馈信号,经过第一下衰减器1115进行衰减处理后输入下调制器1116,下调制器1116将其还原为正交两路基带信号(记为还原基带信号),然后通过下误差放大器1117输入上误差放大器1112进行信号比较,并将得到的差值信号进行前向I/Q信号预失真处理后进行上变频,并合成一路信号,然后经过第一上衰减器1114进行衰减处理后输送给放大器112,达到补偿发射机11非线性失真的目的。其中,第一上衰减器1114控制笛卡尔环路电路111输出功率的大小,第一下衰减器1115用于控制笛卡尔环路电路111输入功率的大小,用于对信号进行精确衰减,其精度可以达到1dB。
发射机11还可以包括第二上衰减器114和/或第二下衰减器115,起到匹配作用,可以根据实际电路结构选择合适型号等参数。第二上衰减器114连接第一上衰减器1114和放大器112,用于对信号辅助衰减,以保证放大器前后级本身的反射系数更好,防止级间相互影响。第二下衰减器115连接耦合器113和第一下衰减器1115,用于对耦合器113耦合的反馈信号进行预衰减处理,以避免反馈信号较强而烧坏笛卡尔环路电路111或下行通路中的前端电路。第二上衰减器114和/或第二下衰减器115可以包括电阻。
发射机11还可以包括滤波器116,滤波器116连接第一下衰减器1115和第二下衰减器115,用于滤除放大器112产生的谐波。滤波器116例如为低通滤波器。
请参阅图11,图11为多时隙收发信机的工作时序图。
按照陆地集群通信协议规定,每个时隙开始后都有一个保护时间段,如图11所示的时刻t2与t3之间的时间段,该保护时间段的大小约等于0.94ms。经过实际测验发现,实际测试本申请修改分频比的方式,比模拟测试修改分频比的响应时间减少了90%,可以在100us内实现分频比的修改,远小于保护时间0.94ms,也就是说,当保护时间结束时,发射电路都已经准备好,而且在接收时隙转发射时隙时,无同频干扰的情况下及时准确的发射信号,所以本方案是切实可行的。另外,测试在中继(Repeater)模式下存在倍频器时,基于本方案,接收时隙和发送时隙之间不存在干扰,即发射准备影响接收机的误码率为0,从而可以减少倍频器的电流消耗,大约为6mA的平均电流。
请参阅图12,图12是本申请多时隙通信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多时隙通信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多时隙收发信机,多时隙收发信机包括发射机、接收机和频率产生电路,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1:频率产生电路在发射时隙开始前的第一时刻产生第一正交本振信号,并将第一正交本振信号输入发射机。
S12:发射机基于第一正交本振信号产生第一发射信号。
S13:频率产生电路在发射时隙开始时产生第二正交本振信号,并将第二正交本振信号输入发射机。
S14:发射机基于第二正交本振信号产生第二发射信号;其中,第一发射信号的频率与接收机的接收频率不同,第二发射信号的频率与接收机的接收频率相同。
请参阅图13,图13是图12中步骤S11的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其中,频率产生电路包括本地振荡器和分频器。步骤S11可以包括子步骤S1111和S1112:
S1111:本地振荡器产生本振信号。
S1112:分频器在发射时隙开始前的第一时刻按照第一分频比将本振信号转换为第一正交本振信号,并将第一正交本振信号输入发射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分频比为本地振荡器产生的本振信号的频率与第一发射信号的频率的倍数。
对应地,上述步骤S13可以为:分频器在发射时隙开始时按照第二分频比将本振信号转换为第二正交本振信号,并将第二正交本振信号输入发射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分频比为本地振荡器产生的本振信号的频率与第二发射信号的频率的倍数,第二分频比与第一分频比不同。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分频比为1、4或8,第二分频比为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地振荡器产生的本振信号的频率为第二发射信号的频率的第一数量倍。
请参阅图14,图14是图12中步骤S11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其中,频率产生电路包括本地振荡器、倍频器和分频器。倍频器与本地振荡器连接,用于将本振信号的频率提升。分频器分别与倍频器和发射机连接。步骤S11可以包括子步骤S1121~S1123:
S1121:本地振荡器产生本振信号。
S1122:倍频器将本振信号的频率提升。
S1123:分频器在发射时隙开始前的第一时刻按照第一分频比将频率提升后的本振信号转换为第一正交本振信号,并将第一正交本振信号输入发射机。
对应地,上述步骤S13可以为:分频器在发射时隙开始时按照第二分频比将频率提升后的本振信号转换为第二正交本振信号,并将第二正交本振信号输入发射机,第一分频比与第二分频比不同。
本地振荡器产生的本振信号的频率为第二发射信号的频率的第二数量倍,第二数量小于第一数量。倍频器可以将本地振荡器产生的本振信号的频率提升为第二发射信号的频率的第二数量倍。
倍频器将本地振荡器产生的本振信号的频率提升至第二发射信号的频率的第一数量倍后输入分频器。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之间可以相互结合,关于上述步骤的说明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对应位置,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本申请的切换分频比的方案原理简单、可行性高,不仅可以从原理上规避收发时隙的同频干扰,还节省电流消耗,此外,还可以节省PCB布局面积和生产成本。相比于其他通过开关阻断信号的方式,本申请的隔离干扰的效果更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和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方式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多时隙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机、接收机和频率产生电路,
所述频率产生电路,与所述发射机连接,用于为所述发射机提供正交本振信号;其中,在发射时隙开始前的第一时刻,所述频率产生电路用于按照第一分频比将本振信号转换为第一正交本振信号,并将所述第一正交本振信号输入所述发射机;以及在发射时隙开始时,所述频率产生电路用于按照第二分频比将本振信号转换为第二正交本振信号,并将所述第二正交本振信号输入所述发射机;其中,所述第一分频比与所述第二分频比不同;
所述发射机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正交本振信号产生第一发射信号,以及基于所述第二正交本振信号产生第二发射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发射信号的频率与所述接收机的接收频率不同,所述第二发射信号的频率与所述接收机的接收频率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多时隙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频率产生电路包括本地振荡器和分频器,
所述本地振荡器,用于产生本振信号;
所述分频器,分别与所述本地振荡器和所述发射机连接,用于在发射时隙开始前的第一时刻,按照所述第一分频比将所述本振信号转换为所述第一正交本振信号;以及用于在发射时隙开始时,按照所述第二分频比将所述本振信号转换为所述第二正交本振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多时隙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频比为1、4或8,所述第二分频比为2。
4.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多时隙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频率产生电路还包括寄存器,所述寄存器用于寄存所述第一分频比和所述第二分频比。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多时隙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频率产生电路包括本地振荡器、倍频器和分频器,
所述本地振荡器,用于产生本振信号;
所述倍频器,与所述本地振荡器连接,用于将所述本振信号的频率提升;
所述分频器,分别与所述倍频器和所述发射机连接,用于在发射时隙开始前的第一时刻,按照所述第一分频比将频率提升后的本振信号转换为所述第一正交本振信号;以及用于在发射时隙开始时,按照所述第二分频比将频率提升后的本振信号转换为所述第二正交本振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多时隙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机包括依次连接的笛卡尔环路电路、放大器和耦合器,所述笛卡尔环路电路、放大器和所述耦合器形成笛卡尔负反馈环路,
所述笛卡尔环路电路连接所述频率产生电路,用于接收基带信号和所述正交本振信号,并利用所述正交本振信号对所述基带信号进行调制和上变频后发送给所述放大器,所述放大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后传送给所述耦合器,所述耦合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得到发射信号和反馈信号,所述耦合器将所述反馈信号发送给所述笛卡尔环路电路进行解调;
其中,当所述笛卡尔环路电路接收所述第一正交本振信号时,所述耦合器得到所述第一发射信号,当所述笛卡尔环路电路接收所述第二正交本振信号时,所述耦合器得到所述第二发射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多时隙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笛卡尔环路电路包括上行通路和下行通路,所述上行通路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放大器、上误差放大器、上调制器和第一上衰减器,所述下行通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下衰减器、下调制器和下误差放大器,所述上误差放大器连接所述下误差放大器,所述上调制器和所述下调制器分别连接所述频率产生电路,所述第一上衰减器连接所述放大器,所述第一下衰减器连接所述耦合器;
所述第一下衰减器输入所述反馈信号,并将所述反馈信号衰减后输出至所述下调制器;所述下调制器用于将衰减后的所述反馈信号和所述频率产生电路输出的正交本振信号进行调制处理,以得到还原基带信号并将所述还原基带信号输出至所述下误差放大器;
所述输入放大器用于将所述基带信号放大处理后输出至所述上误差放大器;所述上误差放大器用于将所述还原基带信号和放大处理后的所述基带信号进行比较,得到差值信号;所述上调制器用于将所述差值信号和所述频率产生电路输出的正交本振信号进行调制处理,并将所述调制处理后的信号输出至第一上衰减器,所述第一上衰减器对所述调制处理后的信号进行衰减处理,并将所述衰减处理后的信号输出至所述放大器。
8.一种多时隙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多时隙收发信机,所述多时隙收发信机包括发射机、接收机和频率产生电路,所述多时隙通信方法包括:
所述频率产生电路在发射时隙开始前的第一时刻按照第一分频比将本振信号转换为第一正交本振信号,并将所述第一正交本振信号输入所述发射机;
所述发射机基于所述第一正交本振信号产生第一发射信号;
所述频率产生电路在发射时隙开始时按照第二分频比将本振信号转换为第二正交本振信号,并将所述第二正交本振信号输入所述发射机;其中,所述第一分频比与所述第二分频比不同;
所述发射机基于所述第二正交本振信号产生第二发射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发射信号的频率与所述接收机的接收频率不同,所述第二发射信号的频率与所述接收机的接收频率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多时隙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频率产生电路包括本地振荡器和分频器,所述频率产生电路在发射时隙开始前的第一时刻按照第一分频比将本振信号转换为第一正交本振信号,并将所述第一正交本振信号输入所述发射机,包括:
所述本地振荡器产生本振信号;
所述分频器在发射时隙开始前的第一时刻按照所述第一分频比将所述本振信号转换为所述第一正交本振信号,并将所述第一正交本振信号输入所述发射机;
所述频率产生电路在发射时隙开始时按照第二分频比将本振信号转换为第二正交本振信号,并将所述第二正交本振信号输入所述发射机,包括:
所述分频器在发射时隙开始时按照所述第二分频比将所述本振信号转换为所述第二正交本振信号,并将所述第二正交本振信号输入所述发射机。
10.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多时隙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频率产生电路包括本地振荡器、倍频器和分频器,所述频率产生电路在发射时隙开始前的第一时刻按照第一分频比将本振信号转换为第一正交本振信号,并将所述第一正交本振信号输入所述发射机,包括:
所述本地振荡器产生本振信号;
所述倍频器将所述本振信号的频率提升;
所述分频器在发射时隙开始前的第一时刻按照所述第一分频比将频率提升后的本振信号转换为所述第一正交本振信号,并将所述第一正交本振信号输入所述发射机;
所述频率产生电路在发射时隙开始时按照第二分频比将本振信号转换为第二正交本振信号,并将所述第二正交本振信号输入所述发射机,包括:
所述分频器在发射时隙开始时按照所述第二分频比将频率提升后的本振信号转换为所述第二正交本振信号,并将所述第二正交本振信号输入所述发射机。
CN202210427234.9A 2022-04-21 2022-04-21 多时隙收发信机和多时隙通信方法 Active CN1150653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27234.9A CN115065373B (zh) 2022-04-21 2022-04-21 多时隙收发信机和多时隙通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27234.9A CN115065373B (zh) 2022-04-21 2022-04-21 多时隙收发信机和多时隙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65373A CN115065373A (zh) 2022-09-16
CN115065373B true CN115065373B (zh) 2023-12-12

Family

ID=83196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27234.9A Active CN115065373B (zh) 2022-04-21 2022-04-21 多时隙收发信机和多时隙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65373B (zh)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848A (zh) * 1994-11-30 1996-09-25 索尼公司 发射接收装置
CN1328388A (zh) * 2000-06-08 2001-12-26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直接变换接收机和无线电收发两用机
WO2002056491A1 (fr) * 2001-01-09 2002-07-18 Sony Corporation Emetteur-recepteur de signaux radio multibandes
WO2004004266A2 (de) * 2002-06-27 2004-01-08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Empfängeranordnung, insbesondere für den mobilfunk
CN1681230A (zh) * 2004-04-06 2005-10-12 索尼株式会社 测试信号发生电路和接收电路
EP1734658A1 (en) * 2005-06-17 2006-12-20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Direct conversion radio apparatus for RFID system
CN1901401A (zh) * 2006-07-07 2007-01-24 广东鼎威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实现rf信号和中频有线信号之间的双向转换集成电路
JP2007116247A (ja) * 2005-10-18 2007-05-10 Sharp Corp 直交信号発生回路並びにそれを備えた受信チューナおよび通信機器
CN101241186A (zh) * 2008-03-11 2008-08-13 陕西长岭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伪码测距的无线电高度表及伪码测高方法
CN101281245A (zh) * 2008-05-27 2008-10-08 北京大学 一种军民两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多模射频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3209004A (zh) * 2013-04-07 2013-07-17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时隙收发信机
CN104054272A (zh) * 2012-01-20 2014-09-17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双变换双载波射频接收器
CN104237910A (zh) * 2014-09-17 2014-12-24 上海迦美信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多通道导航射频接收机
US9538537B1 (en) * 2015-08-11 2017-01-03 Phasorlab, Inc. Blind carrier synchronization method for OFD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6788410A (zh) * 2016-12-26 2017-05-31 上海迦美信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利用注入锁定环形振荡器产生正交本振信号的电路
CN107040239A (zh) * 2016-02-03 2017-08-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双频带载波聚合的复阻抗网络
CN206698207U (zh) * 2017-02-21 2017-12-01 和芯星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正交信号处理的装置及接收机
CN108365910A (zh) * 2017-01-26 2018-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的发射方法,接收方法及设备
CN209218087U (zh) * 2018-12-13 2019-08-06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拓扑系统及通信装置
CN111953358A (zh) * 2020-08-10 2020-11-17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结构和移动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58379B2 (en) * 2003-05-19 2006-06-06 Agere Systems, Inc.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transceiver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US8050351B2 (en) * 2003-07-02 2011-11-01 Celight, Inc. Quadrature modulator with feedback control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848A (zh) * 1994-11-30 1996-09-25 索尼公司 发射接收装置
CN1328388A (zh) * 2000-06-08 2001-12-26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直接变换接收机和无线电收发两用机
WO2002056491A1 (fr) * 2001-01-09 2002-07-18 Sony Corporation Emetteur-recepteur de signaux radio multibandes
WO2004004266A2 (de) * 2002-06-27 2004-01-08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Empfängeranordnung, insbesondere für den mobilfunk
CN1681230A (zh) * 2004-04-06 2005-10-12 索尼株式会社 测试信号发生电路和接收电路
EP1734658A1 (en) * 2005-06-17 2006-12-20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Direct conversion radio apparatus for RFID system
JP2007116247A (ja) * 2005-10-18 2007-05-10 Sharp Corp 直交信号発生回路並びにそれを備えた受信チューナおよび通信機器
CN1901401A (zh) * 2006-07-07 2007-01-24 广东鼎威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实现rf信号和中频有线信号之间的双向转换集成电路
CN101241186A (zh) * 2008-03-11 2008-08-13 陕西长岭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伪码测距的无线电高度表及伪码测高方法
CN101281245A (zh) * 2008-05-27 2008-10-08 北京大学 一种军民两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多模射频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4054272A (zh) * 2012-01-20 2014-09-17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双变换双载波射频接收器
CN103209004A (zh) * 2013-04-07 2013-07-17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时隙收发信机
CN104237910A (zh) * 2014-09-17 2014-12-24 上海迦美信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多通道导航射频接收机
US9538537B1 (en) * 2015-08-11 2017-01-03 Phasorlab, Inc. Blind carrier synchronization method for OFD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7040239A (zh) * 2016-02-03 2017-08-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双频带载波聚合的复阻抗网络
CN106788410A (zh) * 2016-12-26 2017-05-31 上海迦美信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利用注入锁定环形振荡器产生正交本振信号的电路
CN108365910A (zh) * 2017-01-26 2018-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的发射方法,接收方法及设备
CN206698207U (zh) * 2017-02-21 2017-12-01 和芯星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正交信号处理的装置及接收机
CN209218087U (zh) * 2018-12-13 2019-08-06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拓扑系统及通信装置
CN111953358A (zh) * 2020-08-10 2020-11-17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结构和移动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ransmission signal quality comparison of SCM and OFDM according to the phase noi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cal oscillator》;Gwang-Yeol You;《2013 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全文 *
《基于注入锁定的RF低功耗正交本振信号产生电路》;左玉多;《微电子学》;第40卷(第6期);全文 *
基于差分皮尔斯结构的正交晶体振荡器的设计;田密;《中国集成电路》(第9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65373A (zh) 2022-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84058B1 (en) Universal repeater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2959875B (zh) 半导体器件
US8588279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r-PCB communication utilizing a spatial multi-link repeater
KR101047158B1 (ko) 소프트웨어 정의 다중 전송 아키텍처
CN209218087U (zh) 一种射频拓扑系统及通信装置
KR20090031651A (ko) 고 주파수 애플리케이션들을 위한 분산형 송수신기에 대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US8238838B2 (en) Calibration of transmit signals in FDD-transceivers
CN207819906U (zh) 支持多种调制解调方式的高线性度窄带大功率数传电台
JP3876154B2 (ja) ミリ波帯無線送信装置およびミリ波帯無線受信装置およびミリ波帯通信システム
RU2289882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повышения выходной мощности несущих частот широкополосной многочастотной базовой станции
JPH06152467A (ja) 無線通信機
JP2001523431A (ja) Uhf領域で動作する無線送受信機たとえばコードレステレフォンの周波数を処理する集積可能な回路
WO2020118627A1 (zh) 一种射频拓扑系统及通信装置
US893450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requency-agile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5898906A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a cellular radio transmitter device
KR20050015105A (ko) 카르테시안 피드백 루프 회로를 포함하는 tdma 방식송수신 장치
CN101272155A (zh) 时分双工模式数字预失真功放装置
US20050032489A1 (en) Transmission arrangement for transmitting data continuously in the time domain
JP2001230695A (ja) 無線機及びそれに使用する周波数変換方法
CN115065373B (zh) 多时隙收发信机和多时隙通信方法
CN107017912A (zh) 一种多标准全双工二次变频式收发机
WO2023201649A1 (zh) 多时隙收发信机和多时隙通信方法
US6826237B1 (en) Radio transmitter
JP4061193B2 (ja) Iq変調システム並びに個別的な位相パス及び信号パスを使用する方法
US6526262B1 (en) Phase-locked tracking filters for cellular transmit path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