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53104A - 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53104A
CN115053104A CN202180012499.6A CN202180012499A CN115053104A CN 115053104 A CN115053104 A CN 115053104A CN 202180012499 A CN202180012499 A CN 202180012499A CN 115053104 A CN115053104 A CN 1150531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unit
indoor
relay
unit
refriger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1249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铃木秀一
福山雄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01792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49559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0531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531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0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 F24F3/065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with a plurality of evaporators or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32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 F24F11/36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to leakag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2Indication arrangements, e.g. displays
    • F24F11/526Indication arrangements, e.g. displays giving audible ind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25B41/24Arrangement of shut-off valves for disconnecting a part of the refrigerant cycle, e.g. an outdoor par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of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22Preventing, detecting or repairing leaks of refrigeration fluids
    • F25B2500/222Detecting refrigerant lea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空调装置(10)具有供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10a)和控制部(33),对室内空间(A)进行空气调节。应对装置(60、65)是为了应对制冷剂在室内空间(A)中的泄漏而设的。检测部(70)对室内空间(A)中的制冷剂的浓度进行检测。第一继电器(811、812)与控制部(33)和应对装置(60、65)相连接。在由检测部(70)检测到的制冷剂的浓度超过了预先决定好的容许浓度时,控制部(33)使第一继电器(811、812)变为闭合状态。在第一继电器(811、812)变为闭合状态时,应对装置(60、65)工作。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包括空调装置和换气装置的空调换气系统。在该空调换气系统中,对空调装置的构成设备进行控制的空调控制装置在空调装置与换气装置通信连接的状态下检测到制冷剂有泄漏时,对控制换气装置的构成设备的换气控制装置发出指令,使其进行换气装置的运转。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6-2117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那样的空调系统中,空调控制装置不仅需要控制空调装置的构成设备,还需要控制换气装置。因此,很难减轻空调控制装置的处理负荷。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轻空调装置的控制部的处理负荷的空调系统。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是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装置10、应对装置60、65、检测部70以及第一继电器811、812。所述空调装置10具有供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10a和控制部33,对室内空间A进行空气调节;所述应对装置60、65用于应对所述制冷剂在所述室内空间A中的泄漏;所述检测部70对所述室内空间A中的所述制冷剂的浓度进行检测;所述第一继电器811、812与所述控制部33以及所述应对装置60、65相连接。在由所述检测部70检测到的所述制冷剂的浓度超过了预先决定好的容许浓度时,所述控制部33使所述第一继电器811、812变为闭合状态,在所述第一继电器811、812变为闭合状态时,所述应对装置60、65工作。
在第一方面中,借助空调装置10的控制部33使第一继电器811、812变为闭合状态,能够使应对装置60、65工作。这样一来,与空调装置10的控制部33直接控制应对装置60、65的情况相比,能够减轻空调装置10的控制部33的处理负荷。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回路10a具有室内回路30a、第一制冷剂流路13和第二制冷剂流路17,所述室内回路30a包括设置于所述室内空间A中的室内热交换器31,所述第一制冷剂流路13与所述室内回路30a的液侧端部相连接,所述第二制冷剂流路17与所述室内回路30a的气侧端部相连接,所述应对装置60、65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制冷剂流路13和所述第二制冷剂流路17中的至少一者上的截止阀V,在所述第一继电器811、812变为闭合状态时,所述应对装置60、65使所述截止阀V变为关闭状态。
在第二方面中,通过使截止阀V变为关闭状态,能够抑制制冷剂从制冷剂回路10a向室内空间A泄漏。由此而能够抑制因室内空间A中的制冷剂泄漏而引起的室内空间A中的制冷剂浓度的上升。
本公开的第三方面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对装置60、65具有对所述室内空间A进行换气的换气扇66,在所述第一继电器811、812变为闭合状态时,所述应对装置60、65使所述换气扇66工作。
在第三方面中,通过使换气扇66工作,能够将已泄漏在室内空间A中的制冷剂从室内空间A排出。
在第三方面中,通过使换气扇66工作,能够将已泄漏在室内空间A中的制冷剂从室内空间A排出。由此而能够抑制因室内空间A中的制冷剂泄漏而引起的室内空间A中的制冷剂浓度的上升。
本公开的第四方面在第一到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继电器811、812设置于所述空调装置10内。
在第四方面中,与将第一继电器811、812设置于空调装置10外的情况相比,通过将第一继电器811、812设置于空调装置10内,能够使第一继电器811、812与控制部33彼此靠近。由此而能够抑制第一继电器811、812与控制部33之间的连接错误的发生。
本公开的第五方面在第一到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继电器811、812设置于所述应对装置60、65内。
在第五方面中,通过将第一继电器811、812设置于应对装置60、65内,与将第一继电器811、812设置于应对装置60、65外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第一继电器811、812与应对装置60、65的控制部彼此靠近。由此而能够抑制第一继电器811、812与应对装置60、65的控制部之间的连接错误的发生。
本公开的第六方面在第一到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包括警报装置55和第二继电器82。所述警报装置55发出警报;所述第二继电器82与所述控制部33以及所述警报装置55相连接。在由所述检测部70检测到的所述制冷剂的浓度超过了所述容许浓度时,所述控制部33使所述第一继电器811、812和所述第二继电器82变为闭合状态,在所述第二继电器82变为闭合状态时,所述警报装置55发出警报。
在第六方面中,借助空调装置10的控制部33使第二继电器82变为闭合状态,能够使警报装置55工作。这样一来,与空调装置10的控制部33直接控制警报装置55的情况相比,能够减轻空调装置10的控制部33的处理负荷。
本公开的第七方面在第一到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装置10具有室外机20和室内机30,所述控制部33设置于所述室内机30中。
在第七方面中,与将控制部33设置于室外机20的情况相比,通过将经由第一继电器811、812而与应对装置60、65连接的控制部33设置于室内机30中,能够使控制部33与第一继电器811、812以及应对装置60、65靠近。由此而能够抑制控制部33与第一继电器811、812以及应对装置60、65的控制部之间的连接错误的发生。
本公开的第八方面是在第一到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装置10具有室外机20和对多个室内空间A进行空气调节的多台室内机30,所述室外机20具有室外控制部27,所述控制部33设置于所述多台室内机30的每台中,所述应对装置60、65对应于所述多个室内空间A中的至少一个而设,所述检测部70设置于所述多个室内空间A的每个中,所述控制部33在由与该控制部33设置在同一室内空间A中的所述检测部70检测到的所述制冷剂的浓度超过了所述容许浓度的情况下,向所述室外控制部27发送第一信号,所述室外控制部27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信号的情况下,向经由所述第一继电器811、812而与所述应对装置60、65连接的所述控制部33发送第二信号,所述控制部33在接收到所述第二信号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一继电器811、812变为闭合状态。
在第八方面中,当在多个室内空间A的任何一者中由检测部70检测到的制冷剂的浓度超过了容许浓度的情况下,能够使设置于多个室内空间A中的应对装置60、65工作。这样一来,即使在空调系统1中控制部33与应对装置60、65的连接出现了错误的情况下,也能够应对制冷剂在多个室内空间A中的泄漏。
本公开的第九方面在第八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33在由与该控制部33设置在同一室内空间A中的所述检测部70检测到的所述制冷剂的浓度超过了所述容许浓度且存在经由所述第一继电器811、812而与该控制部33连接的应对装置60、65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一继电器811、812变为闭合状态,并且向所述室外控制部27发送所述第一信号,所述控制部33在由与该控制部33设置在同一室内空间A中的所述检测部70检测到的所述制冷剂的浓度超过了所述容许浓度且不存在经由所述第一继电器811、812而与所述控制部33连接的应对装置60、65的情况下,向所述室外控制部27发送所述第一信号。
在第九方面中,当在多个室内空间A的任何一者中由检测部70检测到的制冷剂的浓度超过了容许浓度的情况下,能够使经由第一继电器811、812而与控制部33连接的应对装置60、65工作。由此而能够应对制冷剂在多个室内空间A中的泄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例出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的管道系统图;
图2是示例出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3是用于对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在制冷剂泄漏时的室内控制部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4是用于对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在制冷剂泄漏时的阀继电器和阀控制部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5是用于对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在制冷剂泄漏时的警报继电器和警报控制部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6是用于对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在制冷剂泄漏时的室外控制部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7是用于对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在制冷剂泄漏时的室内控制部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8是示例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的管道系统图;
图9是示例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0是用于对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空调系统在制冷剂泄漏时的室内控制部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1是用于对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空调系统在制冷剂泄漏时的换气继电器和换气控制部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2是用于对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空调系统在制冷剂泄漏时的室内控制部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3是与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中所使用的制冷剂相关的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用同一符号表示附图中相同或相应的部分,且不再重复做说明。
(空调系统)
图1和图2示例出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的结构。该空调系统1包括空调装置10、多个断路单元60、多个警报装置55、多个检测部70、多个阀继电器811和多个警报继电器82。多个第一继电器811、812与多个断路单元60一一对应。多个第二继电器82与多个警报装置55一一对应。阀继电器811是第一继电器的一例。警报继电器82是第二继电器的一例。
〔空调装置〕
空调装置10对多个室内空间A进行空气调节。在该例中,空调装置10构成为具有室外机20和多台室内机30的多联式空调装置。空调装置10切换着进行室内空间A的制冷和制热。室内机30的台数也可以是两台以上。多台室内机30与多个室内空间A一对一地设置,并对多个室内空间A进行空气调节。多台室内机30彼此具有相同的结构。
室外机20设置于室外。室内机30设置于室内。在空调装置10中,室外机20与多台室内机30经由液体连接管11和气体连接管15相互连接在一起。
空调装置10包括制冷剂回路10a,所述制冷剂回路10a通过使制冷剂循环来进行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制冷剂回路10a包括设置于室外机20中的室外回路20a、以及分别设置于多台室内机30中的多个室内回路30a。室外回路20a具有液侧常闭阀25和气侧常闭阀26。在制冷剂回路10a中,多个室内回路30a相互并联连接。室外回路20a与多个室内回路30a经由液体连接管11和气体连接管15相连接。
液体连接管11包括主液管12和多根液体支管13。液体连接管11的主液管12的一端与室外回路20a的液侧常闭阀25相连接。液体支管13的一端连接在主液管12上。液体支管13的另一端与室内回路30a的液侧端(液侧接头)相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液体支管13是供连接室内回路30a的液侧端部的第一制冷剂流路的一例。
气体连接管15包括主气管16和多根气体支管17。气体连接管15的主气管16的一端与室外回路20a的气侧常闭阀26相连接。气体支管17的一端连接在主气管16上。气体支管17的另一端与室内回路30a的气侧端(气侧接头)相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气体支管17是供连接室内回路30a的气侧端部的第二制冷剂流路的一例。
〔室外机〕
室外机20包括收纳室外回路20a的机壳(省略图示)。室外回路20a具有压缩机21、室外热交换器22、四通换向阀23、室外膨胀阀24、气侧常闭阀26和液侧常闭阀25。
压缩机21将已吸入的制冷剂压缩,并将压缩后的制冷剂排出。室外热交换器22使制冷剂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在室外热交换器22的附近设置有室外风扇22a。室外风扇22a输送通过室外热交换器22的室外空气。
四通换向阀23在图1的实线所示的第一状态和图1的虚线所示的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第一状态下的四通换向阀23使压缩机21的排出侧与室外热交换器22的气侧端连通,并使压缩机21的吸入侧与气侧常闭阀26连通。第二状态下的四通换向阀23使压缩机21的排出侧与气侧常闭阀26连通,并使压缩机21的吸入侧与室外热交换器22的气侧端连通。
室外膨胀阀24连接在室外回路20a中的室外热交换器22与液侧常闭阀25之间。室外膨胀阀24由开度可调节的电子膨胀阀构成。
在室外机20中设置有室外控制部27。室外控制部27对室外机20的构成设备进行控制。具体而言,室外控制部27对压缩机21、室外膨胀阀24、室外风扇22a等进行控制。例如,室外控制部27包括搭载于控制基板上的处理器、以及存储用于使处理器工作的程序(软件)和信息的存储器。关于室外控制部27的动作,在后面详细说明。
〔室内机〕
室内机30是天花板设置式室内机。该天花板设置式包括天花板嵌入式和天花板悬挂式。室内机30包括收纳室内回路30a的机壳(省略图示)。室内回路30a具有室内热交换器31和室内膨胀阀32。室内热交换器31使制冷剂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在室内热交换器31的附近设置有室内风扇31a。室内风扇31a输送通过室内热交换器31的室内空气。
室内膨胀阀32连接在室内回路30a中的液侧接头与室内热交换器31之间。室内膨胀阀32由开度可调节的电子膨胀阀构成。
在室内机30中设置有室内控制部33。室内控制部33对室内机30的构成设备进行控制。具体而言,室内控制部33对室内膨胀阀32、室内风扇31a等进行控制。另外,室内控制部33通过通信线与室外控制部27相连接,能够与室外控制部27进行通信。例如,室内控制部33包括搭载于控制基板上的处理器、以及存储用于使处理器工作的程序(软件)和信息的存储器。关于室内控制部33的动作,在后面详细说明。室内控制部33是空调装置10的控制部的一例。
〔断路单元〕
多个断路单元60与多个室内空间A一一对应。多个断路单元60彼此具有相同的结构。断路单元60具有截止阀V。截止阀V设置于液体支管13和气体支管17中的至少一者上。并且,断路单元60在对应于该断路单元60的阀继电器811变为闭合状态时,使截止阀V变为关闭状态。例如,断路单元60的截止阀V设置于与室内空间A相邻的天花板背面。
在该例中,断路单元60具有第一截止阀61、第二截止阀62和阀控制部63。
第一截止阀61是设置于液体支管13上的截止阀V。第二截止阀62是设置于气体支管17上的截止阀V。例如,截止阀V由开度可调节的电动阀构成。
阀控制部63对截止阀V进行控制。具体而言,阀控制部63具有用于控制截止阀V的专用程序。并且,阀控制部63通过执行该专用程序来控制截止阀V的开度。例如,阀控制部63包括搭载于控制基板上的处理器、以及存储用于使处理器工作的程序和信息的存储器。
需要说明的是,断路单元60是用于应对制冷剂在室内空间A中的泄漏的应对装置的一例。多个应对装置与多个室内空间A一一对应。应对装置在对应于该应对装置的第一继电器变为闭合状态时工作。
〔警报装置〕
多个警报装置55与多个室内空间A一一对应。多个警报装置55彼此具有相同的结构。警报装置55在对应于该警报装置55的警报继电器82变为闭合状态时发出警报。
在该例中,警报装置55设置于室内机30的遥控器(省略图示)。警报装置55具有警报器56和警报控制部57。
警报器56通过声音和/或光发出警报。例如,警报器56可以是发出警报声的声音输出部,也可以是发出警报光的发光部。警报控制部57对警报器56进行控制。具体而言,警报控制部57具有用于控制警报器56的专用程序。并且,警报控制部57通过执行该专用程序来使警报器56工作。例如,警报控制部57包括搭载于控制基板上的处理器、以及存储用于使处理器工作的程序和信息的存储器。
〔检测部〕
多个检测部70与多个室内空间A一对一地设置。多个检测部70彼此具有相同的结构。检测部70对设置有该检测部70的室内空间A中的制冷剂的浓度进行检测。
在该例中,检测部70具有测量部。测量部对室内空间A中的制冷剂的浓度进行测量。例如,测量部由制冷剂浓度传感器构成,所述制冷剂浓度传感器输出具有与制冷剂的浓度相对应的电压值的电压。
另外,在该例中,检测部70通过信号线与对应于该检测部70的室内控制部33相连接。检测部70的输出被发送给室内控制部33。另外,在该例中,检测部70设置于室内机30中。需要说明的是,检测部70也可以设置于室内机30的外部。
〔阀继电器〕
多个阀继电器811彼此具有相同的结构。阀继电器811与对应于该阀继电器811的断路单元60的阀控制部63和室内控制部33相连接。另外,阀继电器811能够在断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该例中,阀继电器811在变为闭合状态时发送第一输出信号。
另外,阀继电器811设置于空调装置10中。在该例中,阀继电器811设置在对应于该阀继电器811的室内控制部33设置在其中的室内机30中。例如,阀继电器811也可以设置于室内控制部33的控制基板上。需要说明的是,作为阀继电器811的例子,可以列举出通常用作有触点继电器或无触点继电器的各种继电器。
〔警报继电器〕
多个警报继电器82彼此具有相同的结构。警报继电器82与对应于该警报继电器82的警报装置55的警报控制部57和室内控制部33相连接。另外,警报继电器82能够在断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该例中,警报继电器82在变为闭合状态时发送第二输出信号。
另外,警报继电器82设置于空调装置10中。在该例中,警报继电器82设置在对应于该警报继电器82的室内控制部33设置在其中的室内机30中。例如,警报继电器82也可以设置于室内控制部33的控制基板上。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警报继电器82的例子,可以列举出通常用作有触点继电器或无触点继电器的各种继电器。
〔室内控制部和室外控制部〕
室内控制部33在由对应于该室内控制部33的检测部70检测到的制冷剂的浓度超过预先决定好的容许浓度时,使对应于该室内控制部33的阀继电器811和警报继电器82变为闭合状态。
另外,多个室内控制部33中的每个在与该室内控制部33对应的检测部70检测到的制冷剂的浓度超过了容许浓度时,使与该室内控制部33对应的阀继电器811和警报继电器82变为闭合状态,并向室外控制部27发送第一信号。室外控制部27在接收到从多个室内控制部33中的任何一个室内控制部33发送来的第一信号时,向多个室内控制部33中的每个发送第二信号。另外,多个室内控制部33中的每个在接收到从室外控制部27发送来的第二信号时,使对应于该室内控制部33的阀继电器811变为闭合状态。
〔空调系统的正常工作〕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的正常工作进行说明。正常工作是当检测部70在室内空间A中检测到的制冷剂的浓度不超过容许浓度的情况下进行的工作。空调系统1切换着进行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在正常工作中,第一截止阀61和第二截止阀62维持为打开状态。
〈制冷运转〉
在制冷运转中,四通换向阀23处于第一状态,室外膨胀阀24被打开。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是根据对应于该室内膨胀阀32的室内热交换器31的过热度来控制的。室外风扇22a和室内风扇31a工作。在制冷运转中,进行制冷循环,在该制冷循环中,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22中冷凝,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31中蒸发。
从压缩机21排出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22中放热而冷凝,并通过室外膨胀阀24。该制冷剂从主液管12向液体支管13分流,流过第一截止阀61,并流入室内回路30a中。在室内回路30a中,制冷剂在室内膨胀阀32中被减压后,在室内热交换器31中吸热而蒸发。在室内热交换器31中,空气被制冷剂冷却。被冷却后的空气被供向室内空间A。从各室内热交换器31流出的制冷剂在气体支管17中流动,并流过第二截止阀62。该制冷剂流过主气管16,并被吸入压缩机21中。
〈制热运转〉
在制热运转中,四通换向阀23处于第二状态。室外膨胀阀24的开度是根据流出室外热交换器22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来控制的。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是根据流出对应于该室内膨胀阀32的室内热交换器31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来控制的。室外风扇22a和室内风扇31a工作。在制热运转中,进行制热循环,在所述制热循环中,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31中冷凝,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22中蒸发。
从压缩机21排出的制冷剂从主气管16流入气体支管17,流过第二截止阀62,并流入室内回路30a中。在室内回路30a中,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31中放热而冷凝。在室内热交换器31中,空气被制冷剂加热。加热后的空气供向室内空间A。从室内热交换器31流出的制冷剂在液体支管13中流动,并流过第一截止阀61。该制冷剂流过主液管12,并在室外膨胀阀24中被减压。被减压后的制冷剂流过室外热交换器22。在室外热交换器22中,制冷剂从室外空气吸热而蒸发。从室外热交换器22流出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21中。
〔空调系统在制冷剂泄漏时的动作〕
接下来,参照图3~图7,对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在制冷剂泄漏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设置在发生制冷剂泄漏的室内空间A中的室内机30的室内控制部33记为“室内控制部33A”,将对应于室内控制部33A的检测部70、阀继电器811、断路单元60、阀控制部63、截止阀V、警报继电器82、警报装置55、警报器56、警报控制部57记为“检测部70A”、“阀继电器811A”、“断路单元60A”、“阀控制部63A”、“截止阀VA”、“警报继电器82A”、“警报装置55A”、“警报器56A”、“警报控制部57A”。
另外,将设置在未发生制冷剂泄漏的室内空间A中的室内机30的室内控制部33记为“室内控制部33B”,将对应于室内控制部33B的阀继电器811、断路单元60、阀控制部63、截止阀V、警报继电器82、警报装置55、警报器56、警报控制部57记为“阀继电器811B”、“断路单元60B”、“阀控制部63B”、“警报继电器82B”、“警报装置55B”、“警报器56B”、“警报控制部57B”。
〔室内控制部33A的动作〕
首先,参照图3,对室内控制部33A的动作进行说明。
〈步骤ST10〉
室内控制部33A判断由检测部70A检测到的制冷剂的浓度是否超过了预先决定好的容许浓度。如果由检测部70A检测到的制冷剂的浓度超过了容许浓度,室内控制部33A则执行步骤ST11~ST13的处理。
〈步骤ST11〉
室内控制部33A向阀继电器811A发送使阀继电器811A变为闭合状态的第一控制信号。接下来,执行步骤ST12的处理。
〈步骤ST12〉
室内控制部33A向警报继电器82A发送使警报继电器82A变为闭合状态的第二控制信号。接下来,执行步骤ST13的处理。
〈步骤ST13〉
室内控制部33A向室外控制部27发送第一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T11~ST13的处理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按照与图3所示的顺序不同的顺序进行。
〔阀继电器811A和阀控制部63A的动作〕
接下来,参照图4,对阀继电器811A和阀控制部63A的动作进行说明。
〈步骤ST20〉
阀继电器811A在接收到从室内控制部33A发送来的第一控制信号时,变为闭合状态。当阀继电器811A变为闭合状态时,从阀继电器811A向断路单元60A的阀控制部63A发送第一输出信号。
〈步骤ST21〉
阀控制部63A接收从阀继电器811A发送来的第一输出信号。
〈步骤ST23〉
阀控制部63A在接收到第一输出信号时,使截止阀VA变为关闭状态。
〔警报继电器82A和警报控制部57A的动作〕
接下来,参照图5,对警报继电器82A和警报控制部57A的动作进行说明。
〈步骤ST30〉
警报继电器82A在接收到从室内控制部33A发送来的第二控制信号时,变为闭合状态。当警报继电器82A变为闭合状态时,从警报继电器82A向警报装置55A的警报控制部57A发送第二输出信号。
〈步骤ST31〉
警报控制部57A接收从警报继电器82A发送来的第二输出信号。
〈步骤ST32〉
警报控制部57A在接收到从警报继电器82A发送来的第二输出信号时,使警报器56A工作。警报由此而从警报器56A发出。
〔室外控制部的动作〕
接下来,参照图6,对室外控制部27的动作进行说明。
〈步骤ST51〉
室外控制部27接收从室内控制部33A发送来的第一信号。
〈步骤ST52〉
室外控制部27在接收到第一信号时,向室内控制部33B发送第二信号。
〔室内控制部33B的动作〕
接下来,参照图7,对室内控制部33B的动作进行说明。
〈步骤ST53〉
室内控制部33B接收从室外控制部27发送来的第二信号。室内控制部33B在接收到第二信号时,执行步骤ST54、ST55的处理。
〈步骤ST54〉
室内控制部33B向阀继电器811B发送使阀继电器811B变为闭合状态的第一控制信号。需要说明的是,阀继电器811B和断路单元60B的阀控制部63B以及截止阀VB的动作与图4所示的阀继电器811A和断路单元60A的阀控制部63A以及截止阀VA的动作相同。
〈步骤ST55〉
室内控制部33B向警报继电器82B发送使警报继电器82B变为闭合状态的第二控制信号。需要说明的是,警报继电器82B和警报装置55B的警报器56B以及警报控制部57B的动作与图5所示的警报继电器82A和警报装置55A的警报器56A以及警报控制部57A的动作相同。
〔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中,在由检测部70检测到的制冷剂的浓度超过了容许浓度时,室内控制部33使阀继电器811变为闭合状态。在阀继电器811变为闭合状态时,断路单元60工作。
在上述构成下,空调装置10的室内控制部33通过使阀继电器811变为闭合状态来使断路单元60工作。这样一来,与空调装置10的室内控制部33直接控制断路单元60的情况相比,能够减轻室内控制部33的处理负荷。例如,与在室内控制部33中准备用于控制断路单元60的专用程序的情况相比,能够减轻室内控制部33的处理负荷。
需要说明的是,在室内控制部33具有用于控制应对装置(在该例中是断路单元60)的专用程序,室内控制部33通过执行该专用程序而直接控制应对装置的情况下,如果改变了对应于室内控制部33的应对装置,则必须重写室内控制部33所具有的专用程序。
另一方面,在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中,空调装置10的室内控制部33具有与第一继电器(在该例中是阀继电器811)的控制相关的程序。具体而言,室内控制部33具有如下程序:其用于实现在由检测部70检测到的制冷剂的浓度超过了容许浓度时使第一继电器变为闭合状态这样的动作。并且,室内控制部33通过执行该程序来进行上述动作。应对装置的控制部(在该例中是阀控制部63)具有与应对装置的控制相关的专用程序。具体而言,应对装置的控制部具有如下程序:其用于实现在第一继电器变为闭合状态时使应对装置启动这样的动作。并且,应对装置的控制部通过执行该专用程序来进行上述动作。根据这样的构成,即使在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中改变了对应于室内控制部33的应对装置的情况下,也不需要重写室内控制部33所具有的程序。尤其是,不需要重写与第一继电器的控制相关的程序。这样,能够容易地改变对应于室内控制部33的应对装置。
另外,在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中,断路单元60具有设置于液体支管13和气体支管17中的至少一者上的截止阀V,在阀继电器811变为闭合状态时,断路单元60使截止阀V变为关闭状态。
在上述构成下,通过使截止阀V变为关闭状态,能够抑制制冷剂从制冷剂回路10a向室内空间A泄漏。由此而能够抑制因室内空间A中的制冷剂泄漏而引起的室内空间A中的制冷剂浓度的上升。
另外,在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中,阀继电器811设置于空调装置10内。
在上述构成下,与将阀继电器811设置于空调装置10外的情况相比,通过将阀继电器811设置于空调装置10内能够使阀继电器811与室内控制部33彼此靠近。由此而能够抑制阀继电器811与室内控制部33之间的连接错误的发生。例如,能够抑制阀继电器811与不是对应于该阀继电器811的室内控制部33的其他部件连接的情况的发生。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其他部件的例子,可以列举出不对应于阀继电器811的其他室内控制部33。
另外,在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中,在由检测部70检测到的制冷剂的浓度超过了容许浓度时,室内控制部33使阀继电器811和警报继电器82变为闭合状态。在警报继电器82变为闭合状态时,警报装置55发出警报。
在上述构成下,借助空调装置10的室内控制部33使警报继电器82变为闭合状态,能够使警报装置55工作。这样一来,与空调装置10的室内控制部33直接控制警报装置55的情况相比,能够减轻室内控制部33的处理负荷。例如,与在室内控制部33中准备用于控制警报装置55的专用程序的情况相比,能够减轻室内控制部33的处理负荷。
另外,在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中,室内控制部33设置于室内机30内。
在上述构成下,与将室内控制部33设置于室外机20中的情况相比,通过将经由阀继电器811而与断路单元60连接的室内控制部33设置于室内机30中,能够使室内控制部33与阀继电器811以及断路单元60靠近。由此而能够抑制室内控制部33与阀继电器811以及断路单元60之间的连接错误的发生。例如,能够抑制阀继电器811与不是对应于该阀继电器811的室内控制部33的其他部件连接的情况的发生。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其他部件的例子,可以列举出不对应于阀继电器811的其他室内控制部33。
另外,在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中,警报继电器82设置于空调装置10内。
在上述构成下,与将警报继电器82设置于空调装置10外的情况相比,通过将警报继电器82设置于空调装置10内能够使警报继电器82与室内控制部33彼此靠近。由此而能够抑制警报继电器82与室内控制部33之间的连接错误的发生。例如,能够抑制警报继电器82与不是对应于该警报继电器82的室内控制部33的其他部件连接的情况的发生。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其他部件的例子,可以列举出不对应于警报继电器82的其他室内控制部33。
另外,在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中,室内控制部33在由与该室内控制部33设置在同一室内空间A中的检测部70检测到的制冷剂的浓度超过了容许浓度的情况下,向室外控制部27发送第一信号。室外控制部27在接收到第一信号的情况下,向经由阀继电器811而与断路单元60连接的室内控制部33发送第二信号。例如,室外控制部27向多个室内控制部33中除了已发送第一信号的室内控制部33以外的其余室内控制部33发送第二信号。室内控制部33在接收到第二信号的情况下,使阀继电器811变为闭合状态。
在上述构成下,当在多个室内空间A的任何一者中由检测部70检测到的制冷剂的浓度超过了容许浓度的情况下,能够使设置于多个室内空间A中的断路单元60工作。这样一来,即使在空调系统1中室内控制部33与断路单元60的连接发生错误的情况下,也能够应对制冷剂在多个室内空间A中的泄漏。例如,将两个室内空间A中的一者作为“第一室内空间A”,将另一者作为“第二室内空间A”,将对应于第一室内空间A的室内控制部33和断路单元60作为“第一室内控制部33”和“第一断路单元60”,将对应于第二室内空间A的室内控制部33和断路单元60作为“第二室内控制部33”和“第二断路单元60”。在该情况下,即使第一室内控制部33经由阀继电器811而错误地与第二断路单元60连接,第二室内控制部33经由阀继电器811而错误地与第一断路单元60连接,在第一室内空间A和/或第二室内空间A中由检测部70检测到的制冷剂的浓度超过了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第一断路单元60和第二断路单元60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的说明中,列举了室外控制部27向多个室内控制部33中除了已发送第一信号的室内控制部33的其余室内控制部33发送第二信号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室外控制部27在接收到第一信号的情况下,也可以向经由阀继电器811而与断路单元60连接的所有室内控制部33发送第二信号。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图8和图9示例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空调系统1的结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空调系统1在图1和图2所示的空调系统1的结构的基础上,还包括多个换气装置65、以及与多个换气装置65一一对应的多个换气继电器812。换气装置65是应对装置的一例。换气继电器812是第一继电器的一例。
〔换气装置〕
多个换气装置65与多个室内空间A一一对应。多个换气装置65彼此具有相同的结构。换气装置65具有换气扇66。换气扇66对室内空间A进行换气。并且,换气装置65在对应于该换气装置65的换气继电器812变为闭合状态时,使换气扇66工作。
在该例中,多个换气装置65与多个室内空间A一对一地设置。换气装置65具有换气扇66和换气控制部67。
换气扇66例如由多翼式离心扇(sirocco fan)构成。换气控制部67对换气扇66进行控制。具体而言,换气控制部67具有用于控制换气扇66的专用程序。并且,换气控制部67通过执行该专用程序来使换气扇66工作。例如,换气控制部67包括搭载于控制基板上的处理器、以及存储用于使处理器工作的程序和信息的存储器。
〔换气继电器〕
多个换气继电器812彼此具有相同的结构。换气继电器812与对应于该换气继电器812的换气装置65的换气控制部67和室内控制部33相连接。另外,换气继电器812能够在断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该例中,换气继电器812在变为闭合状态时发送第三输出信号。
另外,换气继电器812设置于空调装置10中。在该例中,换气继电器812设置在对应于该换气继电器812的室内控制部33设置在其中的室内机30中。例如,换气继电器812也可以设置于室内控制部33的控制基板上。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换气继电器812的例子,可以列举出通常用作有触点继电器或无触点继电器的各种继电器。
〔空调系统在制冷剂泄漏时的动作〕
接下来,参照图10和图11,对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空调系统1在制冷剂泄漏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对应于室内控制部33A的换气继电器812、换气装置65、换气扇66、换气控制部67记为“换气继电器812A”、“换气装置65A”、“换气扇66A”、“换气控制部67A”。另外,将对应于室内控制部33B的换气继电器812、换气装置65、换气扇66、换气控制部67记为“换气继电器812B”、“换气装置65B”、“换气扇66B”、“换气控制部67B”。
〔室内控制部33A的动作〕
首先,参照图10,对室内控制部33A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中,室内控制部33A在图3所示的步骤ST10~ST13的处理的基础上,执行图10所示的步骤ST15的处理。
〈步骤ST15〉
在由检测部70检测到的制冷剂的浓度超过了预先决定好的容许浓度时,室内控制部33A向换气继电器812A发送使换气继电器812A变为闭合状态的第三控制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T11~ST13、ST15的处理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按照与图10所示的顺序不同的顺序进行。
〔换气继电器812A和换气控制部67A的动作〕
接下来,参照图11,对换气继电器812A和换气控制部67A的动作进行说明。
〈步骤ST25〉
换气继电器812A在接收到从室内控制部33A发送来的第三控制信号时,变为闭合状态。当换气继电器812A变为闭合状态时,从换气继电器812A向换气装置65A的换气控制部67A发送第三输出信号。
〈步骤ST26〉
换气控制部67A接收从换气继电器812A发送来的第三输出信号。
〈步骤ST27〉
换气控制部67A在接收到第三输出信号时,使换气扇66A工作。
〔室内控制部33B的动作〕
在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中,室内控制部33B在接收到从室外控制部27发送来的第二信号时,向阀继电器811B发送第一控制信号,向警报继电器82B发送第二控制信号,并向换气继电器812B发送第三控制信号。需要说明的是,换气继电器812B和换气装置65B的换气扇66B及换气控制部67B的动作与图11所示的换气继电器812A和换气装置65A的换气扇66A及换气控制部67A的动作相同。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空调系统1中,换气装置65具有对室内空间A进行换气的换气扇66,在换气继电器812变为闭合状态时使换气扇66工作。
在上述构成下,通过使换气扇66工作,能够从室内空间A将已泄漏到室内空间A中的制冷剂排出。由此而能够抑制因室内空间A中的制冷剂泄漏而引起的室内空间A中的制冷剂浓度的上升。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对于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空调系统1而言,其室内空间A与断路单元60的对应关系和室内控制部33的动作与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不同。需要说明的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空调系统1的其他结构与图1和图2所示的空调系统1的结构相同。多台室内机30与多个室内空间A一对一地设置。在多台室内机30的每台中设置有室内控制部33。检测部70设置于多个室内空间A的每个中。
〔室内空间与断路单元的对应关系〕
在图1和图2所示的空调系统1中,断路单元60对应于所有的室内空间A,而在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空调系统1中,在多个室内空间A中,与断路单元60对应着的室内空间A和与断路单元60不对应的室内空间A共同存在。断路单元60对应于多个室内空间A中的至少一者。阀继电器811与断路单元60一一对应地设置。
〔室内控制部〕
另外,在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中,室内控制部33根据是否有对应于该室内控制部33的断路单元60来对动作进行切换。具体而言,室内控制部33在有对应于该室内控制部33的断路单元60的情况下进行第一动作,在没有对应于该室内控制部33的断路单元60的情况下进行第二动作。在第一动作中,室内控制部33在由对应于该室内控制部33的检测部70检测到的制冷剂的浓度超过了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使对应于该室内控制部33的阀继电器811变为闭合状态,并且向室外控制部27发送第一信号。在第二动作中,室内控制部33在由对应于该室内控制部33的检测部70检测到的制冷剂的浓度超过了容许浓度的情况下,向室外控制部27发送第一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应于室内控制部33的断路单元60”是指与包括室内控制部33的室内机30相对应的室内空间A所对应的断路单元60。换句话说,对应于室内控制部33的断路单元60是指经由阀继电器811而与室内控制部33连接的断路单元60。另外,上述“对应于室内控制部33的检测部70”是指设置在与包括室内控制部33的室内机30相对应的室内空间A中的检测部70。换句话说,对应于室内控制部33的检测部70是指与室内控制部33设置在同一室内空间A中的检测部70。
另外,在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中,多个室内控制部33中的每个在由与该室内控制部33设置在同一室内空间A中的检测部70检测到的制冷剂的浓度超过了容许浓度时,向室外控制部27发送第一信号。室外控制部27在接收到从多个室内控制部33中的任何一个室内控制部33发送来的第一信号时,向多个室内控制部33中对应于断路单元60的室内控制部33(换句话说,是具有相对应的断路单元60的室内控制部33)发送第二信号。对应于断路单元60的室内控制部33在接收到从室外控制部27发送来的第二信号时,使对应于该室内控制部33的阀继电器811变为闭合状态。
〔空调系统在制冷剂泄漏时的室内控制部的动作〕
接下来,参照图12,对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空调系统1在制冷剂泄漏时的室内控制部33A的动作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步骤ST11~ST13与上述第一动作对应,步骤ST81与上述第二动作相对应。
〈步骤ST10〉
首先,执行步骤ST10的处理。室内控制部33A判断由检测部70检测到的制冷剂的浓度是否超过了容许浓度。如果由检测部70检测到的制冷剂的浓度超过了容许浓度,则执行步骤ST80的处理。
〈步骤ST80〉
室内控制部33A判断是否存在对应于该室内控制部33A的断路单元60A。具体而言,室内控制部33A预先存储有表示对应于该室内控制部33A的断路单元60A是否存在的存在/不存在信息,并根据该存在/不存在信息判断是否存在断路单元60A。
例如,断路单元60是否存在也可以根据室内控制部33与断路单元60的阀控制部63之间是否已建立通信来确定。具体而言,在室内控制部33与阀控制部63已建立通信的情况下,表示存在对应于室内控制部33的断路单元60的存在/不存在信息存储在室内控制部33中。另一方面,在室内控制部33与阀控制部63未建立通信的情况下,表示不存在对应于室内控制部33的断路单元60的存在/不存在信息存储在室内控制部33中。
在存在对应于室内控制部33A的断路单元60A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T11~ST13的处理,在不存在对应于室内控制部33A的断路单元60A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T81的处理。
〈步骤ST11~ST13〉
在存在对应于室内控制部33A的断路单元60A的情况下,室内控制部33A向阀继电器811A发送第一控制信号,向警报继电器82A发送第二控制信号,并向室外控制部27发送第一信号。
〈步骤ST81〉
另一方面,在不存在对应于室内控制部33A的断路单元60A的情况下,室内控制部33A向室外控制部27发送第一信号。
〔空调系统在制冷剂泄漏时的室外控制部的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构成为:在如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那样,在多个室内空间A中,断路单元60对应着的室内空间A和断路单元60不对应的室内空间A共同存在的情况下,室外控制部27向多个室内空间A中与断路单元60对应着的室内空间A的室内控制部33B发送第二信号。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空调系统1中,检测部70设置于多个室内空间A中的每个中。室内控制部33在由与该室内控制部33设置在同一室内空间A中的检测部70检测到的制冷剂的浓度超过了容许浓度的情况下,向室外控制部27发送第一信号。室外控制部27在接收到第一信号的情况下,向经由阀继电器811而与断路单元60连接的室内控制部33发送第二信号。室内控制部33在接收到第二信号的情况下,使阀继电器811变为闭合状态。
在上述构成下,当在多个室内空间A的任何一者中由检测部70检测到的制冷剂的浓度超过了容许浓度的情况下,能够使设置于多个室内空间A中的断路单元60工作。这样一来,即使在空调系统1中室内控制部33与断路单元60的连接发生错误的情况下,也能够应对制冷剂在多个室内空间A中的泄漏。
另外,在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空调系统1中,室内控制部33在由与该室内控制部33设置在同一室内空间A中的检测部70检测到的制冷剂的浓度超过了容许浓度且存在经由阀继电器811而与该室内控制部33连接的断路单元60的情况下,使阀继电器811变为闭合状态,并且向室外控制部27发送第一信号。另外,室内控制部33在由与该室内控制部33设置在同一室内空间A中的检测部70检测到的制冷剂的浓度超过了容许浓度且不存在经由阀继电器811而与室内控制部33连接的断路单元60的情况下,向室外控制部27发送第一信号。
在上述构成下,当在多个室内空间A的任何一者中由检测部70检测到的制冷剂的浓度超过了容许浓度的情况下,能够使经由阀继电器811而与室内控制部33连接的断路单元60工作。由此而能够应对制冷剂在多个室内空间A中的泄漏。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空调系统1既可以包括换气装置65来代替断路单元60,也可以同时包括换气装置65和断路单元60。另外,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空调系统1既可以包括换气继电器812来代替阀继电器811,也可以同时包括换气继电器812和阀继电器811。
(关于制冷剂)
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的空调装置10的制冷剂回路10a中所使用的制冷剂是可燃性制冷剂。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可燃性制冷剂包括符合美国的ASHRAE34 Designation andsafety classification of refrigerant标准或ISO817 Refrigerants-Designation andsafety classification标准的Class3(强燃性)、Class2(弱燃性)、Subclass2L(微燃性)的制冷剂。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所使用的制冷剂的具体例子在图13中示出。图13中的“ASHRAE Number”表示在ISO817中规定的制冷剂的阿舒雷序数,“成分”表示制冷剂中所含有的物质的阿舒雷序数,“质量%”表示制冷剂中所含有的各物质的质量百分比浓度,“Alternative(替代物)”表示经常被该制冷剂替代的制冷剂物质的名称。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制冷剂是R32。需要说明的是,图13中示例的制冷剂具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特征。
(其他实施方式)
在以上的说明中,阀继电器811也可以设置于断路单元60内。例如,阀继电器811也可以设置于断路单元60的阀控制部63的控制基板上。与此相同,换气继电器812也可以设置于换气装置65内。例如,换气继电器812也可以设置于换气装置65的换气控制部67的控制基板上。
如上所述,与将阀继电器811设置于断路单元60外的情况相比,通过将阀继电器811设置于断路单元60内,能够使阀继电器811与断路单元60的阀控制部63彼此靠近。由此而能够抑制阀继电器811与断路单元60的阀控制部63之间的连接错误的发生。需要说明的是,这对于换气继电器812而言也是一样。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警报继电器82也可以设置于警报装置55内。例如,警报继电器82也可以设置于警报装置55的警报控制部57的控制基板上。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室内机30可以是天花板设置式室内机,也可以是壁挂式室内机,也可以是落地式室内机,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室内机。
另外,以上的说明中,列举了检测部70的测量部对室内空间A中的制冷剂的浓度进行测量,室内控制部33判断由检测部70的测量部测量到的制冷剂的浓度是否超过了预先决定好的容许浓度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检测部70也可以具有测量部和运算部。运算部判断由测量部测量到的制冷剂的浓度是否超过了容许浓度,并将表示该判断结果的判断结果信号输出给室内控制部33。例如,运算部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用于使处理器工作的程序和信息的存储器。室内控制部33也可以根据从检测部70的运算部输出的判断结果信号,来判断由检测部70的测量部测量到的制冷剂的浓度是否超过了容许浓度。
另外,以上的说明中,列举了在一个室内空间A中设置一台室内机30的情况,但也可以在一个室内空间A中设置多台室内机30。同样,对于一个室内空间A,可以设置一个检测部70,也可以设置多个检测部70。这对于断路单元60和警报装置55而言也是一样的。
另外,以上的说明中,列举了空调系统1包括多个断路单元60和多个阀继电器811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空调系统1可以是包括单个断路单元60和单个阀继电器811的空调系统,也可以是包括单个换气装置65和单个换气继电器812的空调系统。同样,空调系统1也可以是包括单个警报装置55和单个警报继电器82的空调系统。
另外,以上的说明中,列举了空调系统1包括警报装置55和警报继电器82的情况,但空调系统1也可以不包括警报装置55和警报继电器82。
另外,在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中,列举了空调系统1包括断路单元60和换气装置65这两者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空调系统1也可以是不包括断路单元60而包括一个或多个换气装置65的空调系统。
对实施方式以和变形例进行了说明,然而应该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实施方式或技术方案进行多种变更。只要不破坏本公开的对象的功能,也可以对以上的实施方式以和变形例进行适当的组合或替换。
-产业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公开作为空调系统是有用的。
-符号说明-
1 空调系统
10 空调装置
10a 制冷剂回路
13 液体支管(第一制冷剂流路)
17 气体支管(第二制冷剂流路)
20 室外机
27 室外控制部
30 室内机
33 室内控制部
55 警报装置
60 断路单元(应对装置)
61 第一截止阀
62 第二截止阀
63 阀控制部
65 换气装置(应对装置)
66 换气扇
67 换气控制部
70 检测部
811 阀继电器(第一继电器)
812 换气继电器(第一继电器)
82 第二继电器
V 截止阀

Claims (9)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装置(10)、应对装置(60、65)、检测部(70)以及第一继电器(811、812),
所述空调装置(10)具有供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10a)和控制部(33),对室内空间(A)进行空气调节,
所述应对装置(60、65)用于应对所述制冷剂在所述室内空间(A)中的泄漏,
所述检测部(70)对所述室内空间(A)中的所述制冷剂的浓度进行检测,
所述第一继电器(811、812)与所述控制部(33)以及所述应对装置(60、65)相连接,
在由所述检测部(70)检测到的所述制冷剂的浓度超过了预先决定好的容许浓度时,所述控制部(33)使所述第一继电器(811、812)变为闭合状态,
在所述第一继电器(811、812)变为闭合状态时,所述应对装置(60、65)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回路(10a)具有室内回路(30a)、第一制冷剂流路(13)和第二制冷剂流路(17),所述室内回路(30a)包括设置于所述室内空间(A)中的室内热交换器(31),所述第一制冷剂流路(13)与所述室内回路(30a)的气侧端部相连接,所述第二制冷剂流路(17)与所述室内回路(30a)的液侧端部相连接,
所述应对装置(60、65)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制冷剂流路(13)和所述第二制冷剂流路(17)中的至少一者上的截止阀(V),在所述第一继电器(811、812)变为闭合状态时,所述应对装置(60、65)使所述截止阀(V)变为关闭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应对装置(60、65)具有对所述室内空间(A)进行换气的换气扇(66),在所述第一继电器(811、812)变为闭合状态时,所述应对装置(60、65)使所述换气扇(66)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继电器(811、812)设置于所述空调装置(10)内。
5.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继电器(811、812)设置于所述应对装置(60、65)内。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空调系统包括警报装置(55)和第二继电器(82),所述警报装置(55)发出警报,所述第二继电器(82)与所述控制部(33)以及所述警报装置(55)相连接,
在由所述检测部(70)检测到的所述制冷剂的浓度超过了所述容许浓度时,所述控制部(33)使所述第一继电器(811、812)和所述第二继电器(82)变为闭合状态,
在所述第二继电器(82)变为闭合状态时,所述警报装置(55)发出警报。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装置(10)具有室外机(20)和室内机(30),
所述控制部(33)设置于所述室内机(30)中。
8.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装置(10)具有室外机(20)和对多个室内空间(A)进行空气调节的多台室内机(30),
所述室外机(20)具有室外控制部(27),
所述控制部(33)设置于所述多台室内机(30)的每台中,
所述应对装置(60、65)对应于所述多个室内空间(A)中的至少一个而设,
所述检测部(70)设置于所述多个室内空间(A)的每个中,
所述控制部(33)在由与该控制部(33)设置在同一室内空间(A)中的所述检测部(70)检测到的所述制冷剂的浓度超过了所述容许浓度的情况下,向所述室外控制部(27)发送第一信号,
所述室外控制部(27)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信号的情况下,向经由所述第一继电器(811、812)而与所述应对装置(60、65)连接的所述控制部(33)发送第二信号,
所述控制部(33)在接收到所述第二信号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一继电器(811、812)变为闭合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33)在由与该控制部(33)设置在同一室内空间(A)中的所述检测部(70)检测到的所述制冷剂的浓度超过了所述容许浓度且存在经由所述第一继电器(811、812)而与该控制部(33)连接的应对装置(60、65)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一继电器(811、812)变为闭合状态,并且向所述室外控制部(27)发送所述第一信号,
所述控制部(33)在由与该控制部(33)设置在同一室内空间(A)中的所述检测部(70)检测到的所述制冷剂的浓度超过了所述容许浓度且不存在经由所述第一继电器(811、812)而与所述控制部(33)连接的应对装置(60、65)的情况下,向所述室外控制部(27)发送所述第一信号。
CN202180012499.6A 2020-02-05 2021-01-22 空调系统 Pending CN1150531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17925 2020-02-05
JP2020017925A JP7495594B2 (ja) 2020-02-05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PCT/JP2021/002309 WO2021157395A1 (ja) 2020-02-05 2021-01-22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53104A true CN115053104A (zh) 2022-09-13

Family

ID=77200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12499.6A Pending CN115053104A (zh) 2020-02-05 2021-01-22 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73205A1 (zh)
EP (1) EP4092360A4 (zh)
CN (1) CN115053104A (zh)
WO (1) WO20211573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157070A (ja) * 2022-04-14 2023-10-26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空調システムおよび空調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19620A (ja) * 2011-07-13 2013-01-31 Fuji Koki Corp 遮断弁装置
JP2013019621A (ja) * 2011-07-13 2013-01-31 Fuji Koki Corp 遮断弁装置
JP2016211794A (ja) * 2015-05-11 2016-12-1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換気システム
JP2017194187A (ja) * 2016-04-18 2017-10-2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のファン駆動回路
WO2017187483A1 (ja) * 2016-04-25 2017-11-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室内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CN207395264U (zh) * 2015-07-08 2018-05-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装置以及制冷循环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0536Y2 (zh) * 1985-11-01 1992-03-16
JP3414464B2 (ja) * 1993-12-09 2003-06-0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00035267A (ja) * 1998-07-15 2000-02-02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ラ
GB2552121B (en) * 2015-04-30 2020-10-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abnormality detecting system
US11898763B2 (en) * 2018-07-25 2024-02-13 Daikin Industries, Lt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refrigerant leak management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19620A (ja) * 2011-07-13 2013-01-31 Fuji Koki Corp 遮断弁装置
JP2013019621A (ja) * 2011-07-13 2013-01-31 Fuji Koki Corp 遮断弁装置
JP2016211794A (ja) * 2015-05-11 2016-12-1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換気システム
CN207395264U (zh) * 2015-07-08 2018-05-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装置以及制冷循环系统
JP2017194187A (ja) * 2016-04-18 2017-10-2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のファン駆動回路
WO2017187483A1 (ja) * 2016-04-25 2017-11-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室内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24245A (ja) 2021-08-30
EP4092360A1 (en) 2022-11-23
WO2021157395A1 (ja) 2021-08-12
US20220373205A1 (en) 2022-11-24
EP4092360A4 (en) 2023-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28092B2 (en) Usage-side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same
CN108474604B (zh) 空调装置
JP6899896B2 (ja) 空調システム
EP3546855B1 (en) Air conditioner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14127480A (zh) 冷冻循环系统
US20220364750A1 (e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CN113366270A (zh) 制冷剂循环装置
WO2018207251A1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冷媒量設定方法
CN115053104A (zh) 空调系统
JP2021131182A (ja) 空気調和装置
EP3889515A1 (en) Air conditioner and flow path switching valve
JP7495594B2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7415017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WO2019097604A1 (ja) ダクト式空気調和機
CN115053103B (zh) 空调系统
JP2021085642A (ja) 空気調和装置
US20240044533A1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operation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operation control device fo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JP7168022B2 (ja) 空気調和機
WO2022249396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23037822A (ja) 空気調和装置
WO2020008624A1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