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42395B - 气体辅助脱模装置及其脱模方法和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气体辅助脱模装置及其脱模方法和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42395B
CN115042395B CN202210847647.2A CN202210847647A CN115042395B CN 115042395 B CN115042395 B CN 115042395B CN 202210847647 A CN202210847647 A CN 202210847647A CN 115042395 B CN115042395 B CN 1150423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ert
sliding block
positioning hole
gas
core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4764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42395A (zh
Inventor
马斌
郎雄
张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SCO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SCO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SCO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SCO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4764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423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42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423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423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423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3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using fluid under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33Moulds having transversely, e.g. radially, movable mould parts
    • B29C45/332Mountings or guides therefor; Drives therefor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体辅助脱模装置及其脱模方法和注塑模具,气体辅助脱模装置包括:滑块,具有模腔,且其上开设有与所述模腔相连通的第一定位孔;镶块,其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孔;模框,与所述镶块固定联接;限位机构,包括限位件和第一弹性件,所述限位件联接所述滑块与所述镶块;芯棒机构,包括芯棒,所述芯棒依次穿设所述第二定位孔和所述第一定位孔,其中,当所述滑块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芯棒密封所述第一定位孔;当所述滑块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芯棒导通所述第一定位孔;其中,在所述气体辅助脱模装置上开设有依次贯穿所述模框和所述镶块的出气孔,且所述出气孔能够在所述滑块处于第二位置时,与所述吹顶空间相导通。

Description

气体辅助脱模装置及其脱模方法和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辅助脱模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硅胶零件的吹气气体辅助脱模装置及其脱模方法和具有气体脱模装置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在车灯内部零件中,硅胶聚光器的运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车灯硅胶零件注塑还处于研发阶段。合格的硅胶聚光器需要满足严苛的条件,飞边、气泡、吸瘪、裂纹等缺陷都不能有。针对硅胶聚光器飞边问题,需要发明一种吹气气体辅助脱模装置,能够解决硅胶聚光器在特定条件下的顶出问题,进而解决飞边问题。特定条件说明:由于硅胶的材料特性(溢边值为3~5um),模具的排气间隙最大不得超过3um,目前镶拼方式极难满足要求,因此采用整体式镶块,整体式镶块不会产生飞边,但无法取件。
发明内容
本方案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和需求,提出一种气体辅助脱模装置,由于采取了如下技术特征而能够实现上述技术目的,并带来其他多项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气体辅助脱模装置,包括:
滑块,具有模腔,且其上开设有与所述模腔相连通的第一定位孔;
镶块,其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孔;
模框,与所述镶块固定联接;
限位机构,包括限位件和第一弹性件,所述限位件联接所述滑块与所述镶块,所述第一弹性件配置为使得所述滑块具有向背离所述镶块运动的趋向力,所述滑块能够在该趋向力的作用下在与所述镶块相抵止的第一位置和与所述镶块相背离的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当所述滑块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镶块与所述滑块之间形成吹顶空间;
芯棒机构,包括芯棒,所述芯棒依次穿设所述第二定位孔和所述第一定位孔,其中,当所述滑块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芯棒密封所述第一定位孔;当所述滑块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芯棒导通所述第一定位孔;
其中,在所述气体辅助脱模装置上开设有依次贯穿所述模框和所述镶块的出气孔,且所述出气孔能够在所述滑块处于第二位置时,与所述吹顶空间相导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注塑前,限位机构中的第一弹性件处于第一位置,滑块与镶块相抵止,此时,芯棒被滑块所限位,在模腔内注塑成型硅胶件;在注塑结束后,在限位机构中的第一弹性件的驱动下,滑块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并且使得镶块与滑块之间形成吹顶空间,而与此同时,在由于滑块运动至第二位置,芯棒由密封第一定位孔的状态运动至导通第一定位孔的状态,然后外部气源经由出气孔进入吹顶空间内,接着沿着芯棒与第一定位孔之间的间隙吹向模腔内,从而将模腔内的硅胶件吹出模腔;该气体辅助脱模装置能够完整地将硅胶件从模腔内取出,不会产生飞边,而且操作方便,可靠性高。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气体辅助脱模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芯棒机构还包括:
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芯棒相联接,配置为使得所述芯棒具有朝向背离所述模框运动的趋向力;
其中,所述滑块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驱动下向背离所述镶块的方向运动的最大行程为S1大于所述芯棒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驱动下向背离所述模框的方向运动的最大行程为S2。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芯棒包括:
主体部,与所述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相适配,且所述主体部的端头形成有第一限位面;
限位部,形成在所述主体部的端尾,且所述限位部上除去与所述主体部相接的部分为第二限位面;
其中,当所述滑块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面抵止在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模腔的连通处,用于密封所述第一定位孔;当所述滑块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面抵止在所述镶块上,用于限定所述芯棒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限位部包括依次联接的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其中,所述第一限位柱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限位柱的外径,且所述第二限位面形成在所述第二限位柱上;
所述第一定位孔包括沿着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与所述第一限位柱相适配,所述第二孔段与所述第二限位柱相适配,且所述第一孔段的内径大于第一限位柱的外径。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二孔段与所述模腔相连通的部分形成有锥形孔,所述第二限位柱上配置有与所述锥形孔相适配的锥形第二限位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滑块与所述镶块之间、所述镶块与所述模框之间均通过密封圈联接,且所述出气孔、所述芯棒和所述模腔在轴向方向上均能够正投影在所述密封圈限定的区域内;其中,当所述滑块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所述滑块与所述镶块之间、所述镶块与所述模框均处于密封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模腔至少部分在轴向方向上贯穿所述滑块形成通孔,当所述滑块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吹顶空间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模腔相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当所述滑块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滑块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驱动下向背离所述镶块的方向运动的最大行程为S1大于所述芯棒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驱动下向背离所述模框的方向运动的最大行程为S2。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均为压缩弹簧、弹片和橡胶件三者中的一者。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芯棒机构包括多个且沿着所述模腔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如上述所述的气体辅助脱模装置的脱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在注塑完成后,将气体辅助脱模装置释放;
S20:第一弹性件驱动滑块由与所述镶块相抵止的第一位置运动至与所述镶块相背离的第二位置,使得镶块与滑块之间形成吹顶空间,同时,芯棒由密封第一定位孔的状态切换至导通第一定位孔的状态;
S30:外部气源经由出气孔进入吹顶空间内,并沿着芯棒与第一定位孔(112)之间的间隙吹向模腔内,从而将模腔内的硅胶件吹出。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如上述所述的气体辅助脱模装置。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实施本发明的最优实施例进行更加详尽的描述,以便能容易理解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发明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顶升结构的爆炸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滑块的其中一个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滑块的其中另一个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镶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模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芯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顶升结构的内部结构截面图。
附图标记列表:
硅胶件200;
气体辅助脱模装置100;
滑块110;
模腔111;
通孔1111;
第一定位孔112;
第一孔段1121;
第二孔段1122;
第一连接孔113;
镶块120;
第二连接孔121;
第二定位孔122;
第一凹槽120A;
模框130;
第二安装槽131;
第二凹槽130A;
限位机构140;
限位件141;
第一弹性件142;
芯棒机构150;
芯棒151;
主体部1511;
第一限位柱15111;
第二限位柱15112;
第二限位面15121;
限位部1512;
第一限位面15113;
第二弹性件152;
出气孔160;
密封圈170;
第一密封圈171;
第二密封圈17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部件。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必然表示数量限制。“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种气体辅助脱模装置100,如图1至图7所示,包括:
滑块110,具有模腔111,且其上开设有与所述模腔111相连通的第一定位孔112;
镶块120,其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112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孔122;
模框130,与所述镶块120固定联接;
限位机构140,包括限位件141和第一弹性件142,所述限位件141联接所述滑块110与所述镶块120,所述第一弹性件142配置为使得所述滑块110具有向背离所述镶块120运动的趋向力,所述滑块110能够在该趋向力的作用下在与所述镶块120相抵止的第一位置和与所述镶块120相背离的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当所述滑块110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镶块120与所述滑块110之间形成吹顶空间;
芯棒机构150,包括芯棒151,所述芯棒151依次穿设所述第二定位孔122和所述第一定位孔112,其中,当所述滑块110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芯棒151密封所述第一定位孔112;当所述滑块110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芯棒151导通所述第一定位孔112;
其中,在所述气体辅助脱模装置100上开设有依次贯穿所述模框130和所述镶块120的出气孔160,且所述出气孔160能够在所述滑块110处于第二位置时,与所述吹顶空间相导通。
在注塑前,限位机构140中的第一弹性件142处于第一位置,滑块110与镶块120相抵止,此时,芯棒151被滑块110所限位,在模腔111内注塑成型硅胶件200;在注塑结束后,在限位机构140中的第一弹性件142的驱动下,滑块110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并且使得镶块120与滑块110之间形成吹顶空间,而与此同时,在由于滑块110运动至第二位置,芯棒151由密封第一定位孔112的状态运动至导通第一定位孔112的状态,然后外部气源经由出气孔160进入吹顶空间内,接着沿着芯棒151与第一定位孔112之间的间隙吹向模腔111内,从而将模腔111内的硅胶件200吹出模腔111;该气体辅助脱模装置100能够完整地将硅胶件200从模腔111内取出,不会产生飞边,而且操作方便,可靠性高。需要说明的是,在注塑前,该气体脱模装置是被其他部件压制的,在注塑完成后,将其释放。
需要说明的是,滑块110、镶块120和模框130依次连接,滑块110与镶块120之间通过多个限位机构140进行连接,而镶块120与模框130之间通过多个紧固件(例如螺栓、螺钉)紧固联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芯棒机构150还包括:
第二弹性件152,所述第二弹性件152与所述芯棒151相联接,配置为使得所述芯棒151具有朝向背离所述模框130运动的趋向力;
其中,所述滑块110在所述第一弹性件142的驱动下向背离所述镶块120的方向运动的最大行程为S1大于所述芯棒151在所述第二弹性件152的驱动下向背离所述模框130的方向运动的最大行程为S2。
通过设置第二弹性件152可以使得芯棒151始终保持朝向模框130方向运动的趋向力,从而实现芯棒151紧密将第一定位孔112密封,从而提高芯棒151密封的可靠性;而当滑块110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后,此时第一定位孔112也向上运动,从而为芯棒151的产生运动空间,由于滑块110运动至第二位置后,需要第一定位孔112导通,此时就需要保证芯棒151的最大行程S2要小于滑块110的最大行程S1;同时,第二弹性件152的存在也能够方便芯棒151的安装。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芯棒151包括:
主体部1511,与所述第一定位孔112、所述第二定位孔122相适配,且所述主体部1511的端头形成有第一限位面15113;
限位部1512,形成在所述主体部1511的端尾,且所述限位部1512上除去与所述主体部1511相接的部分为第二限位面15121;
其中,当所述滑块110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面15113抵止在所述第一定位孔112与所述模腔111的连通处,用于密封所述第一定位孔112;当所述滑块110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面15121抵止在所述镶块120上,用于限定所述芯棒151的位置;
也就是说,在所述滑块110处于第一位置时,芯棒151的位置被滑块110上的第一定位孔112所限定,此时第一定位孔112被主体部1511所密封,从而在注塑过程中,注塑材料不会由模腔111与第一定位孔112的连通处流入第一定位孔112内;而当所述滑块110由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运动过程中,芯棒151的主体部1511上的第一限位面15113与第一定位孔112相分离,从而使得模腔111与第一定位孔112相导通,此时注塑已经完成,外部气源经由出气孔160进入吹顶空间内,再经过第一定位孔112与主体部1511的间隙吹向模腔111。
需要说明的是,当芯棒151上安装第二弹性件152时,在滑块110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第二限位面15121向背离模框130的方向运动直至与镶块120相抵止,从而限定芯棒151的位置,这是由于芯棒151被第二弹性件152所驱动向背离所述模框130的方向运动,但是,此时要保证滑块110的最大行程为S1大于所述芯棒151的最大行程为S2,通过上述第二限位面15121可以对芯棒151的位置起到限定作用。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限位部1512包括依次联接的第一限位柱15111和第二限位柱15112,其中,所述第一限位柱15111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限位柱15112的外径,且所述第二限位面15121形成在所述第二限位柱15112上;
所述第一定位孔112包括沿着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孔段1121和第二孔段1122,所述第一孔段1121与所述第一限位柱15111相适配,所述第二孔段1122与所述第二限位柱15112相适配,且所述第一孔段1121的内径大于第一限位柱15111的外径;
也就是说,第一定位孔112内设置的第一孔段1121和第二孔段1122的内径不同,且第一孔段1121的内径大于第二孔段1122的内径,通过上述结构可以使得在滑块110运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定位孔112与芯棒151之间留有足够的间隙让外部气体能够进入到第一定位孔112内,由于第二段孔与模腔111导通的孔径较小,以便于外部气体能够将硅胶件200吹出模腔111。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二孔段1122与所述模腔111相连通的部分形成有锥形孔,所述第二限位柱15112上配置有与所述锥形孔相适配的锥形第二限位面15121;
通过在第二孔段1122设计成锥形孔可以便于第二限位面15121与之相匹配,继而实现第二限位面15121将锥形孔进行密封。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锥形孔的内径沿着轴向方向由靠近镶块120的一侧向背离镶块120的一侧逐渐减小;相应地,所述第二限位面15121的外径沿着轴向方向由靠近第一限位柱15111的一侧向背离第一限位柱15111的一侧逐渐减小。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滑块110与所述镶块120之间、所述镶块120与所述模框130之间均通过密封圈170联接,且所述出气孔160、所述芯棒151和所述模腔111在轴向方向上均能够正投影在所述密封圈170限定的区域内;其中,当所述滑块110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所述滑块110与所述镶块120之间、所述镶块120与所述模框130均处于密封状态;
具体地,所述密封圈170包括第一密封圈171和第二密封圈172,例如,对于所述镶块120与所述模框130之间的密封联接,在模框130上开设有第一密封槽,第一密封圈171填充在第一密封槽内,在镶块120与模框130之间紧固联接而实现镶块120与模框130之间的密封;对于滑块110与镶块120之间的密封联接,在镶块120上开设有第二密封槽,第二密封圈172填充与第二密封槽内,在镶块120与滑块110通过限位机构140联接时,镶块120与滑块110之间始终保持密封联接;由于滑块110在注塑前后需要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为了保证镶块120与滑块110之间的密封性,第二密封圈172要具有高弹性,即要保证滑块110运动至最大行程S1后仍然能够保持密封圈170内的密封性。
也就是说,为了使得顶升机构能够在稳定的外部气源将模腔111内的硅胶件200吹出,从而需要在出气孔160以及芯棒机构150的周围开设密封圈170,由此能够保证外部气源在密封圈170所限定的空间内流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模腔111至少部分在轴向方向上贯穿所述滑块110形成通孔1111,当所述滑块110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吹顶空间通过所述通孔1111与所述模腔111相连通;
该硅胶件200为硅胶聚光器,其整体结构大致为本体部和形成在本体部下端的三个引脚部,在滑块110上设计模腔111时,对于模腔111(引脚部)在轴向方向上能够贯穿滑块110,使得滑块110运动至第一位置时,模腔111(引脚部)被镶块120所密封;当滑块110运动至第二位置时,模腔111(引脚部)与吹顶空间相连通,从而在外部气源由出气孔160导入吹顶空间内后,直接吹向模腔111,进一步方便起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142、所述第二弹性件152均为压缩弹簧、弹片和橡胶件三者中的一者;
例如,以压缩弹簧为例进行简单说明;
首先对于限位机构140,限位件141为限位螺栓,限位螺栓依次穿设滑块110上的第一连接孔113和镶块120上的第二连接孔121,其中,限位螺栓与镶块120之间通过螺纹进行联接,滑块110能够沿着轴向方向向背离镶块120的方向移动,且最大的位移量为S1,压缩弹簧套设在限位螺栓的外侧,且在滑块110与镶块120之间开设第一安装槽,用于安置压缩弹簧,在滑块110处于第一位置时,压缩弹簧被压缩产生弹性力,使得滑块110具有背离镶块120运动的趋向力;
其次,对于芯棒机构150,在模框130与芯棒151相对的位置处开设第二安装槽131,压缩弹簧安装在第二安装槽131内,当滑块110处于第一位置时,该压缩弹簧被芯棒151压缩同时使得芯棒151产生向背离模框130方向运动的趋向力。
当然当第一弹性件142、第二弹性件152为弹片或者橡胶件时,联接方式与上述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芯棒机构150包括多个且沿着所述模腔111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
通过在模腔111的周向方向设置多个芯棒机构150可以同时向模腔111内吹气,从而更加方便地将硅胶件200吹出模腔111。例如,所述芯棒结构150为四个。
为了使得滑块110、镶块120和模框130之间更加紧凑的联接,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在所述镶块120上开设有第一凹槽120A,在模框上开设有第二凹槽130A,其中,滑块110适配在第一凹槽120A内,镶块120适配在第二凹槽130A中;作为优选地,滑块110在轴向方向上的厚度与第一凹槽120A的深度相同,镶块120在轴向方向上的厚度与第二凹槽130A的深度相同。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一种如上述所述的气体辅助脱模装置的脱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在注塑完成后,将气体辅助脱模装置释放;
S20:第一弹性件142驱动滑块110由与所述镶块120相抵止的第一位置运动至与所述镶块120相背离的第二位置,使得镶块120与滑块110之间形成吹顶空间,同时,芯棒151由密封第一定位孔112的状态切换至导通第一定位孔112的状态;
S30:外部气源经由出气孔160进入吹顶空间内,并沿着芯棒151与第一定位孔112之间的间隙吹向模腔111内,从而将模腔111内的硅胶件200吹出。
在注塑完成后,气体辅助脱模装置100得到释放,在限位机构140中的第一弹性件142的驱动下,滑块110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并且使得镶块120与滑块110之间形成吹顶空间,而与此同时,在由于滑块110运动至第二位置,芯棒151由密封第一定位孔112的状态运动至导通第一定位孔112的状态,然后外部气源经由出气孔160进入吹顶空间内,接着沿着芯棒151与第一定位孔112之间的间隙吹向模腔111内,从而将模腔111内的硅胶件200吹出模腔111;该脱模方法能够完整地将硅胶件200从模腔111内取出,不会产生飞边,而且操作方便,可靠性高。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如上述所述的气体辅助脱模装置100;
也就是说,气体辅助脱模装置100仅为该注塑模具的部分结构,在注塑过程中,注塑模具的其他部件是压制在气体辅助脱模装置100上,从而使得在注塑前,限位机构140中的第一弹性件142处于第一位置,滑块110与镶块120相抵止,此时,芯棒151被滑块110所限位,在模腔111内注塑成型硅胶件200;在注塑完成后,将其他部件拆卸取出,气体辅助脱模装置100得到释放,在限位机构140中的第一弹性件142的驱动下,滑块110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并且使得镶块120与滑块110之间形成吹顶空间,而与此同时,在由于滑块110运动至第二位置,芯棒151由密封第一定位孔112的状态运动至导通第一定位孔112的状态,然后外部气源经由出气孔160进入吹顶空间内,接着沿着芯棒151与第一定位孔112之间的间隙吹向模腔111内,从而将模腔111内的硅胶件200吹出模腔111;此时该注塑模具能够完整地将硅胶件200从模腔111内取出,不会产生飞边,而且操作方便,可靠性高。
上文中参照优选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所提出的气体辅助脱模装置100的示范性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发明理念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变型和改型,且可以对本发明提出的各种技术特征、结构进行多种组合,而不超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10)

1.一种气体辅助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滑块(110),具有模腔(111),且其上开设有与所述模腔(111)相连通的第一定位孔(112);
镶块(120),其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112)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孔(122);
模框(130),与所述镶块(120)固定联接;
限位机构(140),包括限位件(141)和第一弹性件(142),所述限位件(141)联接所述滑块(110)与所述镶块(120),所述第一弹性件(142)配置为使得所述滑块(110)具有向背离所述镶块(120)运动的趋向力,所述滑块(110)能够在该趋向力的作用下在与所述镶块(120)相抵止的第一位置和与所述镶块(120)相背离的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当所述滑块(110)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镶块(120)与所述滑块(110)之间形成吹顶空间;
芯棒机构(150),包括芯棒(151),所述芯棒(151)依次穿设所述第二定位孔(122)和所述第一定位孔(112),其中,当所述滑块(110)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芯棒(151)密封所述第一定位孔(112);当所述滑块(110)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芯棒(151)导通所述第一定位孔(112);所述芯棒(151)包括:主体部(1511),与所述第一定位孔(112)、所述第二定位孔(122)相适配,且所述主体部(1511)的端头形成有第一限位面(15113);限位部(1512),形成在所述主体部(1511)的端尾,且所述限位部(1512)上除去与所述主体部(1511)相接的部分为第二限位面(15121);其中,当所述滑块(110)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面(15113)抵止在所述第一定位孔(112)与所述模腔(111)的连通处,用于密封所述第一定位孔(112);当所述滑块(110)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面(15121)抵止在所述镶块(120)上,用于限定所述芯棒(151)的位置;
其中,在所述气体辅助脱模装置(100)上开设有依次贯穿所述模框(130)和所述镶块(120)的出气孔(160),且所述出气孔(160)能够在所述滑块(110)处于第二位置时,与所述吹顶空间相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辅助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棒机构(150)还包括:
第二弹性件(152),所述第二弹性件(152)与所述芯棒(151)相联接,配置为使得所述芯棒(151)具有朝向背离所述模框(130)运动的趋向力;
其中,所述滑块(110)在所述第一弹性件(142)的驱动下向背离所述镶块(120)的方向运动的最大行程为S1大于所述芯棒(151)在所述第二弹性件(152)的驱动下向背离所述模框(130)的方向运动的最大行程为S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辅助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部(1512)包括依次联接的第一限位柱(15111)和第二限位柱(15112),其中,所述第一限位柱(15111)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限位柱(15112)的外径,且所述第二限位面(15121)形成在所述第二限位柱(15112)上;
所述第一定位孔(112)包括沿着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孔段(1121)和第二孔段(1122),所述第一孔段(1121)与所述第一限位柱(15111)相适配,所述第二孔段(1122)与所述第二限位柱(15112)相适配,且所述第一孔段(1121)的内径大于第一限位柱(15111)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辅助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段(1122)与所述模腔(111)相连通的部分形成有锥形孔,所述第二限位柱(15112)上配置有与所述锥形孔相适配的锥形第二限位面(151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辅助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块(110)与所述镶块(120)之间、所述镶块(120)与所述模框(130)之间均通过密封圈(170)联接,且所述出气孔(160)、所述芯棒(151)和所述模腔(111)在轴向方向上均能够正投影在所述密封圈(170)限定的区域内;其中,当所述滑块(110)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所述滑块(110)与所述镶块(120)之间、所述镶块(120)与所述模框(130)均处于密封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辅助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腔(111)至少部分在轴向方向上贯穿所述滑块(110)形成通孔(1111),当所述滑块(110)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吹顶空间通过所述通孔(1111)与所述模腔(111)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辅助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棒机构(150)包括多个且沿着所述模腔(111)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辅助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性件(142)、第二弹性件(152)均为压缩弹簧、弹片和橡胶件三者中的一者。
9.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气体辅助脱模装置的脱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0:在注塑完成后,将气体辅助脱模装置(100)释放;
S20:第一弹性件(142)驱动滑块(110)由与所述镶块(120)相抵止的第一位置运动至与所述镶块(120)相背离的第二位置,使得镶块(120)与滑块(110)之间形成吹顶空间,同时,芯棒(151)由密封第一定位孔(112)的状态切换至导通第一定位孔(112)的状态;
S30:外部气源经由出气孔(160)进入吹顶空间内,并沿着芯棒(151)与第一定位孔(112)之间的间隙吹向模腔(111)内,从而将模腔(111)内的硅胶件(200)吹出。
10.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气体辅助脱模装置(100)。
CN202210847647.2A 2022-07-19 2022-07-19 气体辅助脱模装置及其脱模方法和注塑模具 Active CN1150423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47647.2A CN115042395B (zh) 2022-07-19 2022-07-19 气体辅助脱模装置及其脱模方法和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47647.2A CN115042395B (zh) 2022-07-19 2022-07-19 气体辅助脱模装置及其脱模方法和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42395A CN115042395A (zh) 2022-09-13
CN115042395B true CN115042395B (zh) 2023-05-30

Family

ID=83166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47647.2A Active CN115042395B (zh) 2022-07-19 2022-07-19 气体辅助脱模装置及其脱模方法和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42395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02702A (ja) * 1997-01-29 1998-08-04 Kinugawa Rubber Ind Co Ltd 射出成形用の金型構造およびその金型構造における成形品の突き出し方法
US6174487B1 (en) * 1998-03-19 2001-01-16 Kabushiki Kaisha Meiki Seisakusho Air blowing method for mold for a disk molding and a mold therefor
JP2008221597A (ja) * 2007-03-13 2008-09-25 Meiki Co Ltd 導光板の射出成形金型および射出成形方法
CN101327638A (zh) * 2007-06-20 2008-12-24 李庆辉 塑胶模具之机械与压缩空气联动顶出机构
JP2011218631A (ja) * 2010-04-07 2011-11-04 Calsonic Kansei Corp 軟質の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CN206030426U (zh) * 2016-09-13 2017-03-22 台州市黄岩恒大塑胶有限公司 花床隔板模具
CN207077725U (zh) * 2017-08-19 2018-03-09 成都市联余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瓶盖模具气动顶出结构
CN208052509U (zh) * 2018-01-17 2018-11-06 台州市黄岩汉威塑料模具有限公司 注塑模具自动辅助吹气顶出机构
CN208484173U (zh) * 2018-04-11 2019-02-12 台州市黄岩亿锦模具有限公司 洗衣机箱体模具镶块气辅脱模机构
CN110355960A (zh) * 2019-06-28 2019-10-22 金华市利盛塑模有限公司 一种镶块式脱模机构
CN112549469A (zh) * 2020-11-18 2021-03-26 浙江誉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电动车前照灯深腔底座气阀辅助脱模机构
CN215472873U (zh) * 2021-06-03 2022-01-11 重庆市潼南区昆仕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模具的前模脱模机构
CN215619793U (zh) * 2021-07-07 2022-01-25 昆山同寅兴业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具有冷却和吹气功能的注塑模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2514B (zh) * 2009-08-19 2013-08-2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导光板成型模具
WO2013097800A1 (zh) * 2011-12-30 2013-07-04 Yuan Bing 一种制造硅橡胶拔罐器具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02702A (ja) * 1997-01-29 1998-08-04 Kinugawa Rubber Ind Co Ltd 射出成形用の金型構造およびその金型構造における成形品の突き出し方法
US6174487B1 (en) * 1998-03-19 2001-01-16 Kabushiki Kaisha Meiki Seisakusho Air blowing method for mold for a disk molding and a mold therefor
JP2008221597A (ja) * 2007-03-13 2008-09-25 Meiki Co Ltd 導光板の射出成形金型および射出成形方法
CN101327638A (zh) * 2007-06-20 2008-12-24 李庆辉 塑胶模具之机械与压缩空气联动顶出机构
JP2011218631A (ja) * 2010-04-07 2011-11-04 Calsonic Kansei Corp 軟質の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CN206030426U (zh) * 2016-09-13 2017-03-22 台州市黄岩恒大塑胶有限公司 花床隔板模具
CN207077725U (zh) * 2017-08-19 2018-03-09 成都市联余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瓶盖模具气动顶出结构
CN208052509U (zh) * 2018-01-17 2018-11-06 台州市黄岩汉威塑料模具有限公司 注塑模具自动辅助吹气顶出机构
CN208484173U (zh) * 2018-04-11 2019-02-12 台州市黄岩亿锦模具有限公司 洗衣机箱体模具镶块气辅脱模机构
CN110355960A (zh) * 2019-06-28 2019-10-22 金华市利盛塑模有限公司 一种镶块式脱模机构
CN112549469A (zh) * 2020-11-18 2021-03-26 浙江誉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电动车前照灯深腔底座气阀辅助脱模机构
CN215472873U (zh) * 2021-06-03 2022-01-11 重庆市潼南区昆仕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模具的前模脱模机构
CN215619793U (zh) * 2021-07-07 2022-01-25 昆山同寅兴业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具有冷却和吹气功能的注塑模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42395A (zh) 2022-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45773B2 (en) Method for molding two-piece blow molded hollow tank by using auxiliary male molds
CN115042395B (zh) 气体辅助脱模装置及其脱模方法和注塑模具
CN101327638A (zh) 塑胶模具之机械与压缩空气联动顶出机构
KR20200078191A (ko) 금형의 공압형 제품 취출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제품 취출 방법
JP2007144755A (ja) 射出成形金型のスライドコア開閉構造
JP2008155490A (ja) 射出成形金型のアンダーカット形状形成機構
JP2013154507A (ja) 金型
CN108481231A (zh) 一种基于液态塑料快速夹具
CN206216600U (zh) 一种关节轴承安装模具
JP2006027229A (ja) 成形装置
KR102404773B1 (ko) 언더컷 부분 취출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사출 성형 금형
JP3618700B2 (ja) 射出成形金型
KR102276474B1 (ko) 공압형 제품 취출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사출 성형 금형
CN110978580B (zh) 一种实心胎模具及脱模机构
CN107297870A (zh) 一种内抽芯机构及空调面框模具
CN103737867B (zh) 注塑模具斜顶脱模挡料装置
CN114043684A (zh) 一种汽车进气格栅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结构及顶出方法
CN107364088B (zh) 防止抽芯后退时注塑件粘模的止退机构
CN207388192U (zh) 电动车大灯反光碗注塑模具内缩滑块抽芯机构
CN117416019B (zh) 一种高强度汽车结构件脱模装置及其方法
CN203496220U (zh) 用于包胶注射工艺制造真空灭弧室包封的模具
KR101331613B1 (ko) 이중 사출장치
CN217777654U (zh) 螺钉柱抽芯机构
CN108406939B (zh) 一种半导体集成电路自动冲切系统的开模合模装置
CN108357054B (zh) 一种利用单向气阀固定iml薄膜注塑成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