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30410B - 一种安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安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30410B
CN115030410B CN202110240631.0A CN202110240631A CN115030410B CN 115030410 B CN115030410 B CN 115030410B CN 202110240631 A CN202110240631 A CN 202110240631A CN 115030410 B CN115030410 B CN 1150304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transmission
driving
clamping
ja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4063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30410A (zh
Inventor
陈昊
吕中广
徐健
林建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Bozhilin Rob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Bozhilin Robo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Bozhilin Robo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Bozhilin Robo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4063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304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304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304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304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304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 E04C5/16Auxiliary parts for reinforcements, e.g. connectors, spacers, stirrups
    • E04C5/20Auxiliary parts for reinforcements, e.g. connectors, spacers, stirrups of material other than metal or with only additional metal parts, e.g. concrete or plastics spacers with metal binding wir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 E04C5/07Reinforcing elements of material other than metal, e.g. of glass, of plastics, or not exclusively made of met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12Mounting of reinforcing inserts; Prestress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14Conveying or assembling building elements
    • E04G21/16Tools or apparatus
    • E04G21/169Tool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orking-up reinforcement ma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装装置,包括顶升机构以及夹持翻转机构。其中,夹持翻转机构具有一夹持部,所述夹持部适于夹持待安装件,所述待安装件的一侧设有用于卡入待顶升件的卡槽;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用于顶升所述待顶升件;所述夹持翻转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用于驱动所述待安装件沿其轴线翻转的转动传动件;驱动机构,所述夹持部、所述顶升机构和所述转动传动件分别与所述驱动机构相连。减小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马凳的安装效率,加快作业节拍。

Description

一种安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马凳是在楼板等构件进行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在钢筋网片与模台之间垫入的限位卡块。由于钢筋网片较大,当只限位住四周时候,网片中间会出现凹陷,所以此时需要在网片与模板间塞入限位块,防止钢筋的脱落,叫做马凳。
目前在人工作业情况下,马凳都是由工人踩踏到钢筋网上,并通过操作人员手工将钢筋网片抬起,并将马凳塞入钢筋下方,此时马凳的卡槽的槽口朝上设置,从而卡紧并支撑钢筋网片。
但是现有的马凳安装过程,容易造成操作人员劳动强度较大,并且,安装马凳的效率低,导致作业节拍较慢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马凳,在其安装时会造成操作人员劳动强度较大,并且,安装马凳的效率低,导致作业节拍较慢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安装装置,包括:
夹持翻转机构具有一夹持部,所述夹持部适于夹持待安装件,所述待安装件的一侧设有用于卡入待顶升件的卡槽;
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用于顶升所述待顶升件;所述夹持翻转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用于驱动所述待安装件沿其轴线翻转的转动传动件;
驱动机构,所述夹持部、所述顶升机构和所述转动传动件分别与所述驱动机构相连。
可选地,上述的安装装置,所述顶升机构包括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连臂结构,所述连臂结构的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所述连臂结构的另一端为顶升端,所述顶升端适于与所述待顶升件连接以抬升所述待顶升件;
可选地,上述的安装装置,所述连臂结构包括沿枢接轴枢接转动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支臂转动,所述第二支臂远离所述第一支臂的一端为顶升端;
所述连臂结构还包括扭簧,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枢接轴上,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臂连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臂连接,所述扭簧具有带动所述顶升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支臂方向转动的弹簧力。
可选地,上述的安装装置,所述连臂结构还包括
第一滚动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枢接轴上;
第二滚动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顶升端,所述第二滚动件的滚动面适于抵接所述待顶升件。
可选地,上述的安装装置,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翻转驱动器,所述翻转驱动器的驱动端与所述转动传动件连接;
顶升驱动器,所述顶升驱动器与所述转动连接件连接,并带动所述转动连接件转动。
可选地,上述的安装装置,所述夹持部为一对夹持臂,一对所述夹持臂形成所述夹持腔;
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夹持驱动器,所述夹持驱动器与至少一个所述夹持臂连接,且所述夹持驱动器用于带动所述夹持臂转动以限位所述待安装件的安装。
可选地,上述的安装装置,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传动驱动件;
第一传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的一端与所述传动驱动件连接,第一传动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顶升机构的连接;
第二传动组件,第二传动组件的一端与所述传动驱动件连接,第二传动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动传动件传动连接。
可选地,上述的安装装置,具有一对成对设置的转动传动件,两个所述转动传动件形成所述夹持部;
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
联动轴,与所述传动驱动件连接,并受所述传动驱动件的带动而转动;
转动轮,安装在所述联动轴的外侧;所述第二传动组件(36)具有转动轮受所述联动轴的驱动下转动的同步转动状态,以及所述联动轴(361)与所述转动轮相互分离的离合状态。
可选地,上述的安装装置,所述第二传动组件还包括棘爪,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联动轴上;
所述转动轮具有适于所述棘爪配合的棘轮面。
可选地,上述的安装装置,还包括输送机构和基架,所述输送机构安装在所述基架上,且所述输送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机构竖直升降和/或水平滑移。
可选地,上述的安装装置,所述输送机构包括
平移组件,安装在所述基架上,所述平移组件具有至少一个平移驱动器,所述平移驱动器的驱动端沿水平方向滑移;
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层叠设置在所述平移组件上,且所述升降组件的安装端与所述平移组件的驱动端连接,所述升降组件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用于带动所述驱动机构沿竖直方向升降。
可选地,上述的安装装置,还包括执手机构,其包括:
执手定位件;
执手驱动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执手定位件上;
传动连接件,所述传动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执手驱动件和所述传动驱动件,所述传动连接件将所述执手驱动件的转动传递给所述传动驱动件。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安装装置,夹持部用于夹持待安装件,保证在安装过程中,夹持部始终夹持待安装件,提高结构动作的可靠性。通过顶升机构与夹持翻转机构配合设置,当顶升机构顶升待顶升件时,待顶升件将脱离原设置的高度位置,此时,通过夹持翻转机构的转动传动件带动待安装件转动,即可实现改变待安装件的开口朝向,例如,将待安装件的开口方向由朝向下转变为开口朝向上,使得待安装件安装在待顶升件之下。夹持翻转机构的动作处于顶升机构的动作之后保证留存足够的空间实现待安装件的存放。从而实现自动化顶升钢筋的动作以及自动化驱动马凳安装的动作,提高安装效率,降低人工作业的劳动强度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加快作业节拍。
2.本发明提供的安装装置,连臂结构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限位并抬升待顶升件,成对设置的连臂结构,保证顶升动作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通过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通过枢接转动,通过调节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之间的角度从而改变顶升端到两个枢接轴所在平面的垂直距离,例如,第一支臂的枢接端侧实际抵接在模台的上表面上,因此,当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之间的夹角逐渐缩小时,从而顶升端到模台上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加,又因顶升端与钢筋相互抵接,从而实现对于钢筋的抬升,实现了对于钢筋顶升的自动化动作,减少了人工作业的劳动强度。由于第二支臂在完全顶升时,将与模台相互接触,因此第二支臂对于钢筋的顶升力可以卸在模台上,进一步保证机构稳定性。
3.本发明提供的安装装置,扭簧的设置,保证当完成顶升动作后,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复原为未被顶升的位置,进而保证后续动作进行的可靠性。
4.本发明提供的安装装置,第一滚动件的设置,保证第一支臂靠近第二支臂的一端在抵接在模台上表面上时,减小摩擦力,进一步提高顶升动作的可靠性;而第二滚动件的设置,保证两个第二支臂相互靠近并抵接实现顶升端的时候,减少两个顶升端处发生的摩擦,进一步提高顶升动作的可靠性。
5.本发明提供的安装装置,提供了两种实现驱动的方式,其一,采用多个驱动器分别驱动顶升机构和夹持翻转机构,从而实现多个控制器分别控制不同的动作,进而提高控制精准度,如当顶升动作完成以后,再控制翻转机构的转动驱动件驱动待安装件转动,保证待安装件在安装时留存足够的空间,进一步提高安装精度。
其二,而若采用同一驱动器同时控制顶升机构和夹持翻转的驱动,此时,通过传动驱动件分别带动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即可实现对于顶升机构以及夹持翻转机构的驱动,进而实现对于钢筋的顶升以及马凳的放置,节约成本。此时,若采用棘轮面和棘爪的配合安装,从而实现当传动驱动件双向转动时,夹持翻转机构可以实现单向转动,从而避免影响安装好后的马凳,保证马凳安装的可靠性。
6.本发明提供的安装装置,关于夹持部的形成,提供两种方式均可以实现对待安装件的夹持,其一,采用单独设置夹持组件的方式,例如,通过成对设置的夹持臂,夹持臂形成夹持部,从而保证夹持待安装件的可靠性,同时,此时单独设置夹持驱动器,保证按照实际需要对待安装件进行夹持,进一步提高控制精准度,使用时夹持待安装件,保证安装过程中,夹持部始终夹持待安装件,而安装完毕后,通过张开夹持臂即可实现待安装件脱离夹持部。
其二,通过设置两个转动传动件,通过两个转动传动件相对设置,从而形成夹持部,采用此种方式时,可以减少设置夹持臂等结构,但仍需要保证待安装件对位安装,需要通过调节两个转动传动件的夹持位置,实现对待安装件的可靠安装。
7.本发明提供的安装装置,输送机构的设置,实现对于驱动机构的位置调整,从而间接实现对于顶升机构以及夹持翻转机构位置的调整,进而实现对于待安装件的放置位置的精准控制。
8.本发明提供的安装装置,采用执手机构的方式,通过操控执手驱动件,并通过传动连接件即可实现驱动传动驱动件的驱动,从而操作人员实现自动化快速操作安装,通过操作人员的握合动作,转换成装置内部组件的转动动作,从而便于操作人员的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安装装置在实际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安装装置中顶升机构在顶升钢筋时与钢筋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顶升机构在顶升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顶升机构在顶升完成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安装装置中夹持翻转机构在翻转马凳时与钢筋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安装装置中夹持翻转机构在马凳翻转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安装装置中夹持翻转机构在马凳翻转完成后的主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所提供的安装装置在实际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所提供的安装装置中顶升机构在顶升钢筋时与钢筋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所提供的安装装置中顶升机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所提供的顶升机构在顶升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所提供的顶升机构在顶升完成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安装装置中夹持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顶升机构;11-第一支臂;12-第二支臂;13-第一滚动件;14-第二滚动件;
2-夹持翻转机构;
21-夹持臂;
22-转动传动件;231-第二传动齿轮;232-第三传动齿轮;
31-翻转驱动器;32-顶升驱动器;33-夹持驱动器;34-传动驱动件;
35-第一传动组件;351-第四传动齿轮;352-第五传动齿轮;353-第六传动齿轮;354-第七传动齿轮;355-第八传动齿轮;356-第九传动齿轮;
36-第二传动组件;361-联动轴;362-转动轮;3621-棘轮面;363-棘爪;
41-基架;42-平移组件;43-升降组件;
51-执手定位件;52-执手驱动件;53-传动连接件;54-外壳;
61-钢筋;62-马凳;621-外轮结构;622-支撑臂结构;623-开口;624-卡槽;63-模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安装装置,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安装装置用于实现抬升待顶升件后在待顶升件下方安装待安装件。本实施例中的待安装件为马凳62,本实施例中的待顶升件为钢筋61。也即通过机械化操作实现将马凳62安装在铺设在模台63上的钢筋61的底部。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采用特制的马凳62,马凳62包括外轮结构621和支撑结构,外轮结构621适于与其他结构带动下配合转动,支撑结构适于与钢筋61配合安装。
具体来说,如图7所示,外轮结构621为马凳62的外壁面为齿形面结构,为便于马凳62的安装,外轮结构621为非全圆结构,也即外轮结构621具有一侧开口623,适于在安装前将钢筋61与支撑结构配合安装,并在完成安装后,将钢筋61与支撑结构相互脱离;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结构为三个支撑臂结构622,三个支撑臂形成用于安装并支撑钢筋61的卡槽624,三个支撑臂中的两个支撑臂的侧壁面形成与外轮结构621的开口623相互对应的导向壁面,适于钢筋61沿导向壁面滑入卡槽624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安装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夹持翻转机构2、顶升机构1以及驱动机构。其中,夹持翻转机构2具有一夹持部,所述夹持部适于夹持待安装件,所述待安装件的一侧设有用于卡入待顶升件的卡槽;所述顶升机构1用于顶升所述待顶升件;所述夹持翻转机构2包括至少一个用于驱动所述待安装件沿其轴线翻转的转动传动件22;所述夹持部、所述顶升机构1和所述转动传动件22分别与所述驱动机构相连。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驱动机构包括:翻转驱动器31以及顶升驱动器32,其中,翻转驱动器31的驱动端与转动传动件22连接;顶升驱动器32与转动连接件连接,并带动转动连接件转动。采用多个驱动器分别驱动顶升机构1和夹持翻转机构2,从而实现多个控制器分别控制不同的动作,进而提高控制精准度,如当顶升动作完成以后,再控制翻转机构的转动驱动件驱动待安装件转动,保证待安装件在安装时留存足够的空间,进一步提高安装精度。
本实施例中,翻转驱动器31为驱动电机,翻转驱动器31与转动传动件22之间还设有三个传动齿轮,分别为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231以及第三传动齿轮232,其中,第一传动齿轮套接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二传动齿轮231与第一传动齿轮啮合传动,第二传动齿轮231与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232啮合传动,转动传动件22与第三传动件的外齿面啮合传动。例如,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231、第三传动齿轮232以及转动传动件22均为直尺齿轮。
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顶升机构1具有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连臂结构,连臂结构的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连臂结构的另一端为顶升端,一对连臂结构的顶升端具有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相互抵接以限位待顶升件于两个顶升端的同侧。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设有一对连臂结构,且设有一个转动传动件22,本实施例中转动传动件22为齿轮,转动传动件22的外齿面与马凳62的外齿面相互啮合。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顶升机构可以为顶升伸缩杆,通过动力装置驱动顶升端沿竖直方向升降即可。
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连臂结构包括沿枢接轴枢接转动的第一支臂11和第二支臂12,顶升驱动器32带动第一支臂11转动,第二支臂12远离第一支臂11的一端为顶升端;在实施例中,顶升驱动器32为气缸,气缸具有两个行程端,两个行程端分别对应两个顶升端完全分离,以及完全实现顶升动作。
通过第一支臂11和第二支臂12通过枢接转动,通过调节第一支臂11和第二支臂12之间的角度,从而改变顶升端到两个枢接轴所在平面的垂直距离,例如,第一支臂11的枢接端侧实际抵接在模台63的上表面上,因此,在顶升机构顶升待顶升件时,第一支臂11与第二支臂12之间的夹角逐渐缩小,从而顶升端到的上表面的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加,又因顶升端与钢筋61相互抵接,从而实现对于钢筋61的抬升,实现了对于钢筋61顶升的自动化动作,减少了人工作业的劳动强度。由于第二支臂12在完全顶升时,将与模台63相互接触,因此第二支臂12对于钢筋61的顶升力可以卸在模台63上,进一步保证机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连臂结构还包括扭簧(图中未画出),扭簧的一端与第一支臂11连接,扭簧的另一端与第二支臂12连接,扭簧具有带动顶升端朝向远离第一支臂11方向转动的弹簧力。本实施例中,扭簧套设在枢接轴上。当然,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选用直线弹簧,直线弹簧的一端与第一支臂1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臂12连接即可。扭簧的设置,保证当完成顶升动作后,第一支臂11和第二支臂12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复原为未被顶升的位置,进而保证后续动作进行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6所示,连臂结构还包括第一滚动件13和第二滚动件14。其中,第一滚动件13可转动地安装在枢接轴上;第二滚动件14可转动地安装在顶升端,第二滚动件14的滚动面适于抵接待顶升件。第一滚动件13的设置,保证第一支臂11靠近第二支臂12的一端在抵接在模台63的表面时,减小摩擦力,进一步提高顶升动作的可靠性;而第二滚动件14的设置,保证两个第二支臂12相互靠近并抵接实现顶升端的时候,减少两个顶升端处发生的摩擦,进一步提高顶升动作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夹持翻转机构2还包括: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具有一对夹持臂21,一对夹持臂21形成夹持部;具体而言,夹持臂21相面对的表面呈弧形面,夹持臂21。采用单独设置夹持组件的方式,例如,通过成对设置的夹持臂21,从而保证夹持待安装件的可靠性,同时,此时单独设置夹持驱动器33,保证按照实际需要对待安装件进行夹持,进一步提高控制精准度,使用时夹持待安装件,保证安装过程中,待安装件始终处于夹持部内,而安装完毕后,通过张开夹持臂21即可实现待安装件脱离夹持部。
如图6和图7所示,驱动机构还包括夹持驱动器33,夹持驱动器33与至少一个夹持臂21连接,且夹持驱动器33用于带动夹持臂21转动以限位待安装件的安装。在本实施例中,夹持驱动器33与两个夹持臂21分别连接,且同步带动夹持臂21相对开合。本实施例中,夹持驱动器33为气缸,气缸具有两个极限行程端,分别对应于完全放开马凳62,以及两个弧形面夹持马凳62的外齿面。
本实施例提供的安装装置,还包括输送机构和基架41,输送机构安装在基架41上,且输送机构与驱动机构连接用于驱动驱动机构竖直升降以及水平滑移。具体来说,输送机构包括平移组件42和升降组件43。其中,平移组件42,安装在基架41上,平移组件42具有至少一个平移驱动器,平移驱动器的驱动端沿水平方向滑移;升降组件43,升降组件43层叠设置在平移组件42上,且升降组件43的安装端与平移组件42的驱动端连接,升降组件43与驱动机构连接用于带动驱动机构沿竖直方向升降。本实施例中,基架41为龙门支架。输送机构的设置,实现对于驱动机构的位置调整,从而间接实现对于顶升机构1以及夹持翻转机构2位置的调整,进而实现对于待安装件的放置位置的精准控制。
具体来说,平移组件42包括:第一滑轨以及第一滑块。其中,平移驱动器与第一滑块在滑移导轨上滑动设置,本实施例中,平移组件42为集成的直线模组。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钢筋61为相互垂直交叉设置的网状筋条,而第一方向为与筋条的一个延伸方向同向设置,当然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叠层设有与筋条的另一个延伸方向同向设置的第二滑块、第二滑轨以及另一个平移驱动器,从而实现在水平面上,对于钢筋61所在的网面上依据需要安装马凳62。而不仅仅局限于单一方向上。
此外,升降组件43安装在第一滑块上,升降组件43为直线模组,具体来说,升降组件43包括:升降驱动器、第三滑块以及第三滑轨。其中,升降驱动器驱动第三滑块沿第三滑轨的延伸方向运动,具体来说,第三滑轨的延伸方向为沿竖直方向延伸,也即升降驱动器驱动第三滑块沿竖直方向运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顶升机构1以及夹持翻转机构2均集成安装在第三滑块上。
本实施例中的安装装置,其在具体使用过程如下:
S1:安装装置各部件的安装:
保证钢筋61已被安装在模台63上,平移组件42安装在龙门支架上,升降组件43安装在第一滑块上,驱动机构、顶升机构1以及夹持翻转机构2均集成安装在第三滑块上。待安装的马凳62堆放在存料区。
S2:马凳62与待安装位置对位放置;
驱动平移组件42以及升降组件43,具体来说,驱动平移驱动器以及升降驱动器从而驱动第一滑块和第三滑块,进行对存料区的马凳62进行夹取,并驱动夹持驱动器33使得夹持臂21夹持马凳62的外轮结构621,同时保证马凳62的外轮结构621与转动传动件22相互啮合;而后,再驱动平移驱动器以及升降驱动器从而驱动第一滑块和第三滑块,进行马凳62的开口623朝向正对待安装位置;通过升降驱动器的驱动使得钢筋61从马凳62的开口623逐渐滑入卡槽624,从而实现马凳62卡入待安装位置的对位放置,
此时,马凳62的开口623仍朝向下方。
S3:顶升钢筋61;
在将马凳62卡入钢筋61后,驱动顶升驱动器32,在顶升驱动器32的驱动下,两个第一支臂11的夹角逐渐缩小,第一滚轮件与模台63相互接触,两个第二支臂12的顶升端逐渐相互接近并相互抵接,此时钢筋61抵接在第二滚动件14的外轮面上,此时,两个第一支臂11之间的夹角进一步减小,此时任一个第二支臂12将在相对另一个第二支臂12的驱动下朝向与其连接的第一支臂11一侧转动,从而第一支臂11与第二支臂12的夹角逐渐减小,从而与第二滚动件14连接的钢筋61被顶升且逐渐朝向远离模台63一侧方向移动,至此完成对钢筋61的顶升。
S4:马凳62翻转:
在顶升驱动器32发出的驱动到位信号后,完成对钢筋61顶升后,通过驱动翻转驱动器31,进行马凳62的翻转动作,翻转驱动器31正转,第一传动齿轮正转,第二传动齿轮231反转,第三传动齿轮232正转,转动传动件22反转,马凳62的外轮结构621在转动传动件22的带动下将正转,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由于转动传动件22的安装位置,以顺时针方向为正转方向。直至马凳62的开口623沿竖直方向朝向上,此时,停止翻转驱动器31的驱动。至此,完成马凳62的翻转动作。
S5:安装装置各部件复位:
夹持驱动器33驱动夹持臂21相互分离实现夹持臂21的张开动作,顶升驱动器32驱动两个第一支臂11所成夹角逐渐增大,第二支臂12在扭簧的驱动下,顶升端朝向远离第一支臂11的方向摆动,从而实现连臂结构的相互分离,此时,通过驱动平移驱动器以及升降驱动器从而驱动第一滑块和第三滑块,使得转动传动件22脱离安装好的马凳62后,从安装位置朝向存料区方向运动,至此,完成安装装置的复位,此时重复S2-S5可以进行下一个马凳62的安装以及复位。
本实施例提供的安装装置,通过顶升机构1与夹持翻转机构2配合设置,从而,连臂结构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限位并抬升待顶升件,成对设置的连臂结构,保证顶升动作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当顶升机构1顶升待顶升件时,待顶升件将脱离原设置的高度位置,此时,通过夹持翻转机构2的转动传动件22带动待安装件转动,即可实现改变待安装件的开口623朝向,例如,将待安装件的开口623方向由朝向下转变为开口623朝向上,使得待安装件安装在待顶升件之下。翻转机构的动作处于顶升机构1的动作之后保证留存足够的空间实现待安装件的存放。从而实现自动化顶升钢筋61的动作以及自动化驱动马凳62安装的动作,提高安装效率,降低人工作业的劳动强度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加快作业节拍。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安装装置,其与实施例1中提供的安装装置相比,同样针对相同的马凳62以及钢筋61进行安装。
存在的区别之处在于,首先,同一驱动机构对顶升机构1和转动传动件22进行驱动。如图8至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包括:传动驱动件34、第一传动组件35以及第二传动组件36,如图9所示,第一传动组件35的一端与传动驱动件34连接,第一传动组件35的另一端与顶升机构1的连接;第二传动组件36的一端与传动驱动件34连接,第二传动组件36的另一端与转动传动件22传动连接。具体来说,传动驱动件34为转动轴。采用同一驱动器同时控制顶升机构1和夹持翻转的驱动,此时,通过传动驱动件34分别带动第一传动组件35和第二传动组件36,即可实现对于顶升机构1以及夹持翻转机构2的驱动,进而实现对于钢筋61的顶升以及马凳62的放置,节约成本。此时,若采用棘轮面3621和棘爪363的配合安装,从而实现当传动驱动件34双向转动时,夹持翻转机构2可以实现单向转动,从而避免影响安装好后的马凳62,保证马凳62安装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一传动组件35包括:第四传动齿轮351、第五传动齿轮352、第六传动齿轮353、第七传动齿轮354、第八传动齿轮355和第九传动齿轮356。其中,传动驱动件34上套接第四传动齿轮351,设置在左侧的第一支臂11上套接第五传动齿轮352,设置在右侧的第一支臂11上套接第六传动齿轮353,第四传动齿轮351和第五传动齿轮352之间设有第七传动齿轮354和第八传动齿轮355,第四传动齿轮351和第六传动齿轮353之间设有第九传动齿轮356。上述齿轮与齿轮之间啮合传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组件35中齿轮均为直齿轮,当然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齿轮也可以选用斜齿轮。
此外,本实施例中不设置实施例1中的夹持组件,如图13所示,作为替代地本实施例中,共设有一对转动传动件22,两个转动传动件22形成夹持部。采用此种方式时,可以减少设置夹持臂21等结构,但仍需要保证待安装件对位安装,需要通过调节两个转动传动件22的夹持位置,实现对待安装件的可靠安装。
如图13所示,第二传动组件36包括:联动轴361以及转动轮362。其中,联动轴361与传动驱动件34连接,并受传动驱动件34的带动而转动;转动轮362安装在联动轴361的外侧,第二传动组件具有转动轮362受联动轴361的驱动下转动的同步转动状态,以及转动轮362与联动轴361相互分离的离合状态。两个转动传动件22均为直尺齿轮。转动轮362的外轮面为齿面,转动轮362的外齿面与转动传动件22的齿面相互啮合。
第二传动组件36还包括棘爪363,棘爪363可转动地安装在联动轴361上;转动轮362具有适于棘爪363配合的棘轮面3621。
本实施例提供的安装装置,还包括执手机构,执手机构包括:执手定位件51、执手驱动件52以及传动连接件53。具体来说,执手驱动件52可转动地安装在执手定位件51上;传动连接件5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执手驱动件52和传动驱动件34,传动连接件53将执手驱动件52的转动传递给传动驱动件34。传动连接件53为钢丝绳,传动驱动件34为滑轮。采用执手机构的方式,通过操控执手驱动件52,并通过传动连接件53即可实现驱动传动驱动件34的驱动,从而操作人员实现自动化快速操作安装,通过操作人员的握合动作,转换成装置内部组件的转动动作,从而便于操作人员的操作。本实施例中,传动连接件53通过呈筒体的外壳54实现执手机构与底部的各部件相互机构连接。
本实施例中安装装置的具体使用过程如下:
S1:安装装置各部件的安装:
保证钢筋61已被安装在模台63上,安装装置的各部件已经完全组装,操作人员就位并拿取执手机构一侧。待安装的马凳62堆放在存料区。
S2:马凳62与待安装位置对位放置;
操作人员将从存料区将待安装的马凳62安装在两个转动传动件22之间,并保证马凳62的开口623仍朝向下方。其后,手持安装装置,将钢筋61从马凳62的开口623逐渐滑入卡槽624,从而实现马凳62卡入待安装位置的对位放置。
S3:顶升钢筋61;
在将马凳62卡入钢筋61后,操作人员手握执手定位件51,并握合执手驱动件52,从而驱动执手驱动件52转动,从而带动传动连接件53正向缠绕在执手驱动件52上,通过操作人员的握合动作,转换成装置内部组件的转动动作,从而便于操作人员的操作。当传动驱动件34转动时,同时带动第一传动组件35和第二传动组件36动作。其中,顶升钢筋61动作如下:传动驱动件34带动第四传动齿轮351转动,进而一方面第四传动齿轮351通过第七传动齿轮354和第八传动齿轮355带动第五传动齿轮352转动,另一方面,第四传动齿轮351的转动通过第九传动齿轮356带动第六传动齿轮353转动。进而实现传动驱动件34带动两个第一支臂11运动,并在传动驱动件34的电动下,两个第一支臂11的夹角逐渐缩小,第一滚轮件与模台63相互接触,两个第二支臂12的顶升端逐渐相互接近并相互抵接,此时钢筋61抵接在第二滚动件14的外轮面上,此时,两个第一支臂11之间的夹角进一步减小,此时任一个第二支臂12将在相对另一个第二支臂12的驱动下朝向与其连接的第一支臂11一侧转动,从而第一支臂11与第二支臂12的夹角逐渐减小,从而与第二滚动件14连接的钢筋61被顶升且逐渐朝向远离模台63一侧方向移动,由图11向图12变化,至此完成对钢筋61的顶升。
S4:马凳62翻转:
在传动驱动件34转动时,第二传动组件36同步运动,具体来说,如图13所示,传动驱动件34带动联动轴361正向转动,进而联动轴361上的棘爪363受联动轴361的转动同步带动转动轮362正向转动,此时,设置在两个转动传动件22均将反向转动,从而电动马凳62正向转动,直至马凳62的开口623沿竖直方向朝向上,此时,停止执手驱动件52的驱动。至此,完成马凳62的翻转动作。
本实施例中,正向转动为逆时针转动,当然,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正向转动为顺时针转动或是逆时针转向可以依据使用需求对棘爪363和棘轮面3621的选用进行调节。
S5:安装装置各部件复位:
当完成马凳62的安装后,操作人员松开执手驱动件52,滑轮将反向转动,从而带动夹持翻转机构2以及顶升机构1复位。具体来说,当第一传动组件35受到传动驱动件34的带动下,驱动两个第一支臂11向成夹角逐渐增大方向摆动,第二支臂12在扭簧的驱动下,顶升端朝向远离第一支臂11的方向摆动,从而实现连臂结构的相互分离,同时,传动驱动件34带动联动轴361反向转动,进而棘爪363受到联动轴361的转动同步反向转动,此时,值得注意的是,棘爪363并未同时驱动转动轮362的驱动反向转动,由于棘爪363无法卡入转动轮362的棘轮面3621,因此,此时转动传动件22并不转动,从而保证马凳62并不转动,进而保证马凳62位置不受变化和影响。而后,操作人员提升执手定位件51,即可完成安装装置与安装好后的马凳62相互脱离,并带动安装装置向存料区方向运动,至此完成安装装置的复位,此时重复S2-S5可以进行下一个马凳62的安装以及复位。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2)

1.一种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马凳与钢筋的安装,所述安装装置包括:
夹持翻转机构(2),其具有一夹持部,所述夹持部适于夹持待安装件,所述待安装件的一侧设有用于卡入待顶升件的卡槽;
顶升机构(1),所述顶升机构用于顶升所述待顶升件;
所述夹持翻转机构(2)包括至少一个用于驱动所述待安装件沿其轴线翻转的转动传动件(22);
驱动机构,所述夹持部、所述顶升机构(1)和所述转动传动件(22)分别与所述驱动机构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升机构包括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连臂结构,所述连臂结构的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所述连臂结构的另一端为顶升端,所述顶升端适于与所述待顶升件抵接以抬升所述待顶升件。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连臂结构包括沿枢接轴枢接转动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支臂转动,所述第二支臂远离所述第一支臂的一端为顶升端;
所述连臂结构还包括扭簧,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枢接轴上,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臂(11)连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臂(12)连接,所述扭簧具有带动所述顶升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支臂(11)方向转动的弹簧力。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臂结构还包括:
第一滚动件(13),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枢接轴上;
第二滚动件(14),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顶升端,所述第二滚动件(14)的滚动面适于抵接所述待顶升件。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翻转驱动器(31),所述翻转驱动器(31)的驱动端与所述转动传动件(22)连接;
顶升驱动器(32),所述顶升驱动器(32)与转动连接件连接,并带动所述转动连接件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部为一对夹持臂(21),一对所述夹持臂(21)形成夹持腔;
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夹持驱动器(33),所述夹持驱动器(33)与至少一个所述夹持臂(21)连接,且所述夹持驱动器(33)用于带动所述夹持臂(21)转动以限位所述待安装件的安装。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传动驱动件(34);
第一传动组件(35),第一传动组件(35)的一端与所述传动驱动件(34)连接,第一传动组件(35)的另一端与所述顶升机构(1)的连接;
第二传动组件(36),第二传动组件(36)的一端与所述传动驱动件(34)连接,第二传动组件(36)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动传动件(22)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一对成对设置的转动传动件(22),两个所述转动传动件(22)形成所述夹持部;
所述第二传动组件(36)包括:
联动轴(361),与所述传动驱动件(34)连接,并受所述传动驱动件(34)的带动而转动;
转动轮(362),安装在所述联动轴(361)的外侧,所述第二传动组件(36)具有转动轮(362)受所述联动轴(361)的驱动下转动的同步转动状态,以及所述联动轴(361)与所述转动轮(362)相互分离的离合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传动组件(36)还包括棘爪(363),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联动轴(361)上;
所述转动轮(362)具有适于所述棘爪(363)配合的棘轮面(3621)。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输送机构和基架(41),所述输送机构安装在所述基架(41)上,且所述输送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机构竖直升降和/或水平滑移。
11.根据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包括
平移组件(42),安装在所述基架(41)上,所述平移组件(42)具有至少一个平移驱动器,所述平移驱动器的驱动端沿水平方向滑移;
升降组件(43),所述升降组件(43)层叠设置在所述平移组件(42)上,且所述升降组件(43)的安装端与所述平移组件(42)的驱动端连接,所述升降组件(43)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用于带动所述驱动机构沿竖直方向升降。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执手机构,其包括:
执手定位件(51);
执手驱动件(52),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执手定位件(51)上;
传动连接件(53),所述传动连接件(5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执手驱动件(52)和所述传动驱动件(34),所述传动连接件(53)将所述执手驱动件(52)的转动传递给所述传动驱动件(34)。
CN202110240631.0A 2021-03-04 2021-03-04 一种安装装置 Active CN1150304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40631.0A CN115030410B (zh) 2021-03-04 2021-03-04 一种安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40631.0A CN115030410B (zh) 2021-03-04 2021-03-04 一种安装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30410A CN115030410A (zh) 2022-09-09
CN115030410B true CN115030410B (zh) 2023-11-14

Family

ID=83117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40631.0A Active CN115030410B (zh) 2021-03-04 2021-03-04 一种安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30410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79150U (zh) * 2010-05-27 2010-12-22 大连阿尔滨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负弯矩筋用的新型马凳筋
CN201679237U (zh) * 2010-05-28 2010-12-22 深圳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抬高钢筋网片用于加垫马凳的工具
KR20160118556A (ko) * 2015-04-02 2016-10-12 에스와이스틸텍 주식회사 인서트 겸용 철근 받침대
JP2018094597A (ja) * 2016-12-13 2018-06-21 ジョン ウー ビーエヌシー 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Jeong Woo Bnc Co.,Ltd. 鉄筋網組立方法
CN208575480U (zh) * 2018-07-04 2019-03-05 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夹持旋转提升机构
CN208950167U (zh) * 2018-08-11 2019-06-07 衡水众鹏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建筑用钢筋网
CN212129695U (zh) * 2020-03-16 2020-12-11 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的楼板钢筋保护层厚度及楼板厚度控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79150U (zh) * 2010-05-27 2010-12-22 大连阿尔滨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负弯矩筋用的新型马凳筋
CN201679237U (zh) * 2010-05-28 2010-12-22 深圳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抬高钢筋网片用于加垫马凳的工具
KR20160118556A (ko) * 2015-04-02 2016-10-12 에스와이스틸텍 주식회사 인서트 겸용 철근 받침대
JP2018094597A (ja) * 2016-12-13 2018-06-21 ジョン ウー ビーエヌシー 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Jeong Woo Bnc Co.,Ltd. 鉄筋網組立方法
CN208575480U (zh) * 2018-07-04 2019-03-05 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夹持旋转提升机构
CN208950167U (zh) * 2018-08-11 2019-06-07 衡水众鹏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建筑用钢筋网
CN212129695U (zh) * 2020-03-16 2020-12-11 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的楼板钢筋保护层厚度及楼板厚度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30410A (zh) 2022-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030410B (zh) 一种安装装置
CN211572658U (zh) 一种砌墙机
CN111236608B (zh) 用于幕墙安装的集成式操作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CN218375041U (zh) 一种建筑工地用电动操作架
CN114197887B (zh) 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的辅助定位装置
CN210480765U (zh) 一种轻便式砖块转移车
CN115626583A (zh) 一种多点支撑并行运动的升降装置
CN212070241U (zh) 一种钢筋加工辅助工具
CN211895045U (zh) 一种夹料机械装置
CN112607607B (zh) 自动布置系统、缓存车以及起吊脱模系统
CN113530256A (zh) 自动脱钩式装配式结构叠合板辅助安装方法
CN209890201U (zh) 一种构件位置调节装置
CN218088745U (zh) 一种适用性强的钢结构工程中用吊装结构
CN216757948U (zh) 一种混凝土结构改造施工植筋用钢筋快速折弯设备
CN219652535U (zh) 泵车异形板吊装定位工装及泵车异形板装配设备总成
CN218703337U (zh) 一种用于狭窄空间内的管件举升装置
JP3784435B2 (ja) トラス反転機
CN216582726U (zh) 一种鞍架翻转装置
CN217831332U (zh) 矫直设备及移动式矫直装置
CN217019217U (zh) 一种可调式拱肋卧拼胎架
CN220782796U (zh) 一种翻转装置及管柱模组组装设备
CN216287288U (zh)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施工模拟的装置
CN219876328U (zh) 一种便于手机电路板维修的工作台
CN220664310U (zh) 一种防水卷材收卷装置
CN220993308U (zh) 一种钢结构拼装工作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