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27238B - 一种用于车辆的电驱总成、电驱系统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车辆的电驱总成、电驱系统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027238B CN115027238B CN202210699941.3A CN202210699941A CN115027238B CN 115027238 B CN115027238 B CN 115027238B CN 202210699941 A CN202210699941 A CN 202210699941A CN 115027238 B CN115027238 B CN 11502723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aft
- gear
- vehicle
- electric drive
- sub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35/00—Axle units; Parts thereof ; Arrangements for lubrication of ax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 B60K17/043—Transmission unit disposed in on near the vehicle wheel, or between the differential gear unit and the wheel
- B60K17/046—Transmission unit disposed in on near the vehicle wheel, or between the differential gear unit and the wheel with planetary gearing having orbital mo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 B60K17/1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of differential gearing
- B60K17/16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of differential gearing provided between independent half axl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电驱总成、电驱系统以及车辆,电驱总成包括电机、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第四轴、第五轴以及传动装置,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轴同轴连接,电机的输出轴的旋转轴线与第二轴、第三轴、第四轴、第五轴以及传动装置均平行布置同时还与中轴和后轴平行布置,传动装置设置在第一轴上,第一轴在第一侧与第二轴和中轴依次传动连接,在另一侧与第三轴和后轴依次传动连接,从而使得电机通过第一轴根据第一动力传递路线和第二动力传递路线以分别驱动中轴和后轴转动。本公开实施例不但合理利用整车空间,能够实现全轮驱动,减少电机数量,同时也减少电机控制器数量,降低车辆驱动系统复杂度,进一步节省成本并且提升系统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用电机驱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电驱总成、电驱系统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汽车市场都在进行电动化转型,普通家用电动汽车销量占比不断提升,一些超跑汽车厂家和越野汽车厂家都开始研发电动汽车平台。另外目前汽车市场出现了一股硬派越野车开发浪潮,主要车企均发布开发硬派越野车的计划。目前国内外的硬派越野车的动力总成基本上以大排量燃油发动机加AT变速器的组合,扩展四驱系统时一般是采用分动器加前后桥的结构。如果把电动化和硬派越野这2个趋势接合起来就催生出电动硬派越野车的概念,电动硬派越野的概念国外厂家已经开始布局。目前国内的主机厂大多追随国外开发传统燃油硬派越野车,在电动硬派越野车的布局上明显不足,国内的汽车厂家应尽快在电动硬派越野车领域进行专利布局。
目前电动车的四驱方案一般采用前后轴各有一套电驱系统实现,或者四个车轮采用四个轮边电机或轮毂电机实现电动四驱,这样布置的好处是可以将前后轴之间的空间布置较大的电池。如果要开发6X6的高端电动越野车,为了实现6X6驱动,就需要在前轴、中轴和后轴上各布置一套电驱系统,这要就至少需要3套电驱系统,如果是采用轮边电机或轮毂电机方案的话,就需要6套电驱系统,这样的话成本就会成倍增加,同时电气件的数量成倍增加可靠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电驱总成、电驱系统以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的实施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车辆的电驱总成,其用于控制所述车辆的中轴和后轴上的车轮,所述电驱总成包括电机、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第四轴、第五轴以及传动装置,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轴同轴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二轴、所述第三轴、所述第四轴、所述第五轴以及所述传动装置均平行布置同时还与所述中轴和所述后轴平行布置,所述传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轴上,所述第一轴在第一侧与所述第二轴和所述中轴依次传动连接,在另一侧与所述第三轴和所述后轴依次传动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电机通过所述第一轴根据第一动力传递路线和第二动力传递路线以分别驱动所述中轴和所述后轴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所述传动装置至少包括第一差速器总成或者行星排。
在一些实施例,在所述第一轴上固定连接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在所述第二轴上固定连接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在所述第三轴上固定连接第五齿轮和第六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五齿轮啮合。
在一些实施例,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轴同轴布置的第一轴第一子轴和所述第一轴第二子轴,所述传动装置布置在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一轴第一子轴和所述第一轴第二子轴之间,所述第一轴第一子轴和所述第一轴内外嵌套布置,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轴第一子轴上,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轴第二子轴上。
在一些实施例,在所述第四轴上设置固定连接的第二差速器总成和第七齿轮,在所述第五轴上设置固定连接的第三差速器总成和第八齿轮,所述第七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相啮合,所述第八齿轮与所述第六齿轮相啮合。
在一些实施例,所述传动装置为第一差速器总成,所述第一差速器总成包括行星轴、第一半轴齿轮和第二半轴齿轮,其中,所述第一轴通过花键与所述第一差速器总成内的所述行星轴连接;所述第一轴第一子轴通过花键与所述第一半轴齿轮连接,所述第一轴第二子轴通过花键与所述第二半轴齿轮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所述传动装置为行星排,所述行星排包括太阳轮、大齿圈和行星架,其中,所述第一轴通过花键与所述行星排中的所述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一轴第一子轴通过花键与所述大齿圈连接,所述第一轴第二子轴通过花键与所述行星架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差速器总成或者所述第二差速器总成或者所述第三差速器总成采用普通锥齿轮差速器、行星排差速器或者离合器式的扭矩矢量差速器。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电驱系统,其用于控制所述车辆的前轴、中轴和后轴上的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装置和权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驱总成,其中,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控制所述前轴上的2个车轮,所述电驱总成用于控制所述中轴和所述后轴上的4个车轮。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驱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实施例通过一套电驱总成即可实现驱动4个车轮,不但合理的利用整车空间,能够实现全轮驱动,减少电机数量,同时也减少电机控制器数量,降低车辆驱动系统复杂度,进一步节省成本并且提升系统可靠性。此外,由于具备了轴间差速等功能,车辆可以实现全时全驱的主动智能控制,车辆使用范围大幅扩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中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二电驱总成的基本构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二电驱总成的衍生构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此处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各种方案以及特征。
应理解的是,可以对此处申请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因此,上述说明书不应该视为限制,而仅是作为实施例的范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想到在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其他修改。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与上面给出的对本公开的大致描述以及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给定为非限制性实例的实施例的优选形式的描述,本公开的这些和其它特性将会变得显而易见。
还应当理解,尽管已经参照一些具体实例对本公开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确定地实现本公开的很多其它等效形式,它们具有如权利要求所述的特征并因此都位于借此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结合附图时,鉴于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为显而易见。
此后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所申请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的实例,其可采用多种方式实施。熟知和/或重复的功能和结构并未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或多余的细节使得本公开模糊不清。因此,本文所申请的具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细节并非意在限定,而是仅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和代表性基础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质上任意合适的详细结构多样地使用本公开。
本说明书可使用词组“在一种实施例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又一实施例中”或“在其他实施例中”,其均可指代根据本公开的相同或不同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
本公开涉及一种支持全轮驱动的电驱系统,所述电驱系统适用于实现全轮驱动的车辆,这里的所述车辆是由电机驱动的任意车辆。
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车辆包括分别对应于所述车辆不同位置的前轴10、中轴20和后轴30,其中,在所述前轴10上设置第一电驱总成100,在所述中轴20和所述后轴30之间设置第二电驱总成200,其中,所述第一电驱总成100用于驱动与所述前轴10连接的位于左右两侧的2个车轮,所述第二电驱总成200用于驱动与所述中轴20和所述后轴30分别连接的位于左右两侧的4个车轮,这样,所述车辆能够通过2套电驱总成即可驱动全部6个车轮。在一个方式中,所述第二电驱总成200可以布置在6X6越野车的中轴和后轴之间,一般对于6X6越野车前轴和中轴之间的轴距较大,中轴与后轴之间的轴距较小,这样6X6电动越野车的电池更适合布置与前轴和中轴之间,中轴和后轴之间的小轴距正好适合布置电驱总成。
进一步地,对于位于所述前轴10上的所述第一电驱总成100,其结构形式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例如可以采用一套电驱总成以驱动左右2个车轮,当然也可以采用包括2个轮边电机或轮毂电机的电驱总成以分别驱动左右2个车轮。此外,为了提升所述车辆的整车续航,还可以采用传统的燃油发动机匹配变速器或双电机混动系统的方式构成所述第一电驱总成100。
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一种电驱总成,其相当于上述电驱系统中的所述第二电驱总成200,所述第二电驱总成200可以有多种结构形式。
在第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电驱总成200具有第一构型,其具有三个不同的布置方式,如图2(a)所示,在第一布置方式中,所述第二电驱总成200包括电机210、第一轴220、第二轴230、第三轴240、第四轴250、第五轴260以及第一差速器总成270,其中,所述电机210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轴220同轴连接,所述电机210的输出轴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二轴230、所述第三轴240、所述第四轴250、所述第五轴260以及所述第一差速器总成270均平行布置,其输出轴的旋转轴线同时还与所述中轴20和所述后轴30平行布置。所述第一离合器总成270设置在所述第一轴220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轴230和所述第四轴250位于所述第一轴220的靠近所述中轴20的第一侧,所述第三轴240和所述第五轴260位于所述第一轴220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靠近所述后轴30的第二侧,这里,所述第四轴250设置在所述车辆的所述中轴20上并与所述中轴20同轴连接,所述第五轴260设置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后轴30上并与所述后轴30同轴连接。
在所述第一轴220上固定连接第一齿轮221和第二齿轮222,在所述第二轴230上固定连接第三齿轮231和第四齿轮232,在所述第三轴240上固定连接第五齿轮241和第六齿轮242,其中,所述第一齿轮221和所述第三齿轮231啮合,所述第二齿轮222和所述第五齿轮241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驱总成200还包括第一轴第一子轴2201和所述第一轴第二子轴2202,所述第一轴220与所述第一轴第一子轴2201、第一轴第二子轴2202以及所述第一差速器总成270同轴布置,所述第一差速器总成270布置在所述第一轴220与所述第一轴第一子轴2201和所述第一轴第二子轴2202之间,所述第一轴第一子轴2201和所述第一轴220为内外嵌套布置。所述第一齿轮22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轴第一子轴2201上,所述第二齿轮222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轴第二子轴222上。
在所述第四轴250上设置第二差速器总成和第七齿轮251,所述第二差速器总成与所述第七齿轮25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五轴260上设置第三差速器总成和第八齿轮261,所述第三差速器总成与所述第八齿轮261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四齿轮232与所述第七齿轮251相啮合,所述第六齿轮242与所述第八齿轮261相啮合。
所述第一差速器总成270包括行星轴271、半轴齿轮272和半轴齿轮273,其中,所述第一轴220通过花键与所述第一差速器270总成内的所述行星轴271连接;所述第一轴第一子轴2201通过花键与所述半轴齿轮272连接,所述第一轴第二子轴2202通过花键与所述半轴齿轮273连接。
这里的无论是所述第二差速器总成还是所述第三差速器总成都可以采用普通锥齿轮差速器也可以采用行星排差速器或者离合器式的扭矩矢量差速器,这里的差速器总成可以采用带差速锁的结构以进一步提升越野能力。
这样,所述第二电驱总成200具有2条动力传递路线,分别如下:
所述车辆的第一动力传递路线:所述电机210的动力→所述第一轴220→所述行星轴271→所述第一差速器总成270→所述半轴齿轮272→所述第一轴第一子轴2201→所述第一齿轮221→所述第三齿轮231→所述第二轴230→所述第四齿轮232→所述第七齿轮251→所述第四轴250→通过所述第四轴250上的第二差速器总成传递给所述中轴20上的左右2个车轮。
所述车辆的第二动力传递路线:所述电机210的动力→所述第一轴220→所述行星轴271→所述第一差速器总成270→所述半轴齿轮273→所述第一轴第二子轴2202→所述第二齿轮222→所述第五齿轮241→所述第三轴240→所述第六齿轮242→所述第八齿轮261→所述第五轴260→通过所述第五轴260上的所述第三差速器总成传递给所述后轴30上的左右2个车轮。
在所述第二电驱总成200的第一构型中,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差速器总成270可以实现所述中轴20和所述后轴30之间的轴间差速功能。具体地,由于,所述第一轴第一子轴2201与所述第一差速器270总成的左侧的所述半轴轮272连接,所述第一轴第二子轴2202与所述第一差速器总成270的右侧的所述半轴轮273连接,这样所述第一轴第一子轴2201和所述第一轴第二子轴2202可以通过所述第一差速器总成270实现差速。其中,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线中的所述中轴20与所述第一轴第一子轴2201之间是刚性传递的,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线中的所述后轴30与所述第一轴第二子轴2202之间是刚性传递的,这样所述中轴20与所述后轴30之间可以实现差速功能。
此外,如图2(b)和图2(c)所示,在第二布置方式和第三布置方式中,与第一布置方式的区别仅在于所述第一差速器总成270在所述第一轴220上的位置,实现功能与第一布置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考虑到所述第二电驱总成200的第一构型中只有一个动力源即所述电机210,通过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线和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线能够驱动所述中轴20和所述后轴30的4个车轮实现全轮驱动,减少电机数量,同时也减少电机控制器数量,降低车辆驱动系统复杂度,进一步节省成本并提升系统可靠性。此外,采用机械结构的轴间差速,可以实现全时全驱,同时结构简单可靠,无需控制系统,成本低。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一套电驱总成即可实现驱动4个车轮,不但合理的利用整车空间,能够实现全轮驱动,减少电机数量,同时也减少电机控制器数量,降低车辆驱动系统复杂度,进一步节省成本并且提升系统可靠性。此外,由于具备了轴间差速等功能,车辆可以实现全时全驱的主动智能控制,车辆使用范围大幅扩宽。
本公开第二实施例涉及一种电驱总成,其主要结构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二电驱总成200的具体结构,其中,所述第二电驱总成200具有第二构型,所述第二构型同样具有三种布置方式。
如图3(a)所示,在第一布置方式中,所述第二电驱总成200包括电机210、第一轴220、第二轴230、第三轴240、第四轴250、第五轴260以及行星排280,其中,所述电机210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轴220同轴连接,所述电机210的输出轴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二轴230、所述第三轴240、所述第四轴250、所述第五轴260以及所述行星排280均平行布置,其输出轴的旋转轴线同时还与所述中轴20和所述后轴30平行布置。所述行星排280设置在所述第一轴220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轴230和所述第四轴250位于所述第一轴220的靠近所述中轴20的第一侧,所述第三轴240和所述第五轴260位于所述第一轴220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靠近所述后轴30的第二侧,这里,所述第四轴250设置在所述车辆的所述中轴20上并与所述中轴20同轴连接,所述第五轴260设置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后轴30上并与所述后轴30同轴连接。
在所述第一轴220上固定连接第一齿轮221和第二齿轮222,在所述第二轴230上固定连接第三齿轮231和第四齿轮232,在所述第三轴240上固定连接第五齿轮241和第六齿轮242,其中,所述第一齿轮221和所述第三齿轮231啮合,所述第二齿轮222和所述第五齿轮241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驱总成200还包括第一轴第一子轴2201和所述第一轴第二子轴2202,所述第一轴220与所述第一轴第一子轴2201、第一轴第二子轴2202以及所述第一差速器总成270同轴布置,所述第一差速器总成270布置在所述第一轴220与所述第一轴第一子轴2201和所述第一轴第二子轴2202之间,所述第一轴第一子轴2201和所述第一轴220为内外嵌套布置。所述第一齿轮22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轴第一子轴2201上,所述第二齿轮222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轴第二子轴222上。
在所述第四轴250上设置第一差速器总成和第七齿轮251,所述第一差速器总成与所述第七齿轮25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五轴260上设置第二差速器总成和第八齿轮261,所述第二差速器总成与所述第八齿轮261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四齿轮232与所述第七齿轮251相啮合,所述第六齿轮242与所述第八齿轮261相啮合。
所述行星排280包括太阳轮281、大齿圈282和行星架283,其中,所述第一轴220通过花键与所述行星排280中的所述太阳轮281连接;所述第一轴第一子轴2201通过花键与所述大齿圈282连接,所述第一轴第二子轴2202通过花键与所述行星架283连接。
这里的无论是所述第一差速器总成还是所述第二差速器总成都可以采用普通锥齿轮差速器也可以采用行星排差速器或者离合器式的扭矩矢量差速器,这里的差速器总成可以采用带差速锁的结构以进一步提升越野能力。
这样,所述第二电驱总成200具有2条动力传递路线,分别如下:
所述车辆的第一动力传递路线:所述电机210的动力→所述第一轴220→所述太阳轮281→所述行星排280→所述大齿圈282→所述第一轴第一子轴2201→所述第一齿轮221→所述第三齿轮231→所述第二轴230→所述第四齿轮232→所述第七齿轮251→所述第四轴250→通过所述第四轴250上的所述第一差速器总成传递给所述中轴20上的左右2个车轮。
所述车辆的第二动力传递路线:所述电机210的动力→所述第一轴220→所述太阳轮281→所述行星排280→所述行星架283→所述第一轴第二子轴2202→所述第二齿轮222→所述第五齿轮241→所述第三轴240→所述第六齿轮242→所述第八齿轮261→所述第五轴260→通过所述第五轴260上的所述第二差速器总成传递给所述后轴30上的左右2个车轮。
在所述第二电驱总成200的第二构型中,通过设置所述行星排280可以实现所述中轴20和所述后轴30之间的轴间差速功能。具体地,由于,所述第一轴第一子轴220-1与所述行星排280中的所述大齿圈282连接,所述第一轴第二子轴2202与所述行星排280中的所述行星架283连接,由于所述行星排280有3个自由度,这样,所述第一轴第一子轴2201和所述第一轴第二子轴220-2可以通过所述行星排280实现差速。此外,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线中的所述中轴20与所述第一轴第一子轴220-1之间是刚性传递的,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线中的所述后轴30与所述第一轴第二子轴2202之间是刚性传递的,这样所述中轴20与所述后轴30之间可以实现差速功能。
此外,如图3(b)和图3(c)所示,在第二布置方式和第三布置方式中,与第一布置方式的区别仅在于所述行星排280在所述第一轴220上的位置,实现功能与第一布置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考虑到所述第二电驱总成200的基础构型中只有一个动力源即所述电机210,通过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线和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线能够驱动所述中轴20和所述后轴30的4个车轮实现全轮驱动,减少电机数量,同时也减少电机控制器数量,降低车辆驱动系统复杂度,进一步节省成本并提升系统可靠性。此外,采用机械结构的轴间差速,可以实现全时全驱,同时结构简单可靠,无需控制系统,成本低。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一套电驱总成即可实现驱动4个车轮,不但合理的利用整车空间,能够实现全轮驱动,减少电机数量,同时也减少电机控制器数量,降低车辆驱动系统复杂度,进一步节省成本并且提升系统可靠性。此外,由于具备了轴间差速等功能,车辆可以实现全时全驱的主动智能控制,车辆使用范围大幅扩宽。
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持全轮驱动的电驱系统,所述电驱系统适用于实现全轮驱动的车辆,这里的所述车辆是由电机驱动的任意车辆。所述电驱系统包括用于驱动前轴的车辆的驱动装置以及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的电驱总成。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一套电驱总成即可实现驱动4个车轮,不但合理的利用整车空间,能够实现全轮驱动,减少电机数量,同时也减少电机控制器数量,降低车辆驱动系统复杂度,进一步节省成本并且提升系统可靠性。此外,由于具备了轴间差速等功能,车辆可以实现全时全驱的主动智能控制,车辆使用范围大幅扩宽。
本公开的第四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第三实施例中的电驱系统,所述车辆包括分别对应于所述车辆不同位置的前轴、中轴和后轴,其中,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与所述前轴连接的位于左右两侧的2个车轮,所述电驱总成用于驱动与所述中轴和所述后轴分别连接的位于左右两侧的4个车轮。其中,所述车辆例如可以是6X6电动越野车。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一套电驱总成即可实现驱动4个车轮,不但合理的利用整车空间,能够实现全轮驱动,减少电机数量,同时也减少电机控制器数量,降低车辆驱动系统复杂度,进一步节省成本并且提升系统可靠性。此外,由于具备了轴间差速等功能,车辆可以实现全时全驱的主动智能控制,车辆使用范围大幅扩宽。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尽管已经采用特定于结构特征和/或方法逻辑动作的语言描述了本主题,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主题未必局限于上面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面所描述的特定特征和动作仅仅是实现权利要求书的示例形式。
以上对本公开多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公开不限于这些具体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构思的基础上,能够做出多种变型和修改实施例,这些变型和修改都应落入本公开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用于车辆的电驱总成,其用于控制所述车辆的中轴和后轴上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总成包括电机、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第四轴、第五轴以及传动装置,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轴同轴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二轴、所述第三轴、所述第四轴、所述第五轴以及所述传动装置均平行布置同时还与所述中轴和所述后轴平行布置,所述传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轴上,所述第一轴在第一侧与所述第二轴和所述中轴依次传动连接,在另一侧与所述第三轴和所述后轴依次传动连接,所述第四轴设置在所述中轴上并与所述中轴同轴连接,所述第五轴设置在所述后轴上并与所述后轴同轴连接,在所述第一轴上固定连接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从而使得所述电机通过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根据第一动力传递路线和第二动力传递路线以分别驱动中轴和后轴转动,所述传动装置至少包括第一差速器总成或者行星排,在所述第二轴上固定连接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在所述第三轴上固定连接第五齿轮和第六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五齿轮啮合,在所述第四轴上设置固定连接的第二差速器总成和第七齿轮,在所述第五轴上设置固定连接的第三差速器总成和第八齿轮,所述第七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相啮合,所述第八齿轮与所述第六齿轮相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轴同轴布置的第一轴第一子轴和第一轴第二子轴,所述传动装置布置在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一轴第一子轴和所述第一轴第二子轴之间,所述第一轴第一子轴和所述第一轴内外嵌套布置,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轴第一子轴上,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轴第二子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为第一差速器总成,所述第一差速器总成包括行星轴、第一半轴齿轮和第二半轴齿轮,其中,所述第一轴通过花键与所述第一差速器总成内的所述行星轴连接;所述第一轴第一子轴通过花键与所述第一半轴齿轮连接,所述第一轴第二子轴通过花键与所述第二半轴齿轮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为行星排,所述行星排包括太阳轮、大齿圈和行星架,其中,所述第一轴通过花键与所述行星排中的所述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一轴第一子轴通过花键与所述大齿圈连接,所述第一轴第二子轴通过花键与所述行星架连接。
5.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差速器总成或者所述第二差速器总成或者所述第三差速器总成采用普通锥齿轮差速器、行星排差速器或者离合器式的扭矩矢量差速器。
6.一种用于车辆的电驱系统,其用于控制所述车辆的前轴、中轴和后轴上的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装置和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驱总成,其中,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控制所述前轴上的2个车轮,所述电驱总成用于控制所述中轴和所述后轴上的4个车轮。
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驱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99941.3A CN115027238B (zh) | 2022-06-20 | 2022-06-20 | 一种用于车辆的电驱总成、电驱系统以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99941.3A CN115027238B (zh) | 2022-06-20 | 2022-06-20 | 一种用于车辆的电驱总成、电驱系统以及车辆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27238A CN115027238A (zh) | 2022-09-09 |
CN115027238B true CN115027238B (zh) | 2024-05-17 |
Family
ID=83124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699941.3A Active CN115027238B (zh) | 2022-06-20 | 2022-06-20 | 一种用于车辆的电驱总成、电驱系统以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027238B (zh)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583683A1 (fr) * | 1985-06-20 | 1986-12-26 | Man Nutzfahrzeuge Gmbh | Vehicule hybride a moteur a combustion interne et moteur electrique, notamment autobus |
JP2003127687A (ja) * | 2001-10-18 | 2003-05-08 | Tochigi Fuji Ind Co Ltd | 4輪駆動システム |
CN101203399A (zh) * | 2005-06-15 | 2008-06-18 | 沃尔沃拉斯特瓦格纳公司 | 车辆驱动系统 |
CN102378713A (zh) * | 2009-03-30 | 2012-03-14 | 沃尔沃拉斯特瓦格纳公司 | 可转向车辆及其控制方法 |
CN103813923A (zh) * | 2011-09-20 | 2014-05-21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用驱动装置 |
CN203611743U (zh) * | 2013-11-15 | 2014-05-28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 |
CN109795317A (zh) * | 2019-02-15 | 2019-05-24 | 徐州徐工矿业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驱动力分配装置及控制方法 |
RU191603U1 (ru) * | 2018-12-28 | 2019-08-13 |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Нижегород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 Р.Е. Алексеева" (НГТУ) | Вездеходно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
CN209666842U (zh) * | 2018-11-02 | 2019-11-22 |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 车辆驱动系统及车辆 |
CN112092648A (zh) * | 2020-09-22 | 2020-12-18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四驱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车辆 |
CN114537133A (zh) * | 2020-11-26 | 2022-05-27 |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 前后轮驱动车辆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019674A1 (en) * | 2001-07-28 | 2003-01-30 | Zhihui Duan | Hybrid electric all-wheel-drive system |
CN108266512B (zh) * | 2018-03-19 | 2023-03-28 | 吉林大学 | 一种集中式全时电动四驱系统 |
-
2022
- 2022-06-20 CN CN202210699941.3A patent/CN11502723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583683A1 (fr) * | 1985-06-20 | 1986-12-26 | Man Nutzfahrzeuge Gmbh | Vehicule hybride a moteur a combustion interne et moteur electrique, notamment autobus |
JP2003127687A (ja) * | 2001-10-18 | 2003-05-08 | Tochigi Fuji Ind Co Ltd | 4輪駆動システム |
CN101203399A (zh) * | 2005-06-15 | 2008-06-18 | 沃尔沃拉斯特瓦格纳公司 | 车辆驱动系统 |
CN102378713A (zh) * | 2009-03-30 | 2012-03-14 | 沃尔沃拉斯特瓦格纳公司 | 可转向车辆及其控制方法 |
CN103813923A (zh) * | 2011-09-20 | 2014-05-21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用驱动装置 |
CN203611743U (zh) * | 2013-11-15 | 2014-05-28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 |
CN209666842U (zh) * | 2018-11-02 | 2019-11-22 |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 车辆驱动系统及车辆 |
RU191603U1 (ru) * | 2018-12-28 | 2019-08-13 |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Нижегород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 Р.Е. Алексеева" (НГТУ) | Вездеходно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
CN109795317A (zh) * | 2019-02-15 | 2019-05-24 | 徐州徐工矿业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驱动力分配装置及控制方法 |
CN112092648A (zh) * | 2020-09-22 | 2020-12-18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四驱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车辆 |
CN114537133A (zh) * | 2020-11-26 | 2022-05-27 |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 前后轮驱动车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27238A (zh) | 2022-09-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284738B (zh) | 一种带跛行回家模块的混合动力系统 | |
US9566857B1 (en) | Electric drive unit and powertrain system incorporating the same | |
CN107985057B (zh) | 多轴最终传动组件 | |
CN108883699B (zh) | 具有多个比率的单电动机驱动车轴 | |
CN108058593B (zh) | 一种驱动机构及汽车 | |
US12011993B2 (en) |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commercial vehicle having electric axle | |
CN115972896A (zh) | 高效多挡电驱桥传动系统 | |
CN115027238B (zh) | 一种用于车辆的电驱总成、电驱系统以及车辆 | |
CN115465094A (zh) | 一种用于车辆的电驱总成、电驱系统以及车辆 | |
CN115027239B (zh) | 一种用于车辆的电驱总成、电驱系统以及车辆 | |
CN116373596A (zh) | 高效四挡电驱桥传动系统 | |
CN115042607B (zh) | 一种用于车辆的电驱总成、电驱系统以及车辆 | |
CN110667367B (zh) | 车辆及其动力传动系统 | |
CN212637155U (zh) | 一种分布式混合动力车辆驱动装置 | |
CN113665343A (zh) | 一种分布式混合动力车辆驱动装置 | |
CN218702669U (zh) | 带平行轴的单电机电驱桥系统 | |
CN218858156U (zh) | 一种传动装置及车辆 | |
CN218536322U (zh) | 单电机电驱桥 | |
CN218702668U (zh) | 具有轮边减速机构的单电机电驱动桥 | |
CN221497641U (zh) | 动力传动系统、四驱系统及车辆 | |
CN220390967U (zh) | 混动变速系统及汽车动力总成 | |
CN221162187U (zh) | 动力传动系统、四驱系统及车辆 | |
CN219821196U (zh) | 变速器、车辆用动力系统及车辆 | |
CN218777399U (zh) | 单电机驱动的集成式驱动桥系统 | |
CN215360910U (zh) | 用于四轮驱动机动车的双电机行星混合动力传动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