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88312A - 制动器释放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动器释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88312A
CN114988312A CN202110598525.XA CN202110598525A CN114988312A CN 114988312 A CN114988312 A CN 114988312A CN 202110598525 A CN202110598525 A CN 202110598525A CN 114988312 A CN114988312 A CN 1149883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brake
release device
brake release
electro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9852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88312B (zh
Inventor
近藤昌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9883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883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883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883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DCAPSTANS; WINCHES; TACKLES, e.g. PULLEY BLOCKS; HOISTS
    • B66D5/00Braking or detent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pplication to lifting or hoisting gear, e.g. for controlling the lowering of loads
    • B66D5/02Crane, lift hoist, or winch brakes operating on drums, barrels, or ropes
    • B66D5/12Crane, lift hoist, or winch brakes operating on drums, barrels, or ropes with axial effect
    • B66D5/14Crane, lift hoist, or winch brakes operating on drums, barrels, or ropes with axial effect embodying dis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DCAPSTANS; WINCHES; TACKLES, e.g. PULLEY BLOCKS; HOISTS
    • B66D5/00Braking or detent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pplication to lifting or hoisting gear, e.g. for controlling the lowering of loads
    • B66D5/02Crane, lift hoist, or winch brakes operating on drums, barrels, or ropes
    • B66D5/24Operat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制动器释放装置,其能够容易地进行多个制动器的释放。本发明的制动器释放装置将电梯用曳引机的多个电磁制动器释放,其具备:主体部,其与多个电磁制动器连接;操作部,其与主体部连接,能够使主体部转动;多个连结部件,其固定于多个电磁制动器所具备的电枢,使电枢向电磁制动器所具备的场部件的方向移位;以及释放单元,其与由操作部的操作引起的主体部的转动动作相应地,使多个连结部件移位,从而将多个电磁制动器释放。

Description

制动器释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动器释放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器中,设想当停电等紧急时救出残留在轿厢内的乘客,一般具备不使用电源而能够机械地进行释放的机构。
一般而言,电梯用曳引机具备多台电磁制动器。在需要释放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器的情况下,存在作业人员一人操作多个制动器的释放的情况。因此,希望能够尽可能容易地进行制动器的释放的操作。例如,以往已知利用一根杆的操作来同时释放两个制动器的结构的释放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65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以往的机械地释放制动器的机构中,相对于电梯用曳引机的多个制动器安装由轴承、螺母、链轮等部件构成的释放装置,来进行制动器的释放,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因结构复杂而导致安装困难,因此制动器释放的作业性降低。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容易地进行多个制动器的释放的制动器释放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制动器释放装置将电梯用曳引机的多个电磁制动器释放,其具备:主体部,其与多个电磁制动器连接;操作部,其与主体部连接,能够使主体部转动;多个连结部件,其固定于多个电磁制动器所具备的电枢,使电枢向电磁制动器所具备的场部件的方向移位;以及释放单元,其与由操作部的操作引起的主体部的转动动作相应地,使多个连结部件移位,从而将多个电磁制动器释放。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制动器释放装置,能够容易地进行多个制动器的释放。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电梯用曳引机的侧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电梯用曳引机的主视图。
图3是示出图1的电磁制动器及制动盘的一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安装了实施方式1的制动器释放装置的电梯用曳引机的主视图。
图5是安装了实施方式1的制动器释放装置的电磁制动器的剖视图。
图6是安装了实施方式1的制动器释放装置的电磁制动器的剖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1的制动器释放装置的主视图。
图8是实施方式1的制动器释放装置的侧视图。
图9是安装了实施方式2的制动器释放装置的电梯用曳引机的主视图。
图10是安装了实施方式2的制动器释放装置的电磁制动器的剖视图。
图11是安装了实施方式2的制动器释放装置的电磁制动器的剖视图。
图12是实施方式2的制动器释放装置的主视图。
图13是实施方式2的制动器释放装置的侧视图。
图14是传递部件的主视图。
图15是传递部件的侧视图。
图16是传递部件的侧视图。
图17是在传递部件的切口部收纳有突出部的状态的制动器释放装置的侧视图。
图18是使图17的制动器释放装置转动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9是在图18中从操作部的轴向观察的状态的侧视图。
标号说明
1:电动机;2:绳轮;3:电磁制动器;4:制动盘;5:轴;6:轴承;10:制动器释放装置;11:主体部;12:操作部;13:连结部件;14:平面部;15:贯插孔;16:间隔件;21:突出部;22:传递部件;23:贯插孔;24:切口部;31:场部件;32:电枢;33:衬垫;34:制动弹簧;35:线圈;36:插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个附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标注了相同的标号。对重复的说明适当进行简化或者省略。此外,本发明并不受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1.
图1是能够安装实施方式1的制动器释放装置的电梯用曳引机的侧视图。此外,图2是图1所示的电梯用曳引机的主视图。图1和图2所示的电梯用曳引机具有电动机1、绳轮2、多个电磁制动器3(3A、3B、3C、3D)、制动盘4、轴5以及轴承6。
电动机1是旋转式的马达,利用电力使轴5旋转。绳轮2安装于轴5,并挂有用于使电梯的轿厢升降的绳索。轴5由轴承6支承为能够旋转。利用电动机1使轴5和绳轮2旋转,由此电梯的轿厢升降。
制动盘4安装于绳轮2,与轴5和绳轮2一起旋转。电磁制动器3对制动盘4赋予制动力。另外,关于电梯用的电磁制动器3,存在将衬垫按压于制动盘的平面部的盘式制动器、代替制动盘而将衬片按压于制动鼓的曲面部的鼓式制动器等各种类型的电磁制动器,并不限定于这些各种制动器中的任一种,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如此。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电磁制动器3及制动盘4的一部分的局部剖视图。如图3所示,电磁制动器3具备场部件31、电枢32、衬垫33、制动弹簧34、线圈35。另外,图3所示的电磁制动器3的形状为圆板状。此外,在电磁制动器3的场部件31设置有插入孔36。
电枢32与衬垫33彼此连结,通过制动弹簧34的弹性力而能够一体地向制动盘4侧移动。此外,线圈35被埋入场部件31,通过通电而作为电磁铁发挥功能。
场部件31固定于电梯用曳引机的主体。制动弹簧34以收缩的状态配置在场部件31与电枢32之间。此外,制动弹簧34配置于设置在场部件31的凹陷部。由此,制动弹簧34利用弹性力将电枢32向离开场部件31的方向推出。
在未对线圈35通电的状态下,电枢32及衬垫33被制动弹簧34向制动盘4侧按压,衬垫33被按压于制动盘4。此时,通过衬垫33与制动盘4之间的摩擦力,对制动盘4施加制动力。
与此相反,若对线圈35通电,则线圈35利用电磁力吸引由铁等金属构成的电枢32,衬垫33及电枢32向场部件31的方向移动。
此时,由于衬垫33离开制动盘4,因此电磁制动器3的制动力被释放。另外,在图3中,使用了圆板状的制动盘4,但也可以使用圆筒状的制动鼓等。
图4是安装了制动器释放装置10的电梯用曳引机的主视图。相对于电磁制动器3A、3B以及电磁制动器3C、3D安装两个制动器释放装置10。
图5是安装了制动器释放装置10的电磁制动器3的剖视图。此外,图6是通过制动器释放装置10释放了电磁制动器3的状态的电磁制动器3的剖视图。此外,图7是制动器释放装置10的主视图,图8是制动器释放装置10的侧视图。
如图7所示,制动器释放装置10具备主体部11、操作部12、多个连结部件13。主体部11、操作部12以及多个连结部件13例如由金属构成。多个连结部件13例如是螺栓。此外,连结部件13不限于螺栓,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如此。
主体部11与多个电磁制动器3连接。主体部11例如由棒状的部件构成。如图7和图8所示,主体部11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平面部14。换言之,主体部11的截面成为将圆切除一部分而成的形状。另外,平面部14无需遍及主体部11的长度方向的全长而形成,只要设置于与主体部11连接于电磁制动器3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即可。
此外,在主体部11设置有两个用于供连结部件13贯插的贯插孔15。贯插孔15设置于主体部11的两端部。贯插孔15的位置并不限定于主体部11的两端部,设置于与主体部11连接于电磁制动器3的位置对应的位置。此外,贯插孔15设置于平面部14,并贯通主体部11。
在主体部11安装有用于操作制动器释放装置10的操作部12即杆。即,能够通过操作部12对主体部11进行操作。操作部12例如通过螺纹安装于主体部11,能够容易地拆卸。如图8所示,主体部11能够通过对操作部12进行操作而以与从纸面朝向里侧的主体部11的轴垂直的方向为轴进行转动。换言之,主体部11能够以与贯插于贯插孔15的连结部件13的轴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为轴转动。
如图5所示,连结部件13从主体部11的平面部14侧贯插于贯插孔15,进而将连结部件13插入到电磁制动器3的插入孔36,并固定于电枢32。连结部件13向电枢32的固定例如通过螺纹来进行。在此,连结部件13的前端通过螺纹固定于电枢32,但并不限定于此。
在制动器释放装置10与电磁制动器3之间设置有间隔件16。间隔件16不一定需要使用,但通过使用间隔件16,能够抑制在对操作部12进行操作时操作部12与电磁制动器3的其他部件冲突。另外,间隔件16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
如图6所示,若使操作部12逆时针转动,则与操作部12连接的主体部11也一起逆时针转动。若使操作部12转动,则根据杠杆原理,平面部14将连结部件13上推。如图8所示,主体部11的贯插孔15与连结部件13之间设置有间隙。因此,在使操作部12转动时,主体部11转动。其结果是,固定有连结部件13的电枢32通过连结部件13被上推而向场部件31的方向移位。若电枢32向场部件31的方向移位,则衬垫从制动盘离开,因此电磁制动器3被释放。
释放电磁制动器3的释放单元与由操作部12的操作引起的主体部11的转动动作相应地,利用平面部14以将固定于多个电磁制动器3的多个连结部件13上推的方式使该多个连结部件13移位,由此将多个电磁制动器3释放。换言之,制动器释放装置10通过主体部11所具备的平面部14对连结部件13作用力,将电磁制动器3释放,该主体部11以与固定于电磁制动器3的连结部件13移位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为轴进行转动。
多个连结部件13与主体部11的转动动作相应地使电枢32向场部件31的方向移位,从而将多个电磁制动器3释放。另外,主体部11的形状在电磁制动器3侧形成为圆形状,但并不限定于此,通过形成为圆形状,能够利用操作部12容易地使主体部11转动,因此为优选。
如图4所示,制动器释放装置10通过两个连结部件13设置于两个相邻的电磁制动器3,通过对操作部12进行操作而使主体部11转动,能够将两个电磁制动器3释放。由此,作业人员能够使用制动器释放装置10容易地将多个电磁制动器3释放。
另外,设置制动器释放装置10的电磁制动器3不限于相邻的电磁制动器,例如也可以以能够将制动器释放装置10与电磁制动器3A以及3C连接的方式构成主体部11,通过一个制动器释放装置10将电磁制动器3A以及3C释放。此外,如图4所示,通过将两个制动器释放装置10分别设置于电磁制动器3A及3B、3C及3D,作业人员也能够进行四个电磁制动器3的释放操作。
此外,制动器释放装置10也可以通过使操作部12顺时针转动而将电磁制动器3释放。在该情况下,也根据与使操作部12逆时针转动的情况相同的原理,使拔出方向的力作用于连结部件13,由此将电磁制动器3释放。
接着,使用图8对制动器释放装置10的杠杆比进行说明。L1是从操作部12的与主体部1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到主体部11的中央、即连结部件13的轴中心为止的距离。此外,L2是从连结部件13的轴中心到主体部11的平面部14使力作用于连结部件13的头部的位置、即作用点为止的水平方向的距离。另外,在此,假定使操作部12在纸面上逆时针转动而将电磁制动器3释放。
杠杆比是将L2作为分母、将L1作为分子而求出的值。杠杆比越大,在使操作部12转动时能够使更大的力作用于连结部件13。换言之,杠杆比越大,越能够以较小的力对操作部12进行操作而使力作用于连结部件13。为了增大杠杆比,只要减小L2或增大L1即可。这样,制动器释放装置10能够通过L1以及L2来调整杠杆比。
例如在将电梯用曳引机的电磁制动器3释放的情况下,为了释放电磁制动器3而需要何种程度的力是根据电磁制动器3的规格而不同的。通过基于电磁制动器3的释放所需的力来调整杠杆比,能够利用制动器释放装置10容易地将多个电磁制动器3释放。
此外,也可以考虑设置电梯用曳引机的场所的制约来调整操作部12的长度而设定杠杆比。例如在电梯用曳引机的前方的空间小的情况下,只要以减小L1的方式调整杠杆比即可。这样,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调整杠杆比,因此能够容易地释放多个电磁制动器3。
如以上那样,制动器释放装置10具备:主体部11,其与多个电磁制动器3连接;操作部12,其与主体部11连接,能够使主体部11转动;多个连结部件13,其固定于多个电磁制动器3所具备的电枢32,使电枢32向电磁制动器3所具备的场部件31的方向移位;以及释放单元,其与由操作部12的操作引起的主体部11的转动动作相应地使多个连结部件13移位,从而将多个电磁制动器3释放。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多个制动器的释放。
实施方式2
图9是安装了实施方式2的制动器释放装置10的电梯用曳引机的主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主要对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有时适当省略说明。实施方式2的制动器释放装置10的主体部11以及释放单元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不同。
图10是安装了制动器释放装置10的电磁制动器3的剖视图。此外,图11是利用制动器释放装置10将电磁制动器3释放的状态的电磁制动器3的剖视图。此外,图12是制动器释放装置10的主视图,图13是制动器释放装置10的侧视图。
如图10及图13所示,制动器释放装置10具备主体部11、操作部12、连结部件13、突出部21、传递部件22。主体部11、操作部12、连结部件13、突出部21以及传递部件22例如由金属构成。突出部21是从主体部11的两端部朝向外侧突出的部分。即,主体部11具备多个突出部21。
另外,突出部21既可以安装于主体部11,也可以与主体部11一体成型。操作部12安装于主体部11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但不限于此。操作部12能够设为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关于传递部件22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主体部11的截面为圆。突出部21在主体部11的端部设置于从圆的中心偏离的位置、即向操作部12侧偏离的位置。另外,突出部21只要是在主体部11的端部从圆的中心偏离的位置即可,也可以不是向操作部12侧偏离的位置。突出部21在主体部11的两端部设置于对称的位置。
主体部11与实施方式1同样,能够通过操作部12的操作而进行转动动作。多个突出部21也随着主体部11的转动动作而转动。
接着,对传递部件22进行说明。传递部件22例如是金属制的板。图14是传递部件22的主视图。图15和图16是传递部件22的侧视图。传递部件22为长方体的结构。
如图14所示,在传递部件22的中央部设置有用于供连结部件13贯插的贯插孔23。贯插孔23贯通传递部件22。此外,如图15所示,在传递部件22的一个侧面设置有U字状的切口部24。切口部24向铅垂方向的下方被切挖。
返回图10进行说明。如图10所示,在传递部件22的贯插孔23中贯插有连结部件13,传递部件22设置在连结部件13与电磁制动器3之间。在传递部件22的切口部24收纳有突出部21。另外,在电磁制动器3与传递部件22之间设置有间隔件16,但不一定需要使用间隔件16。
如图11所示,若通过制动器释放装置10的操作部12的操作使主体部11进行转动动作,则与伴随主体部11的转动动作而产生的突出部21的转动动作相应地,传递部件22被上推。通过传递部件22被上推,连结部件13的头部被上推。固定有连结部件13的电枢32通过连结部件13被上推而向场部件31的方向移位。
即,多个连结部件13与由操作部12的操作引起的主体部11的转动动作相应地,从多个传递部件22受力而移位,将多个电磁制动器3释放。
详细而言,多个连结部件13与伴随操作部12的操作引起的主体部11的转动动作而产生的突出部21的转动动作相应地,从多个传递部件22受力而移位,将多个电磁制动器3释放。换言之,释放单元与由操作部12的操作引起的主体部11的转动动作相应地,利用多个传递部件22以将固定于多个电磁制动器3的多个连结部件13上推的方式使该多个连结部件13移位,从而将多个电磁制动器3释放。详细而言,释放单元与伴随由操作部12的操作引起的主体部11的转动动作而产生的突出部21的转动动作相应地,通过多个传递部件22以将固定于多个电磁制动器3的多个连结部件13上推的方式使该多个连结部件13移位,从而将多个电磁制动器3释放。
使用图17和图18对制动器释放装置10和传递部件22的动作详细地进行说明。图17是在传递部件22的切口部24收纳有突出部21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8是从图17的状态使制动器释放装置10在纸面上顺时针转动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如图17所示,传递部件22的切口部24的形状成为与制动器释放装置10的突出部21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即,传递部件22的切口部24的U字状部成为供突出部21的外形收纳的形状。从突出部21的中心到间隔件16的上表面的距离与主体部11的截面所形成的圆的半径一致。在该情况下,传递部件22与间隔件16接触。
如图18所示,若使制动器释放装置10顺时针转动,则传递部件22被突出部21上推。这是因为突出部21在主体部11形成于从主体部11的截面所形成的圆的中心偏离的位置,当使主体部11转动时,从突出部21的中心到间隔件16的上表面的距离比主体部11的截面所形成的圆的半径大。其结果是,与传递部件22的上表面接触的连结部件13被上推。
即,制动器释放装置10利用突出部21对传递部件22作用力,突出部21伴随着以与固定于电磁制动器3的连结部件13移位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为轴转动的主体部11而转动,通过从传递部件22对连结部件13作用力,使连结部件13移位而将电磁制动器3释放。另外,在图17以及图18中,以使制动器释放装置10顺时针转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通过使其逆时针转动也能够将电磁制动器3释放。
如图9所示,制动器释放装置10通过对操作部12进行操作而使主体部11转动,能够将2个电磁制动器3释放。该作用与实施方式1的制动器释放装置10相同。
接着,使用图17对制动器释放装置10的杠杆比进行说明。L3是从操作部12的与主体部1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到主体部11的中心为止的距离。此外,L4是从主体部11的中心到突出部21的中心为止的距离,即突出部21的中心从主体部11的中心偏移的偏移量。
杠杆比是将L4作为分母、将L3作为分子而求出的值。杠杆比的含义与实施方式1相同。为了增大杠杆比,只要减小L4或增大L3即可。这样,制动器释放装置10能够通过L3以及L4来调整杠杆比。由于能够通过突出部21的中心的偏移量容易地调整杠杆比,因此能够容易地实现高的杠杆比,能够以较小的操作力进行多个电磁制动器3的释放。
接着,使用图19对突出部21和传递部件22的杠杆比进行说明。图19是从图18的操作部12的轴向观察的状态的侧视图。L5是从传递部件22对连结部件13作用力的作用点到传递部件22与间隔件16接触的支点为止的距离。此外,L6是从突出部21的前端对传递部件22作用力的作用点到传递部件22与间隔件16接触的支点为止的距离。
杠杆比是将L5作为分母、将L6作为分子而求出的值。杠杆比的含义与实施方式1相同。为了增大杠杆比,只要减小L5或增大L6即可。这样,制动器释放装置10能够通过L5以及L6来调整杠杆比。
在实施方式2的制动器释放装置10中,由于使用通过L3及L4进行调整的杠杆比和通过L5及L6进行调整的杠杆比,因此能够提高对多个电磁制动器3的释放所需的力进行调整的自由度。
在通过L5以及L6来调整杠杆比的情况下,通过变更传递部件22的结构来调整传递部件22与间隔件16接触的支点、突出部21的前端对传递部件22作用力的作用点的位置,从而能够调整L6。此外,通过变更传递部件22的结构来调整传递部件22与间隔件16接触的支点的位置,从而能够调整L5。因此,能够容易地实现高杠杆比,能够以较小的操作力进行多个电磁制动器3的释放。
如上所述,制动器释放装置10具备:主体部11,其与多个电磁制动器3连接;操作部12,其与主体部11连接,能够使主体部11转动;多个连结部件13,其固定于多个电磁制动器3所具备的电枢32,使电枢32向电磁制动器3所具备的场部件31的方向移位;以及释放单元,其与由操作部12的操作引起的主体部11的转动动作相应地使多个连结部件13移位,从而将多个电磁制动器3释放。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多个电磁制动器3的释放。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制动器释放装置10不限于在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中所说明的方式,而是表示本发明的内容的一部分。本发明的制动器释放装置10也能够与其他公知的技术进行组合,也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进行组合等,省略、变更结构的一部分。

Claims (5)

1.一种制动器释放装置,其将电梯用曳引机的多个电磁制动器释放,
所述制动器释放装置具备:
主体部,其与多个所述电磁制动器连接;
操作部,其与所述主体部连接,能够使所述主体部转动;
多个连结部件,其固定于多个所述电磁制动器所具备的电枢,使所述电枢向所述电磁制动器所具备的场部件的方向移位;以及
释放单元,其与由所述操作部的操作引起的所述主体部的转动动作相应地,使多个所述连结部件移位,从而将多个所述电磁制动器释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器释放装置,其中,
所述主体部能够以与所述连结部件移位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为轴转动,
多个所述连结部件与所述主体部的转动动作相应地使所述电枢向所述场部件的方向移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器释放装置,其中,
所述主体部在与连接于所述电磁制动器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具有平面部,在所述平面部具备供所述连结部件贯插的贯插孔,
所述连结部件贯插到所述贯插孔并固定于所述电枢,
所述释放单元与由所述操作部的操作引起的所述主体部的转动动作相应地,利用所述平面部使多个所述连结部件移位,从而将多个所述电磁制动器释放。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器释放装置,其中,
所述制动器释放装置具备多个传递部件,该传递部件具备供所述连结部件贯插的贯插孔,
所述连结部件贯插到所述传递部件的所述贯插孔并固定于所述电枢,
所述释放单元与由所述操作部的操作引起的所述主体部的转动动作相应地,利用多个所述传递部件使多个所述连结部件移位,从而将多个所述电磁制动器释放。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动器释放装置,其中,
所述主体部的截面为圆,所述主体部在两端部的从所述圆的中心偏离的位置具备从所述两端部向外侧的方向突出的多个突出部,
所述释放单元与伴随由所述操作部的操作引起的所述主体部的转动动作而产生的所述突出部的转动动作相应地,利用多个所述传递部件使多个所述连结部件移位,从而将多个所述电磁制动器释放。
CN202110598525.XA 2021-03-02 2021-05-31 制动器释放装置 Active CN1149883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32210A JP6984776B1 (ja) 2021-03-02 2021-03-02 ブレーキ開放装置
JP2021-032210 2021-03-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88312A true CN114988312A (zh) 2022-09-02
CN114988312B CN114988312B (zh) 2023-12-22

Family

ID=79193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98525.XA Active CN114988312B (zh) 2021-03-02 2021-05-31 制动器释放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984776B1 (zh)
CN (1) CN11498831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41942A (ja) * 2005-06-07 2006-12-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巻上機用ブレーキの手動開放装置及びそのブレーキの手動開放方法
JP2008207934A (ja) * 2007-02-27 2008-09-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巻上機用ブレーキの解放装置及びそのブレーキの解放方法
JP2011063438A (ja) * 2009-09-18 2011-03-31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用ブレーキ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の安全確認方法
WO2013186867A1 (ja) * 2012-06-13 2013-12-1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の電磁ブレーキ解放装置
JP2014111970A (ja) * 2012-12-05 2014-06-19 Hitachi Ltd 電磁ブレーキ装置
JP2019006574A (ja) * 2017-06-27 2019-01-17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電磁ブレーキ解放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JP2020125206A (ja) * 2019-02-06 2020-08-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ブレーキ解放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41942A (ja) * 2005-06-07 2006-12-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巻上機用ブレーキの手動開放装置及びそのブレーキの手動開放方法
JP2008207934A (ja) * 2007-02-27 2008-09-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巻上機用ブレーキの解放装置及びそのブレーキの解放方法
JP2011063438A (ja) * 2009-09-18 2011-03-31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用ブレーキ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の安全確認方法
WO2013186867A1 (ja) * 2012-06-13 2013-12-1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の電磁ブレーキ解放装置
JP2014111970A (ja) * 2012-12-05 2014-06-19 Hitachi Ltd 電磁ブレーキ装置
JP2019006574A (ja) * 2017-06-27 2019-01-17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電磁ブレーキ解放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JP2020125206A (ja) * 2019-02-06 2020-08-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ブレーキ解放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84776B1 (ja) 2021-12-22
CN114988312B (zh) 2023-12-22
JP2022133507A (ja) 2022-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81768B2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の移動体のための安全止め具
US7591351B2 (en) Brake for a lift
JP4725980B2 (ja) モータの制動装置
JP2001355659A (ja) エレベーター駆動装置用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US20220348175A1 (en) Electronic mechanical brake system and vehicle
WO2011004468A1 (ja) エレベータの直動式ドラムブレーキ装置
WO2018216111A1 (ja) エレベータ用ブレーキ開放装置
JPWO2004026750A1 (ja) 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
CN114988312A (zh) 制动器释放装置
WO2004050527A1 (ja) 巻上機のブレーキ機構
US5109958A (en) Brake unit for an elevator hoist apparatus
JP4654283B2 (ja) ブレーキ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巻上機,エレベーター
KR101201027B1 (ko) 엘리베이터용 권상기 및 브레이크 장치
KR102641599B1 (ko) 회전 부재를 위한 전기 드럼 브레이크
JP4229911B2 (ja) 巻上機用ブレーキ機構
EP2868611B1 (en) A brake assembly for an elevator
CN114906764B (zh) 制动器释放装置
JP2005113965A (ja) 電磁制動装置
JP4009286B2 (ja) 巻上機用の制動装置
JP2009108928A (ja) 無励磁作動ブレーキの手動解放装置
JP4779767B2 (ja) 制動装置
CN216272558U (zh) 用于电梯制动器的电磁装置、电梯制动器和电梯系统
WO2016121783A1 (ja) ブレーキ装置
CN109422205B (zh) 电梯用制动装置
CN115217863A (zh) 制动装置和电梯用曳引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