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17863A - 制动装置和电梯用曳引机 - Google Patents

制动装置和电梯用曳引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17863A
CN115217863A CN202110895820.1A CN202110895820A CN115217863A CN 115217863 A CN115217863 A CN 115217863A CN 202110895820 A CN202110895820 A CN 202110895820A CN 115217863 A CN115217863 A CN 1152178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brake shoe
end surface
corner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9582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井秀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2178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178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51/00Brakes with outwardly-movable braking members co-operating with the inner surface of a drum or the like
    • F16D51/16Brakes with outwardly-movable braking members co-operating with the inner surface of a drum or the like shaped as brake-shoes pivoted on a fixed or nearly-fixed axis
    • F16D51/18Brakes with outwardly-movable braking members co-operating with the inner surface of a drum or the like shaped as brake-shoes pivoted on a fixed or nearly-fixed axis with two brake-shoes
    • F16D51/20Brakes with outwardly-movable braking members co-operating with the inner surface of a drum or the like shaped as brake-shoes pivoted on a fixed or nearly-fixed axis with two brake-shoes extend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from their pivo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DCAPSTANS; WINCHES; TACKLES, e.g. PULLEY BLOCKS; HOISTS
    • B66D5/00Braking or detent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pplication to lifting or hoisting gear, e.g. for controlling the lowering of loads
    • B66D5/02Crane, lift hoist, or winch brakes operating on drums, barrels, or ropes
    • B66D5/06Crane, lift hoist, or winch brakes operating on drums, barrels, or ropes with radial effect
    • B66D5/08Crane, lift hoist, or winch brakes operating on drums, barrels, or ropes with radial effect embodying blocks or sho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65/04Bands, shoes or pads; 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 F16D65/08Bands, shoes or pads; 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for internally-engaging brakes
    • F16D65/09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动装置和电梯用曳引机,其能够抑制制动靴产生以沿着制动靴的进退方向的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的倾斜。制动装置具备制动靴(50)和对制动靴(50)的进退进行引导的第1引导部(60a)及第2引导部(60b),制动靴(50)具有第1端面(51a)和第2端面(51b),第1引导部(60a)与第1端面(51a)对置配置,第2引导部(60b)与第2端面(51b)对置配置,在第1引导部(60a)形成有第1槽(61a),在第2引导部(60b)形成有第2槽(61b),在第1端面(51a)形成有嵌入第1槽(61a)的第1凸部(52a),在第2端面(51b)形成有嵌入第2槽(61b)的第2凸部(52b)。

Description

制动装置和电梯用曳引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动装置和具备该制动装置的电梯用曳引机。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电梯曳引机的制动装置。该制动装置具有制动靴和支承体。制动靴相对于制动鼓进退,当相对于制动鼓前进时对制动鼓的旋转进行制动。支承体配置在制动靴与引导部件之间,该引导部件承受制动鼓的作用于制动靴的旋转扭矩。支承体由弹性体构成。支承体的两端固定于引导部件和制动靴。由此,当制动靴进退时,制动靴不是通过金属彼此的滑动,而是通过支承体的弹性变形而被引导。因此,制动靴的进退动作更加稳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96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制动装置中,支承体产生弹性变形的方向未必被限制。因此,存在以下这样的课题:制动靴有时会产生以沿着制动靴的进退方向的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的倾斜。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动装置和电梯用曳引机,其能够抑制制动靴产生以沿着制动靴的进退方向的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的倾斜。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制动装置具备:制动靴,其与制动鼓对置配置,并相对于所述制动鼓进退;以及第1引导部和第2引导部,其引导所述制动靴的进退,所述制动靴具有作为在所述制动鼓的周向上的一个端面的第1端面和作为在所述周向上的另一个端面的第2端面,所述第1引导部与所述第1端面对置配置,所述第2引导部与所述第2端面对置配置,在所述第1引导部形成有沿着所述制动靴的进退方向延伸的第1槽,在所述第2引导部形成有沿着所述进退方向延伸的第2槽,在所述第1端面形成有嵌入所述第1槽的第1凸部,在所述第2端面形成有嵌入所述第2槽的第2凸部。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梯用曳引机具备本发明所涉及的制动装置和所述制动鼓。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制动靴产生以沿着制动靴的进退方向的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的倾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电梯用曳引机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制动装置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示出图2的III-III截面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的制动装置中制动靴产生了倾斜的状态的图。
图5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的制动装置中制动靴产生了倾斜的状态的图。
标号说明
10:驱动绳轮;11:旋转轴;20:制动鼓;20a:制动面;30:壳体;31a:第1扭矩承受部件;31b:第2扭矩承受部件;32:引导部件;33:边界面;34:紧固部件;40a:第1制动装置;40b:第2制动装置;41:固定铁芯;42:电磁线圈;43:可动铁芯;44:螺母;45:球面螺栓;46:球面座;47:制动衬块;50:制动靴;51a:第1端面;51b:第2端面;52a:第1凸部;52b:第2凸部;53a:第1侧面;53b:第2侧面;54a:第1角部;54b:第2角部;54c:第3角部;54d:第4角部;60a:第1引导部;60b:第2引导部;61a:第1槽;61a1:第1侧壁面;61a2:第2侧壁面;61b:第2槽;61b1:第3侧壁面;61b2:第4侧壁面;70a、70b、70c、70d:间隙;100:电梯用曳引机;W1、W2、W3、W4: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对实施方式1的制动装置和电梯用曳引机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用曳引机的结构的主视图。图1的上下方向表示铅垂上下方向。
如图1所示,电梯用曳引机100具有驱动绳轮10、制动鼓20、壳体30、第1制动装置40a以及第2制动装置40b。
在驱动绳轮10上卷挂有未图示的悬挂体。作为悬挂体,使用多根绳索或多根带。在悬挂体上悬吊有轿厢和对重。驱动绳轮10被未图示的马达以旋转轴11为中心旋转驱动。
制动鼓20与驱动绳轮10同轴地设置。制动鼓20被马达以旋转轴11为中心与驱动绳轮10一体地旋转驱动。制动鼓20收纳于壳体30。
第1制动装置40a和第2制动装置40b分别构成为对制动鼓20进行制动。第1制动装置40a和第2制动装置40b分别设置于制动鼓20的径向内侧。在此,制动鼓20的径向是指沿着制动鼓20的半径的方向。第1制动装置40a和第2制动装置40b配置在以旋转轴11为中心彼此对称的位置。
以下,主要以第1制动装置40a为例对第1制动装置40a和第2制动装置40b各自的结构进行说明。第2制动装置40b具有与第1制动装置40a相同的结构。在以下的说明中,存在将第1制动装置40a和第2制动装置40b分别简称为“制动装置”的情况。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制动装置的结构的主视图。图3是示出图2的III-III截面的剖视图。图2的左右方向以及图3中的与纸面垂直的方向表示制动靴50的进退方向。图3的左右方向表示制动鼓20的轴向、即沿着旋转轴11的方向。
如图2以及图3所示,第1制动装置40a具有固定铁芯41、电磁线圈42、可动铁芯43、未图示的弹簧以及制动靴50。
固定铁芯41固定于壳体30。电磁线圈42设置于固定铁芯41。可动铁芯43与固定铁芯41对置配置。可动铁芯43构成为能够在与固定铁芯41接触的位置和远离固定铁芯41的位置之间移动。弹簧是设置在固定铁芯41与可动铁芯43之间的压缩螺旋弹簧。可动铁芯43被弹簧向远离固定铁芯41的方向按压。
电磁线圈42构成为在通电时使固定铁芯41产生吸引可动铁芯43的吸引力。在未对电磁线圈42通电的状态下,可动铁芯43由于弹簧的力而从固定铁芯41离开。当对电磁线圈42通电时,可动铁芯43克服弹簧的力而被固定铁芯41吸引,与固定铁芯41接触。当对电磁线圈42的通电被解除时,可动铁芯43由于弹簧的力而从固定铁芯41离开。
制动靴50与制动鼓20的制动面20a对置配置。制动面20a是制动鼓20的内周面。制动靴50经由螺母44、球面螺栓45以及球面座46支承于可动铁芯43。制动靴50构成为伴随着因有无对电磁线圈42通电而引起的可动铁芯43的移动,相对于制动鼓20进退。
在制动靴50设置有与制动面20a接触的制动衬块47。在未对电磁线圈42通电的状态下,制动靴50被经由可动铁芯43施加的弹簧的力向制动鼓20侧按压。由此,制动衬块47被按压于制动面20a。
另一方面,若对电磁线圈42进行通电,则随着可动铁芯43被固定铁芯41吸引,制动靴50向远离制动鼓20的方向移动。由此,制动衬块47离开制动面20a。
壳体30具有第1扭矩承受部件31a和第2扭矩承受部件31b。第1扭矩承受部件31a在制动鼓20的周向上设置于第1制动装置40a的制动靴50的一端与第2制动装置40b的制动靴50的一端之间。在此,制动鼓20的周向是指沿着以旋转轴11为中心的制动鼓20的旋转方向的方向。第2扭矩承受部件31b在制动鼓20的周向上设置于第1制动装置40a的制动靴50的另一端与第2制动装置40b的制动靴50的另一端之间。第1扭矩承受部件31a和第2扭矩承受部件31b分别构成为承受施加于制动靴50的制动鼓20的旋转扭矩。
第1制动装置40a的制动靴50在制动鼓20的周向上被夹在第1扭矩承受部件31a与第2扭矩承受部件31b之间。同样地,第2制动装置40b的制动靴50在制动鼓20的周向上被夹在第1扭矩承受部件31a与第2扭矩承受部件31b之间。
第1扭矩承受部件31a和第2扭矩承受部件31b在结构上也可以彼此一体地形成。第1扭矩承受部件31a和第2扭矩承受部件31b也可以与壳体30一体地形成。此外,第1扭矩承受部件31a和第2扭矩承受部件31b也可以与壳体30分体地形成,并固定于壳体30或者固定铁芯41。
制动靴50在与其进退方向垂直的截面中具有长方形状的形状。制动靴50具有第1端面51a、第2端面51b、第1侧面53a、第2侧面53b、第1角部54a、第2角部54b、第3角部54c以及第4角部54d。
第1端面51a是制动靴50在制动鼓20的周向上的一个端面。第1端面51a沿着制动靴50的进退方向形成。在第1端面51a形成有第1凸部52a。第1凸部52a在第1端面51a上沿着制动靴50的进退方向呈直线状延伸。
第2端面51b是制动靴50在制动鼓20的周向上的另一个端面。第2端面51b沿着制动靴50的进退方向形成。在第2端面51b形成有第2凸部52b。第2凸部52b在第2端面51b上沿着制动靴50的进退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第1凸部52a和第2凸部52b也可以分别由沿着制动靴50的进退方向排列的多个凸部构成。
第1侧面53a朝向图3的右方、即制动鼓20的轴向的一方。第2侧面53b朝向图3的左方、即制动鼓20的轴向的另一方。
第1角部54a形成于第1侧面53a与第1端面51a之间。第2角部54b形成于第2侧面53b与第1端面51a之间。第3角部54c形成于第1侧面53a与第2端面51b之间。第4角部54d形成于第2侧面53b与第2端面51b之间。
在制动鼓20的周向上,制动靴50被第1引导部60a和第2引导部60b夹持。第1引导部60a和第2引导部60b分别沿着制动靴50的进退方向设置。第1引导部60a和第2引导部60b构成为引导制动靴50的进退。
第1引导部60a与制动靴50的第1端面51a对置配置。在第1引导部60a与第1端面51a之间形成有间隙。在第1引导部60a形成有第1槽61a。第1槽61a沿着制动靴50的进退方向延伸。在第1槽61a中嵌入有第1凸部52a。第1凸部52a能够相对于第1槽61a沿着第1槽61a的延伸方向移动。
第1引导部60a包括第1部件和第2部件、即两个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部件是第1扭矩承受部件31a,第2部件是引导部件32。引导部件32是与第1扭矩承受部件31a分开设置的部件。
在第1引导部60a中,第1扭矩承受部件31a和引导部件32以第1槽61a为边界而彼此分割。即,在第1引导部60a中,第1扭矩承受部件31a与引导部件32的边界面33沿着第1槽61a延伸。第1扭矩承受部件31a和引导部件32通过螺栓等紧固部件34彼此紧固。
第1槽61a具有第1侧壁面61a1和第2侧壁面61a2。第1侧壁面61a1和第2侧壁面61a2彼此对置。第1侧壁面61a1朝向图3的右方、即制动鼓20的轴向的一方。第2侧壁面61a2朝向图3的左方、即制动鼓20的轴向的另一方。
在与制动靴50的进退方向垂直的平面中,第1槽61a的宽度W1比第1凸部52a的宽度W2宽(W1>W2)。因此,在第1侧壁面61a1和第2侧壁面61a2中的至少一方与第1凸部52a之间形成有间隙。
第2引导部60b与制动靴50的第2端面51b对置配置。在第2引导部60b与第2端面51b之间形成有间隙。第2引导部60b由第2扭矩承受部件31b形成。即,第2引导部60b由一个部件形成。
在第2引导部60b形成有第2槽61b。第2槽61b沿着制动靴50的进退方向延伸。在第2槽61b中嵌入有第2凸部52b。第2凸部52b能够相对于第2槽61b沿着第2槽61b的延伸方向移动。
第2槽61b具有第3侧壁面61b1以及第4侧壁面61b2。第3侧壁面61b1以及第4侧壁面61b2彼此对置。第3侧壁面61b1朝向图3的右方、即制动鼓20的轴向的一方。第4侧壁面61b2朝向图3的左方、即制动鼓20的轴向的另一方。
在与制动靴50的进退方向垂直的平面中,第2槽61b的宽度W3比第2凸部52b的宽度W4宽(W3>W4)。因此,在第3侧壁面61b1和第4侧壁面61b2中的至少一方与第2凸部52b之间形成有间隙。
第2引导部60b也可以与第1引导部60a同样地包括两个部件。在该情况下,两个部件以第2槽61b为边界而彼此分割,并通过紧固部件而彼此紧固。
图4和图5是示出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动装置中制动靴产生了倾斜的状态的图。在图4和图5中,制动靴50的倾斜方向通过粗箭头表示。如图4和图5所示,制动靴50的倾斜的大小被第1槽61a和第2槽61b限制。
在图4所示的制动靴50中,以沿着制动靴50的进退方向的轴为中心,产生了逆时针方向的倾斜。第1凸部52a与第1侧壁面61a1接触。第2凸部52b与第4侧壁面61b2接触。在图4所示的制动靴50中,在逆时针方向上,在第1槽61a和第2槽61b的限制范围内产生了最大的倾斜。
此时,第1角部54a不与第1引导部60a接触。在第1角部54a与第1引导部60a之间形成有间隙70a。此外,第4角部54d不与第2引导部60b接触。在第4角部54d与第2引导部60b之间形成有间隙70b。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制动靴50在逆时针方向上产生了最大的倾斜,也不会在制动靴50与第1引导部60a和第2引导部60b之间产生对角接触。在此,所谓对角接触是指,当沿着制动靴50的进退方向观察时,在位于制动靴50的对角线上的制动靴50的两个角部中,一个角部与第1引导部60a接触,且另一个角部与第2引导部60b接触。
在制动靴50产生了图4所示的倾斜的状态下,在第1角部54a不与第1引导部60a接触的情况下,第4角部54d也可以与第2引导部60b接触。此外,在制动靴50产生了图4所示的倾斜的状态下,在第4角部54d不与第2引导部60b接触的情况下,第1角部54a也可以与第1引导部60a接触。
在图5所示的制动靴50中,以沿着制动靴50的进退方向的轴为中心,产生了顺时针方向的倾斜。第1凸部52a与第2侧壁面61a2接触。第2凸部52b与第3侧壁面61b1接触。在图5所示的制动靴50中,在顺时针方向上,在第1槽61a和第2槽61b的限制范围内产生了最大的倾斜。
此时,第2角部54b不与第1引导部60a接触。在第2角部54b与第1引导部60a之间形成有间隙70c。此外,第3角部54c不与第2引导部60b接触。在第3角部54c与第2引导部60b之间形成有间隙70d。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制动靴50在顺时针方向上产生了最大的倾斜,也不会在制动靴50与第1引导部60a和第2引导部60b之间产生对角接触。
在制动靴50产生了图5所示的倾斜的状态下,在第2角部54b不与第1引导部60a接触的情况下,第3角部54c也可以与第2引导部60b接触。此外,在制动靴50产生了图5所示的倾斜的状态下,在第3角部54c不与第2引导部60b接触的情况下,第2角部54b也可以与第1引导部60a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制动靴50的进退方向垂直的平面中,各间隙的间隔和制动靴50的尺寸被设定为满足以下的第1条件和第2条件。第1条件是在制动靴50如图4那样倾斜的状态下,在第1角部54a与第1引导部60a之间、以及第4角部54d与第2引导部60b之间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间隙。第2条件是在制动靴50如图5那样倾斜的状态下,在第2角部54b与第1引导部60a之间、以及第3角部54c与第2引导部60b之间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间隙。在各间隙的间隔和制动靴50的尺寸被设定为满足第1条件和第2条件的情况下,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在制动靴50与第1引导部60a及第2引导部60b之间产生对角接触。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制动装置具备:制动靴50,其与制动鼓20对置配置,并相对于制动鼓20进退;以及第1引导部60a和第2引导部60b,它们对制动靴50的进退进行引导。制动靴50具有作为在制动鼓20的周向上的一个端面的第1端面51a和作为在上述周向上的另一个端面的第2端面51b。第1引导部60a与第1端面51a对置配置。第2引导部60b与第2端面51b对置配置。在第1引导部60a形成有沿着制动靴50的进退方向延伸的第1槽61a。在第2引导部60b形成有沿着上述进退方向延伸的第2槽61b。在第1端面51a形成有嵌入第1槽61a的第1凸部52a。在第2端面51b形成有嵌入第2槽61b的第2凸部52b。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第1槽61a和第2槽61b限制制动靴50在以沿着制动靴50的进退方向的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的倾斜的大小。因此,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制动靴50产生上述旋转方向上的倾斜。
特别是,在上述结构中,第1槽61a和第2槽61b分别与制动靴50的周向两端面即第1端面51a和第2端面51b对置设置。由此,制动靴50在上述旋转方向上的倾斜在距离更远的两点处被限制。因此,根据上述结构,更不易产生制动靴50在上述旋转方向上的倾斜。
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动装置中,第1引导部60a包括以第1槽61a为边界而彼此分割的第1扭矩承受部件31a和引导部件32。第1扭矩承受部件31a和引导部件32通过紧固部件34彼此紧固。在此,第1扭矩承受部件31a是第1部件的一例。引导部件32是第2部件的一例。
根据该结构,在制动装置的制造工序中,能够容易将制动靴50组装于第1扭矩承受部件31a。
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动装置中,制动靴50具有第1侧面53a、第2侧面53b、第1角部54a、第2角部54b、第3角部54c以及第4角部54d。第1侧面53a朝向制动鼓20的轴向的一方。第2侧面53b朝向上述轴向的另一方。第1角部54a形成于第1侧面53a与第1端面51a之间。第2角部54b形成于第2侧面53b与第1端面51a之间。第3角部54c形成于第1侧面53a与第2端面51b之间。第4角部54d形成于第2侧面53b与第2端面51b之间。第1槽61a具有第1侧壁面61a1和第2侧壁面61a2。第1侧壁面61a1朝向上述轴向的上述一方。第2侧壁面61a2与第1侧壁面61a1对置,并且朝向上述轴向的上述另一方。第2槽61b具有第3侧壁面61b1和第4侧壁面61b2。第3侧壁面61b1朝向上述轴向的上述一方。第4侧壁面61b2与第3侧壁面61b1对置,并且朝向上述轴向的上述另一方。当第1凸部52a与第1侧壁面61a1接触且第2凸部52b与第4侧壁面61b2接触时,在第1角部54a与第1引导部60a之间、以及第4角部54d与第2引导部60b之间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间隙。当第1凸部52a与第2侧壁面61a2接触且第2凸部52b与第3侧壁面61b1接触时,在第2角部54b与第1引导部60a之间、以及第3角部54c与第2引导部60b之间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间隙。
根据该结构,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在制动靴50与第1引导部60a及第2引导部60b之间产生对角接触。因此,能够使制动靴50稳定地进行进退动作。
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用曳引机100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制动装置和制动鼓20。根据该结构,在电梯用曳引机100中能够得到与上述相同的效果。

Claims (4)

1.一种制动装置,其具备:
制动靴,其与制动鼓对置配置,并相对于所述制动鼓进退;以及
第1引导部和第2引导部,其引导所述制动靴的进退,
所述制动靴具有作为在所述制动鼓的周向上的一个端面的第1端面和作为在所述周向上的另一个端面的第2端面,
所述第1引导部与所述第1端面对置配置,
所述第2引导部与所述第2端面对置配置,
在所述第1引导部形成有沿着所述制动靴的进退方向延伸的第1槽,
在所述第2引导部形成有沿着所述进退方向延伸的第2槽,
在所述第1端面形成有嵌入所述第1槽的第1凸部,
在所述第2端面形成有嵌入所述第2槽的第2凸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装置,其中,
所述第1引导部包括以所述第1槽为边界而彼此分割的第1部件和第2部件,
所述第1部件和所述第2部件通过紧固部件而彼此紧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动装置,其中,
所述制动靴具有:
第1侧面,其朝向所述制动鼓的轴向的一方;
第2侧面,其朝向所述轴向的另一方;
第1角部,其形成在所述第1侧面与所述第1端面之间;
第2角部,其形成在所述第2侧面与所述第1端面之间;
第3角部,其形成在所述第1侧面与所述第2端面之间;
第4角部,其形成在所述第2侧面与所述第2端面之间,
所述第1槽具有:
第1侧壁面,其朝向所述轴向的所述一方;以及
第2侧壁面,其与所述第1侧壁面对置,并朝向所述轴向的所述另一方,
所述第2槽具有:
第3侧壁面,其朝向所述轴向的所述一方;以及
第4侧壁面,其与所述第3侧壁面对置,并朝向所述轴向的所述另一方,
当所述第1凸部与所述第1侧壁面接触且所述第2凸部与所述第4侧壁面接触时,在所述第1角部与所述第1引导部之间、以及所述第4角部与所述第2引导部之间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间隙,
当所述第1凸部与所述第2侧壁面接触且所述第2凸部与所述第3侧壁面接触时,在所述第2角部与所述第1引导部之间、以及所述第3角部与所述第2引导部之间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间隙。
4.一种电梯用曳引机,其具备:
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动装置;以及
所述制动鼓。
CN202110895820.1A 2021-04-20 2021-08-05 制动装置和电梯用曳引机 Pending CN11521786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70811A JP7031039B1 (ja) 2021-04-20 2021-04-20 ブレーキ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
JP2021-070811 2021-04-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17863A true CN115217863A (zh) 2022-10-21

Family

ID=81215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95820.1A Pending CN115217863A (zh) 2021-04-20 2021-08-05 制动装置和电梯用曳引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031039B1 (zh)
CN (1) CN115217863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6824A (zh) * 2002-04-05 2005-07-27 小仓离合器有限公司 电磁鼓式制动器
JP2009019654A (ja) * 2007-07-10 2009-01-2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ブレーキ装置
JP2009024819A (ja) * 2007-07-23 2009-02-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巻上機のブレーキ
CN105121891A (zh) * 2013-04-24 2015-12-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动装置以及使用该制动装置的电梯用曳引机
CN107339340A (zh) * 2017-08-15 2017-11-10 霸州市华诚汽车制动器有限公司 一种鼓式制动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9381C (zh) * 2002-09-12 2006-12-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卷扬机的制动装置
JP6364298B2 (ja) * 2014-09-25 2018-07-25 株式会社Subaru 車両用ドラムブレーキおよび車両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6824A (zh) * 2002-04-05 2005-07-27 小仓离合器有限公司 电磁鼓式制动器
JP2009019654A (ja) * 2007-07-10 2009-01-2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ブレーキ装置
JP2009024819A (ja) * 2007-07-23 2009-02-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巻上機のブレーキ
CN105121891A (zh) * 2013-04-24 2015-12-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动装置以及使用该制动装置的电梯用曳引机
CN107339340A (zh) * 2017-08-15 2017-11-10 霸州市华诚汽车制动器有限公司 一种鼓式制动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65475A (ja) 2022-11-01
JP7031039B1 (ja) 2022-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48761B (zh) 电梯用曳引机和电梯
CN110506022B (zh) 电梯的曳引机制动器以及电梯曳引机
EP2452910B1 (en) Direct-acting drum brake device for elevator
JPWO2004026750A1 (ja) 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
JP5279905B2 (ja) 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のブレーキ装置
CN115217863A (zh) 制动装置和电梯用曳引机
JP4812544B2 (ja) エレベーター用巻上機
WO2018207347A1 (ja) エレベータの巻上機ブレーキ及びエレベータ巻上機
JP2008207934A (ja) エレベータ巻上機用ブレーキの解放装置及びそのブレーキの解放方法
JP2006199408A (ja) 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
KR101201027B1 (ko) 엘리베이터용 권상기 및 브레이크 장치
CN100537392C (zh) 电梯用曳引机
JP6067177B2 (ja) エレベータおよび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ブレーキ
EP2187080A1 (en) Elevator hoist
KR20220006624A (ko) 회전 부재를 위한 전기 드럼 브레이크
EP1845052B1 (en) Hoist of elevator
CN114988312B (zh) 制动器释放装置
JP2008195521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14906764B (zh) 制动器释放装置
CN115196532A (zh) 制动装置和电梯用曳引机
CN114630971B (zh) 电磁制动器
CN114007975B (zh) 电梯的防跳起装置
WO2020183643A1 (ja) エレベータの巻上機ブレーキ及び巻上機
KR100575571B1 (ko) 전자 브레이크
WO2020230189A1 (ja) 乗客コンベアの制動装置及び乗客コンベ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