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57012A - 一种二氧化碳和炔烃合成不饱和有机羧酸酯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二氧化碳和炔烃合成不饱和有机羧酸酯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57012A
CN114957012A CN202210548700.9A CN202210548700A CN114957012A CN 114957012 A CN114957012 A CN 114957012A CN 202210548700 A CN202210548700 A CN 202210548700A CN 114957012 A CN114957012 A CN 1149570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kyne
bis
palladium
organic carboxylic
unsaturated organ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4870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子俊
皮少锋
张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filed Critical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Priority to CN20221054870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5701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570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570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67/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es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41Feedstock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二氧化碳和炔烃合成不饱和有机羧酸酯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反应容器中加入钯化合物、膦配体、炔烃、还原剂、醇及溶剂,通入CO2并加热反应,反应完成后分离得到不饱和有机羧酸酯。本发明实现了一锅法均相合成不饱和有机羧酸酯,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催化剂商品化可得、反应效率和选择性高、反应体系稳定性好、合成工艺简单,具有很好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二氧化碳和炔烃合成不饱和有机羧酸酯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芳香酯类有机化合物合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不饱和有机羧酸酯的制备方法,属于有机化学合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不饱和有机羧酸酯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品,是一种具有桂味膏香、甜果香味的酯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药物分子、农药等之中。不饱和有机羧酸酯,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不饱和有机羧酸酯化合物的合成是以不饱和羧酸和醇为原料,在无机酸催化剂(如硫酸,盐酸)的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合成不饱和有机羧酸酯。但此法产生的副反应较多,产品收率低且质量差,反应装置腐蚀严重,同时产生废水污染,不能满足当今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开发新型的不饱和有机羧酸酯的合成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炔烃羰基化反应制备不饱和有机羧酸酯的方法具有原子经济性的优点,其所用的催化剂是由醋酸钯、膦配体、质子酸或氧化剂组成的催化体系(Angew. Chem. Int.Ed., 2017, 56, 11976-11980;Chem. Sci., 2010, 1, 723-730;J. Mol. Catal. A:Chem.,2001,170, 51-56; Dalton Trans., 2010,39, 6509-6517)。该不饱和烃羰基化反应体系以一氧化碳为羰源,在温和条件下高选择性合成不饱和有机羧酸酯化合物。然而,反应需要用到腐蚀性较强的质子酸,反应装置腐蚀严重,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专利CN106854159A以多功能聚合物固载化的钯基化合物为催化剂,以苯乙炔、甲醇和一氧化碳为反应原料催化苯乙炔羰基化合成不饱和有机羧酸酯。此类反应以有毒的CO气体为羰源,限制了其应用场景,且原材料成本较高。二氧化碳(CO2)是廉价易得、无毒、可再生的理想C1合成子。以CO2为羰源的炔烃羰基化是CO2催化转化的重要反应类型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CO2为羰源的不饱和有机羧酸酯的制备方法,具体为以炔烃、CO2、醇和还原剂为反应原料,采用钯金属和商品化膦配体为组合催化剂,一步法羰基化反应制得相应的不饱和有机羧酸酯,该制备方法的反应体系原料廉价易得,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二氧化碳和炔烃合成不饱和有机羧酸酯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反应容器中加入催化剂、炔烃、还原剂、醇及溶剂,通入CO2并加热反应,反应完成后分离得到不饱和有机羧酸酯。
进一步,具体操作为:在反应容器中依次加入钯化合物、膦配体、炔烃、醇及还原剂,密封后充入二氧化碳气体,保持1~60 bar CO2压力,在50~200 ℃下反应1~36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分离得到不饱和有机羧酸酯。
进一步,所述炔烃碳原子数为2至30的整数,且所述炔烃包括末端炔烃或者内炔烃中的一种;
进一步,所述组合催化剂为均相催化剂,由钯化合物、单齿或多齿膦配体构成;所述膦配体与钯化合物的摩尔比为0.1~50:1;
进一步,所述炔烃与钯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0~100000:1;所述醇与炔烃的摩尔比为1~10:1;所述还原剂与炔烃的摩尔比为1~10:1。
进一步,二氧化碳为反应原料,二氧化碳压力为1~60 bar。
进一步,所述还原剂选自有机硅化合物,优选聚甲基氢硅氧烷,三甲氧基硅烷,三乙基硅烷,三正己硅烷,三丁基硅烷,三异丙基硅烷,四甲基二硅氧烷,苯硅烷,二苯基硅烷,三苯基硅烷,苄基三甲基硅烷,二苯基甲基硅烷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
进一步,所述钯化合物选自二价或零价钯化合物,优选二氯化钯、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1,5-环辛二烯)二氯化钯、烯丙基氯化钯、双(乙腈)二氯化钯、三氟乙酸钯、醋酸钯、四三苯基膦钯、二(乙酰丙酮)钯、双(二亚苄基丙酮)钯、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
进一步,所述膦配体选自单齿膦配体或多齿膦配体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三苯基膦、三苯基氧化膦、1,2-双(二苯基膦)甲烷、1,2-双(二苯基膦)乙烷、1,2-双(二苯基膦)丙烷、1,2-双(二苯基膦)丁烷、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4,5-双(二苯基膦)-9,9-二甲基氧杂蒽、4,6-双(二苯基膦)-10H-吩噁嗪、1,2-双(二叔丁基膦甲基)苯、1,1'-双(二叔丁基膦甲基)二茂铁、1,1,1-三(二苯基膦甲基)乙烷、双(2-二苯基膦乙基)苯基膦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进一步,所述醇包括脂肪醇和芳香醇。
附图说明
图1. 2-苯基丙烯酸甲酯核磁氢谱。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要求保护一种二氧化碳和炔烃合成不饱和有机羧酸酯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反应容器中加入催化剂、炔烃、苯醇、还原剂及溶剂,二氧化碳的压力为1~60 bar,加热至50~200 ℃反应1~36 h,反应完成后,冷却到室温,缓慢释放反应容器的压力。反应液中的产物通过分离得到不饱和有机羧酸酯,表征确定产率,或者通过内标法和气相色谱的方法确定产率。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10
该反应的反应式如下:
Figure 240058DEST_PATH_IMAGE001
具体实验步骤:向250 mL的聚四氟乙烯内衬中依次加入0.1 mmol的钯化合物、0.1~1.50 mmol膦配体、炔烃20 mmol、醇30 mmol、还原剂20 mmol和40 mL甲苯。将内衬放于高压反应釜中,密封后检验装置气密性,用二氧化碳置换反应釜中的空气。然后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并加压至1~60 bar,在恒温加热套中50~200℃反应1~36小时,冷却至室温后缓慢泄压,加入内标正十四烷。通过气相色谱计算不饱和有机羧酸酯产物的选择性和收率。
Figure 987434DEST_PATH_IMAGE003
实施例11
由苯乙炔制备2-苯基丙烯酸甲酯 (1)
Figure 542043DEST_PATH_IMAGE004
在氮气氛围下,将醋酸钯(0.01 mmol),1,2-双(二苯基膦)乙烷(DPPE,0.01 mmol)和磁子加入到5 mL的玻璃管中。随后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2 mL), 苯乙炔(1 mmol), 甲醇(2 mmol),聚甲基氢硅氧烷(PHMS,2 mmol)。将反应管放至反应釜中,密封反应釜,移除反应釜内空气并用二氧化碳清洗三次,最后加压二氧化碳至15 bar。添加完毕后,将反应釜置于事先预热到80摄氏度的金属模块中,搅拌12小时。待反应完毕,将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并缓慢释放压力。用硅胶层析柱分离,以89%的产率得到2-苯基丙烯酸甲酯 (1)。2-苯基丙烯酸甲酯表征数据:1H NMR (400 MHz, CDCl3) δ 7.55-7.46 (m, 5H), 6.44-6.40 (m, 1H),5.60-5.52 (m, 1H), 4.28-4.42 (m 2H), 1.86-1.71 (m, 2H), 1.12-0.97 (m, 3H)。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方法,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方法,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详细方法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二氧化碳和炔烃合成不饱和有机羧酸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反应容器中加入钯化合物、膦配体、炔烃、还原剂、醇及溶剂,通入CO2并加热反应,反应完成后分离得到不饱和有机羧酸酯;具体为:在反应容器中依次加入钯化合物、膦配体、炔烃、醇及溶剂,密封后充入二氧化碳气体,保持1~60 bar压力,在确保反应釜装置气密性后,在50~200 ℃下反应1~36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不饱和有机羧酸酯的收率为50~9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和炔烃合成不饱和有机羧酸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炔烃碳原子数为2至30的整数,且所述炔烃包括末端炔烃或者内炔烃中的一种;所述组合催化剂为均相催化剂,由钯化合物、单齿或多齿膦膦配体构成;所述膦配体与钯化合物的摩尔比为0.1~50:1;所述炔烃与钯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0~100000:1;所述醇与炔烃的摩尔比为1~10:1;所述还原剂与炔烃的摩尔比为1~1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和炔烃合成不饱和有机羧酸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二氧化碳为反应原料,二氧化碳压力为1~60 bar。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和炔烃合成不饱和有机羧酸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醇包括脂肪醇和芳香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和炔烃合成不饱和有机羧酸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剂选自有机硅化合物,优选聚甲基氢硅氧烷,三甲氧基硅烷,三乙基硅烷,三正己硅烷,三丁基硅烷,三异丙基硅烷,四甲基二硅氧烷,苯硅烷,二苯基硅烷,三苯基硅烷,苄基三甲基硅烷,二苯基甲基硅烷其中一种或者多种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和炔烃合成不饱和有机羧酸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钯化合物选自二价或零价钯化合物,优选二氯化钯、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1,5-环辛二烯)二氯化钯、烯丙基氯化钯、双(乙腈)二氯化钯、三氟乙酸钯、醋酸钯、四三苯基膦钯、二(乙酰丙酮)钯、双(二亚苄基丙酮)钯、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和炔烃合成不饱和有机羧酸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膦配体选自单齿膦配体或多齿膦配体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三苯基膦、三苯基氧化膦、1,2-双(二苯基膦)甲烷、1,2-双(二苯基膦)乙烷、1,2-双(二苯基膦)丙烷、1,2-双(二苯基膦)丁烷、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4,5-双(二苯基膦)-9,9-二甲基氧杂蒽、4,6-双(二苯基膦)-10H-吩噁嗪、1,2-双(二叔丁基膦甲基)苯、1,1'-双(二叔丁基膦甲基)二茂铁、1,1,1-三(二苯基膦甲基)乙烷、双(2-二苯基膦乙基)苯基膦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CN202210548700.9A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二氧化碳和炔烃合成不饱和有机羧酸酯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49570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48700.9A CN114957012A (zh)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二氧化碳和炔烃合成不饱和有机羧酸酯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48700.9A CN114957012A (zh)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二氧化碳和炔烃合成不饱和有机羧酸酯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57012A true CN114957012A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84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48700.9A Pending CN114957012A (zh)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二氧化碳和炔烃合成不饱和有机羧酸酯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5701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03360A (zh) * 2022-11-28 2023-04-25 湖南工程学院 一种二氧化碳和炔烃合成橙酮类化合物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06018A (ja) * 2014-06-20 2016-01-1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カルボン酸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CN108558635A (zh) * 2018-06-01 2018-09-21 苏州大学 3-芳基丙炔酸类及3-芳基丙炔酸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1039773A (zh) * 2019-12-25 2020-04-2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钯催化二氧化碳和炔烃合成α-丙烯酸化合物的方法
CN111087306A (zh) * 2019-12-27 2020-05-01 南京诚志清洁能源有限公司 芳基双齿膦配体组合催化制备有机羧酸酯的方法
CN111617808A (zh) * 2020-06-24 2020-09-04 严文忠 一种用于co2参与炔烃羰化酯化反应的催化剂
CN113788748A (zh) * 2021-09-15 2021-12-14 华东师范大学 多齿膦配体修饰的钯组合催化剂催化不饱和烃制备直链羰基化合物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06018A (ja) * 2014-06-20 2016-01-1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カルボン酸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CN108558635A (zh) * 2018-06-01 2018-09-21 苏州大学 3-芳基丙炔酸类及3-芳基丙炔酸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1039773A (zh) * 2019-12-25 2020-04-2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钯催化二氧化碳和炔烃合成α-丙烯酸化合物的方法
CN111087306A (zh) * 2019-12-27 2020-05-01 南京诚志清洁能源有限公司 芳基双齿膦配体组合催化制备有机羧酸酯的方法
CN111617808A (zh) * 2020-06-24 2020-09-04 严文忠 一种用于co2参与炔烃羰化酯化反应的催化剂
CN113788748A (zh) * 2021-09-15 2021-12-14 华东师范大学 多齿膦配体修饰的钯组合催化剂催化不饱和烃制备直链羰基化合物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XIAOFENG WU, 等: "Synthesis of carboxylic acids and esters from CO2", TOPICS IN CURRENT CHEMISTRY, vol. 375, pages 1 - 60 *
刘蕊, 等: "乙炔羰基化反应催化剂研究进展",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vol. 40, no. 05, pages 76 - 80 *
吕士杰, 等: "羰基化反应生成酯类的研究进展", 分子催化, no. 05, pages 73 - 81 *
张宇;等: "CO2:羧基化反应的C1合成子", 化学进展, vol. 30, no. 05, pages 547 - 563 *
张志智: "CO2与不饱和烃羧化偶联制备不饱和羧酸(酯)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Ⅰ辑, no. 08, pages 014 - 7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03360A (zh) * 2022-11-28 2023-04-25 湖南工程学院 一种二氧化碳和炔烃合成橙酮类化合物制备方法
CN116003360B (zh) * 2022-11-28 2024-01-23 湖南工程学院 一种二氧化碳和炔烃合成橙酮类化合物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uo et al. Iron-catalyzed asymmetric hydrosilylation of ketones
Pinaka et al. Using sustainable metals to carry out “green” transformations: Fe-and Cu-catalyzed CO2 monetization
US20130116481A1 (en) Conversion of alcohols
CN104959154A (zh) 一种用于制备乙酰丙酸酯的催化剂及用它制备乙酰丙酸酯的方法
CN105753700A (zh) 一种乙炔羰基化合成丙烯酸甲酯的方法
CN114957012A (zh) 一种二氧化碳和炔烃合成不饱和有机羧酸酯的制备方法
CN110922321B (zh) 一种由α,γ-不饱和二烯酮制备γ-烯酮的方法
WO2012070620A1 (ja) 金属錯体化合物、当該金属錯体化合物を含む水素製造用触媒および水素化反応触媒、ならびに当該触媒を用いる水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水素化方法
Xia et al. Efficient hydrocarboxylation of alkynes based on carbodiimide-regulated in situ CO generation from HCOOH: An alternative indirect utilization of CO2
CN107915630B (zh) 一种琥珀酸二酯或琥珀酸二酯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Wang et al. Cobalt catalyzed synthesis of α, β-unsaturated esters from esters and alcohols via mild O2-interrupted hydrogen borrowing
CN113105502B (zh) 一种合成叔丁基二苯基膦化合物的方法
CN114989031A (zh) 一种二氧化碳和炔烃合成不饱和酰胺的制备方法
CN115403465B (zh) 一种二氧化碳和烯烃合成有机羧酸酯的制备方法
CN107324964B (zh) 一种联苯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Mingzhong et al. Silica-supported poly-γ-methylselenopropylsiloxane palladium complex: An efficient catalyst for Heck carbonylation of aryl halides
CN102060659A (zh) 高烯丙基醇的制备方法
CN105597829B (zh) 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在甲醇和二醇合成中的应用
CN114524782B (zh) 一种有机胺和co2多相催化制甲酰胺的方法
CN102059147B (zh) 一种催化氧化羰化合成碳酸二乙酯的制备方法
WO2021138908A1 (zh) γ-戊内酯的制备方法
CN111116285B (zh) 一种高效的1-芳基-4-丁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JPH0530502B2 (zh)
CN115304441B (zh) 一种二氧化碳和烯烃合成酰胺的制备方法
JPWO2011062109A1 (ja) パラジウム触媒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ビスアリール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