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54344A - 一种电容式安全带、安全带使用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容式安全带、安全带使用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54344A
CN114954344A CN202210635283.1A CN202210635283A CN114954344A CN 114954344 A CN114954344 A CN 114954344A CN 202210635283 A CN202210635283 A CN 202210635283A CN 114954344 A CN114954344 A CN 1149543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fety belt
capacitance
proximity sensor
capacitiv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3528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太威
韩冰
齐林
陈鹏
雷超
赵永航
高建龙
焦博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63528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54344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543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543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2Construction of belts or harn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48Control systems, alarms, or interlock systems, for the correct application of the belt or harnes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3/0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48Control systems, alarms, or interlock systems, for the correct application of the belt or harness
    • B60R2022/4808Sensing means arrangement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容式安全带,包括安全带带体、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所述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设置在安全带带体上,用于感应安全带使用时接近人体一侧的电容;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至安全带所在车辆的控制单元,将感应到的电容数据传输至控制单元。本发明通过对安全带使用时接近人体一侧的电容进行监控,当该侧的电容达到阈值时,即可判断该侧存在人体,推断为安全带是正常使用的。否则,由车辆的控制单元进行相应的安全操作。可以有效避免使用安全带卡扣和将安全带别在身后方式逃避系安全带的不良习惯。

Description

一种电容式安全带、安全带使用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驾驶安全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容式安全带、安全带使用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安全带是为了在碰撞时对乘员进行约束,以及避免碰撞时乘员与方向盘及仪表板等发生二次碰撞,或避免碰撞时乘员冲出车外导致死伤的安全装置。但是,在实际使用中,仍然有一部分乘员在汽车行驶时不愿意佩戴安全带。
市面上比较常见的汽车安全带提醒器都是利用安全带锁扣状态检测法对安全带的状态进行检测,并利用座椅下方的U型压力传感器检测乘员座位上是否有人,将这些检测结果作为判定是否发出提醒的依据,当检测到乘员座椅上有人且安全带锁扣未检测到安全带时,提醒器发出声光提醒,由于这种安全带提醒器在汽车只启动发动机但未前进时也会发出安全带未系的报警,因此一些提醒器也将车速作为另一个提醒依据,当车速达到20km/h、座椅上有人且乘员未佩戴安全带时才会发出提醒,但是,这种安全带提醒器只是利用安全带锁扣的状态对安全带状态进行检测,因此很多乘员以及乘员会采用一些方法使提醒器失效,如在市面上购买一种安全带替代插锁代替安全带或者在最开始就将安全带系上并将其置于身后以欺骗提醒器,使提醒器不再发出提醒。
未佩戴安全带提醒装置有采用红外测量、或检测安全带实际拉伸长度等方式,红外装置容易被污染受光线影响。检测拉伸长度的方式也很容易受各种因素影响造成准确率不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容式安全带,包括安全带带体、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所述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设置在安全带带体上,用于感应安全带使用时接近人体一侧的电容;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至安全带所在车辆的控制单元,将感应到的电容数据传输至控制单元。
通过对安全带使用时接近人体一侧的电容进行监控,当该侧的电容达到阈值时,即可判断该侧存在人体,推断为安全带是正常使用的。否则,由车辆的控制单元进行相应的安全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利用车辆的报警装置发出警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设置在安全带带体使用时接近人体的一侧。当然,也可以是设置在安全带带体的另一侧,区别是设置在靠近人体的一侧不用考虑安全带带体对电容的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包括屏蔽层、基材、传感器电极和线路单元,传感器电极设置在基材上,基材设置在屏蔽层上,屏蔽层设置在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使用时距离人体较远的一侧,线路单元连接至安全带所在车辆的控制单元。
屏蔽层由金属等材料制成,可以将非电容检测方向的电容屏蔽,使传感器电极仅检测电容检测方向的电容,在乘员将安全带压在身后的情形下,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不会感应到人体的电容,可以有效防止不正确佩带安全带。
进一步的,所述线路单元包括电容数字转换器、MCU和接口,电容数字转换器用于将传感器电极感应到的电容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MCU对该数字信号进行处理,接口用于连接安全带所在车辆的控制单元,将MCU处理过的数据传输至控制单元。
使用内置的MCU对电容信号进行处理,可以兼容不同的车辆,增加了本发明电容式安全带的适用性。
进一步的,所述安全带带体上还设有第二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电容的检测方向与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相反。通过设置第二电容式接近传感器,可以进一步检测乘员将安全带压在身后的情形。
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电极由印刷线路板工艺或柔性电路板工艺制作,可以使安全带佩带起来比较舒适。
还包括一种安全带使用的检测方法,安全带带体上设有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并连接至安全带所在车辆的控制单元,电容检测方向为安全带使用时接近人体的一侧,由所述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感应安全带使用时接近人体一侧的电容,当检测到的电容达到电容阈值时,判断为安全带正确使用,否则为错误使用,由控制单元进行相应的安全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安全带带体上还设有第二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电容的检测反向与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相反,当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与第二电容接近传感器的差值达到电容阈值时,判断为安全带正确使用,否则为错误使用。
还包括一种安全带使用的检测装置,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存储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当所述可执行代码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的方法。
还包括一种车辆,使用上述的电容式安全带。
本发明通过对安全带使用时接近人体一侧的电容进行监控,当该侧的电容达到阈值时,即可判断该侧存在人体,推断为安全带是正常使用的。否则,由车辆的控制单元进行相应的安全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利用车辆的报警装置发出警报。
还可安全带两侧设置传感器,通过对安全带两侧的电容进行监控,当电容差值达到阈值时,即可判断该侧存在人体。
使用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检测安全带是否漏系,人为故意漏系等现象,保证行程过程中的驾驶者或乘客安全。可以有效避免使用安全带卡扣和将安全带别在身后方式逃避系安全带的不良习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线路单元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5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8安全带正确佩带检测原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8安全带错误佩带检测原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8安全带错误使用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9安全带错误使用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传感器布置示意图;
图中:1、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2、安全带带体;3、屏蔽层;4、基材;5、传感器电极;6、线路单元;7、数据线;8、电容数字转换器;9、MCU;10、接口;11、电源模块;12、第二电容式接近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为一种电容式安全带,包括安全带带体2和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
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设置在安全带带体2上,用于感应安全带使用时接近人体一侧的电容。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至安全带所在车辆的控制单元,如数据线7等方式,将感应到的电容数据传输至车辆的控制单元。
通过对安全带使用时接近人体一侧的电容进行监控,当该侧的电容达到阈值时,即可判断该侧存在人体,推断为安全带是正常使用的。否则,由车辆的控制单元进行相应的安全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利用车辆的报警装置发出警报。
本发明将电容式接近传感器安装在汽车安全带上,当系上安全带时人体靠近电容接近传感器,电容接近传感器容性值会发生突变,变化值会落到一个设计范围之内。如果没有系安全带电容接近传感器容性值不会变化。如果人为故意漏系安全带(将安全带别到身后)这是由于身体靠近的安全带的反面电容接近传感器容性值变化会比较小不会落在容许变化范围内,会检测到没有系安全带。从而提醒没有系好安全带,达到安全带检测功能。
使用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检测安全带是否漏系,人为故意漏系等现象,保证行程过程中的驾驶者或乘客安全。可以有效避免使用安全带卡扣和将安全带别在身后方式逃避系安全带的不良习惯。
如图1所示,电容式接近传感器可以设置在安全带使用时,对应人体胸部或者腹部位置,也可以在该两处都设置电容式接近传感器。
同时,本实施例可以与车辆固有的安全带插孔检测等同时进行,并使用原车的报警装置。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电容式安全带,包括安全带带体2和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
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设置在安全带带体2上,用于感应安全带使用时接近人体一侧的电容。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至安全带所在车辆的控制单元,如数据线7等方式,将感应到的电容数据传输至车辆的控制单元。
参见图1,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设置在安全带带体2使用时接近人体的一侧。当然,也可以是设置在安全带带体2的另一侧,区别是设置在靠近人体的一侧不用考虑安全带带体2对电容的影响。
通过对安全带使用时接近人体一侧的电容进行监控,当该侧的电容达到阈值时,即可判断该侧存在人体,推断为安全带是正常使用的。否则,由车辆的控制单元进行相应的安全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利用车辆的报警装置发出警报。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电容式安全带,包括安全带带体2和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
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设置在安全带带体2上,用于感应安全带使用时接近人体一侧的电容。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至安全带所在车辆的控制单元,如数据线7等方式,将感应到的电容数据传输至车辆的控制单元。
如图2所示,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包括屏蔽层3、基材4、传感器电极5和线路单元6,传感器电极5设置在基材4上,基材4设置在屏蔽层3上,屏蔽层3设置在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使用时距离人体较远的一侧,线路单元6连接至安全带所在车辆的控制单元。
屏蔽层3由金属等材料制成,可以将非电容检测方向的电容屏蔽,使传感器电极5仅检测电容检测方向的电容,在乘员将安全带压在身后的情形下,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不会感应到人体的电容,可以有效防止不正确佩带安全带。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本体外面包裹的为塑料材质,或不能引起容值变化的非金属材质。
通过对安全带使用时接近人体一侧的电容进行监控,当该侧的电容达到阈值时,即可判断该侧存在人体,推断为安全带是正常使用的。否则,由车辆的控制单元进行相应的安全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利用车辆的报警装置发出警报。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电容式安全带,包括安全带带体2和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
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设置在安全带带体2上,用于感应安全带使用时接近人体一侧的电容。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至安全带所在车辆的控制单元,如数据线7等方式,将感应到的电容数据传输至车辆的控制单元。
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包括屏蔽层3、基材4、传感器电极5和线路单元6,传感器电极5设置在基材4上,基材4设置在屏蔽层3上,屏蔽层3设置在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使用时距离人体较远的一侧,线路单元6连接至安全带所在车辆的控制单元。
屏蔽层3由金属等材料制成,可以将非电容检测方向的电容屏蔽,使传感器电极5仅检测电容检测方向的电容,在乘员将安全带压在身后的情形下,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不会感应到人体的电容,可以有效防止不正确佩带安全带。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本体外面包裹的为塑料材质,或不能引起容值变化的非金属材质。
如图3所示,线路单元6包括电容数字转换器8、MCU9和接口10,电容数字转换器8用于将传感器电极5感应到的电容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MCU9对该数字信号进行处理,接口10用于连接安全带所在车辆的控制单元,将MCU9处理过的数据传输至控制单元。电容式接近传感器可以由内部电源模块11供电,也可以是由外接电源供电,本实施例以内置电源模块11为例。
使用内置的MCU9对电容信号进行处理,可以兼容不同的车辆,增加了本发明电容式安全带的适用性。
通过对安全带使用时接近人体一侧的电容进行监控,当该侧的电容达到阈值时,即可判断该侧存在人体,推断为安全带是正常使用的。否则,由车辆的控制单元进行相应的安全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利用车辆的报警装置发出警报。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电容式安全带,包括安全带带体2和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
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设置在安全带带体2上,用于感应安全带使用时接近人体一侧的电容。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至安全带所在车辆的控制单元,如数据线7等方式,将感应到的电容数据传输至车辆的控制单元。
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设置在安全带带体2使用时接近人体的一侧。当然,也可以是设置在安全带带体2的另一侧,区别是设置在靠近人体的一侧不用考虑安全带带体2对电容的影响。
如图4所示,安全带带体2上还设有第二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2,电容的检测方向与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相反。通过设置第二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2,可以进一步检测乘员将安全带压在身后的情形。
第二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2可以是与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相独立的传感器,也可以是与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共用线路单元6的形式,如图9所示。当然,此种形式下,第二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2和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可以理解为同一个传感器,同时对安全带两侧进行电容检测。
通过对安全带两侧的电容进行监控,当电容差值达到阈值时,即可判断该侧存在人体,推断为安全带是正常使用的。否则,由车辆的控制单元进行相应的安全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利用车辆的报警装置发出警报。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电容式安全带,包括安全带带体2和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
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设置在安全带带体2上,用于感应安全带使用时接近人体一侧的电容。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至安全带所在车辆的控制单元,如数据线7等方式,将感应到的电容数据传输至车辆的控制单元。
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包括屏蔽层3、基材4、传感器电极5和线路单元6,传感器电极5设置在基材4上,基材4设置在屏蔽层3上,屏蔽层3设置在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使用时距离人体较远的一侧,线路单元6连接至安全带所在车辆的控制单元。
屏蔽层3由金属等材料制成,可以将非电容检测方向的电容屏蔽,使传感器电极5仅检测电容检测方向的电容,在乘员将安全带压在身后的情形下,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不会感应到人体的电容,可以有效防止不正确佩带安全带。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本体外面包裹的为塑料材质,或不能引起容值变化的非金属材质。
传感器电极5由印刷线路板工艺或柔性电路板工艺制作,可以使安全带佩带起来比较舒适。
通过对安全带使用时接近人体一侧的电容进行监控,当该侧的电容达到阈值时,即可判断该侧存在人体,推断为安全带是正常使用的。否则,由车辆的控制单元进行相应的安全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利用车辆的报警装置发出警报。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为一种安全带使用的检测方法,安全带带体2上设有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并连接至安全带所在车辆的控制单元,电容检测方向为安全带使用时接近人体的一侧,由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感应安全带使用时接近人体一侧的电容,当检测到的电容达到电容阈值时,判断为安全带正确使用,否则为错误使用,由控制单元进行相应的安全操作。
通过对安全带使用时接近人体一侧的电容进行监控,当该侧的电容达到电容阈值时,即可判断该侧存在人体,推断为安全带是正常使用的。否则,由车辆的控制单元进行相应的安全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利用车辆的报警装置发出警报。
本发明将电容式接近传感器安装在汽车安全带上,当系上安全带时人体靠近电容接近传感器,电容接近传感器容性值会发生突变,变化值会落到一个设计范围之内。如果没有系安全带电容接近传感器容性值不会变化。如果人为故意漏系安全带(将安全带别到身后)这是由于身体靠近的安全带的反面电容接近传感器容性值变化会比较小不会落在容许变化范围内,会检测到没有系安全带。从而提醒没有系好安全带,达到安全带检测功能。
使用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检测安全带是否漏系,人为故意漏系等现象,保证行程过程中的驾驶者或乘客安全。可以有效避免使用安全带卡扣和将安全带别在身后方式逃避系安全带的不良习惯。
同时,本实施例可以与车辆固有的安全带插孔检测等同时进行,并使用原车的报警装置。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为一种安全带使用的检测方法,安全带带体2上设有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并连接至安全带所在车辆的控制单元,电容检测方向为安全带使用时接近人体的一侧,由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感应安全带使用时接近人体一侧的电容,当检测到的电容达到电容阈值时,判断为安全带正确使用,否则为错误使用,由控制单元进行相应的安全操作。
通过对安全带使用时接近人体一侧的电容进行监控,当该侧的电容达到电容阈值时,即可判断该侧存在人体,推断为安全带是正常使用的。否则,由车辆的控制单元进行相应的安全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利用车辆的报警装置发出警报。
本实施例电容式安全带设计有效检测距离为100mm,通过检测100mm范围内是否有人靠近来判断是否系好安全带。设计一定距离范围是为了避免其它人体对检测结果的干扰。
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模块在距离100mm时,检测电极的电容值是由原来基础电容值Cbase+电容变化值Cchange,即C=Cbase+Cchange,因为Cbase不会变化(为设计定值基础电容),所以我们可以只考虑电容变化值Cchange来判断是否由人体靠近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模块。
如图5所示,设计目标检测范围为0-100mm,为身体与电容式传感器不同距离的电容变化量Cchange曲线。距离最近时Cchange为970fF,距离最远(100mm)时Cchange为120fF,设计电容式安全带的电容检测阈值为Cchange=120fF。当检测Cchange≥120fF判断为安全带系好;当Cchange<120fF时,判断安全带没有系好。
如图6所示,当安全带别再身后时,由于电容传感器的检测电极背面被屏蔽使得从背面靠近电容变化量Cchange很小,安全带别再身后系时电容变化量Cchange与距离的关系。以这种方式系安全带无论距离多近电容变化量最大为Cchange<23fF,这时Cchange远远小于阈值120fF,判定为没有系好安全带。
参见图7,没有系安全带,安全带与身体位置会远远大于100mm,电容式传感器检测电极电容变化Cchange<120fF。此时小于阈值120fF,判定安全带未系好。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的阈值和电容变化值只是说明举例说明,因为电容变化值是可以随着设计改变而改变,如电容变化值跟基材厚度,感应电极大小,及形状不同变化而不同,具体电容阈值应当根据使用场景和检测距离综合确定。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为一种安全带使用的检测方法,安全带带体2上设有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并连接至安全带所在车辆的控制单元,电容检测方向为安全带使用时接近人体的一侧,由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感应安全带使用时接近人体一侧的电容。
安全带带体2上还设有第二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2,电容的检测反向与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相反,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的基础电容值记为Cbase1,电容变化值记为Cchange1,第二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2的基础电容值记为Cbase2,电容变化值记为Cchange2;电容值C=Cbase1+Cchange1-Cbase2-Cchange2,当C≥Cbase1-Cbase2+97fF时,判断为安全带正确使用,否则为错误使用。
如图8所示,当安全带别再身后时,Cchange2远大于Cchange1,在Cbase1和Cbase2相同或相差不大的情况下,C会呈现负数,达不到阈值,判断为错误使用;在没有系安全带时,Cchange1和Cchange2相差不大,C会在0附近,达不到阈值,判断为错误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的阈值和电容变化值只是说明举例说明,因为电容变化值是可以随着设计改变而改变,如电容变化值跟基材厚度,感应电极大小,及形状不同变化而不同,具体电容阈值应当根据使用场景和检测距离综合确定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为一种车辆,使用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容式安全带。
本发明将电容式接近传感器安装在汽车安全带上,当系上安全带时人体靠近电容接近传感器,电容接近传感器容性值会发生突变,变化值会落到一个设计范围之内。如果没有系安全带电容接近传感器容性值不会变化。如果人为故意漏系安全带(将安全带别到身后)这是由于身体靠近的安全带的反面电容接近传感器容性值变化会比较小不会落在容许变化范围内,会检测到没有系安全带。从而提醒没有系好安全带,达到安全带检测功能。
使用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检测安全带是否漏系,人为故意漏系等现象,保证行程过程中的驾驶者或乘客安全。可以有效避免使用安全带卡扣和将安全带别在身后方式逃避系安全带的不良习惯。
同时,本实施例可以与车辆固有的安全带插孔检测等同时进行,并使用原车的报警装置。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为一种安全带使用的检测装置,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处理器可以是一个多核的处理器,也可以包含多个处理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包含一个通用的主处理器以及一个或多个特殊的协处理器,例如图形处理器(G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等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使用定制的电路实现,例如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或者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s)。
存储器可以包括各种类型的存储单元,例如系统内存、只读存储器(ROM),和永久存储装置。其中,ROM可以存储处理器或者计算机的其他模块需要的静态数据或者指令。永久存储装置可以是可读写的存储装置。永久存储装置可以是即使计算机断电后也不会失去存储的指令和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设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永久性存储装置采用大容量存储装置(例如磁或光盘、闪存)作为永久存储装置。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永久性存储装置可以是可移除的存储设备(例如软盘、光驱)。系统内存可以是可读写存储设备或者易失性可读写存储设备,例如动态随机访问内存。系统内存可以存储一些或者所有处理器在运行时需要的指令和数据。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任意计算机可读存储媒介的组合,包括各种类型的半导体存储芯片(DRAM,SRAM,SDRAM,闪存,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磁盘和/或光盘也可以采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可以包括可读和/或写的可移除的存储设备,例如激光唱片(CD)、只读数字多功能光盘(例如DVD-ROM,双层DVD-ROM)、只读蓝光光盘、超密度光盘、闪存卡(例如SD卡、min SD卡、Micro-SD卡等等)、磁性软盘等等。计算机可读存储媒介不包含载波和通过无线或有线传输的瞬间电子信号。
存储器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当可执行代码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以使处理器执行上文述及的安全带使用的检测方法。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所作出的任何修改、变动,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情况下,均应包含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容式安全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安全带带体、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所述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设置在安全带带体上,用于感应安全带使用时接近人体一侧的电容;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至安全带所在车辆的控制单元,将感应到的电容数据传输至控制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设置在安全带带体使用时接近人体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包括屏蔽层、基材、传感器电极和线路单元,传感器电极设置在基材上,基材设置在屏蔽层上,屏蔽层设置在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使用时距离人体较远的一侧,线路单元连接至安全带所在车辆的控制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式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单元包括电容数字转换器、MCU和接口,电容数字转换器用于将传感器电极感应到的电容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MCU对该数字信号进行处理,接口用于连接安全带所在车辆的控制单元,将MCU处理过的数据传输至控制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式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带体上还设有第二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电容的检测方向与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式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电极由印刷线路板工艺或柔性电路板工艺制作。
7.一种安全带使用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安全带带体上设有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并连接至安全带所在车辆的控制单元,电容检测方向为安全带使用时接近人体的一侧,由所述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感应安全带使用时接近人体一侧的电容,当检测到的电容达到电容阈值时,判断为安全带正确使用,否则为错误使用,由控制单元进行相应的安全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带使用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带体上还设有第二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电容的检测反向与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相反,当第一电容式接近传感器与第二电容接近传感器的差值达到电容阈值时,判断为安全带正确使用,否则为错误使用。
9.一种安全带使用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存储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当所述可执行代码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7-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容式安全带。
CN202210635283.1A 2022-06-06 2022-06-06 一种电容式安全带、安全带使用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车辆 Pending CN1149543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35283.1A CN114954344A (zh) 2022-06-06 2022-06-06 一种电容式安全带、安全带使用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35283.1A CN114954344A (zh) 2022-06-06 2022-06-06 一种电容式安全带、安全带使用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54344A true CN114954344A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60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35283.1A Pending CN114954344A (zh) 2022-06-06 2022-06-06 一种电容式安全带、安全带使用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54344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81960B1 (en) * 1999-12-14 2003-06-2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at belt occupant sensor
US20090295557A1 (en) * 2008-05-29 2009-12-03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Seat Belt Warning System
JP2011068206A (ja) * 2009-09-24 2011-04-07 Tokai Rubber Ind Ltd 張力センサ
JP2013188277A (ja) * 2012-03-13 2013-09-26 Nissan Motor Co Ltd 電極装置、電極装置を設けた車両用シート及び車両用内装部材
CN108099841A (zh) * 2017-12-26 2018-06-01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带报警装置、安全带报警方法及汽车
CN108622014A (zh) * 2017-03-24 2018-10-09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稳健的座椅安全带使用传感器
CN110386100A (zh) * 2019-02-28 2019-10-29 肖炳炎 汽车安全带限制汽车启动的装置
CN110447242A (zh) * 2019-02-01 2019-11-12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佩戴检测装置、方法和耳机
CN114459510A (zh) * 2022-01-30 2022-05-10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式传感器、佩戴检测装置以及穿戴设备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81960B1 (en) * 1999-12-14 2003-06-2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at belt occupant sensor
US20090295557A1 (en) * 2008-05-29 2009-12-03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Seat Belt Warning System
JP2011068206A (ja) * 2009-09-24 2011-04-07 Tokai Rubber Ind Ltd 張力センサ
JP2013188277A (ja) * 2012-03-13 2013-09-26 Nissan Motor Co Ltd 電極装置、電極装置を設けた車両用シート及び車両用内装部材
CN108622014A (zh) * 2017-03-24 2018-10-09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稳健的座椅安全带使用传感器
CN108099841A (zh) * 2017-12-26 2018-06-01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带报警装置、安全带报警方法及汽车
CN110447242A (zh) * 2019-02-01 2019-11-12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佩戴检测装置、方法和耳机
CN110386100A (zh) * 2019-02-28 2019-10-29 肖炳炎 汽车安全带限制汽车启动的装置
CN114459510A (zh) * 2022-01-30 2022-05-10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式传感器、佩戴检测装置以及穿戴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58266B2 (en) Capacitive detection device
US7631565B2 (en) Collision detection system
US9373202B2 (en) Vehicle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EP1373030B1 (en) Occupant sensor
US7881865B2 (en) Collision determination system for vehicle
JP4811343B2 (ja) 物体検出装置
US8996236B2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offset for a pedestrian protection device
US7493983B2 (en) System for detecting pedestrian colliding with vehicle
US2016015921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drowsy state of driver
WO2001054952A3 (en) Distributed electronic acceleration sensing for crash severity recognition
US20030088352A1 (en) Method for sensing the readiness of a driver to steer
WO2007017730A3 (en) Vehicular data recording apparatus
US11938880B2 (en) Low impact crash detection for a vehicle
CN104169697A (zh) 用于确定车辆的涉水深度的方法和系统
WO2009010414A1 (en) Occupant detection system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SE9901411L (sv) Detektionssystem för sömnig förare
CN105818772B (zh) 二维行人碰撞感测
CN114222694A (zh) 利用方向盘中的双区传感器检测手握持的设备和方法
CN114954344A (zh) 一种电容式安全带、安全带使用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车辆
US7603950B2 (en) Device for impact detection
JP2004314701A (ja) シート位置検出装置
CN206938669U (zh) 基于惯性测量单元的驾驶辅助系统
JP3139988U (ja) カード取り忘れ防止装置
CN205601690U (zh) 一种带强度指示的智能安全刹车灯系统
KR20130136113A (ko) 충돌경고 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