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47242A - 佩戴检测装置、方法和耳机 - Google Patents

佩戴检测装置、方法和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47242A
CN110447242A CN201980001637.3A CN201980001637A CN110447242A CN 110447242 A CN110447242 A CN 110447242A CN 201980001637 A CN201980001637 A CN 201980001637A CN 110447242 A CN110447242 A CN 1104472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or
earphone
sensor
coupled capacitor
human 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163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47242B (zh
Inventor
郭壮举
陈亚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i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id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i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6275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160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472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472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472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472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9/00Monitoring arrangements;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R29/001Monitoring arrangements;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41Mechanical or electronic switches, or control el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7Position sensing using the local deformation of senso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Details of 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earphones or monophonic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Switches That Are Operated By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AREA)
  • Measurement Of Length, Angles, Or The Lik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佩戴检测装置、方法和耳机,所述佩戴检测装置用于安装在耳机上,包括:至少一第一电容传感器和至少一第二电容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内侧;检测模块,用于在在所述耳机被触摸时,检测触摸耳机的触摸件和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之间的第一耦合电容,以及所述触摸件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之间的第二耦合电容,并根据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异,确定所述耳机是否被人耳佩戴。

Description

佩戴检测装置、方法和耳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容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佩戴检测装置、方法和耳机。
背景技术
智能可穿戴设备例如,头戴式耳机,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用户体验。可以在头戴式耳机中设置佩戴检测装置,检测是否人耳佩戴耳机。具体地,在耳机中设置电容传感器,在将头戴式耳机与耳朵靠近时,根据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变化,判断耳机是否佩戴好。
但是,当手指、手掌、胳膊等触摸件碰触到该电容式传感器时,常被误判断为人耳佩戴耳机,从而开启耳机内部的功能模块,例如,音乐播放功能,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佩戴检测装置、方法和耳机,能够提升耳机佩戴检测的准确度,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佩戴检测装置,所述佩戴检测装置用于安装在耳机上,包括:
至少一第一电容传感器和至少一第二电容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内侧;
检测模块,用于在在所述耳机被触摸时,检测触摸耳机的触摸件和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之间的第一耦合电容,以及所述触摸件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之间的第二耦合电容,并根据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异,确定所述耳机是否被人耳佩戴。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确定所述耳机是否被人耳佩戴。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确定所述耳机被人耳佩戴;或
若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确定所述耳机未被人耳佩戴。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与所述第一耦合电容,确定所述耳机是否被人耳佩戴。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并且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大于第二阈值,确定所述耳机被人耳佩戴;或
若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确定所述耳机未被人耳佩戴。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参数相同。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
若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参数不同,根据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参数,对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进行处理,得到同一电容参数下的等效第一耦合电容和等效第二耦合电容,并根据所述等效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等效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异,确定所述耳机是否被人耳佩戴。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耳机被人耳佩戴时,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的电极平面平行于人耳平面,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电极平面平行于人耳平面或垂直于人耳平面。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下方设置有第三电容传感器,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下方设置有第四电容传感器,
其中,所述第三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参数相同,所述第四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参数相同,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下方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下方为所述耳机被人耳佩戴时远离人耳的一方。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五电容传感器,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触摸件触碰所述耳机时,检测所述触摸件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五电容传感器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三耦合电容,并根据所述第一耦合电容、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中相邻两个电容传感器对应的耦合电容的差值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耳机的边缘区域,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设置在人耳佩戴所述耳机时人耳与所述耳机的接触区域。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连接所述检测模块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连接所述检测模块第二通道,所述检测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第一通道检测所述触摸件和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之间的所述第一耦合电容,以及通过所述第二通道检测所述触摸件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之间的所述第二耦合电容。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为呈共圆心的圆环状,或共中心的矩形状。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耳机为头戴式耳机。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佩戴检测的方法,应用于包括至少一第一电容传感器和至少一第二电容传感器的佩戴检测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内侧,所述方法包括:
在安装有所述佩戴检测装置的耳机被触摸件触摸时,检测所述触摸件和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之间的第一耦合电容,以及所述触摸件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之间的第二耦合电容;
根据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异,确定所述耳机是否被人耳佩戴。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异,确定所述耳机是否被人耳佩戴,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确定所述耳机是否被人耳佩戴。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确定所述耳机是否被人耳佩戴,包括:
若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确定所述耳机被人耳佩戴;或
若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确定所述耳机未被人耳佩戴。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确定所述耳机是否被人耳佩戴,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与所述第一耦合电容,确定所述耳机是否被人耳佩戴。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与所述第一耦合电容,确定所述耳机是否被人耳佩戴,包括:
若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并且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大于第二阈值,确定所述耳机被人耳佩戴;或
若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确定所述耳机未被人耳佩戴。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参数相同。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参数不同,根据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参数,对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进行处理,得到同一电容参数下的等效第一耦合电容和等效第二耦合电容,并根据所述等效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等效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异,确定所述耳机是否被人耳佩戴。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五电容传感器,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触摸件触碰所述耳机时,检测所述触摸件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五电容传感器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三耦合电容,并根据所述第一耦合电容、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中相邻两个电容传感器对应的耦合电容的差值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耳机被人耳佩戴时,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的电极平面平行于人耳平面,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电极平面平行于人耳平面或垂直于人耳平面。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下方设置有第三电容传感器,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下方设置有第四电容传感器,
其中,所述第三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参数相同,所述第四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参数相同,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下方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下方为所述耳机被人耳佩戴时远离人耳的一方。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设置在人手触碰所述耳机时的触摸区域,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设置在人耳佩戴所述耳机时人耳与所述耳机的接触区域。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耳机的边缘区域,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设置在人耳佩戴所述耳机时人耳与所述耳机的接触区域。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佩戴检测装置还包括多个通道,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连接所述多个通道中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连接所述多个通道中第二通道,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通道检测所述触摸件和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之间的所述第一耦合电容,以及通过所述第二通道检测所述触摸件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之间的所述第二耦合电容。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为呈共圆心的圆环状,或共中心的矩形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第一电容传感器中的部分或全部第一电容传感器构成第一圆环,所述至少一第二电容传感器中的部分或全部第二电容传感器构成第二圆环,构成所述第一圆环的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排列在构成所述第二圆环的第二电容传感器的内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第一电容传感器中的部分或全部第一电容传感器构成第一圆弧,所述至少一第二电容传感器中的部分或全部第二电容传感器构成第二圆弧,构成所述第一圆弧的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排列在构成所述第二圆弧的第二电容传感器的内侧。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耳机为头戴式耳机。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耳机,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或其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佩戴检测装置。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可以用于指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电容传感器和第二电容传感器设置在耳机的不同的位置,可以获得不同位置形变引起的电容变化的差异,从而基于该电容变化的差异进行耳机佩戴检测,能够提高耳机佩戴检测的准确度。进一步地,根据耳机佩戴检测的检测结果执行后续的关联操作,能够降低误应率,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佩戴检测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佩戴检测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佩戴检测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人耳正常佩戴耳机时耳机的形变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人手触摸耳机时耳机的形变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耳机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佩戴检测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形态的可穿戴设备中,例如,头戴式耳机,或者其他体积较大的耳机,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佩戴检测装置10的示意性框图。所述佩戴检测装置10可以安装在可穿戴设备上,例如耳机,以下,以该可穿戴设备为耳机为例进行说明,但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
如图1所示,该佩戴检测装置10包括:至少一第一电容传感器110、至少一第二电容传感器120和检测模块130。
其中,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110设置在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120的内侧。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耳机被人耳佩戴时,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120比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110更靠近人耳的边缘位置,例如耳廓位置或耳垂位置,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110比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120更靠近人耳的中心位置,例如耳道位置。
例如,如图2所示,在所述佩戴检测装置10中,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110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120可以为共圆心的圆环,其中,第一电容传感器110在内环位置,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120在外环位置。
在其他替代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110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120也可以共中心的椭圆,矩形,或其他规则或不规则图形,或者也可以为不封闭图形,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只要设置在耳机被佩戴时,该第一电容传感器靠近人耳的中心区域,该第二电容传感器靠近人耳的边缘区域即可。
当触摸件触摸安装有该佩戴检测装置10的耳机时,该佩戴检测装置10中的检测模块130可以检测该触摸件和该第一电容传感器110之间的第一耦合电容,以及触摸件和该第二电容传感器120之间的第二耦合电容。可选地,所述检测模块130可以采用自容检测或互容检测的方式检测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
在自容检测方案中,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110和第二电容传感器120分别连接所述检测模块的多个通道中的一个通道,例如,该检测模块130可以包括多个通道,例如,Ch1~Ch5通道,该第一电容传感器110和第二电容传感器120分别连接到该检测模块130的一个通道,这一个通道即作为发射通道又作为接收通道。例如,该第一电容传感器110可以连接到该检测模块130的Ch1通道,该第二电容传感器120可以连接到该检测模块130的Ch5通道。进一步地,在触摸件触碰该耳机时,该检测模块130可以通过Ch1通道和Ch5通道,检测该触摸件与该第一电容传感器110和第二电容传感器120之间的耦合电容。
在互容检测方案中,该检测模块130可以包括多个发射通道,例如,Tx1~Tx5通道,以及多个接收通道,例如,Rx1~Rx5,该第一电容传感器110和第二电容传感器120分别连接到该检测模块130的一个发射通道和一个接收通道。例如,该第一电容传感器110可以连接到该检测模块130的Tx1通道和Rx1通道,该第二电容传感器120可以连接到该检测模块130的Tx5通道和Rx5通道。进一步地,该检测模块130可以通过Tx1通道和Rx1通道检测触摸件与第一电容传感器110之间的耦合电容,以及该触摸件与第二电容传感器120之间的耦合电容。
应理解,在自容检测方案中,在触摸件触摸电容传感器,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值会增大,而在互容检测方案中,则相反,在触摸件触摸电容传感器,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值会减小,以下,主要以采用自容检测方案检测的耦合电容进行后续的电容差异的比较为例进行说明,在采用互容检测方案时,只需将电容差异取反再做判断即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该第一电容传感器和该第二电容传感器具有一定的位置差,即一个电容传感器位于耳机内侧,一个电容传感器位于耳机边缘,这样,当不同的触摸件(例如,人耳或手指)触碰该耳机时,该第一耦合电容和第二耦合电容具有明显的差异,进一步地,该检测模块130基于该差异,可以确定该耳机是被人耳佩戴还是被其他触摸件误触碰。
因此,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可以很好的解决佩戴检测中的防误碰问题,在具体实现中,可以将手指侧面、背面抓取,手握导致的触发率大大降低,同时可防止耳机挂脖子上的误触发行为。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检测内外侧的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差异,进一步通过电容差异区分是耳机被人手误触还是耳机的正常佩戴,一方面改进了目前传感器设计中需要寻找不易误触位置的弊端,使得传感器位置的选取更加简便,更有利于本申请提供的佩戴检测装置的制造及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对电容传感器的位置的要求较低,只要一个电容传感器位于耳机内侧一个电容传感器位于耳机外侧即可,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耳机的成本。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佩戴检测装置还可以包括更多个电容传感器,例如,3个或4个等,本申请实施例仅以两个电容传感器为例进行介绍,但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可以相邻设置,即该第一电容传感器可以紧挨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或者该第一电容传感器可以与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相距一定的距离,如图3所示。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在所述耳机被人耳佩戴时,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的电极平面平行于人耳平面,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电极平面平行于人耳平面或垂直于人耳平面。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中,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的电极平面平行于人耳平面可以包括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的电极平面平行于或近似平行于人耳平面,同理,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电极平面平行于人耳平面可以包括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电极平面平行于或近似平行于人耳平面,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电极平面垂直于人耳平面可以包括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电极平面垂直于或近似垂直于人耳平面。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的电极平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或者也可以是近似人耳平面,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容传感器和人耳平面平行或垂直都可以理解为一种近似平行或近似垂直的关系,并非绝对的限定。
应理解,图2和图3仅以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的电极平面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电极平面都平行于人耳平面作为示例,但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参数相同,例如,介电常数相同或电极面积相同,以便于根据第一耦合电容和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进行耳机佩戴检测。
以下,结合图4和图5,说明判断耳机是否被人耳佩戴(或者说,耳机是否被误触碰)的具体实现原理。其中,图4和图5分别为人耳佩戴耳机和人手触碰耳机时耳机形变的示意图。
结合图4和图5可以看出,在耳机被人耳佩戴和被人手触摸时,耳机的形变位置不同,在耳机被人耳佩戴时,人耳挤压耳机,耳机内侧凹陷,即耳机内侧的形变大于耳机外侧的形变,也就是说,靠近第一电容传感器110区域的形变大于靠近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120区域的形变;而在耳机被人手触摸时,耳机边缘凹陷,即耳机外侧的形变大于耳机内侧的形变,也就是说,靠近第二电容传感器120区域的形变大于靠近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110区域的形变。
由此,可以基于人耳佩戴耳机和人手等其他触摸件触摸耳机的挤压位置的差异,所带来的电容差异可以确定耳机是被人耳佩戴还是被其他触摸件误触碰。
由于影响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值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介电常数ε、电极面积S和介质层厚度d,当电容传感器受力发生形变时,可以认为电容传感器的介质层厚度发生变化,由于电容值和介质层厚度成反比,因此,形变越严重,或者说,凹陷越严重,对应的电容值的变化量量越大,反之,电容值的变化量较小。
为便于描述和比较,以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110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120的电容参数相同为例进行说明。
应理解,这里的电容参数相同可以包括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的电极面积相等,介电常数相等等,也就是说,在触摸件未触摸该第一电容传感器和第二电容传感器时,该第一电容传感器和第二电容传感器的初始电容(或者说,基础电容)相等。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该检测模块可以根据第一耦合电容和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确定该耳机是被人耳佩戴还是被误触碰。
由上文描述可知,在人耳佩戴耳机时,耳机内侧的形变大于耳机外侧的形变,此情况下,该检测模块检测的第一耦合电容大于第二耦合电容,因此,作为一个实施例,该检测模块可以在第一耦合电容与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时,确定该耳机被人耳佩戴。
作为另一实施例,在人手等触摸件触碰耳机时,耳机外侧的形变大于耳机内侧的形变,此情况下,该检测模块检测的第一耦合电容小于第二耦合电容,因此,该检测模块可以在第一耦合电容与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小于第一阈值时,确定该耳机被误触碰。
举例来说,如图4所示,当耳机被人耳佩戴时,人耳通过挤压耳机,耳机受力凹陷,则第一电容传感器和第二电容传感器分别感应有耦合电容Cbs1与Cbs2,取C=Cbs1-Cbs2。当人手抓取耳机时,拿捏的动作可建模成图5所示,此时耳机边缘凹陷,取C=Cbs1-Cbs2。
假设第一电容传感器和第二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参数相同,则耳机被人耳佩戴时,C为正值,耳机被人手误触时,C为负值,因此,可以通过区分C的大小,来判断耳机被人耳佩戴还是被人手误触。
应理解,上述判断过程可适用于耳机的佩戴状态的判断,例如,耳机的佩戴、佩戴后、摘取后等佩戴过程,具体实现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结合差值C和Cbs1的信号量作为判断标准。例如,可以在C取正值,且Cbs1大于特定阈值时,确定耳机被人耳佩戴,否则,确定耳机被误触碰。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阈值可以根据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参数确定,即不同的电容参数可以对应不同的第一阈值,例如,在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参数为ε,电极面积S和介质层厚度为d时,对应的第一阈值为M,在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参数为2ε,电极面积2S和介质层厚度为d时,对应的第一阈值为4M,从而能够避免采用统一的第一阈值,在检测电容检测的耦合电容的电容值较大时,导致误判的问题。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检测模块可以确定多组第一耦合电容和第二耦合电容,该多组第一耦合电容和第二耦合电容的组合,可以是基于同一用户多次佩戴耳机和触摸耳机得到的,也可以是基于多个用户多次佩戴耳机和触摸耳机得到的,或者也可以是基于不同的电容参数或温度条件得到的等。
进一步地,该检测模块可以根据该多组第一耦合电容和第二耦合电容,确定两种场景,即人耳佩戴场景和误触碰场景中,绘制第一耦合电容和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的差异曲线,进一步统计出两种场景中,第一耦合电容和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对应的合理范围,假设在人耳佩戴场景中,第一耦合电容和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通常在第一差值范围中,在误触碰场景中,第一耦合电容和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通常在第二差值范围中。则在后续的耳机佩戴检测中,该检测模块可以根据该第一差值范围和第二差值范围,确定属于人耳佩戴场景还是误触碰场景。
例如,该检测模块可以在第一耦合电容和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在第一差值范围内时,确定该耳机被人耳佩戴。
又例如,该检测模块可以在第一耦合电容和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在第二差值范围内时,确定该耳机被误触碰。
为了提高耳机佩戴检测的准确度,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检测模块也可以在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大于前文所述的第一阈值(记为条件1),或者第一耦合电容和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在第一差值范围内(记为条件2)时,进一步判断该第一耦合电容是否大于第二阈值,据此判断所述耳机被人耳佩戴。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阈值可以设置为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的基础电容,在第一耦合电容大于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的基础电容时,可以认为有触摸件接触该第一电容传感器,在满足上述条件1或条件2的情况下,进一步判断第一耦合电容是否大于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的基础电容,在第一耦合电容大于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的基础电容的情况下,再确定耳机被人耳佩戴,有利于提升耳机佩戴检测的准确度。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可以设置在所述耳机的边缘区域,耳机的边缘区域通常为人手触碰所述耳机时的惯常触摸区域,在该耳机被人耳佩戴时,人耳接触不到该区域。
此情况下,在该耳机被人耳佩戴时,该检测模块检测的该第二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值为该第二电容传感器的基础电容,即第二耦合电容仅为该第二电容传感器的基础电容,这样,将第一耦合电容和第二耦合电容作差时,有利于提高用于耳机佩戴检测的信号量,从而提升耳机佩戴检测的准确度。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可以设置人耳佩戴所述耳机时人耳与所述耳机的接触区域,通常来说,在人手触摸耳机时,不接触此区域。
此情况下,在该耳机被人手触摸时,该检测模块检测的该第一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值为该第一电容传感器的基础电容,即第一耦合电容为该第一电容传感器的基础电容,这样,将第一耦合电容和第二耦合电容作差时,有利于提高用于耳机佩戴检测的信号量,从而提升耳机佩戴检测的准确度。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耳机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耳机被人耳佩戴时,执行与所述耳机被人耳佩戴相关联的操作;或者,
在确定所述耳机被误触碰时,执行与所述耳机被误触碰相关联的操作。
例如,在检测模块确定耳机被人耳佩戴的情况下,该耳机的处理模块可以控制开启该耳机内部的功能模块,例如,音乐播放功能等。
又例如,在检测模块确定该耳机被误触碰的情况下,该耳机的处理模块还可以控制不开启该耳机内部的功能模块,从而能够降低耳机的功耗,提升用户体验。
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耳机佩戴检测的检测结果,即耳机是被人耳佩戴还是被误触碰,确定后续的关联操作,能够降低误响应的概率。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检测模块和处理模块可以为不同的模块,或者也可以为同一模块,即该处理模块的功能也可以由检测模块来执行,此时可以省略该处理模块。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电容参数,例如,不同的介电常数或电极面积等,这样,在后续进行电容差异比较时,只需根据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参数,将该第一耦合电容和第二耦合电容调整为同一电容参数下的耦合电容,然后再进行比较即可。
也就是说,在第一电容传感器110和第二电容传感器120的电容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可以直接计算该第一耦合电容和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进一步根据该差值检测耳机是否被人耳佩戴;在第一电容传感器110和第二电容传感器120的电容参数不同的情况下,只需根据二者的电容参数,乘以相应的权值调整为同一电容参数下的耦合电容即可,为便于描述,后续省略此处理过程,但并不表示不需要执行此处理过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检测模块根据该第一耦合电容和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确定该耳机是否被人耳佩戴,还有具有良好的抗温漂性能。
具体地,由于第一电容传感器110和第二电容传感器120所处的环境相同,在温度发生变化时,该第一耦合电容和第二耦合电容的变化趋势也相同,即要么都增大,或要么都减小,这样,基于该第一耦合电容和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确定该耳机是否被人耳佩戴,能够降低温度带来的电容值变化的影响,降低耳机佩戴检测的误判率。
在其他替代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案抑制温漂影响,具体地,在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下方设置第三电容传感器,在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下方设置第四电容传感器,
其中,所述第三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参数相同,所述第四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参数相同,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下方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下方为所述耳机被人耳佩戴时远离人耳的一方。
由于所述第三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参数相同,则在温度发生变化时,二者与触摸件之间的耦合电容的变化量也相同,同理,第四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与触摸件之间的耦合电容的变化量也相同,进一步地,基于第三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和触摸件之间的耦合电容的差值,以及第四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和触摸件之间的耦合电容的差值,进行耳机佩戴检测,能够有效抑制温漂。
应理解,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下方以及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下方可以理解为所述耳机被人耳佩戴时远离人耳平面的一方,此情况下,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比所述第三电容传感器更靠近人耳平面,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比所述第四电容传感器更靠近人耳平面。
综上,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电容传感器和第二电容传感器设置在耳机的不同的位置,可以获得不同位置形变引起的电容变化的差异,从而基于该电容变化的差异进行耳机佩戴检测,能够提高耳机佩戴检测的准确度。进一步地,根据耳机佩戴检测的检测结果执行后续的关联操作,能够降低误应率,提升用户体验。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耳机佩戴检测方案也适用于确定耳机的佩戴状态,可选地,耳机的佩戴状态包括但不限于:用户准备佩戴耳机,耳机被佩戴成功或者耳机被摘取等。这是由于,不同的佩戴状态导致的耳机的形变不同,相应地,第一耦合电容和第二耦合电容之间的差异也不同,基于此,也可以确定耳机的佩戴状态。
与前述实施例类似,该检测模块也可以确定各种佩戴状态时,第一耦合电容和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异范围,进一步地,可以根据该差异范围,确定耳机的佩戴状态,具体实现参考前述实施例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设置至少一个第五电容传感器,该检测模块还用于:
检测触摸件触碰所述耳机时,所述触摸件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五电容传感器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三耦合电容。
进一步地,可以根据所述第一耦合电容、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中相邻两个电容传感器对应的耦合电容的差值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
通过在耳机上的多个位置设置多个电容传感器,可以检测该耳机上的更多位置上的耦合电容,进一步可以根据相邻两个电容传感器对应的耦合电容之间的差异,确定该耳机的形变趋势,从而可以确定耳机的佩戴状态。例如,耳机佩戴过程中,佩戴后,或摘取后。
这里的相邻两个电容传感器可以包括紧邻的两个电容传感器,或者说,两个电容传感器之间未设置其他电容传感器。
例如,若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之间只设置一个第五电容传感器,则该第一电容传感器和第五电容传感器为相邻的电容传感器,第五电容传感器和第二电容传感器为相邻的电容传感器。
例如,该检测模块可以在第一耦合电容和第三耦合电容的差值大于所述第三耦合电容和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时,确定佩戴状态为耳机被佩戴成功。
又例如,该检测模块可以在第二耦合电容和第三耦合电容的差值大于所述第三耦合电容和第一耦合电容的差值时,确定佩戴状态为用户制备佩戴耳机。
再例如,该检测模块可以在第二耦合电容和第三耦合电容的差值与所述第三耦合电容和第一耦合电容的差值相等或近似相等时,确定佩戴状态为耳机被摘取。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耦合电容、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中相邻两个电容传感器对应的耦合电容还可以用于确定所述耳机是否为水态。
在耳机上有水时,通常第一电容传感器、第二电容传感器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五电容传感器处于同一平面内,此情况下,检测模块检测的耦合电容通常比较接近。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模块可以在相邻两个电容传感器对应的耦合电容之间的差异小于一定的阈值,例如,相等或比较接近时,确定所述耳机上为水态,否则,确定该耳机非水态。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110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120的制备材料可以为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或直接贴合的金属纸等。
可选地,检测模块130具体可以为处理器、处理芯片或检测芯片。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限于应用于上述各实施例所描述的耳机外形或形态,应是适用于各种传感器应用的所有耳机外形或形态。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本申请实施例的耳机中的检测模块,可以具有该检测模块的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耳机,如图6所示,该耳机500可以包括佩戴检测装置501,可选地,该佩戴检测装置501可以为上述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佩戴检测装置10,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耳机500为头戴式耳机。
以上结合图1至图6,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佩戴检测装置、芯片和耳机,下面,结合图7,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佩戴检测的方法。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佩戴检测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应用于包括至少一第一电容传感器和至少一第二电容传感器的佩戴检测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内侧,所述方法300包括:
S301,在安装有所述佩戴检测装置的耳机被触摸件触摸时,检测所述触摸件和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之间的第一耦合电容,以及所述触摸件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之间的第二耦合电容;
S302,根据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异,确定所述耳机是否被人耳佩戴。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佩戴检测的方法可以由前述本申请实施例的佩戴检测装置或其中的检测模块实施,或者也可以由包括佩戴检测装置的耳机来实施,其中相关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考前述各实施例,为了简洁,以下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S302可以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确定所述耳机是否被人耳佩戴。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确定所述耳机是否被人耳佩戴,包括:
若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确定所述耳机被人耳佩戴;或
若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确定所述耳机未被人耳佩戴。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S302可以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与所述第一耦合电容,确定所述耳机是否被人耳佩戴。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与所述第一耦合电容,确定所述耳机是否被人耳佩戴,包括:
若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并且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大于第二阈值,确定所述耳机被人耳佩戴;或
若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确定所述耳机未被人耳佩戴。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参数相同。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300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参数不同,根据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参数,对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进行处理,得到同一电容参数下的等效第一耦合电容和等效第二耦合电容,并根据所述等效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等效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异,确定所述耳机是否被人耳佩戴。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五电容传感器,所述方法300还包括:
在所述触摸件触碰所述耳机时,检测所述触摸件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五电容传感器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三耦合电容,并根据所述第一耦合电容、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中相邻两个电容传感器对应的耦合电容的差值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耳机被人耳佩戴时,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的电极平面平行于人耳平面,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电极平面平行于人耳平面或垂直于人耳平面。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下方设置有第三电容传感器,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下方设置有第四电容传感器,
其中,所述第三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参数相同,所述第四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参数相同,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下方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下方为所述耳机被人耳佩戴时远离人耳的一方。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设置在人手触碰所述耳机时的触摸区域,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设置在人耳佩戴所述耳机时人耳与所述耳机的接触区域。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为呈共圆心的圆环状,或共中心的矩形状。
例如,所述佩戴检测装置包括的所述若干个第一电容传感器可以排列成第一圆环,所述佩戴检测装置包括的若干个第二电容传感器可以排列成第二圆环,构成所述第一圆环的所述若干个第一电容传感器排列在构成第二圆环的所述若干个第二电容传感器的内侧;或者,也可以是所述若干个至少一个第一电容传感器排列成第一弧形,所述若干个第二电容传感器排列成第二弧形,构成第一弧形的所述若干个第一电容传感器排列在构成第二弧形的所述若干个第二电容传感器的内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弧形和所述第二弧形可以为圆弧,或者也可以为椭圆弧形等其他弧形。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耳机为头戴式耳机。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佩戴检测装置还包括多个通道,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连接所述多个通道中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连接所述多个通道中的第二通道,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通道检测所述触摸件和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之间的所述第一耦合电容,以及通过所述第二通道检测所述触摸件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之间的所述第二耦合电容。
应理解,本文中的具体的例子只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而非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触控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6)

1.一种佩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佩戴检测装置安装在耳机上,所述佩戴检测装置包括:
至少一第一电容传感器和至少一第二电容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内侧;
检测模块,用于在在所述耳机被触摸时,检测触摸耳机的触摸件和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之间的第一耦合电容,以及所述触摸件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之间的第二耦合电容,并根据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异,确定所述耳机是否被人耳佩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佩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确定所述耳机是否被人耳佩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佩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确定所述耳机被人耳佩戴;或
若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确定所述耳机未被人耳佩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佩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与所述第一耦合电容,确定所述耳机是否被人耳佩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佩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并且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大于第二阈值,确定所述耳机被人耳佩戴;或
若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确定所述耳机未被人耳佩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佩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参数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佩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
若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参数不同,根据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参数,对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进行处理,得到同一电容参数下的等效第一耦合电容和等效第二耦合电容,并根据所述等效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等效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异,确定所述耳机是否被人耳佩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佩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耳机被人耳佩戴时,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的电极平面平行于人耳平面,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电极平面平行于人耳平面或垂直于人耳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佩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下方设置有第三电容传感器,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下方设置有第四电容传感器,
其中,所述第三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参数相同,所述第四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参数相同,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下方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下方为所述耳机被人耳佩戴时远离人耳的一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佩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五电容传感器,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触摸件触碰所述耳机时,检测所述触摸件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五电容传感器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三耦合电容,并根据所述第一耦合电容、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中相邻两个电容传感器对应的耦合电容的差值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佩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耳机的边缘区域,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设置在人耳佩戴所述耳机时人耳与所述耳机的接触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佩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呈共圆心的圆环状或共中心的矩形状。
13.一种佩戴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包括至少一第一电容传感器和至少一第二电容传感器的佩戴检测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内侧,所述方法包括:
在安装有所述佩戴检测装置的耳机被触摸件触摸时,检测所述触摸件和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之间的第一耦合电容,以及所述触摸件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之间的第二耦合电容;
根据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异,确定所述耳机是否被人耳佩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异,确定所述耳机是否被人耳佩戴,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确定所述耳机是否被人耳佩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确定所述耳机是否被人耳佩戴,包括:
若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确定所述耳机被人耳佩戴;或
若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确定所述耳机未被人耳佩戴。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确定所述耳机是否被人耳佩戴,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与所述第一耦合电容,确定所述耳机是否被人耳佩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与所述第一耦合电容,确定所述耳机是否被人耳佩戴,包括:
若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并且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大于第二阈值,确定所述耳机被人耳佩戴;或
若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确定所述耳机未被人耳佩戴。
18.根据权利要求13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参数相同。
19.根据权利要求13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参数不同,根据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参数,对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进行处理,得到同一电容参数下的等效第一耦合电容和等效第二耦合电容,并根据所述等效第一耦合电容和所述等效第二耦合电容的差异,确定所述耳机是否被人耳佩戴。
20.根据权利要求13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五电容传感器,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触摸件触碰所述耳机时,检测所述触摸件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五电容传感器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三耦合电容,并根据所述第一耦合电容、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中相邻两个电容传感器对应的耦合电容的差值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
21.根据权利要求13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耳机被人耳佩戴时,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的电极平面平行于人耳平面,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电极平面平行于人耳平面或垂直于人耳平面。
22.根据权利要求13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下方设置有第三电容传感器,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下方设置有第四电容传感器,
其中,所述第三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参数相同,所述第四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参数相同,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下方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电极下方为所述耳机被人耳佩戴时远离人耳的一方。
23.根据权利要求13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耳机的边缘区域,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设置在人耳佩戴所述耳机时人耳与所述耳机的接触区域。
24.根据权利要求13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佩戴检测装置还包括多个通道,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连接所述多个通道中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连接所述多个通道中第二通道,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通道检测所述触摸件和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之间的所述第一耦合电容,以及通过所述第二通道检测所述触摸件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之间的所述第二耦合电容。
25.根据权利要求13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呈共圆心的圆环状或共中心的矩形状。
26.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佩戴检测装置。
CN201980001637.3A 2019-02-01 2019-02-01 佩戴检测装置、方法和耳机 Active CN1104472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62753.9A CN113316076B (zh) 2019-02-01 2019-02-01 佩戴检测装置、方法和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9/074432 WO2020155102A1 (zh) 2019-02-01 2019-02-01 佩戴检测装置、方法和耳机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62753.9A Division CN113316076B (zh) 2019-02-01 2019-02-01 佩戴检测装置、方法和耳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47242A true CN110447242A (zh) 2019-11-12
CN110447242B CN110447242B (zh) 2021-07-02

Family

ID=6844064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62753.9A Active CN113316076B (zh) 2019-02-01 2019-02-01 佩戴检测装置、方法和耳机
CN201980001637.3A Active CN110447242B (zh) 2019-02-01 2019-02-01 佩戴检测装置、方法和耳机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62753.9A Active CN113316076B (zh) 2019-02-01 2019-02-01 佩戴检测装置、方法和耳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907483B2 (zh)
EP (1) EP3920547A4 (zh)
CN (2) CN113316076B (zh)
WO (1) WO2020155102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94692A (zh) * 2020-04-27 2020-06-16 深圳市友杰智新科技有限公司 耳机的调音方法、耳机、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800724A (zh) * 2019-12-31 2020-10-20 深圳市豪恩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入耳式耳机佩戴检测装置和方法
CN112911484A (zh) * 2021-01-27 2021-06-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耳机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3038320A (zh) * 2021-02-26 2021-06-25 隔空(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检测方法、装置及一种耳机
CN113794971A (zh) * 2021-07-29 2021-12-14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耳机、耳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003149A (zh) * 2021-09-30 2022-02-01 深圳曦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459510A (zh) * 2022-01-30 2022-05-10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式传感器、佩戴检测装置以及穿戴设备
CN114954344A (zh) * 2022-06-06 2022-08-30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安全带、安全带使用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车辆
WO2023159814A1 (zh) * 2022-02-28 2023-08-3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耳机状态检测方法、耳机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16277A (zh) * 2019-07-12 2021-01-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过耳机进行语音识别的方法、耳机、语音识别装置
EP4072157B1 (en) * 2021-02-10 2024-04-03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apacitance reference,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capacitance reference, and device
CN114554382B (zh) * 2022-02-28 2023-09-22 恒玄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入耳检测方法及装置、无线耳机、存储介质
CN114466300A (zh) * 2022-02-28 2022-05-10 深圳曦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状态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7135A (zh) * 2006-06-08 2007-12-12 孙滕谌 平面电容式传感器及检测汽车挡风玻璃环境变化的方法
CN103002373A (zh) * 2012-11-19 2013-03-27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和一种检测耳机佩戴状态的方法
CN106792314A (zh) * 2016-12-29 2017-05-3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贴耳式头戴耳机及其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
CN107065016A (zh) * 2017-03-01 2017-08-18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头戴式耳机的佩戴检测方法、装置及头戴式耳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59984B2 (en) * 2007-06-29 2012-09-04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Headset with on-ear detection
US9094764B2 (en) * 2008-04-02 2015-07-28 Plantronics, Inc. Voice activity detection with capacitive touch sense
US9582123B2 (en) * 2012-11-26 2017-02-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Dual-mode capacitance sensing in a touch panel sensor
US20160154507A1 (en) * 2014-12-01 2016-06-02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touch event and hover event detection
US10097924B2 (en) * 2015-09-25 2018-10-09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motion-based orientation sensing
US9998817B1 (en) * 2015-12-04 2018-06-12 Google Llc On head detection by capacitive sensing BCT
CN107949824B (zh) * 2016-06-15 2021-07-20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压力检测装置、方法、触控设备及电子终端
CN106291121B (zh) * 2016-07-29 2023-10-13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检测方法和可穿戴设备
US10291976B2 (en) * 2017-03-31 2019-05-14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configurable capacitive proximity sensors
CN111970597B (zh) * 2017-11-27 2022-10-28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检测耳机的佩戴状态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US10728646B2 (en) * 2018-03-22 2020-07-28 Apple Inc. Earbud devices with capacitive sensor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7135A (zh) * 2006-06-08 2007-12-12 孙滕谌 平面电容式传感器及检测汽车挡风玻璃环境变化的方法
CN103002373A (zh) * 2012-11-19 2013-03-27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和一种检测耳机佩戴状态的方法
CN106792314A (zh) * 2016-12-29 2017-05-3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贴耳式头戴耳机及其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
CN107065016A (zh) * 2017-03-01 2017-08-18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头戴式耳机的佩戴检测方法、装置及头戴式耳机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0724A (zh) * 2019-12-31 2020-10-20 深圳市豪恩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入耳式耳机佩戴检测装置和方法
CN111294692A (zh) * 2020-04-27 2020-06-16 深圳市友杰智新科技有限公司 耳机的调音方法、耳机、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911484A (zh) * 2021-01-27 2021-06-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耳机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3038320A (zh) * 2021-02-26 2021-06-25 隔空(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检测方法、装置及一种耳机
CN113794971A (zh) * 2021-07-29 2021-12-14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耳机、耳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003149A (zh) * 2021-09-30 2022-02-01 深圳曦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459510A (zh) * 2022-01-30 2022-05-10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式传感器、佩戴检测装置以及穿戴设备
CN114459510B (zh) * 2022-01-30 2023-12-26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式传感器、佩戴检测装置以及穿戴设备
WO2023159814A1 (zh) * 2022-02-28 2023-08-3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耳机状态检测方法、耳机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954344A (zh) * 2022-06-06 2022-08-30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安全带、安全带使用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47242B (zh) 2021-07-02
CN113316076A (zh) 2021-08-27
CN113316076B (zh) 2023-03-24
US11907483B2 (en) 2024-02-20
US20210342032A1 (en) 2021-11-04
WO2020155102A1 (zh) 2020-08-06
EP3920547A4 (en) 2022-02-16
EP3920547A1 (en) 2021-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47242A (zh) 佩戴检测装置、方法和耳机
KR102159934B1 (ko) 정전 용량형 근접 센서 및 이동 디바이스
US11601756B2 (en)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orientation sensing
CN103002373B (zh) 一种耳机和一种检测耳机佩戴状态的方法
KR101982423B1 (ko) 모바일 단말기
CN209134600U (zh) 一种耳机
CN103616970B (zh) 触控响应方法及装置
KR20160128994A (ko) 제스처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170094411A1 (en)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Motion-Based Orientation Sensing
CN109348346A (zh) 一种耳机及其佩戴检测装置
CN108845724A (zh) 具有防止误触功能的电容式按键模块
CN109361985A (zh) Tws耳机佩戴检测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209234032U (zh) 佩戴检测装置和耳机
CN110267143A (zh) 一种触摸检测装置及耳机
JP2015141425A (ja) タッチパッド入力装置およびタッチパッド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11464906A (zh) 一种头戴耳机及其左右声道切换装置、方法
CN111813257B (zh) 触控处理器、触控装置、触控系统与触控方法
CN104598071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160364066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4684058B (zh) 一种调节接近传感器发射功率的方法和装置
KR20200133331A (ko) 터치 어셈블리, 장치 및 터치 방법
CN105138320B (zh) 控制屏幕显示方向的方法和相关设备
CN209514585U (zh) 一种触摸屏
CN113641270A (zh) 一种触控面板控制方法和多媒体设备
WO2016019629A1 (zh) 一种智能终端单手操作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