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31682A - 一种具有间歇式功能的吸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间歇式功能的吸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31682A
CN114931682A CN202210538424.8A CN202210538424A CN114931682A CN 114931682 A CN114931682 A CN 114931682A CN 202210538424 A CN202210538424 A CN 202210538424A CN 114931682 A CN114931682 A CN 1149316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xygen
oxygen supply
channel
valv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3842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云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Lingshu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Lingsh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Lingshu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Lingsh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3842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3168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31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316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20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to medical respiratory devices
    • A61M16/201Controlled valves
    • A61M16/202Controlled valves electrically actuat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21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operated by electrical means
    • A61M16/022Control means therefor

Abstract

一种具有间歇式功能的吸氧系统,包括供氧阀主体,供氧阀主体内部设有第一减压腔室、第二减压腔室、第一减压通道以及第二减压通道,第一减压腔室上方固定设有压板,第一减压腔室内设有一级阀芯组,第二减压腔室内设有二级阀芯组,供氧阀主体的顶端设有压盖,所述压盖和压板之间形成供氧腔室,供氧阀主体的外壁上设有与供氧腔室连通的出气通道,供氧腔室内设有用于调节出气通道出气压力的限流件,间隙式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电路板、电磁阀、电池以及吸氧管,控制电路板上电性连接有微压传感器,本发明可以对气瓶输出的氧气实现多级减压,使得供氧更加稳定,再有,本发明在吸氧时可以实现间歇式供氧,降低了氧气的浪费量和吸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间歇式功能的吸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阀门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间歇式功能的吸氧系统。
背景技术
供氧阀是安装在气瓶上用于对气瓶内的氧气减压的部件,现目前市场的供氧阀一般都是采用一级减压的方式进行供氧减压,这样的的供氧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供氧压力波动较大,供氧压力不稳定,主要表现在当气瓶压力较大的时候出氧压力较大,而当气瓶内的压力随着使用而减小时,供氧阀的出氧压力跟着减小,使用效果不佳,其次,现有的供氧阀开关在开启或关闭的时候,由于气瓶内的压力远大于大气压力,因此在现有的供氧阀在开启或关闭的过程中阻力较大,存在一定的使用局限性,其次现有的供氧阀在吸氧的时候,一般都是将吸氧管直接插接在供氧阀上,在不关闭供氧阀的情况下,氧气会一直处于输出状态,这样的会造成较多的氧气浪费(主要表现在用户在出气的时候浪费较多的氧气),因此,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间歇式功能的吸氧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所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具有间歇式功能的吸氧系统,包括供氧阀主体,所述供氧阀主体内部设有第一减压腔室、第二减压腔室、第一减压通道以及第二减压通道,所述第一减压腔室上方固定设有压板,第一减压腔室内设有一级阀芯组,所述第二减压腔室内设有二级阀芯组,供氧阀主体的顶端设有压盖,所述压盖和压板之间形成供氧腔室,供氧阀主体下端设有与第一减压腔室连通的进气通道,第一减压腔室和第二减压腔室之间通过第一减压通道连通,第二减压腔室和供氧腔室之间通过第二减压通道连通,供氧阀主体的外壁上设有与供氧腔室连通的出气通道,供氧腔室内设有用于控制供氧阀开闭的限流件;
所述间隙式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电路板、电磁阀、电池以及吸氧管,所述电磁阀和电池分别与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控制电路板上还电性连接有微压传感器,所述电磁阀的一端与出气通道连通,吸氧管的两端分别与微压传感器和电磁阀的另一端连通,吸氧管的中间部位设有吸氧头。
上述发明内容中,进一步的,所述一级阀芯组包括阀针和第一弹簧,所述阀针包括环状部和设于所述环状部下表面的顶针部,所述环状部上表面设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压板之间形成容气腔室,所述顶针部与进气通道相对设置,顶针部内部设有与容气腔室连通的阀针通道,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第一减压腔室内并与环状部的下表面抵接,阀针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沿第一减压腔室的高度方向来回动作,进而控制进气通道的开闭。
上述发明内容中,进一步的,所述二级阀芯组包括上盖、第二弹簧、二级阀芯杆、二级阀芯以及二级阀芯座,所述上盖通过弹性膜片固定在供氧阀主体的外壁上,上盖和弹性膜片之间具有安装腔体,所述安装腔体上端设有弹簧套,第二弹簧的上端套设在所述弹簧套内,第二弹簧的下端通过弹簧垫片与所述弹性膜片抵接,所述二级阀芯杆上端依次垂直穿过弹性膜片和弹簧垫片并通过锁紧螺母固定在弹簧垫片上,所述二级阀芯座安装在第二减压腔室内,所述二级阀芯安装在二级阀芯杆的下端并与二级阀芯座形成有第一过气间隙,二级阀芯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沿二级阀芯杆来回动作,进而控制第一过气间隙的开闭。
上述发明内容中,进一步的,所述限流件包括限流板以及一体成型在所述限流板上的转轴,限流板的表面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内均设有限流阀片,所述盖板包括顶板以及一体成型在所述顶板下表面的凸台,盖板的中心出设有贯穿顶板和凸台的通孔,凸台的下表面设有过气孔,凸台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过气孔连通的出气孔,限流件通过转轴套设在所述通孔中并可沿通孔转动,过气孔可通过限流件的转动与透气孔连通,限流板与压板上表面之间具有第二过气间隙,凸台侧壁与供氧腔室内壁之间均具有第三过气间隙,出气通道与所述第三过气间隙连通。
上述发明内容中,进一步的,所述限流板的表面沿圆周方向等间距设有多个透气孔,所述多个透气孔内均设有限流阀片,每一个透气孔内的限流阀片的过气量均不相同,过气孔通过限流件的转动与多个透气孔一一对应连通。
上述发明内容中,进一步的,所述凸台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一对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波纹钢珠,转轴的的周向上等间距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波纹钢珠的钢球配合的凹槽,限位件通过所述凹槽和波纹钢珠与盖板之间实现旋转定位。
上述发明内容中,进一步的,所述顶板的上表面固定有标识板,所述标识板上方设有固定在转轴上的旋转把手,旋转把手的下表面设有环形限位槽,顶板上表面设有限位凸起,旋转把手的上表面还嵌套有指南针。
上述发明内容中,进一步的,所述出气通道上连接有固定在供氧阀主体上的出气嘴,供氧阀主体内还设有与进气通道连通的充气通道,所述充气通道上上连接有固定在供氧阀主体上的充气嘴。
上述发明内容中,进一步的,所述供氧阀主体内还设有与进气通道连通的测压通道,所述测压通道上设有固定在供氧阀主体上的压力表,测压通道上还连接有固定在供氧阀主体上的防爆阀。
上述发明内容中,进一步的,所述压板上设有穿孔,所述穿孔与第二减压通道连通相对设置,第二减压通道通过穿孔与供氧腔室连通。
上述发明内容中,进一步的,所述间隙式控制系统还包括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包括盒体以及盖合在所述盒体上方的盒盖,所述盒体内分别设有用于固定控制电路板的电路板支架、用于固定电磁阀的电磁阀支架以及用于固定电池的电池支架,盒体的外壁上还设有进氧口、出氧口以及负压口,所述进氧口通过气管与电磁阀的进气端连通,电磁阀的出气端通过管道与出氧口连通,所述负压口通过管道与微压传感器连通,吸氧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出氧口和负压口上。
上述发明内容中,进一步的,所述盒体的外壁上还设有开关和USB充电口,所述开关和 USB充电口均与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供氧阀主体内部设有第一减压腔室和第二减压腔室,第一减压腔室和第二减压腔室内分别设有一级阀芯组和二级阀芯组,在一级阀芯组和二级阀芯组的作用下,通过多级减压的方式控制出气压力,使得减压后的氧气压力不会随气瓶内气压大小而出现大幅度波动,能达到稳定供氧的目的,其次,本发明在供氧腔室内设置有用于控制供氧阀开闭的限流件,由于供氧腔室压力较小,进而使得供氧阀开启或关闭时的阻力较小,方便供氧阀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为为本发明间隙式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6为图5的B-B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供氧阀主体的正视图;
图8为图7的C-C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供氧阀主体的侧视图;
图10为图9的D-D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一级阀芯组的正视图;
图12为图11的E-E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一级阀芯组的正视图;
图14为图13的F-F剖视图;
图15为本发明的爆炸图;
图16为本发明的另一爆炸图;
图17为本发明控制盒结构示意图。
图中,1-供氧阀主体;1.1-第一减压腔室;1.2-第二减压腔室;1.3-第一减压通道;1.4- 第二减压通道;1.5-供氧腔室;1.6-进气通道;1.7-出气通道;1.8-充气通道;1.9-测压通道;2-压板;2.1-穿孔,3-一级阀芯组;3.1-阀针;3.11-环状部;3.12-顶针部;3.13-凹陷部;3.14-容气腔室;3.15-阀针通道;3.2-第一弹簧;4-二级阀芯组,4.1-上盖;4.2-第二弹簧;4.3-二级阀芯杆;4.4-二级阀芯;4.5-二级阀芯座;4.6-弹性膜片;4.7-安装腔体;4.8-弹簧套;4.9-弹簧垫片;4.10-锁紧螺母;4.11-第一过气间隙;5-盖板;5.1-顶板;5.2-凸台;5.3-通孔;5.4-过气孔;5.5-出气孔;5.6-安装孔;5.7-限位凸起;6-限流件;6.1- 限流板;6.2-转轴;6.3-透气孔;6.4-限流阀片;6.5-凹槽,7-第二过气间隙;8-第三过气间隙;9-波纹钢珠;10-标识板;11-旋转把手;11.1-环形限位槽11.1;12-指南针;13-出气嘴,14-充气嘴;15-压力表;16-防爆阀;17-阀芯垫;18-四氟密封垫,19-控制电路板; 20-电磁阀;21-电池;22-吸氧管;22.1-吸氧头;23-控制盒;23.1-盒体;23.2-盒盖,23.3- 电路板支架;23.4-电磁阀支架,23.5-电池支架,23.6-进氧口,23.7-出氧口,23.8-负压口, 23.9-开关,23.10-USB充电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实施例1:
一种具有间歇式功能的吸氧系统,请参阅附图1-附图10所示,包括供氧阀主体1,所述供氧阀主体1内部设有第一减压腔室1.1、第二减压腔室1.2、第一减压通道1.3以及第二减压通道1.4,所述第一减压腔室1.1上方固定设有压板2,第一减压腔室1.1内设有一级阀芯组3,所述第二减压腔室1.2内设有二级阀芯组4,供氧阀主体1的顶端设有压盖5,所述压盖5和压板2之间形成供氧腔室1.5,供氧阀主体1下端设有与第一减压腔室1.1连通的进气通道1.6,第一减压腔室1.1和第二减压腔室1.2之间通过第一减压通道1.3连通,第二减压腔室1.2和供氧腔室1.5之间通过第二减压通道1.4连通,供氧阀主体1的外壁上设有与供氧腔室1.5连通的出气通道1.7,所述间隙式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电路板19、电磁阀20、电池21以及吸氧管22,所述电磁阀20和电池21分别与控制电路板19电性连接,控制电路板19上还电性连接有微压传感器23,所述电磁阀20的一端与出气通道1.7连通,吸氧管22 的两端分别与微压传感器23和电磁阀20的另一端连通,吸氧管22的中间部位设有吸氧头 22.1。
本发明具体在使用过程中,高压氧气通过进气通道1.6进入第一减压腔室1.1,第一减压腔室1.1的一级阀芯组3对高压氧气进行第一次减压,经过第一次减压的氧气再通过第一减压通道1.3进入到第二减压腔室1.2,第二减压腔室1.2内的二级阀芯组4再对高压氧气进行二次减压,经过二次减压的氧气再通过第二减压通道1.4进入到供氧腔室1.5,最后通过出气通道1.7排出,在吸氧时,利用气管将电磁阀20的进气端与出气通道1.7连通,并将吸氧管2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电磁阀20的出气端和微压力传感器23上,最后将吸氧头22.1放入鼻腔,当用户吸气时,与微压力传感器23连通的一侧的吸氧管内产生负压,微压力传感器23检测到负压并利用控制电路板19控制电磁阀20打开,完成吸氧过程,当用户出气时,负压消失,微压力传感器23利用控制电路板19控制电磁阀20关闭,氧气便不能通过电磁阀 20输出,从而在客户出气时不造成氧气的浪费,增长了气瓶的使用时间,降低了用户的吸氧成本。
请再参阅附图11和附图12所示,所述一级阀芯组3包括阀针3.1和第一弹簧3.2,所阀针3.1包括环状部3.1和设于所述环状部3.11下表面的顶针部3.12,所述环状部3.11上表面设有凹陷部3.13,所述凹陷部3.13与压板2之间形成容气腔室3.14,所述顶针部3.12 与进气通道1.6相对设置,顶针部3.12内部设有与容气腔室3.14连通的阀针通道3.15,所述第一弹簧3.2套设在第一减压腔室1.1内并与环状部3.11的下表面抵接,阀针3.1在第一弹簧3.2的作用下沿第一减压腔室1.1的高度方向来回动作,进而控制进气通道1.6的开闭,具体的,氧气瓶的高压氧气通过进气通道1.6进入到第一减压腔室1.1后,高压氧气通过阀针通道3.15进入到由凹陷部3.13和压板2构成的容气腔室3.14中,当容气腔室3.14中的压力大于第一弹簧3.2的压力时,容气腔室3.14中的压力克服第一弹簧3.2的压力并向下推动阀针3.1,阀针3.1向下堵住进气通道1.6,作为优选,阀针3.1底端嵌套有阀芯垫17,加强阀针3.1对进气通道1.6封堵效果,当第一减压腔室1.1内的氧气通过第一减压通道1.3 排走后,第一减压通道1.3内的压力减小,第一弹簧3.2再向上推动阀针3.1,氧气瓶内的高压氧气再通过进气通道1.6流入到第一减压腔室1.1内,进而达到一级减压的效果,经过一级减压的氧气压力可以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方便进行二级减压。
请再参阅附图13和附图14所示,二级阀芯组4包括上盖4.1、第二弹簧4.2、二级阀芯杆4.3、二级阀芯4.4以及二级阀芯座4.5,所述上盖4.1通过弹性膜片4.6固定在供氧阀主体1的外壁上,上盖4.1和弹性膜片4.6之间具有安装腔体4.7,所述安装腔体4.7上端设有弹簧套4.8,第二弹簧4.2的上端套设在所述弹簧套4.8内,第二弹簧4.2的下端通过弹簧垫片4.9与所述弹性膜片4.6抵接,所述二级阀芯杆4.3上端依次垂直穿过弹性膜片4.6 和弹簧垫片4.9并通过锁紧螺母4.10固定在弹簧垫片4.9上,所述二级阀芯座4.5安装在第二减压腔室1.2内,所述二级阀芯4.4安装在二级阀芯杆4.3的下端并与二级阀芯座4.5形成有第一过气间隙4.11,二级阀芯4.4在第二弹簧4.2的作用下沿二级阀芯杆4.3来回动作,进而控制第一过气间隙4.11的开闭,具体的,在常态下,第二弹簧4.2处于压缩状态,第二弹簧4.2向下挤压弹性膜片4.6,二级阀芯4.4在二级阀芯杆4.3的推动下向下运动,此时二级阀芯4.4与二级阀芯座4.5之间不接触,经过一级减压的氧气通过第一减压通道1.3进入到第一过气间隙4.11,由于二级阀芯4.4与二级阀芯座4.5之间不接触,氧气可以通过二级阀芯4.4与二级阀芯座4.5之间的间隙进入到弹性膜片4.6与二级阀芯座4.5之间的腔室内,随着氧气的不断进入,弹性膜片4.6与二级阀芯座4.5之间的腔室内的压力会逐渐增大,增大的过程中会向上挤压弹性膜片4.6,进而带动二级阀芯杆4.3向上运动,二级阀芯杆4.3 向上运动过程中带动二级阀芯4.4向上运动并与二级阀芯座4.5抵接(如附图14所示),进而关闭第一过气间隙4.11,作为优选,二级阀芯4.4上套设有四氟密封垫18,加强二级阀芯 4.4与二级阀芯座4.5之间的密封关闭效果,当弹性膜片4.6与二级阀芯座4.5之间的腔室内的氧气通过第二减压通道1.4排出后,腔室内的压力减小,第二弹簧4.2再向下推动二级阀芯杆4.3,并使二级阀芯4.4与二级阀芯座4.5脱离接触,氧气便可以再通过第一过气间隙4.11进入到弹性膜片4.6与二级阀芯座4.5之间的腔室内,进而达到二级减压的目的,最后,经过二次减压的氧气通过第二减压通道1.4进入到供氧腔室1.5,最后通过出气通道1.7 排出。
需要对以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的,由于氧气瓶内的氧气在刚开始使用时,氧气压力较大,此时一级阀芯组3可以先对气瓶内的氧气进行一次减压,然后再通过二级阀芯组4进行二次减压,随着气瓶的继续实用,气瓶内的氧气压力减小到一级阀芯组的减压压力以下时,气瓶内氧气压力不足以推动阀针3.1,气瓶内的氧气便可以直接进入第一减压通道1.3由二级阀芯组进行减压,此设计的优点在于,经减压后的氧气压力会一直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克服了传统解压阀刚开始排出的氧气压力较大,而随着使用压力逐渐减小的缺点。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中,供氧腔室1.5内设有用于控制供氧阀开闭的限流件6,请再参附图4、附图 5、阅附图15以及附图16所示,所述限流件6包括限流板6.1以及一体成型在所述限流板 6.1上的转轴6.2,限流板6.1的表面设有透气孔6.3,所述透气孔6.3内均设有限流阀片6.4,所述盖板5包括顶板5.1以及一体成型在所述顶板5.1下表面的凸台5.2,盖板5的中心处设有贯穿顶板5.1和凸台5.2的通孔5.3,凸台5.2的下表面设有过气孔5.4,凸台5.2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过气孔5.4连通的出气孔5.5,限流件6通过转轴6.2套设在所述通孔5.3 中并可沿通孔5.3转动,过气孔5.4可通过限流件6的转动与透气孔6.3连通,限流板6.1 与压板2上表面之间具有第二过气间隙7,继续参阅附图3和附图5所示,凸台5.2侧壁与供氧腔室1.5内壁之间均具有第三过气间隙8,出气通道1.7与所述第三过气间隙8连通。
本实施例中,压板2上还设有穿孔2.1,所述穿孔2.1与第二减压通道连通1.4相对设置,第二减压通道1.4通过穿孔2.1与供氧腔室1.5连通,经过二级减压的氧气通过第二减压通道1.4进入到供氧腔室1.5后,氧气会通过限流板6.1与压板2之间的第二过气间隙7 进入到透气孔6.3中,透气孔6.3的限流阀片6.4会对进入透气孔6.3中的氧气起到进一步减压的效果,当凸台5.2的下表面的过气孔5.4随限流板6.1的转动与透气孔6.3对准时,透气孔6.3便会通过过气孔5.4进入到出气孔5.5中,出气孔5.5再将氧气排入到凸台5.2 侧壁与供氧腔室1.5内壁之间的第三过气间隙8中,最后通过出气通道1.7上的出气嘴13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盖板5上转动连接一个限流件6,转动限流件6,限流件6的限流板6.1上的透气孔6.3与过气孔5.4对准,氧气便可以通过出气孔5.5排出,达到开启供氧阀门的目的,相应的,当限流件6的限流板6.1上的透气孔6.3随限流件的转动与过气孔5.4错开时,透气孔6.3中的氧气便不能通过出气孔5.5排出,进而达到关闭氧气阀的目的,通过上述方案,克服可传统供氧阀因氧气压力大而导致开启或关闭供氧阀阻力较大的弊端。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附图15和附图16所示,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所述限流板 6.1的表面沿圆周方向等间距设有多个透气孔6.3,所述多个透气孔6.3内均设有限流阀片 6.4,每一个透气孔6.3内的限流阀片6.4的过气量均不相同,过气孔5.4通过限流件6的转动与多个透气孔6.3一一对应连通,通过上述方案,当旋转限流件6时,凸台5.2的下表面的过气孔5.4可以分别与多个透气孔6.3对准通气,而且由于每一个透气孔6.3内的限流阀片6.4的过气量均不相同,因此在转动限流件6时时,可以达到控制不同出气量的目的,使得限流件6具有档位调节功能。
上述实施例中,作为一个更优的方案,凸台5.2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一对安装孔5.6,继续参阅附图5所示,所述安装孔5.6内设置有波纹钢珠9,转轴6.2的的周向上等间距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波纹钢珠9的钢球配合的凹槽6.5,限位件6通过所述凹槽6.5和波纹钢珠9 与盖板5之间实现旋转定位,更优的,转轴6.2的的周向上等距设置有六个凹槽6.5,互相对称的两个凹槽6.5为一组,六个凹槽6.5包括三组,每一组对应一个档位,进而达到定位每一个出气档位的目的。
上述实施例中,作为一个更优的方案,所述顶板5.1的上表面固定有标识板10,所述标识板10上方设有固定在转轴6.2上的旋转把手11,旋转把手11的下表面设有环形限位槽 11.1,顶板5.1上表面设有限位凸起5.7,旋转把手11的上表面还嵌套有指南针12,在此实施例中,标识牌上分别设有“健康”、“运动”、“应急”以及“关闭”四个标识位,其中,“健康”、“运动”、“应急”分别对应三个档位,使用时,限位件6随旋转把手11转动与不同的透气孔6.3连通,从而实现供氧阀不同档位和不同出气量的效果,而通过旋转把手11上的缺槽便可以直观的看到目前的出气量处于什么档位,而当限位件6与多个透气孔6.3均不连通时,氧气阀便处于关闭状态,环形限位槽11.1与限位凸起5.7互相配合,使旋转把手11只能在四个标识位之间切换,使使用者能够快速的将供氧阀旋转到自己想要的供气档位。
实施例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气通道1.7上连接有固定在供氧阀主体1上的出气嘴13,方便将气管与本供氧阀连接,其次,供氧阀主体1内还设有与进气通道1.6连通的充气通道1.8,所述充气通道1.8上连接有固定在供氧阀主体1上的充气嘴14,为防止外部高压氧气损坏供氧阀内的阀件,所以传统的供氧阀一般都是不具备充气功能的,传统供氧阀在对气瓶充气时,都是先将供氧阀从气瓶上取下,然后再在气瓶上连接专门的充气配件来对气瓶充气,而在发明中,充气通道1.8与进气通道1.6之间互相连通,在充气时,高压氧气通过充气嘴14依次进入充气通道1.8和进气通道1.6,当高压氧气通过进气通道1.6向上进入到第一减压腔室 1.1时,阀针3.1会受到压力而向下运动并关闭进气通道1.6,从而高压氧气不能通过第一减压腔室1.1进入到后面的第二减压腔室1.2而损坏二级阀芯组4,高压氧气只能通过进气通道1.6向下而充入气瓶中,因此本发明相对于传统供氧阀而言,实用性更强。
上述实施例中,作为一个更优的方案,所述供氧阀主体1内还设有与进气通道1.6连通的测压通道1.9,所述测压通道1.9上设有固定在供氧阀主体1上的压力表15,通过压力表可以直观的观察到气瓶中的氧气压力情况,测压通道1.9上还连接有固定在供氧阀主体1上的防爆阀16,当供氧阀内的阀芯组出现故障而致使供氧阀内部压力异常时,可以通过防爆阀 16泄压防爆。
实施例5: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附图17所示,所述间隙式控制系统还包括控制盒23,所述控制盒23包括盒体23.1以及盖合在所述盒体23.1上方的盒盖23.2,所述盒体23.1内分别设有用于固定控制电路板19的电路板支架23.3、用于固定电磁阀20的电磁阀支架23.4以及用于固定电池21的电池支架23.5,电路板支架23.3、电磁阀支架23.4以及电池支架23.5分别用于安装控制电路板19、电磁阀20以及电池21,盒体23.1的外壁上还设有进氧口23.6、出氧口23.7以及负压口23.8,所述进氧口23.6通过气管与电磁阀20的进气端连通,电磁阀20的出气端通过管道与出氧口23.7连通,所述负压口233.8通过管道与微压传感器23连通,吸氧管2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出氧口23.7和负压口23.8上,在实际吸氧过程中,只需将吸氧管2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出氧口23.7和负压口23.8上便可,方便吸氧管22的连接,其次,盒体23.1的外壁上还设有开关23.9和USB充电口23.10,所述开关23.10和USB充电口23.10均与控制电路板19电性连接,通过开关23.9可以开启或关闭间隙式控制系统,而通过USB充电口23.10可以对电池21进行充电,加强间隙式控制系统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具有间歇式功能的吸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氧阀主体和间隙式控制系统,所述供氧阀主体内部设有第一减压腔室、第二减压腔室、第一减压通道以及第二减压通道,所述第一减压腔室上方固定设有压板,第一减压腔室内设有一级阀芯组,所述第二减压腔室内设有二级阀芯组,供氧阀主体的顶端设有压盖,所述压盖和压板之间形成供氧腔室,供氧阀主体下端设有与第一减压腔室连通的进气通道,第一减压腔室和第二减压腔室之间通过第一减压通道连通,第二减压腔室和供氧腔室之间通过第二减压通道连通,供氧阀主体的外壁上设有与供氧腔室连通的出气通道,供氧腔室内设有用于控制供氧阀开闭的限流件;
所述间隙式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电路板、电磁阀、电池以及吸氧管,所述电磁阀和电池分别与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控制电路板上还电性连接有微压传感器,所述电磁阀的一端与出气通道连通,吸氧管的两端分别与微压传感器和电磁阀的另一端连通,吸氧管的中间部位设有吸氧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间歇式功能的吸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阀芯组包括阀针和第一弹簧,所述阀针包括环状部和设于所述环状部下表面的顶针部,所述环状部上表面设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压板之间形成容气腔室,所述顶针部与进气通道相对设置,顶针部内部设有与容气腔室连通的阀针通道,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第一减压腔室内并与环状部的下表面抵接,阀针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沿第一减压腔室的高度方向来回动作,进而控制进气通道的开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间歇式功能的吸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阀芯组包括上盖、第二弹簧、二级阀芯杆、二级阀芯以及二级阀芯座,所述上盖通过弹性膜片固定在供氧阀主体的外壁上,上盖和弹性膜片之间具有安装腔体,所述安装腔体上端设有弹簧套,第二弹簧的上端套设在所述弹簧套内,第二弹簧的下端通过弹簧垫片与所述弹性膜片抵接,所述二级阀芯杆上端依次垂直穿过弹性膜片和弹簧垫片并通过锁紧螺母固定在弹簧垫片上,所述二级阀芯座安装在第二减压腔室内,所述二级阀芯安装在二级阀芯杆的下端并与二级阀芯座形成有第一过气间隙,二级阀芯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沿二级阀芯杆来回动作,进而控制第一过气间隙的开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间歇式功能的吸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件包括限流板以及一体成型在所述限流板上的转轴,限流板的表面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内均设有限流阀片,所述盖板包括顶板以及一体成型在所述顶板下表面的凸台,盖板的中心处设有贯穿顶板和凸台的通孔,凸台的下表面设有过气孔,凸台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过气孔连通的出气孔,限流件通过转轴套设在所述通孔中并可沿通孔转动,过气孔可通过限流件的转动与透气孔连通,限流板与压板上表面之间具有第二过气间隙,凸台侧壁与供氧腔室内壁之间均具有第三过气间隙,出气通道与所述第三过气间隙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间歇式功能的吸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板的表面沿圆周方向等间距设有多个透气孔,所述多个透气孔内均设有限流阀片,每一个透气孔内的限流阀片的过气量均不相同,过气孔通过限流件的转动与多个透气孔一一对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间歇式功能的吸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一对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波纹钢珠,转轴的的周向上等间距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波纹钢珠的钢球配合的凹槽,限位件通过所述凹槽和波纹钢珠与盖板之间实现旋转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间歇式功能的吸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上表面固定有标识板,所述标识板上方设有固定在转轴上的旋转把手,旋转把手的下表面设有环形限位槽,顶板上表面设有限位凸起,旋转把手的上表面还嵌套有指南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间歇式功能的吸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通道上连接有固定在供氧阀主体上的出气嘴,供氧阀主体内还设有与进气通道连通的充气通道,所述充气通道上上连接有固定在供氧阀主体上的充气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具有间歇式功能的吸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氧阀主体内还设有与进气通道连通的测压通道,所述测压通道上设有固定在供氧阀主体上的压力表,测压通道上还连接有固定在供氧阀主体上的防爆阀。
10.根据权利要求4-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具有间歇式功能的吸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上设有穿孔,所述穿孔与第二减压通道连通相对设置,第二减压通道通过穿孔与供氧腔室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间歇式功能的吸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式控制系统还包括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包括盒体以及盖合在所述盒体上方的盒盖,所述盒体内分别设有用于固定控制电路板的电路板支架、用于固定电磁阀的电磁阀支架以及用于固定电池的电池支架,盒体的外壁上还设有进氧口、出氧口以及负压口,所述进氧口通过气管与电磁阀的进气端连通,电磁阀的出气端通过管道与出氧口连通,所述负压口通过管道与微压传感器连通,吸氧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出氧口和负压口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具有间歇式功能的吸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外壁上还设有开关和USB充电口,所述开关和USB充电口均与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
CN202210538424.8A 2022-05-17 2022-05-17 一种具有间歇式功能的吸氧系统 Pending CN1149316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38424.8A CN114931682A (zh) 2022-05-17 2022-05-17 一种具有间歇式功能的吸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38424.8A CN114931682A (zh) 2022-05-17 2022-05-17 一种具有间歇式功能的吸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31682A true CN114931682A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63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38424.8A Pending CN114931682A (zh) 2022-05-17 2022-05-17 一种具有间歇式功能的吸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3168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5111B (zh) 可變壓力打氣筒
TW201315919A (zh) 可切換氣道的打氣筒風嘴頭
CN114931682A (zh) 一种具有间歇式功能的吸氧系统
EP1545912A4 (en) AIR FLOW CONTROL APPARATUS
CN111301291B (zh) 汽车前行李箱及电动汽车
CN211599628U (zh) 一种复合式电磁阀、复合式电磁阀控制器模组及汽车座椅
CN217645651U (zh) 一种具有多级减压功能的供氧阀
CN111828695B (zh) 深水环境下的密封舱充气密封阀门
CN114949529A (zh) 一种具有多级减压功能的供氧阀
CN215411383U (zh) 一种气罐充气阀
CN2517935Y (zh) 快速充气安全阀
CN214466381U (zh) 一种带止回阀的一体式补气阀
CN210661502U (zh) 一种含气阀的气泵组合开关
CN208997354U (zh) 一种逆流式减压阀
CN208646668U (zh) 一种汽车座椅腰托系统的集成式泄压阀
CN108758040B (zh) 一种呼吸减压阀
CN213097273U (zh) 一种充气装置以及充气枕
CN2490397Y (zh) 燃气安全快速连接器
CN201078491Y (zh) 一种排气止回阀
CN202834099U (zh) 燃气阀
TW202106998A (zh) 氣動換向閥
CN214367994U (zh) 实用性强的金属充气嘴组件
CN214305425U (zh) 一种阀门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制氧机
CN212407688U (zh) 一种用于气体系统的单向阀
CN2614959Y (zh) 可调控气压的轮胎充气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