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30691A - 马达 - Google Patents

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30691A
CN114930691A CN202080092023.3A CN202080092023A CN114930691A CN 114930691 A CN114930691 A CN 114930691A CN 202080092023 A CN202080092023 A CN 202080092023A CN 114930691 A CN114930691 A CN 1149306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ing
protrusion
bus bar
disposed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9202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宇镐
朴昶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Innote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Inno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0000150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210088269A/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0000447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210090995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Inno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Innotek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9306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306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 H02K1/185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to outer st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4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6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consisting of a generally annular yoke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09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wiring elements other than wires, e.g. bus rings, for connecting the winding termin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0Fastening of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5Mounting arrangements for bearing-shields or end pl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马达的实施方式,该马达包括:轴;转子,该转子联接至轴;定子,该定子设置成面向转子;壳体,该壳体用于容纳定子;以及汇流条,该汇流条电连接至定子,其中,壳体包括第一阶梯部分,汇流条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该第一阶梯部分上。

Description

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达。
背景技术
马达包括转子和定子。在这方面,转子通过转子与定子之间的电相互作用而旋转。定子设置在壳体的内部。此外,在定子的上侧部上设置有汇流条。
通常,为了将定子和汇流条布置在壳体中,需要进行热预配装和熔接工艺。在这种情况下,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压配合而增加了部件的应力,或者难以管理熔接部位。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马达,在该马达中,壳体、汇流条和定子的联接结构被简化。
技术方案
实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种马达,该马达包括:轴;转子,该转子联接至轴;定子,该定子设置成与转子相对应;壳体,该壳体容纳定子;以及汇流条,该汇流条电连接至定子,其中,壳体可以包括第一阶梯部分,汇流条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该第一阶梯部分中。
优选地,包括设置在汇流条上的板,并且包括设置在汇流条上的端子部分,其中,板可以包括第一孔,并且端子部分包括设置在壳体与板之间的本体部分以及穿过板的第一孔突出的突出部。
优选地,包括设置在汇流条上的板,并且包括设置在汇流条上的端子部分,其中,板包括第一孔,端子部分可以包括穿过板突出的第一区域、设置在壳体的一个表面上的第二区域、以及从第二区域的内表面突出的第三区域。
优选地,端子部分的本体部分可以包括第一本体、从第一本体的上表面延伸并穿透板的第二本体、以及从第一本体的内表面突出的腿部部分,其中,腿部部分和第一本体可以支承板的一部分,并且本体部分可以包括由第一本体的上表面和外表面以及第二本体的外表面限定的第二阶梯部分。
优选地,腿部部分的下表面上可以形成有第三突出部,汇流条可以包括形成在设置有突出部的上表面的周缘中的第一凹槽,并且第三突出部可以设置在第一凹槽中,并且腿部部分的上表面可以设置成在轴向方向上比第二阶梯部分的上表面低。
优选地,定子可以包括定子芯,该定子芯可以具有形成在定子芯的外侧部上的第一联接部分,壳体可以具有形成在壳体的内部部分上的与第一联接部分联接的第二联接部分,并且第二联接部分可以包括覆盖第一联接部分的上表面的一个侧部的第一突出部。
优选地,第一突出部可以通过对第二联接部分的上表面进行填缝而形成。
优选地,壳体可以包括覆盖第一联接部分的上表面的另一个侧部的第二突出部,并且第二突出部可以通过对第二联接部分的上表面进行填缝而形成。
优选地,第一联接部分和第二联接部分中的任一者可以包括第一联接突出部,并且第一联接部分和第二联接部分中的另一者可以包括第二联接凹槽,第一联接突出部设置在该第二联接凹槽中。
优选地,定子芯可以包括形成在外周向表面上的至少一个第一导引部分,并且壳体可以包括形成在内周向表面上并联接至第一引导部分的至少一个第二导引部分。
发明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简化壳体、定子和汇流条的联接结构。因此,存在端子部分可以在不熔接的情况下容易地安装的优点。此外,可以减小由于壳体与定子之间的热压配合而产生的部件的应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马达的视图。
图2是示出了汇流条、板和端子部分彼此联接的状态的视图。
图3是示出了联接之前的汇流条、板和端子部分的视图。
图4是板、壳体和端子部分的侧视横截面图。
图5是示出了端子部分的本体的视图。
图6是示出了端子部分的第二延伸部分与汇流条的联接状态的放大图。
图7是端子部分和汇流条的分解图。
图8是示出了壳体的第一阶梯部分和第三阶梯部分的视图。
图9是板和壳体的侧视横截面图。
图10是示出了设置在端子部分的第一延伸部上的第二突出部的视图。
图11是示出了板和壳体的联接的视图。
图12是示意性地图示了定子与壳体之间的联接状态的平面图。
图13是沿AA’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14是示出了图13中所示的突出部在填缝前后的视图。
图15是示意性地图示了定子和壳体的修改示例的平面图。
图16是沿BB’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17是示出了图16中所示的突出部在填缝前后的视图。
图18是示意性地图示了定子和壳体的修改示例的平面图。
图19是沿CC’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20是示出了图19中所示的突出部在填缝前后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
与轴的纵向方向(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方向,围绕轴与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称为径向方向,并且围绕轴沿着具有径向半径的圆的方向称为周向方向。
图1是图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马达的视图。
参照图1,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马达可以包括转子100、磁体200、定子300、覆盖件400、壳体500、汇流条600、板700和端子部分800。在下文中,术语“内部”意味着相对于马达的径向方向朝向转子100布置的方向,并且“外部”意味着与内部相反的方向。
转子100可以是一侧敞开的中空构件。在轴向方向上,转子100的两个端部可以分别通过轴承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轴100可以布置成使得具有不同外径的部分沿着轴向方向分开。
磁体200可以设置在转子100的外周向表面上。
定子300设置在磁体200的外部。定子300可以包括定子芯310、安装在定子芯310上的绝缘体320以及绕绝缘体320卷绕的线圈330。线圈330形成磁场。定子芯310可以是单个构件或者多个分开的芯的组合。此外,定子芯310可以形成为呈以薄钢板彼此上下堆叠的形式的多个板的形式,但不限于此。例如,定子芯310可以形成为单个件。
覆盖件400将磁体200固定至转子100。覆盖件400覆盖磁体200和转子100的一部分。覆盖件400可以是通过包覆成型形成的模制构件,或者可以是包围磁体的罐状构件或粘合构件。
壳体500可以设置在定子300的外部。壳体500可以是具有敞开的顶部的筒形构件。壳体500将轴100、磁体200、定子300和覆盖件400容纳在其中。并且壳体500可以容纳支承轴100的轴承。
汇流条600设置在定子300的上侧部上。汇流条600连接绕定子300卷绕的线圈330。
板700设置在汇流条600的上侧部上。轴承10容纳在板700的内部。
端子部分800设置在板700的上侧部上。
图2是示出了汇流条600、板700和端子部分800彼此联接的状态的视图,并且图3是图示了联接之前的汇流条600、板700和端子部分800的视图。
参照图2和图3,汇流条600可以设置在板700的下侧部中。汇流条600可以包括汇流条本体610和汇流条端子620。汇流条本体610可以是环形模制构件。汇流条端子620可以连接至线圈330的端部。并且汇流条端子620的第二端子621与端子部分800接触。第二端子621向上伸长。三个第二端子621可以分别连接至U相、V相和W相的电源。
板700可以包括第一孔710。第一孔710形成为穿过板70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端子部分800包括本体810和设置在本体810上的端子820。本体810包围端子820。本体810可以是设置成在竖向方向上是长形的模制构件。本体810可以穿过板700的第一孔710联接。
本体810可以包括穿过板700突出的第一区域、设置在壳体500的一个表面上的第二区域、以及从第二区域的内表面突出的第三区域。这里,第一区域可以对应于突出部814。第二区域可以对应于第一本体811和第二本体812。第三区域可以对应于腿部部分813。
端子820连接至外部电源或者壳体覆盖件的连接至外部电源的端子。端子820固定至本体810。端子820的第一端子821与第二端子621接触。
该端子部分800与汇流条600分开。
同时,本体810可以包括本体部分811、812、813和突出部814。本体部分811、812、813可以设置在壳体500与板700之间。突出部814穿过板700的第一孔710突出。
本体810可以包括第一本体811、第二本体812和腿部部分813。第二本体812从第一本体811的上表面延伸。第二本体812穿过第一孔710。腿部部分813从第二本体812的内表面突出。
突出部814可以在第二本体812的轴向方向上是长形的。第一本体811用于在端子部分800与壳体500之间进行联接。腿部部分813用于与端子部分800和汇流条联接。腿部部分813和第一本体811支承板700的一部分。
端子部分800的外部固定至壳体500,并且内部固定至汇流条600。此外,端子部分800还固定成与板700接触。因此,即使端子部分800不通过熔接固定至板700,端子部分800也可以相当稳定地固定。
第二本体812穿过板700的第一孔710。突出部814包括孔814a。孔口814a用于将汇流条端子620的第二端子621和端子820的第一端子821暴露于外部以进行熔接。第二端子621和第一端子821设置成在孔口814a中彼此接触。第一端子821和第二端子621与板700的上侧部接触。
图4是图示了安装在壳体500上的端子部分800的视图。
参照图4,第二本体812是穿透板700的部分。第一本体811包括第一表面801和第二表面802。第一表面801可以是第一本体811的上表面,并且第二表面802可以是第一本体811的下表面。第一表面801和第二表面802可以设置成在轴向方向上彼此面对。第一表面801与板700接触。第二表面802与壳体500接触。第一表面801和第二表面802可以是平面的。此外,第一表面801和第二表面802可以是垂直于轴向方向的表面。第一本体811位于板700的内部。
在端子部分800的这种结构中,第一表面801和第二表面802分别沿着板700和壳体500的周向方向与板700和壳体500进行表面接触,由此具有非常好的结构稳定性。因此,可以在端子部分800联接过程期间防止由于外力而导致的端子部分800的位置移位或者端子部分800的位置摇动。
第一本体811可以包括第一突出部815。第一突出部815从第二表面802突出。第一突出部815用于增加端子部分800与壳体500之间的联接力并且便于位置对准。可以设置多个第一突出部815。
第一本体811可以包括第二突出部816。第二突出部816从第一表面801突出。第一突出部815用于增加端子部分800与板700之间的联接力。当板700和第二表面802被压缩时,第二突出部816被挤压以增加端子部分800与板700之间的联接力。
腿部部分813可以包括第三表面803。第三表面803与汇流条本体610的一个表面接触。腿部部分813也设置在板700的内部。另外,腿部部分813与汇流条本体610的一个表面接触,以便在轴向方向上与汇流条本体610重叠。腿部部分813可以包括第三突出部817。第三突出部817用于增加端子部分800与汇流条600之间的联接力。
壳体500可以包括第一阶梯部分(图8中的502),并且本体810可以包括第二阶梯部分。本体部分811、812和813可以设置在第一阶梯部分502上。第二阶梯部分可以由第一本体811的上表面和外表面以及第二本体812的外表面限定。腿部部分813的上表面813a可以设置为在轴向方向上具有比第二阶梯部分的上表面低的高度。这里,第二阶梯部分的上表面对应于第一本体811的第一表面801。
图4是板700、壳体500和端子部分800的侧视横截面图。
参照图3和图4,第一本体811的第一表面801与板700的一个表面接触。第一本体811的第二表面802和第一突出部815与壳体500接触。由于第一本体811和腿部部分813设置在板700的内部,因此当沿轴向方向观察时,端子部分800的相当大的部分位于壳体500的内部。考虑到端子部分800布置成在轴向方向上延伸地较长,端子部分800具有抵抗作用于外部的弯曲的非常强的结构刚性。
图5是示出了端子部分800的本体810的视图。
参照图5,腿部部分813从第二本体812向内延伸。可以设置多个腿部部分813。例如,两个腿部部分813可以设置成间隔开,在两个腿部部分813之间具有空间S1。汇流条本体610的第四突出部(图6中的611)定位在对应的空间S1中。
图6是图示了端子部分800的腿部部分813与汇流条600之间的联接状态的放大图,并且图7是端子部分800和汇流条600的分解图。
参照图6和图7,汇流条600可以包括从汇流条本体610的一个表面突出的第四突出部611。第四突出部611可以设置成在腿部部分813和汇流条600的周向方向上形成重叠区域O1。并且第四突出部611可以设置在两个腿部部分813之间。该第四突出部611在视觉上指示端子部分800和汇流条600的组装位置。汇流条端子620被第四突出部611导引。
在汇流条本体610的一个表面上可以设置第一凹槽612。第一凹槽612是腿部部分813的第三突出部817被压配合的位置。第一凹槽612可以邻近于第四突出部611设置。
第二本体812可以包括第二凹槽818和第二孔819。第二凹槽818可以通过挖入第二本体812的下表面来形成。第二孔819是设置第二端子621的位置。第二孔819设置在第二凹槽818中。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二孔819。例如,第二孔819的数目可以是三个。
第二本体812的尺寸小于板700的第一孔710的尺寸。
图8是图示了壳体500的第一阶梯部分502和第三阶梯部分501的视图。
参照图8,壳体500可以包括第一阶梯部分502和第三阶梯部分501。第三阶梯部分501与板700接触。第一阶梯部分502与端子部分800的第一本体811的第二表面802接触。第一阶梯部分502可以基于壳体500的周向方向设置在第三阶梯部分501与第三阶梯部分501之间。第三阶梯部分501和第一阶梯部分502设置成阶梯状的,由此提供端子部分800的第一本体811坐置的空间。在轴向方向上,从壳体500的一个端部至第三阶梯部分501的上表面的距离L1可以大于从壳体500的一个端部至第一阶梯部分502的上表面的距离L2。第一阶梯部分502的一部分可以是圆形的。
在第三阶梯部分501中可以形成有第三凹槽520。穿透板700的紧固构件(图11的V)可以联接至第三凹槽520。在第一阶梯部分502中可以形成有第四凹槽510。第一本体811的第一突出部815被压配合到第一阶梯部分502的第四凹槽510中。可以设置多个这样的第三阶梯部分501。
图9是板700和壳体500的侧视横截面图。
参照图9,板700的边缘的内表面设置成在轴向方向上与壳体500的第三阶梯部分501重叠。板700由第三阶梯部分501支承。
图10是示出了设置在端子部分800的第一本体811上的第二突出部816的视图,并且图11是示出了板700与壳体500之间的联接的视图。
参照图10,多个第二突出部816可以设置在第一本体811的第一表面801上。
参照图11,板700可以包括多个孔720和730。这些孔720和730形成为穿过板70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这些孔720和730使汇流条600的端子620中的第二端子621与端子820中的第一端子821对准并且将板700固定至壳体。
在板700的孔720和730与壳体500的第三凹槽520对准的状态下,端子820的上端部的位置与壳体的覆盖件的端子或外部电源的端子对准。
在端子部分800联接至壳体500和汇流条600的状态下,如果销P通过穿过板700的孔730而插入到壳体500的第三凹槽520中,则可以减小端子820的上部位置的公差。在销P插入到孔730和第三凹槽520中的状态下,紧固构件V紧固至第三凹槽520,以将板700固定至壳体500。在紧固构件V被紧固的状态下,销P被移除。
当板700被紧固构件V固定时,板700按压第一本体811的第一表面801和第二表面802。并且第二突出部816通过紧固构件V被压缩力挤压。随着第二突出部816塑性变形且被挤压,板700与端子部分800的第一本体811之间的联接力增加。
由于端子部分800首先联接至壳体500和汇流条600而不是板700,因此端子部分800容易安装。此后,当板700联接至壳体500时,由于板700按压端子部分800,因此端子部分800可以被更牢固地固定。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2至图20描述壳体与定子芯之间的联接状态。
图12是示意性地图示了定子与壳体之间的联接状态的平面图。
参照图12,定子芯310可以包括轭部311和齿部312。齿部312布置成从轭部311向内延伸。线圈330绕齿部312卷绕。在这种情况下,定子芯310插入到壳体500的敞开的上部部分中。定子芯310可以接触壳体500的内周向表面。
定子芯310可以具有设置在其外侧部上的第一联接部分10。此外,在壳体500的内侧部上可以设置有第二联接部分20。此时,当定子芯310被容纳在壳体500中时,第一联接部分10和第二联接部分20可以联接。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联接部分10相对于第二联接部分20的运动在周向方向上受到限制,并且第一联接部分10可以在轴向方向上滑动。因此,形成在壳体500上的突出部30可以使第一联接部分10的轴向运动固定。在这种情况下,突出部30可以限制第一联接部分10的向上运动。突出部30可以覆盖第一联接部分10的上表面的一个侧部。
第一联接部分10可以包括第一联接突出部11。第一联接突出部11从定子芯310的外周向表面向外突出。第一联接突出部11可以为复数个。多个第一联接突出部11可以相对于轴向中心C沿周向方向布置。多个第一联接突出部11可以沿周向方向彼此间隔开。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联接突出部11可以在径向上与定子芯310的齿部312重叠。并且,第一联接突出部11可以是四棱柱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联接突出部11可以在轴向方向上延伸地较长。第一联接突出部11的上表面可以低于第二联接部分20的顶部。
第二联接部分20可以包括第二联接凹槽21。第二联接凹槽21可以形成在壳体500的内周向表面上。第二联接凹槽21可以为复数个。多个第二联接凹槽21可以与第一联接突出部11的位置相对应,并且可以相对于轴向中心C沿周向方向布置。多个第二联接凹槽21可以沿周向方向彼此间隔开。
第一联接突出部11设置在第二联接凹槽21的内部。第二联接凹槽21可以形成为与第一联接突出部11的形状相对应。第二联接凹槽21可以是方形凹槽。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联接凹槽21可以形成为具有比第一联接突出部11大的宽度。因此,第一联接突出部11可以可滑动地插入到第二联接凹槽21中。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联接突出部11用作防止壳体500与定子芯310之间发生滑动的键,并且第二联接凹槽21起到键槽的作用。
同时,定子芯31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引部分G1。第一导引部分G1可以为复数个。多个第一导引部分G1可以相对于轴向中心C沿周向方向布置。多个第一导引部分G1可以沿周向方向彼此间隔开。在这种情况下,多个第一导引部分G1可以以相等的间隔彼此间隔开。第一联接突出部11可以沿周向方向设置在多个第一导引部分G1之间。第一导引部分G1可以设置在面向定子芯310的壳体500的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导引部分G1可以是向外突出的导引突出部。在这种情况下,导引突出部可以具有弯曲的外周向表面。
壳体5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导引部分G2。第二导引部分G2可以为复数个。第二导引部分G2的数目与第一导引部分G1的数目相同。多个第二导引部分G2可以设置成与第一导引部分G1的位置相对应。第二联接凹槽21可以沿周向方向设置在多个第二导引部分G2之间。第二导引部分G2可以设置在面向壳体500的定子芯310的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导引部分G2可以是导引突出部设置在其中的导引凹槽中。在这种情况下,导引凹槽可以具有与导引突出部的弯曲表面接触的弯曲表面。第一导引部分G1和第二导引部分G2用于在定子芯310插入到壳体500中时将定子芯310导引至其初始位置。
图13是沿着AA’截取的横截面图。
参照图13,突出部30可以包括第一突出部31和第二突出部32。第一突出部31可以覆盖第一联接部分10的上表面的一个侧部。并且,第二突出部32可以覆盖第一联接部分10的上表面的另一个侧部。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突出部31和第二突出部32可以沿周向方向彼此间隔开。此外,第一突出部31和第二突出部32可以沿周向方向重叠。第一突出部31和第二突出部32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
第一突出部31和第二突出部32从壳体500的一个表面延伸。第一突出部31和第二突出部32可以从第二联接部分20的上表面延伸。第一突出部31和第二突出部32可以从第二联接部分20的上表面向上突出。此外,第一突出部31和第二突出部32可以沿周向方向朝向第一联接突出部11的上侧部突出。突出的第一突出部31和第二突出部32可以沿轴向方向与第二联接凹槽21重叠。在这种情况下,突出的突出部30可以覆盖第一联接突出部11的上表面的一部分。第一突出部31和第二突出部32的厚度可以不均匀。第一突出部31和第二突出部32中的每一者可以随着其朝向端部具有更薄的厚度。这些第一突出部31和第二突出部32可以通过对设置在第二联接部分20上的两个阶梯部进行填缝来形成。同时,突出部30可以通过对第一联接突出部11以及相邻的第二联接部分20的两个区域进行填缝来形成。
图14是示出了突出部30在填缝前后的视图。
图14的(a)示出了突出部30在填缝之前的形状。在第二联接部分20的上表面上形成有阶梯部S1。在这种情况下,阶梯部S1形成在第二联接凹槽21周围。可能存在两个阶梯部S1。并且阶梯部S1可以设置在第二联接凹槽21的周向方向的两个侧部上。阶梯部S1可以在定子芯310插入到壳体500中时将第一联接突出部11导引至第二联接凹槽21。另一方面,尽管图中未示出,但是所述阶梯部可以是一个、两个或更多个。
图14的(b)示出了突出部30在填缝之后的形状。图14的(a)中所示的阶梯部S1被填缝夹具按压。在这种情况下,突出部30随着阶梯部S1的变形而形成。突出部30可以具有在周向方向上比阶梯部S1长的宽度和比阶梯部S1小的轴向厚度。突出部30的数目与阶梯部S1在填缝之前的数目相同。当阶梯部S1在填缝之前的数目为两个时,突出部30可以形成为两个。在这种情况下,两个突出部30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
图15是示意性地图示了定子和壳体的修改示例的平面图,并且图16是沿着BB’截取的横截面图。具有与图11至图14中所示的那些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的部件是具有相同形状和功能的相同构件,并且因此将省略对相同构件的重复描述。
参照图15,第一联接部分10可以包括第一联接凹槽12,并且第二联接部分20可以包括第二联接突出部22。此时,突出部40覆盖定子芯310的上表面的一部分,以固定定子芯310。
第一联接凹槽12形成在定子芯310的外周缘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联接凹槽12可以为复数个。多个第一联接凹槽12可以相对于轴向中心C沿周向方向布置。多个第一联接凹槽12可以沿周向方向彼此间隔开。第一联接凹槽12可以在径向上与齿部312重叠。
第二联接突出部22从壳体500的内周向表面突出。第二联接突出部22可以为复数个。多个第二联接突出部22可以相对于轴向中心C沿周向方向布置,从而与第一联接凹槽12的位置相对应。多个第二联接突出部22可以沿周向方向彼此间隔开。
第二联接突出部22设置于第一联接凹槽12的内部。第二联接突出部22可以具有四棱柱形状。并且第一联接凹槽12可以是与第二联接突出部22的形状相对应的方形凹槽。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联接凹槽12可以形成为大于第二联接突出部22。因此,第二联接突出部22可以可滑动地插入到第一联接凹槽12中。
突出部40从壳体500的一个表面延伸。突出部40可以从第二联接突出部22的上端部延伸。此外,突出部40可以布置成从第二联接突出部22沿周向方向延伸,以覆盖定子芯310的上表面。突出部40的厚度可以不均匀。突出部40可以具有朝向端部的更薄的厚度。突出部40可以通过对第二联接突出部22的上表面进行填缝来形成。
图17是示出了图16中所示的突出部40在填缝前后的视图。
图17的(a)示出了突出部40在填缝之前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二联接突出部22的上端部上形成有突出部S2。突出部S2设置成高于定子芯310的上表面。
图17的(b)示出了突出部40在填缝之后的形状。图17的(a)中所示的突出部S2被填缝夹具按压。在这种情况下,突出部40在突出部S2变形的同时形成。突出部40具有在周向方向上比突出部S2长的宽度和比突出部S2小的轴向厚度。
图18是示意性地图示了定子和壳体的修改示例的平面图。由于具有与图11至图17中所示的那些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的部件是具有相同形状和功能的相同构件,因此将省略重复描述。
参照图18,壳体500可以包括第一突出部50和第二突出部60。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突出部50和第二突出部60通过对第二联接部分20的至少两个区域进行填缝而形成。第一突出部50覆盖第一联接部分10的一个侧部,并且第二突出部60覆盖第一联接部分10的另一个侧部。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填缝形成的第一突出部50和第二突出部60的上表面可以高于或低于第二联接部分20的上表面。第一突出部50和第二突出部60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
同时,第一联接部分10可以包括第一联接突出部11,并且第二联接部分20可以包括第二联接凹槽21。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联接凹槽21可以形成为大于第一联接突出部11。这允许第一联接突出部11可滑动地插入到第二联接凹槽21中。因此,可以在第一联接突出部11与第二联接凹槽21之间形成间隙。
在这种情况下,沿第一联接突出部11的周向方向设置的第一侧表面11a和第二侧表面11b与壳体500间隔开。并且,当马达运行时,定子芯310由于分隔空间而发生振动。
图19是沿着CC’截取的横截面图。
参照图19,第一突出部50和第二突出部60可以具有设置成高于第一联接突出部11的第一区域P1和在周向方向上与第一联接突出部11重叠的第二区域P2。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区域P1从第一联接突出部11向上突出。第一区域P1覆盖第一联接突出部11的上表面的一部分。此外,第二区域P2朝向第一联接突出部11的第一侧表面11a和第二侧表面11b突出。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突出部50的第二区域P2与第一侧表面11a接触,并且第二突出部60的第二区域P2与第二侧表面11b接触,使得第一联接突出部11可以在周向方向上固定。
图20是示出了图19所示的突出部在填缝前后的视图。
图20的(a)示出了第一突出部50和第二突出部60在填缝之前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壳体500的第二联接部分20设置成高于第一联接突出部11。第一联接突出部11的上表面和第二接合部分20的上表面具有高度差D1。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填缝夹具将第二联接部分20的至少两个区域被设定为填缝区域C1和C2。填缝区域C1和C2位于第一联接突出部11的上方。第二联接部分20的填缝区域C1、C2可以沿周向方向彼此间隔开。
图20的(b)示出了第一突出部50和第二突出部60在填缝之后的形状。通过填缝夹具按压与第二联接凹槽21靠近的第二联接部分20的上表面。
第二联接部分20的一个填缝区域C1被填缝以形成第一突出部50,并且第二联接部分20的另一填缝区域C2被填缝以形成第二突出部60。在这种情况下,当填缝区域C1和C2被填缝夹具按压时,定位成比第二联接部分20的第一联接突出部11高的部分会朝向第二联接凹槽21突出和变形。在此,填缝区域C1和C2可以分别被填缝夹具按压。在这种情况下,填缝区域C1和C2可以沿不同的方向被按压。填缝区域C1和C2中的每一者都可以朝向第二联接凹槽21侧以倾斜的方式被按压。第一突出部50和第二突出部60可以由第二联接部分20的突出部分形成。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突出部50和第二突出部60可以形成从第一联接突出部11向上突出的第一区域P1。此外,第一突出部50和第二突出部60可以朝向第一联接突出部11的侧部突出,以形成与两个侧表面接触的第二区域P2。因此,第一突出部50和第二突出部60可以通过第一区域P1使定子芯310在轴向方向上固定,并且可以通过第二区域P2使定子芯310在周向方向上固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内转子型马达已经作为示例被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也适于外转子型马达。此外,本发明可以用于比如车辆或家用电器的各种装置。
<附图标记列表>
100:轴,200:转子,300:定子,310:定子芯,320:绝缘体,400:覆盖件,500:壳体,600:汇流条,610:汇流条本体,620:汇流条端子,700:板,800:端子部分,10:第一联接部分,11:第一联接突出部,12:第一联接凹槽,20:第二联接部分,21:第二联接凹槽,22:第二联接突出部,30、40:突出部,31、50:第一突出部,32、60:第二突出部

Claims (10)

1.一种马达,包括:
转子;
定子,所述定子设置成与所述转子相对应;
壳体,所述壳体容纳所述定子;以及
汇流条,所述汇流条电连接至所述定子,其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阶梯部分,所述汇流条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阶梯部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包括:
板,所述板设置在所述汇流条上;
端子部分,所述端子部分设置在所述汇流条上;
其中,所述板包括第一孔,并且所述端子部分包括本体部分和突出部,所述本体部分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板之间,所述突出部穿过所述板的所述第一孔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包括:
板,所述板设置在所述汇流条上;
端子部分,所述端子部分设置在所述汇流条上;
其中,所述板包括第一孔,并且所述端子部分包括穿过所述板突出的第一区域、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个表面上的第二区域以及从所述第二区域的内表面突出的第三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端子部分的所述本体部分包括第一本体、从所述第一本体的上表面延伸并穿透所述板的第二本体、以及从所述本体的内表面突出的腿部部分,
所述腿部部分和所述第一本体支承所述板的一部分,并且
所述本体部分包括由所述第一本体的上表面和外表面以及所述第二本体的外表面限定的第二阶梯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腿部部分的下表面上形成有第三突出部,
所述汇流条包括形成在上表面的周缘中的第一凹槽,突出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中,
所述第三突出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中,并且
所述腿部部分的上表面设置成在轴向方向上比所述第二阶梯部分的上表面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定子包括定子芯,
所述定子芯具有形成在所述定心芯的外侧部上的第一联接部分,
所述壳体具有联接至所述第一联接部分的第二联接部分,所述第二联接部分形成在所述壳体的内部部分上,并且
所述第二联接部分马达包括覆盖所述第一联接部分的上表面的一个侧部的第一突出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第一突出部通过对所述第二联接部分的上表面进行填缝而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壳体包括覆盖所述第一联接部分的上表面的另一个侧部的第二突出部,并且
所述第二突出部通过对所述第二联接部分的上表面进行填缝而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第一联接部分和所述第二联接部分中的任一者包括第一联接突出部,并且
所述第一联接部分和所述第二联接部分中的另一者包括第二联接凹槽,所述第一联接突出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联接凹槽中。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定子芯包括形成在外周向表面上的至少一个第一导引部分,并且
所述壳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导引部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导引部分形成在内周向表面上并联接至所述第一导引部分。
CN202080092023.3A 2020-01-06 2020-12-18 马达 Pending CN11493069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001506 2020-01-06
KR1020200001506A KR20210088269A (ko) 2020-01-06 2020-01-06 모터
KR10-2020-0004472 2020-01-13
KR1020200004472A KR20210090995A (ko) 2020-01-13 2020-01-13 모터
PCT/KR2020/018674 WO2021141276A1 (ko) 2020-01-06 2020-12-18 모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30691A true CN114930691A (zh) 2022-08-19

Family

ID=76787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92023.3A Pending CN114930691A (zh) 2020-01-06 2020-12-18 马达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06497A1 (zh)
EP (1) EP4089889A4 (zh)
JP (1) JP2023509725A (zh)
CN (1) CN114930691A (zh)
WO (1) WO202114127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80118Y1 (ko) * 1999-06-24 2002-06-29 권오준 자동차용 디씨 모터의 감속 하우징조립체 조립구조
JP4783012B2 (ja) * 2004-12-28 2011-09-28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用モ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65483B2 (ja) * 2009-04-09 2013-12-11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KR200456092Y1 (ko) * 2010-03-02 2011-10-11 계양전기 주식회사 브러쉬리스 모터용 버스바 장치
KR20140039345A (ko) * 2012-09-17 2014-04-0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모터 하우징과 고정자의 결합 구조체
JP6098920B2 (ja) * 2012-10-19 2017-03-22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ユニットおよびモータ
KR102190817B1 (ko) * 2014-01-16 2020-12-14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모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917961B1 (ko) * 2017-09-26 2018-11-13 (주)타마스 볼 스크류 타입의 전자 브레이크 모터 구조체
KR102437465B1 (ko) * 2017-10-31 2022-08-2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버스바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89889A4 (en) 2023-07-12
EP4089889A1 (en) 2022-11-16
JP2023509725A (ja) 2023-03-09
US20230006497A1 (en) 2023-01-05
WO2021141276A1 (ko) 2021-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71495B2 (en) Armature and motor
JP5109577B2 (ja) 回転電機および絶縁部材
JP4785852B2 (ja) 電動モータ
KR20170122486A (ko) 파워 터미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CN109643926B (zh) 绕组固定结构体和电动机
CN114930691A (zh) 马达
US20200295609A1 (en) Rotor and motor having same
US10873237B2 (en) Motor
JP7405089B2 (ja) モータ
WO2017170296A1 (ja) モータ及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KR20220067059A (ko) 모터
US20230125238A1 (en) Motor
CN110581620A (zh) 电刷组件、包含该电刷组件的电机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KR20210088269A (ko) 모터
US10873238B2 (en) Motor
CN111130246B (zh) 转子、定子以及马达
JP7351015B2 (ja)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および回転電機
EP4135167A1 (en) Motor
US20230037924A1 (en) Mo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tator provided in motor
KR20210090995A (ko) 모터
KR20220130969A (ko) 모터
JP2017127103A (ja) 電動機用ステータ
KR20230083621A (ko) 모터
KR20210129912A (ko) 모터
KR20210112753A (ko) 로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