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033C - 搭扣式紧固物的母搭接件 - Google Patents

搭扣式紧固物的母搭接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033C
CN1149033C CNB961908165A CN96190816A CN1149033C CN 1149033 C CN1149033 C CN 1149033C CN B961908165 A CNB961908165 A CN B961908165A CN 96190816 A CN96190816 A CN 96190816A CN 1149033 C CN1149033 C CN 114903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pile
double jersey
bridge piece
fast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619081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149A (zh
Inventor
山口俊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rar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rar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rar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rar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91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1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03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03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8/00Fasteners of the touch-and-close type; Making such faste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10Slide fasteners with a one-piece interlocking member on each stringer ta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8/00Fasteners of the touch-and-close type; Making such fasteners
    • A44B18/0023Woven or knitted fasteners
    • A44B18/0034Female or loop el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02Pile fabrics or articles having similar surface feature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1/00Wearing apparel
    • D10B2501/06Details of garments
    • D10B2501/063Fasteners
    • D10B2501/0632Fasteners of the touch-and-close type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5/00Industrial
    • D10B2505/08Upholstery, mattresse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5/00Industrial
    • D10B2505/12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27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including readily dissociable fastener having numerous, protruding, unitary filaments randomly interlocking with, and simultaneously moving towards, mating structure [e.g., hook-loop type fastener]
    • Y10T24/2733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including readily dissociable fastener having numerous, protruding, unitary filaments randomly interlocking with, and simultaneously moving towards, mating structure [e.g., hook-loop type fastener] having filaments formed from continuous element interwoven or knitted into distinct, mounting surface fabr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Slide Fasteners, Snap Fasteners, And Hook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由双面针织物制成的搭扣式紧固物的母搭接件,其中,一种绒头被设置在该双面针织物的A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内。该绒头包含一种卷曲纱线,其卷曲率(K1)不大于15%,构成该纱线的长丝的单纤维纤度不小于3旦;仅仅在A侧面上,该纱线与构成该双面针织物B侧的纱线针织在一起。

Description

搭扣式紧固物的母搭接件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搭扣式紧固物的母搭接件,它是由双面针织物构成的,它可以用在座椅的外侧材料上,以满足内装饰的需要,其紧固功能及缓冲功能皆是由该搭扣式紧固物的母搭接件提供的。具体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双面针织物构成的搭扣式紧固物中的母搭接件,它可以用作一种循环使用的材料,该搭扣式紧固物的母搭接件是由单一材料制成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一些在汽车及飞机座椅中使用的布料,一些在办公室使用的椅子的罩布,或者在汽车座椅中使用的头枕罩都是被紧固在一个安装在一基底材料上的公紧固件上的。在传统情况下,其紧固功能都是这样实现的:将一种带有线圈的无纺织物或特里科经编织物叠置或缝合到外侧材料主体部的反面,所述的带线圈织物,其功能相当于一种母搭扣紧固件。当将外侧材料连接到汽车或飞机座椅或办公室座椅的主体材料上时,从效率的观点考虑,上述传统式外侧材料的使用可以令人满意。此外,上述传统式外侧材料可以合适地配置在座位上,座位的表面一般是曲面的,与座位相配的上述传统式外侧材料一旦被安装上之后,座椅可以很舒适地使用。另外,对于以上情形来说,必须采用叠置或类似的方式将外侧材料与一种具有紧固功能的材料连为一体。这样,外侧材料的成本就提高了。为了使外侧材料具有一定的缓冲性能,或者为了保持外侧材料的形状稳定性,在有些情况下,在将无纺织物或类似物叠置之前,先将发泡的聚氨酯橡胶叠置在外侧材料的反面。在上述情况下,其制造工艺就变得复杂化了,成本也就提高了。
具有上述叠置结构的传统式外侧材料是由不同类型的材料组成的。在拆卸过程中,必须对这些材料进行分离和区分,所以不易用作循环使用的材料。当今,在该外侧材料被用过之后,都要将其送入纤维撕碎机,并作回收处理。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式外侧材料的上述难题。也就是说,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搭扣式紧固物的母搭接件,它包括:一种外侧材料,它不必经历如同叠置之类的复杂工艺;以及双面针织物,其表面是专门设计的,其反面具有很强的紧固功能,借助于该功能可以将其牢牢地紧固在钩形的紧固元件上。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搭扣式紧固物的母搭接件,它包括:一种外侧材料,即使将它重复多次连接到钩形紧固件上,然后再将其分离开,或经历长时间的使用,也很少会发生位移;以及双面针织物,其外侧材料的表面设计不受任何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人发现了以下的事实。
(1)使一侧的纱线具有绒头或线圈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2)对于绒头纱或线圈纱的组织来说,它们仅仅存在于一侧是非常重要的。
发明的公开
下面首先对发明第一个方案进行说明。一种由双面针织物制成的搭扣式紧固物的母搭接件,其特征在于:在该双面针织物的侧面A至少一部分上设有绒头;该绒头含有下列第一种纱线或第二种纱线;组成该纱线的长丝单纤维纤度不小于3旦;而且仅仅在侧面A上,该纱线与组成该双面针织物的B侧面的纱线针织在一起;所述的:
第一种纱线:卷曲纱线,其卷曲率(K1)不大于15%;
第二种纱线:由卷曲长丝与未卷曲长丝组成的混合纱。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案是一种由双面针织物制成的搭扣式紧固物的母搭接件,其特征在于:将下列第三种纱线设置在该双面针织物的A侧;构成该纱线的长丝单纤维纤度不小于3旦;而且仅仅在A侧,该纱线与构成该双面针织物B侧的纱线针织在一起;所述的:
第三种纱线:具有环形线圈的纱线,其高度为1-3mm。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案的搭扣式紧固件的母搭接件,其特征在于该双面针织物的A侧上立起的纱线是以绒头的形式立起的。
本发明的第四个方案是一种座位用的外侧材料,其特征在于它是由这样的搭扣式紧固物的母搭接件制成的:即
一种由双面针织物制成的搭扣式紧固物的母搭接件,其特征在于:在该双面针织物的侧面A至少一部分上设有绒头;该绒头含有下列第一种纱线或第二种纱线;组成该纱线的长丝单纤维纤度不小于3旦;而且仅仅在侧面A上,该纱线与组成该双面针织物的B侧面的纱线针织在一起;所述的:
第一种纱线:卷曲纱线,其卷曲率(K1)不大于15%;
第二种纱线:由卷曲长丝与未卷曲长丝组成的混合纱。
或一种由双面针织物制成的搭扣式紧固物的母搭接件,其特征在于:将下列第三种纱线设置在该双面针织物的A侧;构成该纱线的长丝单纤维纤度不小于3旦;而且仅仅在A侧,该纱线与构成该双面针织物B侧的纱线针织在一起;所述的:
第三种纱线:具有环形线圈的纱线,其高度为1-3mm。
本发明的第五个方案是一种座位,其特征在于其外侧材料是这样一种座位用的外侧材料,其特征在于它是由这样的搭扣式紧固物的母搭接件制成的:即
一种由双面针织物制成的搭扣式紧固物的母搭接件,其特征在于:在该双面针织物的侧面A至少一部分上设有绒头;该绒头含有下列第一种纱线或第二种纱线;组成该纱线的长丝单纤维纤度不小于3旦;而且仅仅在侧面A上,该纱线与组成该双面针织物的B侧面的纱线针织在一起;所述的:
第一种纱线:卷曲纱线,其卷曲率(K1)不大于15%;
第二种纱线:由卷曲长丝与未卷曲长丝组成的混合纱。
或一种由双面针织物制成的搭扣式紧固物的母搭接件,其特征在于:将下列第三种纱线设置在该双面针织物的A侧;构成该纱线的长丝单纤维纤度不小于3旦;而且仅仅在A侧,该纱线与构成该双面针织物B侧的纱线针织在一起;所述的:
第三种纱线:具有环形线圈的纱线,其高度为1-3mm。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双面针织物的一个垂直剖面图,它组成了本发明的搭扣紧固物中的母搭接件,其中标号1表示一根绒头纱;标号2为一根面纱;标号3为一根连接纱线。
图2和3是一种具有环形线圈4的纱线的侧视图,它们用于制造本发明搭扣紧固件的母搭接件。
图4至8是用于制造本发明搭扣紧固物的母搭接件的双面针织物的针织图,其中标号5为针筒针床,标号6为针盘针床,标号7为底线,标号8为绒头线圈,标号9为水溶性纱线。
实施发明的最优形式
在发明第一方案中,重要的一点在于:绒头存在于该搭扣紧固物中母搭接件A侧中的整个表面或局部表面。图1表示了具有第一方案中绒头结构的双面针织物的一个实例。在图1中,标号1表示了一根绒头纱线。这些绒头纱线组合成一体,其功能是相当于一个缓冲层,并可以紧固到钩形的紧固元件上。标号2表示一根面纱,例如,若干根面纱构成座布的B侧面,该面与人体相接触。标号3表示一根连接纱线。该连接纱线组成了B侧面并与A侧面相连接。这些连接纱线3的功能是固定绒头纱线1。
在该实施例中,绒头所在的双面针织物的A侧可构成该双面针织物的正面或者反面,但是,该绒头最好由该双面针织物底侧的纱线针织而成。
本发明的双面针织物最好用作一种座布。与具有紧固功能的A侧相对的B侧可以是素色的,但是,最好使B侧带有一种花型,例如一种针织花型或者一种印刷在该素色织物表面的花型。此时,如果该花型是通过一种圆针织机的提花装置制成的,则在该针织机针筒侧的一侧用于B侧,而该针织机针盘侧的一侧用于A侧,在该侧,具有紧固作用的绒头纱以及具有环形线圈的纱线可以适当地进行排列。
这时,重要的一点是仅仅在A侧,绒头纱的纱线或具有环形线圈的纱线与构成B侧(该表面是适当设计的)的纱线相互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重要的是在B侧不存在上述二种纱线的线迹结合。其原因说明如下。当绒头纱或具有环形线圈的纱线在B侧被针织成一定组织时,当它们被用作一种座布或者将其连接到钩形紧固件上或从中取下时,由于受到各种作用力,这些线圈就会移动。结果,精心设计的B侧,其外观就会受到影响。
本发明的搭扣式紧固物的母搭接件需要具有内部的装饰效果。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当它们被用于或被固定于一搭扣式紧固物的公搭接件上时,不允许该母搭接件的外观发生变化。
该绒头可以存在于双面针织物一侧的至少一部分中,然而,如果考虑到绒头纱与该搭扣式紧固物的公搭接件中钩形紧固件之间的紧固力时,在一侧中,每平方厘米绒头纱的数量应当不少于30个。
在本发明的双面针织物中,通过连接纱将A侧和B侧组合成一体。由于其缓冲能力可以通过调节针筒边缘的高度,使之高于正常作业时的高度而得以加强,即将针筒口的高度调高3~7mm,即使纱线的绒头被紧固在粗硬的紧固件上,该双面针织物的外表面也不会受到影响,所以当它们被用作座布时,这种双面针织物的感觉是相当不错的。
为了将搭扣式紧固物的母搭接件紧固到针织物的钩形紧固件上,对于针织物来说,仅仅使用母搭接件的一侧具有纱线绒头或者毛状的环形线圈是不够的。为了将该搭扣式紧固物的母搭接件紧固到其公搭接件上,对形成纱线绒头及线圈的长丝的形状进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重要的是组成能够被紧固到钩形紧固件上的绒头的纱线必须是下列三种的一种:
第一种纱线:卷曲纱,其卷曲率(K1)不大于15%。
第二种纱线:由卷曲长丝与未卷曲长丝组成的混合纱。
第三种纱线:具有环形线圈的纱线,其线圈高度为1~3mm。
在使用第三种纱线时,如果后面所述的纱线存在于A侧,则绒头不必拉起。
第一种纱线至第三种纱线中不少于二种的纱线可被用来组合制造该双面针织物。
在使用上述第一种卷曲纱的情况下,其卷曲率(K1)不大于15%,该卷曲率低于通常的假捻纱,这是本发明的一个特征。钩形紧固件可以很容易地进入这种具有低卷曲率的卷曲长丝之间,所以该紧固件可以被更牢地紧固到卷曲长丝上。
如果采用高卷曲率的卷曲纱作为绒头纱线,在该针织物的染色或后整理过程中,该卷曲纱将会缠结并堆集起来。这样,就使该紧固件很难进入卷曲长丝之间。结果,其紧固性能将会受到影响,或者该紧固件完全不能紧固到卷曲长丝上。出于这种原因,最好能通过热定型的方式,将卷曲纱的卷曲率预先降低到一个预定的数值。为了降低卷曲率,假捻时热定型的温度应调整到比正常热定型温度低20~100℃。也可以采用减少假捻数量的方式。
如果采用未卷曲的纱线或者卷曲率非常低的纱线来形成绒头,则所形成的绒头将不会垂直于该针织物的表面。这样,绒头就不能被以良好的状态紧固在钩形的紧固件上。所以卷曲率的值最好维持在不低于2%的水平。
上述第二种纱线是由卷曲长丝与未卷曲长丝组成的混合纱,这些不同的长丝经历了喷气缠结处理,此时,它们将不会形成环形线圈,而是相互缠结在一起。
图2和3表示了一种模型,其中对上述第三种纱线,即具有环形线圈的纱线进行了描述。图2所示的纱线具有环形线圈,其高度为1~3mm,它们从纱线的一侧立起,它们是一种经喷气处理的纱线,一般被称为塔斯纶变形纱。图3所示的纱线是采用下述方法获得的,在经收缩变形的混合纱线经历过低张力下的热处理之后,对不少于2根的纱线进行并捻。
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法来制造上述图2所示的喷气处理纱。将用作表皮纱的复丝和其他复丝送入喷气嘴,并将空气送入喷嘴。此时,复丝被混合并相互缠结。当超喂比增加时,环形线圈的尺寸和数量就会增大。由于空气缠结作用,这些环形线圈的端部会受到限制。这样,当它们被紧固到搭扣式紧固物的公搭接件上时,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重要的是空气缠结应满足以下情况。当表层纱的超喂比低于30%时。环形线圈的尺寸和数量不够充分,从紧固表面立起的线圈的数量也将减少。这样就无法提供一种足够大的紧固力。如果喷气变形处理时空气压力低于3.0kg/cm2,纱线也不能充分缠结,绒圈的端部被释放或者无法形成环形的线圈。OF≥30
                    AP≥3.0
此处OF是表皮纱的超喂比,AP是喷气变形处理的空气压力(kg/cm2)。
就组成图2所示的该喷气变形纱的芯层纱线而言,其强伸度以及单纤维纤度都无特别要求。但是,如果单纤维纤度过高,在喷气变形过程中,它将难以形成缠结部分,而且即使缠结部分形成了,当它们与钩形紧固件发生连接和脱离时,也很容易被破坏。所以,为了提高缠结部分的强度,用作芯纱的长丝的单纤维纤度最好小于3旦,而构成表皮层的长丝其单纤维纤度却不小于3旦。
对芯层纱线的超喂比没有特殊要求,但是,芯层纱线的超喂比与表皮层纱线的超喂比之差最好为50~100%,因为此时所形成的环形线圈可以很顺利地紧固到钩形紧固件上。
可按照如下的方法来制造图3所示的具有环形线圈的纱线。采用二种或多种类型的复丝,其煮沸收缩率之差应不低于30%,将其送入空气喷嘴中,并使空气射入喷嘴,使这些复丝进行混合,随后再对纱线进行热处理,至少有二根这样经过热处理的纱线被进行并捻。采用这种方法,就可以制得图3所示的具有环形线圈的纱线。
在空气缠绕的过程中,不必将煮沸收缩率较低的纱线的超喂比调整到高数值,将其超喂比调整到相同的数值可能比较好。其原因在下面说明。在随后的热处理中,将采用一种低张力的连续绞丝式热定型机,其处理环境为干态180℃,也可以采用假编法,在湿态130℃进行处理。因此,如果纱线中的线圈在热定型之前就形成,往往会妨碍其加工性能。当煮沸收缩率的差不小于30%时,有可能获得所期望的环形线圈。对热处理后的纱线进行并捻的目的是使纱线变圆,并使环形线圈甚至在针编弧上垂直于针织物,对热处理后的纱线进行并捻的另一个目的当该环形线圈与钩形紧固件发生连接和脱离时,防止线圈受到破坏。
以下的问题也很重要。在针织过程中,针织物中针编弧所受到的张力要大于沉降弧所受的张力。这样,如果仅仅采用单根热处理纱线,在针织过程中所形成的环形线圈将会伸长。所以,环形线圈会消失,使线圈不能被用于紧固的目的。当环形线圈的尺寸过大时,上述问题也会发生。如果对至少二根热处理纱线进行并捻,在针织过程中所受到的张力被分散了,从而可以使环形线圈的形状得以维持。
环形线圈的尺寸取决于收缩率,空气压力以及加工速度。空气压力最好调整到3kg/cm2或大于该值。在上述情况下,所获得的缠结物的数量有可能不小于100个/m。
上述第一种和第二种纱线通常被用作绒头纱,它们垂直于针织表面而立起,而上述第三种纱线既可以被用作垂直于针织表面立起的绒头纱,也可以被用作普通的针织纱。
然而,对于上述图2所示的空气缠绕纱来说,当环形线圈的尺寸超过3mm,而其数量又不少于300个/10cm时,在纱线的制造过程中,纱线的稳定性会降低,而且在针织过程中会使解舒受到影响。对于图3所示的的并捻纱来说,在收缩处理之后,其使用性能并不好。
考虑到紧固性能,当环形线圈的尺寸超过3mm,而其数量又不少于300个/10cm时,只要该线圈是用作垂直针织表面立起的绒头纱的,就可以获得足够高的紧固性能。但是,如果该线圈被用作普通组织,其紧固性能会降低。其原因说明如下。当环形线圈的尺寸超过3mm,在组织的针编弧侧,以绒头形式存在的线圈数量将明显降低。结果,将导致紧固性能的下降及紧固力的降低。当环形线圈的尺寸为1-3mm,其数量不大于100个/10cm时,在组织的针编弧侧,将有大量的毛发状的环形线圈存在,这时,它们有可能提供足够高的紧固性能。
另外,为了提高该绒头对钩形紧固件的紧固性能,构成该纱线的长丝其单纤维的纤度必须为3旦或更高。如果长丝的单纤维纤度小于3旦,当长丝与钩形紧固件反复结合与脱离时,一部分长丝将会发生断离。这样,其剥离强度会降低,也就不可能提供足够高的紧固力。
如果单丝纤度低于3旦,作为表征其疲劳参数的一项物理性能,即压缩疲劳性能将会受损,钩形紧固件的手感会变得很粗很硬,同时,外侧材料也将受到钩形紧固件的粗糙、坚硬性能的影响。
另一方面,如果单纤维纤度超过40旦,即纤度基本上在单丝纱线的范围内的时候,纱线的刚性也提高了。因此,对于第一种纱线来说,并不存在直立的绒头,所以它们也不能被充分地紧固在钩子上。而对于第二、三种纱线来说,它们不能被空气流在良好的状态下进行混合,其某些部分不能被混合。
有三种方法可以制造本发明的双面针织物。
在第一种方法中,绒头在针织过程中形成。采用该方法时,使用了一台带有开闭一个与织针相连的针舌的装置的针织机,按照图4所示的针织图形进行织造。
在图4中,标号5是针筒针床,标号6是针盘针床,在该针织图形中,底线7是在针筒针床上织出的,而绒头线圈8在被针床保持的同时,还被针筒针中保持该针织物的底线7的那根针保持。这是防止绒头线圈8脱出的必要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根据这一组织构形,格子花被织在针筒一侧。在图4中,F下所标示的数字表示的是针织组织的顺序。F6和F7所表示的针织组织是以形成绒头的方法为特征的部分。在步骤F6中,纱线还未喂入时,与步骤F1中位于针盘针床的钩子中的纱线相连的织针通过针织三角而被升至针织位置,纱线发生脱圈(退圈)。在步骤F7中,在步骤F6中关闭的针盘针的针舌被开舌装置打开(开舌)。按照这种方式,对该组织进行重复。
第二种方式是以这样一种方式进行的,即对所获得的针织物进行后处理。该方法将在下面作特别说明。在图5所示的针织过程中,在结构中使用了一种水溶性纤维,例如水溶性维尼纶,然后在一预定的溶解温度下对该针织物进行溶解,从而获得绒头。
在图5中,构成绒头线圈的纱线9是在步骤F3喂入口,作为形成该绒头方法特征的水溶性纤维10在步骤F6中喂入。
第三种方法不同于上述二种方法。根据第三种方法,绒头线圈并不构成针织物,但是从其表面直立起环形线圈的纱线被进行针织,这样,在该针织物的表面就形成了一个具有环形线圈的薄层。采用该方法可能出现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在线圈形成的同时,线圈的薄层被织成,另一种情形是,利用一种起毛装置将线圈从针织物上刮起。
图6所表示的组织很容易进行起毛。
上述二种针织方法各具优缺点,第一种方法的针织效率要低于第二种方法,因为依照第一种方法喂入纱线的进线路数增加了。此外,根据第一种方法,存在着开闭针舌的作业趋于恶化的倾向。因此,第一种方法的缺点是针织物的质量难以稳定。
为了强化对针织物的设计,可以考虑采用电脑针织机,以形成一种提花织纹。因为提花织纹是形成在针织机的针筒针床侧,如同图4所示的那样,在针筒针的一侧,有一根纱线被织入,所以该绒头线圈可以被固定住,而且绒头纱线不会脱出。绒头纱线所存在的表面必须作适当的设计,当钩形紧固件与绒头进行结合和脱离时,各种作用力都作用在该表面上。出于以上原因,存在着表面设计被破坏的可能性。
第二种方法的缺点是绒头线圈的高度很难调整,而且当水溶性纤维被溶解去除以形成绒头时,该针织物会被拉长。为了解决上述针织物易于伸长的问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以图5为例,在针筒针床一侧织出1×1的组织的线圈长度被设定成比针盘全部针织组织的长度短20~40%。或者可以使用一种含有长丝的纱线,该长丝的收缩率不小于30%,用它来在针筒针床一侧织出1×1的组织。
采用这种方式,如图7所示,可以通过双面针织机在某一侧织出一种一般的绒头织物。这相当于沉降绒头针织物或双反面(pole)针织物。然而,如同前面在第一种方法中所述的那样,图7所示的针织物是这样织成的,即固定绒头纱线的纱就织在针筒针床一侧。因此,当钩形紧固件与绒头结合及脱离时,位于针筒表面的线迹就会发生变形。
沉降绒头针织物经常被用来作为汽车的座布,而绒头一侧被用作座面,在此情况下,绒头线圈被部分切除或所有的露出绒头线圈都被切除。采用相同的方式,双反面针织物被用作座布时,在其表面印有一种花型,此时,全部露出绒头线圈都被切除。但是,沉降绒头针织物不能按下述方法使用。将一种花型印在沉降绒头针织物中与绒头线圈侧相反的表面上,然后,将该绒头线圈表面用作一个与钩形紧固件相结合的紧固件。这样,该针织物被用作汽车的座布时,其紧固功能与缓冲性能就被统一起来了。
沉降针织物不能按上述方法使用的原因如下。由于绒头线圈是以线迹的形式存在于绒头线圈侧的反面,当紧固过程中线迹线圈移动时,其设计表面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绒头针织物不同于沉降绒头针织物,即使双反面针织物被用作汽车座布,设计表面的质量也很少被破坏。所以,从双反面针织物的性能考虑,它可以被用作座椅用布。但是,在绒头线圈表面的反面,即用作印花表面的面上存在着凹凸,由于该凹凸,该表面不一定适合作为印花表面。
为了将针织物用于本发明的座椅外层材料,在座椅使用过程中,埋置在座位基底材料中的钩形紧固件必须很容易紧固到该针织物的绒头线圈上,而且座位表面的设计不应受到影响。出于上述原因,作为制造具有绒头线圈的针织物的针织方法来说,最好采用上述的第二种方法。
采用上述方法制造的本发明的搭扣式紧固物的母搭接件可以紧固到各种不同形状的钩形紧固件上。例如,紧固件的具体形状可以是箭头形的,双阶箭头形的,带肋箭头形的,钩形的以及多阶钩形的。为了提高其紧固性能,最好采用一种箭头形紧固件,例如箭头、双阶箭头形以及带肋箭头形的。作为可用的紧固件的一个实例,它具有一种如同KMFastener Rail的形状,后者为可乐丽公司生产的一种产品名称。
关于紧固件的尺寸,其高度最好为1~3mm,箭头部的最大宽度为0.7~2mm,元件的密度为40~300个/cm2
当本发明的搭扣式紧固件的母搭接件被紧固到带有紧固件的底部元件上时,其紧固强度不小于1.3kg/cm2(剪切强度)。此外,其紧固强度还应不小于500g/cm(剥离强度)。由于本发明的搭扣式紧固物的母搭接件具有很高的紧固性能,在该母搭接件被紧固到紧固元件上之后,即使外侧材料受到各种作用力时,该外侧材料也不会发生位移。此外,即使该紧固物被重复不断地分离,其外侧材料也不会受到影响。
(实施例)
以下将结合一个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其中,该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物理性能是通过以下的方法测定的。
(1)卷曲率:
用摇纱机对纱线进行卷绕,可获得一绞5000旦的纱,将10g的负荷加在该绞纱下端的中心处。该绞纱上部的中心处被固定住。在施加0.01g/d负荷的条件下,将纱线置于90℃的热水中处理30分钟。撤掉负荷,将纱线置于室温下干燥。其后,再加上10g的负荷,将纱线置于上述状态5分钟,然后对纱线的长度进行测定。测出的长度为L1(mm)。按下来再施加1kg的负荷,将纱线置于上述状态30秒钟,然后测定纱线长度。测出的长度为L2(mm)。通过以下的公式计算出卷曲率。
K1(%)={(L2-L1)/L2}×100
(2)紧固强度
JIS L-3416
对于该搭扣式紧固物的钩形表面来说,可以采用KM Fastener RailX 6320-3(由可乐丽公司制造)。该产品的详细情况说明如下。该紧固件的形状为二阶箭头形。其紧固件的密度为44个/cm2。紧固件的高度约为1.5mm。紧固件的厚度约为0.6mm。箭头处的最大宽度为1mm。
(3)环形线圈的数量
采用TORE工程公司生产的DT-201型毛羽测定器,对于从纱线中心处算起,超过一预定长度的纤维的数量进行计算,得出环形线圈的数量。从纱线的中心处算起,超过1mm长度的纤维其数量为H0,与之类似,超过3mm的为H1。则高度为1~3mm的环形线圈的数量为
H=(H0-H1)/2
(4)压缩疲劳性能
JIS L-1021
实施例和对比例的针织情况取决于以下条件:
针织条件:
采用30英寸14号的圆形双面针织机,通过三角的配合,制成如图8所示的针织结构。在每个实施例和对比例中,采用相同的组织分别制出了二种不同类型的针织物,并对之进行评价,也就是说,所评价的针织物,其一个侧面中具有紧固功能的纱线作为直立的绒头。同时,还对这样一种针织物进行评价,在该针织物中,具有紧固功能的纱线是排布在同一个表面内的,即该针织物并不存在直立部分。
对于具有紧固功能的纱线从针织物的一侧作为绒头一样立起的组织构形来说,它相当于一种绒头组织。为了生产出具有这种组织的双面针织物,在第6号纱线入口处使用了28旦的水溶性维尼纶纱线。在针织之后,将该针织物置于70℃的温水中进行处理,将其中的水溶性维尼纶纱溶解去除。这样,绒头使直立起来了。在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都采用了这一工艺。
对于具有紧固功能的纱线排布在同一表面内的组织构形来说,其针织物相当于一种无绒头组织。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第6号纱线入口处喂入50/36的聚酯长丝。这一工艺在各实施例及对比例中也是共同采用的。
在纱线入口1,2,4及5处喂入的纱线如下所述。将由聚酯长丝组成的二股假捻纱SD 150/48以及煮沸收缩率为40%的聚酯长丝SD100/36从交缠口处喂入。在超喂比为3%,空气压力为1.5kg/cm2的状态下对之进行交缠。采用上述的方法可以制得400旦的加工纱线,以供使用。在各种施例及在此例中普遍采用该工艺。
在第3号纱线入口处使用的纱线改为该双面针织物中的直立纱线,或者改为非绒头组织,使之具备紧固功能。在该纱线入口处使用的纱线的详细情况将作以下说明。
实施例1(在纱线入口处3使用的纱线)
按照表1所示的条件对聚酯长丝的拉伸纱线350/48进行假捻处理,所获得的加工纱,其K1值为25%。进而,在130℃×10分钟的条件下对该加工纱用真空定型机进行定型处理。这样,便制得K1值为4%的加工纱线。
表1
假捻的数量 第一加热温度 第二加热温度
Z 1600T/W 200℃ 180℃
实施例2(在纱线入口处3使用的纱线)
对聚酯长丝拉伸纱线200/48,以及由聚酯长丝150/32组成的,其K1值为25%的二步加热假捻纱作交缠处理,其空气压力为3.0kg/cm2。这样,便可获得缠结部位的数量为112个/m的空气混合纱。
实施例3(在纱线入口处3使用的纱线)
采用聚酯长丝拉伸纱线100/20作为表皮纱线,在超喂比为70%的条件下将其喂入空气喷嘴内,采用聚酯长丝拉伸纱线150/72作为芯层纱线,在超喂比为10%的条件下将其喂入空气喷嘴内,并在4.5kg/cm2的空气压力下对之进行处理。在如此获得的塔斯纶纱的表面,将存在一些环形的线圈,其尺寸为1~3mm,其数量为70个/10cm。
实施例4(在纱线入口处3使用的纱线)
将煮沸收缩率为35%的聚酯长丝拉伸纱线100/36以及煮沸收缩率为6%的聚酯长丝低卷曲假捻纱150/32(K1为15%),在空气压力为3.0kg/cm2的条件下作空气混合处理。这样所获得的空气混合纱,其缠结部分的数量为120个/m。采用12号圆形针织机将这样制得的纱线织成筒状,并在130℃×1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处理。该纱线被按照Z 50T/M的规格进行排列和并捻。
对比例1(在纱线喂入口3处使用的纱)
所采用的纱线如同实施例1中所使用的聚酯长丝拉伸纱350/48。
对比例2(在纱线喂入口3处使用的纱)
采用实施例1中使用的聚酯长丝拉伸纱350/48,对其进行假捻(K1为25%)。
对比例3(在纱线喂入口3处使用的纱)
将聚酯长丝的二步加热假捻纱150/32进行交缠处理,其空气压力为1.5kg/cm2,所获得的空气混合纱线,其缠结部分的数量为112个/m。
对比例4(在纱线喂入口3处使用的纱)
采用聚酯长丝的拉伸纱100/20作为表皮纱,在超喂比为20%的条件下将其送入空气喷嘴,以聚酯长丝的拉伸纱150/72作为芯层纱,在超喂比为7%的条件下将其送入空气喷嘴,在4.5kg/cm2的空气压力下对它们进行处理。在由此获得的塔斯纶纱的表面,将产生环形的线圈,其尺寸为1~3mm,其数量为20个/10cm。
表2表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以及对比例的紧固强度和压缩疲劳性能。从表2中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绒头组织及非绒头组织,可以产生足够高的紧固力。剥离强度对于固定外侧材料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采用对比例中使用的复丝不可能获得足够大的剥离强度。对比例2和3的特点是当重复频率提高时其紧固强度提高了,尽管提高不大。但是,其绒头的量增加了,长丝被切断。
所以,本发明的双面针织物,其紧固功能是整体实现的,其初始紧固强度极佳,在对该搭扣式紧固物作多次重复剥离之后,它仍然能够保持很高的紧固性能。所以,本发明的双面针织物是一种极佳的搭扣式紧固物的母搭接件。
表2
                                       表2
样品评价 组织        剪切强度(Kg/cm2)          剥离强度(g/10mm) 压缩疲劳性能(%)
  第一次   第五次   第一次   第五次
  实施例1     绒头   1.88   1.84   924   873   17.4
    非绒头   0   0   0   0   -
实施例2     绒头   1.74   1.66   639   571   23.5
    非绒头   0   0   0   0   -
  实施例3     绒头   1.81   1.80   822   805   19.6
    非绒头   1.33   1.65   431   472   24.1
  实施例4     绒头   2.10   1.96   951   897   29.4
    非绒头   1.68   1.54   710   670   26.1
  对比例1     绒头   0.78   0.99   96   88   42.0
非绒头 0 0 0 0 -
对比例2     绒头   0.62   1.40   70   84   22.8
    非绒头   0   0   0   0   -
对比例3     绒头   0.33   0.47   64   71   19.5
    非绒头   0   0   0   0   -
对比例4     绒头   1.16   1.12   404   352   37.5
    非绒头   0.19   0.76   88   206   44.9
工业上的可应用性
由本发明的双面针织物所制造的搭扣式紧固物的母搭接件用于座椅布时具有内在的装饰性能,其紧固功能与缓冲功能合为一体。它很容易固定于汽车或飞机的座椅上,以及办公室座椅的罩布上。同时,它对于具有弯曲表面的座位来说,具有良好的适配性。因此,这种搭扣式紧固物的母搭接件作为这些座椅的外侧层材料来说是极为有用的。

Claims (5)

1.一种由双面针织物制成的搭扣式紧固物的母搭接件,其特征在于:在该双面针织物的侧面A至少一部分上设有绒头;该绒头含有下列第一种纱线或第二种纱线;组成该纱线的长丝单纤维纤度不小于3旦;而且仅仅在侧面A上,该纱线与组成该双面针织物的B侧面的纱线针织在一起;所述的:
第一种纱线:卷曲纱线,其卷曲率(K1)不大于15%;
第二种纱线:由卷曲长丝与未卷曲长丝组成的混合纱。
2.一种由双面针织物制成的搭扣式紧固物的母搭接件,其特征在于:将下列第三种纱线设置在该双面针织物的A侧;构成该纱线的长丝单纤维纤度不小于3旦;而且仅仅在A侧,该纱线与构成该双面针织物B侧的纱线针织在一起;所述的:
第三种纱线:具有环形线圈的纱线,其高度为1-3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搭扣式紧固件的母搭接件,其特征在于该双面针织物的A侧上立起的纱线是以绒头的形式立起的。
4.一种座位用的外侧材料,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搭扣式紧固物的母搭接件制成的。
5.一种座位,其特征在于其外侧材料为权利要求4所述的材料。
CNB961908165A 1995-07-26 1996-07-19 搭扣式紧固物的母搭接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903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90331/95 1995-07-26
JP190331/1995 1995-07-26
JP19033195 1995-07-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149A CN1159149A (zh) 1997-09-10
CN1149033C true CN1149033C (zh) 2004-05-12

Family

ID=16256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619081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9033C (zh) 1995-07-26 1996-07-19 搭扣式紧固物的母搭接件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5875526A (zh)
EP (1) EP0783846B1 (zh)
KR (1) KR100235124B1 (zh)
CN (1) CN1149033C (zh)
CA (1) CA2198590A1 (zh)
DE (1) DE69627976T2 (zh)
MY (1) MY117241A (zh)
WO (1) WO199700467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52332A (zh) * 2010-08-06 2013-04-17 3M创新有限公司 钩环扣件的母部件
CN106304837A (zh) * 2014-04-07 2017-01-04 拥抱纺织有限公司 自附接织物及制造自附接织物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69873A1 (fr) 2001-03-03 2002-09-12 Daio Paper Corporation Couche en papier
AU2003270868A1 (en) * 2002-11-27 2004-06-23 Milliken And Company Printed loop fabric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6910353B2 (en) * 2002-11-27 2005-06-28 Milliken & Company Printed loop fabric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7325421B2 (en) * 2002-11-27 2008-02-05 Sasser Michael P Printed loop fabric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7254303B2 (en) * 2004-03-23 2007-08-07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Optical tube assembly having a dry insert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US7426840B2 (en) * 2007-01-04 2008-09-23 Sytz Ronald M Spacer fabric with integral, exposed loops and method of making
JP5384888B2 (ja) * 2008-09-10 2014-01-08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面ファスナ雌材
US20160100850A1 (en) * 2010-10-08 2016-04-14 Shikien Co., Ltd. Tongue cleaner
EP2446840B1 (en) * 2010-10-08 2018-06-27 Shikien Co. ltd. Tongue cleaner
US10368606B2 (en) * 2014-04-15 2019-08-06 Nike, Inc. Resilient knitted component with wave features
CN108265375A (zh) * 2018-04-16 2018-07-10 无锡百和织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滑接触舒适不脱散涤纶带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24116A (en) * 1983-12-09 1986-11-25 Milliken Research Corporation Loop pile warp knit, weft inserted fabric
JPH0235207Y2 (zh) * 1985-10-23 1990-09-25
JPS6285113U (zh) * 1985-11-15 1987-05-30
US4714096A (en) * 1985-12-03 1987-12-22 George C. Moore Co. Elastic fabric provided with a looped gripping surface
AU589770B2 (en) * 1986-06-20 1989-10-19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Fastener assembly with peripheral temporary attachment layer
KR890003510Y1 (ko) * 1986-10-08 1989-05-27 요시다 고오교오 가부시키가이샤 경편성 테이프
JPH0437453Y2 (zh) * 1987-03-24 1992-09-03
JPH04105602A (ja) * 1990-08-24 1992-04-07 Unitika Ltd 面フアスナー雌材
JP2909174B2 (ja) * 1990-09-03 1999-06-23 株式会社クラレ 面ファスナー付き発泡成形体
US5214942A (en) * 1991-06-06 1993-06-01 Guilford Mills, Inc. Loop-type textile fastener fabric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US5267453A (en) * 1991-06-06 1993-12-07 Guilford Mills, Inc. Loop-type textile fastener fabric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52332A (zh) * 2010-08-06 2013-04-17 3M创新有限公司 钩环扣件的母部件
CN103052332B (zh) * 2010-08-06 2018-01-12 3M创新有限公司 钩环扣件的母部件
CN106304837A (zh) * 2014-04-07 2017-01-04 拥抱纺织有限公司 自附接织物及制造自附接织物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198590A1 (en) 1997-02-13
WO1997004679A1 (fr) 1997-02-13
KR970705940A (ko) 1997-11-03
EP0783846B1 (en) 2003-05-07
CN1159149A (zh) 1997-09-10
DE69627976D1 (de) 2003-06-12
EP0783846A1 (en) 1997-07-16
DE69627976T2 (de) 2004-05-19
KR100235124B1 (ko) 1999-12-15
MY117241A (en) 2004-06-30
EP0783846A4 (en) 1998-10-21
US5875526A (en) 1999-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9033C (zh) 搭扣式紧固物的母搭接件
CN1131902C (zh) 起绒织物
JPH08260303A (ja) 二次成形しうる熱安定性化可能な編織布パイル材料
CN1200158C (zh) 含高纱细度纱线的中间衬料用纺织品
US20040168479A1 (en) Highly resilient multifilament yarn and products made therefrom
CN1671316A (zh) 将网格部件安装到用于座椅的座部或靠背的框架上的结构
US5855124A (en) Moldable warp knitted fabric and method of forming a seamless molded fabric portion therefrom
CN101040076A (zh) 通过水润湿显现凹凸的含卷曲纤维织编物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纤维制品
CN1646745A (zh) 具有不同缩率和出色麂装饰效应的变形纱及其制备方法
CN1910312A (zh) 针织短裤的编织方法、针织短裤以及利用横机编织短裤的编织程序
CN1427104A (zh) 用作安全带的带子及其制造方法
CN1107466C (zh) 长统袜
CN1237922C (zh) 无噪音表面紧固元件和紧固件及其制品
CN1187000C (zh) 利用真毛皮或人造毛皮条带的材料和产品
CN1811033A (zh) 长毛绒布帛及其制造方法
US6832419B1 (en) Method of making pile fabric
CN211747284U (zh) 新型编织鞋面
JP2023042301A (ja) 防風用丸編地
CN1265045C (zh) 毛圈针织布及其制作方法和缝纫方法
JP3549675B2 (ja) 面ファスナー雌材
JP3795948B2 (ja) 係合機能を有するシンカ−パイル編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508132B2 (ja) 一体成形仲縮性立毛たて編地の製造法
JP3590487B2 (ja) 係合機能を有するインレイ編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702861B1 (ko) 싱글라셀 방식을 이용한 인조잔디의 제조방법
JP4340447B2 (ja) 座席および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512

Termination date: 2012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