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02004A - 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02004A
CN114902004A CN202080091586.0A CN202080091586A CN114902004A CN 114902004 A CN114902004 A CN 114902004A CN 202080091586 A CN202080091586 A CN 202080091586A CN 114902004 A CN114902004 A CN 1149020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door
temperature
indoor heat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9158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永田龙一
佐藤正典
田代雄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9020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020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45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the air flow rate increasing with an increase of air-current or wind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24F2120/12Position of occupa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Abstract

空调机具备:框体,所述框体形成有吸入空气的吸入口及吹出空气的吹出口;多个热交换器,所述多个热交换器被并联连接,在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多个鼓风机,所述多个鼓风机对多个热交换器分别传送空气;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将多个鼓风机分别控制成不同的转速。

Description

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室内的空气调节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能够进行将两个不同温度的空气同时分吹送出的双温空气调节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2)。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具备上下配置的两个热交换器、连接于两个热交换器之间的膨胀阀、将在上侧的热交换器中通过的空气吹出的背面侧吹出口、以及将在下侧的热交换器中通过的空气吹出的前面侧吹出口的室内机。该室内机通过调整膨胀阀的开度,改变制热运转时的两个热交换器的冷凝温度,由此从背面侧吹出口及前面侧吹出口吹出不同温度的空气。在该情况下,从前面侧吹出口吹出温度相对低的空气,从背面侧吹出口吹出温度相对高的空气。
专利文献2公开了具备左右并列配置的两个热交换器、连接于两个热交换器的分支部位的流量调整阀、将在一方的热交换器中通过的空气吹出的第一吹出口、以及将在另一方的热交换器中通过的空气吹出的第二吹出口的室内机。该室内机通过调整流量调整阀的开度,改变在各个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流量,由此从第一吹出口及第二吹出口吹出不同温度的空气。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25344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8/061188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专利文献1记载的室内机是将上侧的热交换器、膨胀阀、下侧的热交换器依次连接的结构,由此,无法从前面侧吹出口吹出温度相对高的空气,且无法从背面侧吹出口吹出温度相对低的空气。因此,存在空气的分吹范围受到限制,用户的舒适性受损这样的课题。
另外,专利文献2记载的室内机为了实现双温空气调节而需要流量调整阀。因此,存在成本增大且由于热交换器的设置空间减少而使性能下降这样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课题而作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用户的舒适性并抑制性能下降的空调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空调机具备:框体,所述框体形成有吸入空气的吸入口及吹出所述空气的吹出口;多个热交换器,所述多个热交换器被并联连接,在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所述空气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多个鼓风机,所述多个鼓风机对所述多个热交换器分别传送所述空气;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将所述多个鼓风机分别控制成不同的转速。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空调机中,通过将与多个热交换器分别对应的多个鼓风机控制成不同的转速而吹出不同温度的空气,因此能够使用户的舒适性提高,并抑制性能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结构的一例的回路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外观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制冷运转时的室内热交换器的风量与能力的关系的一例的坐标图。
图5是表示制冷运转时的室内热交换器的风量与能力/风量的关系的一例的坐标图。
图6是表示制热运转时的室内热交换器的风量与能力的关系的一例的坐标图。
图7是表示制热运转时的室内热交换器的风量与能力/风量的关系的一例的坐标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外观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功能框图。
图10是表示图9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硬件结构图。
图11是表示图9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另一例的硬件结构图。
图12是表示制冷运转时的两台室内热交换器的风量比与吹出温度差的关系的一例的坐标图。
图13是表示制热运转时的两台室内热交换器的风量比与吹出温度差的关系的一例的坐标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室内机进行的双温空气调节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没有限定为以下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而且,本发明包括以下各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中的能够组合的结构的一切组合。而且,关于各图记载的结构,其形状、大小及配置等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适当变更。而且,在各图中,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的结构是相同或与之相当的结构,这在说明书的全文中通用。而且,关于温度、压力等的高低,不是以与绝对值的关系来特别确定高低等,而是在系统、装置等的状态、动作等中相对地确定。
实施方式1.
对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通过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中循环来进行对象空间的空气调节。
[空调机1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结构的一例的回路图。如图1所示,空调机1由室外机10、室内机20及控制装置30构成。室外机10及室内机20由制冷剂配管连接。
室外机10具备压缩机11、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2、室外热交换器13、膨胀阀14及室外鼓风机15。室内机20具备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以及室内鼓风机22a及22b。在空调机1中,由制冷剂配管依次连接压缩机11、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2、室外热交换器13、膨胀阀14、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由此形成供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
(室外机10)
压缩机11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对吸入的制冷剂进行压缩而形成为高温高压的状态来排出。压缩机11由通过使运转频率变化来控制每单位时间的送出量即容量的变频压缩机构成。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由控制装置30控制。
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2例如为四通阀,通过切换制冷剂流动的方向而进行制冷运转及制热运转的切换。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2在制冷运转时,切换成图1的实线所示的状态,即,将压缩机11的排出侧与室外热交换器13连接。而且,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2在制热运转时,切换成图1的虚线所示的状态,即,将压缩机11的吸入侧与室外热交换器13连接。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2中的流路的切换由控制装置30控制。
室外热交换器13例如为翅片管型的热交换器,在由室外鼓风机15供给的室外空气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室外热交换器13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将制冷剂的热量向室外空气散热而使制冷剂冷凝的冷凝器发挥功能。而且,室外热交换器13在制热运转时,作为使制冷剂蒸发并通过此时的气化热而对室外空气进行冷却的蒸发器发挥功能。
室外鼓风机15由未图示的电动机来驱动,对于室外热交换器13供给室外空气。室外鼓风机15的转速由控制装置30控制。通过控制转速来调整对于室外热交换器13的送风量。
膨胀阀14对制冷剂进行减压而使其膨胀。膨胀阀14例如由电子式膨胀阀等能够进行开度控制的阀构成。膨胀阀14的开度由控制装置30控制。
(室内机20)
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2b分别在由室内鼓风机22a及22b供给的室内空气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由此生成向室内空间供给的制冷用空气或制热用空气。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在制冷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将空调对象空间的空气冷却而进行制冷。而且,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将空调对象空间的空气加热而进行制热。在本实施方式1中,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被并联连接。
室内鼓风机22a及22b由未图示的电动机驱动,分别对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供给空气。室内鼓风机22a及22b的转速由控制装置30控制。通过控制转速来调整对于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的送风量。需要说明的是,在该例中,设置有两个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和与它们对应的两个室内鼓风机22a及22b,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分别设置三个以上。
(控制装置30)
控制装置30对设置于室外机10及室内机20的各部件进行控制。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1中,控制装置30将室内鼓风机22a及22b控制成不同的转速,以使对于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的风量不同。
[室内机20的结构]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外观的一例的立体图。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中,虚线所示的部分表示设置于室内机20的内部的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而且,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上”、“下”、“左”、“右”、“前”及“后”等表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是指从正面侧观察室内机20时的方向。
如图2及图3所示,室内机20具有框体100和配置在框体100内的两台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以及两台室内鼓风机22a及22b,并设置于空调对象空间。
室内机20的框体100具有固定于室内壁面的基台101和在基台101的前表面安装的外观设计板102。在外观设计板102的上表面形成有用于将室内空气向内部吸入的吸入口103。而且,在外观设计板102的下表面形成有向室内吹出空气的吹出口104。
在框体100的内部设有左右并列配置的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和与各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分别对应地并列配置的室内鼓风机22a及22b。而且,在框体100内设有对各室内鼓风机22a及22b分别进行驱动的未图示的电动机。
需要说明的是,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以及室内鼓风机22a及22b的配置并不局限于该例。只要与一个室内热交换器对应的室内鼓风机能够对该室内热交换器供给空气,则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以及室内鼓风机22a及22b可以任意配置。
在吹出口104开闭自如地设置有一对挡板105a及105b,该一对挡板105a及105b对吹出口104进行开闭并发挥作为对吹出的空气的上下方向的风向进行调整的上下风向板的作用。挡板105a及105b例如是左右方向为长度方向的板状构件,配置在吹出口104的左右。挡板105a配置在吹出口104的左侧,挡板105b配置在吹出口104的右侧。需要说明的是,在吹出口104,对吹出的左右方向的风向进行调整的未图示的左右风向板也分开地配置在吹出口104的左右。
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例如由翅片管型热交换器构成,具备空出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翅片和贯穿多个翅片且在内部通过制冷剂的多个传热管。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例如未设置翅片的所谓无翅片热交换器。
室内鼓风机22a及22b在吸入口103的下游侧且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的上游侧配置,例如由螺旋桨式风扇或横流式风扇等构成。
在这样构成的室内机20中,在框体100的内部,大体上形成有右侧风路和左侧风路作为从吸入口103至吹出口104的风路。在左侧风路配置室内热交换器21a及室内鼓风机22a。在右侧风路配置室内热交换器21b及室内鼓风机22b。
因此,在左侧风路流动有通过室内鼓风机22a从吸入口103吸入的空气。并且,来自室内鼓风机22a的空气在室内热交换器21a中通过,由挡板105a及未图示的左右风向板进行风向控制,并从吹出口104吹出。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在左侧风路流动且在室内热交换器21a中通过而吹出的空气”称为“左侧的空气”。
另外,在右侧风路中流动有通过室内鼓风机22b从吸入口103吸入的空气。并且,来自室内鼓风机22b的空气在室内热交换器21b中通过,由挡板105b及未图示的左右风向板进行风向控制,并从吹出口104吹出。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在右侧风路中流动且在室内热交换器21b中通过而吹出的空气”称为“右侧的空气”。
[空调机1的动作]
接下来,参照图1,与制冷剂的流动一起说明这样构成的空调机1的动作。在此,说明空调机1执行制冷运转及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
(制冷运转时)
说明空调机1执行制冷运转的情况。在执行制冷运转的情况下,首先,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2通过控制装置30的控制而被切换成图1的实线所示的状态。即,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2被切换成将压缩机11的排出侧与室外热交换器13连接,并将压缩机11的吸入侧与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连接。
当压缩机11进行驱动时,从压缩机11排出高温高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从压缩机1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2向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室外热交换器13流入。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中,在流入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与由室外鼓风机15供给的室外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由此,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冷凝而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
从室外热交换器13流出的高压的液体制冷剂通过膨胀阀14膨胀,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与低压的液体制冷剂混合的二相状态的制冷剂。二相状态的制冷剂向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分别流入。在室内热交换器21a中,在流入的二相状态的制冷剂与由室内鼓风机22a供给的室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而且,在室内热交换器21b中,在流入的二相状态的制冷剂与由室内鼓风机22b供给的室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由此,二相状态的制冷剂中的液体制冷剂蒸发,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
从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流出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2向压缩机11流入,被压缩而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再次从压缩机11排出。之后,反复进行该循环。
(制热运转时)
说明空调机1执行制热运转的情况。在执行制热运转的情况下,首先,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2通过控制装置30的控制而被切换成图1的虚线所示的状态。即,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2被切换成将压缩机11的排出侧与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连接,将压缩机11的吸入侧与室外热交换器13连接。
当压缩机11进行驱动时,从压缩机11排出高温高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从压缩机1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2向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分别流入。在室内热交换器21a中,在流入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与由室内鼓风机22a供给的室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而且,在室内热交换器21b中,在流入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与由室内鼓风机22b供给的室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由此,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进行冷凝而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
从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流出的高压的液体制冷剂通过膨胀阀14膨胀,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与低压的液体制冷剂混合的二相状态的制冷剂。二相状态的制冷剂向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室外热交换器13流入。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中,在流入的二相状态的制冷剂与由室外鼓风机15供给的室外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由此,二相状态的制冷剂中的液体制冷剂蒸发而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从室外热交换器13流出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2向压缩机11流入,被压缩而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再次从压缩机11排出。之后,反复进行该循环。
[双温空气调节]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进行的双温空气调节。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实施双温空气调节,以使经由室内机20中的两台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吹出的空气的温度不同。以下,说明从空调机1的室内机20吹出的空气的吹出温度的计算方法和双温空气调节时的吹出温度的计算方法。
(空气的吹出温度的计算)
通常,从空调机的室内机吹出的空气的吹出温度基于吸入温度Tairin、室内热交换器的能力、对于室内热交换器的风量来计算。具体而言,吹出温度Tairout基于式(1)及式(2)来计算。式(1)表示制冷运转时的吹出温度Tairout的运算式,式(2)表示制热运转时的吹出温度Tairout的运算式。需要说明的是,在式(1)及式(2)中,“Qc”表示制冷运转时的室内热交换器的能力,“Qh”表示制热运转时的室内热交换器的能力,“Ga”表示对于室内热交换器的风量(空气质量流量),Cp表示空气比热。
Tairout=Tairin-Qc/(Ga×Cp)…(1)
Tairout=Tairin+Qh/(Ga×Cp)…(2)
如式(1)及式(2)所示,吹出温度Tairout由于风量Ga的变化而变化。此时的风量Ga通过使鼓风机的转速变化而变化。即,通过使鼓风机的转速变化而使吹出温度Tairout变化。另一方面,吹出温度Tairout也由于能力Qc及Qh的变化而变化。此时的能力Qc及Qh由于风量Ga的变化而变化。
根据以上的情况,吹出温度Tairout通过使鼓风机的转速变化并使风量Ga变化而变化。
(双温空气调节时的吹出温度的计算)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的室内机20进行的双温空气调节时的吹出温度的计算方法。双温空气调节从一台室内机吹出两个不同温度的空气。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使在设置于室内机20的两台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中分别通过而吹出的空气的温度不同,由此进行双温空气调节。
因此,当在室内机20中进行双温空气调节时,在两台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中分别通过而从室内机20吹出的空气的吹出温度如以下那样计算。需要说明的是,室内热交换器的能力通常在制冷运转时与制热运转时不同,因此吹出温度使用根据运转状态而不同的运算式来计算。
在将室内热交换器21a的吹出温度设为“Tairout1”的情况下,制冷运转时的吹出温度Tairout1基于式(1),由式(3)表示。而且,在将室内热交换器21b的吹出温度设为“Tairout2”的情况下,制冷运转时的吹出温度Tairout2基于式(1),由式(4)表示。需要说明的是,式(3)及式(4)中的各参数所附的“1”表示与室内热交换器21a对应的参数,“2”表示与室内热交换器21b对应的参数。
Tairout1=Tairin1-Qc1/(Ga1×Cp1)…(3)
Tairout2=Tairin2-Qc2/(Ga2×Cp2)…(4)
另外,制热运转时的室内热交换器21a的吹出温度Tairout1基于式(2),由式(5)表示。制热运转时的室内热交换器21b的吹出温度Tairout2基于式(2),由式(6)表示。
Tairout1=Tairin1+Qh1/(Ga1×Cp1)…(5)
Tairout2=Tairin2+Qh2/(Ga2×Cp2)…(6)
如式(3)~式(6)所示,吹出温度Tairout通过使吸入温度Tairin增减基于能力、风量及比热而得到的值来决定。因此,在通过双温空气调节吹出两个不同温度的空气的情况下,只要使基于能力、风量及比热而得到的值各不相同即可。具体而言,控制装置30控制室内鼓风机22a及22b的转速,以使基于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各自的能力、风量及比热而得到的值不同。
图4是表示制冷运转时的室内热交换器的风量与能力的关系的一例的坐标图。图5是表示制冷运转时的室内热交换器的风量与能力/风量的关系的一例的坐标图。图6是表示制热运转时的室内热交换器的风量与能力的关系的一例的坐标图。图7是表示制热运转时的室内热交换器的风量与能力/风量的关系的一例的坐标图。
在图4及图6中,横轴表示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的各自的风量Ga1及Ga2[m3/min]。纵轴表示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的各自的能力Qc1及Qc2[kW]。在图5及图7中,横轴表示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的各自的风量Ga1及Ga2[m3/min]。纵轴表示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的各自的能力/风量即Qc1/Ga1及Qc2/Ga2[kW/(m3/min)]。
另外,图4~图7所示的例子为了便于说明而示出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的合计能力恒定且室内热交换器21b的风量Ga2固定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当如上述那样将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中的任一个的风量Ga1或Ga2固定时,仅通过控制一方的室内热交换器的风量来进行双温空气调节,因此双温空气调节时的风量控制变得容易,从而优选。
在制冷运转时,如图4所示,当室内热交换器21a的风量Ga1下降时,能力Qc1下降。此时,室内热交换器21b的能力Qc2即使在风量Ga2固定的状态下也上升。这是因为,由于室内热交换器21a的风量Ga1发生变化而对于室内热交换器21b的制冷剂流量增加。
具体而言,在从室内鼓风机22a供给的风量Ga1下降的情况下,室内热交换器21a的热交换量下降。当室内热交换器21a的热交换量下降时,在室内热交换器21a中流动的制冷剂的出口过冷却度或出口过热度等出口状态发生变化。
在此,在假定为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中的制冷剂的入口状态相同的情况下,由于在室内机20中制冷剂的出口状态发生变化,因此在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中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瞬时地发生变化。并且,当制冷剂的压力损失发生变化时,制冷剂在室内机20中流动,以使入口及出口处的压力损失成为相等。
其结果是,在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中流动的制冷剂流量发生变化,即使在风量固定的室内热交换器21b中,热交换量也发生变化。因此,在制冷运转时,在室内热交换器21a的风量Ga1下降的情况下,室内热交换器21a的能力Qc1下降,并且室内热交换器21b的能力Qc2上升。
另外,如图5所示,当室内热交换器21a的风量Ga1下降时,能力/风量即Qc1/Ga1上升。另一方面,室内热交换器21b的能力/风量即Qc2/Ga2几乎不变化。
即,在制冷运转时,如果风量下降,则能力及能力/风量上升。因此,在制冷运转时使吹出温度下降的情况下,基于式(3)及式(4),只要以使能力/风量上升的方式进行控制即可,因此只要使室内鼓风机的转速下降以使风量下降即可。
在制热运转时,如图6所示,与制冷运转时同样,如果室内热交换器21a的风量Ga1下降,则能力Qc1下降。此时,室内热交换器21b的能力Qc2即使在风量Ga2固定的状态下也上升。
另外,如图7所示,当室内热交换器21a的风量Ga1下降时,能力/风量即Qc1/Ga1上升。另一方面,室内热交换器21b的能力/风量即Qc2/Ga2虽然由于室内热交换器21b的风量Ga2下降而稍微上升,但是不具有室内热交换器21a的能力/风量即Qc1/Ga1那样的上升量。
即,在制热运转时,与制冷运转时同样,如果风量下降,则能力及能力/风量上升。因此,在制热运转时使吹出温度上升的情况下,基于式(3)及式(4),只要以使能力/风量上升的方式进行控制即可,因此只要使室内鼓风机的转速下降以使风量下降即可。
接下来,说明双温空气调节的具体例。在此,例如在制冷运转中,可考虑以左侧的空气的吹出温度Tairout1与右侧的空气的吹出温度Tairout2的关系成为“Tairout1<Tairout2”的方式决定对于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的风量Ga1及Ga2的情况。
在该情况下,以成为“Tairout1<Tairout2”的方式决定式(3)及式(4)中的各参数。在式(3)及式(4)中,吸入温度Tairin1及Tairin2是从同一吸入口103吸入的空气的温度,因此可以作为同一值进行处理。而且,比热Cp1及Cp2也可以同样地作为大致同一值进行处理。
因此,在制冷运转时,为了成为“Tairout1<Tairout2”而基于式(3)及式(4)导出式(7)的关系。
Qc1/Ga1>Qc2/Ga1…(7)
在此,根据图4可知,如果室内热交换器21a的风量Ga1比对于两台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的风量Ga1及Ga2相同的情况小,则满足式(7)的关系。另一方面,在该例中,将对于室内热交换器21b的风量Ga2固定。因此,室内热交换器21a的风量Ga1只要比室内热交换器21b的风量Ga2小即可。因此,在制冷运转时,为了成为“Tairout1<Tairout2”,控制装置30只要以成为“Ga1<Ga2”的方式控制室内鼓风机22a及22b的转速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成为“Tairout1<Tairout2”的方式控制了室内鼓风机22a及22b的转速的情况下,温度相对低的左侧的风量Ga2比温度相对高的右侧的风量Ga1小。因此,控制装置30优选控制设置于吹出口104的左侧的挡板105a,使空气缩流而提高风速。这是为了使凉爽且强力的空气到达用户。
如以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中,与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分别对应的室内鼓风机22a及22b被控制成不同的转速,由此吹出不同温度的空气。因此,能够使用户的舒适性提高,并抑制性能下降。
另外,以往需要在为了实现双温空气调节而并联连接的多个室内热交换器的分支部位设置流量调整阀,但是在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中,不需要流量调整阀。因此,能够抑制成本并适当地实现双温空气调节。
另外,此时,在空调机1中,优选的是,在存在于空调对象空间的多个人的表面温度差为1℃以上的情况下控制室内鼓风机22a及22b的转速,以使从吹出口104吹出的空气的风量不同。而且,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控制室内鼓风机22a及22b的转速以使风量比成为0.8以下。
在空调机1中,将室内鼓风机22a及22b中的任一方的室内鼓风机的转速固定。由此,仅通过控制一方的室内热交换器的风量来进行双温空气调节,因此在双温空气调节时能够容易控制风量。
实施方式2.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2中,说明根据空调对象空间的状态而自动地执行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双温空气调节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2中,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省略详细说明。
[室内机20的结构]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外观的一例的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8中,虚线所示的部分表示设置在室内机20的内部的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
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2的室内机20与实施方式1同样,具有框体100和配置在框体100内的两台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以及两台室内鼓风机22a及22b,设置于空调对象空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室内机20具有空间温度传感器110。空间温度传感器110例如从外观设计板102下表面突出地设置,检测存在于空调对象空间的内部的人的表面温度。作为空间温度传感器110,例如,使用能够检测空调对象空间内的温度分布的红外线传感器等。
[空调机1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2的控制装置30基于由空间温度传感器110检测到的人的表面温度,将室内鼓风机22a及22b控制成不同的转速以进行双温空气调节。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2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功能框图。如图9所示,控制装置30具备信息取得部31、人体检测部32、温度差计算部33、温度差比较部34、设备控制部35及存储部36。控制装置30由通过执行软件而实现各种功能的微型计算机等运算装置、或者与各种功能对应的电路器件等硬件等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在图9中,仅图示出关于与本实施方式2关连的功能的结构,对除此以外的结构省略图示。
信息取得部31取得由空间温度传感器110检测到的空间温度。空间温度表示空调对象空间整体的温度。人体检测部32基于空间温度,检测空调对象空间内的人。人体检测部32对人的检测通过例如一直以来使用的方法来检测。温度差计算部33计算分别在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中通过而吹出的空气的温度差。
温度差比较部34将通过温度差计算部33计算的温度差与存储于存储部36的设定温度进行比较。而且,温度差比较部34通过比较来判断温度差是否为设定温度以上。设备控制部35基于温度差比较部34的比较结果,对室内鼓风机22a及22b的转速进行控制。存储部36存储在控制装置30的各部中使用的各种信息。在本实施方式2中,存储部36预先存储在温度差比较部34中使用的设定温度。
图10是表示图9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硬件结构图。在控制装置30的各种功能由硬件执行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图9的控制装置30由处理电路41构成。在图9的控制装置30中,信息取得部31、人体检测部32、温度差计算部33、温度差比较部34、设备控制部35及存储部36的各功能由处理电路41实现。
在各功能由硬件执行的情况下,处理电路41相当于例如单一电路、复合电路、程序化的处理器、并行程序化的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它们的组合。控制装置30可以通过处理电路41分别实现信息取得部31、人体检测部32、温度差计算部33、温度差比较部34、设备控制部35及存储部36各部分的功能,也可以通过一个处理电路41实现各部分的功能。
图11是表示图9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另一例的硬件结构图。在控制装置30的各种功能由软件执行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图9的控制装置30由处理器51及存储器52构成。在控制装置30中,通过处理器51及存储器52实现信息取得部31、人体检测部32、温度差计算部33、温度差比较部34、设备控制部35及存储部36的各功能。
在由软件执行各功能的情况下,在控制装置30中,通过软件、固件、或者软件与固件的组合来实现信息取得部31、人体检测部32、温度差计算部33、温度差比较部34、设备控制部35及存储部36的功能。软件及固件被记载为程序,保存在存储器52中。处理器51通过将存储器52存储的程序读出并执行而实现各部分的功能。
作为存储器52,例如,使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闪存器、EPROM(Erasable and Programmable ROM,可擦编程只读存储器)及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and Programmable ROM,电可擦编程只读存储器)等非易失性或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等。而且,作为存储器52,例如,可以使用磁盘、软盘、光盘、CD(Compact Disc,激光唱片)、MD(Mini Disc,迷你光碟)及DVD(DigitalVersatile Disc,数字视频盘)等能够拆装的记录介质。
[双温空气调节]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1进行的双温空气调节。例如,在人预先存在于房间等空调对象空间的情况下,如果其他人从外部进入室内,则在预先存在于空调对象空间的人与从外部进入的人中,表面温度不同,因此可认为希望不同吹出温度的空气。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以同一温度进行空气调节,则可能虽然一方的人舒适,但是另一方的人感觉到不舒适。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2中,基于空调对象空间内的对象即人的表面温度,以对每个人提供适当的吹出温度的空气的方式进行双温空气调节。
在该情况下,在室内机20中,检测空调对象空间内的人的有无,当在空调对象空间内检测到多个人的存在的情况下,检测每个人的表面温度。并且,在每个人的表面温度差为设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进行双温空气调节。设定温度设定为例如1℃。
图12是表示制冷运转时的两台室内热交换器的风量比与吹出温度差的关系的一例的坐标图。图13是表示制热运转时的两台室内热交换器的风量比与吹出温度差的关系的一例的坐标图。
在图12及图13中,横轴表示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的各自的风量之比即风量比[-]。纵轴表示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的各自的吹出温度差[℃]。而且,图12及图13所示的例子表示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的合计能力恒定且室内热交换器21b的风量Ga2固定的情况。
如图12及图13所示,无论是制冷运转时还是制热运转时,如果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的风量比减小,则吹出温度差上升。而且,无论是制冷运转时还是制热运转时,在风量比为0.8的情况下,吹出温度差都成为1℃。
因此,例如,将设定温度设为1℃,在存在于空调对象空间内的人的表面温度差成为设定温度即1℃以上的情况下,控制装置30控制室内鼓风机22a及22b的转速,以使风量比成为0.8以下。在此,之所以控制室内鼓风机22a及22b的转速以使风量比成为0.8以下,是为了使从室内热交换器21a及21b的吹出温度差成为1℃以上。而且,之所以将吹出温度差设为1℃以上,是为了使吹出空气以具有温度差的状态到达人所在之处。
[双温空气调节处理]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1进行的双温空气调节处理。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2的室内机进行的双温空气调节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1中,控制装置30的信息取得部31取得由空间温度传感器110检测的空调对象空间的空间温度。
在步骤S2中,人体检测部32基于在步骤S1中取得的空间温度,判断空调对象空间是否存在多个人。在判断为存在多个人的情况下(步骤S2:是),温度差计算部33在步骤S3中计算吹出温度差。另一方面,在判断为未存在多个人的情况下(步骤S2:否),处理返回步骤S1。
在步骤S4中,温度差比较部34对计算的温度差与存储部36存储的设定温度进行比较。在比较的结果是温度差为设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4:是),设备控制部35控制室内鼓风机22a及22b的转速,进行双温空气调节。另一方面,在温度差小于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步骤S4:否),处理返回步骤S1。
如以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1中,基于由检测空间温度的空间温度传感器110计测到的空间温度来控制室内鼓风机22a及22b的转速,以使从吹出口104吹出的空气的风量不同。由此,吹出与空调对象空间内的对象即多个人各自的温度状态对应的空气,因此能够对多个人分别供给适当温度的空气。
附图标记说明
1空调机,10室外机,11压缩机,12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3室外热交换器,14膨胀阀,15室外鼓风机,20室内机,21a、21b室内热交换器,22a、22b室内鼓风机,30控制装置,31信息取得部,32人体检测部,33温度差计算部,34温度差比较部,35设备控制部,36存储部,41处理电路,51处理器,52存储器,100框体,101基台,102外观设计板,103吸入口,104吹出口,105a、105b挡板,110空间温度传感器。

Claims (6)

1.一种空调机,其中,具备:
框体,所述框体形成有吸入空气的吸入口及吹出所述空气的吹出口;
多个热交换器,所述多个热交换器被并联连接,在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所述空气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
多个鼓风机,所述多个鼓风机对所述多个热交换器分别传送所述空气;及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将所述多个鼓风机分别控制成不同的转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空调机还具备计测空间温度的空间温度传感器,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由所述空间温度传感器计测到的所述空间温度来控制所述多个鼓风机的各自的转速,以使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所述空气的风量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在存在于空调对象空间的多个对象的表面温度差为1℃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多个鼓风机的各自的转速,以使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所述空气的风量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多个鼓风机的各自的转速,以使所述多个鼓风机产生的风量比成为0.8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将所述多个鼓风机中的任一个鼓风机的转速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空调机还具备设置于所述吹出口并使吹出的空气缩流的挡板。
CN202080091586.0A 2020-01-07 2020-01-07 空调机 Pending CN1149020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0/000164 WO2021140564A1 (ja) 2020-01-07 2020-01-07 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02004A true CN114902004A (zh) 2022-08-12

Family

ID=76788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91586.0A Pending CN114902004A (zh) 2020-01-07 2020-01-07 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76838B2 (zh)
EP (1) EP4089340A4 (zh)
JP (1) JPWO2021140564A1 (zh)
CN (1) CN114902004A (zh)
WO (1) WO2021140564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60365A (ja) * 1991-09-04 1993-03-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風向制御方法
JP2015152281A (ja) * 2014-02-18 2015-08-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WO2018061188A1 (ja) * 2016-09-30 2018-04-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CN207196636U (zh) * 2017-07-11 2018-04-0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07365329U (zh) * 2016-03-15 2018-05-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多室型空调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72080B (en) 1992-10-28 1996-01-10 Toshiba Kk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operating in cooling mode and heating mode
JP3306126B2 (ja) 1992-10-28 2002-07-24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H11118176A (ja) * 1997-10-20 1999-04-30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0320882A (ja) * 1999-05-10 2000-11-24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2277013A (ja) * 2001-03-22 2002-09-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JP5473826B2 (ja) * 2010-08-10 2014-04-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2018025344A (ja) 2016-08-09 2018-02-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EP3511639B1 (en) 2016-09-12 2024-01-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System
US10712041B2 (en) * 2017-06-15 2020-07-14 Sanyo Denki Co., Ltd. Cooling fan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and cooling fan automatic control device
EP3764009B1 (en) * 2018-03-06 2023-04-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US20200049358A1 (en) * 2018-08-07 2020-02-13 Adrian V. Suciu Adaptive ventilation system
CN113710964B (zh) * 2019-04-15 2023-02-2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60365A (ja) * 1991-09-04 1993-03-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風向制御方法
JP2015152281A (ja) * 2014-02-18 2015-08-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207365329U (zh) * 2016-03-15 2018-05-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多室型空调装置
WO2018061188A1 (ja) * 2016-09-30 2018-04-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CN207196636U (zh) * 2017-07-11 2018-04-0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立式空调室内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89340A1 (en) 2022-11-16
JPWO2021140564A1 (zh) 2021-07-15
EP4089340A4 (en) 2022-12-28
US20220397301A1 (en) 2022-12-15
US11976838B2 (en) 2024-05-07
WO2021140564A1 (ja) 2021-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6297238B2 (en)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7869831B (zh) 空调和控制该空调的方法
EP3511639B1 (en) System
US9021822B2 (en) Air conditioner having a variable speed indoor side blower and flaps being control based on outside air temperature and indoor heat exchanger temperature
US7624587B2 (en) Multi-stage operation type air conditioner
EP3859244A1 (en) Air-conditioner
JP2715700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4389917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KR101596671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US11898767B2 (en) Air conditioner and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air conditioner
US20230366582A1 (en) Air blower
CN114902004A (zh) 空调机
KR20100128955A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운전 방법
KR20070113894A (ko) 루버부를 구비한 공기조화기
KR100561943B1 (ko) 전동팽창밸브의 제어방법
JP5994317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6745895B2 (ja) 空調システム
CN118019948A (zh) 空调机
US20220404059A1 (en)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KR101344461B1 (ko) 공기조화 시스템
JP7331806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2021157002A1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3182439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KR101596672B1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운전 방법
CN117203472A (zh) 用于运行空调器单元的变速压缩机的系统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