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90707A - 一种适应聚羧酸减水剂的无碱速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应聚羧酸减水剂的无碱速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90707A
CN114890707A CN202210823061.2A CN202210823061A CN114890707A CN 114890707 A CN114890707 A CN 114890707A CN 202210823061 A CN202210823061 A CN 202210823061A CN 114890707 A CN114890707 A CN 1148907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kali
accelerator
component
free
strong adsor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2306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90707B (zh
Inventor
张琰
刘华清
刘佳龙
孔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filed Critical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Priority to CN20221082306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907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907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907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907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907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40/00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influencing or modifying the propertie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mpositions, e.g. their setting or hardening ability
    • C04B40/0028Aspects relating to the mixing step of the mortar preparation
    • C04B40/0039Premixtures of ingredi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2/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carboxyl radical and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other carboxyl radical in the molecule;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 C08F222/04Anhydrides, e.g. cyclic anhydrides
    • C08F222/06Maleic anhydr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03/00Function or property of ingredi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 C04B2103/10Accelerators; Activators
    • C04B2103/12Set acceler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Abstract

一种适应聚羧酸减水剂的无碱速凝剂,其包括聚合硫酸铝、胺增强组分、纳米二氧化硅、由马来酸酐、甲基丙烯磺酸钠、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自由聚合而组成的强吸附组分、以及酸度调节剂;所述速凝剂的酸碱度为pH2.8‑3.2。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无碱速凝剂制备方法,其包括:由马来酸酐、甲基丙烯磺酸钠、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自由聚合制备强吸附组分的过程;和采用所述强吸附组分制备速凝剂的过程。本发明通过在速凝剂中加入由马来酸酐、甲基丙烯磺酸钠、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自由聚合而组成的强吸附组份可以改善速凝剂的性能,并增强与PCE的适应性和兼容性。

Description

一种适应聚羧酸减水剂的无碱速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添加剂领域,具体讲涉及一种适应聚羧酸减水剂的无碱速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湿喷混凝土的制备中,聚羧酸系减水剂(PCE)的掺加有助于提高混凝土坍落度和流动度,增加其可泵性。然而,PCE减水分散作用的发挥有赖于其空间位阻和静电斥力作用,这两种作用会明显延缓喷射混凝土的早期凝结硬化,降低早期强度,影响喷射混凝土施工进度。此外,PCE的加入通常还会导致新拌喷射混凝土粘聚性和粘结力下降;立面喷射后,混凝土与混凝土、混凝土与受喷面之间由于粘结力不够,而在重力作用下产生滑移、下垂和脱落,影响施工质量。
传统的无碱速凝剂主要将促凝和早强作为首要目标,在组分设计和性能要求上,未充分考虑PCE对喷射混凝土的缓凝效果,进而产生对凝结硬化和强度发展的负面影响,表现为现有无碱速凝剂与PCE存在不适应和不兼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制备一种与聚羧酸减水剂适应性良好的无碱速凝剂以解决现有无碱速凝剂与PCE存在不适应和不兼容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适应聚羧酸减水剂的无碱速凝剂,其包括聚合硫酸铝、胺增强组分、纳米二氧化硅、由马来酸酐、甲基丙烯磺酸钠、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自由聚合而组成的强吸附组分、以及酸度调节剂;所述速凝剂的酸碱度为pH2.8-3.2。
优选的,所述无碱速凝剂还包括用于调节速凝剂稳定性的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优选的,所述强吸附组分为分子量800-4000,固含50%的无规共聚体。
优选的,所述酸度调节剂为氢氟酸、柠檬酸或者有机羧酸。
优选的,所述胺增强组分包括一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和三异丙醇胺其中之一或几种的组合。
优选的,所述胺增强组分为三乙醇胺与三异丙醇胺以摩尔比为1:3-1:2混合制备的混合溶液。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无碱速凝剂制备方法,其包括:
由马来酸酐、甲基丙烯磺酸钠、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自由聚合制备强吸附组分的过程;和
采用所述强吸附组分制备速凝剂的过程。
优选的,所述由马来酸酐、甲基丙烯磺酸钠、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自由聚合制备强吸附组分的过程包括:
(1)按摩尔比例准备所需原料:马来酸酐、甲基丙烯磺酸钠、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抗坏血酸、异丙苯过氧化氢、巯基丙醇,所述摩尔比例为3-5:1-2:1:0.06-0.08:0.18-0.25:0.25-0.40;
(2)将马来酸酐、甲基丙烯磺酸钠、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混合加至反应容器中,加热溶液至50-70 ℃并保温,以速率A匀速搅拌均匀;
(3)将抗坏血酸和异丙苯过氧化氢在10 min内均匀加至反应容器内;
(4)将巯基丙醇在30 min内均匀加至反应容器内,保温搅拌得到所述强吸附组分。
优选的,所述速率A为80-120rpm。
优选的,所述强吸附组分反应方程式如下:
Figure 175724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m:n:q=3-5:1-2:1。
优选的,所述采用所述强吸附组分制备速凝剂的过程包括:
(1)按质量份数比例分别称取醇胺增强组分、聚合硫酸铝、纳米二氧化硅、去离子水、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强吸附组分和酸度调节剂;
(2)将聚合硫酸铝与去离子水加至反应容器中,均匀加热溶液至60-80 ℃并以速率B保温搅拌;
(3)将醇胺增强组分加入至反应容器中保温搅拌均匀;
(4)将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和纳米二氧化硅加入至反应容器,保温搅拌均匀;
(5)保温结束冷却至室温后,将强吸附组分均匀加至反应容器并持续搅拌均匀;
(6)采用酸度调节剂调整溶液至酸性,得到所述无碱速凝剂。
优选的,所述质量份数比例为:强吸附组分12.5-18份、醇胺增强组分6.5-8.5份、聚合硫酸铝52-54.5份、纳米二氧化硅1.5-2.2份、氢氟酸2-3份、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0.08-0.2份,去离子水15.5-20份。
优选的,所述速率B为100-120 rpm。
优选的,所述无碱速凝剂的酸度为pH2.8-3.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一种适应聚羧酸减水剂的无碱速凝剂,其包括聚合硫酸铝、胺增强组分、纳米二氧化硅、由马来酸酐、甲基丙烯磺酸钠、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自由聚合而组成的强吸附组分、以及酸度调节剂;所述速凝剂的酸碱度为pH2.8-3.2。本发明通过在速凝剂中加入由马来酸酐、甲基丙烯磺酸钠、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自由聚合而组成的强吸附组份可以改善速凝剂的性能,并增强与PCE的适应性和兼容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应聚羧酸减水剂的无碱速凝剂,其包括聚合硫酸铝、胺增强组分、纳米二氧化硅、由马来酸酐、甲基丙烯磺酸钠、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自由聚合而组成的强吸附组分、以及酸度调节剂;所述速凝剂的酸碱度为pH2.8-3.2。
所述制备强吸附组分所需各原料摩尔比为:马来酸酐:甲基丙烯磺酸钠: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抗坏血酸:异丙苯过氧化氢:巯基丙醇=(3-5):(1-2):1:(0.06-0.08):(0.18-0.25):(0.25-0.40);
具体制备方法为:
1)按摩尔比分别称取原料;
2)将马来酸酐、甲基丙烯磺酸钠、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混合加至烧瓶中,以10 ℃/min加热溶液至60 ℃并保温,开启搅拌,固定搅拌速率为80 rpm;
3)将抗坏血酸和异丙苯过氧化氢在10 min内均匀滴加至烧瓶内;
4)将巯基丙醇在30 min内均匀滴加至烧瓶内,保温搅拌3-5 h至均匀,即得到所述的强吸附组分;
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Figure 443894DEST_PATH_IMAGE002
其中,m:n:q=(3-5):(1-2):1。
在湿喷混凝土的制备中,聚羧酸系减水剂(PCE)的掺加有助于提高混凝土坍落度和流动度,增加其可泵性。然而,PCE减水分散作用的发挥有赖于其空间位阻和静电斥力作用,这两种作用会明显延缓喷射混凝土的早期凝结硬化,降低早期强度,影响喷射混凝土施工进度。此外,PCE的加入通常还会导致新拌喷射混凝土粘聚性和粘结力下降;立面喷射后,混凝土与混凝土、混凝土与受喷面之间由于粘结力不够,而在重力作用下产生滑移、下垂和脱落,影响施工质量。
PCE减水分散作用的发挥有赖于其空间位阻和静电斥力作用,这两种作用会明显延缓喷射混凝土的早期凝结硬化,降低早期强度,影响喷射混凝土施工进度。本发明利用强吸附组分与聚羧酸减水剂发生强烈的竞争吸附,使聚羧酸减水剂解除吸附,从而克服减水剂的缓凝效果,进而达到早强的目的;同时加入醇胺增强组分在水泥水化过程中可以促进离子溶出,有效缩短凝结时间,提高早期强度。利用三乙醇胺和三异丙醇胺制备醇胺增强组分用于无碱速凝剂中,可以改善速凝剂的性能,并增强与PCE的适应性和兼容性。
实施例2
本发明公开一种与聚羧酸减水剂适应性良好的醇胺增强型无碱速凝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按质量份数分别称取原料;
2)将聚合硫酸铝与去离子水加至烧瓶中,以10 ℃/min加热溶液至60 ℃并保温,开启搅拌,固定搅拌速率为120 rpm;
3)将醇胺增强组分在3 min内加入至烧瓶,保温、搅拌1h;
4)将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和纳米二氧化硅在3 min内加入至烧瓶,保温、搅拌0.5h;
5)保温结束,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将强吸附组分在5 min内均匀滴加至烧瓶,搅拌0.5 h;
6)采用氢氟酸调整溶液pH≤3.2,即得到所述的一种与聚羧酸减水剂适应性良好的醇胺增强型无碱速凝剂。
其中,所述强吸附组分是由马来酸酐、甲基丙烯磺酸钠、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三种单体通过水溶液自由基聚合而成的无规共聚体,特征在于所述强吸附组分的分子量为800-4000,固含为50%;所述醇胺增强组分为三乙醇胺与三异丙醇胺以摩尔比为1:2-3混合制备的质量分数为10%的混合溶液。
聚羧酸减水剂减水分散作用的发挥有赖于其空间位阻和静电斥力作用,然而,这两种作用会明显延缓喷射混凝土的早期凝结硬化,降低早期强度。强吸附组分是一种高密度短侧链的小分子共聚物,其侧链中的磺酸基团相较普通聚羧酸减水剂中的羧基对水泥颗粒的吸附效果更强;速凝剂加入后,强吸附组分通过与聚羧酸减水剂发生强烈的竞争吸附,使聚羧酸减水剂解除吸附,从而克服减水剂的缓凝效果,进而达到早强的目的。
聚羧酸减水剂和强吸附组分都是通过与水泥颗粒表面的钙离子络合,从而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
马来酸酐,甲基丙烯磺酸钠,2-丙烯酰胺-2-甲基丙烯酸,抗坏血酸,异丙苯过氧化氢,巯基乙醇是合成强吸附组分的原料,它们会在合成反应中基本完全反应并生成强吸附组分。强吸附组分的作用是克服聚羧酸减水剂的缓凝作用,促进水泥混凝土凝结硬化。
聚合硫酸铝,醇胺增强组分,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纳米二氧化硅,氢氟酸是合成速凝剂的原料,它们不会发生明显的化学反应,得到的速凝剂只是相当于一个简单的混合物。速凝剂加入到水泥中时,各种组分通过与水泥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达到速凝的目的。比如,聚合硫酸铝可以消耗水泥中的石膏,避免石膏的缓凝作用;纳米二氧化硅具有晶核诱导效应,缩短水泥水化诱导期,促进水泥凝结硬化;醇胺增溶组分可以提高硫酸铝溶解度,进而提高速凝剂的促凝性能,此外,醇胺增溶组分还可以直接对水泥作用,促进水泥矿相溶出,提高孔溶液中离子过饱和度,起到促进水化、提高早期强度的效果。
所以合成强吸附组分的原料基本没有残留,而合成速凝剂的原料基本全部保留。强吸附组分、聚合硫酸铝、胺增强组分和纳米二氧化硅都是必不可少的核心成分,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是起调节速凝剂稳定性的辅助增益组分。
调节酸碱度的氢氟酸是实现速凝功能的必要成分,因为速凝剂的速凝性能取决于聚合硫酸铝的高溶解度,而聚合硫酸铝的高溶解度需要低的pH值来保证。
强吸附组分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合成,而抗坏血酸,异丙苯过氧化氢,巯基丙醇是上述反应的引发剂和链转移剂,起控制反应程度和分子链长度的作用。其中,异丙苯过氧化氢可被过氧化氢替代。
增溶组分中的三乙醇胺和三异丙醇胺可被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替代。
本发明制备的无碱速凝剂为水泥质量的6-8%时,可使水泥净浆的初终凝时间分别缩短至5 min和10 min以下,1d抗压强度提升至10 MPa以上,满足GBT 35159-2017 《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的相应要求。本发明的无碱速凝剂与聚羧酸系减水剂适应性良好,能够有效降低甚至消除聚羧酸系减水剂对喷射混凝土的缓凝效果,可有效保证喷射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和早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实施例3
为了更好地说明由本技术方案所制备的产品的有益效果,下面结合多个实施组的对比进行详细阐述。
表1为强吸附组分的原料配比及制备参数。
Figure 826334DEST_PATH_IMAGE003
型号为A、B、C的强吸附组分的制备方法为:
1)按表1中摩尔比分别称取原料;
2)将马来酸酐、甲基丙烯磺酸钠、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混合加至烧瓶中,以10 ℃/min加热溶液至60 ℃并保温,开启搅拌,固定搅拌速率为80 rpm;
3)将抗坏血酸和异丙苯过氧化氢在10 min内均匀滴加至烧瓶内;
4)将巯基丙醇在30 min内均匀滴加至烧瓶内,保温搅拌3-5 h(详见表1),即得到型号为A、B、C的强吸附组分。
为了表征强吸附组分对于聚羧酸系减水剂减水、分散、缓凝效果的干扰作用,参照GB/T 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和GB/T 8077-2016《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对纯水泥(实验组1)、水泥-聚羧酸系减水剂(实验组2)、水泥-聚羧酸系减水剂-强吸附组分(实验组3-5)的水泥砂浆的减水率和1 d抗压强度,以及水泥净浆的流动度和凝结时间和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实验所用聚羧酸系减水剂为市售KH-5型聚羧酸减水剂。
表2 强吸附组分对掺聚羧酸减水剂净浆的影响
Figure 177550DEST_PATH_IMAGE004
从表中可以看出:由实验组1、2可知,聚羧酸减水剂对水泥净浆具有分散和缓凝作用,延长其初终凝时间,并降低其1 d抗压强度。然而,随着强吸附组分的掺入,聚羧酸系减水剂对水泥砂浆的减水率降低95%以上,1 d抗压强度提高3.5 MPa以上,与空白组(实验组1)相当;此外,水泥净浆(实验组3-5)的流动度、初终凝时间恢复至与空白组(实验组1)相当。这些结果表明:强吸附组分可以显著干预聚羧酸减水剂的减水、分散、缓凝效果。
表3为本发明实验组1~实验组5的无碱速凝剂中的材料配比。
Figure 481492DEST_PATH_IMAGE005
按如下步骤制备实验组中的产品:
1)按表2中质量份数分别称取原料;
2)将聚合硫酸铝与去离子水加至烧瓶中,以10 ℃/min加热溶液至60 ℃并保温,开启搅拌,固定搅拌速率为120 rpm;
3)将醇胺增强组分在3 min内加入至烧瓶,保温、搅拌1 h;
4)将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和纳米二氧化硅在3 min内加入至烧瓶,保温、搅拌0.5h;
5)保温结束,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将强吸附组分在5 min内均匀滴加至烧瓶,搅拌0.5 h;
6)采用氢氟酸调整溶液pH≤3.2,即得到实施例1~实施例5中的无碱速凝剂。
对实验组1~实验组5中的无碱液体速凝剂的初、终凝时间以及抗压强度按照标准GBT 35159-2017 《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表4所示。其中,实验组6为未掺速凝剂的空白样品。
表4实验结果对比
Figure 553353DEST_PATH_IMAGE006
由表4的测试结果可知:本发明所制备的无碱速凝剂符合《GBT 35159-2017 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对于掺速凝剂净浆凝结时间和1d砂浆抗压强度的要求,即初凝时间≤5min,终凝时间≤10 min,1d抗压强度≥10.0 MPa。本发明能解决现有无碱速凝剂与PCE存在不适应和不兼容的问题,提高了混凝土喷射施工的作业效率和施工质量。
实施例4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应聚羧酸减水剂的无碱速凝剂,其包括聚合硫酸铝、胺增强组分、纳米二氧化硅、由马来酸酐、甲基丙烯磺酸钠、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自由聚合而组成的强吸附组分、以及酸度调节剂;所述速凝剂的酸碱度为pH2.8-3.2。
所述制备强吸附组分所需各原料摩尔比为:马来酸酐:甲基丙烯磺酸钠: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抗坏血酸:异丙苯过氧化氢:巯基丙醇=3.5:1.2:1:0.062:0.2:0.28;其它组份及效果与实施例1相同,其制备过程与实施例2相同,故不再赘述。
本发明制备的无碱速凝剂为水泥质量的6-8%时,可使水泥净浆的初终凝时间分别缩短至5 min和10 min以下,1d抗压强度提升至10 MPa以上,满足GBT 35159-2017 《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的相应要求。本发明的无碱速凝剂与聚羧酸系减水剂适应性良好,能够有效降低甚至消除聚羧酸系减水剂对喷射混凝土的缓凝效果,可有效保证喷射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和早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实施例5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应聚羧酸减水剂的无碱速凝剂,其包括聚合硫酸铝、胺增强组分、纳米二氧化硅、由马来酸酐、甲基丙烯磺酸钠、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自由聚合而组成的强吸附组分、以及酸度调节剂;所述速凝剂的酸碱度为pH2.8-3.2。
所述制备强吸附组分所需各原料摩尔比为:马来酸酐:甲基丙烯磺酸钠: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抗坏血酸:异丙苯过氧化氢:巯基丙醇=4.5:1.3:1:0.065:0.21:0.3;其它组份及效果与实施例1相同,其制备过程与实施例2相同,故不再赘述。
本发明制备的无碱速凝剂为水泥质量的6-8%时,可使水泥净浆的初终凝时间分别缩短至5 min和10 min以下,1d抗压强度提升至10 MPa以上,满足GBT 35159-2017 《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的相应要求。本发明的无碱速凝剂与聚羧酸系减水剂适应性良好,能够有效降低甚至消除聚羧酸系减水剂对喷射混凝土的缓凝效果,可有效保证喷射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和早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实施例6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应聚羧酸减水剂的无碱速凝剂,其包括聚合硫酸铝、胺增强组分、纳米二氧化硅、由马来酸酐、甲基丙烯磺酸钠、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自由聚合而组成的强吸附组分、以及酸度调节剂;所述速凝剂的酸碱度为pH2.8-3.2。
所述制备强吸附组分所需各原料摩尔比为:马来酸酐:甲基丙烯磺酸钠: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抗坏血酸:异丙苯过氧化氢:巯基丙醇=3.2:1.7:1:0.075:0.23:0.36;其它组份及效果与实施例1相同,其制备过程与实施例2相同,故不再赘述。
本发明制备的无碱速凝剂为水泥质量的6-8%时,可使水泥净浆的初终凝时间分别缩短至5 min和10 min以下,1d抗压强度提升至10 MPa以上,满足GBT 35159-2017 《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的相应要求。本发明的无碱速凝剂与聚羧酸系减水剂适应性良好,能够有效降低甚至消除聚羧酸系减水剂对喷射混凝土的缓凝效果,可有效保证喷射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和早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实施例7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应聚羧酸减水剂的无碱速凝剂,其包括聚合硫酸铝、胺增强组分、纳米二氧化硅、由马来酸酐、甲基丙烯磺酸钠、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自由聚合而组成的强吸附组分、以及酸度调节剂;所述速凝剂的酸碱度为pH2.8-3.2。
所述制备强吸附组分所需各原料摩尔比为:马来酸酐:甲基丙烯磺酸钠: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抗坏血酸:异丙苯过氧化氢:巯基丙醇=4.8:1.9:1:0.078:0.24:0.38;其它组份及效果与实施例1相同,其制备过程与实施例2相同,故不再赘述。
本发明制备的无碱速凝剂为水泥质量的6-8%时,可使水泥净浆的初终凝时间分别缩短至5 min和10 min以下,1d抗压强度提升至10 MPa以上,满足GBT 35159-2017 《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的相应要求。本发明的无碱速凝剂与聚羧酸系减水剂适应性良好,能够有效降低甚至消除聚羧酸系减水剂对喷射混凝土的缓凝效果,可有效保证喷射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和早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申请待批的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适应聚羧酸减水剂的无碱速凝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碱速凝剂包括聚合硫酸铝、胺增强组分、纳米二氧化硅、由马来酸酐、甲基丙烯磺酸钠、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自由聚合而组成的强吸附组分、以及酸度调节剂;所述速凝剂的酸碱度为pH2.8-3.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聚羧酸减水剂的无碱速凝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碱速凝剂还包括用于调节速凝剂稳定性的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聚羧酸减水剂的无碱速凝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吸附组分为分子量800-4000,固含50%的无规共聚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聚羧酸减水剂的无碱速凝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酸度调节剂为氢氟酸、柠檬酸或者有机羧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聚羧酸减水剂的无碱速凝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胺增强组分包括一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和三异丙醇胺其中之一或几种的组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聚羧酸减水剂的无碱速凝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胺增强组分为三乙醇胺与三异丙醇胺以摩尔比为1:3-1:2混合制备的混合溶液。
7.一种无碱速凝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由马来酸酐、甲基丙烯磺酸钠、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自由聚合制备强吸附组分的过程;和
采用所述强吸附组分制备速凝剂的过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无碱速凝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由马来酸酐、甲基丙烯磺酸钠、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自由聚合制备强吸附组分的过程包括:
按摩尔比例准备所需原料:马来酸酐、甲基丙烯磺酸钠、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抗坏血酸、异丙苯过氧化氢、巯基丙醇,所述摩尔比例为3-5:1-2:1:0.06-0.08:0.18-0.25:0.25-0.40;
将马来酸酐、甲基丙烯磺酸钠、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混合加至反应容器中,加热溶液至50-70 ℃并保温,以速率A匀速搅拌均匀;
将抗坏血酸和异丙苯过氧化氢在10 min内均匀加至反应容器内;
将巯基丙醇在30 min内均匀加至反应容器内,保温搅拌得到所述强吸附组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无碱速凝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速率A为80-120rpm。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无碱速凝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吸附组分反应方程式如下:
Figure 767976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m:n:q=3-5:1-2:1。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无碱速凝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所述强吸附组分制备速凝剂的过程包括:
按质量份数比例分别称取醇胺增强组分、聚合硫酸铝、纳米二氧化硅、去离子水、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强吸附组分和酸度调节剂;
将聚合硫酸铝与去离子水加至反应容器中,均匀加热溶液至60-80 ℃并以速率B保温搅拌;
将醇胺增强组分加入至反应容器中保温搅拌均匀;
将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和纳米二氧化硅加入至反应容器,保温搅拌均匀;
保温结束冷却至室温后,将强吸附组分均匀加至反应容器并持续搅拌均匀;
采用酸度调节剂调整溶液至酸性,得到所述无碱速凝剂。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无碱速凝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质量份数比例为:强吸附组分12.5-18份、醇胺增强组分6.5-8.5份、聚合硫酸铝52-54.5份、纳米二氧化硅1.5-2.2份、氢氟酸2-3份、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0.08-0.2份,去离子水15.5-20份。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无碱速凝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速率B为100-120rpm。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无碱速凝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碱速凝剂的酸度为pH2.8-3.2。
CN202210823061.2A 2022-07-14 2022-07-14 一种适应聚羧酸减水剂的无碱速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48907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23061.2A CN114890707B (zh) 2022-07-14 2022-07-14 一种适应聚羧酸减水剂的无碱速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23061.2A CN114890707B (zh) 2022-07-14 2022-07-14 一种适应聚羧酸减水剂的无碱速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90707A true CN114890707A (zh) 2022-08-12
CN114890707B CN114890707B (zh) 2022-11-15

Family

ID=82729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23061.2A Active CN114890707B (zh) 2022-07-14 2022-07-14 一种适应聚羧酸减水剂的无碱速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90707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47759A (ja) * 1993-02-22 1994-09-06 Sankyo Kasei Kogyo Kk アクリル系増粘剤用の分散剤
JP2003112956A (ja) * 2001-10-09 2003-04-18 Denki Kagaku Kogyo Kk 吹付け用急硬剤、急硬性セメントコンクリ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吹付け工法
EP1886980A1 (en) * 2006-03-31 2008-02-13 Services Pétroliers Schlumberger Cement retarders
CN101475659A (zh) * 2009-01-08 2009-07-08 同济大学 含硅灰的不定形耐火材料专用塑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1475386A (zh) * 2009-01-08 2009-07-08 同济大学 不含硅灰的不定形耐火材料专用塑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1838122A (zh) * 2009-03-20 2010-09-22 上海彭浦特种耐火材料厂 不定形耐火材料体系的复合外加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1870752A (zh) * 2010-06-25 2010-10-27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用于高温水泥缓凝剂的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71867A (zh) * 2015-10-15 2016-01-27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一种基于合成聚合硫酸铝新型无碱液体速凝剂
CN107311504A (zh) * 2016-12-26 2017-11-03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水泥基材料强度的外加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304857A (zh) * 2019-04-11 2019-10-08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纳米水泥基晶核型早强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195950A (zh) * 2021-12-09 2022-03-18 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六碳聚醚制备聚羧酸保坍剂的方法及聚羧酸保坍剂
CN114316134A (zh) * 2022-01-28 2022-04-12 山西大学 一种干热岩地热固井用高温缓凝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47759A (ja) * 1993-02-22 1994-09-06 Sankyo Kasei Kogyo Kk アクリル系増粘剤用の分散剤
JP2003112956A (ja) * 2001-10-09 2003-04-18 Denki Kagaku Kogyo Kk 吹付け用急硬剤、急硬性セメントコンクリ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吹付け工法
EP1886980A1 (en) * 2006-03-31 2008-02-13 Services Pétroliers Schlumberger Cement retarders
CN101475659A (zh) * 2009-01-08 2009-07-08 同济大学 含硅灰的不定形耐火材料专用塑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1475386A (zh) * 2009-01-08 2009-07-08 同济大学 不含硅灰的不定形耐火材料专用塑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1838122A (zh) * 2009-03-20 2010-09-22 上海彭浦特种耐火材料厂 不定形耐火材料体系的复合外加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1870752A (zh) * 2010-06-25 2010-10-27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用于高温水泥缓凝剂的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71867A (zh) * 2015-10-15 2016-01-27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一种基于合成聚合硫酸铝新型无碱液体速凝剂
CN107311504A (zh) * 2016-12-26 2017-11-03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水泥基材料强度的外加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304857A (zh) * 2019-04-11 2019-10-08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纳米水泥基晶核型早强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195950A (zh) * 2021-12-09 2022-03-18 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六碳聚醚制备聚羧酸保坍剂的方法及聚羧酸保坍剂
CN114316134A (zh) * 2022-01-28 2022-04-12 山西大学 一种干热岩地热固井用高温缓凝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春豹: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Ⅰ辑》", 15 August 202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90707B (zh) 2022-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28958A (zh) 早强型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00821B (zh) 一种具有减水功能的混凝土抗泌水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46728B (zh) 快凝高强型无碱液体速凝剂
CN109369860B (zh) 缓释可控型聚羧酸减水剂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95421A (zh) 一种用于机制砂混凝土的聚羧酸外加剂制备方法
CN107151294B (zh) 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218757B (zh) 具有保坍功能的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37024B (zh) 一种缓凝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CN109970927A (zh) 一种高保坍超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US20070039516A1 (en) Cement dispersant and concret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the dispersant
CN107056992A (zh) 一种功能性醚类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06598A (zh) 一种无碱速凝剂及其制备工艺
CN114057425A (zh) 一种制备新型聚羧酸纳米晶核型早强减水复合剂的方法
CN114890707B (zh) 一种适应聚羧酸减水剂的无碱速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JP3780456B2 (ja) セメント分散剤および該分散剤を含むコンクリ―ト組成物
CN111019062A (zh) 一种快硬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JP2004002080A (ja) セメント組成物
CN113527591B (zh) 一种增强补硫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30736A (zh) 一种水泥混凝土用高效缓凝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45654B (zh) 一种多羟基引气型混凝土用缓凝剂的制备方法
CN114163578A (zh) 一种粘度调控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35347B (zh) 一种嵌段保水型混凝土外加剂的制备方法
CN113443851A (zh) 一种复合型固体纳米基早强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21706B (zh) 基于聚羧酸的分散剂
CN114315215B (zh) 一种液体水泥改良剂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