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87410B - 一种过滤器及粉尘捕捉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过滤器及粉尘捕捉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87410B
CN114887410B CN202210457022.5A CN202210457022A CN114887410B CN 114887410 B CN114887410 B CN 114887410B CN 202210457022 A CN202210457022 A CN 202210457022A CN 114887410 B CN114887410 B CN 1148874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filter element
plate
ventilation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5702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87410A (zh
Inventor
高维龙
梁兵魁
曾洪武
姚迪
黄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Nissan Passenger Vehicle Co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Nissan Passenger Vehicle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Nissan Passenger Vehicle Co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Nissan Passenger Vehicle Co
Priority to CN20221045702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874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874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874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874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874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24Particle separators, e.g. dust precipitators, using rigid hollow filter bodies
    • B01D46/2403Particle separators, e.g. dust precipitators, using rigid hollow filter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hysical shape or structure of the filtering element
    • B01D46/2411Filter cartridg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02A50/2351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M], e.g. carbon smoke microparticles, smog, aerosol particles, dus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过滤器,包括滤芯和气体导流装置,所述滤芯包括入口端和出口端,所述出口端用于供吹气装置向所述过滤器内部吹气,所述入口端用于供待过滤气体进入所述过滤器内部;所述气体导流装置设置在所述滤芯的内部;所述气体导流装置包括通气板,当所述吹气装置从所述出口端向所述过滤器所述入口端吹出主气流时,至少部分所述主气流通过所述通气板形成第一分气流并流向所述入口端,至少部分所述主气流被所述通气板阻挡形成第二分气流并吹向所述滤芯的内壁。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粉尘捕捉系统。本申请不会在滤芯侧壁上累积粉尘结块,能够提高过滤器的过滤效果以及延长过滤器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过滤器及粉尘捕捉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净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过滤器及粉尘捕捉系统。
背景技术
涂装工艺是使用广泛的一种施工工艺,其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设备、汽车、船舶、家电、家具等行业。而喷房是涂装车间常见的设备,现有技术中喷房主要分为干式喷房与湿式喷房,而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当属干式喷房。
现有的干式喷房中一般会配置过滤器对粉尘进行过滤,但是现有的过滤器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在其侧壁累积粉尘结块,从而导致过滤器不能够充分地发挥其性能以及缩短过滤器的使用寿命。
因此,需设计一种不会在滤芯侧壁上累积粉尘结块的过滤器及粉尘捕捉系统。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过滤器及粉尘捕捉系统,不会在滤芯侧壁上累积粉尘结块,能够提高过滤器的过滤效果以及延长过滤器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过滤器,包括滤芯和气体导流装置,所述滤芯包括入口端和出口端,所述出口端用于供吹气装置向所述过滤器内部吹气,所述入口端用于供待过滤气体进入所述过滤器内部;
所述气体导流装置设置在所述滤芯的内部,所述气体导流装置包括通气板;
当所述吹气装置从所述出口端向所述过滤器吹出主气流时,至少部分所述主气流通过所述通气板形成第一分气流并流向所述入口端,至少部分所述主气流被所述通气板阻挡形成第二分气流并吹向所述滤芯的内壁。
优选地,多个所述气体导流装置沿所述滤芯的轴向间隔地设置在所述滤芯的内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分气流作用于所述滤芯内壁的高度大于或等于相邻的所述气体导流装置之间的间距。
优选地,所述通气板倾斜于所述滤芯的轴线设置。
优选地,所述通气板上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通气孔,所述主气流通过所述通气孔形成所述第一分气流。
优选地,多个所述通气孔分别均布在所述通气板上。
优选地,所述气体导流装置设置在所述滤芯靠近所述出口端的上半部。
优选地,所述气体导流装置还包括连接轴、连接板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滤芯和所述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通气板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导气孔。
优选地,所述连接轴沿所述滤芯的轴向设置,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连接轴垂直,所述通气板的上端与所述连接板的周向固定连接,所述通气板倾斜于所述滤芯的轴向并形成圆台结构。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过滤器,包括滤芯和气体导流装置,所述气体导流装置设置在所述滤芯的内部,所述气体导流装置包括导气孔和通气板,所述通气板倾斜于所述滤芯的轴线设置,所述通气板上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板的上端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形成所述导气孔。
优选地,多个所述通气板沿所述滤芯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通气板上的通气孔的面积从所述滤芯的入口端至所述滤芯的出口端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气体导流装置还包括连接轴、连接板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滤芯和所述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通气板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导气孔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
优选地,所述通气板为罩形结构,所述导气孔位于在所述罩形结构的上端,所述通气板与所述滤芯的内壁固定连接。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粉尘捕捉系统,包括上述的过滤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通过吹气装置从出口端向入口端吹出主气流,主气流通过气体导流装置的通气板阻挡形成第二分气流,第二分气流吹向滤芯的内壁,从而使得滤芯侧壁累积的粉尘能够及时掉落,从而能够避免长期使用导致在滤芯的外侧累积粉尘结块,因此本申请能够提高滤芯的性能,延长过滤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参见附图,本申请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本发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过滤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气体导流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过滤器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通气板通气率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滤芯10:入口端101、出口端102;
吹气装置20;
气体导流装置30:导气孔300、通气板301、通气孔302、连接轴303、连接板304、连接部305;
主气流40、第一分气流50、第二分气流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申请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申请的全部或视为对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属于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过滤器,如图1所示,包括滤芯10和气体导流装置30,滤芯10包括入口端101和出口端102,出口端102用于供吹气装置20向过滤器内部吹气,入口端101用于供待过滤气体进入过滤器内部;
气体导流装置30设置在滤芯10的内部,气体导流装置30包括通气板301,通气板上具有导气孔300和通气孔302,其中导气孔300可以由通气板300上端打孔形成或由其上端闭合而成。
当吹气装置20从出口端102向过滤器吹出主气流40时,至少部分主气流40通过通气板301上的导气孔301和通气孔302形成第一分气流50并流向入口端101,至少部分主气流40被通气板301阻挡形成第二分气流60并吹向滤芯10的内壁。第一分气流50和所述第二分气流60之间具有夹角。
进一步的,吹气装置20包括喷嘴和输气管,其中喷嘴与输气管连接,输气管接通外部压缩空气气源,压缩空气经过输气管能够从喷嘴输出从滤芯10的出口端102吹向入口端101的主气流40。其中,吹气装置20能够连续地向滤芯10输出压缩空气,也能够按照设定频次间歇地输出压缩空气,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压缩空气的压力,以适应不同的需求。
在本申请中,如图1所示,滤芯10为筒状结构,粉尘从滤芯10的入口端101向出口端102流动,并通过滤芯10对粉尘进行过滤,其中当滤芯10长期使用后,在滤芯10的侧壁容易累积粉尘,进而会在滤芯10的侧壁形成粉尘结块,从而影响滤芯10的过滤效果以及使用寿命。吹气装置20设置在滤芯10的出口端102,吹气装置20向滤芯10的内部输送压缩空气,吹气装置20所吹出的主气流40从滤芯10的出口端102流向入口端101,通气板301能够通过空气,主气流40经过通气板301时,主气流40的其中一部分能够通过通气板301并形成第一分气流50继续地向入口端101流动,主气流40的另一部分经过通气板301阻挡形成第二分气流60,第二分气流60吹向滤芯10的侧壁,从而能够将滤芯10侧壁所累积的粉尘吹散,进而能够避免长时间使用过滤器时在滤芯10的侧壁累积过多的粉尘从而使得滤芯10的侧壁形成粉尘结块,进而影响过滤器的过滤效果以及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多个气体导流装置30沿滤芯10的轴向间隔地设置在滤芯10的内部。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相邻的气体导流装置30中的通气板301间隔相同,且多个气体导流装置30沿出口端102向入口端101布置。其中,当吹气装置20吹出的主气流40经过靠近出口端102的第一个气体导流装置30时,主气流40分成第一分气流50和第二分气流60,第一分气流50通过通气板301继续向下一通气板301流动,从而实现沿滤芯10的轴向的多个位置均能够产生径向的第二分气流60,从而对滤芯10的各个位置进行清理。
其中,根据实际的工况以及滤芯10的长度选择地设置不同数量的气体导流装置30以及调整相邻的气体导流装置30之间的间距。具体地,气体导流装置30的长度根据滤芯10实际容易积累结块的区域的长度设置,使得气体导流装置30能够覆盖滤芯10容易积累结块的区域。
一般而言,通过吹气机构向滤芯10吹入主气流40时,主气流40在靠近出口端102的部分主气流40沿径向的扩散气流较小,因此,滤芯10的靠近出口端102的部分无法通过吹气装置20进行有效地清理,因此,本申请通过设置气体导流装置30,使得吹气装置20吹出的主气流40中的部分能够被通气板301阻挡形成径向的第二分气流60,从而能够对滤芯10的容易积累结块的区域进行清理,避免粉尘累积结块。
另外,设定通气板301的通气率为a%,第一分气流50的流量为V1,主气流40的部分能够不受气体导流装置30阻挡直接向出口端流动,主气流40的另一部分被气体导流装置30阻挡,其中主气流40的作用于气体导流装置30的流量为V0,V1=(100%-a%)×V0。其中,当气流经过靠近入口端101的最后一个通气板301时,气流通过通气板301的流量为0,即最后一个通气板301不会形成第一分气流50。如图4所示,以通气率a=17%为例,作用于气体导流装置30的主气流40在经过靠近出口端102的第一个通气板301的气流的流量比例为V0的83%,通过第二个通气板301的气流流量的比例为V0的66%,通过第三个通气板301的气流流量的比例为V0的49%……以此类推,当气流通过第六个通气板301时,气流的流量比例为V0的0%,即最后一个通气板301能够形成作用于滤芯10侧壁的第二分气流60,不会形成第一分气流50,从而使得气体导流装置30所覆盖的区域能够覆盖滤芯10容易积累结块的区域。通过该种设置,即能够实现对滤芯10的容易积累结块的区域的各个部分进行清理,也能够使得靠近出口端102部分的第二分气流60的流量较大,即能够有效地清理滤芯10靠近出口端102部分容易积累粉尘的区域,而对于滤芯10靠近入口端101部分不容易积累粉尘的区域,第二分气流60的流量依次递减,从而使得滤芯10的各个部分都不会累积粉尘从而形成结块。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分气流60作用于滤芯10内壁的高度大于或等于相邻的气体导流装置30之间的间距。
其中,阻挡后的第二分气流60吹向滤芯10的内壁,当相邻的气体导流装置30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第二分气流60作用于滤芯10内壁的高度才能够保证第二分气流60能够完全地覆盖所需清理区域。
优选地,第二分气流60作用于滤芯10内壁的高度等于相邻的气体导流装置30之间的间距,从而能够减少气体导流装置30的设置数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通气板301倾斜于滤芯10的轴线设置。
其中,主气流40和第一分气流50的方向与滤芯10的轴线大致平行,第二分气流60的方向大致沿滤芯10的径向吹向滤芯10的内壁。进一步的,通气板301相对地与滤芯10的轴线倾斜,且通气板301呈环状结构,通气板301靠近出口端102的直径从出口端102向入口端101逐渐增大。
其中,通气板301与滤芯10同轴,通气板301的最大直径端与滤芯10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以便于安装。另外,粉尘能够通过间隙从入口端101流向出口端102,并能够与滤芯10的侧壁进行接触过滤。
具体地,吹气装置20吹出的主气流40与滤芯10的轴向大致平行,为了使得经过通气板301阻挡的第二分气流60能够更好地阻挡至吹向滤芯10的内壁,因此通气板301相对于滤芯10的轴向倾斜45°。其中,通气板301的倾斜角度能够正负调整5°以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通气板301上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通气孔302,主气流40通过通气孔302形成第一分气流50。
进一步的,多个通气孔302分别均布在通气板301上。
其中,如图2所示,通气孔302为多个设置在通气板301上的圆孔,其中,主气流40在流向通气板301的时候,主气流40能够通过无阻碍地通过通气孔302并形成第一分气流50,主气流40打在通气板301上能够实现阻挡并形成第二分气流60。
另外,通过设置通气孔302即能够实现通过主气流40,也能够通过粉尘,使得粉尘能够通过通气孔302从入口端101输向出口端102,即能够避免通气板301对粉尘造成阻碍。
可选地,通气孔302还可以是设置在通气板301上的异形孔。
本申请能够通过增加通气孔302的数量以及大小来调整通气板301的通气率,从而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另外的,也能够通过调整吹气装置20吹出的气流的气压,来满足不同的清理需求。
进一步的,从出口端102至入口端101设置的多个通气板301上的多个通气孔302的面积之和逐渐减少,从而使得从出口端102至入口端101的通气板301通过的空气流量逐渐变小。
具体地,通过增大或减少单个通气孔302的面积,或是通过增加通气孔302的布置数量从而来实现改变不同通气板301上的多个通气孔302的面积之和。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气体导流装置30设置在滤芯10靠近出口端102的上半部。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多个气体导流装置30分别沿滤芯10的轴向设置并覆盖滤芯10靠近出口端102的上半部,处于最上层的气体导流装置30设置在吹气装置20的下方,且处于最上层的气体导流装置30与吹气装置20之间的间隙为5-10mm,且最上层的气体导流装置30所阻挡至滤芯10内壁的覆盖范围的最上端能够至少覆盖滤芯10的出口端102,即能够保证吹气装置20所吹出的气流具有足够的压力吹向入口端101,也能够保证气体导流装置30所阻挡的第二分气流60能够完全地将滤芯10容易累积粉尘的区域进行覆盖,避免结块。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气体导流装置30还包括连接轴303、连接板304和连接部305,连接部305连接滤芯10和连接轴303,连接轴303与连接板304固定连接,通气板301与连接板304固定连接,连接板304上设有导气孔300。
进一步的,其中,导气孔300用于通过主气流40,部分的主气流40能够不受气体导流装置30阻挡并直接通过导气孔300直接流向入口端101并作用于滤芯10的下半部,另一部分的主气流40作用于气体导流装置30并形成第二分气流60并清理滤芯10容易积累结块的区域。
其中,连接部305包括连接环和设置在连接环上的多个支撑柱,支撑柱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连接环的内壁,连接环固定在滤芯10的出口端102,连接轴303连接在支撑柱的中部并与滤芯10的轴向平行,即连接轴303与滤芯10同轴。其中,连接板304垂直于连接轴303并与连接轴303固定连接,多个连接板304分别等距间隔地连接在连接轴303上,从而使得多个气体导流装置30等距间隔设置。同时,通过该种设计,能够使得多个气体导流装置30从滤芯10的出口端102向入口端101设置,也方便安装气体导流装置30。另外,通过该种设计,能够无需对现有的滤芯10进行结构的改造,能够直接地将气体导流装置30安装至现有的滤芯10上,以降低改造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连接轴303沿滤芯10的轴向设置,连接板304与连接轴303垂直,通气板301的上端与连接板304的周向固定连接,通气板301倾斜于滤芯10的轴向并形成圆台结构。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通气板301呈环状结构,连接板304呈圆形结构,连接轴303连接在连接板304的圆心位置,通气板301的上端连接在连接板304的周向,使得气体导流装置30整体呈圆台结构。
较优地,连接板304和通气板301一体成型,连接轴303通过焊接与连接板304固定。
可选地,连接轴303为多段结构,相邻的两个连接板304之间分别通过一段连接轴303固定,使得多个气体导流装置30能够吊挂在滤芯10中。
可选地,连接部305能够设置在滤芯10的上端,也能够设置在滤芯10的下端,或是设置在滤芯10的中部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一种过滤器,其包括滤芯10、吹气装置20和气体导流装置30,其中,滤芯10为筒状的中空结构,滤芯10的下端为入口端101,滤芯10的上端为出口端102,粉尘从入口端101输入至滤芯10的内壁并通过滤芯10的侧壁对粉尘进行过滤。
吹气装置20设置在滤芯10的出口端102的上方,吹气装置20向滤芯10的内部进行吹出压缩空气,吹气装置20吹出的主气流40从滤芯10的出口端102向滤芯10的入口端101流动。多个气体导流装置30分别等距地间隔设置在滤芯10的内部,且多个气体导流装置30从靠近滤芯10的出口端102一侧向滤芯10的入口端101设置在滤芯10的上半部。气体导流装置30包括通气板301、连接轴303、连接板304和连接部305,其中,连接部305连接在滤芯10的上端,连接轴303与滤芯10同轴且与连接部305固定连接,通气板301呈环状结构,通气板301相对于滤芯10的轴向倾斜,通气板301的上端与连接板304固定连接,通气板301的直径从上往下逐渐增大使得通气板301与连接板304之间形成圆台结构,连接板304上设有导气孔300,用于通过主气流40,使得部分的主气流40能够无阻碍地通过气体导流装置30并作用于滤芯10的下半部。多个连接板304分别等距且间隔地连接在连接轴303上,因此,相邻的通气板301之间的间距相同。在通气板301上均布地设置有多个通气孔302。
在本申请中,吹气装置20向滤芯10内部吹出主气流40,部分的主气流40打到通气板301上,其中部分的主气流40能够通过导气孔300无阻碍地流向入口端101并作用于滤芯10的下半部,另一部分的主气流40作用于气体导流装置30,作用于气体导流装置30的主气流40能够通过通气孔302并形成第一分气流50流向下一通气板301,另外一部分的主气流40经过通气板301阻挡并沿径向形成第二分气流60并吹向滤芯10的侧壁,从而能够使得滤芯10侧壁所积累的粉尘能够得到吹散清理,避免长时间粉尘堆积形成结块,影响滤芯10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在本申请中,通过由上至下设置的多个气体导流装置30,使得滤芯10从上至下吹向滤芯10侧壁的第二分气流60的流量逐渐地减少,由于滤芯10越靠近出口端102的部分粉尘积累的情况越严重,因此在靠近滤芯10出口端102的第二分气流60的流量越大,清理效果越好,从而即能够满足清理效果,也能够实现对滤芯10容易积累粉尘的部分进行以有效清理,避免粉尘堆积形成结块,有效地延长了滤芯10的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过滤器,如图1所示,包括滤芯10和气体导流装置30,气体导流装置30设置在滤芯10的内部,气体导流装置30包括导气孔300和通气板301,通气板301倾斜于滤芯10的轴线设置,通气板301上设有通气孔302,通气板301的上端具有开口,开口形成导气孔300。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通气板301沿滤芯10的轴向间隔设置,通气板301上的通气孔302的面积从滤芯10的入口端101至滤芯10的出口端102逐渐减小。
其中,多个通气孔302均匀地布置在通气板301上,通过增大或减少单个通气孔302的面积,或是通过增加通气孔302的布置数量从而来实现改变不同通气板301上的多个通气孔302的面积之和。导气孔300与滤芯10同轴,且所有通气板301上的导气孔300的大小相同并处于同一轴线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气体导流装置30还包括连接轴303、连接板304和连接部,连接部连接滤芯10和连接轴303,连接轴303与连接板304固定连接,通气板301与连接板304固定连接,导气孔300设置在连接板304上。
可选地,通气板301为罩形结构,导气孔300位于在罩形结构的上端,通气板301与滤芯10的内壁固定连接。
具体地,通气板301的下端直接与滤芯10的内壁固定连接在一起,通气板301的上端开口并形成导气孔300。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粉尘捕捉系统,包括上述的过滤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申请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申请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滤芯(10)和气体导流装置(30),所述滤芯(10)包括入口端(101)和出口端(102),所述出口端(102)用于供吹气装置(20)向所述过滤器内部吹气,所述入口端(101)用于供待过滤气体进入所述过滤器内部;
所述气体导流装置(30)设置在所述滤芯(10)的内部,所述气体导流装置(30)包括通气板(301);
当所述吹气装置(20)从所述出口端(102)向所述过滤器吹出主气流(40)时,至少部分所述主气流(40)通过所述通气板(301)形成第一分气流(50)并流向所述入口端(101),至少部分所述主气流(40)被所述通气板(301)阻挡形成第二分气流(60)并吹向所述滤芯(10)的内壁;
所述通气板(301)上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通气孔(302),所述主气流(40)通过所述通气孔(302)形成所述第一分气流(50);
从所述出口端(102)至所述入口端(101)设置的多个所述通气板(301),从所述出口端(102)至所述入口端(101)设置的多个所述通气板(301)上的多个所述通气孔(302)的面积之和逐渐减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气体导流装置(30)沿所述滤芯(10)的轴向间隔地设置在所述滤芯(10)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气流(60)作用于所述滤芯(10)内壁的高度大于或等于相邻的所述气体导流装置(30)之间的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板(301)倾斜于所述滤芯(10)的轴线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通气孔(302)分别均布在所述通气板(30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导流装置(30)设置在所述滤芯(10)靠近所述出口端(102)的上半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导流装置(30)还包括连接轴(303)、连接板(304)和连接部(305),所述连接部(305)连接所述滤芯(10)和所述连接轴(303),所述连接轴(303)与所述连接板(304)固定连接,所述通气板(301)与所述连接板(30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304)上设有导气孔(30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303)沿所述滤芯(10)的轴向设置,所述连接板(304)与所述连接轴(303)垂直,所述通气板(301)的上端与所述连接板(304)的周向固定连接,所述通气板(301)倾斜于所述滤芯(10)的轴向并形成圆台结构。
9.一种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滤芯(10)和气体导流装置(30),所述气体导流装置(30)设置在所述滤芯(10)的内部,所述气体导流装置(30)包括导气孔(300)和通气板(301),所述通气板(301)倾斜于所述滤芯(10)的轴线设置,所述通气板(301)上设有通气孔(302),所述通气板(301)的上端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形成所述导气孔(300);
多个所述通气板(301)沿所述滤芯(10)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通气板(301)上的通气孔(302)的面积从所述滤芯(10)的入口端(101)至所述滤芯(10)的出口端(102)逐渐减小。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导流装置(30)还包括连接轴(303)、连接板(304)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滤芯(10)和所述连接轴(303),所述连接轴(303)与所述连接板(304)固定连接,所述通气板(301)与所述连接板(304)固定连接,所述导气孔(300)设置在所述连接板(304)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板(301)为罩形结构,所述导气孔(300)位于在所述罩形结构的上端,所述通气板(301)与所述滤芯(10)的内壁固定连接。
12.一种粉尘捕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或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器。
CN202210457022.5A 2022-04-27 2022-04-27 一种过滤器及粉尘捕捉系统 Active CN1148874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57022.5A CN114887410B (zh) 2022-04-27 2022-04-27 一种过滤器及粉尘捕捉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57022.5A CN114887410B (zh) 2022-04-27 2022-04-27 一种过滤器及粉尘捕捉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87410A CN114887410A (zh) 2022-08-12
CN114887410B true CN114887410B (zh) 2024-03-15

Family

ID=82720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57022.5A Active CN114887410B (zh) 2022-04-27 2022-04-27 一种过滤器及粉尘捕捉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87410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556240U (zh) * 2013-10-21 2014-04-23 嘉兴市百斯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脉冲反吹装置
CN203790747U (zh) * 2013-09-11 2014-08-27 东莞丰裕电机有限公司 具有导流装置的粉末回收过滤器
KR20170021721A (ko) * 2015-08-18 2017-02-28 이충중 블로우 파이프의 구조를 개선한 집진기
DE102018103154A1 (de) * 2018-02-13 2019-08-14 Camfil Apc Gmbh Filterpatrone mit aus Filterelement hervorstehender Strömungsleitvorrichtung, Filteranlage und Verfahren zum Reinigen einer Filterpatrone
CN110917875A (zh) * 2019-11-28 2020-03-27 国家电投集团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重庆科技分公司 防积灰烟气导流叶片、装置和方法
CN210448482U (zh) * 2019-07-03 2020-05-05 广东慧山智能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脉冲除尘过滤筒
CN111980835A (zh) * 2020-09-02 2020-11-24 赵绍兴 一种空气滤清器反吹喷头、系统及清洁方法
CN215085589U (zh) * 2021-05-22 2021-12-10 佛山市南海鑫环宝滤材有限公司 一种反吹滤芯的反吹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53874B2 (en) * 2019-09-19 2022-02-22 X'pole Precision Tools Inc. Cyclonic dust filter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790747U (zh) * 2013-09-11 2014-08-27 东莞丰裕电机有限公司 具有导流装置的粉末回收过滤器
CN203556240U (zh) * 2013-10-21 2014-04-23 嘉兴市百斯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脉冲反吹装置
KR20170021721A (ko) * 2015-08-18 2017-02-28 이충중 블로우 파이프의 구조를 개선한 집진기
DE102018103154A1 (de) * 2018-02-13 2019-08-14 Camfil Apc Gmbh Filterpatrone mit aus Filterelement hervorstehender Strömungsleitvorrichtung, Filteranlage und Verfahren zum Reinigen einer Filterpatrone
CN210448482U (zh) * 2019-07-03 2020-05-05 广东慧山智能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脉冲除尘过滤筒
CN110917875A (zh) * 2019-11-28 2020-03-27 国家电投集团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重庆科技分公司 防积灰烟气导流叶片、装置和方法
CN111980835A (zh) * 2020-09-02 2020-11-24 赵绍兴 一种空气滤清器反吹喷头、系统及清洁方法
CN215085589U (zh) * 2021-05-22 2021-12-10 佛山市南海鑫环宝滤材有限公司 一种反吹滤芯的反吹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87410A (zh) 2022-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26984B1 (en) High volume dust and fume collector
US6497753B1 (en) Electrostatic air cleaner
US6451096B1 (en) Air cleaner for removing air pollutants by water spray type of dust collecting system
CN113227667A (zh) 紧凑型供气通风系统
CN114887410B (zh) 一种过滤器及粉尘捕捉系统
US6090175A (en) Air inlet for a dust collector
JP7482350B2 (ja) 集塵装置
CN217423514U (zh) 一种气流方向可调的污染物靶向长距离多级输运系统
US20150089907A1 (en) Centrifugal spark arrestor assembly
CN216716464U (zh) 用于高大焊接车间的焊烟除尘系统
CN101618374B (zh) 喷涂房通风系统
CN203880873U (zh) 墙壁式通风设备
CN216204027U (zh) 焊接通风除尘净化系统
CN214411988U (zh) 用于方舱的通风降噪装置
CN112121566A (zh) 建筑施工用空气净化装置
CN216092730U (zh) 一种净风机罩
CN101428188A (zh) 侧进风超薄风机过滤单元
CN210945488U (zh) 一种电机车专用尘降仓
CN212701135U (zh) 一种导流体以及包括该导流体的除尘装置
CN216953399U (zh) 一种高大厂房焊烟收集净化系统
CN113864947A (zh) 焊接通风除尘净化系统
CN215027118U (zh) 一种抛吸式烟尘净化装置
CN213101337U (zh) 一种水帘水雾组合式除尘器
CN220697455U (zh) 一种大米初筛装置
CN212105391U (zh) 防尘装置及防尘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