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83760B - 一种电池注液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注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83760B
CN114883760B CN202210366906.XA CN202210366906A CN114883760B CN 114883760 B CN114883760 B CN 114883760B CN 202210366906 A CN202210366906 A CN 202210366906A CN 114883760 B CN114883760 B CN 1148837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injection
battery
liquid
communicated
negative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6690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83760A (zh
Inventor
段徽庆
袁小东
余其祥
刘子雄
袁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Keria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Keria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Keria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Keria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6690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837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837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837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837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837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60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or topping-up with liquids; 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draining liquids from casings
    • H01M50/609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with liquid, e.g. electroly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60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or topping-up with liquids; 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draining liquids from casings
    • H01M50/609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with liquid, e.g. electrolytes
    • H01M50/627Filling ports
    • H01M50/636Closing or sealing filling ports, e.g. using lids
    • H01M50/645Plu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Filling, Topping-Up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池注液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注液机,电池注液机包括滑轨、第一驱动机构、注液机构、打钉机构和分钉机构,滑轨上设置有电池夹具,注液机构的注液支架上阵列设置有多个注液杯,注液杯能与电池的注液口一一对应连通并注液,打钉机构包括打钉头,打钉头上设置有穿孔、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穿孔内滑动连接有压杆,穿孔能与电池的注液口连通,且压杆能将密封钉压入电池的注液口内,第一支管能与外部负压产生装置和氦气供给罐选择性连通,分钉机构能将密封钉经第二支管输送至穿孔内。本发明提供的电池注液机,适用于电池的一次注液和二次注液,电池注液机整体结构简单,整个电池注液及封装过程方便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注液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注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注液机。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平均输出电压高、自放电小、循环性能优越、可快速充放电、输出功率大和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在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工序中,注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工序,注液完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池的成品率。为最大化提高电池性能,目前在注液时多采用二次注液,即:先对成型的锂电池外壳内进行一次注液,然后对一次注液后的电池进行老化,使得电解液浸润到极片里面,参与化学反应,实现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转化成完成后再对电池进行二次注液,二次注液是一个电解液补充的过程,且二次注液时还要兼顾封口。
现有技术中,电池注液机结构复杂、体积庞大,不利于安装布局和生产操作;且现有的两次注液工艺、以及封口工艺都无法较理想的集成在一台设备上,从而导致加工繁琐、加工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注液机,结构简单,能完成电池的一次注液和二次注液。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注液机,包括:
滑轨,滑轨上设置有电池夹具,电池夹具上阵列设置有多个用于承装电池的插槽;
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与电池夹具传动连接,第一驱动机构能驱动电池夹具沿滑轨移动;
注液机构,注液机构横跨滑轨,注液机构包括注液支架,注液支架上阵列设置有多个注液杯,当电池夹具移动至注液机构处时,注液支架能朝电池夹具移动以使注液杯与电池的注液口一一对应连通并注液;
打钉机构,打钉机构设置于滑轨的一侧,打钉机构包括打钉头,打钉头上设置有穿孔、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均与穿孔连通,穿孔内滑动连接有压杆,穿孔能与电池的注液口连通,且压杆能将密封钉压入电池的注液口内,第一支管能与外部负压产生装置和氦气供给罐选择性连通;
分钉机构,分钉机构设置于滑轨的一侧,分钉机构与第二支管连通,分钉机构能将密封钉经第二支管输送至穿孔内。
可选地,注液机构还包括:
支撑立架,支撑立架设置有两个且设置于滑轨两侧;
顶升机构,支撑立架上均设置有顶升机构,顶升机构与注液支架传动连接,顶升机构能驱动注液支架沿竖直方向移动以使注液杯与电池的注液口连通。
可选地,注液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注液机构上的正负压生成机构,正负压生成机构包括阵列设置的多个第一气嘴,第一气嘴能与注液杯一一对应连通,当注液杯与电池的注液口一一对应连通时,第一气嘴能通过注液杯将电池抽成负压。
可选地,正负压生成机构还包括:
正负压安装板,正负压安装板设置有多个,每个正负压安装板上均设置有一排第一气嘴;
正负压升降装置,正负压升降装置设置有多个且与正负压安装板一一对应设置,正负压升降装置的固定端与注液支架连接,正负压升降装置的输出端与正负压安装板连接,正负压升降装置能驱动正负压安装板沿竖直方向移动以使第一气嘴与注液杯连通。
可选地,注液机构还包括注液针机构,注液针机构包括设置于注液支架上的注液针支架,注液针支架上沿第一方向设置有多个注液针,在注液支架沿第二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每个注液针均能与其对应的一排注液杯依次逐一连通注液,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设置。
可选地,注液针机构还包括:
注液升降装置,注液升降装置设置有多个且与注液针一一对应设置,注液升降装置的固定端与注液针支架连接,注液升降装置的输出端与注液针连接,注液升降装置能驱动注液针沿竖直方向移动以使注液针与注液杯连通;
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设置于注液支架上且与注液针支架传动连接,驱动组件能驱动注液针支架沿第二方向移动。
可选地,注液杯包括设置于注液支架上的杯体和与杯体连接的杯盖,杯盖与杯体连接形成有注液腔,杯体朝向滑轨的一侧设置有与注液腔连通的出液口,出液口能与电池的注液口对接并连通;以及,
密封杆,密封杆穿设于杯盖且与杯盖滑动连接;
密封驱动装置,密封驱动装置设置于注液支架上且与密封杆传动连接,密封驱动装置能驱动密封杆移动以封堵出液口。
可选地,分钉机构包括:
分钉支架,分钉支架设置于滑轨的一侧,分钉支架上设置有震动盘;
下料管,下料管的进料口与震动盘连通,震动盘能将密封钉有序的输送至下料管内;
第一伸缩装置,第一伸缩装置的固定端设置于分钉支架上,第一伸缩装置的伸缩端连接有接料块,接料块上设置有接料槽,第一伸缩装置能驱动接料块移动以使接料槽的进料口与下料管的出料口连通;
第二伸缩装置,第二伸缩装置的固定端设置于分钉支架上,第二伸缩装置的伸缩端连接有上料管,上料管的出料口与第二支管连通,第二伸缩装置能驱动上料管移动以使上料管的进料口与接料槽的出料口连通;
第二气嘴,第二气嘴设置于接料槽的出料口处,密封钉能在第二气嘴的作用下从接料槽传送至上料管内。
可选地,打钉机构包括:
传送机构,传送机构设置于滑轨的一侧,传送机构传动连接有电池载具,传送机构能驱动电池载具移动,电池载具能承装电池;
打钉支架,打钉支架横跨传送机构;
打钉升降装置,打钉升降装置的固定端与打钉支架连接,打钉升降装置的输出端与打钉头连接,当电池载具移动至打钉升降装置时,打钉升降装置能驱动打钉头移动以使穿孔与电池的注液口连通;
下压装置,下压装置的固定端与打钉头连接,下压装置的输出端与压杆连接,下压装置能驱动压杆移动以将密封钉压入电池的注液口内。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滑轨上的接残液装置和与接残液装置传动连接的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能驱动接残液装置沿滑轨移动,当接残液装置移动至注液机构处时,每个注液杯均能与接残液装置连通。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电池注液机,一次注液,将电池置于电池夹具的插槽内,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电池夹具沿滑轨移动至注液机构处,并使注液支架能朝电池夹具移动以使注液杯与电池的注液口一一对应连通并注液;二次注液,将一次注液完成并老化后的电池置于电池夹具的插槽内,同样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电池夹具沿滑轨移动至注液机构处,并使注液支架能朝电池夹具移动以使注液杯与电池的注液口一一对应连通并注液;二次注液完成后从插槽内取出电池,并于打钉机构处使电池的注液口与穿孔连通,外部负压产生装置连通第一支管对电池进行抽真空后,氦气供给罐连通第一支管对电池充氦气,充氦气完成后通过压杆将密封钉压入电池的注液口内,完成电池的封装,电池注液机整体结构简单,整个电池注液及封装过程方便控制。此外,通过分钉机构将密封钉经第二支管输送至穿孔内,实现送钉与打钉的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电池注液机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电池注液机又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接残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注液机构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注液机构又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注液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分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打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打钉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10、滑轨;120、电池夹具;121、电池;122、挂孔;130、第一驱动机构;140、第二驱动机构;
200、注液机构;210、注液支架;220、注液杯;221、杯体;2211、出液口;2212、注液嘴;222、杯盖;2221、通孔;223、密封杆;2231、堵头;224、密封驱动装置;230、支撑立架;240、顶升机构;250、第一导向组件;260、阻尼限位器;270、合模机构;271、合模伸缩杆;272、挂钩;
300、打钉机构;310、打钉头;311、第一支管;312、第二支管;313、对接嘴;320、压杆;330、传送机构;340、电池载具;350、打钉支架;360、打钉升降装置;370、下压装置;380、CCD相机组件;390、打钉调节组件;
400、分钉机构;410、分钉支架;420、震动盘;430、下料管;440、第一伸缩装置;450、接料块;460、第二伸缩装置;470、上料管;480、第二气嘴;
500、正负压生成机构;510、第一气嘴;520、正负压安装板;530、正负压升降装置;540、第二导向组件;
600、注液针机构;610、注液针支架;620、注液针;630、注液升降装置;640、驱动组件;
700、接残液装置;710、回收罐;720、接液管;
800、注液罐系统;900、称重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注液机,包括滑轨110、第一驱动机构130、注液机构200、打钉机构300和分钉机构400,滑轨110上设置有电池夹具120,电池夹具120上阵列设置有多个用于承装电池121的插槽;第一驱动机构130与电池夹具120传动连接,第一驱动机构130能驱动电池夹具120沿滑轨110移动;注液机构200横跨滑轨110,注液机构200包括注液支架210,注液支架210上阵列设置有多个注液杯220,当电池夹具120移动至注液机构200处时,注液支架210能朝电池夹具120移动以使注液杯220与电池121的注液口一一对应连通并注液;打钉机构300设置于滑轨110的一侧,打钉机构300包括打钉头310,打钉头310上设置有穿孔、第一支管311和第二支管312,第一支管311和第二支管312均与穿孔连通,穿孔内滑动连接有压杆320,穿孔能与电池121的注液口连通,且压杆320能将密封钉压入电池121的注液口内,第一支管311能与外部负压产生装置和氦气供给罐选择性连通;分钉机构400设置于滑轨110的一侧,分钉机构400与第二支管312连通,分钉机构400能将密封钉经第二支管312输送至穿孔内。
在本实施例中,一次注液的主要步骤为,将电池121置于电池夹具120的插槽内,第一驱动机构130驱动电池夹具120沿滑轨110移动至注液机构200处,并使注液支架210能朝电池夹具120移动以使注液杯220与电池121的注液口一一对应连通并注液;二次注液的主要步骤为,将一次注液完成并老化后的电池121置于电池夹具120的插槽内,同样通过第一驱动机构130驱动电池夹具120沿滑轨110移动至注液机构200处,并使注液支架210能朝电池夹具120移动以使注液杯220与电池121的注液口一一对应连通并注液;二次注液完成后从插槽内取出电池121,并于打钉机构300处使电池121的注液口与穿孔连通,外部负压产生装置连通第一支管311对电池121进行抽真空后,氦气供给罐连通第一支管311对电池121充氦气,充氦气完成后通过压杆320将密封钉压入电池121的注液口内,完成电池121的封装,电池注液机整体结构简单,整个电池121注液及封装过程方便控制。此外,通过分钉机构400将密封钉经第二支管312输送至穿孔内,实现送钉与打钉的自动化。
优选地,电池夹具120设置有两排插槽且每排均设置有多个,对应的注液杯220设置有两排。
具体地,沿滑轨110的方向依次设置有上下料工位和注液工位,注液机构200设置于注液工位处,注液人员于上下料工位将电池121承装在电池夹具120的插槽内或从电池夹具120的插槽内取出。
具体地,电池夹具120可以拆卸更换不同的型号,以使该电池注液机能适用于各种型号的电池121的注液。进一步地,插槽的端部可以设置有电池121导正的导正组件,导正组件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做过多赘述。
具体地,第一驱动机构130可以采用电机丝杠机构,还可以采用气缸组件或其他形式的驱动机构,在此不再做过多限定。
具体地,外部负压产生装置和氦气供给罐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做过多赘述。
于本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至图2所示,该电池注液机还包括设置于注液机构200一侧的注液罐系统800,每个注液针620均通过液体输送管道与注液罐系统800连通,注液罐系统800通过液体输送管道向注液针620输送电解液,注液罐系统800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做过多赘述。
于本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至图2所示,该电池注液机还包括称重机构900,称重机构900设置于上下料工位的一侧,称重机构900用于对注液前和注液后的电池121进行称重测量,称重机构900包括电子秤,电子秤上设置有供电池121放置的收容槽。
于本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至图2所示,该电池注液机还包括设置于滑轨110上的接残液装置700和与接残液装置700传动连接的第二驱动机构140,第二驱动机构140能驱动接残液装置700沿滑轨110移动,当接残液装置700移动至注液机构200处时,每个注液杯220均能与接残液装置700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当电池121注液完成后,第二驱动机构140驱动接残液装置700沿滑轨110移动至注液机构200处,注液杯220与接残液装置700连通,注液杯220残余电解液流入至接残液装置700内,环保卫生,且避免残余电解液污染下一轮电池121。
具体地,第二驱动机构140可以采用电机丝杠机构,还可以采用气缸组件或其他形式的驱动机构,在此不再做过多限定。
进一步地,参照图3所示,接残液装置700包括回收罐710和多个阵列设置的接液管720,每个接液管720的下端口均与回收罐710连通,当接残液装置700移动至注液机构200处时,接液管720的上端口与注液杯220一一对应连通,注液杯220残余电解液流入至接残液装置700内。
于本实施例中,参照图4至图5所示,注液机构200还包括支撑立架230和顶升机构240,支撑立架230设置有两个且设置于滑轨110两侧,支撑立架230上均设置有顶升机构240;顶升机构240与注液支架210传动连接,顶升机构240能驱动注液支架210沿竖直方向移动以使注液杯220与电池121的注液口连通,结构简单,方便控制。具体地,顶升机构240可以采用升降气缸,也可以采用其他具有升降功能的机构,在此不再做过多限定。
进一步地,注液机构200还包括设置于支撑立架230与注液支架210之间的第一导向组件250,使注液支架210的移动更加稳定。具体地,第一导向组件250包括设置于支撑立架230上的多个第一滑动轴承和与第一滑动轴承一一对应滑动连接的多个第一导向杆,第一导向杆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一导向杆与注液支架210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两个支撑立架230上均设置有多个阻尼限位器260,阻尼限位器260能限制注液支架210的下降位置且具有缓冲注液支架210的作用,阻尼限位器260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做过多赘述。
进一步地,注液支架210上设置有合模机构270,注液支架210能通过合模机构270与电池夹具120对合。具体地,合模机构270包括多个合模伸缩杆271,多个合模伸缩杆271沿注液支架210的周侧边缘间隔设置,合模伸缩杆271的输出端连接有挂钩272,电池夹具120上设置有多个挂孔122,挂钩272与挂孔122一一对应设置。具体地,合模伸缩杆271可以采用气缸,也可以采用其他伸缩杆,在此不再做过多限定。在本实施例中,当顶升机构240驱动注液支架210沿竖直方向移动以使注液杯220与电池121的注液口连通后,合模伸缩杆271的伸缩端朝内移动,使挂钩272与挂孔122卡接,稳固注液杯220与电池121的注液口的连通,防止装置震动而导致的注液杯220与电池121的注液口之间出现缝隙,避免漏气漏液。
于本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4至图5所示,注液机构200还包括设置于注液机构200上的正负压生成机构500,正负压生成机构500包括多个阵列设置的第一气嘴510,第一气嘴510能与注液杯220一一对应连通,当注液杯220与电池121的注液口一一对应连通时,第一气嘴510能通过注液杯220将电池121抽成负压,负压注液一致性好,有效保证注液的质量,且节能降耗,其工艺方法先进合理,使用效果良好。具体地,第一气嘴510与外部正负压设备连接,通过外部正负压设备提供负压作用力将电池121抽成负压,外部正负压设备还能为第一气嘴510提供正压作用力,正负压设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做过多赘述。优选地,第一气嘴510设置有两排。
进一步地,正负压生成机构500还包括正负压安装板520和正负压升降装置530,正负压安装板520设置有多个,每个正负压安装板520上均设置有一排第一气嘴510;正负压升降装置530设置有多个且与正负压安装板520一一对应设置,正负压升降装置530的固定端与注液支架210连接,正负压升降装置530的输出端与正负压安装板520连接,正负压升降装置530能驱动正负压安装板520沿竖直方向移动以使第一气嘴510与注液杯220连通。具体地,正负压升降装置530可以采用升降气缸,也可以采用其他具有升降功能的机构,在此不再做过多限定。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正负压升降装置530对应驱动一个正负压安装板520移动,进而驱动一排第一气嘴510移动以通过一排注液杯220将一排电池121抽成负压,可以分开控制电池121的负压生成,适用性强,使该电池注液机可以对单排电池121进行负压注液。
进一步地,每个正负压安装板520与注液支架210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导向组件540,使正负压安装板520的移动更加稳定。具体地,第一导向组件250包括设置于注液支架210上的多个第二滑动轴承和与第二滑动轴承一一对应滑动连接的多个第二导向杆,第二导向杆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导向杆与正负压安装板520固定连接。
于本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4至图5所示,注液机构200还包括注液针机构600,注液针机构600包括设置于注液支架210上的注液针支架610,注液针支架610上沿第一方向设置有多个注液针620,在注液针支架610沿第二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每个注液针620均能与其对应的一排注液杯220依次逐一连通注液,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设置。优选地,第一方向为滑轨110的延伸方向。优选地,第二方向为与第一方向垂直设置的水平方向。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气嘴510通过注液杯220将电池121抽成负压后,使注液针支架610沿第二方向移动,并使每个注液针620均与其对应的一排注液杯220依次逐一连通,注液针620有序的通过注液杯220将电解液注入电池121内,结构简单,方便控制。优选地,注液针620设置有两个。
在电池121的生产工序中,注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工序,注液完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池121的成品质量,随着电池注液机使用时间延长或长时间不工作时,电池注液机输送电解液的液体输送管道的内壁上会沉积浆料,进而影响电池121的成品质量,因此在长时间使用或长时间不工作时,注液机需要维护清洁各个液体输送管道。在本实施例中,当电池注液机长时间使用后或长时间不工作时,仅需将注液针支架610移动至整个电池注液机的一侧,清结注液针620以及液体输送管道即可,且注液针620与液体输送管道数量少,方便清洁维护。
进一步地,注液针机构600还包括注液升降装置630和驱动组件640,注液升降装置630设置有多个且与注液针620一一对应设置,注液升降装置630的固定端与注液针支架610连接,注液升降装置630的输出端与注液针620连接,注液升降装置630能驱动注液针620沿竖直方向移动以使注液针620与注液杯220连通;驱动组件640设置于注液支架210上且与注液针支架610传动连接,驱动组件640能驱动注液针支架610沿第二方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640驱动注液针支架610沿第二方向移动,进而使注液针620与注液杯220依次相对应,注液升降装置630驱动注液针620沿竖直方向移动以使注液针620与注液杯220连通,完成对电池121的注液,结构简单,方便控制。
具体地,注液升降装置630可以采用升降气缸,也可以采用其他具有升降功能的机构,在此不再做过多限定。
具体地,驱动组件640可以采用KK模组,KK模组是马达驱动的移动平台,由滚珠螺杆和直线滑轨110导引构成,注液针支架610与移动平台连接,以实现驱动组件640驱动注液针支架610移动,KK模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做过多赘述。当然,驱动组件640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驱动模组,在此不再做过多限定。
于本实施例中,参照图6所示,注液杯220包括设置于注液支架210上的杯体221和与杯体221连接的杯盖222,杯盖222与杯体221连接形成有注液腔,杯体221朝向滑轨110的一侧设置有与注液腔连通的出液口2211,出液口2211能与电池121的注液口对接并连通,杯盖222上设置有与注液腔连通的通孔2221,第一气嘴510与注液针620均能与通孔2221对接并连通。进一步地,注液杯220还包括密封杆223和密封驱动装置224,密封杆223穿设于杯盖222且与杯盖222滑动连接;密封驱动装置224设置于注液支架210上且与密封杆223传动连接,密封驱动装置224能驱动密封杆223移动以封堵出液口221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气嘴510通过注液杯220将电池121抽成负压后,密封驱动装置224驱动密封杆223移动以封堵出液口2211,注液针支架610沿第二方向移动,并使每个注液针620均与其对应的一排注液杯220依次逐一连通并有序的向注液杯220内注入电解液,待所有注液杯220内均注入适量的电解液后,密封驱动装置224驱动密封杆223反向移动以打开出液口2211,在负压的作用下,电解液被吸入至电池121内。
具体地,密封驱动装置224可以采用气缸,也可以采用其他伸缩杆,在此不再做过多限定。
进一步地,密封驱动装置224设置有多个,且每个密封驱动装置224均通过一个连接架与一列注液杯220的密封杆223传动连接件。
进一步地,出液口2211的下端口设置有注液嘴2212,注液嘴2212的材质可以为但不限于橡胶材质,注液嘴2212与电池121的注液口对接以使注液杯220与电池121的注液口连通,使注液杯220与电池121的注液口之间的密封性能好。
进一步地,密封杆223的下端部设置有堵头2231,堵头2231的材质可以为但不限于橡胶材质,密封杆223通过堵头2231密封出液口2211,有效防止漏气。
进一步地,密封杆223与杯盖22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以防止密封杆223与杯盖222之间漏气。
于本实施例中,参照图7所示,分钉机构400包括分钉支架410、下料管430、第一伸缩装置440、第二伸缩装置460和第二气嘴480,分钉支架410设置于滑轨110的一侧,分钉支架410上设置有震动盘420,下料管430的进料口与震动盘420连通,震动盘420能将密封钉有序的输送至下料管430内;第一伸缩装置440的固定端设置于分钉支架410上,第一伸缩装置440的伸缩端连接有接料块450,接料块450上设置有接料槽,第一伸缩装置440能驱动接料块450移动以使接料槽的进料口与下料管430的出料口连通;第二伸缩装置460的固定端设置于分钉支架410上,第二伸缩装置460的伸缩端连接有上料管470,上料管470的出料口与第二支管312连通,第二伸缩装置460能驱动上料管470移动以使上料管470的进料口与接料槽的出料口连通;第二气嘴480设置于接料槽的出料口处,密封钉能在第二气嘴480的作用下从接料槽依次传送至上料管470和第二支管312内。在本实施例中,震动盘420将密封钉按需求的位姿依次排列输送至下料管430,第一伸缩装置440驱动接料块450移动以使接料槽的进料口与下料管430的出料口连通,此时下料管430内的密封钉落入接料槽内,当第二伸缩装置460驱动上料管470移动以使上料管470的进料口与接料槽的出料口连通时,密封钉在第二气嘴480的作用下从接料槽传送至上料管470内,并经上料管470和第二支管312传送至穿孔内,供打钉机构300使用,结构简单,方便控制。
具体地,第二气嘴480与外部空气压缩装置连通,空气压缩装置为第二气嘴480提供气源,空气压缩装置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做过多赘述。
具体地,震动盘420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做过多赘述。
具体地,第一伸缩装置440和第二伸缩装置460均可以采用气缸,也可以采用其他伸缩装置,在此不再做过多限定。
进一步地,上料管470上设置有吹气装置,吹气装置能将上料管470内的密封钉经第二支管312吹入至穿孔内,吹气装置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做过多赘述。
于本实施例中,参照图8至图9所示,打钉机构300包括传送机构330、打钉支架350、打钉升降装置360和下压装置370,传送机构330设置于滑轨110的一侧,传送机构330传动连接有电池载具340,传送机构330能驱动电池载具340移动,电池载具340能承装电池121;打钉支架350横跨传送机构330,打钉升降装置360的固定端与打钉支架350连接,打钉升降装置360的输出端与打钉头310连接,当电池载具340移动至打钉升降装置360时,打钉升降装置360能驱动打钉头310移动以使穿孔与电池121的注液口连通;下压装置370的固定端与打钉头310连接,下压装置370的输出端与压杆320连接,下压装置370能驱动压杆320移动以将密封钉压入电池121的注液口。在本实施例中,注液人员将电池121置于电池载具340上,并通过传送机构330将电池载具340移动至打钉头310下方,打钉升降装置360驱动打钉头310移动以使穿孔与电池121的注液口连通,对电池121依次抽真空、充氦气并通过下压装置370驱动压杆320移动以将密封钉压入电池121的注液口,结构简单,方便控制。具体地,打钉升降装置360和下压装置370均可以采用气缸,也可以采用其他具有升降功能的机构,在此不再做过多限定。
具体地,打钉头310上设置有与穿孔连通的对接嘴313,对接嘴313的材质可以为但不限于橡胶材质,对接嘴313与电池121的注液口对接以使穿孔与电池121的注液口连通。
具体地,传送机构330可以采用KK模组,也可以采用其他传送组件,在此不再做过多限定。
进一步地,打钉机构300还包括CCD相机组件380和打钉调节组件390,CCD相机组件380和打钉调节组件390均设置于打钉支架350上,CCD相机组件380能对电池载具340上的电池121拍照定位,打钉升降装置360设置于打钉调节组件390上,打钉调节组件390能驱动打钉升降装置360沿水平方向移动且移动方向垂直于传送机构330的传送方向。在本实施例中,传送机构330将电池载具340移动至CCD相机组件380的下方,经CCD相机组件380拍照定位计算后,控制传送机构330将电池载具340移动至打钉头310下方并控制打钉调节组件390移动打钉升降装置360使打钉头310与电池载具340上的电池121精确定位,打钉升降装置360驱动打钉头310移动以使打钉头310与电池121的注液口精确对接。
具体地,打钉调节组件390可以采用KK模组,也可以采用其他传送组件,在此不再做过多限定。
具体地,CCD相机组件380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做过多赘述。
示例性地,以二次注液为例,该电池注液机的具体工作流程为:
S100、将电池121放入称重机构900上称重,并将称重后的电池121置于电池夹具120的插槽内。
具体地,注液人员将电池121放入收容槽内称重,符合要求的电池121由注液人员放入电池夹具120的插槽内,不符合要求的电池121由注液人员剔除,直至电池夹具120内摆满电池121。
S200、将电池夹具120移动至注液工位处,注液机构200对电池121注液。
具体地,步骤S200包括:
S210、第一驱动机构130驱动电池夹具120沿滑轨110移动至注液工位处。
S220、对接注液杯220和电池121的注液口。
具体地,顶升机构240驱动注液支架210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以使注液杯220的注液嘴2212与电池121的注液口对接并连通。
进一步地,合模伸缩杆271的伸缩端朝内移动,使挂钩272与挂孔122卡接,稳固注液杯220的注液嘴2212与电池121的注液口的对接。
S230、对接注液杯220和第一气嘴510,并将电池121抽成负压。
具体地,正负压升降装置530驱动正负压安装板520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以使第一气嘴510与注液杯220的通孔2221对接并连通。
进一步地,密封驱动装置224驱动密封杆223背向出液口2211移动以打开出液口2211,第一气嘴510通过外部正负压设备提供负压作用力将电池121抽成负压,抽完负压后,密封驱动装置224驱动密封杆223朝向出液口2211移动以封堵出液口2211,使电池121内部保持负压。
进一步地,正负压升降装置530驱动正负压安装板520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以使第一气嘴510与注液杯220的通孔2221断开连接。
S240、依次向注液杯220内注入电解液。
具体地,通过驱动组件640驱动注液针支架610沿第二方向移动,并使每个注液针620均与其对应的一排注液杯220依次对应,每当注液针620与其中一个注液杯220对应时,通过注液升降装置630驱动注液针620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以使注液针620与注液杯220连通,注液针620将电解液注入注液杯220内,再通过注液升降装置630驱动注液针620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以使注液针620与注液杯220断开连通,如此依次有序的向注液杯220注入电解液。
进一步地,密封驱动装置224驱动密封杆223背向出液口2211移动以打开出液口2211,注液杯220内的电解液在负压的作用下,流入至电池121内部,完成电池121的注液。
S300、电池夹具120返回至上下料工位,第二驱动机构140驱动接残液装置700沿滑轨110移动至注液机构200处回收注液杯220内的残留电解液。
具体地,步骤S300包括:
S310、合模伸缩杆271的伸缩端朝外移动,使挂钩272脱离挂孔122。
S320、顶升机构240驱动注液支架210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以使注液杯220的注液嘴2212脱离电池121的注液口。
S330、第一驱动机构130驱动电池夹具120沿滑轨110移动至上下料工位处。
S340、第二驱动机构140驱动接残液装置700沿滑轨110移动至注液机构200处。
S350、顶升机构240驱动注液支架210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以使接液管720的上端口与注液杯220的注液嘴2212一一对接连通。
S360、对接注液杯220和第一气嘴510,将注液杯220残余电解液吹入至接残液装置700内。
具体地,正负压升降装置530驱动正负压安装板520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以使第一气嘴510与注液杯220的通孔2221对接并连通,第一气嘴510通过外部正负压设备提供的正压作用力将注液杯220残余电解液吹入至接残液装置700内。
S400、对注液后的电池121进行封装。
具体地,步骤S400包括:
S401、对注液后的电池121进行二次称重。
具体地,注液人员将注液夹具内的电池121依次取出,并放置在称重机构900上进行二次称重,再通过与注液前的称重数据进行计算对比,得出注液是否合格,合格的电池121由注液人员放入打钉机构300的电池载具340中,不合格的电池121由注液人员剔除。
S420、对接打钉头310和电池121的注液口。
具体地,传送机构330将电池载具340移动至CCD相机组件380的下方,经CCD相机组件380拍照定位计算后,控制传送机构330将电池载具340移动至打钉头310下方并控制打钉调节组件390移动打钉升降装置360使打钉头310与电池载具340上的电池121精确定位,打钉升降装置360驱动打钉头310移动以使打钉头310上的对接嘴313与电池121的注液口精确对接。
S430、打钉机构300将密封钉压入电池121的注液口内。
具体地,外部负压产生装置连通第一支管311对电池121进行抽真空后,氦气供给罐连通第一支管311对电池121充氦气,充氦气完成后通过下压装置370驱动压杆320竖直向下移动以将密封钉压入电池121的注液口,完成电池121的封装。
在步骤S400的过程中,分钉机构400都会将密封钉通过第二支管312输送至穿孔内备用。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300和步骤S400不分先后顺序。
该电池注液机能实现电池121的一次注液及二次注液的工艺验证,并对二次注液过后的电池121进行抽真空回氦打密封钉密封。且通过将多个功能集成在一台设备上,不仅功能多元化,最大化的提升设备的利用率,且占地面积小。此外,电池夹具120换型方便,可兼容多种规格的电池121。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电池注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滑轨(110),所述滑轨(110)上设置有电池夹具(120),所述电池夹具(120)上阵列设置有多个用于承装电池(121)的插槽;
第一驱动机构(130),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30)与所述电池夹具(120)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30)能驱动所述电池夹具(120)沿所述滑轨(110)移动;
注液机构(200),所述注液机构(200)横跨所述滑轨(110),所述注液机构(200)包括注液支架(210),所述注液支架(210)上阵列设置有多个注液杯(220),当所述电池夹具(120)移动至所述注液机构(200)处时,所述注液支架(210)能朝所述电池夹具(120)移动以使所述注液杯(220)与所述电池(121)的注液口一一对应连通并注液;
所述注液杯(220)包括设置于所述注液支架(210)上的杯体(221)和与所述杯体(221)连接的杯盖(222),所述杯盖(222)与所述杯体(221)连接形成有注液腔,所述杯体(221)朝向所述滑轨(110)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注液腔连通的出液口(2211),所述出液口(2211)能与所述电池(121)的注液口对接并连通,所述杯盖(222)上设置有与所述注液腔连通的通孔(2221),第一气嘴(510)与注液针(620)均能与所述通孔(2221)对接并连通;
所述注液杯(220)还包括密封杆(223)和密封驱动装置(224),所述密封杆(223)穿设于所述杯盖(222)且与所述杯盖(222)滑动连接;所述密封驱动装置(224)设置于所述注液支架(210)上且与所述密封杆(223)传动连接,所述密封驱动装置(224)能驱动所述密封杆(223)移动以封堵所述出液口(2211);
打钉机构(300),所述打钉机构(300)设置于所述滑轨(110)的一侧,所述打钉机构(300)包括打钉头(310),所述打钉头(310)上设置有穿孔、第一支管(311)和第二支管(312),所述第一支管(311)和所述第二支管(312)均与所述穿孔连通,所述穿孔内滑动连接有压杆(320),所述穿孔能与所述电池(121)的注液口连通,且所述压杆(320)能将密封钉压入所述电池(121)的注液口内,所述第一支管(311)能与外部负压产生装置和氦气供给罐选择性连通;
分钉机构(400),所述分钉机构(400)设置于所述滑轨(110)的一侧,所述分钉机构(400)与所述第二支管(312)连通,所述分钉机构(400)能将所述密封钉经所述第二支管(312)输送至所述穿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注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机构(200)还包括:
支撑立架(230),所述支撑立架(230)设置有两个且设置于所述滑轨(110)两侧;
顶升机构(240),所述支撑立架(230)上均设置有顶升机构(240),所述顶升机构(240)与所述注液支架(210)传动连接,所述顶升机构(240)能驱动所述注液支架(210)沿竖直方向移动以使所述注液杯(220)与所述电池(121)的注液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注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机构(2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注液机构(200)上的正负压生成机构(500),所述正负压生成机构(500)包括阵列设置的多个第一气嘴(510),所述第一气嘴(510)能与所述注液杯(220)一一对应连通,当所述注液杯(220)与所述电池(121)的注液口一一对应连通时,所述第一气嘴(510)能通过所述注液杯(220)将所述电池(121)抽成负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注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压生成机构(500)还包括:
正负压安装板(520),所述正负压安装板(520)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正负压安装板(520)上均设置有一排所述第一气嘴(510);
正负压升降装置(530),所述正负压升降装置(530)设置有多个且与所述正负压安装板(520)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正负压升降装置(530)的固定端与所述注液支架(210)连接,所述正负压升降装置(530)的输出端与所述正负压安装板(520)连接,所述正负压升降装置(530)能驱动所述正负压安装板(520)沿竖直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气嘴(510)与所述注液杯(220)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注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机构(200)还包括注液针机构(600),所述注液针机构(600)包括设置于所述注液支架(210)上的注液针支架(610),所述注液针支架(610)上沿第一方向设置有多个注液针(620),在所述注液支架(210)沿第二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每个所述注液针(620)均能与其对应的一排所述注液杯(220)依次逐一连通注液,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注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针机构(600)还包括:
注液升降装置(630),所述注液升降装置(630)设置有多个且与所述注液针(620)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注液升降装置(630)的固定端与所述注液针支架(610)连接,所述注液升降装置(630)的输出端与所述注液针(620)连接,所述注液升降装置(630)能驱动所述注液针(620)沿竖直方向移动以使所述注液针(620)与所述注液杯(220)连通;
驱动组件(640),所述驱动组件(640)设置于所述注液支架(210)上且与所述注液针支架(610)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640)能驱动所述注液针支架(610)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注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钉机构(400)包括:
分钉支架(410),所述分钉支架(410)设置于所述滑轨(110)的一侧,所述分钉支架(410)上设置有震动盘(420);
下料管(430),所述下料管(430)的进料口与所述震动盘(420)连通,所述震动盘(420)能将密封钉有序的输送至下料管(430)内;
第一伸缩装置(440),所述第一伸缩装置(440)的固定端设置于所述分钉支架(410)上,所述第一伸缩装置(440)的伸缩端连接有接料块(450),所述接料块(450)上设置有接料槽,所述第一伸缩装置(440)能驱动所述接料块(450)移动以使所述接料槽的进料口与所述下料管(430)的出料口连通;
第二伸缩装置(460),所述第二伸缩装置(460)的固定端设置于所述分钉支架(410)上,所述第二伸缩装置(460)的伸缩端连接有上料管(470),所述上料管(470)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二支管(312)连通,所述第二伸缩装置(460)能驱动所述上料管(470)移动以使所述上料管(470)的进料口与所述接料槽的出料口连通;
第二气嘴(480),所述第二气嘴(480)设置于所述接料槽的出料口处,所述密封钉能在所述第二气嘴(480)的作用下从接料槽传送至上料管(470)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注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钉机构(300)包括:
传送机构(330),所述传送机构(330)设置于所述滑轨(110)的一侧,所述传送机构(330)传动连接有电池载具(340),所述传送机构(330)能驱动所述电池载具(340)移动,所述电池载具(340)能承装所述电池(121);
打钉支架(350),所述打钉支架(350)横跨所述传送机构(330);
打钉升降装置(360),所述打钉升降装置(360)的固定端与所述打钉支架(350)连接,所述打钉升降装置(360)的输出端与打钉头(310)连接,当所述电池载具(340)移动至所述打钉升降装置(360)时,所述打钉升降装置(360)能驱动所述打钉头(310)移动以使所述穿孔与所述电池(121)的注液口连通;
下压装置(370),所述下压装置(370)的固定端与所述打钉头(310)连接,所述下压装置(370)的输出端与压杆(320)连接,所述下压装置(370)能驱动所述压杆(320)移动以将所述密封钉压入所述电池(121)的注液口内。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注液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滑轨(110)上的接残液装置(700)和与所述接残液装置(700)传动连接的第二驱动机构(140),所述第二驱动机构(140)能驱动所述接残液装置(700)沿所述滑轨(110)移动,当所述接残液装置(700)移动至所述注液机构(200)处时,每个所述注液杯(220)均能与所述接残液装置(700)连通。
CN202210366906.XA 2022-04-08 2022-04-08 一种电池注液机 Active CN1148837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66906.XA CN114883760B (zh) 2022-04-08 2022-04-08 一种电池注液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66906.XA CN114883760B (zh) 2022-04-08 2022-04-08 一种电池注液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83760A CN114883760A (zh) 2022-08-09
CN114883760B true CN114883760B (zh) 2024-03-26

Family

ID=82669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66906.XA Active CN114883760B (zh) 2022-04-08 2022-04-08 一种电池注液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837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07581B (zh) * 2022-09-19 2022-11-25 深圳市铂纳特斯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方形锂电池全自动充氦打钉装置
CN115241615B (zh) * 2022-09-23 2022-11-25 深圳市铂纳特斯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正负压注液机
CN115621563B (zh) * 2022-12-20 2023-03-10 广东正德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耗节能的自动注液新型锂电池生产设备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64468A (ja) * 2010-09-16 2012-03-29 Nissan Motor Co Ltd 電解液の注液方法、及び電解液の注液装置
CN202384426U (zh) * 2011-11-09 2012-08-15 东莞市德瑞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锂电池注液机精密电池夹具移动机构
CN105185949A (zh) * 2015-09-17 2015-12-23 东莞市德瑞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二次注液机
CN205069754U (zh) * 2015-09-17 2016-03-02 东莞市德瑞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注液打钉机构
CN205543032U (zh) * 2016-01-18 2016-08-31 深圳市誉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注液装置和注液设备
CN106654147A (zh) * 2017-01-24 2017-05-10 深圳市恒瑞兴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电池自动注液设备
CN108039448A (zh) * 2017-12-27 2018-05-15 深圳市誉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全自动电池注液入钉系统
CN207664138U (zh) * 2017-12-27 2018-07-27 深圳市誉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全自动电池注液入钉系统
CN109004168A (zh) * 2018-07-18 2018-12-14 东莞市德瑞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注液静置机构及其二次注液机
CN208690381U (zh) * 2018-10-09 2019-04-02 郑州鼎能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注液装置
CN208753429U (zh) * 2018-09-08 2019-04-16 江西安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注液装置
CN109860505A (zh) * 2019-02-25 2019-06-07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注液机
CN110635101A (zh) * 2019-10-30 2019-12-31 东莞市德瑞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方形铝壳电池的注液机
CN112350037A (zh) * 2020-11-27 2021-02-09 江西安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高效率注液装置及其电池注液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64468A (ja) * 2010-09-16 2012-03-29 Nissan Motor Co Ltd 電解液の注液方法、及び電解液の注液装置
CN202384426U (zh) * 2011-11-09 2012-08-15 东莞市德瑞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锂电池注液机精密电池夹具移动机构
CN105185949A (zh) * 2015-09-17 2015-12-23 东莞市德瑞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二次注液机
CN205069754U (zh) * 2015-09-17 2016-03-02 东莞市德瑞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注液打钉机构
CN205543032U (zh) * 2016-01-18 2016-08-31 深圳市誉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注液装置和注液设备
CN106654147A (zh) * 2017-01-24 2017-05-10 深圳市恒瑞兴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电池自动注液设备
CN108039448A (zh) * 2017-12-27 2018-05-15 深圳市誉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全自动电池注液入钉系统
CN207664138U (zh) * 2017-12-27 2018-07-27 深圳市誉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全自动电池注液入钉系统
CN109004168A (zh) * 2018-07-18 2018-12-14 东莞市德瑞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注液静置机构及其二次注液机
CN208753429U (zh) * 2018-09-08 2019-04-16 江西安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注液装置
CN208690381U (zh) * 2018-10-09 2019-04-02 郑州鼎能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注液装置
CN109860505A (zh) * 2019-02-25 2019-06-07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注液机
CN110635101A (zh) * 2019-10-30 2019-12-31 东莞市德瑞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方形铝壳电池的注液机
CN112350037A (zh) * 2020-11-27 2021-02-09 江西安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高效率注液装置及其电池注液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83760A (zh) 2022-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883760B (zh) 一种电池注液机
CN108039448B (zh) 全自动电池注液入钉系统
CN2938426Y (zh) 一种蓄电池灌酸机
KR100868684B1 (ko) 전지용 전해액 주입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해액 주입 방법
CN102148349A (zh) 电池自动注液机和电池注液方法
CN107799715B (zh) 一种用于对电池进行补液的补液机构
CN103545478A (zh) 电解液注液系统及注液方法
CN202259526U (zh) 一种软包锂电池真空注液设备
CN210956839U (zh) 一种锂电池电解液加装装置
CN210516859U (zh) 真空脱气电解液自动供给装置
CN112582763B (zh) 真空脱气电解液自动供给装置及使用其供给电解液的方法
CN218919247U (zh) 一种高压等压注液机
CN209344222U (zh) 一种用于圆柱形锂电池的全自动注液机
CN205900691U (zh) 带自动输送机构的锂电池电解液注液机
CN115986338A (zh) 一种电池注液方法及注液装置
CN213878347U (zh) 注液夹具及电芯注液设备
CN216563465U (zh) 一种方形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二次注液装置
CN219626869U (zh) 注氦装置、注氦打钉装置及电池生产设备
CN214566322U (zh) 一种用于分装散热混合胶的自动微量注入装置
CN212501165U (zh) 一种防抖动的液体罐装机夹持结构
CN211980755U (zh) 一种注液装置
CN217544878U (zh) 一种补液装置及自动注液机
CN219832973U (zh) 一种锂电池注液机构
CN214411463U (zh) 一种圆柱锂电池电解液多工位定量注液设备
CN213483929U (zh) 一种移动式高效加酸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