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67583A - 作业机 - Google Patents

作业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67583A
CN114867583A CN202080090488.5A CN202080090488A CN114867583A CN 114867583 A CN114867583 A CN 114867583A CN 202080090488 A CN202080090488 A CN 202080090488A CN 114867583 A CN114867583 A CN 1148675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housing
switch
interposed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9048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宫泽健
铃木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ki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Ko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Ko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Ko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8675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675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2Construction of casings, bodies or ha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23/00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and-guided;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23/02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and-guided;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rotating grinding tool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23/028Angle to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即使在为了驱动马达而设有杠杆式的操作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开关容易地配置于壳体的作业机。圆盘研磨机(1)具有:壳体(2),其具有把持部(20);开关柱塞(11A),其在把持部(20)的轴向上的位置(B)设于壳体(2),能够在使马达(5)驱动的接通位置与使马达(5)停止的断开位置之间切换,将接通位置与断开位置连结的方向是与轴向交叉的上下方向;拨动杆(41),其为了使马达(5)驱动及停止而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以及夹设部(42),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介于拨动杆(41)与开关柱塞(11A)之间,以比拨动杆(41)的在通过位置(B)的上下方向上的移动更少的移动量向开关柱塞(11A)传递移动。

Description

作业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业机。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公知有能够根据作业员对设于壳体的杠杆的操作来使马达驱动或停止的电动式的作业机。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这样的作业机的一例,公开了具有开关杆和开关的电动研磨机。
专利文献1的电动研磨机构成为,若作业员向壳体内方压入开关杆,则设于开关杆的推杆上推开关的突出部,从而向马达供给来自工业电源的电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678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要求使开关杆相对于壳体大幅度地转动以便作业员获得压入开关杆的操作感,另一方面,在接通开关时(在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开关杆在与突出部抵接后上推突出部时)允许的开关杆的移动量较小。因此,需要在开关杆的转动轨迹的最下游配置开关,导致壳体内的开关的配置的自由度变小。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为了驱动马达而设有杠杆式的操作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开关容易地配置于壳体的作业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作业机,其特征在于,具有:马达;壳体,其收纳上述马达,且具有作业员能够把持的把持部;电子式的开关,其在上述把持部的轴向上的第一位置设于上述壳体,能够在使上述马达驱动的接通位置与使上述马达停止的断开位置之间切换,将上述接通位置与上述断开位置连结的方向是与上述轴向交叉的方向;控制部,其基于来自上述开关的信号来控制上述马达;操作部,其设于上述把持部,为了使上述马达驱动及停止而能够在上述交叉方向上移动;以及夹设部,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介于上述操作部与上述开关之间,以比上述操作部的在通过上述第一位置的上述交叉方向上的移动更少的移动量向上述开关传递移动。
根据上述结构的作业机,通过使夹设部介于开关与操作部之间,能够将第一位置的操作部的移动转换为夹设部的较小的移动并传递至开关,因此即使在构成为使操作部相对于壳体大幅度地转动以便作业员获得压入开关杆的操作感的情况下,也无需在操作部的转动轨迹的最下游配置开关,能够确保壳体内的开关的配置的自由度。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为,上述夹设部具有杠杆、以及被上述壳体支撑且将上述杠杆以能够相对于上述壳体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撑为的转动轴,在上述轴向上的第二位置,上述操作部与上述杠杆抵接,从而将上述操作部的移动传递至上述杠杆,上述第一位置位于上述第二位置与上述转动轴之间。
据此,能够适当地实现将第一位置的操作部的移动转换为夹设部的较小的移动并传递至开关的结构。
并且,优选为,上述操作部具有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上述壳体支撑的支轴,且构成为能够以上述支轴为中心转动,在上述轴向上,上述第二位置位于上述第一位置与上述支轴之间。
由此,能够适当地实现将第一位置的操作部的移动转换成夹设部的较小的移动并传递至开关的结构。
并且,优选为,上述夹设部构成为能够在以使上述开关位于接通位置的方式按压上述开关的按压位置与从上述开关分离的解除位置之间移动,并且上述夹设部构成为,被传递上述操作部的在上述交叉方向上的移动而从上述按压位置向上述解除位置移动。
由此,能够构成为伴随作业员解除对操作部的操作,而夹设部从按压位置向解除位置移动,因此能够适当地使马达停止。
并且,优选为,上述夹设部与上述操作部构成为能够卡合,上述操作部的在上述交叉方向上使上述马达驱动的方向的动作和使上述马达停止的方向的动作向上述夹设部传递。
由此,在构成为经由夹设部使开关接通断开的情况下,能够根据作业员对操作部的操作而适当地使马达驱动或停止。
并且,优选为,在上述操作部与上述壳体之间设有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对上述操作部施力以使上述夹设部从上述按压位置向上述解除位置移动。
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夹设部从按压位置向解除位置移动。
并且,优选为,还具有:第一施力部件,其设于上述夹入部与上述开关之间,以使上述夹入部从上述按压位置向上述解除位置移动的方式对上述夹入部施力;以及第二施力部件,其设于上述操作部与上述壳体之间,对上述操作部施力,伴随上述操作部被上述第二施力部件施力而移动,上述夹设部向上述解除位置移动。
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夹设部从按压位置向解除位置移动。并且,即使在第一施力部件劣化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对操作部施力的第二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使夹设部向解除位置移动。
并且,优选为,上述壳体包括收纳上述马达的马达壳体和收纳上述开关的后壳体,上述操作部被上述后壳体支撑,上述夹设部被上述马达壳体支撑。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夹设部被收纳马达的马达壳体支撑,所以无需在后壳体设置支撑夹设部的机构。因此,在后壳体设置开关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在后壳体内确保收纳开关的空间。
并且,优选为,上述马达壳体呈筒状地一体成形,上述夹设部具有杠杆、被上述壳体支撑且将上述杠杆以能够相对于上述壳体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撑的转动轴、以及支撑上述转动轴和上述杠杆的支撑部,上述支撑部安装于上述马达壳体从而被上述马达壳体支撑。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构成为,将支撑部安装于马达壳体从而夹设部由马达壳体支撑,所以无需在呈筒状地形成的马达壳体设置螺纹凸台来对夹设部进行螺纹紧固,能够抑制马达壳体的外形的大型化。
并且,优选为,上述马达具有旋转轴,在上述马达壳体设有保持部,该保持部位于上述马达壳体的内方且保持对上述旋转轴进行轴支承的轴承,上述支撑部由上述保持部保持。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夹设部由马达壳体支撑。
并且,优选为,在上述后壳体设有导入冷却上述控制部的空气的进气口,上述开关以及上述夹设部配置于接近上述后壳体的内表面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夹设部设于接近后壳体的内表面的位置,所以能够抑制从形成于后壳体的进气口导入的冷却风被夹设部遮挡,从而冷却效率提高。
并且,优选为,上述控制部具有逆变电路,该逆变电路具有用于控制上述马达的多个开关元件,在上述轴向上,上述夹设部与上述逆变电路位于相同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冷却风的流路沿把持部的轴向延伸的情况下,夹设部不位于比逆变电路更靠冷却风的流路的上游,因此冷却风不会在逆变电路的上游侧被夹设部遮挡,从而逆变电路的冷却效率提高。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作业机,其特征在于,具有:马达;壳体,其收纳上述马达;开关,其能够在使上述马达驱动的接通位置与使上述马达停止的断开位置之间切换;操作部,其具有被上述壳体支撑的支轴,且能够以上述支轴为中心相对于上述壳体向第一方向转动;以及夹设部,其夹入在上述操作部与上述开关之间且具有被上述壳体支撑的转动轴,上述夹设部能够以上述转动轴为中心相对于上述壳体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且能够相对于上述壳体向上述第二方向转动来按压上述开关,在上述操作部设有抵接部,该抵接部位于比上述开关更接近上述支轴的位置且能够与上述夹设部抵接,上述抵接部伴随上述操作部的转动而按压上述夹设部,从而上述夹设部使上述开关向接通位置移动。
根据上述结构的作业机,由于能够将操作部的移动转换成夹设部的较小的移动并传递至开关,所以即使在构成为使操作部相对于壳体大幅度地转动以便作业员获得压入开关杆的操作感的情况下,也无需在操作部的转动轨迹的最下游配置开关,能够确保壳体内的开关的配置的自由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作业机,其特征在于,具有:马达;壳体,其收纳马达,且具有作业员能够把持且在预定方向上延伸的把持部;开关,其能够在使上述马达驱动的接通位置与使上述马达停止的断开位置之间切换,将上述接通位置与上述断开位置连结的方向是与上述预定方向交叉的方向;操作部,其设于上述把持部,为了使上述马达驱动及停止而能够在上述交叉方向上移动;以及夹设部,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夹入在上述操作部与上述开关之间,上述夹设部构成为,能够在以使上述开关位于接通位置的方式按压上述开关的按压位置与从上述开关分离的解除位置之间移动,并且上述夹设部构成为,被传递上述操作部的上述交叉方向的动作从而从上述按压位置向上述解除位置移动。
根据上述结构的作业机,能够构成为,伴随作业员解除对操作部的操作,从而夹设部从按压位置向解除位置移动,因此能够适当地使马达停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作业机,其特征在于,具有:马达;壳体,其收纳上述马达,且具有作业员能够把持的把持部;操作部,其设于上述把持部,为了使上述马达驱动、停止而能够相对于上述壳体在与上述把持部的轴向交叉的预定方向上移动;夹设部,其能够根据上述操作部的移动而相对于上述壳体在马达驱动位置与马达停止位置之间移动;以及开关,其具有位于上述把持部的轴向上的预定位置且检测上述夹设部相对于上述壳体的位置的检测部,在上述检测部检测到上述夹设部位于上述马达驱动位置的情况下,以使上述马达驱动的方式进行控制,并且在上述检测部检测到上述夹设部位于上述马达停止位置的情况下,以使上述马达停止的方式进行控制,在上述预定位置通过的上述预定方向上,上述夹设部能够以比上述操作部的移动更少的移动量从上述马达停止位置向上述马达驱动位置移动。
根据上述结构的作业机,由于能够将操作部的移动转换成夹设部的较小的移动并传递至检测部,所以即使在构成为使操作部相对于壳体大幅度地转动以便作业员获得压入开关杆的操作感的情况下,也无需在操作部的转动轨迹的最下游配置开关,能够确保壳体内的开关的配置的自由度。
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作业机,即使在为了驱动马达而设有杠杆式的操作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开关容易地配置于壳体。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大致左下方观察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圆盘研磨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圆盘研磨机的内部构造的整体剖视图。
图3是从大致左后方观察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圆盘研磨机的尾罩以及过滤部的立体图,且示出从尾罩拆下过滤部后的状态。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圆盘研磨机的在尾罩安装过滤部的安装作业的说明图,且示出从尾罩拆下过滤部后的状态。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圆盘研磨机的在尾罩安装过滤部的安装作业的说明图,且示出右过滤器及左过滤器的爪部与尾罩的进气口部卡合的状态。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圆盘研磨机的在尾罩安装过滤部的安装作业的说明图,且示出过滤部的卡合部与连结部的被卡合部卡合的状态。
图7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圆盘研磨机的过滤部安装于尾罩的状态,且是从大致左后方观察上述状态的尾罩以及过滤部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圆盘研磨机的杠杆部的夹设部在壳体内的配置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圆盘研磨机的杠杆部的夹设部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圆盘研磨机的夹设部的配置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圆盘研磨机的杠杆部的动作的局部剖视图,且示出解除了作业员对拨动杆的操作的状态。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圆盘研磨机的杠杆部的动作的局部剖视图,且示出由作业员向壳体内方压入拨动杆后的状态。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圆盘研磨机的杠杆部的动作的局部剖视图,且示出作业员向壳体内方对拨动杆的按压刚被解除后的状态。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圆盘研磨机的电气结构的电路图。
图15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圆盘研磨机的过滤部安装于尾罩的状态,且是从大致左后方观察上述状态的尾罩以及及过滤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14对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作业机的一例的圆盘研磨机1进行说明。圆盘研磨机1是用于使用形成为圆盘状的前端工具(砂轮等)进行被加工材料的磨削、切断等的电动式的作业机。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中所示的“前”定义为前方向,将“后”定义为后方向,将“上”定义为上方向,将“下”定义为下方向。并且,将从后观察圆盘研磨机1的情况下的“右”定义为右方向,将“左”定义为左方向。在本说明书中,在提及尺寸、数值等的情况下,不仅包括与该尺寸及数值等完全一致的尺寸及数值,还包括大致一致的尺寸及数值等(例如,在制造误差的范围内的情况)。关于“相同”、“正交”、“平行”、“一致”、“共面”等,同样也包括“大致相同”、“大致正交”、“大致平行”、“大致一致”、“大致共面”等。
如图1、图2及图14所示,圆盘研磨机1具有壳体2、过滤部3、杠杆部4、马达5、电路基板部6、动力传递部7、作为前端工具的一例的能够装卸砂轮P的输出部8、供电电路9(图14)、控制部10(图14)、以及具有开关柱塞11A的电子开关11(图14)。
如图1所示,壳体2主要具有马达壳体21、尾罩22以及齿轮箱23。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2由在前后方向上排列的三个部分构成,但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将马达壳体21与尾罩22构成为一体,也可以是其它分割形状。并且,如图2所示,壳体2具有固定螺纹件2B、2C、2D以及2E。壳体2是本发明中的“壳体”的一例。
图1及图2所示的马达壳体21由树脂制成或金属制成,收纳有马达5。马达壳体21构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在其径向上不能分割的筒状壳体。在马达壳体21的内部的后部设有轴承支架部211。马达壳体21是本发明中的“马达壳体”的一例。
在轴承支架部211的上部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贯通轴承支架部211的内螺纹孔211a,且在下部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贯通轴承支架部211的内螺纹孔211b。并且,在轴承支架部211的径向上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在其内表面设有滚珠轴承21A。在下文中说明马达壳体21的更详细的结构。
尾罩22由树脂制成或金属制成,收纳有电路基板部6。尾罩22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在其径向上不能分割的筒状壳体。在尾罩22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贯通其后壁的贯通孔22a。并且,如图2所示,在尾罩22设有突起部221、支撑部22B、电源线2A以及基部60。突起部221设于尾罩22的后部,且从尾罩22的外周面朝向下方突出。支撑部22B设于尾罩22的下部,且沿前后方向延伸。如图1所示,支撑部22B具有构成为左右对称的壁部,在壁部分别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贯通壁部的贯通孔22b。尾罩22是本发明中的“后壳体”的一例。
电源线2A从尾罩22的后端部向后方延伸。电源线2A构成为能够与交流电源(例如,图14所示的工业交流电源Q)连接。在电源线2A的后部设有圆筒部222。圆筒部222呈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在圆筒部222设有突出部222A。突出部222A从圆筒部222的内表面朝向圆筒部222的径向内方突出。
基部60是为了将电路基板部6固定于尾罩22内部且将马达壳体21与尾罩22相互固定而设置的。在基部60的前部的上部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贯通基部60的前部的贯通孔60a,且在下部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贯通基部60的前部的贯通孔60b。贯通孔60a及60b分别与形成于马达壳体21的轴承支架部211的内螺纹孔211a及211b在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上位于相同位置。换言之,贯通孔60a及60b与内螺纹孔211a及211b分别在前后方向上连通。在基部60的后部的上部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内螺纹孔60c。内螺纹孔60c与形成于尾罩22的后壁的贯通孔22a在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上位于相同位置。换言之,内螺纹孔60c与贯通孔22a在前后方向上连通。并且,基部60具有延伸部60A。延伸部60A呈在基部60的后端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状。延伸部60A的外周面的形状形成为与圆筒部222的内表面的形状相同。在延伸部60A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内螺纹孔60d。
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壳体21与尾罩22经由基部60连接。具体而言,经由基部60的贯通孔60a将固定螺纹件2B与马达壳体21的轴承支架部211的内螺纹孔211a螺纹结合,并且经由基部60的贯通孔60b将固定螺纹件2C与轴承支架部211的内螺纹孔211b螺纹结合,从而将马达壳体21与基部60相互固定。另一方面,经由形成于尾罩22的后壁的贯通孔22a使固定螺纹件2D与基部60的内螺纹孔60c螺纹结合,从而将基部60与尾罩22相互固定。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部60的延伸部60A与电源线2A的圆筒部222嵌合,并且经由突出部222A将固定螺纹件2E与内螺纹孔60d螺纹结合,从而构成为抑制电源线2A从壳体2脱离。
并且,如图1所示,以跨过马达壳体21的后部及尾罩22的前部的方式设有作为在作业时作业员把持的区域的把持部20。在下文中说明尾罩22的更详细的结构。
图1及图2所示的齿轮箱23例如通过铝等金属的一体成形来制造,收纳有动力传递部7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输出部8。在齿轮箱23的内部设有滚珠轴承23A及23B、滚针轴承23C。并且,在齿轮箱23的下端部后部设有圆盘保护件24。圆盘保护件24以覆盖安装于输出部8的砂轮P的后部的方式形成。并且,如图1所示,在齿轮箱23的上部设有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贯通齿轮箱23的前部的排气口的排气口部2a。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齿轮箱23与马达壳体21由预定的机构或螺纹紧固而相互固定。
图2所示的马达5是AC无刷马达,具有旋转轴51、转子52、定子53以及三个磁传感器54(图14)。马达5是本发明中的“马达”的一例。
旋转轴51沿前后方向延伸。旋转轴51的后端部由滚珠轴承21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并且其前部由滚珠轴承23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从而以能够以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轴心为中心旋转的方式由马达壳体21及齿轮箱23支撑。在旋转轴51的前部设有冷却风扇51A。旋转轴51是本发明中的“旋转轴”的一例。
冷却风扇51A以能够与旋转轴51一体旋转的方式设于旋转轴51。冷却风扇51A构成为,受到马达5的驱动力而旋转,从而能够在壳体2内在进气口部22A与排气口部2a之间产生用于冷却马达5的气流。
转子52是具有永久磁铁的旋转件(参照图14),以与旋转轴51同轴一体旋转的方式固定于旋转轴51。定子53呈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具有呈星形连接的定子线圈U、V、W(图14)。三个磁传感器54是在设于定子53的后方的未图示的基板上配置的霍尔元件。三个磁传感器54在基板上并在旋转轴51的周向上以大致60度间隔地排列配置。三个磁传感器54分别经由信号线而与控制部10连接。
图2所示的动力传递部7在壳体2内介于马达5与输出部8之间,将马达5的旋转轴的旋转减速并传递至输出部8。动力传递部7具有相互啮合的小齿轮71和锥齿轮72。
小齿轮71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以与旋转轴51同轴一体旋转的方式固定于旋转轴51的前端部。小齿轮71形成为,其外形随着朝向前方而逐渐变细。在小齿轮71的外周面设有多个齿轮齿。
锥齿轮72在俯视时大致形成为圆环状,且能够以沿与旋转轴51及小齿轮71的旋转轴心正交的方向(上下方向)延伸的轴心为中心地构成。在锥齿轮72设有与小齿轮71的多个齿轮齿啮合的多个齿轮齿。
图2所示的输出部8具有输出轴81、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保持砂轮P的垫圈82以及螺母83。
输出轴81呈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形状,经由滚针轴承23C及滚珠轴承23B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由齿轮箱23支撑。输出轴81具有外螺纹部81A。外螺纹部81A成为输出轴81的下部,且在其外周面切割出外螺纹。
垫圈82设于输出轴81的下部。垫圈82具有圆筒部82A。圆筒部82A的内径与外螺纹部81A的外径相同地构成,在圆筒部82A插通有外螺纹部81A。
螺母83设于输出轴81的下端部。螺母83能够与外螺纹部81A螺纹结合地构成。砂轮P向输出轴81的固定以如下方式进行:通过使垫圈82的圆筒部82A插通于在砂轮P的俯视中央形成的贯通孔且在使砂轮P的上表面与垫圈82的下表面抵接的状态下,将螺母83与外螺纹部81A螺纹结合。并且,砂轮P从输出轴81的拆下通过解除外螺纹部81A与螺母83的螺纹结合来进行。
砂轮P例如是俯视时大致呈圆形的直径100mm的树脂柔性砂轮、柔性砂轮、树脂砂轮、打磨盘等砂轮,通过选择所使用的材质、磨粒的种类,能够进行金属、合成树脂、大理石、混凝土等的表面研磨、曲面研磨。在砂轮P固定于输出轴81的状态下,砂轮P的后部被设于齿轮箱23的下端部后部的圆盘保护件24覆盖。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输出部8安装有砂轮P,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能够在输出轴81安装斜角金属丝刷、无纺布刷、金刚石砂轮等其它前端工具。
如图2所示,电路基板部6收纳在尾罩22内,具有电路基板61以及连接器62(参照图10)。电路基板61固定于基部60。在电路基板61安装有构成逆变电路96的开关元件Q1~Q6等各种电路元件、控制部10等。连接器62是为了连接各种信号线而设置的。电路基板部6是本发明中的“控制部”的一例。
接下来,参照图14对圆盘研磨机1的电气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4所示,圆盘研磨机1具有供电电路9以及控制部10。供电电路9以及控制部10安装于电路基板61。
供电电路9构成为能够向马达5供给工业交流电源Q的电力,具有噪声滤波电路91、整流电路92、正极线93、负极线94、平滑电路95、逆变电路96以及恒压电源电路97。
噪声滤波电路91是用于降低噪声的电路。如图14所示,噪声滤波电路91包括第一端子91A、第二端子91B、扼流线圈91C以及电容器91D。第一端子91A以及第二端子91B是在电源线2A与工业交流电源Q连接的状态下被施加工业交流电源Q的电压的端子。扼流线圈91C以及电容器91D是用于降低从工业交流电源Q向供电电路9传播的噪声的滤波元件。扼流线圈91C在整流电路92与工业交流电源Q之间串联地连接,电容器91D与工业交流电源Q并联地连接。
如图14所示,整流电路92是具有四个二极管92A(四个整流元件)的二极管桥电路,对从外部电源Q经由噪声滤波电路91输出的交流电压进行整流并输出至平滑电路95。换言之,整流电路92将外部电源Q的交流电压转换成直流电压并输出至平滑电路95。
如图14所示,正极线93以及负极线94将整流电路92与逆变电路96连接。并且,负极线94与未图示的GND连接。
平滑电路95在整流电路92与逆变电路96之间连接,将从整流电路92输出的直流电压变得平滑,并向逆变电路96输出。平滑电路95具有第一电容器95A、第二电容器95B以及电阻95C。
第一电容器95A是有极性的电解电容器,在正极线93与负极线94之间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容器95A的静电电容约为180μF,但并不限定于此,能够采用静电电容为40~200μF的小型的电容器。第二电容器95B是无极性的薄膜电容器,在正极线93与负极线94之间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电容器95B是静电电容约为4.7μF的电容器。电阻95C是放电用的电阻,在正极线93与负极线94之间连接且与第二电容器95B并联地连接。
逆变电路96具有以三相桥式连接的六个开关元件Q1~Q6。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关元件Q1~Q6是MOSFET(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等开关元件。
开关元件Q1~Q6的各栅极与控制部10连接,且基于从控制部10输入的控制信号进行开关动作。并且,开关元件Q1~Q6的各漏极或各源极与定子线圈U、V、W连接。此外,如图10所示,开关元件Q1~Q6以左右两列且前后三列的方式配置于尾罩22的左右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
图14所示的恒压电源电路97在正极线93与负极线94之间连接。恒压电源电路97具有二极管97A、电容器97B、IPD电路97C、电容器97D以及调节器97E,将从整流电路92输出的直流电压进行转换而生成稳定的基准电压,并向控制部10等供给。
控制部10具有未图示的运算部、ROM、RAM等,构成为基于来自电子开关11的信号,控制逆变电路96来驱动马达5。控制部10基于从三个磁传感器54分别输出的信号来检测转子52的旋转位置,并基于该检测结果来形成用于切换开关元件Q1~Q6各自的接通、断开的控制信号。控制部10将该控制信号输出至开关元件Q1~Q6,依次切换定子线圈U、V、W中的被通电的线圈,向预定的旋转方向旋转驱动转子52。
接下来,参照图3及图4对尾罩22以及过滤部3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尾罩22具有导入用于冷却安装于电路基板61的电路元件、控制部10等的冷却风的进气口部22A。进气口部22A具有由多个进气口构成的进气口组22c、22d、22e、22f、22h及22i。进气口组22c、22d、22e及22f分别在尾罩22的后部并左右对称地形成于尾罩22的右侧壁及左侧壁。换言之,进气口部22A具有形成于左右方向上的尾罩22的左侧面的进气口组和形成于右侧面的进气口组。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提及进气口组22c、22d、22e及22f的情况下,以形成于尾罩22的左侧面的进气口组为基准进行说明。
进气口组22c在尾罩22的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在左右方向上贯通尾罩22的左侧壁。在本实施方式中,进气口组22c是将六个进气口在上下方向上相连而形成的。
进气口组22d、22e及22f在进气口组22c的后方按照进气口组22d、22e、22f的顺序排列形成。进气口组22d、22e及22f在左右方向上贯通尾罩22的左侧壁。在本实施方式中,进气口组22d、22e及22f分别是将六个进气口在上下方向上相连而形成的。
进气口组22g位于进气口组22f的后方,且在左右方向上贯通尾罩22的左侧壁。在本实施方式中,进气口组22g的将七个进气口在上下方向上相连而形成的。形成进气口组22g的七个进气口沿前后方向延伸形成。
进气口组22h及22i设于尾罩22的前后方向上的后端部,且在前后方向上贯通尾罩22的后壁。进气口组22h形成于尾罩22的后壁的右部,是将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三个进气口在左右方向上排列而形成的。进气口组22i形成于尾罩22的后壁的大致中央部,是将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四个进气口纵横排列成两列而形成的。
图3及图4所示的过滤部3以覆盖尾罩22的进气口部22A的方式相对于尾罩22的后半部能够装卸地构成,并构成为抑制作业中的粉尘从进气口部22A侵入。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部3构成为覆盖进气口部22A的大致整体,但过滤部3也可以构成为覆盖进气口部22A的一部分。过滤部3具有左过滤器31、右过滤器32以及后过滤器33。换言之,过滤部3构成为能够分割为左过滤器31、右过滤器32以及后过滤器33。左过滤器31、右过滤器32以及后过滤器33由树脂制成。左过滤器31构成为,覆盖进气口部22A的进气口组中的形成于尾罩22的左侧面的进气口组。另一方面,右过滤器32构成为,覆盖进气口部22A的进气口组中的形成于尾罩22的右侧面的进气口组。左过滤器31和右过滤器32左右对称地构成。因此,在附图中,对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的对应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符号,并且在以下的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的各构成要素的说明中,有时以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的任一方的构成要素为基准进行说明,适当省略说明。
如图3所示,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具有上壁部311、侧壁部312以及下壁部-313。上壁部311、侧壁部312以及下壁部313一体形成。上壁部311沿前后方向延伸,在左过滤器31安装于尾罩22的状态下覆盖尾罩22的左侧的上表面地形成。在上壁部311设有上卡合部31A。
上卡合部31A呈从上壁部311的右端部向后方突出的大致板状。上卡合部31A相对于上壁部311能够弹性变形地构成。上卡合部31A具有钩挂部31B。钩挂部31B位于上卡合部31A的后端部,为了使上卡合部31A能够伴随弹性变形而与后过滤器33卡合,钩挂部31B朝向上方呈爪状地突出。
右过滤器32的侧壁部312从上壁部311的右端向下方延伸地形成。侧壁部312在右过滤器32安装于尾罩22的状态下覆盖尾罩22的侧面地形成。在侧壁部312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排列的三个开口312a。虽未图示,但在开口312a设有网眼细小的金属制的网状物。在侧壁部312设有爪部312A、突出部312B以及突出部312C。此外,左过滤器31的侧壁部312也与上述相同地构成。
爪部312A呈从侧壁部312的内表面突出的大致L字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爪部312A在上下方向上排列设有四个。四个爪部312A分别构成为,与尾罩22的进气口部22A的进气口组22c的进气口中的四个对应。四个爪部312A分别构成为,能够与形成进气口组22c的对应的进气口的壁卡合。四个爪部312A分别具有第一部分312D和第二部分312E。
第一部分312D从侧壁部312的内表面向过滤部3的径向内方延伸。第二部分312E从第一部分312D的延伸端部向前方延伸。
突出部312B从侧壁部312的内表面向过滤部3的径向内方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312B在侧壁部312的上部设有两个。两个突出部312B分别构成为,与尾罩22的进气口部22A的进气口组22f的进气口中的上部的两个对应。两个突出部312B各自的侧视时的面积形成为比对应的进气口的侧视时的面积小。两个突出部312B分别构成为,在过滤部3安装于尾罩22的情况下进入对应的进气口。
突出部312C从侧壁部312的内表面向过滤部3的径向内方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312C在侧壁部312的下部设有一个。突出部312C构成为,与进气口部22A的进气口组22f的下部的一个对应。突出部312C的侧视时的面积构成为比对应的进气口的面积小。突出部312C构成为,在过滤部3安装于尾罩22的情况下进入对应的进气口。
下壁部313从侧壁部312的后端部的下端向下方延伸地形成。在下壁部313设有下被卡合部313A。下被卡合部313A从下壁部313的外表面向过滤部3的径向内方凹入地形成。下被卡合部313A具有被卡合突起313B。被卡合突起313B在下被卡合部313A的内部空间向过滤部3的径向外方突出。
后过滤器33构成为,能够安装于壳体2且能够与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卡合。后过滤器33在后视时大致形成为圆盘状。后过滤器33具有一对下卡合部33A、上被卡合部33C、突出部33D以及突出部33E。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后过滤器33构成为作为过滤器发挥功能,但后过滤器33也可以仅为了在左右方向上将左过滤器31与右过滤器32连结而设置。
下卡合部33A在后过滤器33的下部左右对称地设置。两个下卡合部33A分别构成为,能够与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的下被卡合部313A卡合。两个下卡合部33A分别形成为从后过滤器33的前表面朝向前方突出的大致板状。下卡合部33A能够相对于后过滤器33的主体部分弹性变形地构成。下卡合部33A具有钩挂部33B。钩挂部33B位于下卡合部33A的前端部,为了使下卡合部33A能够伴随弹性变形而与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的下被卡合部313A卡合,钩挂部33B朝向过滤部3的径向内方且大致朝向下方呈爪状地突出。
上被卡合部33C设于后过滤器33的上部。上被卡合部33C构成为,能够与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的上卡合部31A卡合。虽未图示,但在上被卡合部33C设有以能够接纳上卡合部31A的钩挂部31B的方式向上方凹入的凹部。
突出部33D从后过滤器33的前表面向前方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33D在后过滤器33的右部设有三个。三个突出部33D分别构成为,与尾罩22的进气口部22A的进气口组22h的三个进气口分别对应。三个突出部33D各自的主视时的面积形成为比对应的进气口的主视时的面积小。三个突出部33D分别构成为,在过滤部3安装于尾罩22的情况下进入对应的进气口。
突出部33E从后过滤器33的前表面向前方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33E在后过滤器33的下部设有两个。两个突出部33E分别构成为,与进气口部22A的进气口组22i的进气口中的两个进气口对应。两个突出部33E各自的主视时的面积形成为比进气口组22i的对应的进气口的主视时的面积小。两个突出部33E分别构成为,在过滤部3安装于尾罩22的情况下进入对应的进气口。
并且,在后过滤器33形成有开口33a、开口33b以及切口33c。开口33a从后过滤器33的右部遍及中央部地在前后方向上贯通后过滤器33地形成。虽未图示,但在开口33a设有网眼细小的金属制的网状物。开口33b在后过滤器33的左部以在前后方向上呈矩形状地贯通后过滤器33的方式形成。在本实施方式的圆盘研磨机1未设置用于调整马达5的转速的刻度盘,但假设在将过滤部3安装于在尾罩的后部设有用于调整马达的转速的刻度盘的电动式的作业机的情况下,能够经由开口33b使调整刻度盘露出。切口33c形成于后过滤器33的下部,并朝向上方呈切口成圆形状。在后过滤器33安装于尾罩22的状态下,能够经由切口33c使电源线2A露出。
接下来,参照图4至图7对相对于尾罩22装卸过滤部3的装卸作业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4及图5所示,作业员使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的爪部312A与尾罩22的进气口部22A卡合。具体而言,使爪部312A的第二部分312E经由进气口组22c而进入尾罩22的内部。之后,如图6所示,使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以其后部向尾罩22接近的方式以爪部312A为中心相对于尾罩22转动,从而将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安装于尾罩22。在该状态下,进入到壳体2内的第二部分312E的侧面与壳体2的内表面对置。并且,爪部312A的第一部分312D的前表面与形成进气口组22c的前壁对置,且第一部分312D的后表面与形成进气口组22c的后壁对置,从而限制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相对于壳体2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即,作业员使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以爪部312A为中心向图6所示的位置转动,从而能够将爪部312A保持为不能与尾罩22分离。以下,将图6所示的位置称作固定位置。
并且,在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的侧壁部312设置的突出部312B及突出部312C进入进气口部22A的进气口组22g。在该状态下,突出部312B及突出部312C的前表面与形成进气口组22g的前壁对置并且突出部312B及突出部312C的后表面与形成进气口组22g的后壁对置,从而限制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相对于壳体2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即,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能够不伴随弹性变形地与尾罩22卡合(非积极卡合)。在本说明书中,在部件彼此的卡合中,将在向卡合状态转移时或解除卡合状态时,部件的至少一方需要弹性变形的卡合称作积极卡合,相反地,将无需部件的弹性变形的卡合称作非积极卡合。
在该状态下,在尾罩22的侧面形成的进气口部22A的进气口组22c、22d、22e、22f、22g由设于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的开口31a的金属制的网状物从侧方覆盖。由此,能够抑制在作业时粉尘经由进气口组22c、22d、22e、22f、22g侵入壳体2内。
接下来,如图5及图6所示,作业员使后过滤器33相对于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向前方移动,以便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的上卡合部31A与后过滤器33的上被卡合部33C卡合。换言之,使后过滤器33相对于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在与左右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上卡合部31A的钩挂部31B与上被卡合部33C抵接并被按压,从而上卡合部31A相对于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朝向下方弹性变形。之后,钩挂部31B进入形成于上被卡合部33C的向上方凹入的凹部,从而解除对上卡合部31A的按压,上卡合部31A以返回至被上被卡合部33C按压之前的状态的方式朝向上方弹性变形。
然后,如图6及图7所示,作业员使后过滤器33相对于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向图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以便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的下被卡合部313A与后过滤器33的下卡合部33A卡合。换言之,使后过滤器33相对于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在与左右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转动。下卡合部33A的钩挂部33B与设于下被卡合部313A的被卡合突起313B抵接并被朝向过滤部3的径向外方按压,从而下卡合部33A相对于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朝向径向外方弹性变形。之后,如图7所示,使钩挂部33B与被卡合突起313B卡合来解除对下卡合部33A的按压,下卡合部33A以向被按压于被卡合突起313B前的状态返回的方式向径向内方弹性变形。即,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利用上卡合部31A与上被卡合部33C的卡合以及下卡合部33A与下被卡合部313A的卡合,能够伴随弹性变形而与后过滤器33卡合(积极卡合)。上卡合部31A与上被卡合部33C的卡合以及下卡合部33A与下被卡合部313A的卡合因卡合解除需要弹性变形,所以卡合力较强,适当地抑制后过滤器33的脱离。
在该状态下,形成于尾罩22的后表面的进气口部22A的进气口组22h、22i由设于后过滤器的开口33a的金属制的网状物从侧方覆盖。由此,能够抑制在作业时粉尘经由进气口组22h、22i侵入壳体2内。
此外,在上述的说明中,对在上卡合部31A与上被卡合部33C卡合之后下卡合部33A与下被卡合部313A卡合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卡合的顺序不限定于此。具体而言,可以在上卡合部31A与上被卡合部33C的卡合之前进行下卡合部33A与下被卡合部313A的卡合,也可以同时进行上述的各个卡合。
此时,后过滤器33利用上卡合部31A与上被卡合部33C的卡合以及下卡合部33A与下被卡合部313A的卡合,相对于左过滤器31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而且,右过滤器32利用上卡合部31A与上被卡合部33C的卡合以及下卡合部33A与下被卡合部313A的卡合,相对于后过滤器33在左右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即,能够适当地决定后过滤器33、左过滤器31以及右过滤器32各自的相对位置。
并且,由于上卡合部31A的钩挂部31B向上方突出,并且下卡合部33A的钩挂部33B朝向过滤部3的大致内方突出,所以能够适当地限制后过滤器33与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的在前后方向上的相对移动。
并且,设于后过滤器33的前表面的突出部33D进入进气口部22A的进气口组22h,并且突出部33E进入进气口组22i。即,后过滤器33不伴随弹性变形地与尾罩22卡合(非积极卡合)。在该状态下,突出部33D的右表面与形成进气口组22h的右壁对置,并且突出部33D的左表面与形成进气口组22h的左壁对置。同样,突出部33E的右表面与形成进气口组22i的右壁对置,并且突出部33E的左表面与形成进气口组22i的左壁对置。由此,限制后过滤器33相对于尾罩22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
如上所述,能够使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的爪部312A与尾罩22不伴随弹性变形地非积极卡合,并且使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的上卡合部31A与后过滤器33伴随弹性变形地积极卡合。即,无需通过使壳体2的一部分弹性变形来将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固定于壳体2,能够抑制壳体2的劣化。并且,壳体2无需用于积极卡合的特别的构造,作为壳体2侧的卡合部,能够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利用通风口等简单的孔来安装过滤部3。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过滤器,对于仅具有通风口之类的现有的作业机或者通过设为简单的构造来抑制了制造成本的作业机也能够进行过滤器的拆装。并且,由于过滤部3最终通过积极卡合而固定于壳体2,所以也能够适当地确保过滤部3的固定力。
并且,由于后过滤器33与壳体2不伴随弹性变形地卡合,从而限制后过滤器33相对于壳体2在左右方向的移动,所以通过使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与后过滤器33卡合(积极卡合),能够相对于壳体2适当地固定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并且,由于使后过滤器33与壳体2不伴随弹性变形地卡合,所以能够抑制壳体2的劣化。
在从尾罩22拆下过滤部3的情况下,首先,作业员解除后过滤器33与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的卡合。具体而言,如图6及图7所示,使后过滤器33相对于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向图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以便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的下被卡合部313A与后过滤器33的下卡合部33A的卡合解除。换言之,使后过滤器33相对于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在与左右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在该状态下,下卡合部33A的钩挂部33B与设于下被卡合部313A的被卡合突起313B抵接并被按压,从而朝向过滤部3的径向外方弹性变形。之后,如图6所示,若下卡合部33A与下被卡合部313A分离,则下卡合部33A以向被按压于被卡合突起313B前的状态返回的方式弹性变形。
接下来,如图5及图6所示,作业员使后过滤器33相对于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向后方移动,以便解除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的上卡合部31A与后过滤器33的上被卡合部33C的卡合。换言之,使后过滤器33相对于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在与左右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此时,上卡合部31A的钩挂部31B与上被卡合部33C抵接并被按压,由此上卡合部31A相对于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朝向下方弹性变形。之后,如图5所示,若上卡合部31A与上被卡合部33C分离,则上卡合部31A以向被按压于上被卡合部33C前的状态返回的方式弹性变形。
然后,作业员使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以其后部从尾罩22分离的方式以爪部312A为中心相对于尾罩22转动之后,从尾罩22拆下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即,作业员使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以爪部312A为中心向图5所示的位置转动,从而能够使爪部312A从尾罩22分离。以下,将图5所示的位置称作装卸位置。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圆盘研磨机1构成为,仅使后过滤器33在与左右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就能够从尾罩22容易地拆下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因此作业性提高。
并且,在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位于固定位置的情况下,后过滤器33能够与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尾罩22卡合,并且在后过滤器33与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尾罩22卡合的状态下,限制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从固定位置向装卸位置的移动。因此,无需在壳体2设置用于使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与尾罩22卡合的新的结构。
并且,即使在从尾罩22拆下了后过滤器33的情况下,若不使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从固定位置向拆装位置移动,则也不会从尾罩22拆下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因此能够抑制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意外地从尾罩22脱离。
并且,装卸位置与固定位置之间的移动通过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以爪部312A与进气口部22A的卡合部位为基点而相对于尾罩22的转动运动来进行,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在装卸位置与固定位置之间移动。
并且,在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从装卸位置向固定位置移动的情况下,爪部312A与进气口部22A不伴随弹性变形地卡合,因此能够抑制壳体2的劣化。
并且,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作为左右对称的分割成两部分的过滤器构成,通过将分割的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分别与后过滤器33卡合,能够适当地限制向装卸位置的移动。
接下来,参照图1、图2、图8~图12,对马达壳体21、杠杆部4以及电子开关11的详细结构以及杠杆部4在壳体2内的配置进行说明。
如图1、图2及图8所示,杠杆部4设于尾罩22的下部,具有拨动杆41和夹设部42。拨动杆41设于跨过马达壳体21及尾罩22的把持部20,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在拨动杆41设有按压部41A、弹簧411、断开锁定机构412以及转动轴413。拨动杆41是本发明中的“操作部”的一例。
如图8所示,按压部41A呈从拨动杆41的后部向壳体2内方突出的大致柱状。按压部41A具有杠杆卡合部41B。杠杆卡合部41B从按压部41A的延伸端部沿与按压部41A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
如图1所示,转动轴413设于拨动杆41的后部,呈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状。转动轴413插通于在尾罩22的支撑部22B形成的贯通孔22b。由此,拨动杆41构成为,由作业员向壳体2内方压入,从而能够以转动轴413为中心相对于尾罩22向图11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换言之,为了使马达5驱动、停止,拨动杆41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转动轴413是本发明中的“支轴”的一例。
如图2所示,弹簧411设于拨动杆41与尾罩22的外周面之间。弹簧411以使拨动杆41从尾罩22分离的方式对拨动杆41施力。更具体而言,弹簧411以使拨动杆41以转动轴413为中心向图2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方式对拨动杆41施力。
如图2所示,断开锁定机构412具有断开锁定部件412A和发条412B。断开锁定部件412A在外力未作用于圆盘研磨机1的状态下呈在与拨动杆41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大致板状。断开锁定部件412A的一端部从拨动杆41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发条412B以使断开锁定部件412A向图2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方式设于拨动杆41。因此,只要作业员不克服发条412B的作用力而使断开锁定部件412A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在向壳体2内方压入拨动杆41时,断开锁定部件412A的另一端部与尾罩22的外周抵接,从而无法进一步向壳体2内方压入拨动杆41。由此,能够抑制圆盘研磨机1意外地驱动。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尾罩22的后部设有突起部221,所以即使在圆盘研磨机1落到地面上的情况等,由于突起部221比拨动杆41先与地面接触,从而更加恰当地抑制圆盘研磨机1意外地驱动。
如图9所示,夹设部42具有被安装部421、杠杆422以及销423。被安装部421具有基部421A、第一突起421B、第二突起421C以及杠杆保持部421E。被安装部421如在下文中所说明那样安装于马达壳体21。夹设部42是本发明中的“夹设部”的一例。被安装部421是本发明中的“支撑部”的一例。
基部421A呈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板状。虽未图示,但在基部421A的下部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贯通基部421A的贯通孔。第一突起421B从基部421A的上部向左方大致呈台状突出地设置。第二突起421C设于基部421A的前部。第二突起421C呈在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致台状。并且,第二突起421C的右表面具有以预定的曲率弯曲的弯曲面421D。
杠杆保持部421E位于被安装部421的下部,呈沿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板状。在杠杆保持部421E的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贯通杠杆保持部421E的贯通孔。该贯通孔与形成于基部421A的下部的未图示的贯通孔在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上位于相同位置。
杠杆422具有杠杆基部422A、被按压部422B、切口部422C、被卡合部422D以及加强部422E。杠杆基部422A呈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板状。虽未图示,但在杠杆基部422A的前部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贯通杠杆基部422A的贯通孔。该未图示的贯通孔与形成于被安装部421的基部421A的下部的未图示的贯通孔以及形成于杠杆保持部421E的贯通孔在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上位于相同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销423嵌合于杠杆基部422A的贯通孔、基部421A的贯通孔以及杠杆保持部421E的贯通孔,从而杠杆422能够以销423为中心相对于被安装部421转动。杠杆422是本发明中的“杠杆”的一例。销423是本发明中的“转动轴”的一例。
被按压部422B位于杠杆基部422A的后方且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左右方向的宽度形成得比杠杆基部422A宽。被按压部422B能够与拨动杆41的按压部41A抵接地构成。杠杆422能够在图11所示的解除位置与被拨动杆41按压的图12所示的按压位置之间移动。切口部422C成为杠杆422的后端部,具有以向左方凹入的方式切口的形状。按压位置是本发明中的“马达驱动位置”的一例。解除位置是本发明中的“马达停止位置”的一例。
被卡合部422D在杠杆422的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以向下方呈L字状地突出的方式设置。被卡合部422D能够与拨动杆41的杠杆卡合部41B卡合地构成。
加强部422E设为将杠杆基部422A的下表面与被卡合部422D的前表面连结。通过设置加强部422E,来加强针对使被卡合部422D向前方倾倒的方向的力的强度。
如图11所示,电子开关11收纳于尾罩22,具有开关柱塞11A以及板簧11B。电子开关11和控制部10通过用于收发信号的布线连接。电子开关11是微型开关,是构成为通过开关柱塞11A检测微小的动作并发送信号的小型开关。
如图11所示,开关柱塞11A设于跨过马达壳体21及尾罩22的把持部20的轴线A方向上的位置B,且构成为检测夹设部42相对于壳体2的位置。轴线A是通过把持部的大致中央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线。开关柱塞11A构成为因相对于开关主体被向上方按压而能够伸缩。具体而言,开关柱塞11A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从而能够在使马达5驱动的接通位置(图11)与使马达5停止的断开位置(图12)之间切换。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关柱塞11A在接通位置与断开位置之间的移动距离与作业员向壳体2内方拨动杆41时的拨动杆的上下方向上的移动距离相比极小。即,在接通开关柱塞11A时,开关柱塞11A所允许的相对于开关柱塞11A向上方的操作量比作业员对拨动杆41的操作量小。换言之,相对于需要的拨动杆41的移动量,允许的开关柱塞11A的移动量较小。开关柱塞11A是本发明中的“开关”及“检测部”的一例。位置B是本发明中的“第一位置”及“预定位置”的一例。上下方向是本发明中的“将接通位置与断开位置连结的方向”的一例。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开关柱塞11A检测到夹设部42位于按压位置的情况下,电子开关11向控制部10发送接通信号以便驱动马达5,并且在开关柱塞11A检测到夹设部42位于解除位置的情况下,电子开关11向控制部10发送断开信号以使马达5停止。此外,开关柱塞11A是检测部的一例,也可以构成为利用磁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等检测夹设部42的位置,并向控制部10发送信号。并且,可以构成为,在来自电子开关11的接通信号消失的情况下,判断为夹设部42位于解除位置,也可以相反。这样,控制部10构成为基于来自电子开关11的信号来控制马达5。
板簧11B设于开关主体的下表面与杠杆基部422A之间。板簧11B以使开关柱塞11A与杠杆422分离的方式对杠杆422施力。具体而言,板簧11B对杠杆422施力以便杠杆422以销423为中心向图11的顺时针方向转动。
此处,如图10所示,夹设部42以及电子开关11在壳体2内部配置于接近左侧面的位置。因此,抑制从尾罩22的进气口部22A导入的冷却风被夹设部42及电子开关11遮挡,从而提高针对马达5及安装在电路基板部6上的电路元件等的冷却效率。并且,由于在杠杆422设有切口部422C,所以在杠杆422在上下方向上转动的情况下,即使在配置较大的开关元件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杠杆422与开关元件Q2接触。
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夹设部42与逆变电路96位于相同位置。由此,如本实施方式所述,在冷却风的流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情况下,夹设部42不会位于比逆变电路96更靠冷却风的流路的上游,因此冷却风不会在逆变电路96的上游侧被夹设部42遮挡,从而逆变电路96的冷却效率提高。
如图8所示,在马达壳体21的内部设有用于保持夹设部42的被安装部421的夹设部保持部212。夹设部保持部212具有上下一对轨道部212A及212B、上下一对壁部212C及212D、以及圆筒部212E。
上下一对轨道部212A及212B向马达壳体21的径向内方突出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轨道部212A的下表面与轨道部212B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构成为随着朝向前方而变小。轨道部212A和轨道部212B形成为,能够使夹设部42的被安装部421的第一突起421B在其间滑动。
上下一对壁部212C及212D的各壁部呈从一对轨道部212A及212B分别向右方延伸的大致板状。壁部212C的下表面与壁部212D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构成为与被安装部421的第二突起421C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相同。
圆筒部212E设于马达壳体21的径向内方,呈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如图2所示,圆筒部212E是滚珠轴承21A嵌合的部分。圆筒部212E的左侧面的曲率构成为与第二突起421C的弯曲面的曲率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使第一突起421B相对于一对轨道部212A及212B滑动且将第二突起421C嵌入壁部212C的下表面、壁部212D的上表面以及圆筒部212E的左侧面之间,从而能够将夹设部安装于马达壳体21。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夹设部42由收纳马达5的马达壳体21支撑,所以无需在尾罩22设置支撑夹设部42的机构。因此,如本实施方式所述,在将电子开关11设于尾罩22的情况下,能够在尾罩22内容易地确保收纳电子开关11的空间。
并且,由于构成为,将被安装部421安装于马达壳体21从而夹设部42由马达壳体21支撑,所以无需在呈筒状形成的马达壳体21设置螺纹凸台来对夹设部42进行螺纹紧固,能够抑制马达壳体21的外形的大型化。
并且,能够利用使夹设部保持部212保持被安装部421这样简单的结构,使夹设部42由马达壳体21支撑。
接下来,参照图11对拨动杆41、夹设部42以及电子开关11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
如图11及图12所示,在轴线A方向上,开关柱塞11A位于拨动杆41的按压部41A和夹设部42的杠杆422的被按压部422B抵接的抵接部位与销423之间(位置B)。并且,该抵接部位位于位置B与拨动杆41的转动轴413之间。即,按压部41A位于比开关柱塞11A更接近转动轴413的位置。由此,抵接部位在轴线A方向上位于从开关柱塞11A分离的位置,并且开关柱塞11A位于抵接部位与销423之间。因此,能够在离销423更近且移动量(转动量)较小的杠杆422的杠杆基部422A的基端部来上推开关柱塞11A。抵接部位是本发明中的“第二位置”的一例。
即,夹设部能够以比拨动杆41的沿通过位置B的上下方向的移动更少的移动量向开关柱塞11A传递移动。因此,即使在构成为使拨动杆41相对于壳体2大幅度地转动以便获得压入拨动杆41的操作感的情况下,也无需在拨动杆41的转动轨迹的最下游配置开关柱塞11A,能够确保壳体2内的电子开关11的配置的自由度。
接下来,参照图11至图13,对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圆盘研磨机1对被加工材料实施的加工作业以及加工作业时的圆盘研磨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作业员在将电源线2A与工业交流电源Q连接的状态下,向壳体2内方压入拨动杆41。具体而言,作业员使断开锁定机构412克服发条412B的作用力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之后,向壳体2内方压入拨动杆41。于是,拨动杆41以转动轴413为中心相对于尾罩22向图11的顺时针方向转动。
在该状态下,如图12所示,拨动杆41的按压部41A以及杠杆卡合部41B与夹设部42的杠杆422的被按压部422B抵接并上推被按压部422B。于是,杠杆422以销423为中心向图11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在该状态下,离销423更近且移动量(转动量)较小的杠杆422的杠杆基部422A的基端部向上方按压电子开关11的开关柱塞11A。即,杠杆422按压开关柱塞11A以使开关柱塞11A位于接通位置。
于是,经由供电电路9向马达5供给电力,旋转轴51开始旋转。若旋转轴51旋转,则固定于旋转轴51的小齿轮71也同轴旋转。在该状态下,小齿轮71的多个齿轮齿与锥齿轮72的多个齿轮齿啮合,因此锥齿轮72开始向俯视时的顺时针方向旋转。锥齿轮72以将小齿轮71的转速减速的方式旋转。
并且,固定于锥齿轮72的输出轴81与锥齿轮72一体地开始旋转。因此,能够使用安装于输出轴81的砂轮P对被加工材料进行磨削等加工。
在结束作业的情况下,作业员解除向壳体2内方对拨动杆41的压入。拨动杆41利用弹簧411的作用力而以转动轴413为中心向图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另一方面,夹设部42的杠杆422利用电子开关11的板簧11B的作用力而以销423为中心向图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使杠杆422从开关柱塞11A分离,也解除对开关柱塞11A的按压,从而开关柱塞11A向下方移动。
此外,如图13所示,因板簧11B的劣化,有可能杠杆422无法复位至原来的位置。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拨动杆41的杠杆卡合部41B与夹设部42的杠杆422的被卡合部422D卡合,从而杠杆422能够复位至图11所示的位置。换言之,杠杆422能够利用设于拨动杆41与尾罩22之间的弹簧411的作用力而复位至图11所示的位置。即,通过传递拨动杆41的上下方向的移动,杠杆422能够从图12所示的按压位置向图11所示的解除位置移动。因此,能够可靠地使马达5停止。
并且,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拨动杆41的在上下方向上使马达5驱动的方向的动作和使马达5停止的方向的动作向夹设部42传递。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如本实施方式所述地构成为经由夹设部42使电子开关11接通断开的情况下,能够根据作业员对拨动杆41的操作来适当地使马达驱动或停止。
并且,能够利用在拨动杆41与尾罩22之间设置弹簧411这样简单的结构使夹设部42从按压位置向解除位置移动。弹簧411是本发明中的“施力部件”及“第二施力部件”的一例。板簧11B是本发明中的“第一施力部件”的一例。
接下来,参照图15对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作业机的一例的圆盘研磨机100进行说明。圆盘研磨机100基本上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圆盘研磨机100相同的结构,主要对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并且,与圆盘研磨机1相同的结构起到与在上文中说明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第二实施方式的圆盘研磨机100具有壳体120来代替壳体2,且具有过滤部130来代替过滤部3。过滤部130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相同地构成的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以及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后过滤器33不同的后过滤器133。
壳体120具有尾罩122。尾罩122呈在左右方向上宽度较宽的圆筒形状。换言之,尾罩122在后视时大致呈椭圆状。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尾罩122的左侧面、右侧面以及后表面形成有多个进气口。
后过滤器133具有上被卡合部133C。上被卡合部133C构成为能够与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的上卡合部31A卡合。并且,在后过滤器133形成有开口133a。在开口133a设有网眼细小的金属制的网状物,构成为在后过滤器133安装于尾罩122的状态下,抑制粉尘从形成于尾罩122的后表面的进气口侵入。
如上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过滤部3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过滤部130都由分割成三个部分的过滤器构成。因此,如第二实施方式所示,即使在变更尾罩的形状的情况下,不变更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的形状而仅变更将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连结的后过滤器的形状,就能够相对于多种形状的壳体装卸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由此,能够实现通过构件(左过滤器31及右过滤器32)的通用带来的成本降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作业机,以圆盘研磨机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圆盘研磨机以外的由马达驱动的作业机。
符号说明
1—圆盘研磨机,2—壳体,3—过滤部,4—杠杆部,5—马达,6—电路基板部,7—动力传递部,8—输出部,9—供电电路,10—控制部,11—电子开关。

Claims (15)

1.一种作业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马达;
壳体,其收纳上述马达,且具有作业员能够把持的把持部;
电子式的开关,其在上述把持部的轴向上的第一位置设于上述壳体,能够在使上述马达驱动的接通位置与使上述马达停止的断开位置之间切换,将上述接通位置与上述断开位置连结的方向是与上述轴向交叉的方向;
控制部,其基于来自上述开关的信号来控制上述马达;
操作部,其设于上述把持部,为了使上述马达驱动及停止而能够在上述交叉方向上移动;以及
夹设部,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于上述操作部与上述开关之间,以比上述操作部的在通过上述第一位置的上述交叉方向上的移动更少的移动量向上述开关传递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夹设部具有杠杆、以及被上述壳体支撑且将上述杠杆以能够相对于上述壳体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撑的转动轴,
在上述轴向上的第二位置,上述操作部与上述杠杆抵接,从而将上述操作部的移动传递至上述杠杆,
上述第一位置位于上述第二位置与上述转动轴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部具有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上述壳体支撑的支轴,且构成为能够以上述支轴为中心转动,
在上述轴向上,上述第二位置位于上述第一位置与上述支轴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中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夹设部构成为能够在以使上述开关位于接通位置的方式按压上述开关的按压位置与从上述开关分离的解除位置之间移动,并且上述夹设部构成为被传递上述操作部的上述交叉方向上的移动从而从上述按压位置向上述解除位置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夹设部与上述操作部构成为能够卡合,
并构成为,上述操作部的在上述交叉方向上使上述马达驱动的方向的动作和使上述马达停止的方向的动作向上述夹设部传递。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操作部与上述壳体之间设有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对上述操作部施力以使上述夹设部从上述按压位置向上述解除位置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第一施力部件,其设于上述夹设部与上述开关之间,以使上述夹设部从上述按压位置向上述解除位置移动的方式对上述夹设部施力;以及
第二施力部件,其设于上述操作部与上述壳体之间,对上述操作部施力,
上述夹设部构成为,伴随上述操作部被上述第二施力部件施力而移动,向上述解除位置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壳体包括收纳上述马达的马达壳体和收纳上述开关的后壳体,
上述操作部被上述后壳体支撑,上述夹设部被上述马达壳体支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马达壳体呈筒状地一体成形,
上述夹设部具有杠杆、被上述壳体支撑且将上述杠杆以能够相对于上述壳体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撑的转动轴、以及支撑上述转动轴和上述杠杆的支撑部,上述支撑部安装于上述马达壳体从而被上述马达壳体支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马达具有旋转轴,
在上述马达壳体设有保持部,该保持部位于上述马达壳体的内方并且保持对上述旋转轴进行轴支承的轴承,上述支撑部由上述保持部保持。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任一项中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后壳体设有导入冷却上述控制部的空气的进气口,
上述开关以及上述夹设部配置于接近上述后壳体的内表面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具有逆变电路,该逆变电路具有用于控制上述马达的多个开关元件,
在上述轴向上,上述夹设部与上述逆变电路位于相同位置。
13.一种作业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马达;
壳体,其收纳上述马达;
开关,其能够在使上述马达驱动的接通位置与使上述马达停止的断开位置之间切换;
操作部,其具有被上述壳体支撑的支轴,且能够以上述支轴为中心相对于上述壳体向第一方向转动;以及
夹设部,其介于上述操作部与上述开关之间且具有被上述壳体支撑的转动轴,上述夹设部能够以上述转动轴为中心相对于上述壳体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且能够相对于上述壳体向上述第二方向转动来按压上述开关,
在上述操作部设有抵接部,该抵接部位于比上述开关更接近上述支轴的位置且能够与上述夹设部抵接,上述抵接部伴随上述操作部的转动按压上述夹设部,从而上述夹设部使上述开关向接通位置移动。
14.一种作业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马达;
壳体,其收纳马达,且具有作业员能够把持且沿预定方向延伸的把持部;
开关,其能够在使上述马达驱动的接通位置与使上述马达停止的断开位置之间切换,将上述接通位置与上述断开位置连结的方向是与上述预定方向交叉的方向;
操作部,其设于上述把持部,为了使上述马达驱动及停止而能够在上述交叉方向上移动;以及
夹设部,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介于上述操作部与上述开关之间,
上述夹设部构成为能够在以使上述开关位于接通位置的方式按压上述开关的按压位置与从上述开关分离的解除位置之间移动,并且上述夹设部构成为被传递上述操作部的上述交叉方向上的动作从而从上述按压位置向上述解除位置移动。
15.一种作业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马达;
壳体,其收纳上述马达,且具有作业员能够把持的把持部;
操作部,其设于上述把持部,为了使上述马达驱动及停止而能够相对于上述壳体在与上述把持部的轴向交叉的预定方向上移动;
夹设部,其能够根据上述操作部的移动而相对于上述壳体在马达驱动位置与马达停止位置之间移动;以及
开关,其具有位于上述把持部的轴向上的预定位置且检测上述夹设部相对于上述壳体的位置的检测部,在上述检测部检测到上述夹设部位于上述马达驱动位置的情况下,以使上述马达驱动的方式进行控制,并且在上述检测部检测到上述夹设部位于上述马达停止位置的情况下,以使上述马达停止的方式进行控制,
上述夹设部在通过上述预定位置的上述预定方向上,能够以比上述操作部的移动更少的移动量从上述马达停止位置向上述马达驱动位置移动。
CN202080090488.5A 2019-12-27 2020-11-30 作业机 Pending CN11486758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39450 2019-12-27
JP2019239450 2019-12-27
PCT/JP2020/044490 WO2021131510A1 (ja) 2019-12-27 2020-11-30 作業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67583A true CN114867583A (zh) 2022-08-05

Family

ID=76574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90488.5A Pending CN114867583A (zh) 2019-12-27 2020-11-30 作业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44008A1 (zh)
JP (1) JP7360062B2 (zh)
CN (1) CN114867583A (zh)
DE (1) DE112020006394T5 (zh)
WO (1) WO20211315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92622A (zh) * 2021-07-08 2023-01-13 南京泉峰科技有限公司(Cn) 电动工具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8871A (zh) * 2006-02-06 2009-03-04 日东工器株式会社 气压式往复运动工具
JP2011177812A (ja) * 2010-02-26 2011-09-15 Hitachi Koki Co Ltd 電動工具
CN104626032A (zh) * 2013-11-07 2015-05-20 株式会社牧田 作业工具
TW201600238A (zh) * 2014-02-13 2016-01-01 Nitto Kohki Co 氣動式研磨機
CN107306107A (zh) * 2016-04-20 2017-10-31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作业机
CN110177659A (zh) * 2017-01-13 2019-08-27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38631A1 (en) * 1998-01-28 1999-08-05 The Stanley Works Convertible trigger
JP5471573B2 (ja) 2010-02-19 2014-04-16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
JP5973905B2 (ja) * 2012-12-27 2016-08-23 リョービ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
JP6803157B2 (ja) * 2016-06-24 2020-12-23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8871A (zh) * 2006-02-06 2009-03-04 日东工器株式会社 气压式往复运动工具
JP2011177812A (ja) * 2010-02-26 2011-09-15 Hitachi Koki Co Ltd 電動工具
CN104626032A (zh) * 2013-11-07 2015-05-20 株式会社牧田 作业工具
TW201600238A (zh) * 2014-02-13 2016-01-01 Nitto Kohki Co 氣動式研磨機
CN107306107A (zh) * 2016-04-20 2017-10-31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作业机
CN110177659A (zh) * 2017-01-13 2019-08-27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31510A1 (ja) 2021-07-01
JP7360062B2 (ja) 2023-10-12
US20230044008A1 (en) 2023-02-09
DE112020006394T5 (de) 2022-10-13
JPWO2021131510A1 (zh) 2021-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69406B2 (en) Work tool
CN108000307B (zh) 电动工具
US10661426B2 (en) Work tool with vibration dampers
US11986924B2 (en) Electrically powered tool
EP3162511B1 (en) Electric tool
JP6288271B2 (ja) 電動工具
CN111421511B (zh) 电动工具
CN201366648Y (zh) 打磨机及电动工具
JP5454777B2 (ja) 電動工具
US20180337575A1 (en) Electric power tool
US12011818B2 (en) Electric tool
CN1572403A (zh) 电动工具的手柄装置
CN112059855A (zh) 动力工具
CN112207770B (zh) 一种具备带智能识别可分离式工作头的电动工具
US11179787B2 (en) Battery adapter for a cutting power tool
CN114867583A (zh) 作业机
JP2015174201A (ja) 電動工具
JP2018075703A (ja) 電動工具
JP7413780B2 (ja) 作業機及びフィルタ
CN112847260B (zh) 电动工具
CN215148797U (zh) 一种具备带智能识别可分离式工作头的电动工具
CN215148798U (zh) 用于电动工具的带智能识别工作头的可分离式结构
CN110769976B (zh) 作业工具
CN112384331A (zh) 作业机
JP5899338B2 (ja) 充電式グライン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