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65863B - 一种永磁电机转子绕线排线整形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永磁电机转子绕线排线整形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65863B
CN114865863B CN202210475582.3A CN202210475582A CN114865863B CN 114865863 B CN114865863 B CN 114865863B CN 202210475582 A CN202210475582 A CN 202210475582A CN 114865863 B CN114865863 B CN 1148658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winding
block
permanent magnet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7558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65863A (zh
Inventor
陈虎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Aerospace Power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Aerospace Power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Aerospace Power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Aerospace Power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7558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658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658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658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658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658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windings, prior to mounting into machines
    • H02K15/0435Wound wind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永磁电机转子绕线排线整形模具,属于电机绕线模具领域,一种永磁电机转子绕线排线整形模具,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绕线电机,所述绕线电机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盒,所述连接盒的一侧设置有两组绕线模具,所述绕线模具的一侧开设有凹槽,可以实现在绕线电机带动绕线模具转动到预定圈数时暂停半秒,同时控制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丝杆在转动时会带动移动块移动,同时带动下端的金属线移动,带动金属线穿过凹槽进入绕线模具相邻的绕线格内然后绕线电机带动绕线模具转动起来,如此运作绕线,实现了每次自动把金属线调到相邻的绕线格内,解放了人力。

Description

一种永磁电机转子绕线排线整形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绕线模具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永磁电机转子绕线排线整形模具。
背景技术
电机转子是电机中的旋转部件。电机由转子和定子两部分组成,它是用来实现电能与机械能和机械能与电能的转换装置。电机转子一般由转子铁芯、转轴、换向器等组成。
电机的转子铁芯绕制线圈过程中,对于小型的电机转子一般采用机器缠绕,对于大型电机的转子一般需要工人在电机绕线模具上进行绕线,再把绕线好的线圈安装在电机转子上,人工安装的线圈能把线槽内填的更满,现有技术中在一般是通过电机带着动绕线模具进行转动,人工控制金属线绕进每一个模具格内,在电机绕线模具内绕好所需的线圈时,把线圈从电机绕线模具上取下在安装在铁芯上,在金属线绕满一个模具格进入到下一个模具格时一般需要人工操作,造成操作步骤繁琐。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永磁电机转子绕线排线整形模具,可以实现在绕线电机带动绕线模具转动到预定圈数时暂停半秒,同时控制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丝杆在转动时会带动移动块移动,同时带动下端的金属线移动,带动金属线穿过凹槽进入绕线模具相邻的绕线格内然后绕线电机带动绕线模具转动起来,如此运作绕线,实现了每次自动把金属线调到相邻的绕线格内,解放了人力。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永磁电机转子绕线排线整形模具,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绕线电机,所述绕线电机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盒,所述连接盒的一侧设置有两组绕线模具,所述绕线模具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靠近一端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端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电机,所述控制电机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丝杆,所述控制电机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丝杆的外圆面螺纹传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对应滑块的位置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在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块的下表面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第一连接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移动杆,所述第一移动杆与第一连接柱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柱的下端侧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滑轮,所述第一移动杆的下端侧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滑轮。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块的一侧设置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挤压块,所述挤压块的一端贯穿控制盒并延伸至外部,所述挤压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片,所述弹片的一端与控制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片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电极片,所述电极片的一侧与控制盒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块,所述控制块的一端贯穿支撑杆并延伸至外部,所述控制块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二弹簧,所述连接杆的上表面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按压块,所述第一按压块的上端贯穿控制块并延伸至外部,所述第一按压块与控制块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上表面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头,所述固定头的上端贯穿控制块并延伸至外部,所述固定头与控制块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内部对应控制块的位置开设有滑腔,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滑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绕线模具的一端固定连接有L形板,所述L形板的上端一侧设置有夹板,所述夹板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与绕线模具固定连接,所述夹板的下端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按压块,所述第二按压块的一端贯穿L形板,所述第二按压块与L形板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夹板与L形板两者相邻面采用磨砂设计。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盒的内壁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上下两端啮合连接有齿条板,所述齿条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端与绕线模具固定连接,所述齿轮的一侧抵紧设置有螺钉,所述螺钉的一端贯穿连接盒并固定连接有转动盘,所述螺钉与连接盒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盒的上表面刻有均匀分布的刻度线,所述绕线模具的一侧刻有指示线。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盘的外圆面固定连接有一层防滑橡胶。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块的下端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下表面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的内部设置有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的上端与第二连接柱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移动杆,所述第二移动杆与第二连接柱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移动杆的下端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承切块,所述固定块的下端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切刀。
进一步的,所述切刀的一侧抵紧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与固定块通过螺纹固定连接。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在绕线电机带动绕线模具转动到预定圈数时暂停半秒,同时控制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丝杆在转动时会带动移动块移动,同时带动下端的金属线移动,带动金属线穿过凹槽进入绕线模具相邻的绕线格内然后绕线电机带动绕线模具转动起来,如此运作绕线,实现了每次自动把金属线调到相邻的绕线格内,解放了人力。
(2)本发明通过移动块在支撑杆上移动时,会触碰到挤压块并推动挤压块向控制盒的内部移动,带动弹片与电极片接触,弹片和电极片与控制电路是电连接,弹片与电极片接触后给控制电路一个电信号,控制电路控制绕线电机与控制电机暂停工作,同时完成绕线工作,实现了对绕线过程中线圈圈数的控制。
(3)本发明需要操作者拧松螺钉,然后移动其中一组绕线模具带动对齿条板移动,一组齿条板移动通过齿轮带动另一组的齿条板移动,实现在移动一组绕线模具时可以控制另一组绕线模具相互靠近或者远离,对绕线模具的调节变得简单快捷,在绕线模具移动到合适位置时再次拧紧螺钉实现对齿轮的固定,在齿轮固定后齿条板也无法再移动,进而实现对绕线模具的固定。
(4)本发明在移动绕线模具时通过观察指示线指向对应刻度线上的数值,即可判断处调节处对应线圈直径的大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立体视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点的放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移动块的剖面视图;
图4为本发明控制盒的剖面视图;
图5为本发明控制块的剖面视图;
图6为本发明图1中B点的放大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背面立体视图;
图8为本发明连接盒的剖面视图;
图9为本发明固定块的剖面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工作台;2、绕线电机;3、连接盒;4、绕线模具;5、凹槽;6、支撑座;7、控制电机;8、支撑杆;9、丝杆;10、支撑块;11、移动块;12、第一连接柱;13、第一移动杆;14、第一滑轮;15、第二滑轮;16、第一弹簧;17、控制盒;18、挤压块;19、弹片;20、电极片;21、滑块;22、滑槽;23、控制块;24、第一按压块;25、连接杆;26、第二弹簧;27、固定头;28、固定孔;29、L形板;30、夹板;31、第二按压块;32、第三弹簧;33、齿轮;34、螺钉;35、齿条板;36、连接块;37、转动盘;38、刻度线;39、指示线;40、固定块;41、第二连接柱;42、第四弹簧;43、第二移动杆;44、支撑板;45、承切块;46、切刀;47、螺栓;48、滑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至图9,本发明提供一种永磁电机转子绕线排线整形模具技术方案:
一种永磁电机转子绕线排线整形模具,如图1、图2、图3所示,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绕线电机2,所述绕线电机2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盒3,所述连接盒3的一侧设置有两组绕线模具4,所述绕线模具4的一侧开设有凹槽5,所述工作台1的上表面靠近一端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座6,所述支撑座6的上端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电机7,所述控制电机7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丝杆9,所述控制电机7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支撑块10,所述支撑块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的一端与支撑座6固定连接,所述丝杆9的外圆面螺纹传动连接有移动块11,所述移动块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块21,所述支撑杆8的一侧对应滑块21的位置开设有滑槽22,所述滑块21在滑槽22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块11的下表面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柱12,所述第一连接柱1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16,所述第一弹簧16的上端与第一连接柱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移动杆13,所述第一移动杆13与第一连接柱12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柱12的下端侧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滑轮15,所述第一移动杆13的下端侧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滑轮14。
现有技术中在一般是通过电机带着动绕线模具4进行转动,人工控制金属线绕进每一个模具格内,在电机绕线模具4内绕好所需的线圈时,把线圈从电机绕线模具4上取下在安装在铁芯上,在金属线绕满一个模具格进入到下一个模具格时一般需要人工操作,造成操作步骤繁琐;本发明需要操作者把金属丝从第一滑轮14与第二滑轮15之间穿过,然后把金属丝的一端固定在绕线模具4的一端,然后金属丝通过凹槽5绕在绕线模具4最外端的一个绕线格内,然后启动绕线电机2与控制电机7,绕线电机2会带动连接盒3与绕线模具4进行旋转,并从第一滑轮14与第二滑轮15之间拉取金属线,因为第一弹簧16是延伸状态,使得第一滑轮14与第二滑轮15之间是夹紧的,但是第一弹簧16不是最大的延伸状态,使得金属线虽然被第一滑轮14与第二滑轮15夹紧但也能从两之间拉出,进而保证拉出的金属线不松弛,同时保证了绕线模具4上的金属线缠绕的紧密,在绕线电机2带动绕线模具4转动到预定圈数时暂停半秒,同时控制电机7带动丝杆9转动,丝杆9在转动时会带动移动块11移动,同时带动下端的金属线移动,带动金属线穿过凹槽5进入绕线模具4相邻的绕线格内然后绕线电机2带动绕线模具4转动起来,如此运作绕线,实现了每次自动把金属线调到相邻的绕线格内,解放了人力,滑块21在滑槽22内移动是为了避免移动块11在丝杆9上移动时发生偏转,安装的支撑块10用于支撑丝杆9。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移动块11的一侧设置有控制盒17,所述控制盒1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挤压块18,所述挤压块18的一端贯穿控制盒17并延伸至外部,所述挤压块1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片19,所述弹片19的一端与控制盒17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片19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电极片20,所述电极片20的一侧与控制盒17固定连接。
不同的转子所需要装有的线圈圈数也是不同的,通过移动控制盒17使控制盒17在支撑杆8的不同位置,移动块11在支撑杆8上移动时,会触碰到挤压块18并推动挤压块18向控制盒17的内部移动,带动弹片19与电极片20接触,弹片19与电极片20是采用导电材料制作而成,例如金属铜,弹片19和电极片20与控制电路是电连接,弹片19与电极片20接触后给控制电路一个电信号,控制电路控制绕线电机2与控制电机7暂停工作,同时完成绕线工作,实现了对绕线过程中线圈圈数的控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图5所示,所述控制盒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块23,所述控制块23的一端贯穿支撑杆8并延伸至外部,所述控制块23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25,所述连接杆25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二弹簧26,所述连接杆25的上表面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按压块24,所述第一按压块24的上端贯穿控制块23并延伸至外部,所述第一按压块24与控制块23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25的上表面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头27,所述固定头27的上端贯穿控制块23并延伸至外部,所述固定头27与控制块23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杆8的内部对应控制块23的位置开设有滑腔48,所述支撑杆8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固定孔28,所述固定孔28与滑腔48连通。
为了便于对控制盒17的移动和移动后的固定;本发明在通过按压第一按压块24带动连接杆25压缩第二弹簧26,同时带动固定头27脱离固定孔28,然后在滑腔48内滑动控制块23,同时也带动了控制盒17移动,在移动到合适位置时,松掉第一按压块24,压缩的第二弹簧26顶动连接杆25上移会带动固定头27进入对应的固定孔28内,实现对控制块23的固定,同时也实现了对控制盒17的固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所述绕线模具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L形板29,所述L形板29的上端一侧设置有夹板30,所述夹板30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32,所述第三弹簧32的一端与绕线模具4固定连接,所述夹板30的下端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按压块31,所述第二按压块31的一端贯穿L形板29,所述第二按压块31与L形板29滑动连接。
在绕线前一般需要把金属线的线头固定在绕线模具4的一端,为了方便对金属线头的固定;本发明需要操作者按压第二按压块31带动夹板30压缩第三弹簧32,然后把金属线头放在夹板30与L形板29之间并松掉第二按压块31,压缩的第三弹簧32会顶动夹板30移动使夹板30与L形板29两者夹紧金属线头,操作简单方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所述夹板30与L形板29两者相邻面采用磨砂设计。
通过磨砂设计来增加对金属线的摩擦力,从而避免在绕线时金属线从夹板30与L形板29两者之间滑掉。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7、图8所示,所述连接盒3的内壁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有齿轮33,所述齿轮33的上下两端啮合连接有齿条板35,所述齿条板3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6,所述连接块36的一端与绕线模具4固定连接,所述齿轮33的一侧抵紧设置有螺钉34,所述螺钉34的一端贯穿连接盒3并固定连接有转动盘37,所述螺钉34与连接盒3通过螺纹连接。
不同的大小的转子所需要的线圈直径也是不同,在生产不同大小线圈时;本发明需要操作者拧动转动盘37带动螺钉34不再抵紧齿轮33,然后移动其中一组绕线模具4,绕线模具4在移动时带动对应的连接块36移动,连接块36在移动时会带动连接的齿条板35移动,齿条板35在移动时会带动啮合连接的齿轮33转动起来,实现在移动一组绕线模具4时可以控制另一组绕线模具4相互靠近或者远离,对绕线模具4的调节变得简单快捷,在绕线模具4移动到合适位置时再次拧动转动盘37带动螺钉34抵紧齿轮33实现对齿轮33的固定,在齿轮33固定后齿条板35也无法再移动,进而实现对绕线模具4的固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所述连接盒3的上表面刻有均匀分布的刻度线38,所述绕线模具4的一侧刻有指示线39。
在移动绕线模具4时通过观察指示线39指向对应刻度线38上的数值,即可判断处调节处对应线圈直径的大小,因为刻度线38是对应两组绕线模具4与线圈直径大小对应刻设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所述转动盘37的外圆面固定连接有一层防滑橡胶。
在拧动转动盘37时,因为手心出现汗容易出现打滑,通过在转动盘37的表面设置一层防滑橡胶,来增加与操作者的摩擦力,避免操作者在拧动转动盘37时出现打滑的现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图9所示,所述移动块11的下端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40,所述固定块40的下表面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柱41,所述第二连接柱41的内部设置有第四弹簧42,所述第四弹簧42的上端与第二连接柱4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4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移动杆43,所述第二移动杆43与第二连接柱4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移动杆43的下端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4,所述支撑板4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承切块45,所述固定块40的下端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切刀46。
在线圈缠绕完成后,需要对线圈多余的金属线进行剪短,需要操作者身边常备有剪刀,给操作者带来不便;本发明通过操着者挤压固定块40与支撑板44第二移动杆43会压缩第四弹簧42,同时使得切刀46与承切块45相互抵紧,切刀46会把从切刀46与承切块45两者之间经过的金属线进行切断(在金属线从第一滑轮14与第二滑轮15之间穿过后再从切刀46与承切块45两者之间穿过),避免了操作者还需要配备剪刀的问题,而且操作简单方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图9所示,所述切刀46的一侧抵紧设置有螺栓47,所述螺栓47与固定块40通过螺纹固定连接。
在切刀46的刀刃变钝时就难以再切断金属线,需要对切刀46拆卸下来进行打磨,因为切刀46与固定块40两者之间是通过螺栓47进行固定连接的,便于对切刀46的拆卸与安装。
工作原理:本发明需要操作者把金属丝从第一滑轮14与第二滑轮15之间穿过,然后把金属丝的一端固定在绕线模具4的一端,然后金属丝通过凹槽5绕在绕线模具4最外端的一个绕线格内,然后启动绕线电机2与控制电机7,绕线电机2会带动连接盒3与绕线模具4进行旋转,并从第一滑轮14与第二滑轮15之间拉取金属线,因为第一弹簧16是延伸状态,使得第一滑轮14与第二滑轮15之间是夹紧的,但是第一弹簧16不是最大的延伸状态,使得金属线虽然被第一滑轮14与第二滑轮15夹紧但也能从两之间拉出,进而保证拉出的金属线不松弛,同时保证了绕线模具4上的金属线缠绕的紧密,在绕线电机2带动绕线模具4转动到预定圈数时暂停半秒,同时控制电机7带动丝杆9转动,丝杆9在转动时会带动移动块11移动,同时带动下端的金属线移动,带动金属线穿过凹槽5进入绕线模具4相邻的绕线格内然后绕线电机2带动绕线模具4转动起来,如此运作绕线,实现了每次自动把金属线调到相邻的绕线格内,解放了人力;通过移动控制盒17使控制盒17在支撑杆8的不同位置,移动块11在支撑杆8上移动时,会触碰到挤压块18并推动挤压块18向控制盒17的内部移动,带动弹片19与电极片20接触,弹片19与电极片20是采用导电材料制作而成,例如金属铜,弹片19和电极片20与控制电路是电连接,弹片19与电极片20接触后给控制电路一个电信号,控制电路控制绕线电机2与控制电机7暂停工作,同时完成绕线工作,实现了对绕线过程中线圈圈数的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永磁电机转子绕线排线整形模具,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绕线电机(2),所述绕线电机(2)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盒(3),所述连接盒(3)的一侧设置有两组绕线模具(4),所述绕线模具(4)的一侧开设有凹槽(5),所述工作台(1)的上表面靠近一端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座(6),所述支撑座(6)的上端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电机(7),所述控制电机(7)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丝杆(9),所述控制电机(7)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支撑块(10),所述支撑块(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的一端与支撑座(6)固定连接,所述丝杆(9)的外圆面螺纹传动连接有移动块(11),所述移动块(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块(21),所述支撑杆(8)的一侧对应滑块(21)的位置开设有滑槽(22),所述滑块(21)在滑槽(22)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块(11)的下表面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柱(12),所述第一连接柱(1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16),所述第一弹簧(16)的上端与第一连接柱(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移动杆(13),所述第一移动杆(13)与第一连接柱(12)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柱(12)的下端侧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滑轮(15),所述第一移动杆(13)的下端侧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滑轮(14);
所述移动块(11)的一侧设置有控制盒(17),所述控制盒(1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挤压块(18),所述挤压块(18)的一端贯穿控制盒(17)并延伸至外部,所述挤压块(1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片(19),所述弹片(19)的一端与控制盒(17)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片(19)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电极片(20),所述电极片(20)的一侧与控制盒(17)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磁电机转子绕线排线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块(23),所述控制块(23)的一端贯穿支撑杆(8)并延伸至外部,所述控制块(23)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25),所述连接杆(25)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二弹簧(26),所述连接杆(25)的上表面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按压块(24),所述第一按压块(24)的上端贯穿控制块(23)并延伸至外部,所述第一按压块(24)与控制块(23)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25)的上表面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头(27),所述固定头(27)的上端贯穿控制块(23)并延伸至外部,所述固定头(27)与控制块(23)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杆(8)的内部对应控制块(23)的位置开设有滑腔(48),所述支撑杆(8)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固定孔(28),所述固定孔(28)与滑腔(48)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磁电机转子绕线排线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模具(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L形板(29),所述L形板(29)的上端一侧设置有夹板(30),所述夹板(30)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32),所述第三弹簧(32)的一端与绕线模具(4)固定连接,所述夹板(30)的下端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按压块(31),所述第二按压块(31)的一端贯穿L形板(29),所述第二按压块(31)与L形板(29)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永磁电机转子绕线排线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30)与L形板(29)两者相邻面采用磨砂设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磁电机转子绕线排线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盒(3)的内壁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有齿轮(33),所述齿轮(33)的上下两端啮合连接有齿条板(35),所述齿条板(3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6),所述连接块(36)的一端与绕线模具(4)固定连接,所述齿轮(33)的一侧抵紧设置有螺钉(34),所述螺钉(34)的一端贯穿连接盒(3)并固定连接有转动盘(37),所述螺钉(34)与连接盒(3)通过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永磁电机转子绕线排线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盒(3)的上表面刻有均匀分布的刻度线(38),所述绕线模具(4)的一侧刻有指示线(39)。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永磁电机转子绕线排线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盘(37)的外圆面固定连接有一层防滑橡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磁电机转子绕线排线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11)的下端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40),所述固定块(40)的下表面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柱(41),所述第二连接柱(41)的内部设置有第四弹簧(42),所述第四弹簧(42)的上端与第二连接柱(4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4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移动杆(43),所述第二移动杆(43)与第二连接柱(4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移动杆(43)的下端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4),所述支撑板(4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承切块(45),所述固定块(40)的下端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切刀(4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永磁电机转子绕线排线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46)的一侧抵紧设置有螺栓(47),所述螺栓(47)与固定块(40)通过螺纹固定连接。
CN202210475582.3A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永磁电机转子绕线排线整形模具 Active CN1148658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75582.3A CN114865863B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永磁电机转子绕线排线整形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75582.3A CN114865863B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永磁电机转子绕线排线整形模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65863A CN114865863A (zh) 2022-08-05
CN114865863B true CN114865863B (zh) 2023-04-21

Family

ID=82635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75582.3A Active CN114865863B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永磁电机转子绕线排线整形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65863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608512U (zh) * 2019-04-01 2019-11-08 临安宝马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可调式绕线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24707B2 (ja) * 1998-08-31 2005-03-02 富士電機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回転電気機械の転位コイル用の製造装置および回転電気機械用の転位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CN103107656B (zh) * 2011-11-14 2016-02-24 江苏航天动力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线圈矫直数控下料机
CN204578314U (zh) * 2015-05-14 2015-08-19 湘电莱特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绕线模
CN206658138U (zh) * 2016-11-11 2017-11-21 苏州市圣玛特电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绕线机
CN210380585U (zh) * 2019-07-10 2020-04-21 安阳化学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绕线模具及具有变频调速的绕线装置
CN110429774A (zh) * 2019-09-03 2019-11-08 中克骆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绕线模
CN110518761A (zh) * 2019-09-30 2019-11-29 上海马拉松·革新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定子线圈的半自动绕线模具
CN110571994B (zh) * 2019-10-25 2020-07-14 杭州腾宇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单相异步电机的自动绕线模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608512U (zh) * 2019-04-01 2019-11-08 临安宝马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可调式绕线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65863A (zh) 2022-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71655B (zh) 一种电缆连接用对接装置
CN110666855A (zh) 一种锂电池生产用切边装置及其方法
CN109103819A (zh) 一种多功能电力电缆连接设备
CN209103963U (zh) 绕线模具及使用该模具的线圈绕制机构
CN114865863B (zh) 一种永磁电机转子绕线排线整形模具
CN219652285U (zh) 一种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加工定量收卷装置
CN218352041U (zh) 一种电缆剥线器
CN116131066B (zh) 一种转接线定长切割及剥头装置
CN218252650U (zh) 一种具有高精度的线材切割装置
CN117543918A (zh) 一种电机定子绕线供线机构及绕线装置
CN111477975A (zh) 带隔膜切断的卷针装置
CN216177027U (zh) 变压器铁芯加工用多位置可调型快速裁切装置
CN215377075U (zh) 线束自动缠胶带设备
CN212581175U (zh) 一种电缆生产切割设备
CN112103078A (zh) 一种高频变压器生产用具有限位机构的铜线缠绕装置
CN217648513U (zh) 一种线缆生产用裁切装置
CN220942988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线束生产用切断设备
CN219311342U (zh) 一种用于药贴生产的切割装置
CN218275465U (zh) 一种七芯端子自动对齐压入机
CN211803577U (zh) 一种线束机旋转分割器
CN220837700U (zh) 一种包线的自动裁切机
CN220330143U (zh) 一种新能源空心电机轴毛坯成形装置
CN220128903U (zh) 一种电线电缆切断装置
CN219786417U (zh) 汽车线束加工用工作台
CN218850059U (zh) 一种便于压接不同尺寸端子的端子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