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29283A - 用于电梯的防坠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梯的防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29283A
CN114829283A CN202080087250.7A CN202080087250A CN114829283A CN 114829283 A CN114829283 A CN 114829283A CN 202080087250 A CN202080087250 A CN 202080087250A CN 114829283 A CN114829283 A CN 1148292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ing
guide
guide element
parallelogram
adju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8725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迈克尔·盖斯胡斯勒
法鲁克·奥斯曼巴西克
阿德里安·斯坦内尔
尤里安·斯塔利
沃尔克·扎普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ventio AG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io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io AG filed Critical Inventio AG
Publication of CN1148292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292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16Braking or catch devices operating between cars, cages, or skips and fixed guide elements or surfaces in hoistway or well
    • B66B5/18Braking or catch devices operating between cars, cages, or skips and fixed guide elements or surfaces in hoistway or well and applying frictional retarding forces
    • B66B5/22Braking or catch devices operating between cars, cages, or skips and fixed guide elements or surfaces in hoistway or well and applying frictional retarding forces by means of linearly-movable wed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防坠装置,包括第一制动元件、第一引导元件和调节元件。第一制动元件在第一引导元件上可推移地支承在直线轴承中。第一引导元件可在停用位置和制动初始位置之间移动。调节元件被设计用于,特别是为了激活防坠装置,而使第一引导元件从停用位置运动到制动初始位置。第一制动元件可以执行从制动初始位置到制动位置的制动运动。制动运动使第一引导元件复位到停用位置。第一引导元件在第一平行四边形引导件上被引导。

Description

用于电梯的防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梯的防坠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梯中,行驶体,尤其是轿厢,通常沿着建筑物内的不同的楼层或水平高度之间的行驶路径竖直移位。至少在高层建筑中,使用一种电梯类型,其中轿厢由绳索状或带状承载机构保持,并通过借助驱动机移动承载机构而在电梯竖井内移位。为了至少部分地补偿要由驱动机移动的轿厢的负载,通常将配重固定到承载机构的相反端。轿厢和配重通常由防坠装置保护以防止掉入竖井中,例如,由于承载机构断裂或驱动机的驱动扭矩不足,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
这种防坠装置可以安全且快速地触发。与机械式触发的防坠装置相比,电子触发的防坠装置的优势在于可以省去结构相对复杂的机械式速度限制系统,并且可以通过电子传感器快速地和在电梯的任何子系统处检测触发原因。通常,可电子触发的防坠装置具有蓄能器,例如弹簧,以便在必要时能够施加足够的力或能量来触发制动器。因此,可电子触发的防坠装置必须与传统的机械式防坠装置不同地复位,因为在复位时必须考虑到这种蓄能器。
WO2015071188A1示出一种可转动地安装的引导元件,当防坠装置被激活时,该引导元件首先通过弹簧力压靠到轨道上,然后又被夹紧的制动元件压离轨道。制动元件仅选择性地在制动初始位置接触轨道,因为制动元件与引导元件一起转动。尽管如此,为了确保安全接合也设有额外的激活元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见于,使防坠装置的触发更安全地设计。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用于电梯的防坠装置实现了该目的。防坠装置包括第一制动元件、第一引导元件和调节元件。第一制动元件可推移地支承在第一引导元件上的直线轴承中。第一引导元件可在停用位置和制动初始位置之间移动。调节元件设计用于将第一引导元件从停用位置移动到制动初始位置,特别是用于激活防坠装置。第一制动元件可以执行从制动初始位置到制动位置的制动运动。制动运动使第一引导元件复位到停用位置。第一引导元件在第一平行四边形引导件上被引导。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一种具有行驶体、特别是具有轿厢的电梯实现了该目的。行驶体沿着不同楼层之间的行驶路径基本上竖直行驶。轨道沿行驶路径安装。行驶体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防坠装置,防坠装置能够将行驶体制动在轨道上。
轨道优选地布置在电梯中,使得轨道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防坠装置的制动元件之间。特别地,轨道布置在第一制动元件和第二制动元件之间。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可行特征和优点可以被认为是基于以下描述的思想和认识,包括但不限于本发明。
简而言之,防坠装置包括第一引导元件,第一制动元件在该第一引导元件上被直线引导,该第一制动元件可以由调节元件驱动。在防坠装置的使用过程中,防坠装置会经历停用位置、制动初始位置和制动位置的变换状态。这些状态不同之处在于防坠装置的部件的不同位置或部位,特别是在于第一引导元件、第一制动元件和调节元件的不同位置或部位。如果防坠制动器的激活由信号指示,则调节元件将引导元件和在其上引导的制动元件进给到轨道。防坠装置从停用位置移动到制动初始位置,其中制动元件的制动衬片整面地与轨道接触。制动衬块被设计用于压靠到轨道上,并且为此设置的摩擦面基本上平行于轨道表面。由于轨道和制动元件之间的接触和相对运动,在制动元件和轨道之间产生摩擦力,其中,该制动力将制动元件进一步移动到制动位置。
制动元件与导轨整面地接触的优点基于使用平行四边形引导件,该平行四边形引导件始终保持导轨元件处于相同的取向状态。平行四边形引导件主要包括四个铰链臂,每个铰链臂具有两个铰链。铰链臂在铰链处相互连接以形成四边形。相互对置的铰链臂在各铰链之间具有相同距离,因此四边形表示平行四边形。铰链臂通常设计为摆动式支撑件,即杆或梁,其优选地在其两端附近具有两个铰链。然而,如果壳体或引导元件具有两个铰链,则壳体或引导元件也被认为是铰链臂,这两个铰链被以如下方式布置并且特别是间隔开地布置,使得这两个铰链适合作为铰链臂。
铰链臂的示例一方面是具有至少两个铰链的杆,另一方面例如还有壳体(如果壳体包括至少两个铰链的话)相当于铰链臂。
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平行四边形臂是平行四边形引导件的特殊铰链臂,该铰链臂在平行四边形引导件的运动过程中旋转。因此,铰链臂从引导元件和壳体中脱出,这些引导元件相对于壳体不可移动地固定或平行移动。在停用位置,平行四边形臂优选地与引导元件形成小于45°的角,或大于135°的互补角。因此,平行四边形引导件离开停用位置的运动具有垂直于制动衬片的摩擦面的重要的运动分量。
制动元件通过直线轴承在引导元件上引导。直线轴承用于在直线轴承延伸的方向上沿直线引导制动元件。直线轴承可以作为单独的结构元件安装在制动元件和引导元件之间,或者引导元件和制动元件构造在接触区域中,使得两个接触区域的相互作用产生直线支承。特别是导向的滚针轴承和滚子轴承非常适合作为直线轴承。替代地,直线轴承也可以设计为滑动面。有利地,直线轴承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制动衬片的摩擦面略微倾斜,该摩擦面有利地竖直取向。制动元件从制动初始位置到制动位置的移动首先将引导元件推回到停用位置,然后导致轨道卡在制动元件之间。在与引导元件的停用位置相同的制动位置中,引导元件靠在壳体上。由于制动而从制动元件传递到引导元件的法向力通过引导元件引入到壳体中。壳体优选地设计成使得其以预定的力反作用于引导元件并且由此确保在制动元件的制动衬片上的预定的法向力。由于其结构,壳体可以设计为柔性的,或者壳体可以具有预紧的弹簧,特别是预紧的盘形弹簧组件,弹簧在预定的力下屈服。
从引导元件的停用位置到制动初始位置的转换是由调节元件引起的。调节元件优选地引起直线或旋转运动,该直线或旋转运动然后直接或通过机械部件(例如齿轮、杠杆臂、拉索、推杆或液压系统)传递到引导元件。该运动也可以间接传递,如下所述。
制动运动是由制动元件与轨道的摩擦连接引起的运动。这意味着轨道相对于制动元件的相对运动通过摩擦力使制动元件和引导元件朝向制动位置移动。防坠装置的一个优点是调节元件通过制动运动也回到对应于停用位置的位置。由此,可能存在于调节元件中的任何弹簧尤其再次被偏置。
防坠装置的另一个优点是,平行四边形臂只承受非常小的力。作用在平行四边形臂上的力仅用于保持引导元件和制动元件并且可能用于推回调节元件。较大的力、例如制动元件上的法向力和在制动位置上出现在制动元件上的由此形成的摩擦力-通过制动元件和引导元件直接传递到壳体。如上所述,制动元件上的法向力通过引导元件被引入到壳体中。摩擦力通过制动止挡直接从制动元件传递到壳体。平行四边形臂不参与两种力传递。
根据第一替代实施方式,第一平行四边形引导件在调节滑块上引导第一引导元件。根据优选实施方式,第二平行四边形引导件在调节滑块上引导第二引导元件。
换言之,防坠装置可以具有调节滑块,该调节滑块分别通过平行四边形引导件与第一引导元件连接,并且优选地还与第二引导元件连接。调节滑块可以通过调节元件移动,这导致两个引导元件连同其制动元件一起提供到轨道上。调节滑块是将运动从调节元件传递到引导元件的第一间接方式。
第二制动元件优选地安装在第二引导元件上。这样做的优点是,防坠装置在导轨两侧具有在直线轴承中引导的制动元件。由此只需很小的力耗费就可以释放电梯,即将行驶体从防坠装置中抬起,因为防坠装置很容易沿着直线轴承滑动,并且制动元件在抬起过程中不会与轨道发生摩擦。
根据一优选实施方式,调节元件使调节滑块相对于壳体推移。根据优选实施方式,调节滑块在壳体上、在第三直线轴承中被引导。
调节元件优选地直接移动调节滑块。调节元件优选地固定在壳体上并且通过调节机构移动引导元件。替代地,调节元件也可以固定至引导元件。在这种情况下,调节机构连接到壳体。除了由平行四边形引导件引导之外,引导元件优选地还在另一引导件中引导,该另一引导件沿着垂直于制动衬片的摩擦面的方向引导引导元件。因此,每个引导元件只有一个可能的运动方向,即垂直于制动衬片的摩擦面的直线移动。基本上,引导元件是在朝着或远离轨道移动。与制动运动相反的调节滑块的运动和额外的引导使引导元件更靠近在一起。由此,克服了制动衬片的摩擦面与轨道之间的距离,并且制动衬片进而还有包括制动衬片的制动元件与轨道接触。这样就达到了制动初始位置。调节滑块优选地居中地安装在两个引导元件之间。因此,两个引导元件可以同步调整,特别是当调节滑块通过第三直线轴承在两个引导元件之间居中引导时。如果调节滑块不被引导,则引导元件可以弹性地与壳体连接,从而制动元件彼此保持足够的距离并且可以同步进给。
优选地,防坠装置仅具有唯一的调节滑块和唯一的调节元件。
使用第三直线轴承的优点是,从调节元件到调节滑块的动力传递可以更简单地完成。另一个优点在于,由第三直线轴承引导的调节滑块也通过第一和第二平行四边形引导件沿预定的、优选竖直的取向引导第一和第二引导元件。
第三直线轴承优选地在沿行驶方向的中心位置引导调节滑块。调节滑块由直线轴承沿竖直取向保持。引导元件通过平行四边形引导件与调节滑块连接,因此也保持在竖直取向。
根据第二替代实施方式,第一平行四边形引导件在壳体上引导第一引导元件。根据优选实施方式,调节元件直接移动第一引导元件。
壳体具有可通过固定机构固定在行驶体上的区域。在这种情况下,优选设置钻孔,使得防坠装置可以拧到行驶体上。特别地,壳体用于容纳防坠装置的部件。
换言之,根据第二替代实施方式的防坠装置具有第一引导元件,该第一引导元件通过平行四边形引导件固定在壳体上。在这种配置中,有利的是,调节元件直接作用在引导元件上。
根据第二替代实施方式的防坠装置优选地具有仅一个第一引导元件。在轨道的另一侧安装仅一个固定的制动元件。因此制动元件与壳体固定连接。由此,防坠装置的实施方式制造起来不太复杂,因为只有几个部件。
替代地,根据第二替代实施方式的防坠装置可以在轨道的与第一制动元件相反的一侧上具有固定的引导元件,该引导元件包括可直线移动的制动元件。引导元件因此与壳体固定地连接。该防坠装置的实施方式制造起来不太复杂并且也可以很容易地解除偏置。
调节元件优选地具有调节元件基板,该调节元件基板与防坠装置的壳体固定地连接并且用于容纳调节元件的部件。调节元件包括调节机构以传递调节元件相对于壳体产生的运动。调节机构移动调节滑块或引导元件。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在壳体上为引导元件构造有支座止挡。
防坠装置的壳体可以容纳引导元件并且用作对于引导元件的支座。支座具有支座止挡。在制动位置,引导元件固定地压靠到支座止挡上。在停用位置,引导元件优选地抵靠在支座止挡上。在壳体中,两个引导元件分别通过一个制动元件安装在轨道的相反侧,从而可以将轨道夹紧在制动元件之间。替代地,壳体可以具有固定地装配在壳体上的、固定的制动元件,该制动元件与引导元件以及与对应于该引导元件的制动元件相对安装。壳体设计成,使其可以承受在制动位置产生的力。此外,壳体设计为柔性的,以便对于不同程度磨损的制动元件,在制动元件上产生尽可能恒定的法向力。由此也确保了法向力进而还有摩擦力保持在最大允许值以下。
根据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平行四边形引导件在第二引导元件上引导第一引导元件。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引导元件可以固定地安装在壳体上。该实施方式的优点是引导元件在轨道的两侧引导制动元件。这使得很容易将防坠装置从制动位置抬起。因为两个制动衬片都可以容易地沿着各自的引导元件滑动。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平行四边形引导件具有可操作的平行四边形臂,该平行四边形臂与引导元件连接。可操作的平行四边形臂可由调节元件直接操作。
可操作的平行四边形臂优选具有另一铰链,平行四边形臂上的调节机构通过该另一铰链传递运动。通过平行四边形臂的运动传递是从调节元件到引导元件的运动的另一间接传递。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调节元件可以通过电气或电子触发信号来激活。
在此,CAN总线可以将数据包、即电子信号传送到防坠制动器的控制单元,由此控制单元激活调节马达,该调节马达引起调节元件移动。在这种情况下,调节马达或电磁体和控制单元以来自防坠装置的外部或内部电源的能量运行。替代地,也可以将电压或电流直接施加在电连接上,即电信号可以使调节马达或电磁体运行。在此,调节马达或电磁体通过电连接直接供电。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调节元件包括蓄能器、保持元件和电磁体。在通电状态下,电磁体克服蓄能器的力对保持元件加以保持。电气或电子触发信号释放蓄能器。特别地,电气或电子触发信号通过切断电流来释放蓄能器。特别地,蓄能器设计为弹簧。
换句话说,蓄能器通常是偏置的弹簧,蓄能器被电磁体以如下方式保持,使得蓄能器不会移动。由于防坠装置的持续供电,电磁体可以吸引保持元件,从而阻止蓄能器的运动。一旦防坠装置的电源出现故障,磁场就会减小,电磁体就不能再对保持元件加以保持,蓄能器就会被释放。通过释放蓄能器产生运动,该运动被传递到调节机构。电磁体优选地与调节元件基板固定地连接。保持元件与弹簧和调节机构一起可移动地安装在调节元件基板上。替代地,保持元件可以与调节元件基板固定连接,并且电磁体与弹簧和调节机构一起可移动地安装在调节元件基板上。
除了弹簧之外,替代的蓄能器例如是压缩空气储存器或偏置物块。弹簧在这里可以理解为钢弹簧、弹性体弹簧或气压弹簧。在此,弹簧可以作为拉力弹簧、压力弹簧或者扭力弹簧装入。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平行四边形引导件具有与引导元件连接的平行四边形臂。平行四边形臂的延伸方向与在制动初始位置中相对于制动衬片的摩擦面的垂线之间的第一锐角大于引导元件上的直线轴承的方向与在制动初始位置中相对于制动衬片的摩擦面的垂线之间的第二锐角。
由此,确保了:第一制动元件在接合时通过直线引导件传递给第一引导元件的力将引导元件推入停用位置。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第一锐角比第二锐角大至少10°。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特征和细节由对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和附图得出,其中,相同或功能相同的元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按真实比例的。
在此:
图1a示出根据第一替代实施方式的处于停用位置的防坠装置;
图1b示出根据第一替代实施方式的处于制动初始位置的防坠装置;
图1c示出根据第一替代实施方式的处于制动位置的防坠装置;
图2a示出根据第二替代实施方式的处于停用位置的防坠装置;
图2b示出根据第二替代实施方式的处于制动初始位置的防坠装置;
图2c示出根据第二替代实施方式的处于制动位置的防坠装置;
图3示出具有可操作的平行四边形臂的防坠装置;
图4示出具有部分集成到配对止挡中的调节元件的防坠装置;
图5示出作为模块化部件的调节元件;
图6示出带有防坠装置的电梯。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至图1c示出根据第一替代实施方式的防坠装置1。防坠装置1被设计用于在必要时夹紧轨道6,从而达到制动效果。
在停用位置,如图1a所示,作为调节元件15的子部件的调节机构19保持调节滑块18。在停用位置,两个引导元件12a、12b相距足够远,使得在引导元件12a、12b上引导的制动元件11a、11b与轨道6间隔足够远。引导元件12a、12b抵靠在支座25的支座止挡27上。支座25是壳体13的一部分。平行四边形臂17将两个引导元件12a、12b与调节滑块18连接。
为了激活防坠装置1,通过信号促使调节元件15使调节机构19朝触发方向35移动,从而使调节滑块18朝向触发运动37的方向移动。由此达到如图1b所示的制动初始位置。因为引导元件12只能垂直于触发运动37的方向推移,所以引导元件彼此靠近并且远离相应的支座止挡27运动。一旦制动元件11a、11b以足够大的法向力压靠到轨道6上,制动元件就沿着引导元件12a、12b在朝向制动位置的方向上移动,如图1c所示。由此,通过引导元件12a、12b和制动元件11a、11b的楔形形状,将引导元件12a、12b被推离轨道6。引导元件12a、12b直至被压到支座止挡27上。一旦接触支座止挡27,制动元件11a、11b的进一步运动导致制动元件11a、11b上的法向力急剧增加。制动元件11a、11b进一步移动直至达到两个制动止挡21。防坠制动器的壳体13被设计用于,使得支座止挡27在法向力的负载下略微屈服,从而保持所需的法向力基本恒定,即使制动元件11a、11b在制动过程或多个制动过程期间被磨损也是如此。
制动位置如图1c所示。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调节机构19进而还有调节元件1通过从制动初始位置到制动位置的运动而移动。在制动位置,调节机构19进而还有调节元件15再次处于与初始停用位置相同的位置。特别地,调节元件15中的蓄能器也被再次偏置。不需要其他能量供应来再次偏置调节元件15中的蓄能器。
图2a至图2c示出根据第二替代实施方式的防坠装置1。基本工作原理与第一替代实施方式中的基本工作原理相同。调节元件15在图2a至图2c中未示出。图3、图4和图5示出合适的调节元件15的可行的配置形式。
图2a示出防坠装置1的停用位置。为了转移到制动初始位置,如图2b所示,引导元件12通过调节元件(未示出)移动到制动初始位置。一旦制动元件11a以足够大的法向力压靠到轨道6上,制动元件就沿着引导元件12在朝向制动位置的方向上移动。由此,防坠装置1的制动元件11a压靠到轨道6上,足以使防坠装置1连同整个行驶体侧向移动,直到固定的制动元件41也接触轨道6。此外,引导元件12移动到支座25的支座止挡27处。支座25固定地连接到壳体13。一旦接触支座止挡27,制动元件11a的进一步运动引起制动元件11a上的法向力的急剧增加。制动元件11a进一步推移,直至制动元件达到制动止挡21。防坠制动器的壳体13设计成,使得支座止挡27和固定的制动元件41在法向力的负载下略微屈服,从而保持所需的法向力基本恒定,即使制动元件11a、41在制动过程中或在多个制动过程中被磨损也是如此。
图2b示出第一角度α和第二角度β的示例。
在引导元件12和制动元件11之间在直线轴承上传递的力垂直于直线轴承的方向作用,因为直线轴承基本上是无摩擦的。通过第一角度α大于第二角度β的方式,确保了在引导元件12和制动元件11之间在直线轴承上传递的力以一定角度压到引导元件12上,使得借助平行四边形支承的引导元件12朝向停用位置的方向被推回。
图3示出根据第二替代实施方式的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调节元件15的防坠装置1。调节元件在此作用在可操作的平行四边形臂81上。与传统的平行四边形臂17相比,可操作的平行四边形臂81被加长,传统的平行四边形臂刚好够连接两个铰链。电磁体101被设计用于对保持元件102加以保持。保持元件102通过弹簧103处于受拉偏置下。因此,弹簧103是拉力弹簧。为了触发防坠制动器,作为触发信号将对电磁体101的供电中断。保持元件102松开电磁体101,并且弹簧103通过可操作的平行四边形臂81将引导元件12a移动到制动初始位置。在制动位置,引导元件12a然后再次与支座25的支座止挡27接触。由此,可操作的平行四边形臂81和保持元件102也处于与原本的停用位置相同的位置。即电磁体101一旦再次被供电,电磁体就再次对保持元件102加以保持。
图4示出根据第二替代实施方式的具有第二实施方式的调节元件15的防坠装置1。电磁体101被设计用于对保持元件102加以保持。在此,保持元件102实施在引导元件12上。引导元件12通过弹簧103处于受拉偏置下。因此,弹簧103是拉力弹簧。替代地,可以在电磁体101周围安装弹簧,这样的弹簧然后将被用作压力弹簧。为了触发防坠制动器,作为触发信号将对电磁体101的供电中断。保持元件102松开电磁体101并且弹簧103将引导元件12移动到制动初始位置。然后在制动位置,引导元件12再次与支座25的支座止挡27接触。由此,保持元件102也处于与原本的停用位置相同的位置。因此,电磁体101一旦再次被供电,电磁体就再次对保持元件102加以保持。
图5示出调节元件15,必要时,调节元件可以作为用于防坠装置1的模块化部件容易地更换。特别地,调节元件15适用于根据第一替代实施方式的防坠装置1,如图1a到图1c所示。该调节元件15也适用于根据第二替代实施方式的防坠装置1,如图2a到图2c所示。电磁体101被设计用于对保持元件102加以保持。电磁体101固定在调节元件15上,并且保持元件102与调节机构19一起可移动地支承。替代地,保持元件102也可以固定在调节元件15上,并且电磁体101可以与调节机构19一起可移动地支承在调节元件引导件104上。引导元件12通过弹簧103处于受拉偏置下。因此,弹簧103是拉力弹簧。为了触发防坠制动器,作为触发信号将对电磁体101的供电中断。保持元件102松开电磁体101,弹簧103移动调节机构19。通过达到制动位置,调节机构19再次返回移动,使得电磁体101一旦再次被供电,电磁体就对保持元件102加以保持。
图6示出具有行驶体202的电梯201。通过将行驶体202与承载机构203连接的驱动器204,行驶体202沿行驶路径移动。轨道6沿行驶路径安装。行驶体由轨道上的导靴205引导。两个防坠装置1被设计用于能够将行驶体202在轨道6上制动。
最后,应注意“具有”、“包括”等术语不排除其他元件或步骤,“一”或“一个”等术语不排除多个。此外,应该指出,已经参考上述实施例之一描述的特征或步骤也可以与上述其他实施例的其他特征或步骤结合使用。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性的。

Claims (15)

1.一种用于电梯的防坠装置(1),包括:
第一制动元件(11a),
第一引导元件(12a),和
调节元件(15),其中
第一制动元件(11a)在第一引导元件(12a)上能够推移地支承在直线轴承中,
第一引导元件(12a)能够在停用位置和制动初始位置之间移动,
调节元件(15)设计用于,特别是为了激活防坠装置(1),而将第一引导元件(12a)从停用位置移动到制动初始位置,以及
第一制动元件(11a)能够执行从制动初始位置到制动位置的制动运动,并且所述制动运动使第一引导元件(12a)复位到停用位置,
其特征在于,
第一引导元件(12a)在第一平行四边形引导件上被引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坠装置(1),其特征在于,
第一平行四边形引导件在调节滑块(18)上引导第一引导元件(12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坠装置(1),其特征在于,
第二平行四边形引导件在调节滑块(18)上引导第二引导元件(12b)。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防坠装置(1),其特征在于,
调节元件(15)使调节滑块(18)相对于壳体(13)推移。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坠装置(1),其特征在于,
调节滑块(18)在壳体(13)上、在第三直线轴承中被引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坠装置(1),其特征在于,
第一平行四边形引导件在壳体(13)上引导第一引导元件(12a)。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坠装置(1),其特征在于,
第一平行四边形引导件在第二引导元件(12b)上引导第一引导元件(12a)。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坠装置(1),其特征在于,
调节元件(15)直接移动第一引导元件(12a)。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坠装置(1),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引导元件(12),在壳体(13)上构造有支座止挡(27)。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坠装置(1),其特征在于,
平行四边形引导件具有与引导元件(12)连接的、能够操作的平行四边形臂(81),所述能够操作的平行四边形臂(81)能够由调节元件(15)直接操作。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坠装置(1),其特征在于,
调节元件(15)能够由电气或电子触发信号激活。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坠装置(1),其特征在于,
调节元件(15)包括蓄能器、保持元件(102)和电磁体(101),所述蓄能器特别是设计为弹簧(103)的蓄能器,所述电磁体在通电状态下使保持元件(102)克服蓄能器的力得以保持,并通过电气或电子触发信号、特别是通过切断电流来释放蓄能器。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坠装置(1),其特征在于,
平行四边形引导件具有与引导元件(12)连接的一个平行四边形臂或所述平行四边形臂(17),以及
平行四边形臂(17)的延伸方向与在制动初始位置中的制动衬片的摩擦面的垂线之间的第一锐角(α)大于引导元件(12)上的直线轴承的方向与在制动初始位置中的制动衬片的摩擦面的垂线之间的第二锐角(β)。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坠装置(1),其特征在于,
第一锐角(α)比第二锐角(β)大至少10°。
15.一种电梯,具有行驶体、特别是具有轿厢,其中,行驶体基本上竖直地沿着不同楼层之间的行驶路径行驶,以及
沿行驶路径安装轨道,
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驶体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坠装置,所述防坠装置能够将行驶体制动在轨道上。
CN202080087250.7A 2019-12-17 2020-12-11 用于电梯的防坠装置 Pending CN11482928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9217111 2019-12-17
EP19217111.4 2019-12-17
PCT/EP2020/085811 WO2021122385A1 (de) 2019-12-17 2020-12-11 Fangvorrichtung für einen aufzu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29283A true CN114829283A (zh) 2022-07-29

Family

ID=68944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87250.7A Pending CN114829283A (zh) 2019-12-17 2020-12-11 用于电梯的防坠装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11840425B2 (zh)
EP (1) EP4077190B1 (zh)
JP (1) JP2023506904A (zh)
KR (1) KR20220110220A (zh)
CN (1) CN114829283A (zh)
AU (1) AU2020405929A1 (zh)
BR (1) BR112022011686A2 (zh)
ES (1) ES2967052T3 (zh)
WO (1) WO20211223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061757B1 (de) * 2019-11-21 2023-10-25 Inventio Ag Einfach rückstellbare elektronische fangvorrichtung
CN117303157A (zh) * 2023-11-27 2023-12-29 江苏省方正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防坠落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711942D0 (en) * 1996-06-10 1997-08-06 Cameron David S Clamping device
TW593117B (en) * 2000-12-07 2004-06-21 Inventio Ag Safety brake and method for unlocking a safety brake
CN101085661A (zh) * 2006-04-28 2007-12-12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电梯轿厢的制动装置
DE50015909D1 (de) * 2000-11-13 2010-06-02 Cobianchi Liftteile Ag Bremsfangvorrichtung für Aufzug
CN101896414A (zh) * 2007-12-14 2010-11-24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用于两个相互独立行驶的电梯体的碰撞制动器
CN104619625A (zh) * 2012-09-14 2015-05-13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用于防坠装置的操作元件
CN109335913A (zh) * 2018-12-07 2019-02-15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电梯应急安全装置
CN109835791A (zh) * 2019-04-03 2019-06-04 南昌科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电梯自动防坠安全钳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16344C2 (de) * 1996-04-24 1998-11-19 Karl Fenkl Geregelte Fangvorrichtung für einen Aufzug
JP3532349B2 (ja) * 1996-06-11 2004-05-3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安全装置
ATE241560T1 (de) * 1997-09-29 2003-06-15 Inventio Ag Bremsfangvorrichtung
US6293376B1 (en) * 1999-11-22 2001-09-25 Magnetar Technologies Ltd Apparatus including eddy current braking system
US6425462B1 (en) * 2000-11-03 2002-07-30 Su The Tran Gravity-assisted elevator brake/clutch
JP4709650B2 (ja) 2003-10-07 2011-06-22 オーチス エレベータ カンパニー エレベータ用の遠隔リセット可能なロープ無し非常停止装置
DE102006062754A1 (de) 2006-09-19 2008-04-03 Wittur Ag Bremsfangeinrichtung
MX348031B (es) * 2011-09-30 2017-05-23 Inventio Ag Dispositivo de frenado con dispositivo de actuación electromecánico.
CA2929420C (en) 2013-11-15 2022-09-27 Inventio Ag Safety brake for an elevator
EP3328772B1 (en) * 2015-07-29 2020-05-06 Otis Elevator Company Safety block for elevator
GB2543291A (en) * 2015-10-13 2017-04-19 Atwell Int Ltd Clamping device
US10889468B2 (en) * 2016-12-13 2021-01-12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ctronics safety actuator
US10562739B2 (en) * 2017-08-25 2020-02-18 Otis Elevator Company Synchronized electronic safety actuator
US11078045B2 (en) * 2018-05-15 2021-08-03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ctronic safety actuator for lifting a safety wedge of an elevator
EP3674248B1 (en) * 2018-12-31 2022-09-07 KONE Corporation An elevator car parking brak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711942D0 (en) * 1996-06-10 1997-08-06 Cameron David S Clamping device
DE50015909D1 (de) * 2000-11-13 2010-06-02 Cobianchi Liftteile Ag Bremsfangvorrichtung für Aufzug
TW593117B (en) * 2000-12-07 2004-06-21 Inventio Ag Safety brake and method for unlocking a safety brake
CN101085661A (zh) * 2006-04-28 2007-12-12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电梯轿厢的制动装置
CN101896414A (zh) * 2007-12-14 2010-11-24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用于两个相互独立行驶的电梯体的碰撞制动器
CN104619625A (zh) * 2012-09-14 2015-05-13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用于防坠装置的操作元件
CN109335913A (zh) * 2018-12-07 2019-02-15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电梯应急安全装置
CN109835791A (zh) * 2019-04-03 2019-06-04 南昌科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电梯自动防坠安全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356044A1 (en) 2022-11-10
ES2967052T3 (es) 2024-04-25
EP4077190A1 (de) 2022-10-26
US11840425B2 (en) 2023-12-12
KR20220110220A (ko) 2022-08-05
AU2020405929A1 (en) 2022-06-30
WO2021122385A1 (de) 2021-06-24
EP4077190B1 (de) 2023-11-15
JP2023506904A (ja) 2023-02-20
BR112022011686A2 (pt) 2022-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81827B2 (en) Safety brake for an elevator
CA2819149C (en) Actuation of an intercepting apparatus
US9828213B2 (en) Elevator braking method
US9457989B2 (en) Braking device with actuating device
US9663326B2 (en) Brake device for a travel body of an elevator system
US9919899B2 (en) Actuation of a safety brake
US9695011B2 (en) Elevator with a safety brake
US9745171B2 (en) Safety brake for an elevator installation
JPWO2008149413A1 (ja) エレベータの安全装置
CN114787062A (zh) 用于作动电梯制动装置的触发单元
CN113574001B (zh) 防坠制动装置和防坠制动方法
CN114829283A (zh) 用于电梯的防坠装置
AU2019406965B2 (en) Lift system arrangement with a lift brake device
CN114728761A (zh) 能够容易复位的电子防坠装置
KR102022235B1 (ko) 엘리베이터 제동 장치
CN109775508B (zh) 紧急制动装置及具有该紧急制动装置的电梯系统
US20230049908A1 (en) Apparatus for guiding and braking a travelling body of an elevator system, which body is to be moved along a guide track
EP2688825B1 (en) Elevator braking system
CN103318721A (zh) 电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7273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