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28761A - 能够容易复位的电子防坠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能够容易复位的电子防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28761A
CN114728761A CN202080080858.7A CN202080080858A CN114728761A CN 114728761 A CN114728761 A CN 114728761A CN 202080080858 A CN202080080858 A CN 202080080858A CN 114728761 A CN114728761 A CN 1147287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ing
guide
fall arrest
guide element
arres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8085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迈克尔·盖斯胡斯勒
阿斯特里德·索嫩莫泽尔
法鲁克·奥斯曼巴西克
阿德里安·斯坦内尔
克里斯蒂安·史都德
尤里安·斯塔利
沃尔克·扎普夫
乌尔斯·卡门辛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ventio AG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io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io AG filed Critical Inventio AG
Publication of CN1147287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287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16Braking or catch devices operating between cars, cages, or skips and fixed guide elements or surfaces in hoistway or well
    • B66B5/18Braking or catch devices operating between cars, cages, or skips and fixed guide elements or surfaces in hoistway or well and applying frictional retarding forces
    • B66B5/22Braking or catch devices operating between cars, cages, or skips and fixed guide elements or surfaces in hoistway or well and applying frictional retarding forces by means of linearly-movable wed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使电梯系统(100)防坠的方法和一种用于电梯系统(100)的防坠装置(1),所述电梯系统具有布置成可沿轨道(6)移动的行驶体(21)。防坠装置包括第一制动元件(2A)、第二制动元件(2B)、第一引导元件(4A)、第二引导元件(4B)和调整元件(11)。第一制动元件(2A)和第二制动元件(2B)可以为了制动而与轨道(6)接触。在第一制动元件(2A)与第一引导元件(4A)之间构造有第一直线轴承。在第二制动元件(2B)与第二引导元件(4B)之间构造有第二直线轴承。两个引导元件(4A、4B)可以在相应的停用位置和相应的制动起始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调整元件(11)将两个引导元件(4A、4B)从停用位置移动到制动起始位置。

Description

能够容易复位的电子防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坠装置、一种电梯系统和一种用于使电梯系统的行驶体防坠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梯设备中,电梯轿厢通常竖直地在建筑物内沿行驶路径在不同楼层或水平高度之间移动。在此,使用一种电梯类型,其中,电梯轿厢由绳索状或皮带状承载机构保持,并且通过借助驱动机移动承载机构而在电梯竖井内移动。为了至少部分地补偿电梯轿厢的待由驱动机移动的负载,对重固定在承载机构的相反部分上。电梯建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安全性。特别是,必须防止电梯轿厢或对重例如由于承载机构断裂而坠落。驱动装置制动器的故障也可能导致电梯轿厢不受控制的运动,这使得制动变得必要。防坠装置可以通过电信号触发。在防坠装置刹住行驶体后,防坠装置通常由主驱动装置解除防坠,从而被松开。这通常需要非常大的力。
在WO2015071188中示出一种用于电梯的防坠装置,这种防坠装置可以通过电信号触发。防坠装置可以以电子方式触发,用于操纵防坠制动器的驱动装置自动复位。松开防坠制动器需要很大的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改进防坠装置,使防坠装置更容易被松开。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用于电梯的防坠装置能够实现所述目的,这种防坠装置具有可沿轨道移动地布置的行驶体。防坠装置包括第一制动元件、第二制动元件、第一引导元件、第二引导元件和调整元件。第一制动元件和第二制动元件可以为了制动而与轨道接触。第一直线轴承布置在第一制动元件和第一引导元件之间,第二直线轴承布置在第二制动元件和第二引导元件之间。两个引导元件可以在相应的停用位置和相应的制动起始位置之间移动。调整元件将两个引导元件从停用位置移动到制动起始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一种用于主要沿竖向运送人员或货物的电梯系统实现该目的。电梯系统包括轿厢和用于移动轿厢的驱动装置。电梯系统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防坠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一种借助防坠装置使电梯系统的行驶体防坠的方法实现该目的。在该方法中,第一制动元件由第一直线轴承沿第一引导元件引导。第二制动元件由第二直线轴承沿第二引导元件引导。唯一的或者说单独的调整元件作用在两个引导元件上,并且因此,两个引导元件从停用位置枢转到制动起始位置。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可行特征和优点尤其可以被认为是基于以下介绍的构思和认知,而不限制本发明。
防坠装置的制动元件通常被设计用于,当防坠装置被压紧到轨道上时,在轨道上产生摩擦力。摩擦力被传递到行驶体并由此实现制动,即,使行驶体减速,特别是制动到停住,并且如果行驶体处于停止状态,则将行驶体可靠地保持在停止状态。制动元件沿引导元件沿直线支承。该轴承优选地设计为直线轴承。直线轴承可以构造为制动元件和引导元件之间的自身的结构元件,或者直线轴承可以通过使制动衬块和引导元件以彼此适配的方式造型来构造。在这两种变型中,直线轴承还可以包括滚动体。特别地,直线轴承可以包括呈圆柱滚子或滚针形式的滚动体,所述滚动体例如布置在平面保持架中。
防坠装置的停用位置对应于正常运行状态,并且允许移动体沿轨道移动。制动元件与轨道隔开。制动元件的制动面优选地平行于轨道并且因此也彼此平行地取向。与其他运行状态相比,制动元件优选地在停用位置中彼此相距最远。
为了启动制动,引导元件可以从相应的停用位置移动到相应的制动起始位置。在制动起始位置中,制动元件的边缘与轨道接触。由于与轨道的接触以及作用到轨道上的压紧力和轨道的相对运动,制动元件沿着导轨、即在直线轴承中推移。到达两个制动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制动元件的制动起始位置是可以进行制动的前提。在此,从停用位置到制动起始位置的运动可以在第一引导元件和第二引导元件之间具有时间延迟。
电梯系统的行驶体通常可以分为轿厢和一个或多个对重,轿厢以及通常还有对重一般具有两个用于在轨道上制动的防坠装置。轨道是制动轨,也可以是引导轨。
防坠装置优选地具有唯一的调整元件。调整元件适于在调整元件的两个端部区域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在此,调整元件可以沿直线作用并在两个端部区域之间生成力,以产生运动。调整元件通过两个端部区域施加到固定于其上的主体上的力基本上沿着两个端部区域之间的连接线取向,并且以相反的方向作用在两个端部区域上。替代地,调整元件也可以具有旋转作用并且在两个端部区域之间建立力矩以产生运动。调整元件通过两个端部区域施加在固定于其上的主体上的力矩沿相反方向作用在两个端部区域上。调整元件可以通过触发信号进行控制。调整元件的两个端部区域中的第一端部区域优选地第一引导元件连接,并且调整元件的两个端部区域中的第二端部区域与第二引导元件连接。在此,调整元件的第一位置将引导元件保持在停用位置,调整元件的第二位置将制动元件通过引导元件在制动起始位置中压到轨道上。
防坠装置的优点在于,可以执行用于触发和复位防坠装置的方法。电梯系统在正常运行期间在楼层上执行行驶和装卸过程时,防坠装置处于停用位置。通过可以是防坠装置的一部分的监控单元,防坠装置可以接收触发信号,该触发信号使调整元件将两个引导元件从停用位置移动到制动起始位置。有利地,调整元件不仅移动引导元件直到它们与轨道接触,而且还对引导元件施加力,使得制动元件至少以如下程度被压紧到轨道上。有利的是,在此产生的摩擦力可靠地足以将制动元件沿着直线轴承移动到制动位置。在制动位置,制动元件以法向力夹紧轨道,该法向力设计为使行驶体安全停止。
有利地,通过将制动元件沿着直线轴承移动到制动位置,引导元件被移动回到停用位置。有利地,制动元件上的法向力远大于调整元件可以借助引导元件使制动元件向轨道进给的力。因此,将制动元件沿着直线轴承移动到制动位置使得:调整元件从其第二位置返回到其第一位置。
有利地,调整元件的第一位置在防坠装置松开之前由调整元件固定。当松开时,引导元件保持在停用位置。因此,防坠装置可以在松开后、无需其他步骤就直接再次触发。
有利地,尽管两个制动元件在轨道上产生高的静摩擦力,当行驶体脱离防坠时,防坠装置的松开仅产生非常小的、由行驶体的重量引起的附加力。因此,其中的原因在于,两个制动元件在直线轴承中引导,该直线轴承基本上能够无摩擦地移动。有利地,通过制动元件沿着直线轴承从制动位置通过制动元件与轨道失去接触的位置滑动直至停用位置时,使制动元件可以保持附着在轨道上并且行驶体脱离防坠滑动。由于直线轴承有利地具有非常小的摩擦,驱动装置在被提升时、即当行驶体被松开时,基本上只需要提升行驶体的重量加上直线轴承的非常小的摩擦力。
根据优选实施方式,防坠装置还包括壳体。第一引导元件在第一轴承中可枢转地支承在防坠装置的壳体上。特别地,第二引导元件在第二轴承中可枢转地支承在防坠装置的壳体上。
根据优选实施方式,第一轴承和/或第二轴承分别围绕相关联的枢轴可枢转地支承,该枢轴平行于制动元件的制动面取向。特别地,相应关联的枢轴也基本上垂直于相应关联的第一或第二直线轴承的滑动方向。允许的枢转运动优选地跨过小于10°的角度。
根据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制动元件呈楔形地构造。特别地,第一和第二制动元件呈楔形地构造。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调整元件具有操作元件和蓄能器。
蓄能器能够持续且可靠地以可调用的方式存储一定量的能量,使得该能量的量足够以足够的力和足够快的速度将引导元件从停用位置移动到制动起始位置。调整元件用于将蓄能器保持在被加载位置中并确保可靠的触发。
调整元件的替代的构造包括作为蓄能器的蓄电器和作为操作元件的、可由触发信号控制的驱动装置。
根据优选实施方式,操作元件可以将蓄能器保持在加载状态下,在该加载状态下存储一定量的能量。响应于触发信号,操作元件释放蓄能器,并且所存储的能量的量将引导元件中的至少一个从停用位置移动到制动起始位置。根据优选实施方式,蓄能器设计为弹簧元件。
“加载”的表述是指蓄能器已吸收一定量的能量。替代地,蓄能器可以包括储器中的可压缩量的气体量、重力场中的可提升的对重或可再被充电的蓄电器。
弹簧元件可以是拉簧、压簧或扭簧。金属弹簧(如板簧、螺旋弹簧或碟形弹簧)是特别有利的。然而,这些弹簧也可以由替代材料、例如碳纤维增强塑料制成。替代地,也可以使用空气弹簧。
在此,蓄能器优选是机械蓄能器,例如弹簧或对重。可以通过拉紧弹簧或举升对重来储存能量。蓄能器的与蓄能器相关联的运动优选直接与两个引导元件耦合。在停用位置,调整元件防止弹簧松弛或对重降低。在停用位置,引导元件有利地保持在对应于停用位置的位置。触发信号优选地释放蓄能器,并且蓄能器的运动被传递到引导元件。
在替代的实施方式中,操作装置包括由触发信号控制的制动元件。在停用位置,制动元件通过静摩擦力在克服蓄能器的力的情况下,将蓄能器保持在加载的位置中。
根据优选实施方式,操作元件包括保持元件和电磁体,在电流通流状态下,电磁体在抵抗蓄能器的力的情况下,对保持元件将以保持,并且通过触发信号、特别是通过切断电流来释放蓄能器。
保持元件优选地由铁磁材料制成。保持元件和电磁体被设计为,使得电流流过的电磁体能够对保持元件加以保持,从而在停用位置上,将蓄能器在抵抗蓄能器的力的情况下,保持在加载的位置上。蓄能器的力优选通过传动装置、尤其是棘爪来降低,从而可以将电磁体设计得强度较弱。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引导元件上的第一轴承布置在第一引导元件的在其上有第一制动元件引导的第一区域和第一引导元件的有调整元件作用于其上的第二区域之间,和/或第二引导元件上的第二轴承布置在第二引导元件上的在其上有第二制动元件引导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引导元件的有调整元件作用于其上的第二区域之间。
轴承的这种布置的优点在于,第一引导元件或第二引导元件上的支承力总是指向壳体的方向。特别是当引导元件从停用位置移动到制动起始位置以及还有处于制动位置中时,轴承力指向壳体的方向。因此,轴承可以设计为半轴承,从而实现简单而且快速的装配。替代地,轴承当然也可以安装在引导元件的两个端部之一上。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调整元件基本上在第一引导元件的第二区域和第二引导元件的第二区域之间产生力。这具有以下优点,即两个引导元件可以利用一个调整元件移动到制动起始位置。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引导元件的第一区域在停用位置中定位成贴靠在壳体的第一止挡上,特别是第二引导元件的第一区域在停用位置中定位成贴靠在壳体的第二止挡上。
止挡用于将制动元件的在制动期间产生的法向力从引导元件传递到壳体上。优点在于,引导元件平坦地安放在止挡上,作用在引导元件上的力传递到止挡上。由此,引导元件不会弯曲,并且引导元件可以成本低廉地大量制造。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调整元件在停用位置中处于拉力作用下,并且因此两个引导元件在停用位置被推压到相应的止挡上。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两个引导元件通过固定元件、尤其是永磁体或机械卡扣保持在相应的止挡上。
两个止挡和相关联的引导元件之间可能存在间隙。行驶过程中发生的振动可能导致引导元件和止挡彼此发生碰撞并产生噪音。引导元件有利地通过固定元件固定保持。
在从停用位置到制动起始位置的运动过程中,两个引导元件也完全可以不对称地运动。尤其是在使用固定元件时,最初仅输送其中一个引导元件,并且只有当该第一引导元件推压到轨道上时,第二引导元件才被其固定元件释放。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防坠装置在处于停用位置的第一制动元件和处于停用位置的第二制动元件之间具有大致长方体的中间区域,并且防坠装置上的调整元件被定位成,使得调整元件始终位于沿其最长主轴到无限伸长的中间区域之外。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防坠装置具有附加的复位系统。
如果在行驶体不移动时触发防坠装置,则制动元件保持在制动起始位置。为了复位防坠装置,行驶体能以如下方式移动,即制动元件从制动起始位置移动到制动位置。附加的复位系统通过直接地、即无需移动托架地复位调整元件来简化防坠装置的复位。
在此,附加的复位元件使得防坠装置转移到停用位置。在此,尤其是蓄能器再次被加载。这种复位元件可以通过合适的驱动装置、例如电动马达来构造,该电动马达能够重新使诸如以弹簧的形式的蓄能器偏置。然而,复位也可以由人工力完成,因为人工力通过机械装置、例如鲍登拉索或杠杆系统传递到蓄能器。例如,可以通过在轿厢内部,将螺丝刀插入开口中来施加人工力。优选隐藏的压杆或杠杆也可以在轿厢中被操作,从而可以将人工力转移到蓄能器。
在此,推动、拉动或牵拉的运动被传递到蓄能器,蓄能器因此被加载。
制动元件、引导元件、直线轴承和止挡在本申请中,在第一方案和第二方案中出现。如果这些术语在没有附标“第一”或“第二”的情况下使用,则这些方案的表述适用于这两个方案。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特征和细节由对实施例的以下说明和附图得出,其中,相同或具有相同功能的元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仅是示意性的而未按比例绘制。
其中:
图1示出处于停用位置的防坠装置的侧视图;
图2示出图1中的防坠装置的剖面图;
图3示出具有防坠装置的电梯系统;
图4示出处于制动起始位置的防坠装置的侧视图;
图5示出处于制动位置的防坠装置的侧视图;
图6示出调整元件的细节视图;
图7示出制动元件的区域中的细节视图;以及
图8示出制动元件的另一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处于停用位置的防坠装置1的侧视图。第一引导元件4A贴靠在止挡10A上,第二引导元件4B贴靠在第二止挡10B上。两个引导元件10A、10B分别引导制动元件2A、2B。设计为独立结构元件的直线轴承5A、5B承担引导功能。引导元件4A、4B从制动衬片2A、2B的区域经由两个轴承9A、9B延伸到调整元件11。调整元件11包括用作蓄能器3的弹簧以及包括调整元件12。操作元件12和蓄能器3二者彼此独立地与引导元件4A、4B的两个第一区域连接。具有电磁体7和保持板8的操作元件12能够将蓄能器3保持在加载位置中。防坠装置1以如下方式固定在行驶体上,使得轨道6延伸穿过两个制动元件2A、2B之间。轴承9A、9B将引导元件4A、4B的轴承力导入到壳体14中。壳体14还包括止挡10A、10B。第一制动面111A和第二制动面111B用于在轨道6上制动。
图2示出图1中的防坠装置1的剖面B-B。在两个制动元件2A、2B之间有一个基本上为长方体的中间区域20。该长方体中间区域20用于限定容纳轨道6的空间。为此目的,中间区域20可以沿着其最长的主轴延伸到无穷远。仅示出操作元件12的调整元件11位于该中间区域20之外,该中间区域20延伸到无穷远。
图3示出电梯系统100。这样的电梯系统100包括至少一个驱动装置22、轨道6和轿厢21。此外,这样的电梯系统100包括至少一个防坠装置1,如从图1可知。如在图3中在左侧示例示出那样,防坠装置1可以基本上位于轿厢21的侧面。在此,在电梯的竖直投影中,轿厢21和防坠装置1之间基本上没有重叠区域。替代地,如在图3中在右侧示例所示那样,防坠装置1可以基本上位于轿厢21下方。在此,在电梯的任何可能的水平投影中,在轿厢21和防坠装置1之间基本上都没有重叠区域。
图4以制动起始位置示出图1中的防坠装置1的侧视图。通过中断流过电磁体7的电流而达到制动起始位置。由此,电磁体7和保持板8之间的保持力下降,并且蓄能器3设计用于,即特别是能够施加足够的力,而在蓄能器3中、即在第一引导元件4A的第二区域和第二引导元件4B的第二区域之间推开两个引导元件4A、4B。蓄能器3设计为压力弹簧。由此,在引导元件4A、4B上引导的制动元件2A、2B相对于彼此并且在轨道的方向上移动。这个过程也可以不对称地进行。第一制动衬片2A已经与轨道6接触,并且因此已经完全到达制动起始位置。第二制动衬片2B距离轨道6还有一小段距离,因此还没有完全到达制动起始位置。一旦第二制动衬片2B也接触轨道,部分松弛的蓄能器3中剩余的剩余偏置量将通过充当杠杆的引导元件4A、4B作用于制动衬片2A、2B与轨道6的接触点上。当两个制动衬片2A、2B接触到轨道时,蓄能器3的剩余力从两个引导元件4A、4B传递到制动衬片2A、2B和轨道6上。在轨道6和两个制动衬片2A或2B中的每一个之间产生的法向力然后使得:如果轨道6相对于防坠装置1在待制动的方向上移动,则制动元件2A、2B移动到制动位置。第一制动面111A和第二制动面111B用于将法向力施加到轨道6。
图5示出处于制动位置的防坠装置1的侧视图,其中,制动元件2A、2B被推入直至制动位置。在制动位置,制动元件2A、2B对轨道6产生非常大的法向力。该法向力以如下方式受到限制,使得壳体14可以弹性地扩宽,因此制动元件2A、2B在制动位置中,即使制动元件2A、2B已经磨损,也会产生足够的法向力。足够的法向力会产生足够的摩擦力,以确保可靠的防坠。制动元件2A、2B施加到制动轨6上的法向力远大于蓄能器3通过引导元件4A、4B在制动起始位置中的制动元件2A、2B上产生的接触力。因此,在移动到制动位置期间,两个移动的制动元件2A、2B将引导元件4A、4B移动回到对应的止挡10A、10B。由此,蓄能器3被再次加载。通过该运动,保持板8和电磁体7再次彼此接触,或者至少以如下程度接近,使得电磁体7的接通能够使保持板和电磁体彼此吸附。在制动位置,防坠装置1能够以任意时长保持行驶体。第一制动面111A和第二制动面111B用于在轨道6上制动,并为此被平坦地压到轨道6上。制动面具有制动轮廓。
为了松开电梯系统,首先再次接通电磁体7。因此流过电磁体7的电流被激活。特别地,保持板8和电磁体7之间的可能存在的间隙在此足够小,使得电磁体7的接通能够吸附保持板8。因此,防坠装置1准备好再次使用并且可以随时被触发。松开的过程是通过提升行驶体出来而完成。由于轨道6与制动元件2A、2B之间的静摩擦,制动元件2A、2B保持静止,同时行驶体被向上提升出来。在此,制动元件2A、2B沿着直线轴承5A、5B滑动到停用位置。因此,几乎没有额外的摩擦力,可以使用普通的驱动马达执行松开过程。
图6示出具有替代的操作元件12的调整元件11的细节视图。夹紧元件61可以要么夹紧棒63并且因此将蓄能器3保持在偏置的位置,要么松开棒63并且因此使防坠装置被触发。该实施方式具有允许操作元件12和蓄能器3相对于引导元件4A、4B旋转的翻盖64A和64B。棒63与翻盖64B固定地连接。夹持载体62与翻盖64A固定地连接。在另一替代的构造中,调整元件可以包括由触发信号监控的驱动装置。
图7示出制动元件2A的区域中的细节视图。附加于图1中已知的元件之外,这里还安装有固定元件13。优选地,固定元件13安装在壳体上,并且用作止挡10A的延长部。目的在于,消除止挡10A和引导元件4A之间可能的间隙,或者至少以如下方式固定,使得引导元件至少可靠地距轨道6间隔开地保持。此外,有效地防止了翻动。第一制动面111A用于将法向力施加到轨道上。
图8示出制动元件的另一实施方式,制动元件允许壳体刚性地设计。替代壳体必须是弹性地实施以防止在制动位置出现过大的法向力的情况,制动元件2A、2B可以设计为,使得制动元件中的弹簧组件82限制法向力。特别地,弹簧组件82可以由碟形弹簧81构成。在此,可以仅第一制动元件2A、仅第二制动元件或两个制动元件都具有弹簧组件。第一制动面111A和第二制动面111B用于将法向力施加到轨道上。
最后,应注意“具有”、“包括”等术语不排除其他元件或步骤,“一个”或“一”等术语不排除多个。此外,应该指出,已经参考上述实施例之一描述的特征或步骤也可以与上述其他实施例的其他特征或步骤结合使用。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性的。

Claims (15)

1.一种用于电梯系统(100)的防坠装置(1),所述电梯系统具有行驶体(21),所述行驶体布置成能够沿轨道(6)行驶,所述防坠装置包括:
第一制动元件(2A),
第二制动元件(2B),
第一引导元件(4A),
第二引导元件(4B)以及
调整元件(11),其中,
所述第一制动元件(2A)和所述第二制动元件(2B)能够为了制动而与轨道(6)发生接触,
在所述第一制动元件(2A)和所述第一引导元件(4A)之间构造有第一直线轴承,
在所述第二制动元件(2B)和所述第二引导元件(4B)之间构造有第二直线轴承,以及
两个引导元件(4A、4B)能够在相应的停用位置和相应的制动起始位置之间移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元件(11)使两个引导元件(4A、4B)从停用位置移动到制动起始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坠装置(1),其特征在于,唯一的调整元件(11)使两个引导元件(4A、4B)从停用位置移动到制动起始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坠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坠装置(1)包括壳体(14),第一引导元件(4A)以能够在第一轴承(9A)中枢转的方式支承在防坠装置(1)的壳体(14)上,
特别地,第二引导元件(4B)以能够在第二轴承(9b)中枢转的方式支承在防坠装置(1)的壳体(14)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坠装置(1),其特征在于,第一轴承(9A)和/或第二轴承(9B)分别围绕相关联的枢轴能够枢转地支承,所述枢轴平行于相关联的制动元件(2A、2B)的制动面(111A、111B)地取向,特别地,分别相关联的枢轴基本上垂直于第一直线轴承和第二直线轴承中的相关联的直线轴承的滑动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坠装置(1),其特征在于,第一制动元件(2A)呈楔形地构造,特别是第一和第二制动元件(2A、2B)呈楔形地构造。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坠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元件(11)具有操作元件(12)和蓄能器(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坠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元件(12)能够将蓄能器(3)保持在蓄积有能量的加载状态,并且操作元件(12)响应于触发信号而释放蓄能器(3)并且所储存的能量将引导元件(4A、4B)中的至少一个引导元件从停用位置移动到制动起始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坠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元件(12)包括保持元件(8)和电磁体(7),所述电磁体(7)在通电状态下对保持元件(8)加以保持以抵抗蓄能器(3)的力,并且通过触发信号、特别是通过切断电流来释放蓄能器(3)。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坠装置(1),其特征在于,第一引导元件(4A)上的第一轴承(9A)布置在第一引导元件(4A)的有第一制动元件(2A)在其上引导的第一区域和第一制动元件(2A)的有调整元件(11)作用于其上的第二区域之间,和/或
第二引导元件(4B)上的第二轴承(9B)布置在第二引导元件(4B)的有第二制动元件(2B)在其上引导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引导元件(4B)的有调整元件(11)作用于其上的第二区域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坠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元件(4A)的所述第一区域在停用位置上定位成,与壳体(14)的第一止挡(10A)相贴靠,特别地,所述第二引导元件(4B)的所述第一区域在停用位置上定位成,与壳体(14)的第二止挡(10B)相贴靠。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坠装置(1),其特征在于,调整元件(11)在停用位置上承受拉力,并且由此,在停用位置上,两个引导元件(4A、4B)被推压到相应的止挡(10A、10B)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坠装置(1),其特征在于,两个引导元件(4A、4B)借助固定元件(13)、特别是借助永磁体或机械卡扣而保持在相应的止挡(10A、10B)上。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坠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元件(11)主要在第一引导元件(4A)的第二区域和第二引导元件(4B)的第二区域之间产生力。
14.一种用于主要沿竖向运送人员或货物的电梯系统(100),所述电梯系统包括:
轿厢(21),
驱动装置(22),用于移动轿厢(21),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系统(100)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坠装置(1)。
15.一种用于借助防坠装置(1)使电梯系统(100)的行驶体防坠的方法,其中,
第一制动元件(2A)通过第一直线轴承沿第一引导元件(4A)引导,
第二制动元件(2B)通过第二直线轴承沿第二引导元件(4B)引导,其特征在于,
唯一的调整元件(11)作用于两个引导元件(4A、4B)上,并且由此,两个引导元件(4A、4B)从停用位置枢转到制动起始位置。
CN202080080858.7A 2019-11-21 2020-11-20 能够容易复位的电子防坠装置 Pending CN11472876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9210774.6 2019-11-21
EP19210774 2019-11-21
PCT/EP2020/082871 WO2021099562A1 (de) 2019-11-21 2020-11-20 Einfach rückstellbare elektronische fangvorrichtu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28761A true CN114728761A (zh) 2022-07-08

Family

ID=68653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80858.7A Pending CN114728761A (zh) 2019-11-21 2020-11-20 能够容易复位的电子防坠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891274B2 (zh)
EP (1) EP4061757B1 (zh)
CN (1) CN114728761A (zh)
BR (1) BR112022009741A2 (zh)
WO (1) WO202109956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19101479U1 (de) * 2019-03-15 2020-06-18 Inventio Ag Fangbremseinrichtung
EP4177208A1 (en) * 2021-11-05 2023-05-10 Otis Elevator Company Safety brake system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49101A (ko) * 2006-06-05 2007-05-10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엘리베이터의 안전장치
CN203143862U (zh) * 2012-12-18 2013-08-21 上海吉亿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限速器
CN204624883U (zh) * 2015-03-25 2015-09-09 浙江西直门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电梯安全钳
CN105197719A (zh) * 2014-08-13 2015-12-30 爱默生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钳及使用方法
CN105722781A (zh) * 2013-11-15 2016-06-29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用于电梯的防坠设备
KR20160146302A (ko) * 2015-06-12 2016-12-21 주식회사 태성이앤지 엘리베이터 비상 정지 장치
CN209052234U (zh) * 2018-10-26 2019-07-02 江苏立达电梯有限公司 新型电梯防坠落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16467A (en) * 1952-10-07 1955-08-30 Watson Elevator Company Inc Elevator car flexible guide clamp safety
US3762512A (en) 1971-10-29 1973-10-02 Us Elevator Corp Elevator rail grab safety apparatus
FI74686C (fi) 1986-05-06 1988-03-10 Kone Oy Faongapparat, till exempel foer hisskorg eller motvikt.
AU2003304530A1 (en) 2003-10-07 2005-05-26 Otis Elevator Company Remotely resettable ropeless emergency stopping device for an elevator
JP4893628B2 (ja) * 2006-03-08 2012-03-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非常止め装置
DE102006043890A1 (de) * 2006-09-19 2008-03-27 Wittur Ag Selbstrückstellmechanismus für eine Bremsfangeinrichtung Typ BSG
DE102016200593A1 (de) * 2016-01-19 2017-07-20 Thyssenkrupp Ag Bremseinrichtung für einen Fahrkorb eines Aufzugsystems
CN105858398B (zh) 2016-05-09 2018-06-26 浙江西子富沃德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安全装置
US10597257B2 (en) 2017-03-06 2020-03-24 Thyssenkrupp Elevator Ag High speed bearing assembly for elevator safety gear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same
EP3677534B1 (en) * 2019-01-02 2021-07-21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safety device actuator
ES2821007B2 (es) * 2019-09-06 2022-02-21 Orona S Coop Dispositivo paracaídas electromecánico de aparatos elevadores
AU2020405929A1 (en) * 2019-12-17 2022-06-30 Inventio Ag Safety brake for an elevator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49101A (ko) * 2006-06-05 2007-05-10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엘리베이터의 안전장치
CN203143862U (zh) * 2012-12-18 2013-08-21 上海吉亿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限速器
CN105722781A (zh) * 2013-11-15 2016-06-29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用于电梯的防坠设备
CN105197719A (zh) * 2014-08-13 2015-12-30 爱默生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钳及使用方法
CN204624883U (zh) * 2015-03-25 2015-09-09 浙江西直门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电梯安全钳
KR20160146302A (ko) * 2015-06-12 2016-12-21 주식회사 태성이앤지 엘리베이터 비상 정지 장치
CN209052234U (zh) * 2018-10-26 2019-07-02 江苏立达电梯有限公司 新型电梯防坠落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402726A1 (en) 2022-12-22
BR112022009741A2 (pt) 2022-08-09
US11891274B2 (en) 2024-02-06
EP4061757A1 (de) 2022-09-28
EP4061757B1 (de) 2023-10-25
WO2021099562A1 (de) 2021-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57989B2 (en) Braking device with actuating device
US8991561B2 (en) Elevator braking equipment
CN108473279B (zh) 用于升降系统的轿厢的制动装置
KR102128638B1 (ko)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의 운행 보디의 잠금 디바이스
KR101393877B1 (ko) 승강기 설비의 승강실을 유지 및 제동하기 위한 제동 장치및 승강기 설비의 유지 및 제동 방법
RU2576366C2 (ru) Способ активации ловителя
US7398863B2 (en) Safety device for elevators
CN114728761A (zh) 能够容易复位的电子防坠装置
CN109963805B (zh) 线缆制动器、电梯轿厢和电梯系统
KR20140082942A (ko) 전자기계식 작동을 갖는 제동 장치
JP2011503481A (ja) リフト車を制動するための制動装置
CN113574001B (zh) 防坠制动装置和防坠制动方法
JP2014084194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非常止め装置
CN110636985B (zh) 用于电梯系统的安全装置、电梯系统和用于运行安全装置的方法
CN114829283A (zh) 用于电梯的防坠装置
KR101957086B1 (ko)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의 카를 위한 브레이크 장치
AU2020402079B2 (en) Brake device, e.g. with a wedge-shaped brake element, for braking a travelling body that can be moved in a guided manner along a guide rail in a movement direction
JP2013151346A (ja) エレベータの非常止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