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24132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24132A
CN114824132A CN202210408187.3A CN202210408187A CN114824132A CN 114824132 A CN114824132 A CN 114824132A CN 202210408187 A CN202210408187 A CN 202210408187A CN 114824132 A CN114824132 A CN 1148241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inorganic
packaging
area
buf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0818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24132B (zh
Inventor
刘汉辰
鲜于文旭
张春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0818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241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241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241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241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241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5Encapsulations multilayered coatings having a repetitive structure, e.g. having multiple organic-inorganic bi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11Flexible OL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有效封装区和切割区;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薄膜封装层、封装叠构和应力缓冲层,薄膜封装层至少包括第一无机封装层、第二无机封装层和有机封装层;封装叠构设置于有效封装区,应力缓冲层包括第一缓冲部,第一缓冲部从切割区至少延伸至有效封装区,且在切割区与衬底基板接触以形成覆盖封装叠构的包裹结构,能够对显示面板边缘位置处的物理接触、磕碰起到缓冲作用,防止裂纹向有效封装区甚至显示区延伸,从而避免薄膜封装层被破坏而造成封装失效。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超窄边框目前为小尺寸面板的发展趋势,随着显示面板的边框变窄,薄膜封装层的边框位置也相应被压缩,导致显示面板的边缘距离有效封装区过近,当对显示面板进行激光切割时,边框位置容易受到物理接触、磕碰,裂纹容易向有效封装区延伸,导致薄膜封装层容易被破坏而造成封装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在实现窄边框时,薄膜封装层容易被破坏而造成封装失效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边缘设置有效封装区和切割区,所述切割区围绕所述有效封装区;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衬底基板;
薄膜封装层,覆于所述衬底基板上且截止于所述有效封装区远离所述显示区的边缘,所述薄膜封装层至少包括沿远离所述衬底基板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无机封装层、第二无机封装层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和第二无机封装层之间的有机封装层;
封装叠构,设置于所述有效封装区,所述封装叠构至少包括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和所述第二无机封装层;以及
应力缓冲层,包括第一缓冲部,所述第一缓冲部从所述切割区至少延伸至所述有效封装区,且在所述切割区与所述衬底基板接触以形成覆盖所述封装叠构的包裹结构。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所述第一缓冲部从所述切割区延伸至所述显示区,所述第一缓冲部覆盖整个所述薄膜封装层。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所述应力缓冲层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切割区的第二缓冲部,所述第二缓冲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缓冲部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二缓冲部包括至少一个缓冲柱。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所述衬底基板包括开口朝向所述第二缓冲部的至少一个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包括至少一第一凹槽,所述凹槽结构与所述缓冲柱对应设置,所述缓冲柱填充所述第一凹槽。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所述缓冲柱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凹槽结构。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在所述切割区,所述衬底基板上还设置有无机层,所述缓冲柱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表面的部分与所述衬底基板接触,另一部分表面与所述无机层接触。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所述无机层为无机叠构,所述无机叠构与所述封装叠构之间存在间隙,所述无机叠构与所述封装叠构的膜层相同。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所述应力缓冲层和所述衬底基板均为有机柔性材料。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所述衬底基板还包括阻隔层和驱动电路层,所述阻隔层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所述驱动电路层设置于所述阻隔层上,包括驱动无机层;所述阻隔层和所述驱动无机层从所述显示区延伸至所述非显示区且截止于所述有效封装区远离所述显示区的边缘;
其中,所述衬底基板包括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贯穿所述驱动无机层、所述阻隔层和部分所述衬底基板,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和第二无机封装层覆盖所述第二凹槽。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设置应力缓冲层,应力缓冲层包括第一缓冲部,第一缓冲部从切割区至少延伸至有效封装区,且在切割区与衬底基板接触以形成覆盖封装叠构的包裹结构,能够对显示面板边缘位置处的物理接触、磕碰起到缓冲作用,防止裂纹向有效封装区甚至显示区延伸,从而避免薄膜封装层被破坏而造成封装失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B是图1A中沿A-A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a、显示区;100b、非显示区;1001b、有效封装区;1002b、切割区;
101、衬底基板;1011、凹槽结构;1011a、第一凹槽;102、薄膜封装层;1021、第一无机封装层;1022、第二无机封装层;1023、有机层;103、封装叠构;1031、第二凹槽;104、应力缓冲层;1041、第一缓冲部;1042、第二缓冲部;1042a、缓冲柱;105、阻隔层;106、驱动电路层;1061、驱动无机层;107、平坦化层;108、像素定义层;109、发光器件层;1091、阳极;1092、发光层;1093、阴极;110、无机层;1101、无机叠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请参阅图1A和图1B,图1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B是图1A中沿A-A的局部剖面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从平面结构上,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100a和围绕所述显示区100a的非显示区100b,所述非显示区100b远离所述显示区100a的一侧边缘设置有效封装区1001b和切割区1002b,所述切割区1002b围绕所述有效封装区1001b。
请结合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从截面膜层结构上,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01、薄膜封装层102、封装叠构103和应力缓冲层104。所述薄膜封装层102覆于所述衬底基板101且截止于所述有效封装区1001b远离所述显示区100a的边缘。所述薄膜封装层102至少包括沿远离所述衬底基板101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无机封装层1021、第二无机封装层1022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1021和第二无机封装层1022之间的有机封装层。所述封装叠构103设置于所述有效封装区1001b,用于减少水汽和氧气等外界杂质进入所述显示面板内部的路径,从而减小水汽和氧气等外界杂质对所述显示面板的影响,实现有效封装,提高封装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切割区1002b是所述显示面板为了保证切割精度和热影响区域等,预留出的用于切割的区域,所述切割区1002b与所述有效封装区1001b相邻设置,且远离所述显示区100a。所述非显示区100b为所述显示面板的边框,现有技术中的所述显示面板即是通过减小所述非显示区100b的尺寸来实现窄边框,使得所述切割区1002b距离所述有效封装区1001b过近,导致所述显示面板在切割时,所述有效封装区1001b容易受到物理接触、磕碰,由于设置于所述有效封装区1001b内的所述封装叠构103为无机膜层,容易产生切割裂纹,且切割裂纹容易向有效封装区1001b甚至所述显示区100a内部延伸,导致所述薄膜封装层102容易被破坏而造成封装失效,而且当切割裂纹延伸到所述显示区100a内时,会造成所述显示面板显示异常。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应力缓冲层104,所述应力缓冲层104包括第一缓冲部1041,所述第一缓冲部1041从所述切割区1002b至少延伸至所述有效封装区1001b,且在所述切割区1002b与所述衬底基板101接触以形成覆盖所述封装叠构103的包裹结构,所述第一缓冲部1041可对切割过程中受到的物理接触、磕碰产生的冲击力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冲击力导致所述封装叠构103产生裂纹,从而防止所述封装叠构103受到破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应力缓冲层104和所述衬底基板101均为有机柔性材料,以使所述应力缓冲层104和所述衬底基板101同为有机膜层以形成所述包裹结构。
具体地,所述应力缓冲层104的材料例如包括OC材料,所述衬底基板101的材料例如可以包括聚醚砜、聚丙烯酸酯、聚醚酰亚胺、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苯硫醚、聚芳酯、聚酰亚胺、聚碳酸酯和乙酸丙酸纤维素的聚合物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具体地,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1021和第二无机封装层1022的材料可以包括氮化硅、氧化硅、氧化铝等;所述有机封装层的材料可以包括丙烯酸基聚合物、硅基聚合物或环氧基聚合物等,所述有机封装层可以采用喷墨打印(Ink Jet Printing,简称IJP)、旋涂、喷涂等方式将墨汁(有机材料)制作在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1021上,并进行光固化或热固化,墨汁固化后形成所述有机封装层,所述有机封装层为柔性部件,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1021和第二无机封装层1022夹设于所述有机封装层的两侧,以对所述有机封装层起到保护和支撑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阻隔层105和驱动电路层106,所述阻隔层105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101上,所述驱动电路层106设置于所述阻隔层105上,包括驱动无机层1061;所述阻隔层105和所述驱动无机层1061从所述显示区100a延伸至所述非显示区100b且截止于所述有效封装区1001b远离所述显示区100a的边缘;其中,所述衬底基板101包括第二凹槽1031,所述第二凹槽1031贯穿所述驱动无机层1061、所述阻隔层105和部分所述衬底基板101,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1021和第二无机封装层1022覆盖所述第二凹槽103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以所述薄膜封装层102为三层结构为例进行的说明,当然地,所述薄膜封装层102还可以为五层、七层或者其他层数的结构,对于任意一种薄膜封装层102而言,所述薄膜封装层102中的最底层和最外层的薄膜层为无机层,且一层无机封装层与一层有机封装层交叠设置。
具体地,所述驱动电路层106包括依次设置的有源层、栅极金属层、栅极绝缘层、层间绝缘层和源漏极金属层,所述栅极绝缘层设置于所述有源层与所述栅极金属层之间,所述层间绝缘层位于所述栅极金属层和所述源漏金属层之间,所述栅极金属层可以形成驱动电路中的栅极、扫描线和存储电容的第一级,所述源漏极金属层可以形成驱动电路中的源极、漏极、数据线和电源信号线,由于此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详述。
其中,所述驱动电路层106包括驱动无机层1061,所述驱动无机层1061包括所述栅极绝缘层和所述层间绝缘层等无机膜层,所述驱动无机层1061从所述显示区100a延伸至所述非显示区100b,并截止于所述有效封装区1001b远离所述显示区100a的边缘,所述驱动无机层1061的边缘与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1021及所述第二无机封装层1022的边缘采用同一道刻蚀制程形成,所述封装叠构103还进一步包括所述驱动无机层1061,具体地,所述封装叠构103还进一步包括所述栅极绝缘层和所述层间绝缘层。
具体地,所述栅极绝缘层和所述层间绝缘层的材料可以为氮化硅、氧化硅和氮氧化硅中的其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发明的发明点在所述驱动无机层1061,所以本实施例仅仅示出了所述驱动电路层106的部分膜层结构,即,仅仅示出了所述驱动无机层1061的膜层结构,而未示出所述驱动电路层106的其它膜层结构,此外,本实施例示出的所述驱动无机层1061为单个膜层,但仅是为了方便示意,其代表的是多个位于不同层的无机膜层。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平坦化层107、像素定义层108、发光器件层109和阻挡坝,所述平坦化层107覆于所述驱动电路层106上且位于所述显示区100a和部分所述非显示区100b。所述像素定义层108和所述发光器件层109设置于所述平坦化层107上,所述像素定义层108位于所述显示区100a和部分所述非显示区100b,所述发光器件层109位于所述显示区100a,具体地,所述发光器件层109包括阳极1091、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1092、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阴极1093。
部分所述阴极1093设置于所述显示区100a,部分所述阴极1093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100b,位于所述非显示区100b的所述阴极1093在所述有效封装区1001b内断开,以使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1021与所述驱动无机层1061接触,形成无机闭环封装结构,以进一步阻止裂纹向内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至少一阻挡坝,所述阻挡坝设置于所述驱动电路层106上且位于所述非显示区100b,所述薄膜封装层102覆盖所述阻挡坝,所述阻挡坝配置于阻挡所述有机封装层的墨汁溢流至所述有效封装区1001b,可避免或抑制出现溢流的现象,达到控制所述有机封装层的墨汁流动而超出预设范围的目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位于所述非显示区100b的所述平坦化层107和所述像素定义层108设置于所述有效封装层靠近所述显示区100a的一侧,且所述平坦化层107和所述像素定义层108层叠设置构成所述阻挡坝,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阻挡坝可在形成所述平坦化层107和所述像素定义层108时同步形成,不用另外增加单独制备所述阻挡坝的工艺,可以简化制备工艺流程,节省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由于在显示母板进行切割形成所述显示面板的切割过程中的温度较高,而所述应力缓冲层104为有机膜层,在高温下容易变软,在切割设备进行切割时,变软的所述应力缓冲层104易于切割设备粘连,进而影响切割效果。因此,可将所述应力缓冲层104的材料选用所述耐热材料。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缓冲部1041从所述切割区1002b延伸至所述有效封装区1001b,所述第一缓冲部1041包裹住所述封装叠构103,以实现对所述封装叠构103的缓冲。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与图2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缓冲部1041从所述切割区1002b延伸至所述显示区100a,所述第一缓冲部1041包裹住整个所述薄膜封装层102,相较于图2,所述第一缓冲部1041可对整个所述薄膜封装层102进行缓冲保护,避免裂纹延伸至所述显示区100a内,影响显示效果。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薄膜封装层102位于所述非显示区100b和所述显示区100a,所述第一缓冲部1041可实现对所述有机封装层的墨汁的流动进行控制,防止墨汁出现边缘溢流,此外,由于所述有机封装层的存在,导致所述薄膜封装层102的上表面呈斜坡状,不利于后续膜层的制备和偏光片/盖板的贴合。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所述第一缓冲部1041覆盖整个所述薄膜封装层102的设计,可对所述薄膜封装层102进行流平处理,使得所述显示面板的上表面趋于平坦化,有利于后续膜层的制备和偏光片/盖板的贴合。
进一步地,由于所述第一缓冲部1041位于所述发光器件层109的出光侧,为了不影响位于所述显示区100a的所述发光器件层109的正常出光,所述第一缓冲部1041可选用透光率较高的材料,例如,所述第一缓冲部1041的透光度大于95%,优选地,所述第一缓冲部1041选用透明有机柔性材料。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与图3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应力缓冲层104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切割区1002b的第二缓冲部1042,所述第二缓冲部1042设置于所述第一缓冲部1041远离所述显示区100a的一侧,所述第二缓冲部1042包括至少一个缓冲柱1042a,由于第二缓冲部1042相较于所述第一缓冲部1041更远离所述封装叠构103,因此,所述第二缓冲部1042可起到提前吸收冲击力的作用,使得冲击力强度得到一定的减弱,到达所述第一缓冲部1041的冲击力强度从而得到有效降低,进一步降低了薄膜封装层102被破坏的风险。
所述第二缓冲部1042与所述第一缓冲部1041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二缓冲部1042与所述第一缓冲部1041之间采用不相连设计,能够有效地起到对冲击力的缓冲作用。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柱1042a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两个,相邻两个所述缓冲柱1042a之间也存在间隙,以使所述第二缓冲部1042形成为栅形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冲击力吸收效果。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柱1042a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平滑的曲线形,沿自上而下的方向,所述缓冲柱1042a的宽度逐渐增大。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所指的自上而下为由所述薄膜封装层102指向所述衬底基板101的方向。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柱1042a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倒U形,当然地,其他实施例也可采用其他形状,本发明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具体地,每一所述缓冲柱1042a的底面宽度范围为2微米~10微米,以保证所述缓冲柱1042a的高度;相邻两个所述缓冲柱1042a之间的间距的尺寸范围为2微米~10微米,以提高缓冲效果。
具体地,所述第二缓冲部1042与所述第一缓冲部1041采用同种材料,所述第二缓冲部1042与所述第一缓冲部1041采用同一道黄光制程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衬底基板101包括开口朝向所述第二缓冲部1042的至少一个凹槽结构1011,所述凹槽结构1011包括至少第一凹槽1011a,所述凹槽结构1011与所述缓冲柱1042a对应设置,所述缓冲柱1042a填充所述第一凹槽1011a。
可以理解的是,部分所述缓冲柱1042a伸入并填充于所述第一凹槽1011a内,所述缓冲柱1042a的底面与部分侧面与所述第一凹槽1011a的底面和侧面相接触,相较于未设置于所述凹槽结构1011的设计,本实施例能够增大所述缓冲柱1042a与所述衬底基板101的接触面积,在提高所述缓冲柱1042a的站立稳定性的同时,能够提高所述应力缓冲层104的覆盖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对冲击力的缓冲效果;此外,所述凹槽结构1011还能够阻断裂纹的传播路径,进一步阻挡裂纹向内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但本发明对所述第一凹槽1011a的具体数目并无特别限制,应根据实际性能与所述切割区1002b的实际占用尺寸取平衡,但在满足条件的基础上,应尽量将所述第一凹槽1011a的数目设置的较多一些,所述第一凹槽1011a的排布相对密集一些,以增加所述缓冲柱1042a与所述衬底基板101的接触面积,具体地,所述第一凹槽1011a的数目应设置为至少两个,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凹槽结构1011包括3个所述第一凹槽1011a。
具体地,所述第一凹槽1011a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包括矩形、三角形、梯形和弧形中的任意一种。
具体地,所述第一凹槽1011a的深度的尺寸范围为1微米~4微米。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柱1042a在所述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凹槽结构1011。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与图4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所述切割区1002b,所述衬底基板101上还设置有无机层110,所述缓冲柱1042a靠近所述衬底基板101的一侧表面的部分与所述衬底基板101接触,另一部分表面与所述无机层110接触,由于无机层110相较于有机层1023,其物理硬度较大,在受到冲击时易发生断裂,因此,所述无机层110可提前释放冲击力。且,所述无机层110与所述封装叠构103不连接,可防止裂纹内传。
具体地,所述无机层110为无机叠构1101,所述无机叠构1101与所述封装叠构103之间存在间隙,所述无机叠构1101与所述封装叠构103的膜层相同,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无机叠构1101至少包括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1021和所述第二无机封装层1022,进一步地,所述无机叠构1101还包括所述驱动无机层1061,所述无机叠构1101可在形成所述封装叠构103时同步形成,不用另外增加单独制备所述无机叠构1101的工艺,可以简化制备工艺流程,节省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设置应力缓冲层,应力缓冲层包括第一缓冲部,第一缓冲部从切割区至少延伸至有效封装区,且在切割区与衬底基板接触以形成覆盖封装叠构的包裹结构,能够对显示面板边缘位置处的物理接触、磕碰起到缓冲作用,防止裂纹向有效封装区甚至显示区延伸,从而避免薄膜封装层被破坏而造成封装失效。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边缘设置有效封装区和切割区,所述切割区围绕所述有效封装区;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衬底基板;
薄膜封装层,覆于所述衬底基板上且截止于所述有效封装区远离所述显示区的边缘,所述薄膜封装层至少包括沿远离所述衬底基板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无机封装层、第二无机封装层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和第二无机封装层之间的有机封装层;
封装叠构,设置于所述有效封装区,所述封装叠构至少包括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和所述第二无机封装层;以及
应力缓冲层,包括第一缓冲部,所述第一缓冲部从所述切割区至少延伸至所述有效封装区,且在所述切割区与所述衬底基板接触以形成覆盖所述封装叠构的包裹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部从所述切割区延伸至所述显示区,所述第一缓冲部覆盖整个所述薄膜封装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缓冲层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切割区的第二缓冲部,所述第二缓冲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缓冲部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二缓冲部包括至少一个缓冲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基板包括开口朝向所述第二缓冲部的至少一个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包括至少一第一凹槽,所述凹槽结构与所述缓冲柱对应设置,所述缓冲柱填充所述第一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柱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凹槽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切割区,所述衬底基板上还设置有无机层,所述缓冲柱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表面的部分与所述衬底基板接触,另一部分表面与所述无机层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层为无机叠构,所述无机叠构与所述封装叠构之间存在间隙,所述无机叠构与所述封装叠构的膜层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缓冲层和所述衬底基板均为有机柔性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基板还包括阻隔层和驱动电路层,所述阻隔层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所述驱动电路层设置于所述阻隔层上,包括驱动无机层;所述阻隔层和所述驱动无机层从所述显示区延伸至所述非显示区且截止于所述有效封装区远离所述显示区的边缘;
其中,所述衬底基板包括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贯穿所述驱动无机层、所述阻隔层和部分所述衬底基板,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和第二无机封装层覆盖所述第二凹槽。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10408187.3A 2022-04-19 2022-04-1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48241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08187.3A CN114824132B (zh) 2022-04-19 2022-04-1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08187.3A CN114824132B (zh) 2022-04-19 2022-04-1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24132A true CN114824132A (zh) 2022-07-29
CN114824132B CN114824132B (zh) 2023-06-30

Family

ID=82505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08187.3A Active CN114824132B (zh) 2022-04-19 2022-04-1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24132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650079U (zh) * 2017-04-19 2017-11-1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594506A (zh) * 2018-05-02 2018-09-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用基板母板、显示用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9659444A (zh) * 2018-11-29 2019-04-1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728200A (zh) * 2019-01-03 2019-05-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0444683A (zh) * 2019-07-29 2019-11-12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556407A (zh) * 2019-08-30 2019-12-1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875440A (zh) * 2018-08-30 2020-03-10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
CN111430566A (zh) * 2020-03-30 2020-07-1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991039A (zh) * 2021-10-27 2022-01-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650079U (zh) * 2017-04-19 2017-11-1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594506A (zh) * 2018-05-02 2018-09-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用基板母板、显示用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0875440A (zh) * 2018-08-30 2020-03-10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
CN109659444A (zh) * 2018-11-29 2019-04-1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728200A (zh) * 2019-01-03 2019-05-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0444683A (zh) * 2019-07-29 2019-11-12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556407A (zh) * 2019-08-30 2019-12-1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430566A (zh) * 2020-03-30 2020-07-1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991039A (zh) * 2021-10-27 2022-01-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24132B (zh) 2023-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62814B2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USRE48540E1 (en) Flexible display having a crack suppressing layer
US10468613B2 (en) Motherboard of flexible display panel, cutting method thereof, flexibl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20230049523A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
CN110416273B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KR20210013636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9411509B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US20210405801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162196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30236627A1 (en) Display panel
CN111129347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EP3985648B1 (en) Display device
CN10983051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230061554A (ko) 터치 패널, 표시 패널 및 표시 장치
CN11482413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097418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US20220263050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1403627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4203779A (zh) Oled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5050793B (zh) 显示面板
US20240188393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5275054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050268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7998927A (zh) 显示模组
WO2023092402A9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