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02400B - 安全气囊装置及配电柜转运车 - Google Patents

安全气囊装置及配电柜转运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02400B
CN114802400B CN202210397629.9A CN202210397629A CN114802400B CN 114802400 B CN114802400 B CN 114802400B CN 202210397629 A CN202210397629 A CN 202210397629A CN 114802400 B CN114802400 B CN 1148024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posture
airbag
connecting piece
airba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9762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02400A (zh
Inventor
欧阳珝
钟伟强
彭仕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Hui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Hui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Hui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9762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024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024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024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024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024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5/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 carts
    • B62B5/0006Bumpers; Safety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配电柜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及配电柜转运车,安全气囊装置包括:框架;气囊,设置在所述框架的背面;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框架的姿态;其中:第一姿态时所述框架与水平面大致呈90°,所述气囊为收缩状态;当所述框架从所述第一姿态倾倒至与水平面呈第二角度的第二姿态时,所述气囊开启并与所述框架的背面所在平面之间形成保护区域。气囊设置在框架背面,传感器用于获取框架的姿态,第一姿态时气囊收缩,节省占据空间,当框架倾倒至第二姿态时,气囊开启并膨胀,当框架完全倾倒后,气囊支撑地面并与框架背面所在平面之间形成保护区域,保护区域能够保护操作人员。

Description

安全气囊装置及配电柜转运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及配电柜转运车。
背景技术
由于配电柜的质量大、体积大,配电柜的底部通常都带有支撑滚轮,虽然这类配电柜的带有支撑滚轮,但由于其质量大、体积大,因而在将配电柜搬运到配电柜内的指定位置时,需要用到搬运转运车。
目前的搬运转运车通常包括带有车轮的车体及设置在车体顶部的背板,在搬运时,对背板施加推力能够将车体移动至目标区域。目前这种搬运转运车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
由于在卸下配电柜时需要将转运车倾斜一定角度,然而由于转运车自重以及配电柜的重量导致转运车和配电柜向背板后的操作人员倾倒,容易导致压伤事故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在发生倾倒时气囊弹出并让位操作人员,使地面和安全气囊装置之间能够形成具有一定高度并可容纳操作人员的缺口,避免压伤操作人员。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配电柜转运车,在发生倾倒时安全气囊装置弹出并让位操作人员,使地面和安全气囊装置之间能够形成缺口,避免压伤操作人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包括:
框架;
气囊,设置在所述框架的背面;
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框架的姿态;其中:
第一姿态时所述框架与水平面呈90°,所述气囊为收缩状态;
当所述框架从所述第一姿态倾倒至与水平面呈第二角度的第二姿态时,所述气囊开启并与所述框架的背面所在平面之间形成保护区域。
作为上述安全气囊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保护区域的边缘设有至少一个缺口。
作为上述安全气囊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框架设置为包围结构,所述框架沿周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气囊,相邻两个开启后的所述气囊之间相互间隔形成所述缺口。
作为上述安全气囊装置的优选方案,第一姿态时所述框架设置为包围结构,第二姿态时所述框架为半包围结构并形成所述缺口。
作为上述安全气囊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框架设有一对沿水平方向对置的纵支架,所述纵支架包括第一纵支架和第二纵支架,所述第一纵支架的顶端连接有可水平伸缩的横支架,第一姿态时,所述横支架连接在所述第一纵支架和所述第二纵支架之间,第二姿态时,所述横支架向其连接的所述第一纵支架方向收缩。
作为上述安全气囊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横支架包括:
外支架部,其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纵支架,所述外支架部的内部设有容纳腔;
内支架部,其一端可伸缩地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纵支架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可相连;以及
动力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用于带动所述内支架部做伸缩运动。
作为上述安全气囊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中的一个为N极磁性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中的另一个为S极磁性件;或者
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中的一个为磁性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中的另一个为磁吸件。
作为上述安全气囊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角度的范围设置在60°-70°之间。
作为上述安全气囊装置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框架从所述第一姿态倾倒至与水平面呈第二角度的第二姿态时开启所述气囊。
一种配电柜转运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对于安全气囊装置,气囊设置在框架背面,传感器用于获取框架的姿态,第一姿态时气囊收缩,节省占据空间,当框架倾倒至第二姿态时,气囊开启并膨胀,当框架完全倾倒后,气囊支撑地面并与框架背面所在平面之间形成保护区域,保护区域能够保护操作人员。
对于配电柜转运车,具有上述安全气囊装置,第一姿态时气囊收缩,节省占据空间,当配电柜倾倒时,框架完全倾倒后,安全气囊装置的气囊支撑地面并与框架背面所在平面之间形成保护区域,保护区域能够保护操作人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安全气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安全气囊装置倾倒在地面时的侧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安全气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安全气囊装置中的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框架中横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框架;11-纵支架;12-横支架;121-外支架部;122-内支架部;
2-气囊;
3-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该安全气囊装置包括框架1、气囊2和传感器3,框架1的正面用于对接配电柜转运车,气囊2设置在框架1的背面,传感器3用于获取框架1的姿态,需要说明的是,姿态是指框架1与水平面(图2中S线表示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本实施例中,传感器3设置在框架1的侧面并与转运车和气囊2互不干涉,传感器3为姿态传感器。
第一姿态时,框架1与水平面成90°(如图1所示),即框架1呈竖立姿态,此时气囊2收缩,当框架1发生倾倒至第二姿态时,气囊2开启后发生膨胀,之后气囊2与框架1的背面所在平面形成保护区域,框架1完全倾倒时,气囊2铺于地面并支撑框架1(如图2所示)。即该保护区域为立体空间,保护区域内能够收容操作人员,进而不会被框架1正面的转运车直接压住,从而保护操作人员。
本实施例中第二姿态是框架与水平面呈65°时,此时气囊2开启能够在框架倒地前膨胀出完整状态,同时不会过早打开,避免误判。
进一步,该安全气囊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未示出),本实施例中,控制器为,控制器分别连接传感器3和气囊2,控制器用于在框架1倾倒至第二姿态时开启气囊2。
具体地,气囊2包括气囊本体和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与控制器相连。当框架1倾倒至第二姿态时,气体发生器启动并瞬时产生大量气体,气体撑起气囊本体膨胀至预设形状,需要说明的是,气囊本体的预设形状可以为柱状体、球形体或立方体,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框架1设置为铝合金材料,使框架1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易加工的特性。
进一步,保护区域的边缘设有至少一个缺口。设置缺口后,方便对保护区域内的操作人员实时救援。
本实施例中,框架1设置为包围结构,具体地,框架1设置为矩形框架结构,框架1长2.1m,框架1宽1m,厚度为10cm,框架1的表面沿周向设有多个气囊2。
本实施例中,框架1的两条纵向边缘分别设有三个气囊2,分别位于纵向边缘的顶点位置和中心位置,以及框架1的两条横向边缘的中心设有一个气囊2,相邻两个开启后的气囊2之间相互间隔。
本实施例中,八个气囊2在左右前后四个方向均形成救援缺口。具体地,框架1的左右两侧相邻两个气囊2空出两个50cm长的缺口,框架1的左右两侧相邻两个气囊2空出两个20cm长的缺口。
需要说明的是,气囊2的个数可根据框架1的周长进行其他设置,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制。
框架1设置为包围结构,使其具有较强的力学性能,在倾倒时框架1不易被重物压变形,同时,开启后的气囊2能够相互间隔,能在相邻两个气囊之间形成救援缺口,保障保护区域内操作人员的呼吸不被隔离,且方便外界施救保护区域内的操作人员。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如图3所示,该安全气囊装置包括框架1、气囊2和传感器3,框架1的正面用于对接配电柜转运车,气囊2设置在框架1的背面,传感器3用于获取框架1的姿态,需要说明的是,姿态是指框架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本实施例中,传感器3设置在框架1的侧面并与转运车和气囊2互不干涉,传感器3为姿态传感器。
第一姿态时,框架1与水平面成90°(如图3所示),即框架1呈竖立姿态,此时气囊2收缩,当框架1发生倾倒至第二姿态时,气囊2开启后发生膨胀,之后气囊2与框架1的背面所在平面形成保护区域。即该保护区域为立体空间,保护区域内能够收容操作人员,进而不会被框架1正面的转运车直接压住,从而保护操作人员。
本实施例中第二姿态是框架与水平面呈65°时,此时气囊2开启能够在框架倒地前膨胀出完整状态,同时不会过早打开,避免误判。
进一步,该安全气囊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未示出),本实施例中,控制器为PLC控制器,控制器分别连接传感器3和气囊2,控制器用于在框架1倾倒至
第二姿态时开启气囊2。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框架1设置为铝合金材料,使框架1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易加工的特性。
具体地,气囊2包括气囊本体和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与控制器相连。当框架1倾倒至第二姿态时,气体发生器启动并瞬时产生大量气体,气体撑起气囊本体膨胀至预设形状,需要说明的是,气囊本体的预设形状可以为柱状体、球形体或立方体,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制。
进一步,保护区域的边缘设有至少一个缺口。设置缺口后,方便对保护区域内的操作人员实时救援。
本实施例中,第一姿态时框架1设置为包围结构,第二姿态时框架1为半包围结构。第一姿态时,框架1为包围结构具有较完整的整体结构性,力学性能也更稳定。
如图4所示,框架1设置有一条底支架和两条纵支架11,两条纵支架11的底部之间设有底支架,纵支架11长2.1m,底支架长1m,框架1的整体厚度为10cm,框架1的两条纵支架11沿长度方向设有气囊2,启动气囊2后气囊2沿纵支架11的长度方向延伸呈柱形。
可选地,底支架也设有气囊2,启动气囊2后沿底支架的长度方向延伸。
本实施例中,框架1的两条纵支架11以及底支架总共设有三个气囊2,在框架1倾倒后能够在框架1的顶部形成缺口,方便对操作人员施救。
其中左侧的纵支架11的顶端连接有可水平伸缩的横支架12,第一姿态时,横支架12连接在两个纵支架11之间,第二姿态时,横支架12向左侧收缩。
如图5所示,横支架12包括外支架部121、内支架部122和动力组件(未示出)。
外支架部121的一端连接左侧的纵支架11,外支架部121的内部设有容纳腔,容纳腔的右端设有开口;内支架部122可伸缩地设置在容纳腔中,内支架部122的右端设有第一连接件,右侧的纵支架11设有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可磁吸相连;动力组件设置在容纳腔中用于带动内支架部122做伸缩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动力组件与控制器相连,本实施例中,动力组件包括伸缩气缸,伸缩气缸的输出端连接内支架部122。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为N极磁性件,第二连接件为S极磁性件。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配电柜转运车,包括如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1);
气囊(2),设置在所述框架(1)的背面;
传感器(3),用于获取所述框架(1)的姿态;其中:
第一姿态时所述框架(1)与水平面呈90°,所述气囊(2)为收缩状态;
当所述框架(1)从所述第一姿态倾倒至与水平面呈第二角度的第二姿态时,所述气囊(2)开启并与所述框架(1)的背面所在平面之间形成保护区域;
所述框架(1)设有一对沿水平方向对置的纵支架(11),所述纵支架(11)包括第一纵支架和第二纵支架,所述第一纵支架的顶端连接有可水平伸缩的横支架(12),第一姿态时,所述横支架(12)连接在所述第一纵支架和所述第二纵支架之间,第二姿态时,所述横支架(12)向其连接的所述第一纵支架方向收缩;
所述横支架(12)包括:
外支架部(121),其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纵支架,所述外支架部(121)的内部设有容纳腔;
内支架部(122),其一端可伸缩地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纵支架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可相连;以及
动力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用于带动所述内支架部(122)做伸缩运动;
所述动力组件与控制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区域的边缘设有至少一个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设置为包围结构,所述框架(1)沿周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气囊(2),相邻两个开启后的所述气囊(2)之间相互间隔形成所述缺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姿态时所述框架(1)设置为包围结构,第二姿态时所述框架(1)为半包围结构并形成所述缺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中的一个为N极磁性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中的另一个为S极磁性件;或者
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中的一个为磁性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中的另一个为磁吸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角度的范围设置在60°-7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框架(1)从所述第一姿态倾倒至与水平面呈第二角度的第二姿态时开启所述气囊(2)。
8.一种配电柜转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
CN202210397629.9A 2022-04-15 2022-04-15 安全气囊装置及配电柜转运车 Active CN1148024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97629.9A CN114802400B (zh) 2022-04-15 2022-04-15 安全气囊装置及配电柜转运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97629.9A CN114802400B (zh) 2022-04-15 2022-04-15 安全气囊装置及配电柜转运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02400A CN114802400A (zh) 2022-07-29
CN114802400B true CN114802400B (zh) 2023-07-07

Family

ID=82537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97629.9A Active CN114802400B (zh) 2022-04-15 2022-04-15 安全气囊装置及配电柜转运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024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52518B (zh) * 2022-08-04 2024-03-01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保定供电分公司 开关柜手车装置和开关柜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009244A1 (de) * 1990-03-22 1991-09-26 Diehl Gmbh & Co Fahrzeug-seitenschutzvorrichtung
CN104875863A (zh) * 2015-06-10 2015-09-02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一种船舶防倾覆装置
CN207433588U (zh) * 2017-10-25 2018-06-01 伟创力(上海)金属件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换大小的物件周转车
CN113140856B (zh) * 2020-01-02 2023-03-28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保护装置及电动汽车
CN115009346B (zh) * 2021-04-13 2023-06-06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化工原料桶转移车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02400A (zh) 2022-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802400B (zh) 安全气囊装置及配电柜转运车
CN104943651B (zh) 安全气囊装置
US20030038498A1 (en) Easy ejector seat with skeletal crash safety beam
CN103029673A (zh) 车辆的车顶安全气囊装置
EP0896909A3 (en) Inflatable tubular cushions for crash protection of seated automobile occupants
CN106965766A (zh) 车辆斜向碰撞吸收系统
KR20120051279A (ko) 차량의 센터 에어백모듈
CN206579593U (zh) 乘员胸部保护装置
JP2019038370A (ja) 乗員保護装置
CN108349456A (zh) 侧气囊装置
CN109795438A (zh) 一种碰撞防护装置
CN111422156A (zh) 交通工具安全
CN213535142U (zh) 一种可移动无人机停靠台装置
KR20200063876A (ko) 자동차의 에어백 장치
CN105818778A (zh) 一种汽车坐垫安全气囊以及安装有该安全气囊的汽车座椅
US20130119640A1 (en) Multifunction utility cart
JP6738646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CN211907669U (zh) 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天线振子安装基座
US10165704B2 (en) External power feeding apparatus
CN113439043B (zh) 车辆安全气囊装置
CN115352518B (zh) 开关柜手车装置和开关柜组件
EP1099607A1 (en) Easy ejector with skeletal crash safety beam
CN217705629U (zh) 一种用于危险品运输车的防碰撞装置
CN105459860A (zh) 一种基于全向移动平台的车载折叠座椅
CN215322912U (zh)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防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