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94902B - 一种风热式内循环烤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热式内循环烤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94902B
CN114794902B CN202210238781.2A CN202210238781A CN114794902B CN 114794902 B CN114794902 B CN 114794902B CN 202210238781 A CN202210238781 A CN 202210238781A CN 114794902 B CN114794902 B CN 1147949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king cavity
air
cooking
channel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3878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94902A (zh
Inventor
石建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uori Electrical Applianc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uori Electrical Applianc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uori Electrical Applianc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uori Electrical Applianc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3878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949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94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949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949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949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7/00Baking; Roasting; Grilling; Frying
    • A47J37/06Roasters; Grills; Sandwich grills
    • A47J37/0623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 A47J37/0629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with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s
    • A47J37/0641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with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air fry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7/00Baking; Roasting; Grilling; Frying
    • A47J37/06Roasters; Grills; Sandwich grills
    • A47J37/0623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热式内循环烤箱,包括:壳体,形成有多个烹饪腔,每个所述烹饪腔内设有锅体;多个热风组件,包括布置在每个烹饪腔的上方的发热件和风轮;风腔,形成于每个烹饪腔的上方,所述风腔包括连接在壳体上的风口,设于壳体内的出风通道和循环风道,所述热风组件布置于所述出风通道内,且所述出风通道被设置为单向的朝向烹饪腔输送气流,所述循环风道连通风口、烹饪腔和出风通道,以使烹饪腔内气流得以通过出风通道循环,或是通过风口排出;控制系统,包括与多个烹饪腔一一对应的面板和控制组件,每个烹饪腔通过所述面板单独控制,提高热量利用率和烹饪效果,同时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风热式内循环烤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烹饪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热式内循环烤箱。
背景技术
空气炸锅的工作原理是“高速空气循环技术”,它通过高温加热机器里面的热管来产生热空气,然后用风机将高温空气吹到锅内加热食物,使热空气在封闭的空间内循环,利用食物本身的油脂煎炸食物,从而使食物脱水,表面变得金黄酥脆,达到煎炸的效果。所以,空气炸锅其实就是一个带风扇的简易烤箱。
现有技术中的空气炸锅通常为单锅的方式,一次只能烹饪一种食物,烹饪效率低,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空气炸锅,其在壳体内设置两个锅体,两个锅体共用一套发热组件,对于不同食材,其需要的加热方式不同,仅仅是增加了加热的容积,而为了每个锅体内分别工作,需要两套传动机构和电机,为别为两个锅体的风叶提供动力,成本较高,另外的,上述的空气炸锅与外界的空气交换程度过大,循坏效果不佳,热量利用率低,并且两个锅体需要单独设置把手,两个把手伸出在壳体外,容易碰撞,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热式内循环烤箱,提高热量利用率和烹饪效果,同时降低成本。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风热式内循环烤箱,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多个烹饪腔,每个所述烹饪腔内设有至少一个锅体;
多个热风组件,包括布置在每个烹饪腔的上方的发热件和风轮;
风腔,形成于每个烹饪腔的上方,所述风腔包括连接在壳体上的风口,设于壳体内的出风通道和循环通道,所述热风组件布置于所述出风通道内,且所述出风通道被设置为单向的朝向烹饪腔输送气流,所述循环通道连通风口、烹饪腔和出风通道,以使烹饪腔内气流得以通过出风通道循环,或是通过风口排出;
控制系统,包括与多个烹饪腔一一对应的面板和控制组件,每个烹饪腔通过所述面板单独控制;
多个门组件,每个所述烹饪腔连接一门组件,所述门组件用于供锅体单独脱离或进入烹饪腔。
进一步,所述壳体内还设有风道构件,包括依次闭合在烹饪腔上方的下盖板、上盖板和外框,以及布置于烹饪腔一侧的风框,所述发热件布置于下盖板与上盖板之间,所述风轮布置于风框内,且所述下盖板与风框构成单向输出的出风通道,所述上盖板与外框在出风通道外侧形成循环通道。
进一步,所述下盖板对应发热件的轮廓形成热风进口,所述热风进口连通出风通道和烹饪腔;所述下盖板和上盖板在出风通道外周形成循环风口,所述循环风口连通循环风腔和烹饪腔。
进一步,所述风框包括:
容腔,用于供风轮容置;
第一通道,正对所述风轮的出风面并连通出风通道,以朝向发热件和烹饪腔输送气流;
第二通道,分隔在第一通道一侧并连通循环通道;
第三通道,正对所述风轮的进风面并连通第二通道;
外界气流和烹饪腔内气流通过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进入容腔。
进一步,所述风口设于背离第二通道的一侧。
进一步,所述烹饪腔的数量为两个及以上,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电机,以及连接两个风轮的传动轴,通过所述传动轴驱动两个风轮工作。
进一步,所述传动轴上设有至少一个冷却风叶,所述冷却风叶随传动轴转动并朝向电机出风,所述冷却风叶设于电机一侧或上方。
进一步,所述门组件包括连接锅体的门框,以及可打开的设置在门框内的把手,所述把手具有置入在门框内的收拢状态,所述把手还具有伸出在门框外的展开状态,所述门组件还包括用于将把手保持在当前状态的锁定组件。
进一步,所述下盖板可拆卸的设置在烹饪腔上方,且所述下盖板具有伸出在烹饪腔外的拉动部位,所述拉动部位与门组件嵌合,并随所述门组件和锅体脱出露置于壳体处。
进一步,每个所述锅体内设有至少一个隔板,所述隔板分隔锅体形成多个子腔。
进一步,所述控制组件包括风控模块、温控模块和计时模块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所述控制组件通过风控模块和温控模块主动控制所述热风组件工作,以控制每个所述烹饪腔内的温度幅度。
进一步,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设于每个烹饪腔内的测温模块,所述测温模块反馈温度信号至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通过温控模块控制热风组件的加热时间,以使所述烹饪腔维持在预设加热范围内。
进一步,所述控制组件通过计时模块形成有第一时间段、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
所述热风组件在第一时间段内向烹饪腔循环输送热风;
所述热风组件在第二时间段内,所述温控模块控制所述发热件停止工作,以将发热件处的热量带入烹饪腔;
所述热风组件在第三时间段内控制热风组件停止工作,并提示加热完毕,且所述风控模块控制风轮在锅体脱离后停止工作,或控制风轮在锅体回位后继续工作,以冷却烹饪腔。
进一步,所述锅体与烹饪腔之间还设有轻触开关,所述轻触开关随锅体置入烹饪腔后接通,以使所述控制系统与热风组件构成回路,且所述轻触开关随锅体脱离烹饪腔后断开,以使所述控制系统与热风组件断路。
进一步,所述面板上设有参考模块,所述控制组件通过所述参考模块复制另一烹饪腔的工作参数,并通过对应的面板进一步调节工作参数,并通过风控模块、温控模块和计时模块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以进一步控制所述烹饪腔内的加热时间。
进一步,所述控制组件预设有加热时间Ts,最大预设温度和最小预设温度;
若所述测温模块检测烹饪腔内实际温度大于最高预设温度,则所述温控模块控制发热件停止工作,风轮保持开启或增加转速工作,直至实际烹饪温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
若所述测温模块检测烹饪腔内实际温度小于最小预设温度,则所述温控模块控制发热件增加功率工作,风轮保持开启或增加转速工作,直至实际烹饪温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
进一步,所述面板上还设有联动模块,多个所述控制系统通过所述联动模块连接,以通过其一面板同步控制多个烹饪腔的工作参数,所述工作参数包括风轮转速、风轮工作时间、发热件温度和发热件工作时间中的一个或多个。
进一步,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与烹饪腔连接的调压机构,以及用于监测烹饪腔内压强的测压模块,所述烹饪腔通过测压模块和控制板设有预定压强,通过所述调压机构控制烹饪腔和外界空气交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在壳体内布置多个烹饪腔和多个控制系统,有效增加食材容量,每个烹饪腔通过其内的热风组件单独行使加热功能,同时,通过与烹饪腔数量对应的控制组件,得以通过面板单独控制每个烹饪腔的工作参数,进而对不同食材分别加工,提高烹饪效率,可控性更高;
2、由风轮运行输出单向的吹向烹饪腔内食材的气流,气流通过出风通道经过发热件后对食材进行加热,同时,烹饪腔内气流在经过食材后上升并通过循环风口进入循环通道,循环通道内的循环气流进一步进入出风通道中,循环风流带出热量重新进入出风通道,进而对食材进一步加热,形成热风内循环,增加热量利用率,从而提高烹饪效率和烹饪效果,同时,部分循环气流得以通过风口离开烹饪腔,外界气流通过风口得以部分的进入烹饪腔,有利于烹饪腔内温度平衡;
3、通过将风框置于烹饪腔的一侧,循环气流和输出气流均在风框内划分的区域内行进,增加烹饪腔内气流方向的一致性,减少风轮对热循环的干扰,同时,驱动风轮的电机位于风框外侧,从而避免循环温度对电机的干扰,保证烹饪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4、两个烹饪腔的风轮由一个电机驱动,提高壳体内空间利用率,并且,在电机传动轴上布置冷却风叶,在烹饪过程中同时对电机冷却,冷却气流还可经过壳体内控制组件和锅体外侧,保证整体工作稳定性;
5、控制组件通过风控模块和温控模块调控发热件和电机的工作功率,进而得以分别控制每个烹饪腔内的温度和升温幅度,并通过测温模块实时监控内部温度,保证食材的烹饪效果;
6、通过面板上的联动模块,可直接复制另一烹饪腔的工作参数,简化操作,有利于大体量的食材同时烹饪,同时,通过该种方式,还可实现对同一食材的不同烹饪条件的烹饪效果,实现烹饪多样性;
7、通过在烹饪腔处设置调节阀,烹饪腔内的测压模块实时监控腔内压强,调节阀根据预设压强释放腔内空气或是供外界空气进入腔内,进而,通过控制腔内温度、气压以及工作时间,实现对烹饪工作的精确控制;
循环通道布置在出风通道的周侧,有利于增加烹饪腔内热风内循环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机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风道构件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风道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烹饪腔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控制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两个烹饪腔之间与联动模块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测压模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调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压电泵的布置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把手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把手处于硕龙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把手处于收拢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把手处于展开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传动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气流走向示意图;
图中:1、壳体;
2、烹饪腔;3、锅体;3.1、隔板;
4、风腔;4.1、出风通道;4.2、循环通道;
5、风口;
6、热风组件;6.1、发热件;6.2、风轮;
7、控制系统;7.1、面板;
7.2、控制组件;7.21、风控模块;7.22、温控模块;7.23、计时模块;7.24、测温模块;
7.3、参考模块;7.4、联动模块;7.5、测压模块;
8、门组件;8.1、把手;8.11、扳动缺口;
8.2、门板;8.21、把手槽;8.22、铰接柱;8.23、开口;
8.3、锁定按钮;8.31、抵接部;8.32、倾斜面;
8.4、锁定槽;
8.5、锁定块;8.51、过渡面;8.52、限位面;
8.6、锁定筋;8.7、传动臂;8.71、顶升部;8.72、顶升斜坡;
8.8、锁定弹簧;
8.9、加长转轴;8.91、铰接槽;
9、风道构件;9.1、上盖板;9.11、循环风口;9.12、隆起部位;
9.2、下盖板;9.21、热风进口;9.22、拉动部位;
9.3、外框;
9.4、风框;9.41、容腔;9.42、第一通道;9.43、第二通道;9.44、第三通道;
10、传动机构;10.1、电机;10.2、传动轴;10.3、冷却风叶;
11、调压机构;11.1、调节板;11.2、传动板;11.3、执行器;12、压电泵;13、控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文中出现了术语上、中、下、顶端、一端等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元件彼此区分开以便于理解,而不是用于定义任何方向或顺序上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6和图16所示,一种风热式内循环烤箱,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内形成有多个烹饪腔2,每个所述烹饪腔2内设有至少一个锅体3;
多个热风组件6,包括布置在每个烹饪腔2的上方的发热件6.1和风轮6.2,即每个烹饪腔2内设置一套热风组件6;
风腔4,形成于每个烹饪腔2的上方,所述风腔4包括连接在壳体1上的风口5,该风口5用于供烹饪腔2与外界进行空气交换,设于壳体1内的出风通道4.1和循环通道4.2,即每个烹饪腔2上布置出风通道4.1和循环通道4.2。
在壳体1内布置多个烹饪腔2和多个控制系统7,有效增加食材容量,每个烹饪腔2通过其内的热风组件6单独行使加热功能,同时,通过与烹饪腔2数量对应的控制组件7.2,得以通过面板7.1单独控制每个烹饪腔2的工作参数,每个烹饪腔2的风腔4独立设置,相互直接不干扰,进而对不同食材分别加工,提高烹饪效率,可控性更高。
其中,所述热风组件6布置于所述出风通道4.1内,且所述出风通道4.1被设置为单向的朝向烹饪腔2输送气流,所述循环通道4.2连通风口5、烹饪腔2和出风通道4.1,以使烹饪腔2内气流得以通过出风通道4.1循环,或是通过风口5排出;
控制系统7,包括与多个烹饪腔2一一对应的面板7.1和控制组件7.2,每个烹饪腔2通过所述面板7.1单独控制;
多个门组件,每个所述烹饪腔2连接一门组件,所述门组件用于供锅体3单独脱离或进入烹饪腔2。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对出风通道4.1的进一步解释,所述壳体1内还设有风道构件9,包括依次闭合在烹饪腔2上方的下盖板9.2、上盖板9.1和外框9.3,以及布置于烹饪腔2一侧的风框9.4,其中,上盖板9.1具有用于形成出风通道4.1的隆起部位9.12,该隆起部位9.12与下盖板9.2相互闭合,并与风框9.4上的出风口5一侧连接,进而形成单向的出风通道4.1。
其中,发热件6.1布置在出风通道4.1内,风轮6.2布置在风框9.4内。
作为对循环通道4.2的进一步解释,外框9.3与上盖板9.1闭合形成循环通道4.2,使得循环通道4.2布置在隆起部位9.12,即出风通道4.1的周侧,上盖板9.1上位于隆起部位9.12的周侧以及下盖板9.2均设有相互连通的循环风口9.11,所述循环风口9.11连通循环风腔4和烹饪腔2,使得烹饪腔2内的气流通过循环风口9.11进入风框9.4,以形成热风内循环。
具体的,所述下盖板9.2对应发热件6.1的轮廓形成热风进口9.21,热风进口9.21具体布置在出风通道4.1内,通过所述热风进口9.21连通出风通道4.1和烹饪腔2;
作为对循环风口9.11的一种改进,所述循环风口9.11呈长腰孔状间隔的依次布置,位于隆起部位9.12的两侧。
作为对热风进口9.21的一种改进,热风进口9.21被上盖板9.1覆盖在出风通道4.1内,热风进口9.21具有沿发热件6.1轮廓依次布置的第一区域,以及布置在发热件6.1中部的第二区域,该发热件6.1呈U型设置,第二区域正对在锅体3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对风框9.4的进一步实施方式,所述风框9.4包括上框架、下框架和挡风架,挡风架布置在上框架和下框架之间,从而形成:
容腔9.41,用于供风轮6.2容置,由上框架、下框架和挡风架相互闭合构成;
第一通道9.42,正对所述风轮6.2的出风面并连通出风通道4.1,以朝向发热件6.1和烹饪腔2输送气流,第一通道9.42构成在挡风架靠近风轮6.2的一侧;
第二通道9.43,分隔在第一通道9.42一侧并连通循环通道4.2,第二通道9.43构成在挡风架背离风轮6.2的一侧;
第三通道9.44,正对所述风轮6.2的进风面并连通第二通道9.43,第三通道9.44由下框架的下凹部位形成,下凹部位呈垂直于第一通道9.42和第二通道9.43的线性设置,第三通道9.44一端连接在第二通道9.43下方,另一端连接在风轮6.2的进风面;
所述烹饪腔2内气流通过第二通道9.43和第三通道9.44进入容腔9.41,从而由风轮6.2驱动循环气流回到烹饪腔2循环加热,实现烹饪腔2内热风内循环,同时,在工作过程中,外界空气也可通过风口5进入循环,或是部分循环气流通过风口5离开烹饪腔2。
作为可选的,风轮6.2选用径流式风扇,因而第一通道9.42连接在容腔9.41的切向侧。
具体的,所述风口5设于背离第二通道9.43的一侧,进而减少循环气流的流失,有利于内部压强稳定。
工作原理:由风轮6.2运行输出单向的吹向烹饪腔2内食材的气流,气流通过出风通道4.1经过发热件6.1后对食材进行加热,同时,烹饪腔2内气流在经过食材后上升并通过循环风口9.11进入循环通道4.2,循环通道4.2内的循环气流依次进入第二通道9.43和第三通道9.44中,风轮6.2的进风面抽吸带有热量的循环气流重新进入出风通道4.1,进而对食材进一步加热,形成热风内循环。
通过该种加热方式和风道布置,增加热量利用率,从而提高烹饪效率和烹饪效果,同时,部分循环气流得以通过风口5离开烹饪腔2,外界气流通过风口5得以部分的进入烹饪腔2,有利于烹饪腔2内温度平衡。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由于在壳体1内设置有多个烹饪腔2,在本实施例中,烹饪腔2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两个烹饪腔2竖向的间隔布置,每个风轮6.2均需要一驱动力,为此提供设置在壳体1内的传动机构10,包括
电机10.1,以及连接两个风轮6.2的传动轴10.2,所述电机10.1的两端延伸并通过所述传动轴10.2驱动两个风轮6.2工作,两个烹饪腔2的风轮6.2由一个电机10.1驱动,提高壳体1内空间利用率。
其中,电机10.1和传动轴10.2均位于风框9.4的外侧,从而避免循环温度对电机10.1的干扰,保证烹饪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作为传动机构10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轴10.2上设有至少一个冷却风叶10.3,所述冷却风叶10.3随传动轴10.2转动并朝向电机10.1出风,作为可选的,所述冷却风叶10.3设于电机10.1一侧或上方,冷却风叶10.3的数量可以是两个,并套接在两个传动轴10.2上,在烹饪过程中同时对电机10.1冷却,冷却气流还可经过壳体1内控制组件7.2和锅体3外侧,保证整体工作稳定性。
实施例三
结合图11至15所示,作为门组件8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还提供具有隐藏式把手8.1的门组件8。
具体的,所述门组件8包括连接锅体3的门框,开设于门框上的把手槽8.21,可打开的转动设置在把手槽8.21内的把手8.1,所述把手8.1具有置入在门框内的收拢状态,所述把手8.1还具有伸出在门框外的展开状态,所述把手8.1能够通过转动在收拢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的门框和把手8.1之间的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用于保持把手在当前状态,所述锁定组件至少具有第一锁定状态和第二锁定状态;所述锁定组件处于第一锁定状态时,锁定组件作用于把手8.1以阻止其脱离收拢状态;所述锁定组件处于第二锁定状态时,锁定组件作用于把手8.1以阻止其脱离展开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定组件包括第一锁定部和第二锁定部,所述锁定组件处于第一锁定状态时,由所述的第一锁定部作用于把手8.1;所述锁定组件处于第二锁定状态时,由所述的第二锁定部作用于把手8.1;且所述的第一锁定部和第二锁定部无法同时作用于把手8.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定部包括活动设置在所述把手槽8.21内的锁定按钮8.3,以及开设在所述把手8.1对应位置处的锁定槽8.4,所述第一锁定状态为所述的锁定按钮8.3卡接在锁定槽8.4内;所述第二锁定部包括设置在门框内的锁定块8.5,以及凸设在所述把手8.1与门框转动连接的转轴上的锁定筋8.6,所述第二锁定状态为所述的锁定块8.5与锁定筋8.6相抵接干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定组件还包括一传动臂8.7和锁定弹簧8.8,所述锁定按钮8.3配合在所述传动臂8.7的其中一端,所述锁定块8.5凸设在所述传动臂8.7的另一端,所述传动臂8.7的中间铰接在所述的门框内,所述锁定弹簧8.8的一端抵接在门框内,其另一端抵接在所述传动臂8.7设有锁定块8.5一端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臂8.7与锁定按钮8.3相配合的一端为顶升部8.71,所述锁定按钮8.3下侧包括有一抵接部8.31,所述顶升部8.71与所述的抵接部8.31相抵接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升部8.71的上侧设置有一顶升斜坡8.72,所述抵接部8.31的底部也对应开设有一倾斜面8.32,所述顶升斜坡8.72与所述的倾斜面8.32相抵接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把手8.1与门框转动连接的转轴处向下凸设有加长转轴8.9,所述锁定筋8.6设置在所述加长转轴8.9的侧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长转轴8.9上开设有若干道铰接槽8.91,所述门框内凸设有若干个对应的铰接柱8.22,所述铰接槽8.91和所述的铰接柱8.22相铰接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把手8.1转动连接在所述的把手槽8.21一端,所述把手槽8.21另一端设有开口8.23,所述把手8.1未与把手槽8.21连接的一端上开设有一扳动缺口8.11。
本实施例进一步,所述锁定块8.5包括一相对于所述传动臂8.7倾斜的过渡面8.51和一相对于传动部垂直的限位面8.52,所述锁定块8.5与锁定筋8.6实现抵接干涉配合的过程为:锁定筋8.6随转轴转动率先与锁定块8.5的过渡面8.51抵接,并随着转轴的继续转动,锁定筋8.6会对传动臂8.7设有锁定块8.5的一端给予压力,使该端向内退,锁定筋8.6贴着锁定块8.5的过渡面8.51滑动,直至整个锁定筋8.6越过锁定块8.5的过渡面8.51,此时锁定筋8.6会与锁定块8.5的限位面8.52紧贴配合,此时即使朝反方向转动把手8.1,由于锁定块8.5的阻挡,锁定筋8.6也无法越过锁定块8.5复位,此时锁定组件便处于第二锁定状态。
本实施例再进一步,所述第一锁定部与第二锁定部之间依靠所述传动臂8.7实现传动,特别是当所述锁定组件处于第二锁定状态,由于锁定筋8.6与锁定块8.5的限位面8.52紧贴配合,即使用力朝把手槽8.21方向推动把手8.1也无法使锁定筋8.6越过锁定块8.5,此时便可通过人手按压锁定按钮8.3,使锁定按钮8.3下移,锁定按钮8.3的抵接部8.31下压推动传动臂8.7的顶升部8.71前移,传动臂8.7设有顶升部8.71的一端前移,传动臂8.7设有锁定块8.5的另一端便向后压,锁定块8.5也随之后退,锁定块8.5对于锁定筋8.6的限位随之消失,锁定组件脱离第二锁定状态,此时朝把手槽8.21推动把手8.1便可使把手8.1发生转动。
本实施例把手8.1的隐藏及展开方式:
收拢状态转变为展开状态,当把手8.1处于收拢状态时,用户可以将手指伸入把手槽8.21的开口8.23处,然后扳动把手8.1给予把手8.1一个远离把手槽8.21的力,而此时把手8.1会给予锁定按钮8.3一个向下的力,锁定按钮8.3下降并脱离与锁定槽8.4的配合,继续转动把手8.1,设置在把手8.1的加长转轴8.9上的锁定筋8.6会与传动壁上的锁定块8.5发生抵接,紧接着传动臂8.7设有锁定块8.5的一端会随着锁定筋8.6的压力而被向后压,其后方的锁定弹簧8.8也被压缩,而随着锁定筋8.6越过锁定槽8.4后,锁定弹簧8.8失去压力回弹带动传动臂8.7复位,锁定块8.5与锁定筋8.6实现干涉配合,此时把手8.1进入展开状态,且由于锁定块8.5对于锁定筋8.6的锁定,能够防止把手8.1在无外力作用时自主离开展开状态;
展开状态转变为收拢状态,当把手8.1处于展开状态时,用户可以先将锁定按钮8.3朝下压,使得锁定按钮8.3的抵接部8.31下移推动传动臂8.7的顶升部8.71前移,传动臂8.7设有顶升部8.71的一端前移,传动臂8.7设有锁定块8.5的另一端便向后压,锁定块8.5也随之后退,锁定块8.5对于锁定筋8.6的限位随之消失,此时朝把手槽8.21方向转动把手8.1,便能使把手8.1嵌入到把手槽8.21内,在嵌入过程中,把手8.1下侧会先将锁定按钮8.3往下压,传动臂8.7设有顶升部8.71的一端被前推,而传动臂8.7另一端则会在杠杆作用下被下压,从而使得锁定弹簧8.8被压缩,当把手8.1完全嵌入把手槽8.21内时,锁定槽8.4来到锁定按钮8.3上方,锁定按钮8.3失去压力,锁定按钮8.3释放回弹带动顶升部8.71复位,顶升部8.71顶起锁定按钮8.3,锁定按钮8.3配合到锁定槽8.4内完成锁定,此时把手8.1进入收拢状态,且能够防止把手8.1在无外力作用时自主离开收拢状态。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把手可以在收拢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且由于锁定组件的存在,能够对把手的两种状态进行锁定,防止把手在无外力总用时自主发生状态转换。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具体的,所述下盖板9.2可拆卸的设置在烹饪腔2上方,且所述下盖板9.2具有伸出在烹饪腔2外的拉动部位9.22,所述拉动部位9.22与门组件嵌合,并随所述门组件和锅体3脱出露置于壳体1处。
其中,下盖板9.2以滑动的方式抽卸。
实施例四
如图4和图5所示,具体的,每个所述锅体3内设有至少一个隔板3.1,所述隔板3.1分隔锅体3形成多个子腔,从而在一个烹饪腔2中对不同的食材进行加热。
实施例五
如图6至图8所示,作为控制组件7.2调节烹饪腔2内温度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控制组件7.2包括控制板13,风控模块7.21、温控模块7.22和计时模块7.23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对于电机10.1的控制通过风控模块7.21连接控制板13,对于发热件6.1的控制通过温控模块7.22连接控制板13,通过计时模块7.23控制发热件6.1、电机10.1的工作时长,同时,控制板13将发热件6.1、风轮6.2的工作参数反馈至面板7.1,控制板13内含有存储了不同工作模式的控制单元,通过面板7.1选择发热组件的工作模式,进而主动控制每个所述烹饪腔2内的温度幅度。
作为进一步控制烹饪腔2内温度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控制系统7还包括设于每个烹饪腔2内的测温模块7.24,所述测温模块7.24反馈温度信号至控制组件7.2,所述控制组件7.2通过温控模块7.22控制热风组件6的加热功率,通过计时模块7.23控制发热件6.1的加热时间,进而将烹饪腔2维持在预设加热范围内,提高烹饪腔2内工作温度的控制精确性,由此,可以根据不同食材的不同烹饪方式,选择合适的加热范围。
控制组件7.2通过风控模块7.21和温控模块7.22调控发热件6.1和电机10.1的工作功率,进而得以分别控制每个烹饪腔2内的温度,和升温幅度,并通过测温模块7.24实时监控内部温度,保证食材的烹饪效果;
作为对计时模块7.23的进一步解释,所述控制组件7.2通过计时模块7.23形成有第一时间段、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
所述热风组件6在第一时间段内向烹饪腔2循环输送热风;
所述热风组件6在第二时间段内,所述温控模块7.22控制所述发热件6.1停止工作,以使风轮6.2将发热件6.1处的热量带入烹饪腔2,能够对发热件6.1起到一定冷却效果,同时避免锅体3脱离时的高温隐患;
所述热风组件6在第三时间段内控制热风组件6停止工作,并提示加热完毕,且所述风控模块7.21控制风轮6.2在锅体3脱离后停止工作。
作为可选的,所述风控模块7.21控制风轮6.2在锅体3回位后继续工作,以冷却烹饪腔2和锅体3。
作为可选的,所述风控模块7.21控制风轮6.2在锅体3脱离后继续工作,以冷却烹饪腔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烹饪腔2的数量为两个,为方便操作,所述面板7.1上设有参考模块7.3,所述控制组件7.2通过所述参考模块7.3复制另一烹饪腔2的工作参数,进而简化操作,,并通过对应的面板进一步调节工作参数,并通过风控模块7.21、温控模块7.22和计时模块7.23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得以进一步的的控制所述烹饪腔2内的加热时间,从而对于不同烹饪模式也能快速选取预设的工作参数。
为进一步的简化多个烹饪腔2的工作参数的控制,所述面板7.1上还设有联动模块7.4,联动模块7.4可通过面板7.1上的联动按键启动,也可通过长按单个控制按键,启动多个烹饪腔2的联动模式,多个所述控制系统7通过所述联动模块7.4连接,以通过其一面板7.1同步控制多个烹饪腔2的工作参数,所述工作参数包括风轮6.2转速、风轮6.2工作时间、发热件6.1温度和发热件6.1工作时间中的一个或多个。
具体的,所述控制组件7.2预设有加热时间Ts,最大预设温度和最小预设温度;
若所述测温模块7.24检测烹饪腔2内实际温度大于最高预设温度,则所述温控模块7.22控制发热件6.1停止工作,风轮6.2保持开启或增加转速工作,直至实际烹饪温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
若所述测温模块7.24检测烹饪腔2内实际温度小于最小预设温度,则所述温控模块7.22控制发热件6.1增加功率工作,风轮6.2保持开启或增加转速工作,直至实际烹饪温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
实施例六
为保证烹饪腔2工作的安全性,所述锅体3与烹饪腔2之间还设有轻触开关,所述轻触开关随锅体3置入烹饪腔2后接通,以使所述控制系统7与热风组件6构成回路,且所述轻触开关随锅体3脱离烹饪腔2后断开,以使所述控制系统7与热风组件6断路。
其中,所述轻触开关可设置在壳体1内,以机械式的触碰开启。
实施例七
如图9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进一步的控制烹饪腔2内的工作参数,烹饪腔2内呈相对封闭的内循环,而腔内压强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所述控制组件7.2还包括与烹饪腔2连接的调压机构11,以及用于监测烹饪腔2内压强的测压模块7.5,所述烹饪腔2通过测压模块和控制板设有预定压强,调压机构11可在烹饪腔2内压强大于预定压强时打开,以使腔内热气排出,或是在烹饪腔2内压强小于预定压强时关闭,以使腔内压强随发热件6.1工作增加。在保证烹饪腔2内部自循环的前提下,实现外界空气交换。
其中,调压机构11具体包括设置在风口5处的调节板11.1,连接调节板11.1的传动板11.2,以及与传动板11.2配合的执行器11.3,所述调节板11.1阻挡在风口5处,并通过执行器11.3和传动板11.2驱动,从而相对风口5移动,进而调节风口5大小,改变气流交换效率。
具体的,所述执行器11.3可选为舵机,舵机的转动端连接齿轮,传动板11.2与调节板11.1固定连接,传动板11.2呈齿条设置,并与舵机上的齿轮保持啮合,从而实现调节板11.1相对风口5的调节动作。
如图10所示,具体的,为使烹饪腔2内快速达到预定压强,所述烹饪腔2处还连接有压电泵12,压电泵12输出端连通烹饪腔2,压电泵12的输入端连通外界,或连通在烹饪腔2与壳体1之间,选用压电泵12,其具有较小的体积,利于在壳体1处布置,通过压电泵12抽吸空气并输入至烹饪腔2内,实现烹饪腔2内的增压。
其中,压电泵由压电振子、泵阀和泵体组成。工作中,当压电振子两端施加交流电源U时,压电振子在电场作用下径向压缩,内部产生拉应力,从而使压电振子弯曲变形。当压电振子正向弯曲时,压电振子伸长,泵腔容积增大,腔内流体压力减小,泵阀打开,气体进入泵腔;当压电振子向反向弯曲时,压电振子收缩,泵腔容积减小,腔内气体压力增大,泵阀关闭,泵腔气体被挤压排出,形成平缓的连续不断的定向输出。
其中,压电泵可与控制板直接连接,或在壳体与烹饪腔之间连接电源供电。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控制组件的各个模块与面板、用电装置的连接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备技能,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8)

1.一种风热式内循环烤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内形成有多个烹饪腔(2),每个所述烹饪腔(2)内设有至少一个锅体(3);
多个热风组件(6),包括布置在每个烹饪腔(2)的上方的发热件(6.1)和风轮(6.2);
风腔(4),形成于每个烹饪腔(2)的上方,所述风腔(4)包括连接在壳体(1)上的风口(5),设于壳体(1)内的出风通道(4.1)和循环通道(4.2),所述热风组件(6)布置于所述出风通道(4.1)内,且所述出风通道(4.1)被设置为单向的朝向烹饪腔(2)输送气流,所述循环通道(4.2)连通风口(5)、烹饪腔(2)和出风通道(4.1),所述循环通道(4.2)被设置为单向的引导烹饪腔(2)内气流进入出风通道(4.1),或是通过风口(5)排出;
控制系统(7),包括与多个烹饪腔(2)一一对应的面板(7.1)和控制组件(7.2),每个烹饪腔(2)通过所述面板(7.1)单独控制;
多个门组件,每个所述烹饪腔(2)连接一门组件,所述门组件用于供锅体(3)单独脱离或进入烹饪腔(2);
所述壳体(1)内还设有风道构件(9),包括依次闭合在烹饪腔(2)上方的下盖板(9.2)、上盖板(9.1)和外框(9.3),以及布置于烹饪腔(2)一侧的风框(9.4),所述发热件(6.1)布置于下盖板(9.2)与上盖板(9.1)之间,所述风轮(6.2)布置于风框(9.4)内,且所述下盖板(9.2)与风框(9.4)构成单向输出的出风通道(4.1),所述上盖板(9.1)与外框(9.3)在出风通道(4.1)外侧形成循环通道(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热式内循环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通道(4.2)连通烹饪腔(2)和所述风轮(6.2)的进风面,所述出风通道(4.1)连通烹饪腔(2)和所述风轮(6.2)的出风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热式内循环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板(9.2)对应发热件(6.1)的轮廓形成热风进口(9.21),所述热风进口(9.21)连通出风通道(4.1)和烹饪腔(2);所述下盖板(9.2)和上盖板(9.1)在出风通道(4.1)外周形成循环风口(9.11),所述循环风口(9.11)连通循环风腔(4)和烹饪腔(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热式内循环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框(9.4)包括:
容腔(9.41),用于供风轮(6.2)容置;
第一通道(9.42),正对所述风轮(6.2)的出风面并连通出风通道(4.1),以朝向发热件(6.1)和烹饪腔(2)输送气流;
第二通道(9.43),分隔在第一通道(9.42)一侧并连通循环通道(4.2);
第三通道(9.44),正对所述风轮(6.2)的进风面并连通第二通道(9.43);
外界气流和烹饪腔(2)内气流通过第二通道(9.43)和第三通道(9.44)进入容腔(9.4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风热式内循环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口(5)设于背离第二通道(9.43)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热式内循环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腔(2)的数量为两个及以上,所述壳体(1)内还设有传动机构(10),所述传动机构(10)包括电机(10.1),以及连接两个风轮(6.2)的传动轴(10.2),通过所述传动轴(10.2)驱动两个风轮(6.2)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风热式内循环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10.2)上设有至少一个冷却风叶(10.3),所述冷却风叶(10.3)随传动轴(10.2)转动并朝向电机(10.1)出风,所述冷却风叶(10.3)设于电机(10.1)一侧或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热式内循环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组件包括连接锅体(3)的门框,以及可打开的设置在门框内的把手,所述把手具有置入在门框内的收拢状态,所述把手还具有伸出在门框外的展开状态,所述门组件还包括用于将把手保持在当前状态的锁定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热式内循环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板(9.2)可拆卸的设置在烹饪腔(2)上方,且所述下盖板(9.2)具有伸出在烹饪腔(2)外的拉动部位(9.22),所述拉动部位(9.22)与门组件嵌合,并随所述门组件和锅体(3)脱出露置于壳体(1)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热式内循环烤箱,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锅体(3)内设有至少一个隔板(3.1),所述隔板(3.1)分隔锅体(3)形成多个子腔。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热式内循环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7.2)包括风控模块(7.21)、温控模块和计时模块(7.23)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所述控制组件(7.2)通过风控模块(7.21)和温控模块(7.22)主动控制所述热风组件(6)工作,以控制每个所述烹饪腔(2)内的温度幅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风热式内循环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7)还包括设于每个烹饪腔(2)内的测温模块(7.24),所述测温模块(7.24)反馈温度信号至控制组件(7.2),所述控制组件(7.2)通过温控模块(7.22)控制热风组件(6)的加热时间,以使所述烹饪腔(2)维持在预设加热范围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风热式内循环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7.2)通过计时模块(7.23)形成有第一时间段、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
所述热风组件(6)在第一时间段内向烹饪腔(2)循环输送热风;
所述热风组件(6)在第二时间段内,所述温控模块(7.22)控制所述发热件(6.1)停止工作,以将发热件(6.1)处的热量带入烹饪腔(2);
所述热风组件(6)在第三时间段内控制热风组件(6)停止工作,并提示加热完毕,且所述风控模块(7.21)控制风轮(6.2)在锅体(3)脱离后停止工作,或控制风轮(6.2)在锅体(3)回位后继续工作,以冷却烹饪腔(2)。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热式内循环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3)与烹饪腔(2)之间还设有轻触开关,所述轻触开关随锅体(3)置入烹饪腔(2)后接通,以使所述控制系统(7)与热风组件(6)构成回路,且所述轻触开关随锅体(3)脱离烹饪腔(2)后断开,以使所述控制系统(7)与热风组件(6)断路。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风热式内循环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7.1)上设有参考模块(7.3),所述控制组件(7.2)通过所述参考模块(7.3)复制另一烹饪腔(2)的工作参数,并通过对应的面板进一步调节工作参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风热式内循环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7.2)预设有加热时间Ts,最大预设温度和最小预设温度;
若所述测温模块(7.24)检测烹饪腔(2)内实际温度大于最高预设温度,则所述温控模块(7.22)控制发热件(6.1)停止工作,风轮(6.2)保持开启或增加转速工作,直至实际烹饪温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
若所述测温模块(7.24)检测烹饪腔(2)内实际温度小于最小预设温度,则所述温控模块(7.22)控制发热件(6.1)增加功率工作,风轮(6.2)保持开启或增加转速工作,直至实际烹饪温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热式内循环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7.1)上还设有联动模块(7.4),多个所述控制系统(7)通过所述联动模块(7.4)连接,以通过其一面板(7.1)同步控制多个烹饪腔(2)的工作参数,所述工作参数包括风轮(6.2)转速、风轮(6.2)工作时间、发热件(6.1)温度和发热件(6.1)工作时间中的一个或多个。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热式内循环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7.2)还包括与烹饪腔(2)连接的调压机构(11),以及用于监测烹饪腔(2)内压强的测压模块(7.5),所述烹饪腔(2)设有预定压强,通过所述调压机构(11)控制烹饪腔(2)和外界空气交换。
CN202210238781.2A 2022-03-11 2022-03-11 一种风热式内循环烤箱 Active CN1147949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38781.2A CN114794902B (zh) 2022-03-11 2022-03-11 一种风热式内循环烤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38781.2A CN114794902B (zh) 2022-03-11 2022-03-11 一种风热式内循环烤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94902A CN114794902A (zh) 2022-07-29
CN114794902B true CN114794902B (zh) 2024-05-07

Family

ID=82529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38781.2A Active CN114794902B (zh) 2022-03-11 2022-03-11 一种风热式内循环烤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94902B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166699U (zh) * 2016-06-23 2017-05-17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炸锅
CN108245037A (zh) * 2016-12-28 2018-07-06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空气炸锅
CN108294640A (zh) * 2018-02-13 2018-07-20 浙江竣浦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带空气炸功能的电烤箱
CN108471907A (zh) * 2015-10-30 2018-08-31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用于利用热空气和引入到其中的流体制备食物原料的装置和方法
CN108784401A (zh) * 2018-05-30 2018-11-13 宁波市嘉乐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空气炸锅
CN208851291U (zh) * 2018-06-27 2019-05-14 浙江竣浦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空气炸锅功能的烤箱
CN210354396U (zh) * 2019-03-16 2020-04-21 宁波市悦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腔体的食物加工机
CN212186240U (zh) * 2020-04-28 2020-12-22 林晓耀 一种空气炸锅的隐藏式把手结构
CN112244662A (zh) * 2020-11-27 2021-01-22 郭鑫 一种用于煎烤烹炸食物的多功能烹饪器具
CN112294135A (zh) * 2019-11-08 2021-02-02 郭鑫 空气炸锅
CN112674619A (zh) * 2021-01-08 2021-04-20 杨振巧 一种空气炸锅
CN213309186U (zh) * 2020-08-03 2021-06-01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效率高的空气炸锅
CN213664891U (zh) * 2020-08-07 2021-07-13 宁波曼华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独立炸篮的空气炸锅
CN113133684A (zh) * 2020-01-17 2021-07-20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空气炸锅
CN113143040A (zh) * 2020-01-07 2021-07-23 拓浦精工智能制造(邵阳)有限公司 具有热风烹饪功能的烹饪器具
CN217488350U (zh) * 2022-03-11 2022-09-27 卓力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风热式烤箱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71907A (zh) * 2015-10-30 2018-08-31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用于利用热空气和引入到其中的流体制备食物原料的装置和方法
CN206166699U (zh) * 2016-06-23 2017-05-17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炸锅
CN108245037A (zh) * 2016-12-28 2018-07-06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空气炸锅
CN108294640A (zh) * 2018-02-13 2018-07-20 浙江竣浦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带空气炸功能的电烤箱
CN108784401A (zh) * 2018-05-30 2018-11-13 宁波市嘉乐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空气炸锅
CN208851291U (zh) * 2018-06-27 2019-05-14 浙江竣浦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空气炸锅功能的烤箱
CN210354396U (zh) * 2019-03-16 2020-04-21 宁波市悦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腔体的食物加工机
CN112294135A (zh) * 2019-11-08 2021-02-02 郭鑫 空气炸锅
CN113143040A (zh) * 2020-01-07 2021-07-23 拓浦精工智能制造(邵阳)有限公司 具有热风烹饪功能的烹饪器具
CN113133684A (zh) * 2020-01-17 2021-07-20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空气炸锅
CN212186240U (zh) * 2020-04-28 2020-12-22 林晓耀 一种空气炸锅的隐藏式把手结构
CN213309186U (zh) * 2020-08-03 2021-06-01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效率高的空气炸锅
CN213664891U (zh) * 2020-08-07 2021-07-13 宁波曼华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独立炸篮的空气炸锅
CN112244662A (zh) * 2020-11-27 2021-01-22 郭鑫 一种用于煎烤烹炸食物的多功能烹饪器具
CN112674619A (zh) * 2021-01-08 2021-04-20 杨振巧 一种空气炸锅
CN217488350U (zh) * 2022-03-11 2022-09-27 卓力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风热式烤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94902A (zh) 2022-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17314B2 (en) Cooking apparatus with divider
JP5290513B2 (ja) 複合調理器システム
US5674425A (en) Convection microwave oven with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flow of cooling air to a cooking chamber
EP2746669B1 (en) Gas Oven
CA2552825C (en) Electric oven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CA2152569A1 (en) Baking oven, particularly for bread or confectionery
CN101356934A (zh) 烹饪设备和控制所述烹饪设备的方法
EP1674798A1 (en) Hea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oking
EP1437552B1 (en) Cooking device
CN112336216A (zh) 空气炸锅
CN209826374U (zh) 一种分层高效蒸汽烤箱
CN114794902B (zh) 一种风热式内循环烤箱
CN112603162B (zh) 一种多功能空气炸锅
EP1457740B1 (en) Method of operating a domestic oven and cooking oven having a cooling fan
CN217488350U (zh) 一种风热式烤箱
CN113180490A (zh) 一种多功能食物烘烤器具
CN112603165B (zh) 烹饪器具
KR20080021937A (ko) 조리기기
JP2008151442A (ja) 加熱調理器
CN214631720U (zh) 一种便捷的空气炸锅
CN211155314U (zh) 腔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113017440A (zh) 一种可合并或分隔成两个独立烤腔的烤箱
EP1560464B1 (en) Wall-mounted microwave oven
CN217488349U (zh) 一种风热式烤箱的驱动结构
CN220069541U (zh) 一种高效的热风循环烤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