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88312A - 通信终端装置以及通信管理服务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终端装置以及通信管理服务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88312A
CN114788312A CN202080079825.0A CN202080079825A CN114788312A CN 114788312 A CN114788312 A CN 114788312A CN 202080079825 A CN202080079825 A CN 202080079825A CN 114788312 A CN114788312 A CN 1147883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terminal device
unit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7982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竹内隆
中田恒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7883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883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04W12/069Authentication using certificates or pre-shared ke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6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 [V2V]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04W76/16Involving differ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a packet-switched [PS] bearer in combination with a circuit-switched [CS] bear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通信终端装置(10)具有以第一通信方式,与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第一通信部(100)、和以与上述第一通信方式不同的第二通信方式,与上述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第二通信部(110),上述第一通信部在上述第二通信部开始通信之前,交换为了上述第二通信部与上述他的通信终端装置开始通信所需要的连接信息。

Description

通信终端装置以及通信管理服务器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主张于2019年11月2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编号2019-209682的优先权,并在从引用其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在通信终端装置间的相对距离可能变化的环境下进行通信的通信终端装置、通信方法、通信程序以及通信管理服务器装置等。
背景技术
如车车间通信、路车间通信那样,在自己的通信终端装置或者通信伙伴的通信终端装置搭载于车辆那样的移动体的状态下进行通信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无线通信,即使在通信时与对象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相对距离可能变化的环境下,也能够进行各种数据的授受。
特别是在短距离通信中,通过在上述那样的通信终端装置间直接进行无线通信,能够在比较宽的频带实现通信成本较低的通信,也能够进行更大容量的内容数据的授受。然而,一般而言上述那样的短距离通信被限制可通信距离,在通信终端装置间的相对距离可能变化的状况下可通信时间存在制约。
因此,已知有即使在可通信时间相对较短的情况下,也高效地利用可通信时间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开始短距离通信之前,进行通过长距离通信与其它设备交换本设备的位置以及移动状况相关的信息且为包含通过位置检测部检测出的当前位置的位置及移动信息的处理,并根据本设备以及其它设备的位置及移动信息,估计能够在与其它设备之间利用短距离通信的期间以及区间。通过进行这样的估计,能够在形成了能够利用短距离通信的状况之后迅速地开始短距离通信,能够高效地开始短距离通信。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67510号公报。
然而,本发明的发明人们发现了以下的课题。
在通信终端装置间的相对距离可能变化的环境下进行短距离通信的情况下,即使通过进行能够利用的期间以及区间的估计能够时机良好地开始短距离通信,在短距离通信能够在物理上连接之后,例如也需要认证处理、连接处理、IP地址获取处理等在进行实际的数据通信之前交换为了通信所需要的连接信息进行连接准备,由此限制可通信时间。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具有以第一通信方式,与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第一通信部、和以与上述第一通信方式不同的第二通信方式,与上述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第二通信部,上述第一通信部在上述第二通信部开始通信之前,交换为了上述第二通信部与上述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开始通信所需要的连接信息。
本公开的其它的方式的通信方法以第一通信方式与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开始通信,利用上述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交换为了开始与上述第一通信方式不同的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所需要的连接信息,使用上述连接信息进行连接信息处理,并以上述第二通信方式与上述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开始通信。
本公开的其它的方式的通信程序以第一通信方式与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开始通信,利用上述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交换为了开始与上述第一通信方式不同的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所需要的连接信息,使用上述连接信息进行连接信息处理,并以上述第二通信方式与上述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开始通信。
本公开的其它的方式的通信管理服务器装置具有:接收部,从通信终端装置以及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接收表示各个装置的位置的位置信息、以及表示各个装置的内容的保有状况的内容信息;通信目的地确定部,确定上述通信终端装置以第二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以及发送部,将上述通信目的地确定部确定出的上述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的通信目的地信息发送给上述通信终端装置,上述通信目的地确定部具有:连接可能性验证部,基于各个上述位置信息,验证上述通信终端装置是否能够以上述第二通信方式与上述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连接;以及连接必要性验证部,基于各个上述内容信息,验证上述通信终端装置是否需要与上述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连接。
本公开的其它的方式的通信目的地选择方法从通信终端装置以及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接收表示各个装置的位置的位置信息、以及表示各个装置的内容的保有状况的内容信息,基于各个上述位置信息,执行上述通信终端装置是否能够以上述第二通信方式与上述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连接的验证亦即连接可能性验证,基于各个上述内容信息,执行上述通信终端装置是否需要与上述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连接的验证亦即连接必要性验证,基于上述连接可能性验证以及上述连接必要性验证的结果,确定上述通信终端装置以第二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并将确定出的上述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的通信目的地信息发送给上述通信终端装置。
本公开的其它的方式的通信目的地选择程序从通信终端装置以及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接收表示各个装置的位置的位置信息、以及表示各个装置的内容的保有状况的内容信息,基于各个上述位置信息,执行上述通信终端装置是否能够以上述第二通信方式与上述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连接的验证亦即连接可能性验证,基于各个上述内容信息,执行上述通信终端装置是否需要与上述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连接的验证亦即连接必要性验证,基于上述连接可能性验证以及上述连接必要性验证的结果,确定上述通信终端装置以第二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并将确定出的上述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的通信目的地信息发送给上述通信终端装置。
根据上述那样的构成,预先利用与第二通信方式不同的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交换用于开始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的信息亦即连接信息,所以能够不限制可通信时间,有效地利用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2是说明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中的基于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的说明图,
图3是说明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中的基于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的说明图,
图4是说明到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开始为止的通信时序的说明图,
图5是说明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中的到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开始为止的时间轴上的通信时序的说明图,
图6是说明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中的连接信息的交换方法的说明图,
图7是说明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中的连接信息的交换方法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说明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通信目的地确定相关的三个变更的说明图,
图10是说明本公开的第2A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中的基于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本公开的第2A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12是说明本公开的第2A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所储存的位置信息和内容信息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本公开的第2A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本公开的第2A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中的通信目的地确定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5是说明本公开的第2B以及第2C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中的基于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本公开的第2B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本公开的第2C实施方式的通信管理服务器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18是表示本公开的第2C实施方式的通信管理服务器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9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成为访问点的情况下的说明图,
图20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成为访问点的情况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此外,以下所示的本发明是指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另外,至少双引号内的语句是指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语句,同样地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书的从属权项所记载的构成以及方法在权利要求书的独立权项所记载的发明中是任意的构成以及方法。与从属权项所记载的构成以及方法对应的实施方式的构成以及方法、及在权利要求书没有记载仅在实施方式记载的构成以及方法在本发明中是任意的构成以及方法。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比实施方式的记载范围大的情况下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构成以及方法也为本发明的构成以及方法的例示,在本发明中为任意的构成以及方法。无论在哪种的情况下,通过记载于权利要求书的独立权项,成为本发明的必需的构成以及方法。
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效果是具有作为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的构成的情况下的效果,并不一定是本发明具有的效果。
在有多个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各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构成并不仅限于各实施方式,而能够横跨实施方式进行组合。例如也可以将一个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构成与其它的实施方式组合。另外,也可以集中组合多个实施方式各自所公开的构成。
本公开所记载的课题并不是公知的课题,而是本发明者独自发现的课题,是与本公开的构成以及方法一起肯定发明的创造性的事实。
1.第一实施方式
(1)通信终端装置的构成
使用图1~图8,对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10的构成进行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以搭载通信终端装置10的车辆为例进行说明,将搭载通信终端装置10的车辆设为车辆200,将搭载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的车辆设为车辆200以外的车辆。
另外,在不产生误解的范围内,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防止繁琐,例如有时适当地将搭载于车辆200的通信终端装置10与搭载于车辆201的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简化记载为车辆200与车辆201进行通信。在以下的其它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也相同。
如图1所示,通信终端装置10具有第一通信部100、第二通信部110、位置检测部120、储存部130、以及控制部140。
通信终端装置10通过第一通信部100以及第二通信部110,与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进行通信,但在通信终端装置10搭载于“移动体”的情况下,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既可以搭载于移动体,也可以搭载于“固定物”。
另外,虽然通信终端装置10也可以搭载于“固定物”,但该情况下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搭载于“移动体”。
换句话说,通信终端装置10与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任意一方或者双方搭载于移动体,而两者的相对距离可能变化。
这里,“移动体”是指能够移动的物体,移动速度任意。另外,当然也包含移动体停止的情况。例如,包含汽车、摩托车、自行车、行人、火车、船舶、飞机、以及搭载于它们的物体,另外并不限定于这些物体。
“搭载于移动体”除了直接固定于移动体的情况之外,也包含虽然未固定于移动体但与移动体一起移动的情况。例如,能够列举乘坐于移动体的人所持有的情况、搭载于移动体所载置的货物的情况。
“固定物”虽然是不进行移动的物体,但也包含在房间内使用的带脚轮的机架等能够稍微移动且能够与固定物等同视之的物体。
第一通信部100以第一“通信方式”,“与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进行通信”。
这里,“通信方式”是确定的通信形式、通信处理,不仅是单一的通信形式、通信处理,也可以是通信路径上多个通信形式、通信处理进行协作的通信方式。即,包含无线方式,有线方式,或者无线与有线的混合方式,也可以是在中途由线路交换机、访问点、管理服务器进行中继的方式。
“与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进行通信”除了直接利用无线与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情况之外,还包含经由基站并经由电话线路或者网络进行通信的情况、以及经由网络上的服务器进行通信的情况。
第一发送接收部101通过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
另外,第一连接信息处理部102在开始第一通信方式的数据通信之前,为了与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交换与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开始通信所需要的连接信息,而对第一发送接收部101进行指示,使第一发送接收部101交换连接信息。然后,第一连接信息处理部102进行使用交换的连接信息进行用于开始通信的准备的连接信息处理。具体而言,例如若第一发送接收部101与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开始物理层的通信,则第一连接信息处理部102在第一发送接收部101交换了认证要求和认证响应的信息之后,进行认证处理(Authentication),在第一发送接收部101交换了连接要求和连接许可响应的信息之后,进行连接处理(Association)。
在图2的(a)~(c)示出车辆200与车辆201进行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的情况下的例子。在图2中,分别在车辆200和车辆201搭载与通信终端装置10相同的构成的通信终端装置。
在图2的(a)的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中,车辆200与车辆201直接进行无线通信。使用LTE等蜂窝通信技术提供车与其它的物体的连接的蜂窝V2X的技术中,相当于V2V(车与车间)、V2I(车与基础设施间)、V2P(车与行人间)。
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与后述的第二通信方式相比可通信距离长。若以V2V为例,则可通信距离例如为数百m~数km。然而,与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相比成为窄带的通信,例如为数Mbps的通信速度。
在图2的(b)的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中,是车辆200与车辆201经由移动运营商的基站202、203并经由蜂窝通信网进行通信的方式。在蜂窝V2X中,相当于V2N(车与网络间)。V2N例如从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等通信标准的无线通信经由基站与电话线路或者网络连接,车辆200与车辆201经由网络进行通信,所以没有车辆200与车辆201之间的距离的制约。另外能够进行比较宽的频带的通信,例如为数十Mbps~数百Mbps。但是,后者由于有移动运营商介入,所以成为比较高的成本。
另外,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也可以如图2的(c)所示是由通信管理服务器40进行中介的通信。车辆200与车辆201的无线通信信号与(b)相同经由基站202、203,并通过作为网关的GW204、205进入因特网,送至与该因特网连接的通信管理服务器40。然后,通信管理服务器40确认从车辆200和车辆201送来的通信数据,并向适当的分发目的地进行再发送。
换句话说,虽然在车辆200与车辆201之间进行信息的授受,但由于由通信管理服务器管理各个目的地,所以有最小限度地限制移动电话的识别号码、终端ID等详细的终端信息的泄漏的优点。一般而言,从车辆200经由移动运营商的基站以及因特网与通信管理服务器连接,所以与图2(b)相同,是没有车辆200与车辆201之间的距离的制约的宽频带,且比较高成本。
如以上那样,虽然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能够采用各种方式,但均成为与后述的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相比可通信距离较长的长距离通信。
此外,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并不限定于上述,例如在图2的(a)中,例如也可以使用5G标准的无线设备作为蜂窝V2X,也可以不利用蜂窝通信技术,而是基于DSRC(Dedicated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专用短程通信)的车车间的直接的通信。
返回到图1,第二通信部110利用与第一通信方式“不同”的第二“通信方式”,“与其它他的通信终端装置进行通信”。
这里,“不同”除了原理不同之外,也包含使用相同的原理且参数、通信标准的版本不同的情况。例如,能够列举无线LAN的IEEE802.11n和IEEE802.11ac的关系。
在图3示出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的例子。
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是与第一通信方式相比可通信距离(图3的距离r)短的近距离通信,车辆200与车辆201在限定的可通信距离的范围内进行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
第二发送接收部111通过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
而且,第二连接信息处理部112在开始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之前,进行使用为了与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开始通信所需要的连接信息,进行用于开始通信的准备的连接信息处理。具体而言,例如关于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使用认证要求和认证响应的信息进行认证处理(Authentication),另外使用连接要求和连接许可响应的信息进行连接处理(Association),并使用IP地址获取的要求和响应的信息进行IP地址获取处理。后述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开始时的处理时序。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的连接信息的交换并不由第二发送接收部111进行,第一通信部100的第一发送接收部101在第二通信部110开始数据通信之前,“交换”为了第二通信部110与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开始通信所需要的“连接信息”。具体而言,并不由第二发送接收部111,而由第一发送接收部101交换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相关的认证要求和认证响应、连接要求和连接许可响应、以及IP地址获取的要求和响应等连接信息。关于连接信息的交换的方法的详细,使用图6以及图7后述。
这里,虽然作为连接信息的例子,列举了认证要求和认证响应、连接要求和连接许可响应、以及IP地址获取的要求和响应,但第一发送接收部101不需要交换这些信息的全部,也可以在第一发送接收部101进行这些信息的一部分的交换。
“连接信息”不仅包含用于连接的参数、字符串等数据,也包含要求、响应等指令。
“交换”不仅包含相互提供以及获取的情况,也包含实际仅单向地提供或者获取信息的情况。
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例如是无线LAN方式。无线LAN是指在无线链路上构建的LAN,包含依据IEEE802.11的通信标准的无线通信方式。在IEEE802.11标准中,包含如IEEE802.11n、IEEE802.11ac等那样属于IEEE802.11的一系列的标准。
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的可通信距离虽然由于根据无线通信标准、频率、发送输出、建筑物的有无、降雨的状况等而较大地改变而不能够一概而论,但例如为数m~数十m。另一方面,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与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相比低延迟而能够进行宽带的通信。例如,能够以数Gbps的通信速度进行通信。另外,通信终端装置10彼此直接利用无线进行通信所以能够进行低成本的通信。
此外,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并不限定于无线LAN方式,例如也可以是与车载雷达共享的通信方式亦即UWB(超宽带无线系统)。
位置检测部120具有GPS接收机,检测基于WGS84等测地系统的绝对位置。绝对位置的定位除了GPS卫星之外,也可以使用GLONASS、伽利略、引路(Michibiki)等其它的定位卫星。另外不仅求出接收时刻的位置,在通信终端装置10搭载于移动体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GPS接收机检测出的速度进行修正,来估计当前位置。若移动体为车辆,则根据车速脉冲、陀螺仪传感器的信息进行当前位置的修正、插值,也可以利用汽车导航系统的道路数据,检测到行驶道路。并且,不仅是GPS接收时刻、当前时刻的位置,也可以利用平均移动速度等信息和汽车导航系统的地图数据、道路数据、路径引导数据,估计将来可能取得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位置检测部120包含于通信终端装置10,但也可以在通信终端装置10的外部设置位置检测部120,通信终端装置10从位置检测部120接收并获取位置信息。
储存部130储存获取的内容。内容是地图数据、汽车导航系统等的固件、道路交通信息、自然灾害信息、附近的观光地、店铺信息、各种图像、视频数据、商品信息等各种多样的信息。
除了自己预先获取的内容之外,还储存如后述那样经由第二通信部110的通信,从其它的车辆、通信终端、因特网上的内容服务器等获取的内容。另外,在储存内容时,也可以一并储存该内容的获取日期或者更新日期、获取位置、获取源、获取方法等。
在储存部130例如还储存有如无线种类、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的ID、IP地址、加密密钥等那样第一通信部100以及第二通信部110的通信所需要的各种数据、表示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内容的保有状况的内容信息、表示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位置的位置信息那样由第一通信部100以及第二通信部110获取的数据。
另外,储存部130也可以储存通信终端装置10的位置信息、内容信息。
控制部140具有控制第一通信部100的第一通信控制部141、控制第二通信部110的第二通信控制部142。控制部140包含CPU或者DSP等处理器,也可以利用在处理器进行动作的软件实现第一通信控制部141、第二通信控制部142的处理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控制部140通过控制第一通信部100和第二通信部110,与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进行通信,进行各种信息的授受。在获取或者提供内容作为各种信息时,也进行从储存部130取出或者储存内容数据的控制。
接下来在对本实施方式中的连接信息的交换的详细进行说明之前,使用图4,对到车辆200和车辆201利用以往的方法进行第二通信方式的数据通信为止的处理亦即通信时序进行说明。
在图4中,在开始实际发送接收电波等物理层的通信之前,首先进行初始设定401。例如,进行决定车辆200和车辆201的哪一个成为组所有者的GON(Group OwnerNegotiation:组所有者谈判)。在图4的例子中,假设车辆200为组所有者。组所有者当然可以执行访问点的功能的全部,但只要执行一部分的功能即可。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适当地将作为组所有者的通信终端装置称为母机,并将组所有者以外的通信终端装置称为子机。
组所有者在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中发送用于通信开始的信标,但在对信标进行单播发送时,也预先获取对象的通信ID等用于指定通信对象的信息。
但是,在不预先设定组所有者,而如后述那样进行动态扫描方式的情况下,由于在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建立后决定组所有者,所以也可以不特别进行该初始设定401。
首先成为组所有者的车辆200发送信标402,送出自己的SSID(Service Set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符)、信标发送间隔、频率信息、传输速度等信息。若确定了特定的单一的通信对象,则为指定单一的对象的通信亦即单播,若与多个通信对象中任意一个进行通信,则也可以是广播。
此外,不仅是如上述那样从组所有者发送信标的静态扫描方式,虽然未图示,但在未预先决定组所有者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是如Wi-Fi Direct(注册商标)的访问点决定阶段那样,从车辆201向车辆200发送进行组所有者的询问的探测要求,车辆200返回对该要求进行响应的探测响应那样的动态扫描方式。
总之,通过信标或者探测要求以及响应开始物理层的通信,接着进行以下的403~405的处理。
认证处理403进行认证处理(Authentication)。例如相互进行认证要求和包含认证的可否的认证响应的交换。既可以是基于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地址的认证,或者也可以相互使用预先准备的共享密钥或者公开密钥利用密码的发送接收进行认证。或者,也可以是在从作为客户端的车辆201侧有包含车辆200的SSID等信息的认证要求的情况下,车辆200必须返回认证成功的响应的开放认证。
连接处理404进行连接处理(Association)。例如,车辆201发送连接要求,车辆200返回连接许可响应,从而车辆200、车辆201进行分别将对方作为通信对象进行登记的处理。
IP地址获取处理405进行IP地址获取处理。例如,利用基于IP(InternetProtocol:互联网协议)的通信在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上交换为了网络连接所需要的信息亦即IP地址的分配信息。
DHCP是指为了从母机侧的通信终端装置对客户端侧的通信终端装置动态地分配在经由IP与网络连接并开始通信时需要的信息所使用的应用程序层协议,作为连接信息除了上述IP地址之外,还发送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节点信息。
在IP地址获取处理405中,对于车辆201的IP地址获取要求,通过IP地址获取响应发送车辆200分配的IP地址等信息。
IP地址获取处理405的具体的信息、指令交换并不限定于上述而任意。例如,进行通过广播从子机发送(Discover)DHCP服务器搜索指令,母机进行基于DHCP的IP地址的提出(Offer),子机若接受该提出并送出地址提供的要求(Request),则母机返回进行IP地址分配的承认的响应(Acknowledgement)那样的连接信息的交换。
若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的彼此的IP地址决定,则能够进行网络层或者因特网层的IP协议的通信。即,能够进行基于用户或者上位应用程序的数据通信。
如以上那样,为了通过第二通信方式实际进行数据通信,除了建立从信标发送开始发送接收电波信号进行物理层的连接等物理的通信以外,还需要进行GON等该通信建立前的处理、认证处理403、连接处理404、IP地址获取处理405等连接信息处理。而且,作为其前提,需要预先交换及获取这些处理所需要的信息亦即连接信息。
只有在进行连接信息处理之后才能够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例如,若从车辆200进行特定的内容数据的要求,则从车辆201发送相应的内容数据。
但是,在处理时序中,认证要求和认证响应、连接要求和连接许可响应、IP地址获取要求和IP地址获取响应那样的连接信息的交换花费不少时间,而且认证处理、连接处理、IP地址获取等连接信息处理本身也花费时间。
如图3所示,能够进行第二通信部110的通信的区域有限,并且在如图3的车辆200和车辆201那样对置地进行行驶的情况下,能够通信的时间进一步被限制。在想要不在中途切断所希望的内容信息的交换,并且交换尽量多的数据的情况下,优选尽量减小连接信息的交换、连接信息处理那样的到数据通信开通为止的开销。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通信部100在上述第二通信部110开始通信之前,交换为了上述第二通信部110与上述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开始通信所需要的连接信息。
由此,也能够预先完成本来应该在第二通信部110的通信的开头进行的连接信息处理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作为预先进行的连接信息处理,例如进行GON、认证处理、连接处理以及IP地址连接处理。
当然,不需要进行GON、认证处理、连接处理以及IP地址连接处理的全部,也可以仅进行任意一个或者两个以上。
在图5示出到开始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10的数据通信为止的时间轴上的通信时序说明图。图5的上段(a)是以往的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时序,下段(b)是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10所涉及的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和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双方的通信时序。
如图5的(a)所示,在以往的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中,为了进行连接信息的交换以及连接信息处理,分配给净数据通信的时间变少。
另一方面,如图5的(b)所示,通过预先通过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进行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的连接信息的交换,并进行连接信息处理,在1通信方式的通信开始时的开头进行的销的处理减少。在图5的例子中在图5的(b)的情况下,与图5的(a)相比能够进行数据通信的时间延长t4-t3的时间。
在图6以及图7中,对在第二通信部110开始数据通信的情况下在该通信前进行的连接信息的交换的具体的方法进行说明。作为连接信息的交换以及连接信息处理能够列举图6、图7所示的两个例子。此外,601~605示出主要的控制数据、连接信息等数据的流动。
图6的连接信息的交换方法的第一例如图6的(a)所示,控制部140的第二通信控制部142对第二连接信息处理部112指示经由第一发送接收部101交换连接信息,从而第一发送接收部101交换连接信息。
作为具体的指示,第二通信控制部142对第二连接信息处理部112指示将第二连接信息处理部112为了连接信息的发送接收而设定的MAC地址从第二发送接收部111的MAC地址变更为第一发送接收部101的MAC地址,进行通信路径的变更控制(601)。
由此,不使用第二发送接收部111,而使用第一发送接收部101进行连接信息的交换(602)。
例如,在第二连接信息处理部112进行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的认证时,如利用第二发送接收部111交换认证信息那样,利用第一发送接收部101交换认证信息。由于向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发送的数据包的发送源的MAC地址、如MAC认证那样以认证信息交换的MAC地址也被变更为第一发送接收部101的MAC地址,所以能够没有问题地进行认证。
在第二连接信息处理部112的连接信息处理结束后,第二通信控制部142对第二连接信息处理部112指示将MAC地址返回到原来的设定。
图6的(b)是以分层结构说明第一连接信息的交换方法中的通信的图。
经由第一通信方式的物理接口层发送接收本来应该经由第二通信方式的物理接口层发送接收的连接信息。即,成为进行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的认证的认证层、使用IP以及TCP或者UDP、以及用于IP地址设定的DHCP等协议进行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的网络通信的网络层位于第一通信方式的物理接口层之上的结构。
当然上述分层结构是一个例子,并不限定于该分层结构。后述的图7的(b)也相同。
图7的连接信息的交换方法的第二例如图7的(a)所示,控制部140通过代替第二连接信息处理部112来控制第一发送接收部101,由第一发送接收部101交换连接信息。
具体而言,第二通信控制部142通过从第二连接信息处理部112获取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所需要的信息,例如SSID、MAC地址的信息、用于进行认证的数据,来开始代替处理控制(603)。
第一通信控制部141通过基于从第二连接信息处理部112获取的信息,代替第二连接信息处理部112来控制第一发送接收部101,发送接收为了在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中开始通信所需要的连接信息(604)。
然后,基于这些连接信息,控制部140代替第二连接信息处理部112,进行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中的认证等连接信息处理。
在这些连接信息处理结束后,第二通信控制部142将连接信息处理的结果送至第二连接信息处理部112,结束代替处理控制(605)。
图7的(b)是以分层结构说明第二连接信息的交换方法中的通信的图。
经由第一通信方式的物理接口层发送接收本来应该经由第二通信方式的物理接口层发送接收的连接信息这一点与图6的(b)的例子相同。
在图7的(b)的方法中,利用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的网络层,利用作为其上位应用程序的控制部软件,进行连接信息的交换以及连接信息处理。
例如,控制部软件的一部分安装于第一通信控制部141,通过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中的UDP/IP数据包进行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中的连接信息的交换,并进行连接信息处理。
以上,通过图6或者图7那样的方法,能够通过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实现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所需要的连接信息的交换。
此外,在上述的例子中,控制部140通过进行图6那样的指示或者图7那样的控制,利用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预先进行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所需要的连接信息的交换,但作为其它的方法也可以由第二通信部110自主地进行,或者第二通信部110与第一通信部100协作,其实现方法不限。
另外,虽然包括第二连接信息处理部112的处理、第一通信控制部141、第二通信控制部142的处理在内的处理如上述那样利用软件实现而能够灵活地与认证、连接的变更对应,但当然也可以利用LSI等硬件实现。
通过以上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能够在进行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之前,预先利用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进行认证、连接、IP地址获取处理等成为通信的开销的处理。其结果,能够较多地取得净数据通信的时间,能够进行更大量的内容信息的提供、获取。这在可通信时间较短的情况下更显著。例如,在假定了本车与在对向车道行驶的其它车的车车间通信的情况下,虽然可通信时间成为两台车的错车的微量时间,但能够有效地利用该微量时间。
另外,与仅利用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进行大量的内容信息的获取的情况相比,由于利用近距离并且直接的通信获取信息所以通信成本也变得廉价。
并且,由于能够在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的连接前完成连接信息的交换以及连接信息处理,所以能够可靠地进行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
(2)通信终端装置的动作
使用图8的流程图,对通信终端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
此外,以下的动作不仅示出通信终端装置10中的通信方法,还示出在通信终端装置10执行的通信程序的处理顺序。以下,对于各实施方式的流程图也相同。
在步骤101中,在通信终端装置10与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之间,开始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若开始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则首先进行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的认证处理以及连接处理,之后通过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开始数据通信。
在步骤102中,利用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实施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的连接信息的交换以及连接信息处理。更详细而言,如图5的(b)所示,使用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进行为了开始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所需要的连接信息的交换,并基于该连接信息进行认证处理、连接处理、以及IP地址获取处理等连接信息处理。此外,虽然在图5没有记载,但也进行GON的信息的交换,并基于该信息进行哪一个通信终端装置成为作为组所有者的母机的谈判以及决定。
此外,也可以在连接信息处理后,进行利用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发送接收的数据例如连接信息以外的设备控制数据、内容数据的加工等。
在步骤103中,作为组所有者的母机利用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周期性地开始信标的发送。
在步骤104中,若子机接收了母机的信标或者发送信号,则由于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的认证以及连接处理已经完成,所以通过步骤105,进行基于第二通信方式的数据通信。
在步骤106中通信终端装置间的距离分离一定距离以上之前,且在步骤104能够接收母机的发送信号的期间,继续基于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
例如能够通过利用基于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定期地获取作为通信目的地的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位置,并根据与从位置检测部120获取的通信终端装置10的位置的差分,求出通信终端装置间的距离来实现在步骤106的距离的判定。此外,也可以使用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信标、数据包的接收强度,估计通信终端装置的距离。
在步骤107中,若判断为在步骤104不能够接收母机的发送信号,并且/或者在步骤106通信终端装置间的距离分离一定距离以上,则切断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消除在通信终端装置10的控制部140以及第二通信部110设定的第二通信方式的连接信息。
通过以上的动作,能够通过利用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迅速地开始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进行顺畅并且高效的通信。
2.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着眼于预先交换为了第二通信部110与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开始通信所需要的连接信息这一点。但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未提及如何确定成为第二通信部110的通信目的地的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着眼于如何确定上述通信目的地。
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相关,大致考虑三种变更,所以在图9对该三种变更进行说明。
在图9中,以粗线包围的构成要素是成为确定通信目的地的主体的要素。
另外,虽然以一个长方形的要素表示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但如后述那样不仅有一个的情况也有在两个以上的情况。
对于图9的(A)来说,通信终端装置30通过利用第一通信方式与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进行直接通信,获取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位置信息以及内容信息,通信终端装置30使用这些信息,确定成为通信目的地的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
对于图9的(B)来说,通信终端装置30利用第一通信方式与通信管理服务器40进行通信,通信管理服务器40进行中介获取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位置信息以及内容信息,通信终端装置30使用这些信息,确定成为通信目的地的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
对于图9的(C)来说,与图9的(B)同样地由通信管理服务器50对通信进行中介,但该通信管理服务器50获取通信终端装置10的位置信息以及内容信息、及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位置信息以及内容信息,并使用这些信息,确定成为通信终端装置30的通信目的地的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
以下,使第二实施方式的变更与上述图9的(A)~(C)对应,作为副编号表述为(第2A实施方式)~(第2C实施方式),并依次进行说明。
(1)第2A实施方式
对于第2A的实施方式,将车辆间的通信作为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在车辆200搭载通信终端装置30,在车辆201、车辆207以及车辆208搭载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车辆200与车辆201、车辆207、以及车辆208分别进行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
如上述图9的(A)所说明的那样,车辆200通过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获取车辆201、车辆207以及车辆208的位置信息以及内容信息,并使用这些信息确定成为通信目的地的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
因此,搭载于车辆200的通信终端装置30采用以下进行说明的构成。
(a)第2A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30的构成
在图11示出第2A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30的构成。
此外,对与在第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部分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并引用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并省略以下的说明。以下,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
第一通信部100接收表述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位置的“位置信息”以及表示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内容的保有状况的“内容信息”。
若以图10的例子进行说明,则车辆200依次与车辆201、车辆207、车辆208尝试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若能够与各车辆进行数据通信,则获取各车辆的位置信息以及各车辆保有的内容信息。
这里,“位置信息”只要是与位置有关的信息即可,作为位置既可以是以世界坐标为基准的绝对位置,也可以是以规定的位置为基准的相对位置。另外,也可以在位置信息不仅包含当前位置的信息,也包含用于估计将来的位置的信息,例如也可以包含位置获取时间、速度、加速度、方位、倾斜角、道路信息。并且,位置信息也可以是能够间接地估计位置的信息,例如也包含信标、数据包的接收强度。
“内容信息”除了表示保有的内容的情况之外,还包含表示不保有的内容的信息、以不保有的内容为前提要求需要的内容的信息。
获取的上述位置信息以及内容信息储存于储存部130。储存于储存部130的信息的例子如图12所示。
作为位置信息,储存绝对位置、速度向量值、行驶的道路信息、以及测量这些信息的时间的信息。除此之外,也可以获取行驶计划、目的地的信息。
作为内容信息,储存各车辆获取的内容的详情、内容的数据尺寸、预备更新日期的信息。
除此之外,储存部130也可以储存本车辆亦即车辆200的位置信息以及内容信息。储存的信息的种类在车辆200和其它的车辆中也可以不同。
控制部340具有确定以第二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的通信目的地确定部343。
通信目的地确定部343具有基于位置信息,验证是否能够以第二通信方式与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连接的连接可能性验证部344、和基于内容信息,验证是否需要与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的连接的连接必要性验证部345。
根据连接可能性验证部344和连接必要性验证部345的验证结果,通信目的地确定部343如以下那样确定作为通信目的地的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确定作为通信目的地的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简化表现为确定通信目的地。
在图10的例子的情况下,连接可能性验证部344从位置检测部120或者储存部130,获取车辆200的当前位置、速度、测量时刻、以及行驶的道路的信息,估计规定时间经过后的车辆200的到达位置、行驶道路。例如,由于已知当前位置、速度、以及测量时刻,所以若假定今后也以恒定速度行驶,则能够估计规定时间经过后的位置、速度。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行驶计划、目的地的信息进行估计。
另一方面,通过也相同地计算其它的车辆201、车辆207、以及车辆208的规定时间经过后的位置、速度,来计算车辆200与各车辆的相对距离、相对速度。由此,连接可能性验证部344验证在车辆200与各车辆之间是否能够进行使用了第二通信部110的通信。并且,在能够进行使用了第二通信部110的通信的情况下,求出能够通信的时刻以及能够通信的时间。
此外,连接可能性验证部344能够代替由通信终端装置30估计通信终端装置的位置,而例如将通信终端装置30接收的第一通信方式的信号电平使用于连接可能性的验证。例如,也可以在信号电平随着时间经过增大的情况下,设为通信终端装置30与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接近并交错,而判断为有连接可能性。或者,也可以若通信终端装置30能够简单地以第一通信方式与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进行通信,则推测为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位于通信终端装置30的附近,而判断为有连接可能性。
连接必要性验证部345首先从储存部130取出车辆200的内容信息。内容信息除了表示车辆200保有的内容的情况之外,也可以作为基于车辆200保有的内容,预先确定车辆200不保有的内容,并要求该内容的信息进行记述。或者,也可以将是车辆200不保有的内容作为隐含的前提,作为要求该内容的信息进行记述。例如,来自汽车导航系统等车内的其它系统的要求,作为例子能够列举想要获取交通拥堵信息、行进目的地的道路信息或者更新地图信息这样的要求、期望通过人机接口从驾驶员输入的餐馆、商店的内容这样的要求等。
连接必要性验证部345通过对车辆200的内容信息与图12所示的其它的车辆201、车辆207、以及车辆208获取的内容信息进行比较,确定保有车辆200需要的内容的车辆。即,验证是否需要以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与各车辆连接,即验证连接必要性。
此外,也可以在内容信息不仅包含有内容数据的收录详情,也包含有数据尺寸、更新日期等。而且,连接必要性的验证当然也可以进一步考虑这些信息。例如,也可以排除下载所需要的时间超过能够通信的时间的情况、在规定的日期以前获取的信息。
对图10以及图12的例子中的通信目的地确定部343的判断例进行说明。
在图10以及图12的情况下,连接可能性验证部344若根据车辆200的位置信息和各车辆的位置信息估计规定时间经过后的位置,则可知车辆201、车辆208进入可通信距离内,与此相对车辆207从车辆200远离而不进入可通信距离内。因此,连接可能性验证部344判断为车辆201、车辆208两台具有连接可能性。
在图12的例子的情况下,连接必要性验证部345在车辆200要求的内容为本地地图信息的情况下,可知获取该信息的车辆为车辆201和车辆207,所以判断为车辆201和车辆207的任意一个具有连接必要性。
通信目的地确定部343根据连接可能性验证部344和连接必要性验证部345的验证结果,选择车辆201作为应该以第二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通信目的地。
此外,位置信息、内容信息并不限定于图12所示的格式、详情。
作为位置信息,也能够使用加速度、车速脉冲等相对速度信息、汽车导航的引导信息等。
虽然在图12中为了方便,在各车辆仅显示一个内容信息,但并不限定于一个也可以具有多个内容信息。另外也可以代替更新日期而为从更新起的经过时间。
如以上那样,通信终端装置30通过利用通信目的地确定部343验证与各车辆的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的连接可能性以及连接必要性,能够从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中确定应该进行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的最佳的通信目的地。
另外,由于验证连接可能性以及连接必要性来选择通信目的地装置,所以尝试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之后的通信的失败、通信的中止产生的现象减少,通信的重试也减少,所以实际上能够高效地进行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
(b)第2A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动作
使用图13的流程图,对通信终端装置30的动作进行说明。
此外,对与在第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步骤相同的步骤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以下的说明。
在步骤201中,利用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周期性地发送信标信号。如图10所示,信标的发送目的地为不确定的数目的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所以以广播(broadcast)方式发送信标。在信标包含有通信终端装置30自己的SSID等ID信息,另外为了实现在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侧的通信可能性的判断的方便,也可以包含通信终端装置30的位置信息。
在步骤202中,判断是否接收了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响应信号。接收的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并不限定于一台,例如在图10的例子中为三台。在规定时间内接收到的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存在一台以上时,停止信标发送,进入步骤203,在未能够接收时继续信标发送。
在步骤203中,从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获取位置信息以及内容信息。在存在多个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时,通过依次切换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进行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来获取。获取的信息储存于储存部130。
在步骤204中,基于储存于储存部130的信息进行选择通信目的地的通信终端装置的通信目的地确定处理。后述通信目的地确定处理。
在步骤205中,在没有应该选择的通信目的地的通信终端装置的情况下,返回到信标发送。在有应该选择的通信目的地的通信终端装置的情况下,进入图8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信息的交换·连接信息处理的程序。
使用图14的流程图,对步骤204的通信目的地确定处理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在步骤301中,基于根据位置信息估计出的规定时间经过后的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估计位置和通信终端装置30的估计位置,求出两者的相对距离,并验证该距离是否在规定的阈值以下。即,判断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的连接可能性。作为规定的阈值,例如使用能够进行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的最大值亦即最大可通信距离等。
在存在与通信终端装置30的相对距离在规定的阈值以下的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的情况下进入步骤302。
在步骤302中,根据内容信息,判断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是否获取通信终端装置30需要的内容。即,判断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的连接必要性。在验证的结果是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具有通信终端装置30需要的内容的情况下,判断为有连接必要性。
在步骤303中,将均具有连接可能性以及连接必要性的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确定为通信目的地的通信终端装置。
在存在多个符合的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时,也可以使用两者的相对距离、内容的更新日期附加优先级,并选择优先级最高的通信终端装置作为通信目的地的通信终端装置。
也可以将附加了优先级的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信息作为选择候补储存于储存部130,在与先选择的通信目的地的通信终端装置的通信不足或者失败的情况下,选择下一顺序的选择候补作为通信目的地的通信终端装置。
在步骤304中,在不存在均具有连接可能性以及连接必要性的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的情况下,没有应该选择的通信目的地的通信终端装置。
根据以上的动作,通信终端装置30通过进行从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中确定应该以第二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通信目的地的通信目的地确定处理,能够选择最佳的通信终端装置作为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目的地。
(2)第2B实施方式
在第2B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车辆200经由基站202、GW204,另外车辆201、车辆207、车辆208经由基站203、GW205进入因特网,并经由因特网与通信管理服务器40连接。
如图9的(B)所说明的那样,车辆200以第一通信方式与通信管理服务器40进行通信,通信管理服务器40进行中介,获取车辆201、车辆207、车辆208的位置信息以及内容信息,车辆200使用这些信息,确定通信目的地。
对于第2A实施方式来说,车辆200直接与车辆201、车辆207、以及车辆208进行通信,与此相对第2B实施方式在经由通信管理服务器40间接地与车辆201、车辆207、以及车辆208进行通信这一点不同。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的构成与第2A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30相同,另外,利用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获取各车辆的位置信息以及内容信息之后的动作与第2A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终端装置30相同。并且,通信管理服务器40的通信的中介如已经在图2的(c)进行了说明的那样。
因此,以下,对到第2B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终端装置30获取各车辆的位置信息以及内容信息为止的动作进行说明。
(a)第2B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动作
使用图16的流程图,对第2B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30的动作进行说明。此外,对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2A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步骤相同的步骤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以下的说明。
在步骤401中,通信终端装置30定期地以第一通信方式与通信管理服务器40连接。
在步骤402中,通信终端装置30对通信管理服务器40要求与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相关的信息,并从通信管理服务器40获取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位置信息和内容信息。获取的信息储存于储存部130。通信管理服务器40定期地与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进行通信,获取并保持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位置信息和内容信息。
步骤204以下的动作与第2A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30的动作相同。
此外,也可以不管来自通信终端装置30的要求,而从通信管理服务器40侧定期地发送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位置信息和内容信息。
另外,也可以从通信管理服务器40发送的位置信息以及内容信息不管来自通信终端装置30的要求的有无,而基于从通信终端装置30发送的通信终端装置30的位置信息,缩小为存在于通信终端装置30的附近的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位置信息以及内容信息。
根据以上的动作,即使在通信管理服务器以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进行中介的情况下,通信终端装置30也能够验证通信的连接可能性、连接必要性确定通信目的地装置。
(3)第2C实施方式
第2C实施方式也与第2B实施方式相同,如图15所示,由通信管理服务器50进行通信的中介。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在图9的(C)进行了说明的那样,通信管理服务器50获取车辆200的位置信息以及内容信息、及车辆201、车辆207、以及车辆208的位置信息以及内容信息,并使用这些信息,确定成为通信终端装置10应该以第二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通信目的地的车辆。
此外,在第2C实施方式中,由于由通信管理服务器50确定通信目的地,所以在通信终端装置侧不需要如通信终端装置30那样具有通信目的地确定部343。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在第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通信终端装置10,省略通信终端装置10的构成、动作的说明。
(a)第2C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管理服务器50的构成
在图17示出第2C实施方式的通信管理服务器50的构成。
通信管理服务器50具有接收部510、储存部520、控制部530、以及发送部540。控制部530具有通信目的地确定部531。
接收部510从通信终端装置10以及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接收表示各个装置的位置的位置信息、以及表示各个装置的内容的保有状况的内容信息。例如,位置信息、内容信息与在图12进行了说明的信息相同。
储存部520储存接收的位置信息、以及内容信息。
控制部530控制接收部510、储存部520、以及后述的发送部540。
通信目的地确定部531确定通信终端装置10以第二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
这里,通信目的地确定部531具有基于通信终端装置10以及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位置信息,验证通信终端装置10是否能够以第二通信方式与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连接的连接可能性验证部532、和基于通信终端装置10以及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内容信息,验证通信终端装置10是否需要与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连接的连接必要性验证部533。
通信目的地确定部531根据连接可能性验证部532和连接必要性验证部533的验证结果,确定通信目的地。
连接可能性验证部532以及连接必要性验证部533的具体的验证的详情与第2A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30所涉及的连接可能性验证部344以及连接必要性验证部345相同。
这里,通信目的地确定部531也可以在接收了来自通信终端装置10的要求的定时,确定通信终端装置10以第二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或者,也可以与来自通信终端装置10的要求无关地定期地确定作为通信目的地的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
发送部540将在通信目的地确定部531确定出的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的通信目的地信息发送给通信终端装置10。
通信终端装置10基于通信目的地信息,以第一通信方式与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开始通信。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的(C)那样由通信管理服务器50对通信进行中介,所以控制部530控制接收部510和发送部540,进行通信终端装置10与通信目的地的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发送接收的中介。
此外,由于由通信管理服务器50进行中介,所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通信管理服务器40相同,并不一定需要通信对象侧的详细的地址、ID,也可以是与服务器提示的本地的ID相关联的信息。
根据以上的构成,由于由通信管理服务器50验证通信的连接可能性、连接必要性并确定通信目的地,所以通信终端装置10不需要确定通信目的地,能够减少处理的负荷。
另外,能够尽量不公开或者获取私人的地址、ID信息,而确定通信目的地的通信终端装置并进行通信。
(b)第2C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管理服务器50的动作
使用图18的流程图,对第2C实施方式的通信管理服务器50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步骤501中,通信管理服务器50定期地从通信终端装置10以及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获取位置信息以及内容信息。
在步骤502中,判断是否有来自通信终端装置10的内容的要求。在从通信终端装置10送来内容信息的情况下,进入步骤503。
在步骤503中,根据位置信息进行通信终端装置10与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的连接可能性的验证,验证是否存在具有连接可能性的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具体的方法与第2A实施方式的通信目的地确定处理相同。
在步骤504中,验证是否存在通信终端装置10具有连接必要性的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具体的方法与第2A实施方式的通信目的地确定处理相同。
在步骤505中,若存在具有连接可能性和连接必要性的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则将该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确定为通信目的地。
在步骤506中,向通信终端装置10发送识别通信目的地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信息亦即通信目的地信息。
在步骤507中,通信管理服务器50对通信终端装置10与通信目的地的通信终端装置之间的基于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进行中介。
通信终端装置10通过与通信目的地的通信终端装置进行基于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交换为了以第二通信方式与通信目的地的通信终端装置开始通信所需要的连接信息。
在步骤508中,若通信终端装置10与通信目的地的通信终端装置的连接信息的交换结束,则结束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
此外,步骤507、步骤508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任意的步骤。即,通信管理服务器50也可以是仅专用于通信对象的确定的装置。
根据以上的动作,通信管理服务器50确定通信终端装置10应该以第二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从而通信终端装置10不需要确定通信目的地,能够减少处理的负荷。
3.其它、各实施方式的变形以及应用
(1)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搭载于固定物的情况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假设通信终端装置10或者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任意一方可以搭载于固定物,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信终端装置30或者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任意一方搭载于固定物。
在图19中,示出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一个成为访问点60的例子。
访问点60经由因特网与通信管理服务器50连接。例如,商店、餐馆或者公共设施等配备的Wi-Fi(注册商标)、热点(注册商标)服务站也包含在内。
即使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是访问点60,也能够应用应该进行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的通信目的地确定的技术,特别是能够使用第2B实施方式、以及第2C实施方式。
以第2C实施方式为例,通信管理服务器50预先管理多个访问点,并按照该访问点的每一个把握位置和内容信息。
若通信终端装置10将自身的位置信息和要求的内容信息发送给通信管理服务器50,则通信管理服务器50基于通信终端装置10的位置信息和要求的内容,从多个访问点中确定访问点60。
在确定了访问点60之后,通信终端装置10与访问点60开始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但既可以由通信管理服务器50进行该通信的中介,也可以通信管理服务器50不进行中介,而通信终端装置30与访问点60直接经由因特网进行通信。
此外,上述通信目的地确定也可以不由通信管理服务器50进行,而由访问点60的管理业者侧的服务器进行,或者由两服务器进行协作,其构成任意。
例如,通信管理服务器50需要定期地从移动的通信终端装置10获取位置信息,但由于访问点60不移动,所以也可以从管理业者侧的服务器侧仅一次或者不定期地获取位置信息和内容信息。
另外,访问点60一般而言为组所有者,所以也可以不进行为了通信终端装置30的第二通信部110与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开始通信所需要的连接信息中GON的信息的交换。
(2)通信终端装置搭载于固定物的情况
如图20那样,也可以作为本装置的通信终端装置70搭载于固定物。
在图20中,通信终端装置70是无线LAN的访问点。通信终端装置70经由因特网与通信管理服务器50连接。
即使通信终端装置70为访问点,如第二实施方式那样,也能够应用应该进行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的通信目的地确定的技术。
此外,通信终端装置70一般而言为组所有者,所以也可以不进行为了通信终端装置70的第二通信部110与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开始通信所需要的连接信息中GON的信息的交换。
(3)GON
在第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GON的处理是确定在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中,通信终端装置30与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哪一个成为组所有者的处理,其方法任意。
例如,也可以在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中,在某个规定时间的期间通信终端装置30与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分别与不确定的许多通信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将在该规定时间内进行通信的通信终端装置的数目较多的一方作为组所有者。
或者,也可以将具有更多的内容的一方作为组所有者。
或者,也可以通信管理服务器50把握通信终端装置30和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以外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位置,并将在周边存在的通信终端装置较多的一方作为组所有者。
(4)通信目的地确定部
在图11中,通信目的地确定部343根据连接可能性验证部344以及连接必要性验证部345的验证结果,确定以第二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通信目的地,但也可以仅根据连接可能性验证部344的验证结果进行判断,来确定通信目的地。该情况下,例如在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的开头,根据内容信息判断连接必要性,决定是否继续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
特别是在以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与不确定的许多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在想要最小限度地抑制私人信息的授受的情况等有效。
或者,也可以仅根据连接必要性验证部345的验证结果进行判断,来确定通信目的地。该情况下,例如对以第一通信方式直接连接的通信目的地判断连接必要性,决定是否开始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
(5)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
在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例如为无线LAN的情况下,能够进行由多个通信终端装置构成的组内的通信。例如,若由交通拥堵中的车辆组构成组,则能够进行道路交通拥堵信息等内容的共享。
在新的车辆参加该组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获取当前的组所有者亦即母机的信息。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简化或者消除用于GON的连接信息交换。
(6)连接信息的交换以及连接处理
例如如图8的步骤102所示,通信终端装置30在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的期间,进行为了以第二通信方式进行通信所需要的连接信息的交换,并基于该连接信息进行认证处理、连接处理、以及IP地址获取处理等连接信息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根据通信终端装置30和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位置信息,估计到能够进行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为止的时间,并将连接信息的交换、连接信息处理的详情调整为在该时间内处理结束。例如,也可以在到能够进行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为止的时间非常短的情况下,在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继续的期间仅进行认证处理以及连接处理,在能够进行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之后进行IP地址获取处理。
4.总结
以上,对本公开的各实施方式中的通信终端装置等特征进行了说明。
在各实施方式使用的语句为例示,所以也可以置换为同义的语句,或者包含同义的功能的语句。
实施方式的说明所使用的框图是按照功能对装置的构成进行分类以及整理后的框图。表示各个功能的块以硬件或者软件的任意的组合实现。另外,由于是表示功能的框图,所以这样的框图也能够作为方法的发明、以及实现该方法的程序的发明的公开进行把握。
对于能够作为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处理、流程、以及方法进行把握的块,只要没有处于在一个步骤利用其前段的其它的步骤的结果的关系等的制约,则也可以调换顺序。
各实施方式、以及权利要求书使用的第一、第二至第N(N是整数)的语句为了区分同种的两个以上的构成或者方法而进行使用,并不对顺序、优劣进行限定。
各实施方式以搭载于车辆的通信终端装置为前提,但本公开除了在权利要求书特别进行限定的情况之外,也包含车辆用以外的专用或者通用的通信终端装置。
各实施方式以搭载于车辆的通信终端装置为前提,但也可以是行人所持有的通信终端装置。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形态的例子,能够列举以下的形态。
作为部件的形态,能够列举半导体元件、电子电路、模块、微型计算机。
作为半完成品的形态,能够列举电子控制装置(ECU(Electric Control Unit))、系统板。
作为完成品的形态,能够列举移动电话、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计算机(PC)、工作台、服务器。
除此之外,还能够列举包含具有通信功能的设备等的例如摄像机、静物照相机、汽车导航系统。
假定为了提供各种服务的目的而使用本发明的通信管理服务器装置。伴随这样的服务的提供,使用本发明的通信管理服务器装置,使用本发明的方法,或者/并且执行本发明的程序。
除此之外,本发明不仅能够利用具有在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构成以及功能的专用的硬件实现,也能够作为记录于存储器、硬盘等记录介质的用于实现本发明的程序、以及具有能够执行该程序的专用或者通用CPU以及存储器等的通用的硬件的组合实现。
储存于专用或者通用的硬件的非迁移实体记录介质(例如,外部存储装置(硬盘、USB存储器、CD/BD等),或者内部存储装置(RAM、ROM等))的程序也能够经由记录介质,或者不经由记录介质而从服务器经由通信线路,提供给专用或者通用的硬件。由此,能够通过程序的升级一直提供最新的功能。
虽然本公开的通信终端装置主要作为车辆用的通信系统所使用的通信终端装置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车辆用,能够应用于移动电话、平板电脑、游戏机等各种用途所使用的通信终端装置。

Claims (20)

1.一种通信终端装置(10),其中,具有:
第一通信部(100),以第一通信方式与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进行通信;以及
第二通信部(110),以与上述第一通信方式不同的第二通信方式与上述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进行通信,
在上述第二通信部开始通信之前,上述第一通信部交换用于上述第二通信部与上述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开始通信所需要的连接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
上述第一通信方式与上述第二通信方式相比能够通信的距离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
上述第二通信方式为无线LAN方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
该通信终端装置搭载于移动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
该通信终端装置搭载于固定物。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
上述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搭载于固定物。
7.根据权利要求4或者5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
上述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搭载于移动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
上述连接信息为认证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
上述连接信息是用于决定该通信终端装置与上述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哪一个为组所有者的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
上述连接信息是利用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发送接收的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
具有控制上述第一通信部和上述第二通信部的控制部(140),
上述第二通信部具有:
第二发送接收部(111),以上述第二通信方式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以及
第二连接信息处理部(112),在以上述第二通信方式开始通信时,使用上述连接信息进行上述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的连接信息处理,
上述第一通信部具有:
第一发送接收部(101),以上述第一通信方式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
上述控制部对上述第二连接信息处理部指示经由上述第一发送接收部交换上述连接信息,从而由上述第一发送接收部交换上述连接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
具有控制上述第一通信部和上述第二通信部的控制部(140),
上述第二通信部具有:
第二发送接收部(111),以上述第二通信方式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以及
第二连接信息处理部(112),在以上述第二通信方式开始通信时,使用上述连接信息进行上述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的连接信息处理,
上述第一通信部具有:
第一发送接收部(101),以上述第一通信方式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
上述控制部代替上述第二连接信息处理部来控制上述第一发送接收部,从而由上述第一发送接收部交换上述连接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
具有目的地确定部(343),该目的地确定部确定以上述第二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上述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的通信,
上述第一通信部接收表示上述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位置的位置信息以及表示上述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内容的保有状况的内容信息,
上述通信目的地确定部具有:
连接可能性验证部(344),基于上述位置信息,验证是否能够以上述第二通信方式与上述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连接;以及
连接必要性验证部(345),基于上述内容信息,验证是否需要与上述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的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
上述连接可能性验证部还基于该通信终端装置的位置信息,验证是否能够以上述第二通信方式与上述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连接。
15.一种通信方法,其中,
以第一通信方式与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开始通信(S101),
利用上述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交换用于开始与上述第一通信方式不同的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所需要的连接信息(S102),
使用上述连接信息进行连接信息处理(S102),以上述第二通信方式与上述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开始通信(S103、S104、S105)。
16.一种由通信终端装置执行的通信程序,其中,
以第一通信方式与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开始通信(S101),
利用上述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交换用于开始与上述第一通信方式不同的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所需要的连接信息(S102),
使用上述连接信息进行连接信息处理(S102),以上述第二通信方式与上述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开始通信(S103、S104、S105)。
17.一种通信管理服务器装置(50),其中,具有:
接收部(510),从通信终端装置以及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接收表示各个装置的位置的位置信息、以及表示各个装置的内容的保有状况的内容信息;
通信目的地确定部(531),确定上述通信终端装置以第二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以及
发送部(540),将上述通信目的地确定部确定出的上述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的通信目的地信息发送给上述通信终端装置,
上述通信目的地确定部具有:
连接可能性验证部(532),基于各个上述位置信息,验证上述通信终端装置是否能够以上述第二通信方式与上述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连接;以及
连接必要性验证部(533),基于各个上述内容信息,验证上述通信终端装置是否需要与上述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管理服务器装置,其中,
上述通信目的地确定部根据来自上述通信终端装置的要求,确定上述通信终端装置以第二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
19.一种通信目的地选择方法,其中,
从通信终端装置以及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接收表示各个装置的位置的位置信息、以及表示各个装置的内容的保有状况的内容信息(S501),
基于各个上述位置信息,执行上述通信终端装置是否能够以上述第二通信方式与上述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连接的验证亦即连接可能性验证(S503),
基于各个上述内容信息,执行上述通信终端装置是否需要与上述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连接的验证亦即连接必要性验证(S504),
基于上述连接可能性验证以及上述连接必要性验证的结果,确定上述通信终端装置以第二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S505),
将确定出的上述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的通信目的地信息发送给上述通信终端装置(S506)。
20.一种由通信管理服务器装置执行的通信目的地选择程序,其中,
从通信终端装置以及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接收表示各个装置的位置的位置信息、以及表示各个装置的内容的保有状况的内容信息(S501),
基于各个上述位置信息,执行上述通信终端装置是否能够以上述第二通信方式与上述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连接的验证亦即连接可能性验证(S503),
基于各个上述内容信息,执行上述通信终端装置是否需要与上述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连接的验证亦即连接必要性验证(S504),
基于上述连接可能性验证以及上述连接必要性验证的结果,确定上述通信终端装置以第二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S505),
将确定出的上述其它的通信终端装置的通信目的地信息发送给上述通信终端装置(S506)。
CN202080079825.0A 2019-11-20 2020-09-16 通信终端装置以及通信管理服务器装置 Pending CN11478831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09682 2019-11-20
JP2019209682A JP7424004B2 (ja) 2019-11-20 2019-11-20 通信端末装置、及び通信管理サーバ装置
PCT/JP2020/035030 WO2021100299A1 (ja) 2019-11-20 2020-09-16 通信端末装置、及び通信管理サー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88312A true CN114788312A (zh) 2022-07-22

Family

ID=75963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79825.0A Pending CN114788312A (zh) 2019-11-20 2020-09-16 通信终端装置以及通信管理服务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79616A1 (zh)
EP (1) EP4064735A4 (zh)
JP (1) JP7424004B2 (zh)
CN (1) CN114788312A (zh)
WO (1) WO202110029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43975B2 (ja) * 2008-10-06 2013-11-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921246B2 (ja) 2012-02-15 2016-05-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情報機器
JP6099496B2 (ja) 2013-06-24 2017-03-22 Kddi株式会社 管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455447B2 (ja) * 2014-02-12 2019-01-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JP6586422B2 (ja) 2014-10-16 2019-10-02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ユーザ端末、中継装置、及びプロセッサ
KR101630276B1 (ko) 2014-10-21 2016-06-24 에스케이텔레콤 주식회사 단말간 컨텐츠 제공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매체
WO2016125356A1 (ja) 2015-02-06 2016-08-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0549629A (zh) 2018-05-31 2019-12-10 三纬国际立体列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打印装置
JP6640949B2 (ja) 2018-09-28 2020-02-05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接続情報送信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64735A1 (en) 2022-09-28
EP4064735A4 (en) 2023-01-11
JP2021082965A (ja) 2021-05-27
US20220279616A1 (en) 2022-09-01
JP7424004B2 (ja) 2024-01-30
WO2021100299A1 (ja) 2021-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90415B (zh) 改进车辆定位服务
US10172009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vehicular network service over a 5G network
US2022021068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v2x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vehicle and a receiving device
JP6801619B2 (ja) データ転送経路算出装置およびデータ転送端末
US9723451B2 (en) Providing location information of a terminal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140242997A1 (en) Wireless network selection
US11689622B2 (en) Efficient real time vehicular traffic reporting and sharing
US20230300226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relay server
US10595182B1 (en) Managing short-rang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RWC) at a vehicle
US20220060657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therefor,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20240039855A1 (en) Cv2x situationally-dependent service prioritization
US10419984B2 (en) Wireless device connection management
EP2257108A1 (en) Proces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intermittent connections between a moving system and external access points
JP2005227181A (ja) 移動体通信ナビゲーションシステム、移動体ルート検索方法、および移動体
WO2021100299A1 (ja) 通信端末装置、及び通信管理サーバ装置
CN112469000A (zh) 5g网络上车辆网络服务的系统和方法
US20180368190A1 (en) Transmission of data over client probe frames
US20240022992A1 (en) Vehicle communication system, relay server, and vehicle communication device
JP5787718B2 (ja) 情報配信システム、サーバ装置、移動体および情報配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