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70823A - 一种模具改良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具改良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70823A
CN114770823A CN202210700748.7A CN202210700748A CN114770823A CN 114770823 A CN114770823 A CN 114770823A CN 202210700748 A CN202210700748 A CN 202210700748A CN 114770823 A CN114770823 A CN 1147708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adjusting
test area
calibration
height differ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0074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杰
张克银
张伟
马培培
戴殷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xing Zhongrun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xing Zhongrun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xing Zhongrun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xing Zhongrun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0074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7082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708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708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38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 B29C33/3842Manufacturing moulds, e.g. shaping the mould surface by machi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38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 B29C33/3835Designing moulds, e.g. using CAD-CA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模具测试领域,具体为一种模具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模具选取多个调整区域,并在产品的对应位置选取对应数量的测试区域;分析并获取所述测试区域的高度差,依据所述测试区域的高度差调整所述调整区域的高度;依据调整后的所述模具重新加工成型产品;实现了模具的改良,继而改善了产生后的产品的平面度,增加了模具的适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模具改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测试领域,具体为一种模具改良方法。
背景技术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
通过模具得到产品之后,产品由于温度等因素会产生一定的形变,继而导致产品的表面产生一定的平面度,继而导致了产品满足要求,模具的适用性较低,产品的质量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将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模具改良方法,实现了模具的改良,继而改善了产生后的产品的平面度,增加了模具的适用性。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模具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模具选取多个调整区域,并在产品的对应位置选取对应数量的测试区域;
S2、分析并获取所述测试区域的高度差,依据所述测试区域的高度差调整所述调整区域的高度;
S4、依据调整后的所述模具重新加工成型产品;
S5、分析所述产品的平面度是否满足预设要求,当所述产品的平面度不满足预设要求时,重新执行步骤S1。
优选地,步骤S1具体包括:S11、在模具上选取至少两个调整区域;
S12、建立模具与在所述模具上生产的产品的映射;
S13、在所述产品上分析得到与所述调整区域对应的测试区域。
优选地,步骤S2具体包括:S22、选取一个所述测试区域作为基准测试区域,将其余测试区域作为辅助测试区域;
S23、每个测试区域上均选取一个点作为基准点;
S24、分别获取所述辅助测试区域与所述基准测试区域的基准点之间的高度差;
S26、依据所述辅助测试区域与所述基准测试区域的基准点之间的高度差,调整与所述辅助测试区域所对应的加工刀具的高度;
S27、通过所述加工刀具调整所述调整区域的高度。
优选地,步骤S22之前还包括:
S21、获取所述测试区域的相对高度;
步骤S22具体包括:
S221、将相对高度最高的测试区域作为基准测试区域,将其余测试区域作为辅助测试区域。
优选地,步骤S26之前还包括:
S25、分析所述辅助测试区域与所述基准测试区域的基准点之间的高度差是否大于预设第一高度差;
当所述辅助测试区域与所述基准测试区域的基准点之间的高度差大于预设第一高度差时,跳转执行步骤S26。
优选地,步骤S3具体包括:
S301、在每个测试区域上选取至少一个点作为调整点;
S302、获取并分析所述测试区域内基准点与调整点,以及所述调整点之间的最大高度差是否大于预设第二高度差;
S303、当所述测试区域内基准点与调整点,或所述调整点之间的最大高度差大于预设第二高度差时,第二高度差对应的调整点即为校准点;
S304、依据校准点位置确定所述校准点的加工工具及加工方式;
S305、依据所述加工工具对所述校准点的高度进行调整。
优选地,步骤S304包括:
S3041、当所述校准点位于所述基准点的下方时,依据所述最大高度差调整与所述测试区域所对应的加工刀具的高度及水平位置,并使所述加工刀具仅与所述校准点相对应;
S3042、当所述校准点位于所述基准点的上方时,将最大高度差作为补料组件的补料高度,并调整补料组件的水平位置,使补料组件仅与所述校准点相对应。
优选地,步骤S304还包括:
S3043、当所述校准点为两个且所述两个校准点位于所述基准点的上下两侧时,获取并比较两个所述校准点与所述基准点之间的校准高度差;
S3044、当下方的校准点与基准点之间的校准高度差大于上方的校准点与基准点之间的校准高度差时,依据下方校准点的校准高度差调整与所述测试区域所对应的加工刀具的高度及水平位置,并使所述加工刀具仅与下方的校准点相对应;
S3045、当上方的校准点与基准点之间的校准高度差大于下方的校准点与基准点之间的校准高度差时,将上方校准点的校准高度差作为补料组件的补料高度,并调整补料组件的水平位置,使补料组件仅与上方校准点的校准高度差相对应。
优选地,步骤S304还包括:
S3043、当所述校准点为两个且所述两个校准点位于所述基准点的上下两侧时,获取并比较两个所述校准点与所述基准点之间的校准高度差;
S3044、当下方的校准点与基准点之间的校准高度差大于上方的校准点与基准点之间的校准高度差时,依据下方校准点的校准高度差调整与所述测试区域所对应的加工刀具的高度及水平位置,并使所述加工刀具仅与下方的校准点相对应;
S3045、当上方的校准点与基准点之间的校准高度差大于下方的校准点与基准点之间的校准高度差时,将上方校准点的校准高度差作为补料组件的补料高度,并调整补料组件的水平位置,使补料组件仅与上方校准点的校准高度差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调整点与所述基准点环绕分布于所述测试区域的中心,且相邻所述调整点之间的间距,以及调整点及基准点之间的间距相同;
和/或
所述调整点和所述基准点均位于不同的测试区间的中心。
优选地,所述调整点为三个,且所述测试区间为四个。
优选地,所述测试区间的外侧边缘为所述测试区域的圆弧外边缘,所述测试区间的内边缘为圆弧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模具改良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上述步骤的设置,实现了模具的改良,继而改善了产生后的产品的平面度,增加了模具的适用性。
2、通过模具与产品的映射的建立,在产品上测试到有高度差时,通过映射的设置,能够在模具的对应的位置,实施对应的操作,即可实现模具的改善,继而实现了产品的改善,增加了产品改善的可靠性。
3、通过基准测试区域和辅助测试区域的选取,用户能够在调整多个调整区域的高度时,能够选定一个测试区域作为定位基准,便于用户进行测试过程中的操作,也增加了用户操作过程中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模具改良方法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模具改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种模具改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又一种模具改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再一种模具改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再一种模具改良方法中步骤S3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模具上测试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模具;2、测试区域;3、测试区间;4、基准点;5、调整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6所示,一种模具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模具1选取多个调整区域,并在产品的对应位置选取对应数量的测试区域2;
S2、分析并获取所述测试区域2的高度差,依据所述测试区域2的高度差调整所述调整区域的高度;
本实施例中,在生产产品的模具1上设置多个调整区域,多个调整区域能够分布在模具1的角落,通过调整模具1角落的高度,即可实现产品整个区域的高度,继而实现了产品平面度的调整。
而通过将调整区域与测试区域2的对应,继而通过调整模具1的高度,继而实现产品对应区域的高度的调整。
通过分析测试区域2的高度差,即可获取到产品的平面度,继而即可获取到调整区域所需要调整的范围,增加了调整的可靠性。
S4、依据调整后的所述模具1重新加工成型产品;
S5、分析所述产品的平面度是否满足预设要求,当所述产品的平面度不满足预设要求时,重新执行步骤S1。
将模具1改良之后,再次加工一次产品,即可通过测试新加工才产品来对查看改良后的模具1的效果,当产品的平面度仍然不满足要求时,表明模具1的改良仍然未完成,需要再次进行上述改良步骤,直至产品的平面度满足预设要求。
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步骤的设置,实现了模具1的改良,继而改善了产生后的产品的平面度,增加了模具1的适用性。
实施例2
如图1、图2和图6所示,一种模具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在模具1上选取至少两个调整区域;
S12、建立模具1与在所述模具1上生产的产品的映射;
S13、在所述产品上分析得到与所述调整区域对应的测试区域2。
本实施例中,通过模具1与产品的映射的建立,在产品上测试到有高度差时,通过映射的设置,能够在模具1的对应的位置,实施对应的操作,即可实现模具1的改善,继而实现了产品的改善,增加了产品改善的可靠性。
S2、分析并获取所述测试区域2的高度差,依据所述测试区域2的高度差调整
所述调整区域的高度;
即当用户测试得到产品的几个测试区域2上存在高度差时,根据高度差的差值来模具1上调整对应的调整区域的高度,继而实现了模具1的改善,再加工产品之后,即可实现产品的改善。
S4、依据调整后的所述模具1重新加工成型产品;
S5、分析所述产品的平面度是否满足预设要求,当所述产品的平面度不满足预设要求时,重新执行步骤S1。
实施例3
如图1、图3、图6和图7所示,一种模具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模具1选取多个调整区域,并在产品的对应位置选取对应数量的测试区域2;
S21、获取所述测试区域2的相对高度;
S22、选取一个所述测试区域2作为基准测试区域2,将其余测试区域2作为辅助测试区域2;
通过基准测试区域2和辅助测试区域2的选取,用户能够在调整多个调整区域的高度时,能够选定一个测试区域2作为定位基准,便于用户进行测试过程中的操作,也增加了用户操作过程中的准确性。
步骤S22具体包括:
S221、将相对高度最高的测试区域2作为基准测试区域2,将其余测试区域2作为辅助测试区域2。
通过测试区域2的相对高度测量之后,即可测量获得相对高度最高的测试区域2,因此,对应的调整区域的相对高度最低,用户在对调整区域进行调整时,用户只需要通过加工刀具向下切削调整区域,即可完成调整区域的调整,便于对模具1的加工。
S23、每个测试区域2上均选取一个点作为基准点4;
本实施例中,通过基准点4的设置,由于测试区域2本身为一个平面,也存在一定的平面度,将基准点4的高度来作为测试区域2的高度,增加了基准点4高度时测试的准确性。
S24、分别获取所述辅助测试区域2与所述基准测试区域2的基准点4之间的高度差;
S25、分析所述辅助测试区域2与所述基准测试区域2的基准点4之间的高度差是否大于预设第一高度差;
本实施例中,第一高度差能够由用户根据平面度的标准自由选取,并将产品的平面度要求设置为第一高度差;当辅助测试区域2上基准点4和基准测试区域2的基准点4的高度差大于第一高度差时,则产品的平面度必然不满足要求,需要进行下一步。
S26、当所述辅助测试区域2与所述基准测试区域2的基准点4之间的高度差大于预设第一高度差时,依据所述辅助测试区域2与所述基准测试区域2的基准点4之间的高度差,调整与所述辅助测试区域2所对应的加工刀具的高度;
以基准测试区域2作为基准平面,辅助测试区域2无论高于或低于基准测试区域2时,则将调整辅助测试区域2对应的加工刀具,且加工刀具调整之后,即可对调整区域形成对应的加工效果。
当所述辅助测试区域2与所述基准测试区域2的基准点4之间的高度差大于预设第一高度差时,跳转执行步骤S23。
S27、通过所述加工刀具调整所述调整区域的高度。
通过对改良够的加工刀具对调整区域进行调整后,即可重新成型产品,来观察模具1是否改良观察。
S28、所述辅助测试区域2满足第一预设要求。
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要求即辅助测试区域2整体的高度要求,及辅助测试区域2与基准测试区域2的高度基本一致,无需辅助测试区域2对应的加工刀具进行调节。
S4、依据调整后的所述模具1重新加工成型产品;
S5、分析所述产品的平面度是否满足预设要求,当所述产品的平面度不满足预设要求时,重新执行步骤S1。
实施例4
如图1、图4、图6和图7所示,一种模具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模具1选取多个调整区域,并在产品的对应位置选取对应数量的测试区域2;
S22、选取一个所述测试区域2作为基准测试区域2,将其余测试区域2作为辅助测试区域2;
S23、每个测试区域2上均选取一个点作为基准点4;
S24、分别获取所述辅助测试区域2与所述基准测试区域2的基准点4之间的高度差;
S26、依据所述辅助测试区域2与所述基准测试区域2的基准点4之间的高度差,调整与所述辅助测试区域2所对应的加工刀具的高度;
S27、通过所述加工刀具调整所述调整区域的高度。
S301、在每个测试区域2上选取至少一个点作为调整点5;
本实施例中,当测试区域2调整之后,能够通过在测试区域2上选取一个或多个调整点5,通过测试并校正调整点5的高度来实现测试区域2的偏差,进一步改善了测试区域2的平面度,继而改善了产品的平面度。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调整点5能够设置在测试区域2的边缘位置。
S302、获取并分析所述测试区域2内基准点4与调整点5,以及所述调整点5之间的最大高度差是否大于预设第二高度差;
本实施例中,结合实施3所描述的基准点4,基准点4已经能够代表测试区域2整个区域的移动距离,但测试区域2内部的不同位置仍然存在一定的高度差,因此,通过设置一个调整点5,来一定程度上确定测试区域2上的高度差。
具体地,由于实施例3中已经设置了第一高度差,因此,当用户先选取平面度时,第一高度差能够选取为该平面度;继而实现调整模具1的调整区域的高度,且当前状态下,第二高度差低于平面度,继而实现了调整区域的微调。
S303、当所述测试区域2内基准点4与调整点5,或所述调整点5之间的最大高度差大于预设第二高度差时,第二高度差对应的调整点5即为校准点;
用户能够通过分析测试区域2上的调整点5与基准点4的高度差,来分析测试区域2上是否存在一定的高度差,即产品的小范围内是否存在平面度,当产品的小范围内存在平面度时,能够通过加工刀具或者激光焊接组件来对测试区域2进行加工。
S304、依据校准点位置确定所述校准点的加工工具及加工方式;
S305、依据所述加工工具对所述校准点的高度进行调整。
S4、依据调整后的所述模具1重新加工成型产品;
S5、分析所述产品的平面度是否满足预设要求,当所述产品的平面度不满足预设要求时,重新执行步骤S1。
如图5所示,具体地,步骤S304包括:
S3041、当所述校准点位于所述基准点4的下方时,依据所述最大高度差调整与所述测试区域2所对应的加工刀具的高度及水平位置,并使所述加工刀具仅与所述校准点相对应;
当校准点位于所述基准点4的下方时,表明校准点仅存在一个,测试区域2上校准点的位置较低,因此,基准点4对应调整区域上的位置较高,因此,通过加工刀具向下切削调整区域,而加工的高度为最大高度差。
S3042、当所述校准点位于所述基准点4的上方时,将最大高度差作为补料组件的补料高度,并调整补料组件的水平位置,使补料组件仅与所述校准点相对应。
当校准点位于所述基准点4的上方时,表明校准点仅存在一个,测试区域2上校准点的位置较搞,因此,基准点4对应调整区域上的位置较低,因此,需要通过激光焊接组件对调整区域焊接增高,增高的高度为最大高度差。
S3043、当所述校准点为两个且所述两个校准点位于所述基准点4的上下两侧时,获取并比较两个所述校准点与所述基准点4之间的校准高度差;
当校准点存在两个时,表明基准点4的高度位于两个校准点之间,因此需要判断两个校准点与基准点4之间的高度差,来判断需要对调整区域的调整高度。
S3044、当下方的校准点与基准点4之间的校准高度差大于上方的校准点与基准点4之间的校准高度差时,依据下方校准点的校准高度差调整与所述测试区域2所对应的加工刀具的高度及水平位置,并使所述加工刀具仅与下方的校准点相对应;
S3045、当上方的校准点与基准点4之间的校准高度差大于下方的校准点与基准点4之间的校准高度差时,将上方校准点的校准高度差作为补料组件的补料高度,并调整补料组件的水平位置,使补料组件仅与上方校准点的校准高度差相对应。
通过选取与基准点4距离较远的校准点所对应的校准高度差作为校准的调整高度,并通过基准点4的位置,来对调整区域切削或布料,实现了调整区域高度的调整,继而实现了产品平面度的调整。
根据实施例4的改进,本实施例中,在每个测试区域2上设置多个测试区间3;多个测试区间3之间没有重合部分,且所述基准点4与所述调整点5均位于不同的测试区间3内;
每个测试区间3内仅有一个基准点4或调整点5。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基准点4和调整点5设置在测试区间3内,便于加工刀具以及补料组件的加工,增加了模具1改良的可靠性。
所述调整点5与所述基准点4环绕分布于所述测试区域2的中心,且相邻所述调整点5之间的间距,以及调整点5及基准点4之间的间距相同;
和/或
所述调整点5和所述基准点4均位于不同的测试区间3的中心。
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增加了调整点5与基准点4的高度表征测试区间3高度的可靠性,同时也增加了测试区间3的高度表征测试区域2的高度的可靠性。
所述调整点5为三个,且所述测试区间3为四个。
通过适当数量的测试区间3的设置,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测试区间3的接触面积,增加了测试区间3测试时可靠性,同时四个测试区间3的设置,便于测试区间3的高度差获取后,调整区域所需要调整的高度差的计算。
所述测试区间3的外侧边缘为所述测试区域2的圆弧外边缘,所述测试区间3的内边缘为圆弧形。
将测试区间3的边缘设置为边缘状,圆柱状的加工刀具能够直接加工成型改测试区间3,便于测试区间3的加工。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模具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模具选取多个调整区域,并在产品的对应位置选取对应数量的测试区域;
S2、分析并获取所述测试区域的高度差,依据所述测试区域的高度差调整所述调整区域的高度;
S4、依据调整后的所述模具重新加工成型产品;
S5、分析所述产品的平面度是否满足预设要求,当所述产品的平面度不满足预设要求时,重新执行步骤S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具体包括:
S11、在模具上选取至少两个调整区域;
S12、建立模具与在所述模具上生产的产品的映射;
S13、在所述产品上分析得到与所述调整区域对应的测试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具体包括:
S22、选取一个所述测试区域作为基准测试区域,将其余测试区域作为辅助测试区域;
S23、每个测试区域上均选取一个点作为基准点;
S24、分别获取所述辅助测试区域与所述基准测试区域的基准点之间的高度差;
S26、依据所述辅助测试区域与所述基准测试区域的基准点之间的高度差,调整与所述辅助测试区域所对应的加工刀具的高度;
S27、通过所述加工刀具调整所述调整区域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具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22之前还包括:
S21、获取所述测试区域的相对高度;
步骤S22具体包括:
S221、将相对高度最高的测试区域作为基准测试区域,将其余测试区域作为辅助测试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具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6之前还包括:
S25、分析所述辅助测试区域与所述基准测试区域的基准点之间的高度差是否大于预设第一高度差;
当所述辅助测试区域与所述基准测试区域的基准点之间的高度差大于预设第一高度差时,跳转执行步骤S26。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具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具体包括:
S301、在每个测试区域上选取至少一个点作为调整点;
S302、获取并分析所述测试区域内基准点与调整点,以及所述调整点之间的最大高度差是否大于预设第二高度差;
S303、当所述测试区域内基准点与调整点,或所述调整点之间的最大高度差大于预设第二高度差时,第二高度差对应的调整点即为校准点;
S304、依据校准点位置确定所述校准点的加工工具及加工方式;
S305、依据所述加工工具对所述校准点的高度进行调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模具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04包括:
S3041、当所述校准点位于所述基准点的下方时,依据所述最大高度差调整与所述测试区域所对应的加工刀具的高度及水平位置,并使所述加工刀具仅与所述校准点相对应;
S3042、当所述校准点位于所述基准点的上方时,将最大高度差作为补料组件的补料高度,并调整补料组件的水平位置,使所述补料组件仅与所述校准点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模具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04还包括:
S3043、当所述校准点为两个且所述两个校准点位于所述基准点的上下两侧时,获取并比较两个所述校准点与所述基准点之间的校准高度差;
S3044、当下方的校准点与基准点之间的校准高度差大于上方的校准点与基准点之间的校准高度差时,依据下方校准点的校准高度差调整与所述测试区域所对应的加工刀具的高度及水平位置,并使所述加工刀具仅与下方的校准点相对应;
S3045、当上方的校准点与基准点之间的校准高度差大于下方的校准点与基准点之间的校准高度差时,将上方校准点的校准高度差作为补料组件的补料高度,并调整补料组件的水平位置,使所述补料组件仅与上方校准点的校准高度差相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模具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每个测试区域上设置多个测试区间;多个测试区间之间没有重合部分,且所述基准点与所述调整点均位于不同的测试区间内;
每个测试区间内仅有一个基准点或调整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模具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点与所述基准点环绕分布于所述测试区域的中心,且相邻所述调整点之间的间距,以及调整点及基准点之间的间距相同;
和/或
所述调整点和所述基准点均位于不同的测试区间的中心。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模具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点为三个,且所述测试区间为四个。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模具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试区间的外侧边缘为所述测试区域的圆弧外边缘,所述测试区间的内边缘为圆弧形。
CN202210700748.7A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模具改良方法 Pending CN1147708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00748.7A CN114770823A (zh)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模具改良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00748.7A CN114770823A (zh)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模具改良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70823A true CN114770823A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21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00748.7A Pending CN114770823A (zh)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模具改良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70823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13852A (ja) * 2006-05-29 2007-12-06 Mitsubishi Electric Engineering Co Ltd 金型修正システム
CN103521998A (zh) * 2012-07-06 2014-01-22 华孚精密金属科技(常熟)有限公司 平面度模具修正方法及修正模具
CN105373072A (zh) * 2014-09-01 2016-03-02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高精度平面加工系统及方法
TW201621493A (zh) * 2014-10-09 2016-06-16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高精度平面加工系統及方法
EP3363611A1 (de) * 2017-02-21 2018-08-22 Hochschule Für Angewandte Wissenschaften München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form und form
US20190094249A1 (en) * 2017-09-26 2019-03-28 Roche Diagnostics Operations, Inc. Calibration method
JP2019171719A (ja) * 2018-03-29 2019-10-10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樹脂成形用金型の補正方法及び補正装置
CN211147529U (zh) * 2019-12-09 2020-07-31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模组底部平面度检测工装
CN112578267A (zh) * 2020-12-02 2021-03-30 长春光华微电子设备工程中心有限公司 高低温测试工作盘的平面度补偿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13852A (ja) * 2006-05-29 2007-12-06 Mitsubishi Electric Engineering Co Ltd 金型修正システム
CN103521998A (zh) * 2012-07-06 2014-01-22 华孚精密金属科技(常熟)有限公司 平面度模具修正方法及修正模具
CN105373072A (zh) * 2014-09-01 2016-03-02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高精度平面加工系统及方法
TW201621493A (zh) * 2014-10-09 2016-06-16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高精度平面加工系統及方法
EP3363611A1 (de) * 2017-02-21 2018-08-22 Hochschule Für Angewandte Wissenschaften München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form und form
US20190094249A1 (en) * 2017-09-26 2019-03-28 Roche Diagnostics Operations, Inc. Calibration method
JP2019171719A (ja) * 2018-03-29 2019-10-10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樹脂成形用金型の補正方法及び補正装置
CN211147529U (zh) * 2019-12-09 2020-07-31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模组底部平面度检测工装
CN112578267A (zh) * 2020-12-02 2021-03-30 长春光华微电子设备工程中心有限公司 高低温测试工作盘的平面度补偿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09541B2 (en) Method for molding an assembly panel
CN104985051B (zh) 移动终端卡托的加工方法
US964323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flanged drawn parts with simultaneous trimming
JP2014512275A (ja) 無フランジ絞り加工部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CN110312580A (zh) 用于生产金属板部件的方法和装置
CN114770823A (zh) 一种模具改良方法
KR101902739B1 (ko) 자동차의 바디 패널 생산용 프레스 금형 제조방법
CN112533382A (zh) 线路板的锣带加工方法以及无定位孔线路板
US9522420B2 (en) Incremental forming method
CN103831634B (zh) 可调式治具机构
CN109029327A (zh) 2.5d盖板样品的弧轮廓度测试方法及2.5d盖板的制作方法
CN108160889A (zh) 一种手机后壳面的锻造成型方法、手机后壳及手机
CN110167690A (zh) 用于制造薄板零件的方法及设备
JP5688253B2 (ja) 金型修正方法
CN111842889B (zh) 基于多激光器的三维物体制造方法
CN103691839B (zh) 一种汽车梁类零件的成型方法
US6832526B2 (en) Bending method and single elongation value specifying device of bending apparatus
EP0417311A1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mold
CN102179634A (zh) 一种活塞环ⅰ型整体油环成型线材回油孔的加工方法
CN108620539B (zh) 一种具有复杂曲面形状铸件的熔模铸造方法
CN109622768A (zh) 桥壳片的压型模具及料片在压型模具上的定位方法
CN210138978U (zh) 一种汽车配件连续冲压模具总成
KR101542946B1 (ko) 서로 직교하는 ㄱ자 앵글의 상면이 단차없이 수평을 이루도록 앵글 팔레트를 제조하기 위한 펀칭 장치
JPH0777287B2 (ja) 電子部品用セラミック基板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8941405B (zh) 一种信号灯接触片的模内侧向冷镦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