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63796A - 手烘干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手烘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63796A
CN114763796A CN202210056270.9A CN202210056270A CN114763796A CN 114763796 A CN114763796 A CN 114763796A CN 202210056270 A CN202210056270 A CN 202210056270A CN 114763796 A CN114763796 A CN 1147637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low path
hand
unit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5627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田浩平
古泽雄大
中村一博
泷野文弥
入江恭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t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t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119881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20560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to Ltd filed Critical Tot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7637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637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KSANITARY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OILET ACCESSORIES
    • A47K10/00Body-drying implements; Toilet paper; Holders therefor
    • A47K10/48Drying by means of hot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226Fan casings
    • F04D29/4246Fan casings comprising more than one outle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 F04D29/441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58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 F04D29/582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584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cooling or heating the mach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从吹出口出来的空气不是从吸入口而是从供手插入的开口漏出的可能性得以降低的手烘干装置。流路部具有:吸入流路,其与吸入口连接,供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流入;循环流路,其与吸入流路和第一吹出口连接,将从吸入流路流入的空气送往第一吹出口;以及排出流路,其与吸入流路和形成于烘干空间外的排出口连接,通过将从吸入流路流入的空气的一部分送往排出口,从而在烘干空间内产生负压。

Description

手烘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手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手烘干装置,其能将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从吹出口向使用者的手喷出。
在这样的一般的手烘干装置中,在细菌、病毒等附着于使用者的手的情况下,该细菌、病毒有可能因从吹出口撞到使用者的手的空气而排出至手烘干装置外。为了防止这样的问题,申请人考虑了如下的手烘干装置:通过在设置有吹出口的烘干空间内设置吸入口,从而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被吸入设置于烘干空间内的吸入口。这样的手烘干装置例如已知有日本专利特开2001-299636号公报所公开的手烘干装置。然而,在这样的手烘干装置中,存在从吹出口出来的空气未被烘干空间内的吸入口充分吸入,而从供手插入的开口漏出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形态基于该课题的认识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从吹出口出来的空气不是从吸入口而是从供手插入的开口漏出的可能性得以降低的手烘干装置。
用于解决的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形态所涉及的手烘干装置具备:壁部,其具有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该第一壁部形成有第一吹出口,该第二壁部与所述第一壁部相对设置,且在与所述第一壁部之间形成烘干空间,该烘干空间具有用于供湿手放入的开口;底部,其与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连接,并形成所述烘干空间的底;送风部,其用于从形成于所述壁部或所述底部的吸入口吸入所述烘干空间的空气,并将该空气从所述第一吹出口向所述烘干空间喷出;流路部,其设置有所述送风部,供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流动;以及过滤部,其设置于所述流路部,所述流路部具有:吸入流路,其与所述吸入口连接,供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流入;循环流路,其与所述吸入流路和所述第一吹出口连接,将从所述吸入流路流入的空气送往所述第一吹出口;以及排出流路,其与所述吸入流路和形成于所述烘干空间外的排出口连接,通过将从所述吸入流路流入的空气的一部分送往所述排出口,从而在所述烘干空间内产生负压。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形态所涉及的手烘干装置具备:框体,其具有内表面以及开口,该开口用于供使用者将手插入由所述内表面围成的烘干空间;吸入口,其设置于所述内表面,将所述烘干空间内的空气吸入;吹出口,其设置于所述内表面,向所述烘干空间内吹出空气;流路部,其将所述吸入口与所述吹出口连接;送风部,其设置于所述流路部,使所述吸入口吸入空气,且使由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的至少一部分经由所述流路部从所述吹出口吹出;以及排出口,其将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的一部分从所述流路部排出。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形态所涉及的手烘干装置具备:框体,其具有内表面以及开口,该开口用于供使用者将手插入由所述内表面围成的烘干空间;第一吸入口及第二吸入口,其设置于所述内表面,将所述烘干空间内的空气吸入;吹出口,其设置于所述内表面,向所述烘干空间内吹出空气;排出口,其将从所述第二吸入口吸入的空气排出;第一流路部,其将所述第一吸入口与所述吹出口连接;第二流路部,其将所述第二吸入口与所述排出口连接;以及第一送风部,其用于使所述第一吸入口吸入空气,所述第二流路部是与所述第一流路部不同的流路。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形态所涉及的手烘干装置具备:框体,其具有内表面以及开口,该开口用于供使用者将手插入由所述内表面围成的烘干空间;吸入口,其将所述烘干空间内的空气吸入;排出口,其将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排出;吹出口,其设置于所述内表面,向所述烘干空间内吹出空气;外部空气吸入口,其从所述烘干空间的外部吸入空气;第一流路部,其将所述吸入口与所述排出口连接;第二流路部,其将所述吹出口与所述外部空气吸入口连接;第一送风部,其用于使所述吸入口吸入空气;以及第二送风部,其用于使所述外部空气吸入口吸入空气,所述第一送风部及所述第二送风部动作,以使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的风量大于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形态,能够提供一种使从吹出口出来的空气不是从吸入口而是从供手插入的开口漏出的可能性得以降低的手烘干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手烘干装置的示意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手烘干装置的示意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的手烘干装置的一部分的示意剖视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1的手烘干装置的空气流的示意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1的手烘干装置的空气流的示意框图;
图6是例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另一手烘干装置的示意立体图;
图7是表示图6(a)的手烘干装置的示意剖视图;
图8是表示图6(a)的手烘干装置的示意剖视图;
图9是表示图6(a)的手烘干装置的空气流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图6(a)的手烘干装置的一部分的示意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图10的手烘干装置的一部分的示意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图6(a)的手烘干装置的一部分的示意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图6(a)的手烘干装置的示意分解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另一手烘干装置的空气流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另一手烘干装置的空气流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另一手烘干装置的空气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各附图中,对同样的构成要素赋予同一标号并适当地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手烘干装置的示意立体图。另外,图2是表示图1的手烘干装置的示意立体图。另外,图3是表示图1的手烘干装置的一部分的示意剖视立体图。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手烘干装置100具备:壁部6,其具有第一壁部2及第二壁部4(未图示),该第一壁部2形成有多个第一吹出口2a,该第二壁部4与第一壁部相对设置,且形成有多个第二吹出口4a(未图示);和底部8,其与第一壁部2和第二壁部4连接,且形成烘干空间D的底。第二壁部4在与第一壁部2之间形成烘干空间D,该烘干空间D在上方具有用于供湿手放入的开口。
手烘干装置100具备:送风部12,其用于从形成于底部8的吸入口10吸入烘干空间D的空气,并将该空气从第一吹出口2a向烘干空间D喷出;流路部14,其设置有送风部12,供从吸入口10吸入的空气流动;以及过滤部16,其设置于流路部14。
流路部14具有:吸入流路18,其与吸入口10连接,供从吸入口10吸入的空气流入;循环流路20,其与吸入流路18和第一吹出口2a连接,将从吸入流路18流入的空气送往第一吹出口2a;以及排出流路24,其与吸入流路18和形成于烘干空间D外的排出口22连接,通过将从吸入流路18流入的空气的一部分送往排出口22,从而在烘干空间D内产生负压。吸入流路18比循环流路20长,且比排出流路24长。另外,循环流路20比排出流路24长。排出口22形成于手烘干装置100的下表面。
送风部12具有:第一送风部26,其是设置于吸入流路18的送风风扇;以及第二送风部28,其是设置于比排出流路更靠上游侧的循环流路20的送风风扇。如此,通过在吸入流路18设置第一送风部26、且在比排出流路24更靠上游侧的循环流路20设置第二送风部28,从而能够在使一部分的空气流向排出流路24来确保烘干空间D内的所需最低限度的负压的同时,使从吸入口10吸入的空气的大部分容易流入循环流路20。
吸入流路18具有用于将附着于使用者的手的水滴进行收集的接水部30。接水部30形成于相对于手烘干装置主体装卸自如的接水托盘32。过滤部16具有第一过滤部34、第二过滤部36以及第三过滤部38。第一过滤部34设置于比排出流路24更靠上游侧的吸入流路18上的比接水部30更靠下游侧处。通过将第一过滤部34设置于吸入流路18,从而在来自吸入口10的空气流入循环流路20以及排出流路24前,能够高效地捕集尘埃等。在此基础上,通过将第一过滤部34设置在比接水部30更靠下游侧处,从而能够抑制第一过滤部34被水滴等堵塞网眼的状况。第二过滤部36是能够捕集细菌等的HEPA过滤器(High EfficiencyParticulate Air Filter;高效空气微粒过滤器),形成于排出流路24。第三过滤部38是能够捕集细菌等的HEPA过滤器,形成于循环流路20。
循环流路20构成为流路截面积大于排出流路24的流路截面积。即,在循环流路20中流动的流体的压力损失的大小构成为小于在排出流路24中流动的流体的压力损失的大小。由此,通过使一部分的空气流向排出流路24,从而能够确保烘干空间D内的所需的最低限度的负压的同时,使从吸入口10吸入的空气的大部分容易流入循环流路20。
流路部14具有取入流路46,该取入流路46与从外部取入空气的取入口44以及循环流路20连接。从取入口44取入的空气向循环流路20内流动,并从第一吹出口2a以及第二吹出口4a向烘干空间D内吹出。由此,能够在使一部分的空气流向排出流路24,从而确保烘干空间D内的所需的最低限度的负压的同时,确保从第一吹出口2a以及第二吹出口4a吹出的空气的量,能够使使用者的手充分烘干。取入口44形成于手烘干装置的下表面,与排出口22并排配置。
手烘干装置100具备检测部40,该检测部40是设置于第一壁部2的传感器。另外,手烘干装置100具备控制部42(参照图3、图4),该控制部42根据来自检测部40的信号,执行使第一送风部26以及第二送风部28进行驱动的控制。
图4是表示图1的手烘干装置的空气流的示意剖视图。另外,图5是表示图1的手烘干装置的空气流的示意框图。需要说明的是,图4以及图5所图示的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动。
若使用者将湿手从开口插入烘干空间D,则设置于第一壁部2的检测部40对手进行检测。若检测部40检测到手,则从检测部40向控制部42发送信号。控制部42若接收到信号,则执行使第一送风部26进行驱动的控制。之后,在从第一送风部26的驱动开始起经过规定时间后,执行使第二送风部28进行驱动的控制。即,若检测部40检测到手,则使第一送风部26进行了驱动后,晚些再使第二送风部28进行驱动。由此,在通过第一送风部26的驱动使烘干空间D内成为负压后,通过第二送风部28的驱动,手的烘干动作开始,因此能够在充分抑制烘干空间D内的空气从开口漏出的同时,将烘干空间D内的空气通过第二送风部28的驱动而从第一吹出口2a以及第二吹出口4a吹出。
需要说明的是,若将湿手从开口挪出到烘干空间D外,则检测部40检测不到手。此时,控制部42执行使第二送风部28的驱动停止的控制。之后,在从第二送风部28的驱动停止起经过规定时间后,执行使第一送风部26的驱动停止的控制。即,若检测部40检测不到手,则在使第二送风部28停止驱动后,晚些再使第一送风部26停止驱动。由此,在通过第一送风部26的驱动使烘干空间D内成为负压的状态下,使第二送风部28的驱动比第一送风部26的驱动先停止,从而能够充分抑制烘干空间D内的空气从开口漏出。
在第二送风部28进行驱动的期间,构成为进行第一送风部26的驱动。即,在第二送风部28进行驱动的期间,控制部42执行控制以进行第一送风部26的驱动。由此,在第二送风部28进行驱动的期间,通过第一送风部26的驱动使烘干空间D内成为负压,因此能够充分抑制烘干空间D内的空气从开口漏出。
若第一送风部26进行驱动,则烘干空间D内的空气被吸入手烘干装置主体的内部即吸入流路18。其结果是,烘干空间D内成为负压状态,能够抑制烘干空间D内的空气从开口漏出。吸入至吸入流路18的空气与接水部30相撞。
吸入至吸入流路18的空气与接水部30相撞。由此,能够在含有附着于使用者的手的水分的空气中收集、积留该水分。积留的水能够通过由使用者从手烘干装置主体拉出接水托盘32而排出。
与接水部30相撞的空气在流经第一过滤部34后被送往第一送风部26。通过第一过滤部34,能够去除该空气中所含的尘埃等。流经第一送风部26后的空气在流经第二过滤部36后,沿循环流路20或排出流路24分流。此时,循环流路20构成为流路截面积大于排出流路24的流路截面积,因此能够在使一部分的空气流向排出流路24从而确保烘干空间D内所需的最低限度的负压的同时,使从吸入口10吸入的空气的大部分流入循环流路20。
流入至排出流路24的空气从排出口22排出。需要说明的是,从排出口22排出的空气通过作为HEPA过滤器的第二过滤部36而转换成干净的空气。
流入至循环流路20的空气与从取入流路46流入的空气汇合。与从取入流路46流入的空气汇合后的空气在流经第三过滤部38后被送往第二送风部28。流经第二送风部28后的空气从第一吹出口2a以及第二吹出口4a向烘干空间D内吹出。从第一吹出口2a以及第二吹出口4a吹出至烘干空间D内的空气因第一送风部26的驱动而再次被吸入至手烘干装置主体的内部即吸入流路18。
另外,例如,在第一送风部26以及第二送风部28驱动时,第一送风部26以及第二送风部28动作,以使从吸入口10吸入的空气的风量大于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烘干空间D内的空气从供手插入的开口漏出。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驱动时可以是在第一送风部以及第二送风部正在驱动的时间中的、除驱动刚开始后等的过渡状态以外的时间的至少一部分。另外,如上所述,向烘干空间内喷出空气的吹出口可以是多个开口(在该示例中,为多个第一吹出口2a以及多个第二吹出口4a)。在此情况下,“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可以是该多个开口的各开口的风量的总和。即,“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的“吹出口”可以是包括第一吹出口,并将从烘干空间吸入的空气向烘干空间吹出的多个开口(例如,为全部开口)。更具体而言,“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例如是从全部的第一吹出口以及第二吹出口分别吹出的空气的风量的总和。
另外,在该示例中,吸入口是1个开口。但将烘干空间内的空气吸入的吸入口也可以是多个开口。在此情况下,“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的风量”可以是该多个开口的各开口的风量的总和。即,“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的风量”的“吸入口”可以是将烘干空间内的空气吸入的多个开口(例如,为全部开口)。
另外,例如,在图5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二送风部28的风量用作“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另外,例如,在图5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送风部26的风量用作“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的风量”。需要说明的是,送风部的风量例如是该送风部的作为空气的入口或者出口的开口的风量。
在第一送风部26以及第二送风部28的驱动时,以第一送风部26的输出大于第二送风部28的输出的方式,使第一送风部26以及第二送风部28动作。需要说明的是,送风部(例如,第一送风部26或者第二送风部28)的输出例如与对该送风部所包括的送风风扇进行驱动的电机的输出(功耗(瓦特))对应。即,控制部42执行使第一送风部26的送风风扇的电机的输出大于第二送风部28的送风风扇的电机的输出的控制。
如此,通过使第一送风部26以比第二送风部28更大的输出进行动作,从而能够使从吸入口10吸入的空气的风量大于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烘干空间D内的空气从供手插入的开口漏出。
但也可以不限于电机的输出,而通过送风风扇的结构等来控制送风部的风量。例如,能够根据送风风扇的叶片的位置、数量、形状、大小等来适当调节风量。送风风扇例如能采用螺旋桨式风扇、西洛克风扇或者涡轮风扇等通过叶片的运动来产生风的任意的结构。
另外,例如,在第一送风部26以及第二送风部28的驱动时,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可以大于从排出口22排出的空气的风量。由于吹出口吹出较多的空气,因此能够维持烘干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示例中,排出口是1个开口。但将流路部内的空气排出至外部的排出口也可以是多个开口。在此情况下,“从排出口排出的空气的风量”可以是该多个开口的各开口的风量的总和。即,“从排出口排出的空气的风量”的“排出口”可以是将流路部内的空气排出至外部的多个开口(例如,为全部开口)。
测量某驱动时的送风部的风量时,在以与该驱动时的输出相同的输出来使作为测量对象的送风部进行驱动,并使该送风部以外的送风部的驱动停止的状态下,使用风量测量装置来对作为该测量对象的送风部中流动的风量进行测量。风量测量装置可采用能够测量风扇的风量-静压特性(P-Q特性)的装置(PQ装置等)。
具体而言,例如,使第二送风部28停止,以与第一送风部26以及第二送风部28的驱动时相同的输出来使第一送风部26进行驱动。在该状态下,使用风量测量装置来测量第一送风部26中流动的空气的风量。可以将该测量结果用作“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的风量”。并且,例如,使第一送风部26停止,以与第一送风部26以及第二送风部28的驱动时相同的输出来使第二送风部28进行驱动。在该状态下,使用风量测量装置来测量第二送风部28中流动的空气的风量。可以将该测量结果用作“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
或者,在测量某开口的风量时,测量该开口的风速(m/s)以及该开口的面积(m2)。根据风速与面积之积,能够算出风量。风速的测量中能够使用将压力差变换为风速的方式(例如皮托管式)的风速计或者热线式风速计。在开口的大致中央或者其正上游或下游侧设置风速计的检测部(例如探针等)来测量风速。
具体而言,例如,在第一送风部26以及第二送风部28的驱动时,在吸入口10设置风速计的检测部来测量风速。根据该风速与吸入口10的面积之积,能够测量吸入口10的风量。可以将该测量结果用作“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的风量”。而且,例如,在第一送风部26以及第二送风部28的驱动时,在1个吹出口(第一吹出口2a或者第二吹出口4a)设置风速计的检测部来测量风速。根据该风速与该1个吹出口的面积之积,能够测量该1个吹出口的风量。可以将如此测量的各吹出口的风量的总和用作“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
以上,如图1~图5所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手烘干装置100具有框体,该框体具有内表面(例如,第一壁部2、第二壁部4以及底部8)和开口,该开口用于供使用者将手插入由该内表面围成的烘干空间D。进而,手烘干装置100具备吸入口10、吹出口(例如,第一吹出口2a以及第二吹出口4a的至少任一者)、流路部14、送风部12以及排出口22。吸入口10设置于该内表面,将烘干空间D内的空气吸入。该吹出口设置于该内表面,向烘干空间D内吹出空气。流路部14将吸入口10与该吹出口连接。送风部12设置于流路部14,使吸入口10吸入空气,将由吸入口10吸入的空气的至少一部分经由流路部14从该吹出口吹出。排出口22将从吸入口10吸入的空气的一部分从流路部14排出。由此,如上所述,能够抑制在手的烘干过程中烘干空间内的空气从开口漏出。通过设置排出口,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烘干空间内的空气从开口漏出,能够提高使用方便度。
另外,过滤部16(例如,第一过滤部34以及第二过滤部36)在从吸入口10起至该吹出口为止的空气的流路部14上位于比排出口22更靠上游处。通过使过滤部16位于比排出口22更靠上游处,能够使从排出口22排出的空气干净。
需要说明的是,流路部上的上游是指流路部中沿空气的流动方向更靠近吸入口的一方。例如,流路部上从上游朝向下游的方向是沿空气流动的方向从吸入口朝向吹出口的方向。另外,连接既可以是直接地连接,也可以是间接地连接。
图6(a)以及图6(b)是例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另一手烘干装置的示意立体图。
图6(a)是从前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手烘干装置200时的立体图,图6(b)是从后方观察手烘干装置200时的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将手烘干装置200的近前侧设为“前方”,且将里侧设为“后方”。使用手烘干装置200的使用者例如在面向后方而站立于手烘干装置200的前方的状态下将湿手插入烘干空间SP。
“上方”、“下方”、“右侧方”、“左侧方”分别是从面向前方站立的使用者观察时的方向。
如图6(a)以及图6(b)所示,手烘干装置200具有框体50(壳体)。框体50具有朝向内侧的内表面50i、和用于供使用者将手插入由内表面50i围成的烘干空间SP的开口50A。开口50A朝向上方。
例如,框体50是在上方设置有开口50A且在上下方向上长的大致长方体状。框体50的外表面50j由正面91、背面92、右侧面93、左侧面94以及底面95形成。
手烘干装置200具有设置于内表面50i的吹出口(第一吹出口61及第二吹出口62)。吹出口(第一吹出口61及第二吹出口62)向烘干空间SP内吹出空气。使用者将手放置于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风)处,从而能够将湿手烘干。
图7以及图8是表示图6(a)的手烘干装置的示意剖视图。
图7表示图6(a)所示的A-A线的剖面,图8表示图6(a)所示的B-B线的剖面。
如图8所示,框体50的内表面50i具有第一面51(例如,第一壁部)、第二面52(例如,第二壁部)以及底面55(例如,底部)。第一面51是面向后方的面,第二面52是面向前方的面。第二面52位于第一面51的后方,与第一面51相对设置。底面55将第一面51与第二面52连接,形成烘干空间SP的底。
第一吹出口61设置于第一面51。例如,第一吹出口61是设置于第一面51的开口,位于第一面51的上部。在该示例中,多个第一吹出口61在左右方向上排列(参照图6(b))。另外,第二吹出口62是设置于第二面52的开口,位于第二面52的上部。在该示例中,多个第二吹出口62在左右方向上排列(参照图6(a))。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吹出口61、第二吹出口62不限于开口,例如也可以是设置于第一面51、第二面52等的喷嘴等吹出口。
在图8的剖面中,第一面51以及第二面52是弯曲的面。具体而言,第一面51具有朝后方突出的弯曲部。第二面52具有朝前方突出的弯曲部。故而,烘干空间SP的宽度(前后方向的长度)沿上下方向变化。烘干空间SP在上端部宽度最宽,且在上端部的下方具有宽度窄的部分。第一吹出口61及第二吹出口62设置于烘干空间SP的比上端部更下方处。第一吹出口61朝向后下方,朝后下方吹出空气。第二吹出口62朝向前下方,朝前下方吹出空气。
如图7所示,框体50的内表面50i还具有第三面53和与第三面53相对的第四面54。第三面53是朝向左侧的面,第四面54是朝向右侧的面。第三面53以及第四面54分别是将第一面51与第二面52连接的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方式中,框体50(内表面50i以及外表面50j)的形状不限于上述。例如,用于供使用者将手插入烘干空间的开口也可以朝向上方、前方、右侧方以及左侧方中的至少任意一者。在框体可以设置上表面。另外,吹出口的位置、形状、数量等不限于上述。例如,吹出口可以设置于第一面51、第二面52、第三面53以及第四面54中的至少任意一者。或者,在框体50的内表面50i具有上表面的情况下,可以在该上表面设置吹出口。例如,手烘干装置可以设置为,从在前方插入烘干空间内的使用者的手的上方吹出朝向下方的空气。
如图7所示,手烘干装置200具有将烘干空间SP内的空气吸入的吸入口63。吸入口63设置于框体50的内表面50i。例如,吸入口63设置于内表面50i的下部,位于比第一吹出口61及第二吹出口62更下方处。在该示例中,吸入口63设置于底面55,是朝向上方的开口。
进而,如图7以及图8所示,手烘干装置200具有将吸入口63与吹出口(第一吹出口61及第二吹出口62)连接的流路部70。流路部70设置于框体50的内部。流路部70是将从吸入口63吸入的空气的至少一部分向吹出口(第一吹出口61及第二吹出口62)引导的流路。
在该示例中,如图7所示,流路部70具有第一流路71(例如,吸入流路)和第二流路72(例如,循环流路)。另外,如后述图9所示,流路部70可以具有第三流路73(例如,排出流路)。
第一流路71从吸入口63朝下方延伸,延续至手烘干装置200的下部。如图7示出的箭头A1所示,第一流路71将从吸入口63吸入的空气向形成框体50的底部的下壳体部件56上引导。
第二流路72在流路部70上设置于第一流路71的下游。第二流路72从手烘干装置200的下部朝上方延伸。如图7示出的箭头A2所示,第二流路72将由第一流路71供给的空气的至少一部分向吹出口(第一吹出口61及第二吹出口62)引导。
更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第二流路72具有流路72a和流路72b。换言之,第二流路72分支为流路72a和流路72b。如箭头A3所示,流路72a延续至第一吹出口61,向第一吹出口61导入空气。如箭头A4所示,流路72b延续至第二吹出口62,向第二吹出口62导入空气。
另外,如图7所示,手烘干装置200具有过滤器67和送风部65。送风部65设置于流路部70。具体而言,送风部65设置于第二流路72。送风部65例如是能够由1个电机驱动的1个送风风扇。送风部65进行驱动,从而在流路部70内产生从流路部70的上游朝向下游的风。即,送风部65使吸入口63吸入空气,且使由吸入口63吸入的空气的至少一部分经由流路部70从吹出口(第一吹出口61及第二吹出口62)向烘干空间SP吹出。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方式中,送风部可以具有2个以上的电机。可以在手烘干装置设置2个以上的具有1个以上电机的风扇。
过滤器67具有第一过滤部67a和第二过滤部67b。第一过滤部67a设置于第二流路72。第一过滤部67a位于下壳体部件56的上方且送风部65的下方。换言之,第一过滤部67a在流路部70上位于下壳体部件56的下游且送风部65的上游。第一过滤部67a捕集第二流路72内的颗粒(细菌、尘埃)。第一过滤部67a能够捕集比第二过滤部67b捕集的颗粒更小的颗粒。第一过滤部67a例如能采用HEPA过滤器。HEPA过滤器在额定流量下相对于0.3μm的颗粒具有99.97%以上的颗粒捕集效率。HEPA过滤器的初始压力损失例如为245Pa以下。
第二过滤部67b设置于第一流路71。第二过滤部67b捕集第一流路71内的颗粒。第二过滤部67b能采用包括树脂或金属等的网格状的过滤器。需要说明的是,在该示例中,作为过滤器67,设置了第一过滤部67a及第二过滤部67b这2个过滤器,但在实施方式中,过滤器也可以为1个,还可以为3个以上。
另外,如图8所示,可以在手烘干装置200设置有加热部68。加热部68加热流路部70内的空气。加热部68可以是能够对朝向吹出口的气体进行加热的任意的加热器等。利用加热部68来加热空气,从而能够从吹出口吹出温风。由此,例如,在使使用者的手烘干时,能缓解使用者感到冷的情况,能够提高使用方便度。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该示例中设置了加热部,但在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加热部。在流路部70上,加热部68设置于比流路部70分支为流路72a与流路72b的分支点更靠上游处。在该示例中,在流路部70上,加热部68位于送风部65的下游且后述的第三流路73的上游。
若使用者将手从开口50A插入烘干空间SP内,则设置于第二面52的检测部48(参照图7)对使用者的手进行检测。检测部48向控制部69(参照图7)输出检测结果。检测部例如是透过型的光传感器(光遮断器)。检测部不限于此,可以是能够检测使用者的手的任意的传感器。检测部例如还可以是反射型的光传感器、测距传感器、热释电传感器、静电电容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以及微波传感器等。
控制部69与检测部48、送风部65以及加热部68电连接。控制部69根据检测部48的检测结果,来控制送风部65以及加热部68的动作。例如,若检测部48检测到使用者的手,则控制部69对送风部65以及加热部25输出用于使工作开始的信号。另外,例如,若检测部48检测不到使用者的手,则控制部69对送风部65以及加热部68输出用于使工作停止的信号。需要说明的是,控制部是包括处理器等的控制电路。控制部例如包括微型计算机。
图9是表示图6(a)的手烘干装置的空气流的示意图。
图9中的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动即风的方向。另外,如图9所示,手烘干装置200还具有排出口64。排出口64将从吸入口63吸入的空气的一部分从流路部70排出。另外,流路部70具有与排出口64连接的第三流路73(例如,排出流路)。
在该示例中,第三流路73从第二流路72分支出来。即,流入至第二流路72的空气的一部分经由第三流路73从排出口64向流路部70外排出。流入至第二流路72的空气的另一部分经由第二流路72的流路72a、72b从吹出口(第一吹出口61及第二吹出口62)喷出。
例如,在流路部70上,第二流路72与第三流路73的分支点处于送风部65的下游,且处于流路72a与流路72b的分支点的上游。在流路部70上,第二流路72与第三流路73的分支点既可以处于加热部68的下游,也可以处于上游。但不限于此,第三流路73也可以从吸入口与吹出口之间的流路部上的任意的位置分支出来。例如,第三流路73也可以从第一流路71分支出来。
排出口64例如设置于框体50的外表面50j。也就是说,排出口64露出于框体50的外表面50j。在该情况下,排出口64将流路部70内的空气直接排出至框体50之外即手烘干装置200的机外。排出口64例如设置于框体50的背面92(参照图6(b))。不限于此,排出口64也可以设置于框体50的正面91、右侧面93、左侧面94以及底面95中的至少任意一者。
排出口64还可以位于框体50的内侧。换言之,排出口64可以不露出于外表面50j。在该情况下,排出口64将流路部70内的空气排出至框体50之内即手烘干装置200的机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方式中,并非必须设置第三流路73以及排出口64。例如,可以省略第三流路73,排出口64是设置于第一流路71或者第二流路72等流路部70的任意的位置的开口等。另外,根据需要,可以在流路部70设置用于从外部取入空气的取入口、取入流路。
若检测到烘干空间SP内的使用者的手且送风部65驱动,则产生循环风w1。循环风w1是从吸入口63朝下方所吸入的空气流。循环风w1经由第一流路71而向第二流路72流入并上升。循环风w1流经第一过滤部67a、送风部65。流经送风部65后的循环风w1产生烘干风w2和排气风w3。烘干风w2是由循环风w1送来的空气的一部分,是从吹出口(第一吹出口61及第二吹出口62)喷出的空气流。烘干风w2包括从第一吹出口61向烘干空间SP喷出的风w2a以及从第二吹出口62向烘干空间SP喷出的风w2b。排气风w3是由循环风w1送来的空气的另一部分,是从排出口64排出的空气的流动。另外,若送风部65驱动,则产生吸引风w4。吸引风w4是从手烘干装置200的机外经由开口50A而流入烘干空间SP内的空气的流动。
例如,循环风w1的风量(每单位时间移动的空气的量)对应于烘干风w2的风量与排气风w3的风量的总和。另外,例如,吸引风w4的风量对应于排气风w3的风量。手烘干装置200是使烘干空间SP内的空气的至少一部分在烘干空间SP和流路部70循环的循环式的手烘干装置。
例如,手烘干装置200构成为,在送风部65的驱动过程中,从吸入口63吸入空气,且从吹出口(第一吹出口61及第二吹出口62)吹出空气,以抑制烘干空间SP内的空气从开口50A漏出至外部。
由此,例如能够抑制从烘干空间SP内朝向使用者(例如,使用者的脸等)的风的产生,因此使用者能舒适地使手烘干,使用方便度高。另外,例如,通过从吹出口(第一吹出口61及第二吹出口62)撞到使用者的手的空气,能够抑制附着于使用者的手的水滴成为飞沫而从开口50A飞散。即使细菌、病毒等附着于使用者的手,也能够通过从吹出口(第一吹出口61及第二吹出口62)撞到使用者的手的空气,降低该细菌、病毒与飞沫一起排出至手烘干装置200外的可能性,卫生性好。
例如,在送风部65的驱动过程中,烘干空间SP内与手烘干装置200的外部相比,成为低气压的负压状态。由此,能够抑制烘干空间SP内的空气从开口50A漏出至外部。在实施方式中,在烘干空间SP设置有吸入口63。通过从吸入口63吸入烘干空间SP内的空气,从而能够使烘干空间SP内成为负压状态。如此,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手烘干装置可以构成为,利用能够由1个电机驱动的送风部来从吸入口吸入烘干空间内的空气,从而确保所需的最低限度的负压。
如前所述,流路部70内的空气的一部分通过排出口64排出。在该情况下,例如,循环风w1的风量大于烘干风w2的风量。例如,烘干风w2的风量对应于从循环风w1的风量中减去排气风w3的风量后的量。通过将从吸入口63吸入的空气的一部分从流路部70排出,从而容易使烘干空间SP内成为负压状态,容易确保所需的最低限度的负压。因此,通过设置排出口64,能够进一步抑制烘干空间SP内的空气从开口50A漏出,能够提高使用方便度。
例如,如果烘干空间SP内处于负压状态的话,则与如下情况对应:在假设封堵了开口50A(从烘干空间SP直接通向框体50的外部的开口)的状态下,若使送风部65进行驱动,则烘干空间SP内成为负压。此时,第一吹出口61、第二吹出口62以及吸入口63等(从烘干空间SP通向框体50的内部的开口)为打开的状态。即,例如负压状态是指在除来自供使用者放入手的开口的空气的流入流出以外的情况下,向烘干空间外流出的空气的风量大于向烘干空间内流入的空气的风量的状态。
另外,例如,在送风部65的驱动过程中,产生吸引风w4。由此,能够抑制烘干空间SP内的空气从开口50A漏出至外部。在实施方式中,从吸入口63吸入烘干空间SP内的空气。由此,能够产生向烘干空间SP内流入的吸引风w4。在该示例中,循环风w1的方向是向下,是与开口50A相反的方向。另外,烘干风w2的方向是斜向下,是与开口50A相反的方向。由此,容易在烘干空间SP内产生向下的空气的流动。其结果是,经由开口50A将外部的空气引入烘干空间SP内,容易产生吸引风w4。例如,增大烘干风w2的风量或者提高烘干风w2的风速。由此,产生向下的空气的流动,容易产生吸引风w4。烘干风w2的风速可以高于循环风w1的风速。
另外,本在实施方式中,送风部65能利用1个电机从吸入口63吸入空气,且从吹出口(第一吹出口61及第二吹出口62)吹出空气。因此,可以不设置2个以上的电机,而能够使手烘干装置200小型化。
另外,在循环式的手烘干装置中,存在风的温度容易上升的情况。例如,循环的空气由加热部68反复加热。对此,通过从排出口64排出一部分的空气,从而能够抑制风的温度的上升。由此,例如,抑制因热量所致的对控制部等基板的损害,动作更加稳定。如前所述,在该示例中,排出口64将流路部70内的空气直接排出至机外。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风的温度的上升。另外,排出口64通过将流路部70内的空气直接排出至机外,从而能够容易产生吸引风w4,能够抑制该吸引风w4所致的风的温度的上升。
另外,如图9所示,第一过滤部67a在流路部70上位于比排出口64更上游处。通过使第一过滤部67a位于比排出口64更上游处,从而能够使从排出口64排出的空气干净,能够提高使用方便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示例中,第一过滤部67a设置于送风部65的上游。第一过滤部67a既可以设置于送风部65的下游,也可以设置于第三流路73。在第一过滤部67a设置于比第二流路72与第三流路73的分支点更靠上游处的情况下,不仅能够使从排出口64排出的空气干净,还能够使从第一吹出口61及第二吹出口62吹出的空气也干净,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方便度。
另外,例如,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烘干风w2的风量)小于从吸入口63吸入的空气的风量(循环风w1的风量)且大于从排出口64排出的空气的风量(排气风w3的风量)。在该情况下,由于从吸入口63吸入的空气的风量较大,因此能够抑制烘干空间SP内的空气从开口50A漏出。另外,通过使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大于从排出口64排出的空气的风量,能够维持烘干性能。例如,能够对使用者的手喷出更多的空气,因此易于使手更快地烘干。需要说明的是,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是从第一吹出口61吹出的空气的风量与从第二吹出口62吹出的空气的风量的总和。
各风量例如能够根据在各流路中流动的流体的压力损失来适当调节。压力损失例如能够根据流路的截面积来适当调节。例如,第一流路71中流动的流体的压力损失小于第二流路72中流动的流体的压力损失,且小于第三流路73中流动的流体的压力损失。例如,第一流路71的最小截面积大于第二流路72的最小截面积,且大于第三流路73的最小截面积。另外,例如,第二流路72中流动的流体的压力损失小于第三流路73中流动的流体的压力损失。例如,第二流路72的最小截面积大于第三流路73的最小截面积。
例如,在站立于手烘干装置200的前方的使用者从开口50A插入手的情况下,第一吹出口61向使用者的手心喷出空气,第二吹出口62向使用者的手背喷出空气。由此,能够使使用者的手的两面同时烘干,烘干性能得以提高。为了实现高速的烘干,优选高速地吹出空气。
例如,第二吹出口62吹出空气的方向D2比第一吹出口61吹出空气的方向D1更朝下。换言之,方向D2与垂直下方所成的角度θ2小于方向D1与垂直下方所成的角度θ1。在该情况下,第二吹出口62朝着较下方吹出空气,因此容易从上方将空气吹到使用者的手背。由此,使水容易朝下方移动(落下),能进一步抑制成为飞沫的水滴从开口飞散。
方向D1能够根据第一吹出口61的开口的朝向、形状来适当调节。在从第一吹出口61吹出的空气在上下方向上具有广度的情况下,方向D1例如可以以第一吹出口61吹出空气的范围的中心线来表示。同样地,方向D2能够根据第二吹出口62的开口的朝向、形状来适当调节。在从第二吹出口62吹出的空气在上下方向上具有广度的情况下,方向D2例如可以以第二吹出口62吹出空气的范围的中心线来表示。
另外,例如,第一吹出口61吹出的空气的风量大于第二吹出口62吹出的空气的风量。在该情况下,通过使第一吹出口61的风量较大,从而能够在抑制功耗的同时维持烘干性能。例如,通过对附着更多水滴的可能性高的使用者的手心侧吹出更多的空气,从而使手容易早些烘干。
需要说明的是,在设置多个第一吹出口61的情况下,第一吹出口61吹出的空气的风量是从全部的第一吹出口61吹出的空气的风量的总和。同样地,在设置多个第二吹出口62的情况下,第二吹出口62吹出的空气的风量是从全部的第二吹出口62吹出的空气的风量的总和。
例如,流路72a中流动的流体的压力损失小于流路72b中流动的流体的压力损失。例如,流路72a的最小截面积大于流路72b的最小截面积。
另外,例如,第一吹出口61吹出的空气的风速可以高于第二吹出口62吹出的空气的风速。第一吹出口61吹出的空气的风速能够根据流路72a中流动的流体的压力损失、第一吹出口61的形状(例如,开口直径的大小)来适当调节。另外,第二吹出口62吹出的空气的风速能够根据流路72b中流动的流体的压力损失、第二吹出口62的形状(例如,开口直径的大小)来适当调节。
如图7所示,手烘干装置200具有排水口80、水路81以及接水部82。接水部82是将烘干空间SP内的水进行收集的接水托盘。烘干空间SP内的水例如是附着于使用者的手的水滴等。排水口80将烘干空间SP内的水向接水部82排出。水路81将排水口80与接水部82连接。水路81将烘干空间SP内的水从排水口80向接水部82引导。
排水口80设置于框体50的内表面50i。排水口80的位置与吸入口63的位置不同。也就是说,排水口80远离吸入口63。在该示例中,排水口80是设置于底面55的开口。更具体而言,排水口80位于底面55的一端部(左侧端部),吸入口63位于底面55的另一端部(右侧端部)。换言之,排水口80与第四面54相邻设置,吸入口63与第三面53相邻设置。如此,通过设置与吸入口63不同的排水口80,从而能够使烘干空间内的水与空气分离。由此,流经流路部的空气更加干净,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方便度。
水路81以及接水部82远离流路部70。也就是说,水路81以及接水部82与流路部70独立地设置。在该示例中,水路81与第四面54相邻,从排水口80朝下方延伸。接水部82位于水路81的下方。另一方面,流路部70的第一流路71与第三面53相邻,从吸入口63朝下方延伸。
例如,若接水部的水与空气接触,则空气有可能因该水中所含的物质、臭味而被污染。对此,在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接水部82的水与流经流路部70的空气相分离,从而能够抑制流经流路部70的空气被污染。即,能够使从第一吹出口61及第二吹出口62吹出的循环的空气、从排出口64排出的空气以及流经第一过滤部67a的空气成为更干净的状态。由此,例如,能够抑制从第一吹出口61、第二吹出口62以及排出口64吹出的空气的令人不适的臭味,提高卫生性。另外,例如,通过抑制第一过滤部67a与污染空气的接触,能够抑制过滤器的性能劣化。
另外,例如,如图7所示,底面55具有从吸入口63朝向排水口80的下行倾斜。也就是说,排水口80的位置低于吸入口63的位置。由此,底面55上的水朝向排水口80,因此能够抑制水从吸入口63侵入流路部70。
另外,在底面55设置肋57。肋57从吸入口63的端部向上方突出。通过肋57,能够抑制底面55上的水从吸入口63侵入流路部70。
另外,如图7中虚线所示,可以在吸入口63的上方设置肋59。肋59是从第三面53朝斜下方突出的檐。肋59在上下方向上与吸入口63的至少一部分重叠。通过肋59,能够抑制烘干空间SP内的水从吸入口63侵入流路部70。
图10是表示图6(a)的手烘干装置的一部分的示意立体图。
图11(a)以及图11(b)是表示图10的手烘干装置的一部分的示意剖视图。
图10表示手烘干装置200的下壳体部件56的周边。图11(a)表示图10所示的C-C线的剖面。图11(b)表示图10所示的D-D线的剖面。
下壳体部件56是形成流路部70的一部分的部件。下壳体部件56是作为流路部70的底部的盘状。流路部70内的空气在下壳体部件56上经过。
如图10所示,手烘干装置200具有水路83、接水部84以及水位传感器88。手烘干装置200还具有排水口85(参照图11(a))和分隔部86(参照图11(b))。
接水部84是将侵入流路部70内的水进行收集的接水托盘。接水部84配置于下壳体部件56的下方。换言之,接水部84位于流路部70的下方。
排水口85设置于流路部70,将侵入流路部70内的水向接水部84排出。如图11(a)所示,排水口85是设置于下壳体部件56的侧面的开口。
水路83设置于流路部70,将侵入流路部70内的水向排水口85引导。如图10以及图11(a)所示,水路83是设置于下壳体部件56的上表面的凹部。水路83从下壳体部件56的中央部朝排水口85延伸。水路83具有从下壳体部件56的中央部朝向排水口85的下行倾斜。另外,在下壳体部件56的上表面设置有朝向下壳体部件56的中央部的下行倾斜。由此,侵入流路部70内且附着于下壳体部件56上的水滴等经过水路83而从排水口85向接水部84排出。
如图11(b)所示,分隔部86设置于流路部70与接水部84之间。例如,分隔部86是下壳体部件56的一部分,将流路部70与接水部84在上下方向上进行分隔。分隔部86覆盖接水部84的上方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分隔部86覆盖接水部84接收水的整个范围。
通过这样的结构,即使水侵入流路部70,也能够将侵入流路部70的水与流路部70内的空气相分离。由此,流经流路部70的空气变得更干净,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方便度。即,通过使接水部84与流经流路部70的空气相分离,从而能够抑制流经流路部70的空气被污染。能够使从第一吹出口61及第二吹出口62吹出而进行循环的空气、从排出口64排出的空气、以及流经第一过滤部67a的空气成为更干净的状态。
水位传感器88安装于下壳体部件56。水位传感器88对下壳体部件56上的水位进行检测。由此,万一大量的水侵入流路部70内,也能够检测下壳体部件56上积留的水。水位传感器能够采用静电电容式、压力式或者浮动式等能够对下壳体部件56上的水位进行检测的任意的传感器。
图12是表示图6(a)的手烘干装置的一部分的示意立体图。
如图12所示,手烘干装置200还可以具有排水帽87。排水帽87安装于排水口85。通过卸下排水帽87,能够将水路83中流动的水从排水口85向流路部70的外部排出。
图13是表示图6(a)的手烘干装置的示意分解图。
接水部82露出于框体50的外表面50j。例如,接水部82形成手烘干装置200的正面的一部分。如图13所示,接水部82相对于框体50可装卸。手烘干装置200的使用者或者管理者能够将接水部82从框体50拉出,将集结于接水部82的水排除或对接水部82周边进行清洁。
形成手烘干装置200的正面的一部分的罩体91a可装卸地设置于接水部82的下方。若将罩体91a从框体50卸下,则罩体91b以及接水部84露出。接水部84相对于下壳体部件56可装卸。手烘干装置200的使用者或者管理者能够将接水部84从下壳体部件56拉出,将集结于接水部84的水排除或对接水部84周边进行清洁。另外,罩体91b可装卸。通过卸下罩体91b,从而手烘干装置200的使用者或者管理者能够卸下第一过滤部67a进行更换。如此,通过使第一过滤部67a、接水部82、接水部84可装卸,从而便于管理。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接水部82、接水部84、罩体91a以及罩体91b的装卸,例如,适当设置爪、凹凸等卡合部即可。不限于此,装卸可以是能对接水部82、接水部84、罩体91a以及罩体91b进行装卸的任意结构。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另一手烘干装置的空气流的示意图。
在图14表示的手烘干装置201中,可以代替送风部65而设置送风部65a(第一送风部)以及送风部65b(第二送风部)。另外,在手烘干装置201中也与手烘干装置200相同地设置具有内表面50i和开口50A框体50、吸入口63、吹出口(第一吹出口61及第二吹出口62)、流路部70、排出口64、控制部69、以及过滤部(第一过滤部67a及第二过滤部67b)等。
送风部65a以及送风部65b分别是具有电机的送风风扇。例如,送风部65a在流路部70上设置于比送风部65b以及第一过滤部67a更靠上游处。送风部65a设置于第一流路71。送风部65b在流路部70上设置于比第一过滤部67a更靠下游且比第三流路73更靠上游处。送风部65b设置于第二流路72。送风部65a以及送风部65b的各自的驱动由控制部69控制。
若使用者将湿手从开口插入烘干空间SP,则由检测部48对手进行检测。若检测部48检测到手,则从检测部48向控制部69发送信号。控制部69若接收到信号,则执行使送风部65a进行驱动的控制。之后,在从送风部65a的驱动开始起经过规定时间后,执行使送风部65b进行驱动的控制。即,若检测部40检测到手,则在使送风部65a进行了驱动后,晚些使送风部65b进行驱动。通过使送风部65a比送风部65b先进行驱动,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烘干空间SP内的空气从开口漏出。需要说明的是,使送风部65b的驱动晚些的上述规定时间例如为0.01秒以上且2.0秒以下左右,但不特别限定,可酌情规定。
若将湿手从开口移出至烘干空间SP外,则检测部48检测不到手。此时,控制部69执行使送风部65b的驱动停止的控制。之后,在从送风部65b的驱动停止起经过规定时间后,执行使送风部65a的驱动停止的控制。即,若检测部48检测不到手,则在使送风部65b停止驱动后,晚些再使送风部65a停止驱动。通过使送风部65b的驱动比送风部65a的驱动先停止,能够进一步抑制烘干空间SP内的空气从开口漏出。需要说明的是,使送风部65a停止驱动晚些的上述规定时间例如为0.01秒以上且2.0秒以下左右,但不特别限定,可酌情规定。
在送风部65b进行驱动的期间,构成为送风部65a进行驱动。即,在送风部65b进行驱动的期间,控制部69执行控制以使送风部65a进行驱动。由此,能够可靠地抑制烘干空间SP内的空气从开口漏出。即,在从吹出口向烘干空间SP内吹出空气的期间,从吸入口63吸入烘干空间SP内的空气变得容易,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烘干空间SP内的空气从开口漏出。
另外,例如,在送风部65a以及送风部65b的驱动时,送风部65a以及送风部65b以使从吸入口63吸入的空气的风量大于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的方式动作。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烘干空间SP内的空气从供手插入的开口漏出。
例如,在送风部65a以及送风部65b的驱动时,送风部65a以及送风部65b以使送风部65a的输出大于送风部65b的输出的方式动作。即,控制部69执行使送风部65a的送风风扇的电机的输出大于送风部65b的送风风扇的电机的输出的控制。
如此,通过使送风部65a以比送风部65b更大的输出进行动作,从而能够使从吸入口63吸入的空气的风量大于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烘干空间内的空气从供手插入的开口漏出。
另外,例如,在送风部65a以及送风部65b的驱动时,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可以大于从排出口64排出的空气的风量。由于吹出口吹出较多的空气,因此能够维持烘干性能。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另一手烘干装置的空气流的示意图。
在图15表示的手烘干装置202中设置吸入口63b(第二吸入口)和流路部70b(第二流路部)。另外,在手烘干装置202中也与手烘干装置200相同地设置具有内表面50i和开口50A的框体50、吸入口63(第一吸入口)、吹出口(第一吹出口61及第二吹出口62)、流路部70(第一流路部)、送风部65(第一送风部)、控制部69、过滤部(第一过滤部67a及第二过滤部67b)、以及检测部48等。
在该示例中,未设置第三流路73以及排出口64。但是,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第三流路73、排出口64。另外,在图15中为了简化,省略了接水部82的图示。
吸入口63b是设置于框体50的内表面50i的开口。吸入口63b将烘干空间SP内的空气吸入。例如,吸入口63b设置于内表面50i中的底面55以及侧面的至少任意一者,露出于内表面50i。需要说明的是,内表面50i的侧面是从底面55朝上方延伸的面,例如是前述的第一面51以及第二面52。吸入口63b位于比吹出口(第一吹出口61及第二吹出口62)更下方处。在该示例中,吸入口63b朝向上方开口,将烘干空间SP内的空气朝下方吸入。
排出口64b将从吸入口63b吸入的烘干空间SP内的空气向烘干空间SP的外部排出。例如,排出口64b是设置于框体50的外表面50j的开口,露出于外表面50j。在该情况下,排出口64b将空气向手烘干装置202的外部即框体50的外部排出。排出口64b例如设置于外表面50j的底面95,朝向下方开口,将空气朝下方排出。由此,能够抑制排出口64b向使用者排出空气。但排出口64b也可以设置于外表面50j的背面92、右侧面93或者左侧面94,可以将空气朝后方或者侧方排出。
流路部70b将吸入口63b与排出口64b连接。流路部70b从吸入口63b朝下方延伸至排出口64b。从吸入口63b吸入的空气经过流路部70b而从排出口64b排出。
流路部70b是与流路部70不同的流路。即,流路部70与流路部70b彼此分离且独立。流路部70b不与流路部70汇合。流路部70b不与流路部70共用流路的一部分。
手烘干装置202可以具有用于使吸入口63b吸入空气的送风部65c(第二送风部)。送风部65c例如是设置于流路部70b的送风风扇。送风部65(第一送风部)以及送风部65c(第二送风部)分别是具有电机的送风风扇。
若送风部65(第一送风部)进行驱动,则在流路部70内产生风。由此,从吸入口63吸入烘干空间SP内的空气。从吸入口63吸入的空气从吹出口(第一吹出口61及第二吹出口62)吹出,并在手烘干装置202内进行循环。另一方面,若送风部65c(第二送风部)进行驱动,则在流路部70b内产生风。由此,从吸入口63b吸入烘干空间SP内的空气。从吸入口63b吸入的空气在流路部70b内朝下方流动,并从排出口64b排出至外部。
如此,通过吸入口63以及吸入口63b来吸入烘干空间SP内的空气。由此,能够抑制在手的烘干过程中烘干空间SP内的空气从开口漏出,能够提高使用方便度。另外,通过将从吸入口63b吸引来的空气从排出口64b排出至烘干空间SP以外,从而能够使从吸入口(吸入口63以及吸入口63b)吸入的空气的风量大于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能够进一步抑制烘干空间SP内的空气从开口漏出。
送风部65以及送风部65c的各自的驱动由控制部69控制。若使用者将湿手从开口插入烘干空间SP,则检测部48对手进行检测。若检测部48检测到手,则从检测部48向控制部69发送信号。控制部69若接收到信号,则执行使送风部65c进行驱动的控制。之后,在送风部65c的驱动开始起经过规定时间后,执行使送风部65进行驱动的控制。即,若检测部48检测到手,则使送风部65c进行驱动后,晚些使送风部65进行驱动。通过使送风部65c比送风部65先进行驱动,能够进一步抑制烘干空间SP内的空气从开口漏出。需要说明的是,使送风部65的驱动晚些的上述规定时间例如为0.01秒以上且2.0秒以下左右,但不特别限定,可酌情规定。
若将湿手从开口移出至烘干空间SP外,则检测部48检测不到手。此时,控制部69执行使送风部65的驱动停止的控制。之后,在从送风部65的驱动停止起经过规定时间后,执行使送风部65c的驱动停止的控制。即,若检测部48检测不到手,则使送风部65停止驱动后,晚些再使送风部65c停止驱动。通过使送风部65的驱动比送风部65c的驱动先停止,能够可靠地抑制烘干空间SP内的空气从开口漏出。需要说明的是,使送风部65c的驱动停止晚些的上述规定时间例如为0.01秒以上且2.0秒以下左右,但不特别限定,可酌情规定。
在送风部65进行驱动的期间,构成为送风部65c进行驱动。即,在送风部65进行驱动的期间,控制部69执行控制以使送风部65c进行驱动。由此,能够可靠地抑制烘干空间内的空气从开口漏出。即,在从吹出口向烘干空间SP内吹出空气的期间,从吸入口63b吸入烘干空间SP内的空气变得容易,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烘干空间SP内的空气从开口漏出。
另外,在送风部65以及送风部65c的驱动时,送风部65以及送风部65c以使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的风量大于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的方式动作。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烘干空间SP内的空气从供手插入的开口漏出。需要说明的是,在该示例中,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的风量是指从吸入口63吸入的空气的风量与从吸入口63b吸入的空气的风量的总和。
例如,如图15所示,在流路部70未设置第三流路73以及排出口64等的情况下,可以将送风部65的风量用作“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另外,在该示例中,可以将送风部65的风量用作从吸入口63吸入的空气的风量。另外,例如,可以将送风部65c的风量用作从吸入口63b吸入的空气的风量。
在送风部65以及送风部65c的驱动时,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可以小于从吸入口63b吸入的空气的风量。换言之,在送风部65以及送风部65b的驱动时,从吸入口63吸入的空气的风量可以小于从吸入口63b吸入的空气的风量。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烘干空间内的空气从供手插入的开口漏出。
或者,在送风部65以及送风部65c的驱动时,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可以大于从吸入口63b吸入的空气的风量。换言之,在送风部65以及送风部65c的驱动时,从吸入口63吸入的空气的风量可以大于从吸入口63b吸入的空气的风量。在该情况下,由于吹出口吹出较多的空气,因此烘干性能得以提高。
例如,送风部65以及送风部65c以使送风部65c的输出大于送风部65的输出的方式动作。控制部69执行使送风部65c的送风风扇的电机的输出大于送风部65的送风风扇的电机的输出的控制。如此,通过使送风部65c以比送风部65更大的输出进行动作,从而能够使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的风量大于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烘干空间内的空气从供手插入的开口漏出。
或者,送风部65以及送风部65c以使送风部65的输出大于送风部65c的输出的方式动作。控制部69执行使送风部65的送风风扇的电机的输出大于送风部65c的送风风扇的电机的输出的控制。如此,通过使送风部65以比送风部65c更大的输出进行动作,从而能够增大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在该情况下,由于吹出口吹出较多的空气,因此烘干性能得以提高。
手烘干装置202还可以具有过滤部67c。过滤部67c设置于流路部70b,位于送风部65c的上游或者下游。通过设置过滤部67c,能够使从排出口64b排出的空气更干净。
需要说明的是,送风部65c根据需要而设置,也可以酌情省略。例如,即使在未设置送风部65c的情况下,也存在通过在设置有手烘干装置202的建筑物等的换气管道以及在其换气管道处设置的风扇等而能够将烘干空间SP内的空气从吸入口63、流路部70b以及排出口64c向烘干空间SP外排出的情况。另一方面,在设置有送风部65c的情况下,更容易增大从吸入口63以及吸入口63b吸入的空气的风量,能够进一步抑制烘干空间内的空气从供手插入的开口漏出。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另一手烘干装置的空气流的示意图。
在图16表示的手烘干装置203中设置排出口64c和外部空气吸入口66。代替流路部70而设置流路部70c(第一流路部)以及流路部70d(第二流路部)。代替送风部65而设置送风部65d(第一送风部)以及送风部65e(第二送风部)。另外,在手烘干装置203中也与手烘干装置200相同地设置具有内表面50i和开口50A的框体50、吸入口63及吹出口(第一吹出口61及第二吹出口62)、控制部69、过滤部(第一过滤部67a)、检测部48以及接水部82等。
排出口64c将从吸入口63吸入的烘干空间SP内的空气向烘干空间SP的外部排出。例如,排出口64c是设置于框体50的外表面50j的开口,露出于外表面50j。在该情况下,排出口64c将空气向手烘干装置203的外部即框体50的外部排出。排出口64c例如设置于外表面50j的底面95,朝下方开口,将空气朝下方排出。由此,能够抑制排出口64c向使用者排出空气。但排出口64c也可以设置于外表面50j的背面92、右侧面93或者左侧面94,可以将空气朝后方或者侧方排出。
外部空气吸入口66从烘干空间SP的外部吸入空气。例如,外部空气吸入口66是设置于框体50的外表面50j的开口,露出于外表面50j。在该情况下,外部空气吸入口66从手烘干装置203的外部即框体50的外部吸入空气。例如,外部空气吸入口66设置于外表面50j的底面95,朝下方开口,将空气朝下方吸入。但外部空气吸入口66也可以设置于外表面50j的正面91、背面92、右侧面93或者左侧面94。
流路部70c将吸入口63与排出口64c连接。在该示例中,流路部70c从吸入口63朝下方延伸至排出口64c。从吸入口63吸入的空气经由流路部70c而从排出口64排出。
流路部70d将外部空气吸入口66与吹出口(第一吹出口61及第二吹出口62)连接。流路部70d具有向第一吹出口61连通的流路72a、以及向第二吹出口62连通的流路72b。在该示例中,流路部70d从外部空气吸入口66朝上方延伸,且分支为流路72a与流路72b。从外部空气吸入口66吸入的空气经由流路部70d而从吹出口(第一吹出口61及第二吹出口62)向烘干空间SP内吹出。
流路部70c是与流路部70d不同的流路。即,流路部70c与流路部70d彼此分离且独立。流路部70c不与流路部70d汇合。流路部70c不与流路部70d共用流路的一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示例中,未设置第三流路73以及排出口64。但也可以根据需要来设置第三流路73、排出口64。
送风部65d设置于流路部70c,使吸入口63吸入空气。送风部65e设置于流路部70d,使外部空气吸入口66吸入空气。送风部65d以及送风部65e分别是具有电机的送风风扇。
若送风部65d进行驱动,则在流路部70c内产生风。由此,从吸入口63吸入烘干空间SP内的空气。从吸入口63吸入的空气在流路部70c中朝下方流动,并从排出口64c排出至外部。另一方面,若送风部65e进行驱动,则在流路部70d内产生风。由此,从外部空气吸入口66吸入外部的空气。从外部空气吸入口66吸入的空气在流路部70d中朝上方流动,经由流路72a而从第一吹出口61吹出至烘干空间SP内或者经由流路72b而从第二吹出口62吹出至烘干空间SP内。
在将从外部吸入的空气经由烘干空间内的吸入口排出至外部的手烘干装置中,也存在吹出至烘干空间内的空气未被吸入口充分吸入而从供手插入的开口漏出的风险。对此,在手烘干装置203中,送风部65d以及送风部65e以使从吸入口63吸入的空气的风量大于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的方式动作。
如此,通过吸入口63来吸入烘干空间SP内的空气。由此,能够抑制在手的烘干过程中烘干空间SP内的空气从开口漏出,能够提高使用方便度。另外,能够使从吸入口63吸入的空气的风量大于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能够进一步抑制烘干空间SP内的空气从供手插入的开口漏出。
例如,如图16所示,在流路部70d未设置第三流路73以及排出口64等的情况下,可以将送风部65e的风量用作“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另外,例如,可以将送风部65d的风量用作从吸入口63吸入的空气的风量。
例如,送风部65d以及送风部65e以使送风部65d的输出大于送风部65e的输出的方式动作。控制部69执行使送风部65d的送风风扇的电机的输出大于送风部65e的送风风扇的电机的输出的控制。如此,通过使送风部65d以比送风部65e大的输出进行动作,从而能够使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的风量大于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烘干空间内的空气从供手插入的开口漏出。
送风部65d以及送风部65e的各自的驱动由控制部69控制。若使用者将湿手从开口插入烘干空间SP,则检测部48对手进行检测。若检测部48检测到手,则从检测部48向控制部69发送信号。控制部69若接收到信号,则执行使送风部65d进行驱动的控制。之后,在送风部65d的驱动开始起经过规定时间后,执行使送风部65e进行驱动的控制。即,若检测部48检测到手,则送风部65d进行驱动后,晚些使送风部65e进行驱动。通过使送风部65d比送风部65e先进行驱动,能够进一步抑制烘干空间SP内的空气从开口漏出。需要说明的是,使送风部65e的驱动晚些的上述规定时间例如为0.01秒以上且2.0秒以下左右,但不特别限定,可酌情规定。
若将湿手从开口移出至烘干空间SP外,则检测部48检测不到手。此时,控制部69执行使送风部65e的驱动停止的控制。之后,在从送风部65e的驱动停止起经过规定时间后,执行使送风部65d的驱动停止的控制。即,若检测部48检测不到手,则在使送风部65e停止驱动后,晚些再使送风部65d停止驱动。通过使送风部65e的驱动比送风部65d的驱动先停止,能够可靠地抑制烘干空间SP内的空气从开口漏出。需要说明的是,使送风部65d的驱动停止晚些的上述规定时间例如为0.01秒以上且2.0秒以下左右,但不特别限定,可酌情规定。
在送风部65e进行驱动的期间,构成为送风部65d进行驱动。即,控制部69在送风部65e进行驱动的期间,执行控制以使送风部65d进行驱动。由此,能够可靠地抑制烘干空间内的空气从开口漏出。即,在从吹出口向烘干空间SP内吹出空气的期间,从吸入口63吸入烘干空间SP内的空气变得容易,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烘干空间SP内的空气从开口漏出。
如图16所示,第一过滤部67a在流路部70d上设置于送风部65e的上游。通过第一过滤部67a,能够使从吹出口吹出至烘干空间SP内的空气更加干净。
手烘干装置203还可以具有过滤部67d。过滤部67d设置于流路部70c,并位于送风部65d的上游或者下游。通过设置过滤部67d,从而能够使从排出口64c排出的空气更干净。
如上所述,为了实现高速烘干,优选吹出口高速地吹出空气。具体而言,例如,在用于向吹出口输送空气的送风部进行驱动的驱动时,各吹出口(第一吹出口2a、第二吹出口4a、第一吹出口61及第二吹出口62的每一个)吹出的空气的风速为90m/s(米每秒)以上,优选为92m/s以上。另外,在用于向吹出口输送空气的送风部进行驱动的驱动时,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从各第一吹出口2a以及各第二吹出口4a吹出的空气的风量的总和、或者从各第一吹出口61以及各第二吹出口62吹出的空气的风量的总和)为2.0m3/h(立方米每小时)以上,优选为2.2m3/h以上。由此,能够实现例如能以10秒左右来将使用者的手烘干的高速烘干。但在高速地吹出空气的可高速烘干的手烘干装置中,由于从吹出口强力地吹出大量的空气,因此从吹出口出来的空气有可能未被烘干空间内的吸入口充分吸入而从供手插入的开口漏出。例如,若风势强,则与使用者的手等相撞的风容易向周围扩散,因此有可能未被吸入口吸入而从供手插入的开口漏出。对此,根据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手烘干装置100、200~203,如以上所述,能够进一步降低从吹出口出来的空气不是从吸入口而是从供手插入的开口漏出的可能性。需要说明的是,风量(或输出)的比较例如可以是将各送风部的驱动刚开始后等的风量(或输出)的过渡状态除外的状态的至少一部分的比较。
如以上说明所示,根据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品质的手烘干装置。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形态涉及一种用于使使用者的手烘干的手烘干装置。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形态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从吹出口出来的空气不是从吸入口而是从供手插入的开口漏出的可能性降低的手烘干装置。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形态是一种手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壁部,其具有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该第一壁部形成有第一吹出口,该第二壁部与所述第一壁部相对设置,且在与所述第一壁部之间形成烘干空间,该烘干空间具有用于供湿手放入的开口;底部,其与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连接,并形成所述烘干空间的底;送风部,其用于从形成于所述壁部或所述底部的吸入口吸入所述烘干空间的空气,并将该空气从所述第一吹出口向所述烘干空间喷出;流路部,其设置有所述送风部,供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流动;以及过滤部,其设置于所述流路部,所述流路部具有:吸入流路,其与所述吸入口连接,供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流入;循环流路,其与所述吸入流路和所述第一吹出口连接,将从所述吸入流路流入的空气送往所述第一吹出口;以及排出流路,其与所述吸入流路和形成于所述烘干空间外的排出口连接,通过将从所述吸入流路流入的空气的一部分送往所述排出口,从而在所述烘干空间内产生负压。
根据该手烘干装置,通过具备包括将从吸入流路流入的空气送往第一吹出口的循环流路和将从吸入流路流入的空气的一部分送往排出口从而在烘干空间内产生负压的排出流路的流路部,从而能够抑制从第一吹出口喷出的空气从烘干空间内的用于供手放入开口漏出,更高效地使得该空气易于从形成于烘干空间内的吸入口吸入,易于循环。
因此,在细菌、病毒等附着于使用者的手的情况下,通过从第一吹出口撞到使用者的手的空气,能够抑制该细菌、病毒排出至手烘干装置外。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二形态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形态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流路构成为流路截面积大于所述排出流路的流路截面积。
根据该手烘干装置,通过将循环流路构成为流路截面积大于排出流路的流路截面积,能够在使一部分的空气流向排出流路从而确保烘干空间内的所需的最低限度的负压的同时,使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的大部分容易流入循环流路。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三形态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或者第二形态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部具有:第一送风部,其设置于所述吸入流路,用于从形成于所述壁部或所述底部的吸入口吸入所述烘干空间的空气;和第二送风部,其设置于比所述排出流路更靠上游侧的所述循环流路,用于从所述第一吹出口喷出空气。
根据该手烘干装置,通过在吸入流路设置第一送风部、且在比排出流路更靠上游侧的循环流路设置第二送风部,从而能够在使一部分的空气流向排出流路而确保烘干空间内所需的最低限度的负压的同时,使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的大部分容易流入循环流路。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四形态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三形态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烘干装置还具备:检测部,其检测使用者的手;以及控制部,其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执行所述第一送风部及所述第二送风部的驱动控制,所述控制部执行如下控制: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到使用者的手时,使所述第一送风部进行驱动,且在从所述第一送风部进行驱动起经过规定时间后,使所述第二送风部进行驱动。
根据该手烘干装置,在通过第一送风部的驱动使烘干空间内成为负压后,通过第二送风部的驱动,手的烘干动作开始,因此能够在可靠地抑制烘干空间内的空气从开口漏出的同时,通过第二送风部的驱动而使烘干空间内的空气从第一吹出口吹出。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五形态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四形态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执行如下控制:在所述检测部检测不到使用者的手时,使所述第二送风部停止驱动,且在从所述第二送风部停止驱动起经过规定时间后,使所述第一送风部停止驱动。
根据该手烘干装置,在通过第一送风部的驱动使烘干空间内成为负压的状态下,使第二送风部的驱动比第一送风部的驱动先停止,从而能够可靠地抑制烘干空间D内的空气从开口漏出。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六形态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第五形态的任一形态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入流路具有用于将附着于使用者的手的水滴进行收集的接水部,所述过滤部设置于比所述排出流路更靠上游侧的所述吸入流路上的比所述接水部更靠下游侧处。
根据该手烘干装置,通过将过滤器设置于吸入流路,从而能够在来自吸入口的空气流入循环流路以及排出流路前高效地捕集尘埃等。在此基础上,通过将过滤器设置于比接水部更靠下游侧处,从而能够抑制过滤器被水滴等堵塞网眼的状况。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七形态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六形态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部具有HEPA过滤器。
根据该手烘干装置,能够在来自吸入口的空气流入循环流路以及排出流路前高效地捕集细菌等。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八形态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第七形态的任一形态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流路部还具有与从外部取入空气的取入口以及循环流路连接的取入流路。
根据该手烘干装置,能够在使一部分的空气流向排出流路来确保烘干空间内所需的最低限度的负压的同时,通过取入口以及取入流路来确保从第一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量,能够使使用者的手充分烘干。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九形态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三形态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部及所述第二送风部以使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的风量大于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的方式动作,所述吹出口包括所述第一吹出口,将从所述烘干空间吸入的空气向所述烘干空间吹出。
根据该手烘干装置,能够使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的风量大于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以能够进一步抑制烘干空间内的空气从开口漏出。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十形态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九形态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部及所述第二送风部以使所述第一送风部的输出大于所述第二送风部的输出的方式动作。
根据该手烘干装置,通过使第一送风部以比第二送风部更大的输出动作,从而能够使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的风量大于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烘干空间内的空气从开口漏出。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十一形态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第十形态的任一形态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部在所述流路部上位于比所述排出口更上游处。
根据该手烘干装置,通过使过滤部位于比排出口更上游处,从而能够使从排出口排出的空气干净。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十二形态是一种手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框体,其具有内表面以及开口,该开口用于供使用者将手插入由所述内表面围成的烘干空间;吸入口,其设置于所述内表面,将所述烘干空间内的空气吸入;吹出口,其设置于所述内表面,向所述烘干空间内吹出空气;流路部,其将所述吸入口与所述吹出口连接;送风部,其设置于所述流路部,使所述吸入口吸入空气,且使由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的至少一部分经由所述流路部从所述吹出口吹出;以及排出口,其将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的一部分从所述流路部排出。
根据该手烘干装置,能够抑制在手的烘干过程中烘干空间内的空气从开口漏出。通过设置排出口,能够将与排出的空气量例如同等的空气量从烘干空间外经由开口而吸入烘干空间内,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烘干空间内的空气从开口漏出,能够提高使用方便度。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十三形态是一种手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框体,其具有内表面以及开口,该开口用于供使用者将手插入由所述内表面围成的烘干空间;第一吸入口及第二吸入口,其设置于所述内表面,将所述烘干空间内的空气吸入;吹出口,其设置于所述内表面,向所述烘干空间内吹出空气;排出口,其将从所述第二吸入口吸入的空气排出;第一流路部,其将所述第一吸入口与所述吹出口连接;第二流路部,其将所述第二吸入口与所述排出口连接;以及第一送风部,其用于使所述第一吸入口吸入空气,所述第二流路部是与所述第一流路部不同的流路。
根据该手烘干装置,能够抑制在手的烘干过程中烘干空间内的空气从开口漏出,能够提高使用方便度。另外,通过将从第二吸入口吸引来的空气从排出口排出至烘干空间外,从而能够使从第一吸入口及第二吸入口吸入的空气的风量大于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能够进一步抑制烘干空间内的空气从供手插入的开口漏出。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十四形态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十三形态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烘干装置还具备第二送风部,该第二送风部用于使所述第二吸入口吸入空气。
根据该手烘干装置,通过设置第二送风部,能够增大从第一吸入口及第二吸入口吸入的空气的风量,能够进一步抑制烘干空间内的空气从供手插入的开口漏出。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十五形态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十四形态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烘干装置还具备:
检测部,其检测使用者的手;和
控制部,其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执行所述第一送风部及所述第二送风部的驱动控制,
所述控制部执行如下控制: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到使用者的手时,使所述第二送风部进行驱动,且在从所述第二送风部进行驱动起经过规定时间后,使所述第一送风部进行驱动。
根据该手烘干装置,通过使第二送风部比第一送风部先进行驱动,能够在吹出之前开始烘干空间内的空气的排出驱动,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烘干空间内的空气从开口漏出。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十六形态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十五形态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执行如下控制:在所述检测部检测不到使用者的手时,使所述第一送风部停止驱动,且在从所述第一送风部停止驱动起经过规定时间后,使所述第二送风部停止驱动。
根据该手烘干装置,通过使第一送风部的驱动比第二送风部的驱动先停止,从而在吹出驱动停止后也能例如持续规定时间来继续烘干空间内的空气的吸入,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烘干空间内的空气从开口漏出。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十七形态是一种手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框体,其具有内表面以及开口,该开口用于供使用者将手插入由所述内表面围成的烘干空间;吸入口,其将所述烘干空间内的空气吸入;排出口,其将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排出;吹出口,其设置于所述内表面,向所述烘干空间内吹出空气;外部空气吸入口,其从所述烘干空间的外部吸入空气;第一流路部,其将所述吸入口与所述排出口连接;第二流路部,其将所述吹出口与所述外部空气吸入口连接;第一送风部,其用于使所述吸入口吸入空气;以及第二送风部,其用于使所述外部空气吸入口吸入空气,所述第一送风部及所述第二送风部以使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的风量大于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的方式动作。
根据该手烘干装置,能够抑制在手的烘干过程中烘干空间内的空气从开口漏出,能够提高使用方便度。另外,能够使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的风量大于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能够进一步抑制烘干空间内的空气从供使用者将手插入的开口漏出。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十八形态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十七形态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部及所述第二送风部以使所述第一送风部的输出大于所述第二送风部的输出的方式动作。
根据该手烘干装置,通过使第一送风部以比第二送风部更大的输出动作,从而能够使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的风量大于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烘干空间内的空气从开口漏出。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十九形态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十七或者第十八形态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烘干装置还具备:检测部,其检测使用者的手;和控制部,其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执行所述第一送风部及所述第二送风部的驱动控制,所述控制部执行如下控制: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到使用者的手时,使所述第一送风部进行驱动,且在从所述第一送风部进行驱动起经过规定时间后,使所述第二送风部进行驱动。
根据该手烘干装置,通过使第一送风部比第二送风部先进行驱动,能够在吹出之前开始烘干空间内的空气的排出驱动,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烘干空间内的空气从开口漏出。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二十形态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十九形态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执行如下控制:在所述检测部检测不到使用者的手时,使所述第二送风部停止,且在从所述第二送风部停止起经过规定时间后,使所述第一送风部停止。
根据该手烘干装置,通过使第二送风部的驱动比第一送风部的驱动先停止,即使在吹出驱动停止后例如也能持续规定时间来继续烘干空间内的空气的吸入,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烘干空间内的空气从开口漏出。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形态,能够提供一种从吹出口出来的空气不是从吸入口而是从供手插入的开口漏出的可能性得以降低的手烘干装置。
尽管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说明。
尽管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吸入口10设置于底部8,但例如也可以设置于第一壁部2或第二壁部4。
针对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酌情施加设计变更后只要具备本发明的特征,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例如,手烘干装置100、200~203所具备的各要素的形状、尺寸、材质、配置等不限于例示,可酌情变更。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所具备的各要素只要在技术上可行,就能够进行组合,各要素组合后的产物只要包括本发明的特征,就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手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壁部,其具有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该第一壁部形成有第一吹出口,该第二壁部与所述第一壁部相对设置,且在与所述第一壁部之间形成烘干空间,该烘干空间具有用于供湿手放入的开口;
底部,其与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连接,并形成所述烘干空间的底;
送风部,其用于从形成于所述壁部或所述底部的吸入口吸入所述烘干空间的空气,并将该空气从所述第一吹出口向所述烘干空间喷出;
流路部,其设置有所述送风部,供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流动;以及
过滤部,其设置于所述流路部,
所述流路部具有:
吸入流路,其与所述吸入口连接,供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流入;
循环流路,其与所述吸入流路和所述第一吹出口连接,将从所述吸入流路流入的空气送往所述第一吹出口;以及
排出流路,其与所述吸入流路和形成于所述烘干空间外的排出口连接,通过将从所述吸入流路流入的空气的一部分送往所述排出口,从而在所述烘干空间内产生负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循环流路构成为流路截面积大于所述排出流路的流路截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部具有:第一送风部,其设置于所述吸入流路,用于从形成于所述壁部或所述底部的吸入口吸入所述烘干空间的空气;和第二送风部,其设置于比所述排出流路更靠上游侧的所述循环流路,用于从所述第一吹出口喷出空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烘干装置还具备:
检测部,其检测使用者的手;以及
控制部,其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执行所述第一送风部及所述第二送风部的驱动控制,
所述控制部执行如下控制: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到使用者的手时,使所述第一送风部进行驱动,且在从所述第一送风部进行驱动起经过规定时间后,使所述第二送风部进行驱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执行如下控制:在所述检测部检测不到使用者的手时,使所述第二送风部停止驱动,且在从所述第二送风部停止驱动起经过规定时间后,使所述第一送风部停止驱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手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入流路具有用于将附着于使用者的手的水滴进行收集的接水部,
所述过滤部设置于比所述排出流路更靠上游侧的所述吸入流路上的比所述接水部更靠下游侧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部具有HEPA过滤器。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手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路部还具有与从外部取入空气的取入口以及循环流路连接的取入流路。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送风部及所述第二送风部以使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的风量大于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的方式动作,
所述吹出口包括所述第一吹出口,将从所述烘干空间吸入的空气向所述烘干空间吹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送风部及所述第二送风部以使所述第一送风部的输出大于所述第二送风部的输出的方式动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手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部在所述流路部上位于比所述排出口更上游处。
12.一种手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框体,其具有内表面以及开口,该开口用于供使用者将手插入由所述内表面围成的烘干空间;
吸入口,其设置于所述内表面,将所述烘干空间内的空气吸入;
吹出口,其设置于所述内表面,向所述烘干空间内吹出空气;
流路部,其将所述吸入口与所述吹出口连接;
送风部,其设置于所述流路部,使所述吸入口吸入空气,且使由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的至少一部分经由所述流路部从所述吹出口吹出;以及
排出口,其将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的一部分从所述流路部排出。
13.一种手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框体,其具有内表面以及开口,该开口用于供使用者将手插入由所述内表面围成的烘干空间;
第一吸入口及第二吸入口,其设置于所述内表面,将所述烘干空间内的空气吸入;
吹出口,其设置于所述内表面,向所述烘干空间内吹出空气;
排出口,其将从所述第二吸入口吸入的空气排出;
第一流路部,其将所述第一吸入口与所述吹出口连接;
第二流路部,其将所述第二吸入口与所述排出口连接;以及
第一送风部,其用于使所述第一吸入口吸入空气,
所述第二流路部是与所述第一流路部不同的流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手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烘干装置还具备第二送风部,该第二送风部用于使所述第二吸入口吸入空气。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手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烘干装置还具备:
检测部,其检测使用者的手;和
控制部,其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执行所述第一送风部及所述第二送风部的驱动控制,
所述控制部执行如下控制: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到使用者的手时,使所述第二送风部进行驱动,且在从所述第二送风部进行驱动起经过规定时间后,使所述第一送风部进行驱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手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执行如下控制:在所述检测部检测不到使用者的手时,使所述第一送风部停止驱动,且在从所述第一送风部停止驱动起经过规定时间后,使所述第二送风部停止驱动。
17.一种手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框体,其具有内表面以及开口,该开口用于供使用者将手插入由所述内表面围成的烘干空间;
吸入口,其将所述烘干空间内的空气吸入;
排出口,其将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排出;
吹出口,其设置于所述内表面,向所述烘干空间内吹出空气;
外部空气吸入口,其从所述烘干空间的外部吸入空气;
第一流路部,其将所述吸入口与所述排出口连接;
第二流路部,其将所述吹出口与所述外部空气吸入口连接;
第一送风部,其用于使所述吸入口吸入空气;以及
第二送风部,其用于使所述外部空气吸入口吸入空气,
所述第一送风部及所述第二送风部以使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的风量大于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的方式动作。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手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送风部及所述第二送风部以使所述第一送风部的输出大于所述第二送风部的输出的方式动作。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手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烘干装置还具备:
检测部,其检测使用者的手;和
控制部,其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执行所述第一送风部及所述第二送风部的驱动控制,
所述控制部执行如下控制: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到使用者的手时,使所述第一送风部进行驱动,且在从所述第一送风部进行驱动起经过规定时间后,使所述第二送风部进行驱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手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执行如下控制:在所述检测部检测不到使用者的手时,使所述第二送风部停止,且在从所述第二送风部停止起经过规定时间后,使所述第一送风部停止。
CN202210056270.9A 2021-01-15 2022-01-13 手烘干装置 Pending CN11476379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04854 2021-01-15
JP2021-004854 2021-01-15
JP2021-156965 2021-09-27
JP2021156965 2021-09-27
JP2021198814A JP7205609B2 (ja) 2021-01-15 2021-12-07 手乾燥装置
JP2021-198814 2021-12-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63796A true CN114763796A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65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56270.9A Pending CN114763796A (zh) 2021-01-15 2022-01-13 手烘干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24881A (zh)
CN (1) CN114763796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09879A (ja) * 1993-01-20 1994-08-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手乾燥装置
JP2001245819A (ja) * 2000-03-07 2001-09-11 Figla Co Ltd エア循環式手指除菌乾燥装置
CN102665512A (zh) * 2009-12-25 2012-09-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手干燥装置
CN107969972A (zh) * 2017-11-27 2018-05-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干手设备
CN108348114A (zh) * 2015-11-11 2018-07-31 希尔德斯海姆霍尔茨明登哥廷根应用科学和艺术大学 用于干燥和等离子支持地消毒手的方法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09879A (ja) * 1993-01-20 1994-08-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手乾燥装置
JP2001245819A (ja) * 2000-03-07 2001-09-11 Figla Co Ltd エア循環式手指除菌乾燥装置
CN102665512A (zh) * 2009-12-25 2012-09-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手干燥装置
CN108348114A (zh) * 2015-11-11 2018-07-31 希尔德斯海姆霍尔茨明登哥廷根应用科学和艺术大学 用于干燥和等离子支持地消毒手的方法和设备
CN107969972A (zh) * 2017-11-27 2018-05-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干手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24881A (ja) 2023-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01637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сушки
EP1912551B1 (en) Hand dryer
SE8002841L (sv) Rengoringsapparat
JP7205609B2 (ja) 手乾燥装置
CN114763796A (zh) 手烘干装置
CN107348900B (zh) 抽吸喷嘴及具备其的吸尘器
JPH1066817A (ja) 粉塵検知センサ付空気清浄機
JP2004357820A (ja) 手乾燥装置
JP6833306B2 (ja) 布団用電気掃除機
JP2023048095A (ja) 手乾燥装置
CN214437809U (zh) 气液分离装置、污水箱及表面清洁装置
JPH11253364A (ja) 電気掃除機
JP3942797B2 (ja) 手乾燥装置
TWI661800B (zh) Hand dryer
JP3886240B2 (ja) 手乾燥装置
KR101487026B1 (ko) 건조기
JP2007319266A (ja) 電気掃除機
JP2023147790A (ja) 手乾燥装置
JP2024092715A (ja) 手乾燥装置
JP2011072510A (ja) 手乾燥装置
JP6944435B2 (ja) 電気掃除機
JP2001346725A (ja) 電気掃除機
KR101014704B1 (ko) 물청소 겸용 진공청소기의 모터 냉각구조
JP4064605B2 (ja) 手乾燥装置
JP3855294B2 (ja) 手乾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