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60881A - 牙刷 - Google Patents

牙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60881A
CN114760881A CN202080079989.3A CN202080079989A CN114760881A CN 114760881 A CN114760881 A CN 114760881A CN 202080079989 A CN202080079989 A CN 202080079989A CN 114760881 A CN114760881 A CN 1147608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ush
monofilament
head base
maximum length
toothbru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7998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60881B (zh
Inventor
畠田智史
竹内祥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on Corp filed Critical Li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7608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608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608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608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1/00Brush bodies and bristles moulded as a uni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5/00Compositions of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75/04Polyuretha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9/00Arrangements of the bristles in the brush body
    • A46B9/02Position or arrangement of bristles in relation to surface of the brush body, e.g. inclined, in rows, in groups
    • A46B9/04Arranged like in or for toothbrush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3/00Brushe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bristles are fixed or joined in or on the brush body or carrier
    • A46B3/005Bristle carriers and bristles moulded as a uni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5/00Brush bodies; Handles integral with brushwa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5/00Brush bodies; Handles integral with brushware
    • A46B5/002Brush bodies; Handles integral with brushware having articulations, joints or flexible portions
    • A46B5/0025Brushes with elastically deformable heads that change shape during use
    • A46B5/0029Head made of soft plastics, rubber or rubber inserts in plastics matrix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5/00Brush bodies; Handles integral with brushware
    • A46B5/0095Removable or interchangeable brush hea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2200/00Brushe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functions, uses or applications
    • A46B2200/10For human or animal care
    • A46B2200/1066Toothbrush for cleaning the teeth or dentur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rus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牙刷,其即使在使用嵌合构造的刷部成型体的情况下,口腔内操作性也优异。其具备:由硬质树脂形成的柄体;以及由软质树脂形成、设置于柄体的前端侧的刷部成型体(20)。柄体具有突出的、设置在前端侧的插入部,刷部成型体具有刷头基台部(21)以及在刷头基台的正面侧的、突出的单丝(23)。刷头基台部具有供插入部插入并嵌合的插入孔(22)。刷部成型体中,单丝的基端与刷头基台部的背面(21c)之间的最大距离为2.0mm以上且4.5mm以下,插入方向的刷头基台部的最大长度设为L1、插入方向的插入孔的最大长度设为L2时,由L2/L1表示的、插入孔的最大长度相对于刷头基台部的最大长度的比例为0.30以上且0.70以下。

Description

牙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牙刷。
本申请要求基于2019年12月23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9-231982号的优先权,这里引用该内容。
背景技术
有人提出了一种仅利用注射成型机来制造牙刷的一体成型牙刷的方案(例如,专利文献1)。一体成型牙刷中,将单丝和刷头基台部(或头部)一体地成型,因此不需要单丝的材料供应和植毛机,具有能够比植毛牙刷更廉价地制造的优点。
作为刷扫用的一体成型牙刷,有人提出了下述一种方案:分别成型出具有单丝和插入孔的头部(刷部成型体)和在一端设置有插入部的柄部,通过将它们嵌合来提供一体成型牙刷(例如,专利文献2、3)。在专利文献2、3所记载的牙刷中,头部可由使用者更换,因此期待能够仅废弃头部而重复使用刷柄这样的节省资源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1-207233号公报
专利文献2:中国实用新型第204561298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3: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7041792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从口腔内操作性、特别是针对臼齿的操作性的观点出发,期待牙刷的头部薄型化。
但是,在上述的现有的牙刷中,需要形成插入孔,树脂相对于头部的厚度所占的比例必然变小。因此,若将刷部成型体进行薄型化则由树脂形成的厚度进一步变薄,结果为,成型时的树脂流动性降低。在成型时的树脂流动性降低的情况下,会产生单丝的成型性降低这样的问题。因此,还考虑使柄部的插入部变薄,但在该情况下,会产生无法确保插入部的树脂强度以及用于成型插入部的模具的强度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是考虑以上的方面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使用嵌合构造的刷部成型体的情况下口腔内操作性也优异的牙刷。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牙刷,其特征在于,具备:由硬质树脂形成的柄体;以及由软质树脂形成、设置于所述柄体的前端侧的刷部成型体,所述柄体具有突出的、设置在前端侧的插入部,所述刷部成型体具有刷头基台部以及在所述刷头基台部的正面侧的、突出的单丝,所述刷头基台部具有供所述插入部插入并嵌合的插入孔,所述刷部成型体中,所述单丝的基端与刷头基台部的背面之间的最大距离为2.0mm以上且4.5mm以下,插入方向的所述刷头基台部的最大长度设为L1、所述插入方向的所述插入孔的最大长度设为L2时,由L2/L1表示的、所述插入孔的最大长度相对于所述刷头基台部的最大长度的比例为0.30以上且0.70以下。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牙刷中,其特征在于,由L1-L2表示的、所述插入孔的所述前端侧的端部与所述刷头基台部的所述前端侧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5mm以上且15mm以下。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牙刷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刷头基台部具有薄壁区域,该薄壁区域中,所述背面的所述前端侧随着朝向所述前端侧位移而逐渐朝向所述正面侧倾斜并逐渐变薄,所述薄壁区域的所述插入方向的最大长度为所述刷头基台部的所述插入方向的最大长度的40%以上。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牙刷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在与所述单丝的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端缘具有向内侧呈凹入的一个以上的凹陷,所述刷头基台部在所述插入部插入所述插入孔中时在与所述凹陷嵌合的位置具有突起。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牙刷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设置于与所述单丝的突出方向和所述插入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端缘,并且位于以所述插入部的所述插入方向的前端为起点、向着后端侧在所述插入部的所述插入方向的最大长度30%以上且70%以下的范围。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牙刷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树脂为聚氨酯。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牙刷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单丝的突出方向上,所述单丝的基端的位置与所述刷部成型体的分模面(parting surface)的位置相同。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即使在使用嵌合构造的刷部成型体的情况下口腔内操作性也优异的牙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牙刷的正面视图。
图2是该牙刷的侧面视图。
图3是柄体10的正面视图。
图4是放大了插入部12的正面视图。
图5是放大了插入部12的侧面视图。
图6是刷部成型体20的正面视图。
图7是图6中的A-A截面图。
图8是从后端侧观察刷部成型体20的图。
图9是包含插入孔22的与上表面21a平行的面处的截面图。
图10是简略地表示成型刷部成型体20的模具MD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11是简略地表示合模前的模具MD的截面图。
[符号说明]
1 牙刷
10 柄体
11 柄部
12 插入部
15 凹陷
20 刷部成型体
21 头基台部
21a 上表面(分模面)
21c 背面
21d 薄壁区域
22 插入孔
23 单丝
35 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11对本发明的牙刷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此外,以下的实施方式表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并不限定本发明,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任意变更。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容易理解各结构,使实际的构造与各构造中的比例尺、数量等不同。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的正面视图。图2是牙刷1的侧面视图。牙刷1具备棒状的柄体10和刷部成型体20。柄体10与刷部成型体20为独立的部件。刷部成型体20可装卸自如地安装(插入)于柄体10。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正面是指,刷部成型体20的上表面21a(详细情况后述说明)的法线方向(以下,简称为法线方向)中后述的单丝23突出的一侧。另外,柄部11的长度方向亦即柄体10相对于刷部成型体20插入的方向(以下,简称为插入方向)与上述法线方向正交。与上述法线方向和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为刷部成型体20的宽度方向(以下,简称为宽度方向)。
图3是柄体10的正面视图。
如图3所示,柄体10具备:棒状的柄部11;以及设置于柄部的11的前端的、向柄部11的长度方向前端侧突出的插入部12。在牙刷1中,通过将柄体10的插入部12插入到后述的刷部成型体20内,藉此将刷部成型体20覆盖地安装于插入部12。
本实施方式的柄部11在正面视角下的形状以如下的方式曲线地变化,从前端侧朝向后端侧宽度在逐渐变窄之后以恒定的宽度延伸,然后宽度逐渐变宽之后变窄。柄部11在正面视角下的形状的后端部呈大致半圆形状。
柄部11在侧面视角下的形状如图2所示,从前端侧朝向后端侧在以恒定的宽度延伸之后,宽度逐渐变宽直至成为手指接触部的最大厚度。柄部11在侧面视角下的形状以如下的方式曲线地变化,宽度从最大厚度的手指接触部起朝向后端侧逐渐变窄。柄部11在侧面视角下的形状的后端部呈大致半圆形状。
此外,在本发明中,柄部的形状不限于该例的形状,可考虑强度、操作性、设计性等而适当地设定。
柄部11的尺寸没有特别限定,能够适当地设定。例如,柄部11的长度可以为100~200mm。
插入部12是在将刷部成型体20安装于柄体10的状态下被刷部成型体20覆盖的部分。插入部12的后端是,在刷部成型体20安装于柄体10的状态下的、刷部成型体20的后端位置。
图4是放大了插入部12的正面视图。图5是放大了插入部12的侧面视图。
如图4所示,插入部12具有:设置于柄部11的前端侧的基部13、以及设置于基部13的前端的前端部14。如图5所示,基部13与前端部14在正面侧和背面侧这两侧相对于柄部11具有级差,以比柄部11薄的同一厚度形成。
基部13在平面视角下为大致矩形状。基部13在宽度方向两侧相对于柄部11具有级差,以比柄部11的前端侧的最大宽度L11窄的宽度L13形成(L13<L11)。前端部14为将宽度方向设为长径方向的平面视角下的大致椭圆形状。前端部14为下述形状:在大致椭圆形状的宽度方向两侧,利用与插入部12的插入方向平行的直线将侧缘切口而得的形状。前端部14在宽度方向两侧相对于基部13具有级差,以比基部13的宽度L13窄的宽度L14形成。
插入部12在插入方向的大致中央亦即基部13与前端部14之间具有凹陷15。凹陷15设置在宽度方向的两侧。凹陷15为下述形状:在宽度方向上在外侧具有圆弧中心、向内侧呈凹入的圆弧形状。凹陷15彼此之间的最短距离L15比基部13的宽度L13和前端部14的宽度L14短。作为凹陷15相对于前端部14中规定宽度L14的端缘的凹陷量,作为一例,为1mm。
向内侧凹陷的凹陷15的顶点的位置优选位于以插入部12的插入方向的前端为起点、向着后端侧在插入部12的插入方向的最大长度L12的30%以上、70%以下的范围,更优选位于40%以上、60%以下的范围。并且,形成凹陷15的区域整体优选位于最大长度L12的30%以上且70%以下的范围,更优选位于40%以上且60%以下的范围(详细情况后述说明)。凹陷15的朝向宽度方向内侧的最大深度(相对于基部13中规定宽度L13的端缘的凹陷量)优选为0.5mm以上且1.8mm以下,更优选为0.8mm以上且1.5mm以下(详细情况后述说明)。
关于上述凹陷15,通过对其形状进行研究,其能够使刷部成型体20与柄体10之间的嵌合变牢固。作为凹陷15的形状,例示了圆弧形状,但也可以是大致矩形,或者也可以在凹陷15的插入部前端侧形成有所谓弯钩状(kaesi)。弯钩状是指凹陷15的凹陷方向并不是朝向宽度方向内侧呈垂直,而是朝向柄部11侧呈斜向凹陷的形状。
另外,关于上述凹陷15,例示了在插入部12的宽度方向两侧,向内侧呈凹入的形状,但也可以是向外侧呈凸出的形状。
柄体10由硬质树脂形成。
作为硬质树脂,作为一例,能够例示弯曲弹性模量(JIS K7171)为1500MPa以上且3000MPa以下的树脂。具体而言,例如,能够例示聚丙烯树脂(PP)、聚缩醛树脂(POM)、聚酯树脂(PCT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物(PETG)、高密度聚乙烯(HDPE)。这些之中,考虑到成本方面,优选作为通用树脂的PP。
图6是刷部成型体20的正面视图。图7是图6中的A-A截面图。如图6和图7所示,刷部成型体20具备:正面视角下的形状为大致矩形状的刷头基台部21、以及设置于刷头基台部21的正面的多个单丝23。
单丝23为从刷头基台部21的上表面21a向正面侧突出的大致柱状。单丝23的基端侧为截面大致三角形状的大致三棱柱状,单丝23的前端侧为从大致三棱柱起延伸地前端变细的三角锥状。
作为单丝23的前端变细形状,能够例示具有一个以上的锥角的变化点,在与前端相距0~2mm、4~8mm的2个部位设置有变化点的形状。
另外,单丝23可为四棱锥状。即使单丝23为四棱锥状,也能够例示具有一个以上的锥角的变化点,在与前端相距0~2mm、4~8mm的2个部位设置有变化点的形状。通过采用该结构,藉此能够确保成型性,并且提高清扫性。
单丝23的沿着刷部成型体20的宽度方向排列的列沿着插入方向设置有多列,以使得在插入方向上相邻的列彼此错开一半间距。即,单丝23呈交错状配置。
图8是从后端侧观察刷部成型体20的图。
如图8所示,单丝23的宽度方向中央高,宽度方向外侧低。
单丝23,可为在宽度方向上没有高低差的平坦形状,或者可为高低逆转、宽度方向中央低、宽度方向外侧高,在设定为宽度方向中央高的圆顶形状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口腔内的清扫性。作为单丝的高低差,优选为0.5~3.0mm,更优选为0.5~2.0mm。
作为中央的单丝23所在的区域(单丝基端的宽度方向的直径宽度(单丝基端所在的宽度方向的区域的最大宽度)),优选为单丝整体所占的宽度方向的长度的20~45%,更优选为25~40%。
另外,关于单丝的排列间距,优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都为0.5~1.5mm,更优选为0.8~1.2mm。
作为单丝23的最大长度,优选为7mm以上、15mm以下,更优选为9mm以上、13mm以下。在单丝23的最大长度小于7mm的情况下,口腔内的清扫性有可能降低。在单丝23的最大长度超过15mm的情况下,通过注射成型将刷部成型体20成型时的脱模性降低。通过使单丝23的最大长度为7mm以上且15mm以下,能够确保口腔内的清扫性和成型时的脱模性。
作为单丝23的基端的截面积,优选为0.8mm2以下,更优选为0.6m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4mm2以下。
在单丝23的基端的截面积超过0.8mm2的情况下,存在下述可能性:单丝23不容易挠曲,牙缝、齿颈部等的间隙清扫性降低。通过使单丝23的基端的截面积为0.8mm2以下,能够确保牙缝、齿颈部等的间隙清扫性。
作为多个单丝23的基端的总截面积相对于刷头基台部21的上表面21a的面积的比例,优选为10%以上且50%以下。在单丝23的基端的总截面积的比例小于10%的情况下,口腔内的清扫性有可能降低。在单丝23的基端的总截面积的比例超过50%的情况下,通过注射成型将刷部成型体20成型时的脱模性降低。通过使单丝23的基端的总截面积的比例为10%以上且50%以下,能够确保口腔内的清扫性和成型时的脱模性。
作为单丝23的截面形状,除了大致三角形之外,还能够选择大致四边形等大致多边形、大致圆形、大致星形、大致刮刀形等。单丝23除了前端变尖细的锥形状之外,也可是呈笔直(straight)状延伸的结构、从基端开始变尖细的锥形状。
刷头基台部21的上表面21a为与宽度方向和插入方向平行的平面。在单丝23的突出方向上,上表面21a与单丝23的基端的位置处于同一平面。如图6和图8所示,上表面21a形成刷头基台部21的外形轮廓(最外周)。即,上表面21a为将刷部成型体20注射成型时的分模面。
刷头基台部21具有沿插入方向延伸、向后端侧的端面21b开口的插入孔22。图9是包含插入孔22的与上表面21a平行的面处的截面图。如图9所示,插入孔22具有:向端面21b开口的第一部分33、以及位于比第一部分33更靠向里侧的第二部分34。如图7所示,第一部分33与第二部分34以比刷头基台部21薄的同一厚度形成。
刷头基台部21具有突起35,该突起位于插入孔22中的插入方向的大致中央,位于第一部分33与第二部分34之间。突起35设置于插入孔2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突起35分别设置于在将插入部12插入于插入孔22时,与凹陷15嵌合的位置。突起35为在宽度方向上在外侧具有圆弧中心、向内侧呈凸出的圆弧形状。
刷头基台部21的后端侧(端面21b)的最大宽度L21与柄部11的前端侧的最大宽度L11大致相同。
插入孔22在正面视角下的形状与插入部12在正面视角下的形状大致相同。第一部分33的宽度L33为插入部12中的基部13可插入的长度,与基部13的最大宽度L13大致相同。第二部分34的宽度L34为插入部12中的前端部14可插入的长度,与前端部14的最大宽度L14大致相同。
突起35彼此之间的最短距离L35比第一部分33的宽度L33和第二部分34的宽度L34短。突起35彼此之间的最短距离L35为插入部12中的前端部14和凹陷15可插入的长度,与凹陷15彼此之间的最短距离L15大致相同。作为突起35相对于第二部分34的向宽度方向内侧的突出量,作为一例,为1mm。突起35相对于第二部分34的突出量为在刷部成型体20的注射成型时将成型插入孔22的模具(滑动型芯(slide core))向后端侧拉拔时的底切(undercut)量。
此外,在柄体10在凹陷15的插入部前端侧形成有弯钩状的情况下,能够使刷部成型体20与柄体10之间的嵌合更牢固。
返回图7,刷头基台部21的上表面21a与背面侧的第二表面21c之间的最大距离(最大厚度)T优选为2.0mm以上且4.5mm以下。在最大距离T小于2.0mm的情况下,上表面21a与插入孔22的上表面21a侧的面之间的间隙、或者第二表面21c与插入孔22的第二表面21c侧的面之间的间隙变小,在成型时,熔融树脂的流动性降低,因此存在树脂未充填的可能性。在最大距离T超过4.5mm的情况下,存在将刷部成型体20插入到口腔内时的操作性降低的可能性。通过使最大距离T为2.0mm以上且4.5mm以下,能够确保树脂的充填性以及将刷部成型体20插入到口腔内时的操作性。
作为刷头基台部21的宽度方向的距离(最大长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10~16mm。特别是,在刷头基台部21的宽度方向的最大长度为13~16mm的情况下,虽然是宽度宽的宽刷头,但通过使刷头部变薄,能够确保口腔内操作性。
插入孔22的高度t1优选为1.0mm以上、2.5mm以下。上表面21a与插入孔22的上表面21a侧的面之间的刷头基台部21的厚度(距离)t2优选为0.5mm以上、2.0mm以下。刷头基台部21的背面侧的第二表面21c与插入孔22的第二表面21c侧的面之间的刷头基台部21的厚度(距离)t3优选为0.5mm以上、2.0mm以下。
另外,插入方向的刷头基台部21的最大长度设为L1、插入方向的插入孔22的最大长度设为L2时,由L2/L1表示的、插入孔22的最大长度L2相对于刷头基台部21的最大长度L1的比例优选为0.30以上、0.70以下,更优选为0.40以上、0.6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45以上、0.55以下。
在由L2/L1表示的值小于0.30的情况下,不存在由硬质树脂形成的插入部12的区域变大,因此刷部成型体20的前方容易屈曲,牙刷1的使用性有可能降低。在L2/L1超过0.70的情况下,在成型时形成插入孔22的模具(滑动型芯)所占有的体积变大,树脂流动被限制,因此单丝23的成型性降低。通过使由L2/L1表示的值为0.30以上且0.70以下,能够抑制单丝23的成型性降低,并且抑制牙刷1的使用性降低。
另外,由L1-L2表示的、插入孔22的前端侧的端部与刷头基台部21的前端侧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优选为5mm以上、15mm以下,更优选为8mm以上、12mm以下。在由L1-L2表示的值小于5mm的情况下,树脂流动被限制,因此单丝23的成型性降低。在由L1-L2表示的值超过15mm的情况下,不存在由硬质树脂形成的插入部12的区域变大,因此刷部成型体20的前方容易屈曲,使用性有可能降低。通过使由L1-L2表示的值为5mm以上且15mm以下,能够抑制单丝23的成型性降低,并且抑制牙刷1的使用性降低。
在使刷部成型体20中的刷头基台部21的最大厚度T变薄的情况下,被认为会减小上述的高度t1、厚度t2、t3,但在减小厚度t2、t3的情况下,需要考虑成型时的软质树脂的流动性。特别是,在减小厚度t2时,则会给单丝23的成型性带来巨大影响。具体而言,在减小厚度t2时,则在用于成型刷部成型体20的模具中,朝向单丝23的软质树脂的流路的与插入方向正交的截面积变小,容易产生充填不足(short)等成型不良,单丝23的成型性降低。因此,作为位于最前端侧的单丝23的基端与刷头基台部21的背面之间的最小距离S,优选为1.5mm以上、3.0mm以下。
作为刷头基台部21的最小厚度,优选为1.0~2.5mm。通过使刷头基台部21的最小厚度处于该范围,能够减轻头部前端与口腔内组织接触时的不适感,并且提高口腔内操作性。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厚度t2小的情况下也是,为了使软质树脂的流动性良好,而在刷部成型体20中的比插入孔22更靠向前端侧设置有不存在插入孔22(即,成型插入孔22的模具(滑动型芯))的一定的区域。由此,在成型时,在模具内,树脂能够流动到不存在用于成型出插入孔22的滑动型芯的区域,因此可抑制因滑动型芯的存在引起的树脂流动性的障碍,提高单丝23的成型性。此外,用于将树脂充填到模具内的浇口(gate)位置例如能够选择刷头基台部21的前端,但没有特别限定。
浇口位置例如也可以配置于刷头基台部21的背面、后端,能够避免浇口切断的切割残余(浇口痕)损伤口腔内组织这样的不良情况。
另外,如上述那样,由于插入部12设置有凹陷15,因而,用于成型与凹陷15嵌合的突起35的凹部35M以法线方向形成在滑动型芯中(参见图10)。该凹部35M构成成型时的模具内从插入孔22所成形的滑动型芯的背面侧将正面侧连接的树脂流动的流路。通常,滑动型芯所占的区域的树脂流动被限制,但通过确保用于成型突起35的凹部35M作为树脂流动的流路,从而单丝23的成型性提高。
另外,如上述那样,凹陷15(突起35),以插入部12的插入方向的前端为起点,向后端侧位于插入部12的插入方向的最大长度L12的30%以上、70%以下、优选为40%以上、60%以下的范围,由此用于成型突起35的滑动型芯的凹部35M位于插入孔22的插入方向的中央附近。在突起35的位置在插入部12的插入方向上位于上述的范围外的情况下,存在下述可能性:成型时的树脂流动产生偏差,无法将单丝23一样地成型。通过使突起35的位置在插入部12的插入方向上处于上述的范围内,能够抑制树脂流动的偏差,将单丝23一样地成型。
另外,凹陷15(突起35)的朝向宽度方向内侧的最大深度(相对于基部13的凹陷量)优选为0.5mm以上、1.8mm以下(更优选为0.8mm以上、1.5mm以下)。在凹陷15的向宽度方向内侧的最大深度小于0.5mm的情况下,凹部35M仅形成于滑动型芯的边缘,因此无法期待树脂流动性的巨大提高,并且与突起35之间的嵌合变弱,在牙刷1的使用时刷部成型体20有可能脱落。在凹陷15的朝向宽度方向内侧的最大深度超过1.8mm的情况下,与突起35之间的嵌合(底切量)变大,在脱模时插入部12有可能断裂。通过使凹陷15的朝向宽度方向内侧的最大深度为0.5mm以上且1.8mm以下,能够实现树脂流动性的提高、刷部成型体20的脱落抑制以及插入部12的断裂抑制。
此外,在柄体10在凹陷15的插入部前端侧形成有弯钩状的情况下,能够使刷部成型体20与柄体10之间的嵌合更牢固。
刷头基台部21具有薄壁区域21d,该薄壁区域中,背面21c的前端侧随着朝向前端侧位移而逐渐朝向正面侧倾斜并逐渐变薄。如图7所示,薄壁区域21d的插入方向的最大长度L3优选为刷头基台部21的插入方向的最大长度L1的40%以上,更优选为50%以上。
通过使薄壁区域21d的最大长度L3为刷头基台部21的最大长度L1的40%以上,能够减少刷部成型体20的背面侧的体积,因此能够在成型时使熔融树脂优先地流动到上表面21a侧,能够提高单丝23的成型性。该效果在浇口位置配置于刷头基台部21的前端的情况下更显著。在薄壁区域21d的最大长度L3小于刷头基台部21的最大长度L1的40%的情况下,上述成型性的提高有可能变得稀薄。此外,在插入部12与插入孔22的嵌合时以及牙刷1的使用时,若考虑防止软质树脂的破损的方面,则需要确保从刷头基台部21的背面21c到插入部12的背面之间的距离t3为0.5mm以上。
作为构成刷部成型体20的软质树脂,能够使用各种弹性体,但优选为聚氨酯。
与苯乙烯系、聚酯系等其他的弹性体相比,聚氨酯存在拉伸强度高的倾向,因此通过在软质树脂中使用聚氨酯,即使成为薄壁也能够确保机械强度,能够抑制插入部12与插入孔22的嵌合时以及牙刷1的使用时的破损。
在聚氨酯中,0.01~1.0wt%(质量%)的C10以上的饱和/不饱和烃、高级醇、脂肪酸酰胺、脂肪酸酯低分子量聚乙烯、聚乙二醇(PEG)、脂肪酸金属盐、长链脂肪酸、甘油脂肪酸酯、硅酮中的任一种、或复合地配合,作为润滑剂、脱模剂发挥功能。
另外,与上述的其他弹性体相比,聚氨酯的能够选择的硬度范围宽,能够根据刷部成型体20的厚度,而选择考虑了其使用性(例如,刷部成型体前端的屈曲)的树脂硬度。作为聚氨酯的硬度,优选为肖氏90A以上且70D以下。
在聚氨酯的硬度比肖氏90A软的情况下,在以薄壁形成时容易变形,因此嵌合变弱,在牙刷1的使用时刷部成型体20容易脱落。在聚氨酯的硬度比肖氏70D硬的情况下,在刷头基台部21的背面倾斜的情况下在前端与口腔组织接触时有可能产生疼痛。通过使聚氨酯的硬度为肖氏90A以上且70D以下,能够抑制在牙刷1的使用时刷部成型体20脱落、在刷头基台部21的前端接触时产生疼痛。
另外,作为聚氨酯,从确保耐水性和抗菌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醚系聚氨酯。
图10是简略地表示成型刷部成型体20的模具MD的一例的截面图。图11是简略地表示合模前的模具MD的截面图。
模具MD具备在开闭方向(在图10中,为上下方向)上相对移动的第一模具MD1和第二模具MD2。第一模具MD1与第二模具MD2将与上表面21a处于同一平面的分模面PL作为接合面而进行合模。
第一模具MD1安装于注射成型机的例如固定侧,从注射成型机中充填熔融树脂。第二模具MD2安装于注射成型机的例如可动侧,通过相对于第一模具MD1在上述开闭方向上移动,从而模具MD也进行开闭。
第一模具MD1在合模而与第二模具MD2接合时,具有上表面21a所成型的成型面21aM及单丝23所成型的型腔(cavity)23M。
第二模具MD2在合模而与第一模具MD1接合时具有:刷头基台部21所成型的型腔21M;向型腔21M的前端侧开口,可向型腔21M中导入熔融树脂的浇口部G;以及在插入方向上设置于端面21b的位置、与插入方向正交的抵接面21eM。作为浇口部G,例如可使用侧浇口(side gate)方式,但也可以使用针点浇口(pinpoint gate)方式、隧道浇口(tunnel gate)方式。抵接面21eM在第二模具MD2中,从成型刷头基台部21中的背面的位置起向远离PL面的方向延伸。
第二模具MD设置有滑动型芯SL。滑动型芯SL具有插入孔22所成形的芯部22M及有芯部22M突出、与插入方向正交的成型面21bM。如图11所示,在合模前,成型面21bM与抵接面21eM分离。在将第一模具MD1和第二模具MD2合模时,如图10所示,滑动型芯SL被定位于下述位置:成型面21bM的一部分与抵接面21eM抵接且芯部22M被插入型腔21M的位置。成型面21bM中的、不与抵接面21eM抵接而面对型腔21M的区域为成型端面21b的区域。另外,在第一模具MD1与第二模具MD2开模时,滑动型芯SL向使芯部22M从型腔21M中脱离的方向移动,以使得芯部22M不会妨碍成型出的刷部成型体20的脱模。为了避免因自重而导致的意外移动,滑动型芯SL的移动方向优选为水平方向。
上述模具MD的结构例示了通过滑动型芯SL形成刷部成型体20的插入孔22的情况,但也可以选择在模具MD中插入柄体10,对刷部成型体20进行二次成型的制造方法。在该情况下,使刷部成型体20和柄体10装卸自如是不利的,但能够省略在成型后将柄体10和刷部成型体20嵌合的后工序。
由于滑动型芯SL的前端侧的背面与刷头基台部21的倾斜背面接近,因此通过实施R倒角加工、C倒角加工,从而在滑动型芯SL的脱离时、与柄体10的插入部12的嵌合时,能够防止刷头基台部21的破损(树脂的破损)。作为R倒角加工、C倒角加工的尺寸,优选为1.5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mm以上。
在上述的模具MD中,对于在第一模具MD1与第二模具MD2合模的状态下从浇口部G导入到型腔21M中的熔融树脂,通过在型腔21M中的比芯部22M更靠向前端侧确保充分的容积,以及在型腔21M的前端侧,背面侧倾斜而变薄,藉此能够使导入到型腔21M的前端侧的熔融树脂优先地流动到上表面21a侧,通过充分的充填压从而能够将熔融树脂充填到型腔23M中。
另外,在型腔21M中,导入到芯部22M的背面侧的熔融树脂能够将形成在芯部22M的插入方向的中央附近的凹部35M作为流路而向正面侧流动,因此能够在在插入方向上抑制树脂流动的偏差的状态下将单丝23一样地成型。
像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中,即使在使用嵌合构造的刷部成型体20,使刷头基台部21的厚度变薄至2.0mm以上且4.5mm以下的情况下,也能够不降低树脂流动性地成型刷部成型体20,提供口腔内操作性优异的牙刷1。
[实施例]
以下,表示实施例而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的实施例,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变更地实施。
(实施例1~7、比较例1~2)
根据[表1]所示的规格,将上述的单丝的基端与刷头基台部的背面之间的最大距离:T、单丝的基端与刷头基台部的背面之间的最小距离:S、插入孔的高度:t1、刷头基台部的最大长度:L1、插入孔的最大长度:L2、插入孔的最大长度L2相对于刷头基台部的最大长度L1的比例:L2/L1、刷头基台部的最大长度L1与插入孔的最大长度L2之差:L1-L2、薄壁区域的最大长度:L3、最大长度L3相对于最大长度L1的比例:L3/L1、凹陷的有无、以插入部前端为基点的凹陷的位置:LC、凹陷的位置LC相对于插入部12的插入方向的最大长度L12(插入孔的最大长度L2)的比例:LC/L12(LC/L2)中的至少一个不同的牙刷作为实施例1~7、比较例1~2的样品。构成各样品的树脂为聚氨酯。
[评价方法]
对于实施例1~7、比较例1~2的各样品,分别评价单丝的成型性、刷部成型体的屈曲难度、口腔内整体的磨刷容易度。
(1)单丝的成型性的评价方法
按照以下的基准评价利用相同条件成型出的5个刷部成型体。
5分:完全看不到外观的不良。
4分:单丝前端在脱模时变形(由于未充分施加压力,因而因脱模时的外力而弯曲)。
3分:单丝前端的粗细比设计值细。
2分:单丝的长度比设计值短(全部的单丝为全长的一半以上)。
1分:单丝的长度比设计值短(存在小于全长的一半的单丝)。
而且,求出5个评价分的平均值,进行以下的4个等级的评价。
◎(double circle mark:双圈标记):4.5分以上且5.0分以下。
○(circle mark:单圈标记):3.5分以上且小于4.5分。
△(triangle mark:三角形标记):2.5分以上且小于3.5分。
×(cross mark:叉标记):小于2.5分。
(2)刷部成型体的屈曲难度的评价方法
由10名专业评委进行感官评价,按照以下的基准评价刷扫时的刷部成型体前方的屈曲难度。
5分:非常难以屈曲。
4分:稍微难以屈曲。
3分:一般般。
2分:稍微容易屈曲。
1分:非常容易屈曲。
而且,求出10名专业评委的评价分的平均值,进行以下的4个等级的评价。
◎:4.5分以上且5.0分以下。
○:3.5分以上且小于4.5分。
△:2.5分以上且小于3.5分。
×:小于2.5分。
(3)口腔内整体的磨刷容易度的评价方法
由10名专业评委进行感官评价,按照以下的基准评价刷扫时的口腔内整体的磨刷容易度(特别是,重视臼齿的磨刷容易度)。
5分:非常容易磨刷。
4分:稍微容易磨刷。
3分:一般般。
2分:稍微难以磨刷。
1分:非常难以磨刷。
而且,求出10名专业评委的评价分的平均值,进行以下的4个等级的评价。
◎:4.5分以上且5.0分以下。
○:3.5分以上且小于4.5分。
△:2.5分以上且小于3.5分。
×:小于2.5分。
[表1]
Figure BDA0003647498960000181
如[表1]所示,对于单丝的基端与刷头基台部的背面之间的最大距离T为2.0mm以上且4.5mm以下,并且插入孔的最大长度L2相对于刷头基台部的最大长度L1的比例即L2/L1为0.30以上且0.70以下的实施例1~7,单丝的成型性、刷部成型体的屈曲难度、口腔内整体的磨刷容易度全部得到良好的结果。
与此相对,对于插入孔的最大长度L2相对于刷头基台部的最大长度L1的比例即L2/L1小于0.30的比较例1,关于刷部成型体的屈曲难度未得到良好的结果。另外,对于插入孔的最大长度L2相对于刷头基台部的最大长度L1的比例即L2/L1超过0.70的比较例2,关于单丝的成型性未得到良好的结果。
另外,对于薄壁区域的最大长度L3相对于刷头基台部的最大长度L1的比例即L3/L1小于40%的实施例4~5,关于单丝的成型性和口腔内整体的磨刷容易度,未得到实施例1那样良好的结果。
另外,对于以插入部前端为基点的凹陷的中心位置LC小于3mm、凹陷的位置LC相对于插入部12的插入方向的最大长度L12(插入孔的最大长度L2)的比例即LC/L12(LC/L2)的比例小于30%的实施例6、以及以插入部前端为基点的凹陷的中心位置LC超过7mm、凹陷的位置LC相对于插入部12的插入方向的最大长度L12(插入孔的最大长度L2)的比例即LC/L12(LC/L2)的比例为70%以上的实施例7,关于单丝的成型性,未得到实施例1那样良好的结果。
另外,对于由L1-L2表示的、刷头基台部的最大长度L1与插入孔的最大长度L2之差超过15mm的比较例1,除了关于刷部成型体的屈曲难度未得到良好的结果之外,关于口腔内整体的磨刷容易度,也未得到实施例1那样良好的结果。
以上,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当然本发明不限于该例。上述的例子中所示的各结构部件的诸形状、组合等是一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中能够基于设计要求等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刷头基台部21中的形成外形轮廓(最外周)的上表面21a与单丝23的基端处于同一平面,单丝23从上表面21a突出的结构,但不限于该结构。
例如,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在上表面21a设置有位于比刷头基台部21的外形轮廓更靠向内侧、以恒定的厚度从上表面21a突出的土台部,单丝23并不是从上表面21a突出而是从土台部的上表面突出(土台部的上表面与单丝23的基端处于同一平面)。在该情况下,由于刷部成型体20变厚了与土台部的厚度对应的量,因此优选成为分模面PL的上表面21a与单丝23的基端处于同一平面。在不设置土台部的情况下,与设置土台部的情况相比较,树脂的流动性变低,因此本发明的作用更显著。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柄体10由硬质树脂形成的结构,但不限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是柄体10的一部分(柄部10等)被软质树脂覆盖的结构。在采用该结构的情况下,能够提高装饰性和抓握性。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牙刷。

Claims (7)

1.一种牙刷,其特征在于,具备:
由硬质树脂形成的柄体,以及
由软质树脂形成、设置于所述柄体的前端侧的刷部成型体;
所述柄体具有突出的、设置在前端侧的插入部,
所述刷部成型体具有刷头基台部以及在所述刷刷头基台部的正面侧的、突出的单丝,
所述刷头基台部具有供所述插入部插入并嵌合的插入孔,
所述刷部成型体中,所述单丝的基端与刷头基台部的背面之间的最大距离为2.0mm以上且4.5mm以下,
插入方向的所述刷头基台部的最大长度设为L1、所述插入方向的所述插入孔的最大长度设为L2时,
由L2/L1表示的、所述插入孔的最大长度相对于所述刷头基台部的最大长度的比例为0.30以上且0.70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
由L1-L2表示的、所述插入孔的所述前端侧的端部与所述刷头基台部的所述前端侧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5mm以上且15m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
所述刷头基台部具有薄壁区域,所述薄壁区域中,所述背面的所述前端侧随着朝向所述前端侧位移而逐渐朝向所述正面侧倾斜并逐渐变薄,
所述薄壁区域的所述插入方向的最大长度为所述刷头基台部的所述插入方向的最大长度的40%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部在与所述单丝的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端缘具有向内侧呈凹入的至少一个以上的凹陷,
所述刷头基台部在所述插入部插入所述插入孔中时在与所述凹陷嵌合的位置具有突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陷设置于与所述单丝的突出方向和所述插入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端缘,并且位于以所述插入部的所述插入方向的前端为起点、向着后端侧在所述插入部的所述插入方向的最大长度30%以上且70%以下的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
所述软质树脂为聚氨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单丝的突出方向上,所述单丝的基端的位置与所述刷部成型体的分模面的位置相同。
CN202080079989.3A 2019-12-23 2020-12-01 牙刷 Active CN1147608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31982 2019-12-23
JP2019-231982 2019-12-23
PCT/JP2020/044628 WO2021131526A1 (ja) 2019-12-23 2020-12-01 歯ブラ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60881A true CN114760881A (zh) 2022-07-15
CN114760881B CN114760881B (zh) 2024-06-07

Family

ID=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509151A (ja) * 1992-07-10 1995-10-12 ソネックス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治療用超音波歯ブラシ
WO2000049911A1 (fr) * 1999-02-24 2000-08-31 Susumu Inoue Brosse a dents a soie formee d'un melange caoutchouc-nylon
US20020112302A1 (en) * 1994-09-16 2002-08-22 Susan Harrison Child's utensil
JP2003144228A (ja) * 2001-11-13 2003-05-20 Asahi Irika Kk ブラシ部分が交換可能な歯ブラシ
JP2003153741A (ja) * 2001-11-22 2003-05-27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歯茎マッサージ用ブラシおよび歯茎マッサージ装置
JP2013034718A (ja) * 2011-08-09 2013-02-21 Lion Corp 歯ブラシ
CN106659289A (zh) * 2014-09-01 2017-05-10 狮王株式会社 牙刷
WO2017169967A1 (ja) * 2016-03-28 2017-10-05 ライオン株式会社 歯ブラシのハンドル体および歯ブラシ
CN216255954U (zh) * 2019-12-23 2022-04-12 狮王株式会社 牙刷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509151A (ja) * 1992-07-10 1995-10-12 ソネックス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治療用超音波歯ブラシ
US20020112302A1 (en) * 1994-09-16 2002-08-22 Susan Harrison Child's utensil
WO2000049911A1 (fr) * 1999-02-24 2000-08-31 Susumu Inoue Brosse a dents a soie formee d'un melange caoutchouc-nylon
JP2003144228A (ja) * 2001-11-13 2003-05-20 Asahi Irika Kk ブラシ部分が交換可能な歯ブラシ
JP2003153741A (ja) * 2001-11-22 2003-05-27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歯茎マッサージ用ブラシおよび歯茎マッサージ装置
JP2013034718A (ja) * 2011-08-09 2013-02-21 Lion Corp 歯ブラシ
CN106659289A (zh) * 2014-09-01 2017-05-10 狮王株式会社 牙刷
WO2017169967A1 (ja) * 2016-03-28 2017-10-05 ライオン株式会社 歯ブラシのハンドル体および歯ブラシ
CN216255954U (zh) * 2019-12-23 2022-04-12 狮王株式会社 牙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31526A1 (ja) 2021-07-01
EP4082388A1 (en) 2022-11-02
KR20220120557A (ko) 2022-08-30
TW202123845A (zh) 2021-07-01
EP4082388A4 (en) 2024-01-10
JPWO2021131526A1 (zh) 2021-07-01
US20220400843A1 (en) 2022-12-22
CN216255954U (zh)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255954U (zh) 牙刷
ES2707385T3 (es) Cabezal para un utensilio de cuidado bucal
CN102940387B (zh) 口腔护理用具
KR102085517B1 (ko) 칫솔
CN106998899B (zh) 用于口腔护理工具的头部
JP2012500705A (ja) 歯ブラシ及び歯ブラシを製造する方法
JP6385027B1 (ja) 歯ブラシ
CN114760881B (zh) 牙刷
KR102418461B1 (ko) 칫솔
CN219206178U (zh) 刷成型体及牙刷
CN110113963B (zh) 牙刷
CN116018109A (zh) 牙刷
CN116648169A (zh) 刷成形体以及牙刷
JP2018183275A (ja) 歯ブラシ
JP7292031B2 (ja) 歯間ブラシ
CN216393352U (zh) 牙刷
JP2020168465A (ja) 歯ブラシ
WO2017018340A1 (ja) 歯ブラシ
CN216438707U (zh) 牙刷
JP2024052103A (ja) 歯ブラシ
TH2201003606A (th) แปรงสีฟัน
JP6608610B2 (ja) 歯ブラシ
JP2024052101A (ja) 歯ブラシ
JP2011104114A (ja) 歯ブラ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