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50835A - 一种无人驾驶捷运小车的底盘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人驾驶捷运小车的底盘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50835A
CN114750835A CN202210678405.5A CN202210678405A CN114750835A CN 114750835 A CN114750835 A CN 114750835A CN 202210678405 A CN202210678405 A CN 202210678405A CN 114750835 A CN114750835 A CN 1147508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fixed
frame
middle frame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7840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50835B (zh
Inventor
王志明
李耀宗
邓时成
李亚林
何晓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Kunming Shipbuilding Electroni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Kunming Shipbuilding Electroni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Kunming Shipbuilding Electroni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nan Kunming Shipbuilding Electroni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7840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5083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508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508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508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508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8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the vehicle type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2D21/02 - B62D21/17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驾驶捷运小车的底盘结构,包括前部框架、中部框架、后部框架、驱动装置安装支架以及电池支架,前部框架、后部框架分别固定连接于中部框架的两侧;驱动装置安装支架设于后部框架的下方;电池支架设于前部框架的下方;所有底盘结构均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材料制作而成。本发明是一种能够搭载驱动装置、动力电池、自动转向系统、悬挂系统以及支撑车门和车体内外结构安装的紧凑型底盘结构,该结构质量轻、强度大、平衡性较好、稳定可靠,其底盘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材料,结构力学性能优越、加工方便、节省了车体自身对动力的需求,节省了电能,增加了车辆的续航里程。采用电池提供的动力,增加了车辆环保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无人驾驶捷运小车的底盘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驾驶小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无人驾驶捷运小车的底盘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许多汽车制造商对无人驾驶技术均有研究,但是基本上实际使用的并没有。在国外,已有部分无人驾驶设备已投入使用。
无人驾驶捷运小车可应用于机场航站楼与航站楼、航站楼与停车场之间的乘客自动有轨运输,也可拓展应用到游乐场、大型商超和工业园区,应用场景十分广泛,可填补国内无人驾驶载人小车的空白。但是此类小车使用环境比较干净且人流量相对较大,要求无污染、节能环保、车体结构强度大、质量轻盈、续航时间较长,整个车体空间结构十分紧凑,而市面上现有的车体底盘结构基本上满足不了该车辆的要求。
因此,开发出一种能够搭载驱动装置、动力电池、自动转向系统、悬挂系统以及支撑车门和车体内外结构安装的紧凑型底盘结构,十分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满足整车强度要求的情况下,提供了一种质量轻,结构紧凑、简单、加工方便且能够搭载驱动装置、动力电池、自动转向系统、悬挂系统以及支撑车门和车体内外结构安装的无人驾驶捷运小车底盘结构,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人驾驶捷运小车的底盘结构,包括前部框架、中部框架、后部框架、驱动装置安装支架以及电池支架,所述前部框架、所述后部框架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中部框架的两侧;所述前部框架和所述后部框架的上部分别为车辆前舱和后舱提供支撑,所述中部框架为乘车的乘坐区和行李放置区,也为车门的安装提供支撑;所述驱动装置安装支架设于所述后部框架的下方,且与所述后部框架的下部以及所述中部框架的对应端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后部框架与所述驱动装置安装支架之间安装驱动装置和后悬挂系统;所述电池支架设于所述前部框架的下方,且与所述前部框架的下部以及所述中部框架的对应端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前部框架与所述电池支架之间安装动力电池和前悬挂系统;所有底盘结构均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材料制作而成。
本发明是一种能够搭载驱动装置、动力电池、自动转向系统、悬挂系统以及支撑车门和车体内外结构安装的紧凑型底盘结构,该结构质量轻、强度大、平衡性较好、稳定可靠,其底盘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材料,比起碳钢材质的底盘结构力学性能优越、加工方便、节省了车体自身对动力的需求,节省了电能,增加了车辆的续航里程。采用电池提供的动力,增加了车辆环保性能。
优选地,所述前部框架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一竖梁、第二竖梁、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以及第一轴套,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分别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立柱和两个所述第二立柱对称设置在所述前部框架的两侧,并整体围成一矩形空间;两个所述第一立柱位于所述前部框架远离所述中部框架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二立柱位于所述前部框架靠近所述中部框架的一侧,且所述第二立柱的底部连接所述中部框架;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分别有两个,所述第一横梁对应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顶部,且两个所述第一横梁平行布置;所述第二横梁对应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之间靠上的位置,且两个所述第二横梁平行布置;所述第一竖梁对应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一横梁远离所述中间框架一侧的端部,所述第二竖梁对应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一横梁靠近所述中间框架一侧的端部;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和所述第一轴套分别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对称固定于所述第一竖梁远离所述中间框架的对应侧面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且同样对称固定于所述第一竖梁远离所述中间框架的对应侧面上;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板对称固定于所述第二竖梁远离所述中间框架的对应侧面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一轴套各自对应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一立柱的底部,用以通过第二螺钉连接所述电池支架;每一所述第二横梁上均固定有三对前悬挂系统支撑架,用于所述前悬挂系统的安装。
优选地,所述后部框架包括第三立柱、第四立柱、第三横梁、第四横梁、第三竖梁、第四竖梁、第五竖梁、第六竖梁、第四连接板、第五连接板、第六连接板以及第二轴套,所述第三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分别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三立柱和两个所述第四立柱对称设置在所述后部框架的两侧,并整体围成一矩形空间;两个所述第四立柱位于所述后部框架远离所述中部框架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三立柱位于所述后部框架靠近所述中部框架的一侧,所述第三立柱的底部连接所述中部框架;所述第三横梁和所述第四横梁分别有两个,所述第三横梁对应固定于所述第三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的顶部,且两个所述第三横梁平行布置;所述第四横梁对应固定于所述第三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之间靠上的位置,且两个所述第四横梁平行布置;所述第三竖梁对应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三横梁靠近所述中间框架一侧的端部;所述第四竖梁位于所述第三竖梁下方,且对应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三立柱之间;所述第六竖梁对应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三横梁远离所述中间框架一侧的端部;所述第五竖梁位于所述第四竖梁和所述第六竖梁之间,且两端对应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三横梁上;所述第四连接板、所述第五连接板、所述第六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轴套分别有两个,两个所述第四连接板对称固定于所述第三竖梁远离所述中间框架的对应侧面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五连接板对称固定于所述第六竖梁远离所述中间框架的对应侧面的两端;两个所述第六连接板位于两个所述第五连接板之间,且同样对称固定于所述第六竖梁远离所述中间框架的对应侧面上;两个所述第二轴套各自对应安装于两个所述第四立柱的底部,用以通过第二螺钉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安装支架;每一所述第四横梁上均对应固定有两件第一后悬挂安装板和一件第二后悬挂安装板,用于所述后悬挂系统的安装;所述第四竖梁上固定有第一电机连接座;所述第五竖梁与所述第六竖梁之间固定有转向器安装板。
优选地,所述中部框架包括左侧梁、右侧梁以及固定在该两梁中间位置的两个充电靴支架、固定在该两梁两端的前撑和后撑,所述前撑位于靠近所述电池支架一侧,所述后撑位于靠近所述驱动装置安装支架一侧;所述前撑和所述后撑的外侧分别对应固定有电池支架连接座和驱动装置安装支架连接座;所述左侧梁、所述右侧梁的外侧各自通过两根第一横撑和两根第二横撑对应连接第一脚踏板支撑和第二脚踏板支撑;所述左侧梁、所述右侧梁与所述前撑、所述后撑的拐角处对应固定有四块吊装板。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安装支架包括第七竖梁、驱动装置安装支架横梁、第七连接板、第八连接板、第一悬挂系统下安装支架、第二电机连接座、转向器安装支座、后减震器下安装板,所述第七竖梁与所述驱动装置安装支架横梁通过第一焊接加强板、第二焊接加强板实现垂直连接;所述第七竖梁位于所述驱动装置安装支架中远离所述中部框架的一侧;所述第七连接板共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七连接板均分成两组对称固定于所述第七竖梁靠近所述中间框架的对应侧面的两端;所述驱动装置安装支架横梁靠近所述中部框架的一端固定有两个所述第八连接板,所述第八连接板通过第一螺钉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安装支架连接座;所述驱动装置安装支架横梁上方靠近所述第七竖梁一侧安装有所述第一悬挂系统下安装支架,所述第一悬挂系统下安装支架上部固定有所述第二电机连接座;所述驱动装置安装支架横梁上方远离所述第七竖梁一侧安装有两个所述转向器安装支座,两个所述转向器安装支座以所述驱动装置安装支架横梁为基准对称布置;所述驱动装置安装支架横梁下方靠近所述第七竖梁一侧安装有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后减震器下安装板。
优选地,所述电池支架包括电池支架主体以及固定于所述电池支架主体上方的电池托架,所述电池支架主体包括第八竖梁、电池支架横梁、第九连接板、第十连接板、第二悬挂系统下安装支架,所述第八竖梁与所述电池支架横梁垂直连接,所述第八竖梁位于所述电池支架主体中远离所述中部框架的一侧;所述第九连接板共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九连接板均分成两组对称固定于所述第八竖梁靠近所述中间框架的对应侧面的两端;所述电池支架横梁靠近所述中部框架的一端固定有两个所述第十连接板,所述第十连接板通过第一螺钉连接所述电池支架连接座;所述电池支架横梁上方固定有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悬挂系统下安装支架。
优选地,所述电池托架包括托盘、第一托盘支撑、第二托盘支撑、第三托盘支撑和两个托盘加强板,所述第一托盘支撑、所述第二托盘支撑、所述第三托盘支撑沿所述电池支架横梁的轴线方向排列固定于所述电池支架横梁的上部,所述托盘加强板整体固定于三个托盘支撑的上部,且两个所述托盘加强板对称设置;所述托盘整体固定于两个所述托盘加强板的上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悬挂系统下安装支架与所述第二悬挂系统下安装支架结构相同,其均包括矩形管以及四块安装支架耳板,所述矩形管垂直固定于所述驱动装置安装支架横梁或所述电池支架横梁上,四块所述安装支架耳板均分成两组对称固定于所述矩形管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机连接座包括一连接矩管以及两块电机连接耳板,所述连接矩管与所述第四竖梁相固连,两块所述电机连接耳板对称固定在所述连接矩管远离所述第四竖梁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机连接座包括电机连接座轴和两块凹型连接板,两块所述凹型连接板对称固定于所述第一悬挂系统下安装支架上,所述电机连接座轴固定于两块所述凹型连接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电池支架连接座和所述驱动装置安装支架连接座的结构相同,其均包括两个连接轴套和两块L形板,两块所述L形板对称固定于所述前撑或所述后撑的外侧,两个所述连接轴套平行设置且固定于两块所述L形板之间,用以与所述电池支架或所述驱动装置安装支架相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前部框架、中部框架、后部框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前部框架、中部框架、后部框架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前部框架、中部框架、后部框架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前部框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前部框架的主视图;
图7为本发明前部框架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中部框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部框架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电池支架连接座和驱动装置安装支架连接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电池支架连接座和驱动装置安装支架连接座的主视图;
图12为本发明电池支架连接座和驱动装置安装支架连接座的侧视图;
图13为本发明后部框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后部框架的主视图;
图15为本发明后部框架的俯视图;
图16为本发明第一电机连接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第一电机连接座的主视图;
图18为本发明第一电机连接座的俯视图;
图19为本发明驱动装置安装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驱动装置安装支架的主视图;
图21为本发明驱动装置安装支架的侧视图;
图22为本发明第一悬挂系统下安装支架和第二悬挂系统下安装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3为本发明第一悬挂系统下安装支架和第二悬挂系统下安装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24为本发明第一悬挂系统下安装支架和第二悬挂系统下安装支架的主视图;
图25为本发明第一悬挂系统下安装支架和第二悬挂系统下安装支架的俯视图;
图26为本发明第二电机连接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第二电机连接座的主视图;
图28为本发明第二电机连接座的侧视图;
图29为本发明电池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发明电池支架的主视图;
图31为本发明电池支架主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本发明电池支架主体的主视图;
图33为本发明电池托架的拆分结构图;
图34为本发明电池托架的主视图;
图35为本发明电池托架的俯视图;
图36为本发明电池托架的仰视图;
图中标记为:1-前部框架;2-中部框架;3-后部框架;4-驱动装置安装支架;5-电池支架;6-左焊接板;7-右焊接板;8-第一螺钉;9-第二螺钉;10-第一立柱;11-第一横梁;12-第二横梁;13-第二立柱;14-第一连接板;15-第一轴套;16-第二连接板;17-第一竖梁;18-第三连接板;19-第二竖梁;20-前悬挂系统支撑架;21-左侧梁;22-右侧梁;23-充电靴支架;24-前撑;25-后撑;26-第一横撑;27-第二横撑;28-第一脚踏板支撑;29-第二脚踏板支撑;30-电池支架连接座;31-驱动装置安装支架连接座;32-吊装板;33-连接轴套;34-L形板;35-第三立柱;36-第三横梁;37-第四横梁;38-第四立柱;39-第三竖梁;40-第四连接板;41-第四竖梁;42-第一后悬挂安装板;43-第二后悬挂安装板;44-第五竖梁;45-转向器安装板;46-第六竖梁;47-第五连接板;48-第一电机连接座;49-第六连接板;50-第二轴套;51-电机连接耳板;52-连接矩管;53-第七竖梁;54-第七连接板;55-第一悬挂系统下安装支架;56-驱动装置安装支架横梁;57-第八连接板;58-第一焊接加强板;59-后减震器下安装板;60-第二电机连接座;61-转向器安装支座;62-第二焊接加强板;63-安装支架耳板;64-矩形管;65-电机连接座轴;66-凹型连接板;67-电池托架;68-电池支架横梁;69-托盘;70-第一托盘支撑;71-第二托盘支撑;72-第三托盘支撑;73-托盘加强板;74-第八竖梁;75-第九连接板;76-第十连接板;77-第二悬挂系统下安装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一种无人驾驶捷运小车的底盘结构,包括前部框架1、中部框架2、后部框架3、驱动装置安装支架4以及电池支架5。
前部框架1、后部框架3分别固定连接于中部框架2的两侧;前部框架1和后部框架3的上部分别为车辆前舱和后舱提供支撑,中部框架2为乘车的乘坐区和行李放置区,也为车门的安装提供支撑。
具体的,前部框架1与中部框架2之间通过两块左焊接板6和两块右焊接板7焊接固定,后部框架3与中部框架2之间也通过两块左焊接板6和两块右焊接板7焊接固定,使前部框架1、中部框架2和后部框架3焊接成一个整体。
驱动装置安装支架4设于后部框架3的下方,且与后部框架3的下部以及中部框架2的对应端通过螺钉连接;后部框架3与驱动装置安装支架4之间安装有驱动装置和后悬挂系统;电池支架5设于前部框架1的下方,且与前部框架1的下部以及中部框架2的对应端通过螺钉连接;前部框架1与电池支架5之间安装有动力电池和前悬挂系统。
前部框架1、中部框架2、后部框架3、驱动装置安装支架4以及电池支架5通过对应连接构成整个底盘结构,增加了底盘结构的整体强度。
同时,所有底盘结构均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材料制作而成。
如图5-图7所示,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前部框架1由第一立柱10、第二立柱13、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第一竖梁17、第二竖梁19、第一连接板14、第二连接板16、第三连接板18以及第一轴套15焊接而成,具体的,
第一立柱10和第二立柱13分别有两个,两个第一立柱10和两个第二立柱13对称设置在前部框架1的两侧,并整体围成一矩形空间;两个第一立柱10位于前部框架1远离中部框架2的一侧,两个第二立柱13位于前部框架1靠近中部框架2的一侧,且第二立柱13的底部通过焊接板连接中部框架2;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2分别有两个,第一横梁11对应固定于第一立柱10和第二立柱13的顶部,且两个第一横梁11平行布置;第二横梁12对应固定于第一立柱10和第二立柱13之间靠上的位置,且两个第二横梁12平行布置;第一竖梁17对应固定于两个第一横梁11远离中间框架一侧的端部,第二竖梁19对应固定于两个第一横梁11靠近中间框架一侧的端部;第一连接板14、第二连接板16、第三连接板18和第一轴套15分别有两个,两个第一连接板14对称固定于第一竖梁17远离中间框架的对应侧面的两端;两个第二连接板16位于两个第一连接板14之间,且同样对称固定于第一竖梁17远离中间框架的对应侧面上;两个第三连接板18对称固定于第二竖梁19远离中间框架的对应侧面的两端;两个第一轴套15各自对应安装于两个第一立柱10的底部,用以通过第二螺钉9连接电池支架5;每一第二横梁12上均焊接有三对前悬挂系统支撑架20,用于前悬挂系统的安装。
如图13-图15所示,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后部框架3由第三立柱35、第四立柱38、第三横梁36、第四横梁37、第三竖梁39、第四竖梁41、第五竖梁44、第六竖梁46、第四连接板40、第五连接板47、第六连接板49以及第二轴套50焊接而成,具体的,
第三立柱35和第四立柱38分别有两个,两个第三立柱35和两个第四立柱38对称设置在后部框架3的两侧,并整体围成一矩形空间;两个第四立柱38位于后部框架3远离中部框架2的一侧,两个第三立柱35位于后部框架3靠近中部框架2的一侧,第三立柱35的底部通过焊接板连接中部框架2;第三横梁36和第四横梁37分别有两个,第三横梁36对应固定于第三立柱35和第四立柱38的顶部,且两个第三横梁36平行布置;第四横梁37对应固定于第三立柱35和第四立柱38之间靠上的位置,且两个第四横梁37平行布置;第三竖梁39对应固定于两个第三横梁36靠近中间框架一侧的端部;第四竖梁41位于第三竖梁39下方,且对应固定于两个第三立柱35之间;第六竖梁46对应固定于两个第三横梁36远离中间框架一侧的端部;第五竖梁44位于第四竖梁41和第六竖梁46之间,且两端对应固定于两个第三横梁36上;第四连接板40、第五连接板47、第六连接板49和第二轴套50分别有两个,两个第四连接板40对称固定于第三竖梁39远离中间框架的对应侧面的两端;两个第五连接板47对称固定于第六竖梁46远离中间框架的对应侧面的两端;两个第六连接板49位于两个第五连接板47之间,且同样对称固定于第六竖梁46远离中间框架的对应侧面上;两个第二轴套50各自对应安装于两个第四立柱38的底部,用以通过第二螺钉9连接驱动装置安装支架4;每一第四横梁37上均对应焊接有两件第一后悬挂安装板42和一件第二后悬挂安装板43,用于后悬挂系统的安装;第四竖梁41上固定有第一电机连接座48;第五竖梁44与第六竖梁46之间固定有转向器安装板45。
具体的,如图16-图18所示,后部框架3中的第一电机连接座48为由一连接矩管52以及两块电机连接耳板51构成的焊接体,具体的,连接矩管52与第四竖梁41焊接固连,两块电机连接耳板51对称焊接在连接矩管52远离第四竖梁41的一侧。
如图8-图9所示,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中部框架2包括左侧梁21、右侧梁22以及焊接固定在该两梁中间位置的两个充电靴支架23、焊接固定在该两梁两端的前撑24和后撑25,前撑24位于靠近电池支架5一侧,后撑25位于靠近驱动装置安装支架4一侧;前撑24和后撑25的外侧分别对应固定有电池支架连接座30和驱动装置安装支架连接座31;左侧梁21、右侧梁22的外侧各自通过两根第一横撑26和两根第二横撑27对应焊接连接第一脚踏板支撑28和第二脚踏板支撑29;左侧梁21、右侧梁22与前撑24、后撑25的拐角处对应焊接设置有四块吊装板32。
具体的,如图10-图12所示,中部框架2上的电池支架连接座30和驱动装置安装支架连接座31的结构相同,其均为由两个连接轴套33和两块L形板34焊接形成的焊接体,具体的,两块L形板34对称焊接固定于前撑24或后撑25的外侧,两个连接轴套33平行设置且焊接固定于两块L形板34之间,用以与电池支架5或驱动装置安装支架4相连接。
如图19-图21所示,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驱动装置安装支架4包括第七竖梁53、驱动装置安装支架横梁56、第七连接板54、第八连接板57、第一悬挂系统下安装支架55、第二电机连接座60、转向器安装支座61、后减震器下安装板59,所有零件焊接成一个整体,具体的,
第七竖梁53与驱动装置安装支架横梁56通过第一焊接加强板58、第二焊接加强板62实现垂直连接;第七竖梁53位于驱动装置安装支架4中远离中部框架2的一侧;第七连接板54共有四个,四个第七连接板54均分成两组对称固定于第七竖梁53靠近中间框架的对应侧面的两端;驱动装置安装支架横梁56靠近中部框架2的一端固定有两个第八连接板57,第八连接板57通过第一螺钉8连接驱动装置安装支架连接座31;驱动装置安装支架横梁56上方靠近第七竖梁53一侧安装有第一悬挂系统下安装支架55,第一悬挂系统下安装支架55上部固定有第二电机连接座60;驱动装置安装支架横梁56上方远离第七竖梁53一侧安装有两个转向器安装支座61,两个转向器安装支座61为以驱动装置安装支架横梁56为基准对称布置;驱动装置安装支架横梁56下方靠近第七竖梁53一侧安装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后减震器下安装板59。
具体的,如图26-图28所示,驱动装置安装支架4中的第二电机连接座60由电机连接座轴65和两块凹型连接板66焊接而成,两块凹型连接板66对称焊接固定于第一悬挂系统下安装支架55上,电机连接座轴65焊接固定于两块凹型连接板66之间。
如图29-图32所示,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电池支架5包括电池支架主体以及固定于电池支架主体上方的电池托架67,电池支架主体包括第八竖梁74、电池支架横梁68、第九连接板75、第十连接板76、第二悬挂系统下安装支架77,以上所有零件通过焊接形成一个整体,具体的,
第八竖梁74与电池支架横梁68垂直连接,第八竖梁74位于电池支架主体中远离中部框架2的一侧;第九连接板75共有四个,四个第九连接板75均分成两组对称固定于第八竖梁74靠近中间框架的对应侧面的两端;电池支架横梁68靠近中部框架2的一端固定有两个第十连接板76,第十连接板76通过第一螺钉8连接电池支架连接座30;电池支架横梁68上方固定有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悬挂系统下安装支架77。
具体的,如图33-图36所示,电池托架67包括托盘69、第一托盘支撑70、第二托盘支撑71、第三托盘支撑72和两个托盘加强板73,所有零件经过折弯后焊接为一个整体,具体的,第一托盘支撑70、第二托盘支撑71、第三托盘支撑72沿电池支架横梁68的轴线方向排列固定于电池支架横梁68的上部,托盘加强板73整体固定于三个托盘69支撑的上部,且两个托盘加强板73对称设置;托盘69整体固定于两个托盘加强板73的上部。
同时,驱动装置安装支架4与电池支架5中各自对应的第一悬挂系统下安装支架55与第二悬挂系统下安装支架77结构相同,如图22-25所示,其均由矩形管64以及四块安装支架耳板63焊接而成,具体的,矩形管64垂直焊接固定于驱动装置安装支架横梁56或电池支架横梁68上,四块安装支架耳板63均分成两组对称焊接固定于矩形管64的两端。
本发明一种无人驾驶捷运小车的底盘结构由前部框架1、中部框架2、后部框架3、驱动装置安装支架4和电池支架5组成。前部框架1和后部框架3的上部分别为车辆前舱和后舱提供了支撑,中部框架2主要为乘车的乘坐区和行李放置区,也为车门的安装提供了支撑。前部框架1、中部框架2和后部框架3通过对称布置的四块左焊接板6和四块右焊接板7焊接成一个整体。驱动装置安装支架4和电池支架5通过四颗第一螺钉8和四颗第二螺钉9与前部框架1的第一轴套15、中部框架2的驱动装置安装支架连接座31、电池支架连接座30和后部框架3的第二轴套50连接成一个整体,构成整个底盘主体结构,为整个车辆提供受力支撑。同时,前部框架1与电池支架5之间安装有动力电池和前悬挂系统,后部框架3与驱动装置安装支架4之间安装有驱动装置和后悬挂系统,前后悬挂系统与车轮连接,使得整个框架更加稳定,满足了动力电池和驱动装置安装要求,也增加了整个框架结构的强度。
同时,本发明所有结构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材料焊接而成,质量轻、强度大、平衡性较好、稳定可靠,加工方便、节省了车体自身对电能的需求,增加了车辆的续航里程。另外车辆采用电池提供的动力,增加了车辆环保性能,达到了无人驾驶捷运小车的底盘结构整体性能要求。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无人驾驶捷运小车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部框架、中部框架、后部框架、驱动装置安装支架以及电池支架,所述前部框架、所述后部框架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中部框架的两侧;所述前部框架和所述后部框架的上部分别为车辆前舱和后舱提供支撑,所述中部框架为乘车的乘坐区和行李放置区,也为车门的安装提供支撑;所述驱动装置安装支架设于所述后部框架的下方,且与所述后部框架的下部以及所述中部框架的对应端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后部框架与所述驱动装置安装支架之间安装驱动装置和后悬挂系统;所述电池支架设于所述前部框架的下方,且与所述前部框架的下部以及所述中部框架的对应端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前部框架与所述电池支架之间安装动力电池和前悬挂系统;所有底盘结构均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材料制作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驾驶捷运小车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框架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一竖梁、第二竖梁、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以及第一轴套,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分别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立柱和两个所述第二立柱对称设置在所述前部框架的两侧,并整体围成一矩形空间;两个所述第一立柱位于所述前部框架远离所述中部框架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二立柱位于所述前部框架靠近所述中部框架的一侧,且所述第二立柱的底部连接所述中部框架;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分别有两个,所述第一横梁对应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顶部,且两个所述第一横梁平行布置;所述第二横梁对应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之间靠上的位置,且两个所述第二横梁平行布置;所述第一竖梁对应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一横梁远离所述中间框架一侧的端部,所述第二竖梁对应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一横梁靠近所述中间框架一侧的端部;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和所述第一轴套分别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对称固定于所述第一竖梁远离所述中间框架的对应侧面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且同样对称固定于所述第一竖梁远离所述中间框架的对应侧面上;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板对称固定于所述第二竖梁远离所述中间框架的对应侧面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一轴套各自对应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一立柱的底部,用以通过第二螺钉连接所述电池支架;每一所述第二横梁上均固定有三对前悬挂系统支撑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驾驶捷运小车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框架包括第三立柱、第四立柱、第三横梁、第四横梁、第三竖梁、第四竖梁、第五竖梁、第六竖梁、第四连接板、第五连接板、第六连接板以及第二轴套,所述第三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分别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三立柱和两个所述第四立柱对称设置在所述后部框架的两侧,并整体围成一矩形空间;两个所述第四立柱位于所述后部框架远离所述中部框架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三立柱位于所述后部框架靠近所述中部框架的一侧,所述第三立柱的底部连接所述中部框架;所述第三横梁和所述第四横梁分别有两个,所述第三横梁对应固定于所述第三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的顶部,且两个所述第三横梁平行布置;所述第四横梁对应固定于所述第三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之间靠上的位置,且两个所述第四横梁平行布置;所述第三竖梁对应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三横梁靠近所述中间框架一侧的端部;所述第四竖梁位于所述第三竖梁下方,且对应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三立柱之间;所述第六竖梁对应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三横梁远离所述中间框架一侧的端部;所述第五竖梁位于所述第四竖梁和所述第六竖梁之间,且两端对应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三横梁上;所述第四连接板、所述第五连接板、所述第六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轴套分别有两个,两个所述第四连接板对称固定于所述第三竖梁远离所述中间框架的对应侧面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五连接板对称固定于所述第六竖梁远离所述中间框架的对应侧面的两端;两个所述第六连接板位于两个所述第五连接板之间,且同样对称固定于所述第六竖梁远离所述中间框架的对应侧面上;两个所述第二轴套各自对应安装于两个所述第四立柱的底部,用以通过第二螺钉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安装支架;每一所述第四横梁上均对应固定有两件第一后悬挂安装板和一件第二后悬挂安装板;所述第四竖梁上固定有第一电机连接座;所述第五竖梁与所述第六竖梁之间固定有转向器安装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人驾驶捷运小车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框架包括左侧梁、右侧梁以及固定在该两梁中间位置的两个充电靴支架、固定在该两梁两端的前撑和后撑,所述前撑位于靠近所述电池支架一侧,所述后撑位于靠近所述驱动装置安装支架一侧;所述前撑和所述后撑的外侧分别对应固定有电池支架连接座和驱动装置安装支架连接座;所述左侧梁、所述右侧梁的外侧各自通过两根第一横撑和两根第二横撑对应连接第一脚踏板支撑和第二脚踏板支撑;所述左侧梁、所述右侧梁与所述前撑、所述后撑的拐角处对应固定有四块吊装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人驾驶捷运小车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安装支架包括第七竖梁、驱动装置安装支架横梁、第七连接板、第八连接板、第一悬挂系统下安装支架、第二电机连接座、转向器安装支座、后减震器下安装板,所述第七竖梁与所述驱动装置安装支架横梁通过第一焊接加强板、第二焊接加强板实现垂直连接;所述第七竖梁位于所述驱动装置安装支架中远离所述中部框架的一侧;所述第七连接板共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七连接板均分成两组对称固定于所述第七竖梁靠近所述中间框架的对应侧面的两端;所述驱动装置安装支架横梁靠近所述中部框架的一端固定有两个所述第八连接板,所述第八连接板通过第一螺钉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安装支架连接座;所述驱动装置安装支架横梁上方靠近所述第七竖梁一侧安装有所述第一悬挂系统下安装支架,所述第一悬挂系统下安装支架上部固定有所述第二电机连接座;所述驱动装置安装支架横梁上方远离所述第七竖梁一侧安装有两个所述转向器安装支座,两个所述转向器安装支座以所述驱动装置安装支架横梁为基准对称布置;所述驱动装置安装支架横梁下方靠近所述第七竖梁一侧安装有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后减震器下安装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人驾驶捷运小车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支架包括电池支架主体以及固定于所述电池支架主体上方的电池托架,所述电池支架主体包括第八竖梁、电池支架横梁、第九连接板、第十连接板、第二悬挂系统下安装支架,所述第八竖梁与所述电池支架横梁垂直连接,所述第八竖梁位于所述电池支架主体中远离所述中部框架的一侧;所述第九连接板共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九连接板均分成两组对称固定于所述第八竖梁靠近所述中间框架的对应侧面的两端;所述电池支架横梁靠近所述中部框架的一端固定有两个所述第十连接板,所述第十连接板通过第一螺钉连接所述电池支架连接座;所述电池支架横梁上方固定有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悬挂系统下安装支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无人驾驶捷运小车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托架包括托盘、第一托盘支撑、第二托盘支撑、第三托盘支撑和两个托盘加强板,所述第一托盘支撑、所述第二托盘支撑、所述第三托盘支撑沿所述电池支架横梁的轴线方向排列固定于所述电池支架横梁的上部,所述托盘加强板整体固定于三个托盘支撑的上部,且两个所述托盘加强板对称设置;所述托盘整体固定于两个所述托盘加强板的上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无人驾驶捷运小车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挂系统下安装支架与所述第二悬挂系统下安装支架结构相同,其均包括矩形管以及四块安装支架耳板,所述矩形管垂直固定于所述驱动装置安装支架横梁或所述电池支架横梁上,四块所述安装支架耳板均分成两组对称固定于所述矩形管的两端。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人驾驶捷运小车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座包括一连接矩管以及两块电机连接耳板,所述连接矩管与所述第四竖梁相固连,两块所述电机连接耳板对称固定在所述连接矩管远离所述第四竖梁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机连接座包括电机连接座轴和两块凹型连接板,两块所述凹型连接板对称固定于所述第一悬挂系统下安装支架上,所述电机连接座轴固定于两块所述凹型连接板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人驾驶捷运小车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支架连接座和所述驱动装置安装支架连接座的结构相同,其均包括两个连接轴套和两块L形板,两块所述L形板对称固定于所述前撑或所述后撑的外侧,两个所述连接轴套平行设置且固定于两块所述L形板之间,用以与所述电池支架或所述驱动装置安装支架相连接。
CN202210678405.5A 2022-06-16 2022-06-16 一种无人驾驶捷运小车的底盘结构 Active CN1147508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78405.5A CN114750835B (zh) 2022-06-16 2022-06-16 一种无人驾驶捷运小车的底盘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78405.5A CN114750835B (zh) 2022-06-16 2022-06-16 一种无人驾驶捷运小车的底盘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50835A true CN114750835A (zh) 2022-07-15
CN114750835B CN114750835B (zh) 2022-10-18

Family

ID=82337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78405.5A Active CN114750835B (zh) 2022-06-16 2022-06-16 一种无人驾驶捷运小车的底盘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5083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48877A (zh) * 2023-02-24 2023-03-28 成都思越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车骨架机构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33213A1 (fr) * 2003-11-21 2005-05-25 Microcar Véhicule léger d'un nouveau type
US20090014993A1 (en) * 2007-06-25 2009-01-15 Mark Tope Weight distributed low impact vehicle system capable of remote area access
JP2010030366A (ja) * 2008-07-25 2010-02-12 Kubota Corp 作業車
ITMI20092054A1 (it) * 2009-11-23 2011-05-24 Piaggio & C Spa Veicolo a quattro ruote
CN104736418A (zh) * 2012-03-20 2015-06-24 餐车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越野车辆的模块化框架结构
CN104903180A (zh) * 2013-01-10 2015-09-09 奥迪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副车架
WO2016055873A1 (en) * 2014-10-08 2016-04-14 Interactive Fully Electrical Vehicles S.R.L. Electric car with pre-assembled modular structure
CN106163848A (zh) * 2014-01-21 2016-11-23 互动的全电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电力推动车辆
CN106985650A (zh) * 2017-04-05 2017-07-28 安徽工程大学 汽车动力电池的安装结构和方法
CN107416036A (zh) * 2017-07-25 2017-12-01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机舱及汽车
EP3444138A1 (en) * 2017-08-17 2019-02-20 Volvo Car Corporation Vehicle
CN110466611A (zh) * 2019-09-17 2019-11-19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的后机舱总成及车身骨架
CN211685323U (zh) * 2019-11-01 2020-10-16 北京致行慕远科技有限公司 全地形车及其车体
CN212047585U (zh) * 2020-01-10 2020-12-01 浙江智莱科技有限公司 四轮卡丁车的车架
CN212913611U (zh) * 2020-04-10 2021-04-09 广州易来特自动驾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驾驶方舱多人车架和服务机器人
CN214356264U (zh) * 2020-11-26 2021-10-08 云南昆船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驾驶车辆上部框架
CN216443673U (zh) * 2021-09-14 2022-05-06 陕西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车三段式车架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33213A1 (fr) * 2003-11-21 2005-05-25 Microcar Véhicule léger d'un nouveau type
US20090014993A1 (en) * 2007-06-25 2009-01-15 Mark Tope Weight distributed low impact vehicle system capable of remote area access
JP2010030366A (ja) * 2008-07-25 2010-02-12 Kubota Corp 作業車
ITMI20092054A1 (it) * 2009-11-23 2011-05-24 Piaggio & C Spa Veicolo a quattro ruote
CN104736418A (zh) * 2012-03-20 2015-06-24 餐车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越野车辆的模块化框架结构
CN104903180A (zh) * 2013-01-10 2015-09-09 奥迪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副车架
CN106163848A (zh) * 2014-01-21 2016-11-23 互动的全电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电力推动车辆
WO2016055873A1 (en) * 2014-10-08 2016-04-14 Interactive Fully Electrical Vehicles S.R.L. Electric car with pre-assembled modular structure
CN106985650A (zh) * 2017-04-05 2017-07-28 安徽工程大学 汽车动力电池的安装结构和方法
CN107416036A (zh) * 2017-07-25 2017-12-01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机舱及汽车
EP3444138A1 (en) * 2017-08-17 2019-02-20 Volvo Car Corporation Vehicle
CN110466611A (zh) * 2019-09-17 2019-11-19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的后机舱总成及车身骨架
CN211685323U (zh) * 2019-11-01 2020-10-16 北京致行慕远科技有限公司 全地形车及其车体
CN212047585U (zh) * 2020-01-10 2020-12-01 浙江智莱科技有限公司 四轮卡丁车的车架
CN212913611U (zh) * 2020-04-10 2021-04-09 广州易来特自动驾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驾驶方舱多人车架和服务机器人
CN214356264U (zh) * 2020-11-26 2021-10-08 云南昆船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驾驶车辆上部框架
CN216443673U (zh) * 2021-09-14 2022-05-06 陕西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车三段式车架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蒋洪泉: "电动客车底盘车架结构设计要素分析", 《时代汽车》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48877A (zh) * 2023-02-24 2023-03-28 成都思越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车骨架机构
CN115848877B (zh) * 2023-02-24 2023-04-28 成都思越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车骨架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50835B (zh) 2022-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65761B (zh) 电动环卫车底盘及应用其的电动环卫车
US20150122561A1 (en) Electric vehicle
US20100263954A1 (en) Vehicle Monocoque Body Assembly
CN114750835B (zh) 一种无人驾驶捷运小车的底盘结构
CN202703779U (zh) 嵌入式串列双座全封闭摩托车车体结构
WO2016050125A1 (en) Bus
CN112455549A (zh) 一种车身结构及自动驾驶车辆
CN106335354A (zh) 混合动力汽车电池包安装装置
CN217804305U (zh) 一种电池安装结构及车辆
CN111634334B (zh) 一种小微型电动车用后副车架及悬架装置
CN103481967A (zh) 三轮车
CN212313681U (zh) 一种具有轻量化驱动底盘的多功能地面无人车辆
CN208181338U (zh) 一种自行车
CN102328691B (zh) 一种车架
CN211764957U (zh) 一种电动多功能移动载体
CN214057801U (zh) 倒三轮车辆的管梁式底盘车架
CN200974557Y (zh) 车身骨架结构
CN212473650U (zh) 一种地面无人车辆底盘平台
CN220298666U (zh) 一种拼装式多模块组合件
CN212890611U (zh) 一种带车桥系统的客车地板
CN210309799U (zh) 一种独立悬架集成轮边电机总成
CN220722498U (zh) 一种工序流转摆渡装置
CN217554093U (zh) 一种自卸式电动三轮车承重结构
CN217533116U (zh) 一种高稳定性的一体前车架
CN214728026U (zh) 一种新能源长寿命模块化车桥和悬架系统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