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81967A - 三轮车 - Google Patents

三轮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81967A
CN103481967A CN201310461880.8A CN201310461880A CN103481967A CN 103481967 A CN103481967 A CN 103481967A CN 201310461880 A CN201310461880 A CN 201310461880A CN 103481967 A CN103481967 A CN 1034819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movable
fixed
frame
stretcher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6188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81967B (zh
Inventor
邓信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Longxin Eng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Longxin Eng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Longxin Eng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Longxin Eng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46188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819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819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819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819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819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轮车,包括底盘、前置式发动机、车身和电气系统;车身包括前排坐踏组件、后排坐踏组件以及可拆的固定于前排坐踏组件和后排坐踏组件的连接组件;后排坐踏组件包括尾部前成型板、尾部左侧盖、尾部右侧盖、尾部尾板和箱式结构的后排座椅框;尾部前成型板、尾部左侧盖、尾部尾板和尾部右侧盖可拆的固定为一体后罩于后排座椅框四周;本发明的三轮车,能够将车身分块堆叠装车,配送时各车身部件的排列更紧凑,能减小各车身部件之间的空隙,增加一次运输数量,提高运输效率,同时使车身内部空间得到有效的利用,充分利用物流资源,降低运输成本,提高零件配送的经济性。

Description

三轮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尤其涉及一种三轮车。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逐渐把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尤其是车辆作为交通运输工具的大范围普及应用,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都已经逐渐取代了人们的步履和畜力运输,为人们创造了快捷、方便、舒适的生活条件,然而三轮车以其小巧实用、机动灵活和价格低廉的特点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尤其是能够适应农村道路狭窄和路基不牢的现状,成为了农村乡下使用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三轮车整车占用空间较大,运输成本高,效率低,因此越来越多的厂家选择零部件配送、销售地装配的物流方式;但现有技术中,三轮车的车身部分一般设计为整体式结构,在装车配送时需要将各车身依次排列摆放,但车身结构较不规则,无法紧凑的排列摆放,而且车身内部存在一定的容纳空间,各部件之间也有一定的空隙,因此在配送过程中造成载运空间的浪费,不能充分利用物流资源,运输成本高,经济性差。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三轮车结构加以改进,使配送时各车身部件的排列更紧凑,减小各车身部件之间的空隙,同时使车身内部空间得到有效的利用,充分利用物流资源,降低运输成本,提高零件配送的经济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轮车,能够将车身分块堆叠装车,配送时各车身部件的排列更紧凑,能减小各车身部件之间的空隙,增加一次运输数量,提高运输效率,同时使车身内部空间得到有效的利用,充分利用物流资源,降低运输成本,提高零件配送的经济性。 
本发明的三轮车,包括底盘、前置式发动机、车身和电气系统;所述车身 包括前排坐踏组件、后排坐踏组件以及可拆的固定于前排坐踏组件和后排坐踏组件的连接组件;所述后排坐踏组件包括尾部前成型板、尾部左侧盖、尾部右侧盖、尾部尾板和箱式结构的后排座椅框;所述尾部前成型板、尾部左侧盖、尾部尾板和尾部右侧盖可拆的固定为一体并罩于后排座椅框四周;尾部前成型板罩于后排座椅框前侧,尾部左侧盖罩于后排座椅框左侧;尾部右侧盖罩于后排座椅框右侧,尾部尾板罩于后排座椅框后侧,四者皆为扁平的分块,因此尾部前成型板、尾部左侧盖、尾部尾板和尾部右侧盖四者固定为一体后呈立体的框式结构,通过将其对应后排座椅框的侧面分为多个扁平的分块,可在零件配送时将多个分块堆叠摆放,排列紧凑;同时采用箱式结构的后排座椅框能够在座椅内部形成一定的盛放空间,可用于放置备胎或工具等,与传统的三轮车座椅结构相比更能充分利用车身内部空间,提高车辆的使用经济性; 
进一步,所述车身还包括车蓬头、仪表面板、发动机护罩、左导流板和右导流板;所述车蓬头可拆的固定于底盘并且设有进风格栅;所述仪表面板前边部可拆的固定于车蓬头进风格栅上方;所述左导流板和右导流板对应的可拆式固定于车蓬头进风格栅左侧或右侧以及仪表面板底面用于将由进风格栅进入的冷却风导向发动机;所述发动机护罩罩于发动机上方并且其前边部可拆的固定于仪表面板、左导流板和右导流板三者的后边部;能够将经由进风格栅进入车身内部的冷却风导向发动机,进而利用车辆行驶过程中与外界空气之间产生的对流作用对发动机进行风冷散热,可提高发动机的冷却效果,保证其动力性能,大幅提升整车的使用性能,同时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降低车辆维修成本; 
进一步,所述底盘包括车架、转向系统、前轮、后悬架系统、后车桥、后轮和传动系统;所述转向系统包括转向轴、前叉和车把;所述车架包括上架和下架;所述上架包括用于安装转向轴的转向轴套和固定连接于转向轴套与下架之间的至少两个立柱;所述发动机、传动系统、后悬架系统和车蓬头可拆的固定安装于下架;上架和下架通过至少两个立柱连接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大大提高上架与下架之间的连接结构强度和刚性,结构稳定性及抗变形性能好,能保证整车的行驶安全性能,降低对驾驶人员人身安全的威胁;所述立柱包括 立式支撑部和固定于所述立式支撑部下端并向后延伸固定于下架的延伸连接部;所述下架上设有用于对立式支撑部进行支撑固定的支撑横梁;传统的三轮车车架立柱为悬臂式固定结构,本发明在立柱悬臂部分尤其是立式支撑部分下端加装了支撑横梁,能大幅提高立柱与下架之间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和刚度;避免车辆重载时造成立柱变形或损坏;所述立式支撑部下端套装于支撑横梁外部固定;具体的是将立式支撑部下端与支撑横梁焊接固定在一起,便于加工和装配;所述下架包括左纵梁和右纵梁;所述支撑横梁固定连接于左纵梁与右纵梁之间,所述下架还包括位于支撑横梁后侧固定连接于左纵梁与右纵梁之间并由前到后排列的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所述延伸连接部后端固定于第一横梁;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均采用矩形钢制成,矩形钢抗弯强度高,刚性好,采用矩形钢制作左纵梁和右纵梁能大大提高下架的结构稳定性和抗变形性能;所述第二横梁中部向下弯曲使其上方形成用于对车辆传动轴进行让位的让位空间;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位于第二横梁后侧的部分均相对于它们位于第二横梁前侧的部分向上抬升;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位于第二横梁后侧的部分均向上弯折再向后弯折至水平;左纵梁和右纵梁弯折出均圆滑过渡,通过在第二横梁上方设置让位空间以及将左纵梁和右纵梁后段设置为抬升结构,能够在下架后部下方腾出安装悬架系统及车桥的安装空间并将车辆传动轴布置于第二横梁上方,避免下架整体位于悬架系统上方造成的整车重心偏高以及传动轴与第二横梁之间发生干涉,能提高车辆的行驶安全性;所述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的两端均自内向外穿过相应的左纵梁或右纵梁伸出;所述下架还包括相应的固定于第二横梁及第三横梁两端伸出于左纵梁和右纵梁部分的用于安装板簧结构的悬架系统的前铰接耳和后铰接耳;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与左纵梁和右纵梁之间的连接结构稳定,结构强度高,刚性好,能为前铰接耳和后铰接耳提供安全可靠的安装结构,同时无需在左纵梁和右纵梁上额外加装铰接耳安装轴,可简化车架结构,减少加工工序,降低加工成本;所述矩形钢的高度大于其自身宽度;此种结构的矩形钢具有较高的竖向抗弯强度,应用于车架能够大大提高车辆的承载能力,保证车辆重载状态下的安全性;每个立柱的立式支撑部与相应延伸 连接部之间固定有加强肋;延伸连接部可用于固定安装发动机,结构设计合理,同时通过加强肋可大大提高各立式支撑部与相应延伸连接部之间的连接结构强度,消除应力集中,进一步提高车架及整车的结构稳定性;所述立柱沿下架横向对称设置,使两个立柱在前轮支撑作用下所受到的力的合力作用于下架横向中心位置,与两个后轮形成的两个支点构成稳定的三角支撑点,能提高车架及整车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便于车架的形位精度控制和保证车架及整车的美观; 
进一步,所述后悬架系统包括板簧式减震器和安装于所述板簧式减震器的用于对后车桥进行上置式固定的连接件;与现有的三轮车相比,能够降低车辆的重心和车架的高度,减小三轮车在不平整路面等特殊路况以及转弯时侧倾的危险性,确保行驶安全;还包括连接于板簧式减震器或/和连接组件并且可安装于车架的用于减缓震动的减震件,能够快速消减板簧的震动,使车辆平稳;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贴合固定于板簧式减震器底面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前边部和后边部均向下翻边;连接组件还包括U形螺栓和螺母;连接板沿板簧式减震器宽向水平延伸并突出于板簧式减震器宽向边部,所述U形螺栓两端自上至下穿过连接板突出于板簧式减震器的部分使U形螺栓的弯部与板簧式减震器顶面围成用于供车桥穿过的过孔;U形螺栓的两端伸出连接板以下的部分分别通过螺母紧固,通过将连接板的前边部和后边部向下翻边能够有效提高连接板突出于板簧式减震器的部分的抗弯强度和刚性,避免在车辆装载重物后造成连接板变形损坏;连接板焊接固定于板簧式减震器或沿板簧式减震器长向限位卡接于板簧式减震器,均能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述减震件为筒式减震器,筒式减震器为液压、气压或磁流变式阻尼器,在为板簧式减震器提供支撑力的同时对板簧式减震器的颤振提供阻尼力,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颠簸程度,提高整车行驶稳定性;所述筒式减震器向后倾斜并且与水平面夹角为X,30≤X≤60度,X可以设计为30度、35度、40度、45度、50度、55度、60度,在为板簧式减震器提供方向向下的弹性支撑力的同时还能为板簧式减震器提供向前的水平水平分力,进而在车辆减速行驶或急刹车时能够通过该水平分力的作用抵 消部分惯性力,利于提高车桥与悬架系统之间连接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底盘还包括脚启动机构;所述脚启动机构包括启动踏杆、与所述启动踏杆固定连接的传动杆、固定于传动杆的主动轮、与所述主动轮传动连接的用于将启动能传递给发动机的从动轮以及用于将所述传动杆转动安装于车架的尼龙安装座;采用尼龙安装座作为转动连接件,尼龙安装座不仅造价低廉,而且其上座和下座通过与传动杆外圆柱面相匹配的圆弧面对传动杆进行支撑定位,接触面积大,承载能力强,能够抵抗脚启动机构使用过程中受到的踩踏力和降低成本,同时能够保持对踏杆的定位性能,提高踏杆的定位稳定性,避免脚启动机构中其他部件之间连接结构受损,延长整个脚启动机构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还包括固定于传动杆的主动轮以及与所述主动轮传动连接的用于将启动能传递给发动机的从动轮,通过合理设置主动轮和从动轮的传动比能够产生较大的输出扭矩,进而节省踩踏力,提高使用性能;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通过条形的传动带传动连接;所述传动带的一端沿主动轮输出方向绕于主动轮轮缘并周向固定于主动轮,另一端绕从动轮轮缘的至少四分之一圆周后周向固定于从动轮,为了保证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有效传动,传动带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处于绷紧状态,传动带的两端与相应的主动轮或从动轮轮缘相切,周向固定是指沿相应的主动轮或从动轮的圆周方向固定,即是随相应的主动轮或从动轮转动,因此传动带两端可以固定或铰接于相应的主动轮或从动轮; 
进一步,所述前排坐踏组件包括左前脚踏板、右前脚踏板、箱式结构的前排座椅框和可拆的固定于前排座椅框顶部的前坐垫;所述前排座椅框、左前脚踏板和右前脚踏板可拆的固定于下架;所述左前脚踏板和右前脚踏板的后边部可拆的固定于前排座椅框前侧壁底部相应的左端部或右端部;所述发动机护罩的后边部固定于前排座椅框的前侧壁并且前排座椅框的底壁中部上凹形成与发动机护罩内腔前后贯通的第一导流腔;能够将车身的前排坐踏组件部分分块堆叠装车,配送时各车身部件的排列更紧凑,能减小各车身部件之间的空隙,增加一次运输数量,提高运输效率,同时使车身内部空间得到有效的利用,充分利用物流资源,降低运输成本,提高零件配送的经济性;第一导流腔提供了由 进风格栅进入车身内部并与发动机进行热交换之后的冷却风向后流动的通道,不仅能够降低风阻,而且可利用该部分冷却风对位于发动机后侧的消声器进行风冷散热,使冷却风得到充分的利用,确保三轮车的使用性能;采用箱式结构的前排座椅框能够充分利用驾驶空间,提供车辆随行必备工具的放置空间,无需自制工具箱,利于扩大邮箱容量、合理规划驾驶空间以及保持驾驶空间的美观,提供舒适驾驶环境; 
进一步,所述后排坐踏组件还包括左后脚踏板、右后脚踏板、后排中部脚踏板、过滤器和可拆的固定于后排座椅框顶部的后坐垫;所述左后脚踏板、后排中部脚踏板和右后脚踏板沿车身横向依次可拆的固定为一体并且它们的前边部可拆的固定于前排座椅框后侧壁底部,后边部可拆的固定于尾部前成型板下边部,其中后排中部脚踏板为设有与第一导流腔前后贯通的第二导流腔的槽体;所述尾部前成型板下边部对应后排中部脚踏板的第二导流腔上凹形成用于供第二导流腔内的气流向后流出的导流口;所述过滤器可拆的固定安装于第二导流腔内用于对经过该腔的气流进行过滤;能够将车身的后排坐踏组件部分分块堆叠装车,配送时各车身部件的排列更紧凑,能减小各车身部件之间的空隙,增加一次运输数量,提高运输效率,同时使车身内部空间得到有效的利用,充分利用物流资源,降低运输成本,提高零件配送的经济性;第二导流腔提供了第一导流腔内冷却风向后流动的通道,不仅能够降低风阻,而且能将该部分冷却风集中导向消声器,使冷却风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通过过滤器能够对该部分冷却风进行净化,降低环境污染; 
进一步,所述车蓬头包括上蓬头、下蓬头和前挡泥板;所述进风格栅设于下蓬头并且上蓬头和前挡泥板均可拆的固定于下蓬头;所述车蓬头还包括用于将上蓬头下边沿两端与下蓬头上边沿相应端部衔接在一起的衔接组件;所述衔接组件包括固定于上蓬头下边沿端部并且向下伸出的衔接块和用于将衔接块伸出端固定连接于下蓬头上边沿相应端部的连接件;所述前挡泥板前低后高设置并且其后部可拆的固定于下蓬头进风格栅下方;通过前低后高设置的前挡泥板能够对低于进风格栅的部分气流导至进风格栅,使之进入车身内部,能增加进 风格栅的进风量,提高对发动机和消声器的风冷效果;同时将车蓬头分块设置,在零件配送是可进行分块运输,利于物流资源的充分利用,降低运输成本,提高零件配送的经济性; 
进一步,所述车身还包括沿车身纵向设置并且可拆的固定于前排坐踏组件和后排坐踏组件的左边条和右边条;所述左边条可拆的固定于尾部左侧盖前侧底部、左后脚踏板左边部、前排座椅框左侧下边部、左前脚踏板左边部和下蓬头左侧下端;所述右边条可拆的固定于尾部右侧盖前侧底部、右后脚踏板右边部、前排座椅框右侧下边部、右前脚踏板右边部和下蓬头右侧下端;能够将前排坐踏组件和后排坐踏组件可靠的连接固定在一起,提高车身结构稳定性,而且采用可拆式结构使左边条、右边条与前排坐踏组件和后排坐踏组件之间能够分块配送,各分块堆叠后排列紧凑,能够充分利用物流资源; 
进一步,所述车身还包括设于前排坐踏组件和后排坐踏组件的外围及顶部的摇篮式棚架;所述摇篮式棚架包括对应前排坐踏组件设置的前棚架、对应后排坐踏组件设置的后棚架以及可拆的固定于前棚架和后棚架之间的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不仅美观,而且结构强度高、抗变形性能好,能够给人们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同时实现对驾驶室和载客室内部进行可靠的防护,大大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三轮车,能够将车身分块堆叠装车,配送时各车身部件的排列更紧凑,能减小各车身部件之间的空隙,增加一次运输数量,提高运输效率,同时使车身内部空间得到有效的利用,充分利用物流资源,降低运输成本,提高零件配送的经济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车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车身结构示意图; 
图4为车身爆炸视图; 
图5为车身剖视图; 
图6为车身俯视图; 
图7为图6中A处局部放大视图; 
图8为脚启动机构示意图; 
图9为悬架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车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车身结构示意图,图4为车身爆炸视图,图5为车身剖视图,图6为车身俯视图,图7为图6中A处局部放大视图,图8为脚启动机构示意图,图9为悬架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三轮车,包括底盘、前置式发动机15、车身和电气系统;所述车身包括前排坐踏组件、后排坐踏组件以及可拆的固定于前排坐踏组件和后排坐踏组件的连接组件;所述后排坐踏组件包括尾部前成型板38、尾部左侧盖39、尾部右侧盖40、尾部尾板41和箱式结构的后排座椅框45;所述尾部前成型板38、尾部左侧盖39、尾部尾板41和尾部右侧盖40可拆的固定为一体并罩于后排座椅框45四周;尾部前成型板38罩于后排座椅框45前侧,尾部左侧盖39罩于后排座椅框45左侧;尾部右侧盖40罩于后排座椅框45右侧,尾部尾板41罩于后排座椅框45后侧,四者皆为扁平的分块,因此尾部前成型板38、尾部左侧盖39、尾部尾板41和尾部右侧盖40四者固定为一体后呈立体的框式结构,通过将其对应后排座椅框45的侧面分为多个扁平的分块,可在零件配送时将多个分块堆叠摆放,排列紧凑;同时采用箱式结构的后排座椅框45能够在座椅内部形成一定的盛放空间,可用于放置备胎或工具等,与传统的三轮车座椅结构相比更能充分利用车身内部空间,提高车辆的使用经济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身还包括车蓬头、仪表面板1、发动机护罩2、左导流板3和右导流板4;所述车蓬头可拆的固定于底盘并且设有进风格栅5;所述仪表面板1前边部可拆的固定于车蓬头进风格栅5上方;所述左导流板3和右导流板4对应的可拆式固定于车蓬头进风格栅5左侧或右侧以及仪表面板1底面用于将由进风格栅5进入的冷却风导向发动机15;所述发动机护罩2罩于发动 机15上方并且其前边部可拆的固定于仪表面板1、左导流板3和右导流板4三者的后边部;能够将经由进风格栅5进入车身内部的冷却风导向发动机15,进而利用车辆行驶过程中与外界空气之间产生的对流作用对发动机15进行风冷散热,可提高发动机15的冷却效果,保证其动力性能,大幅提升整车的使用性能,同时延长发动机15的使用寿命,降低车辆维修成本;全新设计的三轮车,采用发动机前置后驱,散热器随发动机前置,在整车中部设计有冷却通风道,能够及时对发动机及消声器进行冷却;传统三轮车散热器布置与整车下部或者侧面或者整车中部,散热效果差,该车散热器布置与整车最前部,能够提升冷却系统冷却效果,散热效果好;该车发动机配置可以从水冷机型延伸到风冷机型。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盘包括车架、转向系统、前轮6、后悬架系统、后车桥7、后轮8和传动系统9;所述转向系统包括转向轴10、前叉11和车把12;所述车架包括上架和下架;所述上架包括用于安装转向轴10的转向轴套13和固定连接于转向轴套13与下架之间的至少两个立柱;所述发动机15、传动系统9、后悬架系统和车蓬头可拆的固定安装于下架;上架和下架通过至少两个立柱连接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大大提高上架与下架之间的连接结构强度和刚性,结构稳定性及抗变形性能好,能保证整车的行驶安全性能,降低对驾驶人员人身安全的威胁;所述立柱包括立式支撑部14a和固定于所述立式支撑部14a下端并向后延伸固定于下架的延伸连接部14b;所述下架上设有用于对立式支撑部14a进行支撑固定的支撑横梁16;传统的三轮车车架立柱为悬臂式固定结构,本发明在立柱悬臂部分尤其是立式支撑部14a分下端加装了支撑横梁16,能大幅提高立柱与下架之间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和刚度;避免车辆重载时造成立柱变形或损坏;所述立式支撑部14a下端套装于支撑横梁16外部固定;具体的是将立式支撑部14a下端与支撑横梁16焊接固定在一起,便于加工和装配;所述下架包括左纵梁17和右纵梁18;所述支撑横梁16固定连接于左纵梁17与右纵梁18之间,所述下架还包括位于支撑横梁16后侧固定连接于左纵梁17与右纵梁18之间并由前到后排列的第一横梁19、第二横梁20和第三横梁 21;所述延伸连接部14b后端固定于第一横梁19;所述左纵梁17和右纵梁18均采用矩形钢制成,矩形钢抗弯强度高,刚性好,采用矩形钢制作左纵梁17和右纵梁18能大大提高下架的结构稳定性和抗变形性能;所述第二横梁20中部向下弯曲使其上方形成用于对车辆传动轴进行让位的让位空间;所述左纵梁17和右纵梁18位于第二横梁20后侧的部分均相对于它们位于第二横梁20前侧的部分向上抬升;所述左纵梁17和右纵梁18位于第二横梁20后侧的部分均向上弯折再向后弯折至水平;左纵梁17和右纵梁18弯折出均圆滑过渡,通过在第二横梁20上方设置让位空间以及将左纵梁17和右纵梁18后段设置为抬升结构,能够在下架后部下方腾出安装悬架系统及车桥的安装空间并将车辆传动轴布置于第二横梁20上方,避免下架整体位于悬架系统上方造成的整车重心偏高以及传动轴与第二横梁20之间发生干涉,能提高车辆的行驶安全性;所述第二横梁20和第三横梁21的两端均自内向外穿过相应的左纵梁17或右纵梁18伸出;所述下架还包括相应的固定于第二横梁20及第三横梁21两端伸出于左纵梁17和右纵梁18部分的用于安装板簧结构的悬架系统的前铰接耳22和后铰接耳23;第二横梁20和第三横梁21与左纵梁17和右纵梁18之间的连接结构稳定,结构强度高,刚性好,能为前铰接耳22和后铰接耳23提供安全可靠的安装结构,同时无需在左纵梁17和右纵梁18上额外加装铰接耳安装轴,可简化车架结构,减少加工工序,降低加工成本;所述矩形钢的高度大于其自身宽度;此种结构的矩形钢具有较高的竖向抗弯强度,应用于车架能够大大提高车辆的承载能力,保证车辆重载状态下的安全性;每个立柱的立式支撑部14a与相应延伸连接部14b之间固定有加强肋24;延伸连接部14b可用于固定安装发动机15,结构设计合理,同时通过加强肋24可大大提高各立式支撑部14a与相应延伸连接部14b之间的连接结构强度,消除应力集中,进一步提高车架及整车的结构稳定性;所述立柱沿下架横向对称设置,使两个立柱在前轮6支撑作用下所受到的力的合力作用于下架横向中心位置,与两个后轮8形成的两个支点构成稳定的三角支撑点,能提高车架及整车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便于车架的形位精度控制和保证车架及整车的美观。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悬架系统包括板簧式减震器25和安装于所述板簧式减震器25的用于对后车桥7进行上置式固定的连接件;与现有的三轮车相比,能够降低车辆的重心和车架的高度,减小三轮车在不平整路面等特殊路况以及转弯时侧倾的危险性,确保行驶安全;还包括连接于板簧式减震器25或/和连接组件并且可安装于车架的用于减缓震动的减震件26,能够快速消减板簧的震动,使车辆平稳;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贴合固定于板簧式减震器25底面的连接板27;所述连接板27的前边部和后边部均向下翻边;连接组件还包括U形螺栓28和螺母;连接板27沿板簧式减震器25宽向水平延伸并突出于板簧式减震器25宽向边部,所述U形螺栓28两端自上至下穿过连接板27突出于板簧式减震器25的部分使U形螺栓28的弯部与板簧式减震器25顶面围成用于供车桥穿过的过孔;U形螺栓28的两端伸出连接板27以下的部分分别通过螺母紧固,通过将连接板27的前边部和后边部向下翻边能够有效提高连接板27突出于板簧式减震器25的部分的抗弯强度和刚性,避免在车辆装载重物后造成连接板27变形损坏;连接板27焊接固定于板簧式减震器25或沿板簧式减震器25长向限位卡接于板簧式减震器25,均能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述减震件26为筒式减震器,筒式减震器为液压、气压或磁流变式阻尼器,在为板簧式减震器25提供支撑力的同时对板簧式减震器25的颤振提供阻尼力,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颠簸程度,提高整车行驶稳定性;所述筒式减震器向后倾斜并且与水平面夹角为X,30≤X≤60度,X可以设计为30度、35度、40度、45度、50度、55度、60度,在为板簧式减震器25提供方向向下的弹性支撑力的同时还能为板簧式减震器25提供向前的水平水平分力,进而在车辆减速行驶或急刹车时能够通过该水平分力的作用抵消部分惯性力,利于提高车桥与悬架系统之间连接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盘还包括脚启动机构;所述脚启动机构包括启动踏杆29、与所述启动踏杆29固定连接的传动杆30、固定于传动杆30的主动轮31、与所述主动轮31传动连接的用于将启动能传递给发动机15的从动轮32以及用于将所述传动杆30转动安装于车架的尼龙安装座33;采用尼龙安装座33作为 转动连接件,尼龙安装座33不仅造价低廉,而且其上座和下座通过与传动杆30外圆柱面相匹配的圆弧面对传动杆30进行支撑定位,接触面积大,承载能力强,能够抵抗脚启动机构使用过程中受到的踩踏力和降低成本,同时能够保持对踏杆的定位性能,提高踏杆的定位稳定性,避免脚启动机构中其他部件之间连接结构受损,延长整个脚启动机构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通过合理设置主动轮31和从动轮32的传动比能够产生较大的输出扭矩,进而节省踩踏力,提高使用性能;所述主动轮31和从动轮32之间通过条形的传动带54传动连接;所述传动带54的一端沿主动轮31输出方向绕于主动轮31轮缘并周向固定于主动轮31,另一端绕从动轮32轮缘的至少四分之一圆周后周向固定于从动轮32,为了保证主动轮31和从动轮32之间的有效传动,传动带54在主动轮31和从动轮32之间处于绷紧状态,传动带54的两端与相应的主动轮31或从动轮32轮缘相切,周向固定是指沿相应的主动轮31或从动轮32的圆周方向固定,即是随相应的主动轮31或从动轮32转动,因此传动带54两端可以固定或铰接于相应的主动轮31或从动轮32。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排坐踏组件包括左前脚踏板34、右前脚踏板35、箱式结构的前排座椅框36和可拆的固定于前排座椅框36顶部的前坐垫37;所述前排座椅框36、左前脚踏板34和右前脚踏板35可拆的固定于下架;所述左前脚踏板34和右前脚踏板35的后边部可拆的固定于前排座椅框36前侧壁底部相应的左端部或右端部;所述发动机护罩2的后边部固定于前排座椅框36的前侧壁并且前排座椅框36的底壁中部上凹形成与发动机护罩2内腔前后贯通的第一导流腔;能够将车身的前排坐踏组件部分分块堆叠装车,配送时各车身部件的排列更紧凑,能减小各车身部件之间的空隙,增加一次运输数量,提高运输效率,同时使车身内部空间得到有效的利用,充分利用物流资源,降低运输成本,提高零件配送的经济性;第一导流腔提供了由进风格栅5进入车身内部并与发动机15进行热交换之后的冷却风向后流动的通道,不仅能够降低风阻,而且可利用该部分冷却风对位于发动机15后侧的消声器52进行风冷散热,使冷却风得到充分的利用,确保三轮车的使用性能;采用箱式结构的前排座椅框36能够充 分利用驾驶空间,提供车辆随行必备工具的放置空间,无需自制工具箱,利于扩大邮箱容量、合理规划驾驶空间以及保持驾驶空间的美观,提供舒适驾驶环境。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排坐踏组件还包括左后脚踏板42、右后脚踏板43、后排中部脚踏板44、过滤器(图中未示出)和可拆的固定于后排座椅框45顶部的后坐垫46;所述左后脚踏板42、后排中部脚踏板44和右后脚踏板43沿车身横向依次可拆的固定为一体并且它们的前边部可拆的固定于前排座椅框36后侧壁底部,后边部可拆的固定于尾部前成型板38下边部,其中后排中部脚踏板44为设有与第一导流腔前后贯通的第二导流腔的槽体;所述尾部前成型板38下边部对应后排中部脚踏板44的第二导流腔上凹形成用于供第二导流腔内的气流向后流出的导流口;所述过滤器可拆的固定安装于第二导流腔内用于对经过该腔的气流进行过滤;能够将车身的后排坐踏组件部分分块堆叠装车,配送时各车身部件的排列更紧凑,能减小各车身部件之间的空隙,增加一次运输数量,提高运输效率,同时使车身内部空间得到有效的利用,充分利用物流资源,降低运输成本,提高零件配送的经济性;第二导流腔提供了第一导流腔内冷却风向后流动的通道,不仅能够降低风阻,而且能将该部分冷却风集中导向消声器52,使冷却风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通过过滤器能够对该部分冷却风进行净化,降低环境污染。 
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蓬头包括上蓬头47、下蓬头48和前挡泥板49;所述进风格栅5设于下蓬头48并且上蓬头47和前挡泥板49均可拆的固定于下蓬头48;所述车蓬头还包括用于将上蓬头47下边沿两端与下蓬头48上边沿相应端部衔接在一起的衔接组件;所述衔接组件包括固定于上蓬头47下边沿端部并且向下伸出的衔接块和用于将衔接块伸出端固定连接于下蓬头48上边沿相应端部的连接件;所述前挡泥板49前低后高设置并且其后部可拆的固定于下蓬头48进风格栅5下方;通过前低后高设置的前挡泥板49能够对低于进风格栅5的部分气流导至进风格栅5,使之进入车身内部,能增加进风格栅5的进风量,提高对发动机15和消声器52的风冷效果;同时将车蓬头分块设置,在零件配 送是可进行分块运输,利于物流资源的充分利用,降低运输成本,提高零件配送的经济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身还包括沿车身纵向设置并且可拆的固定于前排坐踏组件和后排坐踏组件的左边条50和右边条51;所述左边条50可拆的固定于尾部左侧盖39前侧底部、左后脚踏板42左边部、前排座椅框36左侧下边部、左前脚踏板34左边部和下蓬头48左侧下端;所述右边条51可拆的固定于尾部右侧盖40前侧底部、右后脚踏板43右边部、前排座椅框36右侧下边部、右前脚踏板35右边部和下蓬头48右侧下端;能够将前排坐踏组件和后排坐踏组件可靠的连接固定在一起,提高车身结构稳定性,而且采用可拆式结构使左边条50、右边条51与前排坐踏组件和后排坐踏组件之间能够分块配送,各分块堆叠后排列紧凑,能够充分利用物流资源。 
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身还包括设于前排坐踏组件和后排坐踏组件的外围及顶部的摇篮式棚架53;所述摇篮式棚架53包括对应前排坐踏组件设置的前棚架、对应后排坐踏组件设置的后棚架以及可拆的固定于前棚架和后棚架之间的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不仅美观,而且结构强度高、抗变形性能好,能够给人们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同时实现对驾驶室和载客室内部进行可靠的防护,大大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前置式发动机、车身和电气系统;所述车身包括前排坐踏组件、后排坐踏组件以及可拆的固定于前排坐踏组件和后排坐踏组件的连接组件;所述后排坐踏组件包括尾部前成型板、尾部左侧盖、尾部右侧盖、尾部尾板和箱式结构的后排座椅框;所述尾部前成型板、尾部左侧盖、尾部尾板和尾部右侧盖可拆的固定为一体后罩于后排座椅框四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还包括车蓬头、仪表面板、发动机护罩、左导流板和右导流板;所述车蓬头可拆的固定于底盘并且设有进风格栅;所述仪表面板前边部可拆的固定于车蓬头进风格栅上方;所述左导流板和右导流板对应的可拆式固定于车蓬头进风格栅左侧或右侧以及仪表面板底面用于将由进风格栅进入的冷却风导向发动机;所述发动机护罩罩于发动机上方并且其前边部可拆的固定于仪表面板、左导流板和右导流板三者的后边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包括车架、转向系统、前轮、后悬架系统、后车桥、后轮和传动系统;所述转向系统包括转向轴、前叉和车把;所述车架包括上架和下架;所述上架包括用于安装转向轴的转向轴套和固定连接于转向轴套与下架之间的至少两个立柱;所述发动机、传动系统、后悬架系统和车蓬头可拆的固定安装于下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架系统包括板簧式减震器和安装于所述板簧式减震器的用于对后车桥进行上置式固定的连接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还包括脚启动机构;所述脚启动机构包括启动踏杆、与所述启动踏杆固定连接的传动杆、固定于传动杆的主动轮、与所述主动轮传动连接的用于将启动能传递给发动机的从动轮以及用于将所述传动杆转动安装于车架的尼龙安装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坐踏组件包括左前脚踏板、右前脚踏板、箱式结构的前排座椅框和可拆的固定于前排座椅框顶部的前坐垫;所述前排座椅框、左前脚踏板和右前脚踏板可拆的固定于下架;所述左前脚踏板和右前脚踏板的后边部可拆的固定于前排座椅框前侧壁底部相应的左端部或右端部;所述发动机护罩的后边部固定于前排座椅框的前侧壁并且前排座椅框的底壁中部上凹形成与发动机护罩内腔前后贯通的第一导流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坐踏组件还包括左后脚踏板、右后脚踏板、后排中部脚踏板、过滤器和可拆的固定于后排座椅框顶部的后坐垫;所述左后脚踏板、后排中部脚踏板和右后脚踏板沿车身横向依次可拆的固定为一体并且它们的前边部可拆的固定于前排座椅框后侧壁底部,后边部可拆的固定于尾部前成型板下边部,其中后排中部脚踏板为设有与第一导流腔前后贯通的第二导流腔的槽体;所述尾部前成型板下边部对应后排中部脚踏板的第二导流腔上凹形成用于供第二导流腔内的气流向后流出的导流口;所述过滤器可拆的固定安装于第二导流腔内用于对经过该腔的气流进行过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蓬头包括上蓬头、下蓬头和前挡泥板;所述进风格栅设于下蓬头并且上蓬头和前挡泥板均可拆的固定于下蓬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还包括沿车身纵向设置并且可拆的固定于前排坐踏组件和后排坐踏组件的左边条和右边条;所述左边条可拆的固定于尾部左侧盖前侧底部、左后脚踏板左边部、前排座椅框左侧下边部、左前脚踏板左边部和下蓬头左侧下端;所述右边条可拆的固定于尾部右侧盖前侧底部、右后脚踏板右边部、前排座椅框右侧下边部、右前脚踏板右边部和下蓬头右侧下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还包括设于前排坐踏组件和后排坐踏组件的外围及顶部的摇篮式棚架;所述摇篮式棚架包括对应前排坐踏组件设置的前棚架、对应后排坐踏组件设置的后棚架以及可拆的固定于前棚架和后棚架之间的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
CN201310461880.8A 2013-09-30 2013-09-30 三轮车 Active CN1034819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61880.8A CN103481967B (zh) 2013-09-30 2013-09-30 三轮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61880.8A CN103481967B (zh) 2013-09-30 2013-09-30 三轮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81967A true CN103481967A (zh) 2014-01-01
CN103481967B CN103481967B (zh) 2016-02-24

Family

ID=49822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61880.8A Active CN103481967B (zh) 2013-09-30 2013-09-30 三轮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8196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84296A (zh) * 2016-03-31 2017-10-24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汽车后排座椅
CN108528591A (zh) * 2018-05-16 2018-09-14 一种新能源车
CN112277745A (zh) * 2020-11-05 2021-01-29 重庆宗申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总成及车辆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54959A (ja) * 1984-01-25 1985-08-14 Yamaha Motor Co Ltd 組立て式車両
CN201305083Y (zh) * 2008-10-29 2009-09-09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载客正三轮摩托车
CN202703779U (zh) * 2012-01-03 2013-01-30 秦正斌 嵌入式串列双座全封闭摩托车车体结构
CN202806983U (zh) * 2012-06-18 2013-03-20 朱小奎 一种双人三轮电动车车架
CN203581235U (zh) * 2013-09-30 2014-05-07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分块式三轮车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54959A (ja) * 1984-01-25 1985-08-14 Yamaha Motor Co Ltd 組立て式車両
CN201305083Y (zh) * 2008-10-29 2009-09-09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载客正三轮摩托车
CN202703779U (zh) * 2012-01-03 2013-01-30 秦正斌 嵌入式串列双座全封闭摩托车车体结构
CN202806983U (zh) * 2012-06-18 2013-03-20 朱小奎 一种双人三轮电动车车架
CN203581235U (zh) * 2013-09-30 2014-05-07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分块式三轮车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84296A (zh) * 2016-03-31 2017-10-24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汽车后排座椅
CN107284296B (zh) * 2016-03-31 2023-11-17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汽车后排座椅
CN108528591A (zh) * 2018-05-16 2018-09-14 一种新能源车
CN112277745A (zh) * 2020-11-05 2021-01-29 重庆宗申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总成及车辆
CN112277745B (zh) * 2020-11-05 2023-01-13 重庆宗申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总成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81967B (zh) 2016-0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31718B (zh) 四轮车辆
CN107054039B (zh) 四轮车辆
US9387751B2 (en) Electric vehicle
CN203581235U (zh) 分块式三轮车
WO2021083374A1 (zh) 全地形车及其车体
CN107009861A (zh) 车身后部结构
CN1970329B (zh) 载货车的汽车车架
CN102530152A (zh) 摩托车的车辆装备的搭载结构
CN203864796U (zh) 前副车架总成
CN202703779U (zh) 嵌入式串列双座全封闭摩托车车体结构
CN102530151A (zh) 摩托车的车架
CN102556243A (zh) 摩托车的车架
WO2012001932A1 (en) Lower 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US20130126254A1 (en) Motor vehicle
CN102310910B (zh) 电动摩托车车架总成及其摩托车
CN103481967B (zh) 三轮车
CN102602456B (zh) 嵌入式串列双座全封闭摩托车车体结构
CN210338042U (zh) 一种四轮转向电动汽车车架结构
CN105196851A (zh) 一种中型纯电动客车用的底盘
KR101786263B1 (ko) 배터리 장착 위치를 개선한 하이브리드 자동차
CN213292434U (zh) 全地形车
CN107585211A (zh) 一种轿车组合式车架
CN201633846U (zh) 反三轮电动车后轮悬挂驱动装置
CN109305270A (zh) 用于两轮车辆的底板管组件
CN218805054U (zh) 一种安装有平台化空气泵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