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50653B - 座椅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座椅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50653B
CN114750653B CN202210582781.4A CN202210582781A CN114750653B CN 114750653 B CN114750653 B CN 114750653B CN 202210582781 A CN202210582781 A CN 202210582781A CN 114750653 B CN114750653 B CN 1147506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hinged
connecting rod
seat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8278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50653A (zh
Inventor
王元虎
黄九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8278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506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506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506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506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506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246Electric motor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1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and til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95Lower-leg-rests, e.g. calf-res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座椅以及车辆,其中,座椅,包括:底座;坐垫,可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且具有平行于所述底座的第一位置以及相对于所述底座倾斜的第二位置;第一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顶端与所述坐垫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顶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底端与所述底座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之间的夹角被配置成在所述底座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过程中,由锐角逐渐增大。车辆包括车身以及如上所述的座椅,所述座椅安装于所述车身。本申请提供的座椅以及车辆,具有坐垫与底座之间的间隙小的优点,利于降座椅的高度。

Description

座椅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座椅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车辆的数量正在急剧增加,车辆通过其快捷的速度给用户带来了交通的便捷性。同时,车辆还给用户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环境,使得外出更加的方便。车辆的座椅是车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车辆制造工业的迅速发展,车辆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乘客对乘坐车辆的舒适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零重力座椅被越来越多的提及,“零重力”姿态座椅调整的目标是满足乘员足部、大腿以及躯干三个主要部分的承托力需求。在相关技术中,座椅可包括底座、铰接于底座的坐垫、铰接于坐垫的后端的靠背以及铰接于坐垫的前端的腿撑。坐垫与底座之间设有用于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可驱动坐垫相对于底座转动和/或腿撑相对于坐垫转动。
然而,相关技术的驱动装置的体积较大,导致坐垫与底座之间的间隙较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座椅以及车辆,用以解决相关技术的相关技术的驱动装置的体积较大,导致坐垫与底座之间的间隙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座椅,包括:底座;坐垫,可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且具有平行于所述底座的第一位置以及相对于所述底座倾斜的第二位置;第一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顶端与所述坐垫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顶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底端与所述底座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之间的夹角被配置成在所述底座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过程中,由锐角逐渐增大。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第三连杆与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三连杆的中部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底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驱动器铰接,所述第一驱动器铰接于所述底座,且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三连杆提供线性力。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均高于所述第三连杆的中部。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第四连杆与第二驱动器,所述第四连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二驱动器的底端均铰接于所述底座的第二端,所述第四连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二驱动器的顶端均与所述坐垫的第二端固定,所述第二驱动器被配置为向所述底座的第二端提供线性力。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腿撑、第二连杆组件以及第三驱动器,所述腿撑与所述坐垫的第一端通过第二连杆组件铰接,所述第三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连杆组件转动。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杆组件包括第五连杆与第六连杆,所述第五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坐垫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五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连杆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三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连杆组件绕着所述第五连杆与所述坐垫的第一端的铰接处转动;至少部分所述腿撑设置在所述第五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连杆的第二端之间。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五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腿撑之间铰接有第七连杆,所述第六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腿撑之间铰接有第八连杆,所述第七连杆与所述第八连杆交叉设置,且所述第七连杆的中部与所述第八连杆的中部铰接;和/或,
所述第六连杆包括第一段与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五连杆铰接,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一段连接且相对于所述第一段弯折,所述第二段远离所述第一段的一端铰接有所述第三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三驱动器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二段提供线性力。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腿撑包括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连杆组件连接,所述第二部分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运动,以伸长或缩短所述腿撑。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肩托与靠背,所述靠背的底端与所述坐垫的第二端铰接,所述肩托的两个侧壁与所述靠背的顶端的两个侧壁一一对应铰接,所述肩托的两个侧壁之间固定有顶壁,所述肩托的顶壁具有与所述靠背的顶端抵接的第一位置以及远离所述靠背的顶端的第二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身以及如上所述的座椅,所述座椅安装于所述车身。
本申请提供的座椅以及车辆,通过在底座与坐垫之间设置连杆组件,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且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坐垫铰接,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铰接,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底座铰接,并通过在底座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过程中,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之间的夹角由锐角逐渐增大,以使得在底座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可折叠在一起,以利于节省空间;在底座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可展开,以使得坐垫与第一连杆铰接的一侧远离底座,进而使得坐垫获得较大的倾角;相比于相关技术的座椅,具有坐垫与底座之间的间隙小的优点,利于降座椅的高度。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申请实施例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做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椅的使用场景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椅在处于初始姿态时的简化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椅在处于零重力姿态时的简化示意图;
图4为图2示出的第一驱动装置处的示意图;
图5为图3示出的第一驱动装置处的示意图;
图6为图2示出的第二驱动装置处的示意图;
图7为图3示出的第二驱动装置处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椅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底座;
200、坐垫;
300、第一驱动装置;310、第一连杆;320、第二连杆;330、第三连杆;340、第一驱动器;350、第四连杆;360、第二驱动器;
400、腿撑;
500、第二驱动装置;510、第五连杆;520、第六连杆;521、第一段;522、第二段;530、第七连杆;540、第八连杆;550、第三驱动器;560、支架;570、伸出架;
600、靠背;610、连接部分;620、支撑部分;
700、肩托;710、转轴;720、连接块;
800、第四驱动器;
900、滑轨。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相关技术中座椅有其驱动装置的体积较大,导致坐垫与底座之间的间隙较大的问题。经发明人研究发现,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在座椅呈“零重力”姿态时,驱动装置可驱动坐垫远离靠背的一端向上转动,以使得坐垫与底座之间的夹角在10~50°之间。相关技术的驱动装置可包括电机与连杆,电机可与底座固定,连杆的第一端可与电机的输出轴的侧壁固定,连杆的第二端可与坐垫远离靠背的一端连接。电机通电后,电机的输出轴可带动连杆绕着输出轴的轴线转动,进而使得坐垫远离靠背的一端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在“零重力”姿态时,坐垫与底座之间的夹角越大,所需要的连杆的强度越高。相关技术中为了更加连杆的强度,常对连杆进行加宽和加厚。驱动器在驱动加宽和加厚处理后的连杆转动时所需的驱动力较大,这就使得驱动器需要规格较大,驱动装置的体积较大,坐垫与底座之间的间隙越大。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座椅,该座椅的坐垫可具有平行于底座的第一位置(即初始状态)以及相对于底座倾斜的第二位置(即零重力状态),通过在底座与坐垫之间设置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采用两个连杆的座椅的灵活性与强度均比相关技术中采用一个连杆的座椅高。另外,在底座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过程中,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之间的夹角可由锐角逐渐增大,以使得在底座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可折叠在一起,以利于节省空间。在底座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可展开,以使得坐垫与第一连杆铰接的一侧远离底座,进而使得坐垫获得较大的倾角。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椅的使用场景图。参考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座椅可包括底座100、坐垫200以及靠背600。坐垫200与底座100之间在竖直方向上可具有一定的间距,坐垫200的第一端可与靠背600的底端铰接,坐垫200的第二端可铰接有腿撑400,靠背600的顶端可铰接有肩托700。
示例性地,图1中,坐垫200位于底座100的上方,且与底座100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坐垫200的左端可与靠背600的下端铰接,坐垫200的右端可与腿撑400铰接,靠背600的上端与肩托700铰接。
参考图1-图3,可通过角度调节器(图中未示出)以及第一驱动装置300调节底座100与靠背600之间的夹角,以使得座椅由图2示出的初始姿态运动至图1和图3示出的零重力姿态,在零重力姿态时,底座100与靠背600之间的夹角可处于128±7°。可通过第一驱动装置300与第二驱动装置500调节底座100与腿撑400之间的夹角(为了便于区分,图2和图3中的第二驱动装置500采用虚线表示出),以使得座椅由图2示出的初始姿态运动至图1和图3示出的零重力姿态,在零重力姿态时,坐垫200与腿撑400之间的夹角可处于133±8°。另外,还可通过调节肩托700与靠背600之间夹角,以使得肩托700的顶壁更贴合用户的头部。
图4为图2示出的第一驱动装置300处的示意图,图5为图3示出的第一驱动装置300处的示意图。参考图4和图5,坐垫200可相对于底座100转动,且可具有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在坐垫200处于如图4所示的第一位置时,坐垫200可与底座100平行。在坐垫200处于如图5所示的第二位置时,坐垫200可相对于底座100倾斜。可通过第一驱动装置300实现坐垫200由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转换。
其中,第一驱动装置300可包括第一连杆组件以及第一驱动器340。第一连杆组件可铰接在坐垫200的第一端与底座100的第一端之间。图4和图5中以坐垫200的第一端指的是坐垫200的右端,坐垫200的第二端指的是坐垫200的左端,底座100的第一端指的是底座100的右端,底座100的第二端指的是底座100的左端为例示出。
继续参考图4和图5,第一连杆310可包括第一连杆310与第二连杆320。第一连杆310的顶端可与坐垫200的第一端铰接,第一连杆310的底端可与第二连杆320的顶端铰接,第二连杆320的底端可与底座100的第一端铰接。在底座100由图4所示的第一位置运动至图5所示的第二位置过程中,第一连杆310与第二连杆320之间的夹角可由锐角逐渐增大。
具体而言,第一物体与第二物体铰接指的是,第二物体可相对于第一物体转动,或者第一物体可相对于第二物体转动。示例性地,第一连杆310的顶端与坐垫200的第一端铰接指的是,第一连杆310的顶端可相对于坐垫200的第一端转动。另外,第一物体与第二物体可直接铰接,即,第一物体与第二物体通过转轴连接,该转轴的轴线可与第一物体或第二物体的转动轴线一致。图4和图5以第一连杆310的顶端与坐垫200的第一端直接铰接为例示出。第一物体与第二物体也可间接铰接,第一物体与第二物体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三物体,第三物体的两端分别于第一物体以及第二物体铰接。图4和图5以第二连杆320的底端与底座100的第一端通过第三连杆330间接铰接为例示出。
此外,第一连杆310与第二连杆320可直接铰接。在坐垫200处于如图4所示的第一位置时,第一连杆310与第二连杆320在第一侧可形成锐角(锐角大于0度小于90度),图4以第一连杆310与第二连杆320在左侧形成锐角为例示出。如此,第一连杆310与第二连杆320可折叠设置,以使得第一连杆310与第二连杆320的整体高度减小,利于减小坐垫200在第一位置时与底座100之间的间隙。在坐垫200处于如图5所示的第二位置时,第一连杆310与第二连杆320在第一侧可形成钝角(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以使得底座100可支撑第二连杆320,第二连杆320可支撑第一连杆310。此外,第一连杆310由如4示出的第一位置运动至图5示出的第二位置时,其位置变化明显大于上文提到的相关技术,更利于使得坐垫200获得较大的倾角,更利于提高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杆组件可如图4和图5所示只有一组第一连杆310与第二连杆320。第一连杆组件还可包括多组第一连杆310与第二连杆320,每组中的第一连杆310与第二连杆320均可直接铰接,且相邻两组可首尾依次连接,位于最顶端的一组中的第一连杆310的顶端可与坐垫200的第一端铰接,位于最低端的一组中的第二连杆320的底端可与底座100的第一端铰接。示例性地,在依次设置的第一组、第二组以及第三组中,第二组的第一连杆310的顶端可与第一组的第二连杆320的底端铰接,第二组的第二连杆320的底端可与第三组的第一连杆310的顶端铰接。此处只是举例说明,对第一连杆310与第二连杆320的组数不做具体限定。
继续参考图4和图5,第一驱动装置300还可包括第一驱动器340,第一驱动器340可通过驱动第一连杆310和/或第二连杆320运动。第一驱动器340可作用于第一连杆310与第二连杆320的铰接处,第一驱动器340也可作用于第二连杆320的底端。
第一驱动器340驱动第一连杆组件转动的方式可有如下几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驱动器340可为电机,电机的电机轴可穿设于第二连杆320的底端,并可与第二连杆320的底端固定,电机轴转动后,可使得第二连杆320绕着电机轴的轴线转动。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考图4和图5,第一驱动器340与第二连杆320之间可连接有第三连杆330,第一驱动器340可通过驱动第三连杆330绕其自身的转动轴线转动,使得第二连杆320的底端可绕着第三连杆330的转动轴线转动,进而使得第二连杆320获得更高的位置变化。
为了提高第一连杆组件的整体强度,第三连杆330的转动轴线可设置在第三连杆330的中部,即,第三连杆330的中部可与底座100铰接。第三连杆330的第一端可与第二连杆320的底端铰接,第三连杆330的第二端可与第一驱动器340铰接。第一驱动器340可用于为第三连杆330提供线性力。其中,第一驱动器340可为气缸、线性电机等能够输出线性力的装置。第一驱动器340也可包括输出扭矩的电机以及能够将扭矩转化为线性力的转化机构,转化机构可为蜗轮蜗杆结构、齿轮齿条结构、丝杆结构等。
此外,为了减少驱动装置的纵向高度,第三连杆330的第一端与第三连杆330的第二端可均高于第三连杆330的中部。具体而言,第三连杆330的底端可与底座100铰接,第三连杆330的顶端可为开口端,该开口端的第一端可与第二连杆320铰接,该开口端的第二端可与第一驱动器340铰接。
继续参考图4和图5,为了提高第一驱动装置300给坐垫200的支撑强度,第一驱动装置300还可包括第二驱动器360,第二驱动器360可安装在底座100的第二端,且第二驱动器360的输出端可与坐垫200的第二端连接,在坐垫200需要由图4示出的第一位置变化至图5示出的第二位置时,第二驱动器360的输出端可使得坐垫200的第二端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在座椅处于如图1和图3示出的零重力姿态时,坐垫200的第二端受到的重力较为集中。为了提高坐垫200的第二端给用户的支撑力,第一驱动装置300还可包括第四连杆350。具体而言,第四连杆350的底端与第二驱动器360的底端均可铰接于底座100的第二端,第四连杆350的顶端与第二驱动器360的顶端均可与坐垫200的第二端固定,第二驱动器360可用于为底座100的第二端提供线性力。第二驱动器360可参考上文描述的第一驱动器340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座椅可具有沿底坐与垫座的相对设置方向(即图4和图5中示出的上、下方向,图8中箭头Z所在的方向)的高度方向,座椅还可具有坐垫200或底座100的延伸方向(即图4和图5中示出的左、右方向,图8中的箭头X所在的方向)的长度方向,座椅还可具有宽度方向(即图4和图5中垂直于纸面方向,图8中箭头Y所在的方向)。为了更好地支撑坐垫200,第一连杆组件在座椅的宽度方向可设有至少两组,相邻两组第一连杆组件中的第一零件可通过长轴连接,且其中一组第一连杆组件中的第一零件的转动轴线,另一组第一连杆组件中的第一零件的转动轴线可均与长轴的轴线共线。其中,第一零件可为如下的一种或多种:第一连杆310、第二连杆320、第三连杆330、第四连杆350等。每组第一连杆组件可均配备有一个第一驱动器340和/或第二驱动器360,或者,多组第一连杆组件可共有一个第一驱动器340和/或第二驱动器360。
图6为图2示出的第二驱动装置500处的示意图,图7为图3示出的第二驱动装置500处的示意图。参考图6和图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座椅还可包括第二驱动装置500,第二驱动装置500可包括第二连杆组件与第三驱动器550。第三连杆330组件可设置在腿撑400与坐垫200的第一端。参考图6和图7,腿撑400具有一定的长度,为了支撑腿撑400,第二连杆组件可与腿撑400的至少两个不同部位连接,且相邻两个部分之间可在腿撑400的长度方向具有一定的间距。
可选地,第二连杆组件可包括第五连杆510与第六连杆520。第五连杆510的第一端可与坐垫200的第一端铰接,第五连杆510的第二端可与第六连杆520的第一端铰接。至少部分腿撑400设置在第五连杆510的第一端与第六连杆520的第二端之间,也就是说,第五连杆510的第一端可与腿撑400的一个部分连接,第六连杆520的第二端可与腿撑400的另一个部位连接。示例性地,图6和图7以第五连杆510与第一端与腿撑400的上部连接,第六连杆520与腿撑400的下部连接为例示出。
第三驱动器550可驱动第二连杆组件绕着第五连杆510与坐垫200的第一端的铰接处转动。
另外,为了第三驱动器550可较为容易地驱动第二连杆组件转动,第三驱动器550可作用于第五连杆510与第六连杆520的铰接处。为了增强此处的强度,也为了使得在腿撑400由图6示出的第一位置运动至图7示出的第二位置过程中,第五连杆510与第六连杆520在朝向腿撑400一侧的夹角逐渐减小,而不是逐渐增大。可选地,第六连杆520可包括第一段521与第二段522。第一段521可与第五连杆510的第二端铰接,第二段522可与第一段521连接且可相对于第一段521弯折,第二段522远离第一段521的一端可与第三驱动器550的输出端铰接,第三驱动器550可为第二段522提供线性力。第三驱动器550可参考上文描述的第一驱动器340设置。
此外,为了使得腿撑400具有更大的位置变化范围,可选地,第五连杆510的第一端与腿撑400之间铰接有第七连杆530,第六连杆520的第二端与腿撑400之间铰接有第八连杆540,第七连杆530与第八连杆540交叉设置,且第七连杆530的中部与第八连杆540的中部铰接。具体而言,第五连杆510的第一端与第六连杆520的第二端,可通过由第七连杆530与第八连杆540形成的叉剪结构铰接,以使得腿撑400由图6示出的第一位置运动至图7示出的第二位置时,腿撑400可具有更高的高度,以利于通过腿撑400支撑用户小腿。
可选地,为了节省空间,第三驱动器550可通过支架560悬挂安装于底座100。另外,为了避免第五连杆510与坐垫200的第一端的铰接处影响用户,坐垫200的第一端可固定有朝向底座100延伸的伸出架570,第五连杆510可与伸出架570的底端铰接。
继续参考图6和图7,为了使得腿撑400在处于图7示出的第二位置时,其长度能够匹配用户的小腿长度;为了使得腿撑400在处于图6示出的第一位置时,其高度可满足坐垫200与底座100之间的间隙要求,换句话说,腿撑400可在处于第一位置能够处于坐垫200的下方。可选地,腿撑400可包括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可与第二连杆组件连接,第二部分可活动地连接于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可相对于第一部分运动,以伸长或缩短腿撑400。
示例性地,第二部分的第一端可铰接于第一部分的第一端,在腿撑400处于图6示出的第一位置时,第二部分的第二端可与第一部分的第二端抵接在一起,以使得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层叠设置。在腿撑400由图6示出的第一位置朝向图7示出的第二位置运动过程中,第二部分的第二端可绕着第一部分转动,直至第二部分处于第一部分的延长线上。
另一示例性地,第二部分可滑设于第一部分,在腿撑400处于图6示出的第一位置时,第二部分可内嵌在第一部分的内部。在腿撑400由图6示出的第一位置朝向图7示出的第二位置运动过程中,第二部分可滑出第一部分。
可选地,为了更好地支撑腿撑400,第二连杆组件在座椅的宽度方向上也可设有至少两组,相邻两组第二连杆组件之间也可通过长轴进行连接。第三驱动器550可为一个或多个,在第三驱动器550为一个时,一个第三驱动器550可驱动多组第二连杆组件运动。在第三驱动器550为多个时,多个第三驱动器550与多个第二连杆组件一一对应设置。
参考图3,在用户躺在处于图3示出的零重力姿态的躺椅时,用户的大部分重量集中在靠背600的底端以及坐垫200的第二端。为了提高靠背600的底端在此处的支撑力,靠背600可包括连接部分610与支撑部分620,支撑部分620的顶端可与连接部分610的底端铰接,支撑部分620的底端可与坐垫200的第二端固定。上文提到的角度调节器可通过调节连接部分610与支撑部分620之间的角度,进而调节连接部分610与坐垫200的第二端之间的角度。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椅的立体示意图。参考图2、图3和图8,肩托700的两个侧壁与靠背600的顶端的两个侧壁一一对应铰接,肩托700的两个侧壁之间固定有顶壁,肩托700的顶壁具有与靠背600的顶端抵接的第一位置以及远离靠背600的顶端的第二位置。
为了便于描述,将图8中箭头X所指的方向为左,反之为右;将箭头Y所指的方向为前,反之为后;将箭头Z所指的方向为上,反之为下。图8中,肩托700可为U形的框架,该肩托700的前侧壁可与靠背600的支撑部分620的前侧壁铰接,肩托700的后侧壁可与靠背600的支撑部分620的后侧壁铰接。在靠背600具有顶壁时,肩托700的顶壁可固定在肩托700的前侧壁与后侧壁之间,且可与靠背600的顶壁抵接。
另外,肩托700的前侧壁与后侧壁之间可设有转轴710,转轴710可转动地设置靠背600。第四驱动器800可安装在靠背600的后侧壁,第四驱动器800的输出端可使得转轴710转动,进而使得肩托700相对于靠背600转动。
此外,为了提高肩托700的强度,肩托700的侧壁可设有连接块720,连接块720的延伸方向可沿肩托700的侧壁的延伸方向一致。连接块720的下端可与转轴710固定并可随转轴710的转动而转动,连接块720的上端可与肩托700的侧壁的上端固定,以便增强肩托700的强度。图8中,连接块720可为两个,其中一个连接块720可与肩托700的前侧壁固定,另一个连接块720可与肩托700的后侧壁固定,转轴710的前端可与位于前侧的连接块720固定,转轴710的后端可与位于后侧的连接块720固定。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可包括车身以及如上实施例提供的座椅,座椅可安装于车身。车身可具有如图1所示的滑轨900,座椅的底座100可滑设于该滑轨900,以便于用户调整座椅在车身的位置。
其中,“上”、“下”等的用语,是用于描述各个结构在附图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申请可实施的范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此外,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坐垫,可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且具有平行于所述底座的第一位置以及相对于所述底座倾斜的第二位置;
第一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顶端与所述坐垫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顶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底端与所述底座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之间的夹角被配置成在所述底座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过程中,由锐角逐渐增大;
还包括第三连杆与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三连杆的中部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底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驱动器铰接,所述第一驱动器铰接于所述底座,且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三连杆提供线性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均高于所述第三连杆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连杆与第二驱动器,所述第四连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二驱动器的底端均铰接于所述底座的第二端,所述第四连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二驱动器的顶端均与所述坐垫的第二端固定,所述第二驱动器被配置为向所述底座的第二端提供线性力。
4.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腿撑、第二连杆组件以及第三驱动器,所述腿撑与所述坐垫的第一端通过第二连杆组件铰接,所述第三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连杆组件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组件包括第五连杆与第六连杆,所述第五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坐垫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五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连杆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三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连杆组件绕着所述第五连杆与所述坐垫的第一端的铰接处转动;
至少部分所述腿撑设置在所述第五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连杆的第二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腿撑之间铰接有第七连杆,所述第六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腿撑之间铰接有第八连杆,所述第七连杆与所述第八连杆交叉设置,且所述第七连杆的中部与所述第八连杆的中部铰接;和/或,
所述第六连杆包括第一段与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五连杆铰接,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一段连接且相对于所述第一段弯折,所述第二段远离所述第一段的一端铰接有所述第三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三驱动器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二段提供线性力。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腿撑包括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连杆组件连接,所述第二部分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运动,以伸长或缩短所述腿撑。
8.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肩托与靠背,所述靠背的底端与所述坐垫的第二端铰接,所述肩托的两个侧壁与所述靠背的顶端的两个侧壁一一对应铰接,所述肩托的两个侧壁之间固定有顶壁,所述肩托的顶壁具有与所述靠背的顶端抵接的第一位置以及远离所述靠背的顶端的第二位置。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以及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所述座椅安装于所述车身。
CN202210582781.4A 2022-05-26 2022-05-26 座椅以及车辆 Active CN1147506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82781.4A CN114750653B (zh) 2022-05-26 2022-05-26 座椅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82781.4A CN114750653B (zh) 2022-05-26 2022-05-26 座椅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50653A CN114750653A (zh) 2022-07-15
CN114750653B true CN114750653B (zh) 2023-05-16

Family

ID=82336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82781.4A Active CN114750653B (zh) 2022-05-26 2022-05-26 座椅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5065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05520A (en) * 1994-11-03 1996-04-09 Ford Motor Company Passenger seat with adjustable lumbar support
WO2019119123A1 (en) * 2017-12-21 2019-06-27 Bombardier Inc. Reclinable passenger seat
FR3091216B1 (fr) * 2019-01-02 2021-07-09 Faurecia Sieges Dautomobile siège multi positions équipé d’un support de jambes
CN215705861U (zh) * 2021-02-01 2022-02-01 上海国琻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座椅肩部调节机构及汽车座椅
CN114228578B (zh) * 2022-01-10 2022-12-13 延锋国际座椅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座椅的调节装置、座垫骨架和车辆座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50653A (zh) 2022-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21873B (zh) 用于车辆的座椅位置调节装置
JP5087974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5043385B2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装置
CN106414240B (zh) 用于固定壳体的飞行器座椅的托架倾斜机构
JP5087975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07351737A (zh) 搁腿装置
US7883134B2 (en) Vehicle seat, particularly motor vehicle seat
CN108394323A (zh) 具有可枢转上部座椅靠背支承件的座椅靠背结构
US11453314B2 (en) Seat adjustment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11572780A (zh) 多位置可调节头枕组件
JP2023075318A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104364120A (zh) 适于车辆座椅的脚蹬以及车辆座椅
US9387777B2 (en) Seat underframe for motor vehicle seats
US20060103211A1 (en) Seat assembly with inner seat back movable with a seat cushion
CN114750653B (zh) 座椅以及车辆
CN207737150U (zh) 一种座椅及座椅用腿托
CN210881748U (zh) 一种车用连杆式收纳座椅
KR101381576B1 (ko) 차량용 시트
JPH0725274A (ja) 車両のシ−ト構造
KR20150045020A (ko) 차량용 리어시트의 시트쿠션 틸팅장치
KR102218451B1 (ko) 시트 프레임
CN219154311U (zh) 座椅腿托、座椅及车辆
JP2008049846A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装置
CN221188265U (zh) 座椅腿托总成及汽车座椅
KR20150045021A (ko) 차량용 리어시트의 시트쿠션 틸팅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