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05861U - 座椅肩部调节机构及汽车座椅 - Google Patents

座椅肩部调节机构及汽车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05861U
CN215705861U CN202120288909.7U CN202120288909U CN215705861U CN 215705861 U CN215705861 U CN 215705861U CN 202120288909 U CN202120288909 U CN 202120288909U CN 215705861 U CN215705861 U CN 2157058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adjusting
frame
shoulder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8890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智
孙楼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Guoji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Guoji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Guoji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Guoji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8890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058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058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058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座椅肩部调节机构及汽车座椅,该座椅肩部调节机构设置于座椅靠背骨架上,其中,座椅肩部调节机构包括有调节组件、驱动装置及两个侧翼。调节组件可转动地连接于座椅靠背骨架;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调节组件相对于座椅靠背骨架前后转动;两个侧翼分别铰接于调节组件的左右两端。通过调节组件和驱动装置实现调节组件相对于座椅靠背骨架前后转动,进而使得支撑人的背部的调节组件在前后方向的角度可调,以实现乘客乘坐的舒适性。通过在调节组件的左右两端铰接侧翼,以实现对乘客的肩部进行支撑的侧翼在左右方向上的角度可调节,以满足乘客在不同状态下乘坐时的需求。

Description

座椅肩部调节机构及汽车座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座椅肩部调节机构及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乘客对于座椅舒适性的需求和要求日益提高,目前市场上少数SUV、MPV的座椅存在着靠背分段调节的功能为乘客提供肩部支撑,但靠背分段调节机构一般为前后调节,未见用于支撑肩部的侧翼也能调节的分段调节靠背的座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座椅中无支撑肩部的侧翼,导致乘坐舒适性较低的缺陷,提供一种座椅肩部调节机构及汽车座椅。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座椅肩部调节机构,其设置于座椅靠背骨架上,其特点在于,所述座椅肩部调节机构包括有:
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可转动地连接于座椅靠背骨架;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调节组件相对于所述座椅靠背骨架前后转动;
两个侧翼,两个所述侧翼分别铰接于所述调节组件的左右两端。
在本方案中,通过调节组件和驱动装置实现调节组件相对于座椅靠背骨架前后转动,进而使得支撑人的背部的调节组件在前后方向的角度可调,以实现乘客乘坐的舒适性。通过在调节组件的左右两端铰接侧翼,以实现对乘客的肩部进行支撑的侧翼在左右方向上的角度可调节,以满足乘客在不同状态下乘坐时的需求。例如,当乘客需要休息时,通过将侧翼翻转到对人的肩部的左右两侧进行支撑的状态,以为人体提供必要的支撑力,进而提高乘坐舒适性;当乘客需要活动时,通过将侧翼翻转至与调节组件相抵靠的状态,以为人活动提供更广的空间。
较佳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靠背基座和调节骨架,所述调节骨架的左右两端连接于所述座椅靠背骨架的左右两侧,所述靠背基座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调节骨架。通过将调节骨架与座椅靠背骨架连接,使得调节骨架相对于座椅靠背骨架转动,进而实现调节组件的角度可调;通过将靠背基座可拆卸地连接于调节骨架,可根据用户需求灵活安装靠背基座。
较佳地,所述靠背基座的后侧面连接于所述调节骨架的顶端,所述靠背基座的前侧面用于支撑人体的背部和肩部。靠背基座基座一方面用于支撑人体的背部和肩部,以增大人体与靠背基座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乘客使用的舒适性性。
较佳地,所述靠背基座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长度方向沿着所述调节骨架的横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撑部卡接于所述调节骨架上,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前侧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前侧面之间形成夹角。将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设置成具有一定夹角的形式,使得靠背基座更贴近人体背部的弧度,进而增大靠背基座对人体的支撑面积,从而提高乘坐的舒适性。
较佳地,所述侧翼通过阻尼器与所述靠背骨架连接。通过阻尼器将侧翼与靠背骨架连接,使得将侧翼翻转至一定的位置,当人体靠在侧翼上时,人体的肩胛骨对侧翼施加压力,在人体的压力下侧翼自动调节角度,当侧翼自动调节至人体的压力不能再转动侧翼的角度时,侧翼固定不动并对人体进行支撑,此时人体对侧翼的压力以及侧翼对人体的支撑力处于平衡状态,那么人体乘坐的舒适性也最强。
较佳地,在竖直方向上,两个所述侧翼倾斜设置,两个所述侧翼之间的距离自下至上逐渐减小。以上的结构形式是根据人体的曲线进行设计的,以增大侧翼对人体支撑的面积,进而提高乘坐的舒适性。
较佳地,所述调节骨架包括支撑架和连接支架,所述支撑架具有两个连接端,两个连接支架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连接端,两个所述连接端分别与所述座椅靠背骨架的左右两侧连接。支撑架用于支撑人体的背部,通过连接端实现调节骨架与座椅靠背骨架的可拆卸连接。通过这种形式,使得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是否安装调节骨架,进而实现是否需要实现座椅靠背角度可调节的功能。
较佳地,所述座椅肩部调节机构还包括转动连接件,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连接端焊接,所述连接支架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转动连接件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座椅靠背骨架连接。连接支架与连接端焊接,一方面可增强两者连接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可提高调节骨架的集成性,进而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通过转动连接件实现调节骨架与座椅靠背骨架的相对转动,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较佳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驱动支架,所述驱动支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调节组件,所述驱动支架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驱动电机的丝杆上,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固定于所述座椅靠背骨架的一侧,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通过驱动电机驱动驱动支架上下移动,进而使得驱动支架推动调节组件转动。
一种汽车座椅,其特点在于,其包含如上所述的座椅肩部调节机构、安装支架和座椅靠背骨架,所述安装支架固定于所述座椅靠背骨架,所述座椅肩部调节机构与所述安装支架铰接。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汽车座椅上设置座椅肩部调节机构,一方面不需要对座椅靠背骨架进行改动,进而使得在传统的具有座椅肩部调节机构的座椅,可通过在座椅靠背骨架上安装两个安装支架,然后通过将座椅肩部调节机构与安装之间连接就可实现汽车座椅的肩部可调节的功能;另一方面,这种汽车座椅还具有肩部的侧翼可调节的功能,进而为人体的肩胛骨提供支撑,从而可进一步提高乘坐的舒适性。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肩部调节机构及汽车座椅,其中,座椅肩部调节机构通过调节组件和驱动装置实现调节组件相对于座椅靠背骨架前后转动,进而使得支撑人的背部的调节组件在前后方向的角度可调,以实现乘客乘坐的舒适性。通过在调节组件的左右两端铰接侧翼,以实现对乘客的肩部进行支撑的侧翼在左右方向上的角度可调节,以满足乘客在不同状态下乘坐时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座椅肩部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座椅肩部调节机构中的调节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座椅肩部调节机构的靠背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含有座椅肩部调节机构的汽车座椅的靠背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含有座椅肩部调节机构的汽车座椅的靠背部分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含有座椅肩部调节机构的汽车座椅的靠背部分的另一爆炸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含有座椅肩部调节机构的汽车座椅的座椅靠背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座椅肩部调节机构1
调节组件10
靠背基座101
第一支撑部1011
第二支撑部1012
调节骨架102
支撑架1021
连接支架1022
驱动装置11
驱动电机111
驱动支架112
固定支架113
侧翼12
转动连接件13
安装支架20
座椅靠背骨架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座椅肩部调节机构1,该座椅肩部调节机构1设置于座椅靠背骨架21上,其中,座椅肩部调节机构1包括有调节组件10、驱动装置11及两个侧翼12。调节组件10可转动地连接于座椅靠背骨架21;驱动装置11用于驱动调节组件10相对于座椅靠背骨架21前后转动;两个侧翼12分别铰接于调节组件10的左右两端。
其中,通过调节组件10和驱动装置11实现调节组件10相对于座椅靠背骨架21前后转动,进而使得支撑人的背部的调节组件10在前后方向的角度可调,以实现乘客乘坐的舒适性。通过在调节组件10的左右两端铰接侧翼12,以实现对乘客的肩部进行支撑的侧翼12在左右方向上的角度可调节,以满足乘客在不同状态下乘坐时的需求。例如,当乘客需要休息时,通过将侧翼12翻转到对人的肩部的左右两侧进行支撑的状态,以为人体提供必要的支撑力,进而提高乘坐舒适性;当乘客需要活动时,通过将侧翼12翻转至与调节组件10相抵靠的状态,以为人活动提供更广的空间。
对于侧翼12相对于调节组件10的翻转形式不做限制,可以是手动调节也可以采用电动调节的方式。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手动翻转的形式,具有结构简单,节省成本的优点;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电动调节的形式。
进一步地,调节组件10包括靠背基座101和调节骨架102,调节骨架102的左右两端连接于座椅靠背骨架21的左右两侧,靠背基座101可拆卸地连接于调节骨架102。通过将调节骨架102与座椅靠背骨架21连接,使得调节骨架102相对于座椅靠背骨架21转动,进而实现调节组件10的角度可调;通过将靠背基座101可拆卸地连接于调节骨架102,可根据用户需求灵活安装靠背基座101。
其中,靠背基座101的后侧面连接于调节骨架102的顶端,靠背基座101的前侧面用于支撑人体的背部和肩部。靠背基座101基座一方面用于支撑人体的背部和肩部,以增大人体与靠背基座101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乘客使用的舒适性性。当然,靠背基座101与调节骨架102的连接也不限于可拆卸地形式,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靠背基座101与调节骨架102采用焊接的形式进行固定。在本实施例中,靠背基座101与调节骨架102采用可拆卸连接的形式进行连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可根据靠背基座101及调节骨架102的材质及结构形式来进行旋转,例如:螺栓连接、卡箍连接、插接或者卡接等的形式。在本实施例中,靠背基座101采用塑料材质,因此靠背基座101与调节骨架102通过卡接的形式进行可拆卸连接。也就是在靠背基座101的后侧面设置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C形卡槽,安装时通过C形卡槽口部的弹性变形将C新开槽与调节骨架102卡接。
为了提高靠背基座101对人体支撑的舒适性,靠背基座101的结构形式采用如下形式,靠背基座10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撑部1011和第二支撑部1012,第一支撑部1011和第二支撑部1012的长度方向沿着调节骨架102的横向方向延伸,第一支撑部1011卡接于调节骨架102上,第一支撑部1011的前侧面与第二支撑部1012的前侧面之间形成夹角。将第一支撑部1011和第二支撑部1012设置成具有一定夹角的形式,使得靠背基座101更贴近人体背部的弧度,进而增大靠背基座101对人体的支撑面积,从而提高乘坐的舒适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011和第二支撑部1012之间采用圆弧过渡的形式进行连接,而且第一支撑部1011和第二支撑部101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本实施例中的侧翼12是通过手动方式进行翻转的,为了提高侧翼12支撑的舒适性,在本实施例中,侧翼12通过阻尼器与靠背骨架连接。通过阻尼器将侧翼12与靠背骨架连接,使得将侧翼12翻转至一定的位置,当人体靠在侧翼12上时,人体的肩胛骨对侧翼12施加压力,在人体的压力下侧翼12自动调节角度,当侧翼12自动调节至人体的压力不能再转动侧翼12的角度时,侧翼12固定不动并对人体进行支撑,此时人体对侧翼12的压力以及侧翼12对人体的支撑力处于平衡状态,那么人体乘坐的舒适性也最强。
进一步地,在竖直方向上,两个侧翼12倾斜设置,两个侧翼12之间的距离自下至上逐渐减小。以上的结构形式是根据人体的曲线进行设计的,以增大侧翼12对人体支撑的面积,进而提高乘坐的舒适性。在本实施例中,侧翼12也采用塑料材质,一方面塑料材质具有质量轻的优点,安装时可节省体力;另一方面,塑料材质可近终成型,进而节省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骨架102包括支撑架1021和连接支架1022,支撑架1021具有两个连接端,两个连接支架1022分别固定于两个连接端,两个连接端分别与座椅靠背骨架21的左右两侧连接。支撑架1021用于支撑人体的背部,通过连接端实现调节骨架102与座椅靠背骨架21的可拆卸连接。通过这种形式,使得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是否安装调节骨架102,进而实现是否需要实现座椅靠背角度可调节的功能。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1021采用圆钢管,通过折弯形成一“几”字型结构。支撑架1021的底部的两个自由端为连接端。
座椅肩部调节机构1还包括转动连接件13,连接支架1022与连接端焊接,连接支架1022上设置有连接孔,转动连接件13穿过连接孔与座椅靠背骨架21连接。连接支架1022与连接端焊接,一方面可增强两者连接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可提高调节骨架102的集成性,进而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通过转动连接件13实现调节骨架102与座椅靠背骨架21的相对转动,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在本实施例中,转动连接件13为台阶螺栓接衬套。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11包括驱动电机111和驱动支架112,驱动支架112的一端固定于调节组件10,驱动支架112的另一端铰接于驱动电机111的丝杆上,驱动装置11还包括固定支架113,固定支架113固定于座椅靠背骨架21的一侧,驱动电机111固定于固定支架113。通过驱动电机111驱动驱动支架112上下移动,进而使得驱动支架112推动调节组件10转动。其中,驱动电机111采用丝杆电机,固定支架113可以通过螺栓与座椅靠背骨架21固定,也可以直接焊接在座椅靠背骨架21上,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后者。
如图4-图7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其包含如上的座椅肩部调节机构1、安装支架20和座椅靠背骨架21,安装支架20固定于座椅靠背骨架21,座椅肩部调节机构与安装支架20铰接。
通过在汽车座椅上设置座椅肩部调节机构1,一方面不需要对座椅靠背骨架21进行改动,进而使得在传统的具有座椅肩部调节机构1的座椅,可通过在座椅靠背骨架21上安装两个安装支架20,然后通过将座椅肩部调节机构1与安装之间连接就可实现汽车座椅的肩部可调节的功能;另一方面,这种汽车座椅还具有肩部的侧翼12可调节的功能,进而为人体的肩胛骨提供支撑,从而可进一步提高乘坐的舒适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座椅肩部调节机构1通过如下形式安装至座椅靠背骨架21上的:将用于固定和支撑驱动电机111的固定支架113以及分布在座椅靠背骨架21两侧的安装支架20焊接在座椅靠背骨架21上;将两个连接支架1022以及驱动支架112分别焊接在支撑架1021的两端。然后通过台阶螺栓接衬套将调节骨架102连接在安装支架20上;将驱动电机111固定在固定支架113上。将驱动支架112的另一端与驱动电机111的丝杆转动连接。将两个侧翼12通过阻尼器分别连接在靠背基座101的左右两侧,最后将靠背基座101卡接到调节骨架102上。当需要将调节组件10向前旋转时,启动驱动电机111,驱动电机111驱动丝杆向上推动驱动支架112,驱动支架112驱动调节骨架102以台阶螺栓为中心向前旋转。调节骨架102向后的旋转形式刚好相反。当需要调节侧翼12的角度时,通过手动搬动侧翼12,实现侧翼12的调节功能,连接处的阻尼器可防止因肩背部的压力而回位。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座椅肩部调节机构,其设置于座椅靠背骨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肩部调节机构包括有:
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可转动地连接于座椅靠背骨架;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调节组件相对于所述座椅靠背骨架前后转动;
两个侧翼,两个所述侧翼分别铰接于所述调节组件的左右两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肩部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靠背基座和调节骨架,所述调节骨架的左右两端连接于所述座椅靠背骨架的左右两侧,所述靠背基座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调节骨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肩部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基座的后侧面连接于所述调节骨架的顶端,所述靠背基座的前侧面用于支撑人体的背部和肩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肩部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基座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长度方向沿着所述调节骨架的横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撑部卡接于所述调节骨架上,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前侧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前侧面之间形成夹角。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肩部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通过阻尼器与所述靠背基座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肩部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方向上,两个所述侧翼倾斜设置,两个所述侧翼之间的距离自下至上逐渐减小。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肩部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骨架包括支撑架和连接支架,所述支撑架具有两个连接端,两个连接支架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连接端,两个所述连接端分别与所述座椅靠背骨架的左右两侧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肩部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肩部调节机构还包括转动连接件,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连接端焊接,所述连接支架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转动连接件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座椅靠背骨架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肩部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驱动支架,所述驱动支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调节组件,所述驱动支架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驱动电机的丝杆上,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固定于所述座椅靠背骨架的一侧,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
10.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座椅肩部调节机构、安装支架和座椅靠背骨架,所述安装支架固定于所述座椅靠背骨架,所述座椅肩部调节机构与所述安装支架铰接。
CN202120288909.7U 2021-02-01 2021-02-01 座椅肩部调节机构及汽车座椅 Active CN2157058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88909.7U CN215705861U (zh) 2021-02-01 2021-02-01 座椅肩部调节机构及汽车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88909.7U CN215705861U (zh) 2021-02-01 2021-02-01 座椅肩部调节机构及汽车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05861U true CN215705861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12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88909.7U Active CN215705861U (zh) 2021-02-01 2021-02-01 座椅肩部调节机构及汽车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058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50653A (zh) * 2022-05-26 2022-07-15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座椅以及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50653A (zh) * 2022-05-26 2022-07-15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座椅以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59296B1 (ko) 시트 경사 조정 기구, 차량 시트 및 차량 시트의 장착 방법
JP5314289B2 (ja) シートキャリアが2つの側面部材を有するモーター付き車両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フレーム
US7631939B2 (en) Vehicle seat, in particular a motor vehicle seat
CN110435501B (zh) 汽车座椅及包含其的汽车
KR980001245A (ko) 경사가능 등받이를 구비한 어린이용 의자
CN215705861U (zh) 座椅肩部调节机构及汽车座椅
CN112977187A (zh) 一种零重力汽车座椅
CN110435506B (zh) 零重力座椅及包含其的汽车
CN114312499B (zh) 一种车辆座椅坐垫抬升机构
CN113147523A (zh) 一种坐垫倾角与座椅靠背同步调节机构
CN113829968A (zh) 一种座靠联动的零重力座椅调节机构
CN212124918U (zh) 一种座椅倾角调节机构
CN218287520U (zh) 一种具有多角度调节的汽车座椅扶手
CN218892464U (zh) 零重力车辆座椅及座椅骨架
CN216534566U (zh) 便于座椅躺平的靠背与坐垫的高度差调节机构
CN216659663U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零重力座椅调节机构
CN115923611A (zh) 一种座椅调节机构、座椅及车辆
CN220615589U (zh) 一种脚托装置和座椅
CN207631040U (zh) 儿童安全座椅靠背角度调整结构
CN215928255U (zh) 齿轮传动件及基于调角器的齿轮驱动机构
CN210881750U (zh) 一种座椅调节结构及汽车
CN220785523U (zh) 一种汽车座椅倾角调节机构
KR102415256B1 (ko) 회동형 서포팅로드를 구비한 차량용 럼버서포트
CN219969497U (zh) 一种左右腿托调整机构、座椅及汽车
US20100033003A1 (en) Sit/stand support for a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