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47421A - 一种食用菌墙栽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食用菌墙栽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47421A
CN114747421A CN202210297053.9A CN202210297053A CN114747421A CN 114747421 A CN114747421 A CN 114747421A CN 202210297053 A CN202210297053 A CN 202210297053A CN 114747421 A CN114747421 A CN 1147474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eenhouse
fungus
edible fungi
harvesting
nyl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9705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莉
朱丽颖
杜鹏宇
孙健
王旭彤
耿楠楠
李亚伟
佟鑫宇
乌木提·巴合提别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029705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4742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474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474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60Cultivation rooms; Equipment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60Cultivation rooms; Equipment therefor
    • A01G18/62Racks; Tray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60Cultivation rooms; Equipment therefor
    • A01G18/69Arrangements for managing the environment, e.g. sprinkler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食用菌墙栽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大棚建设、菌棒摆放、生长期管理、采收、采后管理等。该方法用到的大棚为钢筋钢管建设的承重式大棚、全面透光,四周开通风口。具体栽培方法是在大棚内部建设立柱和连接杆,棚顶设置喷雾装置,在连接杆上折叠悬挂尼龙网格。将菌棒从低到高插入尼龙网格中,使尼龙网格能托起菌棒前后两端,菌棒开口端朝外侧摆放。本发明具有节省占地面积、管理方便、降低成本、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等优点,且利用本方法栽培食用菌,食用菌出菇时间一致、长势旺盛、菇形整齐。

Description

一种食用菌墙栽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墙栽的方法。
背景技术
食用菌种类丰富,营养价值高。目前食用菌普遍的栽培方式为袋栽和瓶栽,两者都具有空间利用率低,管理不方便,菇形不整齐,成本高等缺点。瓶栽法获得的食用菌产量较少,成本过高。袋栽法一般将菌棒摞于地上堆叠起来,菌棒之间缺少缝隙,容易热量过高,易发生污染。两者在栽培过程均管理均十分不方便,且消耗大量人力,降低了经济效益,限制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墙栽法主要构建承重式大棚,及使用尼龙网格栽培食用菌,菌棒可以牢固的插入尼龙网格中,有利于提高栽培食用菌的空间利用率。栽培时只需对整面菇墙进行操作和采收,管理方便,节省人力和财力。尼龙网格上的所有菌棒都能得到充足的光照和通风,保持每个菌棒均能达到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食用菌的生长,提高产量。本专利为食用菌的栽培提供了新的方式,有效的解决了当前栽培方法存在的弊端。利用该方法栽培食用菌管理采收方便,可节省占地面积,降低人力和成本,且出菇产量高、菇形整齐、出菇时间一致。可选用墙栽的食用菌品种多样,例如滑菇,杏鲍菇,金针菇,猴头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食用菌墙栽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食用菌墙栽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菌棒制作
选用高密度聚丙烯塑料袋,按照常规方式进行拌料装袋。装袋完成后窝口并插入菌棍,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冷却后接种。接种时拔掉菌棍接入菌种,塞上棉塞,制成菌棒。
(2)大棚建设
应选择在远离污染源、干燥、洁净、通风良好的地方按东西走向建设承重式大棚,大棚铺设10cm厚水泥地面。大棚中设置立柱,2根立柱为1组,组内每根立柱间隔30cm左右。组间横向间隔每1.2m左右,纵向间隔3m左右。每根立柱顶部以连接杆连接,形成网格结构,每根连接杆承重≥512.8kg。棚顶上纵向悬挂喷雾管,喷雾管宜长16~20m,每条喷雾管间隔2m,每个喷头间隔3m。大棚前后开门,四周开设通风口。
(3)菌棒摆放
采用长5.5m,宽2.8m的12cm×12cm正方形尼龙网格,对折悬挂于1条连接杆上。折叠后的2面尼龙网格需对齐网格。将菌棒插入尼龙网格中,使其前后两端被尼龙网格托起,形成1面菌棒墙。菌棒开口端需朝外侧摆放。2面菌棒墙为1组,每组菌棒墙间留有作业道。
(4)生长期管理
温度和湿度需根据所栽培食用菌种类进行选择。采用喷雾管和通风口维持大棚内湿度。东西走向的大棚能够很好的均匀分配到自然光照。待菌丝长满菌棒后,进入出菇期。出菇时拔掉菌棒顶端棉塞,打开袋口即可。定期检查大棚内菌棒的生长情况,发现有杂菌污染的菌棒需要及时捡出,进行处理销毁。
(5)采收
子实体成熟后,对食用菌进行采收。采收前1d停止浇水,采收时进入作业道中,摘取左右2面墙外侧生长的子实体。
(6)采收管理
采收结束后,对大棚进行清理消毒,停止浇水3~4d后再出下一茬菇。
所述步骤(1)中选用无虫蛀,无霉变,菌丝活力强的菌种。
所述步骤(1)中菌袋选择高密度,耐高温,延展性好的聚丙烯塑料袋。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菌袋规格按照所选择的菌种不同而选择合适大小的菌袋,宜采用折径16.5cm,长33cm或折径17cm,长35cm的菌袋。可根据所栽培的不同食用菌品种,定制不同规格的菌袋。
所述步骤(2)中大棚建设要远离污染源,选用交通便利,光照良好,通风优良,离水源近的地方。
所述步骤(2)中大棚宜采用东西走向,能够合理吸收自然光。主体以钢筋钢管进行架构,铺设10cm厚水泥地面。
所述步骤(2)中在大棚中设置立柱,2根立柱为1组,组内每根立柱间隔30cm 左右,每组立柱间横向间隔每1.2m左右,纵向间隔3m左右。每根立柱顶部以连接杆连接,形成网格结构,每根横杆和纵杆承重≥512.8kg。将连接杆的交叉点固定在每根立柱上,以立柱支撑起连接杆。
所述步骤(2)中棚顶上纵向悬挂喷雾管,喷雾管宜长16~20m,每条喷雾管间隔2m,每个喷头间隔3m。大棚前后开门,四周开设通风口。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大棚规格宜为长16m,宽8~10m,高3m。
所述步骤(3)中宜采用长5.5m,宽2.8m的12cm×12cm正方形尼龙网格,网格为正方形,对称折叠悬挂于1条连接杆上。折叠悬挂后的两层网面需对齐,保证菌棒能安稳插入每对网格中。可根据所栽培的不同品种食用菌,定制不同规格的尼龙网格。
所述步骤(3)中把每个菌棒从低到高依次插入每个尼龙网格中,保证每个菌棒的前后两端都被尼龙网格托起,形成1面菌棒墙。1组连接杆可挂2面菌棒墙,菌棒的开口端均需朝外侧摆放。每组菌棒墙间留有作业道。
所述步骤(3)中每面墙纵向可插入10个左右的菌棒,横向可插入8个左右的菌棒,1面墙大约可插入80个左右的菌棒。每面墙最底部的菌棒应该距地30cm 以上。
所述步骤(4)中根据所栽培的食用菌种类,选择其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按照所选用的食用菌类型进行不同的管理,采用喷雾管和四周通风口进行湿度调节。大棚全面透光,能够合理吸收自然光,使每面菌棒墙均匀受光。
所述步骤(4)中需定期检查菌丝生长情况,宜2~4d观察一次,应有专人记录。如果发现有杂菌污染的菌棒,需要及时捡出,进行处理销毁。
所述步骤(4)中待菌丝长满菌棒后,进行出菇管理。出菇时拔掉棉塞,打开袋口即可。出菇时期需要勤通风,每天宜通风2~3次,每次30min。清晨晚间喷水,间隔2~3h喷1次水。
所述步骤(5)中子实体成熟后即可进行采收。采收前1d停止浇水。采收时进入作业道中,摘取左右2面墙外侧生长的子实体。以左手按住菇根部的培养料,右手捏住菇柄基部向上拔起。成簇菇要一起采下,不宜采大留小。
所述步骤(6)中采收结束后,对大棚进行清理消毒,停止浇水3~4d后再出下一茬菇。
本发明所使用的栽培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提高空间利用率、节省占地面积、降低成本、提高产量、管理方便、菇形整齐等优点。采用以适合顶端出菇的食用菌作为主要培养方式的菌种,以钢筋钢管构建承重式大棚,把尼龙网格悬挂在连接杆上,菌棒插入网格中摆放的方法,合理利用大棚面积,节约劳动力,实现墙栽养菌、出菇一体化。待菌丝长满后,拔掉棉塞,打开袋口即可从菌棒顶端出菇。利用此方法栽培的食用菌,可大量节省人力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墙栽法栽培杏鲍菇
1.所用的菌种活化培养基为:
PDA培养基:去皮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17g,水1L。
PD培养基:去皮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水1L。
2.供试菌种为东北林业大学森林保护学实验室保藏的杏鲍菇菌种
3.具体步骤如下:
(1)将土豆去皮后放入锅中熬煮,水沸腾后继续煮20min。将土豆残渣用纱布过滤,留下土豆液。在每升土豆液中加入葡萄糖20g,琼脂17g,制得PDA 培养基;在每升土豆液中加入20g葡萄糖,制得PD培养基。将PDA培养基与 PD培养基分装到玻璃三角瓶中,每瓶所装培养基宜为三角瓶容量的1/4。随后置于高压灭菌设备121℃灭菌20min后备用
(2)将PDA培养基加热至50℃左右,在干燥洁净的环境中摆放培养皿,在每个培养皿中均匀倒入15mL左右培养基,以培养基铺满整个皿底为宜,冷却后备用。
(3)取黄豆粒大小的杏鲍菇菌种接种到PDA培养基上,置于26℃培养10~14 d。
(4)取所述步骤(3)得到的杏鲍菇固体菌种接入PD培养基中,每瓶的接种量宜为瓶内液体体积的8%,将接种好的液体培养基置于26℃下以160r/min 振荡培养6~8d。
(5)栽培种选择配方为:
配方一:木屑61.4%,麦麸20%,玉米面10%,豆饼粉5%,磷酸二氢钾0.3%,尿素0.3%,石膏2%,轻质碳酸钙1%。
配方二:木屑46.7%,豆秸粉20%,麦麸20%,玉米面10%,磷酸二氢钾 0.3%,石膏2%,轻质碳酸钙1%。
(6)按照步骤(5)中所述配方,提前1~3d将木屑按粗细比例(7:3) 混合均匀,加入0.5~1%的石灰水,进行预湿。
(7)将各种原辅材料混合均匀后加水,使含水量达到60~65%。以手紧握培养料,水分悬而未滴为宜。
(8)取所述步骤(7)中得到的培养料装入菌袋中,选取规格为折径17cm,长35cm,一端开口的菌袋。用装袋机进行装袋,每袋的装袋量为70%,培养料需压实,松紧一致。窝口插入菌棍,制备栽培袋。
(9)将所述步骤(8)得到的栽培袋,放入高压灭菌装置中121℃灭菌2h 以上。
(10)将所述步骤(9)的栽培袋放置至室温,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进行接种。拔掉栽培袋中的菌棍,每袋接入16~18mL杏鲍菇液体菌种或1/4培养皿的固体菌种。
(11)接种完成后,在栽培袋开口处塞入棉塞,移到养菌室。
(12)养菌室需事先消毒,保持干净整洁,环境黑暗,不需要光照。温度实行三段变温。1~10d,温度控制在24~26℃。11~20d,温度控制在22~24℃。 21~30d,温度控制在20~22℃。
(13)留有专人3~5d观察记录1次,发现有杂菌污染的栽培袋及时捡出,进行销毁处理。
(14)待菌丝长满栽培袋后,菌丝洁白无瑕,富有弹性,达到生理成熟,得到菌棒。
(15)建设规格长16m,宽8~10m,高3m的承重式大棚。铺设10cm厚水泥地面。大棚中设置立柱,2根立柱为1组,组内每根立柱横向间隔30cm左右,大棚内横向间隔每1.2m左右设立1组立柱,纵向间隔3m左右设立1组立柱,每根立柱顶部以连接杆连接,形成网格结构,连接杆承重≥520kg。棚顶上纵向悬挂喷雾管,喷雾管宜长20m,每条喷雾管间隔2m,每个喷头间隔3m。大棚前后开门,四周开设通风口。
(16)菌棒移入大棚之前,提前2d喷杀菌剂,提前1d喷清水和烟熏剂。
(17)采用长5.5m,宽2m的12cm×12cm正方形尼龙网格,网格为正方形,对折悬挂于1条连接杆上。折叠后的2面尼龙绳网需网格对齐。将菌棒插入尼龙网格中,前后2端被尼龙网格托起,形成1面菌棒墙。菌棒开口端均需朝外侧摆放。每面菌棒墙可以插85袋左右菌棒。1组连接杆可挂2面菌棒墙,每面菌棒墙间隔5cm左右。2面菌棒墙为1组,每组菌棒墙可以插170袋左右菌棒,每组菌棒墙间留有1.1m左右作业道。
(18)大棚温度控制在15~18℃,湿度控制在65%~75%。催蕾期管理前1~ 2d,拔掉棉塞,打开袋口,使杏鲍菇从顶端出菇,大棚前2d覆盖遮荫网,不需要光照。
(19)菌棒移入大棚3d后,揭掉遮荫网。温度控制在12~16℃,湿度控制在80%~90%。清晨晚间通风,每天通风2~3次,每次20min。约5d左右出现白色轻微凸起,7~8d左右出现白色明显突起,9~10d左右出现小拇指大小的幼蕾,12d后幼蕾逐渐膨大。
(20)20d后,杏鲍菇子实体的菌盖平展,中间下凹,表面稍有绒毛,孢子尚未弹射,进入采收适期。采收后放入4~15℃冷库中待售
实施例二:墙栽法栽培滑菇
1.所用的菌种活化培养基为:
PDA培养基:去皮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17g、水1L。
PD培养基:去皮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水1L。
2.栽培滑菇所用的培养基配方为:
杂木屑77%,麦麸18%,玉米粉3%,石膏1%,石灰1%。
3.供试菌种为东北林业大学森林保护学试验室保藏的滑菇菌种。
4.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将步骤2中所述培养料称好后先干拌均匀,再用清水拌料,直至培养料含水率达65%,即用手紧握培养料成团,指缝间水分悬而未滴。pH值自然。
(2)将步骤(1)中所述培养基装入规格为折径为16.5cm,高度为33cm 的聚丙烯袋中,再将袋口折叠塞入,插入菌棍,制成菌袋,每个菌袋高度约为 20cm。
(3)将步骤(2)中的菌袋在常压条件下100℃灭菌8~10h,或在高压 (0.105~0.15MPa)条件下灭菌2.5h。
(4)待步骤(3)中菌袋温度降至85℃以下后取出,在清洁卫生的环境中放置,直至菌袋温度低于35℃以下后,在无菌通道中以常规方法接种,每袋接种量为16~20mL,制成菌棒。
(5)将步骤(4)中菌棒放入远离污染源1000m以上且避免阳光直射的干燥、洁净的养菌室中
(6)养菌:将步骤(5)中养菌室的在温度控制在20~2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40~60%的条件下养菌,且每天通风2~3次,每次通风30min,直至菌丝长满菌棒。
(7)困菌:在步骤(6)中长满菌丝的菌棒上用针刺孔增氧,并在午夜增加 1次通风。增加散射光光照强度,刺激其达形成橘黄色蜡膜,达到生理成熟。
(8)建设规格长16m,宽8~10m,高3m的承重式大棚。铺设10cm厚水泥地面。大棚中设置立柱,2根立柱为1组,组内每根立柱横向间隔30cm左右,大棚内横向间隔每1.2m左右设立1组立柱,纵向间隔3m左右设立1组立柱,每根立柱顶部以连接杆连接,形成网格结构,连接杆承重≥520kg。棚顶上纵向悬挂喷雾管,喷雾管宜长20m,每条喷雾管间隔2m,每个喷头间隔3m。大棚前后开门,四周开设通风口。
(9)选用规格为长6m,宽2m,网格为25cm×25cm正方形的尼龙网格,将尼龙网格对折,依折痕将尼龙网格搭在步骤(8)中的连接杆上,折叠后的2 面尼龙绳网需网格对齐每根连接杆上都要搭1张网。
(10)将步骤(7)中制成的菌棒插入步骤(9)中已经搭尼龙网格中,使得每对网格中都有1包菌棒,菌棒开口端需朝外侧。
(11)出菇:在步骤(10)中的菌棒达到生理成熟后,拔掉菌袋开口端的棉塞,打开袋口。
(12)将步骤(8)中大棚温度控制在15~18℃,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 95%。最初4~6d少量喷水,每天3~4次。6d之后增加喷水量,并增加1次夜间喷水。直至步骤(11)中菌棒的料面出现白色或黄色小颗粒状的原基。
(13)待步骤(12)中菌棒的原基形成后,在步骤(8)中大棚的地面和棚壁喷水,并避免向原基喷水,保持空气湿度为80~90%,直至原基分化为幼菇。
(14)待步骤(13)中的原基分化为幼菇后,将步骤(8)中大棚温度控制在10~15℃,空气湿度控制在80~90%。当幼菇菌盖长至0.3~0.5cm,向菇体和菌袋表面雾状喷水,每天2~3次。直至菇盖直径达到2~3cm。
(15)待步骤(14)中的滑菇菇盖直径达到2~3cm后,准备采收,在采收前一天停止喷水,采收时,用左手按住菇根部的培养料,右手捏住菇柄基部向上拔起。成簇菇要一起采下,不宜采大留小。
(16)采收过后,用刀划开并取下步骤(7)中菌棒表面的聚丙烯袋,并停止喷水3~4d,5d后按照上述步骤(12)、步骤(13)、步骤(14)、步骤(15) 管理、采收。
由此可见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法栽培食用菌,能够有效的利用占地面积,管理方便,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且应用本实施例所述方法栽培食用菌生长快、产量高、出菇时间一致、菇形整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食用菌墙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大棚建设:地址应选择在远离污染源、干燥、洁净、通风良好的地方,建设承重式大棚,铺设10cm厚水泥地面;
(2)立柱设置:大棚内设有立柱,2根立柱为1组,组内每根立柱横向间隔30cm左右,每组立柱间横向间隔每1.2m左右,纵向间隔3m左右,每根立柱顶部以连接杆连接,形成网格结构,每根连接杆承重≥512.8kg;
(3)喷雾管设置:棚顶上纵向悬挂喷雾管,大棚前后开门,四周开设通风口;
(4)网格悬挂:采用正方形尼龙网格,对折悬挂于1条连接杆上,对折后两面尼龙网格应网格对齐;
(5)菌棒摆放:将菌棒插入尼龙网格中,前后两端被尼龙网格托起,形成1面菌棒墙,菌棒开口端需朝外侧摆放,每根连接杆可挂1面菌棒墙,2面菌棒墙为1组,每组菌棒墙间留有作业道;
(6)生长期管理:温度和湿度需根据所栽培食用菌种类进行选择,采用喷雾管和通风口维持大棚内温湿度;
(7)出菇期管理:待菌丝长满菌棒后,进入出菇期,出菇时拔掉开口处棉塞,打开袋口即可。定期检查大棚内菌棒的生长情况,发现有杂菌污染的菌棒需要及时捡出,进行处理销毁;
(8)采收:子实体成熟后采收,采收前1d停止浇水,采收时进入作业道中,摘取左右2面菌棒墙外侧生长的子实体;
(9)采后管理:采收结束后,对大棚进行清理消毒,停止浇水3~4d后再出下一茬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墙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钢筋钢管建设承重式大棚,全面透光,地面铺设10cm厚水泥,四周设立通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墙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两根立柱为一组,组内每根立柱横向间距30cm左右组间立柱横向间隔1.2m左右,纵向间隔3m左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墙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立柱上纵向设置连接杆,每根连接杆的承重需≥512.8kg。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墙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长5.5 m,宽2.8m的12cm×12cm的正方形尼龙网格,对折悬挂于1条连接杆上,折叠后的尼龙网格需对齐网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墙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菌棒从低到高插入每个尼龙网格中,使菌棒前后两端都被尼龙网格托起,菌棒顶端需朝外侧摆放。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墙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栽培食用菌种类在菌棒顶端开口出菇,采用2面菌墙外侧出菇,内侧不出菇的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墙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收前1d停止浇水,采收时进入作业道中,摘取左右2面菌棒墙外侧生长的子实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墙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收结束后,停止浇水3~4d后再出下一茬菇。
CN202210297053.9A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食用菌墙栽的方法 Pending CN1147474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97053.9A CN114747421A (zh)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食用菌墙栽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97053.9A CN114747421A (zh)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食用菌墙栽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47421A true CN114747421A (zh) 2022-07-15

Family

ID=82327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97053.9A Pending CN114747421A (zh)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食用菌墙栽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47421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13278A (en) * 1978-07-28 1982-02-02 W. Darlington & Sons Limited Mushroom growing
KR970020375U (ko) * 1995-11-07 1997-06-18 류성춘 콩나물 재배장치
CN104396564A (zh) * 2014-11-11 2015-03-11 汤阴森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塑料袋代料栽培大孔菌的方法
CN206100988U (zh) * 2016-05-18 2017-04-19 马德明 一种食用菌养殖架
CN107306665A (zh) * 2017-07-27 2017-11-03 贵州高原蓝梦菇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红托竹荪周年出菇的栽培方法
CN208724563U (zh) * 2018-09-04 2019-04-12 何桂清 一种香菇/木耳的空中立体悬挂栽培系统
CN110214628A (zh) * 2019-07-18 2019-09-10 王问渠 一种平菇的大棚栽培方法
CN213463216U (zh) * 2020-07-22 2021-06-18 河南鲜菇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杏鲍菇网格架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13278A (en) * 1978-07-28 1982-02-02 W. Darlington & Sons Limited Mushroom growing
KR970020375U (ko) * 1995-11-07 1997-06-18 류성춘 콩나물 재배장치
CN104396564A (zh) * 2014-11-11 2015-03-11 汤阴森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塑料袋代料栽培大孔菌的方法
CN206100988U (zh) * 2016-05-18 2017-04-19 马德明 一种食用菌养殖架
CN107306665A (zh) * 2017-07-27 2017-11-03 贵州高原蓝梦菇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红托竹荪周年出菇的栽培方法
CN208724563U (zh) * 2018-09-04 2019-04-12 何桂清 一种香菇/木耳的空中立体悬挂栽培系统
CN110214628A (zh) * 2019-07-18 2019-09-10 王问渠 一种平菇的大棚栽培方法
CN213463216U (zh) * 2020-07-22 2021-06-18 河南鲜菇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杏鲍菇网格架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桂梅: "食用菌生产与加工",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pages: 197 - 2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72210B (zh) 银耳栽培新方法
CN103563644B (zh) 一种大朵红灵芝的栽培方法
CN106305131A (zh) 一种羊肚菌日光温室仿生境高产栽培方法
CN104322276A (zh) 一种提高香菇菌棒制备效率和产质量的方法
CN103125273A (zh) 一种灵芝栽培方法
CN105165513B (zh) 一种果园套种香菇的生产方法
CN106818207B (zh) 一种金针菇的袋栽直生法
CN104488546A (zh) 一种秀珍菇的种植方法
CN104885786A (zh) 一种尖顶羊肚菌的人工栽培方法
CN103766135A (zh) 一种高产、稳产栽培天麻的新技术
CN107396751A (zh) 草原黑蘑人工栽培方法
CN111034538A (zh) 一种利用桑枝条培养黑木耳的方法
CN107853046A (zh) 一种湿地松工厂化扦插育苗方法
CN108184590B (zh) 一种人参种质资源保存及种子种苗繁育方法
CN107779406B (zh) 灰树花设施化栽培新品种及其液体发酵菌种制作方法
CN105028213A (zh) 铁皮石斛组培快繁方法
CN1666590A (zh) 长稻草立体栽培食用菌新技术
CN103125266A (zh) 银耳短段木熟料层架栽培新方法
CN101091439A (zh) 一种树叶袋栽黑木耳的方法
CN108617401B (zh) 一种野生毛尖蘑菌种的培育和栽培方法
CN106472107A (zh) 一种茶园半野生的长根奥德蘑栽培方法
CN103563643A (zh) 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袋栽云耳的方法
CN114747421A (zh) 一种食用菌墙栽的方法
CN109874598A (zh) 一种赤芝的标准化栽培方法
CN109601247A (zh) 一种耐高温香菇培养基配方及其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