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30533B - 贴合装置、其贴合方法及柔性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贴合装置、其贴合方法及柔性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30533B
CN114730533B CN202080001953.3A CN202080001953A CN114730533B CN 114730533 B CN114730533 B CN 114730533B CN 202080001953 A CN202080001953 A CN 202080001953A CN 114730533 B CN114730533 B CN 1147305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ination
bonding
attaching
base
flexible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19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30533A (zh
Inventor
李飞
刘伟
冯彬峰
谢志豪
肖博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7305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305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305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305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sing technique, e.g. using action of vacuum or fluid pressure
    • B32B37/1045Intermittent pressing, e.g. by 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motion of the press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04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the apparatus
    • B32B37/00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laminating machines comprising rolle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sing technique, e.g. using action of vacuum or fluid pressure
    • B32B37/1018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sing technique, e.g. using action of vacuum or fluid pressure using only vacu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 B32B37/14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using layers with different mechanical or chemical conditions or properties, e.g. layers with different thermal shrinkage, layers under tension during bon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2Mechanic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8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022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1Elast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4Yield strength; Tensile streng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贴合装置、其贴合方法及柔性显示模组、显示装置,该贴合装置用于实现柔性显示模组的各叠层之间的贴合,包括:第一贴合基台(1)具有张应力且被配置为承载柔性显示模组的第一叠层(2);第二贴合基台(3)与第一贴合基台(1)相对而置;第二贴合基台(3)具有张应力且其面向第一贴合基台(1)的一侧被配置为承载柔性显示模组的第二叠层(4);应力加载组件(5)被配置为控制第一贴合基台(1)和第二贴合基台(3)沿贴合方向进行贴合,且在贴合过程中控制第一贴合基台(1)和第二贴合基台(3)中至少之一在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发生形变,以使得贴合后处于展平状态的第一叠层(2)具有预加应力,预加应力的方向与第一叠层(2)在折叠状态下所受应力的方向相反。

Description

贴合装置、其贴合方法及柔性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贴合装置、其贴合方法及柔性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电子设备(如手机和平板)的要求与依赖日益提高,电子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其中折叠显示终端依赖于柔性显示屏的柔性,使得用户可以将其进行折叠或展平,成为电子设备的一个发展趋势。具体地,在折叠显示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面积较小,便于用户携带;在折叠显示终端处于展平状态时,显示面积较大,视觉体验效果更好。
发明内容
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贴合装置,用于实现柔性显示模组的各叠层之间的贴合,包括:
第一贴合基台,具有张应力且被配置为承载所述柔性显示模组的第一叠层;
第二贴合基台,与所述第一贴合基台相对而置;所述第二贴合基台具有张应力,且所述第二贴合基台面向所述第一贴合基台的一侧,被配置为承载所述柔性显示模组的第二叠层;
应力加载组件,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贴合基台和所述第二贴合基台沿贴合方向进行贴合,且在贴合过程中控制所述第一贴合基台和所述第二贴合基台中至少之一在所述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发生形变,以使得贴合后处于展平状态的所述第一叠层具有预加应力,所述预加应力的方向与所述第一叠层在折叠状态下所受应力的方向相反。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装置中,所述第二叠层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第一叠层的弹性模量。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装置中,所述第一贴合基台的材料和所述第二贴合基台的材料为无纺布。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装置中,所述应力加载组件包括: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第一传动轨道和第二传动轨道;其中,
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一贴合基台背离所述第一叠层的一侧接触,且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一气缸相固定;
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被配置为带动所述第一气缸在所述第一传动轨道上沿所述贴合方向运动,并为所述第一气缸提供在所述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的动力;
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第二贴合基台背离所述第二叠层的一侧接触,且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第二气缸相固定;
所述第二伺服电机被配置为带动所述第二气缸在所述第二传动轨道上沿所述贴合方向与所述第一气缸同步运动,并为所述第二气缸提供在所述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的动力。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装置中,所述第一气缸控制所述第一滚轮在所述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的进程等于所述第一贴合基台与所述第二贴合基台之间的距离的1/2;
所述第二气缸控制所述第二滚轮在所述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的进程等于所述第一贴合基台与所述第二贴合基台之间的距离的1/2。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装置中,所述第一气缸控制所述第一滚轮在所述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的进程为零;
所述第二气缸控制所述第二滚轮在所述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的进程等于所述第一贴合基台与所述第二贴合基台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装置中,所述第一气缸控制所述第一滚轮在所述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的进程等于所述第一贴合基台与所述第二贴合基台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二气缸控制所述第二滚轮在所述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的进程为零。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装置中,还包括:相对而置的第一真空腔和第二真空腔;其中,
所述第一贴合基台和所述第一传动轨道固定于所述第一真空腔内,且所述第一真空腔面向所述第二真空腔的一侧具有第一开口,以暴露所述第一贴合基台承载所述第一叠层的一侧;
所述第二贴合基台和所述第二传动轨道固定于所述第二真空腔内,且所述第二真空腔面向所述第一真空腔的一侧具有第二开口,以暴露所述第二贴合基台承载所述第二叠层的一侧。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装置中,还包括:第一密封条和第二密封条;其中,
所述第一密封条与所述第一贴合基台的周边区域以及所述第一开口周围的所述第一真空腔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密封条与所述第二贴合基台的周边区域以及所述第二开口周围的所述第二真空腔固定连接。
另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述贴合装置的贴合方法,包括:
将柔性显示模组的第一叠层放置于具有张应力的第一贴合基台上,并将所述柔性显示模组的第二叠层放置于具有张应力的第二贴合基台上;
通过应力加载组件控制所述第一贴合基台和所述第二贴合基台沿贴合方向进行贴合,并在贴合过程中控制所述第一贴合基台和所述第二贴合基台中至少之一在所述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发生形变,以使得贴合后处于展平状态的所述第一叠层具有预加应力,所述预加应力的方向与所述第一叠层在折叠状态下所受应力的方向相反。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方法中,将柔性显示模组的第一叠层放置于具有张应力的第一贴合基台上,并将所述柔性显示模组的第二叠层放置于具有张应力的第二贴合基台上,具体包括:
将柔性显示模组的第一叠层真空吸附于具有张应力的第一贴合基台上,并将所述柔性显示模组的第二叠层真空吸附于具有张应力的第二贴合基台上;其中,所述第二叠层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第一叠层的弹性模量。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方法中,通过应力加载组件控制所述第一贴合基台和所述第二贴合基台沿贴合方向进行贴合,并在贴合过程中控制所述第一贴合基台和所述第二贴合基台中至少之一在所述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发生形变,具体包括:
通过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分别带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沿所述贴合方向同步运动,并控制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在所述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相对运动所述第一贴合基台与所述第二贴合基台之间的距离的1/2,以使得贴合后处于展平状态的所述第一叠层的预加应力为零。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方法中,通过应力加载组件控制所述第一贴合基台和所述第二贴合基台沿贴合方向进行贴合,并在贴合过程中控制所述第一贴合基台和所述第二贴合基台中至少之一在所述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发生形变,具体包括:
通过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分别带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沿所述贴合方向同步运动,并控制所述第一气缸在所述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运动至所述第一叠层与所述第二叠层接触,所述第二气缸在所述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无位移,以使得贴合后处于展平状态的所述第一叠层具有预张应力。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方法中,通过应力加载组件控制所述第一贴合基台和所述第二贴合基台沿贴合方向进行贴合,并在贴合过程中控制所述第一贴合基台和所述第二贴合基台中至少之一在所述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发生形变,具体包括:
通过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分别带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沿所述贴合方向同步运动,并控制所述第一气缸在所述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无位移,所述第二气缸在所述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运动至所述第一叠层与所述第二叠层接触,以使得贴合后处于展平状态的所述第一叠层具有预压应力。
另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包括多个叠层,各所述叠层之间采用上述贴合装置进行贴合。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柔性显示模组中,所述第一叠层为柔性显示基板,所述第二叠层为支撑板或保护盖板。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柔性显示模组中,所述叠层包括: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折叠部与所述第二折叠部的平坦部;其中,
所述第一折叠部的弯折方向与所述第二折叠部的弯折方向相反,且所述第一折叠部的预加应力方向与所述第二折叠部的预加应力方向相反。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柔性显示模组中,所述第一折叠部的预加应力等于其在完全折叠状态下所受应力的1/2;
所述第二折叠部的预加应力等于其在完全折叠状态下所受应力的1/2。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柔性显示模组中,所述平坦部的预加应力为零。
另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柔性显示模组。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中贴合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贴合装置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装置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装置进行叠层贴合前的示意图;
图6为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装置进行叠层贴合过程中的一种示意图;
图7为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装置进行叠层贴合过程中的又一种示意图;
图8为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装置进行叠层贴合过程中的又一种示意图;
图9为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装置对第一叠层和第二叠层完成贴合后的效果示意图;
图10为相关技术中柔性显示模组在水滴形态下的受力示意图;
图11为相关技术中柔性显示模组在波形状态下的受力示意图;
图12为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装置对柔性显示模组所含各叠层贴合后的效果示意图;
图1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模组在半折叠状态下的无应力示意图;
图14为相关技术中柔性显示模组在不同状态下的受力变化示意图;
图1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模组在不同状态下的受力变化示意图;
图1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模组在完全折叠状态下的水滴形态示意图;
图1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模组在完全折叠状态下的棒球棍形态示意图;
图1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模组在完全折叠状态下的U字形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注意的是,附图中各图形的尺寸和形状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公开内容。并且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内”、“外”、“上”、“下”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针对柔性折叠、卷曲类显示产品,通常采用图1所示的单一滚轮贴合方案、以及图2所示真空腔贴合方案实现柔性显示产品所含各叠层之间的贴合。采用上述两种贴合方案进行贴合的过程中叠层受力较均匀,导致在展平状态下各叠层为初始状态,即各叠层内部无内拉/压应力。但在折叠状态下,叠层会到较大的内拉/压应力。长期以来,叠层材料受反复机械折叠,即会出现产品性能失效。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贴合装置,用于实现柔性显示模组的各叠层之间的贴合,如图3至图5所示,包括:
第一贴合基台1,具有张应力且被配置为承载柔性显示模组的第一叠层2;
第二贴合基台3,与第一贴合基台1相对而置;第二贴合基台3具有张应力,且第二贴合基台3面向第一贴合基台1的一侧,被配置为承载柔性显示模组的第二叠层4;
应力加载组件5,被配置为控制第一贴合基台1和第二贴合基台3沿贴合方向X进行贴合,且在贴合过程中控制第一贴合基台1和第二贴合基台3中至少之一在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发生形变,以使得贴合后处于展平状态的第一叠层2具有预加应力,预加应力的方向与第一叠层2在折叠状态下所受应力的方向相反。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装置,实现了在处于展平状态下的第一叠层2中设置预加应力的目的,并且由于该预加应力的方向与其在折叠状态下所受应力方向相反,从而使得第一叠层2被折叠后,该预加应力可部分或全部抵消折叠所受应力,即减小了第一叠层2在折叠状态下所受应力,进而降低了第一叠层2折叠导致的疲劳失效风险,提高了使用寿命。在第一叠层2代表不同叠层时,通过多次使用该贴合装置即可分别调节不同叠层的预加应力情况,从而提高折叠显示产品的整体抵抗机械失效的能力。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装置中,第二叠层4的弹性模量大于第一叠层2的弹性模量,以便于在贴合后恢复至展平状态的过程中通过第二叠层4对第一叠层2施加应力,使得第一叠层2在展平状态下具有预加应力。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装置中,第一贴合基台1的材料和第二贴合基台3的材料为无纺布。无纺布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柔韧性,可通过真空吸附的方式固定第一叠层2或第二叠层4。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装置中,如图4所示,应力加载组件5可以包括:第一滚轮501、第二滚轮502、第一气缸503、第二气缸504、第一伺服电机505、第二伺服电机506、第一传动轨道507和第二传动轨道508;其中,
第一滚轮501与第一贴合基台1背离第一叠层2的一侧接触,且第一滚轮501与第一气缸503相固定;第一伺服电机505被配置为带动第一气缸503沿第一传动轨道507在贴合方向上运动,并为第一气缸503提供在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的动力;在第一气缸503沿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来回运动的过程中,即会带动第一滚轮501和承载第一叠层2的第一贴合基台1在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同步运动,使得第一贴合基台1在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发生形变。
第二滚轮502与第二贴合基台3背离第二叠层4的一侧接触,且第二滚轮502与第二气缸504相固定;第二伺服电机506被配置为带动第二气缸504沿第二传动轨道508在贴合方向上与第一气缸503同步运动,并为第二气缸504提供在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的动力;在第二气缸504沿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来回运动的过程中,即会带动第二滚轮502和承载第二叠层4的第二贴合基台3在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同步运动,使得第二贴合基台3发生在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的形变。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装置中,在第一气缸503控制第一滚轮501在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的进程等于第一贴合基台1与第二贴合基台3之间的距离的1/2,第二气缸504控制第二滚轮501在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的进程等于第一贴合基台1与第二贴合基台3之间的距离的1/2,即第一滚轮501与第二滚轮502在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的相对运动的距离相同,如图6所示。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贴合基台1与第二贴合基台3的形变量相同,使得经第一贴合基台1加载至第一叠层2上的张应力,与经第二贴合基台3加载至第二叠层4上的张应力相同。由于第二叠层4的弹性模量大于第一叠层2的弹性模量,在第一贴合基台1和第二贴合基台3所施加的张应力撤销后,第二叠层4就会给第一叠层2施加一个压应力,以使得第二叠层4自身恢复至无应力状态。同时第一贴合基台1加载至第一叠层2上的张应力会被其所受第二叠层4的压应力抵消,从而使得第一叠层2也恢复至无应力状态。换言之,上述整个过程使得第一叠层2与第二叠层4均在完成贴合后处于无应力状态。该过程适用于折叠显示产品中平坦部的贴合,该平坦部在展平状态和折叠状态下均处于无应力状态。
一般地,折叠显示产品中除了平坦部之外还会具有折叠部,具体地,在折叠状态下,该折叠部可能受压应力、也可能受拉应力。另外,折叠显示产品的折叠部的数量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而在折叠状态下,多个折叠部中可能既存在受压应力的折叠部,又存在受拉应力的折叠部。因此,需要对受力不同的折叠部分别进行贴合。
具体地,针对在折叠状态下受压应力的折叠部,如图7所示,可以使第一气缸503控制第一滚轮501在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的进程等于第一贴合基台1与第二贴合基台3之间的距离;第二气缸504控制第二滚轮502在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的进程为零。即第一滚轮501带动第一贴合基台1在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运动至与第二贴合基台3接触,而第二贴合基台3在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无位移。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贴合基台1发生了形变,因此第一贴合基台1会对第一叠层2加载张应力;而第二贴合基台3无形变,因此第二贴合基台3对第二叠层4无应力加载。另外,由于第二叠层4的弹性模量大于第一叠层2的弹性模量,因此在第一贴合基台1对第一叠层2的张应力撤销后,第一叠层2内部仍会保持张应力,而不容易恢复无应力状态。通过该过程,即可以为展平状态的折叠部施加一个预张应力,该预张应力保持至折叠操作时,就可以将折叠所受压应力抵消,从而提高产品的抗弯折性能,降低发生机械疲劳的风险。
另外,针对在折叠状态下受拉应力的折叠部,如图8所示,可以使第一气缸503控制第一滚轮501在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的进程为零;第二气缸504控制第二滚轮502在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的进程等于第一贴合基台1与第二贴合基台3之间的距离。即第二滚轮502带动第二贴合基台3在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运动至与第一贴合基台1接触,而第一贴合基台1在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无位移。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贴合基台3发生了形变,因此第二贴合基台3会对第二叠层4加载张应力;而第一贴合基台1无形变,因此第一贴合基台1对第一叠层2无应力加载。另外,由于第二叠层4的弹性模量大于第一叠层2的弹性模量,因此在第二贴合基台3对第二叠层4的张应力撤销后,第二叠层4易于恢复无应力状态,并且在第二叠层4恢复至无应力状态的过程中,会对第一叠层2加载一个压应力,从而使得完成贴合后第一叠层2具有一个预压应力,而第二叠层4内部无应力。在展平状态的折叠部具有预压应力的情况下,该预压应力保持至折叠操作时,就可以将折叠所受拉应力抵消,从而提高产品的抗弯折性能,降低发生机械疲劳的风险。
可选地,为实现贴合基台对叠层的真空吸附,如图4所示,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装置中,还可以包括:相对而置的第一真空腔6和第二真空腔7;其中,
第一贴合基台1和第一传动轨道507固定于第一真空腔6内,且第一真空腔6面向第二真空腔7的一侧具有第一开口,以暴露第一贴合基台1承载第一叠层2的一侧,此时,第一滚轮501、第一气缸503和第一伺服电机505也位于第一真空腔6内;
第二贴合基台3和第二传动轨道508固定于第二真空腔7内,且第二真空腔7面向第一真空腔6的一侧具有第二开口,以暴露第二贴合基台3承载第二叠层4的一侧。此时,第二滚轮502、第二气缸504和第二伺服电机506也位于第二真空腔7内。
可选地,为使得第一贴合基台1与第二贴合基台3本身具有张应力,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装置中,如图3和图4所示,还可以包括:第一密封条8和第二密封条9;其中,
第一密封条8与第一贴合基台1的周边区域以及第一开口周围的第一真空腔6固定连接,以通过第一密封条8将第一贴合基台1拉伸固定在第一开口处的第一真空腔6上;
第二密封条9与第二贴合基台3的周边区域以及第二开口周围的第二真空腔7固定连接,以通过第二密封条9将第二贴合基台3拉伸固定在第二开口处的第二真空腔7上。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述贴合装置的贴合方法,由于该贴合方法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上述贴合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相似,因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该贴合方法的实施可以参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装置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具体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述贴合装置的贴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柔性显示模组的第一叠层放置于具有张应力的第一贴合基台上,并将柔性显示模组的第二叠层放置于具有张应力的第二贴合基台上;
通过应力加载组件控制第一贴合基台和第二贴合基台沿贴合方向进行贴合,并在贴合过程中控制第一贴合基台和第二贴合基台中至少之一在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发生形变,以使得贴合后处于展平状态的第一叠层具有预加应力,预加应力的方向与第一叠层在折叠状态下所受应力的方向相反。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方法中,将柔性显示模组的第一叠层放置于具有张应力的第一贴合基台上,并将柔性显示模组的第二叠层放置于具有张应力的第二贴合基台上,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实现:
将柔性显示模组的第一叠层真空吸附于具有张应力的第一贴合基台上,并将柔性显示模组的第二叠层真空吸附于具有张应力的第二贴合基台上;其中,第二叠层的弹性模量大于第一叠层的弹性模量。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方法中,通过应力加载组件控制第一贴合基台和第二贴合基台沿贴合方向进行贴合,并在贴合过程中控制第一贴合基台和第二贴合基台中至少之一在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发生形变,具体包括以下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通过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分别带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沿贴合方向同步运动,并控制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在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相对运动第一贴合基台与第二贴合基台之间的距离的1/2,以使得贴合后处于展平状态的第一叠层的预加应力为零。如图6所示。
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通过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分别带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沿贴合方向同步运动,并控制第一气缸在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运动至第一叠层与第二叠层接触,第二气缸在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无位移,以使得贴合后处于展平状态的第一叠层具有预张应力,如图7所示。
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通过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分别带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沿贴合方向同步运动,并控制第一气缸在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无位移,第二气缸在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运动至第一叠层与第二叠层接触,以使得贴合后处于展平状态的第一叠层具有预压应力,如图8所示。
具体地,图9示出了采用上述贴合方法将第一叠层2与第二叠层4进行贴合后,第一叠层2中不同部分对应加载预应力的情况。
相应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包括多个叠层,各叠层之间采用上述贴合装置进行贴合。由于该柔性显示模组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上述贴合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相似,因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该柔性显示模组的实施可以参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装置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一般地,如图10至图12所示,柔性显示模组包括:柔性显示基板401、支撑板402、保护盖板403、用于粘结柔性显示基板401与保护盖板403的第一光学胶层201、以及用于粘结柔性显示基板401与支撑板402的第二光学胶层202。具体地,图10和图1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柔性显示模组的不同区域在折叠(即内折和外折)状态下的受力情况,图12具体示出了本公开中第一叠层2为第一光学胶层201或第二光学胶层202,第二叠层4为柔性显示基板401的情形下,第一光学胶层201和第二光学胶层202的不同区域在展平状态下的预加应力情况。由图10和图11可见,第一光学胶层201的内折区域受压应力,位于内折区域两侧的外折区域受拉应力,第二光学胶层202的内折区域受拉应力,位于内折区域两侧的外折区域受压应力,在图12中为展平状态下的第一光学胶层201和第二光学胶层202加载了与折叠状态所受应力方向相反的预加应力,可有效避免第一光学胶层201或第二光学胶层202长期受折叠应力导致与上下叠层之间发生剥离(peeling)。
考虑到折叠显示产品主要性能在于显示,而柔性显示基板401长期受折叠应力后,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其内部的无机层走线产生裂纹,进而出现腐蚀短接等问题,影响显示功能。故优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柔性显示模组中,第一叠层2为柔性显示基板401,第二叠层4为支撑板402或保护盖板403,以更好地调节柔性显示基板上的应力,提高柔性显示基板的正常使用寿命。可选地,柔性显示基板401的预加应力可以通过在与支撑板402进行贴合的过程中进行调节,也可以通过其在与保护盖板403的贴合过程中进行调节。若柔性显示基板401所需预加应力较大,通过单一贴合工艺不能满足预加应力,则可通过与支撑板402的贴合工艺进行初步调节后,再通过与保护盖板403的贴合工艺进行再次调节。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柔性显示模组中,可将各叠层在处于展平状态时的预加应力大小设置为是其在完全折叠状态下所受应力的一半,从而使得各叠层处于半折叠状态下时受力为零,在展平状态下受力大小为相关技术中完全折叠状态下所受应力大小的一半,在完全折叠状态下所受应力减半,如此,减小了各叠层在折叠或展平状态下受力过大的风险。当然,预加应力的大小还可以为其他数值,具体不大于叠层在完全折叠状态下所受应力的大小为宜。具体地,图13示出了各叠层在半折叠(即半内折或半外折)状态下的内应力为零。图14示出了相关技术中折叠显示产品在初始状态(即展平状态)的内应力为零,而在弯折状态(即完全折叠状态)受力较大。图15示出了,本公开提供的折叠显示产品在初始状态下受力大小为相关技术中完全折叠状态下所受应力大小的一半,在完全折叠状态下所受应力减半,且在半折叠状态下时受力为零。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柔性显示模组适用于各种折叠、卷曲类产品。可选地,如图16所示,上述柔性显示模组可以包括:两个折叠部,分别为弯折方向相反、且预加应力方向相反的第一折叠部B1和第二折叠部B2;或者,如图17和图18所示,上述柔性显示模组还可以包括一个折叠部B。具体地,图16中还示出了第二折叠部B2位于第一折叠部B1的两端,且该柔性显示模组还包括连接第一折叠部B1与第二折叠部B2的第一平坦部F1,以及与第二折叠部B2远离第一平坦部F1的一端连接的第二平坦部F2。可选地,第一折叠部B1、第二折叠部B2、第一平坦部F1和第二平坦部F2在完全折叠状态呈水滴形,且如图10所示,柔性显示模组可以包括:柔性显示基板401、支撑板402、保护盖板403、用于粘结柔性显示基板401与保护盖板403的第一光学胶层201、以及用于粘结柔性显示基板401与支撑板402的第二光学胶层202。具体地,在水滴形态下,如图10所示,相关技术中第一折叠部B1所在区域的第一光学胶层201和支撑板402受压应力、第二光学胶层202和保护盖板403受拉应力、柔性显示基板401无应力,第二折叠部B2所在区域的第一光学胶层201和支撑板402受拉应力、第二光学胶层202和保护盖板403受压应力、柔性显示基板401无应力;第一平坦部F1和第二平坦部F2所在区域的柔性显示基板401、第一光学胶层201、支撑板402、第二光学胶层202和保护盖板403无应力。在本公开的贴合过程中第一折叠部B1所在区域的第一光学胶层201和支撑板402的预拉应力大小等于其在水滴形态下所受压应力的1/2、第二光学胶层202和保护盖板403预压应力大小等于其在水滴形态下所受拉应力的1/2;第二折叠部B2所在区域的第一光学胶层201和支撑板402的预压应力大小等于其在水滴形态下所受拉应力的1/2、第二光学胶层202和保护盖板403的预拉应力大小等于其在水滴形态下所受压应力的1/2。这样本公开提供的柔性显示模组在水滴形状下,第一折叠部B1和第二折叠部B2对应各膜层所受应力均减半。图17还示出了位于折叠部B两端的平坦部F,且在完全折叠状态下,两个平坦部F之间的距离在远离折叠部B的方向上逐渐缩小,呈现出棒球棍形。图18还示出了位于折叠部B两端的平坦部F,且在完全折叠状态下,两个平坦部F之间的距离在远离折叠部B的方向上保持不变,呈现出U形。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柔性显示模组,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智能手表、健身腕带、个人数字助理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对于显示装置的其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均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具有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另外,由于该显示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上述柔性显示模组解决问题的原理相似,因此,该显示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柔性显示模组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公开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公开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公开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公开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8)

1.一种贴合装置,用于实现柔性显示模组的各叠层之间的贴合,其中,包括:
第一贴合基台,具有张应力且被配置为承载所述柔性显示模组的第一叠层;
第二贴合基台,与所述第一贴合基台相对而置;所述第二贴合基台具有张应力,且所述第二贴合基台面向所述第一贴合基台的一侧,被配置为承载所述柔性显示模组的第二叠层;
应力加载组件,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贴合基台和所述第二贴合基台沿贴合方向进行贴合,且在贴合过程中控制所述第一贴合基台和所述第二贴合基台中至少之一在所述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发生形变,以使得贴合后处于展平状态的所述第一叠层具有预加应力,所述预加应力的方向与所述第一叠层在折叠状态下所受应力的方向相反;
其中,所述第二叠层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第一叠层的弹性模量,在贴合后恢复至展平状态的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二叠层对所述第一叠层施加应力,使得所述第一叠层在展平状态下具有预加应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贴合基台的材料和所述第二贴合基台的材料为无纺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装置,其中,所述应力加载组件包括: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第一传动轨道和第二传动轨道;其中,
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一贴合基台背离所述第一叠层的一侧接触,且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一气缸相固定;
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被配置为带动所述第一气缸在所述第一传动轨道上沿所述贴合方向运动,并为所述第一气缸提供在所述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的动力;
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第二贴合基台背离所述第二叠层的一侧接触,且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第二气缸相固定;
所述第二伺服电机被配置为带动所述第二气缸在所述第二传动轨道上沿所述贴合方向与所述第一气缸同步运动,并为所述第二气缸提供在所述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的动力。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合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气缸控制所述第一滚轮在所述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的进程等于所述第一贴合基台与所述第二贴合基台之间的距离的1/2;
所述第二气缸控制所述第二滚轮在所述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的进程等于所述第一贴合基台与所述第二贴合基台之间的距离的1/2。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合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气缸控制所述第一滚轮在所述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的进程为零;
所述第二气缸控制所述第二滚轮在所述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的进程等于所述第一贴合基台与所述第二贴合基台之间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合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气缸控制所述第一滚轮在所述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的进程等于所述第一贴合基台与所述第二贴合基台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二气缸控制所述第二滚轮在所述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的进程为零。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合装置,其中,还包括:相对而置的第一真空腔和第二真空腔;其中,
所述第一贴合基台和所述第一传动轨道固定于所述第一真空腔内,且所述第一真空腔面向所述第二真空腔的一侧具有第一开口,以暴露所述第一贴合基台承载所述第一叠层的一侧;
所述第二贴合基台和所述第二传动轨道固定于所述第二真空腔内,且所述第二真空腔面向所述第一真空腔的一侧具有第二开口,以暴露所述第二贴合基台承载所述第二叠层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贴合装置,其中,还包括:第一密封条和第二密封条;其中,
所述第一密封条与所述第一贴合基台的周边区域以及所述第一开口周围的所述第一真空腔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密封条与所述第二贴合基台的周边区域以及所述第二开口周围的所述第二真空腔固定连接。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贴合装置的贴合方法,其中,包括:
将柔性显示模组的第一叠层放置于具有张应力的第一贴合基台上,并将所述柔性显示模组的第二叠层放置于具有张应力的第二贴合基台上;
通过应力加载组件控制所述第一贴合基台和所述第二贴合基台沿贴合方向进行贴合,并在贴合过程中控制所述第一贴合基台和所述第二贴合基台中至少之一在所述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发生形变,以使得贴合后处于展平状态的所述第一叠层具有预加应力,所述预加应力的方向与所述第一叠层在折叠状态下所受应力的方向相反;
将柔性显示模组的第一叠层放置于具有张应力的第一贴合基台上,并将所述柔性显示模组的第二叠层放置于具有张应力的第二贴合基台上,具体包括:
将柔性显示模组的第一叠层真空吸附于具有张应力的第一贴合基台上,并将所述柔性显示模组的第二叠层真空吸附于具有张应力的第二贴合基台上;其中,所述第二叠层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第一叠层的弹性模量,在贴合后恢复至展平状态的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二叠层对所述第一叠层施加应力,使得所述第一叠层在展平状态下具有预加应力。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贴合方法,其中,通过应力加载组件控制所述第一贴合基台和所述第二贴合基台沿贴合方向进行贴合,并在贴合过程中控制所述第一贴合基台和所述第二贴合基台中至少之一在所述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发生形变,具体包括:
通过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分别带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沿所述贴合方向同步运动,并控制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在所述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相对运动所述第一贴合基台与所述第二贴合基台之间的距离的1/2,以使得贴合后处于展平状态的所述第一叠层的预加应力为零。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贴合方法,其中,通过应力加载组件控制所述第一贴合基台和所述第二贴合基台沿贴合方向进行贴合,并在贴合过程中控制所述第一贴合基台和所述第二贴合基台中至少之一在所述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发生形变,具体包括:
通过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分别带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沿所述贴合方向同步运动,并控制所述第一气缸在所述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运动至所述第一叠层与所述第二叠层接触,所述第二气缸在所述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无位移,以使得贴合后处于展平状态的所述第一叠层具有预张应力。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贴合方法,其中,通过应力加载组件控制所述第一贴合基台和所述第二贴合基台沿贴合方向进行贴合,并在贴合过程中控制所述第一贴合基台和所述第二贴合基台中至少之一在所述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发生形变,具体包括:
通过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分别带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沿所述贴合方向同步运动,并控制所述第一气缸在所述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无位移,所述第二气缸在所述贴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上运动至所述第一叠层与所述第二叠层接触,以使得贴合后处于展平状态的所述第一叠层具有预压应力。
13.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其中,包括多个叠层,各所述叠层之间采用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贴合装置进行贴合。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其中,所述第一叠层为柔性显示基板,所述第二叠层为支撑板或保护盖板。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其中,所述叠层包括: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折叠部与所述第二折叠部的平坦部;其中,
所述第一折叠部的弯折方向与所述第二折叠部的弯折方向相反,且所述第一折叠部的预加应力方向与所述第二折叠部的预加应力方向相反。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其中,所述第一折叠部的预加应力等于其在完全折叠状态下所受应力的1/2;
所述第二折叠部的预加应力等于其在完全折叠状态下所受应力的1/2。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其中,所述平坦部的预加应力为零。
18.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包括:如权利要求13-17任一项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
CN202080001953.3A 2020-09-15 2020-09-15 贴合装置、其贴合方法及柔性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Active CN1147305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115427 WO2022056694A1 (zh) 2020-09-15 2020-09-15 贴合装置、其贴合方法及柔性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30533A CN114730533A (zh) 2022-07-08
CN114730533B true CN114730533B (zh) 2023-08-15

Family

ID=80777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1953.3A Active CN114730533B (zh) 2020-09-15 2020-09-15 贴合装置、其贴合方法及柔性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858244B2 (zh)
CN (1) CN114730533B (zh)
WO (1) WO2022056694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89942A (en) * 1984-07-11 1986-05-20 Transilwrap Company Method for laminating a composite assembly
CN106796913A (zh) * 2014-11-25 2017-05-31 旭硝子株式会社 基板的贴合装置和贴合方法以及电子器件的制造方法
CN107015675A (zh) * 2016-01-27 2017-08-04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基板贴合装置及方法
CN107160809A (zh) * 2017-06-19 2017-09-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覆膜设备及方法
CN107908308A (zh) * 2017-11-10 2018-04-1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CN109949702A (zh) * 2019-03-25 2019-06-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1542941A (zh) * 2017-10-11 2020-08-14 康宁公司 具有抗冲击性和抗弯曲性的可折叠的电子装置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41323A (ja) 2001-05-18 2002-11-27 Minolta Co Ltd 曲面型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2003022029A (ja) 2001-07-06 2003-01-24 Toyota Industries Corp 貼り付け装置及び貼り付け方法
JP2005305999A (ja) 2004-03-26 2005-11-0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フイルム貼着装置及びフイルム貼着方法
DE112010001807T5 (de) 2009-04-30 2012-06-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nzeige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KR102133158B1 (ko) 2012-08-10 2020-07-14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발광 장치의 제작 방법
KR20150084257A (ko) 2014-01-13 2015-07-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KR102480086B1 (ko) 2016-01-11 2022-12-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190108794A (ko) * 2018-03-15 2019-09-25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스트레쳐블 전자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89942A (en) * 1984-07-11 1986-05-20 Transilwrap Company Method for laminating a composite assembly
CN106796913A (zh) * 2014-11-25 2017-05-31 旭硝子株式会社 基板的贴合装置和贴合方法以及电子器件的制造方法
CN107015675A (zh) * 2016-01-27 2017-08-04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基板贴合装置及方法
CN107160809A (zh) * 2017-06-19 2017-09-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覆膜设备及方法
CN111542941A (zh) * 2017-10-11 2020-08-14 康宁公司 具有抗冲击性和抗弯曲性的可折叠的电子装置模块
CN107908308A (zh) * 2017-11-10 2018-04-1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CN109949702A (zh) * 2019-03-25 2019-06-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858244B2 (en) 2024-01-02
US20220324218A1 (en) 2022-10-13
CN114730533A (zh) 2022-07-08
WO2022056694A1 (zh) 2022-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93288B1 (en) Adhesive and flexible display using the same
JP5644129B2 (ja) 強化板ガラ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40319971A1 (en) Frameless actuator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CN111816082A (zh) 一种显示组件及其组装方法、显示装置
CN111179756B (zh) 复合型泡棉、柔性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08020836A (ja)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347753A (zh) 层合装置和层合方法
CN1985288A (zh) 粘结卡盘装置
CN110164310B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140155B (zh) 电子设备
CN113658511B (zh) 一种柔性折叠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14730533B (zh) 贴合装置、其贴合方法及柔性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JP4970299B2 (ja) 電子機器、電子部品の保持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の製造方法
CN102346322A (zh) 触控式显示装置
TW201441137A (zh) 基板之剝離裝置及剝離方法以及電子元件之製造方法
JP5248788B2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CN111768715B (zh) 柔性显示模组与显示装置
JP2001305568A (ja) 液晶モジュール
CN113035067A (zh) 柔性膜和显示装置
CN114360381B (zh) 柔性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13138625A (zh) 贴合装置及显示模组的组装方法
CN101329927A (zh) 导电胶带离型膜及导电胶带
CN213519010U (zh) 柔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211481304U (zh) 柔性盖板组件、柔性显示屏及柔性电子设备
US10932381B1 (en) Display panel support frame and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