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29795A - 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29795A
CN114729795A CN202080079204.2A CN202080079204A CN114729795A CN 114729795 A CN114729795 A CN 114729795A CN 202080079204 A CN202080079204 A CN 202080079204A CN 114729795 A CN114729795 A CN 1147297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transfer
opening
pipe
plate
flow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7920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藤健
坂卷智彦
内田贤吾
织谷好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7297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297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47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bent, e.g.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 F28D1/0471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bent, e.g.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the conduits having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2Evaporators
    • F25B39/028Evaporators having distribu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4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 F25B41/42Arrangements for diverging or converging flows, e.g. branch lines or jun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28D1/053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the conduits having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28D1/053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the conduits having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F28D1/05366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 F28D1/05391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with multiple rows of conduits or with multi-channel conduits combined with a particular flow pattern, e.g. multi-row multi-stage radi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02Header boxes having their inner space divided by parti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6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 F28F9/027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in the form of distribution pipes
    • F28F9/0275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in the form of distribution pipes with multiple branch pi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6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 F28F9/0278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in the form of stacked distribution plates or perforated plates arranged over end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22Arrangements for directing heat-exchange media into successive compartments, e.g. arrangements of guide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1/00Compressor arrangements
    • F25B31/002Lubrication
    • F25B31/004Lubrication oil recirculating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23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air flow channels
    • F28D1/02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air flow channels with an air driving element

Abstract

热交换器(14)包括:在上下方向上排列的多个传热管(26);与多个传热管(26)的端部连接的液体集管(21);以及在上下方向上排列且与液体集管(21)连接的多个连接管(35),传热管(26)具有:配置于最下方的第一传热管(26a);以及相邻配置于第一传热管(26a)的上方的第二传热管(26b),连接管(35)具有:配置于最下方的第一连接管(35A);以及配置于比第一连接管(35A)靠上方的位置的第二连接管(35B),液体集管(21)具有:与第一连接管(35A)和第一传热管(26a)连接的第一流路(33A);以及与第二连接管(35B)和第二传热管(26b)连接的第二流路(33B)。

Description

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包括进行制冷剂与室外空气的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的空调机。所述室外热交换器具有:多个扁平管(传热管),多个所述扁平管在上下方向上排列配置;第一集管,所述第一集管与多个扁平管的长度方向一端部连接;以及第二集管,所述第二集管与多个扁平管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连接。第一集管内以及第二集管内分别被多个隔板划分为多个房间。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空调机中,在为了制热运转将室外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的情况下,第一集管的最上部的房间为作为制冷剂的出口的出口室,第二集管的最下部的房间为作为制冷剂的入口的入口室。流入入口室的制冷剂在设置于第一集管与第二集管之间的扁平管以及形成于第一集管和第二集管的各房间内流动,并在已蒸发的状态下从出口室向室外热交换器的外部排出。在第二集管的入口室连接有多个扁平管,流入入口室的制冷剂被分流到多个扁平管。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1125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空调机中,在制热运转过程中,有时在温度比外部气体低的室外热交换器会附着霜,因此,通过定期或根据需要使气状制冷剂流至室外热交换器来进行除霜运转。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室外热交换器在除霜运转时,流入第一集管的出口室的气状制冷剂在第一集管与第二集管之间的扁平管以及形成于第一集管以及第二集管的各房间中流动,并在冷凝的状态下流入第二集管的入口室,并向室外热交换器的外部排出。
然而,流入第二集管的入口室的液状制冷剂积存于入口室的下侧,因此,越是与第二集管的入口室连接的多个扁平管中的下侧扁平管,则液状制冷剂越是难以流入入口室,流量越是比其他扁平管相对地变少。因此,在室外热交换器的最下部处霜融化的速度变慢,除霜运转变长。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高热交换器的最下部的除霜能力。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1)本公开的热交换器包括:多个传热管,多个所述传热管在上下方向上排列;液体集管,所述液体集管与多个所述传热管的端部连接;以及多个连接管,多个所述连接管在上下方向上排列且与所述液体集管连接,所述传热管具有:第一传热管,所述第一传热管配置于最下方;以及第二传热管,所述第二传热管相邻配置于所述第一传热管的上方,所述连接管具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配置于最下方;以及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配置于比所述第一连接管靠上方的位置,所述液体集管具有:第一流路,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一传热管连接;以及第二流路,所述第二流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和所述第二传热管连接。
根据以上结构,在为了除霜运转而将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的情况下,从第一传热管流入液体集管内的液状制冷剂穿过第一流路从第一连接管向热交换器的外部排出,从第二传热管流入液体集管内的液状制冷剂穿过第二流路从第二连接管向热交换器的外部排出。因此,能抑制从第一传热管向液体集管的制冷剂的流入被从第二传热管向液体集管流入的制冷剂妨碍,从而能使在第一传热管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变多以提高除霜能力。
(2)较为理想的是,多个所述传热管具有配置于所述第二传热管的上方的第三传热管,所述第三传热管与所述第二流路连接。
根据上述结构,在为了制热运转将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的情况下,能在比第一传热管靠上侧的位置通过液体集管使制冷剂分流并流至第二传热管以及第三传热管。
(3)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液体集管具有:第一板;以及第二板,所述第二板在所述第一传热管和所述第一连接管的排列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板重叠,且配置于比所述第一板靠所述第一传热管一侧的位置,在所述第一板形成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配置于上下方向上的设置有所述第一传热管的范围,所述第二开口在上下方向上遍及设置有所述第二传热管和所述第三传热管的范围地配置,在所述第二板形成有第三开口、第四开口和第五开口,所述第三开口形成于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传热管之间,所述第四开口形成于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传热管之间,所述第五开口形成于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三传热管之间,所述第一流路由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形成。
通过这种结构,能通过第一板的第一开口和第二板的第三开口形成第一流路。
(4)较为理想的是,形成于所述第二板的所述第三开口、所述第四开口和所述第五开口在上下方向上排列形成,且呈相同形状。
通过这种结构,能在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这两者使用相同形状的开口,从而能容易地进行具有这些开口的第二板的加工。
(5)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液体集管具有第三板,所述第三板配置于比所述第二板靠所述第一传热管一侧的位置,在所述第三板中,与多个所述传热管连通的多个相同形状的第六开口在上下方向上排列形成,配置于最下方的第六开口配置于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重叠的位置,并构成所述第一流路的一部分。
通过这种结构,能将相同形状的多个第六开口的一个用作第一流路的一部分。由于多个第六开口是相同形状,因此,能在第三板容易地进行形成多个第六开口的加工。
(6)较为理想的是,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相邻配置,所述第一连接管具有朝与所述第二连接管延伸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弯曲的形状。
通过这种结构,即使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液体集管一侧的一端部接近,也能将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部彼此分开配置,从而能容易地进行其他制冷剂配管与第一连接管以及第二连接管的连接作业。
(7)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气体集管,所述气体集管与多个所述传热管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连接。
(8)较为理想的是,所述传热管是在内部具有多个流路的多孔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空调机的室外热交换器的立体图。
图3是将室外热交换器展开并示出的概略图。
图4是图3的A-A向视剖视图。
图5是示出室外热交换器的液体集管的下部侧的侧视图。
图6是示出室外热交换器的液体集管的下部侧的主视图。
图7是室外热交换器的液体集管的仰视图。
图8是图6的B-B向视剖视图。
图9是图6的C-C向视剖视图。
图10是室外热交换器的液体集管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第一安装板的主视图。
图12是第二安装板的主视图。
图13是第三流路形成板的主视图。
图14是第二流路形成板的主视图。
图15是第一流路形成板的主视图。
图16是第三安装板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概略结构图。
作为冷冻装置的空调机1包括设置于室外的室外机2和设置于室内的室内机3。室外机2与室内机3通过连通配管彼此连接。空调机1包括进行蒸气压缩式冷冻循环运转的制冷剂回路4。在制冷剂回路4中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11、压缩机12、油分离器13、室外热交换器14、膨胀阀(膨胀机构)15、储罐16以及四通换向阀17等,上述设备通过制冷剂配管10连接。制冷剂配管10包括液体配管10L和气体配管10G。
室内热交换器11是用于使制冷剂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设置于室内机3。作为室内热交换器11,例如,能够采用交叉翅片型的翅片管式热交换器或微通道型热交换器等。在室内热交换器11的附近设置有用于将室内空气朝室内热交换器11输送的室内风扇(省略图示)。
压缩机12、油分离器13、室外热交换器14、膨胀阀15、储罐16以及四通换向阀17设置于室外机2。
压缩机12对从吸入端口吸入的制冷剂进行压缩并将其从喷出端口喷出。作为压缩机12,例如,能够采用涡旋式压缩机等各种压缩机。
油分离器13用于从自压缩机12喷出的润滑油以及制冷剂的混合流体中分离出润滑油。分离出的制冷剂被送往四通换向阀17,润滑油返回至压缩机12。
室外热交换器14用于使制冷剂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本实施方式的室外热交换器14是微通道型热交换器。在室外热交换器14附近设置有用于将室外空气送往室外热交换器14的室外风扇18。在室外热交换器14的液体侧端连接有具有毛细管的分流器19。
膨胀阀15在制冷剂回路4中配置在室外热交换器14与室内热交换器11之间,使流入的制冷剂膨胀而减压至规定的压力。作为膨胀阀15,例如能够采用开度可变的电子膨胀阀15。
储罐16对流入的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在制冷剂回路4中配设在压缩机12的吸入端口与四通换向阀17之间。在储罐16中分离后的气体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12。
四通换向阀17能够进行图1中实线所示的第一状态和虚线所示的第二状态的切换。当空调机1进行制冷运转时,四通换向阀17被切换至第一状态,当进行制热运转时,四通换向阀17被切换至第二状态。
在空调机1进行制冷运转的情况下,室外热交换器14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放热器)起作用,室内热交换器11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从压缩机12喷出的气状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14中冷凝,然后,在膨胀阀15中减压后在室内热交换器11中蒸发,被吸引至压缩机12。在制热运转时进行将附着于室外热交换器14的霜去除的除霜运转的情况下,也与制冷运转相同地,室外热交换器14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起作用,室内热交换器11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
在空调机1进行制热运转的情况下,室外热交换器14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室内热交换器11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起作用。从压缩机12喷出的气状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11中冷凝,然后,在膨胀阀15中减压后在室外热交换器14中蒸发,被吸引至压缩机12。
[室外热交换器的结构]
图2是表示空调机的室外热交换器的立体图。图3是将室外热交换器展开并示出的概略图。图4是图3的A-A向视剖视图。
在下述说明中,为了说明朝向、位置,有时使用“上”、“下”、“左”、“右”、“前(前表面)”、“后(背面)”等表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这些表述遵循图2中描绘的箭头的方向。具体而言,在下述说明中,将图2中的箭头X的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将箭头Y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将箭头Z的方向设为上下方向。另外,这些表示方向、位置的表述是为了便于说明而使用的,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并非将室外热交换器14整体和室外热交换器14的各结构的朝向、位置确定为所记载的表述的朝向、位置。
室外热交换器14是使在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的设备。本实施方式的室外热交换器14在俯视观察时形成为大致U字状。上述室外热交换器14例如收纳于形成为长方体形状的室外机2的壳体,并配置成与所述壳体的三个侧壁相对。本实施方式的室外热交换器14具有一对集管21、22和热交换器主体23。一对集管21、22以及热交换器主体23是铝制或铝合金制的。
一对集管21、22配置于热交换器主体23的两端。一个集管21是供液状制冷剂(气液两相制冷剂)流动的液体集管。另一集管22是供气状制冷剂流动的气体集管。液体集管21以及气体集管22以其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Z的状态配置。在液体集管21连接有具有前述的毛细管37A~37F的分流器19。在气体集管22连接有气体配管24。
热交换器主体23是使在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的部分。空气如箭头a所示从形成为大致U字状的热交换器主体23的外侧向内侧沿着与热交换器主体23交叉的方向经过。
如图3所示,热交换器主体23具有多个传热管26和多个翅片27。多个传热管26水平地配置。多个传热管26在上下方向上排列而配置。各传热管26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与液体集管21连接。各传热管26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与气体集管22连接。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传热管26是形成有作为制冷剂流路的多个孔26p的多孔管。各孔26p沿着传热管26的长度方向延伸。制冷剂在传热管26的各孔26p中流通的期间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多个孔26p配置成在与传热管26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排列成一列而配置。多个孔26p配置成在空气相对于热交换器主体23的流动方向a上排列。空气经过多个传热管26的上下方向之间。传热管26形成为上下方向的长度比空气流动方向a的长度小的扁平形状。
多个翅片27沿着传热管26的长度方向排列而配置。各翅片27是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长的薄板材。在翅片27中,从空气流动方向a的一侧的边向另一侧的边延伸的槽27a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多个。传热管26以插入到翅片27的各槽27a的状态安装于翅片27。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室外热交换器14具有一列热交换器主体23。制冷剂从液体集管21经过热交换器主体23而向气体集管22在一个方向上流动,或者,从气体集管22经过热交换器主体23而向液体集管21在一个方向上流动。
图2以及图3所例示的热交换器主体23具有多个热交换部31A~31F。多个热交换部31A~31F在上下方向上排列而配置。液体集管21的内部沿上下按照每个热交换部31A~31F而被划分。换言之,如图3所示,在液体集管21的内部形成有每一热交换部31A~31F的流路33A~33F。
在液体集管21连接有多个连接管35A~35F。各连接管35A~35F与各流路33A~33F对应地设置。在各连接管35A~35F连接有分流器19的毛细管37A~37F。
在制热运转时,在分流器19中分流后的液状制冷剂流经毛细管37A~37F以及连接管35A~35F而流入液体集管21内的各流路33A~33F,并且穿过与各流路33A~33F连接的一个或多个传热管26而流向气体集管22。相反地,在制冷运转或除霜运转时,在气体集管22中分流至各传热管26的制冷剂流入液体集管21的各流路33A~33F,并且从各流路33A~33F流经各毛细管37A~37F而在分流器19合流。
在本实施方式中,分流器19的毛细管37A~37F设定为越是与上侧的热交换部31A~31F对应则制冷剂的流动阻力越小。这是由于,如图2所示,空气通过配置于室外热交换器14上方的室外风扇18送到室外热交换器14,越是上侧的热交换部31A~31F则越高效地在空气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
气体集管22的内部未被划分,与所有的热交换部31A~31F连续。因此,从一根气体配管24流入气体集管22的制冷剂分流至所有的传热管26,从所有的传热管26流入气体集管22的制冷剂在气体集管22中合流并流入一根气体配管24。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液体集管21的最下部形成有将最下方的第一传热管26a和最下方的第一连接管35A连接的第一流路33A。在液体集管21的第一流路33A的上侧形成有将从下数第二个的第二传热管26b和从下数第二个的第二连接管35B连接的第二流路33B。液体集管21的第二流路33B不仅与第二传热管26b连接,还将从下数第三个的第三传热管26c及其上侧的多根传热管26与第二连接管35B连接。
从第一连接管35A流入液体集管21的制冷剂经由第一流路33A仅在第一传热管26a中流动,并流入气体集管22。因此,最下方的第一热交换部31A仅由最下方的第一传热管26a构成。
此外,从第二连接管35B流入液体集管21的制冷剂经由第二流路33B在包括第二传热管26b以及第三传热管26c在内的多根传热管26中流动,并流入气体集管22。因此,从下数第二个的第二热交换器31B由包括第二传热管26b以及第三传热管26c在内的多根传热管26构成。
在图3所示的液体集管21的内部,在比第二流路33B靠上侧处从下依次形成有第三流路33C、第四流路33D、第五流路33E以及第六流路33F。在液体集管21中设置有分别与第三流路33C~第六流路33F连接的第三连接管35C、第四连接管35D、第五连接管35E以及第六连接管35F。在第三流路33C~第六流路33F分别连接有多根传热管26。因此,配置于第二热交换部31B的上侧的第三热交换部31C、第四热交换部31D、第五热交换部31E以及第六热交换部31F分别由多根传热管26构成。
[液体集管的具体结构]
以下,对液体集管21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图5是示出液体集管的下部侧的侧视图。图6是示出液体集管的下部侧的主视图。图7是液体集管的仰视图。图8是图6的B-B向视剖视图。
图9是图6的C-C向视剖视图。图10是室外热交换器的液体集管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7所示,液体集管21在仰视观察以及俯视观察时形成为矩形。液体集管21包括:第一安装构件41,所述第一安装构件41安装有传热管26;流路形成构件42,所述流路形成构件42形成制冷剂的流路;以及第二安装构件43,所述第二安装构件43安装有连接管35。
第一安装构件41具有第一安装板51和第二安装板52。流路形成构件42具有第一流路形成板(第一板)61、第二流路形成板(第二板)62和第三流路形成板(第三板)63。第二安装构件43具有第三安装板53。液体集管21是通过依次重叠第一安装板51、第二安装板52、第三流路形成板63、第二流路形成板62、第一流路形成板61以及第三安装板53构成的。这些板均是铝制或铝合金制的。
(第一安装板)
图11是第一安装板的主视图。
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第一安装板51是在上下方向Z上长的长方形形状的板材。第一安装板51沿着左右方向X配置。在第一安装板51,以沿着前后方向Y贯穿的方式形成有多个第一通孔51a。多个第一通孔51a在上下方向Z上排列而形成。第一通孔51a是在左右方向X上长的孔。如图8以及图9所示,在第一通孔51a插入有传热管26的一端。第一通孔51a的内周部和传热管26的外周面通过钎焊而被接合。
如图7以及图9所示,在第一安装板51的左右方向X的两侧设置有向前侧(连接管35一侧)延伸的一对侧部板54。通过将一块板材弯折,形成第一安装板51和一对侧部板54。一对侧部板54从左右方向X的外侧夹住与第一安装板51重叠的其他板52、63、62、61、53,并对其他板52、63、62、61、53的左右方向X的位置进行设定。因此,第一安装板51、第二安装板52、第三安装板53、第一流路形成板61、第二流路形成板62以及第三流路形成板63的左右方向X的相对位置被一对侧部板54适当地设定。
在侧部板54的前侧(连接管35一侧)的边缘部设置有多个突起55。突起55从侧部板54向一对侧部板54所相对的方向(左右方向X的内侧)突出。突起55与配置于一对侧部板54之间的第三安装板53的前表面接触,而从前方按压第三安装板53。突起55防止第三安装板53、第一流路形成板61~第三流路形成板63、第二安装板52从一对侧部板54之间向前方脱离。
如图10所示,突起55在使构成液体集管21的第一安装板51、第二安装板52、第三流路形成板63、第二流路形成板62、第一流路形成板61以及第三安装板53重合之前的状态下,相对于侧部板54不弯折,并沿着侧部板54向前方延伸。而且,在使第一安装板51、第二安装板52、第三流路形成板63、第二流路形成板62、第一流路形成板61以及第三安装板53重合之后,突起55向左右方向X的内侧弯折,而与第三安装板53的前表面接触。
(第二安装板)
图12是第二安装板的主视图。
如图10以及图12所示,第二安装板52是在上下方向Z上长的长方形形状的板材。第二安装板52的上下方向Z的长度以及左右方向X的长度与第一安装板51的上下方向Z的长度以及左右方向X的长度相同。第二安装板52沿着左右方向X配置。在第二安装板52以沿着前后方向Y贯穿的方式形成有多个第二通孔52a。多个第二通孔52a在上下方向Z上排列而形成。第二通孔52a是在左右方向X上长的孔。第二通孔52a的左右方向X的长度以及上下方向Z的长度比第一通孔51a的左右方向X的长度以及上下方向Z的长度大。多个第二通孔52a以与多个第一通孔51a相同的间距形成。在使第一安装板51与第二安装板52重合时,多个第一通孔51a与多个第二通孔52a重叠配置,并成为相互连通的状态。
如图8以及图9所示,在第二通孔52a插入有插入到第一通孔51a的传热管26的端部。在第二通孔52a的内周面与传热管26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第三流路形成板)
图13是第三流路形成板的主视图。
如图10以及图13所示,第三流路形成板63是在上下方向Z上长的长方形形状的板材。第三流路形成板63的上下方向Z的长度以及左右方向X的长度与第二安装板52的上下方向Z的长度以及左右方向X的长度相同。第三流路形成板63沿着左右方向X配置。在第三流路形成板63以沿着前后方向Y贯穿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开口63a。多个开口63a在上下方向Z上排列形成。开口63a是在左右方向X上长的孔。开口63a的左右方向X的长度比第一通孔51a的左右方向X的长度小。开口63a的上下方向Z的长度比第一通孔51a的上下方向Z的长度大。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三流路形成板63的开口63a也称为“第六开口”。
第三流路形成板63的多个开口63a是以与多个第二通孔52a相同的间距形成的。在使第二安装板52与第三流路形成板63重合时,多个第二通孔52a与多个开口63a重叠配置。插入到第一通孔51a以及第二通孔52a的传热管26的左右方向X的两端部在开口63a的左右方向外侧与第三流路形成板63的后表面接触。由此,设定传热管26相对于第一安装板51以及第二安装板52的插入量。第三流路形成板63的开口63a与形成于传热管26的孔26p连通。第三流路形成板63的开口63a构成前述的第一流路33A~第六流路33F的一部分。
(第二流路形成板)
图14是第二流路形成板的主视图。
如图10以及图14所示,第二流路形成板62是在上下方向Z上长的长方形形状的板材。第二流路形成板62的上下方向Z的长度以及左右方向X的长度与第三流路形成板63的上下方向Z的长度以及左右方向X的长度相同。第二流路形成板62沿着左右方向X配置。在第二流路形成板62以沿着前后方向Y贯穿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开口62a。多个开口62a在上下方向Z上排列形成。第二流路形成板62的开口62a的左右方向X的长度以及上下方向Z的长度比第三流路形成板63的开口63a的左右方向X的长度以及上下方向Z的长度小。
第二流路形成板62的开口62a配置于偏向第二流路形成板62的左右方向X的一侧的位置。具体而言,第二流路形成板62的开口62a配置于偏向相对于热交换器主体23的空气流动方向a的上游侧的位置。第二流路形成板62的多个开口62a是以与第三流路形成板63的多个开口63a相同的间距形成的。
在使第二流路形成板62与第三流路形成板63重合时,双方的开口62a、63a彼此重叠配置,而成为相互连通的状态。第二流路形成板62的开口62a与第三流路形成板63的开口63a相同构成前述的第一流路33A~第六流路33F的一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有时将第二流路形成板62的开口62a中的最下方的开口62a3称为“第三开口”,有时将与第三开口62a3的上方相邻的开口62a4称为“第四开口”,有时将与第四开口62a4的上方相邻的开口62a5称为“第五开口”。
在第二流路形成板62以在上下方向Z上隔开间隔的方式形成有多个连接用开口62b。所述连接用开口62b将后述的第一流路形成板61中的第二开口61b的截断部分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开口61b一起形成第二流路33B~第六流路33F。连接用开口62b配置于在左右方向X上偏向与开口62a相反一侧(空气流动方向a的下游侧)的位置。连接用开口62b配置于在上下方向Z上相当于多个开口62a之间的位置。连接用开口62b的左右方向X的长度以及上下方向Z的长度比开口62a的左右方向X的长度以及上下方向Z的长度大。多个连接用开口62b并未全部使用,仅位于后述的第一流路形成板61的第二开口61b的截断部分的连接用开口62b被使用。
(第一流路形成板)
图15是第一流路形成板的主视图。
如图10以及图15所示,第一流路形成板61是在上下方向Z上长的长方形形状的板材。第一流路形成板61的上下方向Z的长度以及左右方向X的长度与第二安装板62的上下方向Z的长度以及左右方向X的长度相同。第一流路形成板61沿着左右方向X配置。在第一流路形成板61以沿着前后方向Y贯穿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开口61a、61b。多个开口61a、61b在上下方向Z上排列形成。第一流路形成板61的开口61a、61b具有配置于最下方的第一开口61a和在第一开口61a的上方排列而配置的多个第二开口61b。
第一开口61a是对应图3中的第一热交换部31A而形成的。第一开口61a形成于第一流路形成板61的偏向左右方向X的一侧(空气流动方向a的上游侧)的位置。所述第一开口61a的左右方向X的长度以及上下方向Z的长度比第二流路形成板62的开口62a的左右方向X的长度以及上下方向Z的长度大。
如图8所示,在使第一流路形成板61与第二流路形成板62重合时,第一流路形成板61的第一开口61a与第二流路形成板62的最下方的开口(第三开口)62a3重叠配置,而成为相互连通的状态。第一流路形成板61中的第一开口61a与第二流路形成板62中的第三开口62a3以及第三流路形成板63中的第六开口63a一起构成第一流路33A。
第一流路形成板61的第二开口61b对应图3中的第二热交换部31B~第六热交换部31F而形成有多个。第二开口61b具有循环部61b1、出入口部61b2和连接部61b3。
循环部61b1的左右方向X的长度和上下方向Z的长度比第二流路形成板62的开口62a的左右方向X的长度和上下方向Z的长度大。循环部61b1具有遍及第二流路形成板62的多个开口62a的上下方向Z的长度。各第二开口61b的循环部61b1具有分别与热交换器主体23的第二热交换部31B~第六热交换部31F对应的上下方向Z的长度。
在使第一流路形成板61与第二流路形成板62重合时,第一流路形成板61的第二开口61b的循环部61b1与第二流路形成板62的多个开口62a重叠配置,而成为相互连通的状态。尤其,如图8所示,第一流路形成板61中的最下方的第二开口61b与第二流路形成板62中的第四开口62a4以及第五开口62a5一起构成后述的第二流路33B。
在循环部61b1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设置有划分构件61b4。所述划分构件61b4沿着左右方向X将循环部61b1划分为两个区域A1、A2。在划分构件61b4的上端以及下端与循环部61b1的上端以及下端之间形成有间隙,两个区域A1、A2在上端部以及下端部处被连接。流入循环部61b1的制冷剂绕划分构件61b4的周围循环。
划分构件61b4在循环部61b1的左右一侧的侧部被两个连接构件61b5连接。因此,划分构件61b4的一个区域A2被连接构件61b5在上下方向Z上截断。所述连接构件61b5配置于与第二流路形成板62的一部分的连接用开口62b对应的位置。连接构件615的上下方向Z的长度比连接用开口62b的上下方向Z的长度小。在使第一流路形成板61与第二流路形成板62重合时,循环部61b1的一侧的区域A2以夹着连接构件61b5的方式上下部分被连接用开口62b连接。因此,循环部61b1的一方的区域A2中的制冷剂的流动不会被连接构件61b5妨碍。
第一流路形成板61中的第二开口61b的出入口部61b2配置于循环部61b1的下侧。出入口部61b2的左右方向X的长度以及上下方向Z的长度比循环部61b1的左右方向X的长度以及上下方向Z的长度小。出入口部61b2形成于第一流路形成板61的偏向左右方向X的一侧(空气流动方向a的上游侧)的位置。在使第一流路形成板61与第二流路形成板62重合时,出入口部61b2与第二流路形成板62的开口62a不重叠。
第一流路形成板61中的第二开口61b的连接部61b3配置于上下方向Z上的出入口部61b2与循环部61b1之间。连接部61b3将出入口部61b2和循环部61b1连接,并使两者连通。出入口部61b2为制冷剂相对于循环部61b1的出入口。连接部61b3的左右方向X的长度比出入口部61b2的左右方向X的长度小。
(第三安装板)
图16是第三安装板的主视图。
如图10以及图16所示,第三安装板53是在上下方向Z上长的长方形形状的板材。第三安装板53的上下方向Z的长度以及左右方向X的长度与第一流路形成板61的上下方向Z的长度以及左右方向X的长度相同。第三安装板53沿着左右方向X配置。在第三安装板53以沿着前后方向Y贯穿的方式形成有多个第三通孔53a。多个第三通孔53a在上下方向Z上排列而形成。第三安装板53的第三通孔53a配置于第三安装板53的偏向左右方向X的一侧(空气流动方向a的上游侧)的位置。最下方的第三通孔53a配置于靠近从下数第二个的第三通孔53a的位置。从下数第二个的第三通孔53a与从下数第三个的第三通孔53a以隔开相当于第二热交换部31B的上下方向Z的长度的间隔的方式配置。
如图8所示,在各第三通孔53a安装有连接管35。具体而言,在各第三通孔53a插入有连接管35的端部并通过钎焊而被接合。在使第三安装板53与第一流路形成板61重合时,连接管35的端面与第一流路下侧板61的前表面接触。在使第三安装板53与第一流路形成板61重合时,最下方的第一连接管35A与第一流路形成板61的第一开口61a重合且相互连通。从下数第二个的第二连接管35B与最下方的第二开口61b处的出入口部61b2重合,而与出入口部61b2连通。从下数第三个~第六个的连接管35C~35F与从下数第二个~第五个的第二开口61b处的出入口部61b2重合,而与该出入口部61b2连通。
由上,如图8所示,液体集管21的第一流路33A是由第一流路形成板61的第一开口61a、第二流路形成板62的第三开口62a3和第三流路形成板63的第六开口63a构成的。第一流路33A的一端与安装于第一安装板51、第二安装板52的第一传热管26a连接,第一流路33A的另一端与安装于第三安装板53的第一连接管35A连接。
液体集管21的第二流路33B是由第一流路形成板61的第二开口61b、第二流路形成板62的第四开口62a4、第五开口62a5及其上侧的多个开口62a、第三流路形成板63的第六开口63a构成的。第二流路33B的一端与安装于第一安装板51、第二安装板52的第二传热管26b、第三传热管26c连接,第二流路33B的另一端与安装于第三安装板53的第二连接管35B连接。
从第二连接管35B流向液体集管21的液状制冷剂流入第一流路形成板61的第二开口61b处的出入口部61b2,经过连接部61b3而流向循环部61b1。连接部61b3的左右方向X的长度比出入口部61b2的左右方向X的长度小,因此,连接部61b3能作为使从出入口部61b2向循环部61b1流入的制冷剂的流速提高的喷嘴发挥作用。
如图3所示,在液体集管21中,比第二流路33B靠上侧的第三流路33C、第四流路33D、第五流路33E以及第六流路33F分别是由第一流路形成板61中的从下数第二个~第五个的第二开口61b、第二流路形成板62的开口62a、第三流路形成板63的第六开口63a构成的。
如图10所示,第一连接管35A和第二连接管35B安装于第三安装板53中的上下接近的位置。第二连接管35B从第三安装板53向前方直线地延伸,其前端朝向前方。与此相对,第一连接管35A从第三安装板53向前方延伸,然后向左右方向X以及上下方向Z弯曲,其前端朝向上方。具体而言,如图6以及图10所示,第一连接管35A与第二连接管35B大致平行地从第三安装板53向前方延伸,在到达第二连接管35B的前端之前改变方向而朝向上方以及左右方向X的另一侧(空气流动方向a的下游侧)倾斜地延伸,接着改变方向而向上方延伸。因此,第一连接管35A的前端与第二连接管35B以及第三连接管35C的前端在左右方向X上位置错开。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1)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室外热交换器14包括:多个传热管26,多个所述传热管26在上下方向Z上排列;液体集管21,多个传热管26的端部与所述液体集管21连接;以及多个连接管35,多个所述连接管35在上下方向Z上排列并与液体集管21连接。传热管26具有:第一传热管26a,所述第一传热管26a配置于最下方;以及第二传热管26b,所述第二传热管26b相邻配置于第一传热管26a的上方。连接管35具有:第一连接管35A,所述第一连接管35A配置于最下方;以及第二连接管35B,所述第二连接管35B配置于比第一连接管35A靠上方的位置。液体集管21如图3以及图8所示具有:第一流路33A,第一连接管35A和第一传热管26a和所述第一流路33A连接;以及第二流路33B,第二连接管35B和第二传热管26b与所述第二流路33B连接。
在为了除霜运转而将室外热交换器14用作冷凝器的情况下,从第一传热管26a流入液体集管21内的液状制冷剂穿过第一流路33A从第一连接管35A向室外热交换器14的外部排出,从第二传热管26b流入液体集管21内的液状制冷剂穿过第二流路33B从第二连接管35B向室外热交换器14的外部排出。
假设来自第一传热管26a的液状制冷剂与来自第二传热管26b的液状制冷剂流入液体集管21内的同一流路,则液状制冷剂将会在该流路内的更下侧的位置积存,从第一传热管26a向该流路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变高。因此,与第二传热管26b相比第一传热管26a的制冷剂流量相对较小,由在第一传热管26a中流动的制冷剂实现的除霜能力下降。室外热交换器14通常载置于空调机1的框体的底板上,其热量容易逸散到底板,因此若当配置于室外热交换器14的最下部的第一传热管26a的除霜能力变低,则除霜需要长时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来自第一传热管26a的液状制冷剂和来自第二传热管26b的液状制冷剂在液体集管21内的不同流路(第一流路33A、第二流路33B)中流动,并分别从第一连接管35A以及第二连接管35B排出。因此,能充分地确保最下方的第一传热管26a中的制冷剂流量,能提高室外热交换器14的最下部处的除霜能力。
另外,在除霜运转时,从气体集管22流入第一传热管26a的气状制冷剂仅经过第一传热管26a向液体集管21排出,因此,在第一传热管26a中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能与其他传热管26相同程度地变小,能充分地确保在第一传热管26a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传热管26具有配置于第二传热管26b的上方的第三传热管26c,第三传热管26c与第二流路33B连接。因此,在为了制热运转而将室外热交换器14用作蒸发器的情况下,在比第一传热管26a靠上侧的位置,液状制冷剂能够通过液体集管21而分流,并流至第二传热管26b以及第三传热管26c。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液体集管21具有第一流路形成板(第一板)61和第二流路形成板(第二板)62,所述第二流路形成板62在第一传热管26a和第一连接管35A的排列方向(前后方向Y)上与第一流路形成板61重叠,且配置于比第一流路形成板61靠第一传热管26a一侧的位置。在第一流路形成板61形成有第一开口61a和第二开口61b,所述第一开口61a配置于上下方向Z上的设置有第一传热管26a的范围,所述第二开口61b在上下方向Z上遍及设置有第二传热管26b和第三传热管26c的范围地配置。在第二流路形成板62形成有第三开口62a3、第四开口62a4和第五开口62a5,所述第三开口62a3形成于第一开口61a与第一传热管26a之间,所述第四开口62a4形成于第二开口61b与第二传热管26b之间,所述第五开口62a5形成于第二开口61b与第三传热管26c之间。第一流路33A是由第一开口61a和第三开口62a3形成的。因此,能使用多个板形成液体集管21,并且能通过形成于各板的第一开口61a以及第三开口62a3来形成第一流路33A。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0以及图14所示,形成于第二流路形成板62的第三开口62a3、第四开口62a4和第五开口62a5在上下方向Z上排列形成,并呈相同形状。因此,能在第一流路33A和第二流路33B这两者使用相同形状的开口62a,从而能容易地进行具有这些开口62a的第二流路形成板62的加工。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0以及图13所示,液体集管21具有配置于比第二流路形成板62靠第一传热管26a一侧的第三流路形成板(第三板)63。在第三流路形成板63中,与多个传热管26连通的多个相同形状的第六开口63a在上下方向Z上排列形成。如图8所示,配置于最下方的第六开口63a配置于与第一开口61a和第三开口62a3重叠的位置,而构成第一流路33A的一部分。通过这种结构,能使形成于第三流路形成板63的多个相同形状的第六开口63a的一个用于形成第一流路33A。多个第六开口63a是相同形状,因此,能在第三流路形成板63上容易地进行用于形成第六开口63a的加工。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第一连接管35A和第二连接管35B相邻配置,第一连接管35A具有朝向与第二连接管35B延伸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弯曲的形状。因此,即使第一连接管35A和第二连接管35B的液体集管21一侧的一端部彼此接近,也能将各连接管35的另一端部彼此分开配置。因此,能容易地进行毛细管37A、37B与各连接管35的另一端部的连接作业。
(7)在分流器19中,与第一连接管35A连接的毛细管37A的流动阻力比其他毛细管37B~37F的流动阻力大。因此,在制热运转时,能使在第一传热管26a中流动的制冷剂流量与在其他传热管26中流动的制冷剂流量相比相对变少。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室外机2在室外热交换器14的上方配置有室外风扇18,因此,室外热交换器14越靠上侧所经过的风量越大,热交换能力越高,但在最下部的第一传热管26a附近,风量小,热交换能力变低。因此,即使使第一传热管26a的制冷剂流量变多,也可能无法充分地进行热交换。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与第一连接管35A连接的毛细管37A的流动阻力比其他毛细管37B~37F的流动阻力大,能减小在第一传热管26a中流动的制冷剂流量,从而使制冷剂以与第一传热管26a的热交换能力对应的流量流动。
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上述示例,而是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在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及其范围内的所有改变。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室外热交换器14形成为在俯视观察时呈大致U字状,但也可以以与室外机2的壳体的两个侧壁相对的方式形成为在俯视观察时呈大致L字状。室外热交换器14也可以以与壳体的四个侧壁相对的方式形成。
室外热交换器14中的热交换部31A~31F的数量,除了最下部的热交换部31A以外的热交换部31B~31F中的传热管26的数量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适当地改变。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集管21是通过使多个板51、52、63、62、61、53重合而构成的,但也可以由简单的圆管或方管构成。
(符号说明)
1空调机;
14室外热交换器;
21液体集管;
22气体集管;
26传热管;
26a第一传热管;
26b第二传热管;
26c第三传热管;
26p孔(流路);
33A第一流路;
33B第二流路;
35连接管;
35A第一连接管;
35B第二连接管;
61第一流路形成板(第一板);
61a第一开口;
61b第二开口;
62第二流路形成板(第二板);
62a3第三开口;
62a4第四开口;
62a5第五开口;
63第三流路形成板(第三板);
63a第六开口。

Claims (8)

1.一种热交换器,包括:
多个传热管(26),多个所述传热管(26)在上下方向上排列;
液体集管(21),所述液体集管(21)与多个所述传热管(26)的端部连接;以及
多个连接管(35),多个所述连接管(35)在上下方向上排列且与所述液体集管(21)连接,
所述传热管(26)具有:第一传热管(26a),所述第一传热管(26a)配置于最下方;以及第二传热管(26b),所述第二传热管(26b)相邻配置于所述第一传热管(26a)的上方,
所述连接管(35)具有:第一连接管(35A),所述第一连接管(35A)配置于最下方;以及第二连接管(35B),所述第二连接管(35B)配置于比所述第一连接管(35A)靠上方的位置,
所述液体集管(21)具有:第一流路(33A),所述第一流路(33A)与第一连接管(35A)和所述第一传热管(26a)连接;以及第二流路(33B),所述第二流路(33B)与所述第二连接管(35B)和所述第二传热管(26b)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多个所述传热管(26)具有配置于所述第二传热管(26b)的上方的第三传热管(26c),
所述第三传热管(26c)与所述第二流路(33B)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液体集管(21)具有:第一板(61);以及第二板(62),所述第二板(62)在所述第一传热管(26a)和所述第一连接管(35A)的排列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板(61)重叠,且配置于比所述第一板(61)靠所述第一传热管(26a)一侧的位置,
在所述第一板(61)形成有第一开口(61a)和第二开口(61b),所述第一开口(61a)配置于上下方向上的设置有所述第一传热管(26a)的范围,所述第二开口(61b)配置于上下方向上的设置有所述第二传热管(26b)和所述第三传热管(26c)的范围,
在所述第二板(62)形成有第三开口(62a3)、第四开口(62a4)和第五开口(62a5),所述第三开口(62a3)形成于所述第一开口(61a)与所述第一传热管(26a)之间,所述第四开口(62a4)形成于所述第二开口(61b)与所述第二传热管(26b)之间,所述第五开口(62a5)形成于所述第二开口(61b)与所述第三传热管(26c)之间,
所述第一流路(33A)由所述第一开口(61a)和所述第三开口(62a3)形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形成于所述第二板(62)的所述第三开口(62a3)、所述第四开口(62a4)和所述第五开口(62a5)在上下方向上排列形成,且呈相同形状。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液体集管(21)具有第三板(63),所述第三板(63)配置于比所述第二板(62)靠所述第一传热管(26a)一侧的位置,
在所述第三板(63)中,与多个所述传热管(26)连通的多个相同形状的第六开口(63a)在上下方向上排列形成,
配置于最下方的第六开口(63a)配置于与所述第一开口(61a)和所述第三开口(62a3)重叠的位置,并构成所述第一流路(33A)的一部分。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管(35A)和所述第二连接管(35B)相邻配置,所述第一连接管(35A)具有朝与所述第二连接管(35B)延伸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弯曲的形状。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还包括气体集管(22),所述气体集管(22)与多个所述传热管(26)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连接。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传热管(26)是在内部具有多个流路(26p)的多孔管。
CN202080079204.2A 2019-11-14 2020-10-16 热交换器 Pending CN11472979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05871 2019-11-14
JP2019205871A JP6939869B2 (ja) 2019-11-14 2019-11-14 熱交換器
PCT/JP2020/039090 WO2021095439A1 (ja) 2019-11-14 2020-10-16 熱交換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29795A true CN114729795A (zh) 2022-07-08

Family

ID=75911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79204.2A Pending CN114729795A (zh) 2019-11-14 2020-10-16 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68497A1 (zh)
EP (1) EP4060251B1 (zh)
JP (1) JP6939869B2 (zh)
CN (1) CN114729795A (zh)
WO (1) WO20210954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2112229A1 (de) * 2022-05-16 2023-11-16 Valeo Klimasysteme Gmbh Wärmetausche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0589A (zh) * 2001-12-21 2005-05-25 贝洱两合公司 用于汽车的热交换器
JP2009041797A (ja) * 2007-08-07 2009-02-26 Showa Denko Kk 熱交換器
JP2010112580A (ja) * 2008-11-04 2010-05-20 Daikin Ind Ltd 熱交換器
CN105164491A (zh) * 2013-05-15 2015-12-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层叠型集管、热交换器以及空调装置
CN106461296A (zh) * 2014-05-19 2017-02-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JP2018138826A (ja) * 2017-02-24 2018-09-0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28480U (zh) * 1980-02-28 1981-09-30
WO2006083484A1 (en) * 2005-02-02 2006-08-10 Carrier Corporation Parallel flow heat exchanger for heat pump applications
JP2007132609A (ja) * 2005-11-11 2007-05-31 Showa Denko Kk 熱交換器
JP4804895B2 (ja) * 2005-11-29 2011-11-02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JP6098451B2 (ja) * 2013-09-11 2017-03-2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JP2018048766A (ja) * 2016-09-21 2018-03-29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パラレルフロー熱交換器、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11326787B2 (en) * 2017-09-25 2022-05-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efrigerant distributor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2019060513A (ja) * 2017-09-25 2019-04-1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
JP6587003B2 (ja) * 2018-01-31 2019-10-0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0589A (zh) * 2001-12-21 2005-05-25 贝洱两合公司 用于汽车的热交换器
JP2009041797A (ja) * 2007-08-07 2009-02-26 Showa Denko Kk 熱交換器
JP2010112580A (ja) * 2008-11-04 2010-05-20 Daikin Ind Ltd 熱交換器
CN105164491A (zh) * 2013-05-15 2015-12-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层叠型集管、热交换器以及空调装置
CN106461296A (zh) * 2014-05-19 2017-02-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JP2018138826A (ja) * 2017-02-24 2018-09-0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60251B1 (en) 2023-08-09
EP4060251A1 (en) 2022-09-21
JP6939869B2 (ja) 2021-09-22
US20220268497A1 (en) 2022-08-25
WO2021095439A1 (ja) 2021-05-20
EP4060251A4 (en) 2022-12-28
JP2021081076A (ja) 2021-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94368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US10309701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US9651317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US20060054310A1 (en) Evaporator using micro-channel tubes
EP2667134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EP2447657B1 (en) Heat exchanger with plurality of heat exchange sections and partitioned manifolds
US10041710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KR20160131577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열교환기
KR20170031556A (ko) 마이크로 채널 타입 열교환기
EP3276282B1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KR101837046B1 (ko) 열교환기
CN110709665B (zh) 热交换器及制冷循环装置
US20220268497A1 (en) Heat exchanger
KR20130084179A (ko) 열교환기
JP7381909B2 (ja) 伝熱管、及び、熱交換器
EP3139122B1 (en) Micro channel type heat exchanger
EP4163579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in which same is used
US11898781B2 (en) Gas header,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CN111902683B (zh) 热交换器及制冷循环装置
JP6817996B2 (ja) 熱交換器用のヘッダ、熱交換器、室外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EP4163572A1 (en) Refrigerant distributor, heat exchanger, and air-conditioning device
KR20170034163A (ko) 마이크로 채널 타입 열교환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