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83921A - 换电站 - Google Patents

换电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83921A
CN114683921A CN202011629661.2A CN202011629661A CN114683921A CN 114683921 A CN114683921 A CN 114683921A CN 202011629661 A CN202011629661 A CN 202011629661A CN 114683921 A CN114683921 A CN 1146839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chamber
station
charging chamber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2966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平
陈新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2966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8392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43031 priority patent/WO202214388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683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839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00Buildings or groups of buildings for dwelling or office purposes; General layout, e.g. modular co-ordination or staggered storeys
    • E04H1/12Small buildings or other erections for limited occupation, erected in the open air or arranged in buildings, e.g. kiosks, waiting shelters for bus stops or for filling stations, roofs for railway platforms, watchmen's huts or dressing cubicles
    • E04H1/1205Small buildings erected in the open air
    • E04H1/1233Shelters for filling s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80Exchanging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e.g. removable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5/00Servic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refitting of vehicles
    • B60S5/06Supplying batteries to, or removing batteries from, vehic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48Structures composed of units comprising at least considerable parts of two sides of a room, e.g. box-like or cell-like units closed or in skeleton form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00Buildings or groups of buildings for dwelling or office purposes; General layout, e.g. modular co-ordination or staggered storeys
    • E04H1/12Small buildings or other erections for limited occupation, erected in the open air or arranged in buildings, e.g. kiosks, waiting shelters for bus stops or for filling stations, roofs for railway platforms, watchmen's huts or dressing cub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电站,所述换电站包括:充电室,所述充电室用于对电池进行充放电;至少两个换电室,所述换电室用于对电动汽车进行电池更换,两个所述换电室分别设于所述充电室的两侧;拓展仓,所述拓展仓设于所述充电室上方,所述拓展仓用于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所述拓展仓的底部空间与所述充电室的顶部空间连通,以使得所述充电室内的升降机可在所述充电室和拓展仓之间升降以取放电池,和/或所述充电室内的充电架可延伸至所述拓展仓的内部。该换电站,通过在充电室的上部设置拓展仓,可提高充电室内的电池的最大可存放数量,进而增加换电的电池数量,提高了换电效率,且节省换电站的占地面积。

Description

换电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换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电站。
背景技术
目前,换电站已经大规模利用于电动车辆的换电。对于单个换电站而言,可,通过提升可存放的电池数量来提高换电效率,因此,用于容纳电池并向电池供电的电池仓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但是存放电池的数量越多,换电站用于存放电池的区域也需要越大,现有换电站一般通过在水平方向组装的方式对存放电池的区域进行拓展,从而导致在换电车辆和各电池仓之间搬运电池的换电机构的行程也对应上升,导致换电站的占地面积随之增大,空间利用率不佳,使得换电站难以被应用在面积较小的地块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换电站占地面积较大,空间利用率不佳的缺陷,提供一种换电站。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换电站,所述换电站包括:
充电室,所述充电室用于对电池进行充放电;
至少两个换电室,所述换电室用于对电动汽车进行电池更换,两个所述换电室分别设于所述充电室的两侧;
拓展仓,所述拓展仓设于所述充电室上方,所述拓展仓用于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所述拓展仓的底部空间与所述充电室的顶部空间连通,以使得所述充电室内的升降机可在所述充电室和拓展仓之间升降以取放电池,和/或所述充电室内的充电架可延伸至所述拓展仓的内部。
该换电站通过在充电室的上部设置拓展仓,可提高充电室内的电池的最大可存放数量,进而增加可供换电的电池数量,提高了换电效率,且节省换电站的占地面积,通过在充电室两侧设置至少两个换电室,可以同时进行两辆车的换电操作,提高了换电效率。
较佳地,所述拓展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拓展仓沿高度方向依次叠设于所述充电室上方,相邻的所述拓展仓的底部空间与顶部空间相互连通。
通过叠放的方式在充电室的上方设置多个拓展仓,以进一步提高充电室内的电池的最大可存放数量。同时,通过改变拓展仓的数量,可简单、快速地对换电站的电池可存放数量进行调整,以提高换电站的模块化程度,可拓展性好。
较佳地,所述拓展仓包括结构框架和保护板,所述保护板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结构框架,并覆盖所述结构框架的外侧表面,相邻的所述拓展仓之间通过所述结构框架连接。
拓展仓之间通过结构框架连接,可保证连接可靠性,同时,在结构框架的外侧表面铺设保护板,提高拓展仓的防水密封性。
较佳地,所述充电室内的充电架的一部分预置在所述充电室,所述充电架的另一部分预置在所述拓展仓,两部分所述充电架在所述拓展仓设于所述充电室的上方时相连。
将充电架分段并分别预置在充电室和拓展仓内,便于现场模块化组装,提高换电站组装效率。
较佳地,所述充电架为框架结构,两部分所述充电架之间通过框架结构的立柱相连。
通过将两段充电架之间通过其框架结构的立柱进行连接,降低这两段充电架在施工现场对位的难度,并且可提高连接后的可靠性。
较佳地,所述换电室内具有车辆换电工位,所述车辆换电工位上设有车辆举升机构,所述车辆举升机构用于对电动汽车进行举升和定位;
所述换电站还包括换电设备,所述换电设备能够往返于所述充电室和所述换电室的所述车辆换电工位处。
在车辆换电工位上换电设备实现对电动车辆的换电,并在充电室内进行电池包的充电和存放,使得换电站的排布紧凑,提高占地空间的利用率,换电设备在换电工位和充电室之间往返进行电池的更换,提高了换电效率。
较佳地,所述换电室沿车辆行驶方向依次设有车辆入口、所述车辆换电工位和车辆出口,所述车辆入口和所述车辆出口分别设于所述换电室的不同侧表面上。
该结构设置,可提供一种车辆驶入或驶出换电室的优选布局方案。
较佳地,两个所述换电室的所述车辆入口均位于所述换电站的同侧;
所述换电站还包括工作仓,所述工作仓布置于两个所述车辆入口之间,并连接于所述充电室靠近所述车辆入口的一侧。
在换电站具有至少两个换电室的情况下,将单个工作仓布置在两个所述车辆入口之间,实现同时监控两个换电室的车辆进出状况的目的,使得换电站的排布更紧凑。
较佳地,所述换电室的所述车辆入口和所述车辆出口分别连接有上坡道和下坡道,所述上坡道、所述换电室和所述下坡道形成一车辆行车通道。
较佳地,所述充电室内设置有空调通风管道,所述空调通风管道设于所述充电室内靠近所述换电室的区域,和/或,所述空调通风管道设于靠近所述换电室的所述充电架与换电室之间的区域。
通过在充电室靠近换电室或充电架的区域设置空调通风管道,利用充电室和换电室之间的间隔区域,节省了充电室的内部空间。
较佳地,所述充电室内还设有主控柜,所述主控柜设置在所述空调通风管道内,且所述空调通风管道内的空气流通经过所述主控柜内的电气组件。
主控柜一方面占用了空调通风管道的空间,节省了在外部设置的空间占用,另一方面通过空调通风直接进行冷却,减少过热故障发生
较佳地,所述空调通风管道上与所述主控柜的控制面板相对应的区域开设通道口,所述充电室与所述换电室之间具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主控柜的控制面板相对应的区域开有主控门,所述通道口与所述主控门相连通,其中,所述主控柜的主控门设置为朝向所述换电室打开。
主控柜朝向换电室打开后,便于工作人员在换电室一侧控制主控柜,不需要进入充电室内,便于操作。同时维修和安装在换电室外侧即可实现,不需要到充电室内狭小的空间进行。
较佳地,所述空调通风管道的一部分预置在所述拓展仓内,所述空调通风管道的另一部分预置在所述充电室内,两部分所述空调通风管道通过柔性接头连接并连通。
将空调通风管道分段并分别预置在充电室和拓展仓内,以降低在施工现场安装换电站内部部件的工作量,现场施工工期短。其中,两段空调通风管道之间通过柔性结构连接,降低管道在施工现场对位的难度,连接后的可靠性也较佳。
较佳地,所述空调通风管道从所述充电室向上延伸至所述拓展仓的顶部,所述换电站还包括空调外机以及空调内机,所述空调外机设于所述拓展仓的顶部外侧,所述空调内机设于所述拓展仓的内部空间的顶部。
空调通风管道实现了空调排风和进风的循环,可以对充电室进行充分的冷却,减少电池包过热现象的产生。空调外机的热量直接朝外排放,不会影响全功能仓的内部。
较佳地,所述充电室内还设有充电机通风管道,所述充电机具有用于与位于充电架上电池电连接的插拔端,其中,所述充电机通风管道的一端朝向所述充电机的所述插拔端的不同侧设置,所述充电机通风管道的另一端通过风机与所述充电室的外部连通。
充电机通风管道提供单独的风路将充电机充电产生的热量独立送出充电室,由此可以大幅度减少充电室内的热量,避免充电机的热量对充电室内的其他设备的影响。
较佳地,所述充电室内设有至少两组充电机通风管道,分别朝向所述两组充电机的所述插拔端的不同侧,且分别设于所述充电机远离所述升降机的升降区域的一侧,所述两组充电机的插拔端相对而设且其之间形成操作区域。
该结构设置,提供一种充电机紧凑布置的方案。
较佳地,所述充电机通风管道的一部分预置在所述拓展仓内,所述充电机通风管道的另一部分预置在所述充电室内,两部分所述充电机通风管道之间通过柔性接头连接并连通。
将充电机通风管道分段并分别预置在充电室和拓展仓内,以降低在施工现场安装换电站内部部件的工作量,现场施工工期短。其中,两段充电机通风管道之间通过柔性结构连接,降低管道在施工现场对位的难度,连接后的可靠性也较佳。
较佳地,所述充电架的一部分预置在所述充电室内,所述充电架的另一部分预置在所述拓展仓内,两部分充电架之间通过固定件连接。
将充电架分段并分别预置在充电室和拓展仓内,以降低在施工现场安装换电站内部部件的工作量,现场施工工期短。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该换电站通过在充电室的上部设置拓展仓,可提高充电室内的电池的最大可存放数量,进而增加可供换电的电池数量,提高了换电效率,且节省换电站的占地面积,通过在充电室两侧设置至少两个换电室,可以同时进行两辆车的换电操作,提高了换电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换电站的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换电站的另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全功能仓的内部整体布局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拓展仓的内部整体布局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充电室的内部整体布局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通风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衔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全功能仓11
充电室102
升降机6
充电架5,充电机51
空调通风管道4
下风道41,上风道42,衔接件43,排风管道44
充电机通风管道52
主控柜71
开关柜72
配重块73
隔板8
主控门14,开关门15
换电室101
车辆举升机构2
换电通道103
升降区域104
操作区域105
拓展仓12
结构框架121
工作仓16
平台17
楼梯18
空调外机32
空调内机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发明。
如图1-图7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电站,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换电站包括拓展仓12以及全功能仓11,拓展仓12设于全功能仓11上方。
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换电站也可以只包括一个全功能仓11,全功能仓11的顶部封闭,当需要拓展的时候,将拓展仓12接入全功能仓的上方。
具体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全功能仓11具体包括用于对电动汽车进行电池更换的换电室101和至少两个用于对电池进行充放电的充电室102,充电室102分别相对设于换电室101内车辆停靠位置的左右两侧。充电室102和换电室101之间具有供换电设备进出的换电通道103,其中,换电通道103上设有换电通道门,用于在换电设备的来回穿梭时开启,在换电设备完成换电动作后关闭。其中,拓展仓12设于所述充电室102的上方,拓展仓12的底部空间与充电室102的顶部空间相连通,以使得能够在升降机6在充电室102和拓展仓12之间升降,充电架5可以从充电室102完整地延伸至拓展仓12的内部。
该换电站,通过在充电室102的上部设置拓展仓12,可提高充电室102内的电池的最大可存放数量,进而增加可供换电室101进行换电的电池数量,提高了换电效率,且节省换电站的占地面积。
当然,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全功能仓11可以只包括一个换电室101以及一个充电室102。也可以设置为两个以上的充电室102供换电室101换电所使用,又或者,可以是两个以上的换电室101配合两个以上的充电室102。
另外,在单个充电室102的四周布置至少两个换电室101,实现同时对多辆汽车进行换电,也可提升换电站的换电效率以及对充电室102的利用率。
如图3和图5所示,充电室102内设有用于对电池进行充放电的充电机51、用于取放电池的升降机6以及往返于充电室102和换电室101之间用于对电动汽车进行电池更换的换电设备,充电室102内沿垂直于车辆行驶方向至少并排设置两列充电架5,升降机6设于两列充电架5之间的升降区域104内,充电机51设于充电架5一侧。
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为多列充电架5或者单列充电架5。升降机6可以是可以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移动的码垛机,或者也可以是设置为仅在垂直方向移动运送电池的设备,或者是设置为仅在水平方向移动运送电池的设备。
如图3所示,本实例的全功能仓11整体具备所有的功能仓,因此可以独自能够实现对电动车辆的换电,并进行电池包的充电和存放,不需要在部署地进行现场安装。同时,全功能仓11内的充电架5、充电机51和升降机6的排布紧凑,有效利用内部空间的紧凑利用,同时也可以避免充电机51对升降机6取放电池包的影响。
另外,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拓展仓12的数量为两个,这两个拓展12仓沿高度方向依次叠放在充电室102上方,这两个拓展仓12相邻的底部空间与顶部空间相互连通,使得升降机6也能够在两个拓展仓12之间升降,充电架5可以从充电室102完整地延伸至最上端的拓展仓12的内部,以进一步提高充电室102内的电池的最大可存放数量。同时,通过改变拓展仓12的数量的布置方案,可简单、快速地对换电站的电池可存放数量进行调整,以提高换电站的模块化程度,可拓展性好。当然,在其他实施方案中,拓展仓12的数量也可以超过两个,多个拓展仓12沿高度方向依次叠放在充电室102上方,相邻的拓展仓12的底部空间与顶部空间相互连通,以使得所述充电室内的升降机可升降至所有所述拓展仓的内部,提供更多的电池存放空间,进一步提高充电室102内的电池的最大可存放数量。其中,最上端的拓展仓12的底部空间与下方相邻的拓展仓12或充电室102顶部空间相通,位于中间的拓展仓12的定顶部空间和底部空间均与上、下相邻的拓展仓12或充电室102相连通。
如图4所示,拓展仓的仓体包括结构框架121和保护板,保护板可拆卸连接在结构框架121,并覆盖该结构框架121的外侧表面,通过铺设保护板,形成拓展仓12完整的外观结构,且上下相邻的两个拓展仓12之间通过结构框架121相互连接,同时,最下方的拓展仓12与全功能仓11之间也通过结构框架121进行连接,保证连接可靠性。
如图3和图4所示,对于单个充电架5,充电室内的充电架5的一部分预置在充电室102中,充电架5的另一部分预置在拓展仓12中,两部分充电架5在拓展仓12设于充电室102的上方时相连。具体的,充电架5可分为相互独立的上架体和下架体,上架体预置在拓展仓12内,下架体预置在充电室102内,这两部分的充电架5在拓展仓12安装在充电室102的上方时再进行连接,通过将充电架5分段并分别预置在充电室,102和拓展仓12内,可降低充电架5在运输时的体积,节约成本。该充电架5为框架结构,两部分的充电架之间通过该框架结构的立柱相互连接。其中,安装于全功能仓11一侧的下架体的立柱顶端设置有充电架连接部,充电架连接部提供连接接口,以供上架体实现可拆卸连接。其中,充电架连接部可以为法兰连接部、卡扣连接部、螺纹紧固件连接部、焊接连接部中的一种或多种。
为方便维护人员进入拓展仓1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可以在靠近全功能仓11的顶部设置平台17,以及从地面延伸至该平台17的楼梯18,平台16靠近拓展仓的门设置,便于人员自该平台16进入拓展仓12内,楼梯18的设置不应影响车辆正常进出两个换电室101。另外,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拓展仓数量12为两个,为使人员能够进入上层的拓展仓12,还可以在两个拓展仓12之间也设置平台17,并对应设置楼梯18。在平台17的四周应布置扶手(图中未使出),以保证人员进出的安全性。如图3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充电室102内还设置有空调通风管道4,空调通风管道4设于充电室102内靠近换电室101的区域,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的空调通风管道4设于靠近换电室101的充电架5与换电室101之间的区域。由此设置的空调通风管道4可以避开充电架5和升降机6的所在位置,利用充电室102和换电室101之间的间隔区域,节省了充电室102的内部空间。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充电室102内设有主控柜71,主控柜71设置在空调通风管道4内,且空调通风管道4内的空气流通经过主控柜71内的电气组件。主控柜71一方面占用了空调通风管道4的内部空间,节省了在外部设置的空间占用,另一方面通过空调通风直接进行冷却,减少过热故障发生,本实施例中的主控柜71和空调通风管道4均设置为两个,分别设于充电室102靠近换电室101的区域,具体的,设于充电室内充电架与换电室之间的区域。
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主控柜和空调通风管道可以仅设置为一个,空调通风管道位于充电室102靠近的其中一个换电室101交界处,主控柜设置在空调通风管道的内部。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空调通风管道4上与主控柜71的控制面板相对应的区域开设通道口,充电室102与换电室101之间具有隔板8,隔板8与主控柜71的控制面板相对应的区域开有主控门14,通道口与主控门14相连通,其中,主控柜71的主控门14设置为朝向换电室101打开。主控柜71朝向换电室101打开后,便于工作人员在换电室101一侧控制主控柜71,不需要进入充电室102内,便于操作。同时主控柜71的维修和安装在换电室101外侧即可实现,不需要到充电室102内狭小的空间进行。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主控柜71和充电机51可沿车辆行驶方向分别相对设于充电架5的两侧。其中,主控柜71设于充电室102内靠近车辆驶入方向的一侧,充电机51设于充电室102内车辆驶出方向的一侧。由于主控柜71和充电机51占用空间较大,因此分别位于充电架5的两侧,以互相避开,避免空间上的挤占。同时,为了适应电动车辆上电池的位置,充电室102靠近车辆驶出方向一侧的空间较大,因此优选将充电机51设置在充电架靠近车辆驶出方向一侧。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充电室102内还设有充电机通风管道52,充电机51具有用于与电池电连接的插拔端,其中,充电机通风管道52的一端朝向充电机51的插拔端的不同侧设置,充电机通风管道52的另一端通过风机与充电室102的外部连通。由此,充电机通风管道52提供单独的风路将充电机51充电产生的热量独立送出充电室102,由此减少了充电机51产生的热量对室内的影响,可以大幅度减少充电室102内的温度,避免充电机51的热量对充电室102内的其他设备的影响。
本实施例中,位于充电室102内的充电机通风管道52均向上延伸至拓展仓12的顶部,具体的,充电机通风管道52顶部也可设置供全功能仓11上方的拓展仓12的上充电机通风管道连通的充电机通风管道连通部,实现在拓展仓12设置在全功能仓11时再安装充电机通风管道52的目的,其中,充电机通风管道连接部可以为法兰连接部、卡扣连接部、螺纹紧固件连接部、焊接连接部中的一种或多种。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充电机通风管道52设于充电机51远离升降区域104的一侧。充电室102内设有至少两组充电机通风管道52,分别朝向两组充电机51的插拔端(图5中充电机51的朝向操作区域的一侧)的不同侧,且分别设于充电机51远离升降区域104的一侧,两组充电机51的插拔端相对而设且其之间形成操作区域105。
充电机51设置于充电室102的检修门(图中未示出)内。其中,通过打开检修门即可进入操作区域105,由此设置的检修门便于工作人员在全功能仓11外打开检修门,而不需要进入充电室102内,便于操作。同时充电机51的维修和安装在操作区域105,甚至充电室102外侧即可实现,不需要到充电室102更内部的狭小的空间进行。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充电室102内还设有通讯柜和开关柜72,其中,通讯柜或开关柜72均可以设于充电室102内充电机51与换电室101之间的区域。通讯柜用于与外界通讯的相关的功能;开关柜72用于外部接入电力的控制,两者根据充电机51等其他结构的布置情况插入充电室102内的空余的空间,由此可以使得充电室102的内部更加紧凑。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充电室102与换电室101之间开设有与通讯柜(图中未示出)或开关柜72相对应的开关门15。由此设置的开关门15便于工作人员在换电室101一侧打开,不需要进入充电室102内,便于操作。同时通讯柜或开关柜72的维修和安装在换电室101即可实现,不需要到充电室102内狭小的空间进行。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将通讯柜或者开关柜72设置在充电室102的其他朝外的壁面附近,并在朝外的壁面上设置开关门,以便于从外侧打开。
本实施例的充电室102内设有配重块73,配重块73用于升降机6的配重,其中,配重块73与充电机51分别相对设于充电架5的两侧。配重块73用于升降机6的轿厢的配重,设置在充电室102的上游侧或者下游侧的空间内,不占用充电架5的横向布置空间。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主控柜71与配重块73设置于充电室102内的同一侧,其中,主控柜71和配重块73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充电架5的一侧。配重块73不产生热量,且为机械机构,与主控柜71位于同一侧互不影响。并且配重块73和主控柜71在横向方向上可以错开,只占用充电架5一侧的空间,不干扰中间的升降机6的运行。
本实施例的换电站,在图3中所示的下方为两个换电室101供车辆驶入的车辆入口101a侧,图3中所示的上方为两个换电室101供车辆驶出的车俩出口侧,在车辆入口101a和车辆出口101c之间设有车辆换电工位101b,车辆入口101a和车辆出口101c分别设于换电室101的不同侧表面上,具体的,车辆入口101a和车辆出口101c设置在换电室101相对的两个侧表面上。配重块73设于充电架5靠近车辆驶入方向的一侧,充电机51设于充电架5靠近车辆驶出方向的一侧,充电机51设有电连接器,电连接器设于充电架5上靠近车辆驶出方向的一侧。由此在电动车辆驶入的时候,司机不会受到充电机51的噪音和产生的热量的影响,可以提高司机的用户体验。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充电机5设置在其他远离电动车辆的位置。
另外,参见图1,换电站还包括工作仓16,在将两个换电室的车辆入口101a设置在换电站的同侧的情况下,工作仓16布置在两个车辆入口101a之间,并连通至充电室102靠近车辆入口101a的一侧位置处。
本实施例中,充电室102的检修门通过工作仓16与外界相连,使得工作人员站在工作仓16内可通过打开检修门对充电架5进行检修。
该工作仓16的设置,实现同时监控两个换电室101的车辆进出状况的目的,使得换电站的排布更紧凑。同时,该工作仓16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用作他用,例如储存物品,贩售物品等功能,具体布置方案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参见图2,在两个换电室的车辆出口101c侧,也同样可以设置工作仓16。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全功能仓11还包括空调外机32以及空调内机31,其中,空调外机32设于全功能仓11的上方,空调内机31设于充电架5的一侧,充电室102内还设有空调通风管道4,空调通风管道4的进风管道部分(下风道41以及上风道42)设于充电架5与换电室101之间,进风管道(下风道41以及上风道42)的一端与充电室102的下方连通,另一端与空调内机31的进风口连接,空调通风管道4的排风管道44则设于充电室102的顶部。空调通风管道4实现了空调排风和进风的循环,可以对充电室102进行充分的冷却,减少电池包过热现象的产生。空调外机32的热量直接朝外排放,不会影响全功能仓11的内部。在进风管道的底部,即下风道41的底端与充电室102的底面之间预留一定间隙,用于避让充电室102内的换电设备。
本实施例的空调外机32设于拓展仓12的顶部外侧,空调内机31设于拓展仓12的内部空间的顶部,空调通风管道4通过与其对接的上空调通风管道延伸至最上端的拓展仓12的顶部外侧,另一部分延伸至全功能仓11的底部。由此可以使得空气循环在整个拓展仓12和全功能仓11之间实现完整的循环,避免产生热量集中。
如图6所示,空调通风管道4的下风道41预置在全功能仓11,空调通风管道4的上风道42预置在拓展仓12,两部分空调通风管道4通过衔接件43连接并连通。通过预置的方式可以使得空调通风管道4不需要在组装时从头开始安装,只需要衔接件处进行衔接即可,衔接件43可以为法兰,也可以是硬管软管、波纹管中的一种或者多种,通过对接、螺纹紧固或者焊接等方式将上风道42和下风道41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衔接件43可采用如图7所示的柔性管段实现,该柔性管段能够在上方的管段与下方的管段对位不齐的情况下实现两者的连通,下风道41相对上风道42在拓展仓12固定于全功能仓11之后的管道对位和连接难度。其中,柔性管段可采用管风琴管道,以在柔性可调的情况下也保证结构强度。柔性管段的两端通过法兰与对应的管段实现可拆卸连接。
当然,充电机通风管道连通部也可采用柔性管段的设计,降低充电机通风管道与位于上方的上充电机通风管道的对位难度。
换电室101的车辆换电工位101b处设有车辆举升机构2,车辆举升机构2用于对位于换电室101内的电动汽车进行定位和举升。
其中,一种设置方式是换电室101内沿着电动车辆的前后方向分别设置有前举升机以及后举升机,其中,前举升机用于举升电动车辆的前轮,后举升机用于举升电动车辆的后轮。
另一种设置方式是换电室101内沿着电动车辆的左右方向分别设置有左举升机以及右举升机,其中,左举升机用于举升电动车辆的左轮,右举升机用于举升电动车辆的右轮。
还有一种设置方式是换电室101内设置有多个举升机,举升机设置在电动车辆车轮停靠处,并与电动车辆的车辆一一对应设置。
本实施例的换电室101的入口和出口分别连接有上坡道和下坡道,上坡道(车辆入口101a)、车辆换电工位101b和下坡道(车辆出口101c)形成一完整的车辆行车通道。
本发明可以独自能够实现对电动车辆的换电,并进行电池包的充电和存放,不需要在部署地进行现场安装。同时,全功能仓内的充电架、充电机和升降机的排布紧凑,有效利用内部空间的紧凑利用,同时也可以避免充电机对升降机取放电池包的影响。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站包括:
充电室,所述充电室用于对电池进行充放电;
至少两个换电室,所述换电室用于对电动汽车进行电池更换,两个所述换电室分别设于所述充电室的两侧;
拓展仓,所述拓展仓设于所述充电室上方,所述拓展仓用于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所述拓展仓的底部空间与所述充电室的顶部空间连通,以使得所述充电室内的升降机可在所述充电室和拓展仓之间升降以取放电池,和/或所述充电室内的充电架可延伸至所述拓展仓的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拓展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拓展仓沿高度方向依次叠设于所述充电室上方,相邻的所述拓展仓的底部空间与顶部空间相互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拓展仓包括结构框架和保护板,所述保护板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结构框架,并覆盖所述结构框架的外侧表面,相邻的所述拓展仓之间通过所述结构框架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室内的充电架的一部分预置在所述充电室,所述充电架的另一部分预置在所述拓展仓,两部分所述充电架在所述拓展仓设于所述充电室的上方时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架为框架结构,两部分所述充电架之间通过框架结构的立柱相连。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室内具有车辆换电工位,所述车辆换电工位上设有车辆举升机构,所述车辆举升机构用于对电动汽车进行举升和定位;
所述换电站还包括换电设备,所述换电设备能够往返于所述充电室和所述换电室的所述车辆换电工位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室沿车辆行驶方向依次设有车辆入口、所述车辆换电工位和车辆出口,所述车辆入口和所述车辆出口分别设于所述换电室的不同侧表面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换电室的所述车辆入口均位于所述换电站的同侧;
所述换电站还包括工作仓,所述工作仓布置于两个所述车辆入口之间,并连接于所述充电室靠近所述车辆入口的一侧。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室的所述车辆入口和所述车辆出口分别连接有上坡道和下坡道,所述上坡道、所述换电室和所述下坡道形成一车辆行车通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室内设置有空调通风管道,所述空调通风管道设于所述充电室内靠近所述换电室的区域,和/或,所述空调通风管道设于靠近所述换电室的所述充电架与换电室之间的区域。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室内还设有主控柜,所述主控柜设置在所述空调通风管道内,且所述空调通风管道内的空气流通经过所述主控柜内的电气组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通风管道上与所述主控柜的控制面板相对应的区域开设通道口,所述充电室与所述换电室之间具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主控柜的控制面板相对应的区域开有主控门,所述通道口与所述主控门相连通,其中,所述主控柜的主控门设置为朝向所述换电室打开。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通风管道的一部分预置在所述拓展仓内,所述空调通风管道的另一部分预置在所述充电室内,两部分所述空调通风管道通过柔性接头连接并连通。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通风管道从所述充电室向上延伸至所述拓展仓的顶部,所述换电站还包括空调外机以及空调内机,所述空调外机设于所述拓展仓的顶部外侧,所述空调内机设于所述拓展仓的内部空间的顶部。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室内还设有充电机通风管道,所述充电机具有用于与位于充电架上电池电连接的插拔端,其中,所述充电机通风管道的一端朝向所述充电机的所述插拔端的不同侧设置,所述充电机通风管道的另一端通过风机与所述充电室的外部连通。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室内设有至少两组充电机通风管道,分别朝向所述两组充电机的所述插拔端的不同侧,且分别设于所述充电机远离所述升降机的升降区域的一侧,所述两组充电机的插拔端相对而设且其之间形成操作区域。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机通风管道的一部分预置在所述拓展仓内,所述充电机通风管道的另一部分预置在所述充电室内,两部分所述充电机通风管道之间通过柔性接头连接并连通。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架的一部分预置在所述充电室内,所述充电架的另一部分预置在所述拓展仓内,两部分充电架之间通过固定件连接。
CN202011629661.2A 2020-12-31 2020-12-31 换电站 Pending CN1146839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29661.2A CN114683921A (zh) 2020-12-31 2020-12-31 换电站
PCT/CN2021/143031 WO2022143887A1 (zh) 2020-12-31 2021-12-30 换电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29661.2A CN114683921A (zh) 2020-12-31 2020-12-31 换电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83921A true CN114683921A (zh) 2022-07-01

Family

ID=82135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29661.2A Pending CN114683921A (zh) 2020-12-31 2020-12-31 换电站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83921A (zh)
WO (1) WO20221438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05088B (zh) * 2023-07-21 2023-09-19 四川华体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路侧能源补给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51950Y (zh) * 2007-07-16 2008-11-19 金胜财 拆装式整体吊装活动房屋
JP5226551B2 (ja) * 2009-02-02 2013-07-03 トヨタホーム株式会社 蓄電池収納庫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階段並びに建物
CN206559797U (zh) * 2017-01-24 2017-10-13 上海电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风系统及具有该通风系统的充电机集装箱
CN108131028A (zh) * 2017-09-05 2018-06-08 上海电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集装箱换电站
CN207241463U (zh) * 2017-09-05 2018-04-17 上海电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集装箱
CN109849861A (zh) * 2017-11-30 2019-06-07 上海电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换电站及其控制方法
CN109703531A (zh) * 2018-12-11 2019-05-03 西安航天精密机电研究所 一种应用转运小车的可扩展的小型底盘式换电站
CN110329216A (zh) * 2019-06-27 2019-10-15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车道式换电站
CN110626322A (zh) * 2019-09-05 2019-12-31 浙江吉智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换电站
CN212219962U (zh) * 2020-03-30 2020-12-25 深圳市辉腾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模式换电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43887A1 (zh) 2022-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10682B2 (ja) 軌道系電動車両のバッテリ搭載構造および軌道系電動車両
CN103625267A (zh) 车载电池包的冷却设备
WO2011083980A2 (ko) 전기자동차 및 전기자동차의 배터리 냉각 방법
CN216915586U (zh) 一种三仓式快速换电站系统
CN114683921A (zh) 换电站
WO2023051754A1 (zh) 便于安装的换电站
CN103219560A (zh) 驱动电池装置及具有驱动电池装置的机动车辆
CN216545824U (zh) 便于安装的换电站
CN216761499U (zh) 换电仓以及换电站
CN216268789U (zh) 换电站
CN216915575U (zh) 具有拓展仓的换电站
EP3560789A1 (en) Railway vehicl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WO2022143945A1 (zh) 全功能仓、具有充电室的扩展仓以及换电站
CN114683925A (zh) 换电站
CN217374213U (zh) 一种卡车换电站
CN114683922B (zh) 全功能仓以及换电站
CN114683914B (zh) 换电站
CN216942763U (zh) 一种换电站
CN216268790U (zh) 具有拓展仓的换电站
CN216761518U (zh) 基于单配电结构的换电站
CN216733961U (zh) 基于双侧单架的紧凑型换电站
JPH1189014A (ja) 電動車両のコントローラ冷却構造
CN113619439A (zh) 一种箱式换电平台
CN217864138U (zh) 一种适用于高速磁浮列车的夹层通风机和轨道车辆
CN216761515U (zh) 液压站和监控室同侧设置的紧凑型换电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