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83806B - 一种汽车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83806B
CN114683806B CN202210427323.3A CN202210427323A CN114683806B CN 114683806 B CN114683806 B CN 114683806B CN 202210427323 A CN202210427323 A CN 202210427323A CN 114683806 B CN114683806 B CN 1146838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er
vehicle
carriage
air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2732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83806A (zh
Inventor
曹龙龙
孙德龙
张帆
欧明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Heavy Duty Truck Group Jinan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Heavy Duty Truck Group Jinan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Heavy Duty Truck Group Jinan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Heavy Duty Truck Group Jinan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2732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838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838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838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838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838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73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 B60H1/008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the input being air qual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73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73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 B60H1/0078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by the detection of humidity or fros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98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display or indicating devices, e.g. voice simula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本发明中,在车载空调启动时,检测前挡风玻璃是否有起雾风险,检测车厢内空气污染相对车厢外空气污染是否超标,检测车厢内粉尘浓度相对车厢外粉尘浓度是否超标,上述任一情况出现时,控制车载空调自动执行外循环,更新车厢内空气,同时避免前挡风玻璃起雾。在车载空调关闭时,能够在环境温度适宜且车厢内空气污染或粉尘浓度分别相对车厢外空气污染或粉尘浓度超标时,执行外循环更新车厢内空气,在环境温度不适的情况下提示车厢内控制质量差。本发明能够有效根据车厢内外空气质量差异和前挡风玻璃是否有起雾风险控制空调内外循环切换,避免前挡风玻璃起雾,保证车厢内空气质量及节能。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空调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主流车型,车载空调系统功能主要依靠人工操作进行开启或关闭以及各模式的切换,但是在多数情况下,驾乘人员对车内空气的状态感知不敏感,如车辆长时间处于封闭(此时,空调内外循环风门处于内循环状态)状态时,车内空气氧含量会降低,而二氧化碳浓度会升高,对乘员身体健康和舒适性都有一定影响,另外车辆内饰、隔音棉等材质虽然质量已经有了很大提升,但长时间的挥发累积,也会造成车内空气污染的下降已经车内空气氧含量会降低,当驾乘人员主观感知到时,空气污染已经较为污浊,此时已经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等等。此外,当空调系统一直处于外循环状态运行,在温度较为极端的天气条件下,导致空调系统制冷和制热效率下降,造成能耗上升;当车辆运行至空气污染较差路段或天气本身雾霾程度较高,此时,如果空调系统处于外循环状态,较差空气会通过空调系统进入车内,造成车内空气污染下降,影响驾乘人员健康。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空调控制方法,应用于车载空调,包括:
S1、检测乘客是否人工启用车载空调并配置车载空调状态,是则跳转S2,否则跳转S8;
S2、控制车载空调执行人工配置的车载空调状态并在执行人工配置的车载空调状态下检测汽车前挡风是否有起雾风险、车厢内空气污染或粉尘浓度分别相对车厢外空气污染或粉尘浓度是否超标;
S3、执行人工配置的车载空调状态下,若汽车前挡风玻璃有起雾风险和车厢内空气污染或粉尘浓度分别相对车厢外空气污染或粉尘浓度分别超标至少一项成立,则跳至S5;
S4、执行人工配置的车载空调状态下,若汽车前挡风无起雾风险且车厢内空气污染和粉尘浓度分别相对车厢外空气污染和粉尘浓度未超标,则跳转S6;
S5、控制车载空调自动执行外循环,并保持人工配置的车载空调状态;
S6、检测车厢外环境温度是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或车厢外环境温度是否高于第二温度阈值,是则跳至S7;
S7、车载空调自动执行内循环,并保持人工配置的车载空调状态;
S8、检测蓄电池电压是否大于预设电压阈值或发动机启动,是则跳至S9;
S9、检测车厢内空气污染或粉尘浓度分别相对车厢外空气污染或粉尘浓度是否超标,是则跳至S10;
S10、检测车厢外环境温度是否在第一温度阈值和第二温度阈值之间,是则,跳至S11、否则跳至S12;
S11、车载空调开启通风并进入外循环模式;
S12、通过中控屏提示车厢内空气质量差并提议开启空调外循环通风。
更进一步地,车载空调的空调控制器利用设置于汽车车厢外的第一组气体传感器和汽车车厢内第二组气体传感器分别检测空气中污染气体浓度值并计算污染气体浓度差值,污染气体浓度差值大于对应的污染气体浓度差阈值时则认为车厢内空气污染相对车厢外空气污染超标。
更进一步地,车载空调的空调控制器利用设置于汽车车厢外的第一PM2.5传感器和汽车车厢内第二PM2.5传感器分别检测空气中粉尘浓度值并计算粉尘浓度差值,粉尘浓度差值大于粉尘浓度差阈值时则认为车厢内粉尘浓度相对车厢外粉尘浓度超标。
更进一步地,车载空调的空调控制器内预设基于车厢内温度,车厢内湿度和前挡风玻璃温度的水气液状态转换关系,空调控制器通过设置于车厢内的温湿度传感器采集车厢内温度和车厢内湿度,通过设置于前挡风玻璃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测量前挡风玻璃温度,空调控制器基于实时车厢内温度、车厢内湿度和前挡风玻璃温度按水气液状态转换关系分析水蒸气能在前挡风玻璃处转为液态时,认为汽车前挡风玻璃有起雾风险。
更进一步地,车载空调的空调控制器利用设置于车厢外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测量车厢外环境温度。
更进一步地,车载空调通讯连接车载控制器,车载控制器通过总线连接中控屏,车载控制器基于所述车载空调的反馈控制中控屏提示车内空气质量差并提议开启空调外循环通风。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空调控制装置,包括:车载空调,所述车载空调配置空调控制器,所述空调控制器电性连接设置于前挡风玻璃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空调控制器电性连接设置于车厢外的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组气体传感器和第一PM2.5传感器,所述空调控制器电性连接设置于车厢内的温湿度传感器、第二组气体传感器和第二PM2.5传感器,所述空调控制器获取上述传感器测量参数,根据参数执行所述的汽车空调控制方法,控制车载空调进行内外循环转换。
更进一步地,所述空调控制器通讯连接车载控制器,车载控制器通过总线连接中控屏。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汽车空调控制方法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实现汽车空调控制方法的存储介质存储至少一条指令,读取并执行所述指令实现所述的汽车空调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中空调控制器利用设置于车厢外的第一组气体传感器和设置于车厢内的第二组气体传感器配合检测车厢内外空气污染差异,根据差异分析车厢内空气污染是否相对车厢外空气污染超标;利用设置于车厢外的第一PM2.5传感器和设置于车厢内的第二PM2.5传感器配合检测车厢内外空气粉尘污染差异,据差异分析车厢内粉尘浓度是否相对车厢外粉尘浓度超标;利用设置于前挡风玻璃的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车厢内的温湿度传感器和阈值的水气液状态转换关系分析认为汽车前挡风玻璃是否有起雾风险。本发明中在执行人工配置的车载空调状态时,若汽车前挡风玻璃有起雾风险和车厢内空气污染或粉尘浓度分别相对车厢外空气污染或粉尘浓度分别超标至少一项成立,则执行外循环,降低车厢内空气污染、车厢内粉尘浓度以及避免前挡风玻璃起雾。执行人工配置的车载空调状态下,若汽车前挡风无起雾风险且车厢内空气污染和粉尘浓度分别相对车厢外空气污染和粉尘浓度未超标时,若环境温度不适宜则执行内循环。自动控制内外循环切换,确保车厢内空气质量。
在车载空调未启用的情况下,能够在环境温度适宜且车厢内空气污染或粉尘浓度分别相对车厢外空气污染或粉尘浓度超标时,执行外循环更新车厢内空气,在环境温度不适的情况下提示车厢内控制质量差。
本发明根据环境温度是否适宜控制车载空调进行内外循环的切换,避免非适宜环境下车载空调采用外循环导致能耗上升。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空调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空调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实施例1
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空调控制方法,应用于车载空调,包括:
S1、检测乘客是否人工启用车载空调并人工配置车载空调状态,是则跳转S2,否则跳转S8。
S2、控制车载空调执行人工配置的车载空调状态并在执行人工配置的车载空调状态下检测汽车前挡风是否有起雾风险、车厢内空气污染或粉尘浓度分别相对车厢外空气污染或粉尘浓度是否超标。
具体的,车载空调的空调控制器内预设基于车厢内温度,车厢内湿度和前挡风玻璃温度的水气液状态转换关系,利用水气液状态转换关系和测量的车厢内温度,车厢内湿度和前挡风玻璃温度能够有效地判断前挡风玻璃处是否会凝结水雾。在检测乘客人工启用车载空调并人工配置车载空调状态时,空调控制器通过设置于车厢内的温湿度传感器采集车厢内温度和车厢内湿度,通过设置于前挡风玻璃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测量前挡风玻璃温度,空调控制器基于实时车厢内温度、车厢内湿度和前挡风玻璃温度按水气液状态转换关系分析水蒸气能在前挡风玻璃处转为液态时,认为汽车前挡风玻璃有起雾风险。
具体实施过程中,车载空调执行人工配置车载空调状态的同时,车载空调的空调控制器利用设置于汽车车厢外的第一组气体传感器和汽车车厢内第二组气体传感器分别检测车厢外内空气中至少一种污染气体浓度值并计算车厢外内空气中每种污染气体浓度差值,某一污染气体浓度差值大于对应的污染气体浓度差阈值时则认为车厢内空气污染相对车厢外空气污染超标。
具体实施过程中,车载空调执行人工配置车载空调状态的同时,车载空调的空调控制器利用设置于汽车车厢外的第一PM2.5传感器和汽车车厢内第二PM2.5传感器分别检测车厢外内空气中粉尘浓度值并计算车厢外内空气中粉尘浓度差值,粉尘浓度差值大于粉尘浓度差阈值时则认为车厢内粉尘浓度相对车厢外粉尘浓度超标。
S3、执行人工配置的车载空调状态下,若汽车前挡风玻璃有起雾风险和车厢内空气污染或粉尘浓度分别相对车厢外空气污染或粉尘浓度分别超标至少一项成立,则跳至S5。
S4、执行人工配置的车载空调状态下,若汽车前挡风无起雾风险且车厢内空气污染和粉尘浓度分别相对车厢外空气污染和粉尘浓度未超标,则跳转S6。
S5、控制车载空调自动执行外循环,并保持人工配置的车载空调状态。在车厢内空气污染相对车厢外空气污染超标或车厢内粉尘浓度相对车厢外超标或汽车前挡风玻璃有起雾风险时,通过控制车载空调自动执行外循环,使车厢内外空气交换,更新车厢内污染更严重的空气,同时还能够通过外循环避免前挡风玻璃起雾。
S6、检测车厢外环境温度是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或车厢外环境温度是否高于第二温度阈值,是则跳至S7。具体的,车载空调的空调控制器利用设置于车厢外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测量车厢外环境温度。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测量车厢外环境温度是否处于第一温度阈值和第二温度阈值之间的适宜区间。
S7、车载空调自动执行内循环,并保持人工配置的车载空调状态。在车厢外低于第一温度阈值或高于第二温度阈值而不适时,自动将车载空调调至内循环。
S8、检测蓄电池电压是否大于预设电压阈值或发动机启动,是则跳至S9。具体的预设电压阈值采用12.5V。
S9、检测车厢内空气污染或粉尘浓度分别相对车厢外空气污染或粉尘浓度是否超标,是则跳至S10。
S10、检测车厢外环境温度是否在第一温度阈值和第二温度阈值之间,是则,跳至S11、否则跳至S12。
在汽车正常供电的情况下执行S9和S10。在车厢外环境温度适宜时执行S11,否则执行S12。
S11、车载空调开启通风并进入外循环模式。在车厢内空气污染或粉尘浓度相对车厢外空气污染或粉尘浓度超标时,控制车载空调开启并进入外循环更新车内空气。
S12、通过中控屏提示车厢内空气质量差并提议开启空调外循环通风。具体的,车载空调通讯连接车载控制器,车载控制器通过总线连接中控屏,车载控制器基于所述车载空调的反馈控制中控屏提示车内空气质量差并提议开启空调外循环通风。
实施例2
参阅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空调控制装置,包括:车载空调,所述车载空调配置空调控制器,所述空调控制器电性连接设置于前挡风玻璃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空调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测量前挡风玻璃温度。所述空调控制器电性连接设置于车厢外的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组气体传感器和第一PM2.5传感器,空调控制器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测量车厢外的环境温度,空调控制器利用所述第一组气体传感器测量车厢外空气中污染气体浓度,空调控制器利用第一PM2.5传感器测量车厢外空气中粉尘浓度。所述空调控制器电性连接设置于车厢内的温湿度传感器、第二组气体传感器和第二PM2.5传感器,空调控制器通过温湿度传感器测量车厢内的温度和湿度,空调控制器利用第二组气体传感器测量车厢内空气中污染气体浓度,空调控制器利用第二PM2.5传感器测量车厢内控制器PM2.5浓度。所述空调控制器获取上述传感器测量参数,根据参数执行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汽车空调控制方法,控制车载空调进行内外循环转换。
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空调控制器通讯连接车载控制器,车载控制器通过总线连接中控屏。车载控制器基于所述车载空调的反馈控制中控屏提示车内空气质量差并提议开启空调外循环通风。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实现汽车空调控制方法的存储介质,所述实现汽车空调控制方法的存储介质存储至少一条指令,读取并执行所述指令实现所述的汽车空调控制方法。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汽车空调控制方法,应用于车载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
S1、检测乘客是否人工启用车载空调并配置车载空调状态,是则跳转S2,否则跳转S8;
S2、控制车载空调执行人工配置的车载空调状态并在执行人工配置的车载空调状态下检测汽车前挡风是否有起雾风险、车厢内空气污染或粉尘浓度分别相对车厢外空气污染或粉尘浓度是否超标;
S3、执行人工配置的车载空调状态下,若汽车前挡风玻璃有起雾风险和车厢内空气污染或粉尘浓度分别相对车厢外空气污染或粉尘浓度分别超标至少一项成立,则跳至S5;
S4、执行人工配置的车载空调状态下,若汽车前挡风无起雾风险且车厢内空气污染和粉尘浓度分别相对车厢外空气污染和粉尘浓度未超标,则跳转S6;
S5、控制车载空调自动执行外循环,并保持人工配置的车载空调状态;
S6、检测车厢外环境温度是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或车厢外环境温度是否高于第二温度阈值,是则跳至S7;
S7、车载空调自动执行内循环,并保持人工配置的车载空调状态;
S8、检测蓄电池电压是否大于预设电压阈值或发动机启动,是则跳至S9;
S9、检测车厢内空气污染或粉尘浓度分别相对车厢外空气污染或粉尘浓度是否超标,是则跳至S10;
S10、检测车厢外环境温度是否在第一温度阈值和第二温度阈值之间,是则,跳至S11、否则跳至S12;
S11、车载空调开启通风并进入外循环模式;
S12、通过中控屏提示车厢内空气质量差并提议开启空调外循环通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车载空调的空调控制器利用设置于汽车车厢外的第一组气体传感器和汽车车厢内第二组气体传感器分别检测空气中污染气体浓度值并计算污染气体浓度差值,污染气体浓度差值大于对应的污染气体浓度差阈值时则认为车厢内空气污染相对车厢外空气污染超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车载空调的空调控制器利用设置于汽车车厢外的第一PM2.5传感器和汽车车厢内第二PM2.5传感器分别检测空气中粉尘浓度值并计算粉尘浓度差值,粉尘浓度差值大于粉尘浓度差阈值时则认为车厢内粉尘浓度相对车厢外粉尘浓度超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车载空调的空调控制器内预设基于车厢内温度,车厢内湿度和前挡风玻璃温度的水气液状态转换关系,空调控制器通过设置于车厢内的温湿度传感器采集车厢内温度和车厢内湿度,通过设置于前挡风玻璃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测量前挡风玻璃温度,空调控制器基于实时车厢内温度、车厢内湿度和前挡风玻璃温度按水气液状态转换关系分析水蒸气能在前挡风玻璃处转为液态时,认为汽车前挡风玻璃有起雾风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车载空调的空调控制器利用设置于车厢外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测量车厢外环境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车载空调通讯连接车载控制器,车载控制器通过总线连接中控屏,车载控制器基于所述车载空调的反馈控制中控屏提示车内空气质量差并提议开启空调外循环通风。
7.一种汽车空调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载空调,所述车载空调配置空调控制器,所述空调控制器电性连接设置于前挡风玻璃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空调控制器电性连接设置于车厢外的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组气体传感器和第一PM2.5传感器,所述空调控制器电性连接设置于车厢内的温湿度传感器、第二组气体传感器和第二PM2.5传感器,所述空调控制器获取上述传感器测量参数,根据参数执行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汽车空调控制方法,控制车载空调进行内外循环转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空调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控制器通讯连接车载控制器,车载控制器通过总线连接中控屏。
9.一种实现汽车空调控制方法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实现汽车空调控制方法的存储介质存储至少一条指令,读取并执行所述指令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汽车空调控制方法。
CN202210427323.3A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汽车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6838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27323.3A CN114683806B (zh)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汽车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27323.3A CN114683806B (zh)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汽车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83806A CN114683806A (zh) 2022-07-01
CN114683806B true CN114683806B (zh) 2023-11-03

Family

ID=82145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27323.3A Active CN114683806B (zh)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汽车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83806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44851A (ja) * 2000-11-08 2002-05-22 Fuji Heavy Ind Ltd 車両用空調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3121400A (ja) * 2001-10-12 2003-04-23 Ngk Spark Plug Co Ltd ガス検出装置、車両用オートベンチ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JP2012086736A (ja) * 2010-10-21 2012-05-10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3465749A (zh) * 2013-08-27 2013-12-2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环境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9733160A (zh) * 2019-02-26 2019-05-10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内外循环自适应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1186277A (zh) * 2020-01-16 2020-05-22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车内空气质量监控方法及监控装置
CN111976428A (zh) * 2020-08-31 2020-11-24 廖子轩 一种空气质量调节系统及方法
CN113665320A (zh) * 2021-09-08 2021-11-19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车辆空调外循环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068738A1 (zh) * 2020-09-29 2022-04-0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空气调节方法、装置及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24061B1 (ko) * 2016-01-07 2018-11-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차량용 보조 장치 및 차량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44851A (ja) * 2000-11-08 2002-05-22 Fuji Heavy Ind Ltd 車両用空調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3121400A (ja) * 2001-10-12 2003-04-23 Ngk Spark Plug Co Ltd ガス検出装置、車両用オートベンチ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JP2012086736A (ja) * 2010-10-21 2012-05-10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3465749A (zh) * 2013-08-27 2013-12-2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环境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9733160A (zh) * 2019-02-26 2019-05-10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内外循环自适应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1186277A (zh) * 2020-01-16 2020-05-22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车内空气质量监控方法及监控装置
CN111976428A (zh) * 2020-08-31 2020-11-24 廖子轩 一种空气质量调节系统及方法
WO2022068738A1 (zh) * 2020-09-29 2022-04-0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空气调节方法、装置及车辆
CN113665320A (zh) * 2021-09-08 2021-11-19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车辆空调外循环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2017款本田思铂睿混合动力汽车空调系统介绍;李伟;;汽车维修与保养(第06期);全文 *
空调系统自动模式下内循环控制分析;凌学锋;陈文强;潘之杰;;汽车电器(第05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83806A (zh) 2022-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47463B (zh) 一种自动防止汽车起雾的控制方法
CN203810650U (zh) 一种汽车自动除雾系统
CN110722962A (zh) 一种车辆空气净化方法、装置及车辆
CN104527372A (zh) 一种汽车空调自动除雾系统及汽车
CN112158166B (zh) 一种汽车自动除雾的控制方法及汽车
CN110539602B (zh) 车辆的空气净化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
CN110182019A (zh) 车内空气质量的控制方法
CN114683806B (zh) 一种汽车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936786B (zh) 车辆内空气控制系统和方法
CN202703185U (zh) 一种车载空调系统
JP2003072353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5335527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206914088U (zh) 车载空调及具有该车载空调的空气净化系统
CN113942365A (zh) 车载空调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00886A (zh) 具有消毒加湿功能的汽车空调自适应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13292228U (zh) 一种车内自动除雾系统
JPS61110613A (ja)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
CN205588934U (zh) 空调系统
CN113665531B (zh) 车辆除雾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17022449U (zh) 起雾模拟装置、系统及车辆
CN112440659A (zh)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8141391U (zh) 一种汽车解锁改善车内空气系统
CN213441967U (zh) 一种汽车内部控制系统
CN219133806U (zh) 一种空气循环过滤系统的电控装置
JP3028664B2 (ja) 電気自動車用空調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