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79528A - 音圈马达和摄像头模块 - Google Patents
音圈马达和摄像头模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679528A CN114679528A CN202210311673.3A CN202210311673A CN114679528A CN 114679528 A CN114679528 A CN 114679528A CN 202210311673 A CN202210311673 A CN 202210311673A CN 114679528 A CN114679528 A CN 11467952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bbin
- elastic member
- fixing portion
- magnet
- dispos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3822 epoxy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20000647 polyepoxid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294 ferromagn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291 magn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302 ferro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86 cumul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16 latex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126 latex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644 lens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79 rubber t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 H02K41/035—DC motors; 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2—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4—Lorentz force motors, e.g. voice coil moto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音圈马达和摄像头模块,本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能够包括:印刷电路基板,供图像传感器封装;线轴,配置于上述印刷电路基板的上侧,上部弹性部件及下部弹性部件的一端分别与上述线轴的上部面及下部面相连接;壳体部件,配置于上述印刷电路基板的上侧,使上述上部弹性部件的一端被上述壳体部件的上部面支撑,从而支撑上述线轴的往复运动;以及支撑突起,一体地形成于上述壳体部件的上部面,支撑上述上部弹性部件的底面。
Description
本申请为2019年12月25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911357464.7、发明名称为“音圈马达和摄像头模块”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该母案申请是申请日为2014年12月30日、申请号为201410843890.2、发明名称为“摄像头模块”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实施例涉及音圈马达和摄像头模块。
背景技术
摄像头模块可包括:图像传感器;印刷电路基板,封装用于传输电信号的图像传感器;红外线阻隔过滤器,对上述图像传感器阻隔红外线区域的光;以及光学系统,由向上述图像传感器传递影像的一张以上的透镜构成。此时,可在上述光学系统中设有能够执行自动对焦功能和抖动校正功能的执行器模块。
执行器模块能够以多种方式构成,但普遍使用音圈单元马达。音圈单元马达借助固定于支架部件的磁铁、和卷绕于以能够进行往复移动的方式设置于透镜镜筒侧的线轴的外周面的线圈单元的电磁性相互作用来工作,从而能够执行自动对焦功能。这种音圈马达方式的执行器模块,能够使上下移动的线轴被下部弹性部件及上部弹性部件弹性支撑,并能沿着与光轴相平行的方向往复移动。
但现有的音圈马达由包括多个透镜的线轴仅向一侧方向驱动来执行自动对焦功能。即,是一种若施加电源,则线轴从初始位置朝向上侧移动,执行对焦动作,之后向相反方向移动时,断开电源,从而借助线轴的自重和弹性部件的弹性恢复力来回到原位置的结构。但在能够执行更加精密的对焦控制的双向驱动执行器的情况下,由线轴浮在空中的位置构成初始位置,因而在直接利用现有的摄像头模块的结构的情况下,由于线轴的行程相对较大,因而需要进行能够解除相邻部件之间的干涉的结构变更。
发明内容
本实施例提供利用双向驱动的执行器来减少部件数的结构改善的摄像头模块。
本发明一例的摄像头模块可包括:印刷电路基板,供图像传感器封装;壳体部件,配置于上述印刷电路基板的上侧;线轴,设置成能够在上述壳体部件的内侧移动;上部弹性部件,与上述壳体部件的上部面及上述线轴的上部面相连接;以及空间形成部,形成于上述壳体部件的一侧,在上述线轴相对于上述壳体部件进行相对的上下移动的情况下,对上述上部弹性部件提供移动空间。
另一方面,本发明另一例的摄像头模块可包括:印刷电路基板,供图案传感器封装;线轴,配置于上述印刷电路基板的上侧,上部弹性部件及下部弹性部件的一端分别与上述线轴的上部面及下部面相连接;壳体部件,配置于上述印刷电路基板的上侧,在内部空间部设有上述线轴;以及间隔部件,设置于上述壳体部件的内侧,与上述壳体和上述上部弹性部件相结合,在上述线轴相对于上述壳体部件进行相对的上下移动的情况下,对上述上部弹性部件提供移动空间。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的特征在于,包括:印刷电路基板,供图像传感器封装;线轴,配置于上述印刷电路基板的上侧,上部弹性部件及下部弹性部件的一端分别与上述线轴的上部面及下部面相连接;壳体部件,配置于上述印刷电路基板的上侧,在内部空间部设有上述上部弹性部件、下部弹性部件及线轴;以及支撑突起,一体地形成于上述壳体部件的上部面的与上述上部弹性部件相向的内侧面,支撑上述上部弹性部件的上部面。
上述支撑突起能够以突出方式形成于上述壳体部件的四个角部分。
上述支撑突起的高度可大于上述线轴的上下移动行程。
上述支撑突起的俯视形状可以为圆形、四边形及三角形中的一个。
上述支撑突起既可以从与上述壳体部件的侧壁相连接的角部分隔开规定距离,又可以紧贴于与上述壳体部件的侧壁相连接的角部分。
上述上部弹性部件可包括:第一固定部,固定于上述壳体部件侧;第二固定部,固定于上述线轴侧;以及连接部,连接上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
上述第一固定部的底面可以被上述支撑突起支撑。
上述第一固定部可在与上述支撑突起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凹槽部。
此时,上述支撑突起和凹槽部可通过粘结、热熔敷及焊接中的一种方法来被固定结合。
本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还可以包括:底座,配置于上述印刷电路基板的上侧;以及支架部件,与上述底座相结合,并设有多个磁铁,上述下部弹性部件的另一端与上述支架部件相结合。
上述支架部件在四个面可包括磁铁安装孔,在上述磁铁安装孔插入有相同大小的磁铁。
上述支架部件的底面能够与上述底座固定结合,上述支架部件的上部面能够与上述壳体部件进行固定结合。
上述线轴可包括透镜镜筒,在上述透镜镜筒的内部设有至少一个透镜。
上述壳体部件能够由铁磁体(Ferromagnetic body)形成,并能与底座相结合来形成摄像头模块的外观。
并且,本发明还能包括环形状的线圈组件,上述环形状的线圈组件以插入方式与上述线轴的外周面相结合。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还能包括盖部件,上述盖部件支撑上述上部弹性部件的上侧。
上述盖部件可包括多个支撑凸台,上述多个支撑凸台从上述盖部件的与上述上部弹性部件相向的内侧面突出而成。
上述支撑凸台能够与上述支撑突起同轴配置。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可包括:印刷电路基板,供图像传感器封装;线轴,配置于上述印刷电路基板的上侧,上部弹性部件及下部弹性部件的一端分别与上述线轴的上部面及下部面相连接;壳体部件,配置于上述印刷电路基板的上侧,并在内部空间部设有上述线轴;以及盖部件,配置于上述壳体部件的上侧,上述上部弹性部件以与上述壳体部件的上部面隔开规定距离的方式固定于上述盖部件的内侧面。
上述盖部件可包括:支撑突起,该支撑突起在该盖部件的与上述壳体部件相向的内侧面供上述上部弹性部件结合;以及台阶部,形成于上述支撑突起的附近。
上述上部弹性部件还可以包括第一贯通孔,上述第一贯通孔呈与上述支撑突起相对应的形状。
可在上述支撑突起和第一贯通孔的结合位置形成有以粘结、焊接及热熔敷中的一种方法形成的第一结合部。
上述上部弹性部件可包括:第一固定部,形成有固定于上述盖部件侧的上述第一贯通孔;第二固定部,固定于上述线轴侧;以及连接部,连接上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
上述壳体部件还可以包括第二贯通孔,上述第二贯通孔呈与上述支撑突起相对应的形状。
或者,上述支撑突起可分别与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相结合,上述第一贯通孔形成于与上述上部弹性部件相对应的位置,上述第二贯通孔形成于与上述壳体部件相对应的位置。
此时,可在上述支撑突起和第二贯通孔的结合位置形成有以粘结、焊接及热熔敷中的一种方法形成的第二结合部。
上述第一贯通孔、第二贯通孔及支撑突起的与结合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的剖面可以为圆形。
上述上部弹性部件和壳体部件的上部面之间的距离可长于上述线轴的上升及下降行程距离。
上述支撑突起能够从上述盖部件的内侧面的上侧的四个角部分突出而成。
上述支撑突起的俯视形状可以为圆形、四边形及三角形中的一个。
上述支撑突起能够从与上述盖部件的侧壁相连接的角部分隔开规定距离。
本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可包括:底座,配置于上述印刷电路基板的上侧;以及支架部件,与上述底座相结合,并设有多个磁铁,上述下部弹性部件的另一端与上述支架部件相结合。
上述支架部件可在四个面包括磁铁安装孔,在上述磁铁安装孔插入有相同大小的磁铁。
上述支架部件的底面能够与上述底座固定结合,上述支架部件的上部面能够与上述壳体部件进行固定结合。
上述线轴可包括透镜镜筒,在上述透镜镜筒的内部设有至少一个透镜。
上述壳体部件能够由铁磁体形成,并能与底座相结合来形成摄像头模块的外观。
本发明还能包括环形状的线圈组件,上述环形状的线圈组件以插入方式与上述线轴的外周面相结合。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可包括:印刷电路基板,供图案传感器封装;线轴,配置于上述印刷电路基板的上侧,上部弹性部件及下部弹性部件的一端分别与上述线轴的上部面及下部面相连接;壳体部件,配置于上述印刷电路基板的上侧,并在内部空间部设有上述线轴;以及间隔部件,设置于上述壳体部件的内侧空间部,在内侧面固定有上述上部弹性部件,在上述上部弹性部件的固定位置附近形成有台阶部,而形成能够使上部弹性部件移动的空间部。
上述间隔部件可以为能够进行注塑成型的树脂材质及金属材质中的一种。
上述间隔部件可以在组装上述上部弹性部件之后,与上述壳体部件相结合。
上述间隔部件可包括支撑突起,该支撑突起在与上述壳体部件相向的内侧面供上述上部弹性部件结合。
上述上部弹性部件还可以包括贯通孔,上述贯通孔呈与上述支撑突起相对应的形状。
可在上述支撑突起与贯通孔相结合的位置形成有以粘结及焊接中的一种方法形成的结合部。
上述支撑突起和贯通孔的与结合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剖面可以为圆形。
上述上部弹性部件可包括第一固定部,形成有固定于上述间隔部件侧的上述贯通孔;第二固定部,固定于上述线轴侧;以及连接部,连接上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
上述支撑突起能够以长于上述线轴的上升及下降行程的方式形成。
上述支撑突起能够从上述间隔部件的内侧面的上侧的四个角部分突出而成。
上述支撑突起的俯视形状可以为圆形、四边形及三角形中的一个。
上述支撑突起能够从与上述间隔部件的侧壁相连接的角部分隔开规定距离。
本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可包括底座,上述底座配置于上述印刷电路基板的上侧。
上述线轴可包括透镜镜筒,在上述透镜镜筒的内部设有至少一个透镜。
上述壳体部件能够由铁磁体(Ferromagnetic body)形成,并能与底座相结合来形成摄像头模块的外观。
还能包括环形状的线圈组件,上述环形状的线圈组件以插入方式与上述线轴的外周面相结合。
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可包括:印刷电路基板,供图像传感器封装;线轴,配置于上述印刷电路基板的上侧,上部弹性部件及下部弹性部件的一端分别与上述线轴的上部面及下部面相连接;壳体部件,配置于上述印刷电路基板的上侧,在内部空间部设有上述上部弹性部件、下部弹性部件及线轴;以及支撑突起,一体地形成于上述壳体部件的上部面的与上述上部弹性部件相向的内侧面,支撑上述上部弹性部件的上部面。
上述支撑突起能够从上述壳体部件的四个角部分突出而成。
并且,上述支撑突起的高度可大于上述线轴的上下移动行程。
上述支撑突起的俯视形状可以为圆形、四边形及三角形中的一个。
上述支撑突起既能从与上述壳体部件的侧壁相连接的角部分隔开规定距离,又能紧贴于与上述壳体部件的侧壁相连接的角部分。
上述上部弹性部件可包括:第一固定部,固定于上述支撑突起;第二固定部,固定于上述线轴侧;以及连接部,连接上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
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还可以包括焊接部,上述焊接部形成于上述支撑突起和第一固定部相接触的位置。
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还可以包括:底座,配置于上述印刷电路基板的上侧;以及支架部件,与上述底座相结合,并设有多个磁铁,上述下部弹性部件的另一端与上述支架部件相结合。
此时,上述支架部件可在四个角部分设有上述磁铁。
上述支架部件的底面能够与上述底座固定结合,上述支架部件的上部面能够与上述壳体部件固定结合。
上述线轴可包括透镜镜筒,在上述透镜镜筒的内部设有至少一个透镜。
上述壳体部件能够由铁磁体(Ferromagnetic body)形成,并能与底座相结合来形成摄像头模块的外观。
本发明还能包括环形状的线圈组件,上述环形状的线圈组件以插入方式与上述线轴的外周面相结合。
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可包括:印刷电路基板,供图像传感器封装;线轴,配置于上述印刷电路基板的上侧,上部弹性部件及下部弹性部件的一端分别与上述线轴的上部面及下部面相连接;壳体部件,配置于上述印刷电路基板的上侧,并在内部空间部设有上述线轴;以及金属材质的间隔部件,配置于上述壳体部件的内侧空间部,上述间隔部件的上侧面与上述壳体部件进行面接触,上述间隔部件的下侧面与上述上部弹性部件的上部面进行面接触。
上述间隔部件可由钢(steel)材质形成。
上述间隔部件能够首先与上述壳体部件相结合之后,再与上述上部弹性部件的上部面进行焊接结合。
并且,上述间隔部件可具有盘、板中的一种形状。
上述部弹性部件可包括:第一固定部,形成有固定于上述盖部件侧的上述第一贯通孔,第二固定部,固定于上述线轴侧,以及连接部,连接上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上述间隔部件能够与上述第一固定部的上部面进行焊接结合。
上述连接部能够以与上述间隔部件及壳体部件互不干涉的方式配置。
上述间隔部件的厚度可大于上述线轴的上升及下降行程距离。
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可包括:底座,配置于上述印刷电路基板的上侧;以及支架部件,与上述底座相结合,并设有多个磁铁,上述下部弹性部件的另一端与上述支架部件相结合。
此时,上述上部弹性部件可介于支架部件和磁铁这两者中的一个的上部面与上述间隔部件的下部面之间。
上述支架部件的底面能够与上述底座进行固定结合,上述支架部件的上部面能够与上述壳体部件进行固定结合。
上述线轴可包括透镜镜筒,在上述透镜镜筒的内部设有至少一个透镜。
上述壳体部件能够由铁磁体(Ferromagnetic body)形成,并能与底座相结合来形成摄像头模块的外观。
还可以包括环形状的线圈组件,上述环形状的线圈组件以插入方式与上述线轴的外周面相结合。
由于在壳体部件的上侧以一体方式形成能够支撑上部弹性部件的多个支撑突起,以在双向驱动的执行器中确保能够沿着双向移动的行程空间,因而无需在壳体部件和上部弹性部件之间设置单独的间隔部件,从而能够减少部件数,减少组装工序,并能降低制造成本。
并且,本发明的一例的摄像头模块,由于在壳体部件的内侧空间部设置间隔部件,因而能够降低摄像头模块的高度,能够实现产品的小型化。并且,首先在与间隔部件形成一体的支撑突起结合上部弹性部件之后,结合壳体部件,来设置磁铁,并执行其他部件的组装,因而能够提高组装性。并且,由于间隔部件长于线轴的行程距离,因而能够在线轴进行上下移动时,防止与其他部件相干涉。
并且,本发明的一例的摄像头模块,由于设置于间隔部件和壳体部件的内侧的磁铁及间隔部件,上部弹性部件设置为与壳体部件的内侧上部面隔开规定距离的状态,因而能够在线轴进行上下运动时,防止上部弹性部件与壳体部件相干涉。并且,由于以钢材质形成间隔部件,因而能够将为了执行摄像头模块的对焦功能而卷绕于线轴的线圈单元和磁铁之间的电磁性的相互作用的效率最大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的壳体部件的立体图。
图4至图6为简要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设置于壳体部件的上侧的上部弹性部件的移动的图。
图7至图11为以例示方式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的多种变形例的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的盖部件和上部弹性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4为示出图13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15为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的壳体部件、上部弹性部件及盖部件的组装状态的背面立体图。
图16至图18为简要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的上部弹性部件的移动的图。
图19为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变形例的摄像头模块的盖部件和上部弹性部件的结合关系的图。
图20为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另一变形例的摄像头模块的盖部件和上部弹性部件的结合关系的图。
图21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22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的间隔部件和上部弹性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3为示出图22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24至图26为简要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的上部弹性部件的移动的图。
图27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28至图30为简要示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设置于壳体部件的上侧的上部弹性部件的移动的图。
图31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32至图34为简要示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的线轴移动时的上部弹性部件的移动的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印刷电路基板;11…图像传感器;20…底座;25…红外线阻隔过滤器;30…支架部件;32…磁铁安装孔;33…磁铁;40…线轴;42…透镜单元;43…线圈单元;44…上部弹性部件;45…下部弹性部件;50…壳体部件;50a…内磁轭;60…盖部件;61…支撑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例示性的附图对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要留意的是,在对各附图的结构要素附加附图标记的过程中,即使显示于其他附图上,针对相同的结构要素尽可能地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在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的过程中,判断出对相关的公知结构或功能的具体说明会妨碍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理解的情况下,将省略详细的说明。
并且,在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要素进行说明的过程中,可使用第一、第二、A、B、(a)、(b)等术语。这种术语仅用于将其结构要素与其他结构要素相区别,相关结构要素的本质或次序或顺序等不会因上述术语而受到限制。在记载为某一结构要素与其他结构要素“连接”、“结合”或“联接”的情况下,可以理解为其结构要素可以与其他结构要素直接连接或联接,但也可以理解为在各结构要素之间“连接”、“结合”或“联接”其他结构要素。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的壳体部件的立体图,图4至图6为简要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设置于壳体部件的上侧的上部弹性部件的移动的图,图7至图11为以例示方式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的多种变形例的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可包括印刷电路基板10、底座20、线轴40、壳体部件50及盖部件60。并且,如图所示,可以具有支架部件30,但支架部件30可以根据需要来省略。另一方面,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在线轴40相对于壳体部件50进行相对性的上下移动的情况下,还可在上部弹性部件44包括提供移动空间的空间形成部。上述空间形成部可以为后述的支撑突起70,但并不局限于此。
可在印刷电路基板10安装图像传感器11,上述印刷电路基板10可形成摄像头模块的底面。
在底座20中,可在与上述图像传感器11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红外线阻隔过滤器25,且上述底座20可以支撑上述壳体部件50的下侧。可在上述底座20设有用于与上述印刷电路基板10进行通电的单独的端子部件(terminal member),并能利用表面电极等来使端子以一体方式形成。另一方面,上述底座20可执行保护上述图像传感器11的传感器支架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可沿着上述底座20的侧面,朝向下侧方向形成突出部。但这并非为必要的结构,虽然未图示,但能由单独的传感器支架配置于底座20的下部,来执行上述功能。
支架部件30大致呈四边形状,并在四个面的各面形成有能够设置多个磁铁33的磁铁安装孔32。或者,虽然未图示,但可以形成有安装槽来代替上述磁铁安装孔32。此时,上述磁铁33能够以相对应的大小形成,相向的磁铁33能够以相平行的方式配置。另一方面,虽然上述实施例在支架部件30的四个侧壁面配置有磁铁33,但并不局限于此,磁铁33能够配置于支架部件30的四个角。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支架部件30并非为必要的结构,其可以被省略。若像这样省略支架部件30,则磁铁33可以直接固定于后述的壳体部件50。像这样,在磁铁33直接固定于壳体部件50的情况下,磁铁33可直接粘接固定于壳体部件50的侧面或角。
如图1所示,支架部件30可呈六面体形状,可以设置成四面较薄的框架形状,且在支架部件30的上部面和下部面设有后述的上部弹性部件44及下部弹性部件45,从而能够对线轴40的光轴方向的往复移动进行弹性支撑。并且,如图所示,支架部件30能够以一体方式形成,但并不局限于此,能够设置成可上下分离的结构。
并且,支架部件30的底面可以与上述底座20相结合,上述支架部件30的上部面能够与后述的壳体部件50相结合,从而能够进行位置固定。若没有支架部件30,则上述下部弹性部件45可以被底座20支撑,上部弹性部件44可以被壳体部件50支撑。
线轴40能够在上述壳体部件50的内部空间以沿着与光轴平行的方向进行往复移动的方式设置。线轴40能够在外周面设有线圈单元43,以能够与上述磁铁33进行电磁性的相互作用。
上述线轴40可包括透镜镜筒42,上述透镜镜筒42在内部设有至少一个透镜42a,而如图1所示,上述透镜镜筒42能够与上述线轴40的内部进行螺纹结合。但对此并不进行限定,虽然未图示,但上述透镜镜筒42能够利用除了螺纹结合之外的方法来直接固定于上述线轴40的内侧,或者在没有透镜镜筒42的情况下,由一片以上的上述透镜42a与线轴形成为一体。上述透镜42a能够由一片构成,也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透镜形成光学系统。
上述线轴40可在上部及下部分别设有上述的上部弹性部件44及下部弹性部件45。上部弹性部件44的一端能够与线轴40相连接,另一端能够配置于后述的壳体部件50的上侧。下部弹性部件45的一端能够与上述线轴40相连接,另一端能够与上述底座20相连接。为此,可在上述线轴40的下侧形成有用于与下部弹性部件45相结合的突起35a,并在上述下部弹性部件45的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突起收容孔45a,从而通过他们的结合使下部弹性部件45固定。
如图2所示,上部弹性部件44可包括:第一固定部44a,与壳体部件50侧相连接;第二固定部44c,与线轴40相连接;以及连接部44b,连接第一固定部44a和第二固定部44c。此时,上述连接部44b具有规定形状的图案,从而通过这一部分的移动来支撑线轴40。
盖部件60能够与上述壳体部件50相结合,并保护上部弹性部件44。如图1及图4至图6所示,在上述盖部件60的与上述上部弹性部件44相向的内侧面突出地形成有与上述上部弹性部件44的上部面相接触的支撑凸台(support boss)61。此时,上述支撑凸台61的端部能够与上述上部弹性部件44进行面接触。
另一方面,上部弹性部件44能够与上述壳体部件50的上部面以隔开规定距离的方式配置。这是为了防止上部弹性部件44在线轴40的上下移动过程中与壳体部件50发生干涉。为此,支撑突起(support protrusion)70能够以一体方式突出地形成于壳体部件50的上侧。对此将进行详细后述。
通过以如上所述的方式相结合的上部弹性部件44及下部弹性部件45,上述线轴40的双向移动可在光轴方向上被弹性支撑。即,以与底座20隔开规定距离的初始位置为中心进行的线轴40朝向上侧及下侧的移动可以被控制。
另一方面,上述线圈单元43可以被设置成与上述线轴40的外周面相结合的环形状的线圈组件(coil block),由线圈组件形成的线圈单元43可包括:直线面43a,配置于与上述磁铁33相对应的位置;以及曲线面43b,配置于与后述的内磁轭及收容槽相对应的位置。或者,由线圈组件形成的线圈单元43可以为角形状,也可以为八边形状。即,能够没有曲线面而全部由直线面形成。这是考虑到与相向配置的磁铁33之间的电磁作用而设的,若磁铁33的相对应的面为平面,则相向的线圈单元43的面也为平面,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电磁力极大化。但并不局限于此,可以根据设计规范,将磁铁33的面和线圈单元43的面全部构成为曲面、平面或将一个构成为曲面、另一个构成为平面。
并且,上述线轴40能够以在外周面结合上述线圈单元43的方式包括第一面40a和第二面40b,上述第一面40a以平坦的方式形成于与上述支线面43a相对应的面,上述第二面40b以圆弧形方式形成于与上述曲线面43b相对应的面。并且,上述线圈单元43能够直接卷绕于上述线轴40,在这种情况下,可在上述第一面40a形成有用于防止上述线圈单元43沿着光轴方向脱离的突起部47,从而能够防止上述线圈单元43因在上述线轴40进行往复移动时所发生的冲击等而从设置位置中脱离,或者可以引导上述线圈单元43的配置位置。
并且,上述线轴40可在周围面包括多个收容槽(未图示),上述收容槽与上述线圈单元43隔开规定间隔,来形成空间部,而形成于上述壳体部件50的内磁轭50a可插入于上述多个收容槽(未图示)。但并不局限于此,可以设置单独的磁轭来代替内磁轭50a。壳体部件50可以为能够执行磁轭功能的磁轭壳体。
壳体部件50可以由铁之类的铁磁体形成。并且,当从上侧观察时,壳体部件50可设置成角形状,以便能够包围整个线轴40。此时,如图1至图3所示,壳体部件50可以为四边形状,并且,虽然未图示,但可以设置成八边形状。
上述壳体部件50可在与上述收容槽相对应的位置以一体方式形成有内磁轭50a,但上述内磁轭50a的一侧面能够与上述线圈单元43隔开规定距离,上述内磁轭50a的另一侧面能够与上述线轴40隔开规定距离。并且,上述内磁轭50a和收容槽(未图示)可形成于壳体部件50的四个角部分。上述内磁轭50a可从上述壳体部件50的上部面朝向内侧沿着与光轴相平行的方向弯折而成。在上述内磁轭50a中,可在与上述弯折的部分相接近的位置对称地形成有一对逃避槽。形成有这种逃避槽的弯折部形成瓶颈区间,由于上述逃避槽形成区间,当线轴40运行时,能够将内磁轭50a和线轴40的干涉最小化。上述内磁轭50a的末端有必要在基准位置与上述收容槽的底面隔开规定距离配置,这是为了防止上述线轴40在进行往复移动时,在最高的位置与上述内磁轭的末端和上述收容槽的底面进行接触及干涉。并且,上述内磁轭50a的末端还可以执行制约上述线轴40向设计规范(design specification)以外的区间移动的挡止部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如图2及图3所示,支撑突起70能够以一体方式突出地形成于壳体部件50的上部面。支撑突起70能够设置于与壳体部件50的四个角部分相接近的位置,但并不局限于此,若有需要,可设置于四个面部分。由于支撑突起70用于使上部弹性部件44和壳体部件50隔开规定距离,因此,配置位置可以根据摄像头模块的设计来进行各种改变。这是为了在上述线轴向下侧移动的情况下,消除上述线轴和上述壳体部件之间的干涉。但在通常情况下,在摄像头模块中不与其他部件相干涉,且设置空间相对有余的地方为角部分,因此,优选地,在角部分配置支撑突起70。
优选地,当成型壳体部件50时,一同构成支撑突起70。例如,在通过冲压加工等来成型壳体部件50的情况下,可对形成有支撑突起70的位置进行加压,从而变形为突起形状来构成。上述壳体部件50能够由金属材质形成,起到磁轭的作用,而在通过冲压加工来形成上述支撑突起70的情况下,如图4至图6所示,可在壳体部件50的形成有支撑突起70的上部面的内侧部分具有凹陷的槽部(recess portion)。若将壳体部件50注塑成型,则能够在模具中构成支撑突起70的形状。像这样,若将支撑突起70设置成与壳体部件50实现一体化而非单独部件的结构,则无需使用单独的间隔部件,因此,可以减少部件数。并且,由于能够省略间隔部件的组装工序,因而能够使组装变得更加方便。
图4至图6为示出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支撑突起70的上侧设置上部弹性部件44的情况下,上部弹性部件44随着线轴的移动而移动的过程的图。
若如图4所示,在初始位置中,上部弹性部件44中的与壳体部件相结合的第一固定部44a、与线轴相结合的第二固定部44c及连接部44b维持水平状态,而后若如图5所示,线轴40向上侧上升,则第一固定部44a维持固定位置,而与线轴40相连接的第二固定部44c和连接部44b向支撑突起70的上侧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不会发生壳体部件50和上部弹性部件44之间的干涉。并且,如图6所示,若线轴40沿着图像传感器11(参照图1)方向下降,则第一固定部44a维持固定位置,而与线轴40相连接的第二固定部44c和连接部44b向支撑突起70的下侧下降。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连接部44b及第二固定部44c朝向由支撑突起70形成的空间移动,因而不会发生壳体部件50和上部弹性部件44之间的干涉。因此,即使没有单独的间隔部件结构,线轴40也能顺畅地执行上升及下降。为了上述的图4至图6的移动,支撑突起70的高度至少可以具有线轴40的行程距离以上的高度。
另一方面,如图4至图6所示,上述第一固定部44a的上部面以加压的方式被上述盖部件60的支撑凸台61支撑,上述第一固定部44a的底面可以被上述支撑突起70支撑。此时,还可以在第一固定部44a包括凹陷的凹槽部(groove portion)80,用于将上述第一固定部44a坚固地固定于支撑突起70。在上述凹槽部80中,能够利用粘结剂、热熔敷及焊接等方法来实现支撑突起70与第一固定部44a的位置固定。另一方面,支撑突起70和支撑凸台61可形成于相对应的位置,并且可以使相向的剖面具有相对应的形状及截面积,以与第一固定部44a的上部面及下部面相接触的面积相同。但并不局限于此,支撑突起70和支撑凸台61的端部(distal-end)可具有互不相同的面积。
并且,在图4至图6中,虽然以在第一固定部44a的与支撑突起70相向的面形成有凹槽部80为例进行了图示,但并不局限于此,能够以将凹槽部80形成于上部面来与支撑凸台61相对应的方式构成。但在这种情况下,可在支撑凸台61侧代替支撑突起70来执行粘结、热熔敷或焊接等固定。另一方面,虽然未图示,但上述凹槽部80可由贯通孔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上述贯通孔结合支撑突起70和/或支撑凸台61,结合部分能够通过焊接、热熔敷及粘结中的一种方法来固定。
另一方面,图7至图11为以例示方式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的多种变形例的图。
作为一例,如图7所示,使支撑突起70的平面形状呈圆形,从而使支撑突起70具有圆筒形状。或者,如图8及图9所示,使支撑突起70的平面形状呈四边形,从而使支撑突起70具有正六面体形状。或者,如图10及图11所示,使支撑突起70的平面形状呈三角形,从而使支撑突起70具有三角柱形状。
另一方面,如图7、图8及图11所示,支撑突起70能够从与壳体部件50的侧壁相连接的角部分隔开规定距离而配置,也能如图9、图10所示,能够以紧贴于与上述壳体部件50的侧壁相连接的角部分的状态形成。
上述实施例的支撑突起70的形状,可在上部弹性部件44的形状、大小及摄像头模块的外观结构发生变更时不引起与其他部件之间的干涉的范围内,根据需要来选择性地使用。
根据这种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由于在没有单独的间隔部件的情况下,对壳体部件50的上部面的形状实施变更,从而形成以一体方式形成的支撑突起70,因而可以省略用于组装间隔部件的组装工序,使得组装作业变得更加方便。并且,不仅可以获得减少部件数所带来的制造费用的节约效果,而且可以解除异物流入在组装部件时必然发生的部件之间的连接缝隙而引发故障等问题。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的分解立体图,图1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的盖部件和上部弹性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14为示出图13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图15为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的壳体部件、上部弹性部件及盖部件的组装状态的背面立体图,图16至图18为简要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的上部弹性部件的移动的图,图19为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变形例的摄像头模块的盖部件和上部弹性部件的结合关系的图,图20为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另一变形例的摄像头模块的盖部件和上部弹性部件的结合关系的图。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可包括印刷电路基板110、底座120、线轴140、壳体部件150及盖部件160。并且,如图所示,还可以具有支架部件130,但支架部件130可以根据需要来省略。
可在印刷电路基板110安装图像传感器111,上述印刷电路基板110可形成摄像头模块的底面。
在底座120中,可在与上述图像传感器111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红外线阻隔过滤器125,且上述底座120可以支撑上述壳体部件150的下侧。可在上述底座120设有用于与上述印刷电路基板110进行通电的单独的端子部件,并能利用表面电极等来使端子以一体方式形成。另一方面,上述底座120可执行保护上述图像传感器111的传感器支架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可沿着上述底座120的侧面朝向下侧方向形成突出部。但这并非为必要的结构,虽然未图示,但能由单独的传感器支架配置于底座120的下部,来执行上述功能。
支架部件130大致呈四边形状,并在四个面的各面形成有能够设置多个磁铁133的磁铁安装孔132。或者,虽然未图示,但可以形成有安装槽来代替上述磁铁安装孔132。此时,上述磁铁133能够以相对应的大小形成,相向的磁铁133能够以相平行的方式配置。另一方面,虽然上述实施例在支架部件130的四个侧壁面配置有磁铁133,但并不局限于此,磁铁133能够配置于支架部件130的四个角。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支架部件130并非为必要的结构,其可以被省略。若像这样省略支架部件130,则磁铁133可以直接固定于后述的壳体部件150。像这样,在磁铁133直接固定于壳体部件150的情况下,磁铁133可直接粘接固定于壳体部件150的侧面或角。并且,磁铁133的上侧面能够与壳体部件150的上侧的内表面相接触。在与磁铁133进行面接触的壳体部件150的面较多,且上述壳体部件150的材质由金属形成的情况下,在遮蔽磁场方面有效。并且,磁铁133的至少两面能够与壳体部件150相接触。
如图12所示,支架部件130可呈六面体形状,可以设置成四面较薄的框架形状,且在支架部件130的上部面和下部面设有后述的上部弹性部件144及下部弹性部件145,从而能够对线轴140的光轴方向的往复移动进行弹性支撑。并且,支架部件130能够如图所示以一体方式形成,但并不局限于此,能够设置成可上下分离的结构。
并且,支架部件130的底面可以与上述底座120相结合,上述支架部件130的上部面能够与后述的壳体部件150相结合,从而能够进行位置固定。若没有支架部件130,则上述下部弹性部件145可以被底座120支撑,上部弹性部件144可以被壳体部件150支撑。
线轴140能够在上述壳体部件150的内部空间以沿着与光轴平行的方向进行往复移动的方式设置。线轴140能够在外周面设有线圈单元143,以能够与上述磁铁133进行电磁性的相互作用。
上述线轴140可包括透镜镜筒142,上述透镜镜筒142在内部设有至少一个透镜142a,而如图12所示,上述透镜镜筒142能够与上述线轴140的内部进行螺纹结合。但对此并不进行限定,虽然未图示,但上述透镜镜筒142能够利用除了螺纹结合之外的方法来直接固定于上述线轴140的内侧,或者在没有透镜镜筒142的情况下,由一片以上的上述透镜142a与线轴形成为一体。上述透镜142a能够由一片构成,也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透镜形成光学系统。
上述线轴140可在上部及下部分别设有上述的上部弹性部件144及下部弹性部件145。上部弹性部件144的一端能够与线轴140相连接,另一端能够配置于后述的壳体部件150的上侧。下部弹性部件145的一端能够与上述线轴140相连接,另一端能够与上述底座120相连接。为此,可在上述线轴140的下侧形成有用于与下部弹性部件145相结合的突起135a,并在上述下部弹性部件145的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突起收容孔145a。
如图13所示,在上部弹性部件144同样形成有突起收容孔145a和/或收容槽145b,从而通过它们的结合使上部弹性部件144进行固定。并且,如图13所示,上部弹性部件144可包括:第一固定部144a,与盖部件160侧相连接;第二固定部144c,与线轴140相连接;以及连接部144b,连接第一固定部144a和第二固定部144c。此时,上述连接部144b具有规定形状的图案,从而通过这一部分的移动来使线轴140上下移动。并且,上述连接部144b能够以与后述的盖部件160的台阶部175互不干涉的方式配置。连接部144b可执行上部弹性部件144的弹性恢复作用。
另一方面,如图16所示,上述连接部144b可从台阶部175的起始点开始,并且,通过这种结构,可以在线轴140进行上下移动的过程中,防止盖部件160和连接部件144b相干涉。或者,上述连接部144b还能与上述台阶部175的起始点隔开规定距离配置。
并且,上部弹性部件144能够以在线轴140的上下移动过程中防止与盖部件160和磁铁133发生干涉的方式与上述盖部件160的内侧面的上部面隔开规定距离设置,其中上述盖部件160与上述壳体部件150相结合。并且,上部弹性部件的连接部144b能够与磁铁沿着水平方向隔开来设置。上部弹性部件144的连接部144b还能与磁铁沿着垂直方向隔开来设置。上部弹性部件的连接部144b能够与磁铁133沿着对角线方向隔开来设置。其中,对角线方向可包括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对角线方向和相对于垂直方向的对角线方向。
另一方面,第一固定部144a可形成为大于第二固定部144c,由沿着长度方向相互隔开预定距离的至少13对连接部144b能够沿着对角方向配置。此时,上述连接部144b具有规定形状的图案,从而通过这一部分的移动来支撑线轴140。并且,上述连接部144b能够以一体方式连接第一固定部144a及第二固定部144c。即,连接部144b的一端能够以一体方式与第一固定部144a相连接,另一端能够以一体方式与第二固定部144c相连接。并且,上述连接部144b能够以与盖部件160及磁铁133互不干涉的方式配置。连接部144b可执行上部弹性部件144的弹性恢复作用。
并且,上部弹性部件144能够与执行磁轭作用的壳体部件150的上侧面隔开规定间隔g。即,上部弹性部件144以在线轴140的上下移动过程中防止与壳体部件150之间的干涉的方式首先与上述盖部件160的内侧面相结合。此时,上述上部弹性部件144能够与壳体部件150的上部面隔开规定距离g(参照图16)。此时,上述规定距离g大于线轴140的下降行程距离,从而在线轴140的下降工作过程中,防止上部弹性部件144与壳体部件干涉。这种隔开规定距离g的结构可通过形成于后述的盖部件160的内侧的台阶部175来形成。
为此,如图16所示,可在上述盖部件160的内侧面的上侧和壳体部件150及上部弹性部件144设有以互补的方式形成的上部弹性部件固定单元170。上部弹性部件固定单元170可包括支撑突起171、第一贯通孔172及第二贯通孔173。通过这种结构,可在盖部件160形成有能够沿着上侧及下侧驱动的上部弹性部件固定单元170,尤其,可在盖部件160形成有两级以上的形状。即,可在盖部件160形成有上述支撑突起171,上述支撑突起171能够以贯通的方式与上部弹性部件144相结合。并且,盖部件160和上部弹性部件144可通过热熔敷来固定于上述支撑突起171,或者在支撑突起171组装上部弹性部件144之后,利用乳胶之类的粘结剂来固定,也能通过过盈插入的方式来固定支撑突起171和上部弹性部件144。并且,支撑突起171能够以贯通的方式与第二贯通孔173相结合,或者仅一部分插入而相结合,上述第二贯通孔173形成于执行磁轭作用的壳体部件150。
如图16所示,若支撑突起171形成为与上部弹性部件144的第一贯通孔172和壳体部件150的第二贯通孔173相对应,则支撑突起171可以与第一贯通孔172及第二贯通孔173这两者相结合,而在这种情况下,支撑突起171和上部弹性部件144能够在第一结合部180相粘接,支撑突起171和壳体部件150能够在第二结合部190相熔敷或粘接结合。
如图19所示,为了将上部弹性部件144熔敷于支撑突起171,除了支撑突起171之外,还可在上述支撑突起171附近形成辅助支撑突起176,并在上部弹性部件144的与辅助支撑突起176相对应的位置形成辅助贯通孔177,从而能够在这里执行通过热熔敷的上部弹性部件144的固定。
并且,如图20所示,为了对壳体部件150和盖部件160进行熔敷或粘接,能够使支撑突起171的长度变得更长,从而向壳体部件150的内侧空间部插入。通过这种结构,借助热熔敷使支撑突起171的末端部发生形态变更,从而能够将盖部件160固定于壳体部件150,并能在这一部分涂敷粘结剂来进行固定。
另一方面,如图16至图19所示,支撑突起171的端部可以无需从壳体部件150的内周面突出。此时,在磁铁133设置于壳体部件150的角部分的情况下,上述磁铁133可以与壳体部件150的两侧面和上部面等三个部分进行面接触。并且,如图20所示,若支撑突起171在壳体部件150的内周面沿着朝向磁铁133的方向突出,则支撑突起171的端部可以与磁铁133相接触,磁铁133能够与壳体部件150的两侧面在两处相接触。
通过以如上所述的方式结合的上部弹性部件144及下部弹性部件145,上述线轴140的双向移动可在光轴方向上被弹性支撑。即,以与底座120隔开规定距离的初始位置为中心进行的线轴140朝向上侧及下侧的移动可以被控制。
另一方面,上述线圈单元143可以被设置成与上述线轴140的外周面相结合的环形状的线圈组件,由线圈组件形成的线圈单元143可包括:直线面43a,配置于与上述磁铁133相对应的位置;以及曲线面43b,配置于与后述的内磁轭及收容槽相对应的位置。或者,由线圈组件形成的线圈单元143可以为角形状,可以为八边形状。即,能够没有曲线面而全部由直线面形成。这是考虑到与相向配置的磁铁133之间的电磁作用而设的,若磁铁133的相对应的面为平面,则相向的线圈单元143的面也为平面,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电磁力极大化。但并不局限于此,可以根据设计规范,将磁铁133的面和线圈单元143的面全部构成为曲面、平面或将一个构成为曲面,另一个构成为平面。
并且,上述线轴140能够以在外周面结合上述线圈单元143的方式包括第一面140a和第二面140b,上述第一面140a以平坦的方式形成于与上述直线面43a相对应的面,上述第二面140b以圆弧形方式形成于与上述曲线面43b相对应的面。并且,上述线圈单元143能够直接卷绕于上述线轴140,在这种情况下,可在上述第一面140a形成有用于防止上述线圈单元143沿着光轴方向脱离的突起部147,从而能够防止上述线圈单元143因在上述线轴140进行往复移动时所发生的冲击等而从设置位置中脱离,或者可以引导上述线圈单元143的配置位置。
并且,上述线轴140可在周围面包括多个收容槽(未图示),上述收容槽与上述线圈单元143隔开规定间隔,来形成空间部,而形成于上述壳体部件150的内磁轭150a可插入于上述多个收容槽(未图示)。但并不局限于此,可以设置单独的磁轭来代替内磁轭150a。壳体部件510可以为能够执行磁轭功能的磁轭壳体。
壳体部件150可以由铁之类的铁磁铁形成。并且,当从上侧观察时,壳体部件150可设置成角形状,以便能够包围整个线轴140。此时,如图12至图14所示,壳体部件150可以为四边形状,并且,虽然未图示,但可以设置成八边形状。并且,当从上侧观察时,在壳体部件150为八边形状的情况下,若配置于壳体部件150的角部的磁铁133的形状在从上侧观察时为梯形形状,则可以将从壳体部件的角部放出的磁场最小化。
上述壳体部件150可在与上述收容槽相对应的位置以一体方式形成有内磁轭150a,但上述内磁轭150a的一侧面能够与上述线圈单元143隔开规定距离,上述内磁轭150a的另一侧面能够与上述线轴140隔开规定距离。并且,上述内磁轭150a和收容槽(未图示)可形成于壳体部件150的四个角部分。上述内磁轭150a可从上述壳体部件150的上部面朝向内侧沿着与光轴相平行的方向弯折而成。在上述内磁轭150a中,可在与上述弯折的部分相接近的位置对称地形成有一对逃避槽。形成有这种逃避槽的弯折部形成瓶颈区间,由于上述逃避槽形成区间,当线轴140运行时,能够将内磁轭150a和线轴140的干涉最小化。上述内磁轭150a的末端有必要在基准位置与上述收容槽的底面隔开规定距离,这是为了防止上述线轴140在进行往复移动时,在最高的位置与上述内磁轭的末端和上述收容槽的底面接触及干涉。并且,上述内磁轭150a的末端还可以执行制约上述线轴140向设计规范以外的区间移动的挡止部功能。
盖部件160与上述壳体部件150的上侧相结合,来固定与上述线轴140的上侧相结合的上部弹性部件144的第一固定部144a。如上所述,可在盖部件160的外侧面和/或内侧面形成有台阶部175。当上述上部弹性部件144因线轴140的移动而上下移动时,台阶部175用于防止连接部144b与盖部件160的内侧面相干涉。此时,如图所示,上述台阶部175可以仅形成于内侧面,但并不局限于此,在通过冲压加工等方式来形成的情况下,可一同形成于内侧及外侧面。
作为一例,如图13及图16等所示,上述台阶部175形成于上述盖部件160的内侧,并能在上部弹性部件144朝向上侧移动时,防止上部弹性部件144和盖部件160的内侧面相干涉。即,从盖部件160的内侧面朝向下侧方向形成有台阶部175,从上述台阶部175朝向下侧方向突出地形成有后述的支撑突起171,从而防止上部弹性部件144和盖部件160、上部弹性部件144和壳体部件150相干涉。上述台阶部175可形成有能够支撑上部弹性部件144的第一固定部144a的面积,并能小于或大于上述第一固定部144a地形成或与上述第一固定部144a相对应地形成。
上述盖部件160可具有与上述壳体部件150相对应的形状,并能在内侧具有借助上述的台阶部175来形成的空间部。上述空间部的大小大于上述上部弹性部件144的宽度和厚度,从而即使上部弹性部件144随着线轴140的移动而发生变形,上述壳体部件150和盖部件160的内侧面也不会与上部弹性部件144相干涉。
另一方面,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构成的音圈马达方式的执行器的基准面可在组装步骤中成为壳体部件150的上侧面和盖部件160的下侧面。若以这种方式设定组装基准面,则由于无需如上所述的单独的间隔部件,因而能够减少部件数,并且,由于减少部件数量,可以减少累计公差及工序数。
并且,可在上述盖部件160的内侧空间部的上侧面突出地形成有多个支撑突起171,上述多个支撑突起171沿着与上述壳体部件150相向的方向突出地形成。上述支撑突起171虽然可构成为大致圆筒形状的凸台(boss),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必要的情况下,虽然未图示,但可以构成为三角柱、四角柱及多角柱等多种形状。
因此,上述盖部件160和壳体部件150的组装可以被引导为上述支撑突起171和第二贯通孔173的结合,它们之间的固定可通过粘接或热熔敷等方法来实现。但并不局限于此,还能通过焊接或攻丝等多种方法来固定。
另一方面,上述支撑突起171可以与盖部件160形成为一体。例如,在由通过冲压加工等方法形成的金属材质构成盖部件160的情况下,能够使上述支撑突起171部分以突出方式发生变形。或者,可以利用树脂材质将盖部件160注塑成型,但在这种情况下,可在模具中构成上述支撑突起171的形状,来对此进行成型。另一方面,盖部件160的形成有支撑突起171的内侧面的上侧部分可具有凹陷的槽部。若像这样,将支撑突起171设置成与壳体部件150实现一体化的结构而非单独部件,则无需使用单独的间隔部件,因此可以减少部件数。并且,由于可以省略间隔部件的组装工序,因而可以使组装变得更加方便。
支撑突起171虽然可设置于与盖部件160的内侧面的上部侧的四个角部分接近的位置,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必要的情况下,可设置于四个面部分。由于支撑突起171用于将上部弹性部件144和壳体部件150的上部面以隔开规定距离g(参照图16)的方式固定,因而配置位置可以根据摄像头模块的设计来进行各种改变。并且,通常在摄像头模块中不与其他部件相互干涉,且设置空间相对有余的地方为角部分,因此,优选地,在角配置支撑突起171。
另一方面,可在上部弹性部件144的与上述支撑突起171相对应的位置,贯通地形成有与上述支撑突起171相对应的形状的第一贯通孔172。上述第一贯通孔172可形成于第一固定部144a侧。当然,能够以一部分与连接部144b侧重叠的方式设置于连接部144b侧,但由于连接部144b为主要发生弹性部件的弹性变形的位置,因而有必要以与连接部144b的图案互不干涉的方式构成。上述第一贯通孔172和支撑突起171能够以插入匹配的方式相结合,但为了维持更加稳定的结合,可利用使用粘结剂等的粘接或热熔敷等工序来在结合位置构成第一结合部180(参照图14)。如图所示,上述第一结合部180可形成于第一贯通孔172和支撑突起171的结合部,但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直接粘结上部弹性部件144a和盖部件160的内周面。或者,对于上述第一结合部180而言,还能执行利用支撑突起171和第一贯通孔172之间的过盈插入的组装工序,来代替利用单独的粘结剂、焊接及热熔敷中的一种方法来执行的工序。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第一贯通孔172的直径可以小于支撑突起171。
在组装工序中,上部弹性部件144可以首先组装于盖部件160的内侧面之后,再执行其他部件的组装作业。例如,上部弹性部件144和线轴140之间的连接/固定,可以在将上述上部弹性部件144固定于盖部件160侧之后执行。
并且,在壳体部件150的与上述支撑突起171相对应的位置也可以贯通形成有第二贯通孔173。此时,通过上述上部弹性部件144的第一贯通孔172的支撑突起171的端部能够以插入匹配的方式与上述第二贯通孔173相结合。此时,在上述第二贯通孔173和支撑突起171之间的结合位置中,可以为了维持更加稳定的结合而通过利用粘结剂等的粘接或热熔敷等工序来在结合位置构成第二结合部190(参照图15)。并且,在壳体部件150中,可在与上述支撑突起171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并非贯通孔的槽部,也可以无需形成单独的贯通孔或槽部。在由槽部形成的情况下,可以只将上述支撑突起171的端部的一部分放置于槽部。若像这样构成第二结合部190,则盖部件160可以通过支撑突起171和第二贯通孔173的结合来固定于壳体部件150的上侧面。
图16至图18为简要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的上部弹性部件的移动的图。
若如图16所示,在初始位置中,上部弹性部件144中的第一固定部144a、第二固定部144c及连接部144b维持水平状态,而后如图17所示,若线轴140向上侧上升,则第一固定部144a维持固定位置,与线轴140相连接的第二固定部144c和连接部144b向支撑突起70的上侧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不会发生盖部件150和上部弹性部件144之间的干涉。并且,如图18所示,若线轴140沿着图像传感器111(参照图12)方向下降,则第一固定部144a维持固定位置,与线轴140相连接的第二固定部144c和连接部144b向支撑突起171的下侧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上部弹性部件144借助与支撑突起171之间的结合而以固定状态向下侧下降,而如图16所示,由于上部弹性部件144和壳体部件150隔开规定距离g,因而在线轴140下降时,也不会发生壳体部件150的上部面和上部弹性部件144的干涉。因此,即使没有单独的间隔部件结构,线轴140也能顺畅地执行上升及下降。为了上述的图16至图18的移动,支撑突起171的高度至少可以具有线轴40的行程距离以上的高度。
上述实施例的支撑突起171的形状可以在上部弹性部件144的形状、大小及摄像头模块的外观结构发生变更时不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的范围内,根据需要来选择性地使用。
根据这种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由于在没有单独的间隔部件的情况下,对盖部件160的内侧面的形状实施变更,从而形成以一体方式形成的支撑突起171,因而可以省略用于组装间隔部件的组装工序。因此,能够使摄像头模块的组装作业变得更加方便。并且,不仅可以获得减少部件数所带来的制造费用的节约效果,而且可以解除异物流入在组装部件时必然发生的部件之间的连接缝隙而引发故障等问题。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进行详细说明。
图21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的分解立体图,图22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的间隔部件和上部弹性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23为示出图22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图24至图26为简要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的上部弹性部件的移动的图。
如图21所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可包括印刷电路基板210、底座220、线轴240及壳体部件250,并能在上述壳体部件250的内侧包括间隔部件260。
可在印刷电路基板210安装图像传感器211,上述印刷电路基板210可形成摄像头模块的底面。
在底座220中,可在与上述图像传感器211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红外线阻隔过滤器225,且上述底座220可以与上述壳体部件250相结合。并且,可支撑上述壳体部件250的下侧。可在上述底座220设有用于与上述印刷电路基板210进行通电的单独的端子部件,并能利用表面电极等来使端子以一体方式形成。另一方面,上述底座220可执行保护上述图像传感器211的传感器支架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可沿着上述底座220的侧面朝向下侧方向形成突出部。但这并非为必要的结构,虽然未图示,但能由单独的传感器支架配置于底座220的下部,来执行上述功能。
磁铁233可直接固定于后述的壳体部件250。像这样,在磁铁233直接固定于壳体部件250的情况下,磁铁233可直接粘接固定于壳体部件250的侧面或角部。并且,磁铁233的上侧面能够与上部弹性部件244的第一固定部244a相接触。在上述壳体部件250的材质为金属的情况下,若与磁铁233进行面接触的壳体部件250的面较多,则在遮蔽磁场方面有效。并且,磁铁233的至少两面能够与壳体部件250相接触。例如,当在俯视观察时,若磁铁233的形状为梯形形状,则磁铁233的至少一侧面可以与上述壳体部件250的内侧面相接触。并且,虽然在实施例中,磁铁233配置于壳体部件250的四个角部,但也可以配置于壳体的四个内侧面。
并且,上述下部弹性部件245可以被底座220和/或壳体部件250支撑,上部弹性部件244可以被间隔部件260支撑。此时,上述上部弹性部件244能够与形成在上述间隔部件260的支撑突起270相结合,上述下部弹性部件245可介于上述壳体部件250和底座220之间。
线轴240能够在上述壳体部件250的内部空间以沿着与光轴平行的方向进行往复移动的方式设置。线轴240能够在外周面设有线圈单元243,以便能够与上述磁铁233进行电磁性的相互作用。
上述线轴240可包括透镜镜筒242,上述透镜镜筒242在内部设有至少一个透镜242a,而如图21所示,上述透镜镜筒242能够与上述线轴240的内部进行螺纹结合。但对此并不进行限定,虽然未图示,但上述透镜镜筒242能够利用除了螺纹结合之外的方法来直接固定于上述线轴240的内侧,或者在没有透镜镜筒242的情况下,由一片以上的上述透镜242a与线轴形成为一体。上述透镜242a能够由一片构成,也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透镜形成光学系统。
上述线轴240可在上部及下部分别设有上述的上部弹性部件244及下部弹性部件245。上部弹性部件244的一端能够与线轴240相连接,另一端能够在与配置于上述壳体部件250的内侧间隔部件260相结合之后,组装于上述壳体部件250的内侧空间部。下部弹性部件245的一端能够与线轴240相连接,另一端能够与上述底座220的上部面相连接。为此,可在下侧形成有用于与下部弹性部件245相结合的突起235a,并在上述下部弹性部件245的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突起收容孔245a,从而通过他们的结合使下部弹性部件245固定。
如图22所示,上部弹性部件244可包括:第一固定部244a,与间隔部件260侧相连接;第二固定部244c,与线轴240相连接;以及连接部244b,连接第一固定部244a和第二固定部244c。此时,上述连接部244b具有规定形状的图案,从而通过这一部分的移动来使线轴240上下移动。并且,上述连接部244能够以与后述的间隔部件260的台阶部271互不干涉的方式配置。连接部244b可执行上部弹性部件244的弹性恢复作用。
另一方面,如图24所示,上述连接部244b可从台阶部271的起始点开始,并且,通过这种结构,可以在线轴240进行上下移动的过程中,防止间隔部件260和连接部件244b相干涉。或者,上述连接部244b还能与上述台阶部271的起始点隔开规定距离。
并且,上部弹性部件244能够以在线轴240的上下移动过程中防止与间隔部件260和磁铁233发生干涉的方式与上述间隔部件260的内侧面的上部面隔开规定距离设置,其中上述间隔部件260与上述壳体部件250相结合。并且,上部弹性部件的连接部244b能够与磁铁沿着水平方向隔开。上部弹性部件244的连接部244b还能与磁铁沿着垂直方向隔开。上部弹性部件的连接部244b能够与磁铁233沿着对角线方向隔开。其中,对角线方向可包括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对角线方向和相对于垂直方向的对角线方向。
另一方面,第一固定部244a可形成为大于第二固定部244c,由沿着长度方向相互隔开预定距离的至少22对连接部244b能够沿着对角方向配置。此时,上述连接部244b具有规定形状的图案,从而通过这一部分的移动来支撑线轴240。另一方面,上述连接部244b能够以一体方式连接第一固定部244a及第二固定部244c。即,连接部244b的一端能够以一体方式与第一固定部244a相连接,另一端能够以一体方式与第二固定部244c相连接。并且,上述连接部244b能够以与间隔部件260及磁铁233互不干涉的方式配置。连接部244b可执行上部弹性部件244的弹性恢复作用。
并且,上部弹性部件244的一端可以与形成在线轴240的上部分的第一突起234a相结合,另一端能够与磁铁和/或间隔部件相连接。为此,可在上部弹性部件244的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一突起收容孔244a。
另一方面,上部弹性部件244能够首先与上述间隔部件260的内侧面相结合,以在线轴240的上下移动过程中防止与壳体部件250相干涉。若以这种方式设置上述上部弹性部件244,则可以与壳体部件250的上部面隔开规定距离,因而可以防止上部弹性部件244和壳体部件250的干涉。此时,上述距离可以形成为大于线轴240的行程距离,从而防止上部弹性部件244在线轴240的上升过程中与壳体部件相干涉。并且,上部弹性部件的连接部244b能够沿着水平方向与磁铁相隔开。上部弹性部件的连接部244b能够沿着垂直方向与磁铁相隔开。上部弹性部件的连接部244b能够沿着对角线方向与磁铁相隔开。其中,对角线方向可包括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对角线方向和相对于垂直方向的对角线方向。为此,可在上述间隔部件260形成有支撑突起270,可在上述上部弹性部件244的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275。对此将进行详细后述。
借助以如上所述的方式相结合的上部弹性部件244及下部弹性部件245,上述线轴240的双向移动可在光轴方向上被弹性支撑。即,以与底座220隔开规定距离的初始位置为中心进行的线轴240朝向上侧及下侧的移动可以被控制。
另一方面,上述线圈单元243可以被设置成与上述线轴240的外周面相结合的环形状的线圈组件,由线圈组件形成的线圈单元243可包括:直线面243a,配置于与上述磁铁233相对应的位置;以及曲线面243b,配置于与后述的内磁轭及收容槽相对应的位置。或者,由线圈组件形成的线圈单元243可以为角形状,也可以为八边形状。即,能够没有曲线面而全部由直线面形成。这是考虑到与相向配置的磁铁233之间的电磁作用而设的,若磁铁233的相对应的面为平面,则相向的线圈单元243的面也为平面,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电磁力极大化。但并不局限于此,可以根据设计规范,将磁铁233的面和线圈单元243的面全部构成为曲面、平面或将一个构成为曲面,另一个构成为平面。
并且,上述线轴240能够以在外周面结合上述线圈单元243的方式包括第一面240a和第二面240b,上述第一面240a以平坦的方式形成于与上述支线面243a相对应的面,上述第二面240b以圆弧形方式形成于与上述曲线面243b相对应的面。并且,上述线圈单元243能够直接卷绕于上述线轴240,在这种情况下,可在上述第一面240a形成有用于防止上述线圈单元243沿着光轴方向脱离的突起部247,从而能够防止上述线圈单元243因在上述线轴240进行往复移动时所发生的冲击等而从设置位置中脱离,或者可以引导上述线圈单元243的配置位置。
并且,上述线轴240可在周围面包括多个收容槽(未图示),上述收容槽与上述线圈单元243隔开规定间隔,来形成空间部,而形成于上述壳体部件250的内磁轭250a可插入于上述多个收容槽(未图示)。但并不局限于此,可以设置单独的磁轭来代替内磁轭250a。另一方面,壳体部件250可以为能够执行磁轭功能的磁轭壳体。
壳体部件250可以由铁之类的铁磁体形成。并且,当从上侧观察时,壳体部件250可设置成角形状,以便能够包围整个线轴240。此时,如图21所示,壳体部件250可以为四边形状,并且,虽然未图示,但可以设置成八边形状。并且,当从上侧观察时,在壳体部件250为八边形状的情况下,配置于壳体部件250的角部的磁铁233的形状在从上侧观察时为梯形,则可以将从壳体部件的角部放出的磁场最小化。
上述壳体部件250可在与上述收容槽相对应的位置以一体方式形成有内磁轭250a,但上述内磁轭250a的一侧面能够与上述线圈单元243隔开规定距离,上述内磁轭250a的另一侧面能够与上述线轴240隔开规定距离。并且,上述内磁轭250a和收容槽(未图示)可形成于壳体部件250的四个角部分。上述内磁轭250a可从上述壳体部件250的上部面朝向内侧沿着与光轴相平行的方向弯折而成。在上述内磁轭250a中,可在与上述弯折的部分相接近的位置对称地形成有一对逃避槽。形成有这种逃避槽的弯折部形成瓶颈区间,但由于上述逃避槽形成区间,当线轴240运行时,能够将内磁轭250a和线轴240的干涉最小化。上述内磁轭250a的末端有必要在基准位置与上述收容槽的底面隔开规定距离,这是为了防止上述线轴240在进行往复移动时,在最高的位置与上述内磁轭的末端和上述收容槽的底面进行接触及干涉。并且,上述内磁轭250a的末端还可以执行制约上述线轴240向设计规范以外的区间移动的挡止部功能。
间隔部件260与上述壳体部件250的内部空间的上侧相结合,固定与上述线轴240的上侧相结合的上部弹性部件244的第一固定部244a。上述间隔部件260可具有与上述壳体部件250的内周面相对应的形状,且可以在上述间隔部件260的内侧具有空间部。该空间部的大小大于上述上部弹性部件244的宽度和厚度,因此,即使上部弹性部件244随着线轴240的移动而发生变形,也能防止上述间隔部件260的内侧面与上部弹性部件244相干涉。即,如图24至图26等所示,可以在上述间隔部件260的内侧形成有台阶部271,从而在上部弹性部件244朝向上侧移动时,可以防止上部弹性部件244和间隔部件260的内侧面相干涉。并且,上述间隔部件260可以省略台阶部271,并防止上部弹性部件244和壳体部件250相干涉。
并且,可在上述盖部件260的内侧空间部的底面突出地形成有多个支撑突起270,上述多个支撑突起270沿着与上述壳体部件250相向的方向突出地形成。上述支撑突起270虽然可构成为大致圆筒形状的凸台,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必要的情况下,虽然未图示,但可以构成为三角柱、四角柱及多角柱等多种形状。优选地,支撑突起270的长度至少要长于线轴240的行程距离。这是为了在线轴240进行上下移动时,防止上部弹性部件244与周边的部件相干涉。
另一方面,上述支撑突起270能够以与间隔部件260形成为一体的方式形成。例如,在利用以冲压加工等方法形成的金属材质构成间隔部件260的情况下,能够使上述支撑突起270部分以突出方式发生变形。或者,可以利用树脂材质将盖部件160注塑成型,但在这种情况下,可在模具中构成上述支撑突起270的形状,并对此进行成型。
并且,上述间隔部件260能够由可实现注塑成型的材质形成。但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由金属材质形成。若以金属材质形成间隔部件260,则间隔部件260设置于执行磁轭作用的壳体部件250的内侧,因而与壳体部件260一同由铁磁体构成,可以将电磁性效率极大化。像这样,若将支撑突起270以与间隔部件260一体化的结构设置于壳体部件250的内侧,则由于无需在壳体部件250的下侧设置单独的间隔部件,因而可以降低摄像头模块的高度。
支撑突起270虽然可设置于与盖部件260的内侧面的上部侧的四个角部分接近的位置,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必要的情况下,可设置于四个面部分。由于支撑突起270用于将上部弹性部件244和磁铁233的上部面以隔开规定距离(参照图24)的方式固定,因而配置位置可以根据摄像头模块的设计来进行任何改变。但通常在摄像头模块中不与其他部件相互干涉,且设置空间相对有余的地方为角部分,因此,优选地,在间隔部件260的内侧面的与上述壳体部件250相向的面上的角部分配置支撑突起270。
另一方面,可在上部弹性部件244的与上述支撑突起270相对应的位置贯通地形成有与上述支撑突起270相对应的形状的贯通孔275。上述贯通孔275可形成于第一固定部244a侧。当然,能够以一部分与连接部244b侧重叠的方式设置于连接部244b侧,但由于连接部244b为主要发生弹性部件的弹性变形的位置,因而有必要以与连接部244b的图案互不干涉的方式构成。上述贯通孔275和支撑突起270能够以插入匹配的方式相结合,但为了维持更加稳定的结合,可利用使用粘结剂等的粘接、热熔敷或焊接等工序来在结合位置构成结合部280(参照图23)。如图所示,上述结合部280可形成于贯通孔275和支撑突起270的结合部,但并不局限于此,还能对上部弹性部件244和间隔部件260的内周面进行粘结、热熔敷或焊接来构成。并且,在以钢材质形成间隔部件260的情况下,能够以焊接方式与上部弹性部件244相结合。
另一方面,如图24所示,上述支撑突起270的端部能够与磁铁233的上部面进行面接触和/或线接触和/或点接触。此时,由于上部弹性部件244以与支撑突起270相结合的状态与磁铁233隔开规定距离以上,因此,当线轴240进行上下移动时,上部弹性部件244不会与磁铁233及间隔部件260相干涉。并且,即使没有上述支撑突起270,也因上部弹性部件244配置于间隔部件260和磁铁233之间,因而可以防止与壳体部件250之间相干涉。这由于与间隔部件260的厚度相对应地沿着壳体部件250的上侧面方向确保了行程空间,且沿着磁铁233方向,上部弹性部件244的连接部244b从磁铁233开始或与磁铁233隔开规定距离来确保了行程空间,因而不会发生干涉。
在组装工序中,上部弹性部件244可以在首先组装于间隔部件260的内侧面之后,再执行其他部件的组装作业。例如,上部弹性部件244和线轴240之间的连接/固定,可以在将上述上部弹性部件244固定于间隔部件260侧之后执行。根据这种结构,与现有的上部弹性部件244的固定工序相比,由于组装变得方便,因而能够提高可操作性。并且,由于能够以首先组装间隔部件260和上部弹性部件244的状态实施部件供给,因而可以防止上部弹性部件244在组装工序中受损。
图24至图26为示出在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支撑突起270的上侧设置上部弹性部件244的情况下,上部弹性部件244随着线轴的移动来移动的过程的图。
如图24所示,在初始位置中,上部弹性部件244的第一固定部244a、第二固定部244c及连接部244b维持水平状态,而后如图25所示,若线轴240向上侧上升,则第一固定部244a维持固定位置,与线轴240相连接的第二固定部244c和连接部244b向支撑突起270的上侧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不会发生间隔部件260和上部弹性部件144之间的干涉。并且,如图26所示,若线轴240朝向图像传感器211(参照图21)方向下降,则第一固定部244a维持固定位置,与线轴240相连接的第二固定部244c和连接部244b向支撑突起270的下侧下降。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上部弹性部件240借助与支撑突起270之间的结合来以固定的状态向下侧下降,而如图24所示,上部弹性部件244和磁铁233隔开规定距离,因而在线轴240下降时,也不会发生磁铁233和上部弹性部件244的干涉。因此,线轴240能够在壳体部件250的内侧空间部顺畅地执行上升及下降。为了上述的图24至图26的移动,支撑突起270的高度至少可以具有线轴240的行程距离以上的高度。
上述实施例的支撑突起270的形状可在上部弹性部件244的形状、大小及摄像头模块的外观结构发生变更时不引起与其他部件之间的干涉的范围内,根据需要来选择性地使用。
根据这种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由于在壳体部件250的内部空间部插入间隔部件260,并利用与间隔部件260构成为一体的支撑突起270来使磁铁233或未图示的支架部件和上部弹性部件244设置成隔开规定距离的状态,因而可以提供线轴240顺畅的上下往复运动。
并且,由于无需在壳体部件250的外侧设置由单独的部件构成的间隔部件,因而可以降低摄像头模块的高度,有利于产品小型化。
另一方面,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能够以先在如上所述的间隔部件260组装上部弹性部件244之后,将上述组装体与壳体部件250的内侧相结合,之后,再结合磁铁233的顺序进行组装。若以这种顺序执行组装工序,则由于容易在组装工序中受损的上部弹性部件244因间隔部件260而以首先被组装的状态来组装于壳体部件250,因而能够将组装工序中的受损最小化,并能使组装性变得良好。
并且,如上所述,在与间隔部件260形成为一体的支撑突起270的周边形成有台阶部271,使得上部弹性部件24能够在由台阶部271形成的空间的内部移动,从而能够防止上部弹性部件244在线轴240进行上下往复移动时与壳体部件250相干涉。因此,即使在壳体部件250的内侧设置上部弹性部件244,也能构成可进行双向移动的执行器。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进行详细说明。
图27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的分解立体图,图28至图30为简要示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设置于壳体部件的上侧的上部弹性部件的移动的图。
如图27所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可包括印刷电路基板310、底座320、线轴340及壳体部件350,支撑突起370能够以一体方式形成于壳体部件350。
可在印刷电路基板310安装图像传感器311,上述印刷电路基板310可形成摄像头模块的底面。
在底座320中,可在与上述图像传感器311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红外线阻隔过滤器325,且上述底座320可以与上述壳体部件相结合。并且,可支撑上述壳体部件350的下侧。可在上述底座320设有用于与上述印刷电路基板310进行通电的单独的端子部件,并能利用表面电极等来使端子以一体方式形成。另一方面,上述底座320可执行保护上述图像传感器311的传感器支架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可沿着上述底座320的侧面朝向下侧方向形成突出部。但这并非为必要的结构,虽然未图示,但能由单独的传感器支架配置于底座320的下部,来执行上述功能。
磁铁333可直接固定于后述的壳体部件350。像这样,在磁铁333直接固定于壳体部件350的情况下,磁铁333可直接粘接固定于壳体部件350的侧面或角部。并且,磁铁333的上侧面能够与上部弹性部件344的第一固定部344a相接触。在上述壳体部件350的材质为金属的情况下,若与磁铁333进行面接触的壳体部件350的面较多,则在遮蔽磁场方面有效。并且,磁铁333的至少两面能够与壳体部件350相接触。例如,当在俯视观察时,若磁铁333的形状为梯形形状,则磁铁333可以与上述壳体部件350的内侧面接触至少29个侧面。并且,虽然在实施例中,磁铁333配置于壳体部件350的四个角部,但也可以配置于壳体部件350的四个内侧面。
并且,上述下部弹性部件345可以被底座320和/或壳体部件350支撑,上部弹性部件344可以被磁铁333和/或壳体部件350支撑。此时,上述上部弹性部件344可介于上述壳体部件350和磁铁333之间,上述下部弹性部件345可介于上述壳体部件350和底座320之间。
线轴340能够在上述壳体部件350的内部空间以沿着与光轴平行的方向进行往复移动的方式设置。线轴340能够在外周面设有线圈单元343,以便能够与上述磁铁333进行电磁性的相互作用。
上述线轴340可包括透镜镜筒342,上述透镜镜筒342在内部设有至少一个透镜342a,而如图27所示,上述透镜镜筒342能够与上述线轴340的内部进行螺纹结合。但对此并不进行限定,虽然未图示,但上述透镜镜筒342能够利用除了螺纹结合之外的方法来直接固定于上述线轴340的内侧,或者在没有透镜镜筒342的情况下,由一片以上的上述透镜342a与线轴形成为一体。上述透镜342a能够由一片构成,也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透镜形成光学系统。
上述线轴340可在上部及下部分别设有上述的上部弹性部件344及下部弹性部件345。上部弹性部件344的一端能够与线轴340相连接,另一端能够配置于后述的壳体部件350的下侧。下部弹性部件345的一端能够与线轴340相连接,另一端能够与上述底座320相连接。为此,可在上述线轴340的下侧形成有用于与下部弹性部件345相结合的突起335a,并在上述下部弹性部件345的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突起收容孔345a。
并且,上部弹性部件344的一端能够与形成在线轴340的上部面的第一突起334a相结合,另一端能够与磁铁333和/或壳体部件350相连接。为此,可在上部弹性部件344的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一突起收容孔344a。
如图28所示,上部弹性部件344可包括:第一固定部344a,与设在壳体部件350的内侧的磁铁333和/或后述的支撑突起370相连接;第二固定部344c,与线轴340相连接;以及连接部344b,连接第一固定部344a和第二固定部344c。此时,上述连接部344b具有规定形状的图案,从而通过这一部分的移动来支撑线轴340。并且,上述连接部344能够以与后述的间隔部件370及壳体部件350互不干涉的方式配置。连接部344b可执行上部弹性部件344的弹性恢复作用。
另一方面,上部弹性部件344能够以在线轴340的上下移动过程中防止与壳体部件350发生干涉的方式与上述壳体部件350的内侧面的上部面隔开规定距离。并且,上部弹性部件的连接部344b能够与磁铁沿着水平方向隔开。上部弹性部件344的连接部344b还能与磁铁沿着垂直方向隔开。上部弹性部件的连接部344b能够与磁铁333沿着对角线方向隔开。其中,对角线方向可包括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对角线方向和相对于垂直方向的对角线方向。
并且,如图28所示,上部弹性部件344可包括:第一固定部344a,与壳体部件350侧相连接;第二固定部344c,与线轴340相连接;以及连接部344b,连接第一固定部344a和第二固定部344c。
第一固定部344a可形成为大于第二固定部344c,由沿着长度方向相互隔开预定距离的至少28对连接部344b能够沿着对角方向配置。此时,上述连接部344b具有规定形状的图案,从而通过这一部分的移动来支撑线轴340。上述连接部344b能够以一体方式连接第一固定部344a及第二固定部344c。即,连接部344b的一端能够以一体方式与第一固定部344a相连接,另一端能够以一体方式与第二固定部344c相连接。并且,上述连接部344b能够以与后述的间隔部件370及壳体部件350互不干涉的方式配置。连接部344b可执行上部弹性部件344的弹性恢复作用。
另一方面,如图28所示,上述连接部344b可从支撑突起370的起始点开始,并且,通过这种结构,可以在线轴340进行上下移动的过程中,防止支撑突起370、壳体部件350的内周面及连接部344b干涉。或者,上述连接部344b还能与上述支撑突起370的起始点隔开规定距离。
并且,上述第一固定部344a能够利用焊接部380与支撑突起370固定结合,但并不局限于此,能够在没有上述焊接部380的情况下,以面接触状态对支撑突起370和第一固定部344a进行加压固定,或者能够利用环氧树脂等粘结部件来进行固定。或者,能够利用双面胶带之类的粘结性部件来代替上述焊接部380,并能涂敷环氧树脂之类的粘结剂等来代替为粘结剂层。若有必要考虑电磁特性,则可以使用导电性粘结剂作为粘结剂。
另一方面,上部弹性部件344能够与上述壳体部件350的上部面隔开规定距离配置,以在线轴340的上下移动过程中防止与壳体部件350相干涉。为此,可在上述壳体部件350的内周面的上侧突出地形成有以一体方式形成的支撑突起370。对此将进行后述。
另一方面,如图28所示,上述磁铁333和连接部344b能够隔开规定距离g。根据这种结构,如图28至图30所示,由于当线轴340上升及下降时,可以防止上部弹性部件344与磁铁333相接触及干涉,因而能够使线轴340顺畅地移动。这种隔开距离g可以沿着所示的水平方向或圆方向或垂直方向形成,并能沿着满足它们的组合的方向形成。即,这是因为如图29及图30所示,在线轴340移动的情况下,连接部344b有必要始终与磁铁333隔开规定距离以上。
另一方面,上述支撑突起370的高度至少要长于上述线轴340的上升行程距离,从而在线轴340的上升过程中,防止上部弹性部件344的连接部344b与壳体部件350的内周面相干涉。
通过以如上所述的方式相结合的上部弹性部件344及下部弹性部件345,上述线轴340的双向移动可在光轴方向上被弹性支撑。即,以与底座320隔开规定距离的初始位置为中心进行的线轴340朝向上侧及下侧的移动可以被控制。
另一方面,上述线圈单元343可以被设置成与上述线轴340的外周面插入结合的环形状的线圈组件,由线圈组件形成的线圈单元343可包括:直线面343a,配置于与上述磁铁333相对应的位置;以及曲线面343b,配置于与后述的内磁轭及收容槽相对应的位置。或者,由线圈组件形成的线圈单元343可以为角形状,也可以为八边形状。即,能够没有曲线面而全部由直线面形成。这是考虑到与相向配置的磁铁333之间的电磁作用而设的,若磁铁333的相对应的面为平面,则相向的线圈单元343的面也为平面,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电磁力极大化。但并不局限于此,可以根据设计规范,将磁铁333的面和线圈单元343的面全部构成为曲面、平面或将一个构成为曲面,另一个构成为平面。
并且,上述线轴340能够以在外周面结合上述线圈单元343的方式包括第一面340a和第二面340b,上述第一面340a以平坦的方式形成于与上述支线面343a相对应的面,上述第二面340b以圆弧形方式形成于与上述曲线面343b相对应的面。并且,上述线圈单元343能够直接卷绕于上述线轴340,在这种情况下,可在上述第一面340a形成有用于防止上述线圈单元343沿着光轴方向脱离的突起部347,从而能够防止上述线圈单元343因在上述线轴340进行往复移动时所发生的冲击等而从设置位置中脱离,或者可以引导上述线圈单元343的配置位置。
并且,上述线轴340可在周围面包括多个收容槽(未图示),上述收容槽与上述线圈单元343隔开规定间隔,来形成空间部,而形成于上述壳体部件350的内磁轭350a可插入于上述多个收容槽(未图示)。但并不局限于此,可以设置单独的磁轭来代替内磁轭350a。另一方面,壳体部件350可以为能够执行磁轭功能的磁轭壳体。
壳体部件350可以由铁之类的铁磁体形成。并且,当从上侧观察时,壳体部件350可设置成角形状,以便能够包围整个线轴340。此时,如图27所示,壳体部件350可以为四边形状,并且,虽然未图示,但可以设置成八边形状。并且,当从上侧观察时,在壳体部件350为八边形状的情况下,配置于壳体部件350的角部的磁铁333的形状在从上侧观察时为梯形形状,则可以将从壳体部件的角部放出的磁场最小化。
上述壳体部件350可在与上述收容槽相对应的位置以一体方式形成有内磁轭350a,并且,上述内磁轭350a的一侧面能够与上述线圈单元343隔开规定距离,上述内磁轭350a的另一侧面能够与上述线轴340隔开规定距离。并且,上述内磁轭350a和收容槽(未图示)可形成于壳体部件350的四个角部分。上述内磁轭350a可从上述壳体部件350的上部面朝向内侧沿着与光轴相平行的方向弯折而成。在上述内磁轭350a中,可在与上述弯折的部分相接近的位置对称地形成有一对逃避槽。形成有这种逃避槽的弯折部形成瓶颈区间,但由于上述逃避槽形成区间,当线轴340运行时,能够将内磁轭350a和线轴340的干涉最小化。上述内磁轭350a的末端有必要在基准位置与上述收容槽的底面隔开规定距离,这是为了防止上述线轴340在进行往复移动时,在最高的位置与上述内磁轭的末端和上述收容槽的底面接触及干涉。并且,上述内磁轭350a的末端还可以执行制约上述线轴340向设计规范以外的区间移动的挡止部功能。
如图28所示,支撑突起370可朝向内侧突出地形成于壳体部件350的上部面。此时,内侧是指壳体部件350的与印刷电路基板310相结合的下侧方向。即,如上所述,由于在壳体部件350的内侧配置有上部弹性部件344,因而上述支撑突起370沿着朝向上述上部弹性部件344的上部面的方向突出,从而使支撑突起370的端部与上述上部弹性部件344的上部面相接触。并且,上述支撑突起370的端部能够以平坦的方式设置,还能形成有一部分曲面。并且,上述支撑突起370的端部和上部弹性部件344的上部面能够相接触,并能进行面接触、点接触及线接触等。此时,还能在以如上所述的方式相接触的位置具有焊接部380或结合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更加强有力地维持第一固定部344a和支撑突起370的结合力。
并且,如图28及图29所示,支撑突起370能够以一体方式突出地形成于壳体部件350的上部面。支撑突起370虽然可设置于与壳体部件350的四个角部分接近的位置,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必要的情况下,可设置于四个面部分。由于支撑突起370用于将上部弹性部件344和壳体部件350的隔开规定距离,因而配置位置可以根据摄像头模块的设计来进行各种改变。这是为了在上述线轴朝向下侧移动的情况下,防止上述线轴和上述壳体部件相干涉。例如,能够形成于各个面部分而非角部分。但通常在摄像头模块中不与其他部件相互干涉,且设置空间相对有余的地方为角部分,因此,优选地,在角部分配置支撑突起370。
优选地,当成型壳体部件350时一同构成支撑突起370。例如,在通过冲压加工等来成型壳体部件350的情况下,能够对将要形成支撑突起370的位置进行加压,从而变形为突起形状。上述壳体部件350能够由金属材质形成,并起到磁轭的功能,在通过冲压加工来形成上述支撑突起370的情况下,如图30和图6所示,壳体部件350的形成有支撑突起370的上部面的外侧部分可具有凹陷的槽部(recess portion)。若将壳体部件350注塑成型,则能够在模具中构成支撑突起370的形状。像这样,若将支撑突起370设置成与壳体部件350实现一体化的结构而非单独部件,则无需使用单独的间隔部件,因此,可以减少部件数。并且,由于能够省略间隔部件的组装工序,因而能够使组装变得更加方便。
图28至图30为示出在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支撑突起370的端部与上部弹性部件344的上部面相紧贴的情况下,上部弹性部件344随着线轴的移动来移动的过程的图。
如图28所示,在初始位置中,上部弹性部件344中的与壳体部件相结合的第一固定部344a、与线轴相结合的第二固定部344c及连接部344b维持水平状态,而后如图29所示,若线轴340向上侧上升,则第一固定部344a维持固定位置,与线轴340相连接的第二固定部344c和连接部344b向支撑突起370的上侧上升。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上述第一固定部344a借助与支撑突起370之间的结合而被固定位置,且只有连接部344b向上侧移动,因而不会发生壳体部件350和上部弹性部件344之间的干涉。并且,如图30所示,若线轴340朝向图像传感器311(参照图27)方向下降,则第一固定部344a以如上所述的方式维持固定位置,与线轴340相连接的第二固定部344c和连接部344b向下侧下降。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连接部344b及第二固定部344c朝向由支撑突起370形成的空间移动,因而不会发生壳体部件350和上部弹性部件344之间的干涉。因此,即使没有单独的间隔部件结构,线轴340也能顺畅地执行上升及下降。为了上述的图30至图6的移动,支撑突起370的高度至少可以具有线轴340的行程距离以上的高度。
另一方面,图7至图11为以例示性的方式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的多种变形例的图。但在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中,也能类推地适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的多种变形例的说明。
根据这种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由于在没有单独的间隔部件的情况下,对壳体部件350的上部面的形状实施变更,从而在壳体部件350的内侧空间部形成以一体方式形成的支撑突起370,因而可以省略用于组装间隔部件的组装工序,使得组装作业变得更加方便。并且,不仅可以获得减少部件数所带来的制造费用的节约效果,而且可以解除异物流入在组装部件时必然发生的部件之间的连接缝隙而引发故障等问题。
并且,由于能够通过壳体部件350的上部面的形状变化来在内侧空间部设置上部弹性部件344,因而能够降低摄像头模块的高度,能够实现产品的小型化。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进行详细说明。
图31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的分解立体图,图32至图34为简要示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的线轴移动时的上部弹性部件的移动的图。
如图31所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可包括印刷电路基板410、底座420、线轴440及壳体部件450,可在上述壳体部件450的内侧设有间隔部件470。
可在印刷电路基板410安装图像传感器411,上述印刷电路基板410可形成摄像头模块的底面。
在底座420中,可在与上述图像传感器411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红外线阻隔过滤器425,且上述底座420可以与上述壳体部件450相结合。并且,底座420可以支撑上述壳体部件450的下侧。可在上述底座420设有用于与上述印刷电路基板410进行通电的单独的端子部件,并能利用表面电极等来使端子以一体方式形成。另一方面,上述底座420可执行保护上述图像传感器411的传感器支架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可沿着上述底座420的侧面朝向下侧方向形成突出部。但这并非为必要的结构,虽然未图示,但能由单独的传感器支架配置于底座420的下部,来执行上述作用。
磁铁433可直接固定于后述的壳体部件450。像这样,在磁铁433直接固定于壳体部件450的情况下,磁铁433可直接粘接固定于壳体部件450的侧面或角部。并且,磁铁433的上侧面能够与后述的上部弹性部件444的第一固定部444a相接触。在壳体部件450的材质为金属的情况下,若与磁铁433进行面接触的壳体部件450的面较多,则在遮蔽磁场方面有效。并且,磁铁433的至少两个面能够与壳体部件450相接触。例如,当俯视观察时,若磁铁433的形状为梯形,则磁铁433可以与上述壳体部件450的内侧面接触至少33个侧面。并且,虽然在实施例中,磁铁433配置于壳体部件450的四个角部,但也可以配置于壳体部件450的四个内侧面。
并且,上述下部弹性部件445可以被底座420和/或壳体部件450支撑,上部弹性部件444可以被磁铁433和/或间隔部件470支撑。此时,上述上部弹性部件444可介于上述间隔部件470和磁铁433之间,上述下部弹性部件445可介于上述壳体部件450和底座420之间。
线轴440能够在上述壳体部件450的内部空间以沿着与光轴平行的方向进行往复移动的方式设置。线轴440能够在外周面设有线圈单元443,以便能够与上述磁铁433进行电磁性的相互作用。
上述线轴440可包括透镜镜筒442,上述透镜镜筒442在内部设有至少一个透镜442a,而如图31所示,上述透镜镜筒442能够与上述线轴440的内部进行螺纹结合。但对此并不进行限定,虽然未图示,但上述透镜镜筒442能够利用除了螺纹结合之外的方法来直接固定于上述线轴440的内侧,或者在没有透镜镜筒442的情况下,由一片以上的上述透镜442a与线轴形成为一体。上述透镜442a能够由一片构成,也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透镜形成光学系统。
上述线轴440可在上部及下部分别设有上述的上部弹性部件444及下部弹性部件445。上部弹性部件444的一端能够与线轴440相连接,另一端能够配置于后述的壳体部件450的下侧。下部弹性部件445的一端能够与线轴440相连接,另一端能够与上述底座420相连接。为此,可在上述线轴440的下侧形成有用于与下部弹性部件445相结合的突起435a,并在上述下部弹性部件445的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突起收容孔445a。
并且,上部弹性部件444的一端能够与形成在线轴440的上部面的第一突起434a相结合,另一端能够与磁铁433和/或壳体部件450相连接。为此,可在上部弹性部件444的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一突起收容孔444a。
如图32所示,上部弹性部件444可包括:第一固定部444a,与设在壳体部件450的内侧的磁铁433和/或后述的间隔部件470相连接;第二固定部444c,与线轴440相连接;以及连接部444b,连接第一固定部444a和第二固定部444c。
第一固定部444a可形成为大于第二固定部444c,由沿着长度方向相互隔开预定距离的至少32对连接部444b能够沿着对角方向配置。此时,上述连接部444b具有规定形状的图案,从而通过这一部分的移动来支撑线轴440。并且,上述连接部444b能够以一体方式连接第一固定部444a及第二固定部444c。即,连接部444b的一端能够以一体方式与第一固定部444a相连接,另一端能够以一体方式与第二固定部444c相连接。并且,上述连接部444b能够以与后述的间隔部件470及壳体部件450互不干涉的方式配置。连接部444b可执行上部弹性部件444的弹性恢复作用。
另一方面,如图32所示,上述连接部444b可从间隔部件470的起始点开始,并且,通过这种结构,可以在线轴440进行上下移动的过程中,防止间隔部件470和连接部444b相干涉。或者,上述连接部444b还能与上述间隔部件470的起始点隔开规定距离。
另一方面,上部弹性部件444能够以在线轴440的上下移动过程中防止与壳体部件450发生干涉的方式与上述壳体部件450的内侧面的上部面隔开规定距离设置,其中上述盖部件160与上述壳体部件150相结合。并且,上部弹性部件的连接部444b能够与磁铁433沿着水平方向隔开。上部弹性部件444的连接部444b还能与磁铁433沿着垂直方向隔开。上部弹性部件444的连接部444b能够与磁铁433沿着对角线方向隔开。其中,对角线方向可包括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对角线方向和相对于垂直方向的对角线方向。
为此,在上述壳体部件450的内表面设有规定高度的间隔部件470,从而能够使上部弹性部件444的第一固定部444a介于上述间隔部件470和磁铁433之间。
间隔部件470可首先在壳体部件450组装及结合,之后可以与上部弹性部件444相结合。间隔部件470能够由钢材质形成,以将电磁力的效率最大化。并且,间隔部件470可以为金属材质,可以为盘形态,并能由厚度非常薄的板(plate)形成。即,由于间隔部件470执行对第一固定部444a进行加压支撑的结构、及使连接部444b与壳体部件450的内周面隔开规定距离的作用,因而无需单独的台阶部。因此,间隔部件470可具有规定的厚度。
并且,间隔部件470可包括一部分逃避区间,以防止与上述上部弹性部件444的连接部444b相干涉。即,当在俯视观察上述间隔部件470时,间隔部件470可在配置有连接部444b的附近形成有逃避结构,以便能够沿着水平方向与连接部444b隔开规定距离。
并且,如图32至图34所示,间隔部件470可通过焊接部480等而与上述第一固定部444a坚固地固定。若通过这种焊接来组装间隔部件470和上部弹性部件444,则可以将上述上部弹性部件444的变形最小化。
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可以省略焊接部480。即,间隔部件470的上部面能够与壳体部件450的内侧面相紧贴,作为上述上部面的相反面的底面能够与上部弹性部件444的第一固定部444a相紧贴,上述第一固定部444a的底面能够与磁铁433的上部面相紧贴,从而实现粘接。并且,能够利用结合壳体部件450和底座420而形成的加压力,来把持并固定上部弹性部件444。
或者,能够利用双面胶带之类的粘结性部件来代替上述焊接部480,能够涂敷环氧树脂之类的粘结剂等来以粘结剂层代替。若有必要考虑电磁性特性,则可使用导电性粘结剂作为粘结剂。
另一方面,如图32所示,上述磁铁433和连接部444b能够隔开规定距离g。根据这种结构,如图32至图34所示,当线轴440上升及下降时,也可以防止上部弹性部件444与磁铁433相接触及干涉,从而能够使线轴440顺畅地移动。这种隔开距离g能够沿着所示的水平方向或圆方向或垂直方向形成,并能沿着满足它们的组合的方向形成。即,这是因为如图33及图34所示,在线轴440移动的情况下,连接部444b有必要始终与磁铁433隔开规定距离以上。
另一方面,上述间隔部件470的高度至少要长于上述线轴440的上升行程距离,从而在线轴440的上升过程中,可以防止上部弹性部件444的连接部444b与壳体部件450的内周面相干涉。
通过以如上所述的方式相结合的上部弹性部件444及下部弹性部件445,上述线轴440的双向移动可在光轴方向上被弹性支撑。即,以与底座420隔开规定距离的初始位置为中心进行的线轴440朝向上侧及下侧的移动可以被控制。
另一方面,上述线圈单元443可以被设置成与上述线轴440的外周面结合的环形状的线圈组件,由线圈组件形成的线圈单元443可包括:直线面443a,配置于与上述磁铁433相对应的位置;以及曲线面443b,配置于与后述的内磁轭及收容槽相对应的位置。或者,由线圈组件形成的线圈单元443可以为角形状,也可以为八边形状。即,能够没有曲线面而全部由直线面形成。这是考虑到与相向配置的磁铁433之间的电磁作用而设的,若磁铁433的相对应的面为平面,则相向的线圈单元443的面也为平面,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电磁力极大化。但并不局限于此,可以根据设计规范,将磁铁433的面和线圈单元443的面全部构成为曲面、平面或将一个构成为曲面,另一个构成为平面。
并且,上述线轴440能够以在外周面结合上述线圈单元443的方式包括第一面440a和第二面440b,上述第一面440a以平坦的方式形成于与上述直线面443a相对应的面,上述第二面440b以圆弧形方式形成于与上述曲线面443b相对应的面。并且,上述线圈单元443能够直接卷绕于上述线轴440,在这种情况下,可在上述第一面440a形成有用于防止上述线圈单元443沿着光轴方向脱离的突起部447,从而能够防止上述线圈单元443因在上述线轴440进行往复移动时所发生的冲击等而从设置位置中脱离,或者可以引导上述线圈单元443的配置位置。
并且,上述线轴440可在周围面包括多个收容槽(未图示),上述收容槽与上述线圈单元443隔开规定间隔,来形成空间部,而形成于上述壳体部件450的内磁轭450a可插入于上述多个收容槽(未图示)。但并不局限于此,可以设置单独的磁轭来代替内磁轭450a。另一方面,壳体部件450可以为能够执行磁轭功能的磁轭壳体。
壳体部件450可以由铁之类的铁磁体形成。并且,当从上侧观察时,壳体部件450可设置成角形状,以便能够包围整个线轴440。此时,如图31所示,壳体部件450可以为四边形状,并且,虽然未图示,但可以设置成八边形状。并且,当从上侧观察时,在壳体部件450为八边形状的情况下,配置于壳体部件450的角部的磁铁433的形状在从上侧观察时为梯形形状,则可以将从壳体部件的角部放出的磁场最小化。
上述壳体部件450可在与上述收容槽相对应的位置以一体方式形成有内磁轭450a,但上述内磁轭450a的一侧面能够与上述线圈单元443隔开规定距离,上述内磁轭450a的另一侧面能够与上述线轴440隔开规定距离。并且,上述内磁轭450a和收容槽(未图示)可形成于壳体部件450的四个角部分。上述内磁轭450a可从上述壳体部件450的上部面朝向内侧沿着与光轴相平行的方向弯折而成。在上述内磁轭450a中,可在与上述弯折的部分相接近的位置对称地形成有一对逃避槽。形成有这种逃避槽的弯折部形成瓶颈区间,但由于上述逃避槽形成区间,当线轴440运行时,能够将内磁轭450a和线轴440的干涉最小化。上述内磁轭450a的末端有必要在基准位置与上述收容槽的底面隔开规定距离,这是为了防止上述线轴440在进行往复移动时,在最高的位置与上述内磁轭的末端和上述收容槽的底面接触及干涉。并且,上述内磁轭450a的末端还可以执行制约上述线轴440向设计规范以外的区间移动的挡止部功能。
图32至图34为示出上部弹性部件444随着线轴的移动来移动的过程的图。
如图32所示,在初始位置中,上部弹性部件444中的第一固定部444a、第二固定部444c及连接部444b维持水平状态,而后如图33所示,若线轴440向上侧上升,则第一固定部444a维持固定位置,与线轴440相连接的第二固定部444c和连接部444b向间隔部件470的上侧上升。此时,由于壳体部件450的内侧上部面和上部弹性部件444被间隔部件470隔开,因而可以防止干涉。并且,如图34所示,若线轴440朝向图像传感器411(参照图31)方向下降,则第一固定部444a维持固定位置,与线轴440相连接的第二固定部444c和连接部444b向间隔部件470的下侧下降。此时,上部弹性部件444,通过与间隔部件470之间的结合而第一固定部444a被固定的状态向下侧下降,而如图32所示,由于上部弹性部件的连接部444b和磁铁433隔开规定距离g,因而在线轴440下降时,也可以防止磁铁433和上部弹性部件444的干涉。
根据这种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由于将间隔部件470设置于壳体部件450的内侧,因而能够降低摄像头模块的高度。即,由于在壳体部件450的内部空间设置间隔部件470,无需在壳体部件450的露出的上部侧组装单独的顶部壳体部件,因而能够实现摄像头模块的小型化。
并且,由于以钢材质形成间隔部件470,因而可以为了执行摄像头模块的自动对焦功能而将卷绕于线轴的线圈单元443和磁铁433之间的电磁性的相互作用的效率最大化。
并且,由于首先在壳体部件450的内侧设置间隔部件470,之后将上述间隔部件470和上部弹性部件44固定结合,并组装磁铁433,因而能够在组装过程中,将上部弹性部件444的损伤最小化,能够减少组装工序中的部件的受损。
以上,虽然以结合为一个或结合工作的方式对构成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所有结构要素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即,只要是在本发明的目的范围之内,所有结构要素均能选择性地结合为一个以上来工作。并且,只要没有特别相反的记载,以上所记载的“包括”、“构成”或“具有”等术语意味着可以内置着相关结构要素,因此,应被解释为还包括其他结构要素,而不是排除其他结构要素。包括技术术语或科学术语的所有术语只要没有以不同方式定义,就具有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术语相同的意义。如词典上所定义的术语之类的通常所使用的术语应解释为与相关技术的文脉上的意义一致,只要本发明并未明确定义,就不会被解释为异常或过度形式性的意义。
以上的说明仅为以例示性的方式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只要是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就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本质特性的范围内进行多种修改及变形。因此,本发明所揭示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而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不会因这种实施例而受到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根据发明要求保护范围来解释,与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等同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思想应解释为均包括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3)
1.一种音圈马达,所述音圈马达包括:
壳体部件,所述壳体部件包括上板和从所述上板延伸的侧板;
线轴,所述线轴设置在所述壳体部件中;
线圈,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线轴上;
磁铁,所述磁铁设置在所述线圈与所述壳体部件的所述侧板之间;以及
上部弹性部件,所述上部弹性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部件的所述上板与所述磁铁之间的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线轴联接的第二固定部、以及将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的连接部,
其中,所述磁铁设置在所述壳体部件的所述侧板上,
其中,所述上部弹性部件的所述第一固定部通过粘结部件固定至所述壳体部件的所述上板,并且
其中,所述上部弹性部件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壳体部件的所述上板间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圈马达,其中,所述壳体部件的所述上板包括朝向所述磁铁突出的支撑突起,
其中,所述上部弹性部件的所述第一固定部通过所述粘结部件固定至所述支撑突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圈马达,其中,所述磁铁直接结合至所述壳体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圈马达,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下部面与所述磁铁的上部面接触,并且
其中,所述上部弹性部件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磁铁间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圈马达,其中,所述壳体部件的所述上板包括平坦板和与所述平坦板一体形成的支撑突起,
其中,所述支撑突起的下部面设置在比所述平坦板的下部面的位置低的位置处,
其中,所述上部弹性部件的所述第一固定部通过所述粘结部件固定至所述支撑突起的下部面,并且
其中,所述磁铁的上部面的面积大于所述支撑突起的下部面的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圈马达,其中,所述壳体部件的所述侧板从所述壳体部件的所述上板的外边缘延伸,
其中,所述壳体部件包括从所述上板的内边缘延伸的内磁轭,
其中,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线轴的外侧面上,
其中,所述线轴包括形成在所述线轴的所述外侧面上的凹槽,并且
其中,所述内磁轭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线轴的所述凹槽中并且设置于所述线圈与所述线轴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音圈马达,其中,当所述上部弹性部件的所述连接部移动至低于所述上部弹性部件的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位置时,所述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与所述磁铁和所述内磁轭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圈马达,其中,所述上部弹性部件的所述连接部在光轴方向上与所述线圈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圈马达,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线轴下方并与所述壳体部件的所述侧板联接;以及
下部弹性部件,所述下部弹性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部面上的第三固定部、与所述线轴联接的第四固定部、以及将所述第三固定部和所述第四固定部联接的另一连接部,
其中,所述下部弹性部件包括彼此间隔开的两个弹性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圈马达,其中,所述壳体部件的所述侧板包括四个侧板,
其中,通过所述四个侧板形成四个角部分,
其中,所述磁铁包括四个磁铁,并且
其中,所述四个磁铁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部件的所述四个角部分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音圈马达,其中,所述支撑突起形成在所述壳体部件的所述四个角部分中的每个角部分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圈马达,其中,所述线圈具有八边形状。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圈马达,其中,所述粘结部件包括环氧树脂。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音圈马达,其中,所述壳体部件的所述支撑突起从所述壳体部件的所述平坦板弯折。
15.一种音圈马达,所述音圈马达包括:
壳体部件,所述壳体部件包括上板和从所述上板延伸的侧板;
线轴,所述线轴设置在所述壳体部件中;
线圈,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线轴上;
磁铁,所述磁铁设置在所述线圈与所述壳体部件的所述侧板之间;以及
上部弹性部件,所述上部弹性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部件的所述上板与所述磁铁之间的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线轴联接的第二固定部、以及将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的连接部,
其中,所述磁铁设置在所述壳体部件的所述侧板上,
其中,所述壳体部件的所述上板包括平坦板和与所述平坦板一体形成的支撑突起,
其中,所述支撑突起的下部面设置在比所述平坦板的下部面的位置低的位置处,并且
其中,所述上部弹性部件的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在所述支撑突起的下部面与所述磁铁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音圈马达,其中,粘结部件将所述支撑突起的下部面和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音圈马达,其中,所述上部弹性部件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磁铁以及所述壳体部件的所述上板间隔开。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音圈马达,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下部面与所述磁铁的上部面接触。
19.一种音圈马达,所述音圈马达包括:
壳体部件,所述壳体部件包括上板和从所述上板延伸的侧板;
线轴,所述线轴设置在所述壳体部件中;
线圈,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线轴上;
磁铁,所述磁铁设置在所述线圈与所述壳体部件的所述侧板之间;以及
上部弹性部件,所述上部弹性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部件的所述上板与所述磁铁之间的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线轴联接的第二固定部、以及将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的连接部,
其中,所述壳体部件的所述上板包括朝向所述磁铁突出的突出部,
其中,所述磁铁与所述上部弹性部件的所述第一固定部接触,
其中,所述磁铁通过粘结部件结合至所述壳体部件,
其中,所述上部弹性部件的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至所述壳体部件的所述突出部。
20.一种摄像头模块,包括:
印刷电路基板;
图像传感器,所述图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基板上;
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音圈马达,所述音圈马达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基板上;以及
透镜,所述透镜与所述音圈马达的所述线轴联接。
21.一种音圈马达,所述音圈马达包括:
壳体部件,所述壳体部件包括上板和侧板;
线轴,所述线轴设置在所述壳体部件中;
线圈,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线轴上;以及
磁铁,所述磁铁设置在所述线圈与所述壳体部件的所述侧板之间。
22.一种音圈马达,所述音圈马达包括:
底座;
壳体部件,所述壳体部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且包括上板和侧板;
线轴,所述线轴设置在所述壳体部件中;
线圈,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线轴上;
磁铁,所述磁铁设置在所述线圈与所述壳体部件的所述侧板之间;以及
上部弹性部件,所述上部弹性部件联接至所述线轴,
其中,所述上部弹性部件包括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线轴联接的第二固定部、以及将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的连接部,
其中,所述壳体部件包括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形成在所述壳体部件的所述上板上并且朝向所述磁铁突出,
其中,所述上部弹性部件的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在所述壳体部件的所述突出部与所述磁铁之间,并且
其中,所述线轴与所述底座和所述壳体部件的所述上板两者间隔开,以能够在初始位置处当没有向所述线圈供给驱动电流时沿光轴上下移动。
23.一种音圈马达,所述音圈马达包括:
底座;
壳体部件,所述壳体部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且所述壳体部件包括上板和从所述上板延伸的侧板;
线轴,所述线轴设置在所述壳体部件中;
线圈,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线轴上;
磁铁,所述磁铁设置在所述线圈与所述壳体部件的所述侧板之间;
间隔部件,所述间隔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部件与所述线轴之间;以及
上部弹性部件,所述上部弹性部件包括联接至所述间隔部件的下部面的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线轴联接的第二固定部、以及将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的连接部,
其中,所述间隔部件包括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在所述壳体部件的所述侧板与所述上部弹性部件的所述第一固定部之间从所述间隔部件的下部面突出,
其中,所述磁铁结合至所述壳体部件,并且
其中,所述间隔部件的所述突出部与所述磁铁联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311673.3A CN114679528B (zh) | 2014-01-03 | 2014-12-30 | 音圈马达和摄像头模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40000567A KR102183184B1 (ko) | 2014-01-03 | 2014-01-03 | 카메라 모듈 |
KR10-2014-0000567 | 2014-01-03 | ||
KR10-2014-0001789 | 2014-01-07 | ||
KR1020140001796A KR102210725B1 (ko) | 2014-01-07 | 2014-01-07 | 카메라 모듈 |
KR1020140001789A KR102210837B1 (ko) | 2014-01-07 | 2014-01-07 | 카메라 모듈 |
KR10-2014-0001785 | 2014-01-07 | ||
KR10-2014-0001796 | 2014-01-07 | ||
KR10-2014-0001802 | 2014-01-07 | ||
KR1020140001785A KR102176741B1 (ko) | 2014-01-07 | 2014-01-07 | 카메라 모듈 |
KR1020140001802A KR102171368B1 (ko) | 2014-01-07 | 2014-01-07 | 카메라 모듈 |
CN202210311673.3A CN114679528B (zh) | 2014-01-03 | 2014-12-30 | 音圈马达和摄像头模块 |
CN201410843890.2A CN104765223B (zh) | 2014-01-03 | 2014-12-30 | 摄像头模块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843890.2A Division CN104765223B (zh) | 2014-01-03 | 2014-12-30 | 摄像头模块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79528A true CN114679528A (zh) | 2022-06-28 |
CN114679528B CN114679528B (zh) | 2024-04-30 |
Family
ID=53496152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311673.3A Active CN114679528B (zh) | 2014-01-03 | 2014-12-30 | 音圈马达和摄像头模块 |
CN201911357464.7A Active CN111510585B (zh) | 2014-01-03 | 2014-12-30 | 音圈马达和摄像头模块 |
CN202210313415.9A Active CN114785915B (zh) | 2014-01-03 | 2014-12-30 | 音圈马达和摄像头模块 |
CN202210313426.7A Active CN114785916B (zh) | 2014-01-03 | 2014-12-30 | 音圈马达和摄像头模块 |
CN201410843890.2A Active CN104765223B (zh) | 2014-01-03 | 2014-12-30 | 摄像头模块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4)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357464.7A Active CN111510585B (zh) | 2014-01-03 | 2014-12-30 | 音圈马达和摄像头模块 |
CN202210313415.9A Active CN114785915B (zh) | 2014-01-03 | 2014-12-30 | 音圈马达和摄像头模块 |
CN202210313426.7A Active CN114785916B (zh) | 2014-01-03 | 2014-12-30 | 音圈马达和摄像头模块 |
CN201410843890.2A Active CN104765223B (zh) | 2014-01-03 | 2014-12-30 | 摄像头模块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7) | US9591191B2 (zh) |
CN (5) | CN11467952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117107B1 (ko) * | 2013-07-12 | 2020-05-29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카메라 모듈 |
CN114679528B (zh) * | 2014-01-03 | 2024-04-30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音圈马达和摄像头模块 |
US9791713B2 (en) | 2014-07-24 | 2017-10-17 | Lg Innotek Co., Ltd. | Lens moving apparatus |
WO2016084330A1 (ja) * | 2014-11-28 | 2016-06-02 |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 非水系二次電池機能層用組成物、非水系二次電池用機能層および非水系二次電池 |
EP3040753B1 (en) * | 2014-12-30 | 2024-02-21 | LG Innotek Co., Ltd. | Lens moving apparatus |
EP3086154B1 (en) * | 2015-04-24 | 2022-08-31 | LG Innotek Co., Ltd. | Lens mo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and portable terminal including the same |
US10477085B2 (en) * | 2015-09-24 | 2019-11-12 | Lg Innotek Co., Ltd. | Camera module |
CN107102495B (zh) * | 2016-02-19 | 2021-04-13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相机模组及应用该相机模组的电子装置 |
JP6524951B2 (ja) * | 2016-03-30 | 2019-06-05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
KR102645861B1 (ko) | 2016-09-02 | 2024-03-11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카메라 모듈 및 차량용 카메라 |
JP6878018B2 (ja) | 2017-01-26 | 2021-05-26 |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Afモジュール、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子機器 |
TWM545271U (zh) * | 2017-02-09 | 2017-07-11 | Largan Digital Co Ltd | 雙鏡頭驅動裝置與電子裝置 |
TWM541586U (zh) * | 2017-02-10 | 2017-05-11 |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雙鏡頭驅動裝置及電子裝置 |
CN109286736B (zh) * | 2017-07-21 | 2022-04-29 |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 摄像模组及其支座、感光装置和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
TWI672083B (zh) * | 2017-10-19 | 2019-09-11 | 啓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影像擷取裝置 |
CN107911591B (zh) * | 2017-12-11 | 2020-03-3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摄像头模组、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08155771B (zh) * | 2018-03-14 | 2023-07-14 | 江西晶浩光学有限公司 | 抗冲击式ois音圈马达、摄像模组及电子产品 |
CN108336850A (zh) * | 2018-03-27 | 2018-07-27 | 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 | 一种新设计的音圈马达下盖组件 |
CN109491039A (zh) * | 2018-11-12 | 2019-03-19 | 重庆睿恩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 镜头驱动装置、相机及移动设备 |
US11681202B2 (en) * | 2019-08-16 | 2023-06-20 |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 Camera module |
CN113890963A (zh) * | 2020-07-03 | 2022-01-04 | 晋城三赢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 摄像头模组及具有所述摄像头模组的电子装置 |
CN114143431B (zh) * | 2021-11-30 | 2023-12-05 |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 驱动组件、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70109689A (ko) * | 2006-05-12 | 2007-11-15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렌즈 구동용 모터 |
JP2008268405A (ja) * | 2007-04-18 | 2008-11-06 | Tricore Corp | ボイスコイル型のレンズ駆動装置 |
KR20100104962A (ko) * | 2009-03-20 | 2010-09-29 | 주식회사 하이소닉 | 소형 카메라 장치 |
KR20100106011A (ko) * | 2009-03-23 | 2010-10-01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렌즈 구동용 모터 |
WO2010134706A2 (ko) * | 2009-05-18 | 2010-11-25 | (주)하이소닉 | 소형 카메라 모듈 |
KR20100128366A (ko) * | 2009-05-28 | 2010-12-08 | 주식회사 하이소닉 | 소형 카메라 모듈 |
CN102075056A (zh) * | 2009-11-20 | 2011-05-25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音圈电机 |
KR20120006364A (ko) * | 2010-07-12 | 2012-01-18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
CN102810968A (zh) * | 2011-05-30 | 2012-12-05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音圈马达致动器及取像装置 |
KR20130141417A (ko) * | 2013-12-09 | 2013-12-26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렌즈 구동용 모터, 렌즈 구동용 모터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및 디지털 기기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298825B1 (ko) | 1996-08-19 | 2001-10-26 | 하시모토 야스고로 | 대물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광디스크 장치 |
CN1773320A (zh) * | 2004-11-11 | 2006-05-17 |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 镜筒驱动装置、透镜驱动模块及相机模块 |
JP2007147765A (ja) * | 2005-11-24 | 2007-06-14 | Alps Electric Co Ltd | レンズアクチュエータ |
KR100771205B1 (ko) | 2006-08-21 | 2007-10-30 | 에스인포텍(주) | 카메라용 자동초점조절장치 |
KR100832071B1 (ko) * | 2006-10-27 | 2008-05-27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자동 초점 카메라 모듈 |
GB0702835D0 (en) * | 2007-02-14 | 2007-03-28 | Johnson Electric Sa | Lens module |
KR100987934B1 (ko) | 2008-04-01 | 2010-10-18 | 미쓰미덴기가부시기가이샤 | 렌즈 구동장치 |
TWI405023B (zh) * | 2008-04-03 | 2013-08-11 | Foxconn Tech Co Ltd | 相機自動對焦結構 |
CN101604063B (zh) * | 2008-06-13 | 2011-11-09 |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相机结构 |
CN101726851B (zh) * | 2008-10-14 | 2014-02-26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JP2010096862A (ja) | 2008-10-14 | 2010-04-30 | Nidec Sankyo Corp |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
KR100984338B1 (ko) | 2008-11-25 | 2010-09-30 | 주식회사 하이소닉 | 스페이서부재가 장착된 카메라모듈 |
KR101566969B1 (ko) | 2009-02-17 | 2015-11-09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렌즈 구동용 모터 |
CN101488698B (zh) * | 2009-02-23 | 2014-09-10 | 李俊 | 音圈式对焦马达 |
KR101230095B1 (ko) | 2009-10-12 | 2013-02-05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
TWI504085B (zh) * | 2010-04-09 | 2015-10-1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彈片、音圈馬達及相機模組 |
US8836177B2 (en) * | 2010-07-30 | 2014-09-16 | Lg Innotek Co., Ltd. | Voice coil motor |
JP2012088477A (ja) * | 2010-10-19 | 2012-05-10 | Shicoh Engineering Co Ltd | レンズ駆動装置、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カメラ及びカメラ付きモバイル端末装置 |
KR101866351B1 (ko) | 2010-11-18 | 2018-06-12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
JP2012113186A (ja) * | 2010-11-26 | 2012-06-14 |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
KR101208599B1 (ko) | 2010-12-03 | 2012-12-06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카메라 모듈 |
KR20120095010A (ko) | 2011-02-18 | 2012-08-28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보이스 코일 모터용 가동자 및 이를 갖는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
JP2013003246A (ja) * | 2011-06-14 | 2013-01-07 | Alps Electric Co Ltd | レンズ駆動装置 |
KR101875482B1 (ko) | 2011-10-19 | 2018-07-06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
US8817116B2 (en) * | 2011-10-28 | 2014-08-26 | Lg Innotek Co., Ltd. | Camera module |
US9300196B2 (en) * | 2011-11-16 | 2016-03-29 | Lg Innotek Co., Ltd. | Voice coil motor |
KR101971639B1 (ko) | 2011-11-30 | 2019-08-13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
CN103187847B (zh) * | 2011-12-29 | 2017-07-11 | 赛恩倍吉科技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 音圈马达及镜头模组 |
CN103185942B (zh) * | 2011-12-29 | 2017-07-21 | 赛恩倍吉科技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 镜头模组 |
KR101500034B1 (ko) * | 2012-06-29 | 2015-03-06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카메라 모듈 |
US8736988B2 (en) * | 2012-07-19 | 2014-05-27 |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 Compact imaging device |
KR101343197B1 (ko) * | 2012-09-07 | 2013-12-19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카메라 모듈 |
CN110146963B (zh) * | 2013-05-29 | 2022-07-08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镜头驱动装置、照相机模块和移动电话 |
CN114679528B (zh) * | 2014-01-03 | 2024-04-30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音圈马达和摄像头模块 |
-
2014
- 2014-12-30 CN CN202210311673.3A patent/CN114679528B/zh active Active
- 2014-12-30 CN CN201911357464.7A patent/CN111510585B/zh active Active
- 2014-12-30 CN CN202210313415.9A patent/CN114785915B/zh active Active
- 2014-12-30 CN CN202210313426.7A patent/CN114785916B/zh active Active
- 2014-12-30 CN CN201410843890.2A patent/CN104765223B/zh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1-02 US US14/588,479 patent/US9591191B2/en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1-23 US US15/412,614 patent/US10038832B2/en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7-02 US US16/025,194 patent/US10419654B2/en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8-13 US US16/539,776 patent/US10939027B2/en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1-26 US US17/158,546 patent/US11405541B2/en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6-23 US US17/847,618 patent/US11902649B2/en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12-20 US US18/390,300 patent/US20240129612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70109689A (ko) * | 2006-05-12 | 2007-11-15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렌즈 구동용 모터 |
JP2008268405A (ja) * | 2007-04-18 | 2008-11-06 | Tricore Corp | ボイスコイル型のレンズ駆動装置 |
KR20100104962A (ko) * | 2009-03-20 | 2010-09-29 | 주식회사 하이소닉 | 소형 카메라 장치 |
KR20100106011A (ko) * | 2009-03-23 | 2010-10-01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렌즈 구동용 모터 |
WO2010134706A2 (ko) * | 2009-05-18 | 2010-11-25 | (주)하이소닉 | 소형 카메라 모듈 |
KR20100128366A (ko) * | 2009-05-28 | 2010-12-08 | 주식회사 하이소닉 | 소형 카메라 모듈 |
CN102075056A (zh) * | 2009-11-20 | 2011-05-25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音圈电机 |
KR20120006364A (ko) * | 2010-07-12 | 2012-01-18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
CN102810968A (zh) * | 2011-05-30 | 2012-12-05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音圈马达致动器及取像装置 |
KR20130141417A (ko) * | 2013-12-09 | 2013-12-26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렌즈 구동용 모터, 렌즈 구동용 모터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및 디지털 기기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50195438A1 (en) | 2015-07-09 |
US20220329711A1 (en) | 2022-10-13 |
CN114785915A (zh) | 2022-07-22 |
US10939027B2 (en) | 2021-03-02 |
CN111510585B (zh) | 2022-04-19 |
US20240129612A1 (en) | 2024-04-18 |
CN104765223A (zh) | 2015-07-08 |
US11902649B2 (en) | 2024-02-13 |
CN104765223B (zh) | 2020-01-21 |
US20170134629A1 (en) | 2017-05-11 |
CN111510585A (zh) | 2020-08-07 |
CN114785916A (zh) | 2022-07-22 |
US11405541B2 (en) | 2022-08-02 |
CN114785915B (zh) | 2024-08-02 |
US9591191B2 (en) | 2017-03-07 |
CN114679528B (zh) | 2024-04-30 |
US20180309916A1 (en) | 2018-10-25 |
US20210152718A1 (en) | 2021-05-20 |
US10038832B2 (en) | 2018-07-31 |
CN114785916B (zh) | 2024-01-12 |
US20200021726A1 (en) | 2020-01-16 |
US10419654B2 (en) | 2019-09-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510585B (zh) | 音圈马达和摄像头模块 | |
JP2017508181A (ja) | レンズ駆動モータ | |
KR20230174203A (ko) | 렌즈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 |
KR102452716B1 (ko) | 카메라 모듈 | |
KR102171368B1 (ko) | 카메라 모듈 | |
KR102210725B1 (ko) | 카메라 모듈 | |
KR102176741B1 (ko) | 카메라 모듈 | |
KR102320276B1 (ko) | 카메라 모듈 | |
KR102189134B1 (ko) | 카메라 모듈 | |
KR102459478B1 (ko) | 카메라 모듈 | |
KR102425580B1 (ko) | 카메라 모듈 | |
KR102183184B1 (ko) | 카메라 모듈 | |
KR20200135251A (ko) | 카메라 모듈 | |
KR20150064966A (ko) | 카메라 모듈 | |
KR20150081860A (ko) | 카메라 모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